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航空公司前景分析

2024-06-03

南方航空公司前景分析(精选8篇)

南方航空公司前景分析 第1篇

美国媒体公司前景分析

本文将从以下九个方面来分析今年美国特效媒体行业的市场前景:1.经济大环境对特效行业的影响程度;2.目前的动画市场虽然已为不多的大公司所控制,但是还会有新的并购发生;3.更多的制作室/基地把自己的.业务定义为”制作公司“;4.CGI电影时代来临;5.制片公司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6.数字中间业务大量增加;7.高清势头继续走高;8.行业开始关注生产率;9.虽然受到经济条件限制,制片厂和制片基地都计划在新的制片设备方面加大投资力度,20在这方面保持着增长势头.

作 者:谢江萍  作者单位:电影科研所 刊 名:影视技术 英文刊名:MOTION PICTURE & VIDEO TECHNOLOGY 年,卷(期): ”"(5) 分类号:F1 关键词:

南方航空公司前景分析 第2篇

家政服务市场前景分析家政在国外有着极高的地位,英语中家政学称为home Economics,意指在经济的基础上治理家庭生活,不仅仅指金钱,还包括时间和精力的节省和充分利用等。资料显示在美国有近千家高校设有家政系,部分高校还培养研究生和博士生,著名家政问题专家杜威(Mr.Melville.Dewier)曾指出:“对美国人民而言,再没有其他科目要比发展比家政科学更重要的了”。

日本的家政研究也很发达,很多大学开有家政系,也有很多专门家政学院,研究领域很广泛。而家政服务业在中国也已经形成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迫切需要社会能提供专业的家庭服务。家政服务是社会在细化分工过程中演进的新兴行业,在国外这个行业已经相当的发达和规范。英国的“罗伯特管家”,菲律宾的“菲佣”已经是世界闻名的家政品牌。在菲律宾,80%的妇女从家庭中走出来,从事家庭服务工作,被称为“菲佣”,她们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世界各地都有她们的身影。她们不仅承担起自己家庭的经济开支,还带动了她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尊敬和承认。

国家统计局曾对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城市进行调查,需要家庭保洁等17项家政服务的家庭占这7个城市家庭总量的70%,累计可提供2000万个临时就业机会,目前空缺1100万个。如此类推,中国数百个城市的家庭、社区服务业蕴藏的就业机会是巨大的,且城镇家庭的消费需求、服务需求还在不断扩大。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去年对全国21个城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64%的城市居民需要家政服务。党中央、国务院已也把家庭和社区居民服务业纳入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从事家政业既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又可以帮助大量的下岗职工重新在社会分工中找到自己的出路获得生活来源。”

南方航空公司前景分析 第3篇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 我国外贸政策主要以“引进来”为主, 引进国外的资本、先进技术和人才, 以及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竞争机制。然而, 完全意义上的对外开放应该是双向的, 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意味着我国企业将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 积极“走出去”。这种“走出去”战略是以中国企业为主导、服务于中国企业的一种跨国战略整合模式, 因此“走出去”战略是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我国跨国公司“走出去”战略主要以对外直接投资为主。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我国的跨国公司在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投资或并购等方式参与其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生产和经营, 并掌握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更多中国企业选择“走出去”,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从以往的研究成果看, 大多数学者仍着重于“引进来”战略和外商直接投资 (FDI) 战略的研究。近些年来, 对我国跨国公司及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然而研究成果并不突出, 也不深入。本文将综合分析目前全球跨国公司及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 分析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状况及其发展前景等, 并根据当前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不足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从而有助于我国跨国公司更好的实施“走出去”战略。

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一) 全球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国际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跨国公司既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载体同时也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产物,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 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和形式等都在不断发生改变。

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给国际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 也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效益的提高。跨国公司已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目前, 跨国公司的年生产总值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年生产总值的50%。跨国公司为达到赢利目标, 在经济上超越国家的界限而成为国际经济的行为主体。在数量上, 全球跨国公司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 到1995年底, 全球跨国公司已发展到3.8万家, 比1979年的7 000多家增长了4倍多, 并拥20.7万家海外子公司;2007年底, 全球跨国公司增长到7.1万家, 其中拥有90万家海外分支机构;目前, 全球跨国公司已超过8万家。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

全球经济危机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有所下降, 而新兴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不断上升。

2009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水平跌入谷底, 在经济前景难于预料的背景下,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只好对其新投资持观望态度并撤回一些国外资产。2012年, 38个发达国家中就有22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量下降, 总体下降23%。相比较而言, 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和转型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迅速。2012年, 发展中经济体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首次超过发达国家, 占全球直接投资量的52%。发达国家现仅占全球流量的42%。除此之外, 近1/3的全球直接外资流量来自发展中经济体。这些这些发展中经济体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 其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见表1。

数据来源:《2013年世界投资报告》。

(二) 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1.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

(1) 对外直接投资指标的增长

2003年以来, 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2012年, 虽然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比上年下降17%, 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创下流量87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17.6%, 首次成为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 投资流量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态。

数据来源: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对外投资统计公报整理。

(2) 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新变化

2003年以来, 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业覆盖率不断扩大。2008年时,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已成多元化局势: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等聚集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九成;到2012年末,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 其中发展最快且存量超过100亿美元的行业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 这七个行业累计投资存量4 913亿美元, 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92.4%。

(3) 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覆盖新变化

2003年以来的数据显示, 中国跨国公司投资的市场覆盖面积不断扩大。2012年我国跨国公司投资遍布全球近八成的国家和地区, 其中在对非洲和北美洲的对外直接投资市场覆盖要比在亚洲和欧洲的市场覆盖度上升快, 而亚洲和非洲仍然是最为吸引中国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地区。截至2012年底, 我国1.6万家国内投资者在国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近2.2万家, 分布在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 覆盖率达76.8%。其中, 亚洲地区的境外企业覆盖率高达95.7%, 欧洲为85.7%, 非洲为85%。

2.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1)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偏小

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 我国跨国公司及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 但就其规模而言仍然偏小。

2012年底, 我国投资存量突破5 000亿美元, 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 (存量) 达到了5 319.4亿美元, 位居全球第13位。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 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量仅相当于美国对外投资存量的10.2%, 英国的29.4%, 德国的34.4%, 法国的35.5%, 日本的50.4%。投资规模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绝大多数的我国跨国公司投资规模仅为几十万或几百万美元, 远远低于世界投资规模的平均水平。投资规模偏小, 容易导致企业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优势, 也无法通过规模经济来降低其生产成本。中国跨国公司自身规模的局限性也导致了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偏小, 这使得中国跨国公司在开拓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并使其同国外的大型跨国公司相竞争时难于抗衡国外大型跨国公司, 从而使我国跨国公司丧失了很多市场机会, 削弱了我国跨国公司的国际市场融资能力, 增加我国跨国公司经营风险等。

(2) 跨国公司缺乏高水平的跨国经营人才

跨国公司的高速发展急需高水平的人力资本作为坚强后盾。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 拥有高水平的跨国经营人才有利于其在21世纪抢占世界经济的制高点。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全球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力度, 通过各种优惠性和选择性的移民政策等吸引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我国党的十八大中也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 增强企业的国际经营能力, 培育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同时,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紧迫战略任务, 努力为企业发展和国家富强广揽天下英才。然而, 从当前我国的企业形势来看:很多企业都缺乏懂技术、懂法律、懂外语和具备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知识的人才, 这将严重制约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企业除了需要紧缺精密工程、汽车技术、模具设计及制造和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之外, 优秀的管理人员也是重中之重。因此, 培养和选拔优秀的跨国公司跨国管理人才、提高跨国公司经营决策和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前景分析

自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 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当前, 我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已经成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领域的后起之秀, 在维护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中也日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加速发展趋势将得到延续。

(一) 对外直接投资提升空间较大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13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 2012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流量为1.35万亿美元, 下降18%。但是, 随着投资者在中期信心的恢复, 对外直接投资量可望在2014年达到1.6万亿美元, 在2015年达到1.8万亿美元。

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2012年分别占当年全球流量、存量的5.2%和1.6%。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GDP的比重中, 全球平均占比17%, 发达国家占比25%左右, 发展中国家占比14.3%左右, 而我国仅占了4.9%。由此可以看出, 虽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增长迅速, 但总体规模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仍很低,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GDP的比重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也比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这表明,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据我国商务部统计,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已经从1979年的50万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688.1亿美元, 首次超过日本, 名列全球第五位, 为发展中国家第一;2012年底, 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再次提高到878亿美元, 首次成为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对外投资企业近2.2万家, 分布在全球179个国家 (地区) , 覆盖率达76.8%;境外设立的跨国公司个数也从1979年的4家增加到2012年的8万多家, 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继续稳步扩张。按照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GDP的5%的低比例计算, 到2020年新增对外直接投资将会达到1万亿美元。如果这个比例上升到转型经济体平均水平的15%计算, 我国境外直接投资存量将达到大概3万亿美元。基于这样的计算, 到2020年,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将会在1万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之间。

(二) 对外投资可寻求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 人民币呈不断升值的趋势。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跨国公司海外并购资产, 降低其收购的成本。国际金融危机也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这使得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更为便利, 拓宽了跨国公司利用资金的渠道, 降低我国跨国给公司筹集资本、进行资本交易的成本, 同时也提高了投资和融资的效率。

随着我国国内投资条件的日益变化, 企业的资金相对充足, 投资的需求和欲望比较强烈。然而在我国境内, 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找到高效的投资机会, 相比较而言, 对外直接投资更能为这些企业带来高额利润。根据我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在2011年4月公布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报告 (2008—2010) 》, 在今后的几年, 我国88%的企业都将适度增加对外直接投资, 寻求海外投资机遇和新的增长点。

三、政策建议

根据我国跨国公司存在的问题分析及相关理论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 跨国公司具有小规模跨国经营、相关立法不健全、技术相对落后和跨国经营人才匮乏等特点。为此, 我将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 完善支持服务体系

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与政府不断加强对其海外投资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然而, 我国已有的境外投资管理和服务体系仍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国政府应加快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和法律法规建设来促进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更快发展。政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 加快建立我国跨国公司“走出去”的管理服务体系和强化法律制度建设, 建立为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保障制度, 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经营的立法等, 为我国跨国公司跨国经营提供更加完善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二)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在跨国公司国际竞争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 我国跨国公司必须要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首先, 跨国公司要注重科研资金投入,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开发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其次, 我国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来刺激和鼓励跨国公司增加其科技资金的投入, 对其进行适当的财政扶持并拓宽其融资渠道。另外, 跨国公司还可以加强与国内外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 通过技术合作实现跨国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机构之间的优势互补, 从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除此之外, 跨国公司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要使先进技术研发和企业产品结构优化相结合, 开发和培育跨国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 培养跨国经营人才

熟话说:千军易得, 一将难求。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我国必须注重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首先, 可以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国际人才选拔和培训机制, 在国内乃至国外选拔精英并对其进行培训和聘用, 通过争夺和培养跨国经营人才, 以“人本发展”为核心, 使其在企业中创造最大经济效益。其次, 要完善我国跨国公司自身的经营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 让国内外精英能有一个施展才能的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 跨国公司还可以通过对外投资经营活动, 招纳和培养一批熟悉国际惯例并懂得国际化经营、懂外语和财务等高级管理人才, 为我国跨国公司参与国际竞争、扩大跨国投资经营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

四、结论

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起步晚, 发展快。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为我国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海外扩张机会。我国应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 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和全球化机遇, 整合国内和国际资源, 发挥我国跨国公司内在的优势, 主动调整我国对外投资战略,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从而提高我国跨国公司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目前, 我国跨国公司整体上仍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初级阶段。我国跨国公司要想尽快“走出去”, 在全球市场上与当代其他国家跨国公司同台竞技, 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跨国公司必须在我国政府的支持下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培养新型的跨国公司经营人才, 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总之,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然而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占用重要席位, 我国跨国公司还任重道远。

摘要:跨国公司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载体, 其数量、规模和实力已逐渐被看成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象征。随着我国逐渐从“引进来”为主导的发展战略向积极“走出去”的战略决策转变, 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全球跨国公司以及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预测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景, 并针对当前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不足之处提出有利于其“走出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

参考文献

[1]Berry, H.:Shareholder valuat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and expansion.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6, 27 (12) , 1123-1140.

[2]葛秋颖.对外直接投资视角下的跨国公司研究[J].经济学动态, 2011, (10) .

[3]林家彬, 刘洁, 卓杰, 等.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报告 (2013)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4]王利华.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5]王志乐.2007走向世界的中国跨国公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6]袁林.跨国公司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南方航空公司前景分析 第4篇

1、定义

小额贷款公司是指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它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经营,贷款利率上限放开,但不得超过司法部门规定的上限,下限为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具体浮动幅度按照市场原则自主确定。

2、出现的原因

(1)必要性:正规金融机构出于管理、监测费用高和缺少抵押和担保等方面的考虑,缺少对中小企业和农民小额信贷的动力。而对于亟需贷款的中小企业和农民来说,信用社和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手续繁杂,而且需要抵押和担保,贷款难度很大。

(2)可能性:目前,我国民间存在大量可用于投资的闲置资本。特别是2007年以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资金目前正从制造业、房地产、股市撤离,有大量回撤资金闲置。

二、发展现状

1、首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

0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后,浙江省第一个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这家公司于08年9月在海宁开业,注册资本为1.6亿元人民币,主要经营办理各项小额贷款,为小企业发展、管理、财务咨询提供服务。

按照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海宁宏达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经营,贷款利率约为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而贷款期限和贷款偿还条款等合同内容,由借贷双方在公平自愿的原则下依法协商确定。

2、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困境

(1)政府的限制

①和其他银行类金融企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小额贷款公司只能贷款不能吸收存款,更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集资。

②地方政府可能会提高其准入门槛。如温州规定的发起人制度——发起人必须是民营骨干企业。

③鉴于小额信贷规模小额特点。难以担当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存在的更积极的意义在于激活金融市场的竞争氛围。

④目前,对于小额贷款公司将来的发展和合法利益的保障依然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文件支持,这对于进一步规范其发展形式和渠道、激励投资者都有一定的制约。

(2)其自身的局限

①规模较小,影响力相当有限。

②无抵押贷款和审核程序的简化,方便贷款人的同时为资金回笼带来了问题。

③如何赢得优秀人才的青睐,并进行对公司管理和技术方面的改进,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

(3)来自于社会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领域中本身就存在无法规避的风险。而我国的金融体系还不完善,所以小额信贷公司面临着系统性金融风险,再加上自身机制的完善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种风险性就更值得企业关注了。

三、建议与前景分析

1、几点建议

(1)政府的积极引导

①通过制定法律和完善政策,支持小额信贷机构,并赋予其合法化的身份。

②相关的政府机构预先说明对申请者资质审核的方式和程序,向公众说明其决定的依据,进一步规范该行业的准入规则和退出机制。

③于一定限度内允许其吸收贷款、以及放宽资金入股限制。

④中国人民银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资金流向进行跟踪监测,并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信贷征信系统,以此来实行有效监管。

(2)公司内部业务管理的改进

①作为民营资本形式存在的小额贷款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不断改进业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信誉程度。

②充分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舆论的手段。逐渐引导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形成正确的认识,最大程度提高还款率,保障利润。

③因地制宜,如根据地区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信用产品,尽可能地开拓市场。

(3)建立可靠的担保机构

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向违约互换的出售者定期缴纳一定费用,一旦出现无法支付贷款的事件,可以去违约互换的出售者请求赔偿。

2、广阔前景

(1)方兴未艾

浙江海宁宏达公司建立后,小额贷款公司开始在安徽、陕西、山西、内蒙古、湖南等地遍地开花。小额贷款事业方兴未艾,必将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史上重要的一笔。

(2)拉动经济发展

小额贷款公司对贷款条件的放松和民间资本的解放,对提高整个社会的资金利用效率、扩大内需、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积极作用。

(3)推动信用制度多元化

无抵押贷款的出现,使得人们尤其是中小企业主对信贷更加依赖。除了银行信用,消费信用的带动也将是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

(4)更成熟的机制及其发展方向

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应该始终保持其“民营”的根本,唯有如此,民间金融才会不失其固有本色,而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并利用既有的风险筛选机制真正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

小额贷款公司现在虽然也可以转化成为“乡镇银行”,但是门槛却很高。随着其进一步的发展,国家政策有望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就有望成为更加既可以吸收存款也可以发放贷款的乡镇银行,从而解决融资难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01年1月

[2]李扬我国民间融资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法律规制,《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南方航空公司前景分析 第5篇

随着金融体系越来越完善,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在这些不断涌现的新机构中,担保公司成为了一个特例,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坎坷,也有阳光大道。那么担保公司的前景如何呢?

从客观上来说,融资担保公司这个行业还很年轻,相比较有上百年历史的银行业、证券业,担保行业在国内不过不到20年的历史,所以现在普遍的市场认可度不高,群众一提到担保公司就觉得像中介一样,银行则对大量的担保公司收取高额保证金才认可其担保资格,加上行业机制不健全,使得担保公司良莠不齐,其中存在大量投机分子,借担保之名放高利贷、商业行骗等。

不过由于当前信贷紧缩的大环境影响,以及国家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各项政策,给融资担保公司的成长带来了机遇,加上国家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大力提倡,这些都有助于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当前国家也开始出台政策开始规范担保行业,最密切相关的当属《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范了担保业的基本进入门槛,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其他要求各个地区根据自身情况略有不同。

总得来说融资担保公司正在高速发展,不过新的一轮行业洗牌已经开始,在国家的金融体制越来越健全的情况下,担保公司,也要面临新的发展局面了。

担保公司存在的问题

(一)担保公司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差。担保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其规模直接影响它的抗风险能力,而担保公司资本金少,导致其抗风险能力不足。一旦发生一笔代偿,几十笔担保业务收入才能弥补损失。目前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签订协议,担保公司存入一定的保证金,按照一定的比例金额给予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在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中,难免出现企业已出现欠息或逾期记录,如果金融机构追究担保责任,扣收其保证金,担保公司将面临担保能力缺失,或者面临破产的风险。

(二)风险补偿、分担机制不健全。一是缺乏完善的外部风险补偿机制。担保公司以担保基金承担担保责任后,只能依靠它的业务经营收入来弥补亏损。政府仅仅依靠减免税来刺激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和个人融资提供担保,而担保产生的风险却没有完善的配套补偿、分摊措施,担保公司面临可持续发展困境。二是内部风险补偿机制难执行。虽然财政部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担保机构应按照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但实际操作中,担保公司没有遵循相关规定,风险拨备严重不足。三是未建立担保风险分担机制。目前担保公司通常通过反担保或反抵押的方式来转移或化解代偿风险,但实际情况是提供反担保公司本身的经济实力不被金融机构认可,反抵押的财产权证在法律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或变现存在一定困难,不能直接抵押给金融机构。

(三)担保机构缺乏专业人才,识别、控制风险的能力欠缺。担保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目前担保公司的人员普遍较少,难以满足业务需要。在提供贷款时,要求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各自独立进行调查和决策,互不受影响,形成风险的双重防控。但担保机构缺乏一套科学完整的风险甄别与分析评估系统,给自身带来较大的风险,再者存在人情担保、行政干预担保现象,加大了担保公司自身经营风险。

(四)担保公司资本金不够真实,存在较大风险。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都在几千万至上亿元,注册资本不真实是其通病,绝大部分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都没有足额及时到位或以五花八门的资产充抵资本、违规抽逃注册资本和虚假出资现象较为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担保公司的实际担保能力和赔付能力。

(五)法律制度建设滞后、行业监管缺位。担保公司作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单位,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方便,但也存在许多金融风险。一是收费没有行业标准:担保公司收费较为混乱,各担保公司收费没有一个标准,有的担保公司按担保金额的多少及笔数收费,有的按贷款利率上浮比例收费,有的甚至超贷款基准利率的50%,这就给企业造成较大的负担。二是对担保机构最低资本金要求、机构的准入与退出、从业人员与资格认定、业务范围与操作程序、风险控制与风险处臵、财务制度与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缺少法律规范。作为一个高风险的机构,缺乏对其监督和指导的部门,担保公司各自为政,业务经营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利率市场化对担保公司的影响

目前,担保行业主要经营以下几大业务类型,不同的业务类型所面临的影响也不相同。

1.融资担保业务。这部分业务是寄生于银行的信贷业务而生存的,其存在有两个条件,一是银行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粗放经营,导致一部分有价值的贷款客户被排除在银行的选择之外,构成担保公司的业务空间;二是在现有管制利率条件下,在银行愿意提供的贷款利率水平和客户愿意接受的贷款利率水平之间有一个差,这个差则构成担保公司的利润空间。

利率市场化将可能影响担保公司的业务空间和盈利空间,表现在,银行内部竞争激烈,导致其利差缩小从而盈利空间缩小,必然使得这些银行深度挖掘贷款零售业务,寻求高成长、高附加值的中小企业客户群体,尤其是对中小银行而言更是如此,这可能会挤压担保公司的业务空间;而且,由于银行对大机构的贷款利率竞争有可能使其贷款利率水平下降,相应的会挤压贷款担保业务盈利空间。

2.保函业务。这部分业务与利率市场化虽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总的看来,利率市场化促使银行寻求其他的利润增长渠道的动机,可能会增加银行保函业务的开拓,相应的会加剧保函类业务的市场竞争,挤压担保公司开拓此类业务的市场空间。

3.中小企业联合票据担保、联合发债担保业务。利率市场化挤压银行利差带来的利润空间,使得银行转而开拓中间业务成为必然选择,发债承销业务也在其中,因此可能会促进发债担保业务的增长;而且,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国家会鼓励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也会促进此类业务的增长。

4.搭桥贷款等投资业务。金融市场化条件下,监管部门给予银行的经营自主权应会有相应的改变,具体说来,政策对于银行借新还旧等贷款政策可能会相应进行调整;或者由于企业贷款的多种选择使得企业借新还旧的时间差不再存在,担保公司的这部分业务机会也就不复存在。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以下对策:

1.在融资担保业务中,争取与大银行合作,机会相对较多;加强与银行沟通,以便及时发现新机会,找到新的业务来源;强化服务优势,并利用自身服务与管理优势,将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零售业务做成批发业务,争取银行贷款利率的较大优惠幅度。

2.充分重视保函业务,对于未来前景明朗的几类业务,早布局早下手,明察市场信息,捕捉市场机会,培育品牌与知名度,从靠政策生存到靠市场生存。

3.在发展战略上,将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业务作为核心业务,加强研究,将直接融资担保(如中小企业联合发债担保)作为主要研究的业务领域,努力挖掘市场机会,抢占市场先机。

南方航空公司前景分析 第6篇

一、小额贷款公司政策发展进程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弥补金融市场在产品与服务等方面的严重不足,自2005年起,就如何开展小额贷款组织试点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部门多次进行专题调研和政策研讨,最终推出了商业化的面向“三农”为主的小额信贷新模式——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2008年10月初,民间小额贷款业务率先在浙江地区正式亮相。之后,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开始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银监会和央行联合印发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为小贷公司规范了发展路径,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范围也从五省扩大到全国。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促进小额信贷发展上做了许多工作,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政策(见下表),力求通过推动小额信贷行业的大发展,来缓解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困境。

图表政府发布系列政策扶持小贷行业的发展

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都极力提倡加大对民间融资平台的建立。2012年2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健康发展。会议指出,当前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仍很突出,必须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加快发展小金融机构,适当放宽民间资本、外资和国际组织资金参股设立小金融机构的条件,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上海市市长韩正于2011年8月在调研中也表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应引起政府部门和银行机构的高度重视,未来上海要创新管理办法,创新服务模式,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加强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备受关注的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或迎来有利的政策倾斜。

二、小贷贷款公司现状(上海市)

根据《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上海市共有33.75万户(中型企业1.05万户、小企业32.70万户)中小微企业,占全市法人企业总数的99.5%,行业主要分布在商业、制造业和商务服务领域。

上述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劳动力就业的主体,成为上海本市税收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些中小企业吸纳从业人员占全市法人企业从业人员总量的81.7%,实收资本总额占76.5%,营业收入占60.1%,营业收入平均增幅20%以上,65%的专利发明、75%的企业技术创新及80%以上的高新技术转化项目都由中小企业完成,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

在上述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其中有约占81%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无法得到满足,61.5%的中小企业无法得到中长期贷款,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调控的严峻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缺口有进一步加大的迹象。据统计,由于融资渠道不畅通、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目前上海市中小企业资金缺口高达人民币1500亿左右。如此大规模的资金缺口,加上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这些都给小贷贷款公司的业务拓展释放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小额贷款公司成为解决资金的生力军

银行等正规金融结构由于制度设计的先天性以及中小企业自身企业管理、财务制度缺陷等问题导致中小企业难从银行获得主要贷款支持。据统计,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金融资源不足10%,这意味着中小企业融资不得不向民间资金求助,而作为民间金融机构的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据央行统计,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已达4282家,贷款余额高达3914.74亿元,当年新增贷款约2000亿元,已远超民生银行全行当年新增贷款总量(约1600亿元)。在放贷总量上,小额贷款公司已“八分天下,有其一”。截止2012年6月,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共87家开业,其中80家已开业,注册资本总额达91.45亿元,累计放贷20934笔,放贷金额超过415亿元,贷款余额为112.09亿元。由此可见,小额贷款公司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小额贷款公司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求助融资的主要对象,且呈逐步上升趋势,这种现象对小额贷款公司来说,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2、小额贷款公司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小额贷款发展态势向好,行业发展空间巨大,未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银行等金融机构一直对中小微企业以及民营、个体经济贷款要求高,认为其抗风险能力差,违约风险高,无抵押,规模小,利润空间小。但随着金融市场产品逐级多元化,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重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纷纷成立专门的贷款部门及金融产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植。目前各大商业银行都在扩大小额贷款业务,通过产品创新突破小贷的抵押、担保方难题,邮政储蓄银行也在开拓小额贷款市场。

虽然银行业逐步加大对小额贷款业务扶植,但是因其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管理成本与大额贷款业务成本相当,从而使得其管理人员成本和制度协调成本往往高于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个独立法人,在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成本和协调成本方面都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得其成本远远低于银行业。小额贷

款公司与银行发放小额贷款业务对比优势明显(见下表)。因此小额贷款公司这种新型贷款组织必然具备较高的盈利能力。

图表银行和小贷公司小额贷款业务对比分析

3、上海市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而实施的举措

中小企业融资通道狭窄、融资渠道不通畅、以及从民间渠道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已经对其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统计,国外中小企业的存续寿命远远长于中国的中小企业,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是2.9年,而欧洲和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2.5年,美国是8.2年,我国60%的中小企业在创立后的5年内会破产,85%的中小企业在10年内消失,这与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很大的关联。

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上海市政府极力破解“融资难”的问题,其中关键的一项措施就是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同时建立了上海市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而小额贷款公司在上海也迎来了历史性的突破机会。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前景

上海自宣布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以来,大范围铺开小额贷款企业的试点工作,为广大中小企业切实解决融资难的困惑,是上海金融创新工作中的亮点。上海现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7家,2011年贷款余额达到112亿。尽管小贷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张,但受只贷不存、融资渠道狭窄、等因素影响,使得小贷公司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为了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问题,我们预计未来国家必将放宽

南方航空公司前景分析 第7篇

据悉,英语能力是空乘晋升的瓶颈。一般国内航线英语要求较低,而国际航班对空乘员工的英语要求很高,要求会机上礼仪、服务用语、广播词,能与客户进行无障碍的英语对话。一些国际航空公司,如港龙航空、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则对人员的学历、职业技能方面的要求更高。需纠正的一个观念是,“空姐、空哥”并不是吃青春饭的职业,它有很大的职业发展和晋升空间。毕业生入职后,经过数年的奋斗,可以从国内航线的普通舱晋升到头等舱,再进入国际航线,从短途到长途从职务角度看,也可以从乘务员入手,逐步晋升到乘务长、主任乘务长等,直到退休。航空公司的录用偏好大已经从“唯学历的观念上转变过来了。虽然本科学历及以上的人才适应性强,但是稳定性较差,做不了多久就会跳槽。从稳定性上考虑,国内航空公司更青睐高职毕业生,他们更加适合现代化服务业的素质要求。其中高职毕业生在英语能力、服务意识、问题处理成熟度上比中职学历的毕业生更占有优势,进入岗位后虽然起点相同,但是以后晋升的机会较多,发展速度也较快。

航空服务类的岗位分为民航运输地面服务和空中乘务两大类,除空乘人员外,西南地区没有一所专门培养航空服务人才的学校。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西南分公司将逐步完成企业内部改造,其人员结构也将作重大调整,预计需要更新大约1/3的人员.四川航空公司正处于上升期,在全国率先引进空中客车,今后几年将陆续引进空中客车的各类机型,扩大航线覆盖面,每年需增加空乘人员几十人以上,同时该公司的客舱公司、货运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票据录入中心、航空商务中心、酒店等每年需新增服务人员近千名左右。除此之外,民航企业原有的员工需要分批进行各类培训,而企业自身无法完成这一任务。因此我校开设民航服务专业对上述民航企业而言,正好解燃眉之急。

南方航空公司前景分析 第8篇

1航空计量的几个问题

1.1测试与计量区别

测试是一种带有试验意味的检测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得未知数值,并且发展其与其他数值之间的关系,判断对象特性。测试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关注对于未知数量的重视,就需要某一个数据在一定情况下是未知存在的,测试就能够将未知的数据转变为已知的数据。应用测试的两个主要地方分别是新技术参数获取及故障诊断。

计量是能够统一某一个单位的精准性测量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就是保证单位数值的统一及可靠,对于传统测量方式更加关注的同时,还希望能够对未知数据进行探索。计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保证测量对象是在已知的状态下进行,判断的对象还在未知状态下。计量主要应用的在两个方面应用,分别是对于系统参数精准性判断,还有就是对于产品质量检测。程应用性

1.2航空计量特点

1.2.1工程应用性

航空计量在实际应用中与政府部门所使用的法制计量之间还存在一定差异,政府部门的计量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关注精准及一致,但是航空计量在实际应用中对于设备的性能更加关注,进而保证设备都能够在要求下运行。

1.2.2强制性

政府部门所使用的计量仅仅少部分设备进行检测,但是航空计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全部设备的数值进行强制性统计,保证航空部门能够从技术或者是产品质量上了解到全部数据,其实每一个数据存在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1.2.3特殊性

航空计量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对于军事设备及航空行业进行规范,因此与政府部门的计量要求更加严苛,自身具有一定特殊性。

2测量系统分析在航空计量中应用期望

测量系统分析在航空计量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航空产品质量,另外人们还对测量系统分析应用于航空计量领域有一定的期望。首先,人们希望能够了解到航空计量在实际应用中的目标及计量的价值,这样就能够对航空产品顶层进行设计和规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可计量性”设计。其次,人们希望了解航空计量在应用测量系统分析中的实际需求,测量系统分析在哪些方面能够满足保证航空产品质量,在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这些都是主要的研究方向。

测量系统分析在航空计量中的应用所需要使用到的理论知识及技术;因为航空计量在实际应用中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系统,其中部分方法及理论知识已经相对于完善,但是还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及技术需要不断完善。人们希望通过促进航空计量体系的构建,了解航空计量体系在发展建设中的理论知识及技术需求。测量系统分析在航空计量中的应用,能够明确航空计量领域理论知识及技术的实际需求,保证航空计量体系能够在系统及简化的状态下运行,提高航空计量工作精准性及针对性。

我国航空器生产制造部门应该积极鼓励将测量系统分析应用在航空计量体系中,促进检测水平建设,这就需要测量系统分析在航空计量检测中的应用能够为其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战略方针,改变传统零散系统及规模。特别是现代,世界各国现在已经拥有能够全球性协作的航空产品制造系统,能够根据不同行业的实际要求制定科学严谨的计量体系,进而保证航空系统能够帮助各行业稳定发展建设。其中测量系统分析在航空计量中应用,不仅仅是为行业提供简单的数值及产品质量上的保证,更多的是促进一个行业的经营建设。

3测量系统分析在航空计量中的可持续性发展

测量系统分析想要在航空计量中拥有可持续性的发展前景,这就需要将以下问题进行解决:

(1)航空计量应该明确自身在社会建设中的价值及未来发展趋势,认识到航空计量与其他种类计量之间存在的差别。

(2)增加测量系统分析在航空计量应用上新技术、人力和资金投入,保证测量系统分析在实际应用中有充足资源作为保证,让航空计量系统能够真正发挥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3)对于航空计量所存在的持续性需求问题进行分析,并同时对于其需要的技术进行前期判断,所发展的方向与航空计量自身所具有的特点相吻合。

(4)帮助航空计量工作制定科学严谨的体系,为航空计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航空计量体系中主要包括对于计量部门、计量指标、相关法律问下及监督管理等内容。

测量系统分析在航空计量中的应用是满足我国国防建设实际需求的一个重要举措,主要就是促进计量技术的发展及航空部门对于计量实际需求。现阶段测量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就是对航空计量技术问题的统计,其次就是对航空计量中所涉及先进理论知识分析,最后就是对于航空计量中的误差分析。

4结论

航空计量自身就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想要在航空计量中有效应用测量系统分析,进而保证航空计量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落实的问题较多,例如资源、发展方向、管理、监督等等,这就需要航空制造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最终提高航空计量质量。

摘要:航空计量检测中的测量系统分析旨在对航空测量设备及航空产品的检测过程进行控制。近年来,测量系统分析已经逐渐成为航空计量检测质量改进中的重要工作,它通过对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来发现超差影响因素,并能及时了解系统中产生波动的原因,最后明确给出测量系统的符合性判断,这显著提高了计量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测量系统分析,航空,计量

参考文献

[1]叶卫民,赵德勇,刘沃野,等.测量系统分析方法评述及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3(02):83-86.

[2]刘巍,刘双军,贾振元.线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压电与声光,2011,33(05):831-836.

上一篇:写周记350字左右下一篇:班组建设竞赛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