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2024-05-26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精选14篇)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第1篇

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对于环境保护我们都不陌生,环境保护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如今却成为我们国家的头等大事。不可否认的是,环境保护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性的工程,关系着千千万万人的命运,所以这也需要我们所有人的配合与努力。我们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已存在了几十亿年,但是它非常脆弱,现在更是受到各种灾难的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沙漠化等等。但是,只要人人都保护环境,地球村将是另一番景象:峰峦林立,树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自然,海水蔚蓝壮阔„„

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也没有什么奇迹是不可能发生的。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环境,破坏环境产生的严重恶果只能是人类自己来吞,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保护环境等于保护我们自己。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讲传统注重道德,无论从长远利益、国家利益还是从眼前利益、个人利益出发,每个人都应树立新的环境道德意识,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古语有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善事虽小利人利己,恶事虽小却损人不利己。所以,我希望我们为生活号召全体生活在地球的人们,保护环境吧!竭尽全力献出自己的一颗真心,为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这个目标而奋斗吧!我相信一切因为我们的生存而在改变,我们可以制造出高科技设备,难道不能做好保护地球这一使命吗?

那就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或不用不能分解的塑料袋,不乱扔乱倒垃圾,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不攀折花草树木,不践踏公共草坪,节约用水用电,不乱排污水,尽量使用节能电器,绿化美化环境,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在实践中领悟环保意义,提高环保意识。环境保护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环境是与每一位社会成员息息相关的,保护环境竟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我相信我们一定会保护好我们的地球,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自然赋予我们力量,我们一定要利用这一力量,去回报大自然的祈祷,与自然和睦相处,否则,就会变得宛然失色。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地球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丽,变为一个纯洁干净的地球,我想,如果我们真的生活到那样的环境中,一定会„„,不过还是绿化环境,保护环境是前提。

我和你,一家人,共住地球村。地球村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手牵手,心连心,赶快行动起来吧。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啊!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一起捍卫我们共同的地球村,让空气多一份清新,水多一份清澈,树木多一分茂盛,让我们为共建一个美丽和谐的家园贡献自己的每一份力量!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第2篇

这样美好的环境却被人们大开杀戒。现在,也许是人类有所感悟,又开始保护环境。

在保护环境的“大家族”中:有从1棵到2700万棵, 辛苦成就斐然,染绿荒沙7000公顷,逼退风沙10公里,赢得人与沙的较量的牛玉琴;有放弃城市生活,走进荒山建设10个基地,绿化4条公路,种下140万棵树木的女大学生李勤英;有保卫千里湿地不遗余力,不怕阻力,甚至不惜生命,终为三江平原唤来生机的李启文;也有扎根林海,无私奉献,与大火交手28年,保障中国东北林海安全的韩亚民。

这些人为保护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也应该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从领养一棵树,保护一枝花,少砍伐一些树木做起。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第3篇

1 城市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及整治

环境的恶化与城市建设的规模、密度、汽车化直接相关。引发当今世界气温普遍升高的温室气体排放过量和城市化的过快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抱怨天气越来越热, 这样的变化不但与全球气温升高有关, 更直接的原由还在于城市热岛效应。

1.1 大量废气的排放产生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是一种怎样的物理现象?近年来, 城市发展迅速使得城市人口集中, 交通拥塞, 大量汽车尾气与工业废气的排放使大气污染严重, 城市中的建筑大多为石头和混凝土建成, 它的热传导率和热容量都很高, 加上建筑物本身对风的阻挡或减弱作用, 可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可高2摄氏度, 甚至更多, 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 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 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1.2 热岛效应的危害

首先, 酷热的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甚至造成一些人因中暑而死亡。

其次, 热岛现象加剧了大气污染。城市地面散发的热气形成近地面暖气团, 将城市烟尘罩在下面不能流通, 形成对人体有害的“烟尘穹隆”。而大气污染物中的有害物质会腐蚀建筑物和工业品, 影响工业生产;阻碍生物生长, 危害农业生产;毒害野生动物, 加剧生态失衡;刺激人的眼鼻, 引起呼吸道疾病、急性中毒, 甚至致癌!

同时, 热岛现象造成局部地区水灾。城市产生的上升热气流与潮湿的海陆气流相遇, 会在局部地区上空形成乱积云, 而后降下暴雨, 每小时降水量可达100毫米以上, 从而在某些地区引发洪水, 造成山体滑坡和道路塌陷等。此外, 热岛现象还会导致气候、物候失常。

最新研究表明, 人的性格与气候有关。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人, 因为室外活动不多, 大部分时候在一个不太大的空间里与别人朝夕相处, 养成了能控制自己情绪、具有较强耐心和忍耐力的性格。居住在温暖宜人的水乡的人们, 因为水网海滨气候湿润, 风景秀丽, 万物生机盎然, 所以人们往往对周围事物很敏感, 比较多愁善感, 也很机智敏捷。而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 为了躲避酷暑, 在室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 所以性格暴躁易发怒。如果我们对热岛效应听之任之, 人类会变得更加暴躁和冷漠。

1.3 形成热岛效应的大致原因

热岛效应的大致形成原因, 其可分解为以下几点:

(1) 城市内各工业企业拥有大量锅炉、加热器等耗能装置以及各种机动车辆。这些机器和人类生活活动都消耗大量能量, 大部分以热能形式传给城市大气空间。

(2) 城区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构成以砖石、水泥和沥青等材料为主的下垫层:这些材料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自然界的下垫层要大得多, 而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低、吸收率大;因此在白天, 城市下垫层表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 其中沥青路面和屋顶温度可高出气温8摄氏度~17摄氏度。此时下垫层的热量主要以湍流形式传导, 推动周围大气上升流动, 形成“涌泉风”, 并使城区气温升高;在夜间城市下垫面层主要通过长波辐射, 使近地面大气层温度上升。

(3) 由于城区下垫层保水性差, 水分蒸发散耗的热量少 (地面每蒸发1克水, 下垫层失去2.5千焦耳的潜热) , 所以城区潜热大, 温度也高。

(4) 城区密集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桥梁, 构成较为粗糙的城市下垫层、因而对风的阻力增大, 风速减低, 热量不易散失。 (在风速小于6米每秒, 可能产生明显的热岛效应, 风速大于11米每秒, 下垫层阻力不起什么作用, 此时热岛效应不太明显) 。

(5) 城市大气污染使得城区空气质量下降, 烟尘、S02、, N0x, C0, 含量增加, 这些物质都是红外辐射的良好吸收者, 至使城市大气吸收较多的红外辐射而升温。

1.4 降低热岛效应的方法

降低热岛效应可以从绿化城市及周边环境方面入手, 首先应把消除裸地、消灭扬尘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除建筑物、硬路面和林木之外, 全部地表应为草坪所覆盖, 甚至在树冠投影处草坪难以生长的地方, 也应用碎玉米秸和锯木小块加以遮蔽, 以提高地表的比热容。

其次我们可以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 比如包括街心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居住区要建立绿化与环境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并且建立相关的地方性行政法规, 以保证绿化用地。这样可有效地降低烟尘、S02、N0x、C0含量, 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同时有效地拟制大气吸收较多的红外辐射而升温。

再者要统筹规划公路、高空走廊和街道这些温室气体排放较为密集的地区的绿化, 营造绿色通风系统, 把市外新鲜空气引进市内, 带走不易散失的热量以改善小气候。并建设若干条林荫大道, 使其构成城区的带状绿色通道, 逐步形成以绿色为隔离带的城区组团布局, 减弱热岛效应;

上述方法都只能针对热岛效应形成的客观原因, 而真正要做到遏制它就要遏制人工热源。即人类活动、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过量的有机物产生的能量, 而其大部分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到周围的环境中。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水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源等绿色可再生能源, 逐步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有机燃料的过度使用。这些绿色能源将自然界一种能量转换为能为人们利用的能源的同时, 不会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不能被利用而散发, 而是随着自然界运动消失在自然界中。相对于现有的技术,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还有一定的时间, 而提高现有能源利用率能实际有效地解决能源危机和人工热源问题。

2 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石油、天然气资源在国计民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过去石油是直接点燃, 是不完全燃烧, 而改变它的状态将其转化为气态, 可以大大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使其可以大部分被燃烧。

其次是能源的二次利用, 以发动机为例, 每次喷油后, 无论怎么都无法使燃料完全燃烧, 还有许多的燃料被浪费了。对于这部分能源, 如果可以加以收集, 必会节约大浪的燃料, 提高燃油利用率。

再者加强节能管理, 物尽其用就相当于变相的节约能源。随城市规模扩大, 经济持续增长, 建筑业是能源需求增长较快的领域, 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高达18亿-20亿平方米, 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目前, 建筑能源消耗已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27.5%, 民用建筑节能潜力巨大。

根据原建设部对民用建筑节能标准实施情况的调查, 全国按照民用建筑节能标准建造的民用建筑项目, 2004年仅为20%, 2007年为71%, 仍有近30%的新建建筑尚未达到民用建筑节能标准。

目前政府缺乏有效的民用建筑节能激励措施, 对民用建筑节能在补贴、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激励措施非常有限, 民用建筑节能工作推进十分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迫切需要通过立法, 确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和措施, 加强对民用建筑节能的管理, 降低民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进入新世纪, 能源短缺使节能建筑得到长足发展。特别近几年, 建筑上的低碳技术日新月异, 根据取材的不同分为5类:

3.1 光能, 让太阳为人类点灯取暖

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应用分为两大分支:光电与光热直接利用。阳光发电又分为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 目前通常所说的太阳能发电指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 这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除了大规模的并网电站, 光伏电池板还可以装饰楼顶和墙面、窗户。光伏发电在北方、南方、东部各地都有规模化应用, 只有成都、重庆等几个光照率较低的地区, 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些技术上的难题需要破解。光热直接利用, 主要形式是太阳能热水器。从2009年起, 光伏发电与太阳能热水器组合利用显现出优势。

3.2 自然风, 让房间清新如田野, 过分依赖空调的时代过去了

自然通风渐成风尚。建筑的自然通风有两种形式, 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完全靠自然风的流动调节室内风流风速, 二是利用无动力屋顶通风设备调节风流风速。无动力通风设备无需维修, 能永久维持正常运转, 还有极好的耐腐蚀性和防水性。因为不使用马达动力, 从而实现免电力免成本运转, 运转也基本没有噪音。建筑对自然风利用的另一形式是楼宇小风电, 这种技术已在上海等地试用。其原理是在楼宇的高处安装小型风电机, 扑捉楼宇间的“夹道风”, 让其带动风机发电。

3.3 玻璃纤维, 让自然光照亮地下室

这是一种用玻璃纤维将自然的光亮引入地下室的技术。采用天然导光技术, 将室外自然光通过专用导光材料引入地下建筑, 如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地下设备房及半地下室等采光不足区域。通过与人工照明的有机结合, 不仅可以大大节省建筑用电, 降低运营费用, 还可以提高地下空间的光环境质量。当然玻璃纤维传递光线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比如不能太长, 也不能有太多折。

3.4 地源热泵, 将地下热量带入房间

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浅层地热能, 以土壤 (地下水、地表水等) 作为冬季热源和夏季冷源, 通过热泵机组向建筑物提供热量和制冷, 并可同时制备生活热水的新型中央空调系统。过程是这样的:在建筑物边上挖两眼井, 通过冷热交换, 形成一个闭路循环, 在冬季把地热能中的热量“提取”出来, 传送到室内以用于取暖和制造生活热水;在夏季, 把室内的热量“提取”出来传送到地下。

3.5 夹心墙, 废物变成环保墙

这是一种环保型墙壁, 它像一块夹心饼干-剥开表层类似石膏板的面板, 中间10厘米厚的“夹心层”是蜂窝状的纸板。这种墙体材料阻燃防潮, 施工简单, 强度与普通砖墙相当, 其原材料都来自废弃物-外面用矿渣加工而成, 内里的纸板则是再生纸。更重要的是, 这种夹心墙垒的房屋在使用过程中因保温好而节能减排。

4 人类的觉醒

进入2000年前后, 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逐步关注环境恶化的趋势。2009年12月全球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 世界的目光开始聚集在这个童话般的国度——丹麦。哥本哈根会议在经历了曲折后, 以大会决定的形式发表《哥本哈根协议》。该文件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双轨制, 进一步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分别应当承担的义务和采取的行动, 表达了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资金、技术和行动透明度等问题上的共识。世界各国都认识到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变暖有重要影响, 全球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大户”均公布了自身的减排目标。看来人类对于气温的显著升高的不适应深有感触。对气候和环境的关注开始占据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节能减排则是当下的主要话题。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第4篇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作文 第5篇

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直我们梦想的家园。毕竟,谁不希望呼吸着如清晨时夹杂着露水与青草气息的清新空气呢?谁不想引用清澈透明的水源呢?而在美国,与草坪共存已经成为美国人的传统。所以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看见面积巨大的草坪。它们鲜嫩青翠,如地毯般铺展在地面。这些草坪为降低空气的温度和供人们娱乐做出卓越的贡献。人们可以在草坪上休闲散步、聚餐、玩球,进行各种活动,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恩赐。而我国,人民在保护草坪方面其实是有些欠缺的,例如一些景区的草地,清扫工人每天总是会清理出大量的垃圾。所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一个良好生态的获得需要每个人的参与。雨果说过“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所以为了留住大自然的善良,我们应该自觉维护它。在1956年我郭建立了第一批自然保护区。在之后的几十年,党中央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了宣传推广保护环境而不懈的努力着。截至至,我国环境保护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全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已经多达2750处,总面积高达14247公顷,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大量的珍惜濒危物种,天然林树木,湿地得以保存下来。它们共同组成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重要基础和坚实后盾。而获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全国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

破坏生态态环境的人们终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恩格斯曾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一自然界的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尽管如今的中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城市中出现了热岛效应。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导致的,居民生活,工业生产,汽车交通的发展,会使温暖的气流在城市上空集聚,以至于城市的温度相较于郊区要高很多,如同一座温暖的岛屿,从而形成热岛效应。在炎热的夏天,热岛效应尤为明显。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阳光照射下的铁皮的味道。而这种空气,人们在吸入之后,容易造成头晕呕吐的现象。而这也是现代化的许多城市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第6篇

——写在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挂牌成立之际 今年10月18日,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特别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美丽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象谷景区彩球高悬,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喜庆洋洋,来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政府、保护国际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等社会各界的200余个单位、社团和企业人士,在这里隆重聚会,共同见证了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挂牌成立的庄严时刻。

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地带,因受特殊地形、地貌和气候的影响,孕育了全球北回归线附近最大的一片热带雨林。为了保护好这片珍贵的热带雨林,近年来,西双版纳制定了生态立州的发展战略,并于2009年制定了《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规划纲要》和《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行动计划》,提出了通过六大领域的十九项行动,不断创新工作运行机制,举全州之力保护我国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而建立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就是《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行动计划》的行动之一。

璀灿绿宝石 屏开雨林中

在地球北半球同一纬度上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成为干旱草原或沙漠的今天,唯有西双版纳及其周边仍然还是一片绿洲,保存了地球上最北缘、我国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据科学考察,西双版纳有记录的高等植物就达50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718种,尚有大量的物种未被发现和识别,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因此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重要类群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和全球25个优先重点保护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西双版纳州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杨松海介绍说,热带雨林是指热带高温高湿地区高大茂密而常绿的森林群落。具有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生物多样性等特点。据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西双版纳州国土总面积为2868.8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862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4.9%;非林业用地1006.8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5.1%。州内有国家级、地方级自然保护区5个,面积为500余万亩(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2万亩,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约200万亩),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7.6%。全州森林覆盖率为78.33%,天然林覆盖率为54.9%。

在西双版纳这片占中国国土面积不足1/500的土地上,生长着高等植物近5000种、占全国野生植物种数的1/6,拥有中国最大的茶树和生长最高的望天树等珍贵树种。西双版纳热带季节性雨林和热带山地雨林构成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主要代表树种有:望天树、版纳青梅、羯布罗香、四数木、番龙眼、毛荔枝、千果榄仁、红光树、风吹楠、云南肉豆蔻等。

西双版纳是东南亚热带雨林北部边缘的典型代表,植物区系上属热带亚洲区系的一部分,属于热带亚洲或印度-马来西亚热带雨林群系,与老挝、缅甸及泰国的热带雨林连为整体。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为世人所瞩目,尤如一颗璀灿的绿宝石相嵌在“动植物王国”皇冠上,并散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橡胶、茶叶的扩大种植,西双版纳的天然林资源分布破碎化的趋势更加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空前压力。保护和恢复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对地球其它地区,对促进西双版纳“生态立州”、“旅游兴州”战略目标的实现,对建设美好的西双版纳生态家园,特别是对东南亚地区热带雨林保护与恢复具有示范价值和再现性,对全球热带雨林的保护与恢复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

措施强有力 保护上水平

由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片段化分布特点,保护热带雨林的根本就是保护好现有的热带天然森林。在多年的实践中,西双版纳州为保护热带天然林采取了以下措施:

——坚持走“绿色新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08年,州委、州政府把“生态立州”战略充实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之中,并放在六大发展战略之首。研究制定了《生态立州战略行动方案》,提出了在全省率先实现2015年前“生态州建设”和“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的建设目标,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编制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规划纲要》和《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行动计划》。2009年7月,在《西双版纳生态立州战略行动方案》中,将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护纳入“生态立州”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为切实有效地保护好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2009年9月,西双版纳州编制《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规划纲要》和《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行动计划》,用以科学、系统地指导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保护工作,这是西双版纳州委、州人民政府以实际行动履行国际公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重要举措。

——以制度为保障,努力构建生态建设结构。西双版纳州坚持以制度保障为先,积极构建西双版纳生态建设结构,把“建设生态州”列入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并且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澜沧江保护条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森林资源保护条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天然橡胶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中对资源保护和管理作了详细的规定。2003年以来,该州先后出台了《关于对毁林开垦有关问题处理和规定的通知》、《关于坚决制止毁林开垦的通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力度,稳步推进配套改革的意见》,编制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规划》、《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行动计划》。地方性法律和规章为西双版纳生态建设提供了法制依据和保障,同时也增强了当地各族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建立四级资源保护管理体系,营造全民保护氛围。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州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周总理的嘱托——“要精心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精心保护热带雨林。”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进一步提升。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2007年建立了州、市(县)、乡(镇)、村四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考核体系,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纳入了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同年6月,景洪市勐养镇大河边村委会景伞村小组的村民岩罕尖自愿拔除了种植在村集体林里的400多株橡胶树;景洪市勐龙镇曼戈龙村委会叭尖大寨的村民为保护水源林,宁可损失60多万元,拔除了种在水源林地里的4000多株橡胶树。

——全面启动“七彩云南·西双版纳保护行动”。2007年4月,西双版纳启动了以“七彩云南·我的家园——生态西双版纳”为主题的“七彩云南·西双版纳保护行动”,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和护林护路护江河工作,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在坚决禁止毁林开垦、乱砍滥伐等问题的基础上,努力抓好生态修复。“七彩云南·西双版纳保护行动”的实施,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了浓郁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观。倡导绿色生活,建设美好家园行动,已成为西双版纳的各族群众热衷参与、关爱环境的一个重要行动。——以森林保护为重点,不断扩大了保护地。西双版纳州在经济建设发展中,始终继承和弘扬了 “有森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人才能生存’的生态观,坚持生态第一,开发第二。”的民族森林文化精神,坚持走“绝不能以破坏热带雨林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加强州内500余万亩的国家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并依托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008年新划建了53万亩西双版纳布龙(布朗山—勐龙)州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将农地天然林228.5万亩纳入州级生态公益林进行保护。成立西双版纳亚洲象保护协会;积极推进亚行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项目建设。

——以国际合作为契机,共同创建生态文明。多年来,西双版纳州先后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加拿大国际发展中心(IDRC)、全球环境基金会(GEF)、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美国自然保护综合研究会、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保护国际(CI)等国际环保组织合作,在自然保护区管理、热带雨林保护与恢复、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生物圈保护区可持续发展、野生蝴蝶人工养殖、野生亚洲象研究等多个方面开展广泛的科研合作,有效地促进了全州热带雨林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建立跨境联合保护机制,努力维护边境生态安全。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西双版纳州针对中老两国边民往来日益增多,境内外不法分子时常进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盗猎、盗伐牟取暴利这一情况,加强了边境相邻自然保护区的合作与保护管理,建立跨境联合保护机制。在2006年建立的中老边境联合保护机制的基础上,2009年又建立并划定了“边境联合保护区域”,并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了中老项目办,全面推进中老联合保护工作。2010年来,双方为推进实质性的联合保护工作进行了4次会晤,完成了5台红外线相机的野外安装、开展了一次联合巡护和实施了IBE(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等工作,首次拍摄到了一批珍贵的动物影像资料,为今后的保护区科研监测、资源保护和环境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基础资料。通过联合保护区域的建立,促进了中老边民的交流与学习,联合打击边境一线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了中老边境的生态安全。

——缓解人象矛盾,探索尝试亚洲象公众责任保险。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人象矛盾”也日益突出。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加大了山区社区发展扶持力度,坚持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了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建设、开展人工辅助更新方式保护和恢复栖息地、实施主动防范工程建设、对亚洲象肇事重灾区群众直补粮食和开展赔偿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由过去政府直接补偿向商业保险转变的模式。2009年11月11日,在国家、省、州相关部门的支持协调下,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西双版纳中心支公司签订了西双版纳亚洲象公众责任保险。保险的签订,有效化解野生亚洲象肇事带来的风险,建立起管理措施科学、服务网络完善、理赔及时高效快捷的亚洲象公众责任险管理服务体系。从今年亚洲象公众责任险实践来看,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即2010年1月1日至9月20日止,西双版纳州相关部门共受理群众报案2000余起。案件涉及一市一县、7个乡镇、3个国营农场、1个私营咖啡场、18个村委会、72自然村和农场连队、1625户。目前已完成野外实地查勘、定损1625起,理赔款合计1651183元。

——强化科技支撑,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州自然保护局紧紧抓住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地缘优势,于2006年开始举行每年一度的科技合作交流年会,充分发挥植物园的科技力量,明确合作内容和任务,密切合作,共同推进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保护工作。至此,双方科技合作交流年会已成功举办了五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继西双版纳自然博物馆、中国亚洲象博物馆、珍稀植物展示园建成并运行后,10月17日,西双版纳州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基地在西双版纳自然博物馆建立并免费向社会开放,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热带雨林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氛围。

精心护雨林 家园更美丽

随着西双版纳“生态立州”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西双版纳州保护区面积由1958年的80万亩增加到了现在的500余万亩,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由1983年综合考察时88.9%增加到目前的95.7%,使地球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和我国最大面积、最完整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目前,全州森林覆盖率已达78.3%。其中,天然林面积增加到1575万亩(覆盖率为54.9%)。地球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和我国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得到了严格有效地保护。

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加。1993年,世界自然基金会聘请的亚洲象专家Santiapillai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共同开展的“云南省野象的分布历史与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的数量已从80年代的170余头发展到200多头,占中国野生亚洲象种群的90%。至目前,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增加到约250余头,活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尚勇片区的野生亚洲象已进入勐腊片区活动。其它野生动物的数量已在恢复、增加。

珍稀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由于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影响,又是几个植物区系的交汇点,西双版纳成为许多起源古老、形态原始的孑遗物种的避难所,部分古热带植物在地质变化演变过程中,逐步适应了这里的生境而得到了保存、繁衍和发展,成为植物活化石。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苏铁、桫萝、鸡毛松、天料木、树蕨、木莲、竹柏等古热带植物活化石不仅生长良好,而且已成为植物群落的主要成份。同时还发现了在州内属于新种或新纪录的长蕊木兰、云南拟单性木兰、八蕊单室茱萸等珍稀植物和16种仍无法鉴定出种名的植物。

保障生态安全,服务农业生产。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以自然保护区内居多,自然保护区是全州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是实现全州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今年云南省遭受了百年一遇的严重旱灾,西双版纳受灾最轻,主要得益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内较好的植被确保了其丰富的水力资源,确保了区内及周边的社区生产生活用水,据不完全统计:保护区内共有水库/坝塘16个,解决灌溉农田29317亩,27个村委会90169人直接受益。另外,全州各县市乡镇的饮用水源都来自于保护区;州内的主要河流及支流大多流经保护区、或从保护区内穿过,享受到保护区这座天然绿色水库的水源。

促进了西双版纳州旅游产业的发展。良好的热带雨林资源是我州生态旅游的基础。特别是随着全州旅游“二次创业”和“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的不断深入,也为西双版纳实施“生态立州”、“旅游强州”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全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全州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9万人,旅游行业创税达430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左右。

生态旅游同时还带动了当地社区受益,推动自然保护事业向前发展。据统计,仅野象谷景区2007年直接就业岗位达800多个,一半以上是当地社区居民;景区及周边社区的餐厅每天接待2000多游客就餐,年增加综合服务直接收入1000多万元,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社区种植业、养殖业、餐饮业、住宿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社区群众已经感受到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给他们带来的巨大收益,保护好自然资源已成为当地社区群众、特别是生态旅游景区周边村民最关心的事情。

携手聚合力 爱心保雨林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数量剧增,生态保护与群众脱贫致富的矛盾日益突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矛盾加剧,热带雨林保护资金不足,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现有保护体系存在不足,外来文化冲击强烈等空前压力。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的保护工作任务非常艰巨、任重而道远。

为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团结社会各界一起关心、支持、参与西双版纳州的保护热带雨林行动。2009年8月4日,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六届八次全会首次提出了抓紧“编制热带雨林保护规划,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设立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的工作计划。2010年3月22日,西政复[2010]19号批准颁布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规划纲要及行动计划”。“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的成立,就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行动计划》的一项具体行动。

西双版纳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罗红江在成立大会上致辞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西双版纳最大的特色、最好的资本、最有竞争力的优势。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的成立,希望通过搭建一个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开放的筹资、融资平台,让全世界更加关注、重视和支持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事业,更好地调动企业、团体、个人以及全社会参与到西双版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来,有效推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让西双版纳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让这片属于西双版纳、属于中国、属于世界的热带雨林永葆青春。

据悉,这个由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发起,以云南省林业厅为主管单位,云南省民政部门批准正式注册成立的基金会是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保护与修复、加强雨林生态系统保护为主要目的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基金会按照“广泛募集、取之社会、保护雨林、造福后代”的原则,为致力于雨林生态保护与建设事业的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合作平台。

“献您一份爱心,共保一片雨林。”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基金会理事长熊云翔对记者说,基金会成立后将主要开展探索和推广热带雨林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的方略、办法,退化热带雨林的修复,部分缺水村寨的水源林保护和修复,弥补森林生态补偿的不足,民族传统用材树种的繁育种植示范,环境友好型橡胶园建设试验示范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等。

云南省林业厅副厅长郭辉军指出,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成立,是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战略决策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重要决策的具体行动。他表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目前仍然存在生态保护与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矛盾,热带雨林保护资金严重不足,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急需加强等困难。自然保护基金会的成立将充分动员社会力量为热带雨林保护贡献力量,有效缓解各级保护部门及各族人民承担的生态保护压力。他希望基金会严格遵守《基金会管理条例》,规范基金会的组织和活动,维护基金会、捐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热带雨林和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并为亚洲象、望天树为代表的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做出新的重要贡献。

在成立仪式上,云南活发集团、海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景兰旅游曼旦景区等企业和社团代表及个人纷纷解囊,当场向基金会捐款600余万元,迈出了全社会保护热带雨林的实质性步伐。参与捐赠的金孔雀旅游集团总经理李梅对记者说:“作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界的一分子,为热带雨林保护捐助资金,是我们应尽的一项社会责任。”

当天下午,该基金会与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联合举办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与国家公园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认真听取了与会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广纳贤言,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措施,推进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促进全州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在保护中科学利用,在利用中更有效保护的目标。“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基金会的成立,是在我国生态补偿国策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尝试,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行动。通过基金会对各方资金来源的严格管理,有助于对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及未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里的社区发展形成一个综合的保护系统。”参加活动的NGO组织“保护国际基金会”项目总监张立认为。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第7篇

“抬头的一片天,是蓝蓝的一片天……”这是爸爸他们小时候唱的歌,而我们现在应该唱成“抬头的一片天,是灰蒙蒙的天……”

以前的蓝天白云,现在在很多地方都成了奢侈。大量的工业生产中排出的大量浓烟,导致接连的雾霾天气,往日的灿烂的阳光,现在变得一片混沌,一切都是灰色的。连对面彩色的楼房,也只有朦胧的轮廓。偶尔还下一场酸雨,把本来清新的雨后乡村变得破败不堪,庄家枯萎、池鱼遭殃。

以前成片成片的森林也逐渐变得光秃秃了,人们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无节制的砍伐,森林遭到恶性破坏,有时人为的火灾,导致生命绿洲变成无垠的沙漠。

以前清澈的溪流也很难寻觅,生活废水随意排放,孩童在小溪里追逐戏弄捉泥鳅也成了历史,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恶臭的污水沟……

一切的一切,导致了我们生活空间质量的急剧下滑。

我们不要在垃圾堆里生活,我们不要在垃圾堆里工作,我们不要在垃圾堆里学习。保护环境、保护家园刻不容缓。

让我们来保护地球吧!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不乱摘花草,从不践踏草坪开始,从不随地排放污水开始,就算是一点一滴,也请同学们不要轻视。因为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第8篇

1 狠抓安全管理, 夯实安全基础

强化施工现场督察。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到岗到位制度, 提高现场违章考核力度。推行局领导与管理人员“挂、包、帮”制度。每个领导与管理人员均与班组挂靠, 对班组的安全生产、优质服务负责监督及管理, 并将班组业绩的优劣与其绩效挂钩。安全运检部每天对每个工作点的情况, 提前一天以短信的方式通知局领导、管理科室管理人员、巡视人员, 做到每个施工现场都有人员监控, 对确因其他工作耽误不能到岗到位的及时安排其他人员巡视。充分利用远程视频监控设备, 对施工复杂、安全风险较大的工作场所开展施工现场全过程视频监控。

加强施工单位安全考核。实行累计扣分和经济处罚并行方式, 安全管理原始分为100分 (以月为周期) , 对单项工程作业中的各类违章作业行为, 以及分包工程单项作业中的违章行为, 按标准进行扣分并处以经济处罚, 扣分由安全运检部记入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考评表。施工单位的考核情况由安全运检部按月统计汇总, 每月累计扣分超过40分时, 由安全运检部向施工单位发出告警通知书, 并停止该施工单位所有现场作业, 待整顿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每月累计扣分超过60分时, 将该施工单位列入仁和供电局《工程施工单位“黑名单”目录》, 终止分包合同, 且因终止分包合同而造成的损失, 由施工单位承担。

严肃督察制度。要求到岗到位人员必须有证明其到达现场的音像资料证明, 对现场违章进行摄像或拍照取证, 将施工作业现场所抓拍到的现场违章照片以及违章行为, 全部制作成PPT, 每半月或一月对作业现场的项目管理人员、施工队长、安全员以及技术骨干进行安全警示培训, 向作业一线人员直观地讲解发生在身边的违章情况, 以及违章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2 加强形象建设, 提升优质服务水平

强化服务意识。以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是国家电网生命线”等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 不断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 引导员工牢固树立服务理念, 强化服务意识, 转变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目前“心中装着老百姓, 服务才能做到位”的意识已深入人心, 优质服务氛围日益浓厚。聘请行风监督员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活动, 不断完善投诉举报管理信息系统和工作机制, 认真受理投诉举报, 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有力地推动了优质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规范窗口建设。强化供电营业窗口人员管理, 开展“服务明星评比”和“服务技能竞赛”等活动, 将窗口建设纳入指标考核, 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 促使员工自觉遵守《供电职工文明服务行为规范》, 服务技能不断提高。充分利用95598服务热线、不定期走访客户、组织现场优质服务宣传活动、积极参加“阳光政务”热线等形式, 接受客户用电咨询, 听取企业客户、城乡居民客户、社区街道的意见和建议, 宣传电力法规政策, 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3 加强队伍建设, 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抓岗位技能学习, 做到技术过硬。结合学习型团队的创建和岗位练兵、技术竞赛等契机, 大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先后开展了“消防应急避险演练”“专兼职驾驶员技术比武”“电费抄催部和配网维护中心技术练兵比武”等活动, 提高了员工的业务技能。

抓优质服务教育, 做到作风过硬。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 强化优质服务, 教育和引导员工树立职业理想、端正职业态度、提高职业技能、遵守职业纪律、履行职业责任、养成职业风尚, 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工作作风硬、业务技能强、团结互助好”的供电员工队伍。

创造宜居环境 共建美好家园 第9篇

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经济转型现象,是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城市化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特别是工业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已将“城市化战略”列入发展规划,作为21世纪中国实施迈向现代化第三步走的重大措施之一。毋庸置疑,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非常巨大,但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生态难题随之而来。

在经济与环境这个天平上,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正成为决策者们面临的难题。而如今,当人们习惯了被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因素充斥着的生活的同时,一个新的环境污染源已悄悄降临,这就是色彩污染。

色彩污染源于对色彩的不科学利用

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中,色彩是城市管理的有效手段。它美化着城市,营造着文明的氛围;它美化着人们的生活,也丰富着人们的心灵。色彩可以使城市多姿多彩,也充盈着生机和活力。绿色的梧桐树,五彩缤纷的花卉,淡雅的高楼,色彩绚丽的衣着,使城市充满高雅的文化气息;色彩可以反映一座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色彩中能听城市现代化的脚步声。科学和智慧的利用色彩,能帮助我们传送信息,营造氛围,美化环境,进而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色彩是建筑的语言,城市色彩又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景观和城市形象的综合体现,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我们也不可回避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对色彩的不规范、不科学的使用,造成的色彩污染已经显现。从南到北、由东至西,在城市建设中各种新材料、新涂料的盲目使用,将城市涂成色彩斑斓的“大花脸”,使城市既失去鲜明的个性,又切断了历史文脉,色彩污染直接影响到的是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目前,中国城市建设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城市色彩没有统一规划,导致上述现象的出现。色彩使用不科学而造成的色彩污染正呈现集中爆发的态势,所以又很多专家也在呼吁对色彩利用出台相应的法规来约束,以改善目前盲目利用色彩而造成的色彩污染现状。而早在2004年召开的色彩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研讨会,就已经将色彩污染提到了议事日程。作为中国色彩事业的权威机构——中国流行色协会最近几年也在普及色彩科学、规范色彩规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但要在全民意识上达成共识,仍然需要社会各行业、各部门来携手合作。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面对城市“色彩污染”的呼声日渐趋高,如何管理好城市色彩,作好规划与设计,成为摆在城市设计者、城市规划者和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遵守色彩设计的“规范”,要对色彩设计加以“限制”,制定景观法以及编制在法律意义下的导则、指南等似乎为我们指引了一条阳光大道。城市是人类聚居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形式,是物质和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体。在当今城市发展中,严峻的城市环境带来的物质损失、精神伤害让我们对色彩开始重新审视,面对这柄双刃剑,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优势而免受其害值得我们思考。

有两张面孔我们无法忘怀,那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孔。

——谚语

城市色彩污染带来的担忧

城市建筑色彩的构成和建筑物的外观色彩是影响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美丽的城市离不开色彩的构成,色彩的构成与周围景观的协调可以使居于其中的人们感受到城市的舒适和美丽。合理巧妙地运用色彩能使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带来愉快的视觉享受。

中国流行色协会常务副会长梁勇表示,色彩本身是没有美丑之分的,所谓色彩美,完全建立于色彩与色彩、色彩与环境的搭配上。提及城市色彩,很多人会错误地认为,建筑要用各种“最美”的颜色来装饰和装扮。实际上,人们视觉认为最美的色彩,如果出现的地方的不对,或搭配的比例不协调,便可能是最丑的色彩。梁勇副会长表示,目前中国城市建设中最严重的问题,并不在城市色彩上,城市色彩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也不在色彩本身,关键是城市规划。由于对新建筑的体量、高度、风格、质料及环境协调等方面缺少严格控制,许多超大体量、超高层楼拔地而起,伪古典风格与现代、后现代风格建筑并肩而立,这都给城市风貌造成了致命的、难以愈合的硬伤。可以想见,如果一座给城市带来色彩污染的建筑矗立起来,我们将面临两难的尴尬境地,拆除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放任不管其给城市造成的影响将会持续数十年。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上的损失我们都是受害者。

城市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城市色彩污染问题也不是直到今天才出现,那么,这些后遗症显然更不是单纯靠城市色彩设计可以解决的。所以,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制定色彩规划,使某些杂乱无章的建筑在现有的情况下,尽量在色彩方面获得统一性。

城市色彩规划是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所关注的问题。我国城市在超高速发展及扩容过程中,由于规划失控,忽视城市色彩,使某种“显富、摆阔、攀比、争强”的“暴发户”文化在城市建设中蔓延开来。而直到今天,当我们品尝到了城市色彩污染带来的苦果后才开始重视色彩问题起来。

城市色彩污染的一大根源是色彩的商业化运用,突出表现在新建筑色彩话语霸权的争夺、色彩杂乱带来的视觉污染等等。对此,中国建筑师学会的布正伟从建筑师的角度,提出了清除城市色彩视觉污染的措施。他认为,面对城市色彩问题,我们不仅要从现代环境艺术理论方面去提高,而且,更应当强化我们在城市建设中的务实精神。

当色彩在城市中的使用达到无序的状态时,自然而然就会对人产生伤害。色彩作为视觉传达信息的重要因素,能表达情感,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绪、精神以及行动反映。色彩的调制与运用得当,可以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增添美感,还能有效地缓解肌体疲劳和心理压力。

色彩直接影响着精神,色彩和谐统一的关键在于对人类有目的的启示激发。

——抽象表现主义大师康定斯堪

规范对色彩的利用是众望所归

中国流行色协会建筑与环境色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缪维认为,城市环境色彩污染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不讲究艺术规则,违背色彩科学;二是广告泛滥,严重污染人文环境;三是交通色彩标志全国不统一,不利于交通执法;四是灯光工程盲目上马。

色彩是城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和谐的城市色彩给人们在心理、生理上产生良好的影响,相反,杂乱的城市色彩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居住环境。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崔唯以北京城市建设为例,指出由于缺乏城市色彩建设规划而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受限制的色彩规划正在蚕食着古都风貌,造成致命的、难

以弥补的破坏。同时长期生活在色彩污染的环境中,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破坏生活质量。

在规范城市色彩的问题上,日本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上世纪70年代初,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型建筑与传统景观的矛盾,以及城市色彩污染严重现象,东京市政府在有关专家的建议下做出了整顿城市色彩混乱的决定,并委托都市色彩研究中心完成了《东京色彩调研报告》,后来这份报告成为东京城市色彩规划的蓝本1981年日本建设部提出了“城市空间色彩规划”法案,以立法的形式对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作出规定:2005年6月,日本《景观法》实施,为世界城市色彩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也为景观色彩管理与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一个成熟的借鉴与参考。

针对城市建设出现的色彩问题,专家们呼吁城市色彩环境需要立法。最近,长沙市在整治城市色彩污染问题上又推出举措,为了清除有碍观瞻、影响市民身心健康的“色彩污染”,建设宜居城市,长沙市将“暖色系红橙色调”定为城市色彩。从5月1日开始,长沙新建筑物违反色彩规划将不能通过竣工验收,现存的建筑不规范颜色,也面临限期整改。对长沙为城市设定色彩基调之举,业界很多专家认为,在城市管理者从体量、高度、风格上统一城市建筑很困难的现实背景下,制定色彩规划是建设“宜居城市”的有效途径。而确定城市色彩基调来治理视觉污染,后期严格管理则更关键。

面对日趋严重的色彩污染,一些地方政府已开始行动来。北京市政府早在2000年就曾颁布《北京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管理规定》,在去年奥运会的筹备过程中,北京奥运会科技委员会将色彩列为奥运科技中的重点项目,并组成专门机构,对色彩进行调研、规划、设计和整改,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和谐、美丽的新北京。此外,哈尔滨、上海、深圳、青岛、武汉等城市也纷纷行动起来,把色彩设计列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举措将会让我们居住的城市更加舒适、惬意,人居环境质量也将不断改善和美化。

在眼睛的世界里,色彩是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只要有光的地方,就有五彩缤纷的色彩。色彩,这一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如何利用好、规划好,发挥其最大的优势为我们服务,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共同投入到创造宜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工作中来。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建筑的外观色彩,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性格、居民的喜好,甚至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保护地球 共建美好家园 第10篇

“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遨游太空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小时候,我最喜欢听故事和看故事,家里的故事书也琳琅满目,数不胜数。记得爷爷曾给我讲过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座山庄,那里森林葱郁,山清水秀,人们生活的非常快乐。后来有一个人来到这儿,对当地的人们说:“你们拥有着巨大的财富。”人们听后,高兴极了都认为这儿埋藏着巨大的金银财宝。于是,他们开始乱砍乱伐寻找宝藏。几年后,那人又来了,人们愤愤不平的质问那个人。那个人叹口气的说;“我说的财富就是你们原来生活的优雅环境呀!”人们听后懊悔不已,因为他们现在所居住的环境很差和原来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

当时,我并没有听懂这个故事的含义,反而还替村民说好话。现在想想,村民们真是大错特错啊!美丽的大自然,和谐优雅的环境就是无穷的财富,这是人人都可以意识到的,外来者只是提醒村民要好好珍惜罢了。

然而生活中你是否看到过类似现象——水龙头不停地留出清澈的自来水,用水人不知去向;开着电灯、电视,房间长时间空无一人;笔记本被随手扔进垃圾桶,却只用了几页;美丽的黄河出现断流现

象……你又是否想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就拿矿物资源来说,他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他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物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是的,我们只有一个赖以生存的家园,那就是地球,如果破坏了他,我们将别无去处,面对我们的将只有死亡甚至是想恐龙一样灭绝。“那么我们可以在地球消失的时候移居别的星球啊!”这句话一定是很多人所想的,但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地球40亿万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家园。

保护水资源,共建美好家园 第11篇

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作为与粮食、能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此,“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广饶市中心开展了关于节约水资源的调查报告,目的是为了在21世纪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如何与公共场合节约用水的设备如何。

首先我们在公共场所的水龙头贴上了宣传标语,这次活动的标语是“节约水资源,我们在行动”表达了调研团呼吁人们节约用水的心声。大街上我们不时的采访路人,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现在社会节约用水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大家已经明白了不能再浪费宝贵的水资源。接下来,我们了解了节约用水的设备如何,调查结果使我们感到振奋,有的地方使用触摸式是龙头,这样就不会因为个人的疏忽而浪费水了;还有的水龙头控制了水流量„„总之我们见到了很多节约用水的好方法。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第12篇

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地球每天都受着我们严重的污染,你可曾看见那些污染地球的“凶手”,比如说汽车排放的有毒的烟,还有砖厂上方排放的黑烟......这些都是使我们蓝天变黑的罪恶杀手,还有使我们清澈的水变浑浊的“凶手”,例如化工厂排放的有毒化学废料,还有人们丢的垃圾......这些都是地球污染的.主要凶手。

以前的天是多么蓝啊!可是现在为什么变黑了呢?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些人类,以前的天上小鸟在自由地飞翔,云彩在上空飘扬,我们经常到公园里或山上看壮观的日落,那景色十分地美,可是现在为什么看不到了呢?就是因为这些可恶的凶手。

以前的小溪是多么清澈啊!小鱼在水里和同类嬉戏、青蛙在河塘边高声呤唱,螃蟹在小溪中“横行霸道”,许多小孩在小溪中洗澡,这一切是多么美好,但是可恶的凶手毁了十分清澈的溪水,现在化工厂比较多,好多工厂把没用的废料投到河里,还有生活上的污水、养猪厂、加工厂......不经处理的废水都流向河里。从而使河水变混,水面上还经常出现鱼、虾的尸体,也不见青蛙在这里唱歌了,螃蟹则被逼在小溪旁,吐着泡泡等待着死神的到临,这是一件多么残不忍堵的事啊!

以前,电视播放过一个广告,黑黑的蓝天和浑浊的河水使所有的东西都污染了,画面中还站着一个小泥人,大声地叫“谁来救救我”。因此我们不保护好环境,现在是蓝天、水、动植物受污染,那不久的将来我们人类会怎么样呢?

所以,我们要好好的保护环境,就像保护自己的家人

携手共建家园文化 第13篇

现代企业发展实践证明, 一个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 企业与员工相互依存。企业是员工追求幸福的生活乐园和实现价值的精神家园, 而员工是企业发展壮大稳定的力量源泉。一个好的企业, 就是一个好的大家庭, 每个员工亲如家长、长辈和兄弟姐妹。因此, 从文化上、理念上应该倡导家园文化, 企业和员工共建共享这个共同的家园, 实现共同长远发展。

培育共同价值打造精神“家园”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家就像责任田, 需要家庭成员用勤劳的双手耕耘、播种、浇灌, 才能收获滴翠的叶、绚丽的花、丰硕的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倡导“家园”文化, 培育共同的价值观, 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是增强凝聚力的根本保证。企业的责任不仅仅是追求利润, 还应该将员工学习培训作为头等大事。通过培训和学习, 员工得到完成工作所需的方法, 能够自如地耕耘自己那份承包地, 越做收成越好, 让员工体会到自己对企业这个“家园”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重要的和必须的, 从而一步一步实现这个大家庭的远景目标。

强化领导带动营造温馨“家园”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管理奇才杰克·韦尔奇曾指出:最好的经理人并不用威吓胁迫进行领导, 而是他们通过感召他人产生施展抱负的愿望来领导。在企业这个大家庭里, 领导好比是家长或长辈, 其作用在于通过激励等方法, 带动员工实干, 实现企业的目标。在这个大家庭里, 领导人员要倡导克制“家长”作风, 减少官僚主义、颐指气使、独断专行等行为, 去除依靠命令、控制和等级来实现目标的思维。倡导通过制定高质量的目标, 并激发员工尽情施展, 而不是采用强制、霸道的过程控制。倡导靠人格的力量, 以身作则, 鼓励员工思考和贡献力量, 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共同打造这个温馨“家园”。

规范管理行为构建和谐“家园”

古人云, 无以规矩, 不成方圆。企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规矩。假如企业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得力, 公平公正就难以保证, 情感认同就无从谈起。这种不公平感和不认同感的存在, 将严重打击员工积极性的发挥。保证公平公正, 落实制度是根本。特别是像员工比较关心的报酬分配制度、给员工所提供的培训机会、员工的奖惩、福利等, 都需要规范的管理来确保其合理性。在企业这个大家庭里, 作为家长或长辈的管理者, 要做到正人先正己,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带头作规范管理、重在落实的表率, 对身边的人和事不护短、不偏袒, 这样才能敢动真、敢叫劲, 带头唱出“和谐的曲调”, 共同构建和谐“家园”。

善待员工利益缔造幸福“家园”

在企业这个大家庭里, 企业要善待员工, 关爱员工, 稳定巩固企业和员工相互依存的关系, 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企业要关心员工切身利益, 提高福利待遇, 让员工的钱袋子“鼓”起来。当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发生冲突时, 心里装着员工, 合理合法妥善处理。企业多为员工办实事、好事, 特别是员工需要的事, 如改善职工食堂伙食, 送上员工生日祝福, 送上节日慰问, 协助解决就医难、子女上学, 等等, 致力于打造成一个极具幸福感的“家园”。作为其中一员, 员工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自觉恋家顾家, 知恩图报, 不遗余力为这个幸福“家园”增砖添瓦, 创造美好未来。

共建绿色美好家园 第14篇

本刊记者在这个春天走访了城市管理部门、社区、学校、超市,还有NGO组织等,他们的所思所做,令人惊喜,令人感动。但愿,绿色理念像春风一样吹向北京的每个角落,吹暖人心。

如果您留心,在2010年春天的北京公交、地铁站台,您会看见这样的宣传横幅“做文明有礼北京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文明乘车引导员在引导乘客排队候车的同时,还主动向过往市民和乘客发放宣传手册和材料。这就是北京市正在开展的轰轰烈烈的以“周四垃圾减量日”为主题的“爱首都、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活动。在今年4月8日召开的2010年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大会上,垃圾分类、垃圾减量被提升到衡量城市文明重要标志的认识高度上。

4月11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在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枣营北里社区举行,并由此拉开了“周四减量日”活动序幕。该活动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北京市市委常委、副市长蔡赴朝,副市长黄卫出席启动仪式,并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志愿指导员代表佩戴绶带。市市政市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孟令华,副主任陈玲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北京是一个拥有17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不断增长,生活废弃物不断增加,目前平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83万吨。一方面,垃圾处理压力日益增大,卫生填埋不仅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垃圾中的可利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威胁。为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和《绿色北京行动计划》的要求,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生态、循环、可持续的垃圾处理系统为宗旨,把垃圾减量化作为垃圾管理的长期战略性措施,垃圾分类作为减量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建设,分年度实现增加处理能力、调整处理结构、促进垃圾减量的目标。2009年,北京市建成了350个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和13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在城八区开展“再生资源回收日”活动,同时开展了网上预约回收服务,全市再生资源回收量达到400万吨,比2008年增加了30万吨。目前,600个小区正在进行厨余垃圾分类运输转运系统建设,今年年底前要全部实现厨余垃圾的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设立“周四垃圾减量日”,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处理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共同维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在4月15日举行首个“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上,市市政市容委陈玲副主任宣读了《文明有礼重在行动、垃圾减量从我做起——致全体市民和社会各界的一封信》,倡导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自此,北京短暂的春天里,每个周四都有了一场这样有内容有主题的宣传活动。

在第2个“周四垃圾减量日”里,城八区、公交、地铁5000多名文明引导员冒雨在2000多个公交、地铁重点站台,开展了“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宣传实践活动,使秩序文明引导活动更加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将像乘车让座和排队一样,成为北京市民必不可少的文明素质之一。

在第3个“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上,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正式成立。与会领导还分别向19位“绿袖标志愿指导员队伍”代表授旗,鼓励他们在社区做好垃圾分类指导工作。

“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第4个周四垃圾减量日”在北京市市政市容委机关举办。同时启动了绿色办公月活动。市市政市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孟令华同志介绍了市市政市容委机关节能减排、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绿色办公的具体做法。之后与会领导和各单位代表一起参观了市市政市容委机关办公室、水房、垃圾楼、食堂等地,对市市政市容委节能减排、垃圾减量措施给予高度评价,下一步将向全市推广。

5月13日,在第5个“周四垃圾减量日”里,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和市长郭金龙走进社区居民家庭、深入垃圾处理车间,就“落实绿色北京行动计划,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和再生利用”进行专题调研。刘淇书记强调,垃圾处理是全社会的责任,关系着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是北京迈向世界城市必须练好的一项城市管理“基本功”。他号召,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从我做起,人人参与到建设绿色北京、宜居城市的工作中来,打一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人民战争。

第6个、第7个,⋯⋯越来越多的组织、企业的身影出现在“周四减量日”活动里,越来越多的支持的声音在这个春夏之交回响。持续近10年的北京市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开始步入全民参与的新的历史阶段。

(责任编辑:黄荔)

链接①LINK

垃圾减量活动日标识——可爱的“绿蛙”

★ 核心标识由内外两部分组成:

外围部分采用国际通行的三角循环标,寓意北京市的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与全球的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相一致、相呼应。三角循环标的颜色分三种,蓝色代表可回收垃圾,绿色代表厨余垃圾,灰色代表其它垃圾。三角循环标上的顺时针箭头意喻着大自然的自我循环和废弃物的循环与转化。

中心部分是以青蛙为原型的卡通造型,命名为“绿娃”。“绿娃”作为人类和自然界互动和交流的桥梁,它眼睛大、嘴大、肚子大,能看得清、分得明各种垃圾;它左手指向循环标,张开右手召唤大家,倡导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活动,保护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具有互动性、号召性和标识性的特点。

链接②LINK

细节成就“绿色办公”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

5月6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第4个周四垃圾减量日”暨绿色办公月活动在市市政市容委机关举办。记者用一组图片全方位地展示“绿色办公”的方方面面:在办公室打印机上,有“双面打印,节约纸张”的提示;要搭乘电梯,会发现三层以下停驶,据介绍,机关还要求40岁以下同志不乘电梯。记者遂拾级而上亲身体验爬楼梯,惊异地看到:每层都有一个可爱的卡通人物提示贴“走楼梯,为节能更为健康”、“加油,你真棒!”等,让人感觉温馨而愉悦。机关地处西单繁华闹市,出门便是地铁4号线灵境胡同站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因此,出行乘坐地铁、租用自行车、拼车是机关工作人员尊崇的“绿色时尚”。

上一篇:外贸工作英语自我介绍范文下一篇:工程竣工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