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2024-09-03

立足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精选6篇)

立足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第1篇

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材料

教育教学两不误 创优争先占一流

----------记武强XXXXXXX先队志愿辅导员xxx

XXX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年年出色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积极投身于小学教育改革的实践,努力按素质教育规律办事,尤其是在担任我校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后,更是注重少先队的工作,他认为少先队的工作做不好,学校一切工作无处下手。少先队工作做好了,学生素质提高了,班级也就好管理了,学校会有多方面的收益。于是他更是不分昼夜地操劳着,一心一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谋划着、实践着,而且成绩显著,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我校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一个典型代表。

一、少先队工作成绩显著

XXX老师在少先队工作上作出过很多骄人的成绩,自从他走上工作岗位就担任了少先队的体操队列比赛的指导工作,无论在XXX联校还是在XXX小学,连续6年他指导的队伍代表中心校参加县里面的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2005-2006年连续两年指导的艺术节参赛节目获得XX市一等奖。并且张老师每年都会在艺术节举办时积极的为少先队组织节目出谋划策,动脑筋想办法,在他的参与下,我校在县艺术节参赛连年获奖。

二、“爱”是工作的源动力。

热爱学生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工作中能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用情感去打开她们的心灵之门,启迪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励他们的进取心,使他们茁壮成长。作为校长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学习成绩的优劣,家庭的贫富。学生之间发生了摩擦,学生与家长之间出现了问题,总是第一个找他寻求解决办法,“教育无小事。”他总能及时给予具体的帮助与指导。在孩子的进步中,得到了孩子的信任,在孩子的变化中他深受家长好评

三、用真情浇灌花朵

因爱孩子而爱红领巾,爱星星火炬;又因爱星星火炬,爱红领巾,才更爱孩子。在工作中,同事们常戏说他太纵容学生,但那是宽容和信任,因为宽容能吹开迟放的花朵,唤醒冥顽的灵魂。给学生一点宽容,让他有自我反省的余地,才能从根本上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多方面着手发展学生素质

不断探索少先队工作新思路作为一名辅导员,光会组织一些观摩活动和文艺表演是不够的,还要有敏锐的眼光,发现存在的问题。现在同学们的学业负担变轻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变多了,有的同学找到了自我提高的岗位,而有的同学却成为游戏机的“俘虏”。爱玩的孩子才能有创造;只要为孩子提供有益的娱乐活动和场所,就会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XXX校长建议下我校在班中组建象棋队、小记者协会、智力乐园、舞蹈表演等应有尽有。

五、积极开展特色活动,探索少先队工作新思路

XXX老师自从担任我校教导主任一职以来,就把少先队工作作为带动教育教学发展的主动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对队员进行思想教育,并寓教于活动中,利用学雷锋日、劳动节、母亲节、儿童节等有利契机,举行队活动、黑板报、校宣传栏、国旗下的讲话、班队活动等形式生动的活动,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父母,热爱生活等情感,树立起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在群众中反映强烈!

六、注重培养“小干部”

要建设一个优秀的团队,光靠少先队辅导员孤军奋战是不行的。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让他知道培养一支强有力的中队骨干,是建设优秀团队的工作核心。因此,每带一个中队,都特别注意培养中队干部。张老师所带过的班级,人人都是“班干部”,通过申报、选举等过程,为每个中队成员确定工作岗位,然后进行培训并与平时活动相结合,随时随地进行指导。这样使每一个中队干部、每个中队成员提高了工作能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同时调动了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学生们也越来越变得更加自信、更加阳光。

七、少先队工作永在心中

XXX老师担任校长一职后,工作更加繁忙。但是少先队工作仍是他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总是能抽出时间给我们少先队辅导员座谈、指导工作,亲自过问每年级每班的少先队情况,今年每班的少先队入队名单。在六一节前夕,他主动找到我们询问六一节排练节目需要什么服装道具,并于5月19日亲自去了省城石家庄购买当地购买不到的服装。用他自己的话说:“少先队工作体现的是学校的灵魂!”

立足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第2篇

——凤冈县第三小学工作纪实

凤冈县第三小学位于凤冈县城南,于2009年改扩建搬迁至现校址,占地面积5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950平方米,是一所六年非寄宿制县直公办小学。学校服务于凤冈县龙泉镇龙潭湖社区、三坝村的10194人。学校现有46个教学班,2611名学生,教职工122人。

一、让“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航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所学校要树立自身的品牌,树立自身的特色,必然要求具有科学的办学理念。

学校内涵的发展,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近年来,我校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始终坚持以“管理上水平,质量上台阶,工作创特色”为工作方针,坚持以“抓管理、促规范;抓课堂、促质量;抓特色、促发展”的“三抓三促”为工作思路,坚持以“一创二规范”为抓手,着力打造学校特色,铸就教育品牌,努力实现“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奋斗目标。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实教育资源中提取有特点的基因,使之升华为学校共识的价值标准,形成了“以‘播种希望 收获幸福’为校训,以‘文明健康 和谐幸福’为校风,以‘善教乐导

幸福育人’为教风,以‘自主乐学

幸福成长’为学风,以‘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为办学理念”的办学模式。并积极宣传倡导学校精神,以此激励师生努力进取,积淀为学校优良的教育传统和校风、教风、学风,以此来引导学校、教师、学生的良性发展。

二、让“精细管理”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1.以“一创二规范”为抓手,规范教师岗位行为。

规范教师岗位行为和学生日常行为,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管理问题。而通过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提升学校教师生的文明礼仪、道德修养、从业态度、人性好恶、交往倾向等,更是一所学校“人文内涵”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校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改革粗放式管理的模式,着重在“精”字上动脑筋、在“细”字上做文章,积极推进精细化目标管理,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学校通过召开校委会、教代会以及全体教师会,集思广益,制定了完善的《凤冈县第三小学教师管理制度》、《凤冈县第三小学教师德能勤绩考核方案》、《凤冈县第三小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凤冈县第三小学评优评先方案》以及各部门职责等制度。

工作中,学校下放管理权,实施各部门主任负责制,各部门在学校的宏观调控下,相对独立地运作,而具体的目标、责任、计划、措施等由各处室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领导干部坚持用“服务的态度、商量的口气、文明的语言、较高的效率”20字方针规范全校教职工,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学校还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利用每学期开学政治学习时间、每周一教师例会时间以及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贵州省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严禁》、《贵州省党员干部作风”十不准》、《贵州省党员干部 “八个决不允许”》、《贵州省教育精神》等,确保全校教职工思想纯洁、作风正派、行为规范。

2.坚持“依法治校”,规范教学管理。

由教学副校长朱磊直接负责,形成校行政、教导处、年段组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即校级、年级和班级)三级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负责具体实施依法治校的宣传、管理、实施及考评工作,做到层层把关,齐抓共管。通过板报、橱窗、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等形式,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

学校还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的网络教育新模式,形成“学生在校有人教,回家有人管,到社会有人帮”的“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创家校携手、共建和谐教育环境的新局面。学校成立了依法治校社会监督小组、家长委员会。并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和家访制度,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家校“双带工程”活动,我们打印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犯罪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让学生带回家去,念给父母听,贴到人多的地方宣传。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拓宽了依法治校的渠道,充分发挥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功能,形成一支庞大的法制教育及管理队伍,从而使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延伸到了家庭和社会,增强了教育效果。

3.扎实开展安全工作,办好让家长放心的教育。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李宜桃同志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并由副校长向华具体分管安全工作,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把教师奖惩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学校与教师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班主任同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

在安全教育方面,学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学校集会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

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坚持每月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路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在学生中,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及时收缴学生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对于其他诸如危险游戏等行为实行首遇责任制和值周教师巡查制,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学校还为全校学生办理了校方责任险,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安全工作保险系数。在学校的组织下,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

学校还坚持家长联系制度,利用发放宣传资料、校讯通平台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年组织全校性家长会两次,每学期放假前,学校均以《告家长通知书》的形式提醒家长注意学生的安全,确保学生度过安全、有意义的假期。

由于我校安全责任落得实在,安全制度比较健全,安全教育频繁开展,预防措施比较妥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所以近年来没出现过任何重大不安全事故。

三、让“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丰厚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对于启蒙教育的小学阶段,优美、整洁、规范、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文化,对小学生兴趣的诱发,思维的活跃,知识的增长,技能的培养,行为的规范和心理的和谐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从而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直接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橱窗,精心设计德育文化,努力给学生创造“无声教育”的条件。围墙上,“仁、义、诚、敬、孝”的中华美德故事妙趣横生,让学生感受着“忠诚、慈爱、坦诚、孝敬、自强”的教育,令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中国名著”、“中国名人”、“中国科技”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令他们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创意墙”、“诗词墙”优雅怡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如此多娇,令他们懂得享受生活,快乐成长。橱窗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国歌、国旗、国徽的诠释专栏”“师生榜样示范专栏”成了学生“祖国最伟大,人格须健康”的导航;“消防安全知识专栏”、“交通安全知识专栏”、“防震减灾知识专栏”、“春季疾病防控知识专栏”、“禁毒知识专栏”让学生感悟着“生命诚可贵,生存很重要”的道理;“节水知识专栏”、“创模知识专栏”、“环保知识专栏”让学生感受到“生命须享受、环保大家动”的真知。班级文化中,《小学生守则》、《一日常规我知道》《“五心”教育》《禁毒教育专刊》《安全知识专刊》等,更是时时刻讯熏陶着学生。凡此种种,无不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丰厚底蕴,无时不在滋润着学生的生命,令学生在这些“无声的教育”中潜移默化,茁壮成长。

四、让“德育活动”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活力

1.为了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⑴“颂中华经典•做文明少年”六个一活动:让学生唱一首红色经典歌曲、读一本红色经典著作、看一部红色经典影片、讲一个红色经典故事、怀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件感动的事,教育学生做一个“知爱国爱家,懂感恩自强”的合格接班人。⑵以“一创二规范”为抓手,分阶段开展了《一日常规我知道》、《一日常规我能行》、《一日常规伴我行》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礼貌待人”的合格接班人。⑶以“多彩贵州•红色遵义•绿色凤冈”主题活动为契机,开展“祖国好•家乡美”主题系列活动,通过诗歌朗诵、画画我的家乡、写写我的家乡等形式,教育学生做一个“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师长”的合格接班人。⑷以“同做文明凤冈人、共建文明凤冈城”为誓言,通过召开《小手牵大手•同做文明人•共创文明城》主题班会,表演了小品《争当文明监督员》、情景剧《过马路》、快板剧《创建文明城歌谣》、文明知识题抢答赛等形式,教育学生做一个“关心社会、文明礼让”的合格接班人。⑸“五心五好”主题教育:利用班班播放祖国大好河山,英雄人物,国富民强的视频,增加学生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切实感受“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红领巾广播站,深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主题活动,并组织学生干部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给龙泉镇敬老院的老人们送上温暖和祝福、献上水果,为老人们进行精彩的歌舞表演、器乐独奏、快板剧等节目,让老人感受孩子们的温暖,教育学生做一个“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的合格接班人。⑹多彩大课间:通过群体舞《弟子规》、手语舞《国家》、太极扇《中国功夫》等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品味中华文化的精华,教育学生做一个“品学兼优、自强不息”的合格接班人。⑺禁毒教育“十个一”:通过设立一个健全的领导机构,制定一个操作性强的计划,讲好一堂禁毒教育课,上好一节毒品预防教育的主题班会课,设立一个固定宣传橱窗和一条禁毒警示标语,参观一次禁毒教育基地,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发一封致家长的公开信,听一场禁毒教育报告,举办一次禁毒教育手抄报比赛等系列活动,教育学生做一个“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合格接班人。⑻ “两演”活动:组织全校师生认真“消防演练活动”、“防震减灾演练活动”,并请消防队官兵,法制副校长开展专题讲座,向学生讲解消防安全知识,防震减灾知识,教给学生遇队生存技能,引导学生“珍视生命,学会生存”。⑼“告别童年,笑迎青春”宣讲活动:女生,作为社会中的一类弱视群体,加之学校留守女生比较多,对高年级女生而言,告诉童年进入青春期,既有喜悦,更有焦虑。为此,学校工会每学期均要组织高年级女生进行“告别童年,笑迎青春”的主题宣读活动,给高年级女生讲解进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知识,引导她们“学会生活,笑看人生”。⑽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一群生命需要关注和关爱的弱视群体。学校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且设置了“留守儿童爱心小屋”,并通过一系列的“留守儿童关爱活动”,让这群孤独的孩子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生活的希望”。

2.为了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充分利用班队活动推进,各个班级开展了“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强调了“让我们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是最宝贵的,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长,我们都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各班以此为主题,还印发了资料详细的给学生讲解,把“忠心献给祖国;把关心献给他人;把孝心献给父母,把爱心献给社会;把信心留给自己”的资料,让团员、少先队员深刻领会到了其中教育的深刻含义,并分组推选代表讲述不同人士的爱国故事,熟记“把忠心献给祖国”的十条歌诀,学生交流发言搜集到的关心他人的感人事迹,学生主持人讲述子女关心父母的故事,要求每一个学生仔细体会反思,找出孝敬父母的不够之处。有的班级把“三生、四爱、五心、五好”的内容用展板的方式把它展示出来,让学生把具体内容牢记在心中。

3.为了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抓紧抓牢了“课堂”这块主阵地。学校明确提出,品德课教学、综合实践课、专题教育等均紧紧围绕“德育”进行,并努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并把各种课堂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德能勤绩考核以及评优评先中。

4.为了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还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德育,涉及到的不只是学校教育,更兼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其言行举止,品德修养,为人处事在潜移默化中直接影响孩子。为此,学校通过“小手牵大手”、召开家长会、发放宣传资料、利用校讯通平台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参加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抓好“德育”教育。

五、让“教师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

教育教学是学校存在的基础,教育科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我校加强对常规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抓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等工作;强化了周例会制度,指出上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下周工作;强化了校级领导听课、评课、指导工作。要深入教研组指导教师教研工作;强化了课堂巡查,建立课堂巡查制度,制定巡查记录,确保教师正常授课;强化了常规检查,包括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使教学过程得到有力保障;强化了课内外训练,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我校下大力气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支撑点,加强过程管理,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抓好课题承担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课题实践能力(举例:我校存在的课题);二是开展好“同伴互助”活动,建立好教科研工作的切入点;三是开好各种教研会,给教师提供展示教研成果的舞台,促进教研活动的良性发展;四是抓好课题实施教师的课题日常实践工作,做到实施过程中实施方法的科学规范,确保课题实施的质量;五是做好课题实践教师实践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阶段总结工作,以确保课题实践成果的积累和完善。

六、让“教学质量”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生命线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与教师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近年来我校坚持深化课程改革,狠抓教学管理,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工作。

(1)切实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牢固树立“教学是中心,质量是核心”的理念。(2)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在备、教、批、辅、考等各个教学环节上,狠抓规范,落到实处。教导处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进一步抓实了教学流程管理,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督查指导。

(3)做好教学质量检测。实行月考制度,定期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总结,及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提出今后改进的措施。

(4)坚持以活动促教研,以活动提质量。教导处主抓,教研组主办,全体教师参与,定期研讨交流并小结,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教研活动。领导能深入到课堂听课,指导教师教学工作。

(5)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每学年分别开展“两节一会”(即艺术节、科技节、校运会),认真落实“艺体2+1”教育活动,扎实开展“阳光体育”,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上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88.3 %。

(6)强化教书育人,紧抓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以“一创二规范”为抓手,规范教师岗位行为和学生日常行为,以“六个一”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落实“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孩子从小学会做事,学会处世,学会做人。

(7)重视法制教育,积极落实法律进校园活动,坚持在校园内张贴普法知识宣传挂图、办板报,多次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反邪教、“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专题讲座,使广大师生知法、学法、懂法、用法,自觉守法。

(8)以乡村学校少年宫阵地为平台,开设了经典诵读、书法、民乐、美术、舞蹈、武术操、象棋、乒乓球等社团,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兴趣特长得到了发挥。

俱往矣!“学校内涵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教育工程!因此,今天取得的成绩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方向,以“‘立足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打造黔北教育品牌”为目标阔步前行,永不言弃!

立足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第3篇

抓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师生精神健康

“文化立校”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 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师生的精神食粮, 是“健康校园”建设的核心。我们努力构建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充实师生校园生活内涵, 促进师生精神健康成长, 把形成学校特色的健康文化作为内涵品位发展的落脚点。

1.重视硬件和显性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统一规划, 多层次、多角度地彰显文化内涵, 丰富师生精神食粮。二是用好校园文化载体普及健康知识, 营造健康氛围, 培育健康意识。在班级文化走廊、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网络等校园文化载体上, 开辟体育、卫生及心理健康常识专栏, 做好卫生保健、预防疾病、膳食营养、心理健康、环境保护、美化校园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特别是结合季节性、常见病、流行病的防治进行宣传教育, 让师生在全方位的文化氛围中形成健康意识。

2.充分发挥隐性文化的教育功效

一是注重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建设。通过健康校园创建工作例会制度、师生体检制度、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文明班级、文明处室评比制度、学生行为规范评比制度、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食品卫生定期培训制度等制度的健全与实施, 在规范的管理过程中体现健康文化的影响力;二是利用集会时间开展每周一次的文化早餐活动。活动以传播健康文化为主题, 通过小品、快板、朗诵、说唱、课本剧等形式, 让师生在快乐分享中形成健康意识;三是积极开展“唱读讲传”活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提升师生的精、气、神, 促进师生精神健康。

抓食品卫生管理, 促进师生饮食健康

如果说校园文化建设旨在对师生进行精神的熏陶, 那么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 则是直接为师生的健康和幸福奠基。为此, 我们狠抓学校食品卫生管理, 多管齐下, 大力促进师生饮食健康, 把提高食品卫生管理能力作为内涵品位发展的增长点。

一是加大投入, 大力开展食堂规范化建设, 近几年学校投入二十多万元添置食堂设备和进行维修维护, 使食堂达到了规范化水平。二是加强对食堂的监控。一方面加强学校领导督查力度, 另一方面加大质量技术监控力度, 学校对食堂的几个主要车间和主要操作步骤安装了摄像头, 每个环节都在管理人员的监督之下, 确保师生饮食的卫生、健康。三是进行食品营养研究, 合理膳食搭配, 并提前一周将下周食谱进行公示, 听取教师、学生及家长建议, 确保师生饮食的科学合理。四是加强师生用餐引导。学校下大力气对教师进行饮食健康方面的专题培训, 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合理的营养搭配是健康饮食的关键, 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五是利用健康教育课教给学生识别三无食品的知识, 教育学生不随便吃零食,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抓阳光体育活动, 促进师生体质健康

健康的身体是人的幸福之基。学校必须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 积极响应“关于开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要求,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努力提高全体师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并通过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 营造良好的氛围, 让“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根植于每位师生心中, 把激活师生的潜能作为内涵品位发展的生长点。

1.坚持“四课两操两活动”。一是保证每周4节体育课开课率达100%, 并通过校本教研、日常督导等形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二是坚持每天10分钟晨跑, 20分钟课间体操和眼保健操, 40分钟午间运动, 30分钟课外锻炼, 从而确保每天1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

2.坚持办好体育节。我校一年一届的体育节, 都有符合学校实际和时代特征的主题, 在内容上融锻炼和趣味于一体, 形成自身特色, 如今年的体育节以“健康校园, 快乐阳光”为主题, 为期三个月, 开设项目多, 战线长, 人人参与。做到周周有项目, 天天有竞赛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积极锻炼的热情。

3.开展教师阳光体育锻炼活动。教师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生力军, 他们的健康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把教师是否参与体育锻炼列为校优秀教师评选的必备条件, 制定教师锻炼“五定”计划: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地、定服务人员及指导教师。学校坚持全体教职工每天锻炼1小时。根据教职工的不同兴趣组织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及健身操等多个小组, 达到人人参与锻炼的目的。同时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体育节中每次本班学生竞赛时, 必须有一名科任教师参加到本班之中成为运动员。每周确立学生竞赛项目时, 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组队进行同样的项目竞赛。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榜样作用, 又师生同乐, 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4.开放学校体育设施, 延伸健康校园。我校塑胶运动场建好后, 定时对社会团体及群众开放, 把健康校园的创建延伸到社区, 延伸向社会, 为“健康城市”建设奉献我们的力量。

抓习惯养成教育, 促进师生行为健康

1.加大教师的教育力度

一是解决热难问题, 以公平促和谐。我们把“促和谐, 树形象, 提质量, 推进学校规范、内涵、品位发展”作为学校的阶段性目标, 排除一切干扰和阻力, 千方百计化解教师十分关注, 反映十分强烈的热难点问题。同时, 以“四种座谈会”搭建民主交流平台, 适时进行思想疏导, 心理疏导, 促进教师和谐、干群和谐、师生和谐、家校和谐。

二是活化师德教育, 以规范促行为。良好的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我们在打造健康校园中, 念好“小、实、全”师德教育三字经, “小”就是以小而鲜活的案例、故事、经典、榜样等吸引人的事实、实例感染人、教育人。“实”就是直面现实, 提高理解水平, 不讲空话、废话, 追求实效。“全”即教育内容、形式和考核全面。通过丰富多彩的师德活动提升教师师德素质, 规范教学行为。

2.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是做好健康教育的“三个落实:落实师资、落实课时、落实经费, 以规范有效的教育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卫生纪念日, 如爱耳日、爱眼日、世界卫生日等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宣传健康常识,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三是坚持把创建健康校园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 积极引导教师, 充分调动各科教育力量, 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 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四是加大检查评比的力度, 坚持一天一通报制度, 用严格的制度、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立足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第4篇

“学校之大,乃谓有文化之谓也。”文化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的根基和灵魂,它是一所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没有优秀的学校文化,便不会有卓越的学校。

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学校文化 什么是文化?《易经》上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下。”具考证“文化”一词的出处就在这里。工具书上的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我们理解,文化是一种现象,具有普遍性;是一种积淀,具有稳定性;是一种传承,具有延续性;是一种创新,具有时代性。我们心中的文化是一个动词,不是名词,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以文化人”。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教育的追求,也是教育的归宿。

学校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地方,学校文化就是以“文”化校,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个性体现。我们认同这样的表述:学校文化是在一个学校内,经过长期积淀,以学校师生为主体,创造并达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众意识、行为规范,是一个学校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

学校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凝聚了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愿景、共同的努力方向。因此,学校文化起着统领的作用、规范的作用、激励的作用和熔炉的作用。

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学校特点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健康和谐的学校文化对师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我校注重学校文化的建设,营设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通过学校文化影响人、培养人、塑造人。

首先,学校文化是一种传承,有发展的历史文脉,是对优良传统继承和发展的结果。我们漷县镇中心小学肇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前,上溯元代的儒学,下追明清的学宫、文庙、学堂;民国以降,几经变迁。解放后,漷县镇建有三十多所初级小学。2000年合乡并镇后,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一所中心小学,下辖六所完小的格局。几百年来,漷县教育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漷县镇中心小学虽然数易其名,但“扎根泥土,守望家园,薪火相传”的精神却是先后承继,一脉相连的。2009年,学校提出了“健康发展,快乐成长,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教育质量高、社会声誉好、人民满意度高”是全体干部教师的共同追求。

今天,“健康教育”的办学特色又在百年校园里彰显着无穷的魅力。学校的办学思路既体现了当今时代培养身心健康人才的办学使命,又彰显了农村百年老校办学历史的主导思想,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在继承中发展,在积淀中逐渐丰富起来的。

其次,学校文化是一种愿景,体现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追求,其中包括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办学目标、培养目标、环境建设、课程建设等理想与追求。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眼前的,也有长远的。

我校的发展愿景是“创建师生健康发展的乐园”。我们秉持这样的信念——教育,是共享生命健康成长的事业;教育的过程,是适宜生命成长、生态和谐的育人过程;教育的最高使命是激活人的生命潜能,提升个体生命的质量;学校应成为师生生命健康成长的绿洲。发展愿景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引导和激励全体师生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实现学校发展的愿景只有开端,没有终结,永远是一个“化”的过程,即以文化化人的过程。

再次,学校文化是一种认同。学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充分认同。优秀的学校文化不是自然生成的,是需要全校师生用心营造的。学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前提之一是要得到广大师生的充分认同。学校制定的发展目标、远景规划及规章制度等,只有得到全体师生的充分理解和广泛认同,并内化为大家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之后,才能真正形成学校文化。我校在制定各项制度时,就充分听取了师生的意见,分别在教代会和全体师生范围内通过,还征求了家长的意见和想法,在充分反映师生及家长意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框架,这是建设制度文化的必由之路。师生不仅要知道学校文化的概念内涵和表达形式,更要对其中的文化元素具有深入的理解和认同。

最后,学校文化是一种实践活动。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没有实践,便没有文化。一所学校的文化真正确立并形成,主要体现在全体师生的行为中。

说到底,支撑学校全体师生行为的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只有落地生根,体现在与其思想倾向和价值追求相一致相匹配的师生行为中,才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文化。

近几年,学校通过打造优秀学校文化,形成了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以做事精细化、管理制度化、办学人性化实现持续规范健康发展,学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始终将重点放在如何将核心理念、价值追求、行为准则内化为全体师生的统一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并外化在各种教与学的行为上。

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

理念体系研究是学校最高层次的思想和战略系统的建构,是学校形象定位与传播的原点,是由学校师生的思想、观念等因素长期影响、积淀而形成的一种内含于师生学习教育中的主导意识和深层心理定式。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策略,具体体现在校训、校风、校规、校歌、校风建设等方面。明确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

梳理漷县文化传统,规范学校文化精神 我们把学校的文化氛围看成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所必需的养分,通过多种形式,构建求真、向善、爱美、乐观的健康文化学校,并通过校风、班风、学风、教风建设,倡导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研究精神和人文精神。

为此,我们以“健康为先,育人为魂,质量为本,特色为重”为治校方略,在“健康发展,快乐成长,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指引下,确定了“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校训、“教学相长,合作共进”的校风、“修身博学,乐教善导”的教风和“求真求知,勤奋乐学”的学风,努力形成漷小特色的“健康教育”,以此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与境界的教育。

创建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 政治家丘吉尔曾说:“我们先塑造环境,环境再塑造我们。”环境是个文化场,具有导向、约束、凝聚、同化之作用。学校的环境文化作为校园的生态系统,以其“外显内隐”的形式,使师生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暗示与感染。我们力求创建具有健康特色的校园文化,这种校园环境应该是师生轻松愉快的工作与学习环境;优美整洁的生活与活动环境;温馨和谐的人文与发展环境;安全文明的校园与社会环境;保障各项工作健康运行的管理机制。

我们对环境文化的要求是:让校园的一墙一瓦、一草一木、一水一石、一纸一画都在无声地“说话”,每一个景点、每一句标语都能给人启迪,每一幢建筑、每一片绿地、每一条道路都体现出学校文化的个性,彰显学校的精神,使人感受一种意境美与音符美。体现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愉悦性等特点。

以中心校为例,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教育思想进行有机整合,突出了“健康教育”特色,营造了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凸显了人性化氛围。

目前,我们已初步营造出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在新的学期我们还将以“身体是健康之本”为主题对操场文化墙进行设计与建设,并进一步完善班级文化建设、校园的警示语、卫生间文化建设,以达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健康、快乐的人的最终目标。现在我们的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建筑物协调和谐。校园环境优美,树木花草相映成趣,道路平坦整洁;校园干净、整洁;教室窗明几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学生在健康和谐的环境文化中,感受着健康教育的氛围。校园环境成了感染陶冶师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多彩的校园活动文化是学校最生动的实践活动。我们在校园活动中,力求扩展学生的知识、传授与健康相关的技能,培养学生对待健康的积极态度,以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和生命观。

结合学校“健康校园”的特色建设,我们以农村教育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开展以“健康习惯(一、二年级)、健康交往(三、四年级)、健康人格(五、六年级)”为主题的系列特色实践活动,使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相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研究探索科学的欲望,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研究成果,丰富学校校本课程。

结合区“十二五”科研课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层次评价,促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以德育活动课为实施载体开展以“健康体验、科学成长”为主题的德育研究活动。学校还开展了以 “健康之星”“健康中队”“阳光教师”“健康家庭”为主题的系列评比活动。

学校还分别成立了科技、艺术兴趣小组、合唱队、舞蹈队、管乐团等。通过科技、艺术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艺术特长,而且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近几年,在北京市中小学生科技、艺术比赛中,学校被多次评为通州区艺术节先进集体;两位教师获得通州区艺术教育优秀教师称号。在各级新星杯英语词汇大赛、中小学生艺术节、科技节中均有百余名师生获奖。学校体艺教育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下进入佳境,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涌动着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力量,呈现出一派勃勃的生机,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也为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构筑起优质的平台。

建立科学的制度文化 科学的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中其他各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润滑剂,它使校园内有严谨规范的秩序,它使师生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学校工作的头绪很多,有了制度,工作就会有条不紊,制度的建设必须和办学理念相结合,并以办学理念为指导。也就是说,制度建设要服从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

从我们的经历看,制度的建设也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实践、总结、修订,使其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望,自觉遵守,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学校制度形成的过程是精心设计、民主决策、科学论证的过程。中心校及各完小制定的制度都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符合课改理念及要求。通过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达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激发干劲、生发智慧、提高效率的目的。

在执行规章制度时,强调的是制度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学校考核和激励机制相结合;规范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学校的制度文化是以人为本的,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强调科研引领的作用 科学的教育离不开教育的科学。教育发展到了今天,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之路已是教育工作者迎接挑战,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

为保证学校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先进性,我们力求以科研课题研究为引领,使科研——教研——培训等相结合,形成发展的合力,每位教师都是课题的参与者与研究者。

在首届通州区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有十项获奖,其中“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研究”获一等奖,九项分获二、三等奖,是获奖最多的学校。十二五期间我校又有1项市级课题,14项区立项课题,其中3项为重点课题。我们认为,只有借助科研的力量,让所有教师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对自己工作的思考和研究上,才能让学校有一个更高水平的发展;只有着力开展教学研究,把教科研植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积极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没有了课程与教学,就没有了学校,更不能谈学校文化了。

因此,我们学校的文化建设是与课程、教学实践的变革结合在一起的。为了更好地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结合健康教育的办学特色,学校提出了构建特色的“健康课堂”。目的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的培养,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等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一是构建特色课堂。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建设,学校提出了特色的健康课堂,并梳理出了“趣 、活、实、美”几大特点。

“趣”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包括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活”即教学方法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实”要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美”教学中教师做到语言美,板书美,氛围美。

健康课堂的特点,顺应了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效培养了学生乐学、好学的心理品质。学校还制定《健康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逐年落实,针对落实情况确定好改进目标,突出针对性、有效性。开展中心校的“健康课堂” 系列评优活动。学校还以“骨干研修组”活动为载体,开展构建健康课堂的研究、观摩课活动。使骨干教师在听课、评课中提高认识,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学校加强了听评课指导,利用完小干部例会、视导等途径,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指导。采用普遍性听课和重点听评课相结合,根据《漷县镇中心小学健康课堂评价标准(试行)》,评课时,从“趣、活、实、美”四方面,深入进行指导与评价。

在课堂教学管理上,我们秉持“常规管理重效益,健康课堂求发展,质量监控促提高”的管理思路,坚持在求实中发展,在求质中提高,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是深化校本教研。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学校校本教研的工作重点是以构建健康课堂为主线,以质量提升为目标,学科教研活动突出主题,开展校际间校本教研交流活动,扩展交流的内容和形式,增进校际、教师的交流与交往,共享优质教学经验,提高干部、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推动学校均衡发展,推进健康课堂的构建。

通过健康课堂的构建,学生既形成了学习兴趣,又获得了知识,习得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从而在美的体验中,享受了健康课堂文化的魅力,形成了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开设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

首先,是注重心理健康的校本课程。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经常会有成长中的问题出现,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生处事、社会交往等能力,在每一步成长过程中顺利、健康,我们开设了专门的心理类校本课程,编写了《快乐成长》校本教材。教材分为六册,每个年级一册。内容涉猎到“自我认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耐挫力训练”“社会适应”“自我发展观”“人格健全”等多个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内容。这个课程的特色在于内容的设计不是简单地告知学生遇事怎么处理,而是以体验、参与活动为主,每一节课都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能够使学生在体验、参与、训练中提高适应能力。

其次,“一校一品”的体育课程。为了夯实体育优势,学校提出了7所学校“一校一品”的健康教育特色实施策略。我校的武术、马头的轮滑、靛庄的踢毽、侯黄庄的跳绳、觅子店的跳长绳、草厂的空竹、定安小学的毽球已经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运动项目。

为了促使全体学生参与,各校把特色体育项目开发成了校本课程,编写了体育校本教材,使特色体育项目走进了学生课堂,拓展了学生锻炼的时间与空间,科学掌握了踢毽、跳绳、空竹等运动技能。课间,人手一根跳绳、一个毽子、一个空竹,使竞技体育逐步变成人人参与的学生群众体育,促进了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学生也从中感受到了参与运动的快乐。目前,各校形成了体育项目上的“一校一品”,成了中心校实施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强有力的支撑。

最后是各具特色的活动课程。在活动课程的设置上,兼顾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尽可能提供多种可选择的活动、项目设施、平等的学习机会和相应的学习条件。在尊重学生自主权的前提下,学生选择到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在此基础上,学校将特色活动渗透到校内各方面工作中,并与外界开展交流互动,接受外界评论,逐步形成了一种以体育项目为龙头,辅助合唱、舞蹈、科技、管乐等活动的独特风貌。

全力打造教师队伍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这段话揭示了教师的重要性,教师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进而能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办学。学校文化建设要靠高素质、有专长的教师梯队来实现。这是学校建设和持续发展的保障。

我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个性特长,利用青年教师多的优势,在教学活动、学生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为教师创造充分的自主空间;反过来,学校特色的创建过程也是培养特色教师过程,二者相互依存。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师进行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的综合培训。

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效

“十一五”期间,学校硬件跨越发展,软件大幅提升,是漷县镇教育大发展的五年。

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在通州区学校绩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学校。学校先后获得“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贯彻学校体育条例先进校”“北京市优秀体育教研组”“北京市体育项目传统校”“通州区篮球、武术传统项目校”“通州区师德群体建设先进单位”“通州区春华秋实课堂教学竞赛先进单位”等131项集体奖。通过“健康教育”特色这个抓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运动技能和习惯,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和生活态度,效果良好。校本教材《快乐成长》获北京市校本课程资源类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教材也已由九州出版社正式发行。

此外,学生在体育、科技、合唱、舞蹈、英语等市、区级竞赛评比活动中,多次取得好成绩,740人次获奖。在通州区举办的“春华杯”“秋实杯”“启慧杯”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多次捧杯。

同时,教师参加多项市、区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所撰写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多篇获区、市、国家级奖,并有多篇文章在全国刊物及市区级刊物上发表,教师在论文、课堂教学、各种竞赛中共获得国家、市、区级奖励1700余人次。目前我校有2名市级骨干教师,9名区级骨干教师,34名镇级骨干教师,初步形成了市、区、镇三级骨干教师梯队。

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展望

学校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的,要靠几代人的努力积淀,需要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共同策划、细心培育。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培养优秀的人才是我们永恒的使命。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研讨和交流,注重从学校历史积淀和办学经验积累中汲取深厚底蕴,努力建设主题鲜明的环境文化、民主科学的制度文化、理念先进的课程文化、积极向上的社团文化,以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在探究中不断升华,使学生获得幸福,使教师成为传递幸福的智者,使学校成为滋养智慧和幸福的家园。

立足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第5篇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独特风貌,蕴含着一种潜在的力量,具有无声教育的感染作用。我校作为秀山县一所新建直属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特色发展”的模式,严格按照“高起点,超常规”的战略思路开展工作。通过环境打造,课堂教育,机制约束,活动熏陶,家校互动,使全校师生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基本达到了以硬件设施为载体的物质文化和以师生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以学校管理为保证的制度文化的和谐统一。

一、完善硬件夯实基础,打造文化精品

1、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水平。

硬件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办学水平的最直接体现。我校占地面积51.8亩,学校整体设计采用新加坡建筑风格,布局设施一流,具备宽敞明亮的教室,具备实验电教、信息技术教育等配套齐全的教学功能室,建有图书室、舞蹈室、书法室,建有高标准的塑胶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目前学校已申请到“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集硬件、图书、互联网等功能为一体的“梦想中心”多媒体教室项目,“班班通”工程已纳入学校规划,同时正积极多方筹资,建设和完善学校风雨操场、食堂、运动场后期工程和校园的绿化工程,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抓好校园的绿化工作,优化校园内外部环境

我校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校园环境规划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着“追求高品味”的原则,我校在建设规划中,巧妙设计各景点,花草树木布局,力争做到错落有致、疏密合理,建造具备育人功能的景观,做到点面结合,校园户外张贴物、宣传品管理规范,校内各种标牌规范。

学校处于建设之中,但学校仍按整体的绿化规划和思想进行校园绿化工程学校按照“四季长青”的绿化要求,修建了花台、花园、假山景观、环校绿化带,目前我校以“森林校园”为契机,栽植香樟、桂花树700多株。在全体师生中树立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了卫生保洁的良好习惯,使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文明和谐,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3、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通过合理规划,布局,我校的各种标牌设置都注重美观、精致,走廊、椄道、过道和室内均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体现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的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温馨提示语等,采用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形象加以展示,在走廊柱壁上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走廊文化墙内容定期更换,班级图书柜图书定期更换,让每面墙壁、壁柱、围墙说话,确保了校内的每一处细节都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

通过两年多的不断建设发展,使学校更显大气、美观,基本达到了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景致宜人,设施齐备,功能齐全,为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精神文化建设,丰富内涵,打造学校精神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我校本着“为教师发展铺路,为学生未来奠基”的宗旨,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铸造师生认同的学校价值观,建设师生精神家园。

新建直属,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树立起师生员工对学校整体发展的认同感和打造名校品牌的信心,我校采用“项目管理”项目招标的形式向全体师生询计问策,征求“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发展规划”的建议和意见,学校的重大决策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最后集全校师生之大成,形成了“提升教师,关注学生,影响家长。”的办学指导思想,“个性校园,书香凤栖。”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学校章程和学校管理规程。同时结合学校新建直属,地处城郊的特点,在全体师生中开展敬业奉献、艰苦创业

精神的教育,培育“学校发展,我的责任”的主人翁意识,增加了师生的认同感,使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到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敬业奉献的师资队伍。

我校是以原平凯小学教师为班底,向全县公开考调20多位教师而组建的新学校,建校初,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成立学习领导小组,制订学习培训计划,健全学习制度,做到一周一次政治学习,一周一次校本培训,一周一次教研活动,实行一月一交流,半年一总结。开展了围绕“敬业”和“爱生”为核心的师德规范教育,在教职工中培育“六种精神”:即“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树立“学校发展,我的责任”的主人翁意识。关心学校的发展,主动、积极地参与学校管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对工作要树立“三心”,即:“爱心、耐心、信心”;“三不”,即:“不埋怨、不嫌弃、不放弃”;“三个一样”,即:“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工作要像对待家事一样”,“对待同事要像对待亲人一样”。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依法执教、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体协作、为人师表。学校还搭建教师成长平台,给每一个教师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学校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成功的喜悦,努力形成一支团结和谐、有改革意识、教学基本功过硬、教改经验丰富、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3、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学生养成教育。

建立“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强化年级组管理,实现德育队伍全员化,内容课程化,目标层次化,制度规范化,评价合理化。我校结合县级课题“小学生行为习惯研究”的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学生一日常规及学生管理的每一环节中,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学校宣传栏、班级文化墙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倡导文明之风,礼仪之范,通过开展示范岗、监督岗,实行路队制,校园静化工程,对学生校内外行为规范作了具体的要求,使整个校园浸润在文明有礼、热情友好、宽容谦让、诚实守信的和谐氛围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打扫街道、小手牵大手爱心传递等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举止文明、尊重师长、勤奋刻苦、博学善思的优良品质,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受到社区家长的一致肯定。

4、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推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为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我校开展了针对教师的课件制作比赛、论文竞赛、文体比赛、唱红歌比赛等;针对学生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演讲比赛、趣味运动会、讲故事、传箴言、唱红歌活动、广播操比赛、科技制作、兴趣小组、手抄报比赛等;主题教育和创建活动方面开展了创建“平安校园”、以“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等;针对学校新建直属,社区家长对学校缺乏了解,开展了深入广场、深入社区家庭的宣传活动,向社区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了解社区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和意见;开展学生思想和学习状况大摸底,对问题学生实行行政、班主任和教师重点家访,做到了“关爱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居,辐射整个片区”的效果。

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活力和竞争意识,优化了学生心理品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整个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新气象。在“提升教师,关注学生,影响家长。”的办学指导思想指引下,通过进一步强化“待人以诚,处事以正”的校训,我校已初步形成了“敬业、奉献、和谐、创新”的学校精神。

三、健全制度实现依法治校,人文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具有导向、约束

和规范作用。我校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和依法治校的能力。

1、坚持依法治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形成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格局。坚持校长领导下的部门工作问责制,建立全员参与、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坚持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认真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使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加强全校师生的参与度,凡属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和举措都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加强校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提高公开质量,加强上下沟通,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高度重视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决策建议作用,支持他们建言献策,建立起采纳良言的工作机制。

3、健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规章体系。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学校管理规程,通过改革和实验,不断充实和更新各种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完善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各种制度的制定皆经过教职工提出建议意见,学校行政制定方案,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执行的督查体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由全体教师监督学校相关部门实施,做到公开透明,教师明白,领导清白。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年段组长负责制。实施管理重心下移,实行扁平化管理,完善年段组长竞聘和管理办法,落实年段组长的责任和目标,明确年段组长的管理权限,促进年段组互动发展、和谐发展,提升年段组教育教学质量。把一系列的管理权限(考核权、经费使用权、教学活动组织权等)下放到年段组,实施绩效管理,学校考核与年级组挂钩。改革班级管理体制,在绩效工资改革政策基础上,向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坚持班主任持证上岗,提高班主任教师的经济待遇,制定评优选先制度,定期征集和评选班级管理的有效办法和学生成长的典型案例,开展优秀班主任培训,班主任经验交流,以活动促发展,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先学后导,小组互助学习”,教师在实践中转变了教学指导方式,以引导塑造学生为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开发学生的潜能。

四、创新思路促进学校发展,凸显特色构建文化品牌

校园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我校紧紧围绕“秀山县优质教育基地,武陵山区名校”这一目标,坚持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书法教学、美术班、舞蹈班、体训班、成立器乐队,校园文化队伍的成立和建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而且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初步显示出了特色成效。

立足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第6篇

——去博里、施河学习有感

(马甸中学张宝龙)

在总校的带领下,马甸镇全体教育干部去博里、施河等学校参观学习,看到人家校园文化建设深有感触。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全力营造形成的、为全体师生所认同的校园精神和物质形态,是学校办学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校和谐的育人环境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文化塑造着学校形象,学校形象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形态”。我认为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可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一、继承和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定位

我认为学校文化建设要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师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突出办学理念,彰显学校教育特色,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为师生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突出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操作的原则:遵循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基本要求: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先进性、审美性、实用性和主体性;运行的思路:以校园物质(环境)文化建设为基础,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保证,以校园活动文化为载体,使精神文化提升,物质文化出精品,制度建设有特色,活动文化出成果,全面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加强硬件建设,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创设简洁、实用、素雅、美观的物质文化;修订完善学校的机构体制,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校纪、校规守则等,健全学校的制度文化;开展多彩的德育、科技、文体、综合实践等活动,丰富师生的学校活动文化。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积淀学校文化内涵,彰显教育的特色。

二、扎实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师生和谐发展

在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中,我认为着重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四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既考虑到每种文化的独特意义和作用,更考虑到四者是一个共同体,共同构成“校园文化”的相辅相成的意义和作用。我认为,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学校领导、教职工和学生共同遵守的基本理念、价值标准、道德风貌等精神意识,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实质和水准。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讨论(动员、座谈、研讨、演讲、征文等形式),使师生深刻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与蕴含的文化底蕴,发掘学校的文化实质和价值取向,进而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学校精神文化,在尊重教师个人愿景的基础上,建立起学校的共同愿景。积极向上、用于探索、尊重教育规律、加强“三风”建设。在教师中倡导三大氛围——讲大气、讲品位、讲合作;弘扬四大精神——人文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确立了五种工作方式——现代的思维、工作、教育、学习和生活方式。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大力彰显“团结、活泼、勤奋、开拓”的校风,倾心打造“亲和、优雅、勤勉、执着”的教师形象和“大胆探索、朴实严谨、诲人不倦、精益求精”的教风,“勤奋、刻苦、活泼、主动”的学风。在校园显要位置标示学校表层的精神文化;在规范的管理中使全校师生逐步认同、接受,从而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使师生日常和谐的精神风貌成为学校深层精神文化的体现。

我认为,校园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如校园建筑物的布局装饰、教学设施设备、设景布点、绿化美化等,它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对师生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我们先后多方筹资数百万元高标准建成了南教学楼、连廊、塑胶操场,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在此基础上,本着“简洁、实用、美观、素雅”的原则,精心设计,合理布局,规划完善多个主题教育功能区,使每一个小区域都能够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如德育功能区、英语会话区、艺术长廊、运动健体区、绿色种植区等。同时,在师生全员参与的范围内征集、设计、完善体现学校文化内涵的形象标志,使校徽、校旗、校歌、校训、校服等成为凝聚学校精神的生动标志。另外,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小记者站、校刊等文化传播载体在创建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功能,营造正确的文化导向,提升师生的精神修养。

我认为,学校制度文化既表现为以文本、书面文字等形式显现出来的学校规章制度,又表现为师生对建立和遵守规章制度的态度和价值观,是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校园文化中其他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润滑剂,具有巨大的潜在保障功能。要在充分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补充、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凸显学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陇西特色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制度无情人有情,体现人文关怀,让制度成为规范师生行为的自觉规范,激发师生积极向上的工作和学习的热情,营造和谐、愉悦的人文环境,真正发挥制度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我认为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拓展活动的空间和渠道,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情操,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把活动文化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建立有专门的领导组织网络,有规划和计划,有实施和评价的细则,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例如利用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具有教育意义的节假日,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主题教育;坚持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活动;全员参加的课外文体活动和第二课堂专业训练活动;走出校门的社会实践活动;师德教育活动和教师文化活动等,充分发挥和体现了活动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上一篇:文章摘抄下一篇:三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