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培训班心得体会交流会材料教材

2024-09-04

新闻培训班心得体会交流会材料教材(精选5篇)

新闻培训班心得体会交流会材料教材 第1篇

胡鹏新闻学习班的一点心得体会

各位同事,我这次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讨论新闻写作的一点心得,主要还是要感谢局领导给我了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有幸参加湖北日报2011年秋季新闻通讯员培训班,也感谢办公室同事们在我不在地这个星期顶替我的一些工作,也感谢各位同事赏脸,在百忙中来听我谈这次培训班的收获。

这次培训班时间表上说的是6天,掐头掐尾真正讲课的时间就是3天半,时间虽短,但是让我这个新闻写作的门外汉感受到了湖北日报编辑部各位专家的风采,例如:科教文部主任赵红松、社会部主任姜平、摄影部的杨主任、政宣部的陈建文主任、专家组的熊瑞龙、评论部的刘主任等,他们都是湖北省乃至全国新闻行业都有名气的媒体人。各位专家结合自身取得的成果、人生的经历、写作的心得为我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课,让我受益良多。但毕竟时间很短,要去消化这些天学到的知识,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消化。这里主要我通过自己的理解并结合我局工作实际,从如下三个方面的谈体会:

一、各级党报,特别是湖北日报的重要性。

各位都是各单位办公室的骨干,对党报肯定不陌生,就我市来说,就是人民日报、湖北日报、仙桃日报,中央省地方三级党报,这个我们每天都要接触的,我不知道大家对待党报的态度和我是不是一样的,就我个人来说,之前党报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任务,上面要定多少,必须要定,完成任务就行,感觉不管是从作者,还是内容,都离我很遥远很陌生,单位的事也是比较多,基本上很少关心,仙桃日报,我到还是蛮关心的,因为上面有时候会发我们单位的相关内容。但是这次培训班后,给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对党报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

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党报。这是我从人民网上摘要的一些对党报的定义以及党报的本质。党报

是党的思想工具、教育工具、舆论工具和领导方式。党报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作为喉舌,党报必须把党的方针政策准确、及时地报告给人民,让中央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这个应该好理解,一般情况下,国家对大政方针的发布,都会第一时间在党报的最醒目的位置),同时也要把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呼声反映给党和政府,从而沟通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时间长了的不说,就说现在正在进行的“走转改”,也就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在记者深入基层,看到一些群众的疾苦,通过新闻报道的方式,上报上级领导,让领导知道下面群众的现实生活怎样,现实需求怎样。有的通过记者的报道,群众的一些问题直接就可以通过社会的力量得到解决,比如前段时间有个县的柿子大丰收,但是苦于找不到买家,柿子都拦在地里了,但是通过记者的报道,该县农业局的局长电话,成了柿子热线。这类事的例子还有秭归柑橘,嘉鱼包菜。还比如一个农民家的孩子成绩优异,但是没钱上大学,通过记者的实地查证,证明确有此事,就可以通过报道,来呼吁社会各界救助,这些都是把群众的愿望,要求,呼声反映给党,反映给社会知道的典型例子。)作为报刊中的龙头――党报和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党报区别与其他报刊杂志最大的区别就是公信力。)党报可以反映和引导舆论,促进政府对群众需求的深入了解;加大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力度;指引社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党报可以一些突发事件中,通过正确的引导舆论,来增加公众信心,防治一些突发事件朝不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在512地震中,各级党报党刊,在第一时间,深入现场,报道事情的最新最准确的信息,通过讲解各种地震常识,来消除群众应相关常识的不了解而导致的恐慌,通过宣传各种在地震中的英雄人物,来激发人们对灾区群众的同情,促使举全国之力还重建和帮助在512地震中遭到破坏的家园和受到伤害的群众。还有一个例子,是湖北日报这两年中很成功的案例,各位老师多次在讲课中提到:麻城杜鹃花的例子,这两年武汉的大街小巷的巴士上都有宣传,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麻城市杜鹃花听说很好看,我没有去过,这样大力的宣传,肯定是有效果的,导致湖北省的各个地方的游客,在四月份双休的时候扎堆去麻城看杜鹃花,一时间麻城多了进13万的游客量,这队一个县城来说,数字是巨大的,而且看杜鹃都是要到山上去看,才能看的最美最全,这就导致了人满为患,车满为患,去的人多半堵在山腰,上不去,下不来,都很扫信,这不仅对麻城的旅游业是个打击,对麻城县也是一个打击,多少人有上当受骗的嫌疑,当时这个情形,湖北日报的记者,也在现场,但是湖北日报就没有报道这个场面的负面性,而是主动到县政府了解情况,通过了解情况,记者了解到,县政府为了麻城看杜鹃,这个旅游项目,是花费了不少心血的,只是由于方式和资金方面的不足,导致了无法一时间完全改善麻城旅游设施的完善,记者了解情况后,就利用湖北日报,通过设立麻城看杜鹃的群众意见箱,一起探讨麻城的基础旅游设施该如何建设,并积极宣传报道麻城镇为旅游业做出的努力,并表明麻城县县政府对做好旅游业的决心,通过这已系列的正确的舆论引导,旅游者对麻城杜鹃花重燃了信心,投资者也看到了麻城县县政府对旅游的重视程度,在麻城县架索道,开旅馆。最后湖北日报还通过麻城县杜鹃花这一现场,看整个湖北省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并总结经验。)

培训班中,专家们多次探讨了党报在这个新媒体时代,在这个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如何去体现其优势。

在新媒体时代,或者叫做全媒体时代,海量信息浸润每一个人,这些信息中有好有坏。2009年,号称是微博元年,微博,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这个大家应该都体验过微博的感觉,如果没有体验过,下去之后我来教你。在微博中每一个人都是播报者,你所看到的信息,都可以通过微博来及时的传到网上,别人可以看到,现在一些热门信息,都是首先通过微博进行传播的。微博的最大优势,就是快,几乎是于实事发生同步。比如过“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就是事故者,在动车中首先通过微博让外界知道信息的。但是,由于微博的播报者准入门槛低,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导致了很多事情的不真实,不准确,甚至给不法份子恶意攻击他人,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比如金庸去世,杰克逊复活等等,这样的消息太多,现在我们也有免疫力了,对微博报道的事,我们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真的。

回到上面的问题,党报如何先全媒体时代保持其优势,增加其竞争力。党报的最大优势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就是公信力,湖北日报的办报宗旨就是《责任、公信》,我认为这也是应该成为我们房产局各位办公室工作人员,或者是全局干部职工的做人、做事的理念。对于党报报道的事情,我们都是确信无疑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党报的不可替代性。如果说微博是报道事情的发生,那么党报的责任就应该定位在,如何去揭示这件事情的本质,如何让时间往有利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向发展。(比如说最近网络上沸沸扬扬的两件事,“十三刀事件”,“断脚筋跳楼事件”)这些事情,都是在微博上传出,然后通过记者的深入调查,发现时间的本身后不像网络上的各种传说。

这两天,湖北日报给我洗脑也洗得比较彻底,至少我以后的对党报的神圣性会有新的认识高度。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

这次培训班上,专家们对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讲得不多,也不是很系统,但是还是把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新闻写作中重要的部门做了详细的讲解,新闻写作对我来说也是个初学者,实在很难在短期内有什么提高,更多学到的是一种精神。不过我还是对培训班上专家们涉及到的基本写作技巧,进行了整理,希望通过我的转述,可以使大家对新闻写作上有所提醒。

1、什么是新闻?

新闻的定义有很多,甚至湖北日报的不同的专家对新闻的定义,也有不一样。

科教文补主任赵洪文:

广义的新闻: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社会部主任姜平:

一位报社司机与人大新闻系学生的对话:“我不知道的事情就是新闻”

虽然定义很多但是,我从中提炼了新闻的几个特性: --不知道、想知道

--对应“新鲜性(客观事实)、可读性(主观报道)”

这四个特性基本包括了新闻的本质,我希望在今天以后的仙桃房地产的稿件中,大家在动笔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思考这几个要素。

关于新闻,我在要求几个单位上稿的时候,单位办公室的的同事会说,没有什么新闻,没有发生什么事,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很平常。那么那些算是新闻?大时间的叫新闻,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日本海啸,核泄漏,sars,伊拉克战争,叙利亚。平凡的任务也可以产生新闻,如好人好事,奇人怪事。(我记得上次献血的时候有秦晖参加,秦晖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感动,也很惭愧,说献血是一种美德,我今年还没有鲜,是要去鲜一下,原话我不记得了,但是意思大致是这样的。)从这件小事,我就可以看出秦晖这个人,在平时很注重公益事业,愿意为公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就是高尚人格的一种体现。这就可以写成一篇新闻报道。记得培训班的专家还给我将了一篇在90年获得湖北省优秀新闻奖的一篇消息。大致是这样的。标题是,县委书记大年初一“玩”。内容就是,今天大年初一,魏书记还是如往常那样早上坐在办公室值班,今天异常的清净,值班室的电话一下都没有响,魏书记也安静的坐在办公室,时而看看报,时而练练字,时而看看相关文件。下班时间到了,魏书记在工作日记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玩”字。翻开魏书记的工作笔记,发现笔记的其他页上密密麻麻的挤满了当天的行程,腊月二十九,给特困户王大爷家送了一袋米,十斤猪肉,腊月三十,到东村供电所视察过节期间用电准备情况。只有在大年初一这天写了个“玩”字。很平常的一件小事,却写出了魏书记不平凡的每一天。

2、新闻有哪些要素

我们在写新闻时要注意包含哪些内容?具体来说就是:5W+1H:

Who,Where,When,What,Why(何人、何地、何时、何事、何故亦称“五个W”),How(怎样)有时候对于比较短的消息,可以不需要何故,和怎样,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可以在后续的报道中通过对事件的采访、调查和研究来做出具体的分析和评论。大家在对仙桃房地产的投稿中,我发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内容不够丰满,提纲式的写法,说成果时一个数字也不说,说意义时也是干巴巴的几句老生常谈,用烂了,用臭了。有的是内容很多,但是看不到头绪,结构很混乱。我认为,大家一定要多看党报党刊上的消息是如何写的,分析他的结构,分析他的模块。我这里通过看了一些好的作品,总结出来的几个模块。

一、开门见山,第一段说效果,主要说去的了那些成绩,第二段,将过去,过去有哪些不好的东西。第三段说措施,看现在采取了那些措施。

二、描述现场,第一段就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一个典型的现场,然后就从过去是怎样,现在做了怎样的调整,采取了什么措施,最后说得到的结果及意义。

三、叙述式,记录一个事件,一般的顺序就是何时,何人,何地,何事,事件的规模,最后的结果,结果产生的影响,最后主要负责人做一段对事件目的的阐述。

当然,我前面讲得都只是我平时的一些写法,万事万物都是没有定法的,大家可能在这方面水平比我高很多。新闻的写作,还是需要我们大家在平时多注意阅读,多练笔。多对好的新闻报道进行总结。

3、标题的写作

常言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题好一半文

标题的重要性:有人对标题做出过这样形象的比喻:“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文章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 很多新闻写作大家对标准都有自己的描述 毛泽东:凡新闻,标题必须有内容

作标题两个标准:一是内容,二是引人注目

吕叔湘:标题要作为专门学问来研究

胡乔木:一个好标题等于写一篇文章所用的精力的三分之一

邓拓:谁要是给我想出一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 范敬宜:一个好标题可以代表一张报纸

这其中除了毛泽东以外,我都不认识,但是肯定都是大家,我举出这些例子,只是想说明标题的重要性。

对标题的写作技巧,培训班专家组的熊瑞隆,对标题的写作进行了一个下午的讲解,讲了大量的实例,使我很受启发。今天我把这些实例拿出来再与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来看新闻标题的结构,分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

(1)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如:

经贸部负责人发表谈话(眉题)希望海峡两岸实现直接贸易(正题)

愿与台经贸主管部门接触协商解决双方贸易中问题(副题)双行标题;其一,出现正题和眉题。如:

真正幸福要靠自己劳动去创造(眉题)杜芸芸将十万元遗产献国家(正题)。其二,出现正题和副题。如: 成都电讯局花钱“买”批评(正题)

在报上登“公告”欢迎群众对通讯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副题)

(2)单行标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如:

莫莫莫接受《朝日新闻》社长采访

新闻标题:揭示、评价和组织新闻内容

基本要求:准确、鲜明、简练、生动

例子:谢绝了“大师”称号,谢绝不了世人的尊重 社会各界辞别季羡林(中国青年报2009、7、12日)生命的尊严!

2008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距北川县县城仅两公里的曲山镇察看灾情时,几名战士抬着一个小女孩从县城方向跑过来,温家宝和随行人员赶紧让路。

我觉得标题的写作,除了技巧,跟多的是一种意境,如何写出好的标题,需要做一个有心人。对于同一篇新闻报道,不同的作者,会有写出不同的标题,下面我们来看两个例子。1、2月15日,湖北省气象局武汉中心气象台与中央气象台远程视频会商后,预报湖北省春节期间天气情况。

2007年2月16日报上的标题:

1)、春节天气

阴雨相间(主题)

降雨降温注意防病

2)、春节期间,阴几天雨几天(主题)

初一、三、七阴天或多云,初二、四、五、六小到中雨 3)、春风化雨润新年

春节七天,我省阴雨相间(主题)

4)、大年三十到初七

阴一天雨一天(主题)

就是没晴天 2、2010、12、8,武汉绿地中心暨国际金融城动工。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位于武昌滨江商务区核心区域,与汉口百年外滩隔江相望。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总投资逾300亿元。商务区核心部位将建设一栋606米的武汉绿地中心大厦,计划打造为集超五星级酒店、国际甲级办公、高档商业、顶级公寓等于一体的超高层城市综合体建筑,有望成为中国第二、世界第三高楼。2010、12、9武汉地区报纸的标题 湖北日报:

总投资300亿元 建世界第三高楼

武汉绿地中心暨国际金融城动工(主题)鸿忠王国生杨松等出席仪式 刘云耕致信祝贺 楚天都市报:

武昌开建世界第三高楼(主题)

李鸿忠王国生杨松出席动工仪式楼高606米,仅次于迪拜“哈利法塔”和“上海中心” 楚天金报:

武汉开建606米华中第一高楼(主题)

位于武昌滨江商务区 总投资逾300亿元 高度为国内第二世界第三 长江日报:

606米!中国第二高楼在汉开工(主题)

李鸿忠王国生杨松李春明阮成发叶金生等出席开工典礼 武汉晚报: 606米!华中第一 世界第三 武昌开建中国第二高楼(主题)

总投资300亿打造武汉规模最大的现代服务综合体 武汉晨报:

武汉楼王开建(主题)

606米!中国第二高,世界第三高;地处临江大道原武昌车辆厂地块

通过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同一个新闻,不同的人对标题把握的角度,深度,高度,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例子:(1)原

题:十堰企业在年评国税时说:

服务不分份内外

见报题:十堰企业在年评国税时说:

没有税外负担

只有份外服务

(2)原

题:一产业调优

二产业调强

三产业调活

黄梅发力结构调整提升发展质量

见报题:今天你不调结构 明天结构就调你

黄梅调整结构提升发展质量(3)原

题:男人一路欢笑,女人一路尖叫

九畹溪10年漂流139万人

成为中华“第一漂”

见报题:10年139万人次

九畹溪漂出中华第一(4)原

题:“一元钱”奖出一个特色产业

竹山双台乡拯救和发展濒危优质“竹山

打鸡”

见报题:政策兑现及时

农民热情饲养

竹山一元钱奖出特色“打鸡”产业(5)原

题:十星闪耀新农村

竹山县精神文明创建焕发新活力

见报题:群星闪烁绿色中

竹山农村文明创建常创常新

群星闪烁绿色中

活力催生新气象

20多个省派员观摩竹山新农村(6)原

题:碰“高压线”者坚决处理 敢“闯红灯”者

一律严惩

十堰国税“八条禁令”“三个一律”“三记

重拳”提升执行力

见报题:十堰国税重申“八条禁令”

对“闯红灯”者来硬的(7)原

题:小桥流水人家 青山花鸟果茶

黄梅生态文明山村成了城里人休闲胜地

见报题:小桥流水闲

青山花鸟香

城里人爱上黄梅生态山村(8)

题:一个窗口对外

内部“一单”流转

竹溪“一线穿珠”为纳税人“减负”

见报题:竹溪为纳税人“听候”服务(9)

题:秦楚边关“擂台”

竹溪县利用平台谋发展

秦楚边关“擂台”越擂越实

见报题:竹溪县利用平台上高台

(10)原

题:“省际互动”催生竹溪人文化消费观念

“嬗变”

见报题:竹溪人文化消费观念变雅(11)原

题:弘扬饮食文化

开发人力资本

万余“竹溪厨嫂”活跃大江南北

见报题:万余“竹溪厨嫂”调味四方(12)原

题:看完病还赶得及上班(主题)

市医院开出“晨间门诊”

见报题:市医院开“晨间门诊”

使患者看完病还赶得及上班(13)原

题:“大吨小标”免费换证

见报题:纠正“大吨小标”

可以免费换证(14)原

题:村民开玩笑

损失上千元

见报题:千金“买”一笑(15)原

题:下岗女工新追求

见报题:辣妹子辣(16)原

题:武大改善实验动物福利——

猴吃人食

“鼠”有专料

见报题:生有价值

死有尊严

武大改善实验动物福利 大家如果不看见报题,光看原题,肯定也觉得写得不错,因为能在湖北日报发文的,肯定都是有一定写作水平的通讯员,和我们在做的各位,我想不会差。但是这些标准在经湖北日报专家的修改后,的确感觉不一样,这就是水平问题,而这个水平是需要大家平时的积累。

我们再来看一组不算好,或者是有争议的标题 英雄的亲人 你们过得好吗

——慰问荆州10·24舍己救人烈士家属侧记

点评:“你们过得好吗?”,出于关心的问话,不错,但不高明、不聪明。要理解痛失孩子父母的心情,要站在关心对象角度提问题。改为“我们惦记着您”是否好些?

《盐荒?谎言》

《莫抢盐

我省食盐库存很充足》 对比:《武汉食盐库存足够市民吃3个月》

点评:标题没错。但从心理因素、口头传播看,效果不一样。养女不读书

不如养头猪(不尊重人)宁可添座坟

不添一个人(违反政策)有争议的:

“文明出行,青年先行”(歧义)计生出费送农民4个孩子上学

弟妹4人保姐姐上大学(注意计生计策工作导向)

东北人入室行凶落法网(无意中伤害整个东北人的自尊)

我被地震撞了一下腰

武汉轻轻晃了两晃(轻飘、娱乐化,再精彩也是失败的)“怎么?老子被震到国外去了!”(俄罗斯救援队在四川发稿)

这里,对标题写作,湖北日报的专家给了15条建议。

1、标出“事实”来

(就是标出将所报道的稿子中最主要的事实,对读者最的用、与读者最贴近的信息)

果香飘 金鸡叫 鱼儿跳

武穴千余生态农庄扮靓新农村

巴基纸:飞机汽车新材料

此纸强度是钢的500倍,能像铜那样导电、散热

2、标出“个性”来

(个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质的规律性。就是标出一事物区与其它事物的不同点即特点。)

深山“光杆”校长

3、标出“首例”来

(首例当然是最新最主要的事物、现象。就是标出新闻事实中第一次发生、发现、提出最具有新意的事实、观点、方法、作法甚至时间等。)

我们的人昨日上了“世界屋脊”

4、标出“卖点”来

(最能引起阅读兴趣、最能抓住读者的事实,也就是说将最有趣、最惊险、最好看、最吸引人或说最能多卖报纸的新闻要素标出来。)

针对前任班子上半年已把镇里的全年行政经费花光,下半年靠借贷开展工作情况,花桥镇提出“官出于民,民出于土”,对1993年以来土葬处理不到位罚款、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罚款的再罚款,并给41个村下达共收200多万元的罚款硬任务,给完成任务的村以提成。

罚了活人罚死人

罚一罚二再罚三

花桥镇“罚款经济”调查

加高丹江口大坝是中线调水的关键工程之一。问起加高的安全问题,技术人员笑答:加高,只不过是给老坝“穿衣戴帽”„„

14.6米,好高一顶“帽”

5、标出“形象”来

(读者的形象思维靠感官刺激的第一信号往往是抽象思维。形象性的传播,让读者“不加思索”地接近、接受、甚至感到自己在目击、参与。)

“党派来的„活菩萨‟”

在报道三峡库区秭归县迁移屈原祠时,把当地移民称屈原的话作标题:

峡江最古老的“移民”

6、标出“文采”来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让人读之爽朗上口,听之清新悦耳,有着诗情画意美的享受。)

小桥流水闲 青山花鸟香

城里人爱上黄梅生态山村

7、标出动感来

(古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活了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梦。在汉语中,动词被称为语言的“味精”。没有动感的标题,新闻就活不起来,就会呆板、无力、无味,缺乏生气。巧妙地运用富有生命力、表现力的动词,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活泼。)

千万眼球醉一“团”

8、标出情感来

(清代文人袁牧讲:作者情生文,读者文生情。以情征服读者是一在特征。标题抒情于事、抒情于理、抒情于景、抒情于意,具有浓厚感情色彩,才会感染读者、锁住读者。情有赞誉之情、羡慕之情、欣喜之情、激愤之情、担忧之情、焦急之情、惋惜之情等。)

外国朋友喜爱武当山、多年以后,大家还记得我吗?

耕牛默默啃“夕阳”

9、标出悬念来

(“悬念”就是不直白地说,故意留下念头,为读者设“套子”,给读者卖“关子”。)

我家养了“羊的仪仗队”?

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

10、标出惊异来

(就是标出惊奇、异常、难以想象的让人惊呀新闻事实。)

牌洲湾溃口“淹”出7000多人。

一边是“教授争处长”

一边是“处长争教授”

11、标出反差来

(差别差距相反大的东西,让人关注,使人思考,标出“反差”来撩人想知欲望。)

10名家长上午提意见

10名学生下午被罚站

全球粮食吃紧 富国首脑紧吃

八国集团峰会豪华晚宴招来一片批评

从35.5岁到67岁:慢慢变“老”的西藏人

12、标出趣味来

(有刺激性、稀奇性,反常的、有趣有味的东西。)

把“腿”找回来了

##县委大院挖出“升官符”

13、标出“韵味”来

(就是讲究音节、韵律、排比、对仗等,让人易读、易记、易传、易诵。)

竹溪面条“煮熟了”“煮糊了”

14、标出“辣味”来

(行使舆论监督权,是新闻的义务,也是职责。标出“辣味”来,就是借“辣”针贬时弊、张扬正气,“辣”出当事人一身汗。)

学者怎能为商家当“托儿”

山上有个祖师爷

山下养批县太爷

15、标出不足来

(欠缺、遗憾,有时也是另一种美。准确无误地标出欠缺遗憾,即“不足”,同样有强力的视觉冲击力。)

##桥质量太差

罚单“赶”走首家擦鞋店

三、如何做好一个优秀的通讯员

今年我局在年终目标考核方案上,明确提出了各单位要在《仙桃房地产》投稿和登搞的数量,以及在市级、省级媒体上的刊发作品的奖励。不管是哪里的报道,我希望大家都不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通过这次与这么多优秀的媒体人的交流,我看到了很多这些人身上很多的优点,这里总结为四点:

一是平凡,我这里为什么要说平凡,因为他们的过去都很平凡,有的专家甚至没有我们高,也有很多不是新闻科班出生,都是从最基层通过对新闻事业不懈的追求,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我认为我们对不管干什么,不管是对日常的工作,还是对新闻的写作,都不应该报有得过且过、甘于平凡的思想。水平有限不应该是我们在写作路上的借口。

二是坚韧,坚韧是一种巨大的精神财富,坚韧的人可能不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但是成功的人肯定都是有坚韧的一面。每天放到我们手中的报纸,都蕴藏着新闻人对新闻事业的不懈追求,对新闻事件的不断探索,和对新闻真相的孜孜追求。这些新闻人走南闯北,出没在田间地头,没有坚韧的品质,是不行的。

三是善思,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技巧,讲方法的,新闻写作业不例外,在阅读报刊杂志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别人的写作手法,在于人交流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出别人想表达的意识,在分析新闻事件的过程中,要善于摒弃干扰信息,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这都要我们拥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

四是能力,要写出一篇合格的新闻报道,通讯员必须还要具备五种能力:

1、判断能力,决定了选题的档次;

2、突破能力,要无限逼近采访一线,接近新闻现场;

3、对话能力,要让采访对象愿意对你说;

4、逻辑能力,有条理地表达内容;

5、文字能力,要优美地表达内容。

我这次培训班学到的内容基本就是这些,很多东西由于事件仓促,还没有来得及整理和消化,如果大家对这方面有兴趣,我这里有培训班上各位专家的PPT课件,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下去了,我们还可以一起探讨。谢谢大家!

新闻培训班心得体会交流会材料教材 第2篇

小甸中心校 马红云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在六安举办的苏教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培训会,聆听了南京小语编委杨新富校长的讲座。杨老师生动的话语透彻的分析使我这位多年从事人教版语文教学的老师一下子与苏教版教材缩短了距离。这次培训使我能在今后苏教版教材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结构特点,能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对苏教版教材充满了兴趣,特别是对“汉语拼音”教学设计尤为感兴趣,同时对自己今后能很好地使用苏教版教材也充满了信心。下面是我在培训时了解的苏教版 “拼音教学”设计的几大特色。

1.创设“两境”,激发情趣

汉语拼音这部分最有特色之处就是情境图和语境歌。在每课中都有一幅能引出每个字母发音的且蕴含着人文因素的情境图,并配有相应的语境歌。这是非常适合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因为刚入学儿童没有接触过汉语拼音,也不认识字母,所以汉语拼音是他们入学后第一个要跨越的障碍,且单纯的拼音学习枯燥乏味,学起来很困难,这就构成了刚入学儿童学习上的一大难点。苏教版编写针对这一点,创造性地进行了设计,把拼音置于一定的情境和与其相应的语境歌之中,让每个字母都非常巧妙地出现在可视可感的情境之中,拉近了汉语拼音和学生生活的距离。比如,第3课的b p m f,其情境图是:假日里,大家爬上山坡(p)看大佛(f),一位小朋友要用手去摸(m)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广播里正广播(b),大佛是文物,不能用手摸。”这样,借助情境图引出要学习的四个声母。同时,借助与之相配的语境歌: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语境歌押韵合辙,节奏感强,琅琅上口,这样既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变枯燥为趣味,又使所学的四个声母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汉语拼音源于语言实践,刚入学的儿童虽没有直接接触过拼音,但不等于在他们的头脑中没有与拼音字母相似的发音,恰恰相反,平时口语中经常用到,只不过不认识罢了。苏教版教材正把握了这一点;每课设计“两境”,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拼音就存在于平时的语言之中,并不难学,从而缩短了两者之间的距离,有效地突破了难点,便教利学。以下再略举数例:

(1)第6课的插图,立体画面清楚地勾画出了以下情境:星期(q)天,妈妈用洗(x)衣机(j)洗衣裳。画面上的洗衣机体现了现代化走进了千家万户,但为什么旁边还画了一个小女孩在洗手帕呢?仅仅是为了体现语境歌中的一句话:“妈妈洗衣我帮忙”吗?不是的。图中的女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热爱劳动,这对同龄人来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所以此图的思想内涵就不言而喻了。

(2)第8课zh ch sh r的插图正如语境歌所表达的:一轮红日(r)上山头,狮(sh)子想来吃(ch)小猴,树上同伴有办法,伸下树枝(zh)来搭救。此图除了能引出所教的字母外,其蕴蓄的内涵是什么呢?从画面上看,一头凶猛的狮子对小猴构成了生命威胁,特别是当同伴面临危险时,是自顾逃命还是患难与共?小猴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用智慧救援同伴,团结一致战胜了敌人。这个例子折射出的是“热爱生命,善于保护自己”的现代人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3)第9课y w的插图由一幅主图和一幅副图组合而成。主图主要表现了“秋风起,天气凉,妈妈给我穿衣裳。”体现了妈妈从穿着上关心孩子的舐犊之爱。副图是老乌鸦捉了虫子喂小乌鸦,体现了乌鸦妈妈在喂食上关爱着下一代。这主副两图为什么要组合成一幅画面?传说雏乌长大后会衔食喂母乌,雏乌有反哺之情。反哺是一种良好的传统美德,这就含蓄地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会不会像小乌鸦那样有乌鸟私情,孝敬长辈奉养父母,不忘养育之恩呢?

(4)第12课的插图,除了提供用以引出音节ie üe er的情境外,还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这是什么时候,妈妈与儿子在讲什么?从图上圆圆的明月,桌上的月饼可知那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夜晚对着明月妈妈给儿子讲什么故事能如此吸引儿子专心致志地静静听呢?只有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可以打动孩子的心,体现了苏教版教材的“民族化”取向。2.音形合一,蕴含人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汉语拼音1—9课,每课第二部分的构建都安排了字母的表音表形图,这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那教材为什么要设计表音表形图,它怎样表音,怎样表形,有什么独特的新意?下面列举数例作解读,以感受其作用并领会编者如此构思的意图。

(1)学习声母b的形时,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上一个运动员躬着身子紧紧握住船帆的横栏,滑行在澎湃的波浪中。水的“波”浪正合着“b”音。那运动员为保持帆船平衡而躬着的身子与风帆正好构成“b”的字形。而透过画面深思,它向我们折射出这样的理念:任何时候应像运动员那样不怕困难,扬起生活的风帆与风浪搏击,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不过我在教学时,因为面对的学生是农村的孩子,学生对帆船并不熟悉,所以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记住b的形,我特意从家里拿来一个带天线的小广播,让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生活物品更好地记住b的形及声。同时我也向学生讲了帆船的一些知识,让他们对这项体育运动有更多的一些了解。

(2)t的象形图是一幅具有现代气息的构图。模特儿是改革开放后的时尚职业,孩子们都熟悉,因此“t”的表音不成问题。而“形”的构思充分体现了这时尚的特色。看,模特儿修长的身材和柔软飘逸的长裙很自然地组成了“t”的竖弯,她那漂亮的坎肩则成了“t”的一横,两者巧妙的整合,构成了一幅极富时代感的“t”的表音表形图。

(3)k的相形图是一幅饶有趣味的雏鸡出壳图。蛋壳的“壳”正好与“k”谐音,而蛋壳的裂痕巧妙地构成了“k”的字形。此图的设计很有童趣,淡黄的毛茸茸的雏鸡张着小嘴叽叽叽地叫着,多么可爱且寓意深刻:从不见天日的蛋里破壳而出,来到一个好大而又光明的世界,一个新生命诞生了。

(4)看,一支含苞待放的荷花与碧绿宽大的荷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h”的字形。此图既构图简洁且富有美感。素有花中仙子美称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多么纯洁高雅,而画面中粉红、翠绿两色相配的自然美怎不令人心旷神怡!

(5)一提到声母“x”,不少老师的脑子里马上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半个西瓜,横截面向上,用“十”字形切开,既表音,也表形。对这种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呈现方式,我们为什么未加采用呢?因为我们认为,该设计有着明显的不足:一是不太符合生活实际,西瓜如此切开,是无法如图所示摆放的;二是缺乏内涵,没有文化底蕴,不能体现“人文性”特征。苏教版教材采用了这样的设计:执剑起舞的戏曲演员表音,双剑交叉表形。众所周知,戏曲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京戏更有“国粹”的美称。看到这幅图,学生不仅能学会字母,还能了解到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的华夏文明,受到文化的熏陶。

(6)sh的象形图真是极具妙处的构思。舞狮子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每逢喜庆佳节民间都有舞狮的习俗,因此“sh”的发音孩子们看图即能掌握。而“sh”形的构思设计极为精妙并富有情趣。先看“sh”的左边,狮子在欢腾舞跃时将颈中的绸带很自然地甩成了“S”形;再看“sh”的右边,舞狮人为引动狮子,左手将绣球高举正好与直立的身子形成“h”的一竖,然后左腿轻轻提起则形成了“h”的第二笔,从而与旁边的一竖合成了“h”。这样,“s”与“h”就融为一体组成了“sh”。同时,整幅图的左右两边又互相呼应,你看,舞狮人高举绣球正回头看着开心的狮子呢,恰到好处地使两字母成一整体。此图不仅表音表形,还宣传了中国的民族文化,且构思巧妙。

3.书写图示,一目了然

苏教版汉语拼音编写的第三个明显特点,就是每个字母的书写都用两种图示表示:一种是用箭头、数字展现书写笔顺的图示(箭头是表示书写时运笔走向的,数字是表示笔画先后顺序的);一种是在四线格中展现笔顺和书写规则的图示(这图示是给每个字母定位的,即表示每个字母各置其位的书写规则的)。这两种图示都很具体地展示了书写要求,教者就要按此要求教学生规范书写。教师在范写中教笔顺以完成目标教学中的“学会”还不够,而应重视图示的作用。教材所以要如此编写,就是要求教者在教学中认真地指导学生学会看图示:箭头表示什么,数字表示什么。从第一课起就如此指导,并不断强化巩固以切实贮存在学生大脑中。指导学生看图示进行书写,教学生“会学”,这是很重要的。苏教版国标本特别注重汉字书写,不仅要写对,还要写美,拼音字母的书写也一样,所以教材不惜篇幅将每个字母的书写都用两种图示表示。我们的教学持之以恒地按图示要求进行,最终要使学生将书写规则这一基础知识转化为熟练的基本技能——规范化书写。即使没有四线三格,也能按字母各置其位的要求书写音节。要知道,规范化书写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字母书写的图示作用。

4.拼识同步,双线并进

苏教版教材不是先学完拼音再学汉字,也不是先学汉字后学汉语拼音,而是一边学拼音一边认汉字,“学”和“认”同步。所以,“认一认”这一颇具特色的科学编排成了新教材中的又一“亮点”。

在低年级教学中怎样做到既多认字又不加重学生负担?苏教版国标本以独特的思路创新了教材体系,在这一部分教材中贯彻了“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原则,即:将生字分为两类,一类是能认会写,一类是只认不写。这“多认少写”的新思路与课标是吻合的,体现了课标精神:“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学生认字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认一认”编排得很巧妙,犹如一篇四字韵语,琅琅上口,学生很容易记诵。80个只认不写的字主要是独体字,它们的构字能力都很强,认识一个独体字,就能帮助认识更多类似的生字,使“认一认”有效地成为今后学习合体字的基础。同时,“认一认”可以让小学生提早认字,满足孩子渴求学习汉字的心理需求。

5.抓住难点。巧妙突破

第6课j q ×与ü相拼的规则历来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苏教版的编者创造性地设计了一幅具有童趣、精美的画面:熊猫愚愚(ü)见了好朋友j q ×,连忙先摘下墨镜(即ü上两点)再与他们握手致意。不仅让教者轻而易举地突破了不易解决的难点,孩子们看了熊猫摘下的墨镜就心领神会地知道了j q x与ü相拼必须去掉两点的拼写规则。同时,画面还无声地熏陶着孩子与他人交往要讲文明礼貌,同伴相见要握手致意、互相问好。一幅画有这么多功能,真可谓一举数得。

新闻培训班心得体会交流会材料教材 第3篇

作为一位新调入分院的人员,培训知识缺乏,此次培训收获很大。

一、精神上的收获

了解了分院这个集体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氛围,感受了分院教师好学敬业的精神。

此次培训时间安排在暑假期间,分院的领导和教师思想上高度重视,不顾一学期辛勤工作的疲劳,积极地投入到此次培训活动中来。分院院长王宝珊、书记秦燕宾、副院长王鸿杰等分院领导全程督导参加培训;许多老教师带病参加培训,坐在教室里听课前先吃饭。几位年轻教师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家人、亲戚、朋友,培训期间有的孩子还在生病,老师们都克服了种种困难以认真积极的态度参加此次培训。

二、知识上的收获

1、通过此次培训,了解了培训项目确立的程序:培训需求分析与目标制定、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培训活动的开展、培训效果评估等。此次清华培训,就是严格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的,并增加培训理论与方法的学习,课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力争让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实际感受整体培训操作流程,在学习中体验培训,在培训中促进学习。全封闭的培训方式,使我全方位地体验了作为学员的心态和感受 培训过程紧张而愉快。每天十学时的课程安排,晚上九点半才结束一天的学习,应该说培训过程很辛苦,但但是清华大师们课程的设计灵活多

样,充分体现课程的特点和个人的文化底蕴,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使得培训学习生活充实而愉快:

讲授课上清华大师们结合生活体验,时而带领学员回到传统历史知识的长河中遨游,时而引领学员登临前沿理论知识的巅峰欣赏。讲授者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听讲者聚精会神、津津有味;

案例分析则会引发学员激烈的讨论,学员争得面红耳赤,最终开拓了思路,明确和加深了对问题的看法;

实战演练环节使学员学以致用,演练者态度认真、严谨,话题包罗万象,观察者评价中肯;

课前的游戏:“猴子捉香蕉”、“天上下起毛毛雨”令大家开心快乐,仿佛回到了美好的童年。。。;

我来到教科研处后就翻阅了以前的资料。培训前,分院和清华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分院老师向清华传递了需求和期望,清华充分了解了分院自身特点与学员需求,根据调研结果围绕分院核心能力的提升,精心安排了课程模块、内容及教师。清华的项目负责人与分院教师在培训前多次充分交流沟通,对课程不断完善,使得此次培训有很强的针对性,为培训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的院长工作计划中对教科研处的 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

求,提出院本培训应该在干部教师培训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此次培训无疑对我们的院本培训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网络媒体新闻写作培训教材 第4篇

进入21世纪的一个明显标记就是进入网络时代,继报纸、期刊、通讯之后,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络、手机媒体相继问世,新闻传播的媒介日趋多元化,对新闻媒体的研究也日趋多样化,包括新闻媒体编辑、媒体经营管理、媒体采访、媒体评论、新闻写作等。网络时代新闻写作的实质是传播介质的不同使网络时代新闻的采写有着与传统新闻相比更为特殊的要求,如何运用网络新闻传播自身的特殊规律使用专门技术运用特殊技巧以保证满足受众需求实现传播目标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网络新闻的先天性缺陷

在网络媒体出现初期,网络媒体上的文字新闻大都来自传统媒体,各个网站对这些来自传统媒体的新闻一般是原文转发,有时可能会对标题进行一下修改,至多是对原文进行一下删节编辑,很少有依据网络新闻传播规律而进行结构性编改的网络新闻,致使网络媒体新闻的文字描述方式和内容布局结构都无大的改变,呈现出单一的平面媒体新闻的结构形态。既未充分注意网络受众的特殊需求,又未按网络新闻的特殊规律写作的新闻,对网络新闻传播的效果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是影响阅读率。适合于平面媒体刊载的新闻往往不能适应读者进行扫描式和跳跃式的阅读,进而会与他们在互联网上高速阅读新闻、主动选择新闻、深度索取新闻的需求发生种种冲突,从而限制了读者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应该拥有的主动权的实现,影响了阅读的效

率。

其次是影响搜寻率。目前国际互联网上的大型搜索引擎,一般是根据文章前几十个字的关键词语进行数据库信息的收集与编录,而如果不能严格遵守诸如“重要结论前置”、“重要的关键词前置”这类网络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再重要的新闻也难以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数据库中崭露头角,更难以在信息的再度利用领域有所作为。最重要的是会影响媒体的传播影响力,难以实现传播目标。

如今,多媒体和超文本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内容和形式,网络新闻的传播实现了以线性文本为主到以超文本结构为主的转变。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关键人名、地名、时间,甚至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可以链接到另一个声音文本、动画文本或影视文本。通过这种超文本结构,记者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声情并茂、图文并茂地报道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并使之得到全方位地、历史地、客观地再现。

二、网络新闻的基本特征

通过实践可以看出,网络媒体时代的网络新闻,其新闻信息的联结不再只是单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新闻报道与写作的文本结构也不再仅仅是线性文字的,而是超文本结构的。所谓“超文本结构”,就是文本的构成,不仅有文字文本,而且有声音文本、图画文本、动画文本甚至影视文本。

网络新闻通过网络链接,以分层形式出现,报道其容量更为巨大。打破了传统媒体有限的版面、时间及其他因素的束缚。超文本写作用

梗概的方式将重要新闻一一列出,条理清晰,既符合读者的视觉习惯,又能满足不同读者对各种材料的选择。

网络新闻的超链接方式排列还有利于对新闻进行动态更新。由于其层次清晰,因而很容易在骨干层次上,用简短的文字加入新的角度与重要信息,再用链接方式进行深入报道。这种超链接方式还便于记者用各种新闻体裁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对于角度很多的新闻事件,第一层次的报道可以简单提供文摘式的梗概,而用超链接的形式让读者点击进入。

网络新闻可将深度报道、连续报道、评论、相关新闻搜索等都作为链接的内容,对事件作更深入、详尽的报道。

三、网络新闻采写的特殊要求

鉴于受众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网络新闻传播在遵循新闻写作基本原则的同时,也要探索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殊规律,使用专门技术,运用特殊技巧,以保证满足受众需求,实现传播目标。

1.标题意识的强化

由于网络媒体信息容量巨大,并且为突出超文本链接功能,通常采用在首页集中展示新闻标题的逐层导入式版面结构。在这样的网页结构中,最先呈现在受众眼前的是由大量新闻标题组成的链接群,每条新闻的具体内容需要通过点击标题的链接才能索取。

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新闻标题已经成为受众决定是否索取网站深层内容的第一引导力量。好的标题会吸引、刺激、引导读者点击链动

索取下一层新闻内容,这更能保障在搜索引擎上清晰地显现。

网络新闻标题制作应达到以下的标准:一是要清晰准确地说明一个新闻事实;二是要突出一条新闻中的最为重要的新闻因素;三是要强调一条新闻中最新的变动;四是要揭示新闻中最为本质的变动意义。

对于重要的新闻,如“头条新闻”,可采用“标题+提要”的形式,在新闻标题下面加一句类似新闻导语的内容提要,概括新闻的内容要点和最吸引受众的信息,便于受众对是否阅读该新闻进行取舍。传统印刷媒体的新闻标题通常有实题和虚题之分,而网络新闻则不宜使用虚题。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网络新闻在首页(目录页)上的标题只能采用单行标题且只能是实题,但在报道新闻具体内容的正文网页上,则可以采用与印刷媒体一样虚实结合的双行标题。

2.新闻背景穿插并行:网络新闻中交待背景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将新闻背景与新闻事实融汇在一起,而不成为独立的结构,穿插在导语、主体或结尾中。第二种方式是将新闻背景与主要新闻事实区别开来,放在不同的网页上通过链接的方式供读者查找阅读。

3.正文的分层表述:在正文的写作上,由于受众网上阅读方式往往是“快速扫描”与“深入阅读”相结合,网络新闻写作还必须适应受众搜寻信息和深入阅读这两种阅读方式的需要,利用网络所独具的非线性超文本链接功能进行网络新闻分层写作。同时,为了让受众快速准确捕捉新闻的核心内容和信息,在网络新闻正文的写作中,首先可以采取一段一个内容。其次,每段开头安排一个段旨句,用以概括

全段内容要点,便于受众阅读每段的第一句即可把握该段基本信息。对于扫描式阅读的受众,如果一段的开始句不能吸引住他的注意力,那么其余内容就可能被忽略掉。第三就是要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置于最前面,要遵循“重要信息优先”的原则。这与传统新闻写作中的“倒金字塔结构”比较类似。最后,要尽量采用排行榜的形式将内容逐条排列出来,这是尼尔森所推崇的“便于浏览的写作技巧”。

因此,从事网络新闻写作需要建立起分层表述的概念,特别是要建立起立体分层表述的意识。永远需要以“对读者有用的”的方式去进行写作,让读者很快发现他们想要的信息。准确,简洁,突出——这三个要求在新闻主体的构造过程中需要同时完成,这样既方便浏览,又大大提高了新闻的可用性。

4.语言的平民化趋向

在网络传播状态下,由于受众对网络新闻的选择有着极大的自由度,信息发布者与接受者之间互动性极大,网络新闻更加必须具备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以及平民化。在语言表述上则要更为口语化、轻松活泼,只有幽默、犀利的新闻,才能具备极强的可读性,才能吸引受众阅读。此外,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博客、播客(视频分享)等新兴技术的普及,使得受众既可自由选择信息,又可能随时变成信息发布的主体。一个媒体、甚至一个人,只要是合法登载新闻,即可向世界发布他想发布的信息。这种自主性也使得网络新闻在语言表达上要较传统新闻更加随意、更加直白、更加亲切。

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接受信息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机制发生了一

新闻通讯员培训教材 第5篇

加强新闻宣传工作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2011年3月)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一、新闻的定义

什么是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目前更新的说法: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二、新闻的特性

1、真实性

2、时新性

3、显著性

4、重要性

5、接近性

6、趣味性在选择新闻事实的时候,可以考虑下列要素来判定新闻价值:

真实性——不仅要求真有其事,而且要求恰如其分地反映实际情况。新鲜性——事物没有变质,没有枯萎。重要性——具有较为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接近性——是一种距离上的靠近,一是新闻事实与读者靠得近,是身边的事儿;二是将新闻事实靠近读者,主要是指心理距离。显著性——事实的主体有出众之处,特点非常明显;事实本身有强烈的冲突性;事实牵涉到的人或事有相当的“知名度”。趣味性——事物具有使读者感到意外、愉快,引起读者兴趣的特性。

三、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的六要素也叫“5个W”,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When(何时):新闻事实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 Where(何地):新闻事实发生在什么地方?

Who(何人):新闻事实是由谁造成的?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 What(何事):发生了什么样的新闻事实? Why(何故):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

也有人认为,除5个W外还应加上一个H(How),即结果怎么样?故也有新闻“六要素”一说。在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中,六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必须在新闻稿中把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

四、新闻价值——选择新闻的重要标准

新闻价值是记者,通讯员在采写新闻过程中判断一个事实或一些事实能否构成新闻,并正确地选择事实的客观标准。

公式:平常人+不平常事、不平常人+平常事、不平常人+不平常事(重大新闻)怎样选择有价值的新闻?

1、看它是否新鲜(时间上新,内容上新);

2、看它是否重要(看内在意义及社会影响);

3、看人们对它关心的程度。(a、看它体现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精神如何?b、看它对国家政策生活和社会进行所产生的影响。c、看它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d、看它对社会秩序和人们的道德风尚所起的作用如何?)

4、要有读者意识,处处从读者角度思考问题。

五、消息的写作

消息是新闻最主要文体,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简短报道。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是消息的基本特征。消息的写作重点是标题制作和导语的写作上。

消息的基本结构

一、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新闻的题目,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可以引导人们阅读新闻报道。记者首先考虑的是展示报道的精华并打动编辑的心。新闻标题侧重于标出动态,传神之处往往在某个动词上。制作新闻标题的原则:贴切传神;具体明了,突出主要新闻要素;简练生动。

二、消息头

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主要有“讯”和“电”两种。

“讯”:以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凡是报社通过自身渠道所获得的本埠消息,一般都标有“本报讯”。

“电”: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电头”:由新闻单位的名称、发布的地点、时间和发布的形式构成。

消息头的作用:使消息明显区别于其他文体;是版权所有的标志;表明消息来源,以利于读者判断;与新闻单位的声誉紧密联系,迫使新闻单位谨慎的对待每一条新闻,力求客观、详实、新鲜、生动。

三、新闻导语

新闻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的新闻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新闻导语的使命:以节俭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使读者一见即知此消息主要传递的是和新闻信息。

一语定意,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吸引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新闻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1.出语不凡,巧于开篇,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那个新闻要素。

2.抓住事件的核心和精华,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脱出一般化,公式化,概念化的窠臼。导语必须与报道主题相一致,必须在导语中糅进包含主题的东西,反映出消息的核心和精华。3.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要素。

新闻由头:时效上、或内容方面较为新鲜,可以以新带旧的新闻报道材料。

寻找新闻由头的方法:由近及远法,找一件最新的、时间要素明确的事情作为新闻由头。现场观察法,把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的材料作为带动其他材料的新闻由头。避旧出新法,避开陈旧的时间概念,设法突出有新意或易受人关注的新闻事实。

4.要清晰,简明,生动:突出主要事实,尽可能简练,导语里的人名、头衔、单位名称、专用名词不要太多。

5.要吸引和诱导读者阅读新闻的其余部分。构思导语时要考虑后面的内容如何展开。

四、新闻躯干(新闻主体)

一、新闻躯干的名与实

新闻躯干:新闻导语之后、结尾之间的一部分内容。

二、新闻躯干的两大功能:解释和深化导语,补充新的事实。

三、新闻躯干部分的写作要求 1.围绕一个主题取材 2.叙事要尽量具体、充实

具体:围绕报道主题,以生动、具体的材料进一步阐释和深化导语中的内容。

充实:除了补充和完善导语中的内容外,还要进一步提供与之有关的新闻背景和其他新闻要素。3.叙述生动,行文有波澜,保持读者的兴趣。

新闻报道要生动,往往离不开新闻细节。新闻躯干的部分比导语长,回旋余地也比较大,讲究峰

回路转。可以采用叙述、描写、引语等多种表现方式。还要注意顺应读者的阅读心理。4.层次段落要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

五、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与新闻人物、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一定环境和历史条件。新闻背景材料:与新闻背景有关的环境与历史材料。

(一)广义与狭义的新闻背景

狭义的新闻背景:仅就写作过程中所直接涉及到的背景材料而言。广义的新闻背景:涉及新闻报道的全过程。具体有以下三重含义:

对导致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时代背景的了解。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直接有关的背景。向记者提供、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

(二)新闻背景材料的类型和作用

1.衬托对比性材料:可带来戏剧性效果,增加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2.注释说明性材料:用来点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和环境,通过横向或纵向的关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有助于读者理解。可以暗示记者的观点。常用来介绍新闻人物的身份,或新闻人物与周围人物的关系。

3.分析解释性材料:往往在“为何”上作较多的文章。

(三)怎样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新闻背景材料运用的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报道主题,使新闻包含的内涵更为明白显豁,有助于突出新闻特点,提高新闻价值,代替作者的议论从而使新闻显得客观,还可以传播知识,为新闻报道增添情趣,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1.新闻背景一定要紧扣新闻主题或主要的新闻事实,少而精。2.运用背景材料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

3.新闻背景材料在消息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可以穿插新闻导语、新闻躯干和结尾之中,也可独立成段。一般说来,穿插在导语中的是对比性材料,穿插在新闻躯干和结尾中的是注释说明或解释性材料。

六、新闻结尾

(一)新闻结尾的方法

1.自然结尾法:按新闻报道的结构安排,将必要的新闻内容、事件和新闻诸要素交待完毕。

2.拾遗补缺法:有较为明显的段落结构,补充新闻导语和躯干为提及的新闻要素,使报道完整圆满;或补充有关背景材料,使新闻报道充实可信。

3.卒章见义法:总结全篇,突出主旨。4.别开生面法:“别出一层,补完题蕴”。

(二)注意事项:紧扣主题,为表现和深化服务;以叙事为主,切忌空泛;宜顺势而行,力求简洁;要遒劲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七、新闻结构的形式

(一)倒金字塔式结构

特点:依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新闻导语中。在导语中只突出最吸引人的部分。对于事件的叙述往往是背景简略的。各段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

长处:有利于记者快速的报道新闻。只需根据掌握的材料按重要程度顺序写作,不需考虑谋篇布局。局限性:适用于时效性较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性新闻,对于某些非事件新闻就不适宜。

(二)时间顺序式结构:“编年体结构”。适合于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尤其适合写现场目击记。

(三)悬念式结构:开头是带有悬念的下导语,巧妙的点出最精彩或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吊住读者的胃口,然后在后面的段落中基本上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的顺序写作。给人以叙事具体、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感觉,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新闻信息。

(四)并列式结构:有一个概括性导语,随后的几个自然段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使并列关系。适用于公报式新闻或经验性新闻等。

新闻标题制作

拟标题不仅仅是编辑的工作,从记者和通讯员就应该注意拟出稿件的标题,在第一时间吸引编辑的眼球,提高上稿率。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标题,新闻写的好,也有可能被埋没。

新闻标题与其他文章的标题相比,变化多端,也最丰富多彩,因而也最有利于作者和编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古人有“语不惊人死不休”和“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严谨写作态度。从标题的分类上,标题有引题、主题和副题之分。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又叫眉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对主题补充、解释、印证。

1、给“白开水”加点“盐”,让标题再别致些。

标题要做得别致,就要忍痛割爱,把多余的水分挤压出去,做到“意则期多,字惟求少”。因为平淡的标题加上平淡的正文,再好的新闻也会大打折扣。

2、巧妙运用动词,使标题由静态变为动态。

动词用得好,既有助于将蕴藏于新闻中的“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同时也便于吸引读者的视线,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有经验的作者、编者都清楚,大多数具有感情色彩的好标题,都是将动词用得恰到好处。

3、把老问题写出新意来,逆向思维另辟蹊径。

新闻喜新,但许多事件或者工作并不是都有新意,如果对没有新意的事件或工作,进行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常常会出奇出新。运用逆向思维能给新闻稿件增色,同样变化思维角度,也能使新闻稿件新颖独特,不落俗套。

4、带着激情拟制标题,和读者的情感“同频共振”。

一般来说,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对标题来说,应当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但新闻标题又不可能不融入作者的情感、观点,只要把握好尺度,将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的的感情,体现在标题中,不仅不会破坏新闻的真实性,而且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追求与读者的贴近性,让标题像磁石。

目前,都市报异军突起。在新闻写作、标题制作、版面设计等方面另辟蹊径,与传统的报纸风格上明显不同。在标题制作上,往往不受字数限制,可以用土得不能再土的方言俗语,主副标题没有严格规定,一套标题几乎把新闻的全部内容都说出来了,这些标题被称为通俗标题。

做新闻标题的十大禁忌

①新闻标题中严禁出现重复字眼。

②在主题中回避字数太多的人名和地名,处理方式是转放在副题中。主题字数8——12个字。③严禁在标题中出现不常用或引起误解的地名简称。

④标题尽量不折行,不裂句;迫不得已转行的时候,要注意单独成行的,一句要意义完整,不引起歧义。

⑤新闻事实是一个个例情况,新闻标题中做慎用宏观表述。

⑥如无特殊需要或者明显的是非判断,避免在标题中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字眼,如“竟然”、“胆

敢”等字眼,尽量保证报纸的理性和客观。

⑦不提倡在新闻标题中使用问句,新闻内容是什么就告诉读者什么,无须哗众取宠、欲擒故纵。⑧新闻标题中做出的判断,要在正文中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避免出现孤证、过头的判断。⑨标题中尽量不要出现专业性过强的词汇,善于用已知的事物作为桥梁,将生僻的专业词汇翻译成通俗的语汇。

⑩标题中的数字,尽量将之具化为读者有生活经验和尝试的具体描述。如果你要传达一个巨大数字,就要使人们可以理解。

导语写作

导语就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开头部分。一个消息的导语写好了,就成功了一半。

写好导语的20种方法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本文初步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交流。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4.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5.拟人修辞法

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6.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7.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8.巧用背景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9.古诗名句法

如果避开花哨之嫌,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点古诗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

11.抑扬顿挫法

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12.特写镜头法

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引住读者。13.曲径通幽法

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味长,曲折迂回地表达主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手法。14.一张一弛法

先写人之常情,以唤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急转直下,矛头直指问题,让人警醒,此所谓“一张一弛法”。

15.小中见大法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这样的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6.先声夺人法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短短一段文字,能够做到开门“闻声”,以“声”导人,当然就会产生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17.拉近时间法

对于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的“新闻”,使其“翻新”的办法就是:寻找时间要素的最近点,写出最新 的新闻根据。

18.提问作答法

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19.有意重复法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20.化整为零法

聪明的记者对新闻导语总是字字斟酌,稍长一点的,就来个化“整”为“零”,分段叙述,绝不一开头就扔给读者一块“铁板”。

六、通讯的写作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一、通讯特点

通讯就报道对象,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得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然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间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性,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为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境,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不过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也增加了一些亲近感。

2、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件的过程。消息侧重写事,叙述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

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3、评论性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件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以事实说话,除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通讯种类

1、人物通讯: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人物通讯并非仅仅是“名人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在取材上可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段着重写人物的某个侧面或阶段。此两类一般以人物的“行”为主,而“人物专访”则以写人物的“言”为主。通过记者的专访,记述人物的谈话,从而揭示其精神世界。

2、事件通讯:是以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事件通讯时效性较强,它围绕中心事件选材,虽不着力刻划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所以它通过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挖掘其意义,揭示其本质,进而反应社会风尚,弘扬时代精神。除人去通讯与事件通讯外,另有:“工作通讯”,这是介绍某单位先进事迹,传播其典型经验其做法,以指导一般的通讯;“概貌通讯”,这是记述某地区、部门、行业、工程的新面貌、新气象的通化。报刊上常见的“见闻”、“纪行”、“散记”均属此类。此外,还有以写一段片段、一个场景、一场冲突为对象的“新闻故事”、“小通讯”之类,它们以生动、快捷的形式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实为通讯家属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通讯写作

1、关于写人

第一,形与神兼备。即不仅要写出人物的行为和事迹,更要展示其精神么世界;第二,言与行统一。人物语言、行为表达、传递出人物的思想,而不同的语气、句式、词汇及动作表情、神态等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内心表露形式。写好了人物的言与行,无疑是写活了人;第三,画龙必须点睛。如果说人物行为意义,指出人物个性特点的评点便是“睛”。“华龙”用的是纪实的叙述、描写,“点睛”则是超脱的议论或抒情。

2、关于叙事

叙事要注意两点:第一,理清主线、丰满细节。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因有果,有人有事,头绪多而关系复杂,作者须理清主线,按事件原貌将其完整地、动态地、立体地呈现给读者。

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须选择典型的细节。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必然有几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充分展示主线,使作品丰满而具现场感。第二,时间为经、空间为纬。通讯须有一定的时间要领,因为事件、故事总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纺织好时空画面既是一个结构问题也是一个表达方法问题。篇幅不长而情节不太复杂的事件通讯可多运用插叙、补叙、分叙等手段,充分展开矛盾和利用背景材料,使文章有变化起伏。容量大而情节复杂的事件通讯则常常运用是时空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空间变换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诺干侧面。

七、新闻与信息的区别

新闻是异常活动的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新闻与信息是一致的,同样具有可传递性、共享性、寄载性和可塑性。新闻和信息既然作为两个文体,还有着天壤之别。特别是那些既写新闻又写信息的秘书,更要注意二者的区别,以免混为一谈。消息比较复杂一些,而信息则相对简单一些。

第一,受众有别。新闻的受众比较宽泛,涵盖广大人民群众和整个社会。信息的受众相对较为狭窄,主要是各级领导和领导机关。新闻的公开性强,面向整个社会。信息具有鲜明的内部性,有些信息不宜公开。

第二,形式有别。消息的标题完整而全面,消息可以有引题、主题和副题,而信息却只有主题,一般没有副题,只有在特殊人物的身份需要说明和对科技信息需要补充说明两种特殊情况,才有副题,但绝对不能有引题。因此,信息要采用单标题,即只有一个主标题,特殊情况可以有副标题。另外,任何消息都有讯头,新闻消息的讯头用来标明消息的来源,而信息不需要讯头,不需要刻意标明作者获取信息的具体地方。

第三,选材有别。新闻选材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信息选材侧重于全局性、综合性、典型性、指导性。从内容上看,虽然信息与新闻消息都有导语,且导语的形式大多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即在文章开头的那一段,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面,其它内容依重要与新鲜程度顺序排列。但是一般新闻消息的导语或主体部分可以有新闻背景,甚至有一些细节,而信息则要求直接切入正题,不做过多的展开,直来直去,言简意赅。信息可以罗列一二三四,新闻只需选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一点,不需要面面俱到。

第四,从语言风格上看,信息语言要求朴实、简洁、明快,不需要过多的修饰用语,信息讲求一个“短”字,行文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求说得多深多透,只告诉受众是什么不是什么,只求点到为止,既在“短”字上见真功夫。因此,对信息的基本要求是:信息字数虽少,但内涵要丰富,字数

少,要求不摆“龙门阵”,只登“豆腐块”。信息短而实,不在乎有多长,三言两语,直截了当,把事情说清楚,抓住主要矛盾,给人以一清二楚的印象即可。而消息则可以多做渲染和铺垫,运用描写、抒情、比喻等多种表现手法,要有鲜活的人物和有趣的故事,力求生动活泼,吸人眼球。

消息写作与工作总结的区别

1、工作总结是某项工作的总结,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经验、做法、教训,其对象主要是有关领导、同行、业务部门,消息不限于某项具体工作内容,而是要把信息传播出去,把经验个情况报道出去,从更大范围影响群、指导工作和生活。

2、工作总结内容要求比较全面,有头有尾,主要针对本单位、本行业,字数不限,新任务,新做法,新经验,不是面面俱到,罗列事实,而是找准新闻点,以小见大,突出最富有新闻价值的某一点,某一个问题,某一细节,文字简洁,形式多样,字数不超千字。

从编辑角度谈如何提高上稿率

记者和业余作者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别人的稿子发得又快又好,我的稿子却为啥不发?编辑究竟喜欢什么样的稿子?编辑喜欢什么样的稿件呢?

一是热点稿件;二是有新意的稿件;三是基础好的稿件。何谓“热点”?即大家都在关注的内容。

热点新闻首先需要本地化。首先是地理上贴近。去年11月4日海峡两岸大三通实现,巴州的通邮情况如何?许多原本看似和巴州没有关系的事情,仔细挖掘,还是能挖出新闻。因此要有大局意识,要提高知识修养,要当专家,这样才能看出许多和唐山密切相关的热点新闻来。

其次要抓住热点新闻不放手,争取新闻价值最大化。去年11月泰国出事,大批中国旅客滞留。其中可否有巴州人?向本市各大旅行社一打听,果然有巴州游客滞留曼谷机场。于是做了报道。接下来,继续挖掘,又报道了两名游客平安回家。如日前北方干旱问题,就可以关注巴州降水情况如何,蓄水情况怎样,供水怎样,抗旱问题等等,做出六七篇稿子来不成问题。

三是围绕热点找新闻。公交、环保、教育、医疗、招聘、银行利率、孔雀河等热点内容容易出新闻。日前一稿“孔雀河二期工程进展顺利”看似工作新闻,其实是很有价值的普遍关注的新闻。

四是利用网络找新闻。鼠标一点,信息满眼。网络中可以找出许多好新闻来。如新增航班一稿,就是从百度贴吧上看到的线索。这是巴州人非常关注的事情。于是马上给有关人员打电话,问清确有

此事,并迅速组稿,要求对方写清途经车站、票价、时间等内容,电话记稿,刊发报角。稿发后,很受读者关注,多家网站转载。平时要多看看新浪、新华、中青等,发现议论热点。看看各新闻网的排行榜,即可知百姓关注的多是关于民生问题内容。要注意抢占第一新闻落点,还要特别注意核实其真实性。

当然,日报要特别注意指导性,晚报则要更多关注服务性、告知性、实用性。稿件不以长短论“英雄”。有实用性的可发得长。

关于有新意的稿子,一是新鲜、二是新潮、三是创新。

标题要有新意。报道工作成绩,都是“成绩斐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一类词语,千篇一律,让编辑很头疼。题目不能抓住特点,引不起编辑注意,不可能受到重视,发在重要位置。

形式要有新意。如消息加小标题形式。版面安排创新等等。

内容要有新意。主要是说找角度。要注意做到“三多三少”:多报点,少报面;多报内容,少报程序;多报将来时,报少过去时。

注意和读者密切相关的内容。不限长短,不限篇数。会上如有新闻,可写多篇。如果真有需要,尽可写长。

要注意“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报纸截稿时间在夜11点,如有好稿,尽可更换。

所有编辑均喜欢成稿。我们4点后收的稿子有三四十篇,其中错忒多的,先甩一边去,根本没时间细改,只好待次日再改。所以写稿时别太匆忙,写得顺当些,把好关。

采访要深入。曝光类稿子不能偏听偏信,要保存证据,如会议材料、讲话、录音、照片等等。有据可查,心中不慌。

要注意细节问题。时间不准,逻辑问题等等。有时候稿中有问题,问记者,记者说:“我也不清楚。”记者要站在编辑角度考虑问题。有时候,改好以后,下次来稿,错误依旧。记者应该有版面意识,如主、副题目不分等等应改进。主题一般在8-12个字,要将题目做整齐、考虑周全。大的稿子,要分段,加小标题。

自治州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之三

新闻写作讲课提纲

一、如何发现新闻线索?

怎样获取新闻线索?我们说:“处处留心皆新闻。”

1、通过自己耳闻目睹获取之。

2、查阅报纸,从其他新闻媒体中发现新闻线索。

3、广泛接触群众,在闲谈中获取之。

4、学会比较的方法,从相异中找线索

一是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是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

二是报纸、广播。一些记者就是从刊登出的一些小消息中找到了新闻线索,发觉出新闻价值,采写出了成功的新闻报道。

三是广交朋友。作为记者,新闻线索的获得的多少与及时程度,与他的社会关系网是有联系的。从事新闻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有培养、构建自己关系网的习惯。这对以后工作的帮助是巨大的,有些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闲聊,也会成为新闻线索,听起来很神奇,因此不能随意放过认识的人和看似无关的线索。记者的关系网越大,工作也相对轻松,新闻线索的获得也会更加容易,采写报道也会得心应手。

四是要重视读者来信及热线电话。很多新闻机构,都开设了热线电话,并设立报料奖,这样的举动就是鼓励人们提供好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而新闻机构可以把这些当作新闻线索,然后让记者去了解新闻事实,采访新闻人物,采写新闻报道。

五是要有一张特殊日历表。重大节日、纪念日、人物日志、季节变化等,这些都是重要的新闻源。记者能够记住这些日子,在这些日子到来之前找到相关的对象进行采访,进行报道,就是新闻。像元旦、春节、国庆这些日子不用多说,也应该知道是新闻点,有新闻可写,有新闻可做。笔者还认为,新闻线索自身的特点也应引起注意。其主要表现为:

1、片段性。新闻线索通常比较简略,完整性差。它一般没有过程,没有细节,只是一个片断或一鳞半爪。或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从新闻要素来看,更是残缺不全,如有时间地点,却确定不了人物、原因等。这就需要记者进一步去发现,了解全部新闻事实。

2、梗概性。新闻线索所提供的信息是十分粗糙的,只是事实的大概,并不具体。所以仅有新闻线索还是无法写出打动人心的新闻来,更具体的内容要靠深入采访才能得到,一些更有价值的内容要靠深入挖掘才能把握。

3、不确定性。新闻线索不确定性的特点的含义是:真假未定、价值未定。价值未定是指,通过对新闻线索进一步的了解,会出现多种情况。有的线索很有价值,可以深入采访写出重头报道;有的有

一定的价值,可以写成一般消息;有的暂不显示新闻价值,须待进一步发展后再作报道;还有的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甚至完全相反,可能发不了报道。新闻线索不确定性的特点告诉我们,对待新闻线索要积极主动,决不轻易放过,同时更应该认真仔细,决不可轻信上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获取新闻线索,主要先要了解新闻线索的特点,进而注意一些可能产生线索的信号,通过几种渠道来进行搜索,然后培养发现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能够及时发现新闻线索,从新闻线索中判断出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从而进行采访、报道。

二、如何捕捉会议新闻中的亮点

会议新闻关系到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更关系到电视观众了解国家方针政策的程度。许多会议与会者众多,发言者滔滔不绝,各种文件堆积如山,有的会议枯燥乏味,有的专业性极强。因此,会议报道比较容易形成“套路”,这样的报道,往往重点不突出,缺少价值,陈旧老套,味同嚼蜡,容易造成套话连篇,宣传效果不好。

会议新闻是电视新闻的“重头戏”,因此,记者要想使会议新闻出彩,必须要善于捕捉会议当中的亮点,提高写作质量,把新闻性极好地体现出来,使会议新闻报道产生良好的宣传和传播效果。首先,要对会议的性质分类

一般会议分三类:一类是集会,如演讲会、报告会、表彰会、纪念会等;二是工作会议,如研讨会、现场会、例会等;三是记者招待会。会议性质不同,写作上的要求也不一样。我们常见的电视新闻大部分属于工作会议,工作会议一般就应该注重其内容而不是其形式,从中挖掘出最新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跳出会议报道的框框。

其次,记者要吃透会议精神;第三,要善于了解会议的背景;第四,要突出实质性内容;第五,从会议的主题中提炼新闻。

三、新闻采访技巧

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有句名言:没有不会回答问题的采访对象,只有不会提问的记者。从一个电视人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就是作为记者,要学会与人交流,要学会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以下是我在新闻采访中的一些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实际采访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就要“对症下药”,我们怎样从采访对象的嘴中“套”出我们需要的信息,就看我们记者与人交流的本事了。

在你要提问之前,应该先有个准备,一般来说,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先与采访对象闲聊几句,以此来松弛现场气氛,使对方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之后可以借助某种中介,将两人的距离拉近,比如

一些地域上的,家庭成员,爱好抑或其他方面的一些共同点、相近点,这样就会建立朋友般的亲近感和信赖感,这对消除被采访者的心理戒备,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十分必要的。再者,提问之前,对问题的筛选和表达,一定要符合采访对象的学识范围,换句话说,要用较通俗的语言表达出你的意思,深入浅出,尽量避免一些专业性太强的词汇。

一、合理分配提问

为了搞清一个事实,有许多必不可少的提问,但记者应当搞清楚问题,妥当地分配给不同的采访对象,说明采访目的,争取对方协肋。与采访对象第一次见面时,记者应当尽快出示介绍信并说明采访目的,以求得到对方的信任。

提问要具体,越是经验不足的记者,提的问提越容易笼统,含糊不清,越是笼统的问题越难回答。最难回答的问题:你有什么感想?你当时是怎样想的?要提有特点的问题,既然泛泛的提问只能得到泛泛的回答,那么有特点的提问,才能得到充满个性的材料。

把问答变为交谈,一问一答,这种采访方式容易气氛紧张。如果设法把问答变为交谈、聊天,使采访人情更浓,生活更浓,往往效果更好。学会刨根问底,随机应变。提问要有逻辑性,适应一般人的谈话思路,事先明确要谈什么题目,然后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依次谈下去。

二、提问的类型

1、正面提问:这是一种基本的提问类型,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不拐弯抹角。问题一般分为“开放”型和“闭和”型两种。

2、引导性提问:这种提问中“闭和”性问题居多,它指的是记者在挖掘事实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3、追问:这是记者常用的一种提问方法,目的在于扑捉那些具体的事实和细节。

4、假设性提问: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提问方法。

5、激将法提问:这是在对方不愿意回答时采用的强硬的一手――激将,既“正话反说”。

三、问的方式

1、面对面的交谈:这是访问的基本方式。在采访比较重要的报道时,一定要找到负责人、当事人、见证人面谈,力争尽量多地拿到第一手材料。

2、侧面问:主要是指访问新闻人物周围的人,从侧面了解新闻人物的事迹和思想。

3、体验式访问:即记者深入到现场,与采访对象“泡”在一起,一起生活,一块儿聊。

4、书面采访:将提问写在纸条上,给采访对象或用信函寄给采访对象,然后等待答复。

5、电话采访。

6、隐身采访: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到现场去采访和体验。

四、怎样观察

1、到现场去:谈到观察,离不开一个基本条件――到现场去。从新闻事业本身来讲,从千千万万记者成长的道路来看,不经受现场的风雨,不吸收现场的营养,新闻就会变质,受到读者的放弃。

2、看不等于观察:西方有句俗语:“看的人不少,看见的人不多。”观察,是一种技巧,一门学问。它需要有明确的目的、高度的注意力和扎实的基本功。

3、观察依赖过硬的基本功:观察是一门技巧,需要扎实基本功,既敏锐的观察能力。何为敏锐?在短时间内能扑捉到关键的镜头,对于客观事物有精细的识别能力。

4、掌握观察的规律:无论是观察人,还是观察事态,一般的秩序是:先动后静、先大后小、先近后远、先上后下。

5、有粗看,也有细察,以细为主。

6、几种有助于观察的技能:第一种:目测。第二种:速写。第三种:拍照。

四、巴州人民广播电台用稿要求 一是通俗口语化。

广播稿是用耳朵听,要求语言明白易懂口语化,口语化要求写“话”而不是写“文”。①多用短句,少用或不用长句。

②少用方言、土语,尽量不用群众不熟悉的简化词或简称。

③少用书面词汇、文言词汇和单音词。把单音词改成双音词;书面语改成口头语;文言词改用白话;音同字不同的词要改换。

④不宜用小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因为其中的内容不便读出来;那些表示否定含义的引号也尽量不用,改用“所谓的”。

二是结构简洁明了。

广播稿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更要注意干脆利落。①突出句子的主干,不滥用不必要的附加成分。②用准确的词贴切地表达要说的意思,不说空话、套话。

③不用倒装句,不用倒叙和插叙。广播稿的叙事,一般按事物过程的发展顺序,因为这样顺乎人们听的思路和习惯。

三是生动活泼。

①采用多种写作方法,避免单调乏味。

②句式富于变化,运用设问、排比、对偶等句式,使文章有文采;适当选择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等句式使文章有感染力。

③具体的事例比抽象的议论更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四是主题单一集中。开头要吸引听众,主体要设计悬念,结尾要不落俗套。

五是音调和谐。广播稿要避免连续出现仄声字,平仄声要互相交错、配合得当,读起来就会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上一篇:撰写教案的注意事项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