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瑕疵散文范文

2024-07-23

浮萍瑕疵散文范文(精选8篇)

浮萍瑕疵散文 第1篇

浮萍瑕疵散文

又一个雨季如期而至来临,我的心儿涌起些许浪潮,暂且翻腾。

今年的盛夏,不同往日那般妖娆,缤纷。除了河面静默的水草,别无他物,夜晚看不见任何东西。当一个人回忆往事时,难免会有些许感慨。乱花飞舞的世界,多了我,少了我,不多不少。尤其是窗外灰蒙蒙的天气,更让人心生厌恶。雾气布满天空,使我格外质疑这节气是不是变了。屋里的凄凉,顿生寒意,提醒肌肤要抖擞几下方可知晓穿衣。

触不可及的黑洞,深藏着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有人还会认为它不知所云,实际上你的`行踪早就在它的掌控之内。褪色的旧影,失去蟋蟀声,蛙鸣声,蚊子的嗡嗡声。其实它们的本质不易被揭穿,只缺少了你用心发现。没有色彩,没有往来,没有空气,没有城市的喧嚣,化作为一阵压抑而纠结的飓风。

剪下一段情绪,持续不断在脑子的回旋,不停闪现。找寻当初的美好,只增添异样的快活。调整躯体,也不能左右思想。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好像都在与我作对,不听使唤。打开时空之门,跨越另一个异度,留下的遗憾估计还不能有巨大的张力。也就是慢慢安慰自己能够摆脱过去,不再沉沦。也许,这种趋向在日后将会是大众化。趋势更改,局面也就有所逆转,掀翻狂卷的浪潮指日可待。不吭声不代表我晓得,向所有人控诉我不能与寿天齐,不能长久拘于泥潭之下?我最满意就是可用憧憬和未来不断的良性循环来激励自己,为自己祷告,告诫自己。

弥漫疑惑的宇宙哪里是诚信的地域,无从探知吧。使得行星在飘飘的雨点里好好收拾残局,不了了之。曾经,雄心壮志的呐喊不知是否可以突出全部的力量。大自然,是个伟大的造物者。它能鬼斧神工,也能天翻地覆。因此我相信非常有理性之光的闪现,永恒被这光所代替。预备了足够的资本,最后,经过漫长锤炼,一批钢铁用铁的成分作为成品连成一条合理的生产线。

凭吊世间的种种和因果,这全部应当归功于现状所赐。一幕幕重演人生舞台剧。面对暴风雨的来临,不休不闹,而恰巧它的来临无征兆,都悄然而至。

我愿化作沧海一束,蹦上浪头,不悔恨。做一只翱翔于黑暗风暴和蔚蓝相衬的枭雄,每天用翅膀掠过无暇的天际,弥补欠缺的空白。

浮萍瑕疵散文 第2篇

在秦淮河,我没看到莲,在苏州河里也没见……几朵浮萍散漫地生长着,没有一点生气,仿佛有太多的心事。

听说城里有很多河道,不再能见着浮萍了。去山塘街的路上,一船娘告诉我,原先这河里是有浮萍的,后来不知怎么说没就没了。在淹城,在拙政园,在西塘……我看到了莲,感觉她不再是我想象里的莲,仿佛沾满了一身污渍,更多是油气。那些浮萍,似乎不再像是浮萍,绿得极不自然,很旧很沉重。每每看到这些连梦都做不完整的浮萍,我不敢想象下一出口她会漂向哪儿?

但愿,每一次遇见都不再是萍水相逢。

杨朔三年困难时期散文之瑕疵 第3篇

杨朔是当代一位有成就和独具风格的散文作家。他的许多散文, 像一轴五彩缤纷的历史画卷, 形象地描绘了我们伟大祖国的时代风貌, 并能把我们生活中的本质的美的事物富有感染力地再现出来, 滋润着读者的心田, 给我们以丰富的美感, 他的散文往往用精深的思想红线把生活海洋中散乱的珍珠, 穿缀成闪光的项链, 抖动一下, 珠光晶莹, 美不胜收。杨朔一直试着用写诗的手法来写散文, 并终于探索出一条自己的创作道路,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因而他的散文一直为广大读者所津津乐道。

许多学者在研究杨朔散文中, 大都注重杨朔散文艺术风格的探讨, 很少对他的散文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作过研究, 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杨朔散文的思想内容。因为作品的内容反映生活真实与否, 立意的高低, 都与作家的指导思想和世界观有密切的关系, 况且三年困难时期是一个特定的时代, 在这个特定的时代更能反映出作家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其次, 任何文艺作品, 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较好的思想内容用与之适应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 方才是上乘之作。如果一味追求艺术的完美, 不管内容的真实与否, 那作品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本着这个目的, 本文就杨朔三年困难时期散文的思想内容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六○年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这一时期, 由于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 另一方面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合同, 我国国民经济陷入了困境。这一时期, 思想理论战线突出的表现是左倾思潮泛滥。纵观这时期杨朔的散文, 很难发现这种时代的侧影和时代的色彩, 要说也有某些时代的烙印的话, 那就是在他的一些散文中, 或多或少地受当时左倾思潮的影响, 也有浮夸的成分, 当时国家的不幸、人民的灾难, 在杨朔的散文中, 根本没有反映, 相反在他的笔下, 现象像鲜花一样美好, 形势像仙境一样迷人, 生活像蜜一样香甜。如果我们用实践来检验他那时的作品的真实性如何, 就不难发现, 在他的文章的优美言词里藏着虚假, 他那精湛的构思中渗有欺骗。

且看《莲莱仙境》, 这篇散文写于一九五九年。作者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莲莱故乡, 抒写他所见的家乡人民仙境般的生活和家乡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我们仔细阅读这篇散文, 就会发现在他仙境般的生活描绘下面有着虚假的成分, 这种违反生活真实的虚假成分就连作者本人在写作过程中都有所流露, 但作者笔锋一转, 企图掩盖起来。作者在二十多年未见的老姐姐家里作客, 当老姐姐知道“我”住在县委机关时, 叫“我”第二天吃晚饭。作品这样写道:

我怕她粮食不富裕, 不想来。她说:“来嘛!怕什么?”便指大笸箩晾的麦子笑着说:“你看, 这都是新分的, 还不够你吃的?去年大跃进, 就不错, 今年小麦的收成比往年更强, 你还能吃穷我?”

不妨作一点粗浅的分析:既然作者写的是故乡仙境般的生活, 该说生活是很富裕的, 但当他的老姐姐请“我”吃一顿晚饭的时候, “我”竟然担心粮食不足, 这说明作者对当时的现实生活真情是十分清楚的, 因而他的担心是很有理由的。当然, 对于二十多年未见弟弟的老姐姐来说, 为了掩饰现实, 就是家里再困难, 难道不能让弟弟吃一顿饭么?所以她也只能故作慷慨地说了那么一段话。但作者对此只作了粉饰, 作品写道:

我不禁说:“你们的生活不错啊!”

老姐姐漫不经心笑着说:“是不错嘛!你要什么有什么。”

这只是搪塞之语, 并非人之真情实感!三年困难时期我国人民生活并不是很富裕的, 这是历史所承认的。一九六二年在北京召开的七千人会议上刘少奇在所作的报告中也说明了这一点。他说:“实事求是地说, 我们在经济方面是有相当大的困难的”, “就是说人民的吃、穿、用都不足。”

杨朔曾对友人这么说过:“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生活亦是诗意的源泉, 我们时代的生活本身是美的, 所以作品就只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我们还应该说, 这种美的享受, 必须是来自于生活的真, 只有在生活真的基础上, 使之“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这样才会有“时代的感情”, 使“每个人心里都感到, 但还不明确, 还捉摸不定。你捉住了这种有代表性的共同感情, 把它写出来, 使每个读的人立刻感到这就是他的感情……这样的作品有时代的感情, 一定能和人民结合一起, 写的感情永远不死, 即使时代变了, 那种作品照样打动人心。” (《〈三千里江山〉写作漫谈》) 这确是经验之读, 但对照杨朔三年困难时期的散文创作, 不禁使人有些失望。

再看作者一九六○年写的《迎春词》, 在作者的笔下, 六十年代的祖国大地正像初春一样, 到处开着鲜艳的花朵, 如此繁花似锦:

你到矿山上去, 下到象重楼叠阁一样的大坑道里, 你会看见生产突击手用惊人的速度把风钻突进矿层, 随后装上炸药, 一声爆炸, 那矿层就会开花。

你到钢铁厂去, 那火红飞舞的钢花, 真会使你误认做天安门上空节日晚上的焰火。

无论你走到祖国的哪个角落, 无论你碰见的是哪个民族, 更无论是男女老幼, 你都会发觉他们的脸上总是挂着笑, 笑得好象一朵花。

在这宏大壮阔的场面里, 我们确实看到了我国人民决心改变祖国一穷二白面貌的精神, 以及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劳动人民为了祖国的繁荣而热火朝天的干劲, 我们读后无不使人受到鼓舞和激励, 在这个意义上说, 作品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殊不知, 由于当时思想路线上的失误, 党的领导干部过高地估计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忽视我国当时的客观状况, 造成了我们当时的困难。在这种热火朝天的后面, 作者并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 而只看到了现象。这个时期, 我国的国民经济状况真实面貌怎样呢?我们看看历史的记载:“第一, 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相反人口增加。第二, 基本建设规模宏大, 投资不仅为当时的农业基础无法负担, 而且也脱离了工业基础。在挤了农业、轻工业、文教卫生和人民生活情况下, 仍难以继续。第三, 通货膨胀, 人民生活下降……” (郑德学、朱阳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讲议》下册P145) 古人说得好“意犹帅也”由于作者没有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因而作品的立意是低下的, 显然作者违背了创作的原则。

清明末,心似浮萍散文阅读 第4篇

校园,已经被杜鹃花装扮的煞是温柔,清明,已经让大家有了“借口”到处游玩。我却拒绝了同学出游的邀请,只想,依旧是在清明,化身雁鸿......

倘若是在家乡,清晨白露沾衣,薄雾环山。触目是轻轻屡屡的烟火,朦胧是莹莹绕绕的花红。日落时分,夕阳伴着霞云,温暖洒落在逗着鱼儿的溪水之上,抽出磷光千丝万缕......

已然忘记了,有多少次曾在清明的那天夜里,默默缅怀故人;

当然也忘记了,有多少个日夜不曾触摸了故乡的夕阳与晨露;

在陌生的城市,黯然独醉,幽咏“枯藤老树昏鸦”,梦回“小桥流水人家”,无奈“古道西风瘦马”,可叹我“断肠之人”已似天涯倦客。在多少个不可名状的梦里,那静静飘荡的秋千,送来的是长长的影子,长长的叹息。

在熟悉的夜晚,同是这粘稠的`夜,让我无法望穿秋水,路灯下虽开满红花绿叶,也只能恍惚犹失,细看来唯是“云破月来花弄影”。

有时,嘲笑自己无病呻吟着,埋没了大好春光。的确,来到大唐古都长安,景色优美,文化源远流长,每丝空气中都透这历史的气息。我难道不该有着一颗厚重而温暖的心吗?

或许是在感叹,或许是在惋惜,或者是在呐喊,或者是在伤怀:

感叹的是自己一直孤苦漂泊在外,似那无根浮萍;

惋惜的是那曾经的丽人向往自由,似那孤傲冷艳的天鹅,高不可攀;

呐喊的是那尘世的风雨,为何让无根之浮萍再饱受摧残;

伤怀的,是对春去秋来朱颜改的哀叹,是对渐行渐远花不再的无奈。

熟悉的春天,熟悉的清明,似再也回不去,熟悉的晨露,熟悉的夕阳,似再也无法拥有;

今夜,风是一弯漂泊的浮萍散文诗 第5篇

夜澜人静,一个人,倚一方轩窗,默默看夜空,聆听一夜雨声,倾诉一窗寂寞。呆呆细数这夜色的孤寂。一阵风掠过心坎,那雨中的夏荷带雨而放,轻轻漫漫,摇曳一池暗香。

那些年,陌上花开。

那些年,若只初见。

花开花谢,人去人留,陪你走过牵牵绊绊的情路。红尘匆匆,往事如暮,陪你留守坑坑洼洼的岁月。

那些年,我们相逢。

那些年,我们留下。

一条路,牵手同行,留一段红尘往事,刻骨于三世。两个人,奋笔黄笺,书一场爱恨情仇,可待成追忆。

三月的江南,水巷深处,谁撑一把油伞,烟雨湿脚,轻吟着丁香花一样文子。

那雨。

那人。

那流失的年华。

曾几何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曾几何时长河霜冷,流年如歌。

雨后的黄昏,那忧怨的箫声摇晃着橡树,在一把斧头的.驱赶下,梦想患过一场精神疾病。杨柳岸边,风晓月残,看水儿滑过足尖,逝者如斯.....

是夜,风来过。

徘徊在瘦长的路上。

人行。

车流。

勿勿流淌在孤独尘世。

那城。

一片月色,一堆虫声,浅唱人间的悲欢离合。

那人。

一个回眸,一次相逢,低吟今生的风花雪月。

生生世世,错过该错过的。

风风雨雨,留下该留下的。

轻轻的,踩着康桥别梦,看你踯躅在夕阳西下的黄昏,吹一首相思的歌阙,剪一灯西窗的烛光,聆听陌上花开的声音。

雨巷,丁香满地,守候浇落的青春年华。你在油伞下走过,我在红尘痴等。

风带走叶子,雨打碎梨花。让一半追忆,让一半尘封。

酒穿过肠,愁空留。人烙于心,徒悲凄。走过春天,花都成过客。枫林深处,落红缤纷,谁在断崖,贮望季节留下的伤害。

因为一段缘,恋上一个人。因为一个人,守护一座城。为了你的城,牵绊了三生三世。

天涯茫茫,不关乎红颜知己。红尘滚滚,不关乎知心爱人。你若走近,我愿留下。你若留下,长相厮守。

在雨天读你,也许,太伤感。

在夜晚想你,也许,太寂寞。

那弯浮萍趋赶鱼群,游走逝去的华年。

那时花正开,那时人多情。

相遇是前世留下的诺言,相爱是此生千里的苦寻。有风的日子,我在风中守望;落雨的时季,我在雨中等候。

那些夜色微寒的夜晚,相聚水调歌头,举杯向月,饮一段闲愁。

琴声幽远,山水如画。世间有这样的女子,飘然于画,漫动相思。

爱上你,爱上文字,诗行爬满孤独,词句浇透辛酸。有你的日子,用文字读你,有文字的日子,用你读文字。不知道是文字懂你,还是我懂你。

一指流沙,一段年华,谁甩手,谁守候。

瑕疵散文 第6篇

忙了好长时间的小小工程马上就要进入尾声了,闲睱时在长长的回廊里绕上几圈,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想想当时的想法全变成今天的成果,满眼全是自己的小作品,不免有几分得意在心头。

转的久了一些,便发觉这些小作品乍看无懈可击,细细品味却隐隐有那么的些许缺点,就好像美玉上的小小瑕疵,看起来不妨碍总体的布局与审美,但琢磨起来,却有一丝丝的遗憾让我挥之不去。回到办公室翻看着大堆的设计,大大的字号和图形再一次把我包围在中间,在脑海中任意地堆砌,组成一个个活生生的符号,像流畅的`乐章一样,奏出动听的音符。把这些音符拉近一点点,再拉近一点点,就发现了其中的奥妙与那点点不足。五颜六色、美轮美奂的图形中,如果把这个背景拉虚一点,加上小草;如果我把字再放大一点点;如果我把其中三幅变换一下内容,再调整一下颜色;如果我把图板的尺寸再放大10厘米;如果我把背景的色调变换一下;如果把材质更换一下,便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把图的位置变动一下。如果、如果、如果………N多的如果,每每想起这些,心中的遗憾便又放大了许多,占据了我的思想,有时做梦时也会是在这些图形中间取舍,黑黑的眼圈足足折磨了我N个白天黑夜。

正当我无法从这思路中自拔的时候,偶然的一个机会,网络上的一篇文字出现在我的面前,本想一点而过的我,却被其中的几行文字吸引过去,再也不愿离开。这篇没有属名的文章开篇有几句话是这样写的:不要将事情想得太完美,因为世界上不存在完美;不要将事情想得太完美,因为那样只会自欺;不要将事情想得太完美,因为那不是真空。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太完美,太完美的事物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只要是人设计的事物,总有更好的出现,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谓的瑕疵,实际上是另外一种美学形态,叫做“瑕疵美”。因为有“瑕疵美”的形态存在,人的精神才会有力量。要是连“瑕疵”都没有了,那人就失去了活着的新鲜意义了。总有缺憾,人才能有追求;总有缺憾,人才能有前进的动力;总有缺憾,人才能有新的目标;总有缺憾,只有这样人才能进步,推动我们这个世界向前发展。

氧化石墨烯对浮萍生长的抑制作用 第7篇

石墨烯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碳纳米材料,其中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属于石墨烯的一种。由于拥有羟基、羧基、环氧官能团和羰基等大量的含氧基团,是一种亲水性物质,在性质上与石墨烯具有较大差异[2]。因其特殊的单原子层结构,氧化石墨烯具有非常优良的电子传递、能量转移等物理化学性质,从而被开发为纳米传感器、纳米医药载体等,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和市场价值。这种生产和应用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对其应用的极大兴趣,提示人们需要对氧化石墨烯的环境影响加以关注。

氧化石墨烯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Akhavan等发现氧化石墨烯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存在抑制作用[3];85μg/m L的氧化石墨烯可以在2 h内抑制大肠杆菌80%以上的代谢活性[4];Liu等研究发现40μg/m L的氧化石墨烯对大肠杆菌产生显著毒性,且在石墨烯家族材料中毒性最强[5]。随之在哺乳动物细胞水平的研究同样证实了氧化石墨烯的毒性作用。Wang等的研究显示,50μg/m L的氧化石墨烯可以对人纤维组织母细胞产生明显的毒性,氧化石墨烯还可以进入细胞质和细胞核[6];Chang等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形态、活力、死亡率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未进入A549细胞,并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但可以引起细胞氧化应激,在高浓度下亦可轻微损伤细胞活性[7]。

氧化石墨烯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相对较为缺乏。Begum等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对甘蓝、西红柿等植物幼苗的影响,发现2 000 mg/L的氧化石墨烯显著抑制了幼苗的生长[8];Ahme等报道了氧化石墨烯对微生物群落的毒性作用与剂量密切相关,尤其在50~300 mg/L之间,活性污泥中氧化石墨烯的出现显著影响了细菌的代谢活性和存活率[9];而Zanni等的研究结果显示氧化石墨烯对秀丽隐杆线虫没有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10];笔者课题组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对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的毒性效应,得出其EC50为3.76±0.74 mg/L[11]。

本研究以浮萍(Lemna minor L.)为研究对象,通过氧化石墨烯对其生长情况的影响及其抗氧化酶的响应,反映这种碳纳米材料对浮萍的胁迫效应。

1 实验部分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氧化石墨烯购自南京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浮萍采于临沂大学校内池塘,采集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置于过滤后的河水中适应性培养1周。

超声细胞破碎仪(HN92-IID,上海);透射电镜(JEM-1400,日本);普通光学显微镜(Eclipse Ni,日本);离心机(TGL-16 M,湖南);抗氧化酶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Swedish Standard(SIS)培养液,其主要成分(mg/L):Na NO3,85;KH2PO4,13.4;Mg SO4·7H2O,75;Ca Cl2·2H2O,36;Na2CO3,20;H3BO3,1.00;Mn Cl2·4H2O,0.20;Na2Mo O4·2H2O,0.010;Zn SO4·7H2O,0.050;Cu SO4·5H2O,0.0050;Co(NO3)2·6H2O,0.010;Fe Cl3·6H2O,0.84;Na2-EDTA 2H2O,1.4。培养液p H值以0.1 mol/L的HCl或Na OH调至6.5±0.2。

氧化石墨烯母液的制备:称取50 mg氧化石墨烯薄片,加到盛有250 m L双蒸水的烧杯中,将超声细胞破碎仪的探头置入烧杯,超声处理30min(功率200 W,工作时间∶间歇时间为10s∶5s),得200 mg/L的氧化石墨烯母液(即氧化石墨烯碎片悬液)。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超声处理后悬液中氧化石墨烯碎片的形貌。

1.2 实验方法

1.2.1 浮萍生长抑制试验

试验按照OECD标准方法进行[12]。实验容器采用直径6.5 cm、高5.5 cm的塑料杯,内盛100m L培养液。将氧化石墨烯母液稀释得到以下4组质量浓度:0(对照)、1、5、10 mg/L。每个杯10株浮萍(40个叶片),每个浓度组5个重复。塑料杯以带孔的塑料膜封口,试验在恒温室(25℃)中进行,光照强度为120μmol/m2·s。暴露时间为96 h。试验结束后计数叶片数,然后取出浮萍,以滤纸吸干水分,称取湿重。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浮萍根部氧化石墨烯的附着情况。叶绿素的测定按照Jeffrey等的方法进行[13]。

1.2.2 抗氧化酶的测定

处理96 h后,取浮萍约30 mg,用蒸馏水清洗,加缓冲液,在冰浴中进行研磨。转移到10 m L离心管中,加缓冲液至5 m L,于4℃下5198×g离心5 min,取上清液,利用试剂盒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测定结果以U/mg(蛋白质)表示,蛋白质的含量以考马斯亮蓝法测定。

1.2.3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其中叶片数和湿重的测定中n=5,抗氧化酶测定中n=3。以Origin 8.0软件分析各数据与对照之间的差距,*和**分别表示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和非常显著(P<0.01)。

2 结果与讨论

氧化石墨烯母液呈棕色,制备后稳定性较强,能够存放3天以上,这与碎片上大量的亲水基团有关。氧化石墨烯的透射电镜图见图1。由图1见,氧化石墨烯单层厚度在1 nm以下,碎片不规则,且大小不一,其纵向长度介于2~10μm之间,碎片以单层或多层形式存在。

在氧化石墨烯质量浓度分别为1、5、10 mg/L的培养液中暴露96 h,浮萍叶片数与湿重变化情况见表1。由表1知,1 mg/L的氧化石墨烯并未引起生长的抑制,也未造成浮萍湿重下降,相反,这两项指标略有增加;5 mg/L的氧化石墨烯导致叶片数和湿重均下降,但与对照相比,均无明显变化;10mg/L的氧化石墨烯对叶片数和湿重的抑制率分别约为35.3%和26.1%,显著(P<0.05)抑制了浮萍的生长。叶绿素的变化趋势见图2。图2显示,叶绿素的变化趋势与叶片数、湿重情况基本一致,仅在10 mg/L氧化石墨烯处理时,出现叶绿素含量的明显下降(P<0.01)。氧化石墨烯质量浓度在培养液中达到5 mg/L时,培养液呈淡黄色,10 mg/L时颜色加深;在自然界水体中,5 mg/L以上浓度的氧化石墨烯很少存在,因此,上述各方面的数据说明,氧化石墨烯对浮萍负面效应较小。

暴露96 h后,浮萍植株内SOD的变化如图3所示。

图3显示,1 mg/L和5 mg/L的氧化石墨烯对浮萍无明显影响,当其浓度为10 mg/L时,浮萍内SOD水平明显(P<0.05)高于对照。CAT的响应与SOD基本一致,但比SOD更为明显(图4)。

图4表明,5 mg/L的氧化石墨烯处理时,即可导致CAT活性显著上升;10 mg/L时,CAT活性的增加非常显著(P<0.01)。POD的活性则出现低浓度下促进、高浓度下抑制的趋势,10 mg/L的氧化石墨烯导致其显著低于对照(图5)。

当生物面对环境胁迫时,体内会产生活性氧(ROS),ROS的增加可能会导致细胞受损或生物死亡,而抗氧化酶的诱导生成是一种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植物中的几种抗氧化酶在清除ROS和过氧化物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如SOD能够将O2-转化为H2O2,后者随之被CAT和POD所清除[14]。生物体内ROS增加时,抗氧化酶水平随之增加。因此,可以通过抗氧化酶的变化来反映生物体是否受到胁迫及其程度。本研究中,SOD和CAT在高浓度氧化石墨烯处理下活性增加,说明受到来自该纳米材料的氧化胁迫。POD活性的下降,可能是由于H2O2浓度较高,抑制了其活性。

尽管上述结果说明氧化石墨烯在高浓度下能够对其产生胁迫,但导致该过程产生的机理尚不清楚。图6为浮萍暴露在10 mg/L的氧化石墨烯中96 h后根部的显微照片,图6显示,培养液中的氧化石墨烯能够聚集在浮萍的根部,形成一层明显的覆盖物,这可能会阻碍浮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但这一机制尚需深入研究。

3 结论

请允许男人们有点瑕疵网络散文 第8篇

有一天,在银座商城,偶遇一条美丽的裙子,其实,也算不上多么美丽,用卖衣服的那位小姐的话说,就是适合我。穿在身上,竟是出奇的漂亮,但是,就在我抚弄着衣服准备让小姐开票的时候,忽然发现,在衣服的拉链处有一个小小的划口,或许是制衣厂的工人在上拉链的时候不小心弄破的。我要求换一件,但是,服务员找了半天,说没有了,可以给我打个折,希望我能把这件衣服带走。

但是,就是这小小的瑕疵,让我犹豫不决,欲走还留。我想,这是件耗资不菲的新衣服,我为什么要允许它有瑕疵呢?

于是,我选择了离开,但是,出了商场的门,我的心里仍然像长了草,总是忘不掉那条裙子,于是,犹豫再三,我还是选择了回去,然后,带着那条裙子回了家。

回家后,我找了一个擅长十字绣的小姐妹,在那个小小的划口那里绣了一朵小小的花儿,然后,这条裙子顿时风姿绰约起来,我穿着它招摇过市,很是不舍得换下来。

其实,就是不绣这朵花,这条裙子穿在身上依然漂亮,因为那个小小的瑕疵在那么不起眼的一个地方,根本没有人能看见,绣上朵花只不过是让我自己的心里更舒服一些。

忽然就想到了我那些恨嫁的姐妹们。

周末,偶遇旧友小昕,35岁的年龄,著名的服装设计师,明艳依旧,孤单依旧。说起婚姻难就的话题,她已经由前几年的哀怨变成了今天的潇洒,她说,无所谓了,虽然我已经成了很多人眼里的剩斗士了,但是,听说北京上海这样的女性有几百万之多,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了。小昕说完,潇洒地耸肩一笑。

小昕除外,我还有两个闺蜜,一个大龄未嫁,一个离婚独居,我们三人经常相聚,按部就班结婚成家的我,倒成了异类。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真如小昕所言,大龄未婚的女性在你我的周围此起彼伏,大有蔚然成风的势头,说其成为一种现象,倒是一点也不夸张。

我继续与小昕闲聊,说起至今单飞的原因,她悠悠叹气,你说我这么一把年纪了,找个老公,最起码得有个房子吧,我总不能再跟着他东跑西颠地租房住吧;你说我都小有积蓄了,对方总不能是个穷光蛋吧,收入至少得比我多点吧,总不能我倒贴他呀,这样我的生活水准不是要下降吗?我都三十多岁的人了,对方年龄也应该差不多啊,这个年龄的男人,事业上总得有点成就吧,如果一个男人三十多了还混不出个人样,这一辈子还有什么指望呢?你说,我的要求过份吗?我静静地听着小昕行云流水般倾泻而出的一席话,再看一看眼前神采飞扬收入不菲的她,仔细想想,好像感觉她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但又隐约觉着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说完了,小昕很认真地问我,你说,我还能找到一个好老公吗?我笑了笑,不知该怎样回答。小昕说完,嫣然一笑,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找不到,我就一直单下去,一个人乐得潇洒自在。

回到办公室,我仍然放不下这个话题,和同事谈起,同事是一大龄剩男,听此一席话,把嘴一撇,说,买白菜还想要个七八点钟的呢,到了十一点,白菜还值钱?三十好几的女人了,要求还挺高呢?

我想这番话要是让小昕听到,她非气得晕到不行。

从如花的少女到今天沦为恨嫁一族,小昕们身边一定不知曾经有多少男人匆匆走过,其实,可能那些男人都没有什么大缺点和大错误,但是,就像那条裙子,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尽管这不如意都不是致命的,但是,她们依然决然地选择了一次又一次的放弃。

性格即命运,也许就是这种不切实际地对完美的追求,造成了现在的尴尬境界,在一个早该为人母的年龄里,仍然待字闺中。

小昕说,你不要用这么悲天悯人的眼光看我,知道什么叫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吗?我就是固执地认为,在很远的时候,一定有一个我心仪已久的比较接近我理想的白马王子在等我。

她说,其实,我知道,坚持这种完美,小的时候算天真,在三十以后,就只能算可笑了。

是啊,生活并不因为你的坚持就能美梦成真,连季羡林老爷子都说,不完美才是人生,生活怎么就能一定安排一个完美的白马王子给你呢?

于是,在一次一次的错过之后,我就这么看着小昕们的心事最终只能成了虚化。在雨疏风骤之后,留下了遍地破碎的旧梦。

有时候,所谓的叛逆和颠覆,不过是生活迷茫时高举的大旗,也许最传统和最原始的搭配才是最符合人性的,比如稳定平凡的家庭生活。一个平凡的丈夫,一个可爱的孩子,一堆琐碎的家务。也许这样的生活在平淡了女人梦想同时也平淡了女人的寂寞,而空洞的梦想和无尽的寂寞对女人而言,都是一种折磨。

最喜欢朱德庸《粉红女郎》里的结婚狂,那么执著于把自己嫁掉,对婚姻的渴望竟是那样的平铺直叙,没有任何修饰和掩盖。也许那个叫小平的看似有点傻的姑娘其实是最聪明的.,因为她明白,婚姻其实才是一个女人最终的依附,只有走入了婚姻的女人,才会没有了矫情,没有了脆弱,没有了幻想,才会泼泼剌剌地成长起来。

白天,坐在办公室里,女人们的表现是坚强和独立的,工作上和男人一起进退;职场上和男人一样打拼,在收入上也不逊于男人多少,但是,每当华灯初上的时候,也是一个单身女人开始寂寞沙洲冷的时候。

小昕说,知道寂寞沙洲冷是种什么状态吗?那就是一个一个拨遍了朋友们的电话,但是,能回应你的却寥寥无几;那就是当你不情愿地朝家的方向走去的时候,那种由心底升起的对孤独和寂寞的恐惧;那就是可以不再理会父母的唠叨,但是,不能不理会的却是一个个夜晚孤独和寂寞对你的无尽的啃噬。

其实,真正让单身女人辗转反侧的还有那因为错失而生的锥心的疼痛。

上一篇:题库建设总结下一篇:我们班里的老实人作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