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报告

2024-07-25

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报告(精选6篇)

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报告 第1篇

地理科学专业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2013.7.11~2013.7.16)

姓名: 学号:

班级:2010级地科(1)班

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本次野外综合实习以提高专业素质、验证和巩固地理科学知识、学习地理科学方法、端正地理科学态度、更好地领会地理科学精神为目的,主要对石羊河流域(全流域)和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植被、人文景观(农业结构、城市结构、古人类遗址、烈士陵园、风俗民情)进行综合性考察。

2013年7月10日,地理科学专业的一百多名同学在学院贾老师和董老师的带领下,奔赴武威、张掖相关区县。自7月11日至16日,学院师生爬山涉水,不畏艰辛,在数十处野外实习地点进行了实地观察、考察等活动。通过老师的讲解,大家在野外这样一个最真实的环境中,对课本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拓展,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民勤沙生植物园、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的参观学习,使我们对沙生动植物有了一些比较客观理性的认识与理解;对东灰山遗址、骆驼城遗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人文景点的参观,更是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张掖国家级湿地公园的游览,让我们了解和见证了湿地的重要性;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更是给了我们不小的视觉冲击。7月17日,实习任务圆满完成,我们从张掖乘坐火车回到兰州。

一、实习目的

1、本次实习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在实践中验证自己在学校中、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描述、分析大自然中的地理现象,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通过本次野外观察,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常地理学术语去描述地理现象、地理常识。

3、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对地理学基本原理和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地理学的空间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通过本次实习,学生能够对河西走廊整体的自然景观有一个宏观的理解与认识;对河西走廊的人文景观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观察和思考。尤其对河西走廊典型的灌溉农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观察与认识。

5、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的野外生存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得到加强,团队协作的意识可以得到内化。同时对于同学们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的树立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实习内容

(一)、动员大会

7月9日16:40,我们召开了野外实习动员大会。实习地点是武威和张掖的部分市县,在大会上带队老师说明了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并对我们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安排,主要告诉大家野外实习的注意事项。

(二)、具体行程

7月10日

17:55从兰州坐火车出发。大约晚23点,我们到达武威的开阳商务宾馆,并安排了住宿。

7月11日,实习第一天,阴。第一站:南营水库

(37°47′N,102°31′E,海拔:1930m)

南营水库修建于1968年,设计库容为1383万立方米,位于凉州区南营水库堤坝一角,建于金塔河上,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的中型水库,属于山区型水库,气温低,蒸发量较弱,且处于内陆地区。山区型水库优点:蒸发弱;缺点:坝高越高,成本越高,对下游可能造成威胁,南营水库对促进武威市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祁连山阶地:河流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河流下切,形成阶地,越向西,河流阶地级数越多,抬升越高,活动比东边剧烈。

石羊河流域河流阶地约5~7级。阶地发育形成为两个阶段:1.距今15万年—45万年,祁连山北麓河流阶地发育第一阶段,此阶段每隔10万年发育形成一级阶地,约4级,距今45万年发育了第一级阶地,距今35万年,25万年,15万年分别发育形成了一级阶地;2.距今15万年为第二阶段,此阶段每隔3万年发育成一级阶地。金塔河属石羊河水系,金塔河右岸有5级阶地,4~5级阶地为基座阶地,1~3级阶地为堆积阶地。武威绿洲威山前倾斜凹陷平原,形成荒漠草原植被。

第二站:祁连山

(37°39′N,102°23′E,高程2750m)

祁连山原为古生代的大地槽,后经加里东运动和华力西运动,形成褶皱带。白垩纪以来祁连山主要处于断块升降运动中,最后形成一系列平行地垒(或山岭)和地堑(谷地、盆地)。

我们所处的地方为祁连山盆地,周围有许多山脉,中间多夹盆地,是地质构造抬升造成的。此处,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降水量有所增加,形成了山前草原带—森林草原带,且森林呈斑块状,多分布于山体阴坡和半阴坡,因为阴坡半阴坡光照弱,蒸发少,水分多,易形成森林,且主要森林类型为青海云杉林,分布较广。阳坡和半阳坡主要分布草原,阳坡也分布森林,主要类型为圆柏,而河谷主要为白杨树。随着海拔的升高,主要为亚高山草甸,灌丛草甸,约为3300m,在海拔4500m以上冰川分布广泛。

祁连山垂直地带性表现为:浅山地带,约2000米以下,为荒漠带;2000~2300米为荒漠草原;2300~2500米为典型草原;2500~3200米为森林草原;3200~3800米高山草甸;3800~4000米为寒漠带;4000米以上为雪线,4200米以上多分布冰川。

我们一路走来,农业结构的变化明显,从下游到上游,在下游地区主要是经济作物,主要为:棉花,小茴香,向日葵,瓜果等;中游地区,农作物较复杂,有小麦,玉米,洋葱,葡萄等,既有粮食作物也有经济作物,再往上游大面积的种植小麦,且随着海拔的升高,麦子由黄变绿,在祁连山盆地,小麦较少,主要为洋芋和油菜。

从农业结构的变化反映出了气候的变化:祁连山地具典型大陆性气候特征。一般山前低山属荒漠气候,中山下部属半干旱草原气候,中山上部为半湿润森林草原气候,亚高山和高山属寒冷湿润气候,山地东部气候较湿润,西部较干燥。

从我们所在的地区可以看到明显的夷平面,所谓夷平面指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主要分为三级:青藏高原隆起后形成,海拔为4500—5000m,为第一级夷平面,主要形成于渐新世纪晚期、中新世中期;再往下为第二级夷平面,海拔为3000—3300m,形成于距今2000万年—3600万年;第三极夷平面为2200—2700m,形成于3.6—1.7万年,从高处倾斜下切。

董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所在地的一些寒生植物,如鸢尾、大白蒿、萹蓄豆、金露梅、银露梅、忍冬、麦瓶草、冰草、苔草、车前草、棘豆等。

第三站: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位于武威市城东20多公里处科技示范园区内,占地1万公顷,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包括中国西部最大的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沙产业展览馆、钱学森沙产业实验室等。于1994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在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设立,是集濒危动物保护,繁育、研究,观赏和沙漠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如今的在公园中,存养珍贵动物有赛加羚羊、普氏野马、金丝猴,野骆驼、野驴,扭角羚、白唇鹿、梅花鹿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16种200多头(只、匹);建成百鸟苑、鸵鸟馆、羊馆、雄鸡馆、宠物馆等动物馆舍2100平方米.引进孔雀、大天鹅、黑颈鹤、鸳鸯、鸵鸟、红腹锦鸡、岩羊等各类观赏动物41种300多只;建成800平米的标本展览馆,制作展出各类动植物标本800余件。现在,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不仅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而且餐饮娱乐等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已逐步完善,深受游客喜爱。同时,这里生活的野生动物,也是游客来此争相参观的重点。

7月12日,阴转晴 第一站:红水河桥

(38°10′N,102°45′E,海拔高度:1450m)

红(洪)水河是景电二期工程的重要渠道。景电二期延伸向民勤输水线路是从景电二期总分水闸开始,至红崖山水库库尾。输水线路分三段,第一段总分水闸至大土沟段,线路长49.6~42km,有南北两条线路比选,推荐北线方案;第二段大土沟至洪水河桥段,线路长94.8km,有东西两条线路比选,推荐西线方案;第三段洪水河桥至红崖山水库库尾,线路长28.8km~29.8km,有东西两条线路比选,推荐西线方案。输水线路总长166km~174km,调水流量为6 m3/s,年调水量4000万m3。

石羊河是一条古老而美丽的河,系甘肃省三大内陆河之一,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发源于积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麓的冷龙岭。流域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自塔儿庄出山,入河西走廊东段为中游,过武威接纳冲积扇缘泉水复向东北,名石羊大河。红崖山以北为下游,河全长250公里,全水系自东而西,流成了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汇集而成了滔滔奔流的石羊河。

石羊河流域深居大陆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流域自南向北大致划分为三个气候区:①南部祁连山高寒半干旱湿润区:海拔2000-5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年蒸发量700-1200毫米;②中部走廊平原温良干旱区:海拔1500-2000米,年降水量150-300毫米,年蒸发量1300-2000毫米;③北部温暖干旱区:海拔1300-1500米,年降水量小于150毫米,年蒸发量2000-2600毫米。跨流域调水工程:在景电二期工程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的景电二期延伸工程开始使用,这使黄河水继续经过荒漠戈壁流向民勤,以缓解民勤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的状况。自2001年开始,景电工程目前累计为民勤总调水4亿立方米,有效地缓解了民勤水资源危机、土地沙化、生态恶化等问题。

石羊河流域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向东倾斜。全流域可分为南部祁连山、中部走廊平原区、北部低山丘陵区及荒漠区四大地貌单元。中部走廊平原区,由东西向龙首山东延的余脉韩母山,红崖山和阿拉古山的断续分布,将走廊分为南北盆地。南盆地包括大靖、武威、永昌三个盆地;北盆地包括民勤盆地、金川—永昌盆地。

第二站:蔡旗桥水文站

(38°13′N,102°45′E,海拔高度:1440m)

蔡旗桥水文站是控制性水文站,主要担负调水的职能。蔡旗桥水文站主要监测石羊河水系的出水量,为下游地区的来水量作统计,监测红崖山水库的水量。蔡旗桥是凉州区和民勤县的交界处,河岸两旁植物生长较好,主要有柽柳、沙枣、芦苇等。

石羊河的流量由于气候、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年代段的流量也各不相同。由于上中游用水量增加,同时民勤盆地自身需水规模的不断扩大,民勤地区地下水开采超过限度,致使民勤县的生态环境恶化,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求上中游地区节水,尤其是凉州区,并向民勤地区调水,实现两个目标。2010年目标,保证下游地下水采补平衡,要求开采地下水不能超过0.89亿立方米,中游地区用水不能超过8.82亿立方米,中游地区地下水开采不能超过4.18亿立方米;远景目标,到2020年,地下水要回升,青土湖湖区地下水埋深少于3米,要求民勤地区地下水开采不能超过0.86亿立方米,六河中有开发利用不超过8.22亿立方米,中游地区保持不变。

第三站:红崖山水库——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

(38°23′30.9″N,102°54′27.8″E,高程:1420m)

红崖山水库,建于1958年,被称为沙海明珠,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下游,处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的包围之中,距民勤县城30公里,是一座沙漠洼地蓄水工程,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水库西面为红崖山,三面为坝,坝址最高处为15.1米,坝长8060米,总库容量1.27亿立方米,由于有一定的泥沙沉积,实际库容为980万立方米,库水面积30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13400平方公里。水库建有输水洞、泄洪闸、非常溢洪道(西坝)等,以蓄水灌溉(60—70万亩耕地)为主,兼具防洪、养鱼、旅游等综合利用效能。

关于红崖山水库的修建起初就存在争论,不修的人考虑到建成后会造成下游地区沙化,修的人认为在发大水时可将大量的水储存起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并对民勤绿洲进行灌溉,最终还是“修”战胜了“不修”。水库落成后不久,位于民勤县北部的青土湖完全干涸,由于气候的干湿变化,张中游地区是用的水量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大量开垦耕地,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下游地区边缘地带无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进一步导致红崖山水库进水量逐年减少,每10年减少约1亿立方米,造成民勤地区的生态问题。但红崖山水库的建成也带来了一定的好处:水库的修建为当地或者沿途迁徙的鸟类提供了一个新得栖息场所,具有很重要的生态学功能;红崖山水库的修建,对民勤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且便于宏观调控。

平原地区建水库的利弊性分析:利:将分散的水资源聚集,提高水的利用率;弊:水深浅,水域面积大,蒸发量大,使更多的水无效蒸发到大气,不能够利用,这也是红崖山水存在的一个大的问题。

第四站:民勤沙生植物园

民勤沙生植物园位于甘肃省民勤县,是中国西北地区荒漠植物的科研、教学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活动场所。以沙生、旱生植物的引种驯化为中心,主要从事发掘沙区野生植物资源、选育良种、繁殖推广等工作。同时,开展荒漠植物的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的特性观察、测定及探索经济利用途径等的实验研究。为发展荒漠地区的林牧农副业提供优良种苗、技术措施和科学依据,是改造和利用沙漠的科研基地。

中国最大的沙生植物园——民勤沙生植物园坐落大薛百乡西端的沙漠中,始建于1974年,植物园占地1004亩,园长1100多米,宽550多米,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北方荒漠的植物园。建立在巴丹吉林大沙漠的东南缘,该园先后建有植物标本室、植物生理实验室、中心化验室、植物蒸腾耗水量观测场和气象观测站。

民勤沙生植物园,高大的胡杨树如绿色的屏障把植物园层层围护起来,园内规划为引种圃、育苗圃、收集区、选育区、采种区和自然保护区。引种圃里,有从北美引进的火炮树,从德国引进的水飞蓟,从西亚引进的阿目浑子,还有从黎巴嫩引进的旱生油瓜等;育苗圃内,培育着非常珍贵的30多种沙生植物,有阿尔及利亚的沙拐枣,有俄罗斯的银槐;收集区是植物园最重要的部分,现已收集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450多个品种;自然保护区内,高大的沙包接连不断,沙包上长着红柳、白茨和梭梭。

第五站:民勤县青土湖

(39°08′4.6″N,103°38′16″E,海拔:1300m)青土湖曾是民勤境内最大的湖泊,后因绿洲内地表水急剧减少,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于1957年前后完全干涸沙化,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在此“握手”。曾经面积至少在1.6万平方公里,最大水深超过60米的巨大淡水湖泊,后来东西一分为二,其中西面的叫西海,也叫休屠泽,民国时改名为青土湖。青土湖曾经碧波荡漾4000多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仅次于青海湖,解放初的青土湖也有10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终于彻底干涸。现在看到的湖底的一丁点水是石羊河治理项目注水而形成的,由于面积小,其生态学意义并不大。青土湖的发育历史:距今9500~7600年,气候干冷,故湖面萎缩;距今7600~5800年,气候暖湿,湖水扩张;距今5800~3200年,气候相对较干,湖水面积再次缩小;距今3200~1100年,受人类影响,湖水逐渐沼泽化。

青土湖干涸的原因:民勤境内唯一的地表径流是发源于祁连山北部的石羊河。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和上中游用水加剧,石羊河通过红崖山水库到达民勤的来水量,近年来以超过1500万立方米的速度逐年减少,目前只有不足1亿立方米。而导致青土湖消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红崖山水库的修建,使青土湖的补水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也破坏了当地的地下水系,导致了这一地区的沙漠化。

青土湖治理措施:A.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大水漫灌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抗旱作物,发展设施农业,修建塑料大棚,增加经济收入,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减少对农业的依赖。B.调整水价:每个月提供三吨水,超过三吨,则价格升高,达到节约用水目的,增强广大群众节约用水的意识。C.关井压田:关闭机井,减少耕地。D.跨流域调水:景电二期工程调水或从大通河调水,效果显著,地下水位有所抬升。

为了使青土湖重现生机,民勤县从2010年9月开始,向青土湖注入生态用水1290万立方米,由于沿途蒸发和渗漏补给地下水消耗400多万立方米,最终入湖水量860万立方米。

7月13日,晴 第一站:武威文庙

武威文庙位于凉州城区东南隅,坐北向南,由三部分组成,东为文昌官,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院,现存建筑以文庙和文昌宫保存完好。占地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98米,东西宽152米,占地面积30096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对称,结构严谨,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宫阙式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壮,明清之际被誊为“陇右学宫之冠”,是凉州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的圣地,是目前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属全国三大孔庙之一,也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之地。

第二站:雷台汉文化博物馆

雷台是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雷台是丝绸之路上精品旅游景区。在进行了古建筑维修、绿化、美化建设后,主要景区有雷台文化一条街、堪称“中华第一门”的汉风格大门、天下第一马“马踏飞燕”、凝聚汉文化精粹的巨型浮雕、牌楼、图腾柱以及堪称“世界之最”的整体放大6倍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队列,建成并布展了具有天马艺术风采的天马艺术馆。

7月13日下午1:30从开阳商务宾馆出发,下午约6点到达张掖市甘州区的昭武招待所。

7月14日,雨转晴 第一站:小海子水库

(39°17′29.8″N,99°53′23.6″E,海拔:1370m)

小海子水库位于甘肃高台县南华镇小海子村境内,小海子水库地处312国道旁,坝长10.64公里,库容面积3.19平方公里,总库容1048.1万立方米,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上库库容为66.7万;下库库容为463.3万;中库库容为518万。主要灌溉5个乡镇,47个行政村,10万亩耕地,是一座中型平原洼地水库,从黑河引水调蓄。北边为黑河,利用天然洼地,将黑河水通过输水洞引进,进行储存,属旁注型水库。主要作用是防洪,灌溉(调蓄黑河水,灌溉高台绿洲)。始建于1958年,1984年、1987年、1990年三次扩建,三次增高,1997年列为濒危水库,2001年被列为西部专项资金濒危水库处理项目,之后进行加固,加固工程于2004年10月完工。

2007年4月20日,小海子水库下库突然发生决口,当时下库蓄水约280万立方米,决口大坝长约30米,最大流量约90立方米/秒。造成良田损失和很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河西走廊属于我省的商品粮基地,从张掖到高台县的农业类型:番茄,小枣,瓜果,蔬菜等,主要为玉米,因其经济价值高,且多为制种玉米。此地热量资源较好,可以引水灌溉,所以长势较好,且风较大,利于传粉,夏季温度高,病虫害较少,种子的质量好。

第二站:骆驼城遗址

(39°20′47.2″N,99°34′9.4″E,海拔:1420m)骆驼城坐落于高台县的骆驼乡的永胜村西边3公里处,坐北朝南,东西宽425米,南北长704米,总共面积29.92万平方米,主要由黄土夯筑而成,每一层大约为0.1—0.15米,墙厚约为6米,现在城池残高为7米。

骆驼城遗址分南北两部分组成。南北两城仅一墙之隔,南城南北长495米、东西宽425米,面积约为23.38万平方米。北城东西长425米、南北宽125米,面积约为6.54万平方米,从整体上看又分外廊、宫城、皇城三层,外城的瓮城、马面、敌台、角墩、城垣等辅助设施一应俱全,基本完好。统观全城结构严密精巧,气势宏伟雄壮,历经千年仍巍然屹立,充分展示了古人在军事工程设计施工方面的高超水平。遗址周围还有城南墓群、城东墓群和五座窑遗址。骆驼城遗址是中国现存最好的汉代、北凉及唐代古城址,它为研究当时的城市布局等方面,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我们一路过来看见的许多小土堆其实是古墓群,1996年初,骆驼城及周围古墓群被列为全国重点历史遗迹保护区,纵观它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骆驼城既有军事功能,又有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是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唐朝文物保护区之一。

骆驼城废弃的主要原因:A.来水量得减少,主要是北浪河来水量的减少,加之上中游绿洲的开发,使得来水量更近一步的减少。B.地位重要,政权更迭,在争夺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毁灭,特别是吐蕃的破坏。

第三站: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位于有“塞上江南、北凉古都”之称的高台县,前身为高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现占地面积260亩。园内掩埋着转战河西、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红西路军革命烈士的忠骨。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现已成为全国反映红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纪念馆,是红西路军历史的纪念、展示、保护和研究中心。

第四站:张掖国家级湿地公园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黑河中游祁连山洪积扇前缘和黑河古河道及泛滥平原的潜水溢出带,张掖市北郊,是由河流、草本沼泽、湿草甸以及人工湖、坑塘、沟渠等人工湿地为主体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类型多样,是张掖绿洲这一内陆干旱区脆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发挥着水源涵养和水资源调蓄、净化水质、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防止沙漠化和改善区域气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作为区域关键生态支撑体系,对于维系张掖绿洲以及黑河流域下游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该湿地公园河流、湖泊、农田、库塘和沟渠等自然-人工复合湿地景观类型多样,形成了一个类型多样、空间格局丰富、季相变化显著的湿地区域,特别是沙漠戈壁环绕之下绿洲湿地和生物景观的独特型式。该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形成与发育成因独特,特别是由潜水溢出带所涵养的大面积草甸湿地和内陆盐沼是该湿地公园所具有的独特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和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湿地植被与森林、草原和荒漠植被镶嵌分布形成的绿洲生态系统,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具有典型性,世界范围内也有具有独特性,具有特殊的保护价值。该湿地生境类型多样、珍稀濒危水禽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普宣教价值。但由于所处干旱区的气候条件和城郊湿地的特征,其湿地生态系统及其脆弱将承受城市化带来的人类活动的冲击,通过湿地公园建设性将有利于扭转湿地破坏和退化的趋势。作为城郊型湿地,该湿地生态系统对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支撑,维护黑河流域张掖段以至下游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湿地公园建设将通过湿地恢复,显著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容量和对于城市污水或中水的净化功能,从而进一步强化其对于张掖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张掖市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是甘肃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地处中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中游,与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相连,占地6.16万亩,其中天然湿地2.6万亩。湿地公园所在区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其湿地景观格局及其演变是该区域以水资源为纽带,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相互作用和塑造的结果,充分反映了该区域悠久的绿洲农耕文明,展现出“塞上江南、戈壁水乡”的内陆干旱区独特绿洲湿地景观,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7月15日,晴 第一站:东灰山遗址

(38°39′33.2″N,100°44′55.1″E,海拔:1820m)

东灰山遗址位于民乐县城北27公里的六坝乡办林场东侧,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5米,内涵丰富。出土陶器有罐、盆、钵、盘、杯;石器有斧、锄、纺轮和石祖,还有炭化麦粒、谷粒以及铜铁器等。1987年夏甘肃省文物研究所进行了局部发掘,在遗址东北面挖掘了320平方米,共发现249座土室墓,出土文物1003件。东灰山遗址最初发现于1958年,后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5年,张掖地区文化处对东灰山遗址进行复查,在水渠内两个断层中发现了小麦粒。1987年,吉林大学考古系赴东灰山遗址进行田野考古实习,对遗址的墓地部分做了全面揭露,清理四坝文化墓葬249座,另在土丘东侧的遗址,进行了小规模试掘,在发掘过程中,在水渠断面上采集到若干炭化小麦颗粒。1989年9月,中国西北部干旱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人类文明兴衰研究组前往河西走廊进行古环境变迁、沉积环境与沉积区特征及人类活动状况的考察,在东灰山遗址进行了调查并采集一批遗物,在采集的4个土样中筛选到炭化小麦10粒,炭化栗、稷9粒。还发现了驯化最早的小麦,青铜器文化的家族墓群,我国最早的人工驯化、最早的小麦——圆粒小麦和现在的小麦类似。

第二站:民乐扁都口

(38°13′34.4″N,100°56′17.6″E,海拔:2830m)。

民乐扁都口(古代称大斗拔谷)南通青海祁连县城博堡,北达甘肃民乐县炒面庄,位于祁连山脉中段,面积约640平方公里,峡谷长28公里,宽约10余米,地势险要,山势峻峨,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族通行的要道之一。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南路也是由此从青海进入甘肃和西域。自汉唐以来,一直是羌、匈奴、突厥、回纥、吐谷浑、吐蕃等民族相互联系和出入甘青之间的重要通道。如今的扁都口已成为甘肃进往青海的主要通道之一,227国道穿谷而过,山口早已忘却了刀光剑影的喧嚣,绿油油的牧草随着山谷中清新的风送来阵阵草香。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数万精兵出陇西,过浩门水(今青海大通河),经大斗拔谷(今扁都口),进入河西走廊,深入匈奴驻地千余里,大败浑邪王,河西从此归汉朝版图。东晋时期、僧人法显由靖远经兰州、西宁,穿越扁都口到张掖。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三月,隋炀帝西征土谷浑,六月,进入扁都口,天气突变,大雪纷飞,在暴风雪袭击下,“士卒冻死大半”,此事,在《隋书•炀帝纪》中有记述。唐朝时,因此地地理位置险要,置“赤水守捉”,设关驻兵扼要隘,保护西域通道。天宝元年,河西节度使王垂遣歌舒翰为大斗军副使,防守有功,晋升为左卫郎军。清代,在扁都口设察汉俄博营,康熙四年,在俄博营树立界碑:“甘州府俄博营”。同治十三年,又依山筑城,后毁。在冷兵器时代,山河之险,关隘之固,就是天然屏障,扁都口在地理上的显要,从这些史志的记述中可见一斑。一九四九年九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部也是从青海进入扁都口,一夜疾驰,似天兵天将一般突然出现在炒面庄的国民党守军面前,一举解放了民乐而挺进张掖。

第三站:大马营盆地(38°12′14.7″N,100°56′59″E,海拔:2960m)

大马营盆地位于祁连山冷龙岭北麓,东接永昌、肃南,西望民乐,南屏祁连,北依焉支,与甘肃、青海两省6县毗邻。东西长约53公里,南北约70公里,面积约为2192平方公里。属祁连山前山地带山间断陷盆地,海拔2420—4933米。盆地地势平坦广阔,土地肥沃,种植有大片的油菜花。时值7月,蓝蓝的天空下,油菜花宛若一片金色的“海洋”,蝴蝶翩跹,蜜蜂飞舞,远处是白雪皑皑祁连山,坡麓则披上了一片葱翠的草场和森林,天之蓝、地之黄、山之白、坡之绿,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好一个彩色印象画。

大马营草原北面是焉支山。焉支山又名大黄山、燕支山、胭脂山,曾为匈奴所据。汉攻取河西后,匈奴人悲恨不已,曾作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无蕃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嫁女无颜色”。隋炀帝曾在焉支山下会见西域27国君主使臣,史称“万国会议”,末发一兵一卒,即收到安边拓地之功。大马营草场南侧即为祁连山,拥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隘口——扁都口。

植被分布:高山灌丛草地,山前草原带(森林草原),典型的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大马营盆地为高寒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为358.8毫米,多年平均气温0.2摄氏度,无霜期59—143天,蒸发量1701毫米,作物单一,多为喜阴作物,如啤酒大麦、油菜,有大面积草场,适宜养马,驯马。

山丹军马场位于张掖地区山丹县南55公里处的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马场。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养马。自西汉以来,这里以当地蒙古马为基础,又引进了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这里遂成为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经久不衰。山丹马体形匀称,粗壮结实,雄健剽悍,耐粗饲,适应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优,目前共有一万多匹马。

7月16日,晴

第一站:肃南冰沟丹霞景区

(38°59′42.9″N,99°53′49.8″E,高程:1990m)。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丹霞地貌旅游景区地处祁连山以北,河西走廊张掖市以南52公里处,平均海拔2000—3800米,南北宽约5―10公里,东西长约40公里,总面积约350余平方公里。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具典型的丹霞地貌,举世罕见、全国一流。丹霞地貌特点十分突出,由于干旱区丹霞地貌对岩性的要求在坚硬程度及层厚上均有降低,加上风蚀作用强烈,蒸发量大,植被覆盖低,陡崖面上变化多姿多彩,发育有许多独特的丹霞地貌形态,如泥乳状、窗棂状、廊柱状、叠板状、陡崖状、蜂窝状、宫殿式、劣地式等多种形式奇特的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高度复合区,还是祁连冰川、雪山、林海、草原和黑河绿洲、湿地、荒漠、戈壁和裕固风情、石窟艺术、丝路文化及西路军壮举等重要自然和人文景观集中组合最好的丹霞地貌综合旅游区之一,是甘肃省“丝绸之路,丹霞画廊”旅游主题形象塑造的主要元素。中国最权威的地理杂志《中国国家地理》在2005年的选美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丹霞地貌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

张掖丹霞地貌,发育于祁连山山麓祁连山大断裂带这个特殊地带,究其成因是复杂的,首先,它决定于白垩系这种特殊的红色建造的碎屑岩地层这个物质基础,主要为红色砂砾岩,垂直节理发育,粉砂岩固结成岩,水平面层层叠加;其次,构造运动和水蚀,风蚀以及崩塌共同作用,促使了这种特殊地质遗迹的形成。经历了喜马拉雅山的造山运动,地层不同程度的抬升,造就了今日的丹霞地貌。“中国最美七大丹霞地貌”的简要情况,这七处丹霞地貌分别为:①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丹霞山;②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的武夷山;③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的大金湖;④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的龙虎山;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的八角寨、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的崀山;⑥张掖丹霞地貌(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⑦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丹霞地貌。

第二站:张掖彩色丘陵

(38°57′58.4″N,100°1′58″E,高程:1790m)

张掖市临泽县彩色丘陵,分布面积40平方公里,距今6000万年—14千万年形成(侏罗纪—第三纪形成),为标准的湖相沉积,在侏罗纪—第三纪被湖水占据,沉积物颗粒细,层理明显,清楚,沉积厚度1724米。主要有泥岩、页岩及粉砂岩,每层岩层都表现出不同颜色(黄色、黄绿色、蓝绿色、灰白色、浅红色、褐红色),气候干燥,气温过高时,颜色发红;气候潮湿,气温低时,颜色发青,发绿。比较有代表性的分布地点是甘肃张掖,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五彩湾,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五彩滩和五彩城。

由于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地壳抬升时,将原来的湖底抬起,形成祁连山浅山地带,经风化剥蚀,流水冲刷,沉积岩出露地表,加之一系列的挤压运动,形成单面山(单斜山),猪背岭。岩石胶结程度不好,易风化,风化壳松软,雨水易下渗,易蒸发,将溶解物带到地表,使表层坚硬下层软,形成彩色丘陵(类丹霞地貌)。

彩色丘陵与丹霞地貌的区别:丹霞地貌层理分明,垂直节理发育明显等,形成的岩层较坚硬,故而呈现出悬崖峭壁,而彩色丘陵形成于一个个小山包,固结不是很好,易分化,剥蚀,从岩性看也不一样。易混淆的原因:具有相似性,由红色岩石层发育而来,呈褐红色,而彩色丘陵呈五彩斑斓,都会受到外力作用的剥蚀,如雨水,风力等,流水的冲刷明显,风力作用明显。

此处,植被很少,主要是因为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不能生长植物,土壤形成的条件也不具备,没有达到生长植被的这一阶段。

第三站:莺落峡

(38°48′8.8″N,100°10′23″E,海拔:1700m)莺落峡以上为黑河上游,分布有高山、峡谷及荒滩,平均海拔3000m以上,黑河源头主峰海拔5547m。莺落峡站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为184.5mm,历年平均径流量15.6亿立方米。洪水多出现在7~9月,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310m3/s,发生在1996年8月22日。莺落峡水文站是黑河干流出山口控制站,控制流域面积10009平方千米,设立于1943年,是国家重要水文站。

山谷中有一高一低两条清凌凌的河水在流淌,低一些的是黑河干流,河面宽阔,水流平缓而清澈,高一些的则是水电站的引水渠,水流湍急。

我们所在位置的对面是黑河口断层,是一条走向北西,倾向南西的逆断层。黑河沿岸的一个天然剖面上见断层面向南西陡倾,奥陶系向北东逆冲于晚更新世河流砾石层之上,垂直断距17m。断层活动在黑河阶地上形成了一个断层陡坎。上盘为黑色板岩,中间部分被剥蚀,上面为Q3砾石层,约为2米,第四纪的黄土层,1~2米;下盘下面为橙红色的粉砂黏土层,上面为砾石层,约17米,再上面为粉砂黄土层,约2米。

黑河上盘阶地明显,主要可分为6级:一级阶地,拔高约10米;二级阶地,拔高约26米;,三级阶地,拔高约41米,宽约500米;四级阶地,拔高约为46米;五级阶地,拔高约75米;六级阶地,拔高约为113米。且都为基座阶地。

7月17日

综合野外实习圆满结束,约早上10点左右安全抵达学校。

(三)小结

在这六天时间里,我们几乎踏遍了整个石羊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和黑河流域的中游地区。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河流起源于南部祁连山北麓的冷龙岭,消失于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之间的民勤盆地北部,流域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河流自东向西,主要由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等8条河流组成,除大靖河外,中部6条河于武威城附近汇成石羊大河干流入红崖山水库后进入民勤盆地,西大河及东大河部分在永昌城北汇成金川河入金川峡水库后进入金昌盆地。河流补给来源为山区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产流面积1.11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约17亿立方米。本流域深居大陆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流域自南向北大致划分为三个气候区:南部祁连山高寒半干旱湿润区:海拔2000-5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年蒸发量700-1200毫米,干旱指数1-4;中部走廊平原温良干旱区:海拔1500-2000米,年降水量150-300毫米,年蒸发量1300-2000毫米,干旱指数4-15;北部温暖干旱区:包括民勤全部,古浪北部,武威东北部,金昌市龙首山以北等地域,海拔1300-1500米,年降水量小于150毫米,民勤北部接近腾格里沙漠边缘地带年降水量50毫米,年蒸发量2000-2600毫米,干旱指数15-25。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大致介于 98°—101°30′E,38°—42°N之间,为甘蒙西部最大的内陆河流域。黑河发源于南部祁连山区,分东西两支:东支为干流,上游分东西两岔,东岔俄博河又称八宝河,源于俄博滩东的锦阳岭,自东向西流长80余公里,西岔野牛沟,源于铁里干山,由西向东流长190余公里,东西两岔汇于黄藏寺折向北流称为甘州河,流程90公里至莺落峡进入走廊平原,始称黑河。黑河流域在大地构造上大体可分为三种基本单元:祁连山地槽褶皱带、阿拉善台隆和北山断块带及河西走廊拗陷盆地。流域气候主要受中高纬度的西风带环流控制和极地冷气团影响,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而集中,多大风,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黑河流域气候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南部祁连山区,气候冷凉,是农业向牧业过渡地带。中部走廊平原,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2.8 ~ 7.6℃,日照时间长达3000 ~ 4000小时,是发展农业理想的地区。下游额济纳平原深居内陆腹地,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具降水少、蒸发强烈,温差大,风大沙多,日照时间长等特点。

三、实习总结或体会

虽然今年的河西地区降雨较多,太阳没往年毒辣,但紫外线依然强烈,山路陡峭崎岖,条件艰苦,每天的实习下来,同学们都已经筋疲力尽。实习过程中又苦又累,但充满温馨与感动,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团结,大家在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在爬祁连山、去大马营盆地的途中,最能体现同学们的互相关心与帮助。实习路上不仅留下了我们的汗水,还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与很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在这短短的六天综合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荒漠中顽强的生命,严寒下盛开的小花,让人惊叹、敬畏。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增强了相互间的感情,培养了我们野外的生存与辨别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让我们对大自然的新奇、神秘与美丽生成了惊叹、敬畏与热爱之情。

感谢一路上有大家,感谢为我们悉心讲解知识的贾老师与董老师,感谢与我一起经历磨练的同学们,正因为有了你们,我们的实习才会精彩,而又温暖!

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报告 第2篇

野外实习报告

单位名称

包头市野外实习报告

学院:

X XX 学院

学号:

20XX666888

姓名:

彭 彭 XX

指导教师:那 XX、朱 XX

实习目的与主导思想

(一)实习目的

验证和巩固所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等理论与知识,掌握一定的野外实习方法,提高野外实习的能力。

(二)实习的主导思想

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指导,认识和阐述包头市四大自然区域(平原、山地、盆地与丘陵、高原)人地关系的形成、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和调控措施。

人员分工

(一)领导成员1、队长 ——那 那 XX2、副队长 ——李 李 XX、朱 XX、张 XX

(二)指导教师分工(共 3 3 人)1、那 XX

负责实习队的全面管理工作,指导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相关实习工作。2、李 XX

负责实习队的后勤保障工作,指导土壤、生物、地貌和旅游地理等实习工作。3、朱 XX

负责实习队的学生管理工作,指导聚落、宗教地理等实习工作。

(三)本组成员

组长:张 XX

组员:苏 XX

张 张 XX

彭 彭 XX

郑 郑 XX

刘 刘 XX

王 王 XX

石 石 XX

高 高 XX1 包头市地理概况:

包头市位于我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介于东经 109º15¹12″~111º26¹25″之间和北纬 40º14¹56″~42º43¹49″之间。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接蒙古国,东与呼和浩特市为邻,西与巴彦淖尔盟接壤,总面积 22691平方千米。自南向北分别为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原。气候属于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321mm,且集中在 7-9 月份,易发生洪涝灾害。降水量的地域分布不平衡,大体上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变化于 180~400 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分别为干草原、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范围最大的地带性植被为干草原。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和棕钙土。矿产资源丰富,主为稀土和铁矿资源,稀土资源在中国和世界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景观类型自东南向西北由高原、丘陵、盆地、台地干草原景观——高原荒漠化草原景观——高原草原化荒漠景观,体现出一定程度的过渡性。2 包头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空间单元:

包头市位于华北地台区的北部边缘,跨越了性质不同的两大构造单元,以乌拉特后旗—化德—赤峰深大断裂为界,以南为华北地台区,以北为天山—兴安蒙古地槽系。次一级的大地构造单元为南部的蒙古地轴(市境内以大青山、乌拉山为主体)及北部的内蒙古地槽(市境内以乌兰察布高原为主体)。在构造基础上,包头出现了四个地形区即:南部平原区、中南部山地区、中北部盆地区、北部高原区。

南部平原区介于大青山、乌拉山与黄河之间,属于河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的南北边缘存在着两条正断层,在陷落盆地的基础上,形成洪积、冲积、湖积平原。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在本市表现明显,系由一系列洪积扇组成。大体以亦包铁路为界,铁路以南是冲积平原,向南微倾,海拔 1040 米左右,宽度不等。

中南部山地属于阴山山脉的一部分,由大青山、乌拉山部分地段组成,横亘于中北部丘陵盆地区与南部平原之间,构成了本市地形的“脊梁”,是我市海拔最高的地区。阴山山地最突的特点是南北坡不对称,北坡缓,南坡以 1000 多米的落差陡落到河套平原上。地形的屏障作用相当显著。

中北部丘陵盆地区位于阴山山脉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带,盆地是本地形区的主要地形景观,分布着两大中生代坳陷盆地,即:固阳盆地和百灵淖盆地。两大

盆地由山地、丘陵、高原包围,固阳盆地西南有缺口,昆都仑河由此经过。北部高原区属于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地形平坦开阔,低缓的丘陵与宽浅的盆地相间分布,层状地形显著,地表风力吹蚀,形成不少碟形洼地。2.1 南部平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南部平原区介于大青山、乌拉山与黄河之间,属于河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的南北边缘存在着两条正断层,在陷落盆地的基础上,形成洪积、冲积、湖积平原。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在本市表现明显,系由一系列洪积扇组成。大体以亦包铁路为界,铁路以南是冲积平原,向南微倾,海拔 1040 米左右,宽度不等。

包头市气候基本遵循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化的地带性规律。南部在包头范围内属于比较湿润的地区。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里农业比较发达,人口稠密。由于近年来土地利用不合理,存在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问题,人地关系比较尖锐,急需要处理。要注意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灌溉水的技术,保护土壤肥力。保护现有草原,要合理放牧。

2.2 中南部山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中南部山地属于阴山山脉的一部分,由大青山、乌拉山部分地段组成,横亘于中北部丘陵盆地区与南部平原之间,构成了本市地形的“脊梁”,是我市海拔最高的地区。阴山山地最突的特点是南北坡不对称,北坡缓,南坡以 1000 多米的落差陡落到河套平原上。地形的屏障作用相当显著。是黄河的流经地著名的河套平原就位于这里。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

自清代以来,后套平原上修渠引黄河灌溉,为内蒙古主要农业区。但灌溉水大量渗入,使地下水位升高,盐碱地面积增加。现已注意合理灌排,营造防护林防止土地沙漠化。人地关系较和谐。要合理的使用黄河水,也要防范黄河水患,保护黄河水。2.3 中南部丘陵盆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中北部丘陵盆地区位于阴山山脉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带,盆地是本地形区的主要地形景观,分布着两大中生代坳陷盆地,即:固阳盆地和百灵淖盆地。两大盆地由山地、丘陵、高原包围,固阳盆地西南有缺口,昆都仑河由此经过。由于这里气候比较干旱,降水量少,昆都仑河也早已断流,且土壤大多为栗,肥力小,农行业生产落后。地广人稀,人地关系较和谐。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利用先进

科技,进行现代化种植,科学合理的使用地下水灌溉,节约水资源。要合理化放牧,保护现有草原。2.4 北部高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 第3篇

关键词:实习基地,植物地理学,可行性,鸡公山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地理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继续与深化,也是有效培养学生自然地理学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综合研究方法的重要教学环节。作为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分支———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应用,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因而,野外实习基地的选择与确立直接影响着实习质量的高低。

许昌学院以信阳市笔架山为实习基地,进行植物地理学的野外教学实践活动已有20年以上的时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该区植被的干扰日益增强,植物种类大量减少,已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变更实习基地,选择既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又具有操作可行性的新基地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信阳市鸡公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丰富,保存较好,是进行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的良好选择。

1 实习基地自然特征

1.1 区域环境特征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南部的豫鄂2省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1°46′~31°52′,东经114°1′~114°6′,面积2 917 hm2。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水同期。鸡公山年平均太阳辐射4 928.70 MJ/cm2,年平均气温15.2℃,无霜期220 d,年平均降水量1 118.7 mm,空气干燥度0.84[1]。鸡公山处于秦岭地槽褶皱系东段的桐柏至大别山褶皱带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为次,主要岩石为混合花岗岩和花岗岩等[2],山系东西展布,地形相对高差400~500 m,主峰海拔811 m。土壤类型为山地黄棕壤。

1.2 植物资源特征

鸡公山区内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的桐柏山、大别山山地和丘陵山栎林植被,以华东、华中植物区系为主,兼容华北、西南区系。植被覆盖率达87%,分为6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38个群系,构成了以常绿针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典型植被生态系统[3]。

区内植被共有259科,903属,2 061种及变种。其中,苔藓与蕨类植物56科、109属、180种;裸子植物9科、28属、87种;被子植物152科、663属、1426种[4]。药用植物844种,纤维植物127种,淀粉植物46种,油料植物41种,染料植物26种,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52种,如香果树、青檀、野大豆、天日木姜子等[5,6,7]。

植物区系中含有较多的原始种类、单种属和特有成分。如原始类的壳斗科、金缕梅科等所含属种常为构成该区森林植物的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单种属植物如香果树、大血滕等多属我国特有或残遗类型。此外,鸡公山茶杆竹、鸡公山山梅花则是鸡公山所特有的植物[3]。

受大地构造地势影响,鸡公山植被分布表现出垂直带性的特征。从山麓到山顶可分为2个垂直带。海拔500 m以下,尤其在沟谷地带,植被分布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海拔500 m以上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针阔混交林[3]。

2 实习基地建设的可行性

2.1 实习内容

许昌学院在以笔架山作为实践基地时,植物地理学野外教学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常见植物种类的野外辨认、植物标本采集和样方调查。一方面,实习涉及的植物种类较少,且受人类干扰严重;另一方面,实践内容侧重于对植物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其中以物种识别占据实习的主要内容,使实习活动停留在对现象描述的层次上,知识较零散,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方面的认识不足,植物的地理学特征与意义未显现。以鸡公山作为实践基地,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进行以下实习内容:一是观察和认识该区植被及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二是识别当地主要的一些植物种类;三是调查样地的植物群落;四是观察植被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凸显植物地理学的意义。

2.2 通达性及可接受度

信阳市距许昌市仅200 km左右,火车车程约2 h,交通便利。从信阳市火车站至鸡公山风景区有公交线路及直达专车,交通便利,车程仅需30 min左右,费用也较低。区内饮食、住宿等服务业发达,消费水平不太高,学生食宿每人50~60元/d,在接受范围之内。山上交通方便,制定好实习线路后,步行即可开展实习活动,也便于学生管理,非常有利于野外实习。

3 结语

野外实习是课堂理论知识延伸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实习基地的选择对野外实习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植物资源使其成为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实践的理想基地,作为实习基地可以达到使学生获得丰富实习感知、全面实习体验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怀,戴慧堂,刘丹,等.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性评价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187-194.

[2]董东平.嵩山与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比较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8,26(1):47-52.

[3]杨怀,刘丹,赵海燕,等.论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地位及其保护价值[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7-18.

[4]李海涛,哈登龙,张照喜,等.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构想[J].河南林业科技,2003,23(3):39-41.

[5]宋朝枢.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察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6]陈锋.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3):8-11.

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报告 第4篇

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特征、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正确认识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地质、地貌、水文、植物、土壤)相互联系和地区差异的学科。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可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书本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巧和能力。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能力,开拓学生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是十分必要的。2013年5月20~24日,笔者所在学院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2012级资环专业学生共128人,到阳江、阳春、肇庆地区进行为期1周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下面将对本次野外实习做一些粗浅的评价,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以后的实习提供一些参考。

一、实习基地选择及实习内容安排

本次实习选定以肇庆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边缘地区和海陵岛地区作为资环专业2012级本科班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该地区在自然地理各要素(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1.海陵岛

海陵岛位于阳江市西南端的南海北部海域,距阳江市区20千米,东经111.9度,北纬21.62度,面积105平方千米,是广东省第四大岛。海陵岛四面环海,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气温22.3℃,年降雨量1 816毫米,年晴天310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海陵岛最大的资源优势是拥有风光旖旎的海滨旅游资源。在这里主要的实习内容是考察海岸地貌,认识海岛土壤和生物,感受渔民风情及体验海岛风味。

2.凌霄岩

凌霄岩位于阳春北部的河朗镇,是省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南国第一洞府”。凌霄岩岩高100米,游览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分三层游览,有凌霄大厅、凌霄宝殿和观景台。在这里主要的实习内容是参观阳春地质博物馆,了解阳春地区的地质发育历史;观察周边土壤植被并分析土壤剖面;参观凌霄岩溶洞,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及条件。

3.七星岩

七星岩位于肇庆市区北约2千米处,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面积8.23平方千米,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景。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积达6.3平方千米的湖面上,20余千米长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风光旖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所以取名为七星岩。在这里的实习内容是对比分析地上喀斯特地貌和凌霄岩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异同;观察喀斯特地区植被生长情况。

4.西江三峡

西江三峡位于肇庆市与高要、德庆两县市境内的西江上。包括三榕峡、大鼎峡、羚羊峡,我国地理书上称为“西江小三峡”。三峡两岸,景色秀丽,古迹甚多,自古以来,吸引着无数文人骚客、各方游子。在这里的实习内容是考察河流地貌,了解河流的发育过程;了解西江河流的概况以及影响。

5.鼎湖山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首,距肇庆城区东北18千米,位于北纬23°10′,东经112°31′。因地球上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学者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鼎湖山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9℃,年平均降雨量1 956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5%,全年干湿季明显;其海拔为14.1~1 000.3m,主要土壤有赤红壤、黄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其母岩多为砂岩、砂页岩,土层厚度为30~100cm。鼎湖山是全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在这里的实习内容是认识鼎湖山的植物资源;分析群落结构以及其随海拔上升的变化;分析土壤特性以及变化。

6.思贤窖

数亿年前因地壳运动作用,思贤窖一带开始出现三条地质大断裂,即广三深断裂、西江大断裂、北江断裂,因以上三条大断裂正好在三江汇流处相交,经过亿万年的桑海沧田演变,形成独特壮观的三江汇流自然景观。在这里的实习内容是观看西江和北江交汇的情况;分析河流的通航条件以及防洪作用。

二、本次实习评价

1.实习模式需改进

本次野外实习一定程度上沿袭传统的实习模式。主要以验证为主,大部分时间是指导教师在讲解,采取的仍然是“教师讲解、演示、测量,学生围观、旁听、记录”的方式,相当于将“灌输式”教学方法搬到了野外大课堂。

2.准备工作待加强

本次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很多学生没有认真阅读《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学生到达野外实习地区后甚至不知道当天的实习路线、实习目的与要求,更没有事先研究过任何实习点的文献资料。如果有测量任务,也总是那么几个学生操作仪器、仪表等工具,大部分学生忙于浏览风景拍照留念。返校后,学生没有及时作总结,对很多学生来说,野外实习的结束就意味着整个野外实践课程的完成,对实习报告也只是敷衍了事。

3.实习计划应优化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地点有时相距较远,有些路段还比较险峻难行, 一个实习点到下一个实习点徒步往往达1~3个小时,而在实习点的讲解时间不过10~30分钟左右。加上天气炎热,学生到达观测点已大汗淋漓,十分疲惫,注意力没法集中到教师的讲解、地理事物的观察与分析推理上。另外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学生由于个体差异而行进速度不同,实习的队伍前后可能会拖拉很长,后期到达的学生根本无法听到教师的讲解。

三、实习几点建议

1.采用研讨、互动模式

在整个实习阶段注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互助学习的精神,指导学生用眼观察、用手测量与绘图、用脑分析,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读图判图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根本目标。

2.重视准备与总结

前期准备是提高实习效率、实习效果的前提条件,实践证明,在出发前组织准备、思想和业务准备越充分,野外实践教学实习目标的实现就越有保证。实习后的总结汇报是野外实习课程顺利结束的标志,也是野外实习效果的最后检验。

3.实行多元化评价

采取学生地理科学素养评价与人文素养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和原则,对学生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定。

4.调整实习线路

野外实习往往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影响,尤其是实习时间和经费直接影响实习路线的设计。因此,野外实习路线安排适当与否, 直接关系到野外实习的效果。肇庆地区作为我院实习基地已有一定历史,各方面资料都比较全面。最大的限制因素是花在各个实习点之间的时间较长。所以,适当增加实习时间,或者在各实习点只考察典型内容,减少实习点无谓的逗留时间。另外,做好路线安排和各实习点之间的衔接也是提高实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报告 第5篇

按照地理本科专业教学需要和学院教学计划安排,2012级地理1、2、3班将于2014年7月12日左右起进行专业基础野外实习。本次实习由文彦君、宋军林、宋佃星三位老师带队,实习学生包括2012级地理1、2、3班,共3个本科班级,共134名学生。现将本次实习注意事项要求如下:

一、实习前期准备

1.思想准备

(1)实习性质

本次实习属于地理本科专业的必修实践课,占4学分。

(2)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目的包括:实践理论专业课所学知识;培养野外观察、分析等工作能力;通过大范围地深入野外的岩层、地质构造、地貌、土壤植被、气象、水文、生态环境等自然地理要素,亲身体会区域人口、经济、交通、城市建设、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近距离观察人地交互关系显著典型的大型水利、生态工程、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等,开阔眼界,培养地理学的思维模式,如:地域性特征分析,地域综合体的综合性、整体性及交互性的特点,发现并分析人类发展与地理环境的矛盾及问题。

(3)实习态度

本次实习对大家而言:首先,是一个完成学业的必经环节;其次,是一个践行课堂所学,开阔眼界的大好机会;第三,是一个磨练意志、锻炼能力、增进团结的大好机会;第四,是一个大家风雨同行、欢聚一堂的大好机会。希望大家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习中,积极主动参与实习的各项工作。

2.心理准备

(1)条件艰苦

本次实习是野外实习,经费有限。因此,吃、住、行等条件,与部分同学的日常生活及预期有很大差距。请大家调整好心态,随时准备适应这种落差及艰苦条件。

(2)行程艰苦

本次实习行程比较紧密,因此行车及野外步行考察的时间较长,对大家的体力有较高的要求。希望大家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做到“流汗不流血不流泪,不掉皮不掉肉不掉队”。

(3)信任他人

本次实习是三位带队老师组织大家的学、吃、住、行等各方面,老师们和大家的共同目的是把实习工作做好,这就需要各位同学的信任和支持。希望大家在涉及到相关事项的时候,充分信任老师们和相关同学。

(4)相互体谅

本次实习人数比较多,在安排行车、住宿等各方面事项时,难以完全做到每个同学丝毫不

差,差异在所难免。如果涉及到相关同学,请发扬风格、忍让为先,请作整体考虑、换位思考,请尊重、欣赏、鼓励做出让步者。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团体观念

本次实习属于团体性活动,而且是在外地、野外,处于相对陌生的环境中,可能发生各种情况。大家需要有强烈的团体观念,关注并在必要时帮助你身边的同学、宿舍的同学、班里的同学、共同实习的同学。要避免各个同学之间,漠不关心、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更要避免对立情绪的出现。

3.物质准备

(1)衣物

本次实习属野外活动,温度等环境因素变化大。需准备1—2身衣服以备换洗,应以运动类服装为主,短袖、长袖、外套尽量齐全。鞋帽也应有所准备,尽量以运动鞋为主,可考虑准备帽子以防晒防暑。女生应避免穿高跟鞋、裙子等。

(2)生活用品

准备洗漱用品,准备适当防晒、防暑、防蚊虫用品。化妆品则应尽量少带。

(3)药品

准备野外活动所需常备药品,自己可根据情况进行准备。如:晕车药、感冒药、消炎药、腹泻药、创可贴、抗病毒冲剂(板蓝根)、跌打损伤药品。

(4)食品饮料

实习住宿主要在太白县城,常见食品饮料不需特别准备,根据情况自行考虑。

(5)实习用品

本次实习需要进行野外观察、记录,应准备笔、记录本等实习用品。

(6)生活费用

本次实习交通(自由活动及市内公交除外)及住宿费用和部分景点的门票,由学院补助,其他费用由同学们自理。建议大家准备200元左右的生活费。

4.知识及资料准备

本次实习是综合野外实习,大家可根据需要携带相应教材。此外,老师会为大家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野外实习指导书。

二、实习安全事项

1.交通安全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在道路上步行时,应避免嬉笑打闹,注意观察过往车辆行人。在乘坐火车、汽车时,也应注意自身安全。

2.人身安全

在野外实习时,应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摔伤、擦伤、刺伤、撞伤、动物侵袭、跌落悬崖、溺水等;在市内活动时,严禁深夜外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在住所住宿时,应注意用电、用水、用火安全。

3.身体健康

注意环境变化,适当增加衣物以防暑或保暖;外出就餐时,应选择干净卫生的餐馆,避免腹泻等疾病;购买食品饮料时,尽量到较大的超市或商店,并选购保质期内的正规品牌产品。

4.财物安全

注意妥善谨慎保管自己的财物,避免遭受偷窃、抢劫、诈骗等。

三、实习纪律要求

1.守时

本次实习属集体活动,大家应严格做到遵守规定时间,配合老师的安排。避免因为个别同学,延误全体同学的行程或影响相应的实习活动。

2.服从指挥

本次实习涉及到一百多位同学的交通住宿等多个方面问题,大家应坚决服从老师们的相关安排,避免因为个人利益、喜好、情绪等问题导致相应的工作无法开展。

3.联系畅通

本次实习是异地野外活动,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出于各位同学安全及实习活动进行的需要,每位同学应保持随时随地的联系畅通。尽量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及其充电器等附件,并缴足相关费用以保证联系畅通。

4.集体活动

本次实习要面临复杂的野外环境和市内环境,大家野外实习及市内活动时,应保持集体活动,禁止单独活动,以免引发可能的意外事件。

5.避免冲突

出于上述同样的原因,在实习期间及市区活动时,大家应做到“低调行事,谦虚做人”,避免争强好胜、出言不逊、盛气凌人、脾气火爆、寸步不让。

四、实习活动要求

1.实习观察与记录

在实习活动时,大家应认真听老师或相关人员讲解,仔细进行记录、描述。如有需要,可绘制相关图件表格,拍摄相关照片。并结合平时课程所学,进行自发性的思考和分析,记录相应的结果。

2.实习小结

每天实习结束后,应对当天实习涉及的实习路线、观察点及观察内容进行系统整理,把实习活动的观察和记录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后续实习报告的撰写奠定基础。

3.实习报告撰写

野外实习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利用暑期,以实习记录为基础,适当参考野外实习指导书,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报告要求:(1)内容充实;(2)条理清楚;(3)字体、标题等格式规范;

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报告 第6篇

“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培养素质”已成为2l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地质野外考察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课程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系统训练学生野外地质调查方法,培养学生野外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巢湖北山系指巢湖市北郊,青台山以东,汤山以西,白虎尖以南的一段褶皱山地,该区域地质资源十分丰富,地质构造典型,地层层序清晰,地质剖面结构清晰,自然现象集中,教学内容丰富,平顶山、马家山一带,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出露完整,层序稳定,沉积环境标志明显,山地道路平坦,地表植被稀疏,易于实习观察,是地质学的一个理想的开放型实习基地。

巢湖区域位于中朝准地台与扬子准地台结合地带,目前地貌主要轮廓是由中生代燕山运动和新生代喜玛拉雅运动所造成的。地层以沉积岩为主,最老的是古生界奥陶系,依次有、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新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等,最新的为第四系现代堆积物。具有复杂的褶皱、断裂节理构造特征,如炭井村向斜、平顶山向斜、狮子冲口背斜断层、狮子冲口逆断层、王乔洞逆断层、凤凰山南侧逆断层、狮子冲口平移断层、鹅头岩逆断层等。

一、实习准备与安排

2008级地理科学专业巢湖北山地质野外实习为期五天,定于2009年10月15日至10月20日,由李经田书记带队,实习指导老师由徐先海、倪林担任,学生生活由王萍、戴先英老师安排与管理,学生实习数共121人。10月14日由系领导、实习老师、辅导员及全体学生参加了实习动员会,强调实习的意义与实习纪律、实习中的生活注意事项与准备以及这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二、实线路线设计与内容

考虑到实习时间、实习任务、实习天气等具体情况,实习路线如下: ① 10月15日上午由学校包车到实习驻地(巢铸宾馆),下午由到7410工厂,实习内容是认识志留系、泥盆纪的岩层,学会使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要素; ② 10月16日上午由驻地经皖维中学、炭井村到距嶂山西谷,再到金银洞北山,实习内容是认识泥盆纪五通组,石炭系的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及二叠系的栖霞组岩层性特征;下午由驻地到麒麟山西坡采石场,认识和州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的岩层以及认识鹅头岩断层; ③ 10月17日由驻地到龟山观察坟头组,五通组生物化石。

④ 10月18日由驻地到由驻地到紫薇洞、王乔洞,观察喀斯特地貌;晚上讲解实测剖面内容及人员分工与任务安排 ⑤ 10月19日麒麟山实测剖面 ⑥ 10月20日驻地包车回到安庆。

三、实习收获

在做了充分准备后,在指导老师和实习学生的努力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这次野外地质实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帮助。

①培养学生正确使用GPS、罗盘、放大镜、小刀、瓷板、锤子等工具; ②培养学生阅读地质图,通过分析了解区域地质概况; ③熟练掌握地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学会地质分层和标本采集;

④培养了学生独立从事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确定地壳运动的一般方法; ⑤培养了学生学会野外仔细观察主要岩石、矿物、构造、矿床的主要特征,重要自然地理、地质现象,并准确、完整记录所观测到的现象、特征和数据,标本与样品的采集方法,学会初步分析有关现象、特征形成的原因,并完成较高质量的地质剖面图绘制与实习报告写作;

四、实习经验

①野外实习应安排在紧跟理论后,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准备要充分些;

②这次实习时间选择非常好,实习食宿条件也较好,学生有良好的心情与充分的体力进行实习;

③任务较重,实习时间较为仓促,最好能增加实习时间; ④实习经费紧张,建议增加实习经费;

⑤实习课程最好能多些,让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多走出课堂,接触大自然。

上一篇:天门市农业局2018年工作要点下一篇:英语国际概况的中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