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名著赏析

2024-06-18

世界文学名著赏析(精选6篇)

世界文学名著赏析 第1篇

班级:

推荐作品:《简爱》

评析:

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父亲是当地圣公会的一个穷牧师,母亲是家庭主妇。夏洛蒂·勃朗特排行第三,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写作特色

这本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璞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被认为是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主要描写了

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但她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小说以浓郁抒情的笔法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

简·爱是个孤女,幼小的简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在红房子中去世后,简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以后,简被送进了洛伍德孤儿院。

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她最好的朋友海伦在一次大的斑疹伤寒中去世了。由于谭波尔儿小姐的离开,简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

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

她发现她的主人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整幢房子沉郁空旷,有时还会听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奇怪笑声。

她爱上了罗切斯特。其实罗切斯特也已爱上简。当他向简求婚时,简答应了他。

当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离开了罗切斯特。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最后在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

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失去一只胳膊,一只眼睛)。简找到他并大受震动,最终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小说中的著名对白

每个人以自己的行为向上帝负责,不能要求别人承担自己的命运„„

你的怀疑折磨着我„„答应吧!答应吧„„上帝饶恕我,别让任何人干扰我,她是我的,我的„„

“我告诉你我非走不可!”我回驳着,感情很有些冲动。“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

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赏析

这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她的生活遭遇令人同情,但她那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更为人们所赞赏。

小说主要描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简·爱的爱情观更加深化了她的个性。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双方彼此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整部作品以自叙形式写成。大量运用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全书构思精巧,情节波澜起伏。作者还以行情的笔法描写了主人公之间的真挚爱情和自然风景,感情色彩丰富而强烈。这部优美、动人并带有神秘色彩的小说,至今仍保持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世界文学名著赏析 第2篇

《简·爱》名著与电影赏析

姓名: 闫法轲

学校: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专业: 会计

班级: Z会计121

学号: 201204013120

《英美文学名著与电影赏析》期末课程考试

一.作品综述 1.作者简介: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1816-1855)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在那里,她的两个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回到家乡,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老师。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最终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夏洛蒂·勃朗特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恩·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著名的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在死亡的阴影和困惑下,她坚持完成了《谢利》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艾米莉的哀思,并描写了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她另有作品《维莱特》(1853)和《教师》(1857),其中《维莱特》可以看做是她个人的小说体自传,与她的人生经历十分相似。这两部作品均根据其本人生活经历写成。夏洛蒂·勃朗特善于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这位天生体弱的女作家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2.主要情节概述:

这本小说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主要描写了简·爱的一系列遭遇以及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经历。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但是她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小说以浓郁抒情的笔法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其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简·爱是个孤女,她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由于染上了伤寒,在一个月之中相继去世。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在红房子中去世后,简·爱过了10年倍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于反抗表哥的殴打,简被关进了红房子。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与恐惧,使她大病了一场。

《英美文学名著与电影赏析》期末课程考试

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以后,简被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

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她最好的朋友海伦在一次大的斑疹伤寒中去世了。这次斑疹伤寒也使孤儿院有了大的改善。简在新的环境下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并在这所学校任教两年。由于谭波尔儿小姐的离开,简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

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庄园的男主人罗切斯特经常在外旅行,她的学生是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阿黛拉·瓦朗,罗切斯特是她的保护人。

一天黄昏,简外出散步,邂逅刚从国外归来的主人,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以后她发现她的主人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也是时好时坏。整幢房子沉郁空旷,有时还会听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奇怪笑声。

一天,简在睡梦中被这种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间着了火,简叫醒他并帮助他扑灭了火。

罗切斯特回来后经常举行家宴。在一次家宴上向一位名叫英格拉姆的漂亮小姐大献殷勤,简被召进客厅,却受到布兰奇母女的冷遇,她忍受屈辱,离开客厅。此时,她已经爱上了罗切斯特。其实罗切斯特也已爱上简,他只是想试探简对自己的爱情。当他向简求婚时,简答应了他。

在婚礼前夜,简·爱在朦胧中看到一个面目可憎的女人,在镜前披戴她的婚纱。第二天,当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离开了罗切斯特。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最后在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

不久,简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决定将财产平分。圣·约翰是个狂热的教徒,打算去印度传教。他请求简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但理由只是简·爱适合做一位传教士的妻子。简拒绝了他,并决定再看看罗切斯特。

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

《英美文学名著与电影赏析》期末课程考试

也受伤致残(失去一只胳膊和一只眼睛)。简找到他并大受震动,最终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3.核心人物评价

简·爱——女主人公,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凡,但她并不以此自卑。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笨,显示出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有顽强的生命力,从不向命运低头,最后有了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爱德华.费尔法克斯·罗切斯特——桑菲尔德庄园主,拥有财富和强健的体魄,年轻时他过着放浪的生活,后来决心认真生活,喜欢简爱并向她求婚。晚年时由于第一任妻子的疯狂放火而失去一条胳膊,并且瞎了(后来恢复了一只眼睛的视力)。最后成为简爱的丈夫。

白茜——盖茨海德庄园的仆人,相较之下她对简爱很好,后来嫁给看门人利文,曾看望过简爱。

里德太太——简·爱的舅妈,曾违心答应丈夫收养简爱,对简·爱并不公平。儿子自杀使她中风,临死前良心发现,告诉简·爱她隐瞒了她的叔叔的来信。(已死)

里德先生——简·爱的舅舅,对简·爱比较好,但过早离世。

伊丽莎·里德——里德太太的大女儿,精明有心计,习惯把自己的一天安排得井井有条,日常生活规律如钟表般精准,因弟弟的行为和家庭的败落而痛苦,决心隐居,后当了修女,后来成为修道院院长,将所有财产都捐献给她的修道院。

乔治安娜·里德——里德太太的小女儿,貌美如花,向往上流社会的社交圈,常常沉溺在她曾在伦敦度过的那个出尽风头的冬季的回忆里,后来嫁给了一个年老力衰的富豪。

约翰·里德——里德太太的儿子,暴躁、惹是生非,小时候经常欺负简·爱,长大后将家中财产挥霍一空后自杀。

海伦·布恩斯--简·爱在洛沃德慈善学校的好友,聪明好学。在罗沃德学校流行疾病时因为肺结核而死。(已死)

布罗克尔赫斯特——洛沃德慈善学校总管,虚伪且刻薄。

《英美文学名著与电影赏析》期末课程考试

谭普尔小姐(玛利亚·谭波尔)——洛沃德学校教师,是简·爱的良师益友。后来嫁给了一个牧师。

圣约翰.李维斯——简爱的堂兄,英俊,有极高的信仰。向简求婚,但理由只是简·爱适合做一位传教士的妻子,成为他的助手,被拒绝,后来一个人去印度传教了。

戴安娜·李维斯和玛丽.李维斯--简爱的堂姐,聪明善良且好学,戴安娜很活泼。(圣约翰的胞妹)

爱丽丝·费尔法克斯--罗切斯特的女管家。

阿黛拉·瓦朗--罗切斯特旧情人(一个法国舞女)的女儿,沉溺于奢华的生活风,喜欢漂亮的衣服和饰物。在学校英国式教育下改变。(罗切斯特是她的监护人,简·爱的学生)

英格拉姆·布兰奇小姐——长得美丽动人的贵族小姐,罗切斯特先生的追求者,但不是为了爱,而是钱。

罗莎蒙德·奥利弗小姐——活泼美丽善良的贵族小姐,圣约翰教区内唯一一位富人奥利弗先生的女儿,她帮助圣约翰创办学校救济穷人,他们相爱却都不表达,圣约翰以她不适合成为传教士的妻子为由拒绝简爱撮合他们的好意。她最后嫁给了格兰比爵士。

简爱

是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的女孩,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从简爱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

海伦

海伦主张凡事能忍旧忍,这样自己快乐,别人也会对你好一些。我觉得海伦的这些话在我们看来是很让人不可理解的。但是她的宽容、忍让以及她那博大的胸怀,是令人钦佩的。

罗切斯特

罗切斯特先生是一个正直、善恶分明而又带有幽默感的人。他们两人真心相爱了。然而在他们的婚礼上,梅森先生揭露了罗切斯特先生是个有妻之夫的秘密后,简彻底失望了,她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离开了他。然而他们最终又走到了一起。

《英美文学名著与电影赏析》期末课程考试

二.作品评论

1.作品现实意义

《简·爱》创作于英国谢菲尔德(谢菲尔德是地名),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这本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对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

《简·爱》是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毋庸置疑的名著。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一个有尊严和寻求平等的简·爱,这个看似柔弱而内心极具刚强韧性的女子也因为这部作品而成为无数女性心中的典范。

2.个人心得

《简·爱》一反传统小说中以温柔美丽的女子做主角、以浪漫动人的爱情传奇为故事的旧格式,写出了一个出身低微、相貌平平的女子与不公平的命运抗争的故事。

主人公简·爱是不幸的,她自幼失去父母,唯一爱她并领养她的舅舅又过早地弃她而逝。她初涉人世,便过着寄人篱下、任人驱使的悲惨生活,饱尝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痛苦。为了逃避严酷的现实,她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她酷爱的书和大自然上。书丰富了她的感情世界,陶冶了她的性情,苦难又磨炼了她的意志,使她养成了坚毅倔强、外柔内刚的性格。

小说中,简·爱与桑菲尔德府的男主人罗切斯特的爱情波折,使简·爱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简·爱发现自己爱上了罗切斯特时,她很清楚地意识到,横在他们之间的鸿沟。罗切斯特出身名门,十分富有,是英国上层社会的绅士,她出身卑微,不名一文,只是一个地位与佣人差不多的家庭教师,但是,她没有因此而气馁,而妄自菲薄,她勇敢地向自己、向罗切斯特承认了对他的感情。在结婚仪式上,她才知道罗切斯特已经结过婚,原配妻子尚在人间。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婚姻的庄严、合法、纯洁,她不顾罗切斯特的再三恳求,强忍内心的巨大伤痛,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罗切斯特,遁入无依无靠的茫茫人世。

在金钱面前,她也有不俗的表现。在获得叔叔的遗产,一夜之间由赤贫变为富有的时候,她立即就把大部分的遗产转赠给贫困的表哥、表姐。在她的心目中,亲情比金钱更为重要。

简·爱这位离经叛道的女性,虽然并不美丽,但富有挑战和抗争的个性,使她

《英美文学名著与电影赏析》期末课程考试

充满了魅力。她聪明好学,自尊自爱,尽管社会地位卑微,她决不自甘堕落。她认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她为争取平等地位,为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而抗争、奋斗。从很小的时候起,她便敢于向欺压她的人反抗,哪怕因此而招致严惩,也不畏惧。她那不屈不挠,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使那些欺侮她的人胆战心惊。

在爱情方面,她从不奴颜婢膝,也不一味地迎合讨好,她鄙视那些浑身铜臭、以门第出身论人、一味追求虚荣的上流社会的庸俗之辈。她的头脑始终是清醒的,她从来没有沦为爱情和物质的奴隶,也没有陷入感情的旋涡,而不能自拔。简·爱为维护公道、维护个人尊严,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不仅赢得了罗切斯特的尊敬,也使得简·爱这一形象具备了经久不衰的价值。

世界文学名著赏析 第3篇

2012年10月, 我对我校七年级学生 (7个班, 330名学生) 名著阅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七年级学生学业压力小, 阅读时间很充分, 但因各学科作业较多和学生自身懒散等因素, 名著阅读的意识不强, 阅读习惯没有养成。2013年5月, 我对我校九年级学生 (5个班, 243名学生) 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即将迎接中考的九年级学生, 对于中考考查的六部名著的阅读率尚可, 而教材推荐的其他名著作品则不太重视, 偶尔读读缩写版, 可见初中生在阅读品质上的功利性、依赖性、浮浅性较为严重。

近年来, 泉州中考十分重视考查初中生浏览文学名著的能力, 可见提高初中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性。主要的课外阅读必读书目有《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简爱》《伊索寓言》 (《爱的教育》《格列夫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前几年主要考查故事情节概述和人物形象分析, 分数6分。但只考查其中一至两部名著。近三年则涉及到至少五部名著, 分数8分, 考查的内容更细化。回想这三年来与学生一起阅读名著的经历, 看到初三的学子匆忙应战的模样, 我一直在思考明年的名著考查内容会有怎样的调整变化, 其考查的难度会加大多少, 发现七八年级的学生只有脚踏实地认真阅读文学名著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而作为语文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名著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

一、课堂渗透, 课外拓展, 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兴趣是初中生阅读名著的首要条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一些名著节选的课文的不同特点, 巧妙选择切入口, 选择性地向学生讲清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作品的价值意义及其疑难问题、阅读时应注意的地方和可运用的方法等, 设法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并给予及时有效的阅读指导, 让他们在“好之”和“乐之”中求知。

学习《美猴王》时, 我组织学生讨论“美猴王集猴性、人性、神性于一身的特点”, 引导他们从整部作品中再去寻找其他故事, 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孙悟空这个形象。

学习《空城计》时, 我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片段, 对比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区别。许多学生认为课文对人物的刻画十分细腻, 给了他们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影视作品对于一些典型细节的叙述远不如原著生动。

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 我介绍了书名由来, 为吸引学生注意力, 又设置了一些简单的题目抢答。

正在细读《水浒》的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得心应手, 而部分学生还未读, 面有惭色, 但促进了他们阅读的决心, 在班级里掀起了阅读《水浒》的热潮。

二、开展多种活动, 坚持做读书笔记

初中生的思维往往表面化, 缺乏应有的深度, 阅读只流于表象的理解, 不能深入到意蕴层, 领会文章重点。在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水浒》时, 组织“取经故事” (故事会) 、“话说水浒好汉人物” (演讲赛) 等活动, 或者利用每天的课前三分钟, 每位同学轮流讲一个《伊索寓言》中的故事, 或者在引导学生阅读《简爱》《骆驼祥子》前, 组织学生鉴赏精彩的影片, 出一期有关简爱、祥子的手抄报,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亲近名著, 鼓舞他们阅读文本的信心, 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三、建立班级小书库, 参与学校读书会, 进行广泛交流

班级设有图书柜, 每人提供两本名著, 由班长统一管理, 充分利用每天中午1:20至2:00统一阅读, 或者建议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学生会、书友会读书俱乐部定期举行的读书交流会, 阅读鉴赏他们推荐的一些优秀作品。学生在广泛的交流、借鉴中, 形成了阅读文学名著的良好气氛。这时, 教师要合理巧妙地让学生以写促读, 做好读书笔记, 每天摘抄约一百字的精彩片段和有关的鉴赏文章。

四、完成名著阅读评价

学校教科室下文给语文教师, 落实名著阅读计划, 要求语文学科把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作为语文学科成绩考核内容之一, 以推动各类读书活动。各年级备课组要重视名著阅读的阶段性测试, 建立学生阅读记录卡, 记录学生名著阅读的篇目、过程和收获, 教师定期检查、评比学生的阅读记录卡、读书笔记, 评选出优秀者进行展示和奖励, 从而完成对学生名著阅读的综合评价。

五、鼓励多角度阅读,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我们应提倡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探究性阅读, 鼓励他们表达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有学生认为, 诸葛亮虽神机妙算, 但他只是个俗人, 刘备死后, 他独揽蜀中大权, 甚至于独断专行, 不能让其他将相自由发挥、各尽其能, 这是蜀国最大的败因。尽心辅佐昏庸无能的刘禅, 最终逝于行军途中, 可谓不智。这些收获学生只有真正地读文本, 才能明白。

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比较赏析 第4篇

一、人物形象比较赏析中的辨异、求同、求异存同

辨异、求同思维活动不一样,前者侧重于通过发现人物个性而认识其独有特征,后者侧重于通过发现共性而认识其共同本质。更多的时候,同与异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同中有异,异中存同。

抓住人物鲜明的对比。如鲁提辖嫉恶如仇,为萍水相逢的金氏父女挺身而出,镇关西则强抢民女、欺诈金钱、无恶不作。莫泊桑经典名著《我的叔叔于勒》中,小若瑟夫善良纯朴,对叔叔怀有同情和怜悯,与他的父母菲利普夫妇有着本质的区别,他寄托了作者对下一代人、对树立社会人与人新的情感关系的希望。通过比较父子两代人,学生不难对西方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更深的认识。

现实生活中,人的性格是多面的、复杂的,人与人之间并不存在鲜明的对比,而只是存在参差的比较。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同样眼里只有金钱的菲利普夫妇之间存在细微的区别,夫人比丈夫更富于心计而冷酷无情,面对穷苦潦倒的于勒,丝毫不念亲情,反倒是回想起往日于勒的牵累,她对于勒潜藏着多年的仇恨,一下子无可抑制地暴怒起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进行这一类参差的比较,去深刻体会人物内心细腻而微妙的情感世界。

二、注重纵向、横向比较,从不同侧面赏析人物

横向比较,就是把反映特定时代背景、地域空间的作品放在一起去探求其异同的教学方法。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和《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他们都是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迂腐至极,都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对社会的摆布同样软弱无力,同时也都有善良的品性。但他们又不尽相同,范进逆来顺受,对丈人恭顺、诺诺连声。我问学生,假如换了孔乙己,面对丈人趾高气扬的施舍,孔乙己会像范进一样千恩万谢吗?这样一比较,两人的性格差异立显。此外,孔乙己一到店就招到人们的百般嘲讽,我们可以比较文中的“我”与旁人有何异同,引导学生将“我”和其他人进行参差的比较,能深刻领会社会风气对一个少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体会孔乙己因为卑微的社会地位导致的悲哀人生。

即使同一个人物,他的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场景中,人物会表现出性格的不同层面。纵向比较,就是把人物活动的不同场景放在一起来探求人物性格,它以时间先后为出发点进行比较,纵向深入,品读人物内心不同侧面。例如分析鲁提辖这一人物形象,他面对无恶不作的镇关西,怒从心生,每一拳都打得又准又猛,三拳就把镇关西打死了,充分体现出嫉恶如仇的性格。其后到东京大相寺,在菜园里智斗想捉弄他的众泼皮,却没有大打出手,而是显示了宽宏、豪爽的气概。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片段,品味鲁提辖性格的粗中有细、有勇有谋。

宋江,是争议颇多的一个人物形象,作为封建社会不得志的文人,他满腔抱负却无处施展。他疏财仗义、孝亲敬友,性格有温柔敦厚的一面。他孝忠皇帝,又有思想正统的一面。他暗中结交江湖大盗,这是他性格中虚伪狡诈的一面。他聚众为寇,题诗言志,这是他性格中反叛的一面。他在高俅面前毕恭毕敬,不顾众人反对接受招安,祈求进入仕途光耀宗祖,祸及梁山好汉几乎命丧战场。宋江充满矛盾的行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重性格的人物。宋江到底是怎样的人呢?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好汉?这样的纵向比较,呈现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三、文本阅读与影视欣赏,综合艺术手段的比较赏析

名著阅读以文本阅读为根本,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体会和品味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进行比较赏析,品味不同表现手法的独特效果。比如我们可以将《范进中举》与契诃夫的《变色龙》相比较进行赏析,学生更容易理解对比和讽刺手法的表现效果。

影视作品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文本阅读相比,影视作品更具直观形象的特性,富有吸引力,学生从影视作品中可以借鉴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有效地促进名著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完全可以将影视艺术中的诸多方法和手段移用于名著阅读教学之中。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电视剧中相关片段,提出问题:课文里极其详尽地描写三拳打在哪里,打成怎样,并用哪三个新奇的比喻突出镇关西受到的重创?而电视剧中又是怎样突出镇关西受创之重的?学生通过细心品味,不难发现文本的描写更加具备宽广度,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的角度摹写了三个独特形象的比喻,那三拳写得细致入微,打得痛快淋漓,看得连声叫好。影视剧则难以表现味觉,为了增强表现的张力,电视剧里设计了一个巧妙的镜头:镇关西瘫倒在地,勉力睁眼看着鲁提辖一步一步走近,眼前一片血光,一切都在晃动。通过文本与影视作品的比较,学生能真切地领会文学与影视作品同中存异的艺术手段。

许多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影视艺术手法的所在,比如电影艺术中最为独到的“蒙太奇”手法,按照一定的构思把不同时空的物事进行多视点、多角度的组合,内容凝练、跳跃,富于含蓄的美感,使作品更具独特的艺术特征。此外,影视作品中诸如环境的渲染、气氛的营造、人物内心独白、隐喻手段等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其实都与文学艺术一脉相承,有异曲同工之妙。

比较赏析教学注重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细微区别,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有效降低名著阅读难度,有助于学生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领悟作品,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细腻可感,突显表现手法的精妙。在比较的过程中,要进行创造性想象,须学会获取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欣赏,坚持这种比较赏析教学方法,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提升名著阅读的综合素养。当然,比较赏析教学法应避免公式化、雷同化,切忌牵强附会。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使这种教学法发挥出它特有的作用。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第5篇

(2001年制订,2006年修订)

课程编号:300017 英 文 名:Analysis and Appreciation of Foreign Literary Masterpiece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选修课 前置课程:无 后置课程:无

学 分:2学分 课

时:36课时 主讲教师:刘诠路、侯 睿

选定教材:刘诠路、侯睿,简明东西方文学,现代知识出版社,2003年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而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欧美文学和东方文学两大部分,授课以文学史为纲,上迄古代文学,下止20世纪的外国文学的经典名著,在兼顾文学风格和作品流派多样性的前提下,从作家生平、内容简述、作品评析三个层面循序渐进地予以讲授。作家生平侧重从历史时代、社会生活及文化修养方面概括的勾勒;内容简述力求准确全面,简明扼要地介绍经典名著的风貌供读者了解;作品评析主要探求经典名著的精义,既要体现作品的艺术风采,又要领略作家试图昭示世人的深层内涵。并有的放矢的兼顾史论评述,对文艺理论的关键概念予以重点介绍,以便在学习外国文学时予以参照。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以外国文学名著的经典性,展示世界文学风貌。重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外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文学思潮、流派的基本内容和演变情况;了解外国文学主要作家的生平创作、主要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成就及其意义。以培养学生用文学发展论,历史地把作品放在特定时代、社会生活的人文大背景下去阅读,进而把学生散碎的外国文学作品的知识予以沉淀、梳理、提升。以加深学生对经典名著的理解。逐步为扩充人文思想的积淀,构建复式文化思维方式,开拓本专业以外的文学视野,为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做出努力,使他们具有一定的鉴赏和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课程力求科学系统的在经典名著赏析、文艺理论学习、文学发展轨迹三者的有机统一下,为外国经典名著赏析和外国文学知识的充实提高指出扩充、整合方向。教学方法: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采取教师讲授、辅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并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进行。经典名著的选讲,注重时代特色、著名作家、代表作品的典型性,同时兼顾文学风格和作品流派的多样性,力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深刻地理解。对文艺理论的关键概念予以重点介绍,以便在学习外国文学时予以参照。授课中有要教学相长,根据课程进度适时开展课堂讨论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学中,要配以世界文学名著的影视、图片资料穿插进行。各章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西方文学编)

第一章

古代文学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希腊文学的人本意识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首创的性质,在西方文化精神上也具有本源的作用。古希腊文学中追求个人生命价值的文化观念;古希腊神话展现的人本化感性意识;古希腊悲剧中以诗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二元对立观点,审视人类命运的理性精神。重点了解《荷马史诗》是欧洲史诗的典范性。其宏伟而崇高风格所具备的永久性艺术魅力,及荷马史诗的文学意义和它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对文艺复兴时期和后世欧洲的文艺审美观念影响力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古希腊文学

一、概述。

二、古希腊文学

1、古希腊神话;

2、古希腊戏剧;

3、《荷马史诗》。

第二节 古罗马文学

一、概述。

二、著名作家文学创作。思考题:

1、古希腊文学中的文化观念对欧洲文化发展有什么影响?

2、《荷马史诗》的文学地位及其历史价值是什么?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中世纪基督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基督教精神对封建社会文化和文学发展的影响;英雄史诗及骑士文学对后来欧洲文学的影响; 中世纪欧洲市民文学的内容及其表现手法对后世作家创作的影响。重点了解但丁的作品《神曲》、中世纪欧洲市民文学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一、基督教文学。

二、骑土文学。

三、英雄史诗。

四、城市文学。

第二节

但丁与《神曲》

一、生平与创作。

二、《神曲》。

思考题:

1、基督教在中世纪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2、但丁及其作品《神曲》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中的地位?

第二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阶级的一次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人文主义文学是该时期文学的主流,它创造了欧洲文学史上一个新的繁荣时期,是继希腊文学以后欧洲文学的又一高峰。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意义。其中,塞万提斯和他的杰作《堂吉诃德》及英国莎土比亚作品对欧洲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重点。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一、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

第二节 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

一、生平和创作。

二、《堂吉诃德》。

第三节 莎士比亚

一、生平与创作。

二、《哈姆莱特》。思考题;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意义?

2、《堂吉诃德》在欧洲文学史上具有什么的意义?

3、莎土比亚的创作思想及“哈姆莱特”矛盾性格的文化意义?

第三章

十七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164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中世纪的终结和近代史的开端。近代科学的发展,造 就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对欧洲哲学思想和古典主义文学有巨大地影响。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各国文学发展也不平衡。其中,英国文学取得重要成就。法国文学呈繁荣形势。法国古典主义在当时的文学创作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杰出作家莫里哀的戏剧《伪君子》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英国文学。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第二节

莫里哀的戏剧创作

一、生平与创作。

二、《伪君子》。

思考题;

1、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什么?

2、《伪君子》与古典主义在欧洲戏剧史上有什么的意义?

第四章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启蒙主义是资产阶级成长中,在新科学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是新时代文化思想的解放运动,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理性”,它被看作衡量一切的尺度。所以,要了解启蒙主义者的社会政治观点和文艺理论。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主要作家和重要作品。歌德的创作历程和歌德的《浮士德》是重点。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一、启蒙运动。

二、欧洲启蒙文学。

第二节

歌 德

一、生平与创作道路。

二、《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士德》。

思考题; 1、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2、“狂飙突进”、启蒙文学有什么基本特征?

3、浮士德形象具备怎样的人文主义的艺术内涵?

第五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本章要了解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社会人的精神和个性大释放时期。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竞争的新局面,启蒙理想的破灭,使这一时期的人处于憧憬与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这一时期流行的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对文学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一个具有共同社会历史背景和学术文化背景的艺术流派——浪漫主义,成为了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流。学习浪漫主义产生的根源。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并且要了解新时代诞生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家创造了划世纪文学辉煌。其中“湖畔派”和雪莱的创作历程要予以选择介绍,但需要重点了解浪漫主义产生的根源;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浪漫主义作家海涅、拜伦、雨果、普希金、惠特曼的创作。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及概况。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历史贡献及影响。

第三节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一、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

二、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

三、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

四、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

五、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思考题:

1、浪漫主义文学有那些艺术特征?

2、浪漫主义小说有那些艺术成就和历史意义?

第七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使阶级对立更趋激化,社会矛盾更加错综复杂。这一时期西欧的哲学、社会科学空前繁荣,促使人们打破传统的观念和幻想,转而用比较客观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研究社会现实问题。这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出现产生宏大的影响。真实地表现观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解剖和努力揭示种种社会矛盾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虽然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发展的影响可以说是横贯古今。所以。在教学中要重点 介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并对象征主义文学。它的美学特点和代表作家。唯美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作家与他们的理论和代表作家要有所了解。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批判现实主义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及作品

一、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

二、法国自然主义的主要作家。

三、法国象征主义文学作家沙尔·波德莱尔与 《恶之花》。

四、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

五、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

六、东北欧国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

七、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思考题:

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那些艺术特征?

2、斯汤达的《红与黑》在文学发展史中意义有那些?

3、《恶之花》对20 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有那些影响?

第八章 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中要了解20世纪欧洲和美国历史概况。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法西斯主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使世界形势更加复杂。人为物役现象的更加广泛。而无产阶级哲学和社会学说的杂陈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也甚为复杂。社会历史的复杂变幻和激烈动荡要求现实主义作家广视角、多方式地去观照生活、探究人的内心世界。于是,全知全能的文学创作的范式失落,文坛上只会产生各个民族、各种风格的杰出代表,不可能再出现率领时代的巨擘大师。作家的创作注意力由“写什么”转移到“怎么写”,都促成了世界文学由大一统向多元化的剧变。这一切使20世纪的三大文学力量: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苏联及其他欧美国家的无产阶级文学和重要作品都有所发展;创作中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文学早期创作中的关于无产者的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的广阔生活画面;创作的思想倾向、艺术风格理论主张和创作特点都有重大发展。学习中,对20和30年代苏联文学的成就。杰出的苏联作家和重要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文学的发展变化。无产阶级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苏联文学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要有所了解。因此,在学习时要对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要作家及代表作品,需要选择阅读并要有选择地进行赏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20世纪的西方现实主义文学

一、20世纪欧洲现实主文学。

二、20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

三、其他国家的现实主义文学。

第二节 20世纪俄罗斯文学

一、20世纪俄罗斯文学概述。

二、苏俄文学作家选介。思考题: 1、20世纪的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成就有那些? 2、20世纪的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有那些发展变化? 3、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发展及其影响有那些?

4、无产阶级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有那些?

第九章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刷新了西方文明的面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价值观念。人的异化程度的加深,人在精神上的惶恐不安加剧。两次世界大战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稳定感,也加速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文化的毁灭。俄国的变化给世界带来极大的振荡。总之,欧美社会的现实矛盾使现代西方人动摇了传统的真、善、美的观念,动摇了宗教信仰,对人类的本性产生了怀疑。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非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一时间在社会中普遍流行。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后的产物。要了解现代主义各流派的理论主张和创作特点,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定批判和肯定人在荒诞世界中无能为力的思想表现。同时对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思想渊源,各流派的理论主张和创作特点艺术特征也要有所了解。这种独特的现代主义文学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复杂的艺术审美,明显的反传统特征。提倡 “反向诗学”,并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要结合重要作家代表作品做选择阅读进行赏析。教学内容:

第一节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一、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二、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重要作家。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文学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及艺术特征。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流派及作家。思考题:

1、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思想渊源,艺术特征有那些?

2、卡夫卡在欧美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3、《第22条军规》的创作思想有那些特色?(东方文学编)

第一章 古代文学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东方”它是人类文明的发详地之一,是四大文明古国、三大文化中心和五大宗教的摇篮。而且犹太人创造的希伯来文化也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东方文学有几千年辉煌的发展历史。上古代与中古代东方文学成就较突出,对西方文学也有较大影响,近现代则较多地向西方文学学习,创造出既具有东方民族特色,又具有较深厚人文主义意蕴的新文学。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亚非文学的发展概况;其悠久的“产生一发展一繁荣一衰落—复兴一崛起”历史;丰硕的成就;多样的艺术风格与创作手法是构成了世界文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东方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文学概况。巴比伦的《吉尔迦美什》是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英雄史诗。古代希伯来文学《圣经·旧约》中,成为欧美文学的两大书面来源之一,印度《吠陀本集》,《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编订成书的最长史诗《五卷书》迦梨陀娑的诗剧《沙恭达罗》等,都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一、古代亚非历史概况及其特点。

二、古代亚非文学概况及其特点评介。

第二节 上古文学

一、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罗摩衍那》、迦梨陀娑《沙恭达罗》、《五卷书》。

二、《旧约》的历史背景和产生过程。《旧约》与犹太教、基督教的关系。思考题:

1、东方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什么?

2、《旧约》对西方文化思想和文学创作有那些重大影响?

第二章

中古文学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中古时期,东方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远东及东南文化圈,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次大陆文化圈和以阿拉伯为中心的阿拉伯文化圈。其中《四书五经》、《佛经》、《古兰经》各在三个文化圈中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中古时期是东方文学的黄金时代,三个文化圈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文学创作 8 空前繁荣,走在世界文学发展的前列。如:日本的《万叶集》。《平家物语》。松尾芭蕉的俳句;朝鲜:《春香传》;越南的《金云翘传》;波斯的《王书》、《蔷薇园》,哈菲兹的抒情诗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一千零一夜》对西方文学创作影响巨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一、中古亚非历史概况及其特点。

二、中古亚非文学概况及其特点。

第二节 中古文学作品

一、《四书五经》、《佛经》、《古兰经》。

二、《万叶集》、《源氏物语》、松尾芭蕉的俳句、《春香传》、《王书》、《蔷薇园》、《一千零一夜》。思考题:

1、《四书五经》、《佛经》、《古兰经》各在三个文化圈中有哪些影响?

2、《一千零一夜》在文学写作中有那些世界性影响?

第三章

近代文学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近代中国、印度、埃及等东方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文化受到极大摧残。随着解放运动的兴起,东方文学经历了“凤凰涅架”式的洗礼获得了新的发展。普列姆昌德;日本的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中国的鲁迅,黎巴嫩的纪伯仑等,都为世界文学作出了可喜的贡献。印度的泰戈尔文学创作观念典型的代表了东方文化的思想蕴涵,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诗集《吉檀迦利》热爱现实、热爱生活的精神,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朴素的风格的诗章创作,其思想意义和抒情色彩也表明了作家逐渐找到了一条在统一性与多样性和谐统一的途径,把个人的独创性,特有的文化传统和现代艺术风格融为一体的特色。通过教学,要了解近代中东文学特别是纪伯伦和他的《先知》。及日本文学:二叶亭四迷和他的《浮云》。森鸥外和他的《舞姬》。岛崎藤村和他的《破戒》。志贺直哉和他的《和解》。谷崎润一郎和他的《刺青》。芥川龙之介和他的《罗生门》。重点掌握夏目漱石。泰戈尔文学创作成果。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近代亚非历史概况及其特点。

二、近代亚非文学概况及其特点。

第二节 夏目漱石、泰戈尔的创作

一、夏目漱石的生平与创作。

二、纪伯伦和他的《先知》的创作特色。

三、泰戈尔的生平创作。思考题:

1、东方文学在近代的发展轨迹是什么?

2、泰戈尔有什么样的文学创作观念?

第四章 现代文学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现代东方社会先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积极地向西方学习。继泰戈尔之后,索因卡、马哈福兹、纳丁·戈迪默、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高行健先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近现代知识分子站在理性的高度,对人性、社会作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他们均以自己优秀的审美观使创作深化,文学创作既深深地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又广泛地吸收了西方文化的营养,发展了东文学,并促使世界文学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代东方作家逐渐找到了一条在统一性与多样性,民族性与现代化之间保持和谐统一的途径,把个人的独创性,特有的文化传统和现代艺术风格融为一体的特色;也代表了东方文学发展的崭新走向。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现代亚非历史概况及其特点。

二、现代亚非文学概况及其特点。

第二节 川端康成、索因卡、大江健三郎

一、川端康成的生平与创作。

二、索因卡的生平与创作。

三、大江健三郎的生平与创作。思考题:

1、东方文学现代学创作观念有什么变化?

2、川端康成的创作思想有哪些特色?

期末课程考查:2课时

附录:参考书目

1.杨周翰、吴达元、赵罗蕤.欧洲文学史(上、下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2.汉密尔顿·阿基布.阿拉伯文学简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3.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4.陆人豪、李辰民、李明敏.外国文化与文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6.5、张良村.世界文学历程[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6、刘国屏、于心文.世界文学名著导读[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7.袁可嘉、董衡僎、郑克鲁.外国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8.克利克顿·费迪南.一生的读书计划[M].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2002.9.郁龙余、孟昭毅.东方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0鲍戈斯洛夫斯基、执笔人 : 刘诠路

审定人 : 石钟扬

系负责人:李程骅

特格拉日斯卡娅.20世纪外国文学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1984.2006年3月

2006年5月

世界文学名著赏析 第6篇

19世纪中后期文学

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

 写实主义:现实主义的另一个译名,更加突出它在美学方面的特点。侧重如实反映现实

生活,客观性较强。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作为美学概念现实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式之一。

 自然主义: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在法国兴起后波及到欧美各国,基本出发点和前

提是描写真实。以真实客观描写现实和人性,人的机体为目的。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发展,描写的视野更加宽阔。在文学创作中使用科学的观察方法与实现方法。

先驱: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代表人物:左拉

 各国文学特点

英国:关怀小人物命运

法国:由浪漫主义转变而来,描写城市生活现象与心理。

俄国:结合农奴解放,塑造小人物、多余人和新人形象。采用传统的讽刺手法,民族气息浓郁。

 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1)叙写人情风俗史

2)强调客观性和真实性

3)描写普通人生活勃朗特三姐妹

4)描写典型环境夏洛蒂《简爱》

5)细节真实艾米丽《呼啸山庄》

6)坚持人道主义

7)以小说为主要题材

《简爱》,自传性作品,第一人称写。美好人生=尊严+真爱+金钱。突出点:

1)女性经济独立

2)女性求职

3)以圣经为武器

司汤达,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缺乏父爱,一生未婚,习惯于玩世不恭。格言“不自由,毋宁死。”

第一部作品《阿尔芒斯》(《红与黑》前奏曲)

 《红与黑》

副标题:1830年纪事

地点:维利叶尔小城

主人公:市长--德瑞纳,农民、工厂主--索黑尔,索黑尔儿子—于连,市长夫人,维德夫人(仆人),维拉木尔侯爵,维拉木尔侯爵女儿—玛特尔。

书名的政治象征:

1)“红”象征革命,“黑”象征教会。

2)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教会的复辟时期。

3)法国的红军装,教会的黑袍

4)热情与阴谋

5)于连中枪血染胸膛,玛特尔身穿黑色丧服亲吻于连被砍的头颅。

于连的心理活动:瞬间的自卑——自尊的反抗——胜利的满足——瞬间的自卑„„ 于连人物形象分析:

个性复杂的人物,性格分裂。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又自卑怯懦、虚伪的矛盾统一体。既热情又冷静,既确立自主又表现出屈服和依附,性格不固定。

于连是法国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人奋斗的典型,不同于只求温饱的青年,也不属于甘愿出卖灵魂、最终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的一类。有理想、有才华、有抱负,不满于现状,要求民主平等,富有反抗精神,想通过各种手段跻身于上流社会。

艺术成就:

1)从传统封闭结构向现代开放结构过度

2)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3)杰出的心理描写

 《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有文学史上的拿破仑之称。缺乏母爱,渴望光荣,为还债写作,活在5万杯咖啡上,收到女读者来信12000多封。《人间喜剧》,97部小说合集。作品串联方法——人物再现手法。

《高老头》

主人公:高老头、付托冷、拉斯蒂涅、雷斯多伯爵夫人、但斐纳(高老头女儿)。描写“三史”:贵族阶级衰亡史,资产阶级发家史,金钱的罪恶史。

拉斯蒂涅的三课:1)付托冷的教导:心变黑 2)极端利己 3)高老头之死:上流社会的冷酷无情。

 《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关心农民苦难,忏悔的爱情,晚年出走,立足于基督教的禁欲基础之上。《忏悔录》,托尔斯泰的平民化生活。

托翁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

三大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编年史诗,被称为“人民的史诗”

《复活》——流浪汉小说特点

《安娜·卡列尼娜》——传记史诗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经典开场白。

心灵辩证法:描写心理过程本身,展示人物心理发展过程。

对人类心灵艺术揭示的意义:

1)推进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揭示的许多心理活动过程具有惊人的准确性和深刻性。

2)改变了小说的结构形式:由闭锁式到开放式。

3)开创了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多种艺术手法:动态的肖像描写、环境描写、人物瞬间心理

揭示、独特的内心独白。

西方文学发展历程

两大源头: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艺术及文学理论,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学及文化理论。六大思潮: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 2)18世纪新古典文学思潮 3)法国大革命前后启蒙思想主义思潮 4)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 5)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实主义思潮(20世纪无产阶级文学思潮)6)20世纪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

 希腊神话

神话的定义:是人类童年时期的文学样式,也是人类思维形式中最古老的一种。它只能产生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初期,产生在人类对外界现象不能作科学说明的时代。

希腊神话是西方最早的人民口头创作,大约产生在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之间。

神话分类:神的故事,英雄传说。

艺术特征:想象力极强,故事性极强,哲理性极强。

希腊神话的深刻性在于它揭示了人的两大情欲带给人们的悲剧性和喜剧性的人生体验。希腊神话十二主神:

1.宙斯:天神之父,雷电之神,地上万物的最高统治者,掌管天界,是第三任神王;以贪

花好色著名。

2.赫拉:宙斯的姐姐和夫人,宙斯正妻,代表女性,美丽的天后;婚姻的保护神,尤其是

已婚的女人的保护者。

3.雅典娜:智慧女神和女战神,宙斯与美狄丝结合的产物;她是智慧,理智和纯洁的化身。

4.阿波罗:太阳神,宙斯和勒托之子,和阿耳忒弥斯是双生兄妹。

5.阿尔忒弥斯:美丽的女猎神和月神,青年人的保护神,宙斯和勒托之女,与阿波罗是双

生兄妹。

6.狄俄倪索斯:酒神

7.波塞冬:海神,宙斯的兄弟;掌管大海;脾气暴躁,贪婪。

8.哈得斯:死亡之神,宙斯的兄弟;掌管冥府,同时也是财富之神;有一顶可以隐身的帽

子;残忍,可怕,但很守信。

9.德墨忒耳:克洛诺斯和瑞亚之女,宙斯的姐姐;农业女神。

10.阿佛洛狄忒:爱,美和欲望之神;从海中的泡沫中生出。

11.赫维斯托斯:宙斯与赫拉之子,神中唯一丑陋者,但妻子却是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

火和锻造之神,为众神制造武器和铠甲;铁匠和织布工的保护神。

12.赫拉克勒斯: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

附加:阿瑞斯(Ares):宙斯与赫拉之子;战争之神;粗暴而嗜血,但并非真正的勇士。赫尔墨斯(Hermes):宙斯和迈亚之子;众神中最快者;盗窃者的守护神,商业之神,黄泉的引导者。

 《荷马史诗》

荷马(Homeros),生于公元前八世纪后半期的爱奥尼亚,是古希腊最著名和最伟大的诗人。《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处理的主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斯返回绮色佳岛上的王国,与皇后珀涅罗团聚的故事。

 《神曲》

原名《喜剧》,意大利诗人阿利盖利·但丁(公元1265-公元1321)的长诗。写于1307年至1321年,全诗为三部分《地狱》《炼狱》《天堂》,谴责教会的统治,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

全诗共分三部,每部33篇,最前面增加一篇序诗,一共100篇。诗句是三行一段,连锁押韵,各篇长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全诗14233行,地狱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

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共9层。第一层是候判所,生于基督之前,未能接受洗礼的古代异教徒,在这里等候上帝的审判。在其余8层,罪人的灵魂按生前所犯的罪孽(贪色、饕餮、贪婪、愤怒、信奉邪教、强暴、欺诈、背叛),分别接受不同的严酷刑罚。

炼狱(又称净界)共7级,加上净界山和地上乐园,共9层。生前犯有罪过,但程度较轻,已经悔悟的灵魂,按人类7大罪过(傲慢、忌妒、忿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分别在这里修炼洗过,而后一层层升向光明和天堂。在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隐退,贝雅特里奇出现。

贝雅特里奇责备但丁迷误在罪恶的森林,希望他忏悔,并让他观看表示教堂种种腐败的幻景,饮用忘川水,以遗忘过去的过失,获取新生。随后,贝雅特里奇引导但丁游历天堂九重天。这里是幸福的灵魂的归宿;他们是行善者、虔诚的教士、立功德者、哲学家和神学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众天使。在九重天之上的天府,但丁得见上帝之面,但上帝的形象如电光之一闪,迅即消失,于是幻象和《神曲》也戛然而止。

《神曲》的四重意义

1、字面意:但丁游历地狱、炼狱、天堂的情景。

2、寓言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3、哲理意:通过自觉受苦,可以改善人性,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4、神秘意:神秘的层面具有不可言说性。

 《圣经》文学

《圣经》是对历史的描述,它包括六十六本书,历时一千六百年,至少由四十位不同的作者写成。旧约(旧的盟约)包含三十九部书,大约写于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400年。新约(新的盟约)包含二十七本书,大约在公元40年至90年间写成。《圣经》是古代希伯来人(犹太人)在长期的苦难的生活中逐渐地积累和创造出来的。基督教认为,人不应该成为人自身享受的对象,人本身是微不足道的。基督教的要旨在于谦卑。《旧约全书》的参孙的故事表示了民族意识与个人情欲的两元对立。《新约全书》里这种民族意识被大大地泯灭,它把情欲当作一种个人的、一种内心世界里需要加以抑制的东西,并把它推倒了一个比较极端的地步。基督教三大苦难:肉体苦难,人生诱惑,死亡。

 歌德与《浮士德》

西方文学的第四里程碑;歌德:伟大与怯懦,感情丰富又十分理智;疯狂又智慧超群;凶恶阴险有优质天真,过于自信又逆来顺受。

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浮士德》的艺术特色: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2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的方法。3形式多样化。自由韵体,民歌体,古希腊悲剧的诗体。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象征、比喻的手法。

 三一律:是古典主认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

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 《简爱》

上一篇:特色促销下一篇:装饰安全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