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时代范文

2024-07-02

变革时代范文(精选6篇)

变革时代 第1篇

在现如今这个科研技术发达的时代,人们的经济水平在不断地上升,但在街道旁都会发现带有共享字样的物品,一辆自行车、一把雨伞、一个篮球……

为什么要共享呢?现在的人们已逐渐失去了爱护物品的意识,用完一扔,就结束了物品的“工作生涯”。共享,正是提高人类文化素养的一大方式。当你使用共享物品时,你会有要爱护它的意识:上一使用者尽到了这个义务,自己也应当为下一个使用者尽到责任。共享物品一般使用价格十分便宜,这同时也告诉了人民:自己的善举,换来的是给自己的好处。

共享确实提高了人民的素质,也带起当今社会的潮流,但有利必有弊。因为价格的便宜,人人都能使用,将共享物品占为己有,甚至给它“洗心革面”,变为自己的东西,永不归还。你问为什么,他们会回答,你打趣儿呢,这是我的东西。还有些是违法行为,大多出现在小学生身上。比如:共享单车是不允许12岁以下骑乘上路的,交通法规也有提到。小学生们通不过实名认证的审核,只能利用共享单车的缺陷来骑乘,如试密码、撬锁等,无知者无畏啊。这也许就是学生交通事故的伤亡人员都以小学生为主的原因。

共享,是国家为我们带来的便民服务。它的设计精良是大家认可而信任的,但弊端不是可以利用的。希望在对于素质低下的人的惩罚中,他们能得到教训并改正吧。

共享,是科技发展飞快时代的成品,它为我们带来的好处数不胜数,是我们该珍惜、爱护的。

共享,共同分享、享用。为人们带来的是什么?光明的未来,使人们更优秀的未来。

变革时代 第2篇

大变革的时代

课型:新授课

年级:七年级

姓名:刘克习

单位:滕州市西岗中学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通过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新的制度的建立,在经济、制度方面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大变革、大发展、大动荡的特征。其中商鞅变法为下一单元第10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因而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

二、课程标准

1、以都江堰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以及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之所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是因为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变旧的生产关系,从而引起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变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理解改革是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崇敬;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是进步的,反之则是保守的、反动的,应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都江堰;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及历史意义。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春秋战国时期,在五霸争雄、七国并存的战场背后,每个国家都在致力于经济发展,以免实力不够被其他国家吞并,这就使得当时的社会经济呈现出空前的繁荣,生产力的发展又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的变革。那么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的标志是什么?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是怎样修建的?而使秦国最终独霸天下的商鞅变法又是怎样的?要了解这些问题,让我们来学习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教师:首先让我们来理解课题 展示:

时代:指春秋战国时期

大变革:是指这一时期社会性质发生了剧变: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其中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教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第二两部分,明确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有哪些?(或者说哪些原因使当时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

学生:按要求阅读课文,找出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并小组间交流意见。小组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小组2:都江堰的修筑。

教师:同学们找得比较准确。只是有一点不太确切,都江堰属于什么工程? 学生:水利工程。(不待老师进一步指引,恍然大悟)都江堰只是水利工程中最著名的一项,应该说是:水利工程的修筑。教师:同学们真的好可爱啊,是这样的。(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让学生先明确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下一步再分析为什么说“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水利工程的修筑”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展示:

一组农具:石器、木器、青铜器、铁器

思考:假如你是当时一个农民,你会选择哪种劳动工具?为什么?

学生:(答案显而易见,笑,讨论选择铁器的原因)我会选择铁器。因为石器笨重、木器也不锋利、青铜器容易断裂,铁器锋利、挖掘深。我家的农具都是铁器。只有扬场麦子的时候用木锨,怕铁锨碎了麦子。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让我们用掌声鼓励他一下(带动学生鼓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不同材料的农具讨论对比,得出铁农具的优越性,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认识到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教师:通过阅读课文,你了解到哪些有关“铁农具”更多的知识? 学生:铁农具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学生: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学生:《管子》一书中有关于铁农具使用的记载。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有记载说,当时的铁矿山达三十多处,有规模较大的冶铁场。

学生:铁农具的出现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所以铁农具得到较快地推广。

教师:同学们非常细心,说得很准确。那么有关“牛耕”呢? 学生:我国最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学生:牛耕的使用,开始了以畜力代替人力的劳作,所以说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过渡: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各国纷纷兴修水利,其中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回答)都江堰 展示:

都江堰的航拍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都江堰的真实图景,让学生对都江堰的宏大规模有个具体的感受,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都江堰的兴致。)教师:通过阅读课文,你对都江堰有哪些了解?

学生:秦国修筑的、修筑者是四川郡的太守叫李冰、地点在岷江中游。

学生:都江堰的作用是“防洪灌溉”,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学生:修筑时期是战国时期。

教师:同学们能想象吗?现在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却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大诗人李白对此在《蜀道难》中发出“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感叹。秦国是幸运的,它的蜀郡太守李冰有着远见卓识、又通晓天文地理知识,而且是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为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深入高山峡谷,观山势、察水情,寒来暑往,日夜操劳,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且至今仍在泽被成都平原。人们是怎样赞叹李冰的? 学生:“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认为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

学生:结合“都江堰示意图”,阅读有关都江堰的小字部分,了解都江堰“防洪灌溉”的科学设计原理。

过渡: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变化,旧的奴隶制度已经不再适应、而且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各国先后掀起了变法运动,其中最著名的是—— 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回答)商鞅变法 展示:

商鞅简介:商鞅,卫国人,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好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于是他发奋图强,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后因功受封于商,所以又称商鞅。

教师:商鞅在推行变法令之前,为了“取信于民”,设计了“立木取信”的故事,请同学们阅读“导入框”内容。

学生:阅读“立木取信”的故事,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这一部分内容,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国家、时间、支持者、内容、作用和影响。

学生:小组讨论商鞅变法的背景

小组1: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奴隶主拥有国君给的“公田”,但是产品需要缴纳给国君。随着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的改进,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成为奴隶主的“私田”,产品不需要缴纳给国君。为了调动奴隶的生产积极性,他们把私田出租给奴隶耕种。这样,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小组2:但是这些新兴地主虽然收入多了,却也日夜担心他们不合法的“私田”会被国家没收,他们也希望给奴隶一定的人身自由、一定的剩余,以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这些想法,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关系。满足他们的愿望,需要对社会制度实行变法。

小组3: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学生:依照课文叙述,回答商鞅变法的时间、支持者、内容、作用。

教师:把学生分为5组,分别代表地主、农民、士兵、贵族、国君,各自议论对变法令的看法。

地主组:“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太好了,正和我意。我可以好好管理和利用我的土地了。

农民组:“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我可得好好干活,多生产粮食、布帛,交了租自己剩余的多,还免除徭役。

士兵组:“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我可要勇敢作战,争取立功,就有希望改变我们家祖祖辈辈被奴役的地位了,我也有机会做上等人了。

贵族组:什么?“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懵!我们祖祖辈辈生来富贵、坐享其成多舒服哇。难道现在要我们跟那些下等人一样拿起武器去打仗?分明就是荒唐。不行,不行,坚决不行,我反对——————

国君组:听着其他组的议论,暗喜,仿佛看到秦国强大崛起的日子指日可待,就在眼前: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民富则国富;士兵勇敢作战,争相立功,我秦国将所向披靡、锐不可当;我也不用再白养着这帮吃闲饭的寄生虫、看他们专横了。“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可使权力集中到我的手里,加强中央集权。好!变法令越快施行越好!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发言,让学生深切认识到商鞅变法的作用,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

教师:“建立县制”这一条,对后世影响深远。

教师:但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是不会甘心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他们又是怎么反对变法的施行的呢?商鞅又是怎么据理力争、说服秦孝公变法的呢?请同学们结合插图阅读课文中小字部分来了解。学生:阅读了解。

教师:你对哪一句印象特别深刻?

学生:(大声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教师:对商鞅变法和变法推行中遇到的巨大阻力,你有什么感触?

学生:生产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变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会遇到阻力的。学生: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还要平时好好学习,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展示:

《史记》记载“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学生:结合材料,齐读商鞅变法的作用。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长平之战为后来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奠定了军事基础,这里——————(故作停顿)

学生:商鞅变法为嬴政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设计意图:相信学生,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借此紧抓学生的注意力,师生配合融洽。)

教师:但是,为秦国强大立下汗马功劳的出色政治家商鞅的结局却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思考课文39页“动脑筋”。

提示: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学生: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这从商鞅变法的作用完全可以看出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最后一段,让学生明确:战国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教师:小结我国奴隶社会依次经历的四个时期。

学生:(回顾、试写、交流讨论后得出)夏、商、西周、春秋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区分春秋战国时期虽同属于东周,常连在一起说,但社会制度不同,趁热打铁,提醒学生注意。)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正是由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关系的变化,促进了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大变革的时代”。历史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变革从来不是顺利的,而是曲折的、艰难的,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历史前进的车轮终究会冲破桎梏前行的。我们当今的改革也在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阻力,我们认准了正确的方向,就要克服困难,在改革中求发展、求进步。

六、课堂检测 测试题目

一、选择:

1、被称为我国农业发展史的一次革命的是()

A、磨制石器的出现

B、青铜农具的出现

C、铁制农具的出现

D、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2、商鞅书“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其表述的思想是()

A、因循守旧

B、消极倒退

C、锐意改革

D、全盘否定

3、后人写诗称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冰获此殊荣的主要原因是()

A、兴修水利,使关中地区成为沃野

B、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于人民

C、改进生产工具,推广牛耕

D、任秦国蜀守,勤政廉洁

4、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目的是()

A、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取得争霸战争的胜利

B、为了保住贵族的地位和特权

C、为了发展生产,造福人民

D、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5、下列是一个描写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某人发迹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C.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

D.四十五岁后,他卖掉了所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后来成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测试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应题目

七、板书设计:

7、大变革的时代

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推动

二、社会的变革

————商鞅变法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2、水利工程的修筑

———都江堰

八、教学反思:

大数据时代的财务变革 第3篇

那么管理会计会发生哪些革新?大数据时代CFO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不同行业的集团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会发生哪些变局?本期文章为您精彩解读。

This is an era of innovation, when cloud platform is in vogue, Big data tends to pop up.Big data has brought about radical changes in fi nancial management;as a result, for management accounting, it is not only an opportunity but also a challenge.

变革时代 第4篇

对任何企业来说,目前都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变革时代,面对如此巨变时代,企业管理如何变革才能因应?特别是对台商製造业而言,风顺水顺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要面对的则是:经营环境之险恶、严峻与诡譎多变。

一、变革时代台商製造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

自2002年底开始在大陆服务台商,在实际的观察与服务中,对於台商製造企业目前所面对的经营环境感同身受。目前内、外经营环境之险恶、严峻与诡譎多变,前所未见,可用下图简要说明:

对於大部分台商而言,在如此的险恶环境下,所能动用因应环境的资源相当有限。也可以说,在不确定时代与微利时代的双重夹击的变革时代中,企业因应环境的重要武器只有全面提升管理素质、管理能力和强化管理机制。而企业因应环境急遽恶化所依赖的精锐武器,就是核心资源与核心竞争力,在过去长期有利的经营环境中,这方面似乎未能系统而持续的建构与积累。

二 、变革时代台商製造企业所面对的经营挑战境

自2005年以来,企业面临着不确定时代与微利时代双重夹击下的变革时代第一阶段大洗牌的衝击时,部分体质较弱企业已先行退出,而今企业正面临着不确定时代与微利时代共生,金融体系及实体经济过度修正,叁重夹击的超变革时代(為了与前一阶段变革时代区分,并突显目前更加恶化的经营环境,笔者称之為(超变革时代)的严酷衝击。对部分企业而言,将面对2009年下半年总体经济短暂復甦后,预期2010年仍将持续进行的第叁阶段大洗牌的衝击。面对超变革时代,部分企业受衝击不得不退出市场已是定居,个别企业的盛、衰将决定於个别企业面对恶劣经营环境下,所能动用的核心资源与所发挥出来的核心竞争优势。

叁、变革时代台商製造企业所面对的竞争态势

超变革时代台商製造企业面临的两大竞争态势:

1. 供应商结构调整:经济萧条,市场供需严重失衡,企业面临以相对较低的价格竞逐市场大量减少的订单。供应商彼此间被迫削价竞争下,企业持续被迫降价,并企图提高供货比例,以平衡產能及增加现金流入。然而每家供应商由於成本结构不同,短期资金需求、管理效益及风险控制能力各异,因此,各供应商之降价承受能力也显着不同。部分供应商将在不堪持续亏损或流血输出下被迫退出,此将加速、加大供应商结构调整及企业大洗牌的衝击,直至市场恢復秩序。

2. 產品替代效应:经济萧条,消费者信心不足,可支配所得及消费能力大减,市场总需求萎缩。然而,部分產品市场将进一步发生全球性產品替代效应。高端產品市场将部分需求消失,而部分需求则转向中端甚或低端市场。中端市场亦同,而低端市场亦将部分滞延,并引发持续价格战。

產品替代效应不能单纯的从商品市场消费者的角度来思考。就策略思考而言,產品替代效应将驱动產品市场的结构调整,如以印刷线路板(PCB)為例:下游客户為降低成本,在產品设计时将部分四层板改以二层板替代,如此较高品质二层板将替代四层板印刷线路板。另產品替代效应也可能发生在看似不同行业间的產品替代,如以碳纤维自行车為例:在有效的控制及降低生產成本及控制產、销各环节销售利润、成本与费用条件下,碳纤维自行车将替代部分高档铝合金自行车之市场。

此两大竞争态势所引发的经营挑战将会是:市场需求多变、秩序失衡,订单不足、產能过剩、价格持续下跌,兼且金融市场资金成本高、资金预算难以掌控、财务吃紧,部分行业為求生存,将持续引发杀价竞争割喉流血战。

四、变革时代台商製造企业的省思

截至21世纪初,大陆台商製造企业大抵经营成果丰硕,市场、厂房、组织不断扩大,也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与可观资金。然而,短短数年,為何部分企业惨遭滑铁卢?据我们多年来对於台商企业经营模式的观察,究其原因,如下两点当為关键:

1. 缺乏运用策略(战略)思维,系统而持续的建构与积累企业核心资源、核心竞争力与满足市场竞争策略的管理体系。

过去企业长期处於有利的经营环境中,经营成果丰硕,可应用资源丰沛。然而,由於大部分台商製造业者,过去对於外部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自身条件的优势、劣势,较少全面而系统化的仔细观察、评估、规划、因应,以至企业的经营方向与资源应用政策在缺乏策略思维的指导下,无法在企业快速成长的过程中,有效引导或合理分配、应用资源、及时建构与积累企业的核心资源与核心竞争力。以致在超变革时代的衝击下,缺乏独特的核心资源与竞争力来因应危机。

而管理政策、规章、办法、制度大抵是為解决事务性的交期、品质、管理问题而逐步制订、修正,长久以来造成管理体系无法有效支持营运模式与竞争策略。以致企业在面对超变革时代的衝击时,管理体系制约了经营团队在面对经营环境快速变化时应有的快速反应能力。

2. 缺乏数据管理体系。管理与决策的规划、研拟、评估、执行与考核需要依赖数据管理体系,然而,一般製造企业在数据管理方面效益不佳。部分企业无法提供及时、可靠、正确而系统化的数据,部分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数据体系(如ERP系统),然而,却不擅於将数据应用於管理与决策,以至於花了80%的系统建置与数据维护成本,却只得到20%甚或不及的资讯应用效益(此问题由来已久,涉及层面深且广,一言以蔽之,资讯策略不当所致。未来或将另行专篇讨论)。由於缺乏数据管理,以至经营企业时未能综观全貌,企业规模短期快速扩大者尤甚。举例言之,為因应超变革时代之衝击,企业频频要求降低成本、控制成本,然而,现行之成本体系架构若无法满足决策需求与管理数据模型,甚或不了解真实成本及成本结构,又何能规划、推动、评估、考核控制成本、降低成本方案。

五、变革时代台商製造企业的策略思维与因应

策略管理与数据管理体系的建构与应用,并非朝夕可成,然而,面对超变革时代的经营挑战,台商製造企业或可参考如下方案,以為因应:

1. 管理成本、控制成本、变革求生存,将是超变革时代第叁阶段大洗牌衝击下的致胜之道。

2. 避免被动、随意、未经全面规划、设计的组织瘦身(如逢缺不补、比例裁员、先减人后调整组织与作业方式、流程或齐头式减薪,造成人才结构被动调整等)。

3. 重新规划、设计、建构并推动实施新的管理体系,新的管理体系至少需符合如下条件:

a、面向市场竞争态势、满足市场竞争策略,并能长期、有效支持营运模式与客户需求。超变革时代,个人以為无法长期、有效支持营运模式的管理体系,就竞争策略而言,其价值有限。而确保管理体系长期、有效支援营运模式与发展策略的关键在於管理变革。

b、去化无价值管理活动。无价值管理活动与无效率管理活动存在着意义上与实质上的差异。无价值管理活动係从市场竞争策略的角度思考管理活动的价值。无效率管理活动则着眼於管理活动之效率,就竞争策略而言,有效率的管理活动不代表具有管理价值。

c、强化部门协同作业能力。部门间的协同作业机制、能力可说是台商製造企业目前相对薄弱的环节。

d、强化组织作业效率及快速反应能力。

e、强化PMC作业能力及整合机制。

4. 重新修正或规划、设计、建构并推动实施成本会计应用与管理体系,确保此体系能及时、有效支持超变革时代之管理与决策需求,如弹性订价策略、成本分析与控制、损益平衡点分析、价量分析、產品与市场发展策略、绩效考核等。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第5篇

——农业的进步 1、原因:

生产力发展 2、内容:

3、作用:

二、都江堰的修建及其作用

四、封建制度的确立

信息时代与思维方式变革 第6篇

信息时代与思维方式变革

――笛卡尔思维和打破现状思维

【 作 者 】金吾伦

【作者简介】金吾伦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100732

【 正 文 】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第16期上发表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陈颖健先生的一

篇文章,题目是《打破现状思维的概念引入》(以下凡引该文皆不另行注明出处)介绍

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打破现状”的思维方式,其核心概念是“概

念引入”与“概念工程学”。

“打破现状思维”的关键是引入新概念。新概念当然不是现成的、原来就有的概念

,而是人们创造出来的符合产品、生产方式和营销系统所需要的概念。为了创造出产业

和市场需要的新概念,就形成了一门新学问,这就是研究概念工程学。

“打破现状思维”与笛卡尔思维是相互对立的。笛卡尔思维的基本原则是要素还原

主义,它包含三条基本假定:

1.所有事物都可以分解、还原为要素;

2.将所有要素加到一起,便得到事物的整体;

3.如果解决了各个要素的问题,就相当于解决了整体的问题。

我们对这种笛卡尔式的思维方式并不陌生,我曾把这种思维方式称作“构成论”思

维方式并作了分析批判。(金吾伦:《生成哲学导论》,载《自然哲学》第一辑,科学

出版社,1994)笛卡尔式的思维方式是工业时代,尤其是机械论时代的产物,今天已经

不能完全适用了。有人还继续把一些旧思维方式奉为圭臬。这实在是我们时代的悲剧。

我们正在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时代。我们的思维方式应适应时代变革的要求

有一个全新的变化。许多人都在孜孜探求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以及用什么样的概念来清

晰正确地表达这种思维方式。托夫勒认为,“我们正在经历的震撼性的变迁不是混乱不

堪或偶发无序的,事实上,它们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清晰可辨的模式。而且,我们的观

点还认为,这些变迁是累积性的――他们日积月累,直至形成我们生活、工作、休闲和

思维的巨变。”托夫勒将这种新的思维方式称为“浪潮前锋分析”。他指出,“按照这

一分析方法,它们并不是互不关联的偶发事件,而是以一定速度前进的一次浪潮变迁”

。(托夫勒:《创造一个新的文明》,4-6页,上海三联书店,)

如果说,托夫勒对新思维方式的概括尚失之笼统,那么,用“打破现状思维”来概

括新思维方式之特点就具体深入得多了。

陈文介绍说,“打破现状思维”是作为笛卡尔思维的对立命题而提出来的。与“从

事物的分析开始”的笛卡尔思维不同,打破现状思维则主张“从整体看事物”。

“打破现状思维”的基础是以下七项原则:

1.独特性原则:每个问题都具有独特性,并需要一个具有独特的解决方案;

2.“展开目的”原则:扩展并将注意力集中在目的上,有助于排除问题的非本质方

面;

3.追求“应有状况”原则:具有目标解决方案,能够为近期解决方案指明方向,并

能向近期方案中注入较大的目的;

4.系统思维原则:每个问题都是较大问题系统的一部分,解决一个问题不可避免地

导致另一个问题。拥有一个关于什么样的要素和尺度构成解决方案的明确框架,能够确

保解决方案的`可使用性和实现。

5.收集必要信息的原则:过多地收集数据也许会产生问题领域的专家,但是,知道

过多的数据会妨碍发现某些极好的替代方案。(这里强调“必要的信息”,收集过多的

、不必要的信息就会形成信息垃圾――金注)

6.参与、介入原则:将来贯彻和使用解决方案的人,应始终密切地参与到解决方案

的开展过程中来;

7.继续变革的原则:保持解决方案生命力的唯一办法是,在解决方案中加入一个不

断变革的计划,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因此,一系列打破现状的解决方案将成为通向美好

未来的桥梁。

如前所述,“打破现状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新概念,这正是概念工程学的任务。

“概念工程学与现存的、研究对象明确的工程学不同,它从‘无’到‘有’,创造

新对象。”

为了创造新概念,需要确定新的着眼点(目的),同时提出新的价值观,决定新的

评价标准、评价尺度,也就是要从转变思维方式、设计方式开始。打破现状的概念创造

是从创造新框架新着眼点目的开始的。而这样的创造只能从“无”中生成出“有”来。

从这种意义上,是与我一贯主张的“生成论”不谋而合的。不过,生成论不只是着眼于

概念生成。

打破现状思维主要表现于研究开发领域中的思维方式,但它仍然具有普遍意义。它

采用重视整体、综合及相互关联的“系统”观点,从考察事物的本质出发进行思维。“

系统具有自身的目的性,整体性和相容性,因此,‘目的’是事物的本质,对概念创造

来说重要的是从目的着手,不断地追求目的;从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容性出发,寻问目的

之目的是达到全体、达到本质的途径。”笛卡尔式思维在研究开发方面具有以下五个特

点:

1.以过去的经验和现状为基础进行思考,即:在过去的延长线上创造概念;

2.以现状分析为主,将问题分解,这样做容易犯“分析麻痹症”;

3.从因果关系主面寻找问题点,追溯到过去,创造对策型概念;

4.使用从过去推测未来的“推进式思维”方式;

5.解决部分问题。

陈颖健文章强调,事实上,“未来不存在于过去的延长线”上。今天,我们正在逐

步进入用笛卡尔思维方式不能进行概念创造的时代。这正是在创造关于未来的概念时必

须转变思维方式的根本理由。”

未来不存在于过去的延长线上,未来是对现状的突破;未来难以预测,它是设计和

创造。因此,“考察过去,研究现状,然后在其延长线上描绘未来”这种“推进式思维

”是非常有害的。我们要用“牵引式思维”代替笛卡尔式的“推进式思维”,着眼于未

来,根据事物的本质来描绘未来的“应有状态”,并以此来改变现实,创造未来。

本文之所以较详细介绍陈颖健的文章,并较多篇幅的引述,是因为我意识到思维方

式的变革是时代的需要,是哲学探索的紧迫任务,而陈文恰好提供了新思维方式的很有

意义的素材。思维方式的变革定将为迎接新时代的到来,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哲学的繁荣作出巨大的贡献!

上一篇:习作教学心得下一篇:银行柜员商务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