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活动评价表

2024-05-26

幼儿园教师活动评价表(精选6篇)

幼儿园教师活动评价表 第1篇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探悉

评价作为一种价值评判过程,对教育教学具有监控、反馈和调节的功能,是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提出了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要求”“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生长的重要途径”。评价改革作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局部,一直以来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美术活动的评价也不例外。但从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来看,美术活动的评价获得了教师们的广泛认同,并成为自觉实施频次最高的行为。因此,剖析教师美术活动的中的评价行为,对于将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实现美术教育对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价值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

一、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现状分析

(一)实施评价的目的出现偏差

每次美术活动后,教师都要进行讲评,评价已被教师们认为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教师实施评价的目的却出现了偏差: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活动形式的完整,不顾幼儿绘画速度不一的实际;有的教师则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致使评价的最终目的——促进幼儿、教师、课程与教学不时发展落空了。评价偏离了“发展”的轨道,教育评价成为了教育的终点而非起点。

(二)评价规范划一,忽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规范往往是成人化的,如画面是否干净、比例是否恰当、涂色是否均匀、是否与实物或教师的范画一致等,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性,而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和个性的发展”。表扬的总是少数小朋友,有的小朋友经常受到的是否定性评价,导致局部小朋友无法正确认识自身,发生“我不行”的想法,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对人一生发展至关重要的自尊心、自信心也无法正常建立。用统一的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儿童,久而久之的负面影响,对某些具体个体的儿童而言是无法估量的。

(三)评价内容片面,发展性功能未能全面实现

评价内容的片面首先表示在对幼儿的评价中,目前的评价多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为主,如构图、色彩、比例等,但对于幼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却不予重视;其次还表示在偏重幼儿“学”的行为和效果,而忽略教师自身“教”的艺术和实践内容。对幼儿的要求多,而却反对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和过程的评价和反思,从而使得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未能全面实现,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无法得到迅速的提升。

(四)评价方法单一,不能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发展状况

许多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采用的是现场即时评价,即通常所说的相对评价法。突出表示教师往往依据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给出评语,重眼前的作品表示,缺乏对要素的细致分析,忽视个体幼儿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绘画能力的前后差异,导致评价的真实性和人文性大大降低。这不只无法达到必要的深度和广度,更无法协商幼儿正确地表示自我、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

(五)评价主体缺失,被评价者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

一直以来,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评价的主体(改为“的评价主体”)是教师,而幼儿则是被评价者,评价的客体处于被动地位。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合作者的家长,也长期被置于评价主体之外。幼儿、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一起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仍停留在理念层面。教师经常以自身的意见为主,独自决定作品的好坏与优劣。往往是教师扮演“裁判者”,唱)独角戏。虽然有时也让幼儿参与评价,但由于平时缺乏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幼儿评价基本处于走过场状况。从而导致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尤其是幼儿自

我评价的价值未得以实现。

(六)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纲要》指出:“评价应自然地随同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都应有评价。但在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中,却很少有教师进行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因此教师往往依据主观猜测和经验,进行预定的公开课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学,从而导致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性不高,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很难发起,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同时,由于缺少对幼儿美术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和指导,幼儿得不到和时的点拨,导致评价在激发幼儿兴趣、灵感,开阔幼儿思维、大胆表示自我,使得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也无法真正实现。

(七)评价语言不艺术,缺少激励性

教师在美术活动的评价语言主要问题表示在:对幼儿作品的评价语言不具体,缺少针对性和启发性。诸如“画得不错,”“有进步”、“想想春游你看到了什么”、“猫饿了得吃饭,给它添上一个食盆吧”、“你怎么画了个黑太阳”?“怎么画得乱七八糟的,重画!”这类或笼统、或强加、或否定的评价语言都是与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南辕北辙的,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改进教师美术评价行为战略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

1、以评促发展(删除)的发展观

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完善。评价作为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其目的应与教育目标一致。不只应考虑儿童的过去,重视儿童的现在,更应着眼于儿童的未来。应更多地体现对幼儿的关注和关怀,通过不时收集每个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判断其存在的优势与缺乏,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通过评价,不只要达到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幼儿的潜能和特长,协商幼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快乐全面地生长。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不时的反思实践,改进教学,获得自我生长,体验职业生涯的快乐。

2、科学的幼儿美术教育价值观

幼儿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发明才干,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这与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传授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初步的表示力的基本目标并不矛盾。两者好比渡船与过河的关系:到达河的对岸是最终目的,而船是过河的工具,是为过河服务的。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协商幼儿借助美术这一载体顺利地表达自身的想法、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已有的基础和兴趣喜好,提出美术的知识技法和想象发明的进一步要求。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行为应以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为动身点,评价中既不能只强调美术技能技巧,也不能不要技能技巧。当出现矛盾抵触时,应把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想象力和发明力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的判断指标。

(二)掌握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

1、美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我的“百种语言”之一。

人自降生到这个世界,就具有了社会的属性,每个人都有表示自我和与人交流的需要。幼儿虽然尚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与人沟通,表达自我,但他们有自身的“百种语言”。心理学家发现:美术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儿童用以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想象和发明自身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更是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自我表示的一种方式。虽然这种表达技能无法与成人世界接轨,在色彩、造型上有时无法还原真实的世界,但却是他们独特视角的反映,是他们童真、童趣和独特个性情感的表达和表示。

2、美术活动是幼儿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的重要过程。

追求快乐和获得自我满足是人的天性,也是人追求一切目标实现的内在动力。童年期也是游戏期,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是幼儿游戏的直接目的。幼儿从事美术活动没有任何功利性,仅

因为 “创作”的过程或形象、色彩的变化结果能让他们感受到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由此带来身心的愉悦和胜利的自信。

3、美术活动是随同幼儿主动建构的实践过程

幼儿美术活动是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视觉形象的塑造,激活思维,引起情绪、情感共鸣,发生美感萌芽的一种活动。为了表示与发明,幼儿不时地对自身的已有经验进行着筛选、比较和加工,同化和顺应心理活动交替进行着,随同着艺术与各领域的连接和沟通,幼儿积极主动地建构着自身的知识结构。随着美术活动的反复进行,不时深入,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不时加深,感受美、表示美和发明美的能力不时提高。

(三)注重评价内容全面、多元,关注幼儿发展个体差异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只是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和人才,还应是一个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通过教育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幼儿美术教育也在于此。因此教师在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化。具体说来,在对(添加)知识技能方面(删除)的(添加)评价上(添加)应包括构思、造型、艺术资料运用、构图、表示、着色等指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上则要应注重对幼儿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自信心等;而对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就(添加)应包括幼儿活动的耐久性、习惯、表示方式,创作偏好等。

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化能协商教师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幼儿,发现幼儿各自的优点,从而让每个儿童都获得胜利的体验,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地生长。当然,为了保证将评价内容和评价规范落到实处还必需通过实践和探索将各项评价内容进行分解,概括关键要素,提出评价的具体指标,以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四)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评价的全面性、过程性和注重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等新的评价理念要求改变评价手段单一的现象。同时,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身的适用的范围和界限。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评价时,应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和教师与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情况中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评价前,教师应通过多种活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评价时,应注意广泛收集信息,既包括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当时表示出来的行为水平,也包括对幼儿的活动效果或作品的观察和评价,使评价不局限于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表示情况。只有这样,才干真正做到淡化幼儿之间的评比(相对评价),实现幼儿的纵向比较(个体内差异评价),与课程规范的比较(绝对评价),强调在多种比较中客观地了解幼儿内心的真实感受,坚持评价的结果是现在的、暂时的,通过评价协商儿童正确地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

教师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还应关注评价获取信息的信度、效度和评价的实际作用,使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幼儿生长和教师发展的实际作用,克服“走过场”的现象。

(五)评价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各方的主动积极性

现代的美术教学重视引导幼儿走入社会和自然中去探究和体验,观察生活中美的因素,启迪幼儿绘画创作的灵感,强调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对幼儿绘画活动的影响,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建议发挥被评价者自身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幼儿虽年龄小,经验少,需要成人关心照料之处很多,但依然是独立个体的人,主体精神的培养应从小入手。因此,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中,应改变过去教师唱独角戏,幼儿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充分发挥家长、幼儿的主动积极性,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优势,在于:一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保证评价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另一方面,使评价各方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有利于教师、家长、幼儿不时地对自身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对自身的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不时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让参与评价的多主体明确评价的规范、内容与要求,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例如,家长对幼儿进行评价,应主要集中在小朋友在家中的美术活动兴趣、习惯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观察和评价上;幼儿之间互评也要有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规范,在幼儿的互评中则应着重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优点和优点,进而改进自身的行为。其次,教师还应发明条件使评价的多个主体都从中受益。如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自我反省与自我监控能力;让幼儿对同伴进行评价,目的是让幼儿在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缺乏的基础上,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而让家长参与评价能够让家长清楚地了解小朋友的学习情况与生长过程,教师也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更多有关幼儿发展的信息,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小朋友进行教育。

幼儿园教师活动评价表 第2篇

评价改革是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要求。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行为应以这一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现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为最终落脚点,实现教育评价的价值。那么,如何才能在美术活动中实现这一价值,结合具体的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有效评价的方法:

一、明确评价目的,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美术活动的评价不能偏离了发展”的轨道,它是此次教育活动的终点却又是下次教育活动起点,在美术评价活动中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为以后的美术活动打好更好的基础,使得评价活动对于幼儿而言是真正有价值的活动而非“走过场”环节,起到真正提高幼儿在艺术方面素养的作用。因而不能因评价是美术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了追求教学活动形式的完整,不顾幼儿绘画速度不一的现实,致使评价的最终目的——促进幼儿、教师、课程与教学不断发展落空了。

比如:在小班《绕毛线》的绘画教学中,活动目标之一是顺着同一个方向涂色。幼儿的绘画速度不一,对于仅有十五分钟的教学活动,在幼儿绘画作品完成后还有的点评环节,可以说时间是不宽裕的。在活动中我没有因部分幼儿完成了绘画活动,在紧迫时间压力下就提前匆匆进入点评环节,而是把美术活动中每一环节做透,对于较快完成作品的幼儿,我请他们和画好的同伴一起说说自己的作品,有的幼儿指着别人的作品说:“你的毛线乱乱的,你看我的,沿着一个方向画”,被指出问题的幼儿回到座位沿着同一方向又画了几笔。较快画好的幼儿自己进行讨论,既避免了消极等待时间隐性浪费,也给画的慢些的幼儿完成作品提供了时间,而之前他们的交流过程,也为点评环节做了铺垫。

二、综合运用评价方法,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评价方法有多种多样,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的范围和界限,都不是万能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评价时,应将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运用,取各个评价方法之长,并根据不同的情境与要求,运用适宜的评价方法,发挥评价的作用。同时,幼儿发展具有个体差异,应尽量少进行幼儿间的横向比较,多使用纵向评价,关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比如在绘画教学《我的小汽车》开展前,首先请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玩具汽车,说一说自己的小汽车,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再组织幼儿到马路上观察了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这样对预设的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也便于对幼儿经过《我的小汽车》绘画教学后表现出的水平与进步进行纵向评价,从而做到关注幼儿的个性与差异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促进每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发挥各方的积极主动性 评价主体应改变过去教师唱独角戏,幼儿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而应充分发挥家长、本班幼儿甚至平行班幼儿的主动积极性,通过讨论得出评价结论。倡导发挥被评价者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幼儿虽年龄小,经验少,但依然是独立个体的人,有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不容忽视;家长对幼儿的了解比较细致,评价也就比较有针对性;教师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对幼儿进行评价,有利于为幼儿提供专业性的指导与帮助;平行班的幼儿年龄差不多,但原有经验水平不同,教师的教育方式也有差异,会与本班幼儿表现出更多不同的特质,他们的评价使得评价的结论更全面、更丰富。

比如在命题画《人人运动》教学中,我就借用平行班的小朋友,与本班幼儿一起欣赏作品,说一说 “你认为这幅画好在哪里、哪方面改一改会更好”,幼儿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颜色很好看,如果画小一点会更好看呢。”“我喜欢他画的那个踢皮球的人,但腿画的弯一点就更好了。”等等。然后请幼儿将作品带回家,和家人一起欣赏,家长可以把想法直接与幼儿交流,也可以用短信、小纸条等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通过这样的多元的评价主体,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从而更愿意主动绘画出富有创意的作品,也在活动中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四、评价语言的规范性与激励性,促进幼儿向上发展

教师进行评价时,虽然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幼儿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是离不开评价语言规范性与激励性的要求。为此,评价要基于对幼儿的了解,通过观察、对话,发现并理解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式等,尤其是当幼儿的作品“离谱”的时候,应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试图理解其意。总而言之,教师应捕捉幼儿活动中的闪光点,给予激励性的评价,激发他们大胆作画的热情;同时又要准确把握幼儿的不足,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或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促进幼儿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比如,在“雪娃娃”的教学中,有位幼儿给雪娃娃戴上了墨镜,他说:“阳光照在雪上,太亮了会刺眼,给它戴上墨镜就不会了。”我说:“你真贴心”;有位幼儿在雪娃娃旁画了燃烧着火焰的柴堆,他说:“太冷了,有火,雪娃娃就不怕冷了。”我说:“你真好,可是有火雪会融化,还有什么办法让他不冷呢?”幼儿说:“给他穿件衣服,戴上帽子”“还可以让雪娃娃做运动”于是该幼儿在雪娃娃手上画了一个皮球。幼儿对自己作品有非常“奇妙”的解释,作品中反映着他们的生活经验,也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的情感与人情味,使得幼儿的作品显得格外生动。

教师评价对幼儿美术活动的影响 第3篇

一、绘画———幼儿本真的生命活动

中国现代心理学家黄翼说:“幼儿视绘画为游戏,以新奇绘画工具的活动,宣泄其天然的冲动,满足其表现需求。”幼儿对绘画就像游戏,他们对各种绘画工具好奇,于是拿起画笔就像拿玩具般,在涂鸦中发现色彩、线条的奥秘。“儿童的美术是他们本真的生命活动”。孩子拿起画笔就能创作,任何颜色都是可以搭配的,没有同色调或红配绿、黑白配之说。在孩子的眼里,任何图画都可以是一个或有趣或温暖或伤心的故事,哪怕只是乱糟糟的一团线条,不信问个小朋友,他会告诉你许多故事。

二、教师评价的问题

不应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都是一味地赞美,如果教师对于每个幼儿的作品都是“你画的很棒!”“你颜色涂得很好看”这样笼统的评价,孩子也会觉得枯燥无味,渐渐他们会发觉老师根本没有用心观察,长此以往也会对绘画失去兴趣。

(1)评价的主体是幼儿。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评价的主体当然是幼儿,这一点我相信所有的教师都是清楚明白的,可是在真正活动时,又会走偏,教师成了主角、评委,而评价的标准就是教师单方面的审美。例如,中班美术活动“画火山”,要求幼儿用画笔和颜料作画。一个幼儿先画完,看到同桌的画,大声说:“不是这样画的!”这时教师给了一张纸重画。集中欣赏时,教师首先给大家展示了第一位幼儿的作品:“这张火山画得棒不棒?”“棒!”教师又展示了第二位的作品:火山比范画的小很多,颜色涂成了黑色。“大家再看看这座火山有什么问题呀?”“颜色涂错啦,太小啦……”由于讲解和作画时间用得过长,欣赏评价环节草草结束。整个评价过程都是教师占主体地位,提问也暗示着幼儿作品的好坏,中班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教师的意思,也就顺着回答问题。教师包办了幼儿的想法;请幼儿评价作品也就成为过场,未能达到美术评价的目的。而教师的这些不经意的语言、举止也可能会影响幼儿对于美术创造的兴趣。

(2)单一、敷衍式的评价语言。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有时会太过笼统,如:“你画得真不错!”“真漂亮!”幼儿听了很开心,其实稀里糊涂地被表扬了。当教师提出要求:“画面太空了, 我们在边上再加点东西吧!”“这里不对哦,动脑筋想想应该怎么画……”这样空泛的建议,最后造成的结果可能是孩子们干脆放下画笔,用一句:“不会画!”提出抗议。所以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否定又空泛的语言,这样只会扼杀幼儿创作的热情。

(3)评价标准简单划一。如前所述,教师将两位幼儿的作品做比较,肯定了第一位,否定了第二位。大家当然会不由自主地去比较,幼儿口中说的美丑肯定是横向比较的结果。幼儿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横向比较会使那些发展较迟缓的幼儿更加不自信,所以展示作品时,需要教师正面引导,用纵向的方法引导幼儿欣赏同伴及自己的作品。正如《纲要》中所说:“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三、多元化评价促进幼儿的发展

(1)自评与他评。自评,就是幼儿自己对自己作品的评价。而他评,可以是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或幼儿对幼儿的评价。现在美术活动中可能都是以教师评价为主。例如,小朋友都在专心致志地画小企鹅,有正面的、有侧面的、有躺着的、还有拿着棒棒糖的企鹅,苹果组有一个小女孩在企鹅的头上画了一个粉色的蝴蝶结, 老师看到了便夸奖说:“呀!你的企鹅真可爱,还带着蝴蝶结呢。”结果过了一会儿,再去苹果组时,六个小朋友都在企鹅的头上画上了粉色的蝴蝶结。幼儿因为教师的夸奖而都模仿了画蝴蝶结, 放弃了自己原本想法。其实,说不定他们会有更好的想法。因此, 教师的评价会带来盲从。让幼儿共同参与评价,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激情,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教师可以提供给幼儿充分交流的机会,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

(2)评价时间的安排。美术活动常常会碰到的问题是,每个幼儿完成作品的速度不一,对于已经完成的幼儿,教师往往也不知道要让他们干什么,对于速度慢的幼儿也不能催促,这样只会让他们把绘画变成了一项任务来赶紧完成,最后活动超时。其实我们可以把评价放在活动过程中,或是把作品布置到主题环境中, 这样幼儿在空闲时就可以一起欣赏讨论。

幼儿园教师活动评价表 第4篇

一、明确评价目的,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美术活动的评价不能偏离了发展”的轨道,它是此次教育活动的终点却又是下次教育活动起点,在美术评价活动中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为以后的美术活动打好更好的基础,使得评价活动对于幼儿而言是真正有价值的活动而非“走过场”环节,起到真正提高幼儿在艺术方面素养的作用。因而不能因评价是美术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了追求教学活动形式的完整,不顾幼儿绘画速度不一的现实,致使评价的最终目的——促进幼儿、教师、课程与教学不断发展落空了。

比如:在小班《绕毛线》的绘画教学中,活动目標之一是顺着同一个方向涂色。幼儿的绘画速度不一,对于仅有十五分钟的教学活动,在幼儿绘画作品完成后还有的点评环节,可以说时间是不宽裕的。在活动中我没有因部分幼儿完成了绘画活动,在紧迫时间压力下就提前匆匆进入点评环节,而是把美术活动中每一环节做透,对于较快完成作品的幼儿,我请他们和画好的同伴一起说说自己的作品,有的幼儿指着别人的作品说:“你的毛线乱乱的,你看我的,沿着一个方向画”,被指出问题的幼儿回到座位沿着同一方向又画了几笔。较快画好的幼儿自己进行讨论,既避免了消极等待时间隐性浪费,也给画的慢些的幼儿完成作品提供了时间,而之前他们的交流过程,也为点评环节做了铺垫。

二、综合运用评价方法,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评价方法有多种多样,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的范围和界限,都不是万能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评价时,应将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运用,取各个评价方法之长,并根据不同的情境与要求,运用适宜的评价方法,发挥评价的作用。同时,幼儿发展具有个体差异,应尽量少进行幼儿间的横向比较,多使用纵向评价,关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比如在绘画教学《我的小汽车》开展前,首先请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玩具汽车,说一说自己的小汽车,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再组织幼儿到马路上观察了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这样对预设的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也便于对幼儿经过《我的小汽车》绘画教学后表现出的水平与进步进行纵向评价,从而做到关注幼儿的个性与差异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促进每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发挥各方的积极主动性

评价主体应改变过去教师唱独角戏,幼儿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而应充分发挥家长、本班幼儿甚至平行班幼儿的主动积极性,通过讨论得出评价结论。倡导发挥被评价者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幼儿虽年龄小,经验少,但依然是独立个体的人,有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不容忽视;家长对幼儿的了解比较细致,评价也就比较有针对性;教师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对幼儿进行评价,有利于为幼儿提供专业性的指导与帮助;平行班的幼儿年龄差不多,但原有经验水平不同,教师的教育方式也有差异,会与本班幼儿表现出更多不同的特质,他们的评价使得评价的结论更全面、更丰富。

比如在命题画《人人运动》教学中,我就借用平行班的小朋友,与本班幼儿一起欣赏作品,说一说 “你认为这幅画好在哪里、哪方面改一改会更好”,幼儿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颜色很好看,如果画小一点会更好看呢。”“我喜欢他画的那个踢皮球的人,但腿画的弯一点就更好了。”等等。然后请幼儿将作品带回家,和家人一起欣赏,家长可以把想法直接与幼儿交流,也可以用短信、小纸条等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通过这样的多元的评价主体,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从而更愿意主动绘画出富有创意的作品,也在活动中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四、评价语言的规范性与激励性,促进幼儿向上发展

教师进行评价时,虽然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幼儿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是离不开评价语言规范性与激励性的要求。为此,评价要基于对幼儿的了解,通过观察、对话,发现并理解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式等,尤其是当幼儿的作品“离谱”的时候,应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试图理解其意。总而言之,教师应捕捉幼儿活动中的闪光点,给予激励性的评价,激发他们大胆作画的热情;同时又要准确把握幼儿的不足,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或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促进幼儿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比如,在“雪娃娃”的教学中,有位幼儿给雪娃娃戴上了墨镜,他说:“阳光照在雪上,太亮了会刺眼,给它戴上墨镜就不会了。”我说:“你真贴心”;有位幼儿在雪娃娃旁画了燃烧着火焰的柴堆,他说:“太冷了,有火,雪娃娃就不怕冷了。”我说:“你真好,可是有火雪会融化,还有什么办法让他不冷呢?”幼儿说:“给他穿件衣服,戴上帽子”“还可以让雪娃娃做运动”于是该幼儿在雪娃娃手上画了一个皮球。幼儿对自己作品有非常“奇妙”的解释,作品中反映着他们的生活经验,也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的情感与人情味,使得幼儿的作品显得格外生动。

总之,美术活动作为幼儿内心和精神表达的一种方式与途径,是具有生命和情感的,它传递出着幼儿眼中的世界。因而,教师对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时,应树立正确的评价观的同时运用规范、激励性的语言,结合使用适宜的评价方法,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评价,发挥各方的积极主动性,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最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教师活动评价表 第5篇

【摘要】目前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存在着评价标准划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法单一,评价主体缺失,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评价语言不艺术,缺少激励性等问题。改进教师美术评价行为可采取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把握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与教学相融合,评价语言生动恰当等改进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师评价行为评价改革

剖析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行为,对于将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实现美术教育对幼儿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价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现状分析

1、评价标准划一,评价目的有所偏差

美术活动中,一些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往往是成人化的,如画面是否干净、比例是否恰当等,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如评价时不顾幼儿绘画速度不同的实际情况,硬要部分幼儿放下画笔听教师讲评,致使评价的最终目的——“促进幼儿、教师和课程发展”落了空,“评价偏离了‘发展’的轨道”,“教育评价事实上只成为了教育的终点而非起点”。

2、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内容片面

许多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多采用现场即时评价,幼儿之间横向比较多,而且评价内容偏重幼儿“学”的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对于幼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却不重视,同时缺少针对教师自身“教”的艺术和实践内容的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只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

一直以来,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评价主体是幼儿园教师,幼儿是被评价者,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家长等其他人员也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同时,教师的评价行为更多的发生在教学活动的结束环节,体现在对幼儿已完成作品的评价上。很少有教师进行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及过程性评价。

4、评价语言不艺术,缺少激励性

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语言往往不具体,缺少针对性。如“画得不错”“有进步”“真漂亮”等,这类语言幼儿听后并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有了哪些进步。对

幼儿创作过程的评价语言也不够深入,缺少启发性。如“你画的是什么”“想想春游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照顾妈妈的”等。这类语言对幼儿来说过于抽象,不易操作,基本上是无效指导。有的教师指导语言虽很具体,但表现出明显的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如在幼儿画完一只猫后,老师启发说:“猫饿了得吃饭,给它添上一个食盆吧”。还有的教师不顾幼儿的想法和体验,采用否定性的语言说:“你怎么画了个黑太阳?”“怎么画得乱七八糟的,重画!”以上这些语言与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改进教师美术评价行为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

“把整体性的教育肢解为某些技能的培训和操练,以至于忽视整体性的教育目的和意义,这不符合当今的时代精神。”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所追求的不应是给幼儿的作品下一个结论,或评定绘画技能的高低,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幼儿的关注和关怀,对幼儿艺术天性的保护,同时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快乐全面成长。

为此,教师应认识到幼儿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借助美术这一载体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已有的基础及兴趣爱好,再提出知识、技法及想像、创造等方面的要求,并把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与人格的全面发展作为首要的判断指标。

2、把握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

虽然幼儿尚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与人沟通,表达自我,但他们有自己的“百种语言”,其中美术就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儿童用以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想像和创造自己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伴随着艺术与各领域的连接和沟通,美术活动可以成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促使幼儿形成自主学习的愿望,并不断加深对外界事物的认识。

与此同时,童年期也是游戏期,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是幼儿游戏的直接目的。儿童具有天赋的直觉和敏锐的感受力,画笔、颜料、纸张也是他们的玩具。幼儿从事美术活动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只是因为“创作”的过程或形象、色彩的变化结果能让他们感受到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由此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成功的自信。

3、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关注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是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和人才,还应是一个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幼儿美术教育同样如此。教师在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与多元化,不仅应包括粗浅的美术知识技能,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评价。具体说来,知识技能方面的评价应包括构思、造型、艺术材料运用、构图、表现、着色等维度。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应注重对幼儿兴趣、主动性及自信心等的评价。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方面的评价应包括对幼儿活动的持久性、习惯、表现方式、创作偏好等的评价。

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化能帮助教师从多个角度评价幼儿。发现幼儿各自的优点和长处,“只有这样,‘欣赏“乐观’的态度才是真实而非虚伪的,也才能帮助被评价者‘自我发现’,进而悦纳自己、拥有自信。”当然,具体到某一次美术活动的评价,评价内容不一定每次面面俱到,可以根据活动内容、活动进程、幼儿整体水平或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重点评价其中某些方面,或就某个题材、技法进行单项评价,但在一段时间内对全体或某个儿童的评价要能体现出评价的均衡与全面性。

4、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缺陷,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评价时,应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及教师与幼儿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教师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还应关注评价获取信息的信度、效度及评价的实际作用,包括评价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从评价结果做出的推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及评价是否真正起到了促进幼儿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实际作用,以克服为了评价而评价的现象。

5、评价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倡导发挥被评价者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幼儿虽然年龄小,经验少,但“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中应改变过去教师唱独角戏,幼儿被动接受评价的状况,充分发挥家长、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评价成为幼儿、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过程

在“征服与被征服、主宰与被主宰的对抗关系中是形成不了真正的主体性的。真正的主体性只能存在于相互结合、协调发展的和谐统一关系中。”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让参与评价的多主体明确评价的标准、内容与要求。对不同的评价主体来说,其评价内容和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例如,家长对幼儿的评价应主要集中在对孩子在家的美术活动兴趣、习惯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观察和评价上;幼儿之间互评也要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着重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进而改进自己的行为。

6、评价与教学融合,实现评价的动态化

“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课程开发过程,评价即是对课程与教学的反思过程,它本身就是课程’与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对儿童美术发展的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求教师首先认真实施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客观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准备状态,充分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引导幼儿自由讨论,确定所要表现的内容与对象,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将美术活动指导与评价结合起来。当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但又缺少一定知识与技法时,教师的指导和介入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指导以评价为基础,又是评价的深化和升华,能针对幼儿的问题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建议,并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改进教学,实现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7、评价语言生动恰当,体现激励性

教师在美术活动评价中应注重评价的语言艺术。具体来说,评价首先要建立在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对话,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及作品想表达的思想和感受,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法和表达形式,特别当幼儿的作品“离谱”时,更应站在幼儿的视角努力理解其意图;当幼儿本身也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意图时,教师应能善意地给予诠释。而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注意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小班幼儿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应尽量采用拟人化和情景化的语言;中班幼儿有初步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评价可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你为什么要这样画?”“还可以怎样表现?”引导幼儿边画边思考,完善自己的构思;大班幼儿能力较强,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教师应更多采用协商和引导的语言,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人。

总而言之,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与不同点,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错了”,因为艺术是无错的。

【参考资料】: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幼儿美术活动中内容和方法的整合》李慰宜

3、《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以儿童发展为本》姚伟

幼儿园教师活动评价表 第6篇

教研信息 Teachingresearchinformation

2007年第10期(总第142期)

大兴安岭地区教师进修学院2007年6月18日

全区幼儿教师综合技能展示活动综合评价

6月13——15日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在地直机关幼儿园举行了全区幼儿教师综合技能展示活动。

一、活动的总体设计

2004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组织了全区幼儿教师综合技能展示活动,在这以后的三年里,地区多次组织召开现场会、到省内先进幼儿园参观学习,对我区的幼儿园办园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检验全区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再次组织了全区幼儿教师综合技能展示活动。

1.理论测试。理论测试内容主要是围绕《纲要》进行的,题目设计较为灵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更有利于幼 1

儿教师把握《纲要》精神,贯彻、落实好《纲要》精神,促进保教质量的提高。

2.综合技能展示。综合技能展示主要包括简笔画、讲

故事、弹唱、舞蹈等四项内容。其中简笔画采取任选命题做画的形式,另外,对讲故事、弹唱、舞蹈等内容的展示也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3.教育活动展示。此次展示活动共安排了11节教育

活动课,内容涵盖大、中、小班五大领域。教师既可按照教材进行活动,也可自行设计适合相应阶段幼儿认知水平的教育活动。这是对幼儿教师整体把握《纲要》基本理念的一个检验。

二、活动取得的成效

此次展示活动历时三天,来自全区各县、区、局的十一

个代表队、40余名幼儿教师参加了此次展示活动,其中地直机关幼儿园、塔河县幼儿园、图强幼儿园获得了团体总分前三名。

通过此次展示活动,表现出幼儿教师整体水平得到了较

大幅度地提高,对《纲要》的学习更加深入,较好地把握了《纲要》的精神,教师综合技能水平明显提高,这将促进我区保教质量的不断提高。

1.教师对《纲要》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明显提高。此次

展示活动安排了理论测试环节,理论测试的内容主要是考查

幼儿教师对《纲要》的理解与运用,因此,题型设计较为灵活,既有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同时还有案例分析等内容,教师可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解答。从教师的答卷情况看,对于《纲要》的基本知识教师掌握得很好,可见各个幼儿园、教师对《纲要》的学习十分重视。在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对《纲要》的学习、落实情况时,教师们都能够谈出自己的切身体会,有利于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园本研修工作。

2.教师的综合技能水平明显提高。此次活动安排的综

合技能展示包括讲故事、弹唱、舞蹈、简笔画等内容,在教师的展示过程中,我们看到教师都进行了精心地准备,从内容到形式都较上次展示活动有较大进步。

首先,教师能够正确分析领会简笔画的命题,有感情地

表达了与命题较为一致的画面内容,好的作品构图适当,用笔流畅,足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对简笔画基本功的训练与实践较为扎实。

其次,在讲故事环节中,教师们能够选取适合幼儿的故

事,运用较为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讲述,有的教师还使用了道具,这样的呈现方式易于被孩子们接受。

还有,教师的弹唱水平有了较大进步。从键盘到演唱的技巧看,很多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付出了较大的努力。

最后,教师们进步最为明显的是舞蹈,从音乐到服装,再到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力以及舞蹈的功底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在显著地提高。

3.教师的组织活动能力在明显提升。此次展示活动共

安排了11节活动课,内容涵盖大、中、小班五大领域。从这11节展示活动看,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在明显提升,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特点设计适合幼儿认知水平的教育活动,活动形式较为丰富,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儿童的兴趣,使儿童在玩中学习、体验;在玩中得到情感熏陶。

4.达到了以点带面,相互沟通交流的目的。此次展示

活动共有来自全区的11个县区局参加,覆盖面广,参加展示的教师水平普遍较高,活动中教师们积极、热情,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展示的过程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对今后的工作是一个极大的促进。此次展示活动达到了以点带面、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存在的不足

纵观此次展示活动,教师们的综合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1.对《纲要》的学习不够深入、理解不够透彻。此次

理论测试在命题中安排了一些与教师实际工作结合,运用《纲要》进行解读的答题,从教师的答案中我们看到教师对《纲要》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不能够恰当地运用《纲要》对

问题进行适当的解答。

2.教师驾驭活动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此次展示的活动课中,教师驾驭教育活动的能力显得有些不足,比如教师的提问技巧,用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语言引导孩子的能力,活动中师生间的互动形式,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3.教师的教学技能有待于提高。在此次展示活动的讲

故事环节中,教师虽然能够运用肢体语言丰富故事的内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缺少启发、诱导性的语言,不能带给幼儿思考与想象,没有引导幼儿参与其中的问题设计,没有充分发挥这一活动的作用,不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改进的措施

1、加强对《纲要》的深入学习,并能与工作实际相结

合。

《纲要》是我们做好幼教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必须细读、精读、研读,切实把握好《纲要》的基本精神,并能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各个幼儿园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注重学习的实效性,用《纲要》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不断提升实施《纲要》的能力和水平。

2、加强园本研修,切实解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园本研修是切实解决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有

效方式,加强园本研修工作,就是要善于引导教师发现问题并能够积极地解决问题,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因此,各个园所要采取适当的形式开展园本研修工作,梳理好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保教质量的提高。

3、改进教研方式,深入基层,切实为幼儿教师服务。

园本研修离不开教研人员的专业引领,因此,各级教研

部门要切实为幼儿园所、为幼儿教师服好务,经常深入基层,与幼儿教师共研、共创,为幼儿教师的研究与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真正解决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

(学院初教部)

发至:省教育学院,地委办信息科、行署办信息科、行署教育局,各县、区、局教师进

修学校、教科研中心、教科所,地委、行署领导

上一篇:五天的军训结束下一篇:青年教师进步之星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