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作业

2024-08-04

继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作业(精选12篇)

继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作业 第1篇

请结合实例谈谈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都哪些?

所谓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从其性质来说,是规范和指导教学活动,或者说是给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策略。

教学原则能使我们按照教学的客观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正确解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学原则概述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教学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

区别: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原则是人们制定的,在制定和贯彻执行中总有主观意识的参与。

联系: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而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两者不可分。

(三)教学原则的意义:

1、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只有正确理解和贯彻教学原则,才能使教学符合教学规律,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教学原则对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指导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导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运用,它关系到教学具体工作的实施,关系到教学质量问题。

二、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目前关于教学原则的名称,数目尚未有统一的意见。一般认为,对中小学教学较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教学原则有下面几条:

(一)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

1、含义:该原则要求教学要从教育目的出发,在教学中坚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贯彻要求:

① 要求基础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② 注意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 ③ 保证学生身心发展的统一。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含义:理论指书本和教师所传授的间接知识;实际是指书本知识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和现象,也包括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

这条原则是指: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于实践,做到学懂会用。

2、贯彻要求:

①以理论为主,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力求把理论知识讲清讲透; ②根据教学需要和可能,适当联系实际。包括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

(三)启发性原则

1、含义:“启”是指教师的引导,诱导,开导;“发”是指学生在教师“启”的作用下生动活泼地学习。

这条原则是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依据: ①根据教育目的;

②根据教与学统一规律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的规律。启发式教学有利于教与学的统一,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道而弗牵,施而弗抑,开而弗达”。

3、贯彻要求:

①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运用启发式教学。“启”靠教师,但能不能“发”则在学生,启而不发不是启发,只有当学生具学习愿望、兴趣时,能与教师主动配合,启发作用才能发挥。

②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创造性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思维方法。

③发扬教学民主,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④采取灵活多样的启发方式进行教学,如激疑启发,情境启发,比喻启发,类推启发,讨论启发,描述启发,等等。

⑤掌握好启发时机。

(四)直观性原则

1、含义: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实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对所学内容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理论依据:

①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教学规律

②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初中生抽象思维虽有较大发展,但仍需具体的,形象的感性经验的帮助。

3、贯彻要求: ①要恰当选择直观手段

要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特点加以选择,要注意它的代表性,典型性。②直观手段的运用要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教师的讲解可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举例)

③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直观教具往往受到时间,地点,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时时使用,大部分要靠语言直观。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深奥,抽象的知识描述出来,让学生如入其境,一下子就能形成表象。(举例)

④ 要注意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直观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概念,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不能为直观而直观。

(五)循序渐进原则(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结构相统一的原则)

1、含义: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按照教材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进行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2、理论依据:

①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系统性、逻辑性、顺序性——决定的 ②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3、贯彻要求:

①要按各门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和顺序进行教学。

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扎扎实实的学习习惯。循序渐进不等于循序慢进,而是为了打下牢固基础,加快学习速度。

③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系统连贯,循序渐进。④要引导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认知结构。

(六)巩固性原则

1、含义:巩固性原则要求引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的知识技能,使之能持久地保持在记忆中,需要时能正确再现出来,加以运用。

2、理论依据:根据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教学规律。这些经验非学生亲身体验,且在短时间内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容易遗忘,所以要加以巩固。孔子:“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3、贯彻要求:

①要引导学生清晰地感知和深刻地理解教材,为巩固知识打下基础。②要有效地组织好复习和练习工作。这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③ 注意对学生知识质量的检查。一是为了督促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二是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补缺补漏。

(七)因材施教原则

1、含义:这一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理论依据:

①教育目的,全面发展;

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个别差异性。

3、贯彻要求:

①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必须以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为前提。包括了解全体学生的一般特点和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

②要面向全体,使教学的深度,进度能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③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提出了不同要求。(举例)

④要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要大胆打破常规,采取措施,促进学生特殊才能的发展。

各教学原则的关系:

以上各条教学原则分别反映了不同的教学规律,各有独特的作用和要求。但各条原则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共同组成了教学原则体系。教师在每节课虽然有选择运用某一原则,但决不能撇开其他原则。

继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作业 第2篇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这门课,《阅读的教学案例》给我的帮助最大。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谊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语文教学要让情感流淌,让课堂充溢浓浓的人文情怀。下面分别从背景分析、案例描述、案例反思等方面加以介绍:

一、背景分析

阅读案例是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内容比较有趣,是一篇童话,篇幅较短的《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童话。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讲,初读、预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在上这节课之前,做预习时,希望孩子们能基本做到:能搞清楚课文当中的几组对话;朗读顺畅;对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基本特点有初步的感知。课文内容主要分为前后两大部分,这样的故事内容,同学们初读的时候会很感兴趣很喜欢,他们沉浸在故事情境当中。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把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神态、动作的词句找出来,去品一品,在语言表达和故事的写作手法上略有感知。确定如下学习目标: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2.体会文章对比的写法; 3.积累课文中相应的词句。

二、案例描述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读一读小柳树和小枣树,由此进入课文两个人物的感知。

先看小柳树,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你会怎么说?(华美)

然后看小枣树,给你什么感觉?(朴实、普通)

(二)初读课文,品一品:

1、读课文,品味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有什么不同?

2、读书、思考、小组交流、互换角色对比地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内容探讨:

1、小柳树和小枣树不同表现的内容,循着课文的路径,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最后一组为例:两人合作来读一读,在读之前,老师可以请朗读者说一说要读出

怎样的对比,以此跟同学们进行交流。读完之后发表见解,能听出哪些不同吗?

有了这些交流之后,再让孩子们去读,相信会更加的精彩!

2、老师参与朗读,用骄傲的语气,引起学生探究词语的兴趣。

3、思考问题: 发现对比的过程当中有哪些疑问呢? 引导学生发现,小柳树虽然美丽,但是随着她越来越漂亮,也越来越瞧不起小枣树。这一骄傲得意,只关注对方缺点的性格特点是从她说的话中体现出来的。通过将小柳树两次说的话对比朗读,从而让学生较好地把握了小柳树的人物性格。在逐层渗透中,为后面理解小柳树对待小枣树的态度发生变化,做出了必要的铺垫。

文中小枣树的话语很少,但却凸现了她的宽容大度,善于发现别人优点。在品读小枣树的话之前,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小柳树,你认为已经结果子的小枣树现在会怎样对待自己?在学生发散思维想象之后,再来读文,感受小枣树的为人,使孩子的心灵受到一次震撼。(鼓励学生的个性理解,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合理表达出来。)

4、把握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再请学生读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句。读的过程中,请孩子们在语言文字中发现有哪些对比。延伸课文的内容,站在生活的位置让孩子们去看:都是说的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讲述的都是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怎么去看问题,想问题,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5、合作编演对话。在学生们充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演课文对话。

三、案例反思读书就要读到学生的心坎上,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读进行有效的引导,即不但要让学生读出文本中外显的内容,更要指导学生读出文本深处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更让学生经历了阅读体验的过程。即本课贯穿始末的朗读。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那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就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感悟、内化、延伸,我觉得这节课就真正做到了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

例如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把握两小树态度的不同,再请学生读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句。读的过程中,请孩子们在语言文字中发现有哪些对比。从而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骄傲,要虚心地向他人请教,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同时也只有教师的“真引导”,学生才能“真读书”。这样,学生才能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真正所要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感悟

中阅读,在阅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进行阅读方法的强化指导,增强阅读的实效性。阅读方法概括起来就是“读思记”。读的方法主要包括浏览性的泛读,探求性的速读,品味性的精读三种;表现在课堂上主要是:第一步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步根据问题,进行探求性阅读;第三步赏读课文,品味重点语句。思即思维,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综合等思维方法;记即做笔记,就是读与思的方式再转化为“读书笔记”形式反映出来。“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读,能帮助理解语义,能帮助再现情境,能帮助领悟内涵,能发展思维水平。将语文课堂变得书声琅琅,生气勃勃,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愉悦,获得精神的自由,获得对人生价值的感悟。

继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作业 第3篇

我们于2012年9月至10月分别对所在甘肃省安定区辖区内的十所农村小学的教师做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560张, 回收问卷560张, 回收率为100%。

本次调查从完成语文作业的时间、作业设计的形式、作业的布置方式、作业的设计内容、作业的批改情况、作业的完成质量、作业的评价情况等方面着手。现将本次教师问卷调查结 果阐述如下:

完成作业时间方面。从调查的数据看, 完成作业的时间基本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 基本是合理的, 大部分时间为半小时, 但是也存在细微的问题, 学生作业时间在半小时的只有7.1%, 这个作业量应该为高年级的, 而学生达不到规定的时间, 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肯定有影响。可见不能只为了分层, 而减掉一些必要的学习时间。

作业设计形式。从调查的数据看, 作业设计的形式还是多样化的, 43%的老师设计的作业是开放性的, 21.5%的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 35.5%的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这样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都有裨益。

作业布置的方式。从调查的数据看, 作业的布置方式还是很多样的, 大部分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都能因材施教, 这部分老师占76.8%。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练习, 好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知识, 成绩稍微不理想的学生能夯实基础。但是, 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即分层不到位的或者不分层的, 这样的情况有待改进。

作业设计的内容。从调查的数据看, 作业内容的设计还是比较全面的, 有基础题, 也有提高题, 学生困难的学生夯实基础, 学习中等的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提高学习成绩。但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做这样的题就显得不那么有价值, 因为他们已经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并且能灵活运用, 长期这样训练, 必然无法提高拓展, 限制能力的增强。

作业批改的情况。从调查的数据看, 85.7%的老师都能全收批改。批改对老师的教学巩固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因为通过批改, 就能知道学生在什么方面还有差距, 能够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从而提高练习质量。而且通过批改, 老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对改进教学方法也大有好处。但有些老师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抽样批改的老师占14.3%, 可能是抽一些认为比较差的学生或者比较好的学生进行抽改, 但这样不能代表全部, 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全面, 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了解。

作业完成的质量。从调查的数据看, 练习效果是不错的, 44.6%的学生正确率达到90%, 39.3%的学生正确率达到70%。这说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到位的。但是也要看到有些班级的学生正确率只达到50%, 这可能跟平时的作业训练有一定关系, 即训练不到位, 该分层的没有分层, 该批改的没有批改, 该有提高的没有提高, 该有拓展的没有拓展, 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 不到位。可见如果要求不到位, 学生就容易犯一些不应该犯的错误。

作业评价情况。从调查的数据看, 53.57%的老师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进行评价, 46.43%的老师对学生的作业有时评价, 有时不评价。由此看来, 在推行素质教育、加强教学精心化管理过程中, 小学作业评价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 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 通过作业有效性评价帮助小学生认识自我, 树立信心,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有效地发展。

其他情况分析:除了以上的原因外,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能一定程度地影响分层效果, 如:

学生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是分层作业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之一。这些学生本来对学习就不感兴趣, 认为写作业是一种负担, 再加上家长配合不到位, 他们就放纵自己, 对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不予理睬, 最终影响分层作业效果。

某些老师的认识不到位, 也是影响分层作业效果的原因之一。某些老师没有认识到练习的重要性, 认为练习就练习, 搞那么多的花样没有意思, 且浪费精力。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 要想学生有一个很好的成绩, 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好的练习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甚至比上一堂课还要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考虑学生的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 设计作业有一定的弹性, 为学生留下自主选题、张扬个性的空间, 让不同层面、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浏览、涉猎、补充、丰富知识, 就能使每个学生都丰富语言积累,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继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作业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状;质量;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373-01

小学语文是小学课堂一项重要的课程,语文作业则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则要通过写作业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然而,一些学校的语文教学现象却不如人意。因此,就要优化小学语文的质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一、小学语文作业现状分析

1、作业机械化

每上完一堂语文课的内容,老师们会通过写作业让学生巩固练习,来加强对这堂课的理解。比如,抄写这堂课的生字新词。这是最普遍的学生课堂作业。因此,学生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几遍十几遍的抄写生字新词。这些或许已经在课堂上掌握了的知识,只需要稍微巩固一下,课前复习一下就可以了,老师们却认为写的越多,记的越牢。这样,不仅使学生们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多无益处,只会让学生们产生厌倦心理罢了。

2、作业形式单调

老师们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仅仅拘泥于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作业形式局限于做课后练习题,抄写一些简单的课文内容。很少有其他形式的作业。也许是因为这种作业形式便于家长对孩子作业情况的监督,也许是因为中国现代的教学还不够开放。

3、作业忽视整体与个别

每堂课程结束后,学生们在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而老师们往往忽视了这个细节,对所有学生布置作业的要求是一样的。对于那些还未完全掌握课堂内容的学生们可能会鱼目混珠,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去写作业,这样会致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越来越低。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多的是做无用功。

二、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

1、量的优化

对于每堂语文课后生字生词的抄写可以适当减少,通过在课堂上检测学生们对生字生词的掌握程度,适当增减抄写的遍数,对于艰难记住的可以多加练习,一些简单的则可以少写甚至不写,课前做到复习,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2、形式的优化

作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并非只有抄写、背写、做练习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的掌握学习内容。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加深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样,也培养了兴趣,使学生们身心得到了更加健康发展。

3、尊重学生差异

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吸收消化较快,有的则要慢些。因此,老师们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备课时,老师们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分层次的去备课,使困难生能慢慢接受消化,优生能巩固记忆。其次,对于老师们上课提问,可以对困难生提一些较简单的问题,优生可以稍微复杂一点,无论同学们回答的对与错,都应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对于课后批改作业,更是要对困难生的作业多下功夫,这样就可以查漏补缺,发现困难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时加强对困难生知识的记忆。

三、提高小学语文质量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老师在孩子的性格塑造方面相当重要。不同的孩子性格不同,因此,教育方式也应该有所差异。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应当加强管理,而那些腼腆胆小的则需要多鼓励,给他们信心,加强与其他学生的交流沟通。这就要求老师们善于与学生沟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使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去了解每一个学生。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惯

在语文的教学学习中离不开听、说、读、写,老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晨读的习惯,读课文,背名篇,这有利于学生写作。其次,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也要培养,学生上课走神、分心、打瞌睡的现象处处可见,因此,老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讲一个笑话或者新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者,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这样不懂的问题在老师上课讲解的过程中他就会自觉的去听,去弄懂之前不会的问题。

3、提高学生书写质量

错别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家常便饭了,如果不加以纠正,他们就会将错就错,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也是提高语文成绩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把那些难写,易错的字进行重点强调,并要求学生书写规范,工整,整洁。同样,也可以让学生们养成练字的习惯。

4、老师认真批改作业

老师批改作业应该本着“当日事,当日毕”的原则,认真,细致的批改学生的作业。作业的评语也应是鼓励性、积极性的话语,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评,让学生明白自己作业存在的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及时更正错误学习成绩才会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语文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一项重要课程,无论是朗读,还是背诵,还是书写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问题的思考,一个错别字的纠正,一次课前的预习,都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有不可小觑的作用。量变才会引起质变,只有这样慢慢地积累,才会有所收获。当然,老师的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极为重要,只有师生关系更融洽,老师教学方式更加优化,这样,语文的教学质量才会有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彩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及提高小学语文质量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4-12-10.

[2] 马传赟.优化小学语文作业及提高小学语文质量分析[J].求知导刊.2016-04-19.

继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作业 第5篇

我觉得在这门课程中,给我最大帮助的教学案例是识字写字这方面。小学的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的能力的基础。

因此,我认为小学生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十分重要。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学习了本课程,我觉得要想高效有趣地完成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提升学生的理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课堂中的主角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不可能高质量、高效率。心理学认为: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处于积极探索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教师让学生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异想天开,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争论,真正放飞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如:要最快记住汉字,学生可选择喜欢的方式识字:有的基础好,好表现,就让他当小老师,教大家识字;有的喜欢找伙伴一起识字,交流合作;有的爱在读故事中巩固;有的喜欢抄写;有的喜欢联想,能给“田”编字谜:1+1=?,我不禁为她的发言与众不同喝彩!

儿童的认知规律表明,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学习的过程就是在情景中亲身经历,感觉、知觉、表象、联想的过程。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出发点,努力变抽象字符为直观形象,变枯燥的识字为趣味的活动,把识字和学词、学句、口语交际、课外阅读、写字等语文实践结合起来,重视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1、巧假设,悟字形。

小学生爱童话,好直观。我便将生字人格化,引导学生把字看作人,一个部件一个笔画就可看作人的肢体,使字也有头肩腰腿,眼耳口鼻,衣帽鞋袜等。如:“禾” 像个女孩穿裙子,书写时别让裙子拖到地;“夏” 的“▔”像帽子,夏天外出记住给自己戴上大草帽;“立”字“丶”像头,“一”像肩,“丷”像手脚,“一”像地面。头正肩平,手脚并拢,立于地上„„把抽象的符号变生动、形象、真切,孩子们犹如走进童话世界,倍感亲切,非常愿意认识并记住这些“朋友”,而且,用这种方法记住的字,错误率极低。

2、多实践,明字义。

小学生记忆特点是无意识记强于有意识记,记得快,忘得也快。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眼、耳、口、鼻等感知器官,加强实践体验。

(1)把识字和学词、学句、口语交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组词、说句解意,把文本转向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多种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如教学“美”字,教师展示四个不同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说句理解外表美、心灵美、高兴、赞美等不同含义的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使学过的字反复出现,久而久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时,通过语言实践,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了爱读书的习惯。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好身边的识字教材,如:同学的姓名、路标、广告牌、电视中的对白等。

(3)通过讲故事、找朋友、编(猜)谜语、编儿歌、简笔画等有趣味的游戏活动加强识字。

(4)根据汉字的特点有重点地进行书写训练,促进认字的精确性,发展知觉的稳定性、主动性,加深记忆,养成良好的习惯。

3、善发现,知学法。

古人说:“授人以渔,受益终身。”为了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教师应在识字过程中渗透识字方法,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

(1)可根据汉字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如果是象形字,可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产生联想,发现规律:字和图很相象。如果是形声字,利用旧知悟出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还有会意、联想、比较等方法。

(2)也可用加减法、字谜法等趣味记忆法。如:你有什么法子记住“美”?学生:羊不露尾巴+大;顺口溜:大王大王真好看,两朵花儿戴头上;大羊没尾巴,照样人人爱。

当学生书写汉字时,要求有一定的标准,最基本的就是笔画正确,间架结构合理,用新课标的话 :必须规范、端正、整洁。一句话,学生要感受汉字错落有制的形体美。郭沫若曾说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使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的习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写字可免除这些毛病。” 在书写时,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结构把握笔画的轻重缓急,部件的高矮胖瘦,注意谦让或穿插,尽量做到正确、端正,得到美的熏陶。

继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作业 第6篇

启发: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并不是无节制的放任自流的学习行为。自主学习离不开高效的指导,尤其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仍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做语文教学设计时,必须以帮助每个学习者学习语文为目的,明确学习者需要学什么,承认每个学生的学习语文个性或潜能,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系统设计的语文教学应有利于学习者自身的发展,必须基于人们如何学习语文的知识。语文教学设计必须以教与学的理论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目标是学习活动、评定和决策的驱动力,目标、学习活动、评定三者应该协调一致。同时,评价和修改是语文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新的教学设想: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课《自然之道》。

一、指导思想:

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提高自我”为关键,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相结合,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并且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上。同时,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强化教学中的质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努力把握好语文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体现语文教学中的双基要求。引导学生开发潜能,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拯救了一只被嘲鹰咬啄的海龟“侦察兵”,结果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而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课文叙事严谨,故事性强。第一自然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还特别强调“在一位生物学家向导的陪同下。”从而点明了“我和同伴”及“向导”的不同身份,也暗示了两者对太平洋绿龟生活习性以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层次是不同的。第二自然段插入对幼龟生活习性的介绍,为后文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稍不留心”“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意在强调危险随时可能发生。

第三到十一自然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叙述了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其间,小绿龟的命运牵动着“我和同伴”及“向导”的心,也清晰地展现出各自思想感情的变化:“我和同伴”先是因好心而“紧张”、“焦急”,要求向导想办法,接着,看到事与愿违的结果后感到“震惊”与后悔;“向导”本来是“若无其事”,由于同行人的“不满”,“极不情愿”地将绿龟引入大海,最后只能难过地发出“一声长叹”。

课文中向导的一句“叼就叼去吧,自然界就是这样的。”意在说明,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人类不能凭主观好恶做事。同时,也点明了课文的主旨: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规律。课文最后写到向导的一声长叹:“大自然是有它自己的规律的,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这不仅仅是在说海龟,更是在呼吁:人类呀,要遵循自然规律,千万不要人为地干预。再一次点明“自然之道”。

课文主题突出,并且学生易于在读中感悟。一方面是因为选材典型,另一方面文章内容在多方面形成强烈反差,读起来扣人心弦,例如:“我”和同伴与向导在对自然规律认识上的反差,“我”和同伴的好心与所造成结果的反差,海龟入海前的平静与入海时遭到食肉鸟捕食的惨烈情景的反差等。学文时,引导学生从故事的发展中悟出“自然之道”是重点。下面我要讲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目标确定制定: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通过初读、再读、细读这三个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学生体会逐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三、教法运用: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学习;

2、引导回忆和想象,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教育。

四、学情分析

有部分学生比较喜欢看有关自然的书,对大自然的规律有些了解,但由于地理关系,学生对于海龟的生活习性可能不太了解。

五、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让学生明确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二、导入:《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又是什么呢?(学生和老师一起板书并齐读课题)

三、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了解绿龟的生活习性。

2、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对照文中的拼音或查阅工具书读准字音明确新词的意思。不明白的也可以请教同位或小组内的其他同学。

3、教师开火车检查生字词是否读准确,对于难读或易错的读音进行指导。

4、再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5、每人一句话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标记出读的不准的地方,读完后再进行订正。

四、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质疑。

1、指导学生用“谁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模式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中你有不明白的问题吗?(简单问题直接找同学回答,较难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供学生讨论时用)

3、针对学生提出的较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然后逐一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五、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1、自读课文,把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

2、把你的感悟体会与同位或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分享。

3、班内交流自己的感悟或体会。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相关内容。(看图感受幼龟被食肉鸟吃食的悲惨场景)

4、讨论:读了《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明确遵循自然之道的重要意义)

六、课堂小结:

1、今后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应如何遵循自然之道?

2、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七、课堂小练笔:从下面的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写,写完后班内交流。

1. 假如你是一只太平洋绿龟,当探路的侦察兵没有返回龟巢时,你些时的心情怎样,你会想些什么?

2. 假如你是龟群中的一个,当那么多的食肉鸟来袭时,你又会想什么做什么? 3. 假如你是游客中的一员,面对沙滩上血迹斑斑的幼龟残体,听着空中食肉鸟欢乐的叫声,此时会想什么,会说什么?

(小学生)学生心理教育实例分析 第7篇

张同学学习成绩很差,智力一般,性格倔强,具有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学校,仗着自己有点气力,经常欺负同学,对同学敲敲打打上课总不遵从课堂纪律,影响老师教学,影响同学学习。课堂上经常吃东西,做小动作。平常不爱卫生,随地吐痰,爱吃垃圾食品,不分场合的吃,吃完的垃圾袋乱丢,同学们都不喜欢他,都不愿与他一起玩耍。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可以判断这位学生的这种行为属于心理学中的行为障碍。学生心理障碍包括躯体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

究其根本原因:我认为是孩子有一定向上心,但长期因父母关心过少,无人照管,使自己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在学习、卫生等各方面都表现不出优势,使他有了一定的自卑感。但又想在同学们中建立威信,于是只有选择自己的“强项”。那就是欺负别人,随意打骂别人及建立自己的“强者形象”和得到关注的办法和途径。

解决方法:

1、重视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兴趣和爱好。针对他有力气,多叫他为班级做点事情,然后大加表扬他,让他心里感觉到老师的认可,转表其他同学对他的态度,是他在其他同学那建立全新的好的印象。

2、老师在此时要比以往给予其更多的关注,要让他感到老师可近可亲、值得信赖。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3、要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关注该生,尽可能的发现他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自信。多参加各项活动从而使其获得成就感。恢复与学生的正常人际关系。

4、父母多和他交流,多鼓励他:相信自己,你能行!

继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作业 第8篇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物流活动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对于生产、包装、质检、营销、仓储、回收等领域发生的成本可通过有关作业分配至有关的产品的成本计算对象中,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更有利于企业进行定价及相关决策。固定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增加而变化,但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产品销售批次、机器设备的调整、企业经营能力的增减等。作业成本法将所有的成本均视为变动的,有利于企业分析物流成本产生的原因,进而落实控制和降低成本的方法和措施。

2实例分析

采用作业成本法比较某企业的AUX 25和AUX 36两种产品的物流成本:AUX 25实行的是大批量低频率的配送服务,每批数量为s千件。AUX 36实行多频率小额配送服务,每批数量为t千件。两种产品加工技术、生产成本、生产流程、资源消耗相似度为90%。

首先确定物流活动的价值链,在此基础上,确定作业链,最后确定企业的物流作业。如图1所示,以资源成本分配为基础,资源分配到不同生产作业环节。在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物流系统运作中将作业划分为运输、装卸、包装、仓储、调度和信息处理等大的类别,本例中细分为订单处理、包装调整、包装、运输装卸、质量检验检测、单据管理和综合管理七大环节。

①确认各项资源动因及动因分配率。

AUX25和AUX36两种产品涉及到物流作业的七大环节,进一步分析其在整个资源分配中所占的份额,分别列出其在各项作业中的成本动因。如订单处理、包装调整、质量检验为计件成本,包装、运输装卸、单据管理为计时成本。通过成本会计方法,分析每个物流环节在整个物流过程中所占比值,即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并分别列出AUX26和AUX36所消耗的成本单位数。

②将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资源价值分配到各作业成本。

其中包括工资、电力、折旧与管理成本,工资按人数和企业固定标准分配;电力按使用量收费;折旧费与管理费按各项作业固定资产运用和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情况分配。通过该步骤细分出各个物流环节所消耗的资源价值。

③通过界定物流作业流程及动因ωi、相应动因分配率σk、不同流程的资源消耗量λq,可计算AUX25和AUX36两种产品单位物流成本μ和总成本θ。

总成本undefined由总成本进一步计算出单位成本undefined

3结论

通过实例分析比较AUX25与AUX36两种产品的物流过程,得出详细的物流作业成本,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提供有力科学依据。作业成本法不仅是一种有效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而且是一种物流成本控制和管理方法。物流作业成本法能反应物流作业的变化而计算物流成本;能更清楚地分析造成物流成本增加的原因,并要求相应的责任人负担相应的成本部分,并且在物流绩效考核和物流定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物流作业为中心,分析以上计算结果,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动态反映,及时提供有用的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

摘要: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相比强调非财务变量如订单处理次数、运输距离、质量检验次数对相关成本的影响,更能够说明物流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因为作业成本法将所有成本都视为可变成本,使用该方法分析物流作业流程更加精确,然而由于非财务变量难以界定,操作难度大,实施困难。文中实例说明企业如何有效率的优化物流作业流程。

关键词:物流作业,成本分析,作业流程

参考文献

[1]刘英,占杰.物流作业分析与优化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

[2]郑永生,王健康.关于企业物流作业成本法的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08.

小学英语趣味学习实例及分析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教学;基础技能

中图分类号:C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1—0164—02

一、将单词放入句中,使之整体化

词汇是建房子的砖头,但光有砖头还建不出房子。李阳认为“学习的对象不应该是孤立的发音、单词、语法,而应该是句子”,“因为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单位是句子”,“在句子中掌握的单词是有生命力的单词”。现代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直接法”和“全身反应法”都强调“句本位”。的确,孤立的单词在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表达完整意思的,但很多情况下会引起歧义。把单词放人句中,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单词的含义,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感。如学了动物类单词,我们把单词放人句中:

“Panda,panda,I can see a panda.”

“Zebra,zebra,this is a zebra.”

学习了水果类和颜色类的单词后,把它们放在一个句子中:

“Apple,apple,I can see a red apple.”

另外如:“Cinema,cinema,Let's go to the cinema by bus.”

“Light,1ight,turn on the light.”这样,学生记忆的单位是句子,有整体感,有助于体会英语的语流。长期训练可以培养学生造句的能力,提高说话的能力。

二、编儿歌加动作,使之表演化

儿歌因其词句简单、内容生动、形式活泼、韵律优美,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学了八种动物后,我用中英文夹杂编成儿歌:

Bird,bird,飞飞飞(边做小鸟飞行的动作);

Cat,cat,喵喵喵(两手五指分开在脸前由中间向两边分开);

Dog,dog,汪汪汪(两手放头上作耳朵的样子);

Monkey,monkey,真调皮(把手放在头顶学孙悟空的样子);

Elephant,elephant,长鼻子(双手握住,下垂摇晃);

Tiger,tiger,王中王(作出向前猛扑的姿势);

Zebra,zebra,黑白条(双手在身上画条纹);

Panda,panda,是国宝(翘翘大拇指)

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抑扬顿挫的语调,像哗哗流淌的流水,给人快感,再加上手舞足蹈就调动了孩子们所有的感官,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单词。

三、改变节奏,使之韵律化

教学单词离不开操练,但大量的机械操练使学生味同嚼蜡,毫无趣味。学生总是喜欢新奇的事物,如果我们在节奏上稍作变化,就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首先,可以改变音的长短。这项练习结合句子操练更好,如:“Pear,pear,this is a pear.”(教师边说边有节奏地拍4次手),同一句话说3-4遍,第一遍比正常说话速度要慢,然后逐渐加快,比一比谁说得又准又快。这样训练可以改变中国学生逐词说英语和拖调的习惯,并通过朗读让他们体会弱读、失去爆破等情况,培养良好的语感。

其次,可以改变音的高低。如一对反义词long和short可以这样操练:long,long,long(声音越来越高),short,short,short(声音越来越低);同样可以加上动作,如tall,tall,tall(声音越来越高,用手演示越来越高),short,short,short(声音越来越低,用手演示越来越矮),还有big和small 等等。把这些反义词放在一起操练,声音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学生乐于参与,兴致盎然,单词的含义也记得牢记得准。

四、多样操练,使之游戏化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记单词,他们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但无论什么形式的游戏都要为教学服务,对学生的学习有利的游戏才是好游戏。

1.猜

对于未知事物,人们总是充满好奇,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急于知道答案,此时是进行教学的最佳契机,我们要在教学中多设置一些猜的活动。如巩固单词时,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途径去猜,如是玩具可以摸摸猜猜,如是水果、饮料可以闻闻猜猜。学新单词时,可以把要学的单词写在黑板上,看老师的口型猜,看老师的眼神猜;可以把单词一闪而过让学生猜,也可以出示单词图片的一部分让他们猜。

2.奖

学生总是希望得到奖励的,利用这种心理,我们可以奖励学生一个新单词或一句新句子。以hamburger,ice-cream,cake,egg为奖品,分别计8分、6分、4分、2分,如果某一组学生表现好,可以让他们选择一个奖品,要得到奖品的前提是这一组的每个学生都要会说这个单词。学生为了得到奖品学得十分认真,效果也很好。学生都会选择8分的hamburger。当学生基本学会hamburger了,就调整分值,把ice-cream的分值改为8分,如此变化,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这些单词。

3.写

单词的学习离不开拼写,一味口头拼写,效果不佳,而一味抄写往往又显得太枯燥。可以让学生手、口、脑并用,联系实物来书写。学习水果类的单词时,让学生带上水果。学习apple时就在苹果上贴apple 字样;学习教室内的物品时,可在课桌上贴desk,在钢笔上贴pen;学习人体部位时,可在人体图的眼睛上贴eye,在嘴上贴mouth;诸如此类,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还可以在同桌的手心或背上贴字条,让同桌猜猜写的是什么。总之,学生觉得这不是在学习,而是在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情境中就记住了单词。

小学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Play with words,我们要想出种种方法和词汇交朋友,与词汇做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趣”、“能”就一举两得了。

五、游戏教学实例分析

1.课堂英语教学

尽量避免用母语进行教学,是进行外语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为了使小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与英语联系起来,在英语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英语。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期之一。尽管他们刚涉及英语,掌握的单词和句型甚少,但我们应该从第一节课起,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由于这时所学一般都是词义具体的单词和简单句子,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于直观手段来教,帮助学生尽快对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形式。从而以此来培养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英语的习惯,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语的思维能力。

2.教学情景化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从趣中学单词可以看出我们只有在小学生的学习中使教学情景化,才能使小学生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当然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

3.步骤规范化

这里所说的步骤规范化,并非是一堂课的结构或教学的一种模式,而是指根据英语学科内容本身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步骤。对驻马店市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调查表明:实际教学活动中最大的弊病就是采取从形→音→义这样的步骤来完成教学内容。这是违反英语教学的基本程序的,是影响英语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英语这种语言的特点,规范的教学应分以下两步走:第一应是让学生形成音和义的联系;第二是形成音、义和形的联系;然后形成音、形和义的联系。无论是单词还是句型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贯彻这一基本思路。教師可以经过从视听感知→模仿练习→迁移运用→综合交际这样的过程,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2]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3]全国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组委会.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论丛(第一辑)[J].2002,(3).

[4]吴也显.小学游戏教学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5]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6]刘维.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继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作业 第10篇

1到10的

二、数感培养的策略

1、整合教材内容帮助建立数感

低年级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接受能力强。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的内容或进度。我曾对自己担任教学的班在入学初进行测试和调查,摸清了学生们在学前已积累的数学知识及形成的能力。

调查结果表明:这个班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水平分布不太均衡,50%的同学已掌握了〈〈新课改教材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内容,有60%的同学已经会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另外有20%的同学尚需系统学习上册才能达到要求的水平。整个班级的数学能力不是尽如人意。

这一册课改教材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字和学习相关的加减法。为了帮助初入学的学生初步建立数感,能够很快很好地认识20以内的数,我根据自己班里的具体情况,调整了教学进度,大胆整合教材相关内容,当我上到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时,考虑到班上绝大多数同学会很容易学会1—5这几个数字。遂决定把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 整合为一课时来完成。当学生学完这几个数后能够马上举出生活中的实例,例如自己的岁数、家里的电话号码、自己的学号、还能说出我们的书都有页码这些页码是数字组成的等等。这说明学生已经理解了这些数的意义,并且知道这些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在快乐游戏中形成数感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数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形式,学生在参与教师设计的游戏中,能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在这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

低年级在认数教学中可让学生联系身边的具体情景,通过观察、操作、相互交流等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生活现象。我在教学1—10的认识时,根据小朋友对游戏具有浓烈的兴趣,设计了一场情景教学。具体如是:准备好红、蓝两套纸制球码,号码分别为1、2、3、4、5(红)6、7、8、9、10(蓝)。然后模拟打一场篮球比赛,比赛分五节进行,每节5分钟。比赛规则:下场队员根据教师指令去盯防相应号码的同学。人人参赛,交叉盯防,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辨认1—10的数字(教师佩戴“0”号球码。)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做 “小蚂蚁找家”“找朋友”“大家一起拍拍手”等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让他们牢固地掌握了所要学的知识并提高了他们学数学的兴趣。通过这样具体的尝试,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全融合在游戏中让学生体会了“数”的意义而且还知道了这些数在平时生活中是可以用来交流的,使他们对“数”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3、在实践操作中培养数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他们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实践活动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听数学,记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

4、在已有生活经验中体验数感

低年级学生的数感是他们在学前主动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做出理解而形成的。是比较模糊比较肤浅的,我们如何在这样的基础上去发展他们的数感呢?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鼓励儿童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去经 历学习过程,用他们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探索和重建数学知识,这就是实现“再创造”。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试着去感知、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例如:在第一册准备课“同样多、多些、少些”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帮助学生建立“一一对应”的概念:小明家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他五人,妈妈把晚饭准备好了,让小明帮忙摆椅子、分碗筷,你能帮小明想一想,他要摆几把椅子,放几个碗,几双筷子吗?通过这些熟悉的场景学生根据自己平时在家吃饭的经验明确地知道,每人必须要有一把椅子、一个碗、一双筷子。学生置身于这种模拟的生活情景中,人人参与,有效地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兴趣盎然。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好奇、想象,而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优化生活,启蒙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让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积累经验,体会、感觉数的大小,表达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想……

5、在应用探索中升华数感

课程改革给数学课堂的教学资源带来了开放性,扩大了课堂教学的范围。让生活世界中的数学问题走进了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数感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学到一种“活”的数学,是能够在实践中应用的数学。通过这样的具体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合理与问题的实际背景有关系。

比如二年级租船方案:学校组织学生划船,大船每条坐6人,租金10元;小船每条坐4人,租金8元;全班50人,请你设计一种租船方案,计算出钱数,比较哪种方案租金最省?并说说理由。春游是一件让学生快乐的事情,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想出了多种解决方案:①1条大船和11条小船,租金98元;②3条大船和8条小船,租金94元;③5条大船和5条小船,租金90元;④7条大船和2条小船,租金86元。经过比较发现租7条大船、2条小船租金最省。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而且答案也并非只有一个,因此结合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渗透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些途径,加深学生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三、形成数感对教育教学的作用

经过一个学期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我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经调查喜欢数学课的学生由原来的50%上升到了90%,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断地提升,优秀率也急剧上升。看到学生的进步,让我感受到学生数感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我还发现学生更喜欢学习了,不仅喜欢数学还喜欢其他学科的学习,比如我们班的同学特别喜欢下象棋,还特别喜欢拼七巧板,学生在形成了数感后在不知不觉中对知识产生了迁移;除此外,学生还能自觉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去。例如在学习“锐角和钝角”时,通过学生动手对自己做的一些角的分类,分成了直角、比直角小的教、比直角大的角的不同类别,从而获得“ 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在学习了概念后,学生在课堂或生活中都能找锐角、钝角,并且还知道了这些角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而且作用是非常大的。这样,拓展了数学的课堂,把数学真正延伸到生活中来。

继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作业 第11篇

上一篇下一篇

更新时间:2010年6月7日

xht

分类:他山之石

【阐释】

小学语文继续教育模块三作业 第12篇

答: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多认少写,为尽快实现独立阅读创造条件”。

作为低年级的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海量识字,让孩子及早踏入阅读快车道。课程标准规定的识字与写字的总目标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新课标中说到“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是语文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贯要求。但是,不同时期的课程标准,对识字的具体要求也有着不同的标准。而课程标准则是提倡 “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理念。识字写字量积累到大概1600~1800个字时,已经可以帮助孩子顺利的阅读大部分课外读物了,所以在后期我们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让孩子有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并能乐于学习,轻松学习。

写字在学生语文素养形成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写字的过程不只是掌握写字技能的过程。课程标准要求保持好写字的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因为良好的写字姿势有助于学生写好字,写字的姿势正确还能保证人的身体健康。写字是可以陶冶情操的,写好字需要耐心,细心,专心,所谓静心习字就是如此,而且写好字还是一种审美享受,不能简单的归类于学习技能。所以,课程标准对每个年段都增加了这样的要求,而且对每个年段都有非常详细的要求。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时期的识字和写字教学,对学校人文气息,文化氛围提出了新要求,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多的要求。如何落实这些目标和要求,是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多多研究与思考的。

2.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落实写字教学目标。答:识字、写字是小学低年段的教学重点,写字是对识字的巩固,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等。所以我们要重视写字教学,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来正确落实教学目标,全面提高书写质量。下面我就如何落实写字教学目标,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一、以身作则,行为引导。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板书,书写时都应该注意自己的个人效应。写板书要尽量做到一笔一划,端端正正,对生字的结构把握等各方面都要有明确的方向。用自己的行为、书写,告诉孩子,怎样的书写姿势才是正确的,怎样的字体才是美观的,给孩子以正面的引导。

二、激发兴趣,树立自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学,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给孩子的不是简单的写字技能,我们要让孩子发现汉字的美,去欣赏它,去感受它。让

汉字学习摆脱以前的枯燥乏味,让孩子轻松学习,轻松识字。我们要告诉孩子,汉字要怎样写才漂亮。让他们学会观察,左右结构的字要怎样写,上下结构的字要怎样写,笔画之间要如何穿插,如何注意整个字形的结构比例。这样才能为写好字打下了基础。同时,我们可以给孩子讲生字故事,我们可以出示象形文字,我们可以在汉典里截取生动形象的古汉字,观察汉字的演变,从而帮助孩子记忆书写新字。我们经常教孩子用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来学习新字,或者编顺口溜,编谜语等,都不失为是个好办法,长此以往,孩子慢慢地学会的这些方法后,他们就会感受到学习生字的轻松与快乐,这样有利于大大的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营造气氛,激发动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多开展关于书写的活动和竞赛,评选一些优秀的孩子,起到带头促进的作用。同时可利用中午的时间进行午写的指导,指导孩子用正确的写字姿势,握笔姿势来写好字。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扬和鼓励,提高孩子的自信,激发孩子的书写热情。如选“小小书法家”,开展“书法大擂台”等有效的活动,对写字教学目标的落实都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发展天台旅游文化产业下一篇:经济刺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