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落日的景物作文

2024-09-21

描写落日的景物作文(精选8篇)

描写落日的景物作文 第1篇

黄昏,真美!

我惬意地喝了一口饮料,心里还暗暗赞叹着这如此美的日落。忽然,发现一位年迈的老爷爷正看着我,也许,他也在欣赏这美好的黄昏吧。

傍晚的街道格外热闹,落日的余晖给匆匆走过的行人脸上蒙上了一层金黄的面纱。微风拂过脸庞,轻轻带走了人们的疲惫,大家脸上不约而同地浮起了浅浅的笑容。

我安静地坐着,听着悦耳的歌声,翻翻有趣的杂志,享受着这段舒适的时光。无意地抬头,目光与老爷爷擦过,我友好地甜甜一笑,却也纳闷他怎么一直看着我。

我没太在意,随手拿起饮料递到嘴边,又再度沉浸在书海之中……

大约过了20分钟,老爷爷似乎还在看着我,我十分不解,喝完最后一口饮料,正想问问那位老爷爷为什么一直看着我。他正好朝我走过来,好像思考了许久,似乎鼓足了勇气才开口:“小妹妹,你,你可以把这个空瓶给……给我吗?”老爷爷吞吞吐吐地说着,却始终不敢看我,始终低着头。那是怎样的一张脸庞啊!历经岁月沧桑,时光匆匆流去,毫不留情地给那张慈祥的的脸上留下一道又一道痕迹。干涸的眼神中透露着一种让我十分陌生的悲凉与无奈。也许是生活的压力,也许是太多的苦难,把他挺直的背给压弯了。白发如霜的老人,此时在这金黄的夕阳下,犹如一棵寒风中摇摇欲倒的枯树,眼前只有不尽的凄凉。

竟然只为一个空饮料瓶,等了足足20多分钟!我把瓶子留下,什么也不敢说,逃也似的走了。我想是不敢面对吧,也是无法抵抗心中翻涌而上的不安吧,我竟不敢回头多看一眼。一个身处人生黄昏的老人,应是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应是无忧无虑享福的时候,而不是为了维持生计四处奔波……

天地一片金黄,夕阳渐渐沉落,瞬间的凄美映入眼帘。黄昏再美终有黑暗,让我们用真心去关怀身边的每个人,传递这份温暖。

呵护一片夕阳,温暖一个黄昏。

描写落日的景物作文 第2篇

过了一会儿,太阳慢慢的落下去了一大截,落日像个红灯笼似的挂在山头,火红的落日好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跳到山的那一边。火红的太阳把天空和云朵涂成了红色的,金色的,太阳红了,大地也跟着红了起来。

太阳渐渐地落下去了,天空像被黑色的幕布遮住了。我喜欢这美丽壮观的落日。

浅议作文中的景物描写 第3篇

关键词:写作教学,观察,表达,修辞

大自然千姿百态, 春花秋月各有风致。一边是“铁马秋风塞北”, 一边又是“杏花春雨江南”, 写不出各自的特点, 还不如不写。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那么, 怎么抓呢?

时令季节对自然风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都说香山红叶好看, 到春天时去看看!同样是春天, 早春和晚春就不一样。请看下面两段的差别:“四月中的细雨, 忽晴忽落, 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 可是处处有些绿意。野桃花开得最早, 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 好像媚弱的小村女, 打扮得简单而秀美。”“天气是醉人的温暖, 恰好是樱花落尽的时季。细沙的行人道上满是狼藉的粉色花片, 有些便沾挂在平铺的碧草上。几树梨花还点缀着嫩白的残瓣。”注意两段文字中写到花的地方的不同, 这是不同的季节造成的, 如果你不分季节笼统地写春天的故事, 那就可能流于一般化。

写景需要按照顺序, 这其实也是观察的顺序问题。观察事物首先要确立观察点, 也就是你站的地方。从你站的角度看去, 能看见的就写, 看不见的就不能写。因为我们看到事物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 或由内到外, 或由远及近, 或从上到下, 或从前到后, 或从左到右。所以在描写景物时, 同学们要按照观察到的顺序写, 这样才能做到层次清楚。请看下面一个写景片段:

天鹅湖是个圆形的湖, 湖水清可见底, 碧绿发亮, 好像一块无瑕的翡翠。湖的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低垂着头的柳树。她在微风的吹动下, 舒展着柔嫩的腰肢, 拂动着细长的手臂, 迎风起舞。树下是一片嫩绿的草地, 草地上零零星星地点缀着红的、黄的、蓝的小野花。远远看去, 就像点缀着彩色图案的绿缎子。湖上横跨着一座美丽的天鹅桥, 就像一条腰带系在那里, 把天鹅湖打扮得更加美丽。

“一切景语皆情语”, 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要在写景中自然渗透感情, 寓情于景, 做到情景交融, 物我一体, 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情感融注到作品中去。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 从而获得美的感受。

如老舍先生的小说《月牙儿》, 写了女主人公在不同景物的不同感受:

“那第一次, 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它第一次在我的云中是酸苦, 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我敢在院中走了, 一个春天的月牙儿在天上挂着。我看出它的美来。天是暗蓝的, 没有一点云。那个月牙清亮而温柔, 把一些软光儿轻轻送到柳枝上……月牙下边, 柳梢上面, 有一对星儿好像微笑的仙女的眼, 逗着那歪歪的月牙和那轻摆的柳枝。墙那边有棵什么树, 开满了白花, 月的微光把这团雪照成一半儿白亮, 一半儿略带点灰影, 显出难以想到的纯净。这个月牙是希望的开始, 我心里说。”

写景要绘形、绘色、绘声, 仿佛使人看得见、闻得着、听得到, 因而要善于用动词和形容词。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但不能堆砌辞藻。只写静景, 容易使文章呆滞, 只写动景, 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景和动景结合起来, 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看周立波《林海雪原》中的一段景物描写:

“雨落大了, 粗重的点子打在三把红油纸伞上, 发出的热闹的繁密的脆响, 跟小溪里、越口里的流水的哗声相应和。从伞下望, 雨里的山边, 映山红开得正旺, 在青翠的茅草里, 翠绿的小树边, 这一丛丛茂盛的野花红的像火焰, 背着北风的秧苗里, 稠密的秧苗像一铺编织均匀的深绿的绒毯, 风一刮, 把嫩秧子往一边翻倒, 秧苗又变成了浅绿色的颤颤波波的绸子了。”

既有听觉, 又有视觉, 真是绘声绘色;有远有近, 有高有低, 真是疏密有致;既有动景, 又有静景, 真是动静相生。一个接一个精巧的比喻, 美不胜收;让人感到爽心悦目, 春意盎然。这就是给语言化妆的效果。

作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浅析 第4篇

一、注意景物的整体和局部

无论是自然界的景物,还是图片画面,学生的观察往往不能全面。只注意了鲜艳的色彩,尖锐的矛盾冲突,而忽视景物的背景和细节。例如在写雨景时,既要写远处迷蒙的雨幕,又要写芭蕉叶上滴落的串串珍珠。这样写景就注意了点面结合。

二、注意写景的动静结合

活动的画面比静止的画面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干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中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這是作者回忆故乡的榕树,枝叶婆娑,流水潺潺,鸭群嬉戏,又加以活动的人群,使画面动静结合,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作文《春天的早晨》,葱郁的树木,袅袅的炊烟,田间的老农,一切沐浴在金色的朝霞里,这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同时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 用五觉描写景物

综合运用各种感觉描写景物,可以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腻。例如:

细细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如烟似雾;润湿的泥土散发的清新和芳香沁人心脾;雨点滴入口中,甜甜的,令人回味无穷;春风把雨丝送上你的脸颊如少女的手儿温柔细腻;俯身静听草长得声音如一望无际的旷野上悠扬的笛声在耳畔回响。啊,潇潇春雨,春雨潇潇。 (学生习作《春雨》)

这段作文综合运用了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五种感觉写春雨,细腻传神,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写作方法。

四、注意描写景物的色彩

彩色的电影比黑白的电影前进了一大步,彩色的画面比黑白的画面对视觉更具有冲击力。例如:

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特别诱人的是牧野的黄昏,落日映红周围的雪峰,像云霞那么灿烂。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上,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霭笼罩着草原的时候,你就会看见无数点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这两段文字中,蓝天、白云、银灰色的暗花,夕阳的红火连锁映衬着蒙古包,牧女笼罩在金碧辉煌的世界中。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景物五光十色,准确的使用色彩词语会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当然,这离不开细致的观察。

五、写景的最高境界——情景交融

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说出了景和情的关系。你高兴时,小鸟为你唱歌;你悲痛时,乌云为你哭泣。一切景物都承载人的思想感情。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写到了槐树的落蕊、牵牛花的蓝朵、农民的青衣、廿四桥的明月诸多景物,这些景物呈现处蓝白黑灰的冷色调,非常吻合作者当时苦闷的心情;当时北平有香山的红叶色彩绚丽,颐和园游人如织,这些暖色调不吻合作者心情。作者的心情孤独、苦闷、悲凉,笔下的景物自然就清、静、悲凉。此文写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描写落日的作文500字 第5篇

似乎这两者没什么区别,可为什么人们都爱看日出,看炽热的火球升起,而不喜欢看火球落下时留的余晖。

这里有鸟在鸣,不像花鸟市场里的那般嘈杂,这里的鸟鸣可以像田野上的笛声一样源远流长,在空中一丝丝的云中回荡。这声音清脆动听,可它身在风中,风有时温柔,有时疯狂,鸟鸣像风的孩子,也时而温柔,时而疯狂。一阵风吹来,吹乱了头发,鸟声变得急促,变得刺耳,在云中,像是一支尖头的牙签,将棉花糖一样的云卷得飘飘渺渺,骨肉分离。

太阳伴随着这鸟声,伴随着这变幻的云渐渐落下了,悄无声息,天空中只有依稀的鸟声在回荡。

山起起伏伏,却相处得很和谐,我站在最高峰,往下看那些山,像一群小孩正在睡觉,很静谧,很整齐。阳光透过云,折射出淡淡的紫色和杏红色,被鸟声揉在一起——这颜色,看起来像是一个微醺的老人的脸庞,历经沧桑,却依旧坚强。

当你看到这一切,看到鸟声是风的孩子,看到一个微醺的老人在告别这个世界之前的留恋,坚强,看到云在鸟声前的柔软,和它的不经世事只管悠闲地在天上散步。

这一切都在另一个世界,这里没有喧嚣,没有纷扰,没有悲欢,也没有离合。

描写落日作文 第6篇

太阳脱去了金灿灿的纱裙,换上了橘色的晚礼服,它看到天空妈妈将自己打扮的这么时尚,不禁露出了迷人的微笑。太阳拉着裙角,一步一步向山下走。柔柔的`光照得湖水通红,金纱做的衣服随风飘扬,勾勒出一首首美妙的音乐。大地在太阳的催促下,也换上了金色的长裙,此情此景,人仿佛身在仙境。

本以为太阳每落下一点,光就暗一些,但并非如此——在太阳即将落下去的时候,她仍在使出浑身解数,为人们带来光明。

但也许是月亮姐姐和她的孩子们对太阳妹妹早已颇有忌心,早已开始大口吞噬着太阳散发出来的光明。但太阳也不屈服于黑暗,越来越红,像熊熊燃烧的火焰,也像是寒风中的腊梅,坚强不屈,我看呆了,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直到太阳下班。

描写落日作文 第7篇

我站在窗前,看见几只飞鸟的黑影从彩霞上掠过,犹如一张彩纸上的剪影。日落时分,世间万物仿佛都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如同一群黑客伫立在夕阳的画布上。

我走出房门,视线更广阔些,那绚丽多彩姿的夕阳似乎更清楚了,也更浓厚了。瞧,林子上的一片云彩,像是一团团火焰在燃烧着。看,高楼旁的一朵巨大的云,像只怪兽在狰狞,像要吞噬掉身边一群牛儿羊儿似的小云朵,但是很快,两者合二为一。

我走入庭院,坐在树下,头顶上像是罩了一顶黑纱帽子。透过纱帽,便是万家灯火在闪烁,一盏盏、一条条、一层层,都在诉说着热闹的百姓故事。清风,不知觉的吹起;凉夜,蹑手蹑脚地来了。

描写落日的景物作文 第8篇

这里所说的景物既包括具体可见可感的实物, 又包括一些可见却不可感或可感却不可见的自然现象。物体景物存在于宇宙空间, 大千世界由万事万物组成, 二者互为依托。同类事物与不同类事物组合到一起便组成各种各样的图景, 反映在语言中, 这些同与不同的物体的配搭组合, 往往成为句际关系的联系手段之一。这里, 我们将从物体本身组合的角度, 谈谈高中生作文 (1) 的景物描写。

一、景物描写的顺序原则

在一段话语组织中, 作者提到几个或几种物件时, 首先要面对一个顺序摆放的问题, 孰先孰后, 谁与谁放在一起, 以及选择哪些物件组合, 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在景物组配上的一些原则, 从这些原则又可以看出作者对待这些物体的认识态度与认知喜好。

(一) 事理原则

能够透析事理, 逻辑清晰。事理原则有两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按照事物或事件在物理时间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来排列, 如:

(1) 清静的灰色房檐, 曾几何时房檐的一角挂起一只风铃, 清风拂过, 风铃叮叮作响, 好像是唤醒了在外奔波的人们, 这里还有一个清幽的去处。

(2) 早晨, 一阵清脆的鸟叫使我从睡梦中惊醒。太阳光从叠迭交错的树叶缝里射下来, 整个森林里透出草木的气味, 那是我们人类世界没有的纯净的大自然气息。阳光照在我雨衣的露水上, 五彩斑斓, 好明媚的晨光!我睁大了眼睛细看, 发现周围的一切, 显出各种各样的绿, 由淡到深, 树梢上都挂着雨滴, 好像我国古代寺庙的塔铃。奇特的鸟儿在我头上自由地穿梭着, 它们一定是在忙着找吃的吧?何止呢?有些美丽的鸟站上高枝卖弄歌喉呢。地上各种我从未见过的爬行动物也在忙碌地来回跑着, 它们又在干什么呢?瞧, 那只灰黑色长有触角的虫子正在向洞口使劲地爬, 也许是在觅食, 也许是在筑巢呢。

(3) 那天午后, 好热好热, 没有一丝风, 闷得我特别难受, 伯伯看着我的样子, 告诉我, 别着急, 就要下雨了。伯伯的话真灵, 果然, 没过一会儿, 一阵大风吹来, 接着, 黄豆大的雨点像箭一样浇在地上, 溅出美丽的水花。这样的雨, 在这时足足下了两个小时。后来, 雨停了, 天了慢慢儿暗下来, 一丝晚霞斜照在树梢, 好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二是事物或事件之间蕴涵不能颠倒的逻辑次序, 如前提和结论、原因与结果等, 如:

(1) 月光时明时暗, 远处的灯忽明忽暗, 在月光的映衬下, 我独自漫步在田间小路上, 才感到世界太喧闹, 人世太嘈杂。

(2) 走在路上, 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我弓着身子, 艰难地迈着步子, 风从裤缝里衣角里直往里钻, 身上像是许多小猫爪子搔得痒痒的。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 发出“刷刷”的响声, 像在说, 饶命吧。狂风发出尖利的啸声, 像是以狂笑戏弄着杨树的怯懦。

终于来到森林了!里面的世界跟外面就是不同, 树叶茂密遮天, 太阳光根本不能射进来, 脚下是一层厚厚的落叶, 软软的, 走上去发出沙沙的响声, 蛮舒服的, 我一口气跑了几公里, 沿途见到了许多以前根本没有听说过的植物。

(3) 盛夏时节, 火辣辣的太阳把河水烤得滚烫, 似乎会冒出缕缕青烟, 这时也是小河最迷人的时候。

(二) 类别原则

类别把握能力。依据事物的类别来排布物件的先后次序, 这里的类别既有事物属性的类别, 又有语言形式或语言意义上的类别。

(1) 不一会儿到了街上, 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店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我们顾不得闻一闻芳香扑鼻的鲜艳的花, 尽管花那样美丽那样引人注目;顾不得闻一闻五花八门的水果, 尽管水果那样诱人, 使人垂涎欲滴;顾不得在各种各样的服装前站一站, 尽管服装的样式那样新颖。我们并没有被这一切所打动, 因为我们明白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2) 街头上还到处听到叫卖声:有的卖馒头, 有的卖水果, 还有的卖小吃, 有的摆地摊, 有的擦皮鞋, 这些摆摊的人都把摊摆在人行道上, 阻挡了人们的交通, 影响了城市的环境卫生。

(3) 这儿不但山美、水美, 而且物产富饶。她是著名的水果之乡, 甜滋滋的甘蔗, 黄澄澄的香蕉, 红灿灿的荔枝……人见人爱。她又是水产之乡, 活蹦乱跳的虾, 张牙舞爪的蟹, 鲜乎乎的鱼, 各式各样的贝……丰富多彩。具有闽南特色的风味小吃脍炙人口, 令人垂涎欲滴。她还是著名的工艺品之乡。

首例提到3类物件, 分别依照花、水果、服装的顺序描写, 相比而言, 花与水果类别相近, 可以相邻介绍, 服装类别相关较远, 可以放在最后。

第二例也是遵循类别分类介绍原则, 相邻类别靠近, 类别越远, 句子的距离越远。

(1) 菊花色彩斑斓, 红的似火, 白的像雪, 黄的如金, 粉的如霞……

秋姑娘来到花园, 看见欣欣向荣的仙人掌亭亭玉立, 高贵淡雅的菊花舒枝展叶, 色彩鲜艳的月季花香味扑鼻, 婀娜多姿的粉豆花秀丽淡雅……个个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的在枝头炫耀自己的美丽。

(2) 刹那间, 夕阳西下处升起了两座金色的山峰, 闪电般的“火蛇”镶嵌在“金山”边, 射出耀眼的光芒。云像变魔术似地变幻着, 一会儿, 推出一头巨型灰色骆驼, 一会儿, 又是一匹飞腾的红色骏马, 一会儿, 成了色彩斑斓的孔雀……

这两例的景物排布主要是从语言形式出发的, 语言结构整齐, 形式对称, 内部类别布局较为明显。

(三) 主次原则

体现把握主要和次要矛盾的能力, 分清主次的话语顺序。如:

(1) 西红柿不但形状不同, 而且色彩斑斓。“幼年”的西红柿披着一身绿袄, 青翠欲滴, 十分可爱。它快成熟的时候就换上了红绿相间的外衣。熟透了更是可爱, 穿着红红的外套。还有那披着橘黄的金纱的西红柿, 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美不胜收。可以把西红柿当做水果吃, 又可以用白糖凉拌吃, 还可以做汤吃, 等等。做水果吃的西红柿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凉拌吃的西红柿凉丝丝的、甜津津的, 汤吃的西红柿清凉润肺。西红柿还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B、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

(2) 夜幕降临, 大街小巷华灯闪耀, 天庆街口, 绚丽璀璨的霓虹彩灯彻夜通明, 建筑物上彩灯齐放, 各广场的彩灯和万紫千红的鲜花更是交相辉映, 把节日的崇州打扮得五光十色, 流光溢彩。

(3) 走在大街上, 你会发现, 一排杨树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 像是等待检阅的战士。IC卡电话亭也早在全市普及了, 只要你有一张IC卡, 便可以随时随地地打电话, 不必再四处寻找电话亭了。要说变话最大的, 那就是群英桥了, 原来污浊的河水早已被清理干净, 现在已经变成了音乐喷泉。

(4) 我们一家4口住在一幢30年代建造的小阁楼上, 不到10米见方的小屋, 是我们的卧室、书房兼客厅。房子小, 没有暖气;煤气倒也可以, 最糟的是没有自来水。

这几例都是从主要物件写到次要物件, 从粗略显眼再到细致微观。

(四) 文化心理原则

在“方位描写”中, 前文指出, “天”与“地”同时描写时, 常规的是依着从上到下的次序先天后地, 那主要是从方向性的角度着眼的。这里, 再从景物的角度来看几例天地的排列次序。

(1) 十八年前一个寒冷的冬天, 我降生在河北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因此, 我对河北的冬天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从小就特别喜欢天上飘下的“鹅毛鹤羽”。在那雪花盖满了大地的时候, 极目远眺, 屋顶上铺上了一层白毯子, 树上挂满了银条儿, 山顶的白雪看起来像睡着了的天鹅, 整个大地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我记得小伙伴们最喜欢在这样的天气里, 在这样的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那欢乐的嬉笑声至今萦绕于耳, 它伴随我度过幸福的童年。

(2) 早晨, 出来看看雨景吧。无边无际的雨帘随风斜挂, 晶莹剔透。噢, 这或许是仙子从天上垂下的珠帘吧!景物在它的背后, 模糊了轮廓, 蕴蓄着抒情诗的韵律;饱蘸着水墨山水画的美。远望枝头, 鹅黄嫩绿;近看梢上, 雨润新芽。真是一夜春雨, 万木争荣, 这缀满枝头的新叶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给大地带来了浓郁的春意!

这几例分别是写天上的景物和地上的景物, 从天上写到地面。在汉族人的文化原则中, 至高无上的天是摆在第一位的, 地是第二位的, 这不仅反映在汉语的词语和某些熟语组合中, 如“天地”、“天地乾坤”、“天地君亲师”, 而且在话语组织中, 如果同时描写天和地, 常规的原则就是先写天后写地。从方向性原则来说, 这是一种从上到下的方向原则, 但从景物描写的顺序来看, 我们认为更多的还是一种文化上的价值原则。

(五) 语言形式原则

主要是词语、句式的排列顺序把握能力。如:

(1) 路旁, 奇花异草, 奇峰怪石, 他视而不见, 投以白眼。

(2) 雨、槐花、古柏、石刻、孔子像、国子监, 这, 或许是北京的符号;隐藏其后的, 正是脉脉书香。

这几例的景物排列, 无论是事物景物还是地点景物, 除了受到某些其他原则如主次原则等的影响外, 主要的是依据语言形式上的原则:短形式在前, 长形式在后。

语言上的对称特征往往也是形成景物组合的因素之一。

(1) 纷纷雪花落于身上, 左手是观象台的古老, 右手是长安街的现代;左手是白塔的红墙绿瓦, 右手是中关村的车水马龙;左手是历史, 写也写不完的荣辱兴衰, 右手是未来, 说也说不尽的辉煌愿景。

(2) 柳树的绿荫越来越浓了, 给人以凉爽;花朵以最灿烂的笑容谢幕, 一个个青果挂满树间;河里的鱼也大了, 迎着朝阳翻滚着灵巧的身体。

(3) 冬天在天空里抖抖身手, 一片片雪花落下, 树白了, 山峰白了, 田野白了, 村庄也白了。

(4) 噢, 那高山上有丛生茂密的树, 那水里有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的鱼, 那绿油油的草里有美丽多彩的绽放的花。

二、景物与视点的关系把握

视点是人们观察事物时所居处或所依据的角度位置, 视点既有客观性质的, 又有主观性质的, 比如人的心理的视点, 文化的视点, 等等。视点是表述者在观察事物时的“筛选点”。在任何文本中, 作者在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进行描写时, 都会涉及一定的对象。偌大世界, 千姿百态, 景象万千, 究竟选取哪些对象来描写, 往往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它既与客观世界本身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密切相关, 更与写作者个人的知识喜好、生活阅历、情感倾向等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就牵涉到我们所说的“视点”与“选视点”的问题, 选甲不选乙, 取丙舍丁都或多或少地牵涉到写作者的许多主观心理。

高中生的作文, 在描写客观世界的景物时, 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 对“风”、“天、花”等意象似是情有独钟, 无论是单独出现, 还是组合出现, 出现频率都要比其他自然景象高一些, 看以下例子:

(1) 干燥的风吹动路旁的树, 我的等待被阳光拉成阴影, 我心中有某种渴望, 像怪物像女神也像祖母一样。

(2) 春天, 雪水里孕育的春天, 清新的露出你的笑脸, 化作柳叶, 吐出一丝丝绿;化作春风, 吹醒一颗颗心;化做一缕缕阳光, 催开热烈的花朵。

(3) 春天留下绿色的种子, 夏天用温暖的怀抱滋养着一棵棵柳树、一团团花朵、一池池春水。

(4) 如果你还觉得不够, 那么, 让自己飞翔, 化作一只苍鹰, 你会看到蓝天、白浪、金色的沙滩、暗红的礁石。

(5) 空中飘雪花, 一朵一朵优雅的落下, 绽放出那绝世的美与温柔。

(6) “唯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苏子有意气, 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 但他仍意气风发, “侣鱼虾而友麋鹿”, 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在我收集的近百万字的文本数据库中, 在描写风景的文字中, 被高中生关注的景物的意向是多样化的, 但又是集中的, 其中排在前几位的景是天 (空) 、风、花、水、山、月等。这和成人世界的关注点是一致的。

三、景物视点与景物描写基本原则的关系

在高中生作文中, 景物描写的基本原则与方位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基本原则大部分都是相同相通的, 这主要体现在主次原则、语言形式原则、类别原则、文化原则、方向性原则及综合原则等特征上面。文本中, 高中生并未有许多笔墨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面, 但对少数自然景物的“天”等意象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这既与描写的客观环境有关, 又与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认知喜好及某些心理因素有关。这与文本对整个自然景物的描写顺序原则是一致的。

景物描写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显著性原则 (主次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类别原则、事理原则、文化原则、语言形式原则。而这些原则的综合体现也是各个对象描写时常有的现象。常规情况下, 被描写的对象遵循显著原则、方向原则、类别原则及事理原则等非语言性原则, 但当这些原则受到某种另外原则制约时, 比如语言形式原则等, 后者也会反过来制约前者。

注释:

(1) 本文引用中学生作文例句, 均出自2000年部分省市高考作文选。

参考文献

[1]陈玉成.点击高中作文教学现状[J].中学语文教学, 2005, (12) .

[2]崔希亮.空间关系的类型学研究[J].汉语学习, 2002, (1) .

[3]方经民.汉语空间方位参照的认知结构.世界汉语教学, 1999, (4) .

[4]何永康..直面高考满分作文[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06.

[5]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 第一版.

[6]刘宁生.汉语怎样表达物体的空间关系[J].中国语文, 1994, (3) .

[7]宋彩霞.高中生作文创新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6, (5) .

[8]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第一版.

[9]吴应天.文章结构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第一版.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我会长大》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幼儿园厨房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