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024-05-29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精选11篇)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1篇

浅谈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普遍较差,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职业学校教师的课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教师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观念,这肯定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解放自己的思想,敢于打破旧的教学模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应只是“讲演者”,“一贯正确的指导者”,而应不时扮演下列角色: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2篇

作者:瞿桥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记、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学习。那么教师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呢?这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熟悉的困惑。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教师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观念,这肯定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解放自己的思想,敢于打破旧的教学模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应只是“讲演者”,“一贯正确的指导者”,而应不时扮演下列角色: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提出学习目标和要求,指出活动程序和方案;‚做学生活动的参谋者——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不干扰,仅仅提一些求解的建议,提供可参考的知识,不代替学生作出决断;ƒ做学生学习的询问者——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装作不知,而是询其因由,查其漏洞,促其探究,督其进度;④

做学生评价的鉴赏者——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教师不阻拦,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而是通过评价,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思想和做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如教学《轴对称的性质》时,教师提出问题: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哪些性质?它们的大小和位置有什么关系?此时,教师便可放手让学生按照课本“画点、折纸、扎孔”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要注意监督,使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画点,折纸,穿孔,展平,观察,分析,归纳,表述。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探索的乐趣。

二、教师应寻找可行的教学结构,使教学过程走向自主

新课程要求建立开放的,灵活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现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施教班级学生实际,采取学生自主取向的探究式学习,把数学教学变为数学活动的教学。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因此,在自主教学的全过程中,更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为学生的质疑创造机会,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以富有探索性启发性的问题为中心。“思考,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努力实现探索,自主获取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能动地建构数学的认知结构,把落实双基和培养能力有机统一起来。”

如在《勾股定理》教学中,我以“观察邮票上的图案中小方格的个数”作为情境创设,让学生发现什么,激发探究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由“邮票上的图案”联想到数学图形,再展开猜想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接着让学生寻找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很容易想到割补法计算图形面积)。教师适时点拨:把图形进行割或补,两种方法体现的是同一种思想——化归思想,即把不能利用网格线直接计算面积的图形化成可以利用网格线直接计算面积的图形。教师再提出:其他直角三角形中有此关系吗?继续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做实验,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将正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边长建立关系,从而归纳出勾股定理,接下来再进行勾股定理的使用训练。这种“创设情境——探究活动——质疑点拨——交流归纳——反馈训练”的结构突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注意学生研讨过程。它遵循科学探究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等步骤掌握知识。学生是探索的主体,教师是“顾问”和“引路人”。教学效果是很好的。

另外,采用“提出问题——学生尝试——变式训练——归纳总结——反馈回援”的结构模式,也可以突出学生尝试活动,并采取训练的方法进行知识的理解、深化、巩固、应用,这样就造成一个比较理想的认识、发生、发展的环境,给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学习,学生真正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只需指点迷津,有利于教学过程走向自主。

三、教师应对学生策略引导,使自主学习顺利的进行

学习策略在此主要是指有效利用学习时间和自始自终都能使自己处于最佳学习状态的监控技巧。

第一,帮助学生有效利用学习时间,老师首先要唤醒学生科学安排学习时间的意识;接着是帮助学生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有效和高效利用学习时间;最后是监督学生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转变学习方式。

教师要交给学生高效的自主学习,合作时间,探究学习的方法。古人说的好:“善教者能使人得其法”。十八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劣等教师传授真理,优等教师是传授真理的方法”,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掌握了点石成金之术,终生受用不尽。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授受和掌握,冷落,发现和探索,从而在实际中导致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过程。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质疑问难提供时间和空间,并启发诱导学生多思多问,同时积极并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

第三、引导学生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包括“自我监视”和“自我调控”,前者是指随时随地监视自己的学习是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的意识;状态的意识;后者始终使自己的学习处于“最佳”状态的调控策略。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意志不坚定,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习惯不好等现象。出现这些现象时,学生要立刻意识到是不对的、有害的,估后强制自己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控制自己,调整自己,以学习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又能控制自己的学习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学生必然会取得好成绩。

四、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生生关系,使自主学习更好的实施

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情感、思想、信息的双向交流,教与学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学中的沟通和合作,互动与交往是教学的互动性的体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通信息、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角色,而是具有主观能动的人。教学并不是教师将已经掌握了的知识通过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而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不断交往、建构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广泛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只有参与才能实现主体发展,学生的参与面要达到80%以上。

⑵,形式多样。教师或有针对性的恰如其分的提出问题,或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或鼓励学生自己实验探究,或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同时鼓励学生既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要虚心倾听他人意见,反思自己的见解,形成共识,从而较好地实现人际互动、合作学习。

⑶,及时反馈。教学过程中及时反馈,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反馈应包含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式多样如个别交流、组内交流、质疑、倾听、训练等。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第3篇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兴趣的激发除了对知识本身的好奇之外,还有就是教师的魅力。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往往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喜欢该教师教授的课程,小学英语课堂也不例外。要想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喜欢上英语教师。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喜欢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师。那么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了解学情、了解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心理,搭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一视同仁,全面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要做好学习引导工作,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好奇心,采取适宜的教学模式,比如小组合作探究、设疑教学、问题情景教学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

学习不仅要习得知识和能力,更应该掌握学习的方法。当前教育领域最大的变化就是,由原来的重视知识和能力的教学,转变为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的提升。学习贵在找到规律和方法,对小学英语教学来说,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审视自身以往的教学,反思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做到“授人以渔”。首先,夯实英语知识,掌握必要的词汇、语法、句型等,这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其次,学生要做到多思多练,能够灵活利用英语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开展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等;最后,需要通过一定的检测,以测试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地加以改进。学习的过程更多依靠学生自身,所以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如下策略:一,做好学生层次化建设,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预习时碰到的问题;二,学生遇到问题要先自己解决,并且给予一定的展示机会,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一起来探究;三,利用教材上的英语习题,让学生自我检测,自我反思;四,选择部分学生对本堂课自学的内容加以总结和归纳,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五,针对性地布置作业,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

三、习惯造就未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学生能否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英语的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那么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也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对于英语学习来说,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比如在学习苏教版牛津英语五年级下《Unit 3 At a Music lesson》的时候,学生可以先预习,熟悉下面的英文单词:sing、song、dance、play、swim、skate、ski。同时掌握日常用语“Can you...?Yes,I(we)can./No,I(we)can’t.”“What can you do?I can...”“OK.Let’s start.”一个班级的学生是非常多的,学校教育也不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而是一对多,所以每个人的学习情况是不同的,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和复习,特别是通过预习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于较为难懂的知识点,要做好标记,这样教师在讲授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做到针对性地教学。

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课堂习惯。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集中精力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创新思维,想方设法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性。要培养学生课堂专心听讲的习惯,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做好课堂笔记,及时记忆相关的知识。

总之,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更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课堂。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开展广泛的自主学习,才能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数学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4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学习策略

新课改倡导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将教师作为引导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实现不教的目的,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与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学习能力。

一、教师应寻找可行的教学结构,使教学过程走向自主

新课程要求建立开放的、灵活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现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采取学生自主取向的探究式学习,把数学教学变为数学活动的教学。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因此,在自主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的质疑创造机会,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以探索性启发性的问题为中心。“思考,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努力实现探索,自主获取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能动地建构数学的认知结构,把落实双基和培养能力有机统一起来”。

二、注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叶圣陶提倡预习,因为“预习是自行了解的重要步骤”。在学习过程中,借助预习,学生可初步了解新课内容,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学、独立理解与知识记忆的过程。同时也是复习旧知,给新知学习做好准备的过程,是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自主发现、分析问题的过程。因此,对于学生而言,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实质就是自主学习,是强化课堂学习效果的基础与前提。另外,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定教”。事实上,教学过程是由学生的自学开始,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不教,对于学生不懂的知识则启发诱导,这样既可以让教师由“注入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又可以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若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注重预习,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由课堂上的“狼吞虎咽”转变成课前的“细嚼慢咽”,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由“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索取”,形成主体意识,学会自学。

三、教师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观念,这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解放自己的思想,敢于打破旧的教学模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应只是“讲演者”“一贯正确的指导者”,而应不时扮演下列角色: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提出学习目标和要求,指出活动程序和方案;做学生活动的参谋者——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干扰,仅仅提一些求解的建议,提供可参考的知识,不代替学生作出决断;做学生学习的询问者——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装作不知,而是询其缘由,查其漏洞,促其探究,督其进度;做学生评价的鉴赏者——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教师不阻拦,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而是通过评价,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思想和做法,使每个学生都产生成功的喜悦。

四、通过学习策略的应用确保学生自主学习顺利进行

应用学习策略,就是合理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始终确保学生的学习处于最佳状态的监控与教学策略,从而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得以顺利进行。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唤起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学习时间的潜在意识,并帮助学生合理地规划和安排学习时间,尤其是监督学生养成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的习惯;二是尽可能地给学生高效的自主合作探究时间。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主动积极地接受知识的过程,因而必须加强学习策略的应用,着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习过程转为为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质疑的空间与时间,启发和诱导学生思考和提问,从而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三是加强学生的引导,实现学生的自我监视和调控,所谓监视,就是对自己学习成绩是否时时处于最佳学习状态进行监视的潜在意识,调控则是对自己学习成绩是否时时处于最佳状态进行调控的有效策略。当学生存在学习效率低下,注意力难以集中,缺乏坚定的学习意志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不好等问题时,就需要教師引导学生只有控制好自己才能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才能帮助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确保学生自主学习顺利有效运行的根本。教学中的“教”与“学”密不可分,为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沟通与交流、合作与互动,以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得到进一步发展,因而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尽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互动的前提是参与,通过参与实现主体全面发展;二是恰如其分地提出针对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所思所想,虚心听取建议,反思见解达成共识,实现人际互动的同时开展合作学习;三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加大与学生的合作力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信息的反馈形式多种多样,有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个别交流及组内训练、交流、倾听和质疑等反馈形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蒋国平.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思路和措施[J].职教论坛,2004.9下.

[3]刘鸿章.重视实用能力的考核[J].外语界,1997.12.

[4]田玉梅.浅谈英语课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2.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5篇

冯少丽 关少化

(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10 0124)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6篇

从自主性学习的理论来看,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不仅仅是由学生个体的内因自发生成的,而且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教师就没有学生,没有学生也就没有教师。大学生虽已成年,拥有了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但由于身处学习方式巨大转变的过渡阶段,难免因学习方式、与教师互动状况的变化等产生不良的适应状态。如果此时的学生没有得到老师及时的、有益的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大学学习与生活,他们很有可能产生困惑甚至自暴自弃的情绪,影响自身和学业的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术指导的效果。”因此,教师的引导在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自身广泛的兴趣、高雅的情趣、洋溢的才华、执着的追求都会在学生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艺术,也会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生在该领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持续长久。因此,教师要以典雅端庄的教师形象,情境交融的教育氛围,井然有序的教育节奏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方式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引导他们把眼前的个人兴趣与未来自我的发展联系起来,使他们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体。

2)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学习的帮助者。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能否养成独立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如果认为教学过程应以教师为中心,从思想和行动上都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在教学上采取“填鸭式”,在管理上采取“家长式”,其结果必定是束缚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限制学生独立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和独立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7篇

新课程强调,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核心,教师应该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做学生学习的助手,同伴和参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做到五不:凡是学生能看懂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不做;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不说,从而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教师才不会压制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否敢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树立以学定教,以学定法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课本剧表演,故事演讲,你问我答,趣味接龙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也可以设计不同的身份让学生来扮演。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但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特长和个性特点,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语言上凸显学生

学生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被人认可与欣赏的需要,要满足这种需要,教师就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以朋友的礼节和平等的语气,语言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教师常说:“我们一起想想看”“大家的学习很有收获”“你真棒”“你敢向名家挑战真了不起”“你的表现很出色” “老师很佩服你”等话语,就会使学生产生“我能行”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极大地激发起学习主动性的欲望。

四,留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探讨 第8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自主学习,教学观念

应试教育, 一方面, 学生过于依赖老师和课本, 最终的目标是考试升学, 从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另一方面, 教师成为“发言人”, 传统的教育模式, 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必须更新教学观念。

1.英语教育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1.1教学方法还处于灌输式

虽然很多学校聘请的英语教师都有较高的学历, 多倾向于应届毕业的研究生, 但这些老师大多将本科课堂灌输式教育照搬照抄地引入自己的日常教学中, 缺少对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的了解, 所以在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尤其是在教学理念方面。 这样的英语教学方法延续着应试教育的需求, 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没有师生间的互动, 变成老师一个人单口说教的舞台, 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枯燥, 出现“哑巴英语”现象, 课堂的氛围差, 最后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2学习兴趣不足

首先,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用语言进行交流。 知识的语言必须转化为语言技能, 这种转变过程是学生的语言实践。 其次, 要使学生理解, 语言作为各种信息的载体, 充满大量的信息。也就是说, 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必须有各种各样的知识, 最终使学生达到语言的使用需求。 只有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 最终才能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由于普通高中的生源多为文化课成绩并不优异的学生, 没有很好的英语基础, 英语综合能力严重欠缺, 与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不能接轨, 老师做不到因材施教, 学生就不能对学习和掌握产生兴趣。 所以授课教师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英文平均水平、学习能力, 然后根据水平进行提高, 根据能力激发兴趣,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 才能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 教师应该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工夫, 通过跟踪管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3教学宗旨脱离教育目的

为了解决当前英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教师应转变角色, 从应试教育向应用教育转变, 同时针对学生的要求来落实英语教育, 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材施教才能取得高质量的英语教育成果。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把课本的知识通过自己觉得合理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灌输者、课堂管理者和控制者, 而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新角色。

2.转向自主学习的模式

2.1引导向学生自主学习转变

首先制定阶段性的教学要求并制订学习计划, 同时研究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授策略, 为学生制定自主学习的主题和内容, 然后依照制订的计划及相适应的策略逐步实施, 按照计划实施, 最后进行评价与反馈, 根据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式逐步改革和完善。 如教学内容方面应由语言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 在每篇课文的讲解前可以布置一个开放的作业, 注意作业布置的趣味性,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完成在课堂展示, 引入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2.2转变教学理念

从应试教育向英文使用技能转变, 在教学课堂上, 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外, 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让学生实现成绩的提高, 还能让其进行英语方面的深入探索。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断地鼓励他们, 让学生有动力学习。 老师还要走入学生中, 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培养学习的兴趣, 特别注意课堂的教学和网络文化要有机结合, 为学生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3组织课外英语实现学有所用

为学生提供英语交流和应用的平台, 可以针对英语角、英语辩论赛及电影配音等活动, 实现学生英语应用的灵活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 将英语教学不单单仅局限于课堂。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并且会在活动当中了解学生的英文水平, 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法策略的修订和完善。 高中英语教育的改革要顺应时代的变化, 还要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如导游培养侧重口语, 机械专业的培养侧重识图等,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 还需要在显示教学中逐步发现、改良、创造和完善, 希望本文可以给高中英语教育的工作者们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苏丽靖.高中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科教文汇, 2010 (03) :179, 194.

浅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9篇

【关键词】 课堂效率 自主学习 学习手段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0-008-01

如何在有限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成为教师必需考虑的问题之一。学生的课堂效率就是生命,决定着学生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地配合学生自主性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作用,只是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的主导作用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协助者。这更加突出了教育的目的,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

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教师的备课要求得更高,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案编写中问题设置要求有一定梯度

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学案的编写要求提高了,学案是学生预习的提纲,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依据,对于基础的知识可直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填空,而对于一些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就可以得出答案的应该让学生去思考,而一些稍微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相互帮助,先会的教暂时不会的,最终达到所有学生全部都会。对那些较难的问题,学生小组也讨论不出来的,教师应该适当的点拨,可以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相关问题进行引导,再让学生讨论。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知识层面的问题,其次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一种培养。

二、 知识的学习一定要切块

课堂组织一方面表现为知识学习层面,一方面是学生活动。对于前者建议将知识分成一个一个知识块,一个知识块结束,再进行下一个,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避免出现一堂课学生从一开始自主学习到结束前十多分钟,这样效果很不好。后学生活动层面可根据经验,我们建议将学生分层一个一个的小组,相对集中,这样有助于学生讨论,也很容易形成小组间的竞争,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问题以知识点分类,分块,再知识的过度和联系方面可以设置一些问题,以帮组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使所学知识形成体系,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三、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课堂评价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应让代表展示学生成果,学生回答正确可以提倡其他同学以掌声鼓励,对于不太完善的要找到闪光点,进行表扬,例如你的思考方向是对的,但是结论不够完美,如果能稍加改动就会趋于完美,决不能随意打击、讽刺和挖苦学生。对于答错的学生可以适当进行二次引导,也可以让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展示他们的看法。当然对于小组来说可以建议小组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优秀组员”等。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另外学生的讨论要和教师点拨相结合,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要多关注小组的讨论情况,如果有的问题学生讨论不出,教师一定要注意可以将问题再次梯度化,不能一味地让学生一直讨论。

四、 学习小组搭配要合理

学习小组在定组员时要注意搭配合理,不能将成绩好的放到一起,基础薄弱的放到一起,也不能将活跃的全放在一起,课堂表现沉默的放在一起,这样搭配后小组讨论的效果会急剧分化,成绩也一样,所以一定要注意搭配,将优生和学困生搭配,将活泼好动的和沉默的搭配,这样才能起到调节互补的作用,这样才能起到以先会带动后会的作用。小组长的作用在整个学习中组织作用很重要,组长必需能够领导本组,让大家能讨论的起来,另外他的成绩不能太差,班主任应对每个小组长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角色及作用,让他们明白该做什么。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

五、问题设置时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

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参照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水平或生活经验,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参与到学习中,这样才能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可以使得基础较差的同学在讨论时产生共鸣,从而调动这部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第10篇

在当前形势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多边活动的过程。其能力的形成和素质的提高主要在做与合作,做与交流中形成。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在一定情景之下的问题发现、探究与解决。因此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在问题情景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个过。这个过程是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数学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数学素质。

引导学生“问问题”,开启探究学习。

“问题”是“探究”的开端和主线,为了让学生能多提问,教师应该创设适合学生实际和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从中找到必要的数学信息,去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问题情景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开端和主线。能否创设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情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有两位老师,有两种不同的理念,便有了两种不同的做法。

方法一:教师为学生提供硬纸板做成的大小不同的圆片,要求先测量圆的直径,再一一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并记录其周长,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方法二: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创设情景,然后提供材料,多种材料制作的圆片和纸片上的圆形,让学生去探索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显然,方法一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令下去验证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是重结论的“记忆”数学活动。而方法二则是在一定情景之下,从问题意识为线索的开展数学活动。这里问题情景的创设在于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产生认知冲突:“圆形的应用无处不在,而用硬纸做的用滚动或细绳的方法可以测量,但软布做的圆不能这样测量,怎么办?”问题的解决和方法、知识的局限性的矛盾不断得到激活,诱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和热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相互启发,探索,可以用折叠的方法。但对画在纸上的圆这种方法又受到了挑战。学生自然会转入给周密的探索之中。这样整个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体现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引导学生“从游戏中学习”

少年儿童的天性就是好“玩”,新课程的数学也要一改过去那古板的面孔,让学生好好的游戏!

“玩”数学就是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下以特质或物质化活动方式去感知事物。有了问题意识的玩,“玩”就有了方向。如果说“提问”是学习的起点和主线,那么“游戏”就是探寻主线的活动方式。游戏数学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活动和情感交流的饿过程。情感活动属于动力系统,它能促使主体积极主动的参与。游戏数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学习主体处于愉悦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主动自觉的去学习”。它和被动的“记忆”数学相比,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而“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需要主要是表现在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兴趣直接指向活动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的结果。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榆快的体验,才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愿意学、越爱学。

“游戏”必须是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之下的“游戏”。在这种情景之下的“游戏”,才能使数学学习的课堂,变成数学研究和人与人合作交流的场所,才能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必要的适应、合作与交流的素质。

引导学生“领悟”,从实践中发现理论

“领悟”一般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领悟或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质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如果“玩”是动手、动眼的外在的动,则“领悟”是动脑动心的内在的动。玩可以为“领悟”提供外部信息,而“领悟”则可以使“玩”得以升华。如果只是数学活动,则只是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游戏”和“领悟”互动的过程才是学习数学的最佳途径。

“领悟”不仅是一个过程,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结果。当学生有所“领悟”的时候,才是真的有所收获。而“悟”不能由别人说出、或代替,而必须是在主观努力之下的自身的一种体验和顿悟。教师只能通过合理的情景创设,合理的原形启发,引导他们自己去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也不是简单的暗示或引诱。要采取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来“领悟”,把实践得来的经验,总结出理论。

引导学生把数学知应用到实践中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要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见,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首要的和基本的目标,也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会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用数学,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现实生活中采撷教学实例,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培养“用数学”的.能力,体验“用数学”的乐趣。还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建立“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提高“用数学”的能力的同时,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既能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例如,教学《找规律》后,我让学生分小组为黑板报设计有规律的花边,为“学习园地”设计有规律的花边,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花边新颖、漂亮,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规律的知识,在比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认识钟表》(人教版第一册)后,我指导学生为自己设计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按作息时间表起床、吃饭、上学、放学、做作业、睡觉,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学《统计》(人教版第四册)后,我引导学生调查本班同学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制作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统计知识,并学会自我控制、自主管理。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用数学思维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体验在生活中“用数学”带来的乐趣。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个人乃至整个民族、整个人类适应和促进未来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既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要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教学更多的联系实际,更贴近生活,做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促使学生能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际背景中应用数学,能够主动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总之,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整个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在相互的合作交流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其能动作用,恰到好处的去引导,充分发挥各自的角色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11篇

——谈教学过程中的体验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现代结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所组成的“ 共同体”完成的,其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组织良好教学场景,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助产士”。他的任务是按学生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眼光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自主的、独立的学习,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个体,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培养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而且又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那么我市如何引导学生自立学习的呢?

一、营造爱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没有爱的教育是贫乏无力的!就课堂教学而言,从步入课堂开始,教师就必须精神焕发、情绪饱满,从言语动作,甚至眼神都要充满着对学生的信任,对数学学习的激情,教师神采奕奕笑容可掬的神态,充满激情的话语,对学生探索数学的热情鼓励,都将感染学生引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感受,当学生在学习中发生错误时,我就用手抚摸着他们的小脑袋微笑的暗示方法,它们反应是积极的。当学生探索困难时,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学生又会重振精神,一次次让我体会到情感的魔力。

教师应重视平时与学生心灵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是学生敢问敢说敢争论。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当学生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我就微笑的说:“没关系,老师相信你能行。”“谁来帮帮他”这些语句达到在愉快的充满爱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来自于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获得的成功。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实际,因地制宜设计最佳教学方案。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悬念巧妙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惊奇、疑惑,从而激发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引起学生的惊奇,有了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拿着一个大萝卜和一把刀刚进教室,学生的目光一下子都吸引过来,同时还小声议论:老师拿萝卜和刀干什么?在学生求知欲非常强烈的情况下,开始了面、棱、顶点的教学,这样的导入新颖、巧妙,加深并强化学生对面、棱、顶点的认识,从而学生就轻而易举地利用正方体、长方体学具进入自学状态,归纳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巧设练习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而且有助于知识的深化和发展,我们的受教育者学生,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不尽相同,而教材中封闭式练习题对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肯定不会适应所有学生,这样必然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解决这种情况我经常把教材中的原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加以改编。例如:人教版第九册《三角形面积计算》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张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从一边的中点到邻边的中点连一条线段,沿着条线段减去一个角,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教学时,我把问题删去,让学生根据条件比比谁解答出的问题多。这样一来,马上有人举手争抢着发言,就连平时反应慢的后进生也纷纷举手,我不失时机地让他们说想法,有易到难,学生解答出不少问题。(1)正方形面积和周长:4×4=16(平方厘米)4×4=16(厘米)。(2)正方形边长一半:4÷2=2(厘米)。(3)三角形面积:2×2÷2=2(平方厘米)。(4)阴影部分面积:16-2=14(平方厘米)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按同样方法再剪去另一个三角形,剩下是什么图形?这个图形面积与原正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这样全面兼顾,既让程度差的学生增强自信心,又使聪明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看见孩子们争先恐后,热烈讨论,积极发言的神态,我深感轻松愉快、激动。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展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成功是发展之母”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强大的内部力量,取得新的更大成功。

1、在操作实验中感受成功。

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为学生架起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帮助理解掌握新知,培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丰富的情感体验把客观的“要我说”内化为“我要说”,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使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学过圆柱、圆锥体积后,我拿出一个形状不规则石块问学生:“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怎样求呢?”学生们都愣住了。随即我把石块放入装有水的圆柱杯中,让学生观察,水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学生明白升高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要想求石块的体积只要求出升高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四人一组亲自实验,只见学生有的测量,有的记录,有的争论,所有学生都在全神贯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后汇报结果,有的小组先求出原来水的体积,再求出放入石块后的体积,最后再相减。有的则计算出上升那部分水的高度,再用底面积×水上升的高度,就求出来石块的体积。通过比较得出后种方法较简单,整个教学都是在学生做、学生学、学生教学生的情况下完成的。学生积极主动,体验到成功的快感,而且锻炼了思维、口才、策化等能力,形成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在发现过程中更能体现团队的精神。

2、通过推理想象,体验成功。

想象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学研究中的发现法,是一种创造性的直觉思维方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奇心和乐于表现的性格,围绕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这节课,结尾出示用布盖着三个形体,学生只能看见每个形体的一个面,让学生说出哪个是长方体,哪个是正方体,学生情绪马上高涨,在好奇心驱动下自觉地向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经过对比、评判,学生不知不觉巩固了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上一篇:从基层做起作文高一下一篇:非主流qq火星文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