形式与政策考查试卷

2024-05-26

形式与政策考查试卷(精选8篇)

形式与政策考查试卷 第1篇

盐城师范学院考查试卷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形势与政策》试卷

班级 信管121 学号12318121姓名徐颖得分

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是法治社会,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中华民族正在不断创造着人类的辉煌历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这其中就包含了我们的法治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然而,我国的法治建设植根于中国社会的实际,仅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照搬别国的法制制度和政治体制是行不通的,我们只有立足中国国情,才能保证我国的法治建设稳步前进。做好依法治国必须注意几点:

一·正确认识我国法治化程度

事实求是地评价我国目前的法治化程度是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我们应该明确:我国尚处于法治化进程的初级阶段,法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一)我国的法制建设逐步完善,为推进法治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做到基本有法可依,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已经形成,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挥了并且继续发挥着稳定社会保障治安的巨大作用。这就是在党中央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立法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二)我国的法治理念指导受到各种思想干扰,影响了法治化进程;第一、我国的司法不够独立,各级共产党的机关和行政的司法的干预过大。这样就造成了地方党政部分的法律盲区,我们国家在市场经济时代出现的诸多腐败案件,制度的根源也就在此。第二、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使司法公正的天平无法实现真正的平衡。法律对他们来说就成一种专制的工具。从这一角度来说,法律实施过程中根本谈不上“平等”。第三、中国传统的法文化严重制约我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在我们国家经常出现公共权利受到侵犯而无人出面制止,大家都愤愤不平但又都选择忍气吞声。

二、法治化建设必须符合中国国情

法治化国家就是人民群众自觉依法办事,是各国法治建设的发展方向。我国要想向法治化国家发展就必须要适合中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化道路,不能照搬国外的一套,更不要想一步到位。

(一)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不能一蹴而就。困此,我国的法治化建设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稳步推进。

(二)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是要适合其国情的,不能削足适履。要解决中国依法治国的问题,就要在邓小平理论旗帜的指引下,根据中国的国情,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法治化建设道路。

三、立足国情积极推进法治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发展速度快、发展势头好的形势下,更要清醒地正确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因这些成绩和进步而改变这么多年前我们党制定的方针政策。在今后的法治建设中我们要立足国情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坚持党的领导,处理好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要根据加快依法治国步伐的新形势,与时俱进,进一步改进党的领导,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充分发挥党委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指导监督的职能作用,确保立法质量,确保法律实施。

(二)坚持从国情出发,处理好吸收我国法治经验与借鉴外国法治文明的关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使法制建设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法制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国法制建设的宝贵经验,使我国法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法制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人类共同创造的法治文明成果,但决不照搬别国的法律制度和政治体制,确保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正确方向。

(三)坚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处理好法治和德治的关系。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规范,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局面。

挑战就在眼前,当我们正确的把握和认识了法治建设,相信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国的法治建设一定会实现长足进步和发展。

形式与政策考查试卷 第2篇

一、理论题(10×4=40分)

1、书记员的概念?

2、地方人民法院根据工作需要,一般可设几个机构?(写出8-9个)

3、书记员的任职条件有哪些?

4、刑事审判庭书记员工作操作流程有哪些?

二、实践题(30×2=60分)

1.请根据以下提供的相关内容,制作一个送达起诉书副本笔录,并写出该笔录的法律依据、注意笔录的格式,字及程序。

时间:2010年11月16日9时至9时30分

地点:刑事审判第一庭

审判员:王强书记员:刘元

被告人:陈平,男,1961年3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汉族,大学文化,原系江苏省**物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住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于2010年9月22日被刑事拘留,2010年10月26日被逮捕。

检察院指控的罪名:挪用资金罪

形式与政策考查试卷 第3篇

一、理解阅读材料的主旨和要义

该类题目就是找出或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略读文章、领会大意的能力, 它对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回答主旨题时, 首先应该用略读法快速阅读文章, 找出主题句。判断主题句在哪里, 这并不是完全没有规律的, 一般来讲每段的句首就是该段的主题句, 所以, 我们从主题句中就能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主题句有的会出现在文中或段尾, 这取决于文章属于哪一种类型。演绎性的文章主题句多在段首, 而归纳性的文章则常在段落末尾。2011年高考安徽卷阅读理解C篇第67题就是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心意思的理解。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地点明了话题中心, 最后一段又重申主题, 所以本题是在讴歌人生中的珍贵友谊, 故答案为B。另外, 第71题也属于此类型题, 而第68和70题则考查了学生对段落大意的理解。

二、细节理解题

此类型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具体信息的理解, 常涉及年代、时间、地点、数据或其他一些事实。做这一类型的题目时, 要采用查读法, 即为了找出某一特定的或具体的信息而进行阅读。查读能够使读者根据文章阐述的事实做出正确的判断, 选出正确的答案。这类题目有时比较直接, 理解字面意思即可作答;有时比较间接, 需要根据作者提供的事实进行归纳、概括和推理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如2011年高考全国卷Ⅱ中阅读理解C篇第50题:How long will the membership for Cambridge Arts Cinema last?

A.Four months B.Eight months C.Nine months D.One year

本题就属细节理解题。根据表格中“...your card can be used from 1st October 2011 to 30th June 2012”可知, 会员期限为9个月, 因此C项正确。仔细研究这份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 超过一半的题目属于此类题型, 可以说细节理解题是高考题中考查最多最广的一种题型。

三、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含义

这种不使用字典而通过阅读上下文来判断生词含义的能力是考生必须具备的, 也是阅读理解题测试中经常考查的一种能力。如2011年高考陕西卷阅读理解D篇第58题考查生词“boost”的含义。联系上下文可知, 研究并生产转基因食品的初衷是提高粮食产量, 因为它要解决世界粮食短缺的问题, 由此可知“boost”意为“增加”, 故选D.Increase。解答这类题的时候, 一定要仔细阅读上下文, 寻找线索, 在分析上下文的基础上判断该词或短语在句中的准确含义。特定语言环境中词或短语与本义可能会大相径庭, 一般在词的本义上会有较大的延伸。

四、作出判断和推理

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 进行逻辑推理, 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某事发生的可能性等。这类题材的难度比较大, 因为这种类型的题目考生不但要理解字面的意义, 而且要懂得作者的弦外之音。做这类题时, 要细读全文, 从字里行间理解含义及作者的意图, 同时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断。例如2011年高考安徽卷阅读理解A篇第59题。

Passage 2 is most probably_____.

A.a poster about a lecture

B.an ad.for a new book

C.a note to a doctor in a university

D.an introduction to a professor

此外, 2011年高考安徽卷阅读理解第62、63、64、66、74和75题也都属此类型题, 由此可见此类题型在阅读理解考查中占有较大比重。

五、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英语文章讲究使用主题段和主题句。主题段通常在文章开头, 简要概括文章的主题。主题句可能在一段的开头, 也可能在中间或末尾, 作用是交代该段的中心思想, 再由全段展开或讨论这个主题。各个段落通常由某些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连接, 以使文章行文连贯。若要准确、深刻地理解一篇文章, 就必须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 把握全篇的文脉, 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这种能力的考查, 一般反映在理解文中某一段落的作用或某些词语的指代关系的题目中。以2011年高考安徽卷阅读理解B篇第63题为例, 本题要求学生在对文章主旨理解的基础上, 判断下文可能出现的内容。本文叙述了风能的过去和现在。风能曾经风光一时, 后来黯然失色, 然而在污染严重、能源枯竭的今天, 风能的优势再度得以显现。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Today, there is a global movemento supply more and more of our electricity through the use owind.”可推测出作者接下来要讨论的可能是利用风能发电的全球趋势, 故答案为D。

六、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特定的写作目的, 或是向读者传递某个信息, 或是愉悦读者, 或是阐述某个道理。而这些信息通常并不是明确表达出来, 而是隐含在文章之中。因此, 这类问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总体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2011年高考北京卷阅读理解D篇第69题就是考查作者态度题, 题目如下。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building solar plants?

A.Cautious B.Approving C.Doubtful D.Disapproving

根据文章第一段可知, 铁路、高速公路的修建对当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最后一段最后一句作者提醒建设太阳能发电厂要记得当年修建铁路、高速公路造成的影响, 由此可知答案为A。

日照图常见的考查形式与判读技巧 第4篇

[考查形式一]利用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判断半球的划分与分布

必备知识:会判断经纬网图中的方向,会划分经纬度,熟悉经纬度的递变规律,掌握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等。

判读技巧:①直接根据极点标注的字母来判断:N表示北极,s表示南极。②极地俯视图可以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确定。在极地上空观察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南半球。③利用经度数值的变化来判断。根据经度增加或减少的方向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即向东经度增大的方向或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即是地球自转方向。然后根据确定的自转方向结合第②条技巧判断南北半球。④利用纬度数值的变化来判断。纬度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北半球);纬度向南增大的是南纬(南半球)。

[考查形式二]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判断日期和节气

必备知识:知道特殊日期(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与南北半球各种地理现象发生的季节变化的关系等。

判读技巧:①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的判断。方法一:可观察晨昏线(圈)和经线圈的位置关系,若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则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是3月21日或9月23日,为北半球春分日或秋分日;若晨昏线与经线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是6月22日,为北半球夏至日;若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则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是12月22日,为北半球冬至日。方法二:根据极昼或极夜出现的纬度判断,因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是互余的。例如,当70度N刚好出现极昼时,则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0度N。②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南半球的冬半年。各地区的地理现象应结合所在的半球、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知识进行综合判读。③太阳直射点的经度的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上。在侧视图中,一般情况下,昼半球最外侧的那条经线所在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在俯视图中,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所在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也以根据赤道上日出或日落地点的经度来推断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例](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卷)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解析:本组试题通过太阳公转轨道示意图考查季节的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再现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甲位于近日点附近,可认为这一日是北半球冬至日,从甲到乙运行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始终向北移动,因此,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第2题,地球位于甲位置时为北半球冬季。在所给选项中,黄河流域汛期为夏季;南极昆仑站出现极夜现象说明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潘帕斯草原冬季(北半球为夏季)处于枯黄期。据此排除A、B、D项。

参考答案:1.B 2.C

[考查形式三]通过经纬度的判读进行时间计算

必备知识:会判断经纬网图中的方向,会划分和判读经纬度,熟悉经纬度的递变规律,熟悉地方时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等。

判读技巧:①经度判读方法。以本初子午线作为经度的起点,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80度。从零度经线(本初子午线)开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的为东经度(E);逆着地球自转方向(自东向西)的为西经度(W)。注意:0度经线和1800经线不必标注东西经。一般而言,自西向东,度数由小到大为东经,度数由大到小则为西经。②找准关键时刻所在的经线。太阳直射的经线(正午线)的地方时为12时,和正午线相对的另一经线(子夜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即昼(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24时或0时)。展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相差1度时间相差4分钟,通常采用东加西减的法则来计算所求的地方时,即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在该算式中,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以东用“+”,反之则用“-”。④纬度的判读方法。以赤道为界,向南向北各划分为90度。从赤道向北到北极点为北纬(N);从赤道向南到南极点为南纬(S)。一般而言,自北向南,度数由大到小为北纬,度数由小到大则为南纬。

[考查形式四]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刻的判读

必备知识:会判读太阳直射点经纬度,知道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以及日出日落方位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等。

判读技巧:①根据昼弧和夜弧判断昼夜长短。晨昏圈将任一纬线圈(南北极圈内纬线圈有例外,因为有极昼或极夜现象)分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若昼弧大于夜弧,则该地昼长夜短;若夜弧大于昼弧,则该地夜长昼短。若要详细计算,则需要计算出昼弧或夜弧所跨经度数,在极地投影图上,某一地点所在的纬线圈昼弧或夜弧所跨经度数乘以4分钟,即为昼长或夜长。在侧视图上通常只能看到一半昼弧或夜弧,所以要用这一半昼弧或夜弧所跨的经度数乘以2再乘以4分钟,所得即为某一地点的昼长或夜长。②根据日出日落时刻计算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刻)×2=(日落时刻-12)×2=24-夜长;夜长=日出时刻×2=(24-日落时刻)×2=24-昼长。(注:公式中时刻均为当地的地方时。)③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则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无论太阳直射点向北或向南移动,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相同,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④日出日落方位的判读规律:北半球夏半年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冬半年太阳东南升,西南落;春分日或秋分日东升西落。

[例](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卷)图2是经纬网图,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度纬线以内为极昼,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读图回答10~11题。

10.此刻,太阳直射()

A.世界著名渔场、

B.世界著名油田

C.暖流流经地区

D.热带沙漠地区

11.图幅范围内()

A.此刻,各地在同一日

B.此刻,大部分地区是黑夜

C.此日后,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D.此季节,N地原野一片枯黄

解析:第10题,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说明N地位于P地东侧,则图示

为南半球;图中70。纬线以内为极昼,说明直射点位于200s,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可计算出N地此刻为4时。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150度E,附近有暖流经过。第11题,此刻,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30度W,两侧日期不同,因此图示范围有两个日期;因无法判断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所以无法确定此日以后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根据上题结论,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为南半球的夏半年,N地降水较多,草木茂盛。因此排除A、C、D项。

参考答案:10.C 11.B

[考查形式五]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计算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必备知识:会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熟悉纬度的分布规律,熟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等。

判读技巧:①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②公式法:H=90度-|ψ-δ|。其中ψ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δ取正值,冬半年δ取负值。③利用纬度差推算太阳高度角:H=90度-纬度差。其中,纬度差指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与所求地纬度的差值。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

[例](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卷)11图3中,当a、c值相差20度时,该地的纬度值是()

A.23度N

B.63度N

C.43.5度N

D、27度N

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与纬度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基本地理计算能力。由图可知,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应位于北半球。C为夏至日与春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a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a与c之差为20度,将几个节气的正午太阳高度用当地的纬度表示,然后用上述关系套用即可计算出结果。

参考答案:B

[考查形式六]确定地球上不同日期的分布

必备知识:知道日界线的含义,会计算地方时,掌握经度的分布规律等。

判读技巧:由于地球自转,昼夜不断地进行交替,因而各地时间不同,人们往往把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分在日期相连的两天——“昨天”和“今天”。根据不同经度地方时的变化规律,当太阳直射在180度经线上时,全球平均分成两天,即地球上“昨天”和“今天”的范围各占一半;当太阳直射在00经线时,全球各地则处在同一天内。其他时刻,则时间为0时的经线与日界线把全球分成了两天。并且,当太阳直射在东经度时,地球上早一天的范围占一半多;当太阳直射在西经度时,地球上晚一天的范围占一半多。

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时间界线,即0时经线,它是随着地球自转而自东向西移动的日期分界线,是前一天结束和新一天开始的经线;另一条是空间界线,即日界线,是人为统一规定的基本上沿180度经线为永久固定的日期变更线,它的西侧(东12区)总比东侧(西12区)的日期早一天。

[例]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的地点的区时不可能是()

A.12月29日12时5分B.12月30日11时55分

C.12月30日12时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解析:解答此题一要注意日界线与1800不完全一致(有三处不重合),二要注意求算到达时间必须加上航行时间。此船航行过程和结果有三种情形(如图4):

①由东十二区向东越过180。经线,同时越过了日界线,则最终时间=12月30日12时+5分钟-1日=12月29日12时5分。

②由西十二区向西越过180。经线,同时越过了日界线,则最终时间=12月30日12时+5分钟+1日=12月31日12时5分。

③由东十二区向东(或由西十二区向西)越过180。经线,但没有越过日界线,则最终时间=12月30日12时+5分钟=12月30日12时5分。

形式与政策考查试卷 第5篇

一、考查题目

1.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具体认识。

2.你认为大学生应当从哪些方面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结合2014年“两会”热点谈谈你对改善民生问题的看法。

4.结合2014年“两会”谈谈经济发展方式与环境治理问题。

5.你怎样认识我国周边形势?你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有哪些具体感受?

6.你如何理解“亲、诚、惠、容”外交理念?

二、答题要求

1.请在以上题目中任选一个,独立完成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论文。

2.要求统一使用八开纸,横向使用,在纸的左侧5厘米处折出装订线,按如下要求清楚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

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八开纸左侧上方书写“2013-2014学年形势与政策考查题”

3.于6月20日前由学习委员收齐排序交到任课教师处,任课教师非本学院教师的交到本学院教学办公室。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2014年4月15日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3月3日在京召开,2014年全国两会正式启幕。全国两会召开前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如何“落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怎样推进,如何消除百姓“心肺之患”,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等热点问题备受关注。百姓期待这些问题在两会上得到回应。太奇考研老师为考生总结关于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供考生作为政治时政的重要参考!

在2日的全国政协发布会上,发言人吕新华用手画了个圈来形容这片灰色,“我记得2月21日-26日在北京连续6天空气严重污染,这口大锅压下来,使我们有点喘不过气。”有记者形容吕新华说话时的语气“像从圆舞曲跳到了快三”。

“喘不过气”这句生动浅白的形容,是雾霾天里大多数人的切身感受,但这仅仅是雾霾入侵的第一步。在雾霾天气下,空气中大量污染物颗粒无法扩散,可吸入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刺激黏膜,损伤肺部,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据新京报报道,在持续雾霾的7天里,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一位医师一上午可接诊43个病人。而在上一场雾霾围国,2013年11月,该医院呼吸科一周日均门诊量达到600-655人次,11月第一天上午接诊量也接近300人次。更为震撼人心的是,据北京晚报报道,有专家曾经做过研究,PM2.5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北京地区的居民死亡率就会提高0.46%。没有温度的数字里,一个易感人群常常淹没其中,“雾霾对孩子的危害比对成人的更大。”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专家秦强接受凤凰网采访时这样说。

从更宏观的层面上看,雾霾伤人更伤经济。据北京旅游网发布的景区实时数据,截至24日14时,故宫人流量1.12万人次,远未达其4万多人的全年日均游客数量。八达岭长城、十三陵等热门景区也处于旅游“高舒适度”状态。更为复杂的是,雾霾治理也将是一笔不小的消耗,中国钢铁企业、煤炭企业、化工企业也将面临集中整治,重资产结构性调整面临价值再重构。

就在我们为雾霾来袭伤脑筋的时候,邻居们已经蠢蠢欲动了。由于韩国大部分地区雾霾天气持续已1周,首尔于26日启动“危机管理体制”。同一天,日本全国自东北地区至西日本地区的多个地方政府均发布气象提醒,空气中的PM2.5日均浓度可能超过每立方米70微克的政府暂定标准。一些韩日媒体将矛头指向中国,认为本土的雾霾是漂洋过海而来。尽管这种指责颇有转嫁责任之嫌,但客观事实是,雾霾的侵袭已经波及中国的国际形象。治霾也要“打老虎”

一位外国记者在重雾霾天见到这样的景象,一位84岁高龄的老大爷每周三次外出健身,遇雾霾也不会中断。“我觉得戴口罩没用。”看似潇洒的言语背后,是对频发雾霾的麻木。如果说雾霾可怕,那么对雾霾的习惯与麻木才是致命的可怕。“总得有人站出来喊一嗓子”

石家庄因雾霾起诉政府第一人李贵欣这样形容自己的行为,“我抱着一个善良的愿望,我想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只要全社会联动,治理雾霾,实现这个愿望并不难”。纵使有登高一呼的勇气,实现这个愿望真的不难吗?

2013年的两会伴随着严重的雾霾天气。2014年两会首日,难得晴了两三天的北京再次蒙上轻霾。治理许久,蓝天依旧珍稀。

一些地方不断曝出监测数据改善,但数据的准确性成了今年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北京一位环境监测设备生产商表示,一些排污企业上报给环保部门的检测数据毫无参考价值。“监测设备电源都关了,但数据居然还在上传!”

与此同时,“顶风排污”的企业仍然存在。据新华网报道,2月21日,环保部有关负责人通报了天津陈塘热电有限公司大面积建筑垃圾裸露、未采取防尘措施问题。通报三天后,上万平方米区域内的建筑垃圾仍大喇喇地堆积在这家公司厂房和道路边。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透露,尽管治霾应向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开刀,但真正的排污的大户仍屹立不倒,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苍蝇级的小企业被砍掉。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则说,千丝万缕的利益链,让一些地方治理雾霾时投鼠忌器。

冰冻三非一日之寒,雾霾仅仅是中国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汽车尾气排放、城市建设污染,甚至地形构造都是其成因,但最核心的还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煤。据环球时报报道,燃煤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几乎占总排放量的一半。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恰恰是形成PM2.5最重要的三大污染物之二。另一方面,燃煤发电提供的充足能源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多煤、少油、缺气”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如何学习欧美发展清洁能源以调节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同时掌握好这个过程的节奏以确保稳定的经济增长,是治霾之路上的深层次挑战。

蓝天白云需要成本

一场雾霾带来的不仅有伤害,也有反思。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地方两会,“治霾”成为地方政府2014年工作重点。媒体统计各省政府工作报告,26省份提治理空气污染,15省份提“治霾”。这其中河北篇幅最多,北上广则连提三年。3月1日,《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自此,重污染日在京企业拒不停产或限产,最高可处50万元罚款;车辆排放超标,处罚最高提至3000元。地方治霾之决心不可谓不铁腕。

2014全国两会召开,抵京的代表委员们也带来了不少有关大气治理的议案、提案。对于大气污染的“老虎”——重污染企业,重拳处罚成为广泛共识。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建议,处罚要出重拳,让情节严重的排污企业“倾家荡产”。让排污者“不敢为、不能为”,还要引入公众监督。人大代表邓中翰则提议,把监测数据特别是污染源的排放数据放到网上,让社会实时知晓。

立法的薄弱也被认为是治理雾霾的缺失之处。《大气污染防治法》至今已经14年未曾修订。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认为与当前污染状况对比,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暴露出其局限性。而在全国政协委员侯欣一看来,立法的空白点是治理区域性大气问题的法规比较少。一些地方的区域性防治往往倾向于把污染丢给邻居,把利益留给自己。结果整个区域的大气污染并未减少,自身又反受其害。全国人大代表孙菁则认为,原有大气污染防治法处罚力度不够,对查实的数据造假企业,行政处罚额度最高是废气数据造假罚款5万元,这甚至比不上企业一天的治污费用。

中国能源资源的价格改革迫亦引起热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资源性产品当前的价格根本无法向社会传递资源紧缺、能源供应不足的信号。”他强调,必须推进水、电、气、油等领域价格改革,让污染者承担更多成本。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还要加快推动资源税改革,将资源税“从量”计征变为“从价”计征,并尽快覆盖到煤炭等主要能源品种。但也有政协委员指出,价格是社会各阶层利益交汇的敏感点,任何一次价格波动,都会影响不同人群的利益再分配。对于这样的质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行外部监事梅兴保如是回应 “想要蓝天,想要清洁的空气,也要为即将到来的改革做好付出成本的准备。”

2013年11月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写进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决定同时指出,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可以说,中国资源能源改革已经初露端倪。

2014年全国两会,大气治污相关立法能否归位,排污“老虎”会否遭遇打压,更为重要的是,面对雾霾围城的“倒逼”,经济体制改革会怎样与大气污染治理相联系,都成为我们遥望蓝天的新期待。诚如吕新华所言“希望蓝天白云不是一个遥远的梦。”

2014 年两会将于3月3日和5日分别在北京开幕。作为三中全会后首次召开的两会,投资者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和落实体制改革方面的信号。我们预计,在短期经济发展方面,会议将贯彻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的工作思路,强调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

性,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的同时,把经济增速努力维持在7.5%左右的水平。在体制改革领域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需要通过立法途径来推动的措施比如房地产税;二是可以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代表提案和主管部门的表态来判断落实方向和进展的措施。

确定今年经济目标

预计两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将提出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5%左右、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增速3.5%以内的目标。这将最终消除之前市场上关于经济增速目标再次下调至7%的猜测,缓解一些投资者对于经济增长短期内大幅下滑的疑虑。

同时预计两会也将确认新增就业人口1000万的目标。这一表述可望首次在两会上作为与GDP增速同等重要的目标提出,突显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考虑,也有助于淡化社会各界对于增长目标刚性的解读。

两会关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基本表述预计将没有本质改变,仍是延续多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提法,但具体内涵跟随宏观经济的变化而有所调整。货币政策方面,由于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防范金融风险的压力加大了,货币条件在边际上存在趋紧的压力。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将体现在几个方面。

预计政府工作报告将把2014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的预测值定在13%,与2013年的预测值持平。这意味着和去年实现的增速(13.6%)相比,政策将试图使2014年的广义货币扩张速度有所放缓。和13%的M2 增速相匹配,我们预计全年的新增信贷维持在9万亿元左右,社会融资规模控制在20万亿元以内,从增速上来说都低于去年的实际水平。从利率水平来看,春节后短期利率明显下降,资金面紧张局面缓解。预计央行将延续近期的操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来控制利率波动的幅度,避免资金面出现极端紧张。但基于抑制影子银行、防控金融风险的需要,利率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有限。除非增长出现超预期下滑,央行不会主动注入大量流动性来降低利率,市场上一些人士期待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小。财政政策方面,预计2014年政府财政赤字预算将约1.35万亿元。从预算来讲,绝对额较去年有所上升,但赤字对GDP的比率保持稳定。但是,2013年政府的收支结余高于预期,实际的赤字在1.06万亿元。所以,如果2014年的预算赤字能够完成,则会对短期需求形成比较强的拉动作用。今年的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将是关系GDP增速能否维持在7.5%左右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预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可能会在“滚动财政”方面有所突破。也就是说,财政赤字的预算和执行情况超越概念,可能要从3年左右的一个周期进行观察。“营改增”仍是税收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预计“营改增”在2014年将扩大到全国所有省份,并将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纳入“营改增”范围,预计年减税从2013年的2000亿左右扩大到今年的3500亿~4000亿元。另外,拖延多年的预算法修订工作有望在今年两会后加速,这部被称为“经济宪法”的法律修订方向是“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具体内容包括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转变;建立跨的预算平衡机制等。推动各项改革进程

2014年是全面落实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方案的第一年,推进改革无疑是本次两会最大的关注点。从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达的信号看,国退民进是当前诸多改革措施的指向,也是消费率上升的后果之一。体制改革的推动和落实将体现在两会通过的法律条文修改和代表提出的议案、讨论等方面。

目前中央推动政府部门简政放权,实质就是减少各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反腐等改革将在两会后更趋制度化和长期化,短期看对投资和消费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长期看有助于激发经济自主增长动力、实现增长结构的优化。打破国有企业垄断和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的改革也将有利于民间投资增长。预计两会在简政放权方面将集中讨论如何通过规范化的制度建设保证中央下放的行政审批等权力有效回归市场主体,而不是被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团截留,杜绝“先放再抓、边放边抓”的改革怪圈。

金融领域的改革方面,预计利率市场化将稳步推进。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确立,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步伐有望加快。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相配合的是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超出预期,背后有资金流动的变化,也反映了央行在外汇市场干预的减少,预计汇率的双向波动增加将是新常态。另外,预计民营银行牌照的发放将在两会后有所突破。

在放松价格管制的其他方面,三中全会强调市场化改革,形成有效反映真实效率的价格机制。预计资源产品、基础设施、准公共品(如教育、医疗)等重要的价格改革措施在拖延多年后,将在2014年两会后全面铺开。其中,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和环保税的设立近在眼前。

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重点将从过去对国企管理方式的关注转移到国有资产配置的优化上,一个重要的实现方式是设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预计两会后国资委主导设计的全面深化国资改革方案将出台。该方案将对本轮国资改革的目标、重组方式和利益分配模式,以及国资管理本身的改革模式做出明确界定,为两会后各地方根据自身情况推动国有资产改革扫清制度上的障碍。至于中央所属国资改革的具体路径,则可以参照中石化近期的改革方案。重点将是推进混合所有制、划拨一定比例的参股权给予社会资本。

年前与经济工作会议套开的城镇化会议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并出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落实和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能力。日前的政治局会议则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预计新型城镇化概念将再次成为两会热点。新的城镇化规划将着重强调城市布局的调整,提出发展若干城市群的概念,如能实现,有助于增强吸纳农村人口,特别是安置已在城市就业但户籍仍为农村的转移人口实现“二次城镇化”。随着新的城镇化概念提出,城市间和城市内部轨道交通、节能环保、供气供水和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投资空间将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城镇化规划可能在已经被比较充分讨论的户籍、土地制度、城市建设投融资方式改革之外,再提出保证城市间人口自由流动迁徙的体制机制建设。我们认为,这将有利于打破地区间的分割和垄断,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两会期间,讨论许久的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可望得以明确,房产税扩大试点和推进立法也涵盖其中。预计该机制将改变过去单纯通过抑制需求控制房价的调控思路,转而通过扩大土地供应和普通商品房供给的方式,从供需两个方面消除房价上升的压力,有利于控制房地产泡沫。

土地改革方面,预计两会将延续推进全国土地尽快完成确权、保证农村集体土地转让同权同价、鼓励各地尽快建立土地经营权交易市场平台的思路,在这些工作完成前暂不会提出

更为激进的改革设想。修订《土地法》等根本大法、进行更广意义上的“土改”任务,则有待于目前在各地自主进行的土地管理交易制度实践总结和更充分的路径讨论。

防控金融债务风险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的主要任务中,用了一个专门段落陈述了控制债务风险,提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最终结果显示,截至2012 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15.9万亿元,基本符合我们此前15万亿元左右的预期,而低于早前市场接近20万亿元的预期。从债务总量来看,我国政府债务的系统性风险仍然较小,但是地方债务扩张较快,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短期化,以及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过度依赖,局部地区债务不可持续的风险较高。如何消化处理积累的债务风险,同时规范未来的举债模式可能是两会期间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这方面,我们尤其需要关注两会对于地方直接举债立法方面的修订。

两会之后对金融和债务风险治理整顿的力度可能加大。预计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将在2014年全面展开,在此基础上建立规范化的地方举债机制。由于地方政府债务存量仍然可控,但是增长较快,因此政策可能着重于控制增量。这可能更多地可能体现在维持相对偏紧的货币政策,监管当局也可能出台更为严厉的银行监管措施,以抑制与地方债务纠结在一起的银行同业业务以及影子银行业务。

形式与政策考查试卷 第6篇

一、考查论文题目选题及要求:

结合本学期所学专题知识、《时事报告》大学生版课本相关内容或课外参考资料等,按照如下题自行准备相关资料,自备试纸,于课堂上由任课教师选定一题,同学自行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论文(占期末成绩的70%),不必写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要求工整书写。此考查论文作为期末考试,如有雷同超过30%者,一律记为零分;不交论文者,以弃考论处,记为缺考。

二、考查论文参考题目:

1、如何认识浮躁、焦虑等不良心态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2、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辛亥革命精神?

形式与政策考查试卷 第7篇

案例介绍:

张先生到某国内旅行社咨询如何办理出国旅游,该旅行社的营业部接待人员认真向张先生作了解释说明。第二天,张先生再来到该旅行社门市部,要求接待人员为他办理出国旅游手续。接待人员收取了张先生的预付款,并签订了书面旅游合同。在该国内旅行社为张先生办理有关手续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接到举报,对该旅行社进行实地查处,张先生得知消息后,要求退还预付款。请问:

(1)旅行社是否应当退还张先生的预付款?为什么?

(2)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怎样处罚该旅行社?

答:

(1)应当全额退还张先生的预付款,因为该国内旅行社的经营行为已违反了《旅行社管理条例》和《中国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出境游是国际旅行社并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的特许经营项目。该国内旅行社属超范围内营业。根据《合同法》的,违反法律、行规的强制性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从订立起就没有法律效力。

(2)旅行行政管理部门责令该国内旅行社停止非法经营,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责令其停业整顿15天至30天,可以处人民币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1)本案例是有关《旅游政策与法规》哪个专题的内容?

旅行社管理法规。(2)案例启示:

市民要具有一定的旅游常识,比如国内旅行社不能办理出境旅游,出境旅游要到具有营业资格的国际旅行社办理。另外一旦遇到自己的旅游合法权益收到侵害的情况下,一定要用相关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在与旅行社签订合同也要注意合同的法律效益,不能签订违反法律法规的合同,减少纠纷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旅行社应当明确自己的营业范围,不能因为营利而非法经营。

旅游行政部门应当对旅行社进行合理监管,防止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和非法旅游行为的产生,对待违反旅游行政法规的旅行社和旅游者等要依法处罚。

2.请阐述旅游消费者有主要哪些主要权利和义务?(共20分)(1)旅游者的主要权利:

1)知悉真情权。旅游者有权知悉其购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

2)拒绝强制交易权。旅游者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3)合同转让权。除旅行社有正当的拒绝理由外,旅游者有权在旅游行程开始前,将包价旅游合同中自身的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因此增加的费用由旅游者和第三人承担。4)合同解除权。包价旅游合同订立后,因未达到约定人数不能出团时,旅游者不同意组团社委托其他旅行社履行合同的,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退还已收取的全部费用。旅

5)损害赔偿请求权。旅游者有权要求旅游经营者按照约定提供产品和服务。旅游者人身、财产受到损害的,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6)受尊重权。旅游者的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当得到尊重;旅游者有权要求旅游经营者对其在经营活动中知悉的旅游者个人信息予以保密。

7)安全保障权。旅游者有权要求旅游经营者保证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8)救助请求权。旅游者在人身、财产安全遇有危险时,有权请求旅游经营者、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进行及时救助。

9)协助返程请求权。包价旅游合同在旅游行程中被解除的,旅游者有权要求旅行社协助旅游者返回出发地或者旅游者指定的合理地点。

10)投诉举报权。旅游者发现旅游经营者有违法行为的,有权向相关主管部门举报;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发生纠纷的,有权向相关主管部门投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旅游者的主要义务

1)文明旅游义务。旅游者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2)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义务。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或者在解决纠纷时,不得损害当地居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干扰他人的旅游活动,不得损害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个人健康信息告知义务。旅游者购买、接受旅游服务时,应当向旅游经营者如实告知与旅游活动相关的个人健康信息,审慎选择参加旅游行程或旅游项目。

4)安全配合义务。旅游者应当遵守旅游活动中的安全警示规定,不得携带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旅游者对有关部门、机构或者旅游经营者采取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应当予以配合;否则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5)遵守出入境管理义务。出境旅游者不得在境外非法滞留,入境旅游者不得在境内非法滞留;随团出、入境的旅游者不得擅自分团、脱团。

3、请阐述旅游纠纷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共20分)

(1)旅游纠纷,是指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之间因旅游发生的合同纠纷或者侵权纠纷。主要类别有:

1)旅游企业与旅游者或旅游企业之间发生的纠纷。此类纠纷的特点是:纠纷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的,纠纷的性质为民事纠纷。

2)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企业或与旅游者之间的纠纷。此类纠纷的特点是:纠纷主体的法律地位不对等,纠纷的性质为行政纠纷。

3)客源发生国和旅游接待国或客源发生国旅游企业和旅游接待国旅游企业之间的纠纷,此类纠纷具有涉外因素,其性质为国际纠纷。(2)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游客与景点工作人员发生正面冲突。这类纠纷并不多见,但一旦发生,往往后果严重,影响恶劣。2)游客在旅游景点受到意外伤害。尽管旅游单位不存在主观故意,但主观上存在过失也应由旅游单 位承担侵权责任。

3)旅行社偷工减料,提供的服务与承诺不符。旅行社提供服务时减少项目,降低档次,比如出发前说好住三星级宾馆,但真正入住的却是又脏又破的招待所;对于景点安排也是蜻蜓点水,半小时甚至十几分钟就草草了事,购物却安排半天时间。

4)在景点出售假冒伪劣商品。近几年,旅游购物投诉主要集中在高档商品上,尤其集中在珠宝首饰等产品上。

4.旅游中的侵权行为类型有哪些?旅游中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什么?旅游中出现共同侵权,责任如何分配?(共30分)

(1)旅游中的侵权行为类型:

1)部分旅游企业对景点设施、参观项目有不实宣传、误导消费的行为;2)一些旅游企业为了减少或免除自身的法定义务,合同条款设置模糊,规避责任;3)消费者在旅游中所住酒店、乘坐的交通工具、用餐的档次比旅行社承诺的标准低;4)旅行社减少合同或承诺约定参观的景点,或将路途时间计算成旅游时间;5)导游将团队转给当地的旅行社,再次收费;或与其他旅行社的团队拼成一个团,影响旅游质量;6)以聘请当地车辆、人员等为由,再次向消费者重复收费;或以增加景点为由,向消费者收费牟利;7)强制消费者参加自费项目;8)任意改变旅游路线,减少旅游时间;9)引导消费者到一些质次价高、甚至是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购物点,以“超低价”、“免关税”、“中奖”、“攀老乡”的形式诱惑消费者购物;10)消费者住店或旅游途中财物被盗;在旅游时造成人身伤害。(2)旅游中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一般侵权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即承担责任要以行为人有过错为要件。特殊侵权的归责原则有:

1)“无过错责任原则”以称“严格责任原则”即承担责任不以行为人有过错为要件,也就是说,行为人没有过错也要承担责任;

2)“过错推定原则”即行为人必须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推定其有过错,承担责任。这是过错责任的一种,但适用特殊侵权行为;

3)“公平责任原则”即双方都没有过错,公平分担责任。

(3)旅游中出现共同侵权时:划分责任的形式可以分为按份责任和连带责任两大类。

1)按份责任

损害结果是由于多个加害人造成的,但是多个加害人之间没有共同的故意和过失,而是在互相没有串通、互不知情的情况下各自独立实施了侵权行为,他们各自所实施的行为由于某种偶然的因素结合起来,导致了损害结果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数个加害人按照各自应当承担的份额来承担侵权责任,其承担相应的份额后,有权拒绝超过其应当承担的责任份额的赔偿请求。

2)连带责任

如果损害结果是多个加害人造成的,而且多个加害人之间存在共同的故意或过失,或者法律有直接规定的,多个加害人不仅要“自扫门前雪”,可能还要为他人的行为“埋单”。

连带责任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形式:第一,完全连带责任。承担连带责任的多个加害人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受害人可以向加害人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承担全部责任,履行全部的赔偿义务。第二,不真正连带责任。在侵权法中,不真正连带责任主要发生在经营者、学校等未尽到合理限度的安全保障义务,导致消费者或学生遭遇他人的不法伤害所引起的侵权纠纷领域。这些领域多个侵权人,其中部分侵权人直接实 施了侵权行为——加害人;另一部分侵权人由于其未尽合理的安全保障义务(简称安保义务),间接地导致了损害结果的发生。法律规定,直接侵权人是最终责任承担者,而未尽安保义务的人充当着一个垫付损失的角色。最终责任人赔偿受害人全部损失后,不得向未尽安保义务的人进行追偿;而如果受害人请求未尽安保义务的人承担责任后,未尽安保义务的人有权向最终责任承担者——直接侵权人追偿。第三,补充责任。一般认为,补充责任是不真正连带责任的一种。多个侵权行为主体存在不真正连带责任关系以外,根据法律的特别规定,侵权行为主体之间承担责任还有个先后顺序,直接加害人是侵权责任的“先发队员”和“排头兵”,而未尽安保义务的侵权人是“替补队员”和“后备军”,只有在作为“先发队员”直接侵权人不明或者缺乏赔偿能力,导致无偿满足受害人要求赔偿的愿望,受害人才能退而求其次,要求“替补队员”——一般也是未尽安保义务的侵权人赔偿自己的损失。

5.课堂现场案例分析题(共15分)

强调句型及其考查形式 第8篇

一、强调句型的基本结构及判断依据

1.强调句型的结构

2.强调句型的判断依据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强调句型, 只需把It is/was...that...去掉, 如果剩下的成分仍然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就是强调句型, 否则就不是。

【高考链接】

(1 ) It was 80 years before Columbus crossed the Atlantic_________ Zheng He had sailed to East Africa. (2012重庆 )

A.when `B. that C.after D. since

(2) —Was it by cutting down staff______ she saved the firm?

—No, it was by improving work efficiency. (2012上海)

A.when B. what C.how D.that

[解析]第1题选B。去掉it was that还原的句子是Zheng He had sailed to East Africa 80 years before Columbus crossed the At- lantic, 完全成立 , 是强调句型。第2题选D, 句子还原成She saved the firm by cutting down staff, 是对方式状语强调。

(3) —_____that he managed to get the information?

—Oh, a friend of his helped him. (2005山东卷)

A. What was it B.What was it C. How was it D. Why was it

[解析 ]第3题选C, 根据回答 , 说明是对方式的强调, 还原句子是How did he manage to get the information?

二、考查It is/was not until...that...句型

not...until表示“直到……才”, 如果对这个时间状语进行强调, 则可构成强调句型It is/was not until...that..., 表示直到……才, 可以用以下句型:

【例题链接】

It was not until near the end of the letter_____ she men- tioned her own plan. (2013天津)

A.that B.where C. why D.when

[解析]选A, 直接考查not until的强调句型。

三、强调句型和定语从句 (或者分词) 的混合

有时一个句子中既包含强调句型, 又在被强调的词后加一个分词短语或者定语从句修饰限制, 这就加大了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难度, 学生应从整体上把握句子结构。

【例题链接】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

(1) It was from only a few supplies _____she had bought in the village _____the hostess cooked such a nice dinner. (2010安徽卷改编)

[解析]本题整体上是强调句型 , 第2个空填that, 强调句 , 还原句子是The hostess cooked such a nice dinner from only a few supplies。第1空是在被强调词supplies后加定语从句修饰, 先行词带入定语从句, She had bought a few supplies in the vil- lage作定语从句的宾语, 所以填that/which/省略。

(2) It is exactly the way _____we speak_____ makes our teacher angry. We should be more polite next time. (成都2009届诊断性检测)

[解析] 本题整体上是强调句型。第2个空填that, 强调句型。第1空填that/in which/省略, 是被强调的词the way的定语从句, 先行词带入定语从句中作方式状语, We speak in this way。

四、强调句型和名词性从句的结合

在复杂的强调句型结构中, 有时会将名词性从句和强调句型结合。一种是整个强调句型用作名词性从句, 尤以作动词后的宾语从句居多。另外一种是强调句型中含有名词性从句。

特别是当强调句型对疑问词强调且用作名词性从句, 如动词后的宾语从句的时候, 要注意把原来的疑问语序改为陈述语序。

(1) Most of us still wonder_____ it is _____ makes those honest peasant workers, without being paid at all, resign themselves to the bosses. (2012苏北四市零模)

A. what; that B./;what C.that; what D./;that

[解析]答案A。强调句型对疑问词what强调, 去掉it is that句子是what makes those workers...? 整个强调句作wonder的宾语, 所以要注意用陈述语序。

(2) It was at the very beginning _____Mr. Fox made the decision _____ we should send more firefighters there.

A. when; which B. where; what C. then; soD. that; that

[解析 ]答案D。第一个that为强调句型中的that;第二个that引导同位语从句, 说明the decision的内容。

五、强调句型与状语从句的区别

1.强调句和when时间状语从句的区别

(1) It was April 29, 2011_____Prince William and Kate Middleton walked into the palace hall of the wedding ceremony. (2011福建卷)

(2) It was on April 29, 2011_____Prince William and Kate Middleton walked into the palace hall of the wedding ceremony.

A. that B. when C. since D. before

[解析 ] 第1题答案是B, 是时间状语从句。主句是It was April 29, 2011, it表示时间, 意为当……时, 时间是4月29号。第2题答案是A, 是强调句。

2.强调句和since, before状语从句的区别

例 (3) It was two years ago that he joined the Army.强调句

(4) It is /has been two years since I graduated. 时间状语从句

(5) It was two days before he headed for Shanghai. 时间状语从句

(6) It was two days later that he headed for Shanghai. 强调句

六、强调句型中主谓一致的考查

强调句型对句子的主语强调, 且主语是由rather than, not ...but...等连接的平行对比结构, 此时要注意主谓一致。

【例题】

It’s you, I think, rather than your wife who are to blame for your son’s bad behavior.

七、强调句型中反义疑问句的考查

It is/was...that的反义疑问句用isn’t it或wasn’t it。

八、强调句型中的be动词和情态动词的结合

【例题】

It might have been John _____bought a new book for Mary yesterday.

A. what B. since C. that D. then

[解析]答案为C, 强调句型。

九、强调句型的省略

【例题】

—Who is making so much noise in the garden?

—_____the children.

A. It is B. They are C. That is D. There are

[解析 ]选A, 是强调句型It is the children who is making so much noised的省略。

摘要:本文分析了学生学习强调句型的一些困惑, 结合近年来的高考和模拟题, 探讨了强调句型的用法, 主要从强调的结构、强调句和定语从句结合、强调句和名词性从句结合, 强调句和状语从句的区别, 强调句的省略等方面, 对强调句型的重要考点作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强调句型结构,强调句型考查形式,高考题

参考文献

[1]曲一线.五年高考三年模拟·2013B[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3.

上一篇:那些生命的最后姿势美文摘抄下一篇:小学文明交通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