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读书活动的感言

2024-07-24

对读书活动的感言(精选8篇)

对读书活动的感言 第1篇

这个学期,我们家订了《XXX》和《XXX》两份报纸,我和爸爸、妈妈都在一起读报,因为我觉得读报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通过读报,我可以知道其它地方发生的新闻事件,这让我的见识更加广阔。我和爸爸妈妈还可以一起探讨一些新闻事件,这让我对社会的好事和坏事逐渐形成自己的看法。因此,我爱上了报纸,更加喜欢上了读报。我每天晚上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报,感受全家读报的快乐。

家长感言:

我们家长都有读书看报的习惯,我们一直觉得读书看报是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人生的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尤其对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好习惯,不仅能开阔视野,丰富各种的知识,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水平,因此从小杰上幼儿园开始,我们就有意识的引导他读报——让他从报纸上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粮,从刚开始的儿童画报、小百科知识等到现在的《天天爱学习》和《都市快报》、《钱江晚报》等,一有空我们一家都会捧着书读或者看报。虽然读书看报能帮助孩子丰富知识,认识世界,但面对庞大、复杂的信息,我们也有些担心,怕孩子一时“消化”不了,产生误解。因此我们在陪孩子一起看书读报的同时,也会适当选取合适的内容,为孩子读报进行正确的引导。我们觉得和孩子一起看书读报不仅可以增加亲子间的融洽,还可以更好和孩子交流,总之陪孩子一起看书读报给我们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快乐和趣味。

对读书活动的感言 第2篇

根据中组部《关于表彰2010-2012年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的工作方案》,我按照学校要求,我对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了网上投票

在此活动中,通过网上资料,对一些优秀党员的光辉事迹有了一定的印象和了解,并在心中暗暗的佩服,那些优秀党员的惊人的作为,对周围的人更是关心和帮助,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难,从不低头。在工作上,更是认真负责,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吃苦在前,深入群众,团结同志,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他们总是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提高自己的政治理念,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作为当代的共产党员,不但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一定的政治能力。首先能成为共产的一分子就需要不断的学习,要想成为一名当代的、合格的甚至优秀的共产党员,就要不断地学习和努力。资料中展现了优秀党员兼任的生活态度和饱满的学习热情,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我想,这就是党员,这才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感谢党组织提供了这样一个活动,使得我们这些刚刚迈入党组织大门的年轻的一分子看到了党员的光辉形象,这更加坚定了我们要跟党走的决心。看到了在实际生活中,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下定决心,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们要向这些友协的党员学习,学习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他们任劳任怨的生活态度,学习他们在工作中处理事情的工作方法和方式。通过这次活动我终于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当群众中去的深刻含义。不同时代,对于党员的要求是不同的,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也有所不同。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而不是照搬照抄。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也表现了很高的热情,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进一步的认识了党,了解了党,更坚定了同学们跟党走的决心

长春十中

对读书活动的感言 第3篇

世界读书日活动在我馆是刚起步, 我馆也只是举办过三届。我校图书馆是近几年刚建的新馆, 在老馆的时候每天学生都是蜂拥而至, 但是到了新馆后学生是寥寥无几, 了解很多读者后发现其实读者都很想到图书馆来, 很多读者是怕到图书馆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资源。归根到底还是不了解图书馆, 我们精心策划了一些活动方案, 充分发挥读者协会的作用, 加大宣传力度,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将“4.23世界读书日”延伸为“四月读书月”, 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

面向全校读者快乐征集“文明阅览、文明学习”温馨提示语, 提示语的内容主要围绕维持借阅秩序、爱护环境卫生、保持图书馆安静、爱护图书、文明借阅文明自习等五个方面。优秀作品不仅会获得相应奖励, 更有机会被制作成标语张贴到图书馆各借阅区和自习区。此项活动一经宣传, 同学们通过发送邮件、手机短信和直接投稿的方式, 纷纷送来他们的作品。经过筛选, 最终, “书生静心, 手机静音”、“静心, 心静, 心如水;学好, 好学, 学似海。”等十份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读者协会向全校读者发出“让读书成为风尚, 让书香溢满校园”的签名活动邀请, 同学们踊跃参加, 表达着自己热爱读书、努力读书的决心, 使读书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使图书成为每个人的亲密朋友, 大家积极在的条幅上留下自己的姓名。签名活动结束后, 读者协会这张满载着同学们热爱读书美好愿望和决心的条幅作为一份珍贵的礼物赠与图书馆。

在活动中, 我馆邀请过知名作家、学者来馆与我校读者代表做一些读书交流, 被邀请者都会以自己亲身成长经历向大家讲述自己与图书的不解之缘, 鼓励每一位读者“学无止境, 读无止境”, 这样的交流感染了参加的每一位读者, 并与之交流自己在读书方面的感悟。在这些学者的身上, 我们看到了坚韧和顽强使读者受益匪浅。

在活动期间举办过“读书, 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主题演讲比赛、我爱读书有奖征文、“中华经典集体诵读”比赛等精彩纷呈的活动来庆祝这一属于读书人的节日。除了竞赛, 举办这些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表彰, 爱书、读书的人对知识的渴求永远值得大家尊敬和学习, 图书馆通过借阅率、阅览室使用率和到馆率等因素综合考虑, 选出15名优秀读者, 以资鼓励。活动过后有同学说“既有好看的节目又能得奖品, 希望这样的活动每年多办几次, 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这些活动旨在于通过有奖问答的形式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提高个人知识修养, 做个有知识有内涵有修养的当代大学生。通过诵读经既能促进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们在朗诵表演艺术中得到精神的陶冶[2]。它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文化盛会。

我馆自200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第一次举办有奖问答活动以来, 每年的四月份都会举办相关活动, 活动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由读书日当天举办活动扩充为现在的读书月, 在读书月期间周周都有精彩的活动。图书馆希望通过这些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带动同学们以书为友, 构建书香校园。每年读书月必有活动就是数字资源讲座, 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到无限的力量, 如何让读者更好的使用好, 利用好图书馆是每年我们的重点。其实我个人认为, 读者活动月最好每年举办两次, 因为每年的新生入馆教育是个很好的契机, 如果把新生的力量发挥好, 控制好, 那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将会更好开展。

为了更好的办好读书月的活动, 需注意以下几点[3]:

(1) 领导要充分重视。这里所说的领导不是图书馆的领导, 更包括校长及主管图书馆工作的领导, 开展阅读工作的意义领导们都必须知道。开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图书馆提出活动的计划、活动实施方案细则后, 学校领导要认真研究、给予支持和指导, 从全校范围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并动员全校各部门协调配合。

(2) 通过各种渠道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一个再好的活动创意, 如果不被人所知, 那肯定是办不成功的, 在学校范围内可以采用班会宣讲、职工大会宣传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启动阶段宣传力度要大, 而且整个活动当中也是不断的进行跟踪报道。

此外, 主题要突出, 形式要多样, 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享受阅读的乐趣, 而不是那种被动的参加。

图书馆开展读书月的活动[4], 是图书馆办馆理念的浓缩和提炼过程, 读书月可以将图书馆和服务能力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使读者需示和图书馆服务形成良性循环, 使图书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师生的信息需示, 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能力的水平。书是一种生命的延续, 一种能使人的理想境界得到升华、生命达到不朽的途径之一。读书是一次次心灵的“旅行”, 每一次都会领略到不同的动人风景。读书月活动的成功举办,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也让书香飘满校园!

摘要:图书馆开展的读书月活动, 激励同学们多读书, 读好书。既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 又能使人的理想境界得到升华。充分发挥图书馆在读者中的作用。

关键词:读书月,图书馆,阅读工作

参考文献

[1]徐春.“深圳读书月”的经验及对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工作的启示[J].农业图图书情报学刊, 2009, 21.

[2]李峰.深圳亮丽的文化品牌:“圳读书月”[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7, 2.

[3]徐新华.读书节:高校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的新平台[J].魅力中国, 2008, 中.

读书活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第4篇

当前有关企业文化的表述,最有代表性的说法是:企业文化是全体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看起来,这个总和的说法几乎涵盖了企业范围内的所有方面,涉及了企业战略、人才、制度、规范、生产、营销、产品、品牌、公关宣传、形象设计等等。这个体系认为企业文化是分为精神层、行为层和物质层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通过不断的积累、沉淀、建设,最终达到内化于心、物化于质、外化于行的终极目标。这个过程是一个相对漫长,不断修正的过程,需要企业开展各种活动来搭建起平台、形成载体,其中,读书活动就是这个平台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项目。天华公司10余年持续不断的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共同学习、共同碰撞、共同辨析,形成基本的思维方式、基本的理念观念、基本的行为规则,让企业文化扎根于员工心中,转化为自觉行为,进而实现企业价值,让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这条道路上找到一个可资借鉴的好方法。

内化于心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石,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推崇的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是企业绝大多数成员共有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级判断。只有当企业绝大多数员工的个人价值观趋同时,整个企业的价值观才可能形成。也只有当大数员工凝聚在价值观周围,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如何让员工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统一起来呢?一是领导者注入价值观;二是价值观共鸣引起下属的动机与情感;三是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四是对共同价值观的强化。这四方面要同步进行,缺一不可。过程中,领导的示范作用不可缺少,更重要的是宣传教育。如何宣传?主动的说服教育容易让员工反感,潜移默化才能润物无声。天华公司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选择了读书活动这个好方式,让员工学习《你在为谁工作》、《提升自己的价值》、《基业长青》等书籍,用书中的事例感化员工,之后班组、车间再组织讨论,进而组织全公司的演讲比赛,同时将员工撰写的优秀读后感编辑成集——《一脉心香》、《垒土》,让受到的启发通过这些形式引发员工共鸣的同时,带给员工自豪感和成就感,让员工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就认同、归属了企业共同的价值观。

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一直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使企业内部人人克尽职守,人人具有主人翁意识,从而形成企业内的和谐风气和团队精神,一直是众多企业想要破解的难题。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人”,特别是中国人,在传统文化影响下,国人有着勤劳朴实的优良传统,但也存在着小富既安、知足长乐等消极因素。对于国人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等,我们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文化来感化人、鼓舞人、提升人,简单的讲就是“以文化人”。天华公司在“以文化人”的过程中,选择让员工读《没有任何借口》、《做一名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员工》等,然后组织讨论。实际上,我们平时也经常提起,人与人之间差异不在能力,而在态度。这样的内容,既突出了读书的重点,也形成了一根读书管道,读书人的思想、思维在同一个问题中交流讨论,就更容易产生共振共鸣,也容易收到“四书解我”的效果。除此之外,还从读书活动中引申出以“培养和形成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使命是干部的任务还是员工的任务”为题的辩论赛,让大家在辩论中明道理、聚正能量,对待工作的态度从“要我做好”到“我要做好”转变,在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震撼中提升责任心和使命感,自内而外地发挥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实现管理目标。

在通过学习别人成功案例和经验来提升、教化人的同时,天华公司还组织广大员工编写公司20年来的《发展史》,让大家在一编、一读、一学的过程中,重温前辈们艰苦奋斗、敢于拼搏的精神,让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例激励大家将“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团结协作、坚韧拼搏”的企业精神传承下去。

物化于质

大部分人认为企业文化仅仅停留在思想、精神、意识等虚化的层面,很少将它与实实在在的物质联系起来。其实,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哲学中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它们之间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在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中,无不渗透着企业文化的属性,也烙上了企业文化的特征。在将企业文化物化的过程中,执行者是人,是企业的员工,将员工心之所及,转化为力之所达的过程,就是将企业团队层面的意识培育转化为物质层面的生产力资源,并有效地进行聚集、发散和利用的程过。为了更有效地完成好转化过程,天华公司组织员工学习《现场5S管理》、《做最好的员工》、《做最好的中层》等书籍,促使员工增强质量、安全、环保意识,使公司成立2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大的质量、安全、环保事故,公司产品也多年蝉联省名牌产品称号。不管是公司管理还是产品都折射出“对社会负责、对员工负责”的宗旨,亦体现出“诚信天华、效率天华、品质天华、和谐天华”的企业追求目标。

外化于行

企业文化是否落地生根,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员工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是看得见的,而理念是看不见的,我们正是通过员工的习惯,来判断员工的理念。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高度重视员工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每个企业都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做好每一件能够做好的事,从基础教育做起,从小事做,从基本的文明做起,从点滴做起,将培养教育定格在坚持上,不懈地努力,直到让做好小事成为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就能有收获,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也能在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上体现。从2004年天华公司倡导学习《细节决定成败》一书起,员工们散漫的工作习惯在学习和之后的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慢慢得以纠正、改变,原来逛一圈的现场巡检,变成了每位员工到现场用眼看、用鼻闻、用耳听、用手摸的一个细致观察、检查的过程,一个小小的习惯改变,让事故发生率大大下降,绝大多数隐患被消灭在了萌芽状态;2006年天华组织学习《现场5S管理》后,大家逐渐养成了工完料尽场地清的好习惯,企业面貌大为改观,企业也获得了“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园林式单位”等荣誉;后来组织学习的《办法总比问题多》、《执行力》等等,让员工们逐渐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高效快速的行为习惯,团队竞争力大大加强,使企业在与美国杜邦公司合作时得到高度赞赏,并被其称作为全球合作样板企业进行推广。企业也在员工日益凸显的好行为、好习惯中提炼出了员工行为理念“勇气催人奋进、智慧成就辉煌、细节决定成败”,为创新、丰富企业文化增添了内涵。

企业文化也蕴含管理属性。管理要讲制度,但不能讲制约,在制度不合理的地方,需要人性化来弥补,在人性不可控的时候,需要制度化来约束。制度不是一开始设定就一层不变的,它是一个持续改进、逐步完善的过程,是随着企业发展和新情况的发生而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过程,制度的健全也是基于员工不断改变、提升的工作作风、行为习惯这个前提,向着更高的目标,更高的追求进发而调整、修订的,这考量着管理团队的战略眼光、前瞻性和敏锐性。管理团队的高素质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创新,针对这一群体,天华公司也专门购回《做最好的中层》、《领导力》等书籍让管理人员学习,以提升团队整体素质,从而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从天华公司十余载开展读书活动的实践中,不难看出读书活动对企业文化“内化心于,物化于质,外化于形”的积极影响。但天华公司和目前国内多数企业一样,在读书活动中学习、引进的思想、理念都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形成的,反而忽视了学习、借鉴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精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中庸与和谐。重视人与自然统一,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主张义利共生的价值取向。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它的中心理念和价值观,投射到现代管理功能、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的架构上,能够显现出发挥人性、挖掘潜力的管理特色,弥补西方管理的弱点和不足。正因如此,中国企业应该有天然的文化上的优势,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义以建利”“民生在勤”等思想都与现代管理思想不谋而合,这些思想深深植根于普通中国人的头脑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到企业文建设上,将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所以,在以后的读书活动中,企业应增加国学内容,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这样才能“水土相符”,让企业文化具中国特色,发挥出更大作用。

天华公司深入持久开展读书活动的实践证明,读书活动不仅能提升员工思想素质、行为素质,还能在打造团队精神,提升企业形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大牵引和有力支撑。只有持续不断的将读书活动深入开展下去,才能使企业文建设事半功倍取得高效,从而发挥出企业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此为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增速”,为实现员工梦、企业梦、中国梦“添力”。

对读书活动的感言 第5篇

一、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生的阅读提出了要求: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二、现状

(一) 中国现在的孩子一是没有好书可读, 二是没有时间读书

对此, 笔者在校内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 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大致有四类:很少看书的占41%, 看文学名著的占7%, 看言情小说的占28%, 看生活类杂志的占24%。

(二) 学生语文素养低, 语言表达能力差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 大部分学生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缺少对语言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 缺乏写作的兴趣。

(三) 学校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和指导流于形式

目前的语文教材都有名著导读内容, 各类考试也都加大了名著考查的分值。但是, 这也体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教师重在指导学生掌握主要的人物、情节等考试内容, 学生对名著的了解只是阅读缩写版的课文或者是从电视剧中了解, 并没有真正去研读名著, 这种快餐式的阅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虽然有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 但学生无非是摘抄几个好词、好句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 许多学生看似读书不少, 但真正从书籍中得益的却微乎其微。

三、措施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课外读物实际上有双重效果, 除了得到各种新的收获外, 还可以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所以, 指导学生阅读, 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这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我采取的是如下的方式。

(一) 开展读书活动, 推进课外阅读

1.举办朗读比赛、故事会。

七年级的时候, 教师可以先引导和示范活动内容, 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八九年级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参与活动了。

2.开展有效的读书竞赛和读书征文评比活动。

我校办有校刊《青春潮》和“新绿”文学社,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自己的作品能够发表, 这对学生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将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提高学习兴趣。

3.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 或推荐好书给其他同学阅读。

因为是同学间的互相推荐, 他们对文学作品就会比较容易接受, 会不断地创造条件去广泛地读, 大量地读。

(二) 营造阅读氛围, 促进课外阅读

我校是一所农村全寄宿制学校, 94%的学生都来自周边村屯。农村孩子的个性和家长素质的影响, 使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因此, 在农村语文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在校内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就可以让农村的孩子走出课堂, 走进阅读, 开阔视野。

(三) 确定阅读时间, 保证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必须保证阅读的时间, 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我规定每周五的第六节课为阅读课, 每月末抽一节课作为阅读交流课, 学生每个假期要读一本书, 每读一本书, 一定要认真读完, 并动笔摘录, 做好读书笔记, 写好读书心得。我特别向学生推荐了金圣叹点评的《水浒传》, 其幽默风趣的点评, 在学生大笑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阅读原文的兴趣。我还鼓励学生拿起笔, 自己对作品进行批注, 这样, 阅读的深度就有了, 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四) 交换阅读资源, 人人参与阅读

农村的孩子很少买书, 有的不外乎是一两本作文选, 学生家里订阅报纸杂志的没有一个, 家庭阅读资源很少, 学生回到家只有看电视, 父母忙于生计, 也没有能力指导他们阅读。我征求学生意见后, 要求每个学生每学年拿出一点儿压岁钱来购买一本书, 书籍类别由学生自己决定, 但最好不要重复。这样, 一个班有五十个学生, 就有五十本书, 每个学生每年读五十本书, 这是怎样的一种资源和优势啊!而且“书非借不能读也”, 这样一种心理的影响, 学生对阅读也就更主动、更自觉了。

对读书活动的感言 第6篇

最近,笔者幸运地参与了区级“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活动课教学观摩活动。评课时,“身居农村学校,没有几个家庭有电脑能上网查资料”;“学校图书严重不足,很难开展活动”;“学生懒于动手,整个活动无法开展”,诸如此类的声音不绝于耳,有一股主流民意的趋势。

不可否认,农村学校,特别是在边远的山区、海岛,就目前的办学硬件、软件都客观地存在发展不平衡的事实,也正因如此,国家才正在大力发展平衡的教育事业。但在现实生活无法解决硬件差异之前,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必须用心思考: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办学硬件给综合性活动课带来的不便与损失,这才是区级教研活动最大的价值观,而不是在埋怨教学资源,更不是发泄对学生的怨言与不满。

我们不妨重新认识一下综合性活动课的特点,这对开展教学活动是有益处的。

首先,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综合性活动课,其学习的内容与形式是十分个性化的。“不同地区、学校、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此,教师没有必要为学生没有电脑可以上网,为学校图书资源欠缺而抱怨,更不能作为一种不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借口。与“好读书,读好书”活动课相关的资源就课文而言,就有《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谈读书》、《不求甚解》、《范进中举》、《香菱学诗》等文章,这个活动的主题只要确定为“为什么要读书?”“要读什么样的书才有价值?”就能很轻松、很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其学习目标确定为:①提高对读书的意义的认识,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②认识到读书要有选择,养成读好书的习惯;③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其次,开展综合性学习不是开展科学研究,要注意避免综合性学习科学化的倾向。既然不是科学研究,对活动的硬件要求就可以是粗线条的。只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教材所设计的主题进行活动,都能顺利地开展。“好读书,读好书”活动课,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人人亲历参与,获得实践体验。在主题明确的前提下,做什么,怎么做,学生自己说了算,全体同学都可以不同的方式参与综合性学习。有电脑的同学可以自己上网查资料,没有电脑的同学可以拜托人家去查,彼此分享合作的快乐,殊途同归,达到“好读书,读好书”的活动目标。

组织交流时,把重点放在:①“看名人怎样读书”。让学生通过活动向名人学习,追随名人踏入读书的殿堂。②“你说我说说读书”。谈谈怎样处理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说说如何看待“读图时代”?与时俱进,渗透新的阅读理念。③“与书籍结伴而行”。制订自己的读书计划,撰写读书的作文,畅谈读书的目的。④读书的作文。可以写成故事,也可以写成议论文。文体自选,但必须要有文体味,不能写成“四不像”。

第三,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如何将所有的学生都引导到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来。教师的任务在于指导与检查,在于活动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对活动的评价,重点放在:①评价参与活动的过程。注意评价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程度,也要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对平时少读书,在活动中有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好读书,读好书”。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第四,活动课面向生活,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目标指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以个性的视角选取探究的方向,凭自己的见解搜寻相关的资料,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应用书本知识和在群体中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无疑会让他们习得负责、创新等品德,体验到自我价值、自治能力、合作意识,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发展潜能。

“综合性学习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因为它没有教材,也没有熟悉的教学思路,且学习内容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超出教师的专业范围。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活动课的学习目标、特点、内容、实施步骤、评价、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懂得如何指导、启导、诱导、疏导;要预知活动的过程、方法;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指导学生规范地开展活动和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也要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①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协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读书、学习能力;②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方法、态度和习惯,期待能发挥学习能力;③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读书观,以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④发挥同学的积极性,共生效应。

杜威说过:走出教室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选择了综合性活动课,就是选择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生活,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开展活动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只有“会当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当然,其过程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e]

班级读书活动的管理 第7篇

一、书籍类别的选择

小学生应该读些什么书?如果做一个细致的调查, 老师、家长、孩子三方的意见是存在很大的分歧的:孩子大多图热闹, 喜欢动漫故事;家长希望孩子写出好作文, 提高写作水平, 提倡孩子读作文书;老师为了加大孩子语言文字方面的积累, 提高语文素养, 愿意孩子多读文质兼美的文章。

我想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的需要, 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孩子阅读为标准。比如, 结合教材内容选择, 以此来推进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课本上选择的文章是非常适合学生阅读的, 学完了课文, 我们就可以趁热打铁, 再接着读一些相关文章。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也便于在班级中、同学间交流阅读的感受。二年级同学学习了《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就可以再接着读一读《盘古开天地》、《吴刚伐桂》、《田螺姑娘》、《中国神话故事》等;高年级的同学在学习了《鲁宾孙漂流记》之后, 就可以读读原著的中文译本, 也可以阅读一些外国文学作品、古典文学作品。如此一来, 孩子们阅读兴趣会很浓厚, 阅读效果也不错。

二、书籍的来源问题

一方面可以建议家长为孩子建立家庭小书架, 购买适合孩子阅读、孩子也喜欢阅读的书籍, 建议对孩子的奖励以书籍为主。

也可以组织学生勤工俭学, 用所得来购买自己喜欢的图书。每次节假日我班学生都是带着这样的任务离校, 再次返校时将自己劳动所换书籍带到学校展示交换。

建立班级图书角也是一个好办法, 班级图书角的书来自于老师和学生的捐赠, 孩子们把看过的书拿到班里交换看, 我也把女儿看过的书拿到学校给孩子们看, 并配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 负责图书的借阅和修整工作, 每学期开学初进行图书角更新。

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到图书馆、书店、读者俱乐部办阅读卡、借阅证。

通过以上这些途径, 再加上学校图书室的书籍, 基本上就解决了孩子们阅读的书源问题。

三、读书时间的保障和读书方式的选择

我要求孩子们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可自己读, 可和爸爸妈妈共读, 还可全班集体读。比如, 午间早到校的时间、作业完成后的时间、睡觉前时间就可以自己读几分钟;双休日、节假日可以和爸爸妈妈共同读;每周两节校本课集体阅读学校图书室的书, 这是雷打不动的;每节的语文课前五分钟 (我一直把自己的语文课上课时间控制在30到35分钟) 进行全班读书接龙活动, (具体做法是:选定一本书, 然后每天一人全班轮读, 轮上的孩子在前一天晚上就要做好两项准备, 1.要把文章读通读顺, 2.针对此文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谈几句感想。) ;早操后和眼操后是经典诵读时间, 如读《三字经》, 每日就四句, 十二个字, 指定一人每天更换 (要求加上译文注释, 这样就能保证学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 不贪多, 贵在坚持。

四、读书积极性的调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如果没有一定的激励、监督机制, 这项活动就很容易变味。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 提高阅读质量, 我试过许多的方法, 下面简单列举一二。

1.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

提倡师生共读就是很好的形式比如老师读到好文章就带到教室读给学生听听, 或者问问学生最近看到什么好看的书请他们推荐给老师看向学生借阅, 这都是很好的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方式。在我的课堂上, 当孩子们专心写作业的时候, 我常常拿起班里图书角的书站在那里读, 往往我读过的书很快就会成为孩子们最喜欢读的书。

2.家校联系, 请家长协助

我曾建议家长周末把孩子送到书店让他自己看书 (当然作好安全教育是第一位的) ;再如当孩子取得成绩时, 请家长用书奖励他;当他寂寞时, 请让书本成为他的朋友。其实家长都知道我们老师是为了他们的孩子好, 虽然要他们做到亲子共读很难, 但是让他们给孩子买本书看, 绝大多数家长都会配合的。我们也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时候进行培养孩子看书习惯的动员, 我就曾经对家长说:“如果你发现你的的孩子既不做作业又不爱看书, 你马上就要与老师联系;如果你的孩子不爱做作业但是爱看书, 你就不用担心了。”

3.让学生的阅读从声像、图画、漫画书开始, 然后文字跟进

比如, 在电视剧《三毛流浪记》热播期间推荐学生看《三毛流浪记》的连环画和故事书;学校组织看完电影《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就推荐学生阅读秦文君的同名小说;学生爱看漫画《老夫子》, 我就向他们推荐《父与子》这本世界著名漫画书, 然后再推荐看《感悟父爱母爱》。故事书是学生最喜欢的, 郑渊洁、杨红樱的书畅销就是因为新奇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所以对不爱看书的孩子就从推荐看故事情节强的书开始。

4.利用许多时机鼓励读书

比如作文批改时, 发现学生引用了某个句子就标出来, 批上:“你这个句子引用在这里恰到好处。”学生下次一定会在作文中多引用一句。比如学生发言用了个好词可以板书出来, 隆重表扬一下:“你一定很爱看书, 这个词语用得多好啊。”以后的课中我们会发现用好词的更多了。有时老师还需要卖弄一下, 上课时用两个成语, 用一句名言, 背两句古诗, 如果学生能接应就说:“你和老师一样爱看书, 一样厉害。”如果接应不上来, 不妨激将一下:“知道为什么你们比不上老师吗?因为老师爱看书, 会把看过的好东西背下来。”

5. 依托班级活动, 激发和维持阅读兴趣

(1) 每期开校就带领孩子们一块制定班级读书活动方案和个人读书计划。

(2) 利用黑板报作宣传, 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比如, 针对班里一些孩子觉得读书没有玩电脑游戏过瘾、没有看电视热闹这一想法, 我就利用黑板报给孩子们强化这样一种观念:读书, 是一件快乐轻松的事情;针对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观点, 比如, 有的孩子说“我都读了好多书了, 怎么语文成绩还是没有明显的提高?”或者说:“我读了那么多作文书, 写作文的时候还是不会写, 怎么一点用都没有?”还有个别家长说:“学习都上不去, 读那些闲书干啥?”, 有的家长只允许孩子读一些作文指导类的书, 我就利用黑板报告诉大家, 阅读活动和其他学习活动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们从书籍中汲取的营养并不是都能立竿见影地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 并不是你今天读了一本书, 明天你就能妙笔生花, 写出一流的作文, 或者你的思想认识就会有了什么质的飞跃。我们必须明白, 读书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 书籍给予我们的营养是慢慢渗透的, 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 我们必须以良好的心态去读书, 既不能急功近利, 也不要幻想一蹴而就。

(3) 利用队会时间组织朗诵会、故事会等, 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 大量地“读”。

(4) 召开班级读书节活动 (每次利用一个半天时间) , 在读书节上, 孩子们展示情趣阅读卡、读书小报、读书笔记, 评选优秀读书征文, 进行好书推荐、好书换读, 交流建立小书库的经验, 谈论如何买书、存书、读书的心得体会, 评选读书之星等。

(5) 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 及时地鼓励,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 会继续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 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 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6) 还比如, 为了引导孩子们做一个文明有仪、知书达理的人, 就在班里开展了“道德银行”的体验活动, 学生把每天的文明行为兑换成一定的分值存入“道德小银行”, 周末评选出道德“富翁”进行奖励。对孩子的奖励是多方面的, 但有几项特别受孩子们的喜爱, 那就是获得老师家书柜的阅读卡和拥有休息日被邀请到老师家读书的特权。在这项活动中, 学生投入的可能是小小的、一件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可能是一句问候、一次帮助、一次爱心捐助, 但他们收获的是不断增值的道德的、行为的、思想的、知识的积累。

……

总之, 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方法很多, 只要有效的都是好方法。

五、读书方法的指导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 正确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读书更是如此。读之有方, 才能读之有效。

1. 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

在阅读指导课上, 引导孩子们掌握一些精读、略读、浏览的技巧。比如, 对于自己喜欢的读物, 要尽量选择精读。阅读时, 要一句一句地读, 一句一句地理解,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 做上记号, 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 弄懂了再继续读;读后还要经常写笔记, 摘下好句, 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于那些有意义但自己不太喜欢的书, 可以选择略读。阅读时, 速度可以较快, 只要了解大概内容就行了;对于那些消息性、消遣性的读物, 则可以选择浏览, 阅读时, 可以只选择自己想要知道的部分来读, 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飞快地跳过去, 尽量节省时间, 从而接受更大的消息量。

2. 鼓励学生要勤做读书笔记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强调的就是做笔记的重要性。那么, 怎样做读书笔记呢?我在班里倡导每个孩子都建立一个摘记本, 自己取个好的名儿 (星星草、晨阳、绿芽……) , 里面是读书时摘录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 再加上自己阅读后的感悟和读书过程中自己的进步收获。摘记本的检查一开始是一周两次, 我的批语每次都是欣赏加鼓励, 有时也会很夸张的表示惊叹。结果没过两周, 孩子们就要求老师每天检查, 因为他们想把自己的阅读收获与我一同分享, 更想得到我的称赞。

3. 要学会与人沟通分享

鼓励学生之间交换读书, 教给交流阅读感受的方法, 比如就精彩片段来交流、就人物形象来交流、就主要内容来交流、就美词佳句来交流、就写法来交流等等, 引导孩子们分享阅读的快乐。

4. 要善于利用课外时间

小段时间读短小文章, 大段时间读成本的书, 应和课标提出的“提倡读成本的书”的要求。

对读书活动的感言 第8篇

关键词 世界读书日 宣传活动 全民阅读 图书馆事业

分类号 G259.22

The Influence of the Publicity Campaigns for 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 on the Librarianship in China

Xu Ligang

Abstract World Reading Day is a festival for both readers and libraries. It has been 10 years since China’s library circle firstly launched a series of publicity campaigns for the celebration of World Reading Day in 2004. These activities have generally six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exerted a positiv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ianship in China in many aspects.

Keywords 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 Publicity Campaign. Nationwide reading. Cause of library.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从1996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每年的这段时间内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新闻、出版、教育和图书馆等机构都在做一些鼓励人们读书的事情,把阅读推广活动变成一场欢乐的节庆。我国图书馆自2004年起开展“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迄今已进行了整整十年。十年来,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庆祝宣传活动,对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和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 “世界读书日”的由来与宗旨

我们通常所说的“世界读书日”,原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也译为“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创立“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时俄罗斯代表团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观念,于是在同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上通过此项决议,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我国多数人更习惯称之为“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的基本宗旨就是要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书籍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同时希望藉此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都能享受阅读的快乐,能尊重和感谢那些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大师们,能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

2 我国图书馆开展“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的概况与特点

1995年“世界读书日”确立之后逐渐成为国外文化界、新闻出版界的重大节日,但我国直到2002年才有《中国图书商报》最先对这个纪念日表达关切。国内图书馆界则是在2003年开始关注这个节日,当时是与《中国图书商报》联合发出倡议书,呼吁全国的媒体一起宣传“世界读书日”。十年过去了,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系列宣传活动在神州大地开展得如火如荼。“世界读书日”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知晓,已经成为广大读者的节日,图书馆的节日。在我国图书馆界,“世界读书日”庆祝活动蔚然成风。我们欣喜地看到,每到4月23日前后,许多图书馆纷纷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遍及各地的庆祝活动交相呼应,形成全国性的整体声势,蔚为壮观。

笔者对近十年来我国各地图书馆开展的“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进行了广泛调查,总的来说,这些活动大致具有以下六个特点。

(1)活动多有“书香”主题。“世界读书日”不像其他一些“世界(国际)日”那样每年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但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在每年举办活动时大多会确定一个切合“阅读”的主题或口号,让所有的活动都紧紧围绕着主题来开展。例如福州大学图书馆2011年活动的主题是“引领阅读风气,打造书香校园”,到了2012年的活动则以“青春——与书香为伴,成长——与阅读同行”为主题。有些图书馆的活动主题还能体现本馆的特色,如重庆少儿图书馆2010年活动的主题是“阅读启迪童心,书香陪伴童年”。还有的主题与城市风格相联系,如深圳图书馆2012年活动的主题是“让阅读成为时尚”。

(2)活动安排合理、持久。虽然“世界读书日”就只一天,但图书馆的活动既有在4月23日当天举办,也有安排在此日前后一段时间内进行。有不少图书馆把“世界读书日”作为举办“读书节(月)”等活动的启动之日,将庆祝宣传活动融入“读书节(月)”的活动之中,如云南省图书馆(2008)、黑龙江省图书馆(2012)、鞍山市图书馆(2008)和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2012)等都是如此部署的。另外,有的图书馆,如南京图书馆、贵州大学图书馆等,自开始该项活动后,就年复一年地持续举办,成为年度常规业务工作。

(3)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历览每年各馆的庆祝宣传活动,既有展览、讲座、培训、影视播放、书目推荐、学术研讨等常见形式,也有征文、评奖、座谈会、知识竞赛、图书捐赠、图书漂流等互动性、参与性极强的项目,还有诗文诵读、乐器演奏、情景剧、广场歌舞等精彩纷呈的表演助兴类节目。这些活动形式较好地达到了宣传图书馆、推广阅读并吸引大众“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目的。

nlc202309040340

(4)活动范围愈加广泛。图书馆最初在庆祝“世界读书日”时,大多局限在本馆开展活动,后来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活动的公益性质也愈发显现。不少图书馆都开展了送书下基层的活动,如贵州大学图书馆(2005)与邓小平图书馆(2007)的“送书下乡”、云南省图书馆(2009)“送书进校园”、宁夏图书馆(2012)“赠书进社区”等。还有的图书馆把活动开展到一些特殊的场所,如云南省图书馆(2009、2011)先后在该省女子第一监狱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武汉图书馆(2010)将阅读讲座光盘送到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组织被监管未成年人观看,还与武汉女子劳教所共同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另外,有些图书馆的活动不仅范围广,而且流动性强、效果好,如湖南省图书馆(2010)的自行车环城读书宣传行、厦门市图书馆(2011)开展的“乘着动车去飘流”的活动等等。

(5)社会参与面越来越广。综观历年各地图书馆举办的活动,社会参与面越来越广,一方面一些活动不是单由图书馆来主办,有的是与政府部门或社会民间组织一起主办,如国家图书馆2007年的“倾听春天”经典诵读会是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单位共同举办。另一方面,参加活动的对象基本涵盖了社会各阶层的不同群体。而且,不少图书馆的宣传活动都会邀请若干知名学者、专家或作家等到场,以吸引广大民众前来参与。

(6)活动影响力逐渐增大。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来临之前,一些准备组织庆祝活动的图书馆大多会充分利用本馆的网站、LED屏、触摸屏、报纸、专栏等多种宣传平台,早早地在馆内外营造出迎接节日的浓厚气氛。有的大馆如南京图书馆(2008)在活动前还专门邀请新闻通讯社、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召开“通气会”,介绍活动的安排情况等,经过媒体的集中报道后,给活动增加了影响力,使更多的读者能够了解并参与读书活动。

3 开展“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3.1 促使“世界读书日”的主旨深入人心

十年前,这个世界性的读书日还远未被我国公众知晓,更谈不上是节日。经过图书馆界与社会各界人士十年如一日的大力宣传,鼎力推广,公众中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越来越多,许多读者开始爱上它,“世界读书日”的宗旨已逐渐深入人心。

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并记住这个读书人的节日,各图书馆通过标语、海报、专栏、展板、网页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世界读书日”的由来以及倡导全民阅读的目的和意义等。有的图书馆还专门印制专刊、小册子、书签、函件等材料分发给读者,如福州大学图书馆2012年的庆祝活动就曾印发了精美的纪念函,让参与活动的读者得到一份别具特色的纪念品。

3.2 推动了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图书馆开展丰富多彩的“世界读书日”活动,不仅给公众带来实实在在的“阅读享受”,也使图书馆自身得到长足的发展。

首先,年复一年的宣传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机构、团体对图书馆事业的大力支持。每年“世界读书日”期间,许多书店、出版社、数据公司等都会向各级各类图书馆捐赠价格不菲的图书、设备及阅读卡等,这不仅充实了各相关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也壮大了图书馆的整体实力。

其次,不少图书馆的活动中都会有一些旨在改进业务工作和服务质量的项目,如召开读者座谈会,征求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举行现场咨询,回答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等方面的疑惑;发放调查表,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征集读者对馆藏建设的要求;直接让读者荐购图书,使入馆的文献更加符合实际需求。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水平。

再次,多数图书馆开展“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不是为了造势,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在做实实在在的工作,这就必定涉及到图书馆业务的方方面面,给馆内的员工提供了参与、学习和提高业务的良好机会。因此,图书馆开展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并最终推动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深入发展。

另外,在“世界读书日”期间,一些图书馆及其学会还会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围绕图书馆及图书馆学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增进了图书馆间的交流与沟通,也使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愈辩愈明,为进一步做好图书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3.3 促进了图书馆与社会的沟通

图书馆与社会有效沟通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尽力为公众办实事。每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各级各类图书馆在举行宣传活动时,都会采取一些惠民措施,吸引读者利用馆藏文献。如赠送图书、期刊、阅读卡和阅览票;免押金办借书证;办证免收工本费;有证读者免费升级服务;免费文献传递以及优惠购书等等。此外,像温州图书馆(2011)推出的“逾期还书免责”活动,对4月23日当天还书的读者免除逾期费的类似做法,也深得读者好评。

还有一些图书馆组织了献爱心活动,为西部和贫困地区图书馆捐书捐款、为边远地区援建图书馆(室)、赠书给基层图书馆、向儿童福利院赠送图书和玩具、向贫困生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赠送图书、帮助视听障碍人士“听”(“看”)电影等等,这些献爱心活动既实现了图书馆与基层民众的沟通,又树立了图书馆人的良好形象。

除了下基层,一些图书馆在活动期间还组织读者参观馆内业务部门。例如国家图书馆在2006年4月23日当天就曾举行开放日活动,首次派专业人员领着读者和各界人士进入国家总书库参观。浙江省图书馆(2011)让读者进馆体验古籍装订工艺,这样的互动活动对主办者和参观者无疑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更有一些图书馆通过组织评选表彰活动,来拉近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如不少图书馆都开展了年度优秀读者(也有称“读者之星”等)评选活动,既深化了读者服务工作,又加强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另外如南京图书馆(2008)的“2007江苏藏书家”评选活动,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吸引群众积极参与,也是一种沟通社会的极好创举。

3.4 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

nlc202309040340

以活动作为切入点,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这是图书馆的工作目标之一。十年来,图书馆界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连续举办各种形式的“世界读书日”公益活动,不断为全民阅读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图书馆界组织的一些活动,甚至通过中国图书馆学会被文化部和中国科协纳入当年中宣部的全民阅读活动计划当中,这无疑大大增强了图书馆及其学会的社会影响力。此外,中国图书馆学会还利用互联网这一快捷的传播媒体来开展活动,2007年起该学会就在其网站上开辟了专栏,提前两周预告各方面的活动,让图书馆界和社会读者提前了解当年活动的信息。

十年来,图书馆“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已经遍及祖国各地,并引来相关媒体的采访报道。每年4月23日前后,从中央级到省级、市县级新闻媒体,无论电台和电视台,无论报纸与互联网,都以其为主要宣传阵地,有的制作专题节目,有的出版专刊,有的发表文章,报道当地图书馆宣传活动情况,介绍有关图书馆及其倡导全民阅读活动等方面的动态。例如2010年4月23日晚,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世界读书日”特别节目,就为图书馆赢得了广泛的社会效应。

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向受众传递了大量有关图书馆的信息,使受众通过新闻媒体认知了图书馆,并参与到图书馆的活动中。图书馆借助新闻媒体,提升了自身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越来越多的民众认识到图书馆的价值,认识到图书馆对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图书馆工作。

3.5 增强了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

众所周知,图书馆对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相当多的人还缺乏利用图书馆的意识,没有利用图书馆的习惯,加之图书馆普及率低,宣传不得力,致使社会公众不了解图书馆,也使图书馆收藏的丰富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

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庆祝活动,使得各级各类图书馆多了一次向社会公众普及图书馆知识的良好时机。每年4月23日前后,在许多图书馆举办的一系列纪念活动中,除了直接切合“图书与阅读”这个主题外,基本就是以吸引公众走进图书馆为目的。其活动主要有馆藏影视作品播映、评选奖励年度优秀读者、现场免费办证、知识讲座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化展览等等。如国家图书馆在2006年4月23日举办的《中外名人与图书馆》专题展览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仅第一天就吸引近千名社会各界人士参观。还有的图书馆征集一些普通读者个人创作的美术、书法、摄影等作品在馆内免费展出,或是为个别读者收藏的艺术品、文献资料等举办专题展览。凡此种种,都是提高公众对图书馆的认知度,吸引大众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有益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很好地显示了图书馆的开放性和公益性,使公众切实感受到图书馆在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上所做的种种努力,真正增强了全社会利用图书馆的意识,让更多人认识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效果。

多年持续开展的“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使读者关心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日益提高,读者到馆率、资源利用率、尤其是读者满意率都有了显著上升,读者对图书馆的职能、性质、资源状况等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3.6 促进了图书馆学术研究的发展和繁荣

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后,不仅各类型图书馆在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不少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也在紧密配合宣传活动,不断拿出版面,刊载许多反映各地图书馆开展“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的报道和综述等,对图书馆界同仁交流经验、借鉴方法、创新实践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南京图书馆主办的《新世纪图书馆》,从2007年开始就在每年4月或5月所出的一期杂志中,连续开设“世界读书日”专栏,每期专栏都刊登五、六篇与阅读有关的文章,真正做到为“世界读书日”宣传造势,为全民阅读活动助力,获得业界乃至社会的良好评价。

自2006年起,“世界读书日”的庆祝活动也开始融合图书馆相关学术理论研究的内容,当年4月23日,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了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旨在使全民阅读活动的推广能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可持续地进行。到了2007年“世界读书日”期间,该委员会与有关学会先后共同举办了“第一届全民阅读论坛”和“世界读书日在厦门:多元媒体时代的阅读问题”等学术研讨会,以后每年也多有规模不等的理论研讨活动,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庆祝宣传活动的学术气氛,并引发人们对全民阅读等问题的深层探索。

此外,图书馆的“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阅读文化研究的发展与繁荣。年复一年,规模不断壮大的“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引起了图书馆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切与思考,有关读书日(节)活动、阅读指导以及阅读文化研究等内容逐渐成为业界同行重点关注的课题,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层出不穷,且一直呈上升趋势。据笔者粗略统计,近年来仅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上发表的有关阅读研究的综述类文章就有二十多篇,由此可见,“阅读课题”的研究是多么兴盛、繁荣。

上一篇:物流工程教学大纲下一篇:老公妈妈生日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