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2024-08-1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精选10篇)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第1篇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监控,通过应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方法,不断降低扬尘、减少土地利用,提高节能减排效率,项目重点实施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1.开展施工扬尘防治工作日常检查,开展项目施工扬尘防治工作的日常检查工作,明确检查工作任务与目标。

2.严格控制项目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源。对水泥、砂石、灰土、灰浆、灰膏、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加以严格控制,切实开展蓝天工程。

3.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做到“六必须、六不准”。即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高空抛撒溅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不准现场堆放未覆盖的裸土。确保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总体受控。

4.扬尘防治工作实施目标化管理。在项目对涉及扬尘问题的作业班组进行专项防止扬尘交底,将扬尘防治工作具体落实到操作层,并建立奖罚制度以推动施工扬尘污染控制过程。督促项目部与作业班组签定扬尘治理目标责任书,对扬尘防治工作实施目标化管理,具体要求如下:

(1)施工区域的围栏封闭。根据规划范围,确保整个施工区域与外界充分隔离,严格要求在建项目在施工大门口设置冲洗设备、沉淀池及排水沟,施工运输车辆、挖掘机械等驶出工地前必须清除泥土作防尘处理,严禁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

(2)施工场地的硬化处理。施工现场应平面布置要求做好主要道路、材料堆场、生活办公区域铺设混凝土路面工作,实行场地的硬化或绿化处理,确保无一处露土现象,以达到防尘控制要求。

(3)道路清扫扬尘污染的控制。安排保洁人员2名(佩戴标识)每日对施工现场的道路进行1—2次的清扫,清扫前对路面进行洒水。天气干燥或风力较大时,增加洒水频次,以保持路面的湿润。

(4)土方施工、堆放扬尘污染的控制。在土方开挖、回填施工中,主要采取淋水、降尘和防止车辆泥土外泄等措施。当雨天开挖、基坑回填时,应在施工临时通道上铺设麻袋。严格按挖土施工方案中所规定的挖土流程,堆土位置及车辆出入口线路进行指挥。加强对渣土运输车辆的车况检查,指派专人随机跟车监督,保证按规定线路行运,严禁偷倒、乱倒。在场地内堆放作回填使用土方应集中堆放。同时,在土方未干化之前,经表面整平压实后,用密目网进行覆盖。定时洒水维持湿润,以有效地控制扬尘。

(5)建筑材料扬尘污染的控制。①砂石设置专用池槽进行堆放,控制进料数量,做到随到随用,不大量囤积。堆放时做到堆积方正、底脚整齐干净,并将周边及上方拍平压实,砂石料如过于干燥,应及时进行洒水。②施工用的粘土砖、加气砌块必须在指定场地进行堆放。进场后及时进行洒水湿润,定时由专人对堆放场地进行清扫。③其他易飞扬物、细颗散体材料(如塑料泡沫、膨胀珍珠岩粉末等),必须进行严密的遮盖或存放在不透风的仓库内,运输车辆要有防止泄漏、飞扬装置,卸料时采取集中码放措施,以减少污染。

(6)脚手架清理、拆除扬尘污染的控制。在脚手架顶部设置喷雾装置,以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扬尘污染。脚手架设专人检查、维护,严禁擅自拆开。在使用期间应采取措施防止建筑材料、垃圾向外、向下散落。清理架体内的建筑垃圾和废料时,应采用洒水和吸尘措施,禁止直接掀翻、拍打底笆板。定期对沾上灰尘的密目网进行清洗,周期为2-3月一次,及时更换破损严重的密目网。拆除前,应先行清除脚手架中的杂物,并对积灰较多的密目网洒水湿润。

(7)混凝土、砂浆拌制扬尘污染的控制。在混凝土、砂浆搅拌操作间四周进行封闭围挡,以控制和减少水泥扬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袋装水泥设置封闭的库房进行堆放,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定时进行清扫,保持库内整洁,地面无积灰现象。如需露天存放应采取严密遮盖措施。装卸以及拌制作业时严格要求工人佩带口罩,做到轻搬轻放。混凝土、砂浆拌制时严格按石子(砂)→水泥→砂顺序进料,以控制和减少水泥扬尘。搅拌机储料池前应设置三面挡水,并做好排水沟、沉淀池,定期对沉淀池进行清理,减少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源,施工现场全使用商品混凝土。

(8)木工机械作业扬尘污染的控制。木工加工棚落实责任制,指定作业场所环境保护责任人,负责木工棚的日常管理。保持木工棚的整洁,及时清理木屑、刨花和边角料,必要时进行洒水湿润后再清理,并装袋运至指定地点堆放,定期处置。

(9)道路清扫扬尘污染的控制。在施工现场主要道路边、生活区域内场地适当位置安装一些水龙头,使洒水皮管、洒水车能就近使用,便于操作。道路安排专人每日对施工现场的道路进行1-2次的清扫,清扫前需进行洒水湿润,天气干燥或风力较大时,增加洒水频次,以保持路面的湿润。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粉尘经分类袋装后及时地投放到指定的地点。

(10)运输车辆扬尘污染的控制。运输建筑材料、垃圾和泥土等的车辆,在驶出建设施工现场之前,要加强防尘冲洗、遮蔽、清洁等工作,防止建筑垃圾、泥土的散落,污染道路和周边环境。冲洗车辆产生的泥浆水应通过二级沉淀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人城市公共管网。沉淀池派专人定期进行清理,一般为2-3天清理一次。

(11)砖槽切割加工作业扬尘污染的控制管线安装施工的砖墙沟槽切割,应采用湿作业法进行施工。装饰工程所用石材应优先组织半成品进入施工现场,实施装配式施工,减少因石材切割、加工所造成的扬尘污染。现场石材切割加工应设置专用封闭式作业间,操作人员必须佩带防尘口罩,以降低或减少扬尘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

(12)对涉及扬尘问题的作业班组进行专项防止扬尘交底,将扬尘防止工作具体落实到操作层,并建立奖罚措施。

(13)项目部与作业班组逐级签定扬尘治理目标责任书,对扬尘治理工作进行目标化管理。

5.沥青混合料实行集中场站搅拌设备污染物排放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中的一级标准的规定。搅拌场站必须设在离开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300m以外的下风向处,且不能采用开敞式或半封闭式沥青熬化作业。

6.积极开展社会舆论监督。发动群众参与监管,设立施工扬尘举报投诉电话,接受公众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的举报和投诉。对违规扬尘的工地项目名称、相关责任单位、处罚情况,可以通过网站、报纸、媒体等向社会曝光公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第2篇

(一)编者按: 2012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发生在农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共立案查处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6.77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6.64万人。这些案件的涉案人员虽然级别不高,但有的金额巨大,有的情节恶劣,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影响。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部署,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切实解决发生在农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必须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发生在农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对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促使农村基层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廉洁履行职责,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赢得人心。

本栏目将分三期刊载2012年以来各地查处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典型案件,敬请关注。

1.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康营村原村委会委员梁达伙同他人骗取拆迁补偿款案。

经查,在康营村拆迁过程中,梁达伙同某房地产评估公司经理等人,采取使用虚假评估报告、出具虚假土地租用协议和企业经营证明等方式,诈骗拆迁资金1.89亿元。2012年8月,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一审判处梁达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195万元,其他涉案人员均被追究刑事责任。

2.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桃仙街道莫子山村原村“两委”负责人王桂荣、沈多威在征地拆迁中受贿案。

经查,时任莫子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桂荣、村委会主任沈多威在浑南新城全运村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中,帮助他人在户口迁入、宅基地划批和补偿面积认定等方面弄虚作假,骗取国家征地补偿款3033.9万元、房屋163套,王桂荣从中受贿114万元,沈多威从中受贿110万元。此外,王桂荣还假冒他人名义骗取国家征地补偿款59万元。2012年11月,王桂荣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沈多威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3.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劳光村原党支部书记陈钟山伙同他人骗取拆迁补偿款案。经查,在仓山区道路拓宽项目拆迁安置中,陈钟山伙同市道路办工作人员及其他村民,通过抢建违章建筑、虚报建筑年限、出具虚假证明、违规进行审批等方式,共骗取拆迁补偿款1028万元,陈钟山从中分得123万元。陈钟山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已被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4.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国土资源所原负责人熊玉菊伙同他人虚报冒领征地补偿款案。

经查,2010年至2011年,在贵阳市花溪大学城建设项目征地工作中,熊玉菊伙同其他征地工作人员和有关村干部,通过虚报土地数量、更改土地类别、出具虚假材料等方式,先后12次骗取国家征地补偿款共计414.7万元,熊玉菊从中分得112.6万元。2012年12月,熊玉菊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第3篇

1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突出一个“新”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才能发展生产力。

生产发展必须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强农业体系建设, 完善农村流通体系。这些都需要国家有新的政策、好的政策、新的举措、好的办法;地方政府要有新的思路、新的作为。特别是作为农民一定要有新的思路、新的观念, 否则都难以推进。在生产力的建设上要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上注重一地一品、一村一品、一区域一品都要遵循科学性。

2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突出一个“强”字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以农民增收为重要任务。挖掘农业增收潜力, 增加农业收入, 完善增收减息政策是农民能否增收的关键。

在强势的发展农业生产活动中, 以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为主体形成农业产业链, 使农业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要达到这一目的, 一地一品、一村一品、一区域一品的强势产业的发展尤为关键。无论是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或者是旅游业、少数民族特色等等发展都要建立强势、优势。各级地方政府必须引导农民按照科学的观念强硬推进, 只有这样, 才能尽快发展起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品牌产业、优势产品。

此外, 加强乡镇企业的创新机制和结构调整, 引导乡镇企业向有条件的小城镇和县城集中, 壮大县城经济, 健全就业信息服务体系, 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 增加农民务工收入也是农民增收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3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突出一个“施”字

统筹规划、分点实施、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是新农村发展的前提。

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中, 中央的方针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的一系列措施都紧紧围绕这个前提作部署、制方法, 但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实施。诸如农民在生产生活中急需的设施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农村公路的建设、沼气建设, 卫生厕所的改造, 以及电信、信息网等等关系农业农村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必须的建设, 都得依靠认真实施完成好, 才能得以实现。无论是规划, 还是分步实施、群众自愿等等不能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 而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群众去认真实践实施, 只有实施了才能起到建设的作用, 才能使新农村建设向前推进。

4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突出一个“育”字

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中央和地方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 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实实在在地落实小学生的教育、教师的培训教育、农民的再教育, 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教育以及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教育等等, 都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培训教育不能因经费不足流于形式, 更不能有经费而走过场。现在很多地方的教育“育”不出人才, 培训“训”不出人才, 这方面除了落实不实外, 更多的在于教育不对路, 学而无用、训而不适。

新农村建设过程的培训教育, 要做到教育有目的、培训有要求、学习有特点、思想有转变, 让农民真正成为一名新型农民。各级政府在培训教育中应从“转型”培训入序, 造就一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手和科技人员。

5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突出一个“建”字

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加快“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必须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国家调整农民收入分配格局, 必须不断地对农业和农村稳步投入,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确保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逐年增加。此外积极发挥金融系统的作用, 以及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 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第4篇

2.加大招商力度,确保引进通化市星兴实业有限公司和通化汇丰实业有限公司生态园建设;计划增加投资50万元,进一步扩大理石厂生产规模。全力打造理石之乡,抓好理石资源的开发利用。制定好理石工业区的规划。

3.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重点开发订单蔬菜、绿色生态蔬菜项目,发展绿色蔬菜水果采摘园1000亩;新建百亩香菇基地、千亩绿化苗木花卉基地和万亩林下参示范观光基地;扩大绿色畜禽养殖规模,在兴安村建立万头生猪基地;计划通过招商引资实现千亩五味子、千亩林下贝母种植,万亩林蛙养殖。

4.严格按照政策和法律法规完成土地流转工作。2010年计划实现农村土地流转10000亩,做到不截留、挪用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不与民争利,以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促进农民财产性增收。

5.打造符合旅游产业发展要求的特色园林乡镇。计划投资50万元,完成全鄉道路绿化补植5000延长米;加强庭院卫生监督,培养群众卫生意识,使全乡农户都达到卫生达标户水平。

6.实行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在全乡7个村设立专职卫生保洁员,并签订用工合同;实行环境卫生村支书负责制度,将环境卫生保洁纳入村干部年底工资考核中去;成立环境卫生检查监督小组,由党委书记带队,定期监督抽查各村卫生情况;利用板报、横幅、广播等形式,宣传保持农村卫生环境的重要性。

7.开展卫生标兵户评比活动,强化群众的卫生意识;开展各种农业技能学习班、文化理论培训班以提高村民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设立林下参种植合作社、畜禽养殖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使之形成规模化效应;发挥现有文化活动室、文体活动广场等设施作用,在农闲时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

农村城镇化建设包括了哪些方面 第5篇

1、发展的基本方针。由注重小城镇外延粗放式发展,转变为注重质量的发展;由单纯注重小城镇建设规模和人口数量,转变为注重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整体素质;由单纯注重小城镇自身完善和发展,转变为注重城镇间的相互联动和开放式发展;由主要通过政府行政手段推动,转变为主要依靠市场经济的办法和多方面的力量;尊重经济规律,不搞一刀切。

2、促进的配套政策。

一是户籍制度。对到建制镇投资、兴办实体、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随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合法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均可申请办理小城镇户口,不受“农专非”指标限制,不收取入户费和增容费,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履行同等义务。

二是土地使用制度。在非农业建设用地中,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用地指标用于中心建制镇建设。对复垦的旧村庄用地,免收农业税、特产税和集体提留。进镇入户农民原承包的土地根据本人意愿可以不收回,在承包期内可以转让、入股、定期租赁等,并承担相应的义务。三是财政金融政策。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以投资、贴息和补助等方式,用于小城镇特别是中心建制镇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编制规划和信息网络建设。

四是税费政策。小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专项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第6篇

——强湾新村在建设机制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乡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现将试点工作在建设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强湾乡移民新村位于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创业大厦以北、国道109线以南、支三路以西、园中路以东,约120亩的区域内。工程一期于2006年6月开工建设,该工程目前已有11栋楼456套住房交付使用,大部分住户正在对新居进行装修,准备入住;另有 4栋楼204套住房将于今年8月底交付使用。一期工程共新建住宅楼15栋,660套住房,总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中积极探索建设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做法,进一步改善我乡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打工求职、就医就药及子女求学等方面的困难。使农户享受城市文明,加速农户向市民的转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固定长期输转,有助于加快我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农牧业的集约生产,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工作思路

在强湾新村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工作思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移民小区建设完工后,我们完善了物业管理制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发展农村文化娱乐事业,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入住小区的群众真正享受到城市文明。

四、方法步骤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的推进上,要按照抓点示范,基础突破的总体要求,积极稳妥地搞好工作。

(一)搞好规划

搞好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我乡试点村要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条件,引导群众认识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要性,组织群众座谈,广泛征求多方建议、意见,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的原则是:一是规模适度连片;二是模式规范;三是组装配套;四是产业特色化。

(二)确定试点

我乡确定强湾新村为试点,确定原则如下:一是干部基础好,带动能力强;二是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群众收入较高;三是经济

基础较好;四是考虑区位优势,交通便利。

(三)确定实施项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确定的准确性、规范性、可行性直接影响着项目资金效益的发挥。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邀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专家小组,负责对所实施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政策依据、具体目标、资金用途等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论证。审核原则如下:一是符合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二是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原则的要求;三是符合科学、客观、公正、公开和效率原则。

(四)抓好实施

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项目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实施管理、检查验收和费用支出的审核,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的收支管理和监督检查,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对各项目主管部门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统一考核。

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学习考察外地经验,美化净化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抓好规划,分期分批推进工作,培植具有指导作用和启发效果的示范点,以典型引路带动面上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政治保证

进一步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宣传中央、省、市、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的认识,切实把干部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上来。

(二)机制保证

坚持党政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村级组织抓落实,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乡上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村上成立实施领导小组,明确职责,量化任务,严格考核,实行奖惩制度。形成乡、村上下互动的局面。紧紧抓住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

(三)政策保证

进一步落实税费改革成果,认真实施各项扶持,奖励优惠政策,围绕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制定完善各项落实措施,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用规划指导群众,用政策激励群众,用示范带动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体作用。

(四)民主保证

建立和完善村党支部对民主管村的领导权,村民代表大会对民主管村的决策权,村民委员会对民主管村的执行权,村民监督委员会对民主管村的监督权。坚持“一事一议、尊重民意”,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力更生、投资投劳建设美好家园。

(五)科技保证

准确分析和把握自身发展条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第7篇

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李传祥(2010年7月1日)

同志们:

今天,村党支部在这里召开大会,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这对于我们牢记党的光辉历史,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提高我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推进基层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推动石塘村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1921年7月1日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已走过89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党成立以来的89年,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救国图强真理、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89年,是带领人民不屈不挠斗争、不畏艰难困苦、历经千锤百炼的89年,是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创造辉煌业绩、赢得人民衷心拥护的89年。在89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彪炳千秋的功绩。党的十六大以来,以总书记 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承受度有机结合起来,部署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使我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今后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这艘巨轮,才能乘风破浪,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近年来,在上级的领导、支持下,石塘村党支部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带领村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努力工作,经济社会取得较好发展,但是,距党员、群众要求差距还很大。为了缩小差距,加速石塘村发展,我想借此机会,给大家讲两点意见:

一、认清石塘村发展形势

石塘村发展是形势所迫;石塘村发展是群众期望;石塘村发展具备优势条件;石塘村发展抓住选派契机。

今年3月份,市委选派我到石塘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按照市委要求,在选派帮扶单位帮扶指导下,在镇党委、政 2 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村制定了145行动计划,而且通过了“四议两公开”,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也就是说,未来两年,村“两委”要带来党员、群众主要围绕“145行动计划”开展工作。“145”……,其中最重要的是建设一个新农村点,如今这个点建设怎么样,……(自4月下旬启动了石塘村新农村建设工程,回顾)。

二、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投入的主体、建设的主体都是农民群众,最后收益的还是农民群众。但是,在石塘村新农村建设中,效果不大理想,我对此进行了分析,主要责任在村“两委”,我和学登书记今天在党员大会上带头检讨,同时也承诺,我们会带领村“两委”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但是,难道我们的党员没有想想,你在新农村建设中做了什么?和普通群众相比,你觉得自身如何?石塘村新农村建设不仅仅靠村“两委”,而是在全体党员和群众,你们是主体,是主人。然而,要想增强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发挥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需要我们在座的党员带动,所以,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我们村党员极大部分是好的,但是某些党员党性不强,组织观念缺乏,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没有起到带头作用,反而处处给党组织设置工作障碍。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加速石塘村发展,作为第一书记,我要求我们的党员要在下一步新农村建设中从5方面来体现先进性:

一是要做“生产发展”的带头人。抓住创先争优活动机遇,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每个党员带头科学种田,带头搞多种经营,带头克服“等、靠、要”的单纯依赖政府补助、上级支持发展的思想,在科技兴农上先学一步,在农村结构调整上先走一步,在发展二、三产业上先干一步,以“生产标兵”、“致富能手”来引领群众发展生产,拓宽经济门路,增强家庭、村组的经济实力,使农村生产的发展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基本适应,与全面小康社会消费需求的变化相适应。在“145行动计划”中,产业结构调整是其中一部分,计划利用石塘优质水资源,推行龙虾养殖,群众不敢试,我们的党员就要带头干,我们学习小岗精神、学习沈浩精神,就是要学习敢为人先的精神,踏踏实实的作风。

二是要做“生活宽裕”的示范人。当前,我村党员年龄结构老龄化,文化程度低下,党组织后备力量薄弱,流动党员较多,给党组织学习、活动带来很多难处,但是,有难处就不代表我们不去做,相反,我们还要做的很好。在座的党员、村干部要着眼于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同富这两个问题,真正做建设新农村“生活宽裕”的示范人,我们党员、干部要克服小进即满、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小农意识,树立敢想、敢试、敢闯、敢干、敢冒的思想,千方百计增加家庭收入,改善饮食条件和居住环境,在自身通过辛勤劳动先富、合法经营致富的同时,帮助群众想办法、找门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使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上升,收入的增长速度接近、达到或超过城镇居民。

三是要做“乡风文明”的倡导人。我来石塘村时间不长,尤其是刚到村任职的3月份,在走访调研中,看到的不是想着法子发展,而是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打麻将等,这里面,肯定有我们的党员。我不是说,麻将不能玩,但是,要适可而止。我看到的是一早就玩,玩到晚上,从早到晚啊。党员如此,群众呢?请在座的想想,这样做,给身边的孩子带来什么?给家庭带来什么?给他人带来什么?作为党员,在石塘村发展的紧要关头,要带头破除迷信,崇尚科学,抵制“黄、赌、毒、邪”等丑恶现象;带头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革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违法事不办,争做“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争创“文明户”、“ 五好家庭”,建立团结、互助、和谐的邻里关系;带头做学法、守法公民,不做违法开采矿藏资源、不乱砍滥伐林木、不乱建乱盖房屋等违反法律和村规民约的事。通过党员为群众作示范,树样板,引领身边的农民做一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勤劳、讲诚信、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新型农民,营造淳朴、和谐、健康、科学的乡风民俗。

四是要做“村容整洁”的维护人。在集中一个月的调研中,我总结出石塘村五大问题:集体经济极其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公益事业发展滞后、困难群众亟待救助、村庄卫生令人堪忧。卫生之差体现在村庄生活垃圾随处丢放、生活污水到处横流、白色垃圾四处散落,整个村庄内脏乱差,5 急需整治。所以,在座的党员要以建设小康村、文明村、生态村为目标,做建设新农村“村容整洁” 带头人、维护人,带头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厩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带头改变柴火乱放、粪草乱堆、污水乱泼、畜禽乱放、大小便乱解的现为;带头改善居住环境,实施庭院净化、硬化、亮化、绿化,建设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气息的整洁居室。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引领群众自觉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使人居环境接近城镇居民并各具特色。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第8篇

关键词:农村文化,抵御,宗教极端思想,麦盖提县

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 与内地发达省区相比, 目前新疆经济社会尚欠发达, 经济上的不足, 自然导致文化发展的滞后, 自治区大部分农村地区, 尤其是南疆偏远地区农村文化匮乏的现象相对突出。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是当前中央对新疆工作的指导主线, 是全面加快新疆各项事业取得长远发展的最根本保证。新疆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在特殊的地域环境、政治环境中, 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互支撑、互为条件。在加快新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农村文化建设对社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而且对不断提升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日益突出。在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创造物质条件的同时, 文化建设也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必然离不开现代文化的引领。本文的研究重点旨在研究南疆地区在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背景下,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快速发展相比相对滞后

虽然南疆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日益扩大, 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有相对滞后倾向, 农村社会的向心力、凝聚力逐渐减弱。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与内地发达城市相比, 存在自身的滞后性和闭塞性, 加之其开展所需要的政策、资金、人力支持等均不到位, 导致其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处于艰难阶段。同时, 在南疆地区, 因受到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 广大农民在进行价值选择和判断时, 出现了精神失落、公德缺失、是非观念模糊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维吾尔族优良的民间文化传统逐渐弱化, 不但影响到维吾尔民俗的延续, 还影响到南疆地区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对维护南疆地区社会稳定尤为重要

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 广大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 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只有顺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切实发挥农民才智, 才能够帮助农民增加文化知识、增进致富技能、增强经营本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事业, 尤其是南疆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和不断完善健全需引起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 在当前宗教氛围较为浓郁的南疆地区, 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发展缓慢, 多数村级农村文化设施濒临瘫痪。在南疆地区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的意识形态领域突破口, 提升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工作效能, 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政策规定, 将农村文化建设成效纳入县、乡年终绩效考核机制, 规范各项考核制度, 才能有助于将意识形态领域的这场硬仗打好、打漂亮。

三、利用各种形式全面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事业有序发展

笔者在麦盖提县巴扎结米乡阔什艾肯村住村工作期间, 针对麦盖提县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通过近一年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得出:需从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等层面不断完善农村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监督管理力度;扎实推进麦盖提县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等结论。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群众众多, 农村文化发展呈现出维吾尔族民族性强的特点, 结合当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深入研究南疆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有效推行相关对策来推进南疆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从而使农村文化建设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 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

按照结构合理、均衡发展、运行高效、惠及全民的原则, 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全县10个乡镇文化站和133个村 (社区) 文化室全部完成新建和改扩建, 平均面积达到190平方米。在不断完善县文化馆、图书馆的基础上, 投入4 480万元, 建设了刀郎文化传承演艺中心、刀郎文化展览馆、刀郎农民画展馆等一批展示刀郎文化元素的重大文化基础设施, 坚持建、管、用并重, 提升服务水平, 提高设施利用率, 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设施的效应, 让各族群众共享便捷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实施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开放, 开办舞蹈、音乐、美术培训班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培训班。

(二) 积极推动文化惠民工程

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电影放映、“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和优秀影片进课堂、进单位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 积极实施“万村千乡文化产品惠民行动”, 广泛开展“军民共建美好精神家园”活动, 让老百姓听有声音、看有图像、说有地方, 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目前, 麦盖提全县广播电视声音图像实现了全覆盖, 建成了村委会图书阅览室116个, 覆盖率超过90%以上。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乡 (镇) 文化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

(三) 利用好“三民”活动工作载体

高度关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利用“三民”活动工作载体, 更好地发挥文化惠民作用, 切实引导农村文化建设走上正轨。在完成自治区党委“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三民活动的工作任务前提下, 以“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为契机, 通过创办“文化夜校”这个载体,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 向农民更好地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宗教政策和宗教管理有关规定;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向农民传授致富技能, 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有效发挥思想文化阵地的作用, 加强对农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科学改造, 使他们明辨是非、善恶, 防止宗教信仰异化的出现。授课内容设置可以多样化, 涵盖政治类、语言类、法律类、农民实用知识类、基础文化类、教育类、保健类、文化知识类等类型。工作组可以“文化夜校”为平台, 让广大村民从现代文化夜校学习中吸取文化营养, 收获知识技能。让村民文化素养明显提升, 思想道德和守法意识、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意识明显增强。能够培养出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民致富能手。不断增强周边村民致富能力, 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 从而达到创办“文化夜校”的目的。通过“文化夜校”办学实践, 使广大农民思想文化素质有明显提升, 道德和守法意识、抵御极端宗教意识明显增强, 一大批农民致富能手和小商品经营的带头人脱颖而出, 使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收入有明显增长, 真正达到“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的目的。

(四) 高度关注民间文艺的传承和发扬

注重对民间文化人才的培养, 积极鼓励基层文化能人、民间艺人、文化带头人、文化志愿者、草根达人植根泥土, 自办文化, 开展各类寓教于乐的群众文化活动, 千方百计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农村民间艺术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其承载和传承主体是艺术家, 许多民间艺术往往因人而存, 如果人绝则艺亡, 传承就会断脉。因此, 必须重视民间艺术的开发, 重视民间艺人的作用, 把他们培养成农民文化骨干, 帮助他们提高业务素质, 必定能够多方面促进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搜集整理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展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保护工作。注重挖掘乡土文化, 让传统文化生辉。使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乡村都拥有自己特定的文化符号和标识。同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挖掘、整理和传播工作, 做好全国、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第9篇

通化县农业发展银行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作为“三农”服务的信贷工作重点,特别是农村民生工程项目上加大信贷投入力度,从根本上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截止7月末,发放贷款2100万元,共扶持两个项目,为促进通化县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密河烟窑沟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洪水经常泛滥,粮食产量不高不稳。道路年年随着河流的变化而改变,资料运不进,产品难运出,农民致富无门,严重威胁区域农田、居民、公路和铁路安全。只有从治理基础设施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业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三农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通化县政府把二密河烟窑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立项,由通化兴源企业管理服务公司承办,工期一年,该公司缺少资金工程无法上马,县农业发展银行把该项工程作为服务“三农”农村基础设施改造的重点,会同省、市行专业人士对该项工程进行考察论证,确定符合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条件,又能确保贷款按期偿还,及时发放二密河烟窑沟农业基础设施工程贷款1000万元,使该项工程顺利投产,具体建设工程一是加固和建设烟窑沟防洪堤坝3000米,坝顶宽度为11米,坝底宽17米,坝高3米,防洪等级为20年一遇;二是道路硬化工程,修建堤坝顶路一条2700米,在原路面硬化两条600米,道路设施配套建设,如路灯、护栏绿化等工程;三是电力工程。从二密马当变电所引入10KV电力线路25公里,采用架空方式,延集锡公路埋设电杆200根。从根本上治理烟窑河流,修整道路,架设高压电路,解决“三农”为中心的根本,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不断改善,促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第10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资金来源;基本思路

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新农村、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一、落后的基础设施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因素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兴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更是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因素。

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一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相当一部分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设施不配套,效益衰减。目前,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46%,机电排灌面积不足30%,农业灌溉用水平均利用系数只有0.45。二是耕地数量在逐年减少的同时,质量下降。农户经营规模小,地块细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70%以上。三是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集成度不足,成果转化率低,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只有48%,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一80%的平均水平。

2.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依然落后。一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我国目前有40%的村庄没有集中供水,60%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90%的村庄没有消防设施,垃圾随处丢放。二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容乐观。以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等饮水安全的指标衡量,全国还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未达到安全标准。三是农民生活燃料结构不合理。在农村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秸秆占30%,薪柴占25%,两者合计比例高达55%,一直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活燃料的主体,而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还非常低。我国年产农作物秸杆62亿吨,其中有35%约22亿吨剩余秸杆未被利用,开发前景广阔。

3.农村经济服务设施亟待健全。一是农村道路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农村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低,覆盖能力和技术状况都面临相当大的压力,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农村公路晴通雨阻,抗灾能力低,路况差,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二是农产品安全生产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不强。近5年来,全国粮食作物遭受自然灾害面积、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9%、23%和6%,年均造成粮食损失250亿公斤左右。三是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还用不上电。目前农村电力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还相当突出,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还比较薄弱,全国还有约2000万农村人口用不上电。四是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尚不能为广大农村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农村显得无可奈何。

二、科学界定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体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这个“新”,突出表现在能够让农民在生

产生活过程中与城里人一同享受现代文明进步成果,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改进农民生活方式,丰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来看,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主要是:

1.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主要是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它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工程、农业土地质量保持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优化。

2.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主要是直接服务于农民生活,改善农民生活现状和人居环境,美化村庄风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民物质文明进步水平,促进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条件。它主要包括: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村庄安全建设、广播电视电话网络建设、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建设。

3.农村服务性基础设施。服务性基础设施主要是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改善农民生存和发展条件、扩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社会覆盖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品质和综合实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服务性物质技术条件。它主要包括:农村交通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农村电力电网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等。

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思路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一项惠及10亿农民的伟业,也是一项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系统性强、投资量大、持续期长的宏大工程。组织实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有政治热情、政治责任心,而且要有长期进行的决心和恒心。当前,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很高,一些地区通过试点,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个别地区也出现了盲目跟风、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盆景工程等一些苗头性问题,值得警惕。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需要明确思路,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注重长效,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1.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发挥规划的统筹约束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应如此。规划搞不好,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这方面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中央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抓紧制订和完善带有全局指导性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和专项规划。各省(区、市)要结合组织实施中央规划,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研究提出本地区未来一个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加以推进。特别要加强对县乡两级工作的指导,确保各项建设规划落到实处。编制规划要有前瞻性,以适应未来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同时又要从现实物质条件出发,防止过分超前、脱离实际。要加强各有关专项规划的相互衔接,防止单打一,避免一些工作的重复、浪费。

2.尊重民意因地制宜,激发农民参与的内在动力。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亿万农民既是受益主体,又是建设的主力军。应当尽可能地寻求到国家明确支持,综合财力、技术条件可行,农民愿望强烈、能力许可这样一个结合点。为此,要广泛听取民意,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组织和引导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我国地域广阔,各地自然资源状况、地形地貌不同,山区、丘陵、平原都有;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优先顺序、建设标准肯定也不相同,必须因地制宜。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把国家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政府不能包揽一切,只能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在重点项目上,发挥引导作用。

3.明确职责积极推进,精心组织有效实施。职责划分主要是明确划分政府、乡村组织、政府职能部门与科研机构的职责。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得不好,就会

形成各方喊起来重要、落实起来却谁都不负责的尴尬局面。政府的职责主要是搞好规划、制定政策,抓好试点示范,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宏观指导与管理。政府要把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要有明确的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并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对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和政策问题要认真、及时地加以解决,并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依法提供保护、鼓励和支持。要在搞好试点示范、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不能搞运动。要尊重农村意愿,按照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切不可背离农民意愿,做一些劳民伤财的事情。村级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前提下,组织好实施工作;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科研机构则应对规划和建设的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围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形成一批先进、实用、经济、受农民欢迎的新技术,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4.从实际出发,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背景下,一定会在短期内得到各方面极大的重视,也一定会得到切实的实施。但如何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的长效管理机制,则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现在所说的在集体化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农村基础设施的功能丧失殆尽就是最好的反证。建立新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主要是解决谁投资、谁管理的问题。说到底也就是要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主体到位问题。只有主体到位,才有可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制定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让投资者放胆投资、放心受益、放手管理。因此,特别要重视对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的改革,在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向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时,要建立明确的产权归属制度,确保谁投资谁受益。就是那些完全由政府或村集体投资形成的设施,也要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切实解决主体缺位问题。当然还要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设置一些现代技术方法,制定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让投资主体能够较稳定地、合法地获得应有受益。最重要的是,要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并能真正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他们是基础设施的主人。

四、多渠道解决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巨额资金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目前基本规划思路,实现目标任务,也就是建设基本到位,至少需要10~15年时间,投入5~8万亿元的建设资金。如此巨额资金的筹集是一个突出的难题。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央财政政策、投资的引导作用,形成国家、地方、社会、农民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1.要规范和稳定中央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比例。中央财政用于同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从目前尚不足财政收入的1%提高到3%,并最终能稳定在5%以上,且中央财政的该项资金投入要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财力持续增长相适应,不断增加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切实把投资重点放在农村和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并对全社会发挥引导作用。

2.要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承担的主要责任。地方政府要把投资重点向农村倾斜。要在较大幅度增加本级财政预算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确保新增税收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加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规模,不断拓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渠道。

3.要进一步整合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性投入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目前,中央政府部门直接和间接分配与管理支农投资的有近20多个部门;县级政府分配管理支农投资的部门也有10多个。各种支农投资基本上都是以“条条”为主管理,主管部门之间缺乏沟

通,致使不同渠道的政府支农投资,在使用方向、项目布局、建设内容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交叉、重复。解决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必须重视并切实解决各种政府支农投资协调整合问题。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大支农财力资源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要实施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工程。实行市管县体制,就是为了发挥城市的带动效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各大中城市要切实履行市带县、市帮县的责任,通盘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加大市级财政性资金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组织城市有关单位,特别是工业企业,帮扶农村,增强都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农工共同繁荣的局面。为促进工业资金向农村实施投资,要在税收等方面给予明确的优惠政策。

5.要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各类金融机构要调整信贷投放结构,注重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切实改善金融服务,在信贷方面给予低息、贴息等优惠支持,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团体和个人帮扶农村,鼓励、引导和支持他们投资、投劳、投物,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

[2]张富良,洪向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3]本书编写组.农村政策与农村工作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上一篇:太原市中考作文题解下一篇:农村清产核资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