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创新改革范文

2024-06-29

工作创新改革范文(精选6篇)

工作创新改革范文 第1篇

人才工作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

(一)(下)试卷 [考试时限]:60分钟

[分数]:80分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正确

错误

2、到2011年底,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9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

正确

错误

3、我国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斐然,人才占总人口的比例并不落后于发达国家。

正确

错误

4、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尚为取得根本的突破,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改进。

正确

错误

5、我国当前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

正确

错误

6、建立健全国民教育体系,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完善教育经费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正确

错误

7、学校教育乃个人教育的终点。

正确

错误

8、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和培训机构应该向所有有学习需求的人开放,打破人才参与学习的各种壁垒和限制。

正确

错误

9、在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

正确

错误

10、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只注重培养内容的全面性即可。

正确

错误

11、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正确

错误

12、当今世界,经济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正确

错误

13、政府是人才培训的主体,应该转变观念,鼓励职工进行在职学习。正确

错误

14、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注重人才培养对象的多元化,建立多层次的人才梯队,优化人才资源的结构,形成一个初、中、高不同层次人才分类开发、逐级提高的塔式结构。

正确

错误

15、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切实把基础教育发展放到重点。

正确

错误

16、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是党政人才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正确

错误

17、要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党政人才的岗位职责规范,建立符合领导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考核评价标准。

正确

错误

18、准确评价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既是做好经营者选拔任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对整个企业运营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正确

错误

19、《人才规划纲要》强调指出:“改进完善院士制度,注重院士称号的精神激励作用,规范院士的学术兼职”。

正确

错误

20、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不可以考虑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发布公告。

正确

错误

21、健全举才荐才的社会化机制,对于加速我国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正确

错误

2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

正确

错误

23、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各类专业人才数量充足,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人才结构趋于合理。

正确

错误

24、《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4200万人,培养造就100名左右能够引领中国企业跻身世界500强的战略企业家。

正确

错误

25、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就是要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正确

错误

26、积极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通过建立和实行职业经理人职业资格制度,用统一、规范的标准来评价职业经理人的任职能力和道德信用。

正确

错误

27、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的重点是要把民主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拓宽考试选拔的渠道,改进群众参与选拔任用工作的方式。

正确

错误

28、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要时刻按照党管干部的方针,强调民主选举原则,规范干部考察上的民主推荐程序。

正确

错误

29、以市场配置为主要特征的选人用人机制重点是引入民主机制、坚持市场选人的原则,扩大市场选人的范围。

正确

错误

30、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任用方式,对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依法实行派出制或任命制

正确

错误

31、建立国民教育体系,以()为导向,就需要积极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加快培养经济、社会、文化、国防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政府需求

社会需求

个人需求 学校需求

32、劳动力转移过程当中,整个教育水平不高,那么必须首先是全面普及()。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

职业教育

33、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迎接()挑战的需要。

农业经济

信息社会

知识经济

工业经济

34、人才教育培训的终身化指的是()应当贯穿于人的一生,应当为人们提供人生各个阶段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职业培训

知识培训

技能培训

教育培训

35、人才教育培养的自主化就是人才终身学习,实际上是以()需求为重点,以提高能力为目标,以自我学习为主导,技能培训

职业教育

课堂学习

自我学习

36、人才资源的()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

语言

能力

学历

电脑

37、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

学习

创新

效率

学历

38、我国从一个人才大国走向一个人才强国,存在的问题是大而不强,大而不强核心的问题就是()不强。

实践能力

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

工作能力

39、创新型教育的基本价值导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你要让学生敢想,敢去做,要鼓励他们。

主动性

个性化

全面化

专一化

40、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重复性

创造性

单一性

操作性

41、()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知识

人才

科技

文化

4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在继续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快形成我国()比较优势,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

军事竞争

经济竞争

人才竞争

文化竞争

43、()逐步确立,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初步发挥,人才效能明显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

学习型人才

雇佣制人才观

终身制人才观

科学人才观

44、把()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

高端引导

以用为本

以人为本

深化改革

45、把服务()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科学发展目标确定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根据科学发展需要制定人才政策措施,用科学发展成果检验人才工作成效。

军事发展

政治发展

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

46、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企业实行规范的()改造,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领导任用的任用制度。

集体制

公司制

国有制

民营

47、加强人才培养,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和()建设,培育拼搏奉献、艰苦创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工作能力

知识技能

职业道德

人际关系

48、到()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2030 2018 2020 2050

49、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到2020年,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干部占党政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总量从严控制。

70% 30% 50% 85%

50、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要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体系,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继续教育

学校教育

职业教育

管理教育

51、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高等院校

职业院校

中等院校

国际名校

52、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要围绕(),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

提高农民收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城镇化建设

53、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高端社会工作人才

初级社会工作人才

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

中级社会工作人才

54、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不同学历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

技能培训

知识普及

理论学习

职业培训

55、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把()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开发全过程,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

政治思想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技能培训

理论学习

56、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要求建立以()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社会责任

岗位职责

单位要求

集体利益

57、创新人才流动配置机制的主要任务是在建立统一规范、更加开放的()基础上,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

人力资源市场

学校教育体系

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理论素养学习体系

58、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要统筹协调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稳步推进()改革。

任命制度

福利制度

人事制度

工资制度

59、我国实施促进人才投资()的财税金融政策。

多级审批

严格考核

平等竞争

优先保证 60、我国实施引导人才向()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

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西部

农村基层

东部沿海

61、统筹人才教育培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

人才结构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人才培养机制与各类人才的成长特点不相适应;

人才的素质同社会协调发展不相适应。

人才适应的培养与政治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62、很多国家都认识到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教育培训手段的(),开发网络教育培训资源。

网络化

信息化

多媒体化

法制化

63、构建终身教育的学习体系,必须适应人才的()学习特征。

自主化

单一化

个性化

专一化

64、创新人才的培养,既要重视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的培养。政治素质

道德品质

科技技术

政治素养

65、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包括:()。

建立知识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建立道德评价体系

尊重各类人才特点,建立科学的各类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66、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提出,就是要进一步完善()相衔接的教育体系,完善继续教育和培养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

67、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建立()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终身化

网络化

开放化

自主化

68、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一定要与时俱进,首先要把重点放在()等方面。

工作能力 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69、创新型人才,即新型人才,是指具有()的人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学习能力

工作能力

70、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研究制定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标准,更新教育培训的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把教育培训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和提高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

知识教育

素质教育

能力教育

职业教育

71、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手段就是要把传统的考核方法和现在的测评技术结合起来,引进一些国外的先进的技术,利用不同特色的评价方法,逐步建设符合()特点的测评方法体系。

国际

国家

企业

机关

72、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把群众的意见作为考核评价党政人才的重要尺度。

民主推荐 民主测评

民主评议

民主选举

73、建立党政人才的群众认可评价机制,要完善()制度,改进考核方法。

定期考核

长期考核

日常考核

考核

74、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的业内和社会认可评价机制,要构建()的职称体系。应以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分类为基础,以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评价为核心。

科学

分类

动态

符合实际

75、健全科研诚信体系,从严治理学术不端行为,应从()方面入手。

我国已初步形成科研诚信建设体系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主要目标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措施

加大惩处力度

76、人才选拔任用要坚持()原则。

民主

公开 竞争

择优

77、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改革选拔任用机制,要注重()。

完善选任制,改进委任制

规范考任制

推行聘任制

78、按照政企分开的要求,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实行分层分类管理,逐步建立起一种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管人与()的新型管理体制。

管资产有机结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充满生机与活力

以人为本

79、真正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对党务人员实行(),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规定实行任期制。

选举制

任命制

推荐制

外调

80、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就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提高()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专业水平

知识储备 创新能力

职业技能

工作创新改革范文 第2篇

按照学校党委要求,为了进一步树立一流意识,围绕一流目标,贯彻一流标准、巩固好、深化好、拓展好大讨论取得的丰硕成果、有力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创新再发力、开放再提质、工作再抓实,现将我们“大讨论”活动总结如下:

一、提高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一)开学伊始,校党委就对中层干部和支部书记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集中培训,紧接着就出台了长治医学院关于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实施方案,后勤党总支围绕方案,结合总支实际扎扎实实开展工作,总支召集各党支部书记又反复学习、领会,做到了走在前、做表率,深刻领会学校党委关于开展大讨论的部署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准确掌握学校党委“大讨论”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明确组织党员群众参与大讨论的方法步骤、办法措施,为组织好开展好后勤总支“大讨论”的各项工作奠定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

(二)强化领导抓责任

后勤党总支成立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领导小组,抽调各支部书记组建了办公室,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支部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把开展大讨论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科学组织安排,统筹抓好落实。各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夯实了大讨论的政治和组织基础。

党总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酝酿讨论《实施方案》,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最大限度动员广大党员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开展大讨论与抓好中心工作落实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大讨论“六方面问题”,立足岗位创新创业,确保大讨论在各部门、各党支部按要求、保质量、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行动上突围,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一)凝聚共识抓部署

学校动员部署会召开后,后勤党总支及时召开“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动员部署会议,全面启动了大讨论工作。会上学习传达了学校党委“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和学校党委《“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会议强调了我校当前对标一流、再创佳绩的责任感、紧迫感,讲清了大讨论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关键环节和目标任务,为后勤总支大讨论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划出了重点。

(二)认真抓好学习

一是总支各支部充分利用中心组理论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支部专题会议、讲党课等形式,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围绕大讨论安排部署结合实际工作进行解读辅导,使党员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大讨论的重要意义,准确掌握关键环节,明确目标任务。二是带着问题专题学。针对党员干部对大讨论认识不够、理解不透的问题,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方式,针对性进行专题辅导,解开思想心结,纠正认识偏差,实现观念转变。三是结合工作交流学。后勤总支党支部人员分散、业务不同的特点,坚持党小组会与日常会议相结合、大讨论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人人轮流领学,结合工作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讲解“我为改革创新做什么”,实现资源共享、互学互进。四是认真剖析专题研讨。总支集中召开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专题研讨。总支各位处长都认真查摆问题、剖析原因、对标一流标准,结合本人实际谈认识、谈体会、谈打算、谈举措,认真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整改成效“不空”、“不偏”、“不虚”,达到迅速治标治本的效果。

(三)人人争当诸葛亮,为学校献言献策。

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是深化改革之需;

是我校进一步调动广大党员干部为改革创新建言献策积极性的重要举措,是汇集群众智慧、凝聚社会共识、解决突出问题、激发奋进力量的有效途径。各部门对标对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委部署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高点站位,将征集金点子作为推动大讨论的一项重要工作推进,广纳睿智之言、寻求务实之策,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创新再发力、开放再提质、工作再抓实。一时间,找差距,提建议,议思路,人人参与讨论、人人建言献策、人人争当诸葛亮,共征集金点子十余条。

三、紧扣“六个破除”抓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

全省大讨论开展以来,后勤党总支认真贯彻学校党委的部署,把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作为强化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的重要契机,聚焦“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坚持“三个导向”“三个摆进去”“两个联系”的要求。一是总支认真落实学校党委要求,制定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方案,进行学习研讨、谈心谈话、征求意见等形式,确保规范有序。二是总支采取中心组理论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集中研讨等方式,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领会学校李书记在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精神。三是总支把上级点、集体谈、相互帮、群众访、个人找结合起来,认真听取学校王金胜副院长现场指导意见;

通过设立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广泛听取师生诉求,解决实际困难。四是总支坚持“三必谈”,开展重点谈,经过几轮交心、大家把掏心窝的话摆在明面、说在明处。五是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做到“摆进去、画像准、有例子”,普通党员结合实际对照反思。大家本着亮出问题不怕丑、触及思想不怕痛、解决问题不怕难的精神,有一说一、自揭伤疤、真正触及实质问题,做到查摆问题与事接茬。六是总支各位处级干部坦诚直率,深刻查找问题、认真剖析原因,有针对性提出整改措施,逐一对照检查,并报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和重要事项。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联系实际、针对问题、触及思想,自我批评深刻到位,开展批评坦诚相见,有交流、有交锋、有辣味、有担当、有共勉,为总支各部门在大讨论中取得丰硕成果奠定了组织基础。

工作创新改革范文 第3篇

2012年, 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2995万吨, 比2011年增加356万吨, 增长2.8%;其中冬小麦产量11430万吨, 比上年增加334万吨, 增长3%。夏粮总产量超过1997年12768万吨的历史最好水平。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粮食生产在“八连增”的高起点上初步实现了“好上加好”, 农民收入在“八连快”的好态势上继续保持了较快增幅并高于城镇居民, 农业农村经济整体上做到了“稳中有进”。

九个“1号文件”九笔宝贵财富

2003年1月,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温家宝总理在同年3月接着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仅是我们党“三农”问题理论的重大突破, 而且还标志着我们党治国理念的重大创新。

于是在2004年伊始, 一份关于“三农”的“中央1号文件”正式印发, 便吸引了许多人关注的目光。这是时隔近20年后, 中央1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至此之后, 中央连续九年出台1号文件, 每年一个主题, 分别从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农业基础、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农村基础、水利和农业科技等九个方面进行战略性部署, 既宏观的着眼于现实, 又在实际需求上发力;既有上层的建设发展框架, 又有基层的具体实施措施, 为农村改革进入新阶段指明了道路。

告别皇粮国税开启惠农新政

2005年12月29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表决, 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这是一个牵动亿万人心弦的时刻, 新中国实施了近五十年的农业税条例成为历史档案, 延续了2600年的按地向农民征税的制度自此退出历史舞台。自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牲畜屠宰税以来, 每年可以为农民减轻负担一千三百多亿元。

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探索建立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 这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央出台的又一项强农惠农富农制度创新, 逐步构建了“农民筹资筹劳、政府财政奖补、社会捐赠赞助”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2012年4月17日, 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 明确减轻农民负担的总体要求, 重申严格管理涉农收费和价格, 规范实施农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完善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 深入治理农民专业合作社负担问题, 加强对计划生育、农民建房、婚姻登记、生猪屠宰等领域乱收费的重点监督, 解决农民反映的突出问题。

增收和减负, 是中国农民期盼了几千年的心愿。有了这两面风帆, 中国农民在驶向致富小康的大海航道上, 必定会长风破浪, 顺利前行。

喜看夏粮“九连丰”

2012年6月21日, 农业部宣布, 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从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看, 今年夏粮总产、单产均再创历史新高, 达到12995万吨, 冬小麦实现“九连增”。

在粮食连续八年增产、总产站上1.1万亿斤这一新起点上, 2012年粮食生产的总目标被明确为确保“九连丰”, 争取“九连增”。所谓“丰”, 就是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所谓“增”, 就是要超过2011年11424亿斤的水平。为此, 农业部制定了“夏粮增产、早稻增产、秋粮稳定”的分季目标, 保障全年粮食生产总目标的实现。

“今年冬小麦生长期间, 真可谓碰上了近年来极为少见的风调雨顺年份。”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感慨道。但“风调雨顺”的背后写满了“天道酬勤”, 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国家先后实行了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 对产粮大县进行奖励补助等措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使粮食生产克服了极端天气灾害、耕地减少等不利因素, 连续八年实现稳产增产。

安徽省农委主任张华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安徽是农业大省, 今年继续获得了增收, 实现了“九连增”, 且增量居全国第一。这次夏粮的丰收得益于五个方面, 一是得益于“人努力”, 二是得益于惠农政策的持续增强, 三是得益于配套良法覆盖面不断扩大, 四是得益于小麦良种补贴招标统供, 五是得益于气象条件总体有利。”

从整体而言, 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还属于粗放型, 为了在政策措施与技术措施、工作措施的结合上寻求突破, 以2011年抗旱补贴为起点, 中央财政2012年在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四补贴”力度的基础上, 对冬小麦“一喷三防”、油菜“一促四防”、东北水稻大棚育秧、南方早稻集中育秧、东北玉米抗旱“坐水种”以及西南玉米覆膜等六项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实施补贴, 标志着我国农业补贴从“联地计补”向“联技计补”转变。和此前的强农惠农政策多以补贴耕地、补贴农民收入不同, 关键技术补助政策侧重于与技术应用相结合, 让农业部门发挥作用、扩大影响有了重要的平台。技术推广有平台、政策落实有力度, 有力推动了关键技术的落实到位。

夏粮“九连丰”, 给国内国际粮食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特别是在最近美国大旱, 全球粮价上涨、欧债危机进一步深化、世界经济发展方向复杂的时刻, 顶住了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 在保障农产品正常供应的同时, 也为实现“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健全农村社保体系共享改革成果

“三农”的“根源”在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解决“三农”问题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就是要打破体制壁垒, 走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道路, 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2004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明确提出, 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 尔后,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都分别对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重大部署。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提出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重要原则, 要求按照这一原则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决定》对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三点意见:第一, 按照个人缴费, 集体补助, 社会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筹资机制;第二, 再按照个人、集体、政府三方分担的基础上建立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后, 应高度重视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 否则将面临较大的长期资金支付压力;第三, 创造条件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的办法。在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面, 《决定》提出了四项基本措施, 并要求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费免疫范围;在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方面, 《决定》提出, 要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力度、做到应保尽保、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

浙江省温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的郑少华在向记者介绍温州市如何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问题时提到, 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保险法》强调了征缴的强制性与政府的保障性, 使得社保制度具备了加速推进的法律规范基础。近期, 温州市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建设和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 建立了城乡各类养老保障制度之间的转移衔接通道, 最终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

目前,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覆盖了97%的农民,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五千三百多万人,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2年底将实现全覆盖。温家宝在2011年12月27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为农村生活困难人口提供兜底的基本生活保障;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促进农民养老方式实现重大转变。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 基本建立起覆盖数亿农民的农村社会保障的三项制度, 中国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的愿望正在实现。

改革创新 扎实工作 再谋发展 第4篇

3月11日下午,召开了全市档案工作会议,市委常委、秘书长赵凤桐和中央档案馆副馆长、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段东升莅临会议作重要讲话,对做好全市档案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市档案局(馆)党组书记、局(馆)长吕和顺在系统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愿我们朝着新的奋斗目标共同努力,预祝大家在今年取得更大的成绩。

本期“特别关注”详细报道了全市档案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与会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和对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吕和顺题为《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一文,就今年全市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进行了细化解读,对各级档案部门进一步做好今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理论探讨”推出《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研究述评》一文,分析了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企业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局限性,对加强企业的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业务研究”刊出的《工业遗产视野下的国外工业档案保护进展及其启示》一文,从工业遗产的视角对国外工业档案的意义与价值、工业档案保护的研究与实践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思考;《北京老字号档案的价值形态和发展规律》通过实例分析,得出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步递增、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同步递增的规律。

早年民间就有“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本期题为《国道109的出入京咽喉——斋堂公路》的“点击馆藏”,通过数张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和精炼的文字介绍,再现了党和政府关注京西门头沟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改变山区落后面貌、修建斋堂公路的历史画面。如今数十年过去了,革命老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档案文化”特别推出北京老字号系列专题。本期刊出的《老字号忆往昔》、《南来顺史话》、《天乐戏院话今昔》、《铁门酱园与桂馨斋》、《老北京的“八大祥”》、《聊聊庆丰包子铺》数篇文章,既有我们这座文化古都在衣、食、住、行方面轶闻趣事,也有其百年不衰的经营之道,无不浸透着令人回味无穷的古都风韵。

档案的价值在于记录历史、能够还历史以真实面貌,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意义所在。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全市人民都在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作为档案工作者,要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之日,我们将无愧于历史!

工作创新改革范文 第5篇

祁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切实改善民生,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水利建设高潮。2009—2010年,全县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6000多万元,投工508万个,完成土石方1180万立方米,完工各类水利工程3.5万处。工程建设规模为近十年之最,资金投入创历史记录。其主要做法是:

一、办点示范推动。县委、县政府把水利建设作为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责任的重要抓手,建立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2009年,全县共创办9个每处投资额在15万元以上水利建设示范点;20个镇又各自办成了2个投资额各在10万元以上的镇级示范点;每个村至少有1处投资额1万元以上的重点工程。工程完成的好坏与干部年度考核考评挂钩,县委办、县政府办定期通报进度。

二、重点项目带动。2009-2010年全县共有各类涉水项目11个,牵涉到水利、农业开发办、发改委、国土局四个部门,总计划投资额10190万元。县财政本着县委、县政府“宁愿少上几个城建项目也要搞好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挤出配套资金400万元,确保了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特别是今年7月,县里自主投资1000万元用于龙江桥水库灌区配套改造工程项目,进一步带动了全县的水利建设。

三、创新机制促动。一是改革产权盘活资产。对于面上的 1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盘活山塘、小型水库资产,以资产换资金,以工程养工程。按照《祁阳县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09-2010年共转让8600口山塘和82座小型水库的经营权,置换出资金6300万元。二是以奖代补。2009年县政府下发了《对农村重点骨干山塘整治奖励的通知》,决定用5年时间完成2万口骨干塘山塘整治,2009-2010年全县共完成2870口,600万元补贴资金全部到位,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群众整修山塘的积极性。去年,县财政又对各级渠系维修改造普遍实施“以奖代补”,按每公里补助2万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到各村组,极大的调动了村民整修渠道的积极性。三是整合项目资金。坚持以规划整合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把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办、商品粮基地建设、土地开发整治、防洪保安资金等相对集中,有计划地整合,提高使用效益。四是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通过“一事一议”把农民群众引导到议水利、干水利、管水利上来;通过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水利建设中的基础开挖、清淤扫障等工日原则上由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充分发挥了农民群众的生力军作用。

四、深化改革联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管理,在抓好水利建设的同时,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和统一部署,抓好水利管理和改革,实行建设、管理、改革三方联动,把2009年、2010年定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攻坚年,各级各部门共同发力,严格执行县政府出台的《祁阳县 2

工作创新改革范文 第6篇

现将《深圳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纲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2012年12月26日

深圳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纲要

为进一步深化住房保障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广东省有关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形势与任务

住房乃民生之本,涉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事关民生幸福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必须提升至战略与政治的高度予以重视。

近年来,我市住房保障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大规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初见成效,户籍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人才安居工程由点到面逐步推开,住房保障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形成,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实施,住房保障工作的重心已由“解困型”向“发展型”转变。

但是,我市住房保障仍然面临土地资金紧缺、供需矛盾突出、存量住房作用未有效挖掘、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随着我市“人才强市”战略的全面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行,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住房保障面临着新的挑战。新形势下,如何正视困难,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切实解决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将我市住房保障工作推向新的高度,既是中央和广东省的殷切期望,也是我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指导思想、改革思路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遵循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适度保障原则,立足市情,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妥善处理住房保障与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形成政府和市场的联动效应,推动我市住房保障的可持续发展。

(二)改革思路。

一是保障对象从户籍低收入家庭扩大到户籍无房家庭,以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解决户籍无房家庭住房困难;二是保障范围从户籍住房困难家庭向非户籍住房困难人才家庭延伸,以公共租赁住房、租房补贴解决非户籍人才家庭住房困难;三是创新保障性住房产权管理模式,由政府直接投资与运营转变为政府与社会投资并举、政府与企业运营相结合;四是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筹集方式,由新供建设用地建设保障性住房转变为盘活存量土地、城市更新配建和利用地铁、公交场站集约节约土地综合开发等方式为主建设保障性住房;五是创新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整合资源,明确分工,由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全市统筹协调、各区属地管理以及企业分类分层次管理。

(三)总体目标。

优化住房保障的建设、管理、准入、分配、退出和协调机制,完善住房保障制度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住房保障政策,形成新时期具有深圳特色的“多渠道、分层次、广覆盖”的新型住房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率先打造以宜居宜业、民生幸福为特征的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努力建成住有所居的全国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示范城市。

力争“十二五”期末,全市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套数的比率由25%提高到35%;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户籍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率(含实物配置和货币补贴)达到70%,其中户籍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率达到98%;非户籍住房困难人才群体住房保障率达到80%。

三、改革创新的基本内容

(一)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建立和完善“租售补”相结合的住房保障方式。

在全面实现户籍低收入、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定位、土地承载力、财政承受能力、产业升级以及结构调整等因素,将住房保障对象从户籍低收入家庭扩大到户籍无房家庭,从户籍住房困难家庭向非户籍住房困难人才家庭延伸。

建立和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为主,以货币补贴为重要补充的住房保障方式,合理确定“租售补”比例关系。探索租售转换机制,缓解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压力,兼顾住房消费习惯,促进住房保障与房地产市场协调发展。

减少直至停止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供应,逐步建立安居型商品房配售体系;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将廉租住房统一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体系,逐步实现以租为主;在实物配置难以满足需要的情况下采取货币补贴方式,充分挖掘利用社会存量住房,满足不同住房保障对象的多样化需求。

(二)科学制定租售价格与货币补贴标准,引导合理住房消费。

保障性住房租售价格应当参照商品住房价格以及社会其他存量住房价格,综合考虑保障对象承受能力,实施差异化的租售价格。建立租售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逐渐引导树立以租为主的住房消费理念。

针对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和其他住房困难家庭出租的公共租赁住房,分别按照市场租金的10%以下、30%至50%、50%至70%确定。

货币补贴标准应当综合考虑保障对象收入、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价格、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针对户籍低收入、低保、人才等住房困难家庭实施不同的货币补贴标准。

(三)建立轮候制度,实现常态受理、以需定建。

建立保障性住房轮候制度。对符合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统一纳入轮候库,分类轮候,分批解决。轮候顺序依照取得本市户籍、缴纳社会保险或提出申请时间的先后等因素确定,对残疾人、抚恤定补优抚对象以及人才等住房困难家庭,予以优先轮候。

建立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轮候管理信息平台,实行住房保障申请常态受理。轮候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实现保障性住房阳光分配。逐步缩短轮候时间,力争将轮候时间控制在3至5年,形成合理、稳定的住房保障预期。

住房保障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的制定,应当参考轮候库采集的住房需求信息,提高规划及计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实现以需定建。

(四)建立诚信申报、动态核查机制,严格准入与退出管理。

建立诚信申报制度。申请人应当如实申报相关信息,并对申报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资格审核和动态核查,对弄虚作假骗购、骗租保障性住房或骗取货币补贴的,除依申请人承诺实施失信惩戒外,还应依法严肃查处。整合全市户籍、住房、收入、资产、社保、学历和职称等信息,建立互联互通的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降低行政审查成本,提高资格审查效率,确保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开、公平与公正。

加强保障性住房使用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对未按合同约定使用保障性住房或存在转租、转售等违法违约行为的,严格退出管理,同时作为不良行为予以记载、公示,并告知当事人所属单位和征信机构。

(五)严格保障性住房产权管理,建立内部流转机制。

实行保障性住房有限产权制度。保障性住房在规定年限内不予批准取得完全产权。对已售出的经济适用住房,达到规定年限经批准取得完全产权并转让的,政府收取不低于50%的增值收益。

逐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内部流转机制,实行内部循环、封闭运作。对新售出的保障性住房,买受人需转让的,应面向在册轮候家庭出售。

(六)深度挖掘存量土地潜力,盘活存量住房资源。

落实土地储备制度,优先单独列出保障性住房项目用地指标、明确空间布局和具体地块,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严格执行新供商品房用地和城市更新项目保障性住房配建比例规定,充分利用地铁、公交场站集约节约土地综合开发建设保障性住房。

在符合规划原则下,鼓励单位利用自有建设用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纳入全市供应计划管理,优先面向本单位符合条件职工供应;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开发区、产业园区等,由政府直接配建或引导企业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面向用工单位或者园区其他单位符合条件的人员出租。

鼓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利用非农建设用地和征地返还用地等存量土地,采取自主开发、合作开发等方式投资、建设和运营公共租赁住房;鼓励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公共租赁住房。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纳入政府统一监管并按照政府指导租金出租的公共租赁住房,政府指导租金与市场租金的差价由政府予以适当补贴。

研究探索通过征收、租赁、收购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集资房、“城中村”自建房,或没收违法建筑等方式,拓宽保障性住房筹集渠道。积极采取“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引入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规范出租屋管理等措施,不断改善“城中村”居住环境。

加快历史遗留政策性住房房改审批及产权登记处理工作,加大清理盘活机关事业单位自建住房及其他存量住房力度,提高存量住房的使用效率。

(七)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加大市、区财政性资金投入,明确财政预算中投入住房保障的资金比例,每年安排不低于土地出让净收入10%的资金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有效途径。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将我市纳入国家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城市。在优先保障职工提取和个人住房贷款、留足备付准备金的前提下,可将50%以内的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用于发放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

利用政策杠杆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可面向经认定的重点企业出售。企业持有的公共租赁住房,只租不售,用于解决本单位职工的住房问题。

研究建立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积极探索保障性住房及相关配套商业设施保值增值的新途径,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维护、保养、运营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八)提高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保障性住房品质。

新供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应当尽量安排在周边配套较成熟、公共交通较便捷的地区;已安排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区域,应当加快交通、生活、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户型限制)坚持适度保障原则。保障性住房应功能齐全,结构合理,以中、小套型为主。按照三人及以下、四人及以上家庭人口结构分别配置建筑面积为65和80平方米左右的安居型商品房;按照一至两人、两至三人、三至四人、四人及以上家庭人口结构分别配置建筑面积为35、50、65和80平方米左右的公共租赁住房。人均住房保障基准建筑面积按照不低于15平方米配置。以职工集体宿舍形式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

在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中,大力推行代建总承包、大标段招标,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快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进度。以转型发展、低碳发展为导向,逐步实行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新建保障性住房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实行一次性装修,按规定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普遍采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保等技术。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强化质量责任终身制,全面提升保障性住房品质。

(九)引入市场机制,提升保障性住房管理效率。

根据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筹集渠道的不同,采取政府直接管理、产权单位自主管理、引入专业化管理等多种方式,形成“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推行单位住房保障专员制度,强化单位住房保障专员在保障性住房管理中的作用。

建立全市统一的保障性住房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全面掌握保障性住房使用情况,努力打造保障性住房“智慧社区”。制定保障性住房管理和服务标准,引入第三方认证和评估机制,不断提升保障性住房管理效率和水平。

建立公共租赁住房租户扣分制度,规范公共租赁住房日常使用管理,探索建立租户自治管理委员会制度,强化承租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扎实做好基层信访维稳工作,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

(十)创新住房保障管理体制,建立高效运作的住房保障组织架构。

按照统筹兼顾、属地管理原则,明确市、区两级分工。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及市属事业单位、经认定的重点企业人才安居由市政府实施保障;其他人才及户籍低收入、低保住房困难家庭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区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实施保障;户籍无房家庭由市、区统筹实施保障。

参照香港、新加坡相关经验,加大资源投入,建立高效运作、封闭管理,涵盖全市住房保障需求预测、土地储备、资金筹措、规划选址、建设运营、准入退出全过程的管理体系,为住房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完善市、区、街道三级管理网络,加强区、街道住房保障力量和基础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住房保障管理体制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根据本纲要明确的相关改革举措,推动《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深圳市安居型商品房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规、规章的修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既有改革创新的成果以立法形式予以确认和固化。

推动出台住房公积金条例,加紧制定公共租赁住房轮候和配租办法,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租售价格标准、收购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促进和规范住房保障工作。

(二)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市委政研室、编办,市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国土、人居环境、卫生人口计生、公安、监察、民政、人力资源保障、住房建设、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参加的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我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重大方针和政策措施,研究部署、指导实施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建设局,负责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相关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考核机制。

将本纲要的执行情况纳入我市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区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的目标责任制管理,全力推进,狠抓落实。落实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责任的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和选拔任用的依据之一。

(四)舆论宣传。

加大住房保障工作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舆论,提高改革创新的透明度,增进公众对住房保障改革创新和相关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上一篇:oracle创建临时表下一篇:办事处财务管理流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