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新材料产业基地

2024-07-22

宁波新材料产业基地(精选8篇)

宁波新材料产业基地 第1篇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

(试行)

(甬政发〔2008〕11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扎实推进实施工业创业创新倍增计划,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建设一批新兴、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根据市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创业创新倍增计划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8〕37号)精神,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产业基地是指依托当地资源、经济、科技、人才等优势,以产业政策为导向,发展前景良好、行业特色鲜明、技术水平先进、市场竞争力强、布局相对集中的产业群体以及外部发展环境配套完善的产业集聚地。

我市培育和扶持产业基地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融合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围绕国家九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为目标,以创新转型发展为主题,以创建国家级各类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培育工业创新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发挥各类工业园区(含开发区、城市功能区等,以下简称各类园区)及块状特色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基础、资源及创新要素集聚等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区域功能布局,突出重点园区、核心企业、知名品牌、重大项目、优秀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化、企业集聚化、工业园区化、分工专业化,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和优化升级,建设国内领先、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我市培育和扶持产业基地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突出主导产业,加快把各类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国家级的现代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有优势的高端服务业基地、创业创新的优质服务基地。到2012年,集群化发展的新兴、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实现的具体目标是:规模总量倍增,完成工业增加值2700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5%左右;创新能力突出,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超过150亿元;新产品产值率显著提高;资源集约利用,单位土地面积实现工业增加值比2007年提高6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超过13万元/人·年,比2007年提高60%以上;综合功能优化,培育形成50个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兴和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产业布局显著优化。

三、培育重点

(一)余慈产业区块:含慈溪、余姚等杭州湾沿岸地区,以慈溪杭州湾新区和余姚工业园为重地,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品牌家电、高档纺织化纤、先进装备、新材料、新光源、医疗及保健设备、软件及服务外包等产业基地。

(二)临港产业区块:含慈东产业园区、镇海、北仑、大榭等区域,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大榭开发区、化工园区、镇海经济开发区为重点,打造石化、先进装备、电子电器、新材料、新光源、软件及服务外包、文具等产业基地。

(三)绕城产业区块:沿绕城高速公路,主城区外围环状产业带,含鄞州、奉化、江北及镇海部分区域,以鄞州工业园区、望春工业园区、奉化经济开发区、鄞州投资创业中心、江北投资创业中心为重点,打造先进装备、高档纺织服装、电子电器、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基地。

(四)都市产业区块:包括海曙、江东、江北等中心城区和宁波国家高新区、鄞州中心区等区域,是我市人才、信息和高端服务密集区,重点培育和发展资源能源投入少、知识资本密集、低污染(无污染)、高效益的研发、创意、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建设软件及服务外包、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等新兴产业基地。

(五)象山港产业区块:沿象山港沿岸,含鄞州、奉化、宁海和象山等地,突出发展生态型经济,重点发展先进装备、高档纺织服装、高档文具、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等产业基地。

四、申报、认定与管理

(一)申报条件

申报宁波市级产业基地需有相对明晰的空间区域,而且有明确的发展规划、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主管部门及扶持政策措施,自主创新能力突出,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等。具体包括以下条件:

1.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国家九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有培育申报国家级各类先进工业产业基地的潜能和基础,有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主导产业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在未来5年内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注重环境保护以及能源、土地、生态资源的集约利用,资本、技术、土地等资源使用效率高。不得有国家产业政策明令禁止或淘汰的产业、生产工艺。

2.主导产业明确。有集群发展前景,已形成产业特色,在国内有一定的品牌优势或规模优势,产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主要产品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主导产业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新兴产业基地主导产业年销售收入5亿元(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基地要求1亿元)以上或者占所在区域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

3.重点企业带动。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内有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企业,拥有宁波市级以上品牌不少于3个;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内有年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的企业;其他新兴产业基地内有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或宁波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具有专业分工细

致、上下游产品配套的生产体系。

4.创新能力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年创新投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总和占基地相关产业年销售收入的2%以上,新产品产值率13%以上,有3项以上授权发明专利或10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的企业研究开发经费要占基地相关产业年销售收入的10%以上,有3项以上软件著作权登记;其他新兴产业的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总和要占基地相关产业年销售收入的3%以上,新产品产值率15%以上。

5.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已建成或已规划建设科技含量较高的研发设计、人力资源、创业投资、信息服务、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平台,能够为基地内的企业提供完善的公共配套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6.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大。所在地方政府(管委会)对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有明确的中长期目标并切实保障实施,有明确且统筹实施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资源保障政策,在土地、资金等方面有明确的支持措施,每年财政安排一定规模的专项资金用于产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二)申报程序

县(市)区工业主管部门向当地政府提出申报申请;当地政府初审同意后上报给宁波市工业“两创”倍增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倍增办)。

(三)认定授牌

市倍增办组织有关部门,邀请专家进行评审,对符合条件的,报请市政府同意,给相关产业基地授予牌匾。

(四)评价考核

加强对市级产业基地进行跟踪管理,产业基地应定期向有关职能部门报送基地发展信息。市倍增办组织有关部门对县(市)区政府基地建设进展情况实行年度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实行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取消宁波市级产业基地称号。

五、政策扶持

(一)加强组织领导。宁波市实施工业“两创”倍增计划领导小组是全市产业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认定产业基地,制定扶持政策,协调产业基地建设推进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委)具体负责跟踪、监督、指导基地的建设、发展和政策落实,以及产业基地的具体认定工作。县(市)区政府是当地产业基地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总体规划、协调推进、政策扶持等,同时协助推进全市同类产业发展;县(市)区工业主管部门是具体的推进运作单位,负责日常工作。

(二)推进政策联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推进政策联动,政策资源和要素资源向产业基地倾斜,产业基地内企业实施的先进技术和工艺设备投资项目,优先列入市工业、科技、信息产业、外经贸等相关主管部门的项目计划,新开工项目原则上要进产业基地。

(三)鼓励实施“低产田改造”。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优质项目引进、合资合作、转变经营等各种方式提高单位土地产出。产业基地内,列入市级重点“低产田改造”的企业(认定办法另行制定),自认定当年起3年内,其实际上缴税收地方留成额比上年环比增长部分,按50%补贴给企业,由市县两级财政根据各自分成比例分担。

(四)鼓励实施“零土地技改”。市级产业基地内企业实施经认定的“零土地技改”项目,由当地财政根据关键生产设备及工艺技术投资额的8%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补贴,奉化、象山、宁海三县按市县两级财政3:7的比例分担。

(五)优先保障要素供给。产业基地进行技术改造、项目引进时,对符合产业政策导向、技术水平先进、产出效益良好、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优质项目,在土地、资金、水、电、汽等要素供给方面率先保障,产业基地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工业用地可按产业基地的性质进行定向招拍挂,政策性贷款、差别水电气价等政策优先在产业基地内实施。

(六)加强政府采购扶持。实施政府“订购”制度,对于产业基地需要研究开发的公共和关键技术、公共服务及软科学研究课题等,通过政府“订购”方式面向全社会招标,签订合同,明确相关的权益和激励办法。政府采购的目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列入产业基地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具体采购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产业基地的产品和服务。

(七)推进公共服务。鼓励基地建设研发设计、人力资源、创业投资、信息服务、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平台,推行服务采购的办法,签订服务采购合同,根据平台服务于企业的数量、质量和能力综合评价,择优予以扶持和表彰。鼓励基地依托支柱产业,建立产业联盟,加强企业间交流,促进产学研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八)加强人才保障。建立多层次的研发、制造和管理人才培养引进体系。依托高校院所、高级技校和其他社会力量,加快培养产业适用的高级技术人才和技工。实施企业家培训工程,多种形式引进急需的专业人才。加强人才服务,各级各部门积极联动,在住房、落户、社保、子女教育等方面切实解决外来人员的困难,消除后顾之忧。

(九)完善考核奖励制度。对产业基地进行年度评价,考核合格的,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工作经费补助,分5年发放,由市县两级财政按1:1的比例分担,其中奉化、象山、宁海三县按市县两级财政7:3的比例分担,专项用于产业基地建设推进。

附件:第一批宁波市级产业基地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附件:

第一批宁波市级产业基地

宁波市石化产业基地

宁波市大型成套装备产业基地

宁波市重点船舶产业基地

宁波市精品钢材产业基地

宁波市新材料产业基地

宁波市新能源产业基地

宁波市液晶光电产业基地

宁波市医疗保健设备产业基地

宁波市品牌家电产业基地

宁波市高档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宁波市高档模具产业基地

宁波市精品文具产业基地

发布部门:宁波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8年12月27日 月27日(地方法规)

实施日期:2008年12

宁波新材料产业基地 第2篇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是辽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辽宁沿海“五点一线”对外开放战略格局的重要支点,是具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环渤海开发标志性意义的项目,更是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支持辽宁经济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帮助下,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下面就项目进展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一、项目总体推进情况

2005年8月26日,省委书记李克强到营口调研和检查工作时明确指示:营口发展空间很大,要利用好区位优势,依托港口和储备的土地,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走在全省前列,在环渤海湾的开发中,成为呼应中央环渤海湾开发决策的重要支撑。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打造辽宁“五点一线”的战略决策。2006年以来省委书记李克强和副省长李万才亲临营口视察产业基地工作。国家开发银行领导多次来营口考察指导。各位领导的到来不仅从资金、政策等给予明确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对产业基地的发展、建设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基地建设上新台阶。

(一)高起点、高水准编制基地建设整体规划 目前《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总体规划纲要》由营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完成,经市政府讨论修改后已上报省政府。受省政府委托省发改委已经受理并作了初步的批复。

通过国际竞赛的方式认真做好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2005年10月市政府聘请北京大学城市规划院编制发展战略国际竞赛纲要,并于11月24日由省政府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机构对其进行了论证。竞赛共有海内外44家设计机构报名,经专家委员会认真筛选,确定由美国、日本、香港、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6家国际知名规划机构作为参赛单位,今年 1月25日成功举办了规划设计方案评审会。通过专家对参赛方案的点评,最终选定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作为主体规划单位在吸收各参赛单位长处后,形成规划方案。4月13日产业区的控详规划已初步通过专家评审,全部方案完成后将提交政府审议,报人大通过。

另外,我们委托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产业规划》,该规划将站在环渤海经济圈层面面向东三省配置生产力要素,整合资源要素,规划基地产业结构,形成以发展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新材料、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等为重点的产业功能布局,重点发展大型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结合产业 链条包装系列项目对外招商,投资总额将达到2000亿以上。目前此规划正在编制中。

(二)明确功能定位,促进产业基地全面开放

1、明确了“先产业、后城市”的工作方针

一是明确了沿海产业基地的工作思路。我们觉得沿海产业基地的定位首先应该是“产业”,离开了产业的发展和支撑,很难谈上城市的发展,其次产业的选择要与“临港、临海”相关联,因此把沿海产业基地过去定位于“营口的新城区”调整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大型临港生态工业园区和新的城市发展区”。二是扩大了产业功能区的比重。为了突出产业的重要地位,考虑到沿海产业基地依托主城区的关系,我们把120平方公里的规划用地,按65:20:15的比例安排工业用地、商住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现在工业用地达到78平方公里,比原来的规划提高了24平方公里。三是调整了一期土方回填工程区域,集中力量先回填成片的产业区。并把产业区扩大为25平方公里。自2月17日以来,集中力量先回填连片产业区。

我们对沿海产业基地的功能定位是:建设一个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理念构筑的,集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先进制造业的大型临港生态产业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现代化滨海新区,成为东北地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平台。

2、产业基地与“五点一线”的关系

我省“五点一线”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全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区域。但是由于“五点”的基础情况不同,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是“五点”中的中心点,是连接沈大两个中心城市的接点,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出海口,区位优势明显,在充分享受“五点一线”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要率先实现项目集聚、产业集聚、港地联动,带动周边地区的开发,成为辽宁沿海开放地区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3、产业基地与营口老城区的关系

产业基地毗邻老城区,在供水、供电、燃气、供热、污水处理等方面均能借助老城区现有城市功能予以解决,从而可以大大减少项目区在这些方面的投入,降低一期土地开发成本,提高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竞争力。项目区北侧为营口市老城区青花大街,周边区域有10—15平方公里适合城市商贸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土地资源开发,其土地收益率较高,有利于尽快回收资金偿还开行贷款。

4、产业基地与港口的关系

以港兴市,以港兴业,港工互动,是沿海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产业门类以港口导向型为主,依托大港口、发展大工业。产业基地南距鲅鱼圈港25公里,北距营口老港5公里,港口为基地建设提供便捷的物流通道,也是基地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和支撑;同时基地产业的发展又能促进港口货运量的增长,放大和完善港口功能,实现港口与产业基地的互动,更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向产业基地集聚。

5、统筹两区一基地工作

产业基地管委会统筹负责产业基地主体区域和正在规划建设的营口仙人岛能源化工区、营口冶金及重装备工业区。营口仙人岛能源化工区和营口冶金及重装备工业区是为产业基地提供石油化工、钢铁等原料的区域;产业基地是核心区,协调各专业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地价、统一管理,有利于整体推进,科学发展,全面提升沿海经济带的核心竞争力。

(三)建立了政府主导的组织管理体系

营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机构建设,从全市范围内抽调精干人员组建了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管委会,代表市政府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同时,成立了营口沿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开发主体和融资平台。营口沿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组建,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求进行规范运行。公司已通过质量认证部门的审核验收,获得国家方圆质量认证。

(四)积极争取省、市支持,项目审批工作进展顺利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项目的规划、土 地、环评相关部门已经批复;可研报告、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已经上报省政府;项目总体规划纲要已上报省政府。产业基地管委会需市政府解决的问题和制定的招商引资政策已上报市政府审批,经五月二十四日市政府常务会正式审查通过。

(五)加强管理建设高标准和低成本的产业基地,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1、降低工程造价

管委会到位后一是重新测定原始地面标高。由于回填区域原始地面标高不准,我们对回填区域以及待填区域原始地貌进行测绘,减少了业主的投资风险。二是严格审查合同外工程造价。前期进入现场的各施工单位均未签合同。我们根据招投标文件的内容,组织补签了施工合同,对一些施工单位提出的各项工程价款,逐项进行了实地测算和审核,初步测算可审查核减工程款数百万元。三是优化施工方案。将外包施工便道交给基地运输分公司承担,调整后每年可省工程投资近3000万元。

2、加快工程进度,从去年11月下旬开始到5月25日已完成土方回填工程919万立方米,施工作业道113公里,道路路基20公里,回填平整土地12.4平方公里,其中沿城区部分的区域今年上半年可达到项目入驻,0.75万亩于10月1日前完成水电配套的“七通一平”。到年末完成3万亩土地平整回填,道路路基40公里,给水工程120公里,排水工程150公里,电力工程8公里。

3、加强财务控制

将沿海开发两个分公司的财务帐上收公司财务部,由总公司统一核算整顿财务核算体制,并对全部资产进行清点。

4、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规范合同管理,针对前期存在的施工道路工程价款、土方回填工程进度款、代扣代缴的税金和规费全部支付给施工单位的问题,我们严格按合同约定,执行抵扣履约保证制度,代扣代缴规费和税金。截止4月30日,可暂时少付2600万元,大大降低了基地的投资风险。

(六)以项目为中心,加大招商工作力度

同时为了抢抓机遇、早出形象、快见收益,管委会采取规划、建设、招商同步推进的办法。通过国际规划竞赛新闻发布系列活动、创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招商网。

3月初派出小分队赴吉林、黑龙江、温州等地区招商,在长春市、哈尔滨市召开了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推介会,参加了2006全国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温州洽谈会,向吉林水工集团、江北机械制造集团、固力发、佑力等企业进行推介,已有企业表达了投资的愿望。

3月份在北京“两会”期间,在化明市长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到中冶集团、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五矿、中国恒天集团、中海油等国内知名企业叩门招商。现在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试基地项目已决定6月份开工建设,当年投资20亿元以上。4月份派出团组随省政府到日韩 和南方五市推介招商。又多次派人去北京、浙江、上海等地主动招商,联系客户,寻找项目。目前已经有风电机组、150万吨重胶沥青、150万吨延迟焦化、1万吨海绵肽等近20个项目与沿海产业基地签订了投资协议,投资额50亿万以上,同时与中国五矿、兵器装备集团及香港、美国、墨西哥、韩国等多个企业洽谈,并与国内大企业进行项目洽谈和成片开发。

二、总体思路、目标及措施

(一)总体思路

开发建设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一条新路子,重点把握好以下方针和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调控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发挥规划和政策导向作用。

二是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要突出产业基地主体区域主体地位,优先摆布项目,重点安排资金,同时不放松沿海经济带的整体推进。要充分利用港口和东北腹地城市群的比较优势,增强对产业基地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是坚持产业基地建设与提升城市功能相结合。重点是提高金融、贸易、信息、咨询、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水平。

四是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吸引国内其他地区各类生产要素 和不同所有制企业参与基地建设。

五是坚持开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不以牺牲环境换取建设和发展速度。

(二)发展目标

沿海产业基地规划开发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78平方公里,商住用地24平方公里,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绿地水面等其他用地18平方公里。项目拟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规模40平方公里。战略目标分几步走:

1、五年目标

到2010年,产业基地20平方公里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并引入一批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以石化、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为主要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积聚区。

2、十年目标

到2015年,产业基地一期4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部完成。力争累计完成投资62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25亿元,新增就业18万人。初步形成以高加工度的原材料工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的临港生态产业区的基本框架。

(三)支撑条件与政策措施

为确保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顺利开发建设,营口市将举全市之力,增强要素资源的保障能力。

1、土地支撑。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特别是其主体区域基本上是国有低效和废弃的盐田,为国有工业用地,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满足产业基地开发建设的需要。

2、水资源支撑。营口市城市供水现状可供能力为59.86万立方米/日,日平均供水量达到43.88万立方米/日,可供水量大于实际供水量15.98万立方米/日。2010年全市预计日需水量为115万立方米/日,可供水量达到134万立方米/日。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分配我市水量53.42万立方米/日。

3、电力支撑。2010年前,完成华能电厂二期新增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以上,积极争取三期和营口西部热电厂等项目建设,使全地区总装机容量达到350万千瓦以上,变电总容量达到282.26千伏安,可满足产业基地用电要求。

4、资金支撑。计划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资金15亿元以上,开行贷款70亿元以上,地方政府和社会融资力争30亿元以上,利用外资2亿美元。

济南新材料产业基地9项目签约 第3篇

日前, 济南新材料产业基地举行项目入驻集中签约仪式。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研发基地和产业示范园项目、山东师范大学农药医药中间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及产业化项目、山东大学国家胶体研究中心与山东建邦集团合作银粉银浆项目、济南五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及医药中间体生产、济南银丰化工有限公司新建硅制品项目、大唐集团山东发电有限公司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项目等9个新型工业项目的负责机构与园区签订了入园协议。

这9个项目总用地面积480亩, 总投资69亿元, 均属于新材料类高新技术项目, 附加值高, 市场前景广阔, 预计投产后年销售收入129亿元, 利税22.8亿元。这些项目的顺利签约和建设实施, 对促进园区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升级将产生积极影响。

余姚建设新型纤维材料产业基地 第4篇

该基地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与当地政府部门科学布局与深入探讨后才开工建设。余姚市招商局副局长武彦介绍,纤维新材料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纤行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也是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余姚力求抓住发展机遇,实现错位发展。

他强调,在基地建设之初就与行业相关部门紧密联系,旨在为我国化纤行业的转型升级做出带头示范作用,力求做到科学统筹规划,避免盲目建设和粗放发展。

余姚地处江浙经济发达地区,同时也是传统的化纤产业发达地区,拥有良好的产业、市场和人才优势。在良好的背景下,武彦进一步向本刊记者阐述了“国家新型纤维材料生产基地”的基本情况。

定位差别化

TAweekly:请您具体谈谈基地的定位。

武彦:余姚国家新型纤维材料生产基地定位于服装、家纺用合成纤维的差别化产品、新型聚酯纤维、再生纤维、产业用纺织品的终端制品以及产业用纺织品专用纤维、生物质技术成纤材料和生物质纤维及原料。可以说,所涉及的项目均为化纤行业当下及未来发展的重点项目,符合行业的发展潮流趋势,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园区完全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范围内重要的新型合成纤维制造基地,以及主要的产业用纺织品集群之一,并成为东部地区生物质纤维产业培育中心,以及纤维新材料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TAweekly:您如何分析我国纤维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形势和竞争压力?

武彦:当前世界化纤产业已形成了具有五个层次的产业价值链,居于最高端的是美国、日本、西欧,中国处于中间。美国、日本和欧洲已经由常规化纤品种生产,转向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并已成为全球高新技术纤维及生物质工程技术的领先者和垄断者。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也正在逐步退出常规化纤生产,专项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并将部分产能向中国大陆或东南亚国家转移。

《化纤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产业区域定位的思路十分清晰,东部地区重在产业整体转型升级。东部沿海地区应充分利用现有优势,以“优化结构、强化创新、增强服务、培育品牌”为原则,推进产业升级。重点引导产业向高端领域转移,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差异化产品,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科技含量高的化纤及其下游产业用纺织品等。同时,严格控制常规产能的扩张,并适当地将生产环节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实现错位发展

TAweekly:浙东竞争激烈,已有若干化纤产业园区和基地,相比之下,余姚的产业竞争优势如何?

武彦:首先,石化产业是宁波的优势产业,依靠镇海、北仑和大榭三大石化产业集聚区,宁波“十二五”期间将打造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并力争形成550万吨PTA和100万吨MDI的生产能力。余姚隶属宁波,具备丰富的化纤原料优势。

另外,宁波的纺织、服装制造水平一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纺织服装行业是宁波最富有竞争力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此外,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在浙江建立的首家国立研究机构,在碳纤维制备、低成本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制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纤维新材料领域具备很强的研发与工程化实力。2011年,宁波材料所获得了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授予的“国家高性能纤维表征检测(宁波)基地”的称号,是我国推动高性能纤维市场化、产业化的重要力量。

但也应该看到,江浙两省是中国化纤产业最主要的集聚地区,化纤产量占据全国总量的70%。相对萧山、绍兴、桐乡、江阴等地,余姚化纤产业属于后发者,所以,我们基地的建设确立以差异化为整体战略,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产业链环节和主导产业,将园区与潜在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体现在“高技术、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和可持续发展”上,并以此来形成具备自身特色的竞争优势。

提供有力支持

TAweekly:请您谈谈基地目前的建设情况和特色?

武彦:基地西距杭州约100公里,北濒杭州湾,与上海市隔海相望,交通极其便利。基地规划面积达6230亩,目前配套设施已基本齐全,通讯、运输、水、电、气等都已到位。余姚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入驻企业提供从立项、审批、规划、建设等一条龙服务,在审批中实行的“一门受理、限时办结”并联审批制度以及全国领先的模拟审批,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限。

基地目前有6家企业签约落户,产品类型主要包括PBT树脂、PPT短纤以及多种产业用纤维,投资额逾50亿元。未来我们希望能引入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国际龙头企业入驻,而对于那些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优势项目,我们还将在土地、立项、审批、资金等方面给予“一企一策”的待遇。

新型材料产业基地项目. 第5篇

一、项目背景

据合肥市经贸委介绍,目前合肥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了以新型建筑材料、化工新材料、纳米材料等为主体的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已超过50家。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合肥的支柱产业之一。国风(中国最大的塑料综合加工基地之一)、杰事杰等知名企业,让合肥离“塑料之都”的目标越来越近。康拜工业园的农作物秸秆项目,将秸秆变废为宝,制成绿色环保板材,轻便好用,适用范围广。国风集团把废旧塑料和木质纤维加工成木塑新材料,各项机械性能与硬木相当,成为天然木材的理想替代品。荣事达将迄今为止国际上最先进的可充电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推向市场,博得了“绿色电源”的响亮称号。

桃花工业园新型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将依托园内的安利合成革和周边的国通管业、安徽康拜、国风塑业等知名企业,引进新型墙材、新型板材、木塑新材料等新型复合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非金属材料等项目。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型、节能、环保、具有广阔市场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新型材料项目。为了使其更具竞争力,将在园区内创建一个集科研、产品开发、检验标准制定、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研究与检验工程技术研发基地,为集群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质量保障。

三、市场预测及分析

从目前来看,合肥新型材料产业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较快的增长速度以及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合肥市又将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作为“十一五”的重点发展产业,这为继续做大做强新型材料产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该项目市场前景广阔,投资收益大。

四、投资估算及筹资方案

1、投资估算:人民币2亿元以上,投资强度不低于200万元/亩。

2、筹资方案:企业自筹、银行贷款和对外合作。

五、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新型材料项目技术含量高,功能多样化;生产与使用均节能、节地,综合利用废弃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适应先进施工技术,改善建筑功能,降低成本,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六、合作方式

外资、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均可。

七、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桃花工业园管委会

通讯地址:中国•安徽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锦绣大道316号

邮政编码:230601

联 系 人:李济飞

联系电话:(86)551 3673698 8992300 8991668

真:(86)551 8991668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材料 第6篇

XXX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2月,经营范围包括企业资产重组、企业并购、转让的策划、咨询;企业资产管理;财务咨询;投融资管理咨询;房地产信息咨询、企业形象策划等。XXX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2月,经营范围包括承办经批准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动漫设计、制作;展览展示服务;会议服务等。两个公司一直致力于XXX产业园的开发建设,经过不断的经营和积累,目前运行效果良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产业园按功能主要分为:互联网教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科技企业孵化、众创空间等内容。产业园于2016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累计投入1500万元;项目二期工程建筑面积约1.16万平方米,正在规划设计建设当中。2017年以来,产业园新建了园区大门,改造了路灯、绿化、市政管网等基础服务设施项目,产业园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安全防护、要素配套完善等实现了大的飞跃。

一、集中力量,稳步提升,强化创建促发展

近年来,我们积极着手促进园区基础设施设备恢复和提档升级,实现了园区功能的新突破,配套设施更加精致完善,环境更具文化个性。一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投入改造资金近500万元,恢复完成整个园区的水、电、通讯(含电话、网络),包括水、电增容,重设整个园区的污水处理及排水管网,完成整个园区的市政绿化、路灯更换,设置产业园门前(龙凤大道旁)园区昭示性建筑物。二是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我们以体现“人文关怀”为宗旨,进一步完善园区服务设施,引入新的物业公司,改造改进公共服务设施,对主要步道、垃圾箱等进行改造。清理规范标识标牌,按照标准对园区内所有标识牌、介绍牌、公共信息指示牌、园区全景图、导览图等进行了全面规范,图文并茂。三是外部形象大幅提升。为了提升园区外部形象,我们以规划为先导,在编制有关规划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又编制了园区大门标志性建筑设计方案,依照方案将对一号门前,一号门至二号门的道路翻新和文化氛围打造等。

二、以人为本、优化服务,强化管理促发展

我们提出“用心管理、用心服务、注重细节”的要求,抓好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建立了规范的管理服务体系,加大检查考核的力度。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出台和完善了规范服务程序,修订考核细则,做到员工的“一言一行,有据可依;一举一动,有章可循;每项服务,有责可考”。二是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加强全体员工业务技能培训。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职工技能培训,举办“爱我园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参加人员覆盖到所有员工,培训内容包括政策、安全、管理、服务等产业园工作所涉及的各种 2

知识。三是全面提升园区形象。推出了“产品特色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专业化”的质量目标,“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质量方针和宣传口号。

三、全面出击、深入宣传,提升品牌促发展

从建设伊始,园区在深入宣传上加大经济投入,采取有效举措,扩大园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深度挖掘区域政策优势。XX区已提出在未来五年将实现建成“一区三地”目标,即建成生态宜居城区、建成高新产业基地、建成科教文化高地、建成休闲度假目的地。当前旅游业迫切需要围绕深挖旅游、文化内涵,加快休闲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和提升,促进旅游、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共同发展。项目的建设目标和业态布局,与产业发展思路深度契合,区域政策优势明显。二是深度挖掘教育文化优势。项目所在地从自身条件看,具备人口聚集、资金密集、信息畅通、城市基础设施完备、智力资源丰富等客观优势。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厚,具备成为众多学子创新创业摇篮的先决条件。三是深度挖掘文化和互联网文化教育优势。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多层次、多专业教育办学格局,成为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模式的成功典范。

在“两会”上,产业园的有关规划设计和建设方案,受到与会人员热议,有关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并提出产业园要“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设、高标准管理”的要求。

下一步,我们将以创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以“提速园区建设、提升园区内涵”为总体思路,抢占文化创意产

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汇报材料 第7篇

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情况的汇报

(2010年6月17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按照宁经信综合发〖2010〗726号文件精神,现就贺兰(银川德胜)工业园区创建自治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贺兰(银川德胜)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 “贺兰(银川德胜)工业园区位于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与其卫星城贺兰县的中心地带,南接银川市区,东临石中高速公路,北至银川市北环高速公路,西与银川市新区相连,109国道贯通园区南北,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的省级开发区之一。规划用地面积16.3平方公里。2006年,宁夏清真食品工业园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贺兰(银川德胜)工业园区挂牌设立。2008年,贺兰(银川德胜)工业园区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2010年位列自治区优秀工业园区前四名。目前,园区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供气、通讯、路灯、建设用地等基础配套设施实现了“七通一平”。工商注册企业400余家,集聚了丹麦嘉仕伯啤酒集团、台湾旺旺集团、上海胜华集团、天津大桥集团等一批实力雄厚的国际、国内 知名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家,培育了“厚生记”、“百瑞源”等30个国家、自治区级的著名品牌和驰名商标,初步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电气制造、家具制造及装饰材料、商贸流通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建园以来,园区经济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已成为贺兰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和宁夏最具投资、创业、发展的工业园区之一。2010年完成工贸总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45%,完成工业产值50亿元、同比增长39%,增加值15.5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税收总额3.2亿元、同比增长50%。2010年,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实现产值20.5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41%;机械电气制造产业实现产值13.5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27%; 家具制造及装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7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14%;商贸流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占园区工贸总收入的61%。清真食品、家具制造、汽车销售优势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农副产品加工、家具制造及装饰材料、商贸流通产业集群的进一步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贺兰(银川德胜)工业园区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意义

宁夏作为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在穆斯林国家享有一定声誉。在宁夏发展清真食品产业有着别的省区不可复制的优势。清真食品已经被区、市、县政府确立为贺兰(银川德胜)工业园区培育发展的主导产业。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有效指导、整合、提升现有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的必要途径,对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转变园区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引导清真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发展、集约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贺兰(银川德胜)工业园区清真食品加工产业建设发展情况

园区建设以来,围绕着打造国家级的清真食品加工基地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以明旺乳业、塞尚乳业、东君乳业为代表的乳制品加工企业;以伊顺集团、煌上煌集团为代表的清真肉制品加工企业;以厚生记食品、泰丰科技为代表的休闲保健及饮品加工企业;以格瑞迎春、众一方便面、爱里食品、万利食品为代表的面制品加工企业;以福芝源、三利酱醋、滴滴香为代表的调味品加工企业。近年来,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清真食品加工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吸引资金对原有企业实行改造嫁接,积极帮助企业树品牌、创名牌,清真食品加工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银川地区具备食品加工生产条件、具有一定知名度、其产品占据本区及周边省区一定市场的食品加工企业基本集中在示范基地,由此形成的行业集中度和聚集效应,对于突出发展清真食品产业,解决就业、带动贺兰县乃至全区清真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园区清真食品企业45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家,3000万元-1亿元企业5家,中外合资企业2 家,出口创汇企业9家,国际知名品牌项目2个,国内知名品牌项目5个,宁夏名牌产品25个,中华老字号企业1家。为了贯彻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加快推进园区 “两化融合”进程,园区与用友软件公司合作,在园区建设了全区首家企业管理信息化培训中心和OA协同办公系统,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2010年,园区清真食品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3.2亿元,同比增长56%。预计2011年清真食品产业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

四、“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确保质量安全为目标,充分发挥民族特色和资源比较优势,以实施大集团战略和名牌战略为核心,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企业创新、科技进步和质量监管,加快清真食品加工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力争把“示范基地”创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面向中东地区的清真食品生产加工基地、集散地和出口基地。

2、基本原则

发挥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利用宁夏清真特色食品具有的饮食风格特色优势、地理区域优势和市场发展潜力优势,扬长避短,实现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原则。市场的竞争优势是品牌的竞争,通过扩大宣传、规范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等措施,逐步打造基地清真特色食品品牌,扩大市场的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及品牌知名度。

多种模式促进发展的原则。鼓励各类资本投向创建示范基地清真特色食品企业,走集群化、产业化之路,做大做强创建示范基地清真特色食品加工产业。

科技创新的原则。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清真特色食品加工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3、发展目标(2011年-2015年)2011年发展目标

----经济指标:示范基地清真食品加工产产业形成规模,产品辐射范围涵盖周边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利税总额2亿元。

----结构指标:示范基地规模以上清真食品加工企业达10家以上,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食品企业(集团)3家,5千万元-1亿元的企业(集团)5家。

----就业指标:聚集50名以上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带动3500人就业。

----创新指标:争创1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

2013年发展目标

----经济指标:形成国内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清真食品加 工生产基地;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增长50%,实现利税总额3亿元。

----结构指标:示范基地规模以上清真食品加工企业达15家以上,年产值超10亿元食品企业(集团)1家,超1亿元的食品企业(集团)8家,在5千万元-1亿元的企业(集团)12家。

----就业指标:形成有100名从事清真食品产业研发的技术人才队伍和50余名懂管理、会经营的企业家群体,带动5000人就业。

----创新指标:重点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对重点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使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达到国内的同期水平。争创2-3个中国驰名商标,5-6个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

2015年发展目标

----经济指标:会展促销、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等多元化的流通格局形成,销售市场不断拓展。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利税总额5亿元。

----结构指标:规模以上清真食品加工企业达28家以上,年产值超10亿元的食品企业(集团)2家,年产值超1亿元的食品企业(集团)12家,年产值在5千万-1亿元的企业(集团)15家。----就业指标:清真食品产业研发的技术人才队伍和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带动10000人就业。

----创新指标:重点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争创3-4个中国驰名商标,20个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清真食品产业发展商会总部建立,并在马来西亚、吉尔吉斯、埃及、阿联酋等国家设立分支机构。

五、“示范基地”清真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乳制品加工业

“十二五”末乳制品加工业产品覆盖周围临近省区,远销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其中:宁夏明旺乳业公司一期项目产能达标,二期“旺旺”系列产品项目建成投产,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宁夏塞尚乳业公司奶酪及蛋白粉项目建成投产,年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宁夏东郡乳业公司的“明太郎”系列产品生产规模扩大,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

(二)肉制品加工业

“十二五”末,肉制品加工业产品覆盖国内大中城市,远销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年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其中:宁夏伊顺农工贸清真肉制品公司一期项目产能达标,二期“伊鑫”系列产品项目建成投产,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德州扒鸡集团公司、煌上煌集团公司的家禽肉制品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宁夏伊味食 品公司、佳美渔业清真食品公司等一些肉制品加工中小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

(三)休闲保健及饮品加工业

“十二五”末产品覆盖休闲保健食品加工业规模不断扩张,国内大中城市,远销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其中:宁夏厚生记食品公司的“乡村豆”、“螺丝菜”“休闲食品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宁夏泰丰生物科技公司的“百瑞源”枸杞保健品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康师傅饮品饮料、昊王集团果蔬饮料建成投产,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

(四)、速鲜冷冻食品及调味品加工业

宁波新材料产业基地 第8篇

2014年11月17日,寿光新型防水材料特色产业基地通过了国家科技部专家组认定,被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是国家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创新产业集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优势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它能有效吸引创新要素的集聚,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对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寿光新型防水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认定、与防水有关的“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基地内防水企业获“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有4家,共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项。该特色产业基地的建成,为寿光地区防水产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新平台,为新型防水材料和技术的研发与成果转化注入了新活力,必将推动该地区整个防水产业的转型升级。

上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的工作计划下一篇:学习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