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北区小董镇小学分享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4-09-20

钦北区小董镇小学分享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精选5篇)

钦北区小董镇小学分享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第1篇

立足农村,放眼未来,让孩子学会分享

——钦北区小董小学分享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分享,就是与他人共同享受、使用、行使。分享是人的天性。分享式教学,以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分享,评价反思为主要形式。以分享他人智慧,启迪思维,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为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有研究表明,学生只是被动学习,24小时后对学习内容的保存率在30%以下,学生主动学习,保存率在50%以上,特别是向他人教授所学内容可高达90%。纵观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大多以追求学生会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而忽略了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我们的学生大多数只是会做,而不会说,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够强,语言表达能力较低,造成学习效率普遍不高。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我镇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我们提倡分享式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大致过程为:由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再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进行实践和拓展。这一教学模式的环节可概括为“情境——问题——思考——分享——实践”五环节。下面请允许我以我的这节《小数乘小数》为例简单说说我们对分享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课的开始,我从小明新家建筑的平面图这一情境入手,让学生提出问题,选择了适合本节课学习内容的问题——计算建筑的面积,并生成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小数乘小数怎样计算?引发学生的思考,再给学生提供了组内分享、班上分享的机会,通过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交流与分享,学生自主总结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学生的分享过程包括计算前的分享,算法总结的分享,和实践应用的分享,分享的过程就是学习的全程。不但分享了结果,更分享了智慧。通过多次的交流分享,学生不但理解并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了小数乘小数为什么可以这样算,以及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发展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分享的过程中也达到了共同进步的效果。

分享式课堂教学,对硬件设施的依赖几乎为0,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农村小学,操作性强。分享式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养成分享的习惯,积累了分享的经验,这对学生将终身受益。无论是近期目标还是长远发展,分享式课堂教学模式都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学生成长的一种教学模式。以上是小董镇对分享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探讨与实践,现在还处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阶段,希望得到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谢谢!

钦北区小董镇小学分享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第2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流;分享

新课程实施以来,经过学校、教研部门和全体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笔者区域学校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以往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听”为主的学习方式开始淡出,反之充满师生互动、探索研究的多边活动逐渐成为课堂的主流。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课堂的这种转变还缺乏稳固的基础,尤其在面广量大的常态课教学中,伴随学生主动探索过程的认识、经历和体验得不到有效关注,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得不到足够重视和有效利用;教师指导作用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引导和深化。因此,教师要试图以强化和改善数学课堂中的交流为切入点,在数学课堂的主要教学环节中,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分组内、组间两个层次展开交流分享活动,以分享促进主动探索、优化合作交流,从而构建起分享式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分享式小学数学课堂”的内涵

分享式小学数学课堂,是指通过开展有目的、有组织、有时空保障的“两级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主动探索活动中的认识、发现、经验、方法等,得以与学习伙伴(含老师)分享,问题、困惑等能够得到更多同伴的关注和帮助,课堂的学习资源、互动活动、教学氛围体现出分享特征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和组织“两级交流”活动,有利于实现人人参与,促进主动探索,优化数学认知,提高情意目标达成度。

分享式小学数学课堂应当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以促成每个学生数学学习的实现为价值追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强调:“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促成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数学知识。而“两级交流”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实现人人参与,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

(二)以“两级交流”为实践特征

以“两级交流”为特征,一是说明两级交流是实现课堂分享的主要方式,二是要求两级交流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要环节,以分享促进主动探索,优化合作交流,提升教学效益,推动师生成长。因此,分享式小学数学课堂是以“两级交流”活动的有效展开为基础的。

(三)以人际的愉悦分享为显性课堂面貌

分享式小学数学课堂应当具有特定的、可感知的课堂氛围,这种氛围的核心是和谐愉悦。因此,应当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享活动,营造愉悦分享的课堂面貌:乐于交往,善于倾听,愿意接纳,贡献想法;不排斥,不抵制,不评头论足。

二、“分享式小学数学课堂”的基本活动结构与核心要素

(一)基本活动结构

以“两级交流”为特征的分享式小学数学课堂,其基本活动结构应该由若干个“两级交流模块”串联而成:

“两级交流”不是课堂结构,它只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活动结构,由学生个体的主动探究活动—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小结提升四个步骤组成:

(二)“两级交流”活动的操作说明

(1)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活动是小组交流的基础,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经历观察、操作、解答、阅读等学习活动,主动思考,获得个性化的学习结果和活动经验。每个学生都必须准备向其他同学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准备好小组内的发言。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活动成效决定了两级交流的过程与结果,决定了分享能否有效实现。

(2)“一级交流”强调人人参与,全体学生都能贡献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分享他人的成果和体验,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个人自主探索的成果,深化数学思考,获得成功体验。

一级交流一般由小组长主持,基本活动为:汇报(小组成员依次发表自己的见解,汇报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互动(小组成员间互相应答、补充、质疑)、反思(在交流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确认正确认识、丰富和完善认识)、统合(根据实际情况,将个人的成果转化为小组全体成员的认识,形成主导意见或综合归纳不同意见)。

(3)“二级交流”强调针对学习目标,围绕课堂学习的核心问题展开讨论交流,确保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以思维碰撞、认识优化为目的,突出小组特点。

二级交流应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其基本活动为:展示(各小组呈现一级交流中生成的主要学习结果)、陈述(资源提供者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做出说明,介绍自己的发现、认识和体会等)、思辨(全体成员对呈现的资源进行比较、分析、判断、评价,深化原有认识)、探究(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和重点,设计问题或活动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总结深化环节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用简洁的语言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或补充说明,并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合作情况等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根据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串联过渡。

三、有效实施“两级交流”的具体策略

(一)选择和设计的策略

1.选择确定“两级交流”的依据,应当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和课堂生成资源的特点。

从学生活动方式的角度来看,需要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是问题解决活动,二是学生的操作体验活动,三是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

从生成资源的特点来看,只有那些呈现出多样性、选择性、互补性、冲突性的生成资源才需要通过两级交流实现两个层次的分享。

2.“两级交流”活动的设计,我们建议采用下面实例所示的方式(《找规律》):

这样的设计关注了两级交流活动与学生学习任务的联系,“活动任务”落实在教学重点上;关注了两级交流之间的关系,两者目标各有侧重;关注了两级交流活动的具体展开方式,一级交流重点描述“交流话题+展开方式”,二级交流重点说明“核心问题+讨论步骤”。因此,这样的设计便于教师把握两级交流的目标、内容和重点,便于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展开与落实。

(二)组织和实施的策略

1.有效分享的组织形式

在“一级交流”中,常用的组织形式为四人小组。从理论上讲,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是随着小组人数的增加而减少的。而实践表明,四人组成的学习小组将最有利于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此外,根据学习任务和交流信息的特点,教师应当灵活地选择一级交流的组织形式,如同桌两人组、课题(项目)组等,也鼓励恰当地选择学生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充分而有效的分享。

2.有效分享的操作要点

一是人人参与,强调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做出贡献;二是分层要求,允许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参与交流活动,分享多样化的学习结果;三是指向目标,教师要提出明确的交流任务,交流什么、如何交流,要在活动前让学生准确理解,并加强对交流过程的观察与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交流中的目标偏离;四是有序展开,一级交流中要指导学生有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可采用按组内编号依次发言的办法,二级交流强调话题引导,教师要设计好讨论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有序地展开讨论;五是有效支持,交流过程中,要将语言表述与资源呈现结合起来,以直观材料支持观点的分享。一级交流时,要鼓励学生边讲边画、边写、边操作,结合自己的作业、作品进行表达;二级交流时,要利用视频展台、粘贴板、小卡片等工具,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多样化的生成性资源充分展示出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思考和展开讨论。

3.参与和指导的策略

课堂上学生是交流分享活动的主体,但同时必须得到教师及时的引导和有效的提升。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把握典型,引导学生投入学习,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同时给予持续的鼓励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强化并充分展示交流基础上的归纳优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掌握科学方法,深化学习体验。

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促成学生有效投入活动,经历数学活动过程,获得个性化的认识与体验。在这个环节,教师应注意:学习活动的设置应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解决问题的时间;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记录探究的过程。

在一级交流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懂得分享,同时为二级交流做好资源和话题的准备。学生在小组交流时,教师一要倾听、思考与鉴别,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了哪些具有资源意义的认识或结果,并及时判断其属于哪一类别,有无普遍意义,有没有代表性;二要对学生的交流过程进行观察与指导,当小组交流出现不参与、不合作等现象时,要及时指出问题、排除障碍,或作为普通一员参与小组交流,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二级交流中教师的任务是指向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促成知识建立。实现该任务的关键,一是通过提问指向教学目标;二是引导学生参与,把学生的发言串联起来;三是通过层层追问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达到能理解的层次;四是通过小结或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支持和保障的策略

(1)强化方法指导。只有正确的交流方法和必备的交流能力, 才能保证交流活动的成效,才能确保每位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交流活动当中,有效地在相互交流中完善认知、调整自我。在分享式课堂的建构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正确看待不同的观点,学会归纳众人的意见。

(2)重视习惯养成。分享式小学数学课堂应重视与交流有关的习惯培养,做到突出重点、形成系列。低年级段重点培养学生说话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中高年级段(3~6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认真听取别人说话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和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习惯。

通过近三年的扎实研究,我们对分享式小学数学课堂的认识逐步清晰和深入,初步构建了以“两级交流”为特征的分享式小学数学课堂,在结构与模式、操作策略等方面获得了较为明确具体的、可操作、可复制的教学经验。吸引了一大批数学教师关注数学课堂中的交流问题,认识其意义和价值,初步了解了两级交流的设计与实施要求,并以此作为改进各自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亚玲.建构观下的课堂数学交流[J].数学通报,2001,(12).

[2]郑碧星.数学交流教学模式初探[J].龙岩师专学报,2002,(03):93-95.

[3]张春莉.数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若干问题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1):51-55.

[4]柯跃海.现代“交流”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第3篇

关键词:体验式;探究教学;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近几年来,笔者对探究性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实践,并摸索出了“营造探究氛围——体验探究过程——培育探究精神”的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笔者结合教学实际,简述我的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

一、创设探究情景,营造探究氛围,点燃探究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情景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我们作为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要创设探究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要的“不平衡”,从而积极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敢于标新立异、天马行空地驰骋想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和绚丽多变的火烧云。这几篇文章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因此,笔者积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认真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如在《观潮》中有“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等语句,笔者积极引导学生想象,“白线”“水墙”是什么样子,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形容。

二、传授探究方法,体验探究过程,掌握探究技巧

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把学习的主体地位归还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享受“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感觉。通过下面三个流程,使学生在一次次的体验探究过程中,逐步掌握探究的方法和技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阅读质疑是指学生有目的、多层次读课文,边读边想,把读文本的感受、体会及遇到的问题在课本上标记出来,在课堂上提出来大家讨论。刚开始学生质疑的胆量不足,自主探究的能力欠缺,笔者就努力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根据每一课时的“三维”目标,及时提出学生自主探究的范围、要求,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层次去质疑,由题目中的关键字到整个文本,从正确到流利再到有感情朗讀,从语文文字到感情的流露,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多元互动,使学生乐于合作探究。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入小组合作学习,发挥集体探究的力量。此时教师走进学生的合作中,听听孩子们的见解,适时鼓励,适时提醒,让学生能大胆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交流自己的探究收获。在多元互动时,教师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让多数学生有发言表现的机会,收集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和障碍,确立课堂下一步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乐趣,使学生乐于合作探究,体验交流合作的乐趣。

训练检测,注重目标探究效果。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达标训练,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要点,能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在训练检测时我遵循以下两点,一是检测题目紧扣目标。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课本学习目标,选择适度、适量的习题,练习题目要有针对性、层次性、量力性、典型性。分基础题和挑战题。二是检测方法灵活多样。有课堂过关、课后过关;有自编习题和配发的习题;有课文质量调研题及单元质量调研题等等。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口头、书面表达或动脑、动手练习。

三、享受探究成果,养成探究习惯,培育探究精神

教师及时评价鼓励学生的表现能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学生一般以表扬为主,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探究的成果。如在《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我问学生“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最后相继得出“树大叶茂,鸟能筑巢;环境幽静,适合孵卵;紧挨大树,不愁食物;农民爱鸟,不受伤害”等理由,我及时评价说,同学们回答相当全面,说明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能结合实际合理分析问题。

体验式探究教学是笔者探索尝试的一种新颖教学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养成学生学习新知识和热爱学习的习惯,使他们在享受探究成果的同时培养创造精神、探究精神,达到“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学法[M].江苏出版社,2010.

[2]沈建.体验性: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要维度[J].中国教育学刊,2001(4).

钦北区小董镇小学分享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第4篇

摘 要:本文对机械类专业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天然气压缩机智能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这一项目为主线,围绕团队组建方式、项目负责人选择、项目进展汇报模式三个重要环节,分析了如何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与本科生培养,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关键词:项目驱动;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机械学科是一门理论严谨、实践性与应用性强的学科,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组织能力、团队协作与协调能力、决策判断与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和增强就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本文在广东海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下,对机械类专业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分析团队组建方式、项目负责人选择、项目进展汇报模式三个环节的基础上,以“天然气压缩机智能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这一项目为主线,重点讨论了如何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以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项目实施小组负责人,以三、四年级本科生为项目主要成员,以导师为指导,以项目为主线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一、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即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理念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是近年来活跃在教育教学舞台上的当代教学模式。它以项目为主线、项目实现为目标,实施以学生为主导的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对团队、责任、工作任务的理解,同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起指导监督的作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驱动教学法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

项目驱动式教学的特征是,学生通过寻找完成工作任务的途径与方法,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带着任务学习,围绕工作项目完成调查研究、网络信息搜集、文献查阅、个人独立思考、学习方案制订、讨论答辩、团队合作学习等各项相关的实践与创造活动。因此,教师的引导与定期的进展汇报是项目实施的关键。

(1)教师的引导

项目驱动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从项目一开始,指导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项目内容进行目标分解,对任务进行分工,要求学生带着项目或问题去学习,以探索问题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项目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获得学习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这种引导式教学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对项目要解决的问题与关键点有明确的了解,能够预测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并在实施过程中精心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阶段任务完成之后需要及时总结和指导,引导学生自己制订目标、分解任务,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2)定期的项目进展汇报

项目驱动式教学强调的是以工程项目的研发过程为引导,采用小组讨论与独立工作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独立进行工程项目的资料收集、方案调研、认证等实践工作,通过对项目的任务分工和执行来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独立工作能力、交际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各项目子团队或成员需要进行定期的项目集中汇报,汇报内容应包括:项目建议,上一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采用的主要手段与技术,存在的问题,拟解决方案,进度安排等。其他成员从中可以了解不同的知识点与技术,并了解项目的整体进度与各环节衔接状况,推动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

交流讨论环节应重点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和分析问题能力。为了激发所有团队成员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在各阶段都要求每个成员能利用多媒体进行口头报告并进行互评,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汇报来展示其思考、质疑、研究、决定和呈现的能力。在讨论时,教师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鼓励创新,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展开热门问题的讨论与方法交流,并尽可能给出多个与项目相关的应用案例,鼓励学生查阅、了解各种同类与近似项目的设计方案及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在思路上得到一些启发。

由于团队学生成员的知识层次、思维方式不同,在设计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设计方案,教师应对错误明显的方案做适当地引导、纠正,使方案尽量集中在较优秀的几个类别中,并引导学生对几个相近方案进行比较、遴选。考虑到团队成员的年级、层次、专业特长都有差异,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个体差异来对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个性化的点评。对高年级主力成员,侧重于引导其在查阅同类项目工作的基础上,了解当前项目的最新技术进展,综合利用已学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对低年级学生,则重点引导其学习与具体任务相关的课程知识。

二、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实践

根据上述思路,笔者以“天然气压缩机智能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项目尝试进行项目驱动式教学。该项目是教师的横向科研项目,来源于企业研发需求,研发内容涉及压缩机的实时监控、故障分析、故障诊断系统研发三部分,是一个综合性与复杂性较大的实践工程项目。在签订项目合同前,指导教师对项目的前期分析与需求、研发内容、主要技术路线、软件模块组成与功能的要求都非常明确。

由于项目涉及的研发内容多、工作量大,企业给予的研发时间周期短。因此,指导教师不仅将此项目作为一名机械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课题项目,借此项目完成一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并且根据项目研发内容,组建了液压传动、自动控制、程序软件开发三个子方向的研发团队,每个子团队由2~3名本科生组成,以保证学生通过互相激励与协商完成各方向的研发内容。研究生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个系统的具体实现与各子部分的衔接。

项目开展后,教师每周安排一次组内大讨论,研究生每天负责集中各子团队进行组间讨论,分析当天的项目进展情况。小问题由组内讨论解决,碰到大问题则通过研究生直接向指导教师请示。导师视情况,决定是否临时召开大组讨论,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获取类似项目的技术路线、解决方案与相关专业知识点,用于解决项目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由于项目直接来源于企业真实需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工作需求、企业现有设备资源、软硬件条件密切相关。因此,项目的研发过程还必须与企业时刻保持联系,了解企业的软硬件资源,以保证项目采用的技术路线与解决方案是企业可以接受的。为此,课题指定研究生与企业方负责此项目的工程师对接,详细了解压缩机的工作环境、所需要的检测参数、相应的控制策略、上下位机通讯所需端口与地址等信息,并及时向各组成员反馈所获取的企业方信息。若有较大的技术方案变动,则导师再与企业方技术负责人沟通并确定解决方案。例如在本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遇到从下位机的数据读取速度难以满足压缩机的实时监控要求,上位机采集到信息显示滞后于压缩机的实际运行状况。对此,项目团队一方面对原先以Java语言设计的软件进行完善来提高读取速度;另一方面,根据企业方工程师建议,对当前普遍用于实时监控的组态软件的性能与价格进行对比分析,很多技术细节则直接让研究生与组态软件公司的研发人员沟通,以确认不同公司的组态软件是否可以满足500ms的数据读取速度。经过多次反复,开发程序最终满足了企业的实时监控要求,由此降低了压缩机的制造成本(组态软件的成本约2000元/台)。更重要的是,项目组成员也由此扩展了对相关行业技术的了解,并对企业的生产实践与实际工作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项目研发,验证了这种以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开展自主和协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所有参与项目研发的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增强了实践能力,而且掌握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各种策略。尤其是通过企业项目研发,学生在校期间就获得面向企业岗位的实践技能锻炼,使得其毕业后能够快速与企业中的实际工作接轨,缩短了毕业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期。因此,对来源于企业真实需求,或从实际生产和工作的需求中产生并经过教师再加工、设计后实施的项目驱动式教学,能有效解决机械类专业在校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脱节问题,有利于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钦北区小董镇小学分享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第5篇

摘要:我们提出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工厂式”实践教学模式,并对此进行了实践,通过引入企业在学校内办“校中厂”进行实践模式教学,完成和落实实践教学任务,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电子类专业 “工厂式” 教学模式 实践

1 概述

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我国电子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正在不断地加快,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我们积极探索着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引入企业在学校中办“校中厂”进行实践模式教学,即“工厂式”实践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

2 “工厂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形成

“工厂式”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引入企业,把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产品、企业管理和企业技术等引进来,从而形成“工程基础认知训练、工程实践技能训练、创新工程项目训练”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实践教学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保障。在满足教学实习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本着实践教学“工厂化”的理念,通过学校提供场所、部分设备和管理,企业提供原材料、技术与生产工艺,引入企业的产品,并进行商品化生产的方式,与企业合作建设了一条多功能电子产品实践教学生产线。在“工厂式”实践教学中,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开发实践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面向科技发展,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调整实践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纵向结合,凸显“工厂式”实践教学先进性和时代性。在“工厂式”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实现“产、训、工融合,产、学、研结合”,引进企业产品,进行实景性生产。教师参与企业产品技术研发和生产技术指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制作各种工艺文件、讲授生产管理,生产过程完全按照企业实际生产流程进行管控与运作。

3 “工厂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

3.1 承担专业实践教学 生产线实训教学可承担电子类专业多门专业课程的实训任务。为充分利用好这一实践平台,我们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每学期制订详细的生产线实训计划,进行有序管理,使资源利用最大化。计划内容包括班级、人数、时间、实训天数、实训内容、实践指导老师和理论指导老师,并进行全方位的服务、管理与考核。

3.2 生产性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

3.2.1 生产前。①开工动员:领导及合作厂家代表通过会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产前动员,讲目的、讲意义、讲重要性,统一认识、鼓舞士气。②岗前培训:在员工上岗之前,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是企业的惯例。此处,校企双方要分别对学生进行上岗前的培训。校方老师讲原理、讲知识、讲重点。企方相关技术人员讲产品、讲工艺、讲技术、讲过程、讲质量、讲注意事项、讲管理、讲运营。③原材料的交接、验收与储存:对厂家交付的原材料进行相应的处理,办理交接、验收和入库手续。④生产设备和工具的准备:根据所生产的产品,准备和领取生产所需的设备、工具和辅助材料。

3.2.2 生产中。①分组、分工:根据产品的工序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定角色、定工位、定职责。学生分别轮换扮演工厂生产线中不同的人员角色,任职学生能直接的、全方位的参与到生产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切实体验企业文化的内涵,直观的理解企业的生产与管理,学习各方面的知识。②编制工艺文件和相关的管理文件等:企业相关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编制工艺文件、产品流程卡、检验文件、作业指导书,学会生产组织方法、生产运营方法、生产管理方法、质量管理方法、工艺检查方法、生产报表编制方法等等。体验不同企业的差异化管理模式。③生产过程:各工位领取原材料后,根据工艺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按照工艺流程进行生产作业。在作业过程中,提倡学生对生产工艺、方法进行改进,对检验项目、内容进行完善,对产品技术进行研讨。④问题的解决:对生产中出现的技术和质量问题,在老师、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技术分析,找出解决办法。

3.2.3 生产结束。生产结束,进行全面总结。学生要写实习报告、写心得体会,并进行集体交流学习、讲评。通过进行先进评选、整理生产中的原始资料、生产过程回顾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和信心;老师对整个实训进行评价,指出不足、提出建议;系部对学生进行表彰,生产线总结生产设备、仪器仪表、工装夹具对产品的适应程度,提出改进意见。

3.2.4 考核表彰:根据统一的考核标准、规章制度。采用日记录、周考核、月评比、实训结束时总评的方法,结合学生表现,采取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班级评价、企业评价等多级的评价手段进行考核、打分、排序。鼓励先进、带动后进。

综上所述,整个实训过程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与安排生产,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切实感受到与企业生产相同的组织模式,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得到了一次实际学习。

4 小结

通过“工厂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促进了教学改革,搭建职业教育和行业之间的桥梁;培养人才更符合社会及企业的需求;同时,培养了一批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促进教与学,教与训,教与研的良性发展。总之,“工厂式”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十足的创新成分和满意的创新效果,能有效的体现创新价值和经济效益,是现代职业教育典型的深度校企合作范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王振岩,张玉莲.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26-27.

[3]周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上一篇:学生实验总结心得下一篇:稠州银行笔试+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