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

2024-07-08

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精选8篇)

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 第1篇

制度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是指建立并保持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使企业中的每个成员协调一致地完成企业目标、指标的全部活动。同企业经营相对而言,企业管理是指对经营资源进行组合、配置、协调、控制持活动的总称。要想使企业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还必须对人、财、物等要进行适当的组合和配置,而企业管理制度恰恰是对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它是用来约束集体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主要针对集体而非个人。

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首先,管理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企业要进行管理就需要有一定的依据,做到有章可循,而且员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也需要知道哪些是自己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这些都是以管理制度基础的其次,企业管理是以企业管理制度为基础的创新,企业管理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经营中一些不重复出现的事件,而管理制度是对重复出现事件的一个规范,企业日常运作中,每个员工该干什么,怎么干,完全可以由管理制度来控制员工,员工的行为目标是什么,企业的战略是什么,如何能做得更好,则需管理者的天赋了

企业管理中制度应如何贯彻落实呢?企业管理必须采用以制度规范为基础的管理手段,制度化管理倾向于把管理过程和企业设计为一台精确而完美无缺的机器,它只讲规律、科学,但它必须与人性,与活力相结合,管理中需要按制度办事,坚持原则性,这是制度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同时,管理过程中也不能没有灵活性,因此,企业在运用管理制度时,切不可以制度完全代替管理而形成一种僵化的格局,或以管理中的随意性完全代替制度而无法无章,其中度的把握只有管理人员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慢慢的琢磨

一个企业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一套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是不可能的,有了可行的管理制度,而缺乏执行力和严格的监督机制也是行不通的所以说企业要想成为“百年老店”,必须打破创业之初的“人治”,而应实施制度化的“法治”。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中个人的行为束缚在规范的集体行为之下,才能减少企业运作中的风险,才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

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 第2篇

1、有限责任原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市场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参与市场竞争,就有可能亏损破产,以注册资本承担有限责任,还给失败者以东山再起之机。

2、多元投资原则。社会法人参股,便于相互监督与相互扶持,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企业职工与社会居民参股,容易形成企业经营与社会经营,这不仅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社会居民,形成社会效益。

3、内在动力原则。工资所体现的是雇工关系,不利于激发经营者与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如果让企业经营者与企业职工2/3以上的收入不是来自工资,而是来自分红,那他们就会拚命。拚命 才干=企业效益。

1、如何建立适合我国的现代企业用工与分配制度

强调以人为本。实施谈判工资,重点在于一个“谈”字,即一对一的协商,应当充分尊重职工,允许谈成,也允许谈不成,要避免传统工资调整中的平均主义的做法。

应坚持的原则:

a人才市场定位原则。b财力相适应原则。c联系教职工实际的原则。

确定综合的谈判工资指标:

a技术指标b成果指标c主观指标d客观指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好思想工作,消除操作过程中的不公平感,接受监督,规则应请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2、建立企业产权制度

产权经济学认为,由于经济资源稀缺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只能由指导和约束人们经济决策与行动的对产权进行初始界定的行为规则来解决,这种对产权进行初始界定的行为规则即为产权制度。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企业主制、合伙制、股权转让受限制的有限责任公司制以及股权可自由转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虽然就某一特定历史时期而言,会出现几种产权制度同时并存、但以某一种产权制度为主的情形,这并不妨碍上述划分。

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发展速度过慢,国家的基本方针就是用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但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人们则有不同的理解。基本有三种意见:

1、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制。坚持这种理论的学者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两个,一是产权明晰,二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诚然,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但是不是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全部内容,还得研究。至少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在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上,构建国有资产管理的新体制。由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所决定。我国政府具有两种职能。即经济管理者的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前者凭借政府的行政权力与宏观调控手段,管理社会的各种经济成分,使其协调发展;后者凭借政府拥有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管理国有经济、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两种职能不同,管理的方式也应不同。政府应设立两类机构,一是专司社会经济管理的职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类机构,专司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按照法律界定的财产界限对国有经济实施科学管理。

b在国有资产专司职能的基础上,实行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分组监管。在国有资产所有权上,通过国家统一所有,统一投资,以投资形式参与公司经营,明确其产权关系,使公司变为独立的法人经济实体。在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的基础上、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长期以来,国有资产经营收支与政府的公共预算混合使用、这就使政企难以分开的症结所在。国有资产专职机构的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收支,都要接受人民代表的监督。国有企业的上缴利润、国家股的分红,派息与国有资产转让的收入,国有资源及其使用权收入等,都要纳入法规。

3、建立现代企为经营管理和经营目标

建立现代企业经营观念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灵魂,我国社会经济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旧有体制影响,特别是在这种沿革下暴露出来的矛盾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融和不相适应,如何改变经营观念,我想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今日企业管理问题何在,45年来最流行的企业管理方法,虽然都很解决问题,但是,除了最近提出的“外包”与“再造工程”外,没有什么新东西。

其原因是:企业管理层一直沿用传统的方法很管用,却忽然发现一个个企业都陷入危机,而且束手无策,问题的症结何在?为什么会这样?答案是,这些组织包括企业在内,赖以建立及动作的基本根据,已经与现实脱节,以至于组织的行为与决策,包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决策都是沿袭旧的,是否真的合理,没有人考虑过,这就缺乏经营理念的表现。一定要明确自己企业经营理念,所谓经营理念,就是管理者追求企业绩效的根据,顾客及竞争者、以及职工价值观与正确经营行为的确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基本设想与科技优势,发展方向、共同信念和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这些可称为企业的“经营理念”(theory of business)

什么是有效经营理念的内容,一套经营理念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组织环境的基本认识,包括社会及其结构、市场、顾客及科技情况的预见。第二个竞争是对组织特殊使命的基本认识。例如,大战期间及战后,美国电话公司界定其使命为“让每一美国家庭及公司都拥有电脑。”第三部分是对完成组织使命的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认识。1802年创立的西点军校,即界定其核心竞争力为“培养受人们信任领袖人才的能力”。1920年左右,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定其核心竞争力为:“建立技术领导地位,让公司不断改进服务,同时持续降低成本。”

总之,对使命的基本认识是如何在新的经济与社会环境中脱离而出的领导地位。经营理念形成是经年累月的思考、努力及实践才能做到的。

4、有效的企业经营理念的基本要求

对大环境、使命与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认识,绝不能与现实脱节。1920年代初期,马克和他的三个内兄弟创办了一个平价零售店。这四位穷苦青年,希望通过这一新事业为低层顾客服务。这些高质平价商品吸引了大批“新顾客”,同进,确定了公司核心竞争力,并确定零售商的核心竞争力为“优越的采购能力”。最了解顾客的是零售商,不是制造商,应由零售商设计及开发产品,进而挑选制造商,制造商再根据零售商提出的商品设计、规格及成本等各种需要进行大规模生产,先后花了5-8年的时间,才渐渐使这一理念被企业界接受。要让全体职工理解经营理念。经营理念创建初期,企业职工们比较重视,也很理解。等到事业发展了,职工们把经营理念视为理所当然,而逐渐淡忘,组织松懈、停止思考。切记经营理念不能取代训练;经营理念本质上就是训练。

制度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第3篇

传统建筑节能观念只是单纯地在建筑物使用阶段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和浪费,而忽视包括从各种建筑材料和设备的生产、到建造直至报废拆除等全过程节能。而认识上的缺陷和片面性往往导致建筑物功能性的要求不能满足,使建筑节能因人们主动性不足而难以为继,或者造成建筑从使用运行期看似节能而从整体看却耗费了更多自然资源。

事实上,建筑节能是在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应该要关注的问题。因此此处建筑节能就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使用到建筑物的报废拆除直至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处理的整个建筑生命周期过程中[1],执行建筑节能的标准和政策,使用节能型的建材、器具和设备,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等等合理的使用和有效的利用能源,以便在满足建筑功能性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源消耗。

2 建筑节能利益主体之间博弈

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各方经济主体都要随情况变化采取不同应对措施,以保障自身获取最大利益,经济活动即是一个不断进行博弈选择的过程。建筑节能中涉及的主体有政府(代表全社会和长远利益)、建筑材料和设备生产商、开发商、设计院和施工企业、业主、物业管理公司和建筑实际使用者[2]。本文对主要利益主体政府和开发商、开发商和建筑使用者之间进行博弈作一分析。

2.1 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博弈

假设在开发商和政府之间是完全信息,无论是在有制度和无制度情况下,开发商可以采取发展节能建筑或保持不变两种策略。现对这两种情况下的两种策略进行博弈分析。

2.1.1 在没有建筑节能约束制度时

在没有制度保障政府和开发商来发展建筑节能时,对于开发商而言,发展节能建筑势必要增加成本,使利润减少;此外,开发低能耗建筑本身虽然会降低成本,但低能耗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撑,而新技术的引进也会增加成本,降低利润;而且由于缺乏制度约束,企业没有发展节能建筑的利益驱动。因此,企业不会自发地发展节能建筑,不会主动采用新技术降低能耗;这些都使开发商选择发展节能建筑策略的利润明显小于开发商选择保持不变策略所获得的利润。

在开发商选择保持不变情况下,由于政府对开发商没有约束,会给政府带来社会成本,即政府要花费更多成本来整治社会节能问题。而在开发商选择发展节能建筑前提下,虽然政府对开发商没有约束,但开发商对建筑能耗的减少,即开发商选择建筑节能的情况下,政府整治社会节能问题的花费小于开发商选择保持不变时政府整治的费用。

2.1.2 存在建筑节能约束制度时

当有政府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对开发商而言,发展节能建筑本身虽然有成本,但是也可获得利润,而且由于有制度保护及给予的奖励,使利润增加;若选择保持不变,由于违背了制度要受惩罚,从而使利润减少,此时开发商为追逐利润而发展建筑节能。

对于政府来说,由于政府对开发商有制度约束,开发商虽然不能保证都会选择建筑节能,但必定会有所收敛;因此在有制度约束但开发商仍采取保持不变态度时,政府还会花费来整治社会节能问题,但费用小于在没有制度约束下开发商选择保持不变时的政府整治花费。而在开发商选择发展节能建筑情况下,由于政府对开发商的约束,开发商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政府整治的支出小于没有制度约束条件下开发商发展节能建筑时整治的费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政府和开发商都面临两种策略进行抉择时,如果想让开发商选择发展节能建筑的策略,则必须保证开发商选择发展节能建筑获得的利润大于保持不变的利润。在利润的驱使下,开发商会自然而然地选择发展节能建筑。这就意味着,政府必须要有合理的制度安排:政府的奖励必须大于开发商发展节能建筑所带来的利润减少,政府的惩罚必须大于开发商选择保持不变增加的利润,才能促使开发商为了利润最大化发展节能建筑。并且在政府有约束政策时,开发商采取发展建筑节能的策略,这时就实现了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双赢。

这里政府的制度安排必须是有效的。如果政府只是象征性的进行奖励,致使奖励后的利润增加小于发展建筑节能的成本支出,企业将不会选择发展建筑节能;同样,如果政府对于不采取节能建筑的企业惩罚数额较少,小于发展建筑节能的成本支出,企业将宁可接受惩罚也不会发展建筑节能;而且如果优惠额超出了政府的财政能力,则政府宁可自己负担建筑产品的负外部性成本,而不会去实施优惠政策。

2.2 开发商与建筑使用者之间的博弈

在房地产市场中,开发商和建筑使用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开发商掌握大量的实质性信息,既有包括地理位置、地形等在内的公共信息,也有包括产品的成本、质量等内在的隐蔽信息,还有包括物业管理等后续服务在内的不确定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基本确定该产品的综合品质以及它在市场上的状况,因而开发商处于明显的信息优势地位。假设开发商开发的建筑只有节能建筑与非节能建筑,这里假设开发商按照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宣传。

在没有政府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购买非节能建筑,成本低于节能建筑,但是后期能源损耗却比较高;如果购买节能建筑也许成本比非节能建筑高,但是由于实际生活中,节能建筑的能耗比较少,在10年之内就可以收回成本,虽然从长远角度看节能建筑更划算,但是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只是看到近期的利益,因此消费者还是购买非节能建筑的可能性比较大。此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商就会开发更多的非节能建筑而不是节能建筑。

但是,如果政府对购买节能建筑的消费者提供优惠政策,则可以降低现在的投入;再加上同时对实行建筑节能的开发商实行的优惠政策也使得开发商可以降低节能建筑的售价,这样在后期能耗的节约使得成本能够更快的收回。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还是更加有动力购买节能建筑的,这时开发商也更加有动力开发节能建筑。

3 发展建筑节能的制度保障

3.1 建立政府责任制度[3]

政府并不是实行建筑节能的“主体”,它们不必成为行为主体,但它们是制度和规则的设计者、法律法规的监督者。市场机制仍然是发展建筑节能的基本体制,开发商和消费者仍是行为的主体。这就要建立政府责任机制,使政府更好地制定建筑节能的保障措施。

建筑节能作为一种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推动。但各级政府是否推动建筑节能却没有制度制约,也没有指标要求,因此就要建立政府责任制度对政府进行制约。

3.2 建立奖励机制

在建立奖励机制方面,政府的奖励必须大于开发商发展建筑节能所带来的利益减少,才能促进开发商发展建筑节能,如政府对开发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等等。由于建筑节能存在外部效益[4],但是如果外部效益却是由消费者或者开发商来支付,这显然是很不合理的。因此政府就很有必要对开发商实行建筑节能和消费者购买节能建筑给予一定的奖励(如:财政或税收优惠———直接或间接的补贴),对全面发展建筑节能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借鉴国外经验,在奖励节能投资财税措施方面可以采取的有:一是财政拨款,将财政拨款用于:国家节能技术研究开发和示范项目,企业节能贷款贴息和担保,低收入家庭节能补贴,节能信息服务等等;二是税收减免[5],对符合规定要求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免所得税,对达到预定节能的开发商减免税收等;三是贷款优惠,对节能项目提供低息贷款和贴息贷款。

3.3 建立惩罚机制

在建立惩罚机制方面,对不发展建筑节能的开发商进行惩罚,使其被惩罚后的利润远远小于使用建筑节能。将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结合起来,对于开发商而言,发展建筑节能还有可能获得利润(包括政府的奖励),但如果不发展建筑节能就意味着亏损的可能性很大,最终被市场淘汰。这样,开发商就会有压力和动力发展建筑节能。

摘要:制度对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起着很重要作用。通过对有制度和无制度情况下,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分析,说明了制度对发展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推动建筑节能的制度对策。

关键词:建筑节能,制度,政府,博弈

参考文献

[1]冯建学:《基于全寿命周期能耗理论的建筑节能战略研究》[R];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1月:5。

[2]林涛、谢立辉、刘小平:《建筑节能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及应对措施》[J];《建筑经济》2005(7):91-94。

[3]马军,盖志毅:《发展循环经济的博弈分析》[J];《中国统计》2007:17-18。

[4]尹波、刘应宗:《建筑节能领域市场失灵的外部经济性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5(4):65-68。

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第4篇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个系统,范围遍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影响到企业所有内部组织的机构的运作。它不仅包括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设置的各种规章制度,记录、复核、分析、检查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和方法,还包括企业管理部门用来授权、批准、组织企业的供、产、销等经营活动的方式方法等。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增强企业的管理功能,能够有效地贯彻经营方针。,及时发现偏离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的行为,采取有计划性的措施,纠正偏差,从而保证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2、有利于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内部控制制度所规定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明确了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这样可减少不必要的请示、汇报,避免相互推诿,促使各部门提高经营效率。

3、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完整。财产物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必须保护其安全和完整。为此,通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使各项财产物资从采购、验收、入库、保管、出库、使用等环节都受到严格控制,防止贪污、盗窃及其他不法行为,制止损失浪费,提高使用效率,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4、保证会计及其他核算资枓的真实可靠。企业管理者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需要大量正确的经济信息,以作出正确决策。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利害关系人也越来越多地关心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过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调整,可以保证和提高会计及其他业务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方式

内部控制制度按控制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防止不良后果的预防性内部控制制度;另一类是用于不良后果发生后的检测,以及时纠正错弊或补救的察觉性内部控制制度。

预防性内部控制制度能防止发生错误,从而避免损失浪费。例如,任用值得信任和有能力的人员,防止故意越轨行为而实行的职责分工(如出纳与会计必须分工、开具支票与掌管印鉴的人员必须分工等);为防止发生不正当业务而建立的文件、记录,以及适当的记帐程序;为防止将资产不恰当转换或占为已有而实施的资产实物保管制度等。预防性内部控制制度的成本效益要高于察觉性内部控制制度。

一般来说,企业要纠正错误的代价是比较高的,但察觉性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所不可缺少的,它能衡量预防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预防性内部控制制度并不能有效地控制某些错误,必须在错误发生后将它们检查出来。察觉性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检查等内容,如清查现金、银行存款余额调节、应收帐款总帐与明细帐的核对、存货的实地清查和差异分析、往来款项的函证等等。企业管理当局要定期审核经营成果,同预算或预测进行比较,发生差异后,主管人员要知道为什么发生差异,及为克服不利因素正在采取什么行动。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1、组织结构控制。指控制任务在总体上的组织及部门中的具体排列,是为有效地完成企业目标而向企业各部门、岗位指定任务的有意识的结构。它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基础。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合理地组织生产经营,及时发现和处理生产经营中所出现的问题,使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协调地进行。组织结构控制的核心在于设置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体系,使各部门、各岗位之间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上下级、各部门、各岗位之间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上下级、各部门、各岗位之间,不但分工要明确,而且要明确应有的职权和应负的责任。应该是没有一人能够控制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每个管理人员都有采取必要行动以履行其职责的权力,个人的职责应该始终有明确的规定,使职责不会被推诿,也不会被包揽。各企业都应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计划、政策、目标、规模、性质和市场因素等特点,选用合理的组织结构形式,以达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机构精简、高效合理的要求。

2、业务处理程序控制。指根据企业对经营管理的要求,对有关经济业务规定其处理程序,使业务处理规范化。规模化的业务处理程序可以使各级管理人员按照科学的程序办事,避免工作乱而无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业务处理程序的内容很多,如企業决策程序,材料采购业务程序,成本核算程序,产品销售业务程序等。业务处理程序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是密切相联的,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控制是业务处理程序控制的基础。业务处理程序控制是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动态表现。

3、授权批准控制。指企业各级人员必须获得授权和批准,才能办理有关经济业务。授权有一般授权和专门授权。一般授权是对业务人员经办常规业务标准范围的规定。专门授权是对业务人员经办特殊业务范围标准的批准,也就是说经办人员在办理超出一般授权规定的业务范围时,必须经过特别的许可。

4、文件记录控制。即要有充分的会议记录和其他业务记录并保证其全面、及时、真实和公允地反映经济活动。例如,会计业务中记帐凭证、日记帐、明细帐、总帐以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材料、产品盘盈盘亏表、试算表、工时记录等,这些记录形式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性。对凭证编号、联数和传递程序的规定,在凭证和报表格式设计上,设置职务分离、授权批准、处理过程的标记也是记录控制的重要内容。

5、内部审核控制。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由于经办人员的行为或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会使经济活动偏离既定轨道,所以需要在经济业务活动中设有专人或措施对有关处理进行日常监督。例如,支付现金要有财务主管审核;货款结算要有销售部门和会计部门的双重检查;为防止财产不受损失而建立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制度等。

6、人员素质控制。指采取一定方法和措施来选用和培养工作人员,使各级人员具有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相互适应的素质。内部控制制度所采用的一切方法、措施和程序,都离不开人的作用。离开了人的能动作用,设计再好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也等于纸上谈兵。

四、目前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企业没有能够建立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有的企业将内部控制制度狭义地理解为防止职工舞弊、欺诈所采取的内部牵制措施;有的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会计稽核制度,而内部牵制、会计稽核制度都仅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一小部分内容。

2、已经建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方法和程序等不能有效运转。①没有根据企业规模、业务性质等特点去设计,造成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切合实际,偏离控制重心。内部控制制度的大多数措施一般是针对经常发生的、大量的经济业务,或已经发生和可以预料到的问题,而不是针对个别的、偶然发生的经济业务和很难估计到的有可能发生的问题。②要使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地运转,领导的重视是关键。有的企业领导干部滥用职权,对建立和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予置理或监督不力,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③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理想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靠人执行的,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为低下,甚至有些管理人员与他人串通,利用职权舞弊,使内部控制失去有效性。

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第5篇

摘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中国人间流行的一句话。其意思就是没有制度的约束,人类的行为就会陷入混乱。这是一个朴素但却也重要的思想,人类在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活动时都不能忽略这一重要而朴素的思想。企业的要正常高效地运行,就必须要有适应该企业的规章制度。首先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制度,其次,企业要吧制定好的企业制度落到实处,即要坚决地执行企业制度。最后,根据马克思哲学事物都是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的,企业发展与企业制度也应该与时俱进,为企业的正常高效运行服务。关键字:企业制度;制定;执行;与时俱进;企业发展

Abstract:There is a popular saying in China: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without norms and standards,which means that the human being will trap in to disorder without constraint.Although it is a simple-mind and important thought,human being can’t overlook its place in the social life and product life.If a company wants to operate effectively,he have to make appropriate norms for the company development.In order to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company,first make the norms according to the fact of company,second carry out the norms of company.finally,as the basic philosophy principles of Marxism point out that all thing in the world is constant developing and advancing,the development of company and the norms should upgrade,which serve for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Key words:company norms;make norms;carry out norms;upgrade;the development of company

目录

摘要..................................................................................................................................................1 一 企业制度的内涵.........................................................................................................................2 二 企业制度重要性.........................................................................................................................2(一)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体制机制........................................................................2(二)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2(三)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3(四)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3(五)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障........................................................................3(六)企业制度是对企业功能的规定、是企业的活力之源................................................4 三 落实企业制度.............................................................................................................................4 职工落实企业制度...................................................................................................................4

(二)企业落实企业制度.......................................................................................................4

(三)国家强制力落实企业制度...........................................................................................5 四 企业制度的更新.........................................................................................................................5 五 总结.............................................................................................................................................5 六 致谢.............................................................................................................................................5 七 参考文献:...................................................................................................................................6

一企业制度的内涵

企业制度是指以生产权制度为基础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他的本质是企业内在运行规律的外在形式。企业制度是关于企业组织、运营、管理的那个一系列行为的好规范和模式的总称。企业制度体系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共同遵守的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企业制度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是法律政策,企业组织结构,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管理表单等各类规范的文件。企业制度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企业经济关系,包括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规定、规程和行动准则。按公司制要求建立起来的一系列企业管理制度。纵观我国企业发展历史,我国的企业制度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总趋势是越来越适应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了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建立在现代生产关系上,适应市场经济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行动规则的统称。从企业制度的内涵就可以看出企业制度的重要性,一个企业的健康长久的发展是离不开企业制度的支撑。下面我们就浅谈企业制度对企业发展各方面的影响。

二 企业制度重要性

(一)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体制机制

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企业首先必须遵循国家对企业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企业只有在这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运行本企业的业务才能够得到继续发展下去的可能性。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企业制度的制定要紧紧服从者十六字真言。当然其中的某些理念是针对某些特殊企业规定的,但是作为指导中国的企业制度的大方向是不会有错的。毕竟这些经验的积累是前人经过不断的实践得出的经验。(二)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企业及其构成机构是一个整体,而企业制度就是让整个企业规范高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企业的构成机构的有效运行才能促进整个企业的高效长久运行。制定好企业制度,各个机构按照相关的规定做事,这样可以让企业的各个机构按照规章制度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减少工作任务的缺失和规范各机构的行为。(三)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

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企业没有适当的规矩就像是一盘散沙,企业员工就会想一群游兵散将,企业永远也没有办法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停滞不前甚至在时代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被被掩埋,永无出头之日。一个企业想要获得发展,必须要重视人力资源,特别是本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以及创兴能力。人是一种复杂的生物,有属于自己的思想感情,不想企业运行当中的其他因素那么好控制,所以管理好企业的人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管理企业的员工也需要用到企业制度。将一切大学制度化,虽然显得有点不近人情,但是将员工应该做的事情制度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公平的保障。企业制度规定好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所要做的事情,同时也规定企业这个大家庭应该为员工提供的福利,例如员工的工资计算,奖金以及公司应当提供给员工的发展机会与学习的机会等,将这些东西制度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促进企业的发展。每一个员工都希望在企业能够得到自己应有的报酬和发展机会,制度的存在可以让他们根据制度要求去努力,在评判他们的业绩时也有了一定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内部的公平。

(四)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

企业制度为企业的运行提供了基本的体制框架。企业的日常运行总是在一定的规范范围内进行的生产活动。企业制度包括了政府规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企业本身未来实现基本发展和更好发展而规定的各种规定。企业的日常运行在制度的规范下,可以规范内部的生产经营和劳动管理。是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都规范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强力发展,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五)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障

有了企业制度企业的日常的生产经营和劳动管理才能有强有力的保障。如果没有企业制度,企业就会像在黑暗中前进的人,没有方向与希望。有了非常明确清晰的企业制度,企业的对外运行符合政府的在法律法规方面的要求。对内,企业制度对生产经营和劳动管理具有合理的约束力,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义务和企业的基本权利义务,有效推动企业的向前发展。(六)企业制度是对企业功能的规定、是企业的活力之源

企业制度在制定之初,就规定了本企业的性质功能等反面的内容。企业制度包括国家对企业的基本定性,也规定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我们国家规定了企业要政企分开,权责明确,产权清晰,管理科学。这是政府在大方向上为我国企业制定的规定制度,每一个企业都应该遵循着十六字的企业制度。其次,在企业内部还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这些是企业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而制定的更为仔细的制度。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个好的企业制度可以充分保障企业内部员工的发展和公平,因为公平要靠制度来体现。企业制度明确规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计划,用制度的形势将发展目标写出来,可以时刻提醒整个企业朝着这一方向努力。一个有着好的企业制度的企业必然会得到合作伙伴的认可,这在无形之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长久发展。保障了企业内部的稳定和得到合作者 的认可,这给企业带来无限的发展活力。三 落实企业制度 职工落实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只是一个书面的东西,如果不执行就是一张废纸。而执行这些企业制度的人正是企业职工。职工作为企业的一部分,应该切实的执行这些企业制度,只有执行了这些企业制度,企业才能创造效益,职工的利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设想企业无法盈利如何保障企业员工的利益。所以,为了企业和员工自己的利益都应该好好地执行落实企业制度

(二)企业落实企业制度

企业成立之初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企业制度。首先,企业要落实国家规定的企业制度。在国家制度的实行方面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的,同时也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在这个方面的企业制度是落实的比较好的。但是,企业的内部制度就未必了。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为了加强劳动管理、保障职工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行为准则。这是组织劳动生产所必须的一项制度。但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仍然发生许多企业员工利益得不到保障的事列。

面对这样的现状,企业首先应该摆正态度,确实履行应该给予职工的利益。企业的运行是需要所有人的努力,如果企业只顾着本身的利益,不提供职工发展和公平,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企业的日常运行也就会发生错乱甚至是停滞。此外,企业如果不按照企业制度规定的功能和方向发展本企业也会脱离正常的轨道,发展受制。企业制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定力,企业管理高层应该尽可能地落实企业的内部制度。

(三)国家强制力落实企业制度

为了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家的职能的履行是必不可少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允许自由市场的存在,但并不像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那般,仍需要政府扮演重要的角色。国家政府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企业与企业员工的利益与义务。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员工往往是弱势的一方,所以国家要特别重视对企业员工利益的维护。四 企业制度的更新

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的运行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一直沿用最初的企业制度,如果这样会使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最终导致企业的衰败与灭亡。企业的制度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先进的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企业需要在企业制度方面花更多的精力,一个企业发展方向与管理理念的正确性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极大的活力与更多的发展空间,所以,制度更新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至于企业制度的具体更新内容,就要看实际情况。总的来说就是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五 总结

企业制度是在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其作业与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了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知识经营企业的第一步,将企业制度落实和不断改进企业制度也是极其重要的步骤,只有将企业制度在实践中加以实践才能检验企业制度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六 致谢

首先在这里感谢我的导师,在在毕业设计论文时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导师在我的论文设计过程中提供了许多建议与很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出我论文写作的缺点,让我的论文质量提高了许多。再一次感谢给予我帮助的导师,祝您在未来的日子里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

制度在企业的重要性 第6篇

1、

正面引导与教育作用

规章制度作为企业内部规范员工行为的一种准则,具有为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指引方向的作用。规章制度公布后,员工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权利,怎样获得这些权利,应该履行哪些义务,如何履行义务。比如规章制度中规定上下班时间,员工就知道了什么时候是工作时间,什么时候是休息时间,就可以指引员工按时上下班,以防止因迟到或早退而违反劳动纪律。再如,规章制度中规定工作中的行为规范,可以引导、教育员工约束自己的行为,防止出现不良行为。由此可见,优秀的规章制度通过合理的权利义务及责任的设置,可以使职工能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后果,激励其工作积极性。

2、

反面警戒与威慑作用

企业薪酬制度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第7篇

从薪酬分析的角度看

企业需制定不同阶段的薪酬策略

重要性在于

1、保持内部岗位间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2、对于公司周边或在同行间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3、对于人员今后发展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

从员工角度而言,内部公平性更重要,一方面希望同工同酬,另一方面又希望做得好的能够

得到企业及时的肯定与自身价值提升。

企业对科学的薪酬管理必须建立一套管理体系,追求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薪酬管

理过程。

这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包括对职位价值的衡量,对任职能力要求的明确,也包括对薪

酬等级、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的合理制定,是为了确保用合理的薪酬体系达到最佳的岗位配

置效果。

对于企业整体发展规划来说,薪酬管理的作用:

1、是满足企业战略规划方向,是企业寻求发展的必然过程;

2、是维持企业职级明确,组织清晰的重要保障,更有利于稳固企业管理构架(金字塔循环

链)。

3、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建立企业循环激励机制,有利于组织优化。

4、合理调整薪酬体系,有利于企业制定人才策略,吸引优秀技术与管理人才加盟。

5、是务实+创新的过程,使企业扩大业内影响,在行业间具备一定竞争力。

员工对于企业,体现于薪酬待遇与个人价值提升上。

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对不同员工都具备一定的激励与提升效果。

1)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职级体系,有利于鞭策员工,建立“能者上,庸者下”优

生劣态的循环机制。

2)针对部门技能型员工(技术人才),建立薪酬体系的作用,具备一定的激励作用,促进人

员学习与技能的提升;

--------

企业薪酬体系调整是个逐步的过程,不同阶段需要制定不同的薪酬策略。

对现有的薪酬体系,企业是不断的维持+提升,而作为员工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寻求“付出=回报”成立的过程,来获得企业的肯定+薪酬体系的支持。

从薪酬管理的角度看,企业是监督者,员工是反馈者,两者是相互作用关系,促使企业

不断调整的薪酬管理体系。

设计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重要性 第8篇

设计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充分发挥会计管理作用的基础。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设计必须准确把握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含义, 正确应用会计制度的设计原则, 使用相应的方法和程序, 以此来保证设计的会计制度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企业设计出符合自身内部的会计制度, 这对于控制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 提高经济效益, 维护财经法规, 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设计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原则

(1) 应依据财经法律法规设计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企业是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 因此企业在开展生存、发展、盈利等各项活动中必须符合政府颁布的财经法律法规, 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应以财经法律法规为依据, 要严格依照《会计法》及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中有关规定进行。

(2) 以企业的根本目的设计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企业所开展的活动都是为了利润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因此,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设计必须考虑设计的成本和与之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否成正比。同时, 要体现企业在开展业务时事前、事中和事后动态控制的理念, 使监督手段能够发挥作用并指导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要具备普遍性和统一性

内部会计制度是集团、所属公司和公司领导以及所有员工必须执行的企业内部制度, 因此, 要体现出其设计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同时, 还要强调设计的统一性, 这样才能强化出制度的执行力。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设计原则, 充分考虑到各个公司和群体的特殊性, 保证会计制度普遍性、统一性的有的放矢。

(4)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设计要有通用性、实用性

目前, 我国会计报告模式分为账户式和报告式, 它是依据国际会计准则, 以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和《企业财务制度》为法律规范, 对企业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通常情况下, 在设计内部会计制度时应采用第一种形式。其符合多数国家的法律法规, 满足企业外部利益之间关系所需的会计信息, 同时, 对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也发挥很大的作用。

(5)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设计要能够准确务实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设计, 首先, 要确保语言文字的准确性, 并且一定要务实;第二, 要保证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能够准确按照会计科目编制会计凭证, 且通过财务处理软件能够输出所需要的会计报表;第三, 要保证会计报表各项目包括的会计科目内容准确, 使核算的内容能反映在规定的会计报表中。

(6)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设计要具有创新性、可行性

目前, 现已经进入IT社会生活领域的时代, 因此, 内部会计制度的设计要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在委派财务总监时要考虑地区的差别和企业的承受能力以及资产的规模。要把委派和委任、财务总监和财务负责人以及总部委派和分级委派相结合, 以强化监督和控制职能, 并以此节约费用成本。要采用现代IT技术理念来设计会计制度, 提高科技含量。

2 设计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内容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包含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因此, 设计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也要根据各方面的特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

(1) 设计会计核算单位与会计环境

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就是会计核算单位, 其决定了会计科目的内容和会计报表格式以及会计制度使用的监督范围的设计。在设计内部会计核算单位时为了达到责、权、利的统一, 要将企业的管理层次、业务性质和考核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会计工作的条件和状况决定了会计环境和监督控制是否有效。会计环境受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 会计人员是否能够做到客观公正、诚实守信、监督有效取决于会计环境。因此, 企业在会计环境的设计工作时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去做。

(2) 设计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

企业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 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控制风险, 保证其开展的各项经营活动都符合法律法规, 必须建立一系列经营管理方式, 即会计监督机制。例如, 企业内部稽核制度规定, 出纳人员不能兼任会计档案保管、稽核工作;财务印鉴要两人以上管理;财务电算化处理账务时, 须设置操作人员的权限、密码等要求。

(3) 会计政策和和会计估计的确定

企业在会计核算时采纳的会计处理方法及所规定的具体原则, 称为会计政策。如固定资产和存货的计价方法以及收入的确认方法等。企业对结果无法确定的交易或相关事项以可利用的信息为依据并对其所做出的判断称为会计估计, 例如, 应折旧资产的使用年限、计提坏账准备的确定等等。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确定必须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且前后期保持一致, 不能任意变更, 除非法律或准则等特殊要求, 或者其变更能提供出有关企业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4) 设计会计报告体系内容

企业为反映某一段日期的财务情况和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或现金流量的文件称为会计报告。分为内部报表和外部报表:内部报表主要是反应企业经营活动情况, 是公司领导了解情况的重要手段, 其格式按公司管理情况的而设计;外部报表是向工商、税务等机关登记、报税或上市公司向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披露的财务情况的报表。其格式须按照各相关部门要求设计。设计时报表格式的编制基础是唯一的, 并且要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管理的需要。

(5) 设计会计信息化的内容

目前, 单机版和网络版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脱里出来, 它使会计核算、反映和监督变为动态系统管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经营业务种类的增加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对企业在使用会计信息化进行系统设计时首先应将所有的会计科目进行规范编码, 且能够依据会计制度自动核算;二是能从会计科目中直接提取财务数据, 根据要求能生成所有的财务报表;三是其设计能够实现所有财务报表的自动合并;四是能够提取相关财务数据对比分析;五是须按使用者的身份来设定权限, 以保证数据安全。

3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措施

(1) 建立健全会计管理机制

会计管理机制对于企业内部各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发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机制, 即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体系, 包括各相关责任人的职责等。要明确规定企业的领导人的职责、财务部门的设置及部门负责人的职责, 明确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工作, 要相互协调, 相互监督。

(2) 建立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

建立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提高财务部门提供的信息质量, 以保证企业依法经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可以对企业进行全方面的检查和评估, 对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中的缺陷, 及时探究解决方案及措施, 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完善, 最终有助于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总之, 在设计内部会计制度时, 要制定会计工作的标准, 确定后不要随意变更, 即要坚持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当然, 保持内部会计制度的稳定, 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 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 内部会计制度就应适当修改。

参考文献

[1]张绪勇.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J].冶金财会, 2008 (4) .

[2]孙光国.会计制度设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住所登记承诺书下一篇:金鑫大厦落地双排脚手架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