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肢体语言的意义

2024-09-15

教师肢体语言的意义(精选6篇)

教师肢体语言的意义 第1篇

浅谈教师肢体语言的魅力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柳泉镇鱼泉小学高喜鸟 ***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教师的语言是教和学的媒介,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对教师的可信度、向师性和学习的极大兴趣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等等。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使随随便便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来吸引学生,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独特的魅力。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为了自己的语言能够达到简洁、形象、生动、风趣幽默,在课堂上避免学生出现“言语感知上的疲劳”每每都在推敲自己的口头语言。实际上,在我们的课堂上,还有一种语言——肢体语言,对我们的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肢体语言,是一种借助于人的身体、姿态、表情、手势来进行表情达意的无声信息手段——人体语言。教师在教学活动实践中,除了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外,如果能够结合肢体语言,就会使课堂变得生动,有味、充满活力,也会使学生对教师的课堂充满期待、从而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肢体语言一般可分为姿态、表情、手势等。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简单谈谈肢体语言的魅力。

一、姿态

教室在上课时,一般都采用站立的姿势:身体直立,双手自然下垂。当你站在讲台上时,同学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看到老师腰板挺直地

站在讲台上,同学们也会马上坐端正,力争得到老师赞许的目光,这样不用太多的言语,就能很快调整学生听课的情绪,使学生很快进入听课的状态。并且,还能节省好多的时间。当然,教师站立的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有所不同,如:教师站在讲台中央,表示严肃庄重,学生们就不敢很随意,听课的状态自然就高度集中。而站在讲台的两边则显得随和,学生们就会感到轻松。如果教师能走下讲台,更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如今我们的广大教师都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倾听学生回答问题时身子微倾,就会显得 教师有亲和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的身心倍受到鼓舞。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由此可见,正确优美的姿态,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足,而且精神饱满还能让学生振奋,更能激发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情绪,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让课堂节省好多的时间——教师不用再用言语来维持秩序。

二、表情

表情是表达思想感情内容的交际辅助手段,教师的脸色和眼神在教学中发挥着妙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上课时,当你走上讲台,表情严肃,威严的目光向教室扫视一圈,同学们就会马上安静下来坐直身子,目光注视正前方,做好听课的准备;课堂上,如果某个学生在随意说话或做小动作,老师的声音嘎然而止,目光盯向他,不用说任何话,就能把思想开小差的同学拉回来;或者在讲课的过程中眼睛一直朝着某个方向的学生,也能引起大片学生的注意。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是,教师期待的眼神,也能让

学生身心得到鼓舞,思维的闸门也会尽快打开,原本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有了教师这样的目光,一定会使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讲课时,教师热情、诚恳、坦荡的目光会使学生振奋,会给学生力量,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身潜能,教师更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脸色的变化能充分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课堂上,老师的喜、怒、哀、乐能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听课的情绪。当你“慈眉善目”、“神采奕奕”、“高高兴兴”地出现在课堂上时,同学们也会面带笑 容、心情舒畅、大胆踊跃地回答问题,甚至于素质最差的学生也会举手敞开心扉;轻轻松松的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反之,若“面色铁青”、“目光严厉”、“大发雷霆”则学生畏惧之极,惶惶然不知所以,不用说发言了,连手也不敢举了。这样紧张的课堂气氛,怎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呢?

由此可见,丰富的表情确实能让学生轻松自如、尽情发挥想象思维能力也会不断的提高,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你和蔼的表情,自然就想学这们功课,兴趣只要有了,教学效果还会很差吗?

三、手势

我们上课时,会做出各种各样的手势,不同的手势也能表达出人们潜在的内心活动和各种微妙的情感。在课堂上适当的应用,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策略。例如:翘起大拇指表示对学生称赞;五手指由外向内收拢,表示力量集中,给学生精神上的鼓舞;两手掌由合而分,向上摊开表示失望、分散和无可奈何;拳头高举表示反动;向前快速伸出表示打击。另外,手指还能表示数;大拇指和食指伸开的形状表示“对”;两手十指相交又表示“错”;小拇指和大拇指同时伸开,表示“6“,在数学课堂上适当的应

用这些手势,既节省时间,又会让教师很快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手指相拢后映在墙上的阴影形状表示动物等等,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此可见,大方、得体的手势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有助于教学。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

总之,人体语言在我们的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我们能把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有幽默的火花,又有严谨的弧光,既有稳重的态势,又有活泼的情韵,一定会是我们的课堂丰富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师肢体语言的意义 第2篇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交际过程中35%的信息通过言语传递,另外65%的信息则由非言语来传递。这里的非语言主要是指体态语。体态语交流在公务员考试面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作为口头语言的补充,起到辅助表达、增强力量、加强语气的作用,可以全面反映考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并可以促进考生与面试官之间的情感交流。体态语交流的得体使用,是考生面试成功的重要手段与技巧。体态语主要是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眼部动作。

 

一、面部表情

心理学家AlertMehrabian认为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的总效果7%来自文字,38%来自音调,55%来自面部表情,由此可见考生在面试中塑造具有感染力的交际面庞可赢得面试官的认可。虽然恰当的面部表情,是建立在考生乐观、豁达、自信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之上,但是通过掌握一些技巧有意识地加强气质的锻炼,增强心理的`调控能力,是能够用恰当的面部表情语言灵活自如地表达自己的。在面试过程中除了与自己内心情绪相一致的真实的微笑之外,考生还应积极地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用得体的“假笑”向面试官传达自己的热情、积极、友善和尊重。此“假笑”是指与自己情绪不一致的笑容。这是对自身交际形象的控制的方式,也是一种涵养和素质,而不是虚伪面试过程中需要的“假笑”有这么几种:

1、在内心平静却必须表达自己的积极情绪或者需要对面试官的言行表示积极的响应时,考生可以使用开心的微笑;

2、在过于兴奋,喜形于色时,应使用低调的微笑;

3、对自己过去坎坷经历表示不在意或对考场上偶然的失误表示歉意时,一丝苦笑就是最好的言语;

4、在面试气氛非常活跃时,考生也可对自己或面试官们的一句幽默的话,发出轻松欢快的大笑;

无数事实证明:微笑是传达考生自信、友好的最好的方式,并且这种微笑只需要维持4到5秒钟。通过微笑,考生的自信和友好也会感染面试官,且使对方不自觉地和考生亲切起来。

二、身体动作

身体动作在面试中起着很重要作用。身体动作主要包括头部动作和肢体动作。面试过程中用的最多的头部动作便是点头。不断地点头为的是表示自己在注意倾听,并听懂了对方的意思。不过要注意的是:考生对面试官的话不住地点头,会让面试官认为他不耐烦,有话要说。所以也要注意点头的场合及次数。

手势语是最重要的肢体动作。在面试过程中最重要的手势就是握手了。和面试官握手时要等面试官的手伸过来之后才能握住它。

教师肢体语言的意义 第3篇

关键词:教师,肢体语言,对外汉语,教学

人们表达自我情感和传递信息通过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种方式。肢体语言在交际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毕安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肢体语言55%+声音38%+内容7%。通过这一公式我们看出, 肢体语言在信息的传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甚至超过有声语言的作用。肢体语言 (body language) 又称身体语言, 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 从而代替语言而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狭义的肢体语言仅仅指人四肢及躯干的动作, 广义的肢体语言则包括眼神、表情等一系列可以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动作。本文探讨的是广义上的肢体语言, 包括教师的表情、眼神及动作。

一、肢体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由于师生双方受到语言的限制, 教师很难下达有效的教学指令, 学生也很难领会老师传达的意思, 影响反馈的效果。教师的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发出指令, 展示和讲解教学内容都大量使用体态语言。这种体态语言是有声语言的补充, 给学生提供辅助信息。在对外汉语课堂中, 教师的语言输出通常大于输入, 学生则相反。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说认为, 第二语言习得有赖于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输入”。当学习者进行富有意义的交际时, 第二语言习得便自动产生。由于各自母语的不同, 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变得有限。此时, 教师肢体语言的介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

二、肢体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 语音教学

汉语的语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许多外国留学生来说, 汉语语音是他们很难掌握的一个语言项目。汉语声调多、组合多变、变调等情况比比皆是。有些留学生在汉语发音时往往受到自身母语发音的影响和干扰, 造成学习中的负迁移。在进行语音教学时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声调练习。

汉语有四个声调, 对于一些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学生来说, 汉语的声调是他们学习的一大难点。以母语为英语的欧美国家的学生为例, 汉语的第三声发音是他们很难掌握的。声调的“先降后升”不符合他们的发音习惯。老师在教授发音时, 可以先用“五度表音法”在黑板上画出汉语四个声调的调值, 再进行领读。领读的过程中伴随着手势, 用手划出声调的起伏变化和趋势。目前有许多对外汉语教师都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声调教学, 但是要注意自身的站位方向。如果面向学生做手势, 同学们看到的是反方向, 教师需要根据课堂的情况适当的调整自己的站位, 以免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错误。

2. 元音发音练习。

在元音发音练习时, 元音“ü”的发音对于大多留学生来说非常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可以用手来模仿人在发音时的口型。用手开合的大小来表示嘴张开的大小, 这样同学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发音时嘴型的变化, 掌握发音的要领。

3. 辅音发音练习。

辅音发音时除了口型的不同外, 其中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送气与不送气之分。送气与不送气是很难用视觉观察到的, 所以需要用肢体语言来进行辅助。以“b”和“p”两个辅音为例, “b”是不送气音, “p”是送气音。在发这两个音时老师可以将手放在嘴前, 让手感受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如果个别同学还是无法感受到, 可以将一张薄纸放在嘴前, 送气音会使薄纸振, 不送气音则不会。此方法也适用于其他辅音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分。

在语音教学中, 很多地方都可以运用到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语音学习的效率。通过教师的手势和动作, 学生在发音时可以避免错误的发生。

(二) 词汇教学

词汇是组成语言的重要材料, 语言框架的搭建离不开词汇。学生在刚刚接触目的语的时候, 都希望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语的能力。而能说多少, 会说多少往往由词汇量来决定。汉语词汇繁多, 复杂难懂, 在受到语言输入限制的时候, 加入适当的手势和演示对于汉语的词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1. 名词教学。

在汉语词汇当中, 名词是一个开放性的词类。在大部分汉语教材的生词表中, 名词占到了50%以上。名词的积累可以大大增加汉语学习者的语言素材, 有时几个并不连贯的名词组合在一起也可以让听话者理解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名词数量很多, 在名词教学时老师通常会使用实物来进行辅助。但是有些实物体积庞大, 受到空间的限制不方便携带和展示。这时老师可以用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看周围的实物。老师可以用手来指一些实物, 边指边说。例如, 老师可以用手指着教室的墙领读, 学生会很快理解“墙”的意思。

2. 动词教学。

许多动词解释起来非常困难, 但是用动作示范很容易。在讲“走、跑、跳、拿、扔、丢、投、开、关、笑、哭”等一系列动词时, 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动词做相应的动作, 利用肢体语言的配合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以“扔”为例, 老师可以拿一截粉笔扔在地上, 让同学直观地了解“扔”的含义。通过开门和关门两个动作让学生理解“开”和“关”的意思。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跟自己一起做动作, 通过肢体语言的传递来强化学生对动词的记忆。教师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可以充分运用教室中的设施, 达到教学目的。

3. 形容词教学。

形容词主要表示的是事物的形状、性质和状态。有些形容词较为抽象, 很难理解。以“高、矮、胖、瘦”四个词为例。在讲“高”和“矮”时, 老师可以将手臂水平伸出, 抬高手臂表示“高”, 降低手臂表示“矮”。在讲“胖”和“瘦”时, 可以将双手放在腰部两侧, 手远离腰部, 表示“胖”, 贴近腰部表示“瘦”。在讲“快”和“慢”时, 老师可以通过快走和慢走两个动作来解释“快”和“慢”两个词的意思。肢体语言的使用在形容词教学中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肢体语言在词汇教学中的使用可以省去翻译的步骤, 让同学们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汉语词语的意义, 培养同学们的汉语思维。通过词汇教学的探索, 可以将肢体语言教学逐渐延伸到短语教学和语法教学当中。词汇的肢体语言教学可操作性强, 可以对学生产生多方位的刺激, 避免有声语言的单一刺激。

(三) 课堂游戏教学

语言教学本身是非常枯燥的。一些语音和语法的反复练习会让学习者感到乏味无趣, 所以游戏教学的介入变得尤为重要。在游戏教学的过程当中, 教师需要传达正确的指令和游戏示范, 让学生理解游戏的流程和目的。在传达复杂的指令和示范时, 由于师生之间语言沟通的障碍, 老师需要用有效的肢体语言进行辅助解释。在进行游戏的教学时通常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 老师可以用手势根据学生的座位划分组别, 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手势明白游戏的组别是怎样划分的。在向学生解释游戏规则时, 也需要肢体语言的辅助。可以用伸出大拇指来表示获胜, 用摇头来表示犯规, 用双手下压来表示游戏时间结束等。

三、肢体语言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肢体语言在教学中是一把双刃剑, 它可以丰富课堂教学, 但是教师把握和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效果。由于学生主体可能来自不同国家, 课堂环境较为复杂, 突发的情况也难以预料, 所以教师在使用肢体语言时要恰到好处。

(一) 使用肢体语言要真实自然

肢体语言是人际交往时一个重要的工具。通过肢体语言传递信息的效率有时比语言传递还要高, 甚至效果还要好。在对外汉语课堂中, 教师在使用肢体语言时不要刻意而为之, 要自然大方。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和心理状态做出不同的动作和表情, 不要生搬硬套, 矫揉造作, 使肢体语言与教学内容有一个较好的契合。例如, 在表现悲伤心情时, 人们一般喜欢将肢体缩紧, 双臂放在胸前, 形成一种应急的防御机制。如果老师在这时是将双臂打开, 那么授课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 避免使用消极和不美观的肢体语言

人做出的肢体动作有一部分与微表情相似, 是人们自身防御机制的一种应急反应, 是不可控制的, 常常无意识的做出一些动作。但是还有一部分肢体动作是人们有意识地动作, 是人为可以控制的。有些不美观的动作和一些消极的动作要在课堂中尽量避免。例如, 在课堂上, 老师眼睛不能只关注那些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在发音练习时, 当学生发音反复出现错误时, 老师不能出现皱眉和急躁等不耐烦的表情。

1. 使用肢体语言时要适度、适量。

肢体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教学效率。同时, 肢体语言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过多的肢体语言容易让学生们抓不到学习的重点, 有时也会因为教师较多的肢体语言而走神。所以, 对外汉语教师在使用肢体语言时要适度、适量。在一些不适用肢体语言的教学环节中要避免使用肢体语言。

2. 注意肢体语言的民族性, 避免文化冲突。

体态语具有共性, 同时具有民族性。同一个意思在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同一个动作在不同民族中所传达的信息有时也不相同。例如, 在一些伊斯兰教国家在待人接物时不喜欢使用左手, 他们认为左手不干净, 使用左手是不礼貌的。在中国, 左右手的使用所表现的精神层面的区别较小。老师在教这些来自信奉伊斯兰教国家的学生时要避免使用左手递接物品, 或者用左手进行肢体示范, 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又如, 有一些国家摇头表示同意, 点头表示不同意, 这与中国人的习惯有很大的区别。因此, 在针对这些国家的同学进行汉语教学时要注意肢体表达的差异, 不要让他们错误地领会老师的意思。再如, 泰国人忌讳其他人摸自己的头部, 但是在中国, 摸学生的头部表示一种喜爱。所以, 在对泰国学生的教学中要避免不恰当的鼓励动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 肢体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语音、词汇等教学模块中, 肢体语言的使用可以大大提升教学的效果。教师在使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其合理性, 因时因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调整, 灵活运用。

同时, 在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中可以加入肢体语言的培训。由于个人性格及授课风格等原因的影响, 许多对外汉语教师善于使用肢体语言。一些习惯使用肢体语言的教师有时也会使用不当。针对这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师, 在进行相关培训时可以适当加入肢体语言的培训。

总之, 教师要学会并善于利用肢体语言, 变换和丰富课堂教学的模式, 活跃课堂沉闷的气氛, 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德荣.肢体语言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3 (1) .

[2]黄渊明.肢体语言:解读人性的密码[J].职业, 2009 (22) .

教师肢体语言的意义 第4篇

【关键词】 肢体语言 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2-025-01

一、肢体语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1. 以生动的肢体语言,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以往的数学课堂总给人呆板沉闷的印象。老师讲题,学生做题,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怎么喜欢得起来?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用生动的教学语言,配以形象的肢体语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有意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让学生乐在其中。

2. 形象的肢体语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已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数学基本知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感悟数学思想的前提。“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离开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来谈对小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只能是空中楼阁。但是数学基础知识本身往往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很难单凭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时,合理发挥肢体语言“润物细无声”的艺术作用,可以有效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

3. 运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掌握记忆方法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对一些基础概念和知识点的记忆必不可少,这么多知识点怎么去记,很多时候我们要么采取让学生去背诵,要么通过大量练习的方法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然而事实上,前者强迫学生死记硬背,通常是背过了又忘了,或者是背与做相脱离,明明背出了,答题时却无法与背出的知识点建立起联系;而后者可能提高了答题的准确率,然机械化的操练却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生负担,与新课程理念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驰。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因考虑到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借助丰富的肢体语言,使记忆资料形象化,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二、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 肢体语言的运用,要配合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会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如果这时教师能够结合情境,配以惟妙惟肖的肢体语言,课堂会立刻变得生动起来。比如在讲《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时,我这样引入,“今天老师遇到一个难题。”教师面露难色,手抓抓脑袋,在黑板上写下例题:14×12,然后回过头来用寻求帮助的目光看着全班同学,问:“我们只学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该怎么做呢?谁来帮帮老师的忙?”同学们见有老师也不会做的题,马上提起兴趣来,争相要帮老师解决难题。有句话叫做:“好老师是半个演员。”讲台就是课堂上的舞台,教师举手投足间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2. 肢体语言的运用,要善于借助教具和学具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越来越成为辅助教师教学的首选,与此同时,我们却忽视了实物教具直观传授知识的功能,更忽视了实物教具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可能产生的不可替代的奇妙效果,正所谓“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住了;做过的,掌握了。”

3. 肢体语言的运用,需要教师大胆创新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小学生正处在模仿性较强的阶段,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在教法上,乃至在课堂肢体语言的使用中有所创新。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及其关系,教师创造性地利用了人体构造的特点,把双手指尖合拢,双臂向外倾斜,手肘处用橡皮筋相连,搭起了一个简易等腰三角形。随着教师手臂张开与合拢,学生清楚地看到等腰三角形顶角大小的变化,但两腰始终相等,并且当两臂张开到一定角度时,橡皮筋的长度与手臂的长度相等,即变成了等边三角形。通过这样一番别出心裁的肢体演示,学生自然而然地领会了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的这一关系。

4. 肢体语言的运用要善于在和学生互动中进行

在课堂上,肢体语言并非教师的专属名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课堂的主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因而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师生间有声语言的互动,同样需要肢体语言的互动,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肢体语言,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比如我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要求学生用手势表示折线段的变化情况,师生一起用右手以陡峭向上的角度伸展开,表示大幅上升;以平缓向上的角度伸展,表示缓慢上升;以陡峭向下的角度伸展,表示大幅下降;以平缓向下的角度伸展,表示缓慢下降;以水平伸展,表示不变。于是在师生整齐划一的手势交流中,折线的变化情况深深地印于每一个学生的脑海之中。

三、结束语

加分的演讲肢体语言 第5篇

01 辩证法手势

“这是一个辩证关系,现在我会开始解释它。” —— 用在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时,极具感染力。

02 临界涡动

“我读过太多马克思的文章以至于我都不能说出话来了。” —— 加速和重复,直到思路重新打开。

03 反手拍击

“我知道我刚刚就说过,但我还是会再说一遍。” —— 当你的关键点似乎没有引起对象反应的时候用以增强它。

04 微小辩证法手势

“我正在做一个非常精细的区分。” —— 当使用特地挑选的小细节的时候,或者当意识到“辩证法”手势使用过多的时候。

05 指向

—— 需要引导大家的注意力到某一个事物或者人上的时候。

06 扫货架

—— 在说明层次结构的时候使用。

07 捡起小点子

—— 坐在听众前时使用,效果就是字面上“捡起小点子”的意思。

对于这些手势的运用需要足够的练习,例如第六种需要你想象推开一个虚拟的书架上的书以查找盖在后面的内容。而熟练使用这些手势能使你的演讲变得更加有感染力。

4类常用的演讲手势:

一是指示手势。这种手势是用来指示具体真实形象,又可分为实指和虚指两大类。实指是指演讲者手势确指在场的人或事或方向,且均在听众的视线内。如“我”或“你们”、“这边”或“上面”、“这些”或“这一个”等。虚指是指演讲者和听众不能看到的。比如“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地方”。常用虚指可伴“他的”、“那时”、“后面”等词。指示手势比较明了,不带感情色彩,比较容易做。

二是模拟手势。用手势描述形状物,其特点是“求神似,不求形似”。比如用双手合抱,把梨子虚拟成一个大球形,表达出人们的真情实意。模拟手势信息含量大,升华了感情,有一定的夸张色彩。

三是抒情手势。此手势在演讲中运用频率最多。比如:兴奋时拍手称快;恼怒时挥舞拳头;急躁时双手相搓;果断时猛力砍下。抒情手势是一种抽象感情很强的手势。

四是习惯手势。任何一位演讲者都有一些只有他自己才有而别人没有的习惯性手势,且手势的含义不明确不固定,随着演讲内容的不同而体现不同的含义。刚练习演讲手势主要靠模仿,慢慢熟练后,要学会内化,而不是机械地做手势。注意演说手势的自然、协调、与演讲内容和情感连接。

练习:

1、找一个你有感觉的手势,多练。

肢体语言决定面试的成败 第6篇

“在你滔滔不绝的讲述着自己有多出色时,你的肢体语言可能已经出卖了你,”艾莉森。克雷格(Alison Craig)说道,她是一名形象顾问,也是《你好工作!如何保持精神饱满、着装得体、姿态积极》一书的作者。《肢体语言制胜》的作者马克。鲍登(Mark Bowden)也同意克雷格的观点——备受推崇的Mehrabian交流研究表明,当你说的话和你的肢体语言不相符时,听众会选择相信你的肢体语言。

下面是一些专家的建议,教你如何在面试中有效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

有一个漂亮的入场

克雷格和鲍登一致认为面试在你还没有走进房间的时候就开始了。“你不知道在停车场里可能遇见谁,透过窗户关观察你的人是谁,电梯里站在你旁边的又是谁,”克雷格说,“你的肢体语言应该告诉看见你的每一个人——你自信而且镇定。这时候不要手忙脚乱的在文件夹里乱翻简历了。”

展示你良好的一面

招聘经理通常会请接待人员把应聘者带到面试房间,所以鲍登建议大方的让他们观察你,而不必表现出你知道他们在观察。“坐在他们能看见你的地方,”他说,“这让面试官觉得舒服。如果他们觉得舒服,通常就会对你有一个好印象。”

克雷格还建议应聘者估计面试官走来的方向,然后面对这个方向坐着,这会让你打招呼时看起来更优雅,

第一印象

等候期间不要耸肩驼背,不要低头缩下巴,这些都让你看起来退缩不自信。挺胸直背坐好——这会让你显得自信坚定。“但是也别做过了头,”鲍登提醒说,“腿伸得过长,或者是把手绕到椅子背后会让你看起来有些过于放松,甚至是傲慢。”

克雷格还补充说,不要在膝盖上放太多的东西,以免你被叫到时不得不先笨拙的移开身边的东西。你最好能够优雅的起身,不碰掉任何东西,与走过来招呼你的人漂亮的打个招呼。

别搞砸了握手

面试中避免不了握手——那么一个完美握手的秘诀是什么?过于有侵略性的握手被克雷格形容为“死亡之握”,和力度过轻的握手一样令人厌恶,所以最好在面试前与朋友练习握手以找到平衡点。

握手要伸出右手,所以事先把东西都拿在左手上。伸手时手掌向上,让面试官的手覆盖在你的手掌上方。“这表示你尊重他们的地位。”鲍登解释说。注意不要用你的左手再次握住对方的手——这个动作通常意味着主导地位。

走路方式很重要

上一篇:比拟的意思, 比拟的解释下一篇:语法一般过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