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再思考

2024-05-22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再思考(精选12篇)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再思考 第1篇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再思考

传统的英语教学非常重视语法教学,以致于学生学的都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后来人们认识到其弊端,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大大削弱以致在大学外语课堂中很少涉及甚至消失了.然而,物极必反,语法教学地位的削弱使得学生读不懂复杂的句子,常犯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我们有必要再次思考语法教学在大学英语中实施的必要性及其相应的措施.

作 者:孙燕萍 SUN Yan-ping 作者单位: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外语系,江苏,无锡,214021刊 名:怀化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HUA UNIVERSITY年,卷(期):27(5)分类号:H319关键词:语法 语篇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再思考 第2篇

在实际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真正地促使母语发挥正迁移的作用,帮助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教师所做的第一步工作便是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出汉语和英语的语法相似处,这是为了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运用母语的理论基础。比如说,在讲解完初中阶段的所有英语词类之后,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过的语文知识,将汉语和英语中的词类分类分别地进行总结。然后,在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找出英语系统和汉语系统中词类的共同之处。通过比较,学生便可以马上发现,在汉语系统和英语系统中,词类的划分基本一致,如都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等。另外,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不同之中的相同,即汉语系统和英语系统中不同的词类是否有相同的用法等等。这样,学生便可以发现叹词在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中都可以做独立成分等等。总之,在第一环节,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做教学和学习中的有心人,只有将两种语法系统多比较、多归类,才能发现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能够为接下来的运用做好准备。另外,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的一点是这些语法知识较为抽象,对于初中的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对他们进行灌输,而应该先给与学生一些恰当的例子,并这样指导学生 第二,利用母语正迁移作用帮助学生学习英语中的特殊句型。

对于很多初中学生而言,掌握英语中的特殊句型有一定的难度,也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便可以在帮助学生找出汉语和英语语法相似处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利用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强化学习英语中的特殊句型。比如,倒装句的用法是初中英语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的语法点。在讲解这一语法点时,教师便可以首先为学生展示一组运用倒装结构的汉语句子,如“刚刚又跑出来一个小孩儿。”“昨天剩的饭,今天不用吃了。”等等。紧接着,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将其改为正确的语序,即“刚刚一个小孩儿又跑出来了。”和“今天不用吃昨天剩的饭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便可以理解倒装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为学生展示一组运用倒装结构的英语句子,如“Therearealotofstudentsinthisschool.”和“Herecomesthebus!”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将汉语中倒装的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得出这两个句子的正常语序,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中的倒装现象。

第三,利用母语正迁移作用强化学生对英语中相关语法点的理解。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语法课堂上,很多学生只是对教师讲过的语法点进行死记硬背,而没有真正理解每一个语法点相关的含义。然而,如果在实际的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对英语中相关语法点的理解。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汉语中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用来理解英语语法中的知识,这样可以使得理解更为容易,掌握起来也更加方便。比如,当教师在讲解英语中的五种基本句型时,为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每一种基本句型的基本构成和所表达的含义等,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共同讨论语文中所学过的基本句型的种类,再将语文的基本句型和英语的基本句型进行对比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在汉语的帮助下,学生便可以较为容易地理解每个基本句型的句子成分,以及句子成分功能等等。

结语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再思考 第3篇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学习语法的目的:一是便于我们读懂句子;二是教会我们造句。“语法即是思维”这一理念, 突破了传统语法教学的局限, 认为语法项目学习和规则记忆, 目的是为了使复杂规则易学易用。学习语法不是记死规则, 而是培养活的思维。例如, 讲到名词从句, 传统语法讲解“大而全”, 规则包罗万象, 到头来很多甚至英语专业的高职学生还是弄不清。笔者运用“语法即是思维”把其表述为:名词从句本质即是把句子当作名词来用, 名词在句中充当四种成分:主语、宾语、表语和同位语, 同样可用一个完整句子来充当另一句子的四种成分, 于是便有了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这样一来, 学习语法不再是记“死”规则, 而是培养“活”的英语思维。“语法即是思维”这一理念不仅让我们懂得要掌握规则“是什么”, 更要掌握规则背后的“为什么”, 追究规则背后的合乎逻辑的语法思维, 从而达到既掌握规则又培养了英文思维的目的。那么, 教师又该如何进行英语语法的教学呢?

一、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有了“语法即是思维”的认识之后, 我们认识到理解是主要目的。在实际的语法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以帮助学生理解运用为教学目标。例如, 在第一节高职高专一年级的英语语法课上, 我提了两个问题:1.英语词汇有几大词性?2.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子成分。在列举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等词性后, 我给出了相应的book, look, amazing, quickly, they, under等简单易懂的词, 以缓解学生开始系统语法学习前的紧张感。然后, 叫学生对不同词性进行举例。在句子成分划分前, 列举出有六大句子成分——主、谓、宾、定、状、补, 其中, 补语甚至状语是学生的弱点, 我有了下列两例:1.All the Chinesepeople have done their best during the Olympics.2.I call my sonMickey.通过时间状语和人名做补语, 给学生营造轻松的语法学习心理和氛围, 使其对知识点有了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认识。

二、语法学习, 好用为主

教师应不过于强调语法的作用, 淡化语法规则, 从语用的角度出发, 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特别是语法教学的例词例句选择, 教师应注重具有具体性、典型性、思维性。在进行英语语法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非限定形式的讲解时, 我用了下列三个例句。1.I like to play tabletennis.2.I like playing table tennis.3.The door remains locked.使学生对非限定形式这一系统庞大的知识体系在形式上有了初步的认识, 进而解释非限定形式和谓语动词的区别, 及在句子中可做除谓语外的许多成分。

三、师生探讨, 教学相长

在语法教学中, 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 似乎不漏。在教学过程中如有疑问之处, 教师在经过思考后可提出问题, 发动学生查找资料并进行讨论。如:《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十九讲“不定式”章节中, 归纳了不带to的不定式的使用, 其中提到在“have等使役动词+宾语”之后用不带to的不定式, 学生提出质疑“I have nothing to do.”在肯定学生的提问后, 解释了to do实为nothing的定语, have此处并不是使役动词。顺势我提问“have +宾语之后一定不能带to吗?”, 并将其留做思考题。下节课就有学生找来一道高考题:Whomwould you rather__ with you, Jim or Jack?A.have go B.haveto go C.have gone D.has to go.答案为A。句中的have为使役动词, 所以其后用作宾语补足语的不定式go with me不带to。总结:have为普通实义动词时, 可接带to的不定式做宾补, 而为使役动词时, 则接不带to的不定式做宾补。

总之, 语法现象的客观存在和教学工作中的困难, 决定了在如何教教的问题上我们需要新的理念的指导。语法即是思维, 使抽象的语法具有了实在的意义。在具体的语法教学中, 把语法化繁为简, 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多思考、多运用, 那么, 语法教学就会既不枯燥、乏味, 又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 人们对传统英语教学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讨论和认识, 引进了交际法等教学思想, 出现了“淡化语法”的现象。二十年后, 笔者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从事英语教学的实践中, 依然体会到传统语法和“淡化语法”两种思想的碰撞。下面笔者将就英语语法教学, 提出一个新的认识——“语法即是思维”, 以及对英语语法的教学方法做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语法,英语教学,新认识,方法

参考文献

[1]代潇, 陈先骏.英语语法学习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J].科技信息, 2011 (18) .

蒙古族学生英语语法教学再思考 第4篇

关键词:蒙古族学生;语法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

中图分类号:I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269-03

一、现状

学生方面:(1)英语总体水平低。蒙古族学生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牧区,高考时的录取分数比汉族学生低很多。他们普遍存在语音不准、语调不正、语法不精等问题,而且缺乏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因此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且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都是蒙语授课,导致了他们的汉语水平不高,使得很多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又缺乏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情况对他们接受英语语法知识很不利。(2)英语起点参差不齐。由于高考录取时蒙古族学生的英语成绩只按50%计入总分,有的学生中学时期对英语没有足够的重视,结果英语底子很薄,还有少数学生英语学的非常好,因此在同一个班里,就出现了程度相差巨大的问题,这也给任课教师的备课及授课带来很大困难。本人对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2012级、2013级、2014级的蒙古族学生英语入学分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英语最高分120分,最低分17分,平均分仅为53分(满分150分)。(3)学习态度消极。由于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许多蒙古族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天起就缺乏英语学习的信心,也缺少英语学习的策略。而且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英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课余时间习惯用蒙语进行交流,学习英语的自觉性较差,有的学生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了乏味感和恐惧感。

学校方面:(1)课时不够充分。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英语语法课,每周两学时,共18周36学时。这些学时对于英语基础极低的蒙古族学生来说远远不够。(2)教材不太适合。目前蒙古族学生所使用的教材是和汉族学生一样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共40讲,知识容量大,时间短,内容对于蒙古族学生来说太难,不利于蒙古族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3)教学方法及进度难把握。由于蒙古族学生的英语水平低,而且程度不同,使得教师很难把握学生的整体水平与个体差异,无法照顾全面。因此同一个班里就出现了下列情况:有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太简单,而有的学生却觉得很难跟上教学进程。

二、对策

(一)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的内涵。自主学习是学生通过自我调控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总的教学目标的宏观控制下,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自行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自学的区别在于自主学习是在教学条件下进行的,而且在目前情况下主要是在班级中发生的学习行为。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够激活、诱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重要手段。

2.自主学习的特征。自主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决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控制学习速度并进行自我评价反思的学习过程。因此,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独立性和异步性的特点:(1)能动性。自主学习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消极到积极、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这种根本性的转变不但突出了学生无法推卸的本职责任,同时也释放了他们由于长期处于压抑状态而不能进行自主判断、自主决定的激情。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责任心。(2)独立性。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不依赖其他学生或教师,独立地、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学习活动。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有利于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3)异步性。异步性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个体差异,确定独立的学习目标并挑选与之有关的学习内容,然后对学习结果做出相关的评价。自主学习的异步性不但有利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取得快速进步,而且还能够促使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脱颖而出。

3.自主学习的过程。(1)学习目标自我确定。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为了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快速发展,自主学习允许学生根据自身需要,确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目标。(2)学习方法自我选择。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不一样,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更喜欢与人交流,所以只要不影响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3)学习过程自我调控。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即使是相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所需要的时间和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也是有差异的。因此,自主学习要求教师不应整齐划一地制定学习过程,允许学生自行掌握。(4)学习结果自我反馈。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总结及时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这种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过程是学生的思想升华的过程,是任何教师都无法代替的。

4.自主学习的评价。自主学习的评价是自主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对学生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调节反馈并促进发展。教师更多的是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或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行为,因此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行为及时给予反馈意见,而且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和技能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具体、清晰、详尽的反馈,积极的反馈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尤其重要。

(二)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互助性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具有目标导向性(学生活动围绕着特定的共同目标而展开),是以团体成绩为导向依据的教学活动。

2.合作学习的特征。(1)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不但使各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和竞争活动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而且使小组里的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平等地参与学习、讨论和研究。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主动发展。(2)科学合理的分配原则。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及性格特点等方方面面的差异,为确保各个小组之间能够进行公平竞争,教师可以对不同特征、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尽量把快而准、快而不准、慢而准、慢而不准四个层次的学生平均分配在各个小组,力求达到每个小组整体水平的平衡。(3)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而且能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辩论、学会互助、学会质疑,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集体的力量,出色地完成任务。

3.合作学习的过程。(1)从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出发。合作学习的根本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因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策略。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把教学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并自始至终充当主人的角色,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频繁交往中学会与他人相处的艺术,而且也能学会在恰当表现自己的同时又能给别人表现的机会。(2)以课堂活动为主。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包括内部活动(即思维活动)和外部活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既重视学生的内部活动,也重视学生的外部活动。因为外部活动不仅仅使学生能够获得足够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也促使学生的内部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内部活动的外化和外部活动的内化。使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断感受外界的要求,随着这些要求被内化,新的要求就会同时产生,学生的潜能就会不断地得到发展。(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必然。只有师生间的大量接触与交流,才能建立平等、民主、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业表现,还要了解学生的非学业表现,并认可学生在校外的一切角色和身份。在课堂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交流要打破“你讲我听”的单向交流方式,建立一种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互动关系,即师-生、生-生间形成多向交流方式。(4)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多元评价方式应本着“平等原则”、“发展原则”、“激励原则”和“差异原则”,并突破单一的纸笔测验的方式。不能只强调教师的评价,而要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不过分强调分数的作用,而是依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代表性的事实来进行评价。

4.合作学习的评价。合作学习的评价宗旨从注重共性转向肯定个性,评价的内容从知识考核转向能力考核,评价的方法从终结评价转向过程评价。合作学习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不但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方式可分层次进行,包括自评、互评、小组之间评、老师对小组或个人评价等。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评价的语言都要真诚朴实,都要有激励性,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展望

英语语法是英语语言使用的规则,对英语语言实践者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掌握和运用英语语法知识对于获得英语语言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英语教师在日常语法教学实践中,不但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法规则,还要帮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法规则去指导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

(一)英语语法教学与专业四级考试相结合

由于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历年的语法要点考察具有相似性,因此教师每讲完一大章节语法知识后,不但要整体回顾本章节的内容,帮助学生及时复习,还要适当选择英语专业历年四级考试真题中相应的试题,帮助学生分析、梳理其中的语法规则,明晰语法概念,以此来增强学生英语语法的使用能力。

(二)英语语法教学与其它专业课相结合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语法知识能够归纳总结,举一反三,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语法学习与其它英语专业课的学习相结合,多多运用所学语法知识去关注词与词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随时随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尽可能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并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具有生动性、典型性、时代性的词汇,以增强语法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语法课程的兴趣。

(三)加强语法专业术语的输入

由于语法专业术语的考察及句子成分分析题在近年来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的比重逐年增大,因此,教师在语法教学实践中,不但要求学生对语法专业术语知晓识记,使学生对常考的语法术语达到熟练的程度,同时还要加强句子成分分析、句意理解以及句法功能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句子成分的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1〕孙春梅.英语专业四级与英语语法教学[J].海外英语,2012,(05).

〔2〕姜凯月.英语语法命题规律对语法教学的启示——以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14,(03).

〔3〕靳玉乐.合作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4〕靳玉乐.自主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5〕Diane Hart.真实性评价——教师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关于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思考 第5篇

2016年2月

王琳

摘要:在小学阶段,英语语法教学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英语语法教学的能力和方法能够对小学生初期的英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本文论述了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关键词: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策略

一、借助实物教语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教室内的一些实物实施教学,以使学生的印象更加直观。比如,教师在讲解“There be”这个句型的时候,针对教室内的一些课桌、一幅图画、一张讲台等,都能够通过“There be”这个句型描述There are some desks in the classroom;There is a picture on the wall;There is a teacher’s desk in the classroom。教师借助教室内的实物为学生讲解“There be”句型,就能够让学生清楚“There be”句型的实际意义,借助上述几个例子,学生也明确了动词be的改变是依据动词be的名词单复数而发生改变的。复数的时候应用are,单数的时候应用is。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得英语语法教学变得非常直观和形象。

二、创设一定的语法教学情境

在小学时期,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知识,语言的储备和积累还比较少,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依据教学知识,实施多媒体教学,以创设一种生动形象的英语学习环境,在教学情境当中为学生演示有关的英语知识,且要在一定的情境当中为学生提供应用与练习英语语法知识的机会,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进而使学生加深了对英语语法学习的印象。比如,教师在讲解可数名词复数知识的时候,为学生呈现课前制作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画面当中出现一颗橘子树,突然长出了一个橘子,教师就讲:“One orange”,紧接着,橘子树上又长出了一个橘子,教师在数的过程中讲:“One orange,two oranges”,然后树上长出了很多的橘子,教师就和学生一起数:“One orange,two oranges,three oranges...”然后,教师在多媒体大屏幕上为学生呈现一辆公共汽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发言。这辆公共汽车在拐弯之后,马路上的公共汽车越来越多,教师和学生共同数着:“One bus,two buses,three buses...”其中一辆公共汽车停在了一个旅游基地,从车上走下了一个女孩,接着又走下了七八个女孩,教师与学生共同数着:“One girl,two girls,three girls...”有一些女孩走到草地上面,开始准备午餐,在餐布上面的食物是非常多的。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在听明白问题的前提条件下进行回答。如教师提问学生:“How many apples?”学生会回答:“One,two,three...six apples,然后,教师紧接着提问其他的学生,让学生回答,学生们都被这些食物吸引住了,因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学生在练习之后,明确了可数名词的复数是在这名词的后面加上”es”或者是“s”,清楚了可数名词复数是如何构成的。

三、通过活动教语法

通过活动教语法是指在学生明确了有关的语法结构之后,教师通过设计跟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学习任务,在生活情境当中渗透较为抽象的语法知识,以使学生在生活情境当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英语语言的表意作用,在实际的交流当中明确语法的规则,进而实现英语语法教学的目的。比如,副词或者是形容词的比较级的作用是比较事物或者是人的一些特点,像比较学生的胖瘦和高矮等,以及比较学生衣服的颜色和款式等等。教师在讲解以上语法内容的时候,可进行分组,各个小组的任务是不一样的,其中,有的小组比较同学之间的胖瘦,有的小组比较衣服的颜色,有的小组比较衣服的款式等等。这样,每一个学习小组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懂得如何应用副词或者是形容词的比较级,从而顺利地完成本小组的学习任务。如 He is fatter than she等,教师以这种活动的形式实施英语语法教学,学生的英语学习就变得比较容易。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语法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英语教师需要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科学地认识新课改,指导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认识转变,从而使学生可以有效地应用英语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不管教师实施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都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将来学习英语知识奠定基础。参考文献:

[1]王琴.“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定位及策略思考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再思考 第6篇

关于英语语法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的认知思考

传统英语教学法对语法教学的影响深刻,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必须在语法教学中注意语言材料的展示手段,及语法教学中的整体观、概念观和兴趣观,处理好语法教学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关系.

作 者:陈朝晖 作者单位:湖南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7”"(11)分类号:H3关键词:教学法 语法教学 交际能力 认知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再思考 第7篇

语法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根本途径。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必须要重视语法教学,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以下是本文对此问题的几点探索研究,仅供参考。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语法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师生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大联系,如何师生关系和谐融洽,那么学生就会尊重和亲近教师,也愿意在课堂上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反之,如果师生之间缺乏相应的沟通与理解,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敬而远之,甚至会讨厌教师,从而讨厌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可见,要想教好英语语法知识,教师首先要与学生构建和谐愉悦的关系,深入观察和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问题和难处,及时给予指导与点拨,帮助学生走出困惑,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关心与关注,另外教学中多给学生鼓励和表扬,保护学生自信心,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亲近教师,依赖教师,愿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法的兴趣,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效率。

2.精心设计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般来说,课堂从二十分以后就是学生思维抑制的时间,此时学生的思维大都处于抑制状态,注意力极易分散,思维能力开始下降。为了延长学生思维活跃的时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积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或引入多样化游戏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课堂氛围再一次推向高潮。例如,在教学一般过去时的时候,当学生掌握什么是一般过去时、一般过去时的组成结构、动词形态等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如:创设周日去商场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准确表达:“WewentshoppinglastSunday.Thereweremany...intheshop.Ibought...Bettybought...Weweretiredbuthappy.”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呈现情境、概括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句中的“were、bought和went”等动词为什么不使用原形,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应用能力。

3.利用微课辅助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论语・述而篇》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在其中论述了他在教育方面的心得体会,认为一位好教师不能一味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找到获得知识的有效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的宗旨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因此,在日常语法教学中,教师应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录制,制作成微课,引导学生自主观看和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时间来有选择性的学习,有效突破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make”的用法时,由于知识点比较分散,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每个小组对make的具体用法进行总结并举例;小组展示之后,再一起观看视频,对知识点进行补充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总结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发现学生知识盲点,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知识盲点,当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后,教师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要帮助学生扫除盲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学“Haveyouever...?”这一句型时,可以设计如下例句:“A:Haveyoueverbeentoparadise?”“B:No,Ihaven’t.ButIwanttogothereoneday.”很多学生不明白例句中“paradise”的意思,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并表扬第一个提出问题的学生,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paradise”有两重意思,一是表达美好的向往,二是表示恶作剧。当学生的问题被及时解决后,会产生恍然大悟之感,从而对这一单词形成深刻印象,也解决了句型学习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再思考 第8篇

一、走出认识误区,重新定位语法教学

误区一:过度强调语法形式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从语法概念入手,偏重语法知识的讲授,过度强调语法规则,而不是从语言运用上去讲解语法知识,更不从运用能力方面去要求和培养学生,致使学生觉得语法全部是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化的分析。

误区二:淡化和孤立语法教学

一些教师认为,只要现实中有足够的交际的语言刺激,对交际中出现的语言形式和语法知识,学生便会自然习得;只要交际的双方能沟通、交流,语言形式和语法运用的对错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有教师简单地认为实施新课标就是淡化语法教学。也有些教师把语法作为一种孤立的知识来传授,而脱离语境的输入,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并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误区三:无视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知识建构规律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为中心,花大量时间给学生灌输详尽的语法规则,却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动力的挖掘和主观感情的体验。这使得英语语法教学时教师把学生当做了一个“语法袋”,让学生把一些语法知识搬进“语法袋”,考试的时候再从“袋”中抽取需要的语法知识进行运用。这样的英语语法教学基本上是教师主动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少了主动探索、进行语言知识的建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只教会了学生学会熟记语法规则,却没有让他们形成真正使用语言的能力与信心。

二、依据新课标,激活课堂语法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倾向……这并不是要求放弃语法教学。把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交际中、强调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正是新课标的语法教学目标所在。

(一)语境功能式语法教学

外语教学中,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情景或模拟情景中才能更好地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景中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培养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

1. 借助语言丰富的表意功能。

用语言组织教学是最基本且最常用的教学形式,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有经验的教师能充分利用语言内涵丰富的特点为课堂创设情境。例如,在教现在完成时态时,教师可以引进大多数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姚明,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人物,通过对学生的语言描述引进该语法现象:Basketball has been a part of Yao Ming's life.He has made much progress since he played for the Rocketin America in 2000.He has been very successful in the team because he has helped his team win many matches.Today,Yao Ming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top players in the world.

2. 借助实物直观呈现。

实物是最直观的教具。实物的运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学生直面语法现象。例如,在讲解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作定语的区别时,借助树叶来辨析falling leaves和fallen leaves,通过教师现场示范,其意自现。The ground is covered with fallen leaves and there are lots of falling leaves in the sky.

3. 借助现代教学技术,丰富学生想象。

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为英语课堂教学开辟了新天地,其音像效果更是将枯燥的语法知识讲解变成了生动的生活情景,使课堂活动栩栩如生,让学生在逼真的生活空间里领悟英语语言的魅力和语法知识的内涵。这样有利于创建英语学习氛围,增加课堂信息量;更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创新思维,从而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一段录音、一个场景片段都能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如复习时态时,播放四川汶川大地震时和震后的片段,可以让学生亲临其境,用不同的时态来描述这一事件。

但是,教师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时候,应该清楚这种工具运用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的更好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服务,而不是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服务。

4. 借助应用实践巩固语法。

语法学习的目的是学会“用语言去做事”,要把这种语法知识转化成应用技能,需要语言运用的实践和锻炼,这样才能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语法练习或测试中不会犯的语法错误,在自己的语篇生成中却很容易犯错。所以把语法教学通过写作方式呈现,更能检测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相互批改作品,让学生在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对方可供借鉴的地方,这包括篇章结构、语言表达、观点表达等。事实上,这种相互批改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加感性认识,然后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作文。

(二)任务启发式语法教学法

新课程倡导和鼓励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学习和把握语言,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英语交际的能力。任务型课堂教学比一般课堂活动更接近实际生活,更接近真实交际。新教材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单元教学任务明确。学生了解了相关语法项目的基本结构及其常用表意功能后,教师就应该围绕两条主线设计任务:其一,所学语法项目的主要语言功能;其二,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某个话题。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和领悟到了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使所学语法规则在真实交际中得到运用,从而达到内化规则和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目的。

任务的设计要把握好梯度,以照顾到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动机;任务的完成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任务的目的应该是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并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定语从句操练的教案里,笔者设计了一个“就近原则”任务:Who sits beside you?要求学生用定语从句描述教室里的人和物。如:The student who sits beside me is Li Ming.The person who has the dictionary is Wang Peng等。由于不同的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进行表达的方式不同,这次活动达到了“人人开口讲,个个用心听”的效果,在讲与听的交流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定语从句的理解,语感得到培养,颇有成效。

(三)探究交互式语法教学

新课改提倡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指引,围绕某一个语法项目,去收集、筛选、分析、处理、运用各种信息,再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这样降低了学生作为被动学习者的焦虑感,真正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中学阶段的语法学习使用归纳法比演绎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和综合能力,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语法教学不应仅停留在让学生发现和归纳出语言形式和规则的层面,教师还必须认真设计巩固操练和实际运用的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实际运用,才能帮助学生内化语法规则,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语法知识。对于新学习的语法项目,采用“观察———发现———讨论”的方法来专项突破。教师可在Learning about Language阶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这类语言形式,也可以补充一些含有这类语言形式的典型例句和语篇,让学生自己发现这种语言结构的形式和意义,再通过生生和师生之间互问讨论,归纳出这种语法项目的结构特征和使用规则。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NSEFC SB1的Unit 3将The Present Progressive:expressing futurity作为该单元的语法学习重点。笔者用句子“I don't like my roommate because she is constantly leaving her things about.”作为引入,并提出问题:句子中是否有语法错误?对于新的语言现象,学生立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开始讨论。

关于集中复习的语法项目,可以采用“集中呈现———对比分析———专项梳理———巩固运用”的语法复习模式。教师可以集中本模块所涉及的语法内容和学过的相关内容,通过对比和归纳,引导学生梳理语法规则,并加以巩固和运用。例如复习宾语从句、表语从句、主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时,教师可用以下一组句子对名词性从句的结构进行对比:

We don't know when Tom will come back.

The question is when Tom will come back.

When Tom will come back is not known yet.

We have no idea when Tom will come back.

通过对词序特征、四大类连接词(即,/-er,wh-)以及关系代词what的使用加以对比、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对名词性从句有全面了解,进而达到能正确运用的目的。

(四)学生主体式语法教学

交际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就要求由“学生”决定“教法”,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应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语言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置学生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依据语境,以个人知识结构为基础,按照自己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听说读写的形式去熟悉、巩固、掌握该语法知识。

总之,只要教师能转变观念,调整语法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学生特点,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围绕某一语法知识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创造不同的情景,并通过积极参与、体验、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掌握语法规律、寓教于活动,就能让学生自主发现语法现象,归纳规律,并让学生建立一种语言习惯。那么语法教法也能像阅读课、对话课一样,在轻松愉快、充满趣味的课堂氛围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冠文.利用思维状态规律,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3).

[2]柴金红.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语法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10).

[3]周文筑.新课程下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3).

[4]柴旭东.一堂没有“准备”的语法课.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6).

[5]郑丽.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12).

高校英语语法教学再认识 第9篇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再思考 第10篇

广西百色高中 蒙坤

摘要: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和实施,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内隐认知和外显认知及其相关理论,以及所引发的思考,结合课程改革的实际,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的理论来指导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关键词:内隐认知,外显认知,语法教学

一、引言

作为语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法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交际教学思想被我国英语教学界广泛接受,中学英语教科书也随即进行了全面改革,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由于教师们对交际教学思想的片面理解,近几年来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忽视语法教学的倾向。于是乎凡是进行语法教学的方法都被认为是落伍的、过时的教学方法。为了避免“落后”之嫌疑,教师们人人避免讲语法,致使学生出现了“高原现象”,学生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再有进一步的提高,英语学习无法再取得长足的进步。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重申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课标》指出,“知识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高中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对英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语法素材,具备了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他们对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有着强烈的要求。诚然,提倡重视语法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在课堂上抽象地讲解语法,学生死记硬背语法规则。《新课标》提倡高中英语语法要从用的角度出发,强调语法教学不能局限于语法范畴内,必须与逻辑思维、文化意识、篇章语境、题材体裁、词汇等联系起来,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法意识,确保语言使用的准确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如何教授语法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关心的问题。最近几年,围绕着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以及由这两个理论带来的外显式及内隐式语法教学,各路学者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本文拟通过对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的介绍,探讨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进行语法教学的新视角和新理念。

二、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以及相关概念的解释 1.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

提到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就必然涉及到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R Ellis(2004:229,引自戴炜栋 2006)将外显知识称为“学习者关于某种语言的组成部分及该语言在人类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意识”。即关于语言结构如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传统的语法描述就是外显知识。具体到日常的学习行为中,如学生不仅察觉到某个句子不合乎语法规则,而且还能分析出其错误时使用的就是外显知识。内隐知识是关于语言自动化使用的程序知识(戴炜栋 2006)。内隐知识是默会的知识,比如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掌握的知识。同样,具体到日常的学习行为中,如学生意识到某个句子不合乎语法规则,但又无法进行解释时使用的就是内隐知识。应该可以这样说:外显知识确保了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有助于学生监控语言输出,促进其对知识的掌握,而内隐知识则保证语言使用的流畅性,有助于学生自发而快速地使用语言,发展其语言技能。McLaughlin认为自发交际能力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如何从课堂外显知识的教学最终到自发交际能力的培养才是语言教学者应该考虑的问题。许多语言专家也指出外显知识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意识,促进外显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建立内隐知识。这些提法与《新课标》提出的以培养语言技能为核心的理念不谋而合。目前在语言教学界讨论的焦点问题就是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是否可以转化及如何确保两者之间的成功转化。因此教师在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如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让他们在体验和感悟语言(内隐知识)的同时加强语法知识的学习(外显知识),如何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成语言技能,最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2.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

内隐认知和外显认知都是人类认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家罗伯(A.S.Reber 引自刘耀中 2000)认为人们认知复杂任务时通常采取两种本质不同的认知模式来进行。一种是人们所熟悉的外显认知模式。凡是需要付出努力,采取一定策略来完成的活动都属于外显认知。这种认知过程的特点是学习者受意识支配,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另一种是内隐认知模式。在内隐认知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学习,学习者置身于鲜活的环境中自然地习得知识。比如儿童在习得母语时,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掌握了母语的特征和规则。因此区别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的核心就在于学习者在学习时是否有意识的学习。内隐认知不同于外显认知,内隐认知是在偶然的、关键信息不明显的条件下进行的,获得的知识主要是程序性的知识而非描述性的知识。而外显认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理性的认知,获得的知识可以用语言加以表述。具体到我们英语语法教学中,内隐认知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语法时必须置身于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和使用语言,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环境,让学生在交际中表达思想,潜意识地习得和发展英语语言技能,无需关注语言规则。而外显认知却主张通过对语法形式的讲授,发展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归纳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语法意识,构建语法系统。许多学者对于内隐认知和外显认知的优势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过分地强调内隐认知作用,忽略课堂语法教学容易导致“语言石化”现象,影响语言的准确性。同时,也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学生学习进步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再有提高。尤其是在英语为外语环境的中国,英语信息输入较少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大量地接触语言材料,坐等学生自然习得语法显然是极不现实的。而过分地强调外显认知的作用,过分重视对语法知识的讲授,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交际时容易出现过高的语法监控而影响流利程度,再者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疲劳感。

三、外显认知与内隐认知对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尽管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作为人类认知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着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着重语法规则的讲练,忽视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语言。另一个极端是过分强调语言的交际性而放弃语法教学。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教师们误解了语法教学根本原则,过分夸大了内隐认知或外显认知的作用。因此,仅仅依靠外显认知或仅仅依靠内隐认知来进行语法教学都明显存在着不足。最有效的办法是把这两个认知机制结合起来,两者协调合作。近年来,由于研究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而发展起来的以提倡语法讲解为主的外显式语法教学和以提倡以学生感悟语言为主的内隐式语法教学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教师们开始意识到语法教学中外显与内隐相结合的重要性。笔者认为,研究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至少可以给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提供如下启示:

1、读透《新课标》,认真领会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研究证明,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法尤其能够促进外语教学。因为它强调语言的输入以任务的方式呈现,鼓励学生从语言输入中领悟和感知相关的语言形式,激活认知过程。此外,学生在课内接触到的真实交际活动十分有限,语言输入不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外强调对语言鲜活的体验,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呈现隐含特定语法项目的语言材料,包括音像材料。学生在学习这些语言材料时调动了其内隐认知的机制,从而自然地认知语言中的语法规则。

2、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风格,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英语学习,已经对英语有了一定的了解,思维水平已经接近成年人,已经有了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他们对系统地学习语法知识有着强烈的要求,希望通过语法来规范自己的知识,期待在英语学习上有大的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外显认知的机制,帮助学生打造扎实的语法基础,构建语法意识。确保语言使用的准确,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3、语法教学要融入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的教学中,既不单纯教语法,也不能把语法和技能培养割裂开来。做到外显式教学与内隐式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构建语言意识和形成语言技能。研究表明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以外显方式学到的知识将监控语言的实际使用,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相关的语言特征和差异,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语言的能力,大大缩短学生掌握语法的过程。以内隐形式组织的教学活动轻松活泼,学生易于接受,帮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4、关注学习过程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和能动作用。研究证明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都极大的影响着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的过程和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教学活动要围绕着学生的实际展开,鼓励学生通过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四、结语

英语语法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尤其如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法教学应该注重通过外显和内隐的方法,在具体的学习任务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验语言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和归纳能力,进一步促进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Celce-Murcia M.1991.Formal pedagogy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TESOL Quarterly, 2.McLaughlin, Barry.1987.Theori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Edward Arnold,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陈琳,王蔷,程晓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年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英语课程标准研修》[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6.戴炜栋,任庆梅.语法教学新视角:外显意识增强式任务模式[J].《外语界》, 2006第1期

7.刘耀中.内隐学习的理论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第6期

8.张 人.内隐认知及其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J] 《外语界》,2004年第4期

9.郝兴跃.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外语语法教学的新趋势[J] 《外语界》,2004年第4期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再思考 第11篇

3月,教育部部长专题会议讨论通过了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总体方案和基本思路,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要内容之一的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事关如何培养新一代高素质创新性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局,同时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最有可能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推进大学本科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公共英语教学改革难度很大,非常艰巨,目前仍有部分同志对为什么要推进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以及怎么样进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有不同的看法和疑问。因此,本文简要介绍我司关于这方面的一些初步思考和思路,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目前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我国公共英语教学的成绩是主要的。多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外语人才,我们的大学生,包括理工科学生,英语水平都在提高,有些还在国内、国际多次获得英语比赛的大奖。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我们不能仅看成绩,我们要看发展,要看用现在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能否适应今天的高等教育发展。

当前,在校大学生数量增加后,公共英语授课教师不足的矛盾日显突出。底的在校大学生是1700万,在近2年内要达到万,这是一个初步估计的数字。如此大量的在校生,用传统的教授方法需要多少师资才能完成这样庞大的教学任务?用什么样的手段来保证英语教学的质量?这些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是不可逆转的事实,这是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人民群众都想接受好的高等教育,这几年高等教育的规模仍在按每年8%左右的速度继续发展,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的这种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外语师资不足是不可避免的。根据全国公共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计,目前英语教师和学生之比已达到1:130 。目前,一些大学,包括部分重点大学,有的公共英语课让研究生讲授,老师每个礼拜都承担几十学时的授课任务,工作量很大。

再者,就教学要求来讲,目前的教学大纲规定,我国大学生的公共英语培养目标是以阅读理解为主的。教学大纲规定了要求掌握的4200个单词和进一步要求掌握的单词。为了检验学生对大纲规定的英语单词、语法等掌握的程度,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委员会还设计和举办了4、6级考试。这为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另一方面,4、6级考试对学生英语实用能力检测不够,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的风气,使得一些学校的老师把重点放到了追求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客观上降低了对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要求。其结果就像有的学生说的那样,学了那么多单词和语法,但是不会用,听不懂,说不出。我们没有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没有真正领会那些比较简单的英文单词组合成语言后的真正含义,就像我们用汉字一样,我们知道的字可能成千上万,但是我们日常用的`可能就是1000多到2000个字。只要我们能够很熟练地应用这2000个字,中文水平就可以了。我们学习英文,背熟和掌握大量的单词很有必要,但我们更应强调熟练应用1000~2000个使用频度高的词。我们知道了很多零部件,还需要熟练掌握如何组装这些零部件,我们有些学生还缺少组装和使用这些零部件的技能和方法。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再思考 第12篇

吴巨龙

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本文结合工程图学课对工科大学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论述了交互是课堂活力的源泉;应变是课堂教学的原则;探究是课堂最终的追求的观点。

关键词:工程图学;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自从1865年京师同文馆设立班级上课制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教育占支配地位的都是这种以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中小学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一直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可是对于大学尤其是工科大学相比之下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就显得颇为冷清,这只需搜索一下若干年来的教学研究论文就可证明这一点。究其原因虽然笔者未作过全面的调查,但通过与部分老师的交流,特别是利用外出开会学习的机会与其它院校包括职业院校老师的交流,可以归结为这样几个原因:一是认为课堂教学研究是中小学老师的事情与大学老师无关,或认为不是大学老师研究的重点;二是认为大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不需要再象中小学老师那样“循循善诱”了;三是大学上课很多采用的是大教室,学生一般要有一二百人,上课就好象是在作报告,除了要把课程中的知识点讲清楚外,似乎也没什么好研究的;等等。

这一现象与课堂教学在大学教育中所占份量是不相称的。对于一个工科大学的学生,其四年学习生活中除了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之外,其它部分的时间几乎都是在课堂上渡过的,那么学生在课堂中的时间又是怎样渡过的呢?以我们对于课堂的观察和亲身经历可以知道,不少学生在课堂上看闲书、说闲话、玩手机、睡觉等等,特别是大课堂这种现象更为普遍,是不是我们可以一味的怪学生不认真学习,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或者说现在的学生程度比较差,听不懂所以不想听了?这样的学生或许有,但以我们的亲身体会也有这样一种情况,有时我们对某一个讲座很热情的去听,可是听不了几分钟却毫无意思、昏昏欲睡,可见,这并不都是学生的错。

大学中对于课堂教学研究的忽视并不能说明大学对于教学研究的忽视,事实上在大学中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近几年来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步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的发展,以及学习社会化的逐步生成,培养创新人才的呼声也日见提 高,这一切都势必引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一系列变革。我们也清楚的看到当前全国各类院校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教学环境和手段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做了改革和建设,然而任何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真正触动课堂的话,那么这种改革就不能说是彻底的。因为课堂是教学的落脚点。

以培养创新人才的视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的研究,其出发点不仅仅是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以新的教学理念赋与了课堂新的功能。

一、交互是课堂的活力源泉

交互在课堂上主要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交互在教学中是不能或缺的。没有了交互,学生听课就好象在看电视或听录音机,老师讲课象是在表演,更象是“对牛弹琴”,表演完了卷书包走人,两者成了互不相关的人和事。可以想见,这样的课堂肯定是没有活力的。

通过听课笔者观察到一些老师之所以不进行交互,上课连一个问题都不问,其原因主要是课时太少,要讲的内容很多,怕讲不完。众所周知,对于工程图学课,各个学校都大幅度的缩减了课时,正因为缩减课时时并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课时缩减了而教学内容却不能减或不“敢”减,才造成我们老师会变成这样上课。笔者的观点是:在课时“被”缩减的条件下,宁愿少讲、精讲也不能没有互动。少讲、精讲并不是不讲,而是简省能简省的,增加举一反三的,要重点突出,这样就可以省出时间来进行互动。只有通过有效的互动,学生才能真正“内化”了知识,教师也才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互动是反馈,是促进。因此一堂课的完成,不能只看作是教师讲完了授课计划中的内容,而是要以学生的掌握程度为尺度来进行衡量。

二、应变是课堂的教学原则

应变是“因材施教”的题中之意。《现代汉语词典》中“因材施教”被解释为: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这是从大教育观出发的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能否体现这一教学原则呢?笔者认为也是可以的,这就是做到“应变”。

在课堂教学中不懂应变的做法首先表现在完全按照教材、大纲、教案亦步亦趋。不分对象、不论场合的完全按照事先的计划千篇一律的去讲,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教学对教师而言可能是省力的,因为备一次课可以长期的使用,可是对学生而言显然是效果不好的。

其次还表现在不会按照课堂的具体情况进行微调。教材、大纲、教案根据不同的学时、不同的专业应该有所不同,这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应变,但还有一 种情况也应该考虑到,那就是对同一专业,上同一学时课的学生,可能每一年的生源状况也是不一样的;学生在同一学期的学习过程还可能因为某一些特殊的事情而受到影响,如四六级考试等。这些因素在课堂上必然也会有所反映,教师课常教学中也应做出相适当的应变。

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同样也不应以学期初制定的授课计划严格要求老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应该从教师对课堂的组织水平上来考量,这种组织水平应因时、因势而加以变化,而万变又不离其宗,这才是真正的教学。

孔子在这方面是我们的老师,在《论语•先进》中有一段: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是“大道一以贯之”的,可是对于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孔子的教育是变通的。

三、探究是课堂的最终追求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课堂看成是知识传授的场所,老师讲学生听,记住搞懂课堂讲的知识,考试也围绕着课堂讲授的知识点,考及格了就万事大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以善于考试著称,而不善于自主学习,不会在实践中应用。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信息日益纷繁,学生必须要学会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不断探索的习惯,才能在未来取得较大的成就。

也许从理论上我们都容易明白这一点,可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比如像工程图学这样一门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工程基础课,基本理论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如何能让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去探究?知识不传授或传授的时间太少,学生又如何能学完该学的内容,可能还会说,这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何完成?在这里暴露出我们传统老师的一个普遍的心理,即认为所有学生该掌握的内容都应该由老师的嘴里说出,没有说出的就是不需要学生掌握的,换句话说就是不考的。传统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表现出一种不信任,老师不讲学生是不会自己掌握的,久而久之正是这种不信任,使学生养成了不动脑、不探究的习惯,任何问题都等待着老师给出答案,然后只需记住背下来,考试时换个方式呈现上去就可以考个高分了。

笔者过去也是这样一个传统的老师,通过研究笔者改变了做法,笔者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学生应该掌握,也是要在课堂上精讲的;二是学生应该掌握,但不需要在课堂上精讲的;三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在课堂上不需要讲的。在课堂上只需重点讲精讲的部分,不精讲的可以在课堂上提一下,其余的由学生自学。考核时,一、二部分都是要考核的内容。

对于精讲的内容也不是全盘托出,而是要靠学生的主动参与得出结论。如 点、线、面的投影规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即可得出,这样学到的知识记忆比较牢固。探究的课堂并不一定要学生必然探索出新的理论,而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很多科学家在介绍自己读书经验时说,拿到一本书先看看标题,想一下里面可能会写什么样的内容,然后再读。这可以说是一种探究式的读书,为探究式的课堂作出很好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著,教育碎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

2、(新加坡)Thomas S.C.Farrell著,反思课堂交流:亚洲案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1

上一篇:中班音乐幸福的猪小弟教案下一篇:黑小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自查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