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一次尝试》

2024-05-17

教案《第一次尝试》(精选10篇)

教案《第一次尝试》 第1篇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设计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六五中学 王 霞

一、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学生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触马克·吐温的作品,学习这篇文章,不可从传统的道德角度做思考评判,而应着重从文章叙述的事件中体会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及文学的感悟力。全文语言诙谐幽默,笔调简洁明快,学习时可调动学生的语言体验细细体会,以此激发阅读马克·吐温其他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体悟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追求,使学生初识文学的魅力。2.了解本文叙事的详略之处,体会马克·吐温作品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3.品味文中的真情实感,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唤醒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讲述《马克·吐温与理发师》和《死是千真万确的》两则笑话。

2.课前热身:请学生谈谈对马克·吐温的认识与了解。他何以让一位19世纪的大出版商成为那个时代无可争议的头号大傻瓜呢?

课件展示作者画像,简介作者。(可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3.读文正音:同桌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4.速读,理清作者的思路,弄清课文的结构:教师出示投影,展示文章的层次结构。5.马克·吐温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做了那么多近乎“恶作剧”的事,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动机,细读课文,说说少年马克·吐温的哪些方面令你钦佩,你最喜欢他的哪一点。

6.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新鲜而刺激,也非常成功,你有第一次尝试的经历吗?回忆一下你当时的感受。

7.揣摩语言,思考:马克·吐温的作品让人捧腹,让人深思,这得益于他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语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四、拓展延伸

1.将本文与《金庸传奇》(节选自《读者》2003年第17期)做比较阅读。2.思考:你对近年来的少年作家现象有何看法? 3.课后阅读一部马克·吐温的作品,并学习做读书卡片。

摘自《语文建设》2006年第6期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理清本文记叙的事情,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二)品味文中的真情实感,从而领悟写出真情实感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三)指导课外阅读,引导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例。导入新课:

马克·吐温,英文写作“Mark Twain”,原意是“两英寻”,领航员术语,即水深12英尺,航船可以顺利通过。这是作者在密西西比河上当领航员时,常听测量水深的人喊这个词,后来便用它做了自己的笔名。

马克·吐温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不得不外出谋生。先是在一家报社的印刷所当学徒,后来又当过排字工人、银矿工人、领航员和新闻记者,因此他并未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但是,丰富的社会经历和生活经验使他积累了众多的文学素材,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马克·吐温一生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还有政论、杂文、游记等。主要作品有《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傻瓜威尔逊》、《竞选州长》、《百万英镑》、《赤道环球游记》等。

马克·吐温,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也是一位负有盛名的幽默和讽刺作家,一直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马克·吐温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二)读文正音

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诵读要求与策略:

能准确、清晰地读文,注意积累词汇;指出对方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2准确朗读下列词语。

伶俐 涉水 煞费苦心 粗糙 滑稽 猝不及防 撰文 言简意赅 戏谑 琐闻 乳臭未干趾高气扬 苛责 诽谤(三)简析释疑

1“叔父离家外出一周”,十三岁的马克·吐温独立办了一期《汉尼巴尔周报》,他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哪几件事?产生了怎样的反响? 浏览要求与策略:

能在文中圈画与事件有关的词语,如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事件内容。明确:课文记叙了四件事: 第一件: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第二件:用恶作剧讽刺一家报纸的编辑。第三件: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第四件:给一个新来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

其中,第一、二、四件事是详写,写出了写作原因、写作想法、写作过程和写作内容;第三件事是略写。

产生的反响:它们发表在《汉尼巴尔周报》的同一期上,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而且使这期报纸销量大增,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年幼的作者辛辣老练的文笔刮目相看。2细读课文,说说少年马克·吐温的哪些方面令你佩服,你最喜爱他的哪一点。学生活动要求:

将课前预习和课上朗读的感受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教师辅助策略:

以学生为品析的主体,鼓励学生自己去品味、发现并分析鉴赏,老师做好适时引导,准确评价,鼓励大胆的创见与质疑。3马克·吐温的作品有着独特的语言风格,你认为本文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教师辅助策略:

教师要做好铺垫、引导工作,肯定同学的正确见解并能够适当扩展相关知识,可以用一些精彩语段辅助说明。(四)读文欣赏 学生活动要求:

朗读。品:创作与生活,贵在情真;味:语言与感悟,幽默辛辣。(五)课后小结

1查阅马克·吐温的作品,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2在书刊、互联网上查阅有关作品的评论以及有关作者的资料。3撰写主题阅读研究报告及口头报告提纲。主题阅读研究报告题目举例:(1)马克·吐温生平

(2)《____》的写作特色及艺术风格(3)《____》赏析

(4)我最欣赏的小说人物形象:____(5)重读《____》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活动导引 阅读活动要求:

阅读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的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激发对马克·吐温小说的研读兴趣。阅读活动策略:

学生自由组合为一个阅读活动小组,独立阅读,互相探讨,确立主题,撰写阅读研究报告。本课教学是“主题研究口头及书面报告”师生讨论部分;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钥匙;淡化知识点,留有空白,激发学生自己阅读研究的兴趣、热情。导入新课:

(1)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马克·吐温,说出阅读作品的真实感受(可读性、乐趣、困惑、疑问等)。

(2)教师介绍当初接触马克·吐温作品时的“心路历程”。(二)活动过程

1每组学生选派代表限时作口头研究汇报,全班同学为其评分。2教师讲评班级研究成果。(三)评价提高

学生口头报告主题研究成果,学生和教师对口头报告客观评分,教师讲评,在发言讨论和写作中总结心得。

学生修改研究报告,整理成集。

(选自李禧同主编《教案选编》)

教案《第一次尝试》 第2篇

一、教学目标

(一)理清本文记叙的事情,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二)品味文中的真情实感,从而领悟写出真情实感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三)指导课外阅读,引导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倍磷家簦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倍了澄模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倍炼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例。导入新课:

马克吐温,英文写作“Mark Twain”,原意是“两英寻”,领航员术语,即水深12英尺,航船可以顺利通过。这是作者在密西西比河上当领航员时,常听测量水深的人喊这个词,后来便用它做了自己的笔名。

马克吐温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不得不外出谋生。先是在一家报社的印刷所当学徒,后来又当过排字工人、银矿工人、领航员和新闻记者,因此他并未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但是,丰富的社会经历和生活经验使他积累了众多的文学素材,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马克吐温一生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还有政论、杂文、游记等。主要作品有《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傻瓜威尔逊》、《竞选州长》、《百万英镑》、《赤道环球游记》等。

马克吐温,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也是一位负有盛名的幽默和讽刺作家,一直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马克吐温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二)读文正音

1蓖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诵读要求与策略:

能准确、清晰地读文,注意积累词汇;指出对方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2弊既防识料铝写视铩

伶俐 涉水 煞费苦心 粗糙 滑稽 猝不及防 撰文 言简意赅 戏谑 琐闻 乳臭未干趾高气扬 苛责 诽谤

(三)简析释疑

1薄笆甯咐爰彝獬鲆恢堋保十三岁的马克吐温独立办了一期《汉尼巴尔周报》,他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哪几件事?产生了怎样的反响?

浏览要求与策略:

能在文中圈画与事件有关的词语,如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事件内容。

明确:课文记叙了四件事:

第一件: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

第二件:用恶作剧讽刺一家报纸的编辑。

第三件: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第四件:给一个新来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

其中,第一、二、四件事是详写,写出了写作原因、写作想法、写作过程和写作内容;第三件事是略写。

产生的反响:它们发表在《汉尼巴尔周报》的同一期上,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而且使这期报纸销量大增,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年幼的作者辛辣老练的文笔刮目相看。

2毕付量挝模说说少年马克吐温的哪些方面令你佩服,你最喜爱他的哪一点。

学生活动要求:

将课前预习和课上朗读的感受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教师辅助策略:

以学生为品析的主体,鼓励学生自己去品味、发现并分析鉴赏,老师做好适时引导,准确评价,鼓励大胆的创见与质疑。

3甭砜送挛碌淖髌酚凶哦捞氐挠镅苑绺瘢你认为本文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教师辅助策略:

教师要做好铺垫、引导工作,肯定同学的正确见解并能够适当扩展相关知识,可以用一些精彩语段辅助说明。

(四)读文欣赏

学生活动要求:

朗读。品:创作与生活,贵在情真;味:语言与感悟,幽默辛辣。

(五)课后小结

1辈樵穆砜送挛碌淖髌罚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2痹谑榭、互联网上查阅有关作品的评论以及有关作者的资料。

3弊写主题阅读研究报告及口头报告提纲。

主题阅读研究报告题目举例:

(1)马克吐温生平

(2)《____》的写作特色及艺术风格

(3)《____》赏析

(4)我最欣赏的小说人物形象:____

(5)重读《____》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活动导引

阅读活动要求:

阅读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的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激发对马克吐温小说的研读兴趣。

阅读活动策略:

学生自由组合为一个阅读活动小组,独立阅读,互相探讨,确立主题,撰写阅读研究报告。本课教学是“主题研究口头及书面报告”师生讨论部分;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钥匙;淡化知识点,留有空白,激发学生自己阅读研究的兴趣、热情。

导入新课:

(1)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马克吐温,说出阅读作品的真实感受(可读性、乐趣、困惑、疑问等)。

(2)教师介绍当初接触马克吐温作品时的“心路历程”。

(二)活动过程

1泵孔檠生选派代表限时作口头研究汇报,全班同学为其评分。

2苯淌讲评班级研究成果。(三)评价提高

学生口头报告主题研究成果,学生和教师对口头报告客观评分,教师讲评,在发言讨论和写作中总结心得。

学生修改研究报告,整理成集。

老作

教案《第一次尝试》 第3篇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思维起源于某种疑惑、迷乱或者怀疑,是由某种事物作为诱因而发生的。尝试问题就是激活学生思维的一种诱因,能引发学生的困惑,引起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尝试问题及早明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便于认清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一个好问题,往往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能有效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探究深度。因此,尝试问题的好坏是一节尝试教学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下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怎样出示尝试问题。

一、出示尝试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现实

每一道尝试问题的出示都要借助一定的素材来创设问题情境。在选用素材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

(一)尝试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

数学来源于生活,多数数学问题都有它的生活原型。选取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生活素材设计尝试问题,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因此,设计尝试问题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由浅入深、阶梯式地逐步“带着学生走向课本”。这里的生活实际主要是指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它们随着学生年龄、经历的变化而变化。第一学段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出示尝试问题时应当充分考虑问题情境的生活背景和趣味性;第二学段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感兴趣,出示尝试问题时更应当关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只有做到“趣味性”和“应用性”的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尝试问题“促思引路”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出示以下尝试问题:

1.看连环画,听故事。

旁白:天热了,小头爸爸到商场买凉席。到了商店的柜台前,他遇到麻烦了……于是就给大头儿子打电话。

小头爸爸:儿子,我忘了量床的长了,你找把尺子量一量床有多长。

大头儿子:噢!

旁白:大头儿子在家里找来找去,就是没找到一把尺子,怎么办呢?(停3~5秒)突然他想了个好主意。

大头儿子:爸爸,你今天打领带了吗?

小头爸爸:打领带?哦,真是个聪明的大头,快量吧!

旁白:大头儿子拿来一根爸爸的领带。他用领带一量,嘿!巧啦,床正好是两个领带长。

大头儿子:爸爸,床是两个领带长。

小头爸爸:儿子真有办法!我知道了。儿子,再量一下沙发的长吧!

旁白:大头儿子再用这根领带去量沙发。唉,沙发没有一个领带长。怎么办呢?大头儿子把领带对折来量。唉,沙发又比对折后的长一些。大头儿子再想办法,他将领带对折再对折。一量,巧啦,沙发正好有3个这么长。大头儿子真高兴啊!可是,他又碰到难题了。

大头儿子:床是2个领带长,沙发是几个领带长呢?

2.请你用长方形纸带,表示出4份中的3份。

3.自学课本,看看课本中是用什么样的数表示“4份中的3份”的?请把这个数写出来,并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教学中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作为尝试问题的素材,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激发学生尝试探究的热情。其次,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富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尝试问题,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充分经历“分数单位”的形成过程,体验产生“新计数单位”的必要性,又能感受到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尝试问题要贴近学生的数学现实

随着对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所积累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就成为他们的“数学现实”。在设计尝试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数学现实”,揭示相关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构建数学认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笔者出示了以下尝试问题:

1.请利用直尺,测量并计算出长方形(图1)的周长。

2.请利用直尺,测量并计算出圆(图2)的周长,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查阅课本。

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直线图形,可以通过测量边长计算出周长,这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然而,圆是一个平面曲线图形,无法直接测量周边的长度。学生在形成认知冲突的同时,也产生了数学思考:圆中哪些数据可以直接测量?这些可以直接测量的数据和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探究发现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三)尝试问题要贴近学生的思维现实

1.尝试问题要处理好直观和抽象的关系

抽象性是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抽象性无处不在。但是,在展示数学抽象性特征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可接受性和心理适应性。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采用恰当的直观手段研究数学就显得很有必要。正如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所说:“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用一切办法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例如,在教学“找次品”时,笔者出示了以下尝试问题:

(1)假如有2个玻璃球,其中只有1个比其它球稍重,怎么用没有砝码的天平把它找出来?最少称几次?(请在练习纸上把你的想法画出来)

(2)假如从3个、4个或5个玻璃球中,找出1个稍重的球呢?

“找次品”是指让学生从若干外表完全相同的物体中,找出重量稍重(稍轻)的“次品”。通常是引导学生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在称量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不需要学生利用天平进行真实的称量,而是需要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天平模型”,进行模拟称量,然后利用画图或算式的形式记录“找次品”的过程。尝试问题中蕴含着的“天平模型”,既抽象又直观。说它抽象,是因为它是一架虚拟的天平,可以实现“零误差”;说它直观,是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平衡与不平衡的画面。只有做到抽象与直观的完美结合,尝试问题才会更加合理、高效。

2.尝试问题要有适度的思维空间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既要学会知识、形成技能,又要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出示尝试问题作为尝试教学的第一步,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谁的面积大”时,笔者出示了以下尝试问题:

(1)用一根长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如何围面积最大?

先完成下表(取整厘米数),再说说你的发现。

(2)请根据你发现的规律,比较下列两组算式的大小。

关于这一教学内容,多数教师都定位于“探索规律”,通过尝试题(1)引导学生发现:在各种等周长的长方形中,正方形(特殊的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如果教学目标定位于“规律的发现”,原本也“无可厚非”。但是,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对“规律”的深层理解。通过尝试题(2)引导学生发现:在两数和一定的情况下,它们越接近乘积就越大。从而把“周长与面积的规律问题”转化为“两数的极值问题”,提高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二、出示尝试题要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我国著名数学家丁石孙曾说过:没有问题的学生不能算是好学生。这里的“问题”就是指问题意识,即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然而,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需要氛围的,需要发问的“气场”。给学生发现和提出尝试问题的机会,就是营造学生发问的“气场”。在这种“气场”下,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既激活了学生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出示尝试问题一般是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或教科书的要求提出,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要逐渐增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编写尝试题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规律”时,笔者出示了以下尝试问题:

1.请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2.请你写出几道符合以上规律的算式,并用计算器验证。

在这两道尝试题中,第一道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第二道则是在教师引领、示范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编写出来的。当然,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尤其是高年级),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尝试题,只有不断增加学生编写尝试题的机会,学生的问题意识才会得到切实的提升。

三、出示尝试问题要符合教学需要

(一)按照教学需要,设计尝试问题的方式要多样

尝试题按照教学需要一般有课本尝试题、同步尝试题和变式尝试题三种设计方式。

1.课本尝试题,是指用课本例题作为尝试题

采用这种尝试题的前提,一般应是例题难度不大,学生不用自学课本也能自行解决。学生做完尝试题后,再通过课本例题来验证自己的做法。

例如,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就可以采用课本尝试题。

尝试题:想算式,编口诀,完成下表。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探究1-5乘法口诀的经验,学生完全有能力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因此,这个内容的教学比较适合把课本例题作为尝试题。

2.同步尝试题,是指与例题同类型、同结构、同难度的尝试题

一般情况下大都采用这种形式的尝试题,使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后,能“举一反三”地自己解决尝试题。

课本例题:

同步尝试题:

(1)先涂色,再填空。

(2)想一想:分母不同的分数能直接相加吗?如果不能怎么办?

在采用同步尝试题教学时,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再尝试练习,也可以先尝试练习再自学课本。前者,自学在先,尝试题具有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检验学生自学成果的作用;后者,尝试在先,符合学生“试一试”的心理需求,学生的思路不受课本例题的束缚,容易产生多种解题思路,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才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尝试。

3.变式尝试题,是指与例题相比在内容、形式和结构上略有变化,但难度大致相同的尝试题

在采用变式尝试题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随着学生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高(尤其是高年级),可以适当增加变式尝试题的设计。

课本例题:

“十一”黄金周期间,王伯伯家接待自驾游游客480人,团体游游客500人。团体游人数比自驾游人数多百分之几?

变式尝试题:

在爱心捐助活动中,四年级捐款400元,五年级捐款500元,四年级捐款比五年级少百分之几?

另外,变式尝试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当学生不具备这种能力时,可以把变式尝试题以“二次尝试题”的形式呈现,即在同步尝试题的基础上变化形式和结构,增加难度。使学生通过二次尝试的形式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把握问题的实质。

例如,结合上面的课本例题可以设计如下尝试题:

课本例题:

“十一”黄金周期间,王伯伯家接待自驾游游客480人,团体游游客500人。团体游人数比自驾游人数多百分之几?

同步尝试题:

在爱心捐助活动中,四年级捐款400元,五年级捐款500元,五年级捐款比四年级多百分之几?

二次尝试题:

在爱心捐助活动中,四年级捐款400元,五年级捐款500元,四年级捐款比五年级少百分之几?

(二)按照教学需要,出示尝试题的时间要灵活

出示尝试题大多数情况下是在课堂上完成,是紧跟准备题之后的教学环节。但是,出示尝试题的时间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像一些调查类尝试题和操作类尝试题就适合课前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呈现,充分保证学生调查和操作的时间,提高尝试题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在课前出示了调查类尝试题:

1.寻找身边的百分数,想想它表示什么意思?

2.了解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可以查阅资料,也可以请教他人。

3.对于百分数你还有哪些疑问?

再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可以课前出示操作类尝试题:

1.把一个长方体纸盒展开,仔细观察它的平面展开图,并画下来。

2.在长方体平面展开图中,把完全相同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

总之,出示尝试问题既要符合新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要遵循教科书的编写特点,读懂教材背后的“隐性知识”,还要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只有经过全方位的思考和立体化的构建,才能真正体现尝试问题的教育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邱学华,张良朋.怎样用尝试教学法上课[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1.

第一次尝试 第4篇

每一个女孩都有梦想,李协也不例外。她读了很多书,都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芭蕾舞演员的。

Lake is her favorite.She hopes one day her dream will come true.She has taken ballet②lessons and all her teachers confirm she is a good student.

她最喜欢的是《天鹅湖》。她希望有一天能梦想成真。她参加了芭蕾舞培训班,所有老师都认为她很优秀。

One day she saw an advertise-ment that a famous ballerina troupe③will be performing in her hometown.

一天,有一則广告说一个著名的芭蕾舞团要在她的家乡演出。

Her thoughts ran wild.“I must meet up with the leader of the troupe and show him my skills,”she mur-mured to herself.

她看到后顿时思绪纷杂,自言自语道:“我必须见见团长,展示一下我的才艺。”

She dressed herself in her balle-rina costume④and managed to evade⑤the guards and hid in the dressing room.

她穿上芭蕾服,尽量避开门卫躲进了化妆室。

To her luck the leader entered and she timidly⑥knocked at the door.

很幸运,团长进来了,她胆怯地敲了敲门。

She bravely approached him and handed him a bunch of red roses and in her excitement the thorns pricked her hand but she did not make much ado about the pain.

她鼓足勇气走近他,送上一束红玫瑰。激动之余,玫瑰的刺戳到了她的手,但她根本没有在意。

The leader observed her action as she told him her dream,

在她给团长讲自己的梦想时,团长注意到了她的举止。

“Alright,you dance and I will give you my verdict⑦,”

“好吧,你先跳,我再说我的意见。”

But half way through the dancehe stopped her and said.“I’m sorry you’re not good enough!”

但是她只跳了一半,團长就让她停下来,说道:“我很抱歉你跳得还不够好。”

On hearing this Li Xie ran as fast as her legs could carry her and was ashamed.She gave up her dream.

听到这话,李协非常羞愧,拼命地跑开了。从此,她放弃了梦想。

Many years later,she heard that the same ballet troupe was performing in her town again.

多年以后,她听说原来那个芭蕾舞团又一次来到她家乡演出。

Bitter memories of the leader’s harsh⑧words came flooding back toher.

团长尖刻的话语涌上心头,这是一次痛苦的记忆。

This time she was determined⑨ to find out Why the leader had told her she was not good enough when all her teachers thought otherwise.

这次她决定向团长问个究竟,为什么别的老师都认为她跳得很好,而他却不这样认为。

This was his reply,“I tell this to every student.”She angrily shot back,“You’ve ruined my life!Then she got a further shock.”

团长回答道:“我对每个学生都这样说。”她生气地反驳说:“可是你毁了我的一生!”团长的回话让她更震惊了。

“I remember your gift of roses and how the thorns had pricked your fingers but you carried on braver⑩.

“我记得你送的玫瑰,刺戳到了你的手指,而你却勇敢地继续表演。

If you only had treated ballet like that and did not give up so easi-ly;therefore,you still deserve@myverdict!”

如果你能以那种精神对待芭蕾舞,就不会轻易放弃了。因此,我的意见对你仍然受用。”

【重点单词】

1.exception n.除外,例外;[律]异议,反对

2.ballet n.芭蕾舞

3.troupe n.(演出的)一团,一班 vi.巡回演出

4.costume n.服装,剧装

5.evade v.规避,逃避,躲避

6.timidly adv.羞怯地;胆小地

7.verdict n.裁定,定论

8.harsh adj.粗糙的,使人不舒服的,刺耳的,严厉的,大约的

9.determine vt.(使)下决心,(使)做出决定

10.bravery n.勇敢

11.deserve vi.应该得到

(思年 摘编)

教案《第一次尝试》 第5篇

教学目标(一)理清本文记叙的事例,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二)品味文中的真情实感,从而领悟到写出真情实感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三)指导他们的课外阅读,引导他们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2、 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3、 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例。导入新课:马克・吐温,英文写作“Mark Twain”,原意是“两x”,领航员术语,即水深两x,航船可以顺利通过。这是作者在密西西比河上当领航员时,常听测量水深的人喊这个词,后来便用它做了自己的笔名。马克・吐温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不得不外出谋生。先是在一家报社的印刷所当学徒,后来,又当过排字工人、银矿工人、领航员和新闻记者,因此他并未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但是,丰富的社会经历和生活经验也使他积累了众多的文学素材,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马克・吐温一生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政论,杂文,游记等,全集共25卷。主要作品如《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傻瓜威尔逊》、《竞选州长》、《百万英镑》、《赤道环球游记》等。马克・吐温,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也是一位负有盛名的幽默和讽刺作家,一直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马克・吐温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二) 读文正音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诵读要求与策略: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要注意积累词汇;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2、准确朗读下列词语。伶俐 涉水 煞费苦心 粗糙 滑稽 猝不及防 撰文言简意赅 戏谑 琐闻 乳臭未干 趾高气扬 苛责 诽谤(三) 简析释疑1、“叔父离家外出一周”,十三岁的马克・吐温独立办了一期《汉尼巴尔周报》,他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哪几件事?产生了怎样的反响?浏览要求与策略:能在文中圈画与事件有关的词语,如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事件内容。明确:课文记叙了三件事:第一件: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第二件: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第三件:给一个新来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其中,第一、三件事是详写,写出了写作原因、写作想法、写作过程和写作内容;第二件事是略写。产生的反响:它们发表在《汉尼巴尔周报》的同一期上,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而且使这期报纸销量大增,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年幼的作者辛辣老练的文笔刮目相看。2、细读课文,说说少年马克・吐温的哪些方面令你佩服,你最喜爱他的哪一点。学生活动要求: 将课前预习和课上朗读的感受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教师辅助策略: 以学生为品析的主体,鼓励学生自己去品味、发现并分析鉴赏,老师做好适时引导,准确评价,鼓励大胆的创见与质疑。3、马克・吐温的作品有着独特的语言风格,你认为本文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教师辅助策略: 教师要做好铺垫、引导工作,肯定同学的正确见解并能够适当扩展相关知识,可以一些精彩语段辅助说明。(四) 读文欣赏学生活动要求: 朗读。品:创作与生活,贵在情真;味:语言与感悟,幽默辛辣。(五) 课后小结1、 查阅马克・吐温的作品,独立思考,提出问题2、 在书刊及互联网上查阅有关作品的评论以及有关作者的资料3、 撰写主题阅读研究报告及口头报告提纲主题阅读研究报告题目举例:(1)、主题阅读研究过程报告(2)、马克・吐温生平(3)、《 》的写作特色及艺术风格(4)、《 》赏析(5)、我最欣赏的小说人物形象: (8)、重读《 》的收获第二课时(一) 活动引导阅读活动要求:阅读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激发对马克・吐温小说的研读兴趣。阅读活动策略:同学自由组合为一个阅读活动小组,独立阅读,互相探讨,确立主题,撰写阅读研究报告。本课教学是“主题研究口头及书面报告”师生讨论部分;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钥匙;淡化知识点,留有空白,激发学生自己阅读研究的兴趣、热情。导入新课:(1)、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马克・吐温,说出阅读作品的真实感受(可读性、乐趣、困惑、疑问等)(2)、教师介绍当初接触马克・吐温作品时的“心路历程” (二) 活动过程1、 每组同学选派代表限时作口头研究汇报,全班同学为其评分。2、 教师讲评班级研究成果;(三) 评价提高学生口头报告主题研究成果,学生和教师对口头报告客观评分,教师讲评,在发言讨论和写作中总结心得。同学修改研究报告,整理成集。

第一次尝试 第6篇

“我的老天啊!”每次妈妈一到带妹妹的事情我就会逃避。转移话题,可是这样没用这个艰巨的任务还是交给了我。

带妹妹的第一天:“呜呜呜呜。”一阵哭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一看钟,啊!才06:32分“这么早就叫我带妹妹”我自言自语的说因为妈妈早上没煮饭我就煮快熟面我可是煮快熟面专家,呵呵。煮快熟面过程:先把面放在水里在放入调料然后把快熟面放在微波炉调蒸煮再调120°过5分钟就ok了!

开始吃了我吃的津津有味的时候妹妹“啊!”大叫的一声原来是烫到了我手忙脚乱,不慌,我想起了我烫到妈妈给我涂的过程先拿一块湿毛巾悟在烫伤的部位再拿牙膏涂在烫伤的位置过一会就好了,你看我像不像小医生。这时妹妹哭着找妈妈,我拿他没办法就转移话题说我们去画画,这时妹妹马上就不哭了跑去拿彩笔和白纸。哦!我忘记给你们介绍我的妹妹了:性别:女(有点废话)爱好:吵我。画画。看书。跳舞。她最爱美了天天拿这我的发夹夹在头发上,关系:亲生姐妹。

第一次尝试 第7篇

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这样过去了,考试,又要到来了。在考试上,我大汗淋漓,好不容易才做完了三张试卷,我知道,这一次的成绩可能……回到家,我便躲进房里静静地哭泣……

可怕的一天来临了,我无精打采地来到学校,当我得知在全级排名第四的时候,顿时呆住了。过了好一阵子,我才勉强一笑:“不要紧,下次努力。”但又有谁知道,我的内心,是何等的自责、何等地悲痛!终于,我钻入了牛角尖,对人生充满了悲观,何等的良辰美景,在我眼里就像一个枯城,花,不再笑,树,不再唱,草,再也不像往日那样朝气蓬勃。

正在我百感交杂、千头万绪的时候,我亲爱的老师出现在我面前,像神仙一般打救我弱小、脆弱的心灵!他告诉我:“‘胜败乃兵常事’,不要把得失过分看重。只要经历过失败,你才能为下次的成功而鼓舞!”

“走出课本”的一次尝试 第8篇

话说后羿射日,立了大功,西王母娘娘赏赐神药,本应非常高兴,可回来后他却常常长吁短叹。愁什么呢?原来后羿射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并和这唯一的太阳约法三章:必须马不停蹄地绕地球飞行,为大地送光明。可太阳每走过一个地方,都要留下一段漫长的黑夜,大地上的生灵可以利用这样的黑夜好好休息,可在黑夜里伸手不见五指,遇到急事可就麻烦了。也许有人要问,不是有月光吗?太阳是有个月亮妹妹,当太阳休息的时候,她就会出来转转,可后羿张弓,一连射杀了她的九个哥哥,把她吓得不知躲到哪儿去了。

妻子嫦娥知道后羿的心思后,决定自己出去找月亮妹妹,于是她吃了神药,来到了天庭,找到了月亮妹妹。嫦娥把后羿的心思、大地万物的企盼,一一讲给月亮妹妹听。月亮妹妹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决定跟在太阳哥哥后面,为大地送来月光。

后羿回来后,找不到嫦娥,急得整夜合不拢眼。忽然,他看见了月亮,看到了月亮上熟悉的身影——嫦娥,后羿什么都明白了,禁不住热泪盈眶。从那以后,每到月圆之夜,后羿总要凝视着月亮,心中默默地为嫦娥祈祷。据说,每到月圆之夜,嫦娥也会深情地为后羿跳上一支舞。

故事的最后,我告诉学生,虽然现在有了电,对许多人来说月光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但嫦娥和月亮妹妹还是不停地追赶着太阳,为大地送来柔和的月光。

最后,我建议学生,走近月光,走近月亮,用心感受,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

评课的时候,有听课老师问我从哪儿听来这么新奇的故事,我告诉他们,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工地上的农民工们,干的是脏活、累活,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几个平方米的小屋,他们不就是城市里的月亮吗?留守农村的农民们,他们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输送着粮食、蔬菜等农副产品,他们不也是城市的月亮吗?这节课,我想借助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用这个故事,在学生的心中种下爱的种子。同时,我还想让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进行实践活动。

教师的预期目标能达到吗?听课老师和我一起期待着学生的作业。学生这样写道:

“我今夜第一次感觉到月亮竟这样迷人,嫦娥姐姐,月亮妹妹,谢谢你们!”

“嫦娥姐姐,我现在才知道,你才是最思念故乡的人。我真想到月亮上去帮你,让你回家乡看看。”

……

诗情画意般的字里行间,爱的种子萌芽了。

教学感悟:

教学怎样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呢?这个问题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从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深切感悟到:

一、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可以从课程资源开发入手,展现与教材同题的文本,多一些文质兼美的范文,少一些抽象的说教。

二、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应尽可能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通过情真意切的故事去感悟,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亲近自然,接触社会,真情感受生活,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语言创作的兴趣,构建起语言文字训练的平台,使学生有感而发,言之有物。

一次“翻转”尝试 第9篇

回校后,我兴奋难抑,决心用翻转课堂的模式上一节汇报课。我精心准备,请学校电教室的老师帮忙,制作了相关教学视频。

我要上课的课题是《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是通过写贫穷辛劳的母亲毫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母子间的深情。

在备课时,我反复回忆特级教师们讲翻转课的情境,思考着如何让课堂翻转过来。既然翻转课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导孩子们提高自学能力,那么,我的课堂设计也要从引导自学入手。

首先,我利用课外时间,在电教室为孩子们播放了制作的教学视频。接着,我设计出四个题目,让学生自学思考,等正式上课时检查。

我设计的其中一道题就是,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体会母亲深深的爱。我抓住引导阅读这根弦,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一读并做上记号。

上课时,我检查了几个学生的读书情况,有几个还读得比较流利,但没有读出课文中人物的语气,当然也没有读出其中的情感。怎么办呢?我请他们拿出课前布置的作业,重点读那些令他们最感动的句子:

①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②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③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④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⑤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我鼓励学生们,努力去尝试,想想课前视频里老师是怎么范读的。有的学生陷入了回忆,有的学生叽叽喳喳议论起来,过一会儿,有学生举手起来,想读。我笑着说:“我想先听大家说说,这些句子要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

包国锐站了起来,说:“第①句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应该读出‘我’心酸、难受的感觉。”我请他示范一下,他欣然同意。其余学生认真听着,感受着。他读完以后,我带头鼓起掌,表扬他预习得很好。

这时,教室里炸开了锅。有的学生说:“第②句在读的时候,语速要缓慢,要读出作者的感动和内疚……”有学生说:读第⑤句时,语速要快,读出母亲那种争分夺秒的感觉……”几个学生的发言牵动着全班学生的心,我让大家自由试着读,大家都很活跃。稍后,我又找了几个学生反复读,老师示范读,就在此时,有很多学生的眼角竟然溢出了泪花。学生们再读时,人物的语气和感情都呼之欲出了。

接着,我开始检查第二个问题:找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词句,并作上记号,思考这些描写写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教室里又炸开了锅,因为学生们前面读得认真,所以大部分都能说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词句,他们甚至还通过这些描写,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崇敬和热爱之情。此时,有几个学生站起来,感慨地说:“我的母亲也非常勤劳,非常辛苦,也有一双龟裂的手。”

……

这节“翻转课堂”虽然翻转得很粗糙,但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对这堂课给予了肯定,这激励着我继续探索翻转课堂。

第一次尝试 第10篇

今天是星期日,妈妈和爸爸都要去公司加班,我坐在椅子上发呆,无聊极了。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昨天的碗还没有洗,我就决定帮爸爸妈妈分担点任务。

开始洗碗了。我先打开水龙头放点水把碗打湿,浸泡了一下。我左手拿碗,右手拿海绵布。我在海绵布上放了一点洗洁精,学着妈妈平时洗碗的样子,左手拿碗,右手用海绵布在碗里转着圈。突然,一只“无头蚊子”飞进了我的眼睛,我直接用手揉了揉,泡沫一下子溜进了眼睛里,眼睛开始反抗了,一下子睁不开了。我立刻放下手里的海绵布,打开水龙头,把手洗干净,然后用双手接了一点水,把头往下低,用水把眼睛清洗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眼睛的不适感消失了才停止。我用纸巾把脸上的水擦干净才回到厨房继续洗碗。没多久,碗终于被我洗干净了,我把碗小心翼翼地放到碗柜里,看着干干净净的碗,心情不要提多高兴了。

经过了这次劳动,我才深深地感受到了妈妈的工作有多么辛苦啊!我以后要多为爸爸妈妈分担点任务。

上一篇:冬天初中生优秀作文下一篇:行政助理的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