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一中教科研课题

2024-09-14

武夷山一中教科研课题(精选10篇)

武夷山一中教科研课题 第1篇

2011.11.19 向课题组递交课题立项申请书

2011.11.28 收到总课题组批复学校为实验学校立项通知书

2011.12缴纳课题管理费

2011.12.20 三楼会议室,王树山主持,全体课题组成员。

召开课题组全体会议,宣读组长任命书,展示学校牌匾,提出要求,安排分工

2012.1.6日 三楼会议室 王宏国主持,全体课题组成员

国内外探究式教学可行性论坛,主发言:肖永生 段素萍 陈淑霞 马秀红 王树山总结

2012.1.15日 高二6班教室 段素萍探究式阅读教学公开课---

下午第8节 三楼会议室研讨公开课,柴晓琳 陈辉 李淑艳主评

王宏国总结

2012.1.16 高一7班教室 王宏国 小小说写作模式探究公开课

下午大课间和第7节研讨公开课 刘桂艳 贾国芬 主评

肖永生总结

2012.2.22 与课题组王副组长沟通:

1.探究式阅读与写作模块建立的研究----课题不能变

2.其他专业教师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不影响评聘职称,可以在本人

考核表自我总结中表述参加本课题研究活动。

3.也可以考虑加到外省相关专业

武夷山一中教科研课题 第2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如学习压力、人际压力、升学和就业压力等等,帮助中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就我校而言,生源来自武夷山市各乡镇,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学生中因为心理问题而出现的各种纠纷、矛盾也呈增长趋势,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心理健康预防体系对我校而言更具有现实意义。现将我校近年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一、确定工作宗旨,明确领导机构,扎实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具体目标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使广大学生能够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热爱生活,乐于学习,有效地调节个人情绪,促使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从整体上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武夷山一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校党委、校行政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在校学生处的具体领导下,早在2000年我校成立了 “武夷山一中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5年9月,因领导组成员和心理中心成员进行了相应调整,领导组组长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担任,政教处分管学生工作的主任担任副组长,组员由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的心理辅导老师和各年段长班主任组成。校领导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年研究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组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势,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方向。近年来我校心理健康工作已逐步形成了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人员为核心,校领导、年段长、班主任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

二、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我校先后制定了《武夷山一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工作管理办法》、《学校心理健康指导老师工作职责》、《心理健康联络员要求与职责》、《武夷山一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配备相应设施,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学校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专门的工作场所,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施,购买了电脑、书籍,基本上满足了在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具体如下:

1、工作室分为接待室和个体咨询室两个区域;

3、配备了电话、电脑、功放音响、录音笔等必要的办公设施;

4、配备有心海导航网站及相应的服务器,保证学生的网络自我辅导需要;

5、购买了多套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的书籍;订阅了6种心理期刊。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心理学专业人才为核心力量,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在班主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知识,逐步形成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人员为核心,班主任为主力的教育格局。我校专职人员1名,心理学专业毕业,获教育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B证培训证书及心理咨询员证书。两年来我们自己组织学习了《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辅导》、《青年心理学》、《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操作》、《团体心理咨询》等10门课程。这些工作提高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工作技能和方法,增强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

目前我校学生人数为3000多人;要想让这么多学生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受益,在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朋辈心理辅导就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为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学期都让各年段选派2-3名学生骨干进行系统地培训,这些学生骨干学习积极性强,工作热情高,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四、通过八项举措,增大受益面,不断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活力

1、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主办了中北大学“心海导航”网站,网上心理咨询QQ群,并利用校报、广播站等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开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用宣传栏,不定期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

2、每学期大力开展心理活动课、心理讲座等活动,由各班级自行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作指导,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摆脱原来的心理困境,恢复积极健康的心态。仅2007-2008上学年,我们已举办 13节心理活动课,参与人数近700人。

3、坚持日常个体心理咨询。个体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工作的最原始和基础的方式,我们一直都没有放松过这项工作,我们坚持每天都向学生开放,周接待量3-4名。此外,我们积极开拓其他各种形式的咨询方式,像心理留言板,专家信箱,QQ咨询,并得到学生的欢迎。

4、制定心理危机预警机制。近年来,校园学生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中心及时制定了《武夷山一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对学生心理危机问题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理,及时预防了恶性事故的发生。

5、加强和学生会的合作。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中心非常注重和学生组织的合作,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和支持。

当然,我们在工作中还有一些仍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我们还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重视心理健康普测。最好能在每学年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如SCL-90测量表,其他的量表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选测。通过我们的测试软件每一个同学都建立了一个账户,账户里不仅可以进行各种心理测试,而且可以和班主任和同学以短信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流。测试结束后,根据测试数据筛选出的有问题学生我们还要进行二次筛选,二次筛选后,一部分学生被排除,真正有问题的学生将按问题的种类和程度进行分类,然后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干预并建立档案。

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增设团体心理咨询,让有共同问题的学生在团体的关爱下解决心理困惑。再如可以利用每年“5.25心理健康日”,在我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通过宣传展板、心理专题片展播、现场咨询、心理讲座、心理知识问答、心理剧编导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可以坚持每周一个晚上或每月一个晚上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免费播放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栏目,或播放一些经典心理电影,如《心灵捕手》、《沉默的羔羊》等。通过这一形式让学生增加一些心理健康意识,让学生自己走进心理咨询室,了解心理学知识,消除对心理咨询的误解。

3、开设《中学生实用心理学》。面向全校新生开设必修课《中学生实用心理学》,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基本知识,为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生活,实现角色转变,培养健全人格,提供必要指导。

4、加强科研。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心,心理咨询为重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为支撑。通过科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组织我校教师踊跃发表心理健康教育文章,争取承担科研课题。

多年来,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摸索中前进,在探寻中创新,努力创立一套适合我校的科学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此外,学校还将进一步改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

环境,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会有一个更大的提高,取得更大的成绩。

武夷山一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武夷山一中教科研课题 第3篇

1 规范经费管理的主要措施

针对在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课题管理不规范, 课题申报、立项程序不严谨, 经费预算控制不严, 经费使用不合理, 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项目结题不及时等问题, 经认真研究, 同时借鉴有关科研单位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的经验教训, 2005年以来, 我院有针对性地陆续出台了《科研基金管理办法》、《科研基金项目实施办法》、《科技经费管理规定》、《科研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从课题的立项到资金使用、结题管理等各环节都进行了规范, 并实践中不断完善, 取得了较好成效。其主要措施有:

1.1 完善立项论证, 建立专家评议与院领导决策相结合的立

项审批机制

在立项前所申报课题须先由相关部门进行情报调研, 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有关资料库及有关刊物进行检索查新, 力求所申报的课题在技术上具有创新性、可行性。然后再报院学术委员会立项论证, 立项论证采用会议、答辩、书面评议的方式, 评议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的理论依据、学术水平、可行性分析、实验方法、技术路线、人员梯队和实验条件等。其中对项目可行性的论证着重于开展项目的学科和资质条件及相关设备和设施等支撑条件, 技术先进性、适应性、创新性及技术需求状况, 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项目经费落实情况等。由于学术委员会的专家分别来自各专业学科, 相当部分是学科带头人, 通过论证可进一步完善课题设计思想, 提高科研项目成功率, 提高科研资源使用效率, 确保课题目标的有效完成。

1.2 细化预算、严格预算约束

其一是在课题经批准后, 财务人员与项目负责人员及时共同编制明细经费预算, 预算细化到具体的费用项目, 如:仪器、设备、材料、药品、实验动物、差旅费、技术资料费、人员补贴、奖金等。其二是严格报账制度, 确保专款专用, 严格按预算控制费用, 按实报账。其三是按规定及时调整预算, 在预算执行中由于课题研究目标、重大技术路线或主要研究内容调整, 或项目因故中止的, 要按规定及时调整预算, 防止资金闲置浪费。

1.3 建立课题执行情况定期监督检查制度

检查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实现课题研究目标。每年由负责科研的院长带领有关人员进行2次以上的现场检查考核, 检查的主要内容是课题进展情况、课题研究主要思路, 经费使用情况, 项目技术先进性等, 通过检查及时从科研项目中发现真正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新技术, 以便进一步给予支持, 对已取得阶段成果者予以重点跟踪扶持, 同时协调解决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对确实不能进行的项目, 则按程序及时调整计划, 避免造成损失浪费。

1.4 规范结题验收工作

结题验收工作是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的关键, 我院对项目结题实行三级审核制。项目完成后, 由项目负责人将结题报告等有关资料交科室学术小组审核、评议后再逐级报院科教部, 院学术委员会、上级有关部门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是:课题是否按计划完成、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成果应用后的效益前景等。对于未按时结题又未提交延期报告的, 不得再申报上级计划课题并取消课题经费使用权。

1.5 推行科研绩效考评制度

量化考核指标, 结合国家对科研管理规定及我院对科研工作的目标要求, 制定出了对科研单项管理和阶段管理的36项考核指标并把所有考核指标量化为分数, 这些指标涵盖了上级有关部门和我院对科研工作的主要要求, 年终由院科教部门负责有关考核数据的收集、汇总, 计算出各科研项目的得分, 并根据各项目科研成果和得分评出优秀项目, 并给予公开表彰和奖励。

2 取得的主要成效

2.1 科研人员的课题管理意识和成果意识有了较大提高

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推行, 有效地把科研工作、科研组织管理与激励管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增强科研人员的荣誉感, 也带来了压力和动力, 有效调动了科研人员积极性, 促使课题负责人、科研人员加强课题管理, 主动查找工作中的不足, 主动完善工作,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工作质量, 课题按计划结题率有了很大提高, 科研管理水平和成果相应得到了提高。

2.2 科研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2005年以前课题结题率平均仅在36%左右, 因故不能完成而终止课题每年有6项以上, 2005年逐步规范管理后, 2005~2007年结题率提高到了60%以上, 平均每年因故终止课题为2项, 2008~2010年结题率提高到了70%以上, 因故终止课题每年不足1项。

2.3 课题质量和科研成果有了显著提高

2008~2010年, 3年中发表论文总数在1920篇以上, 其中:核心期刊540篇以上, 3年中科研立项课题数量共273项, 其中:国家自然基金课题5项, 广西壮族自治区课题55项, 获自治区级奖励51项, 其中:达到国际领先3项, 国内领先40项, 上述各项指标均较2005年有了显著提高。

2.4 科研成果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主要体现在学科特色增强, 医疗技术整体影响力扩大, 科研型医疗队伍不断壮大, 医院社会声誉明显提高。2008年以来医院病床使用率稳定在86%以上, 治愈好转率在97%, 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在89%以上, 上述各项指标均较2005年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重点学科建设成绩显著, 先后完成了心血管病学、消化内科学、广西卒中中心、眼科、广西微创手术中心、骨科等6个重点学科建设, 2008~2010年, 医院先后获得国家及广西自治区颁发荣誉奖项共34项。所获奖项均较2005年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

2.5 科研资金使用合理合规, 效益有了较大提高

自规范管理后, 2008年以来, 资金严格按预算控制,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无违纪违规行为, 没有出现资金闲置、浪费现象, 也没有出现因资金缺口而影响课题研究正常进行的情况。

3 结论与建议

在管理活动中, 重要的是要做到管理制度化, 建立与健全必要的科研管理制度是保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前提, 只有通过管理目标程序、管理内容和管理办法的制度化, 才能使科研工作有序进行, 保证科研总目标的顺利实现, 科研绩效主要体现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 规范管理对提高科研绩效有重要促进作用, 规范管理是动态过程, 需要在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尤其是在课题立项、经费管理等方面, 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3.1 完善课题立项决策制度

项目立项是否正确是确保课题成败的关键。应以多方论证和科学的评审机制确保课题立项决策的科学性, 一是要规范年度课题计划, 建立课题库, 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提出年度选题计划, 择优选取课题。二是要建立外聘专家及聘请中介机构咨询制度, 推行专家匿名评审制, 聘请的专家应有较高的知名度及足够的专业权威性, 要多方听取各专家意见, 确保课题立项的评审独立客观公正。三是要采取公开招标与定向委托课题相结合, 要进行多方案比选, 既要考虑科研效益也要考虑可能出现的风险, 对重大项目要适当进行反向的不可行性论证, 以确保可行性论证的准确性。

3.2 财务部门应全程参与课题管理

一是在课题立项阶段, 财务人员应帮助课题科研人员编制合理的科研项目预算书, 防止在项目执行中出现资金缺口。二是在项目执行中, 严格执行经费报销制度, 按预算控制费用, 据实报帐, 同时要及时对费用支出进行必要的财务分析, 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三是对课题经费设立专人专户管理, 从实践上看, 如不设立专门的财务核算, 一方面科研项目管理部门无法及时掌握分析课题组经费的使用情况, 往往在中途或结题时就出现合同预算与实际使用不符等问题;另一方面, 课题组在经费的使用过程中缺乏监管和引导机制, 未能按照预算项目控制经费支出, 致使项目出现资金缺口, 影响了项目的计划进度, 这也是导致结题率偏低的原因之一。设立科研经费专人专户管理可有效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

3.3 落实责任制与建立激励机制相结合

在科研工作中, 科研人员是最关键因素, 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应明确课题单位、课题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明确其责权力, 确保他们在职责范围内行使权力, 明确他们在课题管理工作中的责任, 对于严重违反规定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应按规定追究责任。创新是科研发展的动力, 科研项目具有不确定因素大的特点, 对科研工作的管理应以激励为主, 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 根据科研工作目标要求设置合理奖项, 对科研成果以适当的形式进行公开评比, 对取得重大成效的, 应给予公开表彰和奖励, 以增强科研人员荣誉感、责任感。

3.4 健全科研绩效评估制度

一是要制定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 全面反映国家和本单位对科研工作的要求, 二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行业或地区及专业机构制定的专业标准, 针对不同的事项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并充分考虑到评价标准的适宜性。三是制定科研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是评价投入产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目标评价法、目标成果法、评分法等方法进行评价。

3.5 建立重大课题科研成果后评价制度

科研成果最终体现在是否转化为生产力、是否取得了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须在科技成果运用后一定时期才能得到体现, 但目前对科研管理重在结题前, 对项目结题后运用重视不够, 不利于成果的推广运用及经验总结, 对重大科研课题应建立后评价制度, 在科研成果推广运用2~3年内对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及效益进行评价, 分析影响科研成果转化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 促进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 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管理水平, 确保科研资金真正发挥效益。

摘要: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历年规范管理与科研课题绩效的考察, 结果表明, 规范管理对科研绩效的提高有重要促进作用。应遵循科技发展规律, 建立科学, 高效的科研管理机制,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 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保证科研总目标的顺利实现, 使管理行为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武夷山一中教科研课题 第4篇

太空育种又称空间诱变育种或航天育种,是集航天、生物和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的育种新途径,是当今世界农业领域中最尖端的科技之一。它利用卫星、高空气球或载人飞船将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等样品搭载至太空,利用空间微重力、高真空、高洁净、大温差、弱磁场和高能粒子辐射等在地球无法模拟的太空条件,对生物材料进行诱变,促使物种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质,培育新品种。

我国自1987年8月5日首次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植物种子以来,已成功进行10余次太空育种试验,共有70多种植物的1000多个品种的种子进行了太空育种试验,已有23个省市参与了航天育种工作,通过国家审定的品种有38个,80多个品种已大面积推广。以往太空育种多集中于水稻、小麦及蔬菜,而今已延伸至林业中的用材林木、城市森林景观的园林植物,还有当今被称为能源植物的油料植物,其中部分品种已大面积推广。去年11月,9.3克的武夷岩茶大红袍种子,搭载“神舟八号”,是历年来我国茶类物品首次登上太空,为茶叶科研提供了示范。

武夷山一中教科研课题 第5篇

教师影子培训实践研究》

辽阳一中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一、开题情况

2012年12月24日,辽阳市第一中学课题组的领导和影子教师在辽阳市第一中学参加了,由辽阳市教育学院主办的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师影子培训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会。开题会上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读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深刻领会影子培训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学院领导对影子培训课题的解读,学习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方法。教育学院的王继刚院长发表重要讲话,王院长希望课题组成员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做真科研,及时记录教学中的点点滴滴灵感,王院长指出“教学即研究 问题即课题”“教师要善于记录自己的研究过程,记录细节,这样才能找出教育规律,进而总结出教育经验”王院长希望我们像李镇西一样,热爱自己的工作,投入更多育的情感,摸索教的技巧和方法,把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记录下来,不断地思考,坚持不懈。

通过院长的讲话,我们对课题有了进一步的理性上得提高。会后我们召开了实验教师会议,认真学习课题精神并具有创意地进行下一步工作。

二、研究情况

深入研究,统一认识

影子培训的含义

参训教师与“带教导师”如影随形,在真实的现场环境中,细致观察“带教导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和教研科研行为,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把“听、看、问、议、思、写”等自主学习行为整合为一体,以深刻感受与领悟“带教导师”的学科教学和教研科研理念、策略和行为等的培训方式。

进一步明确课题目标,深化课题研究,解决实验教师的困惑,收集第一手资料,保证课题健康有序发展,为课题到达预期效果和目标奠定基础。

1.取得的成果

课题组成员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会课题报告。多数教师和教师认识到了该课题的价值和前景。积极思考、落到实处,制定实施方案。尊重课题框架,大胆探索创新。

2.存在的问题

个别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还没有深刻领会课题研究的含义,所以还是有些茫然。部分教师对课题仍然陌生,没有理解课题组的方案,也提不出自己的方案,讨论中提不出问题,还在困惑。

三、实施情况

1.2013年3月辽阳县一中和辽阳八中的一中教师到辽阳一中听课,课后影子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交流教学中出现的困惑,商讨解决办法。辽阳县一中也是课改的先行者,所以带教教师和跟教教师能够产生很多共鸣,影子教师讨论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前预习检测即导学案的制定与实施的做法。

2.2013年10月我校课题组对课题进行阶段性总结,要求带教教师继续不断提高自己的带教能力,阅读专业理论书籍,利用网络不断充电,带教教师抓紧时间听课,促进成长。

四、下一步的研究任务和操作安排

1.理论学习:继续学习教学设计、观课议课的新理念、新技术。在导师指导下精读两本专业书籍,阅读有关专业杂志和文章。开展新课标、新教材的深入学习和研讨。

2.实践锻炼:观摩体验导师教育教学各环节: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组织班级活动等;承担主要环节的教育教学任务并进行自我反思。充分考虑农村学校的现实和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聚焦农村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以农村教师实际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在对课堂教学案例或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进行剖析的过程中融入新的课程理念和方法,引导农村教师对自我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指导他们的教学实践,使其获得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改善实际教育教学行

1)跟班听课。全程跟随导师课堂,一起经历教育教学过程。观摩指导教师和基地学校名师的课堂教学,开展教学研讨,感受带教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观课议课,共同提高教学艺术和水平。

2)参与班级管理。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班队活动工作,研究如何当好班主任。

3)参加教科研活动。跟随导师一起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网络培训:通过建立QQ群、博客、公共邮箱等网络培训手段,促进网络培训与影子培训的结合。

4)送教下乡:培训基地学校组织到影子学校上课、评课、教研活动等送教下乡的方式,帮助影子学校和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影子教师的具体工作环境和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帮助。

辽阳市第一中学课题组

芷江一中教科研展板文字内容 第6篇

1、芷江一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它的前身为湘西近代文化的开拓者朱其懿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创建的沅水校经堂,其为清末湖南最著名的书院之一。学校现有58个高中教学班、7个初中教学班,在校学生3886人,其中寄宿生1718人;现有在职教师227人,其中国家优秀教师1人,省、市特级教师各1人,享受县人民政府津贴教师9人,高级职称专业教师67人。我校相继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省生态文明示范学校,文综教研组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研组”。教科研氛围浓郁,是怀化市课改样板校,怀化市教科研基地。多次获得怀化市“高考突出贡献奖”、怀化市“高中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2、理念决定道路,思路决定出路。我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核心,以校本课程开发为重点,以特色活动展示为路径,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创新,深挖教育资源,广开教育渠道,丰富活动课程,完善校本课程体系,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为有特长的学生打开成长通道。学校始终坚持专业与文化并重的办学思路,成立了专门的艺体办公室进行管理,参与我校专业培训的校内外专业老师多达30余人。近几年高考二本以上专业生录取稳定在130人左右。

3、芷江一中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按照“两主两导”的课改理念,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灵魂,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以问题导向、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引进微课、翻转课堂、智慧课堂、课例研修八步法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成立课改先锋队,开办校本研修班,开展教研活动,组织编写《教师学习手册》、《教学动态》,编印校报《实学报》,通过汇报课、比武课、展示课、推门课、探究课、同课异构等形式,认真搞好“问题即教研”的常规研讨。

成果斐然:语文组的课题“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参与的研究”获省二等奖,政史地组的课题“高中政史地合作教学”获省三等奖;鲍琼、李光兰、肖敏、江继东老师在省教学比武中获一等奖;李光兰、蒲真清、徐珍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被评为省市级优课;唐宇、蒲敏、肖杰、周艳群、彭佳等老师在市级教学比武中获一等奖;贺艳红老师多次带领她的健美操队在国际舞台上摘金夺银;肖林芷、蒲佳馨等同学在全国“叶圣陶杯” 作文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杨琦、刘杨、唐培娟等同学在全国“语文报杯”作文竞赛中获国家二等奖。2017年高考取得考上两个清华大学,两个空军飞行员,63人考上“985”、“211”名校的优异成绩。

4、抓常抓实,深化教学教研管理。学校切实贯彻《怀化市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试行)》及《怀化市高三教学工作常规》精神,坚持手写教案与教学抽查、月检制度,对教案、作业、听课及课外辅导常规做出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予以通报。注重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突破,每学期都有诊断课、汇报课、示范课等各种赛课活动,对高三年级开展全年两次全覆盖听课活动。强化培优辅潜工作,组建学习合作小组,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精心把脉,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参加更高层次的培训、竞赛、名校自主招生选拔考试、飞行员选拔测试等。近年来,有三个省级科研规划课题获得立项,教师的研究热情较高,教研氛围浓厚。

鸡西一中课题验收鉴定的修改意见 第7篇

1.验收鉴定是第三方的意见,要表明客观立场,不能对研究者的主观努力和态度作描述。如何重视,如何努力工作等一类的话都不要说。

2.可以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是否规范,科学作鉴定。但话不要太多。

3.本鉴定对研究成果的罗列充实,明确。

杨庄镇一中教科研月活动总结 第8篇

我校为落实好市、县、镇“2013年教科研活动月”活动的要求,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引导教师不断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切实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不断更新观念,变教会为学会,变学会为会学,变以教论学为以学论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全校范围内提倡“135”这一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行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把教师的发展作为学校的首要工作来抓,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改革,增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实施科教兴校,我校结合实际深入扎实地开展了“教科研活动月”活动,从11月3日开始,到11月30号结束,经过27天紧张而有序的一系列活动,我校教科研月圆满结束。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本次教科研活动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圆满成功!教科研活动月,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动员部署到位,教师教研意识、团队意识大大增强

此次活动,我校高度重视,旨在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切实加强教科研工作,学校于11月3日召开了动员大会,对教科研月的各项活动进行了全面的部署。会上,周校长作了杨庄镇一中教科研月活动工作指导纲要的报告,并对这次活动做了动员讲话,周校长提出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及要求:(1)强化集体教研力度;(2)任课教师每人上一节合格课;(3)在合格课基础上推出若干位校示范课评选,(4)任课教师人人有课题研究,(5)在多年课堂模式探索的基础上,确定我校新课堂教学模式,(6)完善导学案,提高导学案使用效率。会后,全体教师积极性空前高涨,决定抓好抓实这次教研活动,并力争把教研月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在自己今后的教学中。各教研组为了开展好每项活动,把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时常加班加点。有的是商讨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化解教学难点,攻破教学重点;有的是设计下周导学案;有的在讨论如何制作课件,把现代教育技术和理念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在讨论如何开展好备课观摩活动。教师的合作意识大大加强,提高了各教研组的凝聚力和集体备课意识。

二、领导重视,活动有序

在这次教科研活动月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四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制定方案,并给予物质上的大力支持,校领导还深入各个教研组听课、评课、交流、指导。此次活动,教务处认真组织安排,检查统计,经统计,活动月期间,全校领导教师共听课500多节,最多者达到20多节,最少的听课也都在15节以上,所有教师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异常高涨,真正做到有课就听,听

课就评,评课就有交流和沟通,把这次活动当做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的一个平台,通过互相学习,教科研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由此可见,活动确实是务实的,这对教师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师素质,改变教学观念,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三课”活动深入人心,教师参与积极性高。

活动中,各年级、各教研组认真组织开展了“三课”活动。

经统计,一个月以来我校共有40名教师上“合格”课40多节,学校正在从中评选出我校校级示范课,教研组进行了备课活动,这些课每一节大家都准备充分,设计合理,都能较好地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活动中,教师全员参与,做到了认真听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评好每一节课,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这次活动的听课评课,学校制定了不同层次课的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以学习目标为准则,突出了预习提纲的作用和教师的解惑指导作用,精讲精练,练习题典型,充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随堂检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业的布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并要求有拓展训练。在合格课、示范课、校级优质课的评比中,每一位教师都能认真准备,主动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实行“135”课堂教学模式,完善导学案的使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采用多媒体及其他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容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为我们将“135”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到底打下坚实的信心基础

四、着重推行“135”课堂教学模式。

在“三课”开展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我校在近年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并正式确定为“135”课堂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内容是:

“1”指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要突出本质,通过引导、督促学生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3”指的是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学习准备——自主预习阶段、导学探究——合作交流阶段、应用反馈——达标提升阶段”,每一个阶段要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5”指的是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一般要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即“释疑目标——提出问题;预习检测——尝试解决;交流探究——合作解决;展示点评——归纳提升;训练达标——形成能力”。

“135”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以整体优化课堂教学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倡导自主学习、自主

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目前该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基础。

五、导学案使用得到完善

导学案已经在我校实行了多年,为更加有效的使用这种教学形式,学校详细制定出导学案使用的实施细则及编写要求。在此基础上,我校开展了导学案编写大赛,全体教师积极准备,认真研究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教案、导学案的编写可谓是精彩纷呈,导学案和教案的编写正日臻完善,对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起了很大的作用,40岁以下任课教师全部参与,在参赛的近40份导学案中,有6位同志分荣获导学案编写大奖。

六、科研成果有新的突破。

在活动期间,学校将制定《杨庄镇一中“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教务处依据实施方案,具体做好“教师小课题”研究的规划、实施工作,力争通过“小课题”的研究,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以此提升全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学校要求全体教师要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和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提炼,从而形成以学科组、班级为单位的“小课题”进行研究,达到班班、组组有研究课题,教师人人在研究课题的氛围。“小课题”要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和新课标的要求,实事求是。学校要对“小课题”的立项和研究进行全程管理,对各学科组提交的“小课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论证,一旦立项,要监督其按计划结题,防止只“立”不“研”的现象发生,严禁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和脱离课堂实践的虚拟课题及不切合实际的课题出现,抓实“教师小课题”的研究过程,并进行结项评比。

七、教研组备课、教研活动意识得到增强,活动本身得到完善

在这次活动中,学校制定了关于教研组备课、教研活动的方案和要求,使我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教研组在观摩活动中认真准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场面热烈,发言积极,真正起到促教学、促发展、重实效。有的立足章节教学内容的反思,有的着眼导学案的编写和教学体会,有的展开观摩课的说课、评课,有的就中招试题分析展开讨论,激烈场面让人眼花缭乱,赞不绝口。

活动不足之处:

一、有些活动组织不够严密,时间安排不够科学;

二、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还有待于今后继续进一步落实,多媒体的使用还有待于继续普及,在技能上还需要继续提高;

三、个别教师参与意识还不够强,没有充分理解活动的核心目的,认识不

够明确;

四、教研组协作精神还有待于继续加强,备课活动形式、内容还要进一步完善,使其更科学、更有效。

总之,通过教科研月活动的扎实深入的开展,激发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我们全校教师在教科研的理论修养、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真正起到了我教研、我发展、我快乐,可以说教科研月取得了比预期要好的效果,为我们今后教科研层次的提高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教科研月虽已过去,但教科研的工作却没有止境,教育科研应成为每位老师的自觉追求、不懈追求的活动。相信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将在教科研月搭建的基石上不断向上攀登,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科研的引领下将更规范、更高效地开展,我们每位教师和每一位学生将从中获得最大的发展,为打造我县品牌学校而共同努力。

杨庄镇一中

小屯镇一中教科研工作总结 第9篇

小屯镇一中是平顶山市教科研先进单位,汝州市首批命名的“汝州市十所教科研基地学校”之一。多年来,学校坚持正确的科研导向,始终明确把“质量强校,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作为学校的办学思路和战略目标,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根据农村学校现状,立足教学实际,在落实“科研兴校”思路时,目标定位高,要求切入点低,以便于教职工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从而把教育科研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紧密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本校特色的科研之路。具体措施和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强化制度,重视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1.学校建立教科研机构,实行逐级负责制。校长委派业务副校长主管教科研工作,业务主任具体指导教研组长开展教科研活动。教研组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基本单位,教研组下成立各学科备课小组。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组长的能力和备课小组长的态度。为此,学校经过多方考核、层层选拔,确定推出五位“专业硬、业务精、热情高、方法多、年纪轻”的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并大胆放手由他们去挑选学科带头人。此举不仅为学校教科研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而且极大的调动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挥了青年人感想、敢为的特点,形成“万帆竞发”的良好局面。

2.强化制度,重视档案落实。学校教研制度及教研活动要求必须做到“四有”(即有计划、有活动记录、有中心议题、有措施)、五落

实(即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研讨课题落实、重点发言落实)。学校把每周日晚定为集体政治、业务学习活动日,发放《教育时报》、《河南教育》等学习内容,了解最新教学动态,捕捉最新教学信息。周二、周四下午分别为文科组和理科组活动时间,利用多媒体设施开展观摩课、研讨课、说课等活动,形成经常化、制度化,常抓不懈,做好各种记录,学期末学校归类存档。

二.教研活动,形式多样,注重实际和实效。

1.备课和讲课。在“科研兴校”基础上提出“科研兴课”,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和作用,开展“一课多案”编选活动,集思广益,相互取长补短,利用本校电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同课赛讲”观摩课和研讨课活动,邀请教研室领导莅临指导,发挥课堂主战场作用,并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始终把“如何把握学生最佳的学习动机”作为关注点,利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机智去提高课堂效益。

2.总结和分析。要求全体专任教师按照汝州市教体局教研室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三记”,即平时上课后写好课后反思、课后小结,形成教学日记,与教案结为一体,字数不少于200字;每周根据对“问题”学生学习情况跟踪或校本研修情况,写好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周记”,每月(或每次月考后)针对学科教学协作研讨活动或答卷情况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月记”(月工作总结或试卷质量分析);每期至少向学校交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经验总结或教育教学教研论文。通过这种常规性的活动,教师积累了教学素材,锻炼了写作能力,逐步实现由“教书匠”到“教学能手”,再到“教学专家”的转变。

3.学习和交流。朱熹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异常迅猛,教师更要注意及时充电。学校重视教师培训,为教师外出学习、业务进修、提高技能、取经探宝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时间和经费保障。此举开阔了老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阅历,调节了教师的心情,也充分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反馈于教科研,收到了良好的、可持续的发展效果。

4.培优和补差。教科研的根本目的是服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小屯镇一中尽管处于镇政府所在地,但生源狭窄。为满足需要和资源整合,近年来对口招收了岭片、沟片的学生。这些学区的学生底子薄、基础差。面对现实,学校积极开展导师制下的培优补差工作,专门组织教师研究学生,要求教师尽可能的低估学生,能把学生想多差就想多差,然后就从那个点上起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认真细致的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和班级学生的巩固工作,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有足够的信心、耐心和诚心,要用春风化雨的循循善诱的方法去感染、熏陶、启迪他们,使他们进得来、坐得住、学得去、求进步、稳发展,严格控制辍学率,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学校建立长效跟踪机制,从七年级入学到九年级中招,责任到人,奖罚分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1年中招就是铁打的事实。

市一中十二五课题开题报告 第10篇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开题报告

江都市第一中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是继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各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以来,国际教育界非常关注、非常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也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模式。在我国,尽管各地中小学校在努力地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在学科教学上,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引领,信息化环境及手段并没有在教育教学上真正发挥最大的作用,对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深入研究也还有待加强。

2、选题意义

(1)符合有效教学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的教育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采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育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制高点。我国政府为了让我国学生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不处于落后地位,花了大量的财力给学校配备了许多信息技术装备。我校在江都市2010年创建区域现代化的过程中,更新并补充了足够的信息技术装备,我校拥有较为先进的网络环境,每一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每位老师都有笔记本电脑,信息技术设备在我校教学中可以得到广泛应用,这给我校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就全校而言,对于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等工作进展还不尽如人意,许多老师的教学观念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还不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有些老师简单地认为利用信息技术就是将设备引入课堂教学的过程,有些课堂甚至出现为了展示信息技术设备而把学生课本及有关材料上一些现成的内容用多媒体等设备展示出来,还有些课堂机械地照搬照抄已有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导致了课堂效率不高,信息技术设备资源浪费等现象。我们开展此项研究旨在探讨我校在信息技

术环境下如何采用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通过理论学习培训、技能操作培训等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积极开展有关研究,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效益,对我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有利于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和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全面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有效教学的能力,使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发生本质的改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全面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分享成果的能力,和积极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困惑的能力。

(3)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在组织课堂教学实践中,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置疑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原则。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实现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并能尝试通过合作学习,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

(4)有利于学校信息技术应用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异常迅速,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变化多端,教师很难自己动态适应这些变化的情况。因此,如何为教师提供有效模式的应用方法指导,变得尤为突出重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校将依据校情,采取多种形式,运用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模式,并逐步充实资源平台,为教师教学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全体课题组成员对“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索有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并积极开展研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校整体教学现状和精神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具体目标为:

(一)全面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有效教学的能力,使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发生本质的改变。

(二)全面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分享成果的能力,和积极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困惑的能力。

(三)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在组织课堂教学实践中,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置疑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原则。使学

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实现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并能尝试通过合作学习,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重点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教学,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这个环境?应该包括有效利用设备、资源进行课前准备和实施教学的全过程;并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与校内外以及国内外专家同行朋友探讨教学过程中困惑,分享教学研究成果,以期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为

(一)全面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有效教学的能力,使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念,使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学行为发生本质的改变。

(二)全面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分享成果的能力,和积极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困惑的能力。

(三)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组织课堂教学实践中,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置疑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原则。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实现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并能尝试通过合作学习,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课堂教学体现“以人为本”增强师生亲和力的策略研究。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

(四)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科教育渗透德育目标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五)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分层次作业与测验及其评价的策略研究

(六)其他研究:如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科整合与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方法研究等。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调查分析法、文献检索法、个案研究法(包括专题研究、课题沙龙--借鉴学习经典理论、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题实验研究课、教学反思、课题阶段性研究中的课堂教学观摩和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形成课题论文评比和结集、有效教学案例集)等。

1、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2、调查分析法:综合运用各种路径(文件、会议、报刊、网络、考察等)关注影响初中教学的因素及其变化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课堂教改

相关成果信息;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3、综合调查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学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

4、个案研究法:根据学科特点,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分项研究,分层次进行相关对比、分析,不断矫正行动策略,不断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在总结个案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基本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指标体系。

5、经验总结法:针对成功体验与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五、课题研究过程安排

(一)研究周期

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

(二)研究步骤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5~2011.6)

1、查阅文献、可行性研究,撰写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申报;

2、开题;

3、细化子课题,培训教师,确定课题组骨干成员。

第二阶段(2011.6~2011.11)

1、制定详细研究计划;

2、学科有效教学模式的提取;

3、课例展示、评析;

4、阶段小结。

第三阶段(2011.11~2012.9)

1、调整阶段研究计划;

2、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考核;

3、“同课异构”研讨课,探讨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5、“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案例提取;

6、汇集研究数据、课件、教案、论文……

7、阶段小结。

第四阶段(2012.9~2013.3)

1、调整研究计划;

2、举行课题研究中期汇报活动,邀请专家予以指导;

3、中期研究成果扩大实验;

4、优质课、教学案例评比;

5、阶段小结。

第五阶段(2012.3~2013.9)

1、分析、整理研究资料;

2、观察实验结果,进行因果论证;

3、各子课题组撰写研究报告;

4、课题组撰写结题报告,工作报告;

5、申请结题。

六、课题实施的管理措施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完成课题研究的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几项保证措施:

(一)宣传发动,招募课题组成员。宣传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介绍本课题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引导老师自觉积极参加本课题研究。

(二)建立本课题研究的专题网站,加强课题过程管理。以网站为平台公布课题研究的要求和内容,介绍课题组成员的工作和课题研究的进展,交流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讨论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三)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开展研究。全体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调研——课堂教学改革试验——总结提高的方法进行课题研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同时采用调查分析法和实验方法;通过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分析,了解我校教学的现状;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寻找符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管理。建立课题组成员考核办法,民主管理。考核办法将主要通过对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学习和研究的全程进行记录和评比,对学习有收获和研究工作有成就的课题组成员进行鼓励和奖励。

七、成果形式

积累一定数量的课堂教学案例、论文(包含阶段性总结报告)、形成研究报告(结题报告)、专题网站。

八、课题研究组成员

组长:鲁建春

副组长:姚 剑韩吉民

成员:王虹 史珣 孙爱红 江夏燕 周静 祝萍 徐恒中 高陈玲

龚卿 蒋小剑 樊玲 许娟 姚美娟 何正洲 王红梅

上一篇:爱耳日宣传标语下一篇:项目失败经验教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