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的启示作文

2024-06-13

格言的启示作文(精选17篇)

格言的启示作文 第1篇

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格言他让我受易匪浅。

“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是:如是你在一个困难得境遇里,却没有退却,你的脸上千万不要露出一丝害怕的目光。我们要勇敢的冲上去,与敌人决一死战,战胜困难,永不退缩,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困难其实是并不可怕,这要我们有一颗勇气之心,一颗自信之心,我们一定会再困难面前战无不胜,如果你越害怕困难,困难就越敢欺负你,困难就会来到你的身边,无处不在的折磨你。那时候你就是个胆小鬼,人们也会嘲笑你。我们一定做个知难而进的人。

有一次,我和同学小明在一起下象棋,双方打的非常激烈。我吃他的炮,他吃我的马,双方打的不可开交。不好,他用炮打掉了我的马,呀!我吃了他的一员大将——车,看现在的兵力我的兵死将伤,根本连他的一半兵力都比不上,我剩下的简直就是一些无名小卒,急的我满头大汗,心中更是焦急不安,他却是基本胜券在握,哈哈大笑的对我说:“李知恒,投降吧,我可以饶你不死”。急的满头大汗的我惭愧的说:“我一定要超过你,等着瞧”,小明笑了笑说:“就你,小样,我打你易如反掌你再练十年吧!”半个小时过后,双方都不能再动一步棋了,一时陷入了僵局,而正好该我出棋,我想,完了,真是倒霉透了。突然我脑海中闪现了那句名言“狭路相逢勇者胜”,我把车往前走了一步,呀!这下好了,反败为胜,我把小明将死了。小明想了一会半天也没出声,呆呆的看着棋盘,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哈哈大笑着说:“我胜利了,我终于胜利了“,多亏了那句格言,我深深的记住了它。

我现在已经把它当作我的座右铭它会鼓励着我学习不断进步。

格言的启示作文 第2篇

那是因为在我一年级的时候,我喜欢上了画画。因为画中的人物、动物都栩栩如生。一开始时,老师时常鼓励我,教我如何定位,如何上色才能使画显得更生动……可是,当我听到老师要求我画科幻画的时候,我完全崩溃了。因为老师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我连续画了三个星期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一向慈祥的老师突然严厉的对我说:“两个星期后,你就要画完,如果还没达到要求,就再不要画了。”

我回到家后,想起老师刚刚说的一番话,失声痛哭。坐在我旁边的妈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你知道吗?有一句格言叫‘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只要你坚持不懈,努力画好,你一定能成功的,妈妈相信你!”听了妈妈的话,我停住了哭泣,赶紧上网查找资料。我把在网上发现十分有创意的,新奇的东西把它用一张纸记着……两个星期后,我把画画好了,不仅很有创意,而且超过了老师的要求呢!

两堂作文课的启示 第3篇

第一堂作文课老师安排的是七年级下册教材 (人教版)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的内容, 即《黄河, 母亲河》的内容。本堂课先由老师介绍黄河的相关知识, 并做此次作文的写作指导, 后面留二十分钟学生自己写作。可以看出老师为准备此课花了很多的心思, 准备了很多漂亮的图片, 还有丰富的文字说明。但笔者观察学生的情况, 至少有一半的学生在下面偷偷地做自己的事。作文时间里, 大多数学生在翻看语文书或教辅资料上的相关内容。一堂课下来, 笔者翻看了部分学生的作文, 大多数内容是从教材或参考书上抄下来的, 很少有自己的东西。

第二堂作文课是一堂周记评讲课。一上课老师就将上课的内容做了说明, 然后八个学生上讲台依次把全班的周记评完, 最后老师总结了这次周记及点评的情况。整节课中, 笔者在下面注意到很少有学生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都在很认真很专心地听点评自己或其它同学的文章。

虽然两堂作文课一堂安排的是讲作文, 一堂安排的是点评作文, 内容完全不同, 风格也迥异, 但从中我们依然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是作文教学中对教材的选择问题。第一位老师的作法其实也代表了实际教学中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的做法, 就是以教材为纲, 不敢越雷池半步, 教材至上的传统观念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材上面有关于黄河的作文要求, 那么就必须以此为内容, 安排一次相关作文, 也不管学生距离黄河有多远, 是否真正了解黄河。其实,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教材要给“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 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而作为最能体现学生的思维, 也是最复杂的作文教学, 更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 对教材的选择实际也就是对作文教学内容的选择。针对第一堂作文课学生对于该次作文难以下笔的情况, 叶圣陶老先生早在1941年发表的《论写作教学》中就已经这样说过:“揣量自己胸中没有什么积蓄, 而题目已写在黑板上, 又非作不可;于是只得把教师提示的一点儿, 书面上所说到的一点儿, 勉强充作内容, 算是代教师代书本立言;内容既非自有, 技术更无从考究, 像不像且不管它, 但图交卷完事。”这样的作文教学, 学生的写作水平显然不会提高, 更让人值得深思的是, 长此以往, 会对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写作动力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 作文不再是写学生真实的生活, 学生也会越来越不喜欢作文。因此教师的命题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 让学生有话可说, 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以, 适当安排一些周记和日记, 让学生把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下来, 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有感可发, 应该也是学生写作训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据此, 叶老甚至提出, 要是学生从小学高年级起, 就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凡是干的、说的、玩的、想的, 觉得有意思就记, 这样的习惯假如能够养成, 命题作文的办法似乎就可以废止。从第二位老师的作文内容看, 让学生写周记 (很多老师也是这样做的) , 不规定题目和内容, 让学生自由发挥,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首先在写的方面给了学生充分的权利, 使学生愿意把话说出来, 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福建师大语文教育博士生导师潘新和教授就这样说过:“在写作教学的一切要件中, 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喜欢上写作。”要让学生喜欢上写作, 就是要让学生想说就说, 想写就写, 畅所欲言, 周记和日记无疑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

最后, 是关于作文修改的问题。第二位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互评周记, 就是把作文修改的权利交到了学生的手中。新课标在第四学段的写作目标中要求“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理解。”从第二堂课的课堂气氛来说, 学生在点评别人的周记时都很用心, 能发现别人作文中的优点和缺点, 这个过程实际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高了点评者自己的作文水平。另外, 每一个学生也都很在乎自己作文在同学眼里的看法, 以及其他同学的作文情况, 所以都会认真地听。在整个过程中, 笔者听到了好几个学生的周记都被表扬比以前有进步。由此可以看出, 通过学生互评这种方式, 的确是激发了大家对于写作的兴趣, 并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虽然新课标有此要求, 并且这种方法的确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很多老师依然坚持自己全批全改, 不敢把权力下放给学生。正如叶老说的, “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 “四五十本作文本都要‘精批细改’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 教师办得到吗?”“就教师改作文的辛劳说, 实在太重了。尽管费心费力, 总收不到实效, 于是来了‘徒劳无功’的共同感慨。”所以叶老也提出“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 让学生自己去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实际也减轻了老师自己的负担, 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充实自己, 更重要的是,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写作本身是一项高强度的综合性的智力和言语操作活动, 作文教学的改革还要广大的一线教师能够从教材中走出来, 站在课标的高度来指导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养生格言启示多 等 第4篇

“饭前洗手,饭后漱口”,“预防肠胃病,饮食要干净”,从不同角度,提醒人们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又如:“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贪吃贪睡,添病减岁”,“早饭要好,午饭要饱,晚饭要少”,“饥不暴食,渴不狂饮”,“人愿长寿安,要减夜来餐”,“一顿吃伤,十顿喝汤”,“少吃多餐,益寿延年”。这些提醒人们注意吃饭的“量”,把握好饮食的“度”。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吃米带点糠,老小都安康”,“一天吃个枣,一生不知老”,“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补药一堆,不如豆浆一杯”。这些提示人们吃哪些东西才有益健康。

“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人怕不动,脑怕不用”,“运动运动,病魔难碰”,“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饭后散步,不进药铺”,“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这些告诉人们,勤劳动、常运动是健康长寿之道。

“春不减衣,秋不加帽”,“冬不蒙首,春不露背”,“春捂秋冻,老不生病”,“睡前洗洗脚,胜过催眠药”,“睡前开开窗,一夜都觉香”,这些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及穿着中要注意些什么,才有利健康。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遇事不恼,长生不老”,“不气不愁,活到白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说的是精神因素对长寿的重要性。

“不求虚胖,但求实壮”,“裤带越长,寿命越短”,说的是肥胖会影响寿命,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三分吃药七分养”,“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既恰当地评价了药物的作用,强调了保养的重要,同时对药补和食补的关系作了科学的说明。

老年健康的标志

老年健康的标志,可总结为十个“得”、六个“正常”和三个“不”。

十个“得”:说得准、听得懂、看得清、算得出、走得动、站得直、吃得下、便得畅、睡得好、想得通。

六个“正常”:体重正常(体重指数18·5~23)、血压正常(<140/90mmHg)、血糖正常(空腹<5·6mmol/L)、血脂正常(低密度脂蛋白<100mg/dI;高密度脂蛋白,男>40mg/dI,女>50mg/dI;甘油三酯<150mg/dL)、血尿酸正常(男<7.0mg/dl,女<6.0mg/dIL)和心电图正常。

三个“不”:上楼胸不闷,步行气不短,走路腿不痛。

老人如果有不符合以上标准的情况,应及早去看医生,争取医生对你的生活方式提出建议及病情的诊断治疗。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应该正确对待,保持良好心态。另外老年人定期体检也非常重要,因为有的病在早期可能无症状,一旦出现症状,问题可能就較严重了。

格言的启示作文 第5篇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成功和他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分不开。先生十二岁的时候,父亲身患重病,他一边照料父亲,一边还要跑去学堂求学,每天都是挤出时间来完成学业。不仅如此,他还将时间比喻为生命,日复一日地刻苦学习,最后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家。联想到自己每天虚度光阴,我真是羞愧难当。我平时做事总是磨磨蹭蹭的,有时连课后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导致很多想做的事情都来不及做,还总是抱怨没有时间看书和玩耍,可不知道是我自己没有珍惜时间。

有一件事情至今让我记忆深刻。四年期末语文考试的时候,我因为没有时间写作文被扣了9分,因此与学习积极分子失之交臂。我后悔莫及认真地反思写不完的原因。我认为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做题慢吞吞,边写边玩导致时间不够用,最后作文写不完只好潦草收尾。自此以后,我开始意识到一定要合理地利用时间,并学会挤出小段时间来完成可以完成的事情。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写作业的速度快多了,也学会了利用课后和饭后的时间学习,再也不会因为速度慢而完成不了作业和测验了。

格言的启示作文 第6篇

汉代刘项的这句话本意告诉我们,书犹如一种药材,假如你善于读它,那就会医治你的愚蠢,使你变得更加智慧。这句话也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剂好药可以使病人重见生的希望。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我品读历史书籍时,我看到了中国古代有那么多的聪明人,譬如:诸葛亮、刘伯温、商鞅……,他们都是充满智慧,雄才大略的大人物。可他们的神机妙算、有勇有谋并非是天生的,是读书造就了他们的英明。

诸葛亮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把他带去拜水镜先生为师。老先生对诸葛亮说:“我出三个题目,答对了就收下你。”接着,他屈起食指,伸到诸葛亮面前,又点了点。诸葛亮向水镜先生深深一鞠躬,又后退三步,站在一边解释道:“你要我做首屈一指的大官,我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则小故事体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但还要拜师学习。青年时代的他胸怀大志,整天在家发奋读书,最终被刘备三顾茅庐,成为蜀国的一名军师中郎将,帮助刘备完成霸业。倘若不读书,恐怕也不会有此番成就。

当我徜徉在书籍中时,我不会只是去领略故事情节,我会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书中,去品读故事,去了解他的写作背景,写作方法。去学习一些优美的词句和妙不可言的修辞手法,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我的语文写作能力,使我在写作文时下笔如有神。正是应了刘向的那句格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古人尚如此,更何况懵懂无知的我们呢?朋友们,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和目标,让我们一起抓紧时间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吧。

格言的启示作文 第7篇

爸爸说:“哪能怪谁?之前给你说数学要多练,多做题,你总是磨磨蹭蹭不想干,现在显出来了吧?要记住‘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学习来不得半点马虎。”

是啊!现在想想那句话,真是千真万确。爸爸爱看足球赛,在爸爸的影响下,我也迷上了足球,当看到绿茵场上英姿飒爽的足球运动员时,自己羡慕得不得了。

去年暑假,我就让爸爸给我也报了个足球培训班。看似十分快乐的训练,却是十分的枯燥乏味,十分的辛苦不容易。每天训练前,绕着操场跑5圈,跑得慢,还得发跑,更别说在眼光照射下的高强度训练,心跳加快,气喘吁吁,汗流浃背,魔鬼般的训练,简直快达到了人的极限。一个星期后,我就不想学了,在妈妈得以在逼迫下,我勉强坚持了一个暑假。

这使我想起了在寒假读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一个又瞎又聋又哑的女孩,她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纵欲成为了一名伟大的作家。

试想:一株小梅花树没有经过风霜雪雨的洗礼,又怎么能散发出扑鼻的香气呢?

这让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付出的,只要你坚持不懈的去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即兴口头作文“一只麻雀”的启示 第8篇

学生甲:“我”是一个弃儿, 被父母抛弃, 孤苦无依, 大清早路过这儿, 请求帮助, 呼唤爱心。 (因篇幅限制, 学生口头作文均为概述)

学生乙:“我”和父母闹别扭, 负气离家出走, 走到这儿迷路了, 请大家指点“迷津”, 反映家庭教育问题。

学生丙:“我”是来自故乡的一只鸟, 原先茂密的森林被砍伐一光, “我”失去了家园, 到处流浪, 误入此处, 突出生态保护的主题。

学生丁:“我”来自遭到大地震和核辐射的日本福岛县, 家乡已成为汪洋泽国, “我”劫后余生, 只身来到此地, 想找一个家, 不知谁愿意接纳“我”。

当学生丁讲到“日本福岛”时, 我竖起了大拇指:“太棒了, 你的想象力!”事实上, 同学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 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写作主体发散思维的变通性, 可从“寻找联系”出发, 即通过联想, 把材料内的已知内容要素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要素联系起来考虑, 找出表象与表象之间相关、相似、对比或因果的内在联系或外在联系, 从而使表象与表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选择一个联系中心, 使各种表象多多“碰撞”, 触类旁通, 由此发散出一系列的联想, 围绕这一点, 形成发散状态或网络状态。这样, 就能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 (刘勰《文心雕龙》) , 写出的文章不落窠臼, 富有新意。

相关、相似、对比、因果是指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联系, 这种联系就是“联想的桥梁”。

1. 相关联想

相关联想, 指时间上、空间上或事理上接近的事物在人的体验中形成的联想。它反映的是由一事物到另一事物在时、空、理上的接近关系。比如, 学生丙由一只麻雀, 想到一副漫画:原先高大茂密的森林被砍伐一空, 只剩下一个个树根, 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由麻雀到小鸟, 由教室到森林, 展开联想, 发散思维;由小鸟失去了家园, 从而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2. 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 指的是对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 引起和它在形式上、性质上、气质上相似的事物的回忆, 它反映的是事物的相似性或共同性。相似联想的第一层次是取事物间形态上的相似,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第二层次则是在事物之间取其性质上、气质上的相似而展开联想。如学生戊由小鸟想到了日本福岛大地震和核辐射中幸存的孤儿, 来到中国寻求帮助。戊同学可能是常看新闻媒体的报道而产生联想。

3. 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指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 引起对其他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的回忆, 取其意反。它反映的是事物间的相对性和矛盾性。我适当作了点拨:比如由欢乐想到悲伤, 由孤单想到群居, 由矛盾想到和谐……学生丙勇敢地举手发言:由麻雀想起了爷爷养的一只画眉。那是一个傍晚, 小画眉迷路了。爷爷便把它笼养起来, 小画眉从此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爷爷经常把小鸟从笼中捉出, 放在手上, 向人夸耀小鸟如何听话, 在他的手心上任人逗玩, 也不飞走。可是, 有一天, 爷爷又把小鸟捉出来炫耀, 小鸟趁其不备, 张开双翼, 飞上了蓝天。爷爷只能望天兴叹。虽然衣食无忧, 但毕竟是寄人篱下, 它终于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那儿才是它真正的家。寄人篱下的生活和自由自在的生活,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 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 指的是体会事与理之间的因果关系, 搞清由事到理的思维路线, 领悟事情本身所包含的道理。它反映的是事与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事是联想的前提, 理是联想的结果。我作了简单的介绍后, 学生甲似乎有所领悟:小鸟乱冲乱撞, 只能是自取灭亡。当我们陷入困境的时候, 应该智慧地应对, 避免盲目性, 不能让刻舟求剑的悲剧重演。

格言的启示作文 第9篇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格言让我受到很大的启示,它一直鼓励着我,我把它当作我的座名铭。

去年的寒假,妈妈耐不住我软磨硬泡,终于答应给我买自行车。放假前,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学会了骑自行车,我很羡慕,便恳求妈妈给我买一辆自行车,妈妈原本不同意我的要求,她说我没有耐性,肯定没办法学会骑车,在我一再的坚持下,妈妈才同意了我的要求,车买回来后,我央求爸爸教我骑车,爸爸一点一点认真地教我,刚开始我一坐到自行车车座上,车便不停地摇晃,由于我没有掌握好平衡,车子跳起了摇摆舞,很快我便摔了个狗啃泥。疼得我半天没站起来,爸爸扶起我,笑着说:“怎么样,还学吗?”“不学了,摔得我这么疼,不学了!”我气呼呼地说道。“看来,还是你妈说得对呀,你确实学不了自行车,得了,回头我们把这车送给你表姐吧,她刚学会骑车,这车给她正合适。”爸爸摸摸我的头说道。“凭什么把车送给表姐,我好不容易才让妈妈给我买的,凭什么把车送人呀。”我眼圈泛红,心有不甘的说。“你又学不会,不送人,不是浪费了。”爸爸若有所思地看着我,“做任何事,都需要有耐性和韧性,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坚持下去,你便能看到成功的希望,放弃,你便只能收获失败。”爸爸平静地对我说。爸爸的话,让我又有坚持下去的勇气,我再次坐到车座上,再次尝试着骑了几步,虽然车依然左右摇晃,但,我比刚学时,多了一些淡定和勇气,慢慢地我逐渐找到了平衡感,已经能骑一小段路,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之后,我愈发有信心了。

两周后,我学会了骑车。这都多亏爸爸告诉我的那句格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只要有勇于挑战,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便能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

格言的启示作文 第10篇

以前我做事非常懒惰,怕吃苦。进入五年级后,老师为了让我们保证早读的时间,规定每天早晨提前20分钟到校晨读。可是每天清早我都舍不得离开那热乎乎的被窝,时钟的指针已经指向七点了,我还赖着不肯起床。结果每天早晨我都是伴着上课铃走进教室。读书的时间没有了保障,我的语文成绩也慢慢下降了。

一段,我们学校参加县里举行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我也被抽到了,一开始我非常高兴。可是练了两天我就受不了了。因为每天中午、晚上都要加班排练,并且老师要求的也非常严格。我怕吃苦,就放弃了。可事后看到别人都在有声有色地排练,我的心里后悔极了!可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这就是怕吃苦的下场啊!以后,我绝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事实证明,不勤奋、怕吃苦,是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为了提醒自己,我把这句格言贴在了我的书桌上方,让它时刻提醒我、督促我,让我勇于挑战困难、战胜挫折。

格言的启示作文 第11篇

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刚开始学英语,我老是跟不上,有一次,我们月考的时候,我的英语才考了55分。

回家以后,我的心情特别不好,妈妈问我“考了多少分”。我吞吞吐吐的说:“妈妈我靠了55分”。妈妈接着说:“孩子不要灰心,失败是成功之母。人难免有失败的时候,你应该把失败的原因找出来”。

听了爸爸妈妈这番话,我才平静下来。回忆考试经过,原来考试的时候,我把老师讲的的要求弄错了,叫我们写AB的,我却写成12了,在加上心里紧张,我的脑子变的迟钝了,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之后再后半学期里,我明天坚持不懈的努力学英语。就这样我的英语一直不断的进步,妈妈一直鼓励我。

在妈妈的鼓励下,在姐姐的帮助下,我英语考试成绩越来越高了。到了中期考试的时候,我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紧张,认真听老师讲解考试规则。在期中考试中,我放下了紧张的精神,取得了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绩。

格言的启示作文 第12篇

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过程, 也是文化不断变迁和演进的过程。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其过程并不是简单地复制文化, 而是使原有文化发生性质和功能上的转变, 衍生出新的文化要素。在这一点上, 作文命题的意义在于, 充当一个连结点, 引起学生对社会革新和发明的关注, 并以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不竭的创造力为文化的更新发展提供源泉。本文通过观察历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轨迹, 比较了若干学者对未来作文命题的展望, 探讨了作文命题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并加以分析和思考, 从而提出新的观点以供日后进一步研究参考。

二、高考作文命题的历史阶段及其特点

下表以1951年 (执行高考制度开始) 至2010年的全国高考统考作文题目作为考察对象, 寻求历年高考作文命题发展的轨迹, 将它与当代文化的变迁相结合, 进一步思考其演变的规律:

由以上表格可知,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考作文命题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由理性思考到关注生活、注重思维创新, 其总趋势是从紧随政治形势到逐步走向开放与多样化。其命题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逐渐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越来越让学生有自我表现的空间和抒发真情实感的余地。第二、从过分强调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到注重考察学生在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方面的积累。第三、从偏重于道德品质题材逐渐向具有哲理性、思辨性的 话题过渡。目前来讲, 作文命题的基本现状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三分天下, 题材由感性向理性过渡, 突显出地方色彩。

三、作文命题的未来展望

(一) 以往学者观点的陈述

学者张所帅认为, 新时期作文命题理念价值取向的走势应为:永恒的时代性和渐趋本我化;由“带着镣铐跳舞”转向“在舞台上跳个人自由舞”;由“人”“文”的分裂走向“人文”的统一;由“理念本位”转向“生活本位”。

学者胡宝珍认为, 作文命题的未来发展方向应是全方位考察语文素养;各大院校自主命题;注重哲学思辨能力的考察;呼唤真情, 回归本真;文题中法律意识增强。

学者杨兴芳提倡高考作文命题人文价值的旨归:命题政策上, 由“一元”走向“多元”;命题形式上, 由“带着镣铐跳舞”转向“跳个人自由舞”;命题内容上, 由“人”“文”分裂走向“人文”统一。

学者夏雄峰提倡从文化角度研究作文命题, 认为这样做有助于拓宽作文命题的视野;有助于使作文教学更好地适应时代特点, 满足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求;有益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培养能理解多元文化的新人。

(二) 以往观点的对比与分析

通过比较, 我们发现以上学者对未来作文命题的展望有许多相似之处, 他们大都提出作文题材要多元化, 要具备人文价值, 立足于文化角度, 命题应该多关注现实生活, 给考生充分的自由度以抒发真情实感。从近几年作文命题的走势不难看出, 以上这些展望都是符合作文命题未来发展方向的, 也是值得被认可的。因为作文的发展曾经经历过一段思想禁锢的政治背景, 所以大家的关注点一直放在解放思想和抒发真情之上。然而在诸多见解中, 只有学者胡宝珍有几点建议独树一帜, 难能可贵, 并具有一定的预见性。首先, 文题中法律意识增强。目前,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抒发内心情感, 作文命题往往倾向于感性题材或者一些社会现象, 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青少年学生处于思想的升华期, 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他们的脑海里建构, 在这一点上, 作文命题能够引导他们在人生道路中寻找到自己的航向, 正确认识自己, 认识社会。其次, 开放与限制有的放矢。命题不开放, 学生就很难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命题不限制, 学生又容易照搬或套用以前做过的文章。开放与限制是一组矛盾的统一体, 命题者应该把握好一个相对适合的度, 以达到二者的平衡。

(三) 对于未来作文命题趋势的建议

通过上述的对比与分析, 我们认为未来作文命题的趋势应该包括以下三点内容:

1. 作文命题应追求个性解放, 思想自由, 同时做到开放与限制有的放矢。

学生作文不仅反映出其语言能力, 更反映出其思想水平、道德认识、价值观念、情感方式和兴趣意志。作文命题应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 引导学生反省自我、思考人生, 促进学生形成自尊、自立、自强的健全人格。好的作文题目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使之愉快自由地描绘生活, 表达自我。与此同时, 题目的立意和范围应做到开放与限制有的放矢, 既要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创作空间, 又要加以限制, 以免照搬照抄。

2. 作文命题应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关注人文、关注法制。

21世纪的理想人才应是科技素质、人文修养与法律意识的统一, 兼具科学理性与价值关怀。科技创造未来, 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法律武装头脑, 造就冷静客观的处世态度。未来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内涵也将不断得到提升, 以人为本的理念会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教育面向未来的应有之义。作文命题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关注人文、关注法制, 不仅是指了解和探索科技、人文、法律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 要关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关注科技、人文和法律知识在生活、社会中的应用, 将写作与社会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

3. 作文题材源于生活, 呼唤真情, 鼓励创新。

要让学生的作文写出自己的个性, 首先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说真话,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美国作文命题中有种“自叙文”就能让学生深刻地认识自己, 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人独特的经历, 从而把内心感受诉诸文字。另外,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文化创新成为与中华民族的未来命运攸关的重大课题。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 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 也就成为新世纪教育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在语文教育中, 写作是最有个性、最需要感情投入的、最能激发创新精神的。我们要不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思想的深刻性。

四、讨论和反思

从以往各个学者的分析和见解不难看出, 我们都在强调作文命题应如何做到解放学生思想, 如何给学生留有抒发情感的空间, 而往往忽略了如何把握好命题的开放度和限制度, 如何处理好命题的易写性和广阔度, 如何引导考生书写真情实感和进行深层思考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一直面临的角力点和难点, 也是今后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胡宝珍.高考作文命题发展探究[M].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未出版, 2010.

[2]夏雄风.当代文化变迁与作文命题的变革[M].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未出版, 2004.

[3]杨兴芳.高考作文命题的人文价值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未出版, 2008.

格言的启示作文 第13篇

记得那还是在我四年级的时候,学校举行英语演讲比赛,当比赛结束,老师公布结果时,我大失所望,而更令我难过的是,我只差两分就可以获奖了。我真后悔当时没有认真比赛,事后,我一直闷闷不乐,十分沮丧。

老师知道这件事后,耐心地开导我说不要伤心,失败并不可怕,从中吸取教训就可以了。人生处处有风浪,只有经得起风浪,经得起挫折,勇敢地战胜困难,才是一个坚强的人啊!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老师语重心长的一番话,像春风一样吹开了我的心扉,我又重心振作起来,投入到快乐的学习中,于是,我明白了失败不是一种耻辱而是成功的前奏。正像人们常说的跌倒了并不可怕,只要勇敢地爬起来重塑一个崭新的自我,这样是不屈的人。

格言的启示作文 第14篇

放暑假前的星期五,曾昱涵一大早跑到我的面前,说:“嘿!曾智林,今天是我的生日,晚上你一定要来我家开生日会哦!”“那当然!你的生日,我能不去吗?”我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

到了下午,我跟妈妈说:“妈妈,我今天晚上可以去曾昱涵家过生日吗?”妈妈说:“不行,今天晚上我们要回老家了!”我一听,着急地说:“我可是答应了曾昱涵,一定要去他家参加生日会的!”妈妈说:“那也没办法,你一定要和我们回去,不然没人照顾你!”我心想:“糟了,我失约的话,曾昱涵会把我打成‘小仙肉’的!”

我忐忑不安地上了车,回到老家后我依然很着急,不知道曾昱涵会怎样对我,不知道他会不会生气。第二天,我回到了深圳,立刻去找到曾昱涵。曾昱涵竟然没有生我的气,只是说有些失望。我对他不断地说对不起。最后,我们还是和好如初。

格言的启示作文 第15篇

去年暑假,妈妈给我报名参加了濮阳市儿童国画比赛。因为我平时学的不好,又是第一次参加比赛,心里非常紧张。结果没有取得名次,只拿了一个鼓励奖,我非常的伤心。这时妈妈鼓励我说“不要灰心,你还小,还有机会,只要你平常多加练习,肯下功夫,一定会取得好成绩。”我听了妈妈的话,重重的点了点头。我明白,没有人能不劳而获的,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你只有比别人付出的越多,努力地多,你才能比别人收获的越多,才能取得好成绩。

从此我改变了懒散的学习态度,认认真真地画好每一笔,不懂的地方及时问老师,画不好的地方不厌其烦的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二次参加的国画比赛中我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站在领奖台上我非常地激动也非常地高兴,我成功了。

格言的启示作文 第16篇

一、生活作文及其价值

朱建人先生认为:“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 以现实生活需要为作文能力培养目标, 从关照学生真实生活, 拓展学生作文内容与作文形式入手, 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努力激发学生写作内驱力, 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与此同时, 发展学生思维, 提升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理念及教学策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叶圣陶先生说, “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程度, 自然要说某种的话, 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 “教学生作文, 老师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写作, 作文不是为了考试, 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 而是生活的必需。”生活作文实质上是从学生写作的内容入手, 鼓励学生写真实的生活, 并且从写作训练中获得生存所必须的基本写作能力, 这是生活作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目标。

生活作文教育对于中学生写作具有许多积极的影响。首先, 生活作文教育有利于消除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从实际生活出发, 学生才能抒写真情实感, 做到有话可说, 不会苦于不知如何下笔, 从而消除矫揉造作, 无病呻吟的写作流弊;其次, 生活作文教育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学生写自己的生活, 可以从写作中认识自己、反观自己, 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形成自己独立的个性;再次, 生活作文写作促进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生活, 从而增长见识, 思考人生, 形成实事求是的作风;最后, 实用性原则是生活作文教育最鲜明的特色, 也是对写作教学的最深刻启示。当今社会, 人们越来越重视语言文字的交际性和实用性, 因此, 写作教学也应该顺应社会的需要, 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生活与工作的写作能力。

二、中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中学生写作中常会出现以下几类问题:1.言之无物, 内容空洞。许多中学生的作文内容比较单一, 选题大同小异, 难以出新;2.为考试而写作。学生写作文只为在考试中能得高分, 至于写的是否真实并不重要。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讲评课上给学生讲解一些考试范文, 指导学生写哪些句子能够得高分。为了应试的需要, 许多老师也会教学生一些应试之策, 例如让学生背诵优秀范文与段落。因此学生的作文逐渐变得毫无新意, “异口同声, 千人一腔”, 学生极力敷衍、应付了事。这样的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并厌恶写作, 从而抹杀了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和兴趣。在这样的应试教育下, 学生的写作水平当然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3写作轻视真情实感, 形式化倾向严重。好作品就要用宏大叙事风格, 正面人物就用“高、大、全”, 写负面人物就是“贼眉鼠眼, 猥琐不堪”, 人物描写被格式化、框架化, 难以贴近现实生活、突显有血有肉的人物性格。写荷花就用“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 写竹就想到“高风亮节”, 形容时间过得快得用“日月如梭, 光阴似箭”, 这些标签化的词语早已不能给人新鲜感。原本一些生动的好词被使用得太泛滥, 也会显得庸俗不堪, 清人赵翼写道:“预支五百年新意, 到了千年又觉陈”,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 对于中学生而言, 考试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 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 高考作文类型离不开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 “命题作文训练系列的一个特征就是作文的内容范围、表达的动机、思想中心是外加的……命题作文训练系列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圈定了学生表达的范围, 束缚了表达的自由。”从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材料作文, 虽说放松对写作文体的限制, 但基本也是在一定框架之内的发挥, 考生写作之前要仔细审题, 决不可偏离题意。在这样的选拔人才的机制下, 教师平时的作文教学很难离开应试需要;其次, “文以载道”思想的深远影响。北宋周敦颐认为:“文所以载道也。轩辕饰而人弗庸, 徒饰也, 况虚车乎。”写文章就是要阐述道理、弘扬精神的。若想文章广为流传, 就必须宣扬儒家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文以载道”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影响, 一篇文字优美、随兴而作的小散文, 在他们的过度诠释下, 也能变成道德教化的工具, 有形之中夸大文学的教化目的;第三, 对“真实情感”的误解。“真情实感”是什么概念呢?我们认为真情实感首先是健康、积极、引人向上的一种情感、情绪, 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一些中学生误认为不留余地、不加掩饰地写自己心中所想、所思就是真情实感, 在作文中流露出一些偏激、消极、愤世嫉俗的言论。由于中学生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 他们的思想还未发展成熟, 许多感情还未经历与体味, 作文思想单纯、片面在所难免, 有极端的思想存在实属正常, 教师了解到以后必须要正确引导、纠正, 让学生了解到错误的原因所在, 并且给他们指出正确的写作方法。第四, 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 写不出好文章, 与教师个人的文学素质有关, 也与教师的作文教学的态度与方法有关。有些教师连自己都不喜欢写作, 怎么能让学生爱上写作呢?还有许多教师教起写作来照本宣科、枯燥乏味, 也不管学生能吸收多少;最后, 学生个人阅读的限制, 中学生要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 课业负担重, 很难抽出充足的时间阅读。而且中学生人生的阅历有限, 生活经历简单而重复, 也很难写出有思想深度的作文。

三、生活中的两种写作

李海林认为写作分为两种:“生存写作”与“生命写作”, 前者是指规范的实用写作、交际写作等, 写作目的在于交流;后者是指自由的、理想的、率性的写作, 目的在于自我表达。黄厚江指出, “简单地说, 也可以分为两种写作, 即内驱力写作和外驱力写作, 或者指令性写作和自由写作。”两种写作的观点为众多教学研究者所广泛认同, 在中学写作教学中, 我们将这两种写作称之为实用写作和文学写作。实用写作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将来工作学习中所必须的各种交际表达技能, 为学生走向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谨记各类实用文的格式与结构, 写好实用文就不会很难。文学写作, 通常被认为需要天赋与才情, 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远不足以成就一位作家。许多语文教师都认为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绝不是培养作家, 那些知名作家也没有谁声明过自己的文学造诣得益于学校的写作教学, 因此, 他们都认为作家是不可培养的。这种观点难免存在偏颇, 有效的写作教学是可以培养出作家的。在写作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写作教学的内容与任务。“写作教学的内容就是教师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的各种写作训练。”因此, 写作训练是有章可循的, 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写作训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学生的写作处于初级的技能训练阶段, 但它也是真正文学创作的开端。

四、对写作教学的几点建议

从生活作文教育出发, 有这样几点值得在写作教学中实施:1.鼓励学生记录下日常的观察成果。鲁迅先生在《致董永舒》的信里谈到:“此后如要创作, 第一须观察, 第二是要看别人的作品, 但不可专看一个人的作品, 以防被他束缚住, 必须博采众家, 取其所长, 这才后来能够独立。”在写作之前, 要做足准备功夫, 观察就是首要的一步。观察不只是观察生活的表面现象, 更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生活的本质、生命的意义, 从而获得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2.必须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完成词汇和语句的积累。杜甫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阅读量的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有写作上质的飞跃。阅读课是学生文学积累的过程, 是写作的前期准备。由于学生课业繁重, 学习生活简单而重复, 因此难以获得直接的生活经验。阅读是学生获取间接生活经验的最好途径, 那些名篇佳作既能带给学生美的文学熏陶, 又能给他们提供学习写作的绝好参照。模仿是学习的重要形式, 是学习的基础。但是模仿不等于机械学习, 我们提倡在模仿中思索, 在模仿中学习, 在模仿中创造。模仿范文不是照抄字句, 而要体味作者的文气。要多读范文, 只有多读才能有语感。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而言, 模仿是他们练习写作的必经之路。

3.学生多写多练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构思过程, 写作之前要做大量的、辛苦的准备, 这些工作都需要学生亲力亲为。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写多练, 在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写日记、写周记、做摘抄等都是增加日常积累的好办法。但学生习作量的简单增加不能直接决定写作质的提高, 必须在写作中善于思考, 注重对个人写作做出发展性评价。

4.从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到重视学生个性人格的提升。一篇文从字顺、富有文采的作文, 可以在考试中拿高分, 但如果看不到学生个人生活的影子, 那就会让人怀疑文章的真实性。但文学的真实并不等于生活的完全照搬, 为了追求审美的意义, 必须对生活中的真实做必要的艺术概括与创造, 使作文达到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因此, 教师要教导学生在真实的基础上锤炼词句、润色辞藻。

5.把作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教师要确定作文为生活的教学目标, 以此来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生活的范围是广泛的, 学生将视野拓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做生活的有心人, 将看到的转化为情感, 再从情感到文字, 这样就不会感到选题困难。生活的每一方面都需要作文, 订合同之前要写合同方案, 做社会调查要写调查报告, 等等, 这些工作都需要用语言来表达, 强化生活处处有作文的观念, 指导学生从自身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深入了解学习, 做到“我手写我口”。

格言的启示作文 第17篇

以前,我的作文成绩很不理想,因为我不喜欢读书。一写作文就头疼,什么也写不出来。这导致语文成绩上不去。但妈妈送给了我一句格言之后,我的语文成绩出现了转机,它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想:下笔如有神?真的有那么神吗?我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情试试看。

我先读了一本妈妈送我的《海底两万里》,它是比较有名的书。经过一段时间“苦”读,我终于读完了。虽然感觉很不好,把许多可以玩的时间都用到读书上了。但是读过书之后,感觉脑海里浮现了许多生动的词语。我试着写了一篇读后感。呀!写完之后,真是不写不知道,一写吓一跳哇!拿这篇作文和以前考试的作文作比较,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时,我终于体会到了读书对写作有很多的帮助,其中的乐趣怎一个“乐”字了得。

后来,我慢慢喜欢上了读书。我从不读书到迫不及待想读书,都归功与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之后的一次期末考试中,我的作文得了满分。老师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我的学习劲头更足了!

上一篇:NLP销售心得下一篇:企业管理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