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往事作文

2024-07-12

童年的往事作文(精选6篇)

童年的往事作文 第1篇

童年

童年,是一串梦想,想着自己自由自在与小鸟一同飞翔,与小鱼一起在清澈的湖水里游泳,与大自然的动物们手拉手,一起玩耍。

童年,是一张张照片,与同学们一起参加古筝比赛,获奖后欢乐的笑容。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时,受老师表扬时的自豪······

童年,是一首歌,让我们在歌的海洋中,荡起欢快的双桨,高歌一首。

童年是明亮的夜空,似月亮般的纯洁,如星星般的可爱,拥有着流星一样飞速消失的梦想。

童年,是一颗小小的嫩苗,需要经过风雨的洗礼,太阳的照耀,月亮的温暖,泥土的营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一名栋梁。

童年需要自信,就像鱼儿不能离开水;童年需要梦想,就像人类不能没有空气。童年更需要坚持与诚信,生活中自然会有绊脚石,我们也要勇敢挑战,用我们的智慧与力量把它们打败。

时光不等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就让我们珍惜最后的童年时光吧。

童年——把握自己,相信自己,好好珍惜,才是最重要的。

童年的往事

往事如烟,如幻象已经杳无痕迹,已经变得愈来愈模糊不可思议,它如同一场梦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忆,记忆中的那往事如一幕幕电影浮现在我的眼前。

其中,至今都令我记忆深刻的就是我和哥哥还有“小毛”在波光粼粼的鱼池边快乐地玩耍。

回忆那天,妈妈带我和“小毛”去大姨家的鱼池玩。我们先在屋里吃了点东西。忽然我发现一大袋子德大肉花香肠,我就问大姨:“这个香肠是给谁吃的啊?”大姨指着她家的小狗笑了笑说:“这个是给它吃的。”我说:“小狗吃的比我还好。”这句不经意间的话把大家弄得哈哈大笑!

饭后,我在屋子里和“小毛”玩,忽然看见屋里有鱼竿和鱼饵,小哥就对我说:“咱们去钓鱼吧!”我说:“好啊!”我们把鱼竿安装上,拿着凳子来到了鱼池旁边,找了一个安全的位置坐了下来开始钓鱼。由于技术过差,不一会儿,鱼饵用完了,可是一条鱼也没钓着。我俩还没玩够,就到屋里找鱼饵。这时“小毛”跟了过来,但是只找到了苞米面。我们以为苞米面是做鱼饵用的,就用苞米面和水搅拌做成了“鱼饵”,拿着一小盆“鱼饵”我们又兴致勃勃地来到了鱼池旁边。我刚要往鱼钩上放“鱼饵”,忽然发现这个“鱼饵”很粘,但是一心想着玩的我又没太在意,就直接用这个“鱼饵”开始钓鱼了。鱼竿刚被我甩下去小哥忽然说道:“哎呀!苞米面好像不是喂鱼的是喂鸡的!”我这才恍然大悟接着我俩大笑起来……小毛被突如其来的样子吓跑了,一边跑还一边汪汪汪地叫着,仿佛在说:“我是冤枉的!我是冤枉的!”

童年,多么令人遐想的字眼!在童年往事的记忆中,充满着无尽的欢乐……往事是多么的令人心驰神往啊!

童年趣事

童年像广阔无垠的夜空,而趣事则是那不计其数的璀璨繁星。今天,我就摘一颗给你们欣赏欣赏!

一天上午,一切是那么安详,连空气在那一刻都好像凝固了般!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节目,“嘭”!忽然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声响,吓得我直冒冷汗。我边哆嗦着往外走,边惊魂未定的朝门外瞟了瞟,发现小伙伴们在玩摔炮。当时的我胆子很小,什么都不敢玩。但人生贵在探索,我迫不及待地寻觅着它的踪迹。终于,在屋角找到了一箱,壮着胆子拿出一根用力一扔,“嘭”,我吓得“啊”了一声,然后发现自己还是完好无缺。于是,玩着玩着就玩出了花样:两三个一起连环爆炸,踩着玩,吓人玩......越玩越来劲!无意中我的眼光扫到了土上面,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外公不是要松土吗?我要是把摔炮扔在土上,一踩一爆,土不就炸松了吗?我边想边笑,被自己的小聪明冲昏了头脑。抓起摔炮大步流星地朝土堆走去。我一扔就是一包,红色的摔炮点缀在深黑色的土地上煞是好看。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得意忘形间浑然不知危险正在悄悄逼近自己。“嘭嘭嘭......”我的身上溅满了飞速弹出的碎屑,真正的狼狈不堪!于是乎刹那间“鬼哭狼嚎”般:“啊!外婆!啊!”外婆十万火急地跑到我跟前,搂着我心疼地说:“傻孩子,摔炮怎么可以松土呢?炸过后都不能种菜。再说你这么小,多危险啊!”外婆边说边抚着我的手,而我活像一只伤痕累累的小兽,眼角挂着几滴不争气的眼泪,从此与摔炮势不两立!

童年那凡多的趣事,像灿烂的启明星,照亮我的童年,给童年添彩!

童年的往事作文 第2篇

童年,永远是令人难忘的。

我,也不例外。我也经历了童年,经历了许多趣事。但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那次“喝墨水”。

一天中午,我在院子里玩得正欢呢。爷爷忽然来了一句:“唉!你呀,天天只知道玩,胸无半点墨”啊?爷爷这是叫我喝墨水?好!我这就证明给爷爷看!

“哎?你干吗去?”“一会儿您就知道了!”我笑着说。

太好了,爷爷的桌子上正好有一瓶墨水!我拧开盖子一闻:啊!一股恶臭扑鼻而来,真恶心。喝?还是不喝?终于,我决定喝墨水!

心里暗想:哈哈,我也要成为像爷爷一样有学问的人了!

我拧着鼻子“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口。哇!真恶心!我差点没突出来!这一口下去,可不得了,那股恶臭呛得我直咳嗽,恶心的我直翻白眼,白净的牙也“染色”成大黑牙了。

“咳咳咳”

爷爷闻声而来了:“我的天哪!你,你在干什么?”“喝。喝墨水啊!”我一边说,一边想爷爷炫耀我的大黑牙。

“哎呦,我的大宝贝孙女呦!我让你多读书,而不是真的喝墨水啊!”“啊?”我的天哪,我差点没晕倒。

如今,我已经长成大孩子了,胸中也有点墨水了,但那次喝墨水真让人难忘。我也真正明白了“喝墨水”的意义了。

《童年》读后感

都说现在的孩子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他们总是羡慕那些比自己家要富有的孩子,总是觉得那些才是他们想要的幸福。就连幼稚园的小孩为了跟同龄人比谁更有钱,偏要父母买一部iPhone,竟然还说出“妈,你真穷。”这种不堪入耳的话。

书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他的童年是在旧社会低层度过的,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与悲痛。在那里,阿廖沙每天看到的都是丑陋的事,舅舅们为了财产而互殴,愚弄弱者,外祖父的吝啬与家暴等。即使这样,阿廖沙依然感觉很幸福。因为,与此同时,他又得到外祖母的保护与疼爱,受到外祖母所讲的故事的熏陶

读了这本书,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幸福。

幸福不是金钱,不是“苹果”,不是别墅。幸福可以是一个转身的拥抱,可以是一次甜蜜的亲吻,也可以是畅游在大海里的快乐。

人们所看到的只是表面上的幸福,却忽略了那真正的幸福。就犹如舞台上的小丑,人们所见到的他,永远都是带着笑脸,但谁会想到,面具下的小丑,竟然在流泪。

我们都应该认真的想一想,什么才是幸福,什么才是属于自己的幸福。

童年趣事

我的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有很多趣事,但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在我五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去市场买菜..

今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童年的趣事,可我一点也记不起来了,于是,我便回家问爸爸妈妈我童年的趣事。

爸爸说:“我记得你小时候看到了我在写字,你很好奇,于是也开始写字了,第一次,你看见了有一些书上写的字都是横线,所以你也学着划横线,但是,你一直不会写,于是你就急了,开始在书上画起了点点。

第二次的时候,你看见我在看书,于是你也装模做样的看来起来。这时,你也很想写字,于是就在一张大纸上开始写了起来,我以为你就一次能升级,谁知道,你竟然在画正方形。

《童年往事》中的台语与台球 第3篇

一、台语:乡土认同符号

不知是否是因为导演自己台语讲得很好, 侯孝贤影片中的人物, 大多讲台语, 有的讲上海话, 有的讲粤语, 有的干脆不说话。 他的台语说得如此之好 (《童年往事》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 以至于让人错以为他肯定是个本省人, 但是从客观事实来说, 从身世来说, 他又确定无疑地是个外省人。

“省籍”在台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历史中形成, 延续到了现在, 并且深入地影响了台湾社会的方方面面。 台湾的省籍分为两种:本省与外省。 “所谓本省籍是指1945年光复以前就住在台湾的居民及其后代, 外省籍则是指1945年以后进入台湾的居民及其后代。 把本省籍当作一个整体, 不分福佬、客家和原住民;把外省籍当作另一个整体, 不分是来自哪一省。 ”[1]

侯孝贤1947年生于广东省梅县, 4个月大的时候随全家迁往台湾, 本想客居几年却由于政治原因无法回归故里, 最终定居于高雄凤山。 从他的人生经历和上述省籍的定义来看, 毫无疑问地应该将侯孝贤归为外省人, 但是高雄又地处台湾南部, 是本省人的聚居地, 所以说他自小即生活在本省人中间, 耳濡目染的是本省人的语言、本省人的文化、本省人的经验。

“经验”对台湾来说, 是个非常重要的名词, “在台湾, 它是独一无二的经验, 以原始的、不定形的然而也不可否认的人类形态, 取代了所有锻造一个固定的地区和种族身份的努力。 在台湾, 流动的共同的经验压倒所有固定的经验, 这不是理性思维的产物, 而是台湾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事实。 ”[2]24经验塑造了中国台湾, 经验也塑造了中国侯孝贤, 生活在本省人中间的“日常生活事实”将侯孝贤塑造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本省人, 四个月的大陆幼儿生活变得无足轻重。 这一点与他对语言的选择是相契合的。

语言并不简单, 语言是一个国家中族群认同的核心要素, “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使人类社会形成不同的语言集团。通过语言, 人们得以进行社会交际, 从而构建不同的语言集团, 同时通过语言集团实现个人的社会认同。 ”[3]

在日本人到来之后, 在外部力量作用之下, 一个泛台湾的身份才开始显现。 日本人在台湾推广的措施, 除了禁止缠足, 还包括推广日语。 一方面是将日语引入基础教育, 另一方面则是抑制台语发展, 侯孝贤的另一部影片《戏梦人生》 正包含了日本殖民当局禁止台语布袋戏公开演出的内容。

而到了台湾光复之后, 台湾的身份认同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 反而更趋复杂。 台湾光复的1945年成为一个重要的时间点, “省籍”概念由此开始出现。 本省文化和外省文化成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两方, 因此一旦“台语片”获得了广泛成功, 彰显出本省文化的活力, 国民党当局就开始对其进行压制。 台语片“过于浓厚的语言身份……很容易被视作对现存秩序的否定与对民族大一统观念的反抗。 于是官方后来逐步加大对国语片的辅导力度, 在岛内推行国语政策, 对台语片进行消极抵制, 限制众多。 ”[4]

二、台球:现代文化表征

台球具体起源于哪个国家已不可考, 但是起源于西欧却是可以肯定的。 诞生初期, 台球是项贵族运动。 “在英格兰维多利亚女王时代, 台球活动非常受人重视, 在一些富豪家庭里, 不仅有豪华讲究的台球间, 而且在进行打球活动时, 还有严格的活动礼节。 ”[5]19世纪, 台球传入中国, 而到了20世纪初, 上海、天津、北京等城市都已成立了台球总会。 台球在中国发展迅速, 同时还呈现出鲜明的向下层阶层传播的趋势, 在台湾, 情况大致相似。

台球的世俗化不意味着它贵族运动的历史被一概清除掉了, 台球的本土化也不意味着它的“欧洲”血统能够被完全更改。 “在全球文化经济中, 某种事物来自哪里成了世界各地消费者理解其意义的重要方面。 ……全球文化的对象几乎都被‘地方化’了———不同地方的人们以全新的方式加以利用———但是它们的全球化源头依然是其含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在其地方化过程中具有授权的功能。 ”[6]台球室如同同样由西方传入中国的迪厅, 它们形成了一个 “异域空间”, 乡村青年正是在这种“异域空间”内获得了一种想象的 “在西方”的现代感, 也即获得了一种国际身份。

台球之所以在传入中国之后能获得一种爆发式的增长, 也与台球能满足“在西方”的想象有关。 19世纪到20世纪初, 中国处于绝对的弱势, 西方成为先进、现代的代名词, 向西方学习也成为几代人的强国理念。 发展的差距与残酷的现实不仅会对涉事其中的贵族阶层形成压力和冲击, 底层人民同样会有切身感受。台球, 恰如“洋火”, 西方基因为其带来天然的吸引力, 此外, 它们还都比较“平价”, 自然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另一方面, “洋火”又不如台球, 因为在洋火身上看不出什么贵族因素, 而台球却是西方基因和贵族基因的结合。 从这一点上说, 台球能为底层人民编织一个更美的“白日梦”。

至于为什么台球游戏的参与者多是青年, 一方面应该看到虽然台球的“世俗化”使得这项运动变得相当“平价”, 但也远非所有人都可以忽略不计的一项消费。 在青年和成年之间, 成年人虽比青年人占有更多的经济资本, 但是青年的消费欲望却比成年人更强烈; 另一方面, 青年人更趋追求 “时髦”, 而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这段时间内, “时髦”就是西方、现代, 而台球正是一项“时髦”的运动, 是融合了西方与现代的运动。

三、台语与台球:现代文化与外省文化的合谋

《童年往事》中的台球片段出现在01:12:14至01:14:23。 时间是1965年3月10日, 原台湾“副总统”陈诚大殓。台球馆坐落于“凤山军人之友社”, 馆内悬挂着孙中山像和“博爱”二字。 台球馆老板讲一口不地道的国语, 对阿孝大加训斥, 他们紧接着发生了激烈但没什么危害的冲突。

阿孝, 或者说侯孝贤本人, 正是向往西方与现代文化的中国台湾省乡土青年的代表, 他们渴望通过台球这样的游戏间接地、想象性地接触西方, 但是这种接触发生的地点不是在他们自己的领地, 而是在“凤山军人之友社”。 在集中了繁多政治意象的台球馆中, 无论是“军人之友社”、“孙中山” 像, 还是因不满阿孝在陈诚大殓的日子嬉闹的台球馆老板, 他们实际上都是官方意识形态的代言人。

台球馆代表外省, 台球代表西方。 一方面, 台球馆老板掌握着接触台球的通道, 另一方面, 他又依靠台球作为自己的经济来源。 所以台球馆与台球分别代表的外省与西方, 他们是有团结有斗争, 但在面对本省的乡土青年时, 则会毫无疑问地趋于一致, 二者在此时是合谋的。

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 台湾经济开始起步发展, 西方现代文化也开始影响台湾, 福克纳、海明威、弗洛伊德、存在主义等开始影响台湾文学。 “民族国家与其他行动者之间日益增强的接触与沟通产生了文化冲突这样的结果, 使得划清他者与自我的界限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7]而承担起划清乡土文化界限任务的人, 不是文化精英, 因为他们太过保守, 盛行逃避主义, 沉溺于琼瑶和历史小说之中。 这些由南部的创作者创作的乡土小说拒绝了70年代盛行的逃避主义, “不能再写琼瑶和历史小说, 也不能完全受西方影响现代化, 它要写的就是真正草根的小人物。 ”[8]282

在《童年往事》中的体现即是砸玻璃的行为。 砸玻璃本身已不是什么激烈的行为, 而只砸坏两块玻璃的结果更是谈不上具有多少戏剧性。 选择这种处理方式, 一方面表明侯孝贤对台湾三种乡土文化之间的关系有着清晰的认识, 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他个人的创作理念。

四、“反冲突”与“自然法则”

无论是在戏外, 还是在戏内, 侯孝贤并不拒绝冲突。

早在《儿子的大玩偶》中, 他就在自己执导的部分几乎只使用了台湾话, 而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有悖于当时的政策的。 “国民党……当局毫不掩饰地希望台湾话缓慢消亡, 但这个消亡始终没有到来。 ”[2]104无论是否有意, 这都可以被看作是对当局的挑战, 这种挑战的意味到了《悲情城市》中就更加明显, 该片直接揭露国民党政府讳莫如深的“二·二八事件”。 “当1989年《悲情城市》刚出来时, 坊间是没人敢于真正谈论‘二·二八事件’的, 这在台湾过去几十年的时间内都是禁忌, 《悲情城市》这么公开地用它做题材, 触犯禁忌 (使它) 作为一个讨论的状态这其实是具有领导性的。 ”[8]285然而吊诡的是, 侯孝贤的《悲情城市》不仅受到当局的攻击, 同时也令反对派大失所望。“廖 (炳惠) 称之为‘逃避’, 而郝 (柏村) 却认为这是对军方的诋毁。 ”[2]204

作为本省文化意识的代言人, 侯孝贤的影片对台湾当局意识形态政策提出挑战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毕竟就现实而言, 本省意识与外省意识也是处于不一致的状态。 但是侯孝贤的影片之所以又会让反对派失望, 即是因为侯孝贤的影片虽然不规避冲突 (就影片内部的冲突与影片外部的冲突两方面而言) , 但是他同时又采取一种“反冲突” 的处理方式。

以《悲情城市》中宽荣被捕的那场戏为代表, 侯孝贤常常将镜头从暴力摇至自然影像, 或者是风景的比例远远大于暴力。同样在《童年往事》中, 侯孝贤也并未拒绝冲突, 阿孝和台球馆老板之间确实爆发了冲突, 但是这种冲突又差强人意, 只是砸碎了两块玻璃, 丝毫算不上激烈。

侯孝贤“反冲突”的处理方式与他对“自然法则”的追寻是一致的。 侯孝贤虽然是本省文化的代言人, 但他在《童年往事》的冲突段落中, 却并没有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 台球馆老板和阿孝说不上谁对谁错, 他们的冲突根源于文化观念的差异, 侯孝贤在此并没有给这两种观念定出一个高下, 而是在同崇同国的视角下平等地对待, 全景镜头和长镜头的使用更加深了“冷眼”的效果。

侯孝贤最初说自己想拍出“天意”, 后来又换了一个大家比较能理解的词汇:“自然法则”。[8]235在这种“自然法则”下, 阳光下的一切对他来说, 都是一视同仁的。 “叙事艺术、历史、食物、生和死, 都各得其所;没有一样东西比其他任何东西更特别。 ”[2]234正是这种在自然之下发生的一件件小事超越了艺术和历史, 成为侯孝贤最重要的记忆;正是一切的“经验”构成了侯孝贤的童年, 也塑造了中国台湾省的“文化记忆”。

摘要:侯孝贤的生命“经验”给予了他中国台湾省文化的烙印, 电影中使用的“台语”正是这种同崇同国背景下本省文化、乡土认同的表征符号;而在他的作品中多次出现的“台球”则是现代文化的表征符号。在台湾, 现代文化、外省文化在面对本省文化时, 二者是处于合谋的状态, 它们与本省文化之间存在冲突, 也爆发过冲突, 《童年往事》中“台球馆”一场戏正是这种冲突爆发的直观表现。侯孝贤表现了这种冲突, 表明他对中国台湾省社会深刻的认识, 但是他表现冲突的方式, 又是温和的、“反冲突”的, 这种处理方式实际上又根源于他“自然法则”的艺术理念。

关键词:侯孝贤,童年往事,台语,台球,自然法则

参考文献

[1]陈孔立.台湾政治的“省籍—族群—本土化”研究模式[J].台湾研究集刊, 2002 (2) :1-2.

[2][美]詹姆斯·乌登著.黄文杰, 译.无人是孤岛:侯孝贤的电影世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

[3]王锋.论语言在族群认同中的地位和表现形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04) :72-78.

[4]林清华.想象镜照:台语片与台湾乡土社会的现代性转型[J].艺术学研究, 2013 (00) :79-88.

[5]宝丁.台球运动之起源[N].中国体育报, 2003-01-10 (007) .

[6]陶东风, 胡疆锋.亚文化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435.

[7][英]迈克·费瑟斯通, 著.杨渝东, 译.消解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60.

留守的童年往事 第4篇

我还记得十岁那天的难过与沮丧,某种程度上,我在心里暗暗地恨着父母,因为那天我替他们干了这种残忍的事。这让我感到悔恨。我难过了好几天,一直想着花花临死前的眼神。几天后,我病了。发高烧,脸上长满了痘,浑身时冷时热,早上起床口鼻子里都是血。他们说我害了麻疹,老师打发我回家休息养病。寒风料峭春雨连绵的日子里,我独自一人往返于学校、私人诊所和家里。那段时间,我内心总是盘桓着一些不好的念头。麻疹持续了一个多月也没好,我开始幻想死亡。我心想他们回来就看不到我了。我想起小学时意外死亡的同学。他的坟茔上已经青草萋萋。家里那时没有安装电话,想给父母写信又没地址。绝望和疾病在一点点吞噬着我。好在阴雨天气终于结束,天气放晴了,油菜花也开了。我看到成群的粉蝶在金黄的花海中翩跹起舞。我又活了过来。那是我十岁那年仅存的一丝温暖的回忆。

那一年,还没有“留守儿童”这个称呼。媒体和政府的视野都还没有伸向这些留守在家的孩童,因为这是普遍存在的现实,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不光是我,我们村和我一般大的孩子,情况都是一模一样的,父母都去了外地进厂或当建筑工。放学后大家都无所事事,没有了大人的管束,一个个都成了脱缰的小野马。就像几年后毕节的孩子们那样,整天晃荡于村庄、集镇、街道和网吧。我们拖着细长的木棍,在“留守”的世界里画地为牢。摆在眼前的,是冰冷残酷的现实:父母待在家里无任何收入来源,唯有出去打工才能改善家庭条件。然而失去父母的照顾和管束,留守儿童们的世界等同于孤独与绝望。

十岁那年,我内心隐隐地滋生出暴力的因子。我成了一名疏于管教的留守儿童,性格变得阴郁冷漠,动辄发怒,让人不敢亲近。外公年岁已大,对我的管束不造成任何压力。幸好我从小身体纤弱,胆小怕事,打架斗殴的事轮不到我,倒没有进一步滑向堕落的深渊。工作后,我曾两次参观过省少管所。一群十二三岁的少年犯,整齐地端坐在教育科观看教育片。我们进来的时候,他们齐刷刷地回过头来,每道眼神都那么似曾相识,刺痛着人的心。这些尚未成年的孩子,档案上已经劣迹斑斑了。他们身上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留守儿童,从小父母疏于管教,性格孤僻,自卑,厌学,沉湎于网吧游戏。

比起这些,留守儿童更为悲惨的结局是死于绝望与心碎。2015年6月份发生在毕节的留守儿童集体自杀的悲剧依然历历在目。他们并不是死于贫穷和饥饿,而是死于绝望,死于孤独,死于缺乏关爱和温暖的社会环境。“谢谢你们的好意,我知道你们对我的好,但是我该走了。我曾经发誓活不过15岁,死亡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清零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像程序可以无数次重启。当13岁的孩子在他生命尽头写下这些文字时,这“多年的梦想”又是怎样的一种心碎啊。

童年的往事作文 第5篇

恍然间,我已经长大了,面对纷纷忧忧的世界,回过头来想要追寻一下童年时最为纯朴的记忆。

在没有搬到西山头十三栋之前,我和爸爸妈妈是住在单身院里的。院子里还有别的小朋友,但那时候我才两三岁,太小了,只记得有一个叫余树元的小男孩,简直比女生还秀气,干什么都慢吞吞的。记得有一次我和他在妈妈的陪伴下公园玩,我兴奋得尖叫起来,一路上疯疯癫癫的,妈妈也破例为我们各买了一袋小吃,至今还记得它的模样:橙色的外包装,用卡通字写上“宝贝薯条”,可惜只有手掌大小。“净含量”太少了,不一会儿就被我给吃光了。眼睛一瞄,竟发现余树元的还有大半袋呢,他正细细地咀嚼着,慢慢地品尝着,自己的小乳牙摩擦着薯条,发出“哧哧”的脆响,满嘴都泛着灿烂的油光。

我实在是太馋了,竟出格地说:“嗯,那个,我要吃你的薯条,好不好呀?!”

最可恶的是,他竟然看都不看我一眼,“哼,你不是已经吃了一袋吗?绝对不行。”

我无奈,只得可怜地望着自己吃空的塑料袋,舔着大拇指上的调料。

再大一点,就记得姥姥总爱带着我在外面闲逛,我自然就成了姥姥的跟屁虫。姥姥家的对面有一个低矮的鸡棚和堆满杂物的小屋子。每次晃悠到那儿时,姥姥总爱对我说:“艺艺,今天姥姥给你做鸡蛋糕,好吃得很呢!”一边说着,就一边向鸡棚迈进了。那时的我的确很胆小,连鸡都怕,更厌恶鸡粪的味道。所以只能躲在一旁,透过篱笆间的缝隙,捂着鼻子,偷偷看姥姥从鸡窝里寻出一两个鸡蛋。

当然我也想不明白,那个沾满鸡粪,散发着恶臭的鸡蛋,怎么转眼间就变成了香喷喷的鸡蛋的呢?

姥姥家的后面就是小学了,我也曾经在那里上过小半年的一年级。记得给小学看门的是一位老大爷,每次看见我都把眼睛瞪得老大老大的,竟还仗着自己肥硕的身体,两手一叉腰,便把整个门堵了大半个去了。在我的印象里,那完全就是个“凶神恶煞”。

告别童年,拥抱青春

今天是一个非比寻常的日子,我们欢聚在这里,将举行一个重大的告别仪式:我们将告别童年,拥抱青春。

记得在童年里,我最喜欢的三件物品莫过于:洋娃娃、果冻和滑滑梯了。

洋娃娃给了我快乐与温暖:生气时,就拿可恶的灰太狼出气;伤心时,就找可爱的七仔安慰我;开心时,请人鱼公主一起分享;寂寞时,有史努比的陪伴。

果冻给了我甜蜜和回味:在我的眼里,最好吃的果冻就是喜之郎了。水果果冻则是我的最爱。轻轻地咬一口,甜甜的感觉沁入心田,我想,这就是最美的一种幸福了。

滑滑梯则让我在飞速下行的时候得到刺激与满足:在很小的时候,就看见许多小朋友在滑梯里跑进跑出。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也走了上去,就在滑下滑梯的那一刻,我体验到了一种挑战成功后的喜悦感。

时光飞逝,曾几何时我还在憧憬着的青春,如今已近在咫尺了。但是,为什么我对童年更多的却是留恋与不舍呢?

也许我很迷茫,甚至不知所措。青春的道路上或许充满着荆棘与坎坷,弥漫着战火与硝烟,面临着严峻和无情的挑战。我该如何走下去,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成长呢?现实是十分残酷的,它不会给你一丝退缩的希望,它似乎正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告诉你:“没有人可以永远不长大,还是勇敢地面对它吧!”

我想,它是对的。记得别林斯基说过:“青春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所以青春时期比任何时期都强盛美好。”我们要做意气风发的少年,我们将斗志昂扬地对未来说:“青春,我们来啦!我们已经准备好啦!”

霍金在只有两根手指能动的情况下都能战胜病魔,而我们面临的只是懵懂的青春罢了。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就让我们迈向成熟,拥抱可贵的青春吧!

童年趣事

记得我四岁时的一个夏天。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大地仿佛已经被太阳烤焦了。旁边的树无精打采地垂着头。知了仿佛很热,不停地叫着:“热死啦!热死啦!”

我在外面和小伙伴跳皮筋,玩得大汗淋漓。真想吃块西瓜呀!我回到家后,赶紧打开冰箱门,啊!西瓜!红壤黑子的绿皮西瓜。我迫不及待的拿出一块,放进嘴里,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真甜,真爽!吃完一块,我觉得不过瘾,又拿出一块吃。不一会儿,冰箱里的西瓜都被我吃完了。西瓜汁被我弄的满身都是。

这时,姐姐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她惊讶地眼睛瞪得滚圆,问我:“你是不是吃西瓜了?”我点了点头。姐姐又问:“你是不是把西瓜子也吃了?”我又点了点头。姐姐一本正经的说:“哎呀!坏了!难道你们幼儿园老师没教过你们,种子种到地里会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吗?”我疑惑不解地点了点头,问:“我吃西瓜和这个有什么关系呀?”姐姐接着说:“你想想。西瓜和西瓜籽被吃到肚子里,西瓜籽就开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了,西瓜长大后你的肚子会爆炸的!快等妈妈回来,带你到医院做手术吧!”我不禁觉得肚子很胀,难道我肚子里已经长出小西瓜了?我在沙发上坐立不安的等着妈妈回来。

优秀童年的作文:童年往事 第6篇

童年,是多么诱人的字眼。一看到它,那一幕幕有趣的往事便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想起这些,我就沈侵在甜蜜而又幸福的回忆之中。

记得在我二年级时的一天晚上,我和一群小伙伴在院子里玩,也不知是谁突然冒出了个主意:“我们一起来玩捉迷藏吧!”“好啊!”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我却心里一震:“什么!大晚上玩捉迷藏?有没有搞错!”我本来就胆小,心里不禁有点儿害怕。他们对我说:“在晚上玩捉迷藏才刺激呢!”看着他们兴致勃勃的样子,我也觉得心里痒痒的,终是禁不起诱惑,加入了他们的游戏。

第一局由我来找,我在蒙着眼睛数了一百声后,就开始了“抓捕行动”。我第一个找的地方是垃圾桶后面,结果后面空空如也。随后我又接连找了许多地方,却不见一个人影。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耳边响起了爸爸曾经对我说过的话:“不要放弃,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于是,我决定重新部署“战略计划”:从藏的人的思维角度分析,假如我是他们,我会藏在哪里。嘿嘿,你别说,这法子还真管用,一找一个准。过了没多久,一半的人都被我“捉拿归案”了。有了收效,我是越战越勇,没过几分钟,所有人所有的人都被我找到啦。小伙伴们心有不甘地走过来对我说:“你怎么找的这么快呀?我们都还没有玩够呢!”我对他们说:“没办法,谁让我找的快呢?”听到小伙伴们酸溜溜的语气,我心里

不禁有些洋洋得意呢!接下来,我们开始了下一局游戏……

啊!童年,你又是多么的有趣,多么的令人怀念! 童年成长的脚步也为我们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人生中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看到成功的曙光!

作者:董科均

上一篇:广灵县篇章解说词下一篇:青年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