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计算能力试卷

2024-09-11

六年级计算能力试卷(精选10篇)

六年级计算能力试卷 第1篇

**市实验学校四年级小学“计算能力”练习(一)

班级:___

姓名:___

成绩:___

第一题:口算(每题1分)

0.63×10=

65.8÷100=

1.25×100=

4×25=

4.6-2.3=

1.4-0.2=

8800÷400=

0.2+8.8=

125×8=

4.1×100=

2.39×1000=

4÷10=

0.12×10=

600÷30=

7.59÷100=

612÷6=

840÷40= 35000÷100=

0.125×10=

8÷100=

2.5×10=

91.05÷100=

2.3+5.7=

1-0.8=

2.5×100=

9.99+0.01=

17÷1000=

10-9.9=

4.5÷1000=

7-6.2=

800÷10=

100÷1000

0.08×10=

1-0.9=

450÷100

8.25+1.75=

9-8.8=

4÷10=

12.67-2.5=

0.03÷10=

0.2×100=

125÷1000=

6.4+3.6=

215÷100=

1.9-0.9=

1.2÷10=

32.65÷10=

860÷1000

9.1-0.1=

5.35×10=

8.4-4.4=

6.8-6=

2.5+3.5=

1000÷10=

1.06×10=

第二题:用简便方法计算(每题3分)

28+56+144

418-236-164

700-398

860÷(86×5)

54×54+54×45+54

101×57

第三题:竖式计算(每题3分)

12.56+5.44=

9.12+0.33=

78.6-3.84=

3.48×5=

125×0.4=

0.55×4=

六年级计算能力试卷 第2篇

一、思前想后,填补空白。

1、2/74表示( ),2/74表示( )。

2、2/9的3/4是( ),( )的4/5是8/9千克。

3、最小的合数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0.375。

4、把一根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12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 )米。

5、六(2)班进行体育达标测验,达标的同学是76人,没达标的同学是4人,未达标率是( )。

6、一种笔记本打九折出售。园园买了一本比原价便宜了1.2元,笔记本原价是( )元。

二、火眼金睛,明辨是非。

1、小明在班级的位置是第3列,第2行,用数对表示是(2,3)。 ( )

2、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 )

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

4、甲数比乙数多20%,乙数比甲数少20%。 ( )

5、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 )

三、反复比较,细心选择。

1、在下面的平面图形中,只有一条对称轴的是( )。

A、长方形

B、等腰三角形

C、圆

2、从学校到电影院,小明用9分钟,小刚用8分钟,小明和小刚的速度比是( )。

A、8∶9

B、9∶8

C、9/8∶8/9

3、20分和50分的邮票共36枚,共值9元9角,那么这两种邮票分别有( )。

A、28枚,8枚

B、29枚,7枚

C、27枚,9枚

四、认真计算,不出差错。

1、化简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

5/16∶1/4

4.2∶0.8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75/9(1814)

7/115/12+4/1112/5

五、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实验小学举行捐赠图书活动。五年级同学捐赠380本,六年级同学捐赠的图书比五年级多5%。六年级同学捐赠图书多少本?

2、妈妈把30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是3.69%。到期时妈妈可以取回多少元?(利息税为20%)

六、开动脑筋,挑战自我!

漫谈小学六年级数学试卷讲评策略 第3篇

我的体会是——试卷讲评,不能就题论题,讲一题算一题,关键是要讲一个“联”字。

说到“联”字,我想有两个问题不得不说。一是“联”什么?二是怎么“联”?“联”什么?我想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联系。一是联知识点;二是联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怎么“联”?我想也可以从两方面人手。一是从简单处联。从知识的原点出发,由浅人深,看到简单背后隐藏的不简单;二是从易错处联。从思维的盲点出发,对比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下面我将通过具体实例,谈谈试卷讲评中怎样“联”。

一、从简单处联

1.从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等分谈起。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容易受具体表象的迷惑而不能看清数学问题的本质。很多时候,尤其是一些简单题目,学生都说弄懂了,搞清了。其实未必。此时教师要有意识的拓一拓,联一联。由浅入深,让学生看到简单背后隐藏的不简单。这样有个好处,因为是简单的题目作为起点入手,起点很点,学生都容易理解,但随着问题稍做改变,又能形成强烈的认知冲突和求知欲,效果很好。

如试卷中有这样一题,有一个正方形,用阴影部分表示其1/4。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有多种表示方法。其中有学生是这样表示的,图1所示。此时,我说:如果把题目中的正方形改为长方形,如图2,此时的阴影部分还能用1/4表示吗?几乎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可以!此时我自言自语道:图1因为是正方形,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了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4份,阴影部分是其中一份,当然用1/4表示没有问题。但图2是个长方形,对角线虽然把长方形也分成了4份,但相邻的2份形状不一样。根据分数的意义,我们是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这里平均分了吗?如果没有平均分,它还能用分数来表示吗?经过我的这一番自导自演,理直气壮的叙述,果然有不少学生开始疑惑了。对啊,图2中每份的形状并不完全一样,形状不同,说明没有平均分,没有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来表示。此时,已有大部分学生纷纷“调马回头”,认为它不符合分数意义,无法确定用分数来表示。真中下怀!此时,我没有急于否定,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与阴影部分相邻的两个三角形面积是否相等。经过思考确认面积相等,并得出两种方法证明。第一种:因为等底等高(图3,证明略)。第二种:添辅助线,分为8份,阴影占2份,故为2/8,即1/4 (图4)。

至此,再让学生明白分数意义中的“平均分”,不一定要是形状一样的才叫平均分,面积的大小也可以平均分。此时我又趁热打铁补充了这样一题:

你能用分数表示图5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吗?学生都说不能,原因是没有平均分。确实,新授课时,教师多次强调要平均分,但显然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过于直观。我在图5的基础上画了几条辅助线,变成图6。再让学生来说,此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原来是1/3。到此,学生对“平均分”才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当然,这个问题并没有结束。我继续引导学生:图5这个图形因为是个正三角形,比较特殊,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只要两边等分成3等份,中间部分的阴影部分面积就一定是1/3呢?学生尝试(如图7图8),发现都可以表示1/3。这样就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2.从一道比较分数大小中拓展开来。

3.从一道数学题目的变式训练看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变式训练是讲评试卷中运用比较频繁的一种教学策略。尤其是一些简单的题目,如教师善于捕捉变式,对学生智力开发,增强思维变通性极为有利。如:有一箱苹果,3个3个地数多1个,4个4个地数多1个,5个5个地数多1个。问这箱苹果至少有多少个?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这题其实是让我们求3、4、5的最小公倍数再加1。但如果把这题改一改,学生能答出来的就不多了。我把这题目改成:有一箱苹果,3个3个地数少1个,4个4个地数少2个,5个5个地数少3个。问这箱苹果至少有多少个?学生面面相觑。我让学生先不着急,在草稿纸上画一画草图。不画不知道,一画全明了。3个3个地数少1个其实就是3个3个地数多2个,4个4个地数少2个就是4个4个地数多2个,5个5个地数少3个就是5个5个地数多2个。学生恍然大悟。

二、从易错处联

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中入手,不失为一种高效学习的好方法。学生出错固然有其个性化的原因,但也有其共性。

1.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居然“全军覆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成问题,但当学生潜意识里习惯了底下的边为底边时,问题稍作改变,学生就容易出错。如有这样一题:下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厘米,求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这道题目看似简单,其实做错的同学很多,几乎全军覆没。典型错误是:7×6=42平方厘米。为什么错?错在哪里?我看关键是先入为主,缺少分析,就是一看底是7厘米,高是6厘米,拿来就套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找不准对应的高和底。我启发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还有一条底是5厘米,它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你想过吗?有的学生说:5厘米没有用的,因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是底乘高,不是邻边乘邻边。这个5厘米它是迷惑我们的。请你把它的高画出来,并标上数字,能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待学生操作后,很快学生有了新的发现:直角边6厘米比斜边5厘米还要长,这明显有违常识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大于直角边。所以6厘米不可能是底边7厘米上的高。一语道破天机,学生领悟道:

这条高只可能是底边边长是5厘米上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5×6=30平方厘米。学生也做了很好的总结:这道题目告诉我们,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要注意找准对应底边上的高。

就是一道简单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让学生对审题、分析能力、对平行形面积计算公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2.一道并不简单的简算题。讲评试卷,很多老师对一些简单的题目往往为节省时间就不讲了。确实,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但是,不能一概而论。题目,看似简单,但简单背后隐藏着不简单。如能看到这题后题,由简入深,纵横联系,揭示其中奥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数题也难抵此一题之功效。如中有这样一题:简算。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确率极高,甚至可以达到100%。此题可以说是简单,但在讲评试卷时,可以先不讲此题,而是将此题改为:简算。我想您也一定猜到了,居然有很多学生的答案是3。他是这样解的:。这时再让学生将试卷中与的对比,学生恍然大悟。有学生说:2×3×4是一个整体,不能一个一个拆分,而是先要把2×3×4算出得数后,再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至此,可以说学生真的懂了吗?——未必!应该说这位学生的脑子里已经对乘法分配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还缺少整体思考问题能力。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这道题里先把2×3×4算出得数后,由于这里的数字都比较小,再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也还可以。但万一数字一大,如,如果也是先算出2008×2009的积,再用分配率,那就麻烦了。所以这里,我更强调的是一种数学思想的渗透——整体思考。只有把2008×2009先不计算,当成一个整体用乘法分配率计算,才能达到简算的目的。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说学生是真懂了。

三、试卷讲评的后续跟进——数学作文

试卷讲评完了,是不是就这样结束了。不!除了学生必要的订正与纠错记录以外,动手让学生写写数学作文是我惯用的一种方法。一张试卷尤其是一张高质量的试卷,其中一定有一些耐人寻味的经典试题,或是在试卷讲评中学生“发明创造”的另类思维。但这些宝贵的“矿藏”如何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数学作文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策略。每当试卷中一些好的试题或是学生有不一样的法,我就让他把自己的思路用文字记录下来,教师稍作修改,一篇文学作文也就完成了。几年来,我辅导学生已有几百篇数学作文在各类报刊上发表,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来自数学讲评中的一些好的试题或是学生一些与众不同的思路。几年来的数学作文的实践让我感受到数学作文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数学兴趣、医治学生文理偏科、丰富教师教学素材等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几年来,我们已开发了好几个数学作文系列,如数学解题与三十六计结合的“数学作文三十六计”系列,如写成童话故事的“数学作文童话”系列,如与成语故事结合的“数学作文成语”系列,如与日常生活结合的“生活中的数学”系列等等。数学作文作为试卷讲评的后续跟进一种教学策略,正发挥着其独特的数学教育功能。

六年级计算能力试卷 第4篇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我们发现六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教师不重视,学生有轻视的态度,导致学生在计算方面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主要表现为:一是抄题马虎,把数字、运算符号抄错;二是运算粗心,不注意运算顺序、运算规律的运用;三是运算中不会分析算理,不能正确地分析变式等。因此,《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成为我们农村学校迫切需要突破的难题。

二、课题的界定

六年级学生:根据教师自身任教情况,将研究对象定位为六年级学生。

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之一,它是指對需要计算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计算形式和方法实施计算,并有效地完成计算任务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就是指数学上的化归和转化的能力,即把抽象的、复杂的数学表达式或数字通过数学方法转换为我们可以理解的数学式子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研究活动,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理论依据

1、养成教育理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它数学知识的教学,所以“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成了我们农村学校重要的研究课题。

2、《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灵活、注重口算、笔算、估算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但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为此,有必要去研究“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

四、研究的目标思路

1、总目标思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慢慢喜欢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2、具体研究思路:(1)通过测试调查,了解学生计算能力现状,并分析差的原因;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4)健全家校联系机制,发挥家庭教育对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积极作用的研究。

五、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六年级全体学生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课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成果

近一年的研究实践,我们课题小组各成员将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行科学整合,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计算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点,紧紧围绕课题,在中兴小学优教优学课题理念的引领下,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课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的研究,,使学生能够正确合理地计算,还使学生灵活地掌握计算方法,在明晰算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计算教学变得有滋有味。

1、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感悟 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要立足现实基础,把文本中静态呈现、枯燥无味的计算问题“还原”到有关学生熟悉的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际问题中去,在现实情境中动态生成出有关计算问题,使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和兴趣。

2、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 (1)注重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小学数学上的计算题都是由浅入深有层次地出现,新旧知识递进性较强,合理地利用知识上的正迁移,对计算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我觉得,要关注并利用学生原有认知经验,有意识地呈现“原生态”的算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提炼,明确算理,最终掌握算法,形成技能。(2)注重加强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反思。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也许我们可以在简短的几分钟内通过告诉的方式让学生知晓,然后通过大量的操作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直至达到熟练。然而这样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完全是无视他们的已有知识经验,课堂上也只能看到教师的“霸权话语”,所以学生学习混合运算的过程,同样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性地解决新问题,注重加强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认识。通过实际问题的探讨,有利于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而学生自主探索后,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组织交流活动,通过互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由无序走向有序,还可让全班学生实现共识、共享、共进。通过反思,让学生总结运算顺序,也有助于学生克服浮躁心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在观察比较中优化和整合 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在面对一个计算问题时,解决计算结果的策略可以是多样的,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给予肯定。但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评价,让学生学会“多中择优、择优而用”的思想方法。这样,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有的学生还可能会掌握不同的方法,并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算法最优化的过程成了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

4、在多种计算中形成技能技巧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口算、速算、估算及基本计算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整个计算教学最根本的内容。其原因一是口算、速算、估算及基本计算的应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二是加强口算、速算、估算及基本计算的教学有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促进思维的发展;三是加强以上知识、技能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培养了能力,学会了方法,同时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高一层次的计算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去探索发现,优化计算方法,逐步掌握并提高其计算技能、技巧,达到熟能生巧。

六年级计算能力试卷 第5篇

①千嶂里。(《渔家傲》)

②人不寐。(《渔家傲》)

③谁道人生无再少?。(《浣溪沙》)

④《过故人庄》中借助由近及远的手法描写农家幽美景色的句子是:“。

⑤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就包含了这个哲理。

2.常识填空。(9分)

①《小石潭记》是系列山水游记《 》之一,作者柳宗元文学成就突出,与韩愈、王安石、苏轼等人被称为“ ”。(2分)

②徐霞客是明代著名 家,他用三十多年旅游勘察的记录写成一部我国著名的古代游记和地理学名著《 》。(2分)

③范仲淹是(朝代)著名 家、家;陆游是(朝代)著名爱国诗人。(2分)

④“待到重阳节,还来就菊花。”古人过重阳节,除了赏菊花外,还有哪些形式?(至少写出两个)(2分)

⑤“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句诗中的“桑麻”指的是。(1分)

3.下列句子朗读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近/则龙山西亘,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下/扼沙漠者。

C.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4.解释下面带“然”字的加点词语。(4分)

①佁然不动: ②欣然起行: ③杰然天半:

④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5.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7分)

①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

这两个诗句描写农家什么时候的什么情景?表达了农家怎样的性格和感情?(4分)

②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浣溪沙》)

这三个词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所写的时间是一天的什么时候?从哪里可以看出?(3分)

二、阅 读(70分)

(一)阅读《小石潭记》,完成1——6题。(21分)

①从小丘西行进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从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①隔篁竹()②参差披拂()

③佁然不动()④俶尔远逝()⑤往来翕忽()

2.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犬牙差互()

③隶而从者()

3.下列句中的“以”字含义是“因为”的有()(2分)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以其境过清 D.因以为号焉

4.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6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上文第①—④段依次写了发现小潭、、和潭中气氛。(2分)

6.作者初见小石潭的心情是“ ”,游览到最后,作者的心情起了变化:“ ”。(两条横线可填入原文句子),这种心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5分)

(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8题》(16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月色入户()②念无与乐者()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把下面面译成白话文。(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1分)

4.描写月光的句子是,描写的角度是。(2分)

5.根据文中内容,作者要到承天寺,是因为()(1分)

A.失眠难耐 B.心绪无聊 C.偕友赏月 D.参禅求道

6.末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表达出怎样的感慨?下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标榜自己有随遇而安的修养 B.自嘲自己与张怀民一事无成C.有闲情逸致才能欣赏到美景 D.无所事事的人才能欣赏到美景

7.下列句子点出题目中“游”字的一项是()(2分)

A.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B.相与步于中庭

C.水中藻荇交横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8.文章表达的作者的生活态度是什么?(2分)

(三)阅读《满井游记》(节选),完成1——6题。(18分)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①土膏微润()②波色乍明()③柔梢披风()

2.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4分)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3.上文从哪两方面描写满井春色?(2分)

4.根据提示,用原文句子回答。(4分)

①描写山:

②描写树、麦:

③表现作者返回自然的愉悦心情:

④揭示主旨:

5.指出下列句的修辞手法。(3分)

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②泉而茗者,罍而歌者。()

③麦田浅鬣寸许。()

6.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了含有“鸟”、“柳”字的诗句各一句。(2分)

(四)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1——6题》(15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田燥呼不得,归来何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本诗作者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后人称他的诗为“ ”,尊称他为“ ”。(1分)

2.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3分)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②俄顷风定云墨色()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3.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2分)

长夜沾湿何由彻!

4.这首诗所表现的时间是,事件是,从诗中的一个词语“ ”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3分)

5.分别概括前三节诗的内容。(3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6.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 的情思,发出了“,(填入原诗句)的呐喊,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3分)

八年级(上)语文能力训练测试卷

(六)第六单元参考答案

一、1.①长烟落日孤城闭 ②将军白发征夫泪 ③门前流水尚能水。休将白发唱黄鸡 ④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①永州八记 唐宋八大家 ②地理学 徐霞客游记 ③北宋 政治 文学 南宋 ④登山、吃重阳糕、看望老人 ⑤农事 3.C 4.①愣住的样子 ②高兴地 ③高耸雄伟的样子 ④潇洒无牵挂的样子 5.①这两个诗句描写农家丰收之后过节的情景,表达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②这三个词句描写的是暮春季节的景色,从“兰芽短浸溪”可以看出;所写的时间是一天的傍晚时候,从“暮雨”可以看出。

二、(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①隔篁竹(huánɡ)②参差披拂(cēn cī)

③佁然不动(yǐ)④俶尔远逝(chù)⑤往来翕忽(xī)

2.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概,大约)②犬牙差互(互相交错)

③隶而从者(随从)

3.下列句中的“以”字含义是“因为”的有(C)(2分)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以其境过清 D.因以为号焉

4.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6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5.上文第①—④段依次写了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溪源流和潭中气氛。(2分)

6.作者初见小石潭的心情是“ 心乐之 ”,游览到最后,作者的心情起了变化:“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凄苦)”。(两条横线可填入原文句子),这种心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5分)

说明了作者志向难酬,觉得触景生情。小石潭肃森的气氛,促发了作者内心的陷痛,以夜不可留,含蓄地概述了作者求解脱的忧虑心情,这是作者被贬后伤感的曲折反映。

(二)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月色入户(门)②念无与乐者(想到)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是)(罢了)

2.把下面面译成白话文。(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月光好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月色。(1分)

4.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的角度是 侧面描写。(2分)

5.根据文中内容,作者要到承天寺,是因为(C)(1分)

A.失眠难耐 B.心绪无聊 C.偕友赏月 D.参禅求道

6.末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表达出怎样的感慨?下列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标榜自己有随遇而安的修养 B.自嘲自己与张怀民一事无成C.有闲情逸致才能欣赏到美景 D.无所事事的人才能欣赏到美景

7.下列句子点出题目中“游”字的一项是(B)(2分)

A.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B.相与步于中庭

C.水中藻荇交横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8.文章表达的作者的生活态度是什么?(2分)

文章表达的是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1.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①土膏微润(肥沃)②波色乍明(始、初)③柔梢披风(散开)

2.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4分)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游人虽然不是很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喝酒唱歌的,穿着鲜艳服装骑着毛驴的,也时时可见。

3.上文从哪两方面描写满井春色?(2分)

美好的景物和欣赏的人们。(早春的景色和游人的活动)

4.根据提示,用原文句子回答。(4分)

①描写山: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②描写树、麦: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③表现作者返回自然的愉悦心情:若脱笼之鹄。

④揭示主旨: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指出下列句的修辞手法。(3分)

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比喻)

②泉而茗者,罍而歌者。(对偶)

③麦田浅鬣寸许。(比喻)

6.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了含有“鸟”、“柳”字的诗句各一句。(2分)

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四)1.本诗作者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后人称他的诗为“ 诗史 ”,尊称他为“ 诗圣 ”。(1分)

2.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3分)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大声吼叫)②俄顷风定云墨色(一会儿)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靠近)

3.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2分)

长夜沾湿何由彻!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4.这首诗所表现的时间是 八月,事件是 暴风雨袭击茅屋,从诗中的一个词语“ 丧乱 ”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 安史之乱。(3分)

5.分别概括前三节诗的内容。(3分)

第一节: 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第二节: 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惜。

第三节: 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

六年级计算能力试卷 第6篇

答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精湛步履沦陷虐杀吱嘎累赘磅礴徘徊璀璨脊髓

二、毛:植物诲:教导暇:空闲沥:滴迁:转移、改变昧:隐藏

三、1.删繁就简 2.竹篮提笋 3.人情练达即文章 4.骐骥一跃 朽木不折 5.吹尽狂沙始到金

6.当年鏖战急7.山深闻鹧鸪8.零落成泥碾作尘9.慈母之恩

10.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11.刺任何东西没有不能穿透的12.A.缺衣少食

B.丰衣足食 13.对偶 14.我拿杯子倒水喝。15.要学好语文,难道不下苦功夫行吗?

16.该而而不而,不该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应而便而,不应而不而。

四、1.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2.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 反问反复 顶针引用 双关 复语(至少写出5个)

3.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列图表作诠释(至少写出3个)

4.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

5.顺叙倒叙平叙插叙补叙(至少写出3个)

6.书信 申请书决心书启事通知计划便条贺卡邀请书(至少写4个)

五、曹雪芹叶绍翁纳兰性德陆游罗贯中托尔斯泰吴承恩安徒生徐改朱自清

第二部分阅读:

一、清楚言行一致

二、什么跳啊,跃啊,不就那么一下子。

三、1.B.不知所措

2.那个样子指:他连滚带爬的上了岸,气愤地嚷道„„

好气是指:书呆子自己做错了动作,却要却要对别人生气,责怪别人。好笑是指:书呆子那种上岸的样子。

3.书呆子说农民言行不一是因为:说的跟做的不一致;农民对他说的是“跳”,而做的动作却是“跃”。

4.双脚齐并,用力离地,全身向前谓之跳;一脚前一脚后,单脚向前跨谓之跃。书呆子说的很对。他掉进河里,是因为他死板、机械地套用书本知识,不灵活运用。

六年级计算能力试卷 第7篇

1、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8÷0.6÷30-1.6÷

56923214÷×0.642-÷-(0.75-)×(+)14***234116(+)÷ 15627

2683531×0.375÷4÷-0.6× + × 9734646

27351318÷0.6×(2-0.6)÷÷(+)31564843

54.05-2.8-0.712×(+-)(+)÷+

六年级计算能力试卷 第8篇

1. 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发挥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2. 结合教材编排特点,继续推进素质教育

根据课标“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注重结合课文的思想性和典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先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的资料,同桌或小组合作试着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并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3. 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学优生为什么经常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学习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习方法。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重视学法指导,学习效率自然会大面积提高。首先,我要求学优生小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班队课中介绍给大家;其次,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作业,认真复习,平时要学会思考,有规律地学习;最后临睡前好好回顾当天所学,到礼拜天再温习知识。老师只有经常督促,学生才能坚持,一旦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就将终身受益。

4 多渠道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语文学习必须重视积累和运用,只有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语文学习才能更上一层楼。本学期,我要求学生每周看一本书,努力做好读书笔记,可以是摘抄佳词妙语、精彩语段,也可以是心得体会等。此外,还通过多听新闻,积累广告语,看报纸杂志,向村民学习俚语、俗语,开展百科知识竞赛等多渠道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5. 使用幽默的语言

课堂上,你想让你的语言“粘”住学生吗?想让你的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吗?想让他们紧紧跟着你走,聚精会神地听课,生怕漏过你说的每一句话吗?那么,请来点幽默吧,美国的保罗韦地博士曾根据收集到的9万封学生来信,概括出好教师的12种素质,其中有一条就是具有幽默感,因为这样才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至于单调。

复旦大学外语系教授陆谷孙教授提出,上一堂课至少要让学生大笑三次。他讲课妙语连珠,别具情趣。在复旦大学评选最杰出教授的活动中,陆教授以最高票数雄居榜首。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学幽默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笑之余引发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他们领悟,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幽默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人情之美和性格优点,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教学幽默可以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气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因为一个有幽默感的人,能时时发现事情有趣的一面,并欣赏生活中轻松的一面,从而建立起自己独特的风度和幽默的生活态度,这样的人,容易令人想去亲近,这样的人,使接近他的人也分享到轻松愉快的气氛,这样的人,更能增添人生的光彩。

6. 创设写作的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毕竟是有限的,老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机会,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有更多的生活体验。老师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积极、健康的活动或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激发他们写作的激情和欲望。教完《走向生活》一文后,我组织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在课堂中开展一次小记者采访活动。本次活动中,学生表现得积极主动,个个振振有词,个个采访都有收获,场面更是热闹。此后,一篇篇流露真情的习作跃然纸上。有了真实的生活就会有真实的内心感受,也就会有流露真情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实践出真知。

7. 积累是创造的源泉

六年级测试卷 第9篇

6. 六(5)班共有50名学生,在数学学科的期中考试中,有48人在60~100分之间,有2人在60分以下,那么六(5)班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数学成绩的合格率为 。

7. 一本电脑书的原价为120元,打了六折后,现在的售价为 元。

8. 一台冰箱的进价是1000元,如果商家要盈利30%,那么售价是元。

9. 一所学校的花园近似一个圆,如果它的半径为10米,那么它的周长约是米。(?仔取3.14)

10. 已知扇形的弧长是31.4米,半径是10米,那么扇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仔取3.14)

11. 有编号为1到10的10个篮球,小华从中任意拿走一个,那么小华拿到的篮球编号为5的整数倍的可能性的大小为 。

二、 单项选择题

1. 把小数 0.0023 化成百分数为()。

A. 2.3%B. 0.23%

C. 23%D. 0.023%

C. 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R2-r2)

A. 20∶1B. 1∶20C. 2∶1D. 1∶2

5. 一个真分数,如果分子分母都加上一个相同的正整数,所得的数比原分数()。

A. 小B. 大

C. 相等D. 无法确定

三、 简答题

四、计算

五、解答题

2.小丽把2000元存入银行,定期2年,年利息是3.25%,到期需支付20%的利息税(所得利息的20%为利息税),问:到期后她可以拿到税后利息多少元?

3.我们可以用“肥胖百分数”来表示一个人的胖瘦情况,“肥胖百分数”是用体重(千克) 除以身高(分24%之间的人为基本正常,在24%与26%之间的人偏胖。小明的父亲身高18分米,体重80千克,试判断小明父亲的胖瘦情况。

4.某校对1500名在校学生进行每周上网的情况调查,A为每天上网的学生,B为从不上网的学生,C为偶尔上网的学生,如扇形统计图所示。请根据图上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1)B类学生占全校学生的几分之几?

(2)偶尔上网的学生有多少人?

5.有一个著名的问题。如图:以BC为直径作半圆,C是圆弧上一点(不与A、B重合),以AC、AB为直径分别作半圆,围成两个月牙形1、2(阴影部分)。已知直径AC为4,直径AB为3,直径BC为5。

(1)分别求出三个半圆的面积;

六年级计算能力试卷 第10篇

计算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占有相当的比重。其中,第二单元分数乘法和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计算是纯计算单元。百分数也是很重要的计算单元。这两大部分对学生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从学生做题来看,学生对分数乘除法一部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到百分数。所以六年级从分数乘除法的口算训练入手,来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从提高老师的教学方法入手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面就自己在这一学期对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做的一些工作做一下回顾:

一、口算练习。

六年级针对每天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训练的重点,基本做到了口算天天练。实 施方式是新授课做6—10道口算题,口算内容尽量与新课内容相联系或者是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点,在教学时把这融入教学环节。复习课上主要是让学生做大本或者口算本上的习题,有时候会专项对学生进行训练。六年级口算练习主要是以分数乘除法的一步计算为主,穿插分数加减法、小数和百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训练题。

为了激发学生对口算的兴趣,本学期进行了四次“口算大王”比赛。时间定 于每月最后一个周的周三早自习拿出10分钟,每次口算结束后根据考试结果和 又快又准的原则,都会选出口算大王一名与一、二、三等奖获得者若干名或者是满分奖和进步奖若干名,这四次口算大王比赛不仅检测了学生的口算训练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的速度和计算兴趣。通过这四次口算大王的考试,老师们的命题能力有了提高,分析试卷和查找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的能力都有了提高。

二、采取各种活动提高学生计算兴趣。

学期初六年级这两个班的学生普遍感觉计算比较枯燥,好多学生一提到计算就头疼,还有部分学生计算能力特别差,简单的分数加减法都有些不会。另外粗心大意不约分或者看错符号和看错数字而导致考试失分的情况普遍存在,从而出现了学生比较畏惧计算的现象。在学分数的乘除法单元时,好多学生表现出兴趣不高。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六年级从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入手,试图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为了激发学生的计算的兴趣,在班级里尝试性采取了如下措施:

1、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响应学校的号召,我在班里经常会开展一些小竞 赛,比如在班里举行个人计算大王赛,出6个口算和4个脱式计算或者简便计算,让学生一起做。做的又快又准的作为大王。另外,还经常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这样子使学生在竞争的同时学会合作。

2、互助合作小组的建立,以“一对一”的方式帮助后进生。

六年级有几个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学习计算比较吃力。为了帮助计算方面 后进生,让小组里面算理、算法掌握得好的学生做小老师,辅导后进生。这样子学优生在辅导后进生的过程中又复习总结了一下自己学过的知识。另外,我对学优生提出的要求是不仅要给学困生讲会,重要的是让学困生给他们讲会。这样子,学困生真正给优生讲会了才说明他真懂了。通过这种互助合作,班里计算方面的学困生越来越少。

3、课堂上多关注学困生,及时找出学困生的出错原因和改进措施。

由于学优生在课下的帮助,学困生对于计算不再感觉困难,这时候我在课堂 上就多提问学困生,有个别学生每节课都有机会作口算。遇到他们出错的题目我一般都会要求他们找到出错的原因和下一步再做这样的题目应该注意的问题,另外,当场再出类似的题目,巩固一下所学。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困生的计算能力提高的很快。

4、评选“进步之星”。

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每次“口算大王”比赛后,评出本班的进步之 星,通过发荣誉卡,张贴成绩、全班表扬等方式来激励学生。

5、及时安抚学生的情绪。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情绪浮躁,不稳定而导致考试时发挥失常。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经常会观察学生的情绪便动,每当学生比较浮躁时,我都会想办法安抚一下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放松心态,心平气和的学习。

三、重视错题的分析

上一篇:高压供电单位客户用电申请单下一篇:给同学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