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轴对称第2课时教案

2024-05-21

14轴对称第2课时教案(精选7篇)

14轴对称第2课时教案 第1篇

23.2 中心对称(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教学目标

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掌握这两个性质的运用.

复习中心对称的基本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引导总结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及其运用.

2.难点与关键:让学生合作讨论,得出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口问,学生口答)

1.什么叫中心对称?什么叫对称中心? 2.什么叫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3.请同学随便画一三角形,以三角形一顶点为对称中心,•画出这个三角形关于这个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并分组讨论能得到什么结论.

(每组推荐一人上台陈述,老师点评)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ABC,分两种情况作两个图形

(1)作△ABC一顶点为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

(2)作关于一定点O为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

第一步,画出△ABC.

第二步,以△ABC的C点(或O点)为中心,旋转180°画出△A′B′和△A′B′C′,如图1和用2所示.

(1)(2)从图1中可以得出△ABC与△A′B′C是全等三角形;

分别连接对称点AA′、BB′、CC′,点O在这些线段上且O平分这些线段.

下面,我们就以图2为例来证明这两个结论.

证明:(1)在△ABC和△A′B′C′中,OA=OA′,OB=OB′,∠AOB=∠A′OB′

∴△AOB≌△A′OB′

∴AB=A′B′

同理可证:AC=A′C′,BC=B′C′

∴△ABC≌△A′B′C′

(2)点A′是点A绕点O旋转180°后得到的,即线段OA绕点O•旋转180•°得到线段OA′,所以点O在线段AA′上,且OA=OA′,即点O是线段AA′的中点.

同样地,点O也在线段BB′和CC′上,且OB=OB′,OC=OC′,即点O是BB′和CC′的中点.

因此,我们就得到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例1.如图,已知△ABC和点O,画出△DEF,使△DEF和△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分析:中心对称就是旋转180°,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就是绕O旋转180°,因此,我们连AO、BO、CO并延长,取与它们相等的线段即可得到.

解:(1)连结AO并延长AO到D,使OD=OA,于是得到点A的对称点D,如图所示.

(2)同样画出点B和点C的对称点E和F.

(3)顺次连结DE、EF、FD.

则△DEF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例2.(学生练习,老师点评)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和点O,画四边形A′B•′C′D′,使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只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

二、巩固练习

教材P70 练习.

四、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所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及其它们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1.教材P74 复习巩固1 综合运用6、7.

1.下面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直角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梯形 D.两条相交直线 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全等

B.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随边数增多而减少 C.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3.将矩形ABCD沿AE折叠,得到如图的所示的图形,已知∠CED′=60°,则∠AED的大小是()

A.60° B.50° C.75° D.55°

14轴对称第2课时教案 第2篇

剪对称鱼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海洋鱼类。欣赏美丽的热带鱼,感受鱼的形态美、花纹美、色彩美。

2、了解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欣赏认识有关鱼的民间美术作品,培养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3、了解对称形与不对称形的区别,学习用对称形剪纸的方法创作漂亮的热带鱼。

教学重点

对称形与不对称形的概念。对称鱼的剪纸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鱼形及装饰纹样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

各种鱼的范作、步骤提示、课件、剪刀、美术书

学具准备

各色卡纸或彩纸、剪刀、美术书

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将收集到的图文资料进行排版设计,布置一个鱼的海洋专版于教室内。

一、认识、欣赏“自然鱼”

1、观看海底世界鱼的影像资料和图片资料,引入课题

2、小组讨论交流各类信息的基础上重点认识鱼的形体由头、身躯、鳍三部分组成,其中鳍有胸鳍、背鳍、腹鳍、尾鳍等。讨论鱼的哪个部位是对称的。课件演示鱼的身体结构

二、了解、欣赏“文化鱼” 欣赏民间美术作品

1、课件演示民间美术作品: 有关鱼的剪纸工艺品。

讲解许多作品中都蕴涵“连(莲)年有余(鱼)”、“事(柿)事有余(鱼)”、“吉庆(罄)有余(鱼)”等吉祥的意思。

2、尝试、游戏“眼力大比拼” 分析哪些鱼是对称和不对称的。

教师展示剪纸鱼的作品。有对称和不对称的。引导学生回忆数学课上对称图形知识,并运用对称原理用对称剪纸法剪对称图形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能力。游戏为创作剪纸鱼的外形作下铺垫:可以剪出各种漂亮形状的鱼。

三、观察、探究“剪纸鱼”

1、欣赏教师鱼的剪纸作品,初步感受并交流剪纸鱼的特点;回忆剪纸的制作方法(课件展示各种式样的剪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探讨做法。)

2、区分对称图形与不对称图形,研究对称图形的剪法。(引导学生回忆数学课上对称图形知识,并运用对称原理用对称剪纸法剪对称图形。)

3、、课件出示一条只剪出外形的鱼,问:怎样使这条鱼更漂亮?引导学生回忆鱼的美丽花纹,以及剪纸作品中经常用到的花纹样式。探讨如何用花纹装饰鱼:①根据自然鱼的外形提炼成各种形状;②用传统剪纸的锯齿纹、月牙纹、云纹、水纹等。

四、创作、表现“剪纸鱼”

1、通过步骤图了解创作步骤:设计图样(外形及花纹)——剪、刻内部花纹——剪出外形——修改完成。

2、作业:运用剪、刻的方法创作漂亮的剪纸鱼作品。构成一副漂亮的海洋画面。

3、在学生中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制作情况与进程,及时发现有创意的作品,鼓励、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五、作业展评

14轴对称第2课时教案 第3篇

海子有这样的诗句:“永远是这样, 风后面是风, 天空上面是天空,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请以“道路前面还是道路”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 (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3) 不得抄袭; (4) 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 (5) 卷面整洁, 书写工整。

命题透视

2012年连云港市中考作文选用了海子《四姐妹》中结尾的诗句, 以“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命题。这首诗以拟人的手法写了春夏秋冬四姐妹在岁月中的不同变换, 所要表现的主题是:四季永远是全新的, 人生应当追求向上, 永无止境。

审题立意方面, 虽然多数考生对海子的诗作并不熟悉, 但是作为作文题目的材料, 只要考生能够理解这几句诗, 抓住主旨, 就容易立意谋篇。例如考生可以理解为“我希望以一颗谦卑的心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立意是“学海无涯, 虚心探索”;可以理解为“一直快乐地往前走, 不管走出的是什么样的路, 总归是自己的”, 立意是“快乐前行, 走出新路”;还可以理解为“期待有一天, 在一个新的地方找到一个新的自己”, 立意是“努力追求, 改变自己”;等等。总之, 审题立意时要抓住“曲折”“长远”“追求”“奋进”“突破”“创新”这些关键词, 紧扣生活, 从个性和创新等角度去思考, 积极探寻和思考人生, 书写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刻画自己成长之路上的个性化“道路”。

选材角度方面, 大部分考生都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中找到写作素材。例如学习上遇到困难, 但是自己不气馁、不放弃, 不懈求索, 终于走出低谷, 重拾自信;或者生活上遇到挫折、遭遇变故, 但是自己积极调整心态, 最终“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外, 考生还可以巧妙运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作为素材。因此, 本题的素材选取有一定的广度。

体裁选择和结构形式方面, 本题可以写人叙事, 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表达主题;也可以议论说理, 阐明自己的生活态度与价值取向;还可以用散文的笔触抒写真情实感……考生选择的空间较大。

评卷扫描

综观本次考场作文, 考生行文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 审题偏差, 缺乏深度。很多考生没有认真审题, 没有深挖“道路”的内在含义, 仅就“道路”的表层意思进行叙事, 理解肤浅。有一些考生写了“亲情”“友情”等, 但阅卷老师从中看不出他们所写内容与“道路”有何联系。还有一些作文存在“贴标签”的问题。

第二, 文体模糊, 训练不够。记叙文的要素、议论文的方法和结构、散文的叙议结合……这些基本的文体特征在考生的作文中明显弱化, 出现了不少“四不像”文章。这与平时作文教学中缺乏文体训练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 表达平淡, 文无章法。此次阅卷中暴露出的语言上的明显问题包括:考生背了好些花里胡哨的句子, 不管是否切合主题, 先堆上来再说, 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词汇积累严重匮乏;修辞手法运用生疏, 多用平铺直叙, 使得文章情节无波澜、文辞无亮点、内容无个性。这些是相当多的考场作文的通病。

第四, 书写潦草, 卷面不整。连云港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明确指出:书写工整、规范、文面整洁的加1~3分;反之, 扣1~3分。但不少考生对此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 卷面字迹不清, 字句随意涂改, 字体或大或小, 给阅卷老师主观上造成了很差的印象。

迷津指点

第一, 关注生活, 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作文是生活的文字表现, 作文的好坏除了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关, 还—定程度上受到生活阅历的制约。家庭中, 校园里, 社会上, 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一些事情, 作为考生, 一定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 注意观察, 注意积累, 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更重要的是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特长, 让自己的阅历丰富起来。这是“变陌生为熟悉”的前提。

第二, 重视阅读, 让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提升写作能力, 最重要的是扩大阅读面, 再加上适当的思维训练和文字训练。阅读多了, 语感和思维能力都会有所提升。语文综合素质提升了, 写作能力才能提升。

第三, 准确审题, 紧扣主题选取材料。写作时要精益求精、突出主题, 因此选材应围绕主题展开, 切不可选择与主题无关的材料。考生平时就要注意搜集充分的材料, 这样在面对考场作文时, 才能从大量的材料中提炼出真正有用的材料, 根据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组织、运用。

第四, 要有文体意识。写记叙文, 就要做到内容具体;写说明文, 就要做到明白清楚;写议论文, 就要努力做到有理有据。虽然考试作文一般注明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 但作为考生, 一定要有文体意识, 要根据表达的需要, 选择合适的文体, 切忌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第五, 重视积累, 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作为考生, 首先要在平时多写随笔, 不必拘泥于形式, 不要受条条框框的限制, 看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下来, 想到什么就如实地记下来。其次要做一些专题写作训练, 即在某一段时间内, 围绕一个内容, 从不同的角度切入, 反复练习, 精心修改。经过这样的积累, 你的写作“仓库”就会逐渐丰满起来, 在面对考场作文题时, 就能轻松地调动积累, 让陌生变得熟悉, 从而顺利地完成考试。

第六, 规范书写, 平时注意练字。字是“门面”, 考生一定要在平时的书写中严格要求自己, 强化训练, 争取在考场作文时能够写出一手漂亮规范的汉字。

例文点评

一类文: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弹指流年。轻触琴弦, 绕指的情愫在琴声中演绎了一场又一场岁月的留恋。情到深处, 孤寂难掩, 在花笺里染了斑白。 (充满诗蕴, 在凄美的氛围中渲染出丝丝感伤之味。)

浓了思念, 回首自纤纤

孩提时, 你带我去公园玩耍, 被我视为“拦路虎”的平衡木, 你却要求我去挑战。我摇了摇头, 眼中透出几丝慌张, 你却抓起我肉嘟嘟的小手, 满怀期待地望着我, 希望我迈出第一步。终于, 你眼中的鼓励, 让我迈出了这第一步。你掌心微沁的汗珠湿了我的手, 我明白, 你想必也是很紧张的吧。

也许是想得出神, 我脚下一滑, 手脱离了你的掌心, 整个身子跌向一侧。我求助地望着你, 你却并未再次牵起我的手。委屈的我瞬间哇哇大哭。你终于出声, 却并没有要帮我, “你的道路那么长, 我助你走过这一段, 那前方的道路怎么办?”

今天的我, 坚持不要你送考, 但在拐弯处, 我却依然瞥见了你满怀期待的目光。是你告诉我,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我只能自己去走。

父亲, 你可有些许欣慰?

暖了心间, 情丝几许许

夏天, 微风初歇, 你们和我在山脚下欣赏难得一见的彩虹。生来体弱的我, 并不想与你们携手爬上那令人生畏的高度。你们不依我, 拉上我的手, 拖着我同行。我生气地甩开了你们的手。

玲说:“半山腰就要放弃吗?走过的道路是我们陪你的, 前方依旧是道路。成功就在不远处, 我们共同努力, 可好?”

翔说:“没有办不到的事, 只有不想做的人。你愿意停下前进的脚步吗?”

我怔怔地望着你们, 片刻过后, 拉起了你们的手———我要与你们共享“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美好!

今日的我, 与你们一同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拼搏。我望见你们进入考场时对我鼓励的笑容。是你们告诉我,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只有拼搏, 才会胜利。

朋友, 此刻, 我又想起你们。

掬一泓流水, 携一缕清风, 阳光初现, 暖意渐浓。 (语言明快, 塑造阳光丽景, 让人感受到道路前面的道路更阳光。)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只有自己去挥毫, 才能用五彩的画笔绘制一幅壮美的图画。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有你———父亲, 有你们———朋友, 我才能不孤单, 我才能永不放弃。

总评:本文采用小片断的形式, 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落笔, 父亲的“勉励”, 友人的“鼓励”, 皆赋予了“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深刻的内涵。全篇抒情意味浓烈, 语言清新, 描写细腻传神, 展示出考生较好的文学素养。

二类文: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为了最初的梦想, 即使前方天寒地冻, 路远马亡, 我也会坚持下去。

———题记

文学之路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南唐后主李煜, 望着一轮残月, 心中的愁绪越来越重。作为南唐最后一代君王, 我们不难感受到, 乱世里, 他那颗孤独而忧郁的心。天已渐冷, 昏暗的烛光微微闪着。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无奈!可是又奈何?南唐的辉煌已经过去, 李后主的前方似乎也是一片黑暗。他转而用笔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词中挥洒才情。 (用李煜的词句写他人生方向的改变, 构思巧妙。)

烛光, 照亮着李煜前进的路。 (虽然点题, 但显得牵强。)

友谊之路

蓝, 我的好朋友。还记得初一时, 你就像小兔子一样出现在我的眼前, 大大的眼睛似乎蓄着水。还记得你问我:“为什么大海是咸的?”

我认真思考了好久, 郑重地说:“因为里面有盐。”你“扑哧”笑了, 眨了眨灵动的双眼, 对我说:“大海是被小美人鱼哭咸的。”我回味了好久, 望着你的笑脸和两个浅浅的酒窝, 也笑了。我喜欢你的“阳光洒满院落”, 喜欢你的“咖啡的香醇在口中弥漫”, 还有你那一笑就令人心醉的酒窝。

临近中考, 你问我, 如果以后咱俩分开了怎么办?我说, 我会想念曾经同桌过的你…… (情节推进有点快, 还可以再增加些内容。)

学校之路

教室里, 只有笔与试卷的摩擦声。下课了, 同学之间讨论的话题也总是“这题选A还是选B”“这道判断题对还是错”……学习是忙碌而辛苦的, 但这样的忙碌和辛苦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我喜欢“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饮水词》, 喜欢圆圆圈圈的几何图形, 喜欢有趣多变的化学元素……初三的紧张学习即将结束, 可是学习之路是没有终点的。 (这一片断同样写得单薄, 如能对相关的场面再多些描写就更好了。)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友谊没有尽头, 学习没有终点, 即使前方“道阻且长”, 但我相信, 只要坚持, 终会有“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终会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结尾引用诗句, 既增添了文章的意蕴, 也有利于深化文章的主题。)

总评:文章结构清晰, 作者以扫描的形式捕捉了三个画面, 表现了“道路前面还是道路”这一主题。但对三个片断的描写均显单薄, 如能再增加些典型场面的细致描写, 就会让文章显得更有深度。

题一:

生活并不轻易去展示它的丰富与变化, 琐碎和单调往往构成我们最主要的生活场景。可是, 就在这些平凡的场景中, 如果我们能够诗意地观察, 便能发现隐藏着的那些精彩动人的元素。那一份诗意, 也许是陌生人的问候, 也许是阅读中的共鸣, 也许是亲人们的浓浓爱意, 也许是一株青草撩拨起的无边春意……

请以“诗意的生活”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 选取最熟悉的场景、细节, 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2)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3) 不得抄袭、套作; (4) 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 (5) 卷面整洁, 书写工整。

题二:

青春的意义, 在于体悟, 在于经历, 在于稚气的消退, 在于成熟的慢慢积淀。那些记录我们成长的日子里, 必然有引领我们走向成熟的刻骨铭心的事情。它也许是失败的, 也许是成功的, 也许藏着酸涩, 也许酿着花蜜……

请以“迈向成熟的一步”为题, 写一篇文章。

14轴对称第2课时教案 第4篇

请以“道路前面还是道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 不得抄袭;④ 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⑤ 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2012年连云港市中考作文选用了海子《四姐妹》中结尾的诗句,以“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命题。这首诗以拟人的手法写了春夏秋冬四姐妹在岁月中的不同变换,所要表现的主题是:四季永远是全新的,人生应当追求向上,永无止境。

审题立意方面,虽然多数考生对海子的诗作并不熟悉,但是作为作文题目的材料,只要考生能够理解这几句诗,抓住主旨,就容易立意谋篇。例如考生可以理解为“我希望以一颗谦卑的心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立意是“学海无涯,虚心探索”;可以理解为“一直快乐地往前走,不管走出的是什么样的路,总归是自己的”,立意是“快乐前行,走出新路”;还可以理解为“期待有一天,在一个新的地方找到一个新的自己”,立意是“努力追求,改变自己”;等等。总之,审题立意时要抓住“曲折”“长远”“追求”“奋进”“突破”“创新”这些关键词,紧扣生活,从个性和创新等角度去思考,积极探寻和思考人生,书写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刻画自己成长之路上的个性化“道路”。

选材角度方面,大部分考生都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中找到写作素材。例如学习上遇到困难,但是自己不气馁、不放弃,不懈求索,终于走出低谷,重拾自信;或者生活上遇到挫折、遭遇变故,但是自己积极调整心态,最终“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外,考生还可以巧妙运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作为素材。因此,本题的素材选取有一定的广度。

体裁选择和结构形式方面,本题可以写人叙事,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表达主题;也可以议论说理,阐明自己的生活态度与价值取向;还可以用散文的笔触抒写真情实感……考生选择的空间较大。

综观本次考场作文,考生行文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审题偏差,缺乏深度。很多考生没有认真审题,没有深挖“道路”的内在含义,仅就“道路”的表层意思进行叙事,理解肤浅。有一些考生写了“亲情”“友情”等,但阅卷老师从中看不出他们所写内容与“道路”有何联系。还有一些作文存在“贴标签”的问题。

第二,文体模糊,训练不够。记叙文的要素、议论文的方法和结构、散文的叙议结合……这些基本的文体特征在考生的作文中明显弱化,出现了不少“四不像”文章。这与平时作文教学中缺乏文体训练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表达平淡,文无章法。此次阅卷中暴露出的语言上的明显问题包括:考生背了好些花里胡哨的句子,不管是否切合主题,先堆上来再说,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词汇积累严重匮乏;修辞手法运用生疏,多用平铺直叙,使得文章情节无波澜、文辞无亮点、内容无个性。这些是相当多的考场作文的通病。

第四,书写潦草,卷面不整。连云港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明确指出:书写工整、规范、文面整洁的加1~3分;反之,扣1~3分。但不少考生对此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卷面字迹不清,字句随意涂改,字体或大或小,给阅卷老师主观上造成了很差的印象。

第一,关注生活,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作文是生活的文字表现,作文的好坏除了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关,还—定程度上受到生活阅历的制约。家庭中,校园里,社会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一些事情,作为考生,一定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注意积累,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更重要的是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特长,让自己的阅历丰富起来。这是“变陌生为熟悉”的前提。

第二,重视阅读,让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提升写作能力,最重要的是扩大阅读面,再加上适当的思维训练和文字训练。阅读多了,语感和思维能力都会有所提升。语文综合素质提升了,写作能力才能提升。

第三,准确审题,紧扣主题选取材料。写作时要精益求精、突出主题,因此选材应围绕主题展开,切不可选择与主题无关的材料。考生平时就要注意搜集充分的材料,这样在面对考场作文时,才能从大量的材料中提炼出真正有用的材料,根据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组织、运用。

第四,要有文体意识。写记叙文,就要做到内容具体;写说明文,就要做到明白清楚;写议论文,就要努力做到有理有据。虽然考试作文一般注明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作为考生,一定要有文体意识,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文体,切忌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第五,重视积累,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作为考生,首先要在平时多写随笔,不必拘泥于形式,不要受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下来,想到什么就如实地记下来。其次要做一些专题写作训练,即在某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反复练习,精心修改。经过这样的积累,你的写作“仓库”就会逐渐丰满起来,在面对考场作文题时,就能轻松地调动积累,让陌生变得熟悉,从而顺利地完成考试。

第六,规范书写,平时注意练字。字是“门面”,考生一定要在平时的书写中严格要求自己,强化训练,争取在考场作文时能够写出一手漂亮规范的汉字。

一类文: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弹指流年。轻触琴弦,绕指的情愫在琴声中演绎了一场又一场岁月的留恋。情到深处,孤寂难掩,在花笺里染了斑白。(充满诗蕴,在凄美的氛围中渲染出丝丝感伤之味。)

浓了思念,回首自纤纤

孩提时,你带我去公园玩耍,被我视为“拦路虎”的平衡木,你却要求我去挑战。我摇了摇头,眼中透出几丝慌张,你却抓起我肉嘟嘟的小手,满怀期待地望着我,希望我迈出第一步。终于,你眼中的鼓励,让我迈出了这第一步。你掌心微沁的汗珠湿了我的手,我明白,你想必也是很紧张的吧。

也许是想得出神,我脚下一滑,手脱离了你的掌心,整个身子跌向一侧。我求助地望着你,你却并未再次牵起我的手。委屈的我瞬间哇哇大哭。你终于出声,却并没有要帮我,“你的道路那么长,我助你走过这一段,那前方的道路怎么办?”

今天的我,坚持不要你送考,但在拐弯处,我却依然瞥见了你满怀期待的目光。是你告诉我,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我只能自己去走。

父亲,你可有些许欣慰?

暖了心间,情丝几许许

夏天,微风初歇,你们和我在山脚下欣赏难得一见的彩虹。生来体弱的我,并不想与你们携手爬上那令人生畏的高度。你们不依我,拉上我的手,拖着我同行。我生气地甩开了你们的手。

玲说:“半山腰就要放弃吗?走过的道路是我们陪你的,前方依旧是道路。成功就在不远处,我们共同努力,可好?”

翔说:“没有办不到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人。你愿意停下前进的脚步吗?”

我怔怔地望着你们,片刻过后,拉起了你们的手——我要与你们共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好!

今日的我,与你们一同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拼搏。我望见你们进入考场时对我鼓励的笑容。是你们告诉我,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只有拼搏,才会胜利。

朋友,此刻,我又想起你们。

掬一泓流水,携一缕清风,阳光初现,暖意渐浓。(语言明快,塑造阳光丽景,让人感受到道路前面的道路更阳光。)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只有自己去挥毫,才能用五彩的画笔绘制一幅壮美的图画。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有你——父亲,有你们——朋友,我才能不孤单,我才能永不放弃。

总评:本文采用小片断的形式,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落笔,父亲的“勉励”,友人的“鼓励”,皆赋予了“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深刻的内涵。全篇抒情意味浓烈,语言清新,描写细腻传神,展示出考生较好的文学素养。

二类文: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为了最初的梦想,即使前方天寒地冻,路远马亡,我也会坚持下去。

——题记

文学之路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南唐后主李煜,望着一轮残月,心中的愁绪越来越重。作为南唐最后一代君王,我们不难感受到,乱世里,他那颗孤独而忧郁的心。天已渐冷,昏暗的烛光微微闪着。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无奈!可是又奈何?南唐的辉煌已经过去,李后主的前方似乎也是一片黑暗。他转而用笔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词中挥洒才情。(用李煜的词句写他人生方向的改变,构思巧妙。)

烛光,照亮着李煜前进的路。(虽然点题,但显得牵强。)

友谊之路

蓝,我的好朋友。还记得初一时,你就像小兔子一样出现在我的眼前,大大的眼睛似乎蓄着水。还记得你问我:“为什么大海是咸的?”

我认真思考了好久,郑重地说:“因为里面有盐。”你“扑哧”笑了,眨了眨灵动的双眼,对我说:“大海是被小美人鱼哭咸的。”我回味了好久,望着你的笑脸和两个浅浅的酒窝,也笑了。我喜欢你的“阳光洒满院落”,喜欢你的“咖啡的香醇在口中弥漫”,还有你那一笑就令人心醉的酒窝。

临近中考,你问我,如果以后咱俩分开了怎么办?我说,我会想念曾经同桌过的你……(情节推进有点快,还可以再增加些内容。)

学校之路

教室里,只有笔与试卷的摩擦声。下课了,同学之间讨论的话题也总是“这题选A还是选B”“这道判断题对还是错”……学习是忙碌而辛苦的,但这样的忙碌和辛苦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我喜欢“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饮水词》,喜欢圆圆圈圈的几何图形,喜欢有趣多变的化学元素……初三的紧张学习即将结束,可是学习之路是没有终点的。(这一片断同样写得单薄,如能对相关的场面再多些描写就更好了。)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友谊没有尽头,学习没有终点,即使前方“道阻且长”,但我相信,只要坚持,终会有“春暖花开”的那一天,终会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结尾引用诗句,既增添了文章的意蕴,也有利于深化文章的主题。)

总评:文章结构清晰,作者以扫描的形式捕捉了三个画面,表现了“道路前面还是道路”这一主题。但对三个片断的描写均显单薄,如能再增加些典型场面的细致描写,就会让文章显得更有深度。

题一:

生活并不轻易去展示它的丰富与变化,琐碎和单调往往构成我们最主要的生活场景。可是,就在这些平凡的场景中,如果我们能够诗意地观察,便能发现隐藏着的那些精彩动人的元素。那一份诗意,也许是陌生人的问候,也许是阅读中的共鸣,也许是亲人们的浓浓爱意,也许是一株青草撩拨起的无边春意……

请以“诗意的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选取最熟悉的场景、细节,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 不得抄袭、套作;④ 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⑤ 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题二:

青春的意义,在于体悟,在于经历,在于稚气的消退,在于成熟的慢慢积淀。那些记录我们成长的日子里,必然有引领我们走向成熟的刻骨铭心的事情。它也许是失败的,也许是成功的,也许藏着酸涩,也许酿着花蜜……

请以“迈向成熟的一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中庸》第14课时教案 第5篇

【教学内容】

《中庸》P11: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文句,理解基本意思。

2.让学生知道素位而行,安分守己,并能诵读文句。【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句的意思,熟读成诵。【教材准备】

教学课件、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第三册》。【教学过程】

一、复习

背诵《中庸》上一课“道不远人,远人非道”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件出示,带拼音读)2.老师范读。

3.正音:夷、狄、焉、怨、俟、侥、诸、鹄。4.采用各种方式朗读。(1)自读;(2)指名读;

(3)开火车接读;(4)齐读。

三、理解含义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四、整体感知

1.你从文句中明白了什么? 2.汇报分享。3.举例子加深理解。

如:(1)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所说:“自己是什么就做什么;是西瓜就做西瓜,是冬瓜就做冬瓜,是苹果就做苹果;冬瓜不必羡慕西瓜,西瓜也不必嫉妒苹果……”然后才能游刃有余,进一步积累、创造自己的价值,取得水到渠成的成功。

(2)一位教授,因偶尔发现卖大饼的人很赚钱,一个月一两千,比自己给大学生上课还赚得多了许多,于是便放下课不上而去卖大饼,这就叫做不守本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这山望到那山高”,实质上是没有认识清 2

楚自己,迷失了方向。

五、体验反思

1.了这些文句,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对照,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六、再读文句

1.接龙读。男生读一句,女生接一句。2.学生赛读。3.师生拍手齐读。4.吟诵读。

七、熟读成诵

1.自由背诵。自己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3.全班试背。4.开火车接句背。

八、小结。

第14课时有理数的除法1 教案 第6篇

1.4.2 《有理数的除法》(1)【学习目标】

1.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2.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3.感受转化、归纳的数学思想.【学习重点】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学习难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2分钟)

同学们: 口答36÷9。那么怎样计算36÷(-9)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自学教材p34--p35,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

自学指导(3分钟)

自学第34、35页的内容,识记并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能够化简分数.【填一填】——(独立完成)(4分钟)

1.有理数除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a÷b=

.2.两数相除,______得正,______得负,并把绝对值________.0除以任何_____________的数仍得.3.化简分数时要找,然后用分子分母同时 这个数;符号同分数除法(分数可以理解为分子 分母。)

【想一想】——(可以小组讨论)(2分钟,2至3组汇报)通过应用:1(a≠0)一定是个分数吗? a

(三)应用新知,展示交流(16分钟)

1.自学检测反馈

1、计算:(5分钟,站台展示2名4号学生成果,两组评价)36÷9= =______(-36)÷9= =______ 36÷(-9)= =______(-36)÷(-9)= =______ 25÷5= =______ 25÷(-5)= =______(-25)÷5= =______(-25)÷(-5)= =______ 2.5÷0.5= =______ 2.5÷(-0.5)= =______(-2.5)÷0.5= =______(-2.5)÷(-0.5)= =______ 123123÷= =______ ÷(-)= =______ 25 525 5 1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宁可少些,但要好些。

(-123123)÷= =______(-)÷(-)= =______ 25 525 52.合作探究展示(3分钟,2组汇报或1号汇报)

小组讨论:根据以上计算结果,你认为下列式子是否成立?(a、b是有理数,b≠0)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组内成员相互说一说,可举例说明。

-aaa-aa;.bbb-bb3.化简(最大公因数)(8分钟)

1、回想一下最大公因数怎么找。(2分钟)

-4-422-.=

66231245(1)=______ =______(2)=______ =______ 3122、化简下列分数(3分钟,2名2号板演):例 3.计算(3分钟,2名3号板演):(1)(-125

(四)课堂小结,盘点收获(2分钟,2到3人汇报)1.法则1: 2.法则2: 3.如何化简分数.(五)当堂检测,巩固拓展(10分钟,先独立完成,然后各组5号展示)1.计算:(1)-0.125÷(-

2.两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的和等于0,那么它们的商是()A.正数 B.-1 C.0 D.±1 3.两个不为0的数相除,如果交换它们的位置,商不变,那么()A.两数相等 B.两数互为相反数 C.两数互为倒数 D.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五)拓展提升:教材39页第15题。可以小组讨论完成,集体订正。(a>0,b<0:说明a是异号。)

(六)整理学案,布置作业

1.整理学案。请同学们把今天的学案整理好。

14轴对称第2课时教案 第7篇

课程名称:色彩(人物全身像)课 题:色彩人物画的欣赏 任课教师:王明阳 授课对象:14级1班 授课周次:4周 课时:第7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色彩基本知识的学习与讲授,以及色彩人物的各种归纳与写生训练,使学生对色彩的基本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认识色彩互补、色彩明度、色彩纯度的基本理论。并学会对画面进行黑白灰的归纳、色彩明度与纯度的把握、色调的控制以及冷暖关系的正确运用。培养学生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色彩感受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并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绘画色彩语言。

二、教学内容:

1、将色彩问题分解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色彩课题,实施围绕课题展开的分阶段教学步骤,力求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共性原理与规律。并通过针对不同内容的写生训练,提高学生色彩造型能力。

2、通过对优秀色彩人物作品的赏析和研究,培养与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审美能力。

3、以继承为先,理解为重,强化感受为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

1、优秀人物色彩作品赏析。

2、整体观察方法的培养。

3、色彩的归纳与冷暖关系的把握。

4、意象人物的表现。

教学难点:

1、人物色彩冷暖关系掌握。

4、色调的把握。

2、个性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具

PPT演示,老师示范讲解,课堂巡回辅导

四、作业及练习

第一周作业:中老年全身人像写生一幅,不小于2开。第二周作业:男青年人体写生。一幅,不小于2开。第三周作业:女青年人体写生。一幅,不小于2开。第四周作业:女青年人体写生。一幅,不小于2开。

五、教学过程

人物画是用艺术手法表现人的姿态、性格和个人特点的艺术作品。色彩人物写生增加了色彩能更突出的表现人物。通过色彩人物写生学习,使学生明确人物写生的目的,掌握肖像画的的特点,能够进行色彩人物写生与表现。

人像画是用艺术手法表现人,显示人的姿态,性格和个人特点的艺术作品。人像画的起源极为悠久,现在世界上已经发现在公元15000年的冰河时期,人们就在洞窟墙壁上面画下了人的速写,表明了人类希望表现自己。当然这些绘画还谈不上是人像画,只是描写人在活动时的图像。至于能够符合现代意义的人像画,发展的时间要短得多,从产生到现在在大约1500年左右。

公元前6世纪,最早的一种人像的形式不是纪念活着的人而是纪念死者,这个传统一直继续到埃及和希腊。现在保存下来的最早的肖像画是埃及王朝时期画在石棺内外的人像和公元1到2世纪罗马的木乃伊主人的肖像。当时人像画是用蜡调制的颜色画在木版上的,有的一直保存到现在,其画面的颜色仍然新鲜生动。2世纪的时候,古罗马成为当时西方世界的中心,胜利和征服带来了财富,支持了肖像画的发展。罗马网落了卓越的希腊画家,把罗马人的显赫保存在画像中。罗马时期的肖像画具有理想化的成分,皇帝的神化的形象是用与头颅不成比例的巨大躯体来显示。这是罗马的自负与希腊的完美,两个不相容因素的结合而导致的荒谬。罗马的人像画存在于一个富裕稳定的社会,但是当这个社会崩溃的时候这个传统也就衰微了。

肖像画并不是直线发展的,它有时盛行有时衰落。例如到了欧洲中世纪的时候,肖像画就很难存在,因为那时认为艺术作品只能是用描绘和颂扬宗教的神灵。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肖像画才开始复活,画家的地位也有了改变,不再被认为是手脚伶俐的手工匠。13世纪后半叶,一响应用在金属和钱币上的侧面画像也开始在绘画中出现,乔托被认为是第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物画家。凡.代克是完善和发展了油画的人,他的作品能够色彩鲜明地一直保存到现在。这个时期肖像画艺术中出现了两条基本并行的途径,一方面有些画家那些穿着长跑和管服的显贵,这样可以得到丰盛的收入,生活得富裕自在。这些人像画主要不是表现人物的性格特色,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表现被画人的政治和宗教方面的社会地位上。为了同一个的理由,一个人的肖像画可以放在神话和历史的画面中,充当神和英雄的角色。而另一方面,一些画家强调个人的感受和爱好,追求生活的真实,这些画家就难以维持稳定的生活。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使画家自身的价值日益显示出来,有时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画家身上而不是他的作品上。达.芬齐的名字响彻了历史。相对来是说他在绘画方面的成就只是他杰出贡献的一部分,而在这方面也显示了他的无与伦比的才能,《蒙娜丽莎》可能是已有肖像画。从技法上来讲,这是一副创造性的作品,画了许多年,可能是综合了不只一个模样的形象。从技法上讲,这幅画采用了不强调边线的画法,用不易察觉的透明色层多次覆盖,从而取得了这种精妙的效果。这幅画对流行的单人肖像画的风格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达.芬齐早年曾经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用了一段时间进行解剖学的研究。1503—1506年他住在一家医院,从而获得解剖学的知识,这肯定对他的绘画起到作用。只有充分了解皮肤下面的肌肉和骨骼的结构,才能达到如此高度的写实主义水平。

据研究证实,拉菲尔也曾经见过《蒙娜丽莎》这幅画,他也画了许多肖像画。拉菲尔与达.芬齐虽然个性不同,但是对于世界的共同理念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而与北欧的画家不同。

处于北欧的丢勒的肖像画显得更为深思熟虑而不像达.芬齐那样流畅。他们的作品互相比较起来,几乎不像是同代人画的。另一个年轻的德国画家荷尔拜因(1497—1534)周游了许多的地方,他的画风比较开放。

17世纪的人像画是由浪漫的感情充沛的巴洛克风格所控制。鲁本斯和凡.代克画了许多人物姿态庄重的肖像画,显示出被画人的贵族身份和富有。委拉斯贵支和佛朗西斯科更注重表现对象的内在气质。伦勃朗和其他一些荷兰画家则倾向于表现中产阶层和下层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流露,体会了肖像画的高度美学的价值。

18世纪大多数著名的画家都曾经绘制肖像。西班牙画家戈雅画得单纯并且具有心理的洞察力。在法国,达维特,安格尔用经过训练的新古典主义来画正规肖像;德拉克罗瓦以戏剧性的色彩丰富的浪漫风格画卓越的肖像;库尔贝的肖像画则表现了精力充沛的写实风格。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印象主义及各种现代流派的肖像画更是层出不穷,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在肖像画上卓有成就的艺术家。

肖像画中的人物形象与被画对象相似与否,并不是评价绘画水平的唯一标准。许多肖像画家的画能够画得很像被画的人,当人们蓝到画面的时候,马上可以认得出画的是谁。许多人认为肖像画大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能提供这种相似。其实仅仅有了表面的形似,并不一定能充分地显示对象的内在气质和画家的感受,当然也不能成为决定绘画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为什么当观众看到大师们画的一些他们并不认识的男人或妇女的肖像时,也会受到强而有力的冲击呢?这是由于真实的感受,同时又不失去对对象的尊重。

肖像画不仅再现对象,而且还会记录下艺术家是如何观察和感受对象的,画中的形象往往同他描绘的对象不同。因为画家在画一个面孔的时候,实际上记录和反映了对象和自己这两个方面。有一些肖像画反映出画家和被画人感情上的交流:另一些画的不怎么好的人像画,流入一种墨守成规的俗套或者简单地挖苦讽刺对象,或者表现的简单生硬。

背景的处理也是肖像画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的画家画上的和对象有关的一些背景和环境,也有的使对象处于一种无关的或抽象的背景当中。

在一些人像画中,画家和被画人的互相影响,经常会反映出画家自己的长相和身材的特点。达.芬齐在他的“绘画论”一书中曾经写到:“如果你长难看,你会倾向于选择不漂亮的面孔来画。许多画家画的对象经常像他们自己。”如果伦勃朗画的肖像和他的自画像相比较,可以看得出他画的一些男子的肖像,不仅在面孔上与他自己相近,而且在体形上有时有些相似。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做能表现画家自我的莫过于自画像了。在那里画家内在的自己和外在的表现完全统一在一起,不必通过另外一个人来反映。画自画像可以反映把内在的自己和外在的表现统一起来的最彻底的企图。同时画自画像也可以训练画家逐步掌握对五官及形象的观察力,以及在画布或纸上综合表现出来的能力,这是一个复杂的任务。

在绘画教学中,人像一直是人物画学习的主要课题。人的面孔是最富于表现力的,不用讲话只靠面部肌肉的轻微动作所作所形式的表情可以传达出大量各种不同的信息,人像习作是人物画的基础,不只表现人物的肤色,而且还要刻画形象,传达出内心世界的感受。这是难度很高的课题。

上一篇:市政述职报告推荐借鉴下一篇:“两学一做”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