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三五规划重点

2024-07-26

中国十三五规划重点(精选6篇)

中国十三五规划重点 第1篇

网址: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目标及发展方向解读

2016年7月13日,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发布《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总结了“十二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35万亿元,实现增加值4041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64%,2011-201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2.74%。

并提出,“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5大发展目标:

1、产业总量进一步增长,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

2、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

3、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社会组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建设5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4、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明显增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8平方米,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5、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备,标准体系科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高效,市场主体诚信自律。

附全文: 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统筹“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建设健康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35万亿元,实现增加值4041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64%,2011-201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2.74%,凸显出成为国民经济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

二是产业体系日益健全。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与科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

三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体育用品业稳定增长,体育服务业比重逐步提升,体育产业呈现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的格局。

四是产业政策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体育产业的地位,指明了发展方向。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取得积极进展,为体育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五是体育产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取得突破,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稳步推进,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国体育产业总体实力、产业覆盖面、社会参与度、市场认可度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不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推进;公民体育健身意识不强,大众体育消费激发不够;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政策体系还不完善,体育产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加强,体育产业距离国民经济转型升级重要力量还有明显差距。

“十三五”时期,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体育需求将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体育消费方式将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扩展,体育产业将从追求规模向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扩展,体育产业必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增进人民福祉、提高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为重点,推动体育产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引领。强化改革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大力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着力破解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各种障碍。

坚持市场主导。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体育市场体系。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坚持创新驱动。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引导各类主体在组织管理、建设运营、研发生产等环节创新理念和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

坚持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体育服务业与体育用品业全面发展,推动东、中、西部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面落实《意见》有关要求,为完成《意见》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初步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均衡、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各种经济成份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发展格局。体育供给更加丰富,体育消费不断扩大,体育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总量进一步增长。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明显提升,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

——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融合发展,产业组织形态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足,层次多样。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

——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社会组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建设5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明显增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8平方米。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备,标准体系科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高效,市场主体诚信自律。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市场环境

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破除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着力清除体育产业中妨碍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实施体育产业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体育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提高设施建设、服务提供、技能培训、人员资质、活动管理、器材装备等方面标准化水平,推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体育市场规则。

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幅度削减体育活动相关审批事项,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促进空域水域开放。结合行政体制改革、体育行业协会改革,进一步开放体育资源,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融合,不断调动体育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和创造力,向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打造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体育用品、体育旅游和体育文化等展示平台。建立全国体育产业投资项目库,加强对体育产业项目的招商推介工作。加快全国性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推进赛事举办权、场馆经营权、无形资产开发权等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完善政府在体育产业领域的管理服务职能,积极为各类体育活动举办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体育政务发布平台和信息交互平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督。

(二)培育多元主体

培育骨干企业。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骨干体育企业。深化体育类国有企业改革,提升体育产业领域中国有资产的价值。引导有实力的体育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上市。鼓励体育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积极支持体育产业的海外并购,鼓励吸引国际性的体育组织、体育企业或体育学校落户中国。

扶持中小微企业。全面落实国家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采购、信贷支持、加强服务等多种形式扶持中小微体育企业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中小微企业群体。鼓励各类中小微体育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鼓励成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为体育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环境。

培育体育社会组织。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运作,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体育服务的体制机制,鼓励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公共体育服务。引导各级运动项目协会积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产业组织,提高运动项目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提升产业能级

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用品业升级工程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支持打造一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提升体育用品业发展层次,引导体育用品企业向服务业延伸发展,形成全产业链优势。加快体育产业要素结构升级,培育专业人才、品牌、知识产权等高级要素。以足球、冰雪等重点运动项目为带动,通过制定发展专项规划、开展青少年技能培养、完善职业联赛等手段,探索运动项目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完善产业布局。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合理规划布局全国体育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海峡西岸等体育产业圈建设。充分挖掘冰雪、森林、湖泊、江河、湿地、山地、草原、沙漠、滨海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传统体育人文资源,研制出台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等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冰雪运动、山地运动、户外休闲运动、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武术运动等各具特色的体育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带。

加强示范引领。完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方式,提升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和服务水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平,建成一批具有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的体育产业基地。加强对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和单位的政策指导,督促相关地区和单位切实做好联系点组织实施工作,加快出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创新成果,为全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引导经验。拓宽体育服务贸易领域,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开展体育产业政策创新试点,培育一批体育服务贸易示范区。

促进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与文化、养老、教育、健康、农业、林业、水利、通航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制定体育旅游发展纲要,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编制国家体育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拓展体育旅游项目,鼓励国内旅行社结合体育赛事活动设计开发旅游项目和路线。推动体医结合,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

(四)扩大社会供给

加强场地设施建设。统筹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和合理利用,适当增加体育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配建比例。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区域,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健身场地设施,形成城市15分钟健身圈。结合智慧城市、绿色出行,规划建设城市慢行体系。充分挖掘水、陆、空资源,重点建设山地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自驾车房车营地、运动船艇码头、航空飞行营地等健身休闲设施。

丰富体育产品市场。以足球、路跑、骑行、棋牌等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以冰雪、山地户外、水上、汽摩、航空、电竞等运动项目为重点,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发展;以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为引领,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

积极推动“互联网+体育”。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体育服务,提升场馆预定、健身指导、交流互动、赛事参与、器材装备定制等综合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在线体育平台企业发展壮大,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形成体育产业新生态圈。

(五)引导体育消费

深挖消费潜力。大力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合理编排职业联赛的赛程,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活动供给,发挥体育明星和运动达人的示范作用,激发居民健身休闲消费需求。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业余运动等级以及业余赛事等级标准,增强项目消费黏性,提升健身休闲消费水平。加强体育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预测研究,引导体育企业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以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为平台,加强资源营销,丰富体育消费文化内涵。

完善消费政策。支持各地建立体育消费个人或家庭奖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时间发放体育消费券。加强与金融企业合作,创新体育消费支付产品,试点发行“全民健身休闲卡”,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实施特惠商户折扣。引导保险公司根据体育运动特点和不同年龄段人群,开放场地责任保险、运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全学校体育活动责任保险制度。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四、重点行业

(一)竞赛表演业

加强体育赛事评估,优化体育赛事结构,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体系。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单位广泛举办各类体育比赛。探索完善赛事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积极推进职业体育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发展道路,努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体育明星。加强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职业联赛建设,全面提高职业联赛水平。

(二)健身休闲业

制定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目录,以户外运动为重点,研制配套系列规划,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健康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种资本进入健身休闲业。贯彻落实《意见》关于新建居住区和社区配套建设体育健身设施的有关规定。支持体育健身企业开展社区健身设施的品牌经营和连锁经营。

(三)场馆服务业

积极推动体育场馆做好体育专业技术服务,开展场地开放、健身服务、体育培训、竞赛表演、运动指导、健康管理等体育经营服务。充分盘活体育场馆资源,采用多种方式促进无形资产开发,扩大无形资产价值和经营效益。支持大型体育场馆发展体育商贸、体育会展、康体休闲、文化演艺、体育旅游等多元业态,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推进体育场馆通过连锁等模式扩大品牌输出、管理输出和资本输出,提升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水平。

(四)体育中介业

重视体育中介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开展赛事推广、体育咨询、运动员经纪、体育保险等多种中介服务,充分发挥体育中介机构在沟通市场需求、促进资源流通等方面的作用。优化体育中介机构的组织结构体系,逐步建立公司制、合作制、合伙制等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格局,培育以专业体育中介公司和兼业体育中介公司为主的市场竞争主体。

(五)体育培训业

大力发展各类运动项目的培训市场,培育一批专业体育培训机构。鼓励和引导各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创办一批高水平的国际体育学校。鼓励学校与专业体育培训机构合作,加强青少年体育爱好和运动技能的培养,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健身活动。加强不同运动项目培训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提高体育培训市场的专业化水平。

(六)体育传媒业

大力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传媒产品,鼓励开发以体育为主、融合文化、健康等综合内容的组合产品,积极支持形式多样的体育题材文艺创作。鼓励发展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APP等体育传媒新业态。鼓励利用各类体育社交平台,促进消费者互动交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流,提升消费体验。创新体育赛事版权交易模式,加强版权的开发与保护,鼓励和支持各类新兴媒体参与国内赛事转播权的市场竞争。

(七)体育用品业

结合传统制造业去产能,引导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合资合作、联合开发等方式,提升冰雪运动、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等高端器材装备的本土化水平。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技术对接体育健身个性化需求,鼓励新型体育器材装备、可穿戴式运动设备、虚拟现实运动装备等的研发。支持体育类企业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高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用品知名品牌。

(八)体育彩票

加快建立健全与彩票管理体制匹配的运营机制。加快体育彩票创新步伐,积极研究推进发行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为竞猜对象的足球彩票。适应发展趋势,完善销售渠道,稳步扩大市场规模。加强公益金的使用管理绩效评价,不断提升体育彩票的社会形象。

五、主要措施

(一)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稳步推进体育场馆运营、单项体育协会和职业体育等领域改革。对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的体育场馆,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现代公司化运营机制等,推广“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模式。落实《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做好单项体育协会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和完善职业体育专项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运动项目探索职业化发展道路。鼓励发展职业联盟,逐步提高职业体育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

(二)强化政策落地,完善政策体系

切实落实现行国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税费价格、规划布局与土地政策,加大对政策执行的跟踪分析与监督检查。进一步与有关部门合作,研究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推动社会广泛关注的赛事转播、安保服务、场馆开放和产业统计等政策创新。加强对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市场的引导以及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监管。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吸引社会投资

鼓励有条件的省市设立体育产业引导资金,优化资金使用方向、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设立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筹资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各地政府引导设立地方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新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方向、优化资金支持项目,充分发挥转移支付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支持社会力量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鼓励金融机构拓宽对体育企业贷款的抵质押品种类和范围。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四)注重人才培养,强化智力支撑

继续落实《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鼓励校企合作,培养各类体育经营策划、运营管理、技能操作等专业应用型人才。开展“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企业、高校、金融机构进一步有效对接。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提高体育健身场所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完善体育人才培养开发、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支持退役运动员、教练员投身体育产业。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建立国家体育产业智库体系。

(五)加强行业管理,推进基础工作

完善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完善其中体育产业的内容。加强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建立评价与监测机制,定期发布体育产业及体育消费数据。大力推进体育产业标准化工作,提高体育产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体育行政部门的体育产业宏观管理职能,充实产业工作力量。加强体育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体育产业环境。

(六)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规划实施

建立体育、发展改革、财政等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分析解决体育产业发展的情况和问题,落实文化、旅游等相关政策惠及体育产业。各地要把体育产业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将体育产业工作作为衡量体育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任务、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准确把握工作重点,明确职责分工,做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要健全规划实施的督查落实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本地区体育产业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十三五”体育产业规划的顺利实施。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中国十三五规划重点 第2篇

“三大战略”“五大工程”引领创新

——培育发展新动力方面,为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作出定位,提出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拓展发展新空间方面,区域发展在“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基础上,提出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同时提出两大战略和两大工程,即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也明确将实施一大工程,即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在科技创新上,提出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等。

——农业现代化方面,为确保农业安全、提高粮食产能,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还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构建产业新体系方面,提出实施工业强基、智能制造两大工程,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四大领域”塑造平衡发展新结构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提出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

——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强调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方面,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方面,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到20xx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体系建设,提出制定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专项规划。

五招“大棋”布局“绿色中国”

——有度有序利用自然,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

——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和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录,防治“城市病”,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推进能源革命,有序开放开采权,积极开发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建筑节能标准,主动控制碳排放,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

——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管住公款消费,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

——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将细颗粒物等环境质量指标列入约束性指标,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提高环境质量,未来将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三大布局”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

布局决定全局。建议特别强调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包括对外开放区域、对外贸易和投资“三大布局”。

布局之下,提出建设一批经济走廊和经济区:区域布局上,开辟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走廊,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投资布局上,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推进“一带一路”中,共同建设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共建境外产业集聚区。

对外开放上强调形成新机制,包括建立便利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的体制,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市场准入,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公平+保障”中实现共享发展

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作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理念,共享发展更加着眼于“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扶贫,衡量着共享发展的水平。建议用相当篇幅部署“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明确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给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线图:

——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

——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

——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

……

教育方面,“十三五”时期着眼于“提高质量”,除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外,还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建立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

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十三五”时期,养老、医疗制度将在制度整合、水平提高上“深耕细作”,将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等。

中国十三五规划重点 第3篇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我国高等教育里占有50%以上的比例, 它的特点就是培育技术技能专业人才, 这就决定了它的教学特点必然不同于普通大学。但是纵观许多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 存在着简单套用普通大学的模式, 办学定位不准确, 办学理念落后, 办学思路不清晰, 办学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因此, 高职院校在制定规划时要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从适应地区人力资源需求新常态, 从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需要等发面, 制订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科学性的发展战略规划。笔者认为, 编制规划时应该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战略重点。

一、主动适应时代需求, 明确办学定位

发展规划是从顶层设计方面决定着一所学校未来的走向, 它的核心正是办学定位, 因此深入分析学校的内外部环境, 明确办学定位是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前提。

当前,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本地高校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因此, 在确定办学定位时, 一定要深入分析区域经济形势, 尤其是学校所在地区社会经济未来的发展需求;其次是要主动适应内涵建设新常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新的发展要求。依靠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 已经很难满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需要, 必须加快推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进程, 紧紧围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创新模式等方面进行规划, 要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坚持服务发展, 促进就业, 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 完善产教融合、协调育人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教学标准体系, 健全教学质量和保障制度, 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指导思想, 充分利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积极运用依法治校思维来推进学校的改革发展;最后是要准确掌握学校实际情况。校情是学校准确定位的基石, 离开校情或者对校情的分析不够准确, 都会导致办学定位的不科学, 要全面分析学校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办学效益、校园基础建设等问题, 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为学校合理、科学定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凝练地方特色, 提升核心竞争力

专业是学校的立校之基,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的主要载体, 也是教学内容规划设计中最核心的部分, 因此科学地创办有特色的学科专业则是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增强办学实力的最佳选择, 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能够主动对接社会需求, 学校的专业设置体系就越有特色, 而这种所处的区域特色是其他高校所不具备的, 也就自然成为本高职院校学科特色建设发展的亮点。因此, 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要注意结合所处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区域优势资源, 着重做好学科专业的调整与创新, 主动对接行业需求, 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布局, 建立健全专业建设围绕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动态进行调整的机制, 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科与专业, 培育一批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品牌专业群, 从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立足产业需求, 构建产教融合机制

探索“政府主导、行业引导、学校主体、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办学机制, 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联系, 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联合政府、学校、行业、协会、企业、社会五方共同组建理事会, 通过理事会平台, 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在专业建设、订单培养、科研开发、信息交流、社会服务、资源共享、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行业企业参与的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作用, 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政校行企社”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深化产教融合, 推广“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 (即学校、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和育人环境, 采用校企双主体合作培养“1+1+1”教学组织形式, 将学生的三年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第一学年) :学生学习的课堂主要设在学校, 学习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掌握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 形成职业岗位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第二阶段 (第二学年) :将学习的课堂搬到合作企业, 由企业一线的业务骨干、能工巧匠授课, 采用上午见习下午上课的方式学习, 学生在企业提前接触生产一线, 实现课堂与见习地点一体化工学交替;第三阶段 (第三学年) ;学生在合作企业单位“职业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 全面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学生毕业后, 经过考核可被合作单位优先录用。) , 突出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 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课程体系的创建与课堂教学;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 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明确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并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培养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掌握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深化校企合作, 建立校企资源互利机制, 使企业共享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和培训资源, 高职院校共享企业的设备、项目和技术资源。建立校企利益分享机制, 校企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 高职院校发挥人才智力资源优势, 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以订单培养为切入点, 以互惠互利为纽带, 多途径多形式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 大力推进校政企行合作办学, 合作育人, 合作就业, 合作发展。

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职工队伍

通过内培外引机制, 逐渐形成一套衔接有序、分层分类、梯次配备的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 建设一支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高职教育理念先进、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专业教师及行政管理队伍。落实《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 (2015-2018年) 》, 制定并实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能力提升计划, 围绕学校发展、育人文化、内部管理等方面, 结合学校实际和不同管理岗位特点, 明确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 通过轮训、经验交流、挂职锻炼等措施, 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完善制度标准、创新运行机制、改进方式方法、提升管理水平, 不断提升管理人员岗位胜任力。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计划, 健全教师培养、培训、轮训制度, 完善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遴选培养与管理考核机制, 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加社会实践制度, 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 依托行业企业, 通过在岗轮训、顶岗实践等措施, 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依托高水平企事业单位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 创新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承担技术指导、科研工作, 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完善企业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 行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 培养技术服务能力强、行业企业影响力较大的专业带头人, 带动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

五、创新机制体制改革, 增强办学活力

由于规划编制内容可选择性项目较多, 为增强规划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高职院校要结合校情实际,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在校企合作多元投入、多方治理、多样发展等方面开拓创新, 在专业建设、资源共享、产学研共建、校企文化互通等各方面实现更加深入的融通,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激发办学活力。

结合学校专业特点, 遴选部分专业与其他同类高校或者企事业单位联合, 探索建设“混合所有制”的办学模式;遴选技术应用型专业为试点, 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结合地区技术技能专业紧缺人才的培养需要, 遴选学校部分重点建设专业, 与同类本科高校联合, 探索开展应用型本科专业办学试点;推动校企共建一批校内外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研发中心、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依托职业教育集团, 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领, 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机制为重点, 探索多种形式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全面激发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活力和服务能力。

总之, 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高职院校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必须统筹发展全局, 深入调研, 拓宽思路, 牢牢把握规划的战略重点项目, 集中资源打造发展比较的优势, 才能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 推动学校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松.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基于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J].中国高教研究, 2010 (11) , 73-76.

[2]付雪凌.高职院校自主发展与院校发展规划[J].中国高教研究, 2010 (11) , 81-82.

中国十三五规划重点 第4篇

反观创业板指数自上周三大跌回抽到2335点以后,市场的中小盘个股风险得到有效的释放,同样,在上周四也出现大幅反弹,现在市场的四大指数都是蓄势待发,如果从成交量和上攻态势上来看,创业板指数明显好于其他指数,在目前市场反弹的初期,建议多注意创业板等中小板个股的投资机会更好些。

那么,在这些中小创板块的机会当中哪个板块未来更值得投资者关注呢?

10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2015年底前,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群,大病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有效减轻。有机构测算,大病保险全面实施后,覆盖人口近10亿人,人均缴费水平提升至40元左右,市场空间约为400亿元。截至去年,大病保险的覆盖人数为7亿人。

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以前总是存在地区差和城乡差,相信在这个意见指导下,未来的国家医保将逐渐覆盖全中国人民,在大病医疗保险放开之后,下周一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必将出台的“医疗保健”行业的规划,“十二五”规划就将“生物医疗”纳入其中,而“十三五”规划只有把医疗保健规划好,城乡居民的大病医疗费用才不会出现大幅的上涨。

从二级市场的“医药行业”资金流向以及市场成交量可以看出,近期的医疗行业,特别是医疗保健行业连续5个交易日市场的资金流入明显,未来市场一定会对这一板块的行情做很好的回答。

在二级市场的医疗保健行业当中有34只个股机会可以挖掘,那么,我们看看哪些个股未来机会更明显呢?

博晖创新(300318):公司致力于临床检验产品的智能化、集成化和操作简单化,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公司采用原子吸收法快速检测人体微量元素的应用技术已经成功实现产业化,并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提供检测方案、检测系统、标准物质的人体微量元素检测系统集成供应服务商。

从技术面来分析,该股自9月15日以来,在二级市场连续放量成交,目前股价并不是很高,建议积极关注,止损价:22元。

尚荣医疗(002551):公司目前是A股市场唯一一家集医院的设计、融资、建设、医疗专业工程、设备配置、信息化软件、后勤托管服务等医疗建设为一体的上市公司。主要提供的是以洁净手术室专家医疗专业工程整体解决方案,在医疗的业务环节君具有较强的业务实力。从技术面来分析,该股在近期3个交易日才显现出来明显的优势,目前股价也是刚刚启动,建议重点关注,止损价:25元。

宁波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重点课题 第5篇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研究 2.班主任队伍建设研究 3.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合作研究 4.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研究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证研究 6.学校引领和指导家庭教育研究 7.中小学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研究

8.宁波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目标及推进策略研究; 9.宁波市农村幼儿园“内涵”式发展的路径研究; 10.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观察与指导方略研究;

11.全面“二孩”背景下社会性幼儿教育资源的利用研究; 12.幼儿园保教质量检测与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13.中(小)学课程整合的行动研究;

14.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生形成性评价研究; 15.针对中(小)学慕课教学的学习的平台设计及应用研究; 16.教育公平视域下流动儿童的家校合作模式研究; 17.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与途径研究; 18.与国际行业标准对接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探索 19.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20.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研究

21.基于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的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的探索 22.基于学分互认的终身学习实践与研究 23.职业教育“无界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4.基于教育联合体的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研究 25.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索

26.提升区域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路径研究 27.区域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路径和策略研究 28.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及地方高校特色研究 29.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路径 30.适应产业升级的高职专业建设及高职教学质量与保障体系研究 31.双创时代我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机制研究 32.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研究 33.教育国际化路径研究 34.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35.智慧教育实践研究

36.政策立法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研究——以宁波地区为例

37.民办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十三五规划重点 第6篇

是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国两会重点关注十三五规划》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台商们对大陆经济发展非常关注,特别交代我要第一时间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的要点在微信群里发出来。”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台联副会张雄一语道出了台湾商界对“十三五”规划的期盼和瞩目。

“创新”带来新机遇 共享发展“大蛋糕”

现在,“十三五”“创新”已经成为台湾专家们谈到两岸经济时使用的高频词。今年2月,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

旗下大陆经济研究所举行专题研讨会,主题为“展望中国大陆‘十三五’时期改革与发展大趋势”,200多名智库、高校、企业、媒体等各界代表参加,会议现场座无虚席,相关资料一册难求。

大陆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孟俊在发言中表示,创新是大陆“十三五”期间引领发展的首要动力,规划建议关于“创新”的论述不仅限于技术创新,还强调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大陆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产业通过和技术变革,并经由“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构建创新平台,这给台湾带来许多发展机遇。

“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互联网+”设想,正在台湾方兴未艾。去年,“支付宝”成功进军台湾,如今,大陆民众熟悉的支付宝扫码支付、微信支付已经在台落地生根。台媒评论,大陆两大电子支付商在台湾展开“大战”,其实也为台湾相关业者带来商机。此外,阿里巴巴下属的天猫国际通过台湾payeasy网商与台

湾农民合作,在台订制种植优质大米,成功销售大陆,也是“互联网+台湾农业”的一次成功实践。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撰文指出范文内容地图,未来发展与合作的关键在于,两岸需要创造更宽松的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尤其是台湾方面需要加快政策开放,促进两岸互联网经济与新经济的对接、合作与融合,让互联网新经济将两岸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更大的经济蛋糕,真正实现“共享经济”。

该出手时要出手 切莫“起大早 赶晚集”

“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对与大陆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的台湾来说,存在着巨大的商机。以“绿色”为例,台湾“绿色经济”起步早,有较强竞争优势,而大陆将是一个“绿色经济”的巨大潜在市场,台商可将更多资源、资金、技术、设备投入到大陆“绿色经济”发展之中,获得

更好、更多的经济收益。

遗憾的是,当前的两岸政策停滞不前,一系列涉台政策红利台湾恐怕“看得到、吃不到”。多位参加了“一带一路考察团”的台商指出,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背景下,“十三五”规划必将给台资企业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台湾媒体在这方面报道较少,“感觉好像这是与台商毫无干系的,觉得深不可测,但其实其中有很多的机会台湾企业是可以去做的,台商不应该自外于大陆制定的国家战略。”一位北京台企联人士对此感到惋惜。

近几个月来,热门思想汇报台湾政局因选举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局势走向备受各界关注。“民众希望的是安定生活、稳定收入、家人平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能够保证这一切。一场选举就能让民众越走越远?恕我不能接受这种说法。”全国人大台湾代表团团长汪毅夫呼吁台湾地区新当选领导人应该多多领受大陆通过多个场合、各种方式释放的善

意,也要多多释放善意。

但将在两个月后上台的蔡英文至今也没正式承认“九二共识”这个两岸交流合作的政治基础,甚至还传出即将“全面执政”的民进党有意将“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的效力,延伸到“监督并修改以往已经签订的两岸协议”的消息。对此,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朱磊教授认为,如果将两岸间业已达成的诸多协议推倒重来,受伤的只会是台湾经济本身,热切期盼抢抓大陆“十三五”商机的台湾各界也很可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十二五”红利已进荷包 “十三五”大路就在脚下

正如张雄代表指出的,台湾企业家们已经搭上了‘十二五’发展的快车,他们希望“十三五”期间这辆快车会继续加速。从《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内容来看,促进消费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等都是重点发展项目,对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只要被列入文件的产业,就是未来5年的明星产

业。”台湾媒体这样评论。

“十三五”规划将持续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作为重点,提出形成东部、TOP100范文排行中部、西部及东北部的“四大板块”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支撑”的“4+3”战略布局,这为台资企业在大陆进一步延伸发展以及两岸企业抱团“走出去”带来前所未有的愿景。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很多深耕大陆多年的台商中,新一轮投资考察潮已经悄然掀起。不久前,以海协会会长陈德铭和以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分别为团长的两个台商“一带一路”考察团,远赴大陆较为偏远的陕甘宁地区和云贵地区考察“一带一路”省份的未来商机。

台商们用此行“很震撼”来形容陕甘宁近些年经济发展和未来的前景。据海协会介绍,近期他们还将组织台商考察“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地区,寻找更多投资机会和发展路径,“当然,此前也有很多台商自己都到了这些地区进行考

察,他们收获也都很丰富。”

上一篇:中秋500字征文下一篇:汶南初级中学暑假前安全隐患排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