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一位数除法

2024-06-26

三年级一位数除法(精选14篇)

三年级一位数除法 第1篇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

1、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等,自主完成了新知识的探索,顺利促成了知识的迁移。

2、在计算之前先让学生判断商的位数,并估算商的大约值,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估算意识,而且为计算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再通过检验确保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培养了学生自觉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行判断和检验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可能。本课以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为知识铺垫,通过知识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探索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使学生明白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一致性,从而为学生掌握更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提供了方法依据,到这节课结束时,大部分学生都会计算四五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而且自觉进行检验。

4、因为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适时指导为主要学习手段,大部分学生能积极进行学习活动并获得了成功体验,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有一个平时成绩较落后的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积极,而且连续上黑板做了三道题(分别是二、三、四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格式和结果都完全正确。全班同学给了他鼓励的掌声,他树立了对自己的信心,相信这一次的成功体验必将激起他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位学生的作业也完成得非常出色,真希望他能以此为动力,不断地进步,当然这也与老师的持续关注和鼓励分不开)。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怎样将计算教学与具体情境更加紧密的结合,做到既注重已有经验又关注计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怎样寻找他们之间的结合点呢?这是我很困惑的地方;又如计算前引导学生对商的位数和大约值进行判断和计算后的检验,一部分学生把检验视为完成任务而根本达不到检验的目的,这是我在计算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该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

三年级一位数除法 第2篇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原形。

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就应该适当选择学生熟悉的、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学生学会在探索这些现实的情况和问题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本节课,我创设生活情境,将枯燥无味的计算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如:以小梦和小欣整理照片为素材引出除法算式,这样做既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本节课,我始终本着尊重主体、相信个体的原则,让学生始终参与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在突破“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商也要相应地写在十位的上面”这一重难点时,我没有加重老师讲的力度,而是留给学生充分地探求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去思考,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然后,让同学们在小组里先充分讨论,如果,把这三个问题思考清楚了,难度也就降低了,再在讨论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自己尝试试做。我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讨论、观察、实验、推理等过程,不仅帮助他们进一步掌握了计算的方法,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探究与合作的意识。

三、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运算程序、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的提炼和升华。本节课,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说话空间,在学生笔算除法时,允许他们轻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让学生同桌或小组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提供说的范例,让说得较好的学生在班上交流。这样,就通过有层次地说过程、说算理,使学生自主地归纳出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重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新课标为学生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本节课,我先让学生对结果先行估算,然后再进行笔算,这样,就将估算与笔算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不同方法的作用,感受到估算的应用价值。不足之处:

1、本节课,我虽然重视了估算教学,但是当学生求出了准确商后,并没有将估算的结果和准确的结果进行对比,也因此使学生没有很好地体会用不同的算法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以及可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2、课堂调控能力不够。在探究新知的环节花费了过量的时间,造成练习量少,练习的形式单一,并且,学生课堂练习出现的错题没有时间及时纠错。

三年级一位数除法 第3篇

一、教学难点及原因分析

笔者听了两节“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除法”的研讨课后, 发现本节课存在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 教师局限教材, 片面追求算法多样化

第一位教师教学时, 提出:“每个书包20元, 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学生很快列出80÷20, 并口算得出4。这时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 而是让学生说说还有没有其他计算方法。而当学生没有想法时, 教师硬是挖出了书中所列的几种方法, 减法:80-20-20-20-20=0;加法:20+20+20+20=80;乘法:20×4=80。教师花了25分钟的时间在计算方法多样化的探索上, 而对除法竖式的写法、除的顺序、商的定位等内容, 则没有花时间进行学习, 教学效率低下。

教师被教材中眼花缭乱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迷失了方向, 以为书中所列的不同算法是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 结果目标定位产生了严重的偏差。一节课下来, 学生基本没有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二) 学生迁移困难, 商难以定位

第二位教师在教学笔算整十数除法时, 注重了对算理的理解, 而对列竖式的算法和过程, 则期待学生能从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中自觉迁移进行计算。但事实上, 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错误竖式方法, 对计算迁移存在一定困难。

可见, 笔算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与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学生在笔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中所获得的经验还不足以支持对新知识的正确引导, 因此在教学中还需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和引导。

二、解决策略

基于以上学生学习困难及错误情况分析, 笔者认为, 最终的源头还在于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一) 追根溯源, 理解本质问题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中对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建议是:“借助问题让学生独立尝试。有的学生借助过去分一分的活动经验, 看80里面有几个20;也有的学生借助推理, 2个20是40……4个20是80;还有的学生会直接想几乘20得80。这些方法并不存在高低之分, 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想法要给予充分肯定并创造交流的机会。”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来看, 当教师提出“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时, 学生能直接利用口算方法想到80里面有4个20, 而对加法、减法、乘法, 他们不一定会去想 (因为在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 已经被优化了, 他们不会再用那些“笨”办法来解决除法问题) , 教师也不用挖空心思给学生创造交流机会, 毕竟本节课的数学本质是:结合买文具情境, 理解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算理, 掌握除的顺序、商的定位和竖式写法。

《教师用书》中还建议:“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基本掌握了除法计算的试商方法,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其基本方法与前面相同, 不同的是商的数值可能比较大, 在试商时又涉及商的定位。”但在实际教学中, 从除数是一位数到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 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说, 思维是有很大挑战的, 而不像教学建议所说的“其基本方法与前面相同”。一方面, 除数从一位数扩大到两位数;另一方面, 试商一开始就看被除数前两位, 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所以对学生来说,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试商和商的定位与他们已有的经验产生了冲突, 这需要教师因势利导推翻其看似合理的迁移。

(二) 立足本质, 掌握笔算过程

1. 建立思考过程与除法竖式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笔算80÷20时, 教师让学生试着计算并解释方法的合理性, 这个过程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口算, 即80里面有4个20。教师往往以为学生已经得出正确的答案, 就能正确列竖式, 对计算方法和步骤则一笔带过。其实不然, 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思考过程与除法竖式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在列竖式时, 学生不知如何试商, 对商也难以定位。所以在进行20) 80列竖式计算时, 教师既要讲清算理, 又要着重指导学生正确列竖式, 讲清具体的计算步骤, 即除数是两位数 (20) 时, 要先看被除数前两位 (80) , 除到哪一位, 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2. 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根据前面教材分析, 笔算除数是整十数除法包含了不同的类型, 如80÷20、140÷20商是一位数, 能整除;360÷30商是两位数, 且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后有余数;600÷20商是两数, 且商的末尾有0;94÷20不能整除, 有余数。虽然教学时无须让学生分析这些算式的特点, 但教师备课时却要考虑周全,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般按照由易到难进行教学:能整除的 (商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且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后有余数→商是两位数且末尾有0) →有余数的。若像第二位教师那样, 由商是一位数除法直接跳到有余数除法, 例题跨度大,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在学生对试商、商的定位及列竖式的正确写法还没掌握的情况下, 来解决有余数的除法则是难上加难。因此教师教学时, 要根据数学本质, 适时设置阶梯, 层层递进, 缓解计算坡度, 降低计算学习的难度。

三年级一位数除法 第4篇

一、要注意确定商的位数

在列竖式计算除法时,首先要通过观察确定商的最高位,这样就能判断商是几位数。一般来说,被除数的前一位比除数大(或与除数相同),商的位数就和被除数位数同样多;被除数的前一位比除数小,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位数少一位。如84€?,商是两位数;84€?,商是一位数。

二、要注意提高试商的速度

试商的快慢直接影响计算的速度,同学们要熟练掌握乘法口诀以及口诀中各数的互逆关系。还要多练习一些“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的题目,例如:5€祝? )﹤41,要能很快地说出括号里最大能填8。这种练习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试商能力。

三、要注意防止漏写商中间或末尾的0

商的首位确定后,遇到被除数的哪一位除以除数不够商1的,就要在那一位上用0占位。例如804€?,商的十位上要写0,即804€?=201。当没有除到被除数的个位就已经除尽时,商的后几位上应该写0。例如3600€?,商的十位、个位上都要写0,即3600€?=400。

四、要时刻注意余数的大小

计算过程中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和除数进行比较,只有在余数比除数小的时候,才能继续除下一位。如果计算的最后一步仍有余数,别忘了把商和余数一齐写到横式上。

三年级一位数除法 第5篇

本节课是以刚学过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为基础,由旧知引入新知,可以很好地理解算理。通过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与计算方法。学生在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同时,在汇报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会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为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在练习的设置上,从具体的尝试练习上升到抽象的算理,促进学生计算技能的发展。

通过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情况来看,学生存在以下问题:竖式没有写完整;数位没有对齐;还有少部分会出现移两位下来的;余数大于除数的。对于这点,我认为应当让学生多说多练多找错。学生才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马上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在百位不够除,并且前两位数字和除数不能整除时,学生计算比较困难。我想在巩固练习课上多下点功夫,尽量让每一位孩子都能理解算理进行笔算。

三年级一位数除法 第6篇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_

一、用竖式计算。

408÷4= 842÷7= 842÷8= 780÷6= 782÷3=

406÷2= 760÷4= 812÷4= 525÷5= 315÷3=

510÷5= 621÷3= 420÷3= 660÷2= 452÷3=

二、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16÷3= 560÷4= 680÷4= 864÷8= 712÷7=

三、判断。

(1)0除以任何数都得0.()(2)720÷5的商都是三位数。()(3)4800÷5的商的末尾有3个0.()

四、我会填。

(1)甲数是128,乙数是4,甲数是乙数的()倍。

(2)在 ÷6=105┅┅ 中,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当余数最小时,被除数是()。

(3)543÷,要使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大能填()。

(4)24÷5,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应该填(),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能填()。

四、解决问题。

1、上衣的价钱是204元,帽子的价钱是2元,这件上衣的价钱是帽子的多少倍?

2、小云2分钟打210个字,小林3分钟打270个字,小雨5分钟打515个字。谁打字的速度最慢?谁打字的速度最快?1分钟相差多少个?

3、有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306千米。照这样计算,行驶5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4、小明家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3层,一共放720本书。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

5、园林队给500棵果树剪枝,已经剪了205棵,剩下的要5天剪完,平均每天要剪多少棵?

三年级一位数除法 第7篇

教学目标:

使学生牢固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和验算。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表格图。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础

练习

应用

训练

1、口算。

84÷778÷6

56÷260÷4

51÷399÷9

240÷8700÷5

2、学生在书上计算。

在里填上>、<或=。

学生先算出小得数,再比较大小。

3、出示表格图。

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要怎么算,再在书上填空。

4、聪明题:÷6=204......3

()÷4=1600......3

小组讨论,()里要填什么数,再在书上填空。

1、文字题。

(1)学生自己读题。

(2)根据题意列竖式计算。

(3)同桌交换批改。

2、应用题。(练习二十一的.第10、11题。)

(1)分组读题,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

(2)同学们根据题意列式解答。

(3)集体订正。

3、先补充问题,再列式解答。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回答。

2、学生填空。

3、出示表格图。

4、在书上填空。

5、小组讨论。

1、学生自己读题。

2、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3、小组讨论。

4、列式解答。

5、集体订正。

应用

训练

课堂

作业

(1)同学们,你们根据条件,能填什么问题?

(2)同学们,自己选择1、2个列式解答。

(3)公布答案。

4、思考题。

(1)小组讨论,小猴子原来一共有多少只。

(2)同学们独立完成。

在1号本上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4、12、13题。

1、指名回答。

2、学生列式解答。

3、集体订正。

4、小组讨论。

5、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板书设计:

练习二十一

84÷7=1278÷6=13

56÷2=2860÷415

51÷3=1799÷9=11

三年级一位数除法 第8篇

以下是第一位教师的教学片段:

出示主题图 (如下图) 。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引出除法算式42÷2, 教师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一下解决的方法。

半分钟过去了, 学生似乎没有想到使用小棒, 教师只好提示:大家也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几分钟后进行交流反馈。

生1: 我用的是口算的方法40÷2=20, 2÷2=1, 20+1=21。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1回答后, 大部分手已经放下)

生2:可以列竖式。

师:你想到了可以用笔算的方法, 可以把你的竖式展示给大家看吗?

生2:我还没写好。

师还没有放弃:有没有谁也想到了用笔算的方法?

全班沉默。

师:那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3:还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

终于有人提到摆小棒了, 于是请他上台摆一摆、分一分。分好后, 教师再引出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 接着边演示课件边介绍笔算的过程:刚才我们分小棒的时候, 第一次分的是4捆, 相当于十位上的4, 用4除以2, 商是2, 2写在什么位上……

讨论与分析:

“笔算除法”是三年级下册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 学会了除法竖式的书写以及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引导学生学习这节内容 时, 安排了摆小棒的环节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在这节课上, 教师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接着引出笔算, 并利用课件让分小棒的过程和算理充分结合起来, 突破难点。

但在实际教学时却遇到了两个问题:

第一, 学生似乎更喜欢用口算的方法, 对于操作小棒和笔算并不热衷。虽然在教师的提醒下, 学生开始操作小棒, 但由于没有进行适当的操作指导, 学生在操作前缺少思考, 目标不明确, 费时较多。有几个学生甚至把本来十根一捆的小棒全拆了, 再数出42根小棒分一分, 使得操作小棒在这里变得毫无意义。

第二, 在介绍笔算过程时, 教师本想通过课件一边演示分小棒, 一边在黑板上书写笔算过程, 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算理。但是学生一会儿看大屏幕一会儿看黑板, 加上笔算除法的步骤较多, 到最后真正能理解的学生没有几个, 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课后, 听课老师们就这节课进行了探讨, 认为在“摆小棒”的组织教学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

1.是否一定要让学生操作小棒

有一位老师提出质疑, 操作小棒浪费了很多时间, 是否可以改由教师操作或让课件演示?但我不认同此观点,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中低段小学生来说, 听过了, 可能会忘记;看过了, 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 才会真正理解。由于学生只在二年级下册学过简单的笔算除法, 相隔时间较长, 好多学生对除法竖式的算理及书写格式也已经淡忘。本节课中操作目的是让分小棒和算理充分结合起来,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 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算理, 但效果不佳, 摆小棒似乎只是形式。

2.怎样在这节课中用好小棒

老师们都知道在课堂上“动手操作”会带来两个截然不同的效果。使用得当, 有助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使用不当, 让操作流于形式甚至影响整节课教学流程。那么, 怎样在这节课中有效使用好小棒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修改:第一, 在让学生准备42根小棒时, 明确这是10根一捆的, 再另外拿出2根, 以免学生花时间数小棒。第二, 教师事先提出明确要求, 让学生思考以后再动手操作。第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竖式来表示分小棒的过程, 让分小棒和竖式充分结合。

基于以上分析, 我对例题的教学过程作了改进:把一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环节去掉, 改为直接利用小棒代替小树苗进行平均分。在展示方法时让学生多次描述分的过程, 使得这个过程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为接下来和竖式的结合打好基础。然后引导学生尝试将分小棒的过程用竖式表示出来, 在评价各种方法的优劣后,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分小棒和竖式计算的过程。与第一次不同的是, 将分小棒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放在同一张幻灯片中, 在对比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改进后, 我进行了第二次教学实践。

出示主题图, 提出数学问题: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引出除法算式42÷2后, 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树苗分一分。

师:现在请拿出4捆小棒, 每捆是10根, 再拿出2根。把这4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

学生动手操作后, 交流展示。

生1:先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 每份是2捆。再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 每份是1根。

师:谁看清楚了, 他是怎么分的?

生2同生1。

师:请你也像他一样说一说刚才分小棒的过程。

学生自由说。

师:我们刚才分小棒的过程还可以用除法竖式来表示。现在就请你试着用除法竖式把刚才分小棒的过程表示出来。

学生尝试笔算, 有十几个学生所列竖式基本正确 (可能课前已经通过其他途径学会) , 大多数学生所列竖式为, 个别学生没有写。

展示交流。

师:这有几种方法,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看法?

方法一:

生1:很简便。

生2:但是看不出分的过程。

方法二:

师:请用第二种方法的学生介绍这个竖式。

生3:我觉得太麻烦, 有好几层。

生4:但是能看 出分小棒 分了两次。

师:那怎样写既能看出分两次的过程, 又能比较简单地表示出来呢? 请大家看屏幕。

课件演示分小棒和用竖式计算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对笔算的每一步更加清楚, 我又在黑板上重新板书了一遍过程,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先怎么做, 再怎么做。之后让学生修改刚才自己列的竖式……

反思:

不论从教学过程还是效果来看, 第二次教学都要比第一次有所进步。具体表现在:

1.了解学生的认知经验, 把握教学起点

学生的认知经验是教学进程的起点。教师课前应考虑到以下两方面:第一, 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第一位教师的教学实践后发 现, 学生因为对表内除法竖式的淡忘而严重影响了新知识的接受。于是我在执教前对旧知识进行了必要的复 习, 使得第二次教学更加顺畅。第二, 让教学起点更有针对性。基于此, 在这堂课上有必要让学生呈现他们的不同想法, 以此为材料作进一步的讨论, 使得学生在交流中发现第一种方法的不足, 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自然地接受正确的笔算方法。

2.小棒的操作更加有效

与第一节课相比, 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更加到位, 这离不开小棒的作用。在课的一开始, 要求学生将4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 这样安排目标更加明确。在多次展示分小棒的过程中, 学生在头脑中充分建立了分小棒的表象, 然后用竖式来表示分小棒的两个过程, 这样安排更有利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与分析, 我们认为教师在组织动手操作活动时, 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动手操作是否有必要

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动手操作来获得的。对于很简单的问题, 不需要操作学生都很容易理解的知识点, 就没必要操作。而如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我们就需要设计动手操作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如在上例中, 笔算除法的算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这时就需要利用摆小棒, 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算理, 掌握算法。

2.教师对动手操作是否进行了指导

如果教师不进行指导, 学生的操作往往会变得很盲目, 甚至拿操作材料当玩具。如在上例的第一次执教时, 由于当时没有进行适当的指导, 学生在操作前缺少思考, 目标不明确, 操作活动费时且效果差, 影响了教学进程。因此, 如何引导学生的操作活动就显得尤为必要。

3.是否把握了动手操作的时机

在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 只有把握恰当的时机,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提高教学效率。在“笔算除法”这节课中, 是让学生先尝试列竖式后操作, 还是先操作后列竖式呢? 我们认为, 先操作后列竖式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算理, 掌握正确的笔算除法书写格式。在让学生经历了分小棒的过程之后, 体会到分小棒要分两次的过程,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掌握正确的笔算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有了操作活动的感性认识作基础, 学生的尝试就不再盲目了, 探究活动的目的性增强了, 探究的兴趣也就自然高涨。

三年级一位数除法 第9篇

1.857÷7,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是()位。

2.420里面包含()个6。

3.64÷()=9……1

4.一道有余数的除法,除数是7,那么余数最多是()。

5.在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那一位上商()。

6.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8×()<143

4×()<178

6x()<143

7×()<145

6x()<21

3x()<128

7.在○里填上“>”、“<”或“=”。

216÷4○108÷2

576÷7○567÷8

420÷5○420÷4

440÷10○220÷5

8.估算得数。

122÷4≈

58÷3≈

405÷4≈

494÷7≈

9.□08÷4,要使商是两位数,□里可填();要使3□5÷3的商中间有0,□里可以填()。(注:答案不为一,写出一个数即可)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2除(),商是15,余数是1。

A.31

B.310

C.3100

2.0÷25和0×25的结果()。

A.不相等

B.相等

C.不能比较

3.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中间有0的是()。

A.216÷2

B.430÷2

C.402÷3

4.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

A.就一定有几个0 B.不一定有几个0

5.书架上第一层书的本数是第二层的5倍,第二层有150本书,第一层有多少本书?正确的算式是()。

A.150×5

B.150-5

C.150+5 D.150÷5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余数不能大于或等于除数。

()

2。0可以作因数,也可以作被除数,但不能作除数。()

3.从204里连续减去2,最多能减101次。

()

4.150乘6,积的末尾有两个0。

()

5.因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所以在21x7+7=154中,154是被除数,7是除数,21是商,7是余数。

()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650÷5=

480÷6=

96÷6=

800÷4=

770÷7=

15x6=

72÷2=

56÷4=

91÷7=

450÷9=

2.用竖式计算。

750÷6=

848÷8=

710÷3=

953÷5=

923÷4=

(此题验算)

3.脱式计算。

728÷7÷8

24×5÷6

(705-345)÷9

五、列式计算

1.用9去除650,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2.一个数的6倍是156,这个数是多少?

3.186比27的5倍多多少?

六、解决问题

1.同学们开展节水活动,一个星期大约节水418千克,平均每天大约节水多少千克?(估算得数)

2.大华小学有270人参观科技馆。

(1)如果每6个人一组,需要分成多少组?

(2)如果分成5批参观,平均每批多少人?

3.小明家买了500度电,如果每天用电7度,这些电可以用多少天?还剩几度电?

4.一个人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行20千米,坐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

(1)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多少倍?

(2)汽车的行驶速度是步行速度的多少倍?

(3)小明按照上面的步行速度,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0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玩具商店运进6箱熊猫玩具,每箱有25个,5天全部卖完了,平均每天卖多少个熊猫玩具?如果每个熊猫玩具卖4元,5天共卖了多少元钱?

七、选做题

1.□÷□=32……5,这个算式里,除数最小是(),这时被除数是()。

三年级一位数除法 第10篇

1.通过具体的计算,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知识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

2.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3.提高计算的灵活性、正确性及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建构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知识网络,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通过课前了解,老师知道咱班同学计算能力很强,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与计算有关的课。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80÷2 238÷6

87÷3 832÷4

760÷4 720÷9

观察这6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生:除数都是一位数。

师:是的,这正是我们刚在第二单元学过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板书)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6个算式,哪些一眼就能看出得数?

生: 80÷2=40 720÷9=80

师:同意吗?他还直接说出了得数,说说你是怎样得出的结果!

生:我用的口算

师:具体介绍一下!

生1: 80÷2=40 因为二四得八,再在4后边添一个0.

师:哦,他联想到了乘法口诀,可以吗? (可以!)

还可以怎样想?

生2:80可以看成8个十,除以2得到4个十,也就是40.

师:这样想可以吗?你接着说一说 720÷9是怎么想的!

生:把720看成72个十,除以9就得到8个十,也就是80.

师:嗯,他说得好不好?

生:好

师:这就是我们在本单元一开始就学到的-----口算除法。(板书)

我们接着看其它4个算式,它们的商大约是多少呢?

760÷4 87÷3

832÷4 238÷6

生:760÷4≈200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把760估成800,800÷4=200,所以760÷4≈200。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说的太好了,请坐!我们接着看 87÷3,商大约是多少? 生:商大约是30

师:怎么想的啊?

生:把87估成90, 87÷3≈30

师:大家也是这样想的吗?最后两道题,直接说!

生: 832÷4≈ 200 238÷6≈40

师:嗯,同学们真不错!求它们的商大约是多少时,我们用到的是------估算。(板书) 唉?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是怎样估算的?谁来试着说一说? 老师这次叫个不举手的,尝试一下嘛!来,老师觉得你行!

生:除数不变,将被除数看成与它相接近的整百整十数,然后用口算解决。

师:你看你说得多好啊!为什么不举手啊?要勇敢一点!

他刚才说最后用口算解决,其实估算时用到的就是口算的方法, 也就是说估算其实是口算的一部分。

师:刚才啊,我们也仅仅是估出了商的近似数,要想得到准确的结果,还得需要---列竖式计算。(板书:笔算除法) 笔算绝对是本单元的“硬骨头”,因为计算时很容易出错,为了减少失误,我们可以在笔算前先判断一下商的位数,还记得怎样判断商的位数吗?

生:记得

师:来看一下,第一个商是几位数?

生:两位数

师:第二个商是几位数? 生:三位数

师:第三个? 生:两位数

师:第四个? 生:三位数

师:唉,注意看后边这三个算式,都是一位数除三位数,为什么有的商是两位数,有的商是三位数?

生:这得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够不够商1.

师:同学们觉得哪?

生:嗯,是这样!

师:大家再来看这样一个式子,百位上的数不知道,那它的商会是几位数呢?

生: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师:大家看!(ppt)

生:如果商是两位数, □ 里可以填1、2、3、4、5

如果商是三位数,□ 里可以填6、7、8、9

师: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生:是的

师: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已经理解透彻了,快速的算出它们的准确结果,开始吧!

(让两名同学板演: 760÷4 832÷4 这两道算式)

稍后……

师:同学们都算完了吗?

生:算完了!

师:哦?算完了?那大家算出的结果正确吗?

生:哦!可以验算一下!

师:从这4道算式中任选1个,来验算一下你算得结果是否正确!

(稍后)验算完了吗?谁来说说你选的哪个算式,怎样验算的?

生:我选的第一个,用29×3=87

师:也就是说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同意吗?

生:同意!

师:唉?如果有余数应该怎么办呢?

生:如果有余数得用商乘除数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师:你们也是这样验算的吗?(是的!)

谁来说说这4道题的答案分别是多少?

生:760÷4= 190

师:yes or no ?

全体生:yes !

师:继续!

生:87÷3=29 全体生:yes !

生:832÷4= 208 全体生:yes !

生:238÷6=39……4 全体生:yes !

师:答案一样的同学举手! 同学们的计算能力果然很强!

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的板书,来,有请两位同学上台!

来给大家讲解一下你是怎样一步一步进行计算的?

生:760÷4,从最高位开始除,商1,一四得四,余3,把6落下来,36÷4商9,四九三十六余0,个位上的0不用除了,直接在商的个位商0.

师:她(他)说的好不好?太精彩了!

我们接着看下一题,你是怎样一步一步计算的?

生:832÷4,也是从最高位开始除,商2,二四得八,没有余数,将十位上的3落下来,3除以4不够商1,商0占位,再把个位上的4落下来,32除以4商8,四八三十二。

师:他说的好不好?不但思路清晰,而且书写也非常工整、规范!但老师还有一点小疑问? 这两道题的商中都出现了0,这俩0是怎么得来的?(能不能解释一下?)

生1:760÷4,被除数个位上的0除以4得0,就没必要再除了,直接商0就行了!

师:是这样吗?(是的!) 我们再来看下一题,商中间的0怎么得来的?

生2:832÷4,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只能商0.

师:他们的回答你们满意吗?(满意!)

老师也非常满意,谢谢两位小老师,请回!

师:好,同学们,在刚才的笔算过程中,你觉得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哪?(停顿)赶紧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吧!

(学生讨论时师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

师:谁来说一说?

几名学生尝试说方法或注意事项:从最高位算起,一位不够除看前两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余数要比除数小……

(适时提炼出四字法: 看、商、算、检)

师:这些都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和技巧,今后还会学到除数是两位数、三位数的除法,它们的计算方法都是一样的!

师:以上,我们将整个第二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其中还涉及到了除法的验算以及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老师相信大家的计 算能力又有了提升,那我们就来试试行吗?(行!)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师:来!直接说得数!一起抢答!(课件一个一个的出示)

40÷4= 808÷9≈

900÷3= 141÷2≈

300÷5= 718÷8≈

2700÷9= 449÷5≈

师:嗯,同学们真厉害!下面我们就来比赛夺红旗!(ppt出示练习)

能明白什么意思吗?唉别着急,咱先来分分工!同学们分成两部分,这边的同学从右边上,这边的同学从左边上,看哪边同学最先到达顶峰摘得红旗!听明白了吗?开始!(做完的同学就举手示意老师)(课件出示)

(稍后)

师:这边1名同学胜出,这边也有同学完成了!

都完成了吗?(完成了!)

光做的快还不行,得保证能做对才行!赶紧和你的小伙伴核对一下答案吧!

(稍后)没有问题吧?

生:没有问题

师:哪边的同学赢了?其实老师觉得两边的同学旗鼓相当,表现的都很好,你们都是赢家!

四、拓展延伸

老师打算去买一些笔记本,正好超市里搞优惠活动,“买8送1”,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嘛?

生:买8本笔记本就送一本!

师:是这样吗? 笔记本每本5元,80元最多能买几本哪?

学生思考……

师:有同学认为能买16本,唉不对,好像能买18本!拿不准主意了,看来这个问题值得大家去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留在课下解决好吗?

师:好,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三年级一位数除法 第11篇

一、复习内容

教材P33—P35的整理复习和练习七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和验算,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除法的笔算和验算。

难点:根据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配套资源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随堂测评。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搜集错题,分析错误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请你搜集整理出练习中的错题,认真分析,写出错误原因及注意事项,课堂上我们一起交流。

(二)课堂设计

1.回顾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谁来说一说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交流板书知识点:

口算除法

笔算除法及验算

解决实际问题

2.展示交流错误,强化巩固算法

(1)展示错误,分析错因

谁愿意当小老师,主动和大家交流自己的错题?为了保证效果,在交流时,要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呈现错例——分析错因——提出建议

(注意:为了使展示更有针对性,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收集错题的情况,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展示)

(2)梳理归纳,整理方法

在展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整理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怎样验算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①先比较被除数的首位和除数,确定商的首位在哪一位。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这一位商0。

③除的过程中每一步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④如果除到最后有余数,验算时不要忘了加上余数。

(3)典型题目1:P34的第1题,确定商的位数,估算出结果,计算准确值。

引导:准确计算时,可以通过判断商的位数,或者先估算来检查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复习解决问题

谈话:除法的计算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解决问题。

典型题目2:P3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一块像教室那么大的草地1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三年级有120人,多少块这样大的草地1天产生的氧气够三年级学生用?

(2)丁小林家到学校有50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几十米?

(3)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同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讨论交流:

在解答以上问题的过程中,你选择了什么样的计算策略?为什么?

对比发现:第(1)题根据数据特点,用口算就可以解决;第(2)题根据问题需求,用估算解决就可以;第(3)题则需要通过笔算得出精确的结果。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数据特点,灵活选择计算策略解决问题。

4.呈现思维导图,回顾反思内化

通过刚才的复习过程,我们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形成了知识图(出示下图)。请你认真看一看,想一想,把自己的收获或困惑和同桌交流一下。

5.完成评价试题,检测复习效果

(1)口算。

40÷2=

240÷6=

63÷3=

900÷9=

0÷8=

3000÷6=

(2)估算。

71÷8≈

138÷7≈

181÷2≈

361÷5≈

(3)用竖式计算,带★号的要验算。

685÷5=

402÷8=

★920÷8=

680÷4=

749÷7=

★615÷6=

(4)计算。

930÷3×5

(504-132)÷6

【知识点】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以及验算的方法。

【答案】略

【解析】要注意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4)填空。

①口算120÷4时,可以这样想:120是()个十,()个十除以4等于()个十;或者4×()=120,所以120÷4=()。

②608÷9的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是()位;

343÷3的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是()位。

③在□÷5=24……□中,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④4□6÷4,要使商的中间有0,且没有余数,□里可填()。

解析:

①考察口算的算理和方法

②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

③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比5小的数中最大的是4;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④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算理。十位上的数必须比4小再考虑□6正好是4的倍数。所以填1或3。

(5)选择

①下面三个算式中,商是三位数的是()。

A.244÷6

B.356÷5

C.425÷3

②下面算式()的商最接近70。

A.200÷3

B.492÷7

C.400÷6

③比较下面竖式中A和B的大小。()

A.A>B

B.

A<B

C.不确定

解析:①考察商的位数的判断方法

②考察除法估算。

③考察笔算的算理。A表示35个十,B表示56个一,所以A>B。

(6)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①钢笔厂生产了7200支钢笔,每8支装一盒,这些钢笔能装多少盒?再把这些钢笔装在箱子里,每箱装9盒,需要多少只箱子?

②春光明媚的周末,聪聪、丽丽、明明、倩倩4个家庭一起到郊外烧烤,采购各种食品共用去275元,平均每个家庭大约消费多少元?

③根据图中信息解决问题。

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

杨叔叔平均每天卖多少根冰糕?

解析: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①题适合口算②题适合估算③题需要准确计算。

(5)选做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解析: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培养推理能力。

6.小组互相评价,反思修订错误

完成后请小组同学互相批改,对于组内个别问题,在优等生的帮扶下进行订正,对于共性的错误,老师进行集中评讲。

三年级一位数除法 第12篇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3.结合教学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计算用一位数除商三、四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在计算前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编题

师:学校的兴趣小组买了一些器材(演示课件“用一位数除商三、四位数”).音乐小组买了7架电子琴共6475元;航模小组买了2个航空模型共368元;摄影小组买了5部照相机用了6475元……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请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求每架电子琴的价格的算式是: 6475÷7

求每个模型的价格的算式是: 368÷

2求每部照相机的价格的算式是: 6475÷

5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一位数除两三、四位数

二、运用法则,探索学习

1.学生单独计算以上三题.

2.师问:想一想,我们能不能在计算一道除法题之前,就看出商是几位数?(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规律: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时,商的位数与被除数同样多,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时,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位.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做第42页“做一做”的题目.

(1)

(2)665÷5 498÷6 456÷8

2484÷3 5598÷7 8648÷4

2.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 水果店有460千克梨,每8千克装在一个筐里,算算至少需要多少个筐?

学生独立解答.

订正答案:460 ÷ 8 = 57(个)…… 4(千克)答:至少需要58个筐.

说明:得数说明要57个筐还剩4千克梨,这4千克梨也需要一个筐来装;所以至少需要57+1即58个筐.

三年级一位数除法 第13篇

学好数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计算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在追寻数学本质的过程中,我大力构建“算理与算法交融,辨析与建模结合”的计算课堂,学生错误现象大有改观,计算能力整体提升。本文借“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为例,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算理与算法交融

算理解决的是“为什么要这样算”,而算法解决的是“怎样计算”,算理是算法的依据,而算法则是依据算理的演绎、归纳提炼出来的计算法则,它是算理的具体现实体现,教学中应做到算理与算法交融,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分割。

1.演绎算理应细嚼慢咽。

我们在计算题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重点算理上应细嚼慢咽,循理入法,以理驭法,通过实物操作,反复训练,力求融会贯通,既要引导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让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

[课堂片段一]:从特例探索入题,利用操作厘清算理。

用学具操作,解决42÷2的计算问题。

师:课件出示P19页的例1情景图。

师:请同学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可以提出两个问题:

(1)三年级两个班共种树42 棵,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2)四年级两个班共种树52 棵,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师:今天我们只讨论第1 个问题:三年级两个班共种树42 棵,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42÷2

师:你能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解答吗?试试吧!

(学生自主摆小棒,借助操作探索算法。)

师:你能将操作感悟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吗?

生:先将4 捆小棒平均分成2 份,每份2 捆,也就是2 个十,再把2 根小棒平均分成2 份,每份1 根,也就是1 个一,2 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21,因此42÷2=21。

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需要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筛选的过程,才能融会贯通。上述案例中,我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算法的实践活动,来了解知识的发展变化,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提炼算法应步步为营。

算理与算法是计算教学中相互融合的一个整体。实际教学中,要坚持在算法中探索算理,用算理归类、提升算法,坚持算法提炼,使学生的算法有算理的支撑。

[课堂片段二]:将特例引入纵深,通过辨析明确算法。

学习笔算除法,解决42÷2的计算问题。

师: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师:引导学生提炼算法并及时板书,力求算理与算法融会贯通。

二、辨析与建模结合

在计算教学中,学生从算理辨析到算法建模的跨越,要充分利用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算理与算法间“来回穿行”。

[课堂片段三]:由特例拓展猜想,将具体转为抽象。

通过思考辨析,解决64÷2 的计算问题。

师:仔细观察46÷2 的笔算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4 除以2,得2,再用个位上的6 除以2,得3。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师:我们这一发现,能不能扩展到其它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中呢?(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请以64÷2 进行算法猜想与辨析。

生:能!先用十位上的6 除以2,得3,再用个位上的4 除以2,得2,商就是32。

生:我的笔算过程也是这样,得数是32。

[课堂片段四]:验证猜想,将计算方法进行建模。

通过验证猜想,解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一般方法。

师:这样的计算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想法。

(师组织交流,边交流边点评)

生1:我们可以通过摆小棒的方法加以验证。6 个十除以2,得3 个十,4 个一除以2,得2 个一,3 个十与2 个一合起来是32。

生2:我们可以根据乘除法关系进行验算,因为32×2=64,所以64÷2=32。

师小结:刚才的猜想与验证,我们得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基本方法。即:先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一位数去除个位上数,商写在个位上。

通过上述迁移的成功与操作的验证,避免了“以理替法”“以想代练”的轻算法,重算理的极端现象。再次使学生获得了积极体验,完成了从“动作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三年级一位数除法 第14篇

师:让我们先来热热身,进行一轮口算比赛,你们要看清楚算式中的数字哟!

生1: 90÷3=30

生2: 600÷2=300

生3: 5000÷5=1000

生4: 100÷2=50

生5: 60÷3=20

生6: 210÷7=30

师:刚才我们进行的都是什么口算?

生:除法口算。

师:我们不仅学习了口算除法,还学习了笔算除法,现在来看一看这道竖式要如何完成?(板书[42][6],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师: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生:六七四十二。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笔算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笔算除法的知识,先来看看今天学习的内容和以前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评析】学生通过复习旧知,激活已有的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知识与经验,为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一内容奠定了基础。教师让学生经历[42][6]笔算除法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教师播放童话故事的视频,视频内容为:猴妈妈告诉猴兄弟:“果山的桃子成熟了,又大又红。”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上摘了许多桃子,弟弟对哥哥说:“这些桃子都是我的。”)

师:同学们,猴弟弟这样做对吗?

生:不对。

师: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生:和哥哥平均分桃子。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公平、公正。猴弟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决定平分桃子。如果把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每只猴子分得几个桃子?

师:谁能把这道题完整地说一说?

生:将42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几个桃子?(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师:怎样列算式呢?

生:42÷2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

生:因为是求平均数,所以用除法。

【评析】在该教学环节中,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把人教版教材中的“植树”主题图换成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桃子”主题图,编了一个小猴分桃的故事。教师以学生的认知冲突这一问题情境导入教学,将小动物作为主人公,令学生身处拟人化的情境,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师: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现在,这里出现了一道新的除法算式,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请大家用桌面上的42根小棒代替42个桃子来分一分?(学生动手分小棒。)

师:同学们怎么分的呢?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指名学生上台展示。)

师:你们看得清楚吗?

生:看不清楚。

师:那就请两个小伙伴来帮帮忙,一起来扮演猴子。(上台帮忙的学生带上猴子头饰。)

生:首先分40个桃子,每只猴子平均分得两捆,也就是20个桃子,40个桃子就分完了;然后再分剩余的2个桃子,每只猴子平均分得1个桃子。这样,所有的桃子都分完了,最后每只猴子分得21个桃子。

师:这名同学的方法是先分整十,再分单个。大家认为她说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老师很欣赏你的表达能力,对于这两位帮助了你的同学,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谢谢你们帮助了我。

生2:不用谢。

师:互相帮助,合作学习,这几名同学都做到了。现在谁来把分桃子的过程再说一遍。

生:先分4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20个桃子,再分剩下的2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1个桃子,合起来就是每只猴子分得21个桃子。(多媒体课件配合演示。)

师:这是用分小棒的方法找到答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可以口算,如40÷2=20 2÷2=1 20+1=21(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

师: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口算的过程与分小棒的过程是一样的,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笔算除法的运算思路。如果我们把这种思路用竖式的形式写出来,应该怎么写呢?(学生在本子上尝试写竖式,教师提醒学生可以先看书再写,然后指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竖式。)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写?

生:先用十位上的4除以2等于2,得数写在十位上,每只猴子分得20个桃子,2×2=4,4-4=0,说明40个桃子分完了,再用个位上的2除以2等于1,得数写在个位上,1×2=2,2-2=0,所以结果是21。

师:大家认为他说得怎么样?谁还有补充或疑问?为什么第一次分完的是40个桃子只写4,不写40呢?

生:因为个位还能继续除,所以“0”可以省略不写。

师:我们在计算或书写这样的除法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

生2: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多媒体课件示范竖式算式并说明计算顺序。)

师:我们书写时要规范,先写被除数,再写除号,最后写除数。先算十位上的数与除数相除,4÷2=2,得数写在十位上,分掉了多少呢?2×2=4,写下来,因为没有分完,0可以省略不写,4-4=0,表示十位上的数分完了;接着计算个位,把2写下来继续除,2÷2=1,得数写在个位上,2×1=2,分掉了2,2-2=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

师:现在我们再来写一道竖式。(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36÷3,学生笔算,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答案。)

【评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在情境中操作,在操作中体验和感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促进学生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尤其是在学生分小棒展示到全体学生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方面,教学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习惯。

三、情境延伸,自主探究

师:两只小猴分别拿到了分到的21个桃子后非常高兴,刚想坐下来大吃一顿,这时它们的好朋友来了。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两只小猴子,你会怎么做呢?

生1:我会把桃子平均分成3份。

生2:我会把分得的桃子合起来再平均分。

师:你们都同意平均分,懂得与朋友共同分享,非常好!如果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只猴子又分得多少个桃子呢?(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全班学生读题、列算式:42÷3。)

师:请同学们尝试用竖式计算出结果,注意这次写的竖式和刚才写的有什么区别?这次遇到的困难,你可以借助小棒先分一分,再写竖式。(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用分小棒的方法验证竖式。)

师:刚才我们是先分小棒,再根据分小棒的情况写竖式,现在我们先写竖式,还能用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吗?(指名学生进行验证,3名学生扮演猴子。)

生:先分4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10个桃子。

师:为什么不分给每只猴子20个桃子呢?

生:因为桃子不够分,所以不能给每只猴子分2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10个桃子后,还剩下1捆桃子。

师:你分桃子的过程在竖式上如何体现出来?(引导学生指着竖式进行说明。)

生:剩下的10个桃子加上单着的2个桃子,总共是12个桃子。

师:这一步在竖式上如何体现出来?(学生指着竖式中的12,说明被除数的十位分了后还有余数,这时就要把个位上的数移下来和十位上的余数组成一个新的数,然后再继续除。)

生: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4个桃子。

师:竖式中哪里体现出来?(学生指着竖式说明。)

师:大家写的竖式是正确的,只要敢于大胆尝试,就会有所收获。计算算式42÷3和42÷2,想一想它们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道算式的十位分完了,第二道算式的十位没有分完。

师:当十位没有分完时怎么办呢?

生:将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分剩下的数组成一个新的数继续除。

【评析】随着情境的延伸,学生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通过数形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笔算除法,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分享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四、观察比较,归纳方法

师: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今天学习的两道竖式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生1:被除数都是42,都没有余数。

生2:第一道除法竖式的商是一位数,后面两道竖式的商是两位数。

师:为什么第一道竖式的商是一位数,后面两道竖式的商是两位数?

生:当被除数的十位比除数小的时候,商就是一位数;当被除数的十位比除数大的时候,商就是两位数。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怎样的笔算除法呢?

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教师再次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师:这样的笔算除法怎样计算?

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从被除数的十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评析】教师以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与比较中学会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建立起笔算除法的认知结构,懂得判断商是一位数或商是两位数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

五、巩固强化,知识升华

师: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有收获的还有3只小猴子,它们请老师转告大家:谢谢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千万不要骄傲哟!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好!那就来检验一下学习成果吧!请你们先写一写,完成两道竖式。[63][3] [91][7](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利用实物投影仪订正答案。)

师:小马同学做了3道题,下面请大家当小老师,你们来改一改。(多媒体课件出示3道竖式[99][6][33][99][3] [44][4][12][8][4] [4][0][68][8][12][4][4] [8][0],学生判断正误并订正。)

师:请大家想一想,下面算式的商是几位数。(多媒体课件出示两道算式:65÷5 78÷9,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的正确答案。)

师:如果要使这道除法算式(78÷9=8……6)的结果没有余数,可以改变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汇报:81÷9=9 72÷9=8 78÷6=13 78÷2=39)

师:老师也改了一道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783÷9)这是以后我们将要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你知道商是几位数吗?

生:两位数,因为百位上的7除不了9。

师: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太棒了!请大家课后用笔算出这道题的结果。

【评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目的明确,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实现了拓展提高的目标,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扩展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体到会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六、总结评价,质疑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同时评价一下自己或同学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另外,你还有什么问题要向大家提出来?

生1:我学习了笔算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生2:我学会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从十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生3:我分小棒的时候同学们帮助了我,谢谢你们!

……

师:这节课大家学会了观察、思考、表达、总结,这些都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更重要的是,你们学会了分享、合作、互助,相信这些品质将会引领你们走向成功!最后,老师给你们提一个问题:如果题目是三位数或者四位数除以一位数,你们能够解决吗?请同学们课后进行思考。

【评析】通过总结,学生能够更好地梳理一节课的内容;通过自评,学生学会了正确认识自我;通过互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通过师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树立起了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质疑,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

【总评】

韩愈《师说》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本课中,教师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做出了可喜的探索。首先,钱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不同版本的教材结合起来,如将人教版教材中的“植树主题图”换成北师大版教材的“小猴分桃的情境”;其次,学生不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这是因为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主导,所以钱老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分小棒这一活动,让学生理解算理;第三,钱老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课始,枯燥的除法竖式学习被钱老师赋予了有趣的故事——猴子分桃,这个故事吸引了学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两只小猴子分42个桃子,怎样分才合理?学生第一次分桃子,就学会了用公平、公正的态度提出问题,并迅速进入学习新知状态。教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数形结合,理解分小棒的每一步都能与除法竖式相对应,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了学习能力,懂得同伴互助的优势,在学习中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课中,钱老师合理利用小猴分桃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当第三只猴子出现时,应该如何分桃子呢?这触动了学生的内心情感:要与人为善,学会与人分享。面对新问题,钱老师通过让学生先尝试计算,再用平均分42根小棒的方法进行验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智力得到了发展,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课末,钱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巩固学习内容,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内容丰富的课堂评价,如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这些都让学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自信与快乐。质疑拓展是学生学习的延续,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钱老师这节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凸显了操作与感知、探究与发现、合作与交流、归纳与分享的理念,使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同时,活泼灵动的课堂又使学生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品德教育。

上一篇:春节假后上班通知下一篇:高二理科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