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波 胡邦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2024-06-19

周海波 胡邦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初探(精选9篇)

周海波 胡邦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第1篇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南漳县东巩镇双坪中学 周海波 胡邦君

论文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三种教学模式,并分析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关 键 词:信息技术 演示性 探究式 合作研究性 教学模式

正文: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巨大变革。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结合起来,从而去带动数学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手段的全面革新,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求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外,更为重要的是进行基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和体会,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是指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方法、人力资源和数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它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教师为主导的演示性教学模式

教师为主导的演示性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分层演示、影视演播、模拟动画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以及难以用语言和文字表达清楚的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展示出来,以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表象,更深入理解新知识,接受新概念,提高分析和概括的思维能力,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等概念时,可以采用flash制作轴对称的整个过程的模拟动画,播放给学生看,学生通过观察,不用教师多讲,就能很快的接受和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这种教学模式,是目前广大教师比较常用的,也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教学模式,通常是经历在教师干预控制对象的条件下,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猜想、验证、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等几个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主要任务是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制作和收集影视、动画等教学课件展示给学生并加以引导。学生虽然处于接受地位,但是由于采用了信息技术的手段,创造了一定的课堂教学情景,必然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可视化、具体化,这样学生会更乐意接受这些新知识,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概念、定义、定理和某些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中,通常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尤其适合低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借助几何画板软件、图形计算器等信息技术手段,提出探究问题,创造数学实验情景,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做数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动态过程中自主观察、探索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和结构关系,然后去猜想、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获取新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可以采用几何画板软件,创造实验平台。实践操作如下:

1、引导学生自主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如右图),2、度量两组对边AB、CD的长度,BC、AD

DABC1 的长度,3、度量两组对角∠A、∠C的大小,∠B、∠D的大小,4、用鼠标拖动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观察平行四边形ABCD的形态、结构和度量值的变化。这样动手实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于是他们会主动归纳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此时,教师可以顺着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有什么特征,让学生思考、猜想,继续做数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精神。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而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牢固,理解会更深入。

这种教学模式,通常有创设数学情景、动手实践、提出猜想、验证猜想等几个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选用适当的教学软件,结合适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教学软件可以动态测量数学对象,可以动态跟踪数学对象的运动轨迹,可以快速、准确作图的优点,去帮助学生创设丰富的“做数学的实验平台”等环境,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验,进行探究式学习。学生是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动手操作,要求学生比较自觉,要掌握一定的软件操作和原理等信息技术知识,所以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高年级的教学。在内容上,常用于图形与空间的结论的验证,定理的探索以及函数图像、性质的探索等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时空得到极大的拓宽,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激发其创造欲望的环境,更有利于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三、师生互动合作研究性教学模式

合作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由学生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查找、筛选信息和网上协作共同完成课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多学科、多纬度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将知识、计算、规律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等目标综合在一起。应用这种模式的教学一般不能在一节课中完成,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确定所需的时间。此模式的实施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组织小组,确定研究计划。(3)自主查找、收集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4)交流协作,制作、计算数据,解决问题。(5)汇报,评价,反思。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合作研究性教学,实际操作如下: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收集一些与勾股定理有关的素材,如《外星人与勾股定理》,以此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勾股定理的热情后,提出以下问题: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谈谈它的由来。它的证明方法有哪些?它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哪些问题?勾股数等。其次讨论分析以上问题,然后分小组分任务解决。第三,学生明确目标后,带着问题独立地通过网络进行搜索、收集相关的信息。第四,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总结解决的办法,通过电子邮件、腾讯QQ实时聊天或在BBS上发表帖子交流,并讨论它的可行性,以及收集到的信息是否有效。第五,收集到与勾股定理的信息后,由学生汇总信息,完成课题的小结并打印成册,得到《勾股定理史话》,《毕达哥拉斯与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勾股数研究的现状》等,最后由小组成员向全体同学做出书面汇报,并要求学生回忆探索与协作的过程,反思如何从问题中提取数学知识、怎样才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如何选择有用信息、解决该问题用了哪些数量关系、与小组成员协作是否愉快、学习伙伴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打算以后怎么应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等。通过这一过程,全体同学基本上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都有有了比较好的掌握和理解。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呈现问题给学生,引导学生将丰富资源转化为他们个体的知识。学生是主体,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实现高级认知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情感态度,有利于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设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步骤以及优化自己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索。社会生活中学生 感兴趣的问题,如存款问题、住房按揭问题,以及教材中可以转化为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的内容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总结这几种教学模式,他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也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内容灵活选用,教师最好建设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个人数学辅导网站,加以补充,这样效果会更好。

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是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都是以培养人为最终目的,因此,在构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基于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原则。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和实践,必须符合反映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育性原则。所谓教育性原则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要有助于数学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主要体现在: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的现状,达到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其次是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发展,有利于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3、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是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不便解决或无能力解决的教学问题。它强调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环境的优化,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及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4、体现数学教学特点的原则。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受到数学的特征、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原则等的影响。

以上是笔者在这个领域所做的一点实践与探索,所提及的教学模式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模式,不能包含所有内容的教学,还有许多内容的教学模式尚待研究。相信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研究的深入,这些模式会得到不断的修正、完善,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也会出现。

参考文献:

1、张剑平信息技术教育:概观与展望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艺主编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王吉庆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周海波 胡邦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第2篇

传统教学中,“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三角板(圆规)”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几何画板》是Windows环境下的一个动态的数学工具软件,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黑板粉笔的呆板演示,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参与实践的平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能力,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它提供给教师一个动态的黑板,提供给学生一本动态的作业本,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引导者。

●数形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里,函数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在传统教学中多以教师手工绘图,主要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重复的计算和作图上,整个过程显得单调乏味,教学效果也不佳;而利用几何画板快速直观的显示及变化功能,为实现函数图象、图形的动态变化的全程化,为全方位揭示问题的实质提供了可能。

如在《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教学中,二次函数y=x2+x-1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x1,x2就是一元二次方程x2+x-1=0的两个根。在其探究活动中,本人采用如下教学设计进行探究:

问题1:x2+x-1=0的解可以看做抛物线y=x2+x-1和直线y=0交点的横坐标,如果方程变形成x2=-x+1,那么方程的解也可以看成怎样的两个函数的交点的横坐标?

教师演示:利用几何画板快速作出二次函数y=x2和一次函数y=-x+1的图像,找出它们的两个交点A、B,再利用菜单栏中的度量工具,计算出两点的横坐标,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几何画板的方便、快捷。

问题2:如果方程变形成x2+x=1,那么方程又可以看成怎样的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的横坐标?

教师演示:利用几何画板快速作出抛物线y=x2+x和直线y=1的图像,找出它们的两个交点A、B,再利用菜单栏中的度量工具,计算出两点的横坐标。

问题3:上述方程还可以变形吗?变形之后,还可以看成怎样的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的横坐标?

教师演示:利用几何画板快速作出抛物线y=x2-1和直线y=-x的图像,找出它们的两个交点A、B,再利用菜单栏中的度量工具,计算出两点的横坐标。

再如《抛物线y=ax2+bx+c与参数a、b、c的关系》的教学中,通过动态改变参数a、b、c的值,学生从图像的变化中可以方便地得到: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是和a相关,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是和c相关,对称轴的位置是和b相关的结论,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知识的重建。

实践证明: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教学,通过具体的感性的信息呈现,能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不是把数学作为单纯的知识去理解,而是能够更有实感地去把握它。这样,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主动地思考数学问题,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

●变式训练,揭示几何规律

数学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几何画板能动态地保持给定的几何关系,便于学生自行动手在变化的图形中发现恒定不变的几何规律。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变式教学,随意改变图形的形状、结构,改变问题的条件,模拟数学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能真切地体验数学,兴奋地发现数学,既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如图1所示,在△ABC中,两内角∠B、∠C的平分线交于点I,求证:∠A=90°+∠BIC。

变式1:如图2所示,在△ABC中,内角∠B的平分线与外角∠ACD的平分线交于点I,则∠A、∠BI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教师用鼠标拖动点I的位置,图形随之发生变化,激发了学生的新奇感和参与感,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变式2:如图3所示,在△ABC中,外角∠ABE的平分线、外角∠ACD的平分线交于点I,则∠A、∠BIC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随着点I位置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变幻神奇,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实,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思考和解决的方法感到很有兴趣,他们会怀着非常好奇的心情去探究:∠A和∠BIC之间又会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因此,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变式教学,不仅增加了教学容量,拓展学生的思路,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动手操作,开展数学实验

几何画板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几分钟就可以实现动画功能,而且能动态测量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大小,通过拖动鼠标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图形的形状,因此完全可以用来让学生做数学实验,从而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取代教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也由原来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知识过程转化为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将以—个创造者、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索知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和喜悦。

如在“中点四边形”的教学中,我把课堂从多媒体教室转移到微机教室,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实验,先任意画一个四边形(如图4),分别取各边的中点,形成一个四边形EFGH。再让学生利用软件的度量功能,分别测出原四边形和中点四边形的所有边、角、对角线的值,以便于研究四边形EFGH的形状及其与原四边形的关系。

1.拖动四边形ABCD的顶点C,改变四边形ABCD的形状,让学生仔细观察,结合小组讨论的形式,对中点四边形EFGH进行猜想和发现,学生很快发现四边形EFGH始终是平行四边形。我乘机提出:“为什么呢?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生此时很兴奋,马上积极思考起来。

2连结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让学生继续拖动四边形ABCD的顶点C,看看各小组有没有新的结论发现。当拖动到对角线AC=BD时,教师可适时介入,问学生这时中点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时,学生根据已知的数据,马上答出是菱形。“你的根据是什么?现在四边形ABCD有什么特别的吗?”请学生说说已知条件和结论,并口头证明自己的结论。

3.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能得到中点四边形是矩形、正方形。总结得出: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时,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当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时,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当对角线相等且垂直时,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最后让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分别用数学符号和文字语言阐述这一规律,并对所发现的规律进行数学证明。

以前教学时,我们也在黑板上画出这样几个图,但既费时费劲,又只是静态地进行研究。几何画板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实际“操作”几何图形的环境,这节课不再有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代之以学生动手“做数学”,他们在动手操作、互相讨论、教师点拨指导等反馈中得出自己的结论:“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是否互相平分无关,只与原四边形对角线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有关”,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的思想。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初探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有效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实现整合,这会极大的提升数学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各种好的教学辅助工具,并且要有意识的给学生们营造积极探究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教学效用,并且能够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有更多成长与收获。

一、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很有价值的一点在于它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形成,这一点对于数学课程的教学而言非常有意义。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们对于很多基础知识有良好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并且让学生慢慢懂得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有了信息技术的引入后,这些教学目标都能够慢慢得以实现。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们营造各种教学情境,并且能够丰富知识的呈现方式。这些都会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提供平台,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化。

教师可以制作一些趣味化的课件,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有效素材。例如,在课件《生活中轴对称》的制作中,我利用网络展示了生活中大量的轴对称图形,又利用蝴蝶飞舞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将一只蝴蝶框定放大成为平面图形,让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有更加直观的认知。又如,在讲授多面体的展开图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物,给正方体的六个面标上字母A、B、C、D、E、F。但由于实物不透明,学生观察不方便,因此,我利用《几何画板》做了个正方体,给六个面着不同颜色并标上字母且可透视,这样多面体的展开图就体现的非常明显,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很好的得到锻炼与发挥,这便是信息技术功效的直观体现。

二、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灵活的利用信息技术还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点对于数学课程的教学而言非常重要。教师不仅要保障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点有良好的理解与吸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大家对于很多问题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思考问题,可以让学生们在网络平台上去搜寻资料、寻找答案。这是非常有效的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讲授勾股定理的证明的时候,我就布置了上网查找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的课外作业,结果,90%以上的同学都了解了包含我国古代的赵爽和刘徽的证法在内的至少五种以上的证明方法。利用学生的猎奇获新的心理,通过学生自己在互联网上有目的的漫游,获取全面的相关知识,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动手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所以,只要是简单的素材资讯查找,教师都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这不仅会极大的丰富学生的知识范畴,这也是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构建。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还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这一点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体现的非常明显。数学学习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们会慢慢开始接触到各种几何内容,各种图形的变化、转换会让学生们觉得十分有趣。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功效,可以透过多媒体上各种图形的特点以及变化规律的呈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并且可以让学生们展开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与研究。这样才能够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也是提升知识教学效率的途径所在。

信息技术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演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直观地表现了三线合一的现象,让学生从感官上区别具体概念,加深了记忆;教师还可以运用《几何画板》指导学生自制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积变形课件,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由此推导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信息技术与知识教学的整合不仅起到了让知识教学形象直观,节约时间和教具的效果,还很好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结语

灵活的实现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这会极大的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很有价值的一点在于它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形成。灵活的利用信息技术还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点对于数学课程的教学而言非常重要。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还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这也是提升知识教学效率的途径所在。

【参考文献】

[1] 余李力.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 学周刊,2011年05期.

[2] 秦继艳、曹萌.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0期.

[3] 邢震.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才智,2012年15期.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初探 第4篇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之中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相关软硬件支持, 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 以及网络信息下各种数学原件、数学问题的生活原形等不同形态的信息, 超越了课本的视野, 拓宽了数学的范畴, 丰富了教学内容, 能创造出使知识、学问来源多样化的人文教育环境。与传统教学相比, 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1.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内容抽象, 概念严谨却又枯燥, 因此数学教师教学中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课本知识活起来, 而运用信息技术就可顺利达到效果。我在讲授无理数时, 就做了几张有关第一次数学危机的背景资料和人物介绍的幻灯片,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道了无理数的产生过程, 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起到了形象直观, 节约时间和教具, 提高课堂效率, 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偏重于逻辑推理, 偏重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动画演示,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情景再现, 可以让学生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 从特殊问题到一般规律, 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究去思考数学、学习数学。

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

新课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 要求学生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建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要能在实践中发现数学规律。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 而思维能力的培养, 需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信息技术介入到数学教学中, 提供的是超大的信息量和多媒体的信息传递方式。充分利用计算机及软件的模拟技术, 可以让学生把纷繁复杂的运动图形或数据用计算机处理, 达到形象直观的目的, 从而易于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几点注意

1. 教师始终要起到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的介入应体现一种新的教育观念, 而不只是教学内容数量上的增多, 手段上的新颖, 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我们不应让“人机对话”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否则, 现代媒体成了教学机器, 教师成了键盘手。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极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发展个性。

2.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不求时髦, 但求实用

针对以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为培养目的的数学教学, 课件中存储内容要精练, 画面要简洁, 讲解和推导应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完成。为帮助解决数学中数形结合的难点, 理解抽象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的数学思想, 我们认为, 应根据数学自身特点,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 将课件设计成一些相对独立, 又相互联系的模块, 让老师能按自己组织教材需要, 针对各自不同教学思路, 灵活调用各模块里的内容, 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 表现自己的教学风格。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初探 第5篇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初中数学课教学陷入了一种“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一样教”尴尬的境地。如果能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课堂教学有效的整合,重新构建初中数学课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势必能为当前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天地。本文试从初中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研究来入手进行初中数学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14-02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现状

信息技术迎合了信息时代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教师的注意力。但是信息技术在课堂逐渐广泛应用的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一)初中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理论与知识掌握不足

信息技术涉及到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知识,虽然目前大多数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掌握了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操作,却忽略了在使用时应考虑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导致课堂教学中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教学,不知道如何结合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才能恰当选用现有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信息技术不仅没有为课堂教学服务,反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步骤。设计的课件只是简单的知识点的堆砌,课堂只是简单课件的展示,不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的优势,甚至觉得还不如原来的上课方式好。

(二)初中数学教师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一种应付的教学手段

现阶段作为考核学校和教师的一项重要标准,中考仍然决定着日常教学的方向。而信息技术进课堂作为教改的一个重要方向,往往成为老师的一项任务,于是有的老师为了尽早完成任务,利用信息技术将内容罗列,只求完成任务,而没有切实的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结合起来。这就更加谈不上信息技术为是学课堂教学服务了。二者的整合也就无从谈起。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整合层面

(一)教学观念的整合

教学观念的整合是指在观念上首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及它在教学中应用的巨大潜力,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重要性。目前,人们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注意力还是过多地放在了硬件和一些初级技能上,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潜能。因此,教学观念的整合是整合顺利开展的首要一步。

这一步的整合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整合思想意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决定了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再是仅仅掌握既定的知识,更需要具备信息素养,具备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自主学习态度和学习思维。初中学生向往在各种空间中表现自己,探索和尝试各种前人未曾经历过的活动。培养他们学会学习并且主动学习,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教育的本质内容。

其次,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对整合的指导。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强调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理论基础,强调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信息技术就行。现代教育思想是指六种现代教育观,即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创新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情商为主教育观和四大支柱教育观,特别是素质教育观与整合密切相关。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整合中的学习对象、学习中介、学习材料的角色和功用,必须基于数学学科教育的本质和理念上,其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所必需广博的知识、具有个性特色、善于独立思考、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是整合的根本基点。

(二)教学目标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中,教学目标不能只停留在原来教材的教学目标基础上,更包括原有教学目标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目标有机结合、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两层含义。

具备信息素养是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三部分构成;不仅包括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获取知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总是会带来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影响和改变着旧有的教学模式。从基于音像技术的多媒体组合教学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再到如今以网络教学为核心的“整合”教学,无不体现着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发展的关系。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就在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既能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环境中,以教师引导为主、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和以小组协作学习为主将成为整合教学的基本课堂活动方式,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为建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活动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的情境,从而可以多种教学方法以及集体讲授式、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环境可以建立以个别化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协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问题解决式学习模式、发现学习模式等等。

(四)教学资源的整合

数字化的资源环境是开展整合的必要前提。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它包括:数字音频、数字视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等。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学习。要想提供给学生丰富的资源,教师首先得通过多种渠道去获取资源,然后将获得的素材和资源通过删改、重组等,使它们变成适合学习者学习的资源。信息时代里,学生学习的来源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课本,他们可以通过上述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但是,要想获得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源,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也才能保证学习方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教学才有活力。所以,教学资源的建设在整合中也相当重要,教学资源也应该有效整合。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所需要关注的问题

实践证明,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对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一)要避免教学整合带来负面影响的三个错误倾向:应避免在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片面追求手段和技术而忽视教育理念的倾向;应避免在课件制作和网络化教学中存在单纯追求形象直观、动感和色彩而忽视学科内容特点的倾向;应避免在运用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向学生罗列知识点过多而忽视质量反馈的倾向。

(二)整合教学对教师素质及其教学的新要求:在观念上要改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创造,在教学模式上要创新。时时处处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计单元计划、教师演示文稿、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要以此为基础;要突破过去那种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的思想方法,用联系的、多学科的、灵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有创新意识,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有不断探索创新的兴趣;要有创造性思维,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有创造能力,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

(三)其他要注意的问题:教师要恰当应用信息技术并将其融入现有课程,吸引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要与同行合作交流,鼓励教师在培训中、培训后要以小组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在新课中实现讨论的方式学习;在现有课程基础上改进教学,提高教学,并且注意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素质重点在通过“动手”去学习如何准备有新意的课,使教师能有效地将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及课外研究性学习指导。

周海波 胡邦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自主化,数学教学

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 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数学课程相整合, 对于深化数学学科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 才能使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载体和工具自主、积极、有效地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各种能力.

一、更新教育观念———整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和数学课程的必要性

学习数学不仅要掌握一系列数的概念和计算能力, 还要学习调查和推理的方法、交流的手段以及注重学习过程的观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重点, 分散难点, 把数学中抽象的数学概念、几何图形等化为“可见”的“逻辑思路”, 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实践中感知、发现、创造, 然后通过比较分析, 展开充分的讨论与交流,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发学生的智力, 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例如:教学“角的认识”一课之前, 要帮助学生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由于小学三年级教过直线和线段, 因而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其特点, 而对于射线, 单凭书中一句抽象的概念, 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借助多媒体先出示一条线段, 让学生说出线段的特点, 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屏幕显示:把一条线段一端无限延长至屏幕右端;并提问: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学生由于注意观察, 在脑中建立了表象, 找出了与旧知识直线与线段的共性与区别, 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同时, 这样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创设了浓郁的学习氛围.

二、让教育与时俱进———整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和数学课程的尝试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数学课程相整合, 就是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 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去, 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 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相关问题的综合能力.

以某一旅游城市假日旅游预算报告为例, 教师设计题目:学生6人一组去某一城市旅游, 试利用不同方法计算出合理的方案.学生任务:各自从网上查找资料 (如交通、住房、伙食、旅游景点等)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具有网上搜索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而且应具有团体合作的精神.实践证明: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整理的资料的完整和全面往往超出教师的预想, 而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是教师始料未及的.通过这样的学习, 不仅对学生深入理解问题和掌握运用知识大有裨益, 而且对他们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把教育进行到底———充分发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优势

数学教学利用网上教学能提供给学生广阔的创新能力空间和信息能力空间 (包括获取、分析与利用信息的能力) , 而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 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而Internet也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四、教育需精益求精———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和数学课程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 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 (即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行为的转变) , 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

教学设计与准备要推动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行为的转变, 首先要改变我们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单一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教学手段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从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出发,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制作有效课件, 追求先进性、整体性、形象性、交互性和易操作性.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把计算机技术与数学等各学科进行整合, 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从而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又达到各学科的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形声结合、视听并举的教学情境, 从复习导入到新课练习, 进行“三元” (教师、计算机、学生) 化教学, 以优化数学教学过程.通过驱动式的学习, 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教师参与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处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互换关系, 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亦得以充分展现.

教学的反思与改进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驱动式的教学方式, 有利于教师对每个单元计划设计的反思与完善, 收集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材料,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目标等具体情况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以改进目前这种数学教学模式.教师自身也应进行不断提高, 汲取经验, 合理应用有效课件, 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初探 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整合

农村初中生特别喜欢新鲜事物,如: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它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以图文声并茂的多种形式使他们精神振奋,增强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激发学生初学化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应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视频等信息技术呈现形象直观的化学现象,用让学生边看边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比如,学习“铁”这一节中,展示从网络中搜索用铁的历史、钢铁的腐蚀与防护等图片,在有关“元素”的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元素含量表;在有关“化学材料”的教学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器以及各种现代新材料的图片或实物;在有关“环境污染造成危害”的教学中可用影像或图片,甚至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富有思考和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化学的重要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化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帮助教师创建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途径的探究情境,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激励学生在探究中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的构造、电子的得失等,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变小为大、变静为动,把微观粒子扩大为宏观的示意图像,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以生动的启示,便于学生观察总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可能,而且能创造更好的实践条件。比如,通过课堂上化学实验的拓展,可以激发学生课外利用网络搜集到化学实验的数据,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既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能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再增大课堂教学容量,设计具有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兴趣的探究问题,让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探究的过程,练习中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同知识点不同的题型,这些活动环节能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师备课的时候,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精编教案、精选素材,促进教学观和学习观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日益普及,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那么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自然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因此,教师就必须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中巧用、活用信息技术。

四、运用信息技术超越现实的仿真实验室,突破现实条件的限制

初中化学教材中很多实验设计都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如:化学实验现象不明显、易出错误、很快、很慢和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如:电解水实验中气体的检验因气体是微量的,检验不易观察,但改用模拟实验,现象就会清晰直观地展现在屏幕上,便于全体学生观察;而有些实验比较危险,如: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利用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可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还有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有时通过语言描述比较困难,结构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借助多媒体三维图形功能则非常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有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当然,模拟实验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無法开展的情况下采取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化学实验仍然以学生操作为主。

总之,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就是要适当地巧用、活用、选择性地用好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就是要把更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和关键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高作中学)

周海波 胡邦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第8篇

一、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现状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但多年来, 由于受地理条件的约束,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农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令人担忧。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是适应教改的需要,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大作用。但经常使用远教资源的语文教师却极少。大多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充分认识或没有机会认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几乎一无所知。学生仍然处于一种形式下的被动学习, 其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仍然较难发挥出来。教师的教学仍然侧重强化训练和反复训练, 忽视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信息资料收集处理能力的培养尤为薄弱。运用信息技术和远教资源培养学生的能力, 急需全面、深入地进行研究,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1、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理清教学思路。

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一篇文章的篇章结构, 理清其思路是关键。如上初中语文课《苏州园林》, 我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欣赏。录像的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 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 并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使学生在观看中领会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远景近景的层次, 比学生单纯的阅读教材要形象直观、好懂, 让学生在大脑中留下苏州园林的美好画面, 进而用较少的时间清理本文的“脉胳”, 事半功倍。

2、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

在课件的使用中, 利用演示效果解决教学难点, 教学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 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 调用素材库中现存的资料 (影片、动画、图片等) , 帮助我们解决教学难点。例如教学《陋室铭》, 考虑到学生比较难理解文中“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的意境, 于是就在素材库中选取了若干幅中国国画作为课件的背景或插图;还有对“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的理解, 就在素材库中调用了中国特色的古琴曲“高山流水”在画面的转换间隙播放。这样既营造了课堂氛围, 又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

3、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多媒体具有声、光、像等多种功能, 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维,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策略

1、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师教和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 与语文学科的教与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使学生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意义建构, 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形成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语文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加大阅读量的要求, 因此, 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更应当重视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和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为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使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可能;为学生提供任务情境和相关资源,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 并借助信息技术表达出来;为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大学生阅读量提供信息资源, 帮助学生形成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 不但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得对课文内容的全面理解, 而且, 使学生走向课外, 大大拓展了他们的阅读量, 培养了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2、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写作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学生生活面狭窄, 孤陋寡闻, 作文题材单调, 老生常谈;作文批改效率低下, 想让学生参与, 较难操作;作文讲评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网络创设情境——即通过多媒体和网络, 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冲动。借助网络搜集素材——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作文教学时, 学生可随机调用计算机提供的相关资源或到网络上寻找素材。借助网络表达修改——学生通过键盘把自己构思好的内容转化为书面语言, 输入到计算机中, 并对文章的不当之处进行修改加工。借助网络评议发表——学生互评老师点评后, 让学生修改自己或别人的作文, 并传送到校园网上发表。

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 网络提供的丰富、系统的资源, 促进学生快速、大量地阅读。以写作为目的的任务驱动, 可以提高学生处理信息, 获取知识, 整合作文的能力。另外, 网络所提供的同步与异步的交流, 能够共享智慧资源, 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把多媒体、网络引进写作教学, 明显提高了写作教学的质量。

3、信息技术与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口语交际教学的整合, 主要是通过多媒体、网络来创设生动、活泼、有趣、愉快的说话情境, 包括现场演示情境、实物情境、图像情境、声音情境等, 激发学生说话兴趣, 然后让学生观察图像和动画, 再分组讨论发言。如果学生说话不完整、不规范的地方, 教师要指导纠正, 培养学生正确的说话态度和语言习惯。在多媒体、网络下的口语交际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交际的情境, 使学生真正在“活动”中操练语言, 学会表达准确传递信息和情感。

总之, 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整合, 大大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的通知 (2000年11月14日) 教基[2000]35号].

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初探 第9篇

一、图文并茂呈现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极具人文色彩的学科。语文教材收录的名篇佳作里大都有细腻丰富的语言文字描写,如何将这些文本信息以图片的展示出来呢?显然,传统的教师讲解与板书的教学模式是爱莫能助的。而利用信息技术则可以轻松地对图文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轻而易举地创设出生动具体的学习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秋天》一课时,我设计了观赏秋天风景图片的环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如诗如画的学习情境中,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通过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秋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又如在教《三峡》时,我搜集了有关三峡风光的图片,并在多媒体教室中以美丽、直观、形象的画面形式丰富学生的视觉,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客观反映作者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利用信息技术展现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富有表现力的图片、音频、视频,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古诗《江雪》时,运用多媒体播放画面和略带哀伤的音乐,在学生的眼前呈现天寒地冻的景象,让学生边看图边展开想象,体会蓑笠翁在江上独钓的心情。学生在音乐的熏染下渐入其境,换位思考,或深或浅地体会到诗文展现的意境。这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了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改变传统的教法、学法,让阅读与写作完美结合

如何提高作文水平,可以说是教师、学生面临的共同难题。寻找恰当的方法促进学生作文素养的提高,教师们可谓绞尽脑汁,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收效甚微。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呢?赞可夫教给了我们重要的方法:“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学生在平常写作时,经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这应归结于教学的不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学习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后,学生都沉醉于朱自清先生笔下充满盎然生机的春光之中,折服于朱自清先生秀雅清新、朴实隽永的文笔。借此契机我按季节播放了八张图片,让学生讨论不同季节、不同景色的图片的特征。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任选其中一张图片结合课堂讨论归纳的写景方法进行片断练习。这时大家兴趣高涨,有的翻课本,有的查笔记,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完成后,互相批改、展示。最后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基本掌握了写景的方法,实现了阅读与作文的完美结合。

四、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不断延伸学生的知识视野

初中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上网的知识,我们可以运用互联网上的资源,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语文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尤其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围绕教材内容向学生展示预选项目,让学生自己上网查寻需要的内容。

如在教学《探索月球奥秘》一课时,我没有仅结合书本给学生讲月球的知识、文化,而是指导学生分成兴趣小组上网浏览网页,自己动手查找相关知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网上查寻,合作交流,学生明白了非常多的月球奥秘,如:月球起源、月相月食、人类登月……了解了丰富多彩的月球文化,如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关于月亮的诗歌、月亮的美称与雅号、赏月佳对……学生们通过网络,萌发了学习兴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周海波 胡邦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初探】相关文章:

何海波法学论文题目04-04

牵挂高海波阅读理解答案07-09

上一篇:童年的一件趣事优秀作文400字下一篇:文档初中生读书笔记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