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范文

2024-09-01

大片范文(精选12篇)

大片 第1篇

泥土里,成长着大片大片彩色的故事

泥土的被褥好蓬松,好温暖。我把种子撒进了泥土里,种下了我的快乐。种下了我五彩缤纷的梦幻。

种子,睡吧!睡吧!做一个香香甜甜的梦!我的祝福,我的希翼,日日夜夜和你们相伴。

种子,却不喜欢总是做梦呢。种子,更向往生命的灿烂!

早晨,种子醒来了。泥土中,伸展出嫩嫩的芽瓣,好像张开着的耳朵,贴近地面,它听见什么了吗?

它一定是听见太阳的声音了,那是很温暖,很亲切的呼唤; 它一定是听见大树木根须汲取养料的声音了,那是很深沉的叮咛; 它一定是听见小鸟的声音了,那是很纯情的鸣叫; 它一定是听见溪涧的潺潺了,那是很明净的滋润……

呵,泥土里,每天每天,都成长着大片大片彩色的故事。所有的春天,所有的夏天,只要留神,总会读到它们某些生动的片段。

你看,我种下的向日葵,正在模拟太阳的形象呢!哦,多么好,我栽下了一棵一棵茁壮的太阳!

你看,我种下的小白杨,也在仿照青松的挺拔呢!哦,多么好,我栽下了一棵一棵巍峨的脊梁!

你看,我种下的无名花,无名草,引来了花蝴蝶和小蜜蜂,哦,多么好,我种下一片片香甜的希望!

哦!哦!多好多好!泥土里,正在成长着大片大片彩色的故事…… 哦!让我们预约,春风再绿时,我们一起播种故事去……

大片 第2篇

——以《天机.富春山居图》为例

筹备三年的《富春山居图》在千呼万唤中,于2013年6月9日在影院上映。大家在耐心而又焦虑的等待中,终于看到这部国产大片的真面目,看完之后却不免失望,可能因为电影前期的大力宣传以及强大的明星阵容都使大家对其充满了无限的幻想,号称中国版的007,但大家看到的却只是“群魔乱舞”,顿时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于是《富春山居图》陷入了全民“吐槽”的困境中。但就是在这种尴尬的境地中,《富春》票房却一路飘红,创造了上映两天就过亿的国内票房奇迹。由此我们又联想到之前的《英雄》《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国产大片也是在一片骂声中创造一个又一个票房奇迹。国产大片到底怎么了?“低口碑,高票房”悖论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究、解析。

根据调查显示,自2003年中国电影进行全面的产业化改革以来,在近10年的时间里,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从不到1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131.15亿元,影院数量猛增,观众的观影热情持续高涨,中国电影发展成就喜人。然而,在这些成绩背后,却时有业内人士、观众对当前电影过度商业化、娱乐化、同质化等问题的批评,高票房、低口碑,重数量、轻质量,商业有力、艺术乏力是我国电影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富春》还是之前的《无极》《黄金甲》无一例外经历了“炒作宣传—票房飘红—观众诟病”这样一个流程。深深懂得观众逆反心理学的制作方容易在利益的驱动下将电影拍摄当做纯粹的生意投资,而不愿承担艺术之美。运用商业化的营销学去营销电影,刻意制造话题,在观众的唾沫中捞钱,将娱乐当做资本,而忽视电影的本质,没有承担起对观众审美、观影的真正引导,失去了电影的应有的社会价值。

电影的艺术力缺乏,具体表现:(1)注重视觉效果,忽视叙事完整性。在《富春》这部电影中我看到最多的是镜头在迪拜、杭州、台北、东京之间换来换去,从华丽外景切到奢华场所,让人目不暇接。这样的处理无疑使整个画面更完美、精致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与冲击,但同时因为叙事情节占比重过少、叙事断裂,会给人一种看旅游视频的错觉,仅仅是景点的堆砌,不知道影片想说什么,例如,我看完这部影片后,到现在都没弄明林志玲在里面扑朔迷离的身份每次到底是怎么转换的;还有林语嫣在最后的打斗高潮突然化身女超人,杀敌无数、英勇无比,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所以电影看完后只留下一些炫目的画面,却难以对影片有整体的认知与感受。(2)故事情节缺乏逻辑性、人物形象不饱满。《富春》中,有一段是肖锦汉因为害怕儿子受到山本俊雄的威胁,将儿子转移到自己之前藏身的地方,却因忽略儿子手中所拿的鸟笼上所安装的追踪器而导致儿子被山本俊雄抓走。这让人不禁怀疑身为特工的肖锦汉竟然这样一个小把戏都无法识破,这他此前所表现的聪明机智非常不符,而也就是他的这个小失误将电影开始推向一个小高潮,这样的戏剧化的而非逻辑紧密、丝丝入扣的情节走向,总让观众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吐槽”就在所难免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影片中百变的林志玲,因为身份多变,反而淡化了人物性格特征,电影拍得像她的个人时装秀,衣服不断变换,却无法感受到她所塑造的人物给观众所传递的情感。

(3)特效技术的滥用以及人文精神的贫乏。据片方介绍,片子上映档期之所以一推再推,最终定到6月9日,是因为所需特技太多,全片1000多个特效镜头,其中300个属于高难度特效,以至于制作周期不断延长。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无

论是肖锦汉所使用的虚拟电脑,还是他抱着丽莎从高楼上跳下,都是电脑特效的杰作。电脑特效虽然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奇观,但这种奇观也往往消解了影片本来就潜藏影像背后的思想内容从而导致影片人文精神的缺失与损伤。与此相反,我们发现好莱坞大片《2012》就将电脑特效与人文精神结合的很好,在强烈的视觉冲击过后,我们会对人类的生存等重大问题进行思考、对人性进行深层次反思。

另外,影片中大量的植入式广告,中国人保、手机、汽车、酒店几乎都有大特写;电影市场的不成熟,影片市场混乱;观影群众的不理性,肆意借助网络发泄情绪等因素都是造成以《富春》为代表的国产大片的口碑低的重要原因。

低口碑,高票房。在对影片“低口碑”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后,我们来解构影片高票房的各种影响因素。不仅是《富春》,最近新播的《不二神探》、《小时代》也纷纷在一片骂声中票房飘红。其根本原因在于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仍然没有走出经济低迷期,也有很多专家预测中国会在近期再次爆发危机,股市、金价近期也持续暴跌,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经济持续低迷,人们需要心里的安慰,电影的具备疗伤治愈的作用。中国电影行业从中获益,票房提升。然而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商品要满足几个条件:

一、商品除了本身实用价值外,还要有附加的意义即安慰疗伤的作用;

二、商品的价格要低。于是就有了中国“烂片”高票房的现象。这种经济环境状态让我们联想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那时美国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沉寂趋冷,好莱坞电影却开始腾飞,热闹的歌舞片大行其道,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希望。

此外,中国团购行业的成熟也有力的推动了电影票房的增长,抱团、折扣无不牵动着人们的消费欲望,在经济低迷、不稳定的情况下,人们宁愿将消费转向低廉的电影消费上。当然,电影制片方成熟的营销策略,观众的猎奇心理也无不推动者票房的走高。

低口碑,高票房,暴露了中国电影行业的很多问题。过度追求商业化,忽视影片的艺术性以及其不可或缺的人文精神,使影片无法深入人心。其实,中国也不乏有成功的电影。如张艺谋早期电影《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无论从色彩的应运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代表性,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引发人们对特定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思,以及对小人物在历史的碾压中挣扎的同情与惋惜。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也是从历史的洪流中折射小人物的曲折的命运,同性恋的主题引发人们对人性该何去何从的深入思考、探求。这些成功的影片中所散发的人文关怀,在今天不应该被随意抹杀掉,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大片之大 第3篇

大概是在3年前, 在一个苏派电视剧的内部主题会议上, 面对几位制作人的夸耀、自得以及得不到更多政府扶持的委屈, 我忍不住发了一通感慨。我说, 江苏电视剧素有“东南风”的美誉, 画面精美, 人物儒雅, 风情处处是江南, 作品温润如玉。但是, 小桥流水的江南并不完全代表江苏, 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大汉雄风, 也是江苏文化的一个方面。苏派电视剧在国内的地位, 与经济大省文化大省的江苏并不匹配, 江苏缺少影视大片, 缺少那种以大气魄、大视角、大历史观反映人文、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大戏。

变化来得如此之快, 令人欣喜:今年, 一部电影《南京!南京!》, 一部50集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 在国内影视市场上好评如潮, 且票房、收视率高歌猛进, 打破了江苏影视剧近年来沉寂的局面。在影视圈, 在新闻界, 人们开始重新打量江苏影视。具有史诗风格的《人间正道是沧桑》, 以家族人物的命运、不同阵营男女爱情的纠葛, 摹写了上世纪国共两党分分合合的历程, 铺展了大革命时代的宏阔画卷, 凸显了共产党人的信仰与献身。这样的主旋律题材, 稍不留神, 就会做成应景的献礼片, 时令一过, 刀枪入库。《南方周末》对《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市场化运作做了解读, 其整版报道的题目是《价钱最高的演员还是要演共产党》, 这话是江苏广电总台台长周莉女士说的, 做成大字标题煞是吸引眼球、朴实可爱。周莉对记者说, “献礼”并不是创作任务, 中国电视剧发展到今天, 能否成为“畅销品”才是重要指标。此话很能说明目下业界对影视剧的认知:告别了“宣传品”时代, 走过了“作品”时代, 如今已经进入到“产品”时代。以专业期刊的眼光, 我们更关注这两部大片背后的运作机制, 于是就有了本期的封面话题。

此时, 脑子里忽然跳出10年前写的一篇长文《找找中国电影滑坡的症结》, 从书橱里翻出来一看, 发现这10年来, 中国电影、电视剧的理念变迁, 正逐步告别我当年批判的症结。在那篇发表于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学术期刊《电影艺术》的长文上, 我将好莱坞作为中国电影的参照系, 比照了两者之间观念的差距。其中提到的中国电影、电视剧所最缺乏的好莱坞的几大俗套, 如今已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改观——比如, 对人道主义, 或者说人文关怀、人性、人权、生命尊严的张扬;着力描写一些身上有毛病的人在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英雄本色;善于给大众“造梦”;强烈的娱乐性;类型电影的建立和完善, 赋予陈旧的故事套数以时尚的主题, 等等。

过去, 影视圈的人总是说, 影视剧是大投入大产出大收成, 中投入中产出小收成, 小投入小产出负收成。从影视产业的特性来说, 这话没错。但这只是横看成岭, 大片之大, 不仅仅是资金投入大、场面大、腕儿大, 更在于你的胸怀是否足够大, 你的视野是否足够宽, 你的精神高度是否足够海拔。国人看好莱坞, 往往更多地看到其大把砸钱砸出来的大制作大场面, 而忽略了其拯救苍生的美国式孤胆英雄、凡人也能成就美国梦、及时而深刻地观照现实等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核。还是在那篇10年前的文章中, 我在对国产影视剧中的领袖形象提出了“缺少质的突破”的批评之后, 有这样一段论述:

“不错, 我们的时代需要能够引领人们精神向上的英雄, 英雄也确实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思想高度值得人们景仰, 但是, 电影不应人为地将英雄性格中所含有的常人的凡人的一面淘洗一空, 不必回避英雄内心曾经有过的哪怕是一闪而过的惶惑、软弱甚至胆怯、自私, 亦不必讳言某些英雄诞生的偶然性。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 并不在于他是从不犯过失的先圣先哲, 而在于他做到了大多数人未能做到的事情, 尤其是在大多数人退缩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 不惜牺牲自己以利他人和国家。写出英雄的多侧面, 只能让人更加感到英雄的真实可信。”

商业大片,还是商品大片? 第4篇

其实没必要执拗于《变4》这种商业电影在植入商品广告这件事上,不遗余力地逐利本来就是它们的本质和目的,但是作为《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的粉丝和期待这部最新一集继续能在场面和新鲜创意上给自己带来震撼的观众,没办法对这样一部只是集中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多个成功商业品牌的电影感到满意。不是这些商品不应该出现在这样一部汇集了众多期待和焦点的电影中,而是它们出现的方式太low太草率,这当然也能反映出创作者的怠慢和力不从心。

《变4》在内地的持续喷发般票房,使之成了一部在商业上相当成功的作品。但面对这样一部不断生硬植入广告的电影,又难免让现场观众觉得自己是在看一部商品大片。

问题不是舒化奶、剑南春、红牛这些品牌应不应该出现在我们买票观看的影片中,而是对于这种植入,《变4》主创均显示出了不得要领和驾驭不了的状态。没法想象成熟的好莱坞导演会允许主角跑到楼顶天台后,竟然那里可以神奇般地出现一个正在运转的冰箱,更加神奇的是,冰箱里还有舒化奶,而斯坦利·图齐扮演的KSI总裁约书亚这回没有让人感到意外,他伸手拿出一杯舒化奶对着镜头用力吸了起来。这种相当唐突的植入,称其为一种冒犯一点不为过,植入得相当生硬,并直接造成了数秒钟的观影障碍。对于观众来说,这是观影中产生的出戏段落,对于商家来说,正是因为如此不负责草率的植入,也难达到宣传产品并给观者留下良好印象的目的。

商品大片还表现在,除了中国商品的大量粗糙地被植入,还有所谓的中国元素,诸如北京、广州、香港等地取景,鸟巢、长城、广州小蛮腰等标志性建筑此起彼伏地出现在这长达40分钟的“中国制造”段落中。

可是这种在好莱坞大片中强势出现的中国元素,并非乐观者想象的“中国软实力输出”,而是一种被商业利用的有效元素。当一部电影出现“好莱坞班底+经典题材+系列片的口碑票房成功”时,再加上一个“中国元素”,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个片子在中国将要取得无与伦比的票房成绩?显然,《变4》的制作公司和主创正是这么想的,而事实上通过上映几天,在中国取得一连串破纪录和创造传奇的票房成绩,事态也是这么发展的。

软实力的输出,目前看来还只是个期望,真的没法在《变4》这种迫不及待中完成中国人对自身悠久历史的热爱,也没法让海外观众就此对中国历史文明了解或者产生兴趣。

至于李冰冰等华人明星的参演,虽然看上去比《X战警》中的范冰冰和其他以往好莱坞大片中的李冰冰、周迅、许晴等打酱油角色重要不少,但这实际上并非我们的明星通过自身实力得到的入场券,或者一部作品真正出于艺术需要而发出的邀请。李冰冰在《变4》中狂飙普通话、粤语、英语,但实际上角色相当鸡肋,从角色的恰当性来说,这样一个角色的插入也相当乏味和扭曲。尤其是片中最后关于李冰冰的爱情结尾戏码,不但生硬,还让人感到一丝怜惜—毕竟也是德艺双馨艺术家,怎么拍了好莱坞的戏还要被明显与实际年龄不符的爱情戏码绑架呢?

或许从李冰冰不遗余力地出席在中国各地举行的宣传活动,以及她在接受访谈时不断地重复“我的电影《变形金刚》”几个字等事上能看得出来,我们的明星虽不至于以倒贴的方式参与好莱坞大片拍摄,但其用力和奋力的态度已经说明,在这场逐利为本质的商业活动中,我们的明星仍处于卖方市场的劣势。

唯一应该感到高兴的就是,在好莱坞大片中,出现了想必是中国相关部门认可的“国防部长”形象,这种可以演绎的形象虽然相当正面,但毕竟走出了“不可以出现”的怪圈,这当然也可以算是一种进步。

换牙大片作文 第5篇

XX年06月16日 星期六 天气:晴

本人年方一十余二,嘴里有28员决心一辈子忠孝于我的大将,帮我享受人间美味。但这28员爱将的征途却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在第一员与生俱来的大将开始告老还乡到现在拥有“铁打的营盘,铁打的兵”,上演了一部又一部惊心动魄的好莱坞影片。

一、悲惨牺牲

一天,跟随了我八年的乳牙隐隐作痛,妈妈赶紧带我去医院,准备安葬这颗伤痕累累的大牙。躺在病床上,我感觉恐怖极了,就好像孙悟空被困在五指山里一样难受。我回忆着这位“战士”的汗马功劳:吃饭,吃零食,还有那香喷喷的麻辣,甚至连那难以下咽的青菜,都是在他的“金戈铁马”之下,才被所征服。如今我长的健壮活泼,他却弹尽粮绝……医生一步步向我逼近,我像孙悟空害怕唐玄奘念紧箍咒一般紧张。所幸医生小心翼翼地将麻药打入口腔内,还没等我喊疼,这位勇士就淌着鲜血从他心爱的战场出来了。

看着我的.爱将血淋淋地躺在手中壮烈牺牲,我百感交集。我最怕的是拔牙,家人最怕的是带我去拔牙,他们怕带我去拔牙比我怕拔牙还要怕n+1次方。但拔牙的“天命”难违啊!because糖和饮料的诱惑太大了!

二、以身殉职

一个月前,我的那颗牙宝宝晃得厉害,我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他,生怕他如《再别康桥》里的“轻轻地走”了。为了他,我连最心爱的巧克力都不吃了,甚至连豆腐都不让他碰。前天,我打开冰箱,拿出那冰气十足的饼干,他那小巧玲珑的身材,令人如痴如醉的幽香,彻底击垮了我坚强的意志。我左右开弓,“大开吃戒”,一块饼瞬间被我啃成了“蜂窝煤”。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被我精心保护了一个月的牙宝宝掉了下来,粘在了饼上以身殉职。

我第一次吃到了“血月饼”。

三、光荣上岗

经历了几次换牙**后,在那几个空荡荡的“木椅”上,又冒出了几个小娃娃,这些小娃娃们茁壮成长,即将成为下一代接班人,即将成为驰骋沙场的大将。

张开嘴巴,照一下镜子,轻声说道:“牙宝宝们,快长大吧。”

来源:m.01/0549717.html

好莱坞喜剧大片 第6篇

1.《冰河世纪3》,动画喜剧。本来冰河系列我一点都不喜欢看的,但是冰河3给了我一个惊喜。非常有娱乐性,我都看了几遍了。顺带一提,《冰河3》是09年北美地区以外的全年票房亚军(冠军是《阿凡达》)。

2.《飞屋环游记》。皮克斯出品。评价非常高,明年奥斯卡动画长片的无二之选,就看未上映的《公主与青蛙》有没能力望其项背了。皮克斯几时才会出一部烂片呢,起码不是现在。

3.《醉后大丈夫》。比起预告片给出的一点看头,惊喜颇大。

4.《重返十七岁》。听名字就是一部有趣的电影。一个不得志中年人天遇机合回到了十七岁,和不知情的儿女同一间学校上学,又会是怎样的一出闹剧。面对濒临破败的家庭,这是一次挽救的机遇吗。电影闹中有喜,还不错的。

5、《艾尔文和花栗鼠2》。现在是还没得看啦,不过看了第一部就知道第二部是不容错过的。

08年:

1、《马达加斯加2》,动画喜剧。超级搞笑,草原四贱客的再次出击,全片到处都是笑料,制作精良。

2、《热带惊雷》,集结了本斯蒂勒、杰克布莱尔、汤姆克鲁斯、小罗伯特唐尼等大牌球星,讲述的是一个电影剧组来到东南亚外景地拍摄一部号称“史上最贵越战片”的电影。如果你喜欢美式喜剧风格,这部绝对不能错过。

3、《闪电狗》,迪斯尼动画,走失好莱坞明星狗踏上寻找主人冒险旅程。

4、《功夫熊猫》,动画喜剧。不用多说了,国内都很出名的。

5、《好好先生》,金凯瑞主演,表现的还算出彩,本片是一部喜剧励志片。

6、《糊涂侦探》,最不适合做特工的人却被破格提升去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7、《别惹佐汉》,亚当桑勒斯主演,讲述一个传奇超级特工隐藏身份改做理发师的爆笑故事。涉及性,有些低俗。

电影票房:

《马达加斯加2》 北美票房:1.8亿 其他地区:4.14亿 制作成本:1.50亿

《热带惊雷》 北美票房:1.1亿 其他地区:7700万 成本:9200万

《闪电狗》 北美票房:1.14亿 其他地区:1.80亿 成本:1.50亿

《功夫熊猫》 北美票房:2.15亿 其他地区:4.16亿 成本:1.30亿

《好好先生》 北美票房:9700万 其他地区:1.31亿 成本:7000万

《糊涂侦探》 北美票房:1.30亿 其他地区:1.00亿 成本:0.80亿

《别惹佐汉》 北美票房:1亿 其他地区:1.01亿 成本:9000万

07年:

1、《料理鼠王》(又名:美食总动员),动画,皮克斯出品,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

2、《比赛计划》,橄榄球四分卫明星碰上私生小女儿所发生的浪漫、搞笑、感人的故事。剧中小女孩很可爱。

3、《荒野大飚客》,四个人到中年的好友厌倦了城市生活骑摩托车自驾旅游一路发生的惊险、刺激的经历。淡淡的温馨、幽默。

4、《艾尔文和花栗鼠》,CG+真人,剧情真情流露,音乐悦耳动听。三只有音乐天赋的花栗鼠艾尔文巧遇潦倒的作曲家戴维·塞维尔发生的故事。电影中的花栗鼠超级可爱。

5、《怪物史莱克3》,动画,相比第二部表现中规中矩,不过作为史上最成功的动画系列,还是值得一看的。

6、《辛普森一家》,延续了电视的风格,史上最华丽的二维动画。

7、《冰刀双人组》,威尔法瑞尔主演,剧情介绍自己上网搜吧,我觉得还不错

8、《一夜大肚》,一场意外的怀孕引出的种种麻烦。

9、《魔法奇缘》,浪漫爱情喜剧,卡通与现实的沟通,童话和世情的碰撞,无聊的时候可以看看。

电影票房:

《料理鼠王》 北美票房:2.06亿 其他地区:4.14亿 成本:1.50亿

《比赛计划》 北美票房:9064万 其他地区:5723万 成本:不详

《荒野大飚客》 北美票房:1.68亿 其他地区:7500万 成本:不详

《艾尔文和花栗鼠》 北美票房:2.17亿 其他地区:1.43亿 成本:6000万

《怪物史莱克3》 北美票房:3.22亿 其他地区:4.76亿 成本:1.60亿

《辛普森一家》 北美票房:1.83亿 其他地区:3.43亿 成本:7500万

《冰刀双人组》 北美票房:1.18亿 其他地区:2700万 成本:6100万

《一夜大肚》 北美票房:1.48亿 其他地区:0.70亿 成本:3000万

《魔法奇缘》 北美票房:1.27亿 其他地区:2.12亿 成本:8500万

06年:

1、《神奇遥控器》(又名:人生遥控器),亚当桑勒斯主演,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建筑师获得了一个可以控制人生的遥控器所发生的爆笑、感人的故事。

2、《汽车总动员》 动画,皮克斯作品。不多介绍了,皮克斯的动画作品都是值得一看的。

3、《波拉特》 讲述了一个在美国的哈萨克斯坦主持人的搞笑经历。电影非常夸张、恶搞。很多影评人批评这是一部哗众取宠的伪纪实电影,文化差异被刻意放大成了屎尿屁笑料。不过很合我的口味,看着开心就好。

4、《疯狂农庄》 动画。名如其实,农庄里动物的疯狂生活,即开派对,又欺负农庄主人,够疯狂的。

5、《狂野大自然》 动画。影评不是很好,我觉的挺搞笑的,视觉处理很棒。

电影票房:

《神奇遥控器》 北美票房:1.37亿 其他地区:1亿 成本:8200万

《汽车总动员》 北美票房:2.44亿 其他地区:2.11亿 成本:1.20亿

《波拉特》 北美票房:1.28亿 其他地区:1.33亿 成本:1800万(典型的以小博大)《疯狂农庄》 北美票房:7200万 其他地区:4300万 成本:5100万

《狂野大自然》 北美票房:3700万 其他地区:6400万 成本:8000万

05年:

1、《马达加斯加》动画,剧情自己上网搜。

2、《全民情敌》 威尔史密斯主演,讲述hitch帮助fat albert追一个名女人,同时他也遇到了自己的真爱,然而,他的把妹招数却不管用了。影片创意独特,风格轻松、幽默,剧情流畅。

3、《40岁的老处男》 唯有这部还没看过,不过周围的朋友都说可以,而且是我喜欢的类型。

4、《神勇奶爸》 特种兵席恩接到一个令他大为头痛的任务:照顾五个年龄跨度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孩子,让他们免受歹徒袭击。

5、《新抢钱夫妻》 金凯瑞主演,讲述一个经理被炒鱿鱼但迫于压力和妻子向亲友隐瞒事实,铤而走险联手骗钱的故事。个人认为剧情一般 ,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是看着金凯瑞的名声顶上去的。不过可能你喜欢也不一定。

电影票房:

《马达加斯加》 北美票房:1.93亿 其他地区:3.39亿 成本:不详

《全民情敌》 北美票房:1.79亿 其他地区:1.88亿 成本:7000万

《40岁的老处男》 北美票房:1.09亿 其他地区:6700万 成本:2600万

《神勇奶爸》 北美票房:1.09亿 其他地区:6700万 成本:5600万

《新抢钱夫妻》 北美票房:1.10亿 其他地区:9100万 成本:1亿

04年:

1、《怪物史莱克2》 不用多说了,最经典的动画系列中最好看的一部。

2、《超人总动员》 动画,皮克斯作品。

3、《拜见岳父大人2》 本斯蒂勒主演,延续了第一部的剧情,还可以。

4、《疯狂躲避球》一般般

5、《史酷比2》属于无聊的时候可以看看那种

电影票房:

《怪物史莱克2》 北美票房:4.41亿 其他地区:4.78亿 成本:1.5亿

《超人总动员》 北美票房:2.61亿 其他地区:3.71亿 成本:9200万

《拜见岳父大人2》 北美票房:2.79亿 其他地区:2.37亿 成本:8000万

《疯狂躲避球》 北美票房:1.14亿 其他地区:5300万 成本:2000万

《史酷比2》 北美票房:8400万 其他地区:9400万 成本:不详

03年:

1、《海底总动员》 皮克斯作品,从这部动画可以看出皮克斯的3D技术有了质的提升。剧中的鲨鱼很有趣。

2、《幽灵鬼屋》 艾迪墨菲主演,恐怖和喜剧的氛围都营造的不错。

3、《以怒攻怒》 亚当桑勒斯主演,讲述一个生意人因为一时的不冷静而被送去“情绪管理”治疗,而负责人是有点疯疯癫癫的精神病医生。

4、《奶爸别动队》 艾迪墨菲主演。

5、《十日拍拖手册》 选题创意,剧情老套。几年前看的时候还觉得不错,现在翻过来看似乎不值一提了,甚至觉得滥俗迂腐。

电影票房:

《海底总动员》 北美票房:3.39亿 其他地区:5.24亿 成本:9400万

《幽灵鬼屋》 北美票房:7500万 其他地区:1.06亿 成本:9000万

《以怒攻怒》 北美票房:1.35亿 其他地区:6000万 成本:7500万

《奶爸别动队》 北美票房:1.04亿 其他地区:6000万 成本:6000万

《十日拍拖手册》 北美票房:1.05亿 其他地区:7500万 成本:不详

02年:

1、《我的盛大希腊婚礼》 还可以,以小博大的典型。

电影票房:

《我的盛大希腊婚礼》 北美票房:2.41亿 其他地区:1.27亿 成本:500万

01年:

1、《怪物公司》 动画,皮克斯作品。《玩具总动员》系列让皮克斯尝到了甜头,但画面特效都比较粗糙,我认为《怪物公司》才是他的技术走向成熟之作。剧情也秉承了搞笑风格。

2、《怪物史莱克1》 动画,经典系列的开始。

3、《猫狗大战》 那时觉得颠覆搞笑,现在觉得一般般。

票房:

《怪物公司》 北美票房:2.55亿 其他地区:2.69亿 成本:1.10亿

《怪物史莱克》 北美票房:2.67亿 其他地区:2.16亿 成本:6000万

《猫狗大战》 北美票房:9300万 其他地区:1.07亿 成本:6000万

00年:

1、《拜见岳父大人1》 本斯蒂勒主演。

2、《小鸡快跑》 动画。

3、《选美俏卧底》 讲述FBI女探员格雷西作为卧底参加美国小姐的大选。很久前看的,几乎没印象了。

票房:

《拜见岳父大人》 北美票房:1.66亿 其他地区:1.64亿 成本:5500万

《小鸡快跑》 北美票房:1.06亿 其他地区:1.88亿 成本:4500万

《选美俏卧底》 北美票房:1.06亿 其他地区:1.05亿 成本:4500万

下面有一些我不喜欢看但是比较出名的喜剧片也介绍给你吧:

00-08年:

本.斯蒂勒《博物馆惊魂记》

动画《冰河世纪》系列

动画《篱笆墙外》、《冲走小老鼠》

动画+真人:《加菲猫》系列

贱死你不偿命的:《王牌大贱谍》系列

《惊声尖笑》系列

《史酷比》系列

《卧底肥妈》系列(又名《绝地奶霸》)

《公主日记》系列。

多数00年以前:

金凯瑞早期的:《大话王》、《神探飞机头》、《变相怪杰》、《阿呆与阿瓜》。

威尔.史密斯的科幻轻喜剧《黑衣人》系列。

亚当.桑勒斯的:《迪兹先生》、《初恋50次》

埃迪.墨菲的:《肥佬教授》系列、《比弗利山警探》系列、《怪医杜立德》系列。威尔.法瑞尔的:《奇幻人生》、《王牌播音员》。

《疯狂店员》系列

大片观后感600字 第7篇

此处所说的“导演版”,并不是说《大片》照搬了《喜剧之王》的故事内核,而是两者都传达了一个人执着追求梦想的主题,不过一个是对表演,另一个是对导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大片》可以称的上我看过的不多见的在荒诞和搞笑程度上可以跟周星驰电影相提并论的作品。甚至,在我的观感中,《大片》的精彩程度超过了《西游降魔篇》,注意是精彩程度,精彩包括的不仅仅是搞笑,还有主题和意义。

《大片》讲述梦想着执导一部大片的青年导演向飞,在经历了资金被投资方悉数卷走之后,带领着三名“御用”剧组底层员工,继续为“大片”寻找投资的荒诞历程。其实整个故事的大部分桥段都是四个人组成的“草台班子”怀揣着不服输的梦想,在筹备“大片”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个不靠谱的人,经历的一段段不靠谱的事情。

金磊:综艺进入大片时代 第8篇

金磊,《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总导演,SMG新娱乐总监。2007年任《加油!好男儿》总导演,2009年任百集家庭才艺选秀《欢聚世博全家都来赛》总导演。

在第一季《中国好声音》播出之前,暑期档的内地选秀类节目大多不温不火,由于观众对各式选秀节目已经产生审美疲劳,选秀节目进入瓶颈期,曾经的“选秀掌门”湖南卫视宣布缺席2012年的选秀节目之战,更使2012年的选秀节目显出几分疲态。

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受到2011年10月下旬正式下发的“限娱令”的影响,省级卫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播出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脱颖而出》《一站到底》等一系列进一步细分观众的综艺节目中,再难以出现一台具有统治力的代表性节目。购买海外成功模式版权成为近两年综艺节目的制作趋势。昂贵的版权费和不菲的制作成本,都让这些“洋节目”有别于过去娱乐节目相对粗糙的制作水平。中国综艺节目进入“大片时代”。

“好声音”曾被认为是2012年娱乐节目市场中杀出的一匹黑马,但它的成功自然有其必然性。媒体人梅子笑认为,现在来定义《中国好声音》还为时过早,但来自2012年夏天的社会反响证实,在国内的娱乐节目生态圈中,像《超级女声》一样“脱形变相”山寨其他热门节目的选秀已经远远跟不上观众的需求,“超女时代”过去已成事实。

金磊所在的灿星制作,位于上海一条繁华的街道,它隶属于星空卫视,在《中国好声音》之前,人们更多是凭借《中国达人秀》认识了这个名字。

《中国达人秀》与《中国好声音》的标识牌并排陈列在一起,装饰了灿星制作前台的背景墙。同时拥有两档也许是目前电视荧幕上最火爆的真人秀节目,金磊无疑已经成为电视界最具话语权的导演之一。这个被同事调侃为“能力越来越大,头发越来越少”的“话事人”有着在电视人身上时常见到的瘦削身材,那多半是由于作息不规律、长时间熬夜留下的特征。他同时也有着非常清晰的思路和丰富的语言表达,即便采访中途被工作电话打断,他也能轻易地接着之前的话继续说下去。

金磊麾下的团队成员几乎都是年轻人,这是电视人的另一个特征。在这个特殊的行业里,一副正在走上坡路的身体被视为入行的前提,即便是已经升任总导演和副总裁的金磊,脸上也看不到丝毫疲态。

《中国好声音》从制作到后期再到宣传,一共需要七个团队通力配合。其中既有核心的导演、后期制作、技术以及制片团队,也有专门的艺人管理团队和选手管理团队,用来对接导师和学员,保证他们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处于最佳状态。由十几个人组成的宣传团队则包揽了“好声音”的所有宣传任务。金磊坦陈,在“好声音”播出期间,团队成员几乎都是“一天当三天用”,因为“Voice”这个强大的模式,是中国做电视这么多年都没有触及到的理念,因此需要更新很多认知。理论上,这种调整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这些时间他们等不起。

一个最明显的认知更新,是在“好声音”的现场录制上。杜昉介绍说过去国内的综艺节目大多采取导播制,现场架设12部摄像机,从这12部摄像机拍摄到的内容中进行切换。而“好声音”的模式方规定现场必须拥有27个机位,确保现场能够“无死角”地被记录下来。这意味着现场摄像人员要比过去多出一倍多,后期剪辑的工作量则更是增长了不止一倍。金磊告诉我们,平均每个选手的外景拍摄量都需要近150个小时的素材带,再加上一期“好声音”需要的准备时间,从选手反复试音、选歌、与乐队排练,大概要花掉三个星期,一期“好声音”的制作时间与工作量,是过去真人秀节目所无法想象的。

自然,在这些大幅增长的工作量背后,是节目制作成本的大幅提高。金磊称“好声音”第一季的投资投入已经超过8000万元。曾被媒体热炒的从英国专门空运过来的转椅,身价高达80万元,现场所用的音响系统,光一套音响就花掉2000万元左右。在金磊眼中,这些都是不能打折扣,不能省钱的“标准”。

为了让导师们在节目中全情投入,节目团队特地请教了外国专家,最后专门拨出一支艺人管理团队,在每个学员唱完之后,暂停5分钟供导师们休息,艺人管理团队的人员则陪导师们聊天,让导师在放松的同时保持状态。这种对细节的注重也反映在对观众的安抚上,由于“好声音”录制耗费的时间极长,每次录制都超过10个小时,以至于要有上下半场两拨观众。团队还设置了一个专门人员,用来给观众分发奖品,安抚他们不耐烦的情绪。

金磊认为,还有一种标准更为重要,那是将“好声音”与同类型节目区分开来的核心标准:“有好嗓子、爱唱歌的人,这个在中国其实并不缺少,很多比赛都有,你凭什么把这个做成跟所有节目都不一样?这是我们团队要去琢磨、反复推敲的。”在经过反复讨论之后,“好声音”团队最后将这一标准确立为传递出某一种质感和厚度的共鸣。

在选手的选择上,“好声音”学员的身份形形色色:有西北航天工业的科研人,也有普通的家庭主妇;有刚刚踏人大学的年轻学生,也有北漂经历了许多曲折辛酸的,还有80后在默默奋斗,要跟爱人一起筑个小巢的。金磊说节目团队希望能够让选手们成为这个社会各个侧面的缩影,去体现和挖掘人内心那种很真挚的本源的力量,“我们导演团队每一个人内心都是很真诚的向真向善,而且他们会从心底去热爱这些普通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中国人,想去了解他们的那种渴望。”金磊说他们团队希望将“好声音”做成一档发现自己的节目,就像一面镜子,要让所有的观众都能从这面镜子中照见自己。

2012年7月13日,“好声音”在浙江卫视播出第一期,便达到了1.5%的收视率,第二期跃至2.71%,到9月30日的“巅峰时刻”,则创下了高达6.109收视率的奇迹。这匹从低迷的选秀节目和多元化综艺节目中杀出一条血路的黑马,成为上个暑期最火热的话题。但金磊对“好声音”的成功一点也不意外,在“好声音”策划之初,他就坚信,只要能够吃透“The Voice”的强大模式,“好声音”就不存在失败的可能。但商业上的成功并非金磊带领的“好声音”团队的唯一诉求,他们更大的野心是把“好声音”做成一场运动,一场振兴中国流行音乐的运动。

这场在音乐行业掀起的“运动”最终效果如何,还需拭目以观,但在中国综艺节目步入大片时代的这场“运动”中,金磊带领的团队已经是见证人、当事者,并且正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金磊相信,通过自己和这个团队的话语权和执行力,未来一定会做出更有影响力的节目。

“因为我们这群人是不可复制的。”金磊说。

综艺大片和房大片 第9篇

第一个细节,就像本期周云龙的专栏《中国好名字》所说,“大片”的名字过于相似,各种“中国XXX”。上一波综艺节目“重名成灾”,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各频道陆续上马的各色“大本营”和“总动员”。其时至今,电视综艺在节目起名这一最外显的创意层面,改观不大。

第二个细节,不少音乐真人秀,“导师”面对新上台的选手必问的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来到某某节目的舞台。选手回答基本是制式化的,要么答“證明自己,得到认可”,要么是“找一个真正可以享受音乐的舞台”。问的人对答案心知肚明,答的人之前经过编导的“悉心关照”,不用“小抄”也能圆满应对,而观众,要能快进早就快进了。中国式“大片”必得有“故事”驱动,这似乎已成了综艺节目必有的腔调。但能不能不要设计得如此外化,能不能好好琢磨下切口和创意精细度,以免问答者如提线木偶,观者如嚼蜡?

执迷“大词”和拷贝“故事”,折射的是“综艺大片”制作和创意上的漂浮,对细节创意关照不足。“大片”不光要有样式,还得有气质,而出众的产品气质,离不开细节处理的认真和精致。

近来的电影业,也有令人担忧的“执迷”,执迷于票房数字。

商业电影支撑起了电影产业,以票房数据来论证市场问题本无问题,但现在 “票房论”有些过于喧哗。从“合伙人”到“富春山居图”再到“小时代”,从“黑马”到“中国影市增长预期”,资本思维在电影评判的天平上过于吃重。电视圈早就批评过“万恶的收视率”,电影似乎正在重蹈电视的覆辙。过于简单的票房成败论,不利于电影制发放良性生态的育成。

影市在快速扩容,按业内某些乐观的预期,到2018年,中国总票房会达到当前北美市场的水平(北美市场2012年总票房约108亿美元,合人民币约660亿元),这样的市场规模,需要既有商业属性,又有成熟价值观表达的圆熟商业电影支撑。彼时,各类“小时代”会回到其应有的位置吧——但愿。

年度大片《长城》观后感 第10篇

留意了片尾字幕,制片人、三个编剧和2个主要副导演都是外国人,别忘了老谋子英文不好,所以,这部电影里还剩有多少东西是张艺谋的?与其说,是张艺谋率领好莱坞团队打了一场漂亮仗,倒不如说,这次是强大、专业的好莱坞制片制度“架空”了张艺谋,扬长避短地逼出了最好的商业张艺谋。如果说,过去张艺谋投身商业还有点艺术家的矜持和犹豫,这次好莱坞团队是让张艺谋彻底放下身段,全身心、不顾虑地开启赚钱模式(当然,也可能是这几年的磨砺,老谋子自己想开了)。毕竟,1.25亿美元的顶级投资摆在那,任何一个商人都不会拿这笔巨款去买张艺谋的个人情怀。

尽管,张艺谋一再表示《长城》可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形象和价值观,但是骨子里这部电影并没有太多中国人的东西。他像《功夫熊猫》那样,把中国一些肉眼可见的文化符号经过工业流水线的简单加工,然后披上“made in china”的外衣摆上商店货架等你消费,这样的中国符号是表面化的,跟导演是不是中国人没有太大关系,就像《功夫熊猫》里的中国传统文化跟有没有中国人参与创作都不重要。

“饕餮”大片《长城》观后感 第11篇

老谋子还是那个老谋子,有许多值得夸赞的地方,也有很多值得诟病的地方,作为一部纯粹的爆米花商业大片,也实在没必要细细评价了。

而有一点必须肯定的是,从这部电影中,你能清晰的感受到景甜的背景究竟有多深厚。

这也是唯一让我大失所望的地方,如果没有景甜的存在,也许剧情就又是另外一种方式来展开了。

在影片进行到三十分钟或四十分钟之后,景甜和呆萌已经培养起了一个感情,这个时候,景甜死亡,而不是影片中的张涵予为了给景甜让戏而死亡。

呆萌因为见识到中国女兵的英勇无畏,在加上那一丝若有若无的感情从而决定留了下来共同抵抗饕餮。

然后剧情依旧按照原先的剧情走,直到饕餮逼近汴梁。

张涵予和呆萌带领着上万军人追击到了汴梁,为了能杀死饕餮,步兵开始悲壮送死,从而为杀死饕餮之王铺路。

张涵予在以前一直都是指挥,这个时候迫于无奈亲身上阵,从而使剧情大爆发。

然后结局,张涵予死亡,独独留下了呆萌一个人。

国产大片《长城》观后感 第12篇

作为在青岛拍摄首部中美合拍大片,《长城》创造多个“第一”: 高达1.5亿美元的投资额,是迄今为止成本最高的中国电影;它是著名导演张艺谋的首部英文片,也是好莱坞影星马特·达蒙的首部亚洲题材电影;它还开创了好莱坞制作影片在国内首映的先河,比北美市场提前了两个月。

近年来,好莱坞影片多次出现中国元素和中国影星,但大多戏份不重。电影《长城》完全改变了以往中国元素做点缀的局面,而是借助好莱坞的手段讲述中国故事,影片有着浓郁的“中国风”。张艺谋在电影中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的火药、水车等各种发明,秦腔、鼓等音乐,服装、武器等都是浓郁的中国风。作为电影的一大“看点”:“饕餮”灵感来自《山海经》,形象设计、制作由曾打造《指环王》《霍比特人》《魔兽》的维塔工作室和曾拿下57个奥斯卡奖项及提名的特效制作公司工业光魔完成。片中几场打饕餮的战争场面,一段“攻城”镜头中,有超过30万只饕餮同时出现,是史上怪兽同时出现在银幕中最多的一次。

环球电影娱乐集团主席杰夫·希尔认为,《长城》将会改变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轨迹。“环球影业对华语电影的光明未来坚信不疑,中国电影票房的迅猛增长所带来的推动力不容小觑。我们很兴奋能够参与到《长城》之中。一部中国主题的恢弘巨制,有张艺谋导演的加持和马特·达蒙与中国群星这样的阵容,使得《长城》成为把中国电影介绍给全球观众的最佳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该部影片的主场景“长城”正是在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制景拍摄。由西海岸发展集团主导开发的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规划面积92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45平方公里。园区重点发展“影视文化、智慧科技、旅游度假”三大引擎产业,青岛东方影都、慧与全球大数据产业基地、海洋公园等大项目云集,是青岛城市产业升级的主导园区。

3月30日,影片在灵山湾文化区星光岛正式开机。青岛西海岸新区专门成立《长城》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以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开发建设指挥部为主导,依托正在筹建的灵山湾影视摄制服务中心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长城》剧组在灵山湾文化区搭建了实景“长城”,采用面积最大的绿幕区拍摄:有一平方公里大,由360多个集装箱组成,戏中大部分战争场面都在这里拍摄。拍摄期间,灵山湾文化区外景地剧组人员总数最高时达到1300人。

服务小组负责人告诉凤凰青岛:“作为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接拍的第一部中美合拍大片,我们面临很多新问题,比如电影拍摄基地临时建筑手续办理,相关部门以前从来没有审批过。这就需要我们用新思维应对这种新常态,创建一种全新的服务保障机制,并变成制度,让软环境成为产业区的核心竞争力。”

电影拍摄基地的前期准备工作涉及临时用地办理、配套道路征迁等一系列难题,需要协调土地、规划、交通、公安等多个政府部门。面对项目方提出40天实现进场施工的急迫要求,服务小组组织指挥部、国土、财政、隐珠街道办事处、灵山卫街道办事处和西海岸发展集团连续多天加班到凌晨,最终按约定期限全面完成前期拍摄准备工作,保障了拍摄基地的建设进度。

除了拍摄基地建设,群众演员也是剧组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凤凰青岛了解到,在剧组发布群众演员需求后,服务小组积极与《长城》剧组对接沟通:从青岛本地学生中挑选300人作为群众演员,并协助解决剧组200余名外地群众演员的食宿问题。院方还表示,学院内体育馆、操场等体育设施都可提供给剧组使用,解决了剧组群众演员工作的`诸多难题。

电影《长城》的拍摄、上映,是青岛影视产业崛起的序幕。凤凰青岛从西海岸发展集团获悉,目前,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拥有全球投资规模最大的影视产业项目,核心板块影视产业园15个摄影棚已投入运营,《环太平洋2》等好莱坞剧组正在园区拍摄,未来3年,还将有11部好莱坞影片以及众多国内剧组在这里拍摄取景。在影视产业崛起的背后,是青岛影视产业超前布局、产业基金政策吸引和一站式专业化服务三股力量合力的结果。

青岛是国内知名的品牌城市,近年来提出建设“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的目标。作为青岛“影视之城”的重要载体,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规划建设了影视拍摄、制作基地、影视会展、主题公园等业态,规划设计对标世界一流,所拥有全产业链的覆盖远远超越目前传统影视城。随着文化区硬件建设的完善,产业园各版块将陆续投入运营,影视服务、产业配套等软环境建设愈发重要,文化区影视管理职能提上日程。

依托电影《长城》影视服务经验,为促进影视产业规范有序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内外影视摄制机构在青岛开展业务,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成立青岛灵山湾影视摄制服务中心,为来青拍摄的影视剧组提供专职服务和便利支持。灵山湾影视摄制服务中心作为青岛市影视摄制服务的核心窗口之一,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协调引导作用,整合规范影视服务市场,公开透明的为影视项目提供政策咨询、摄制服务、生活配套、宣传推介等支持服务。中心累计为30余家影视企业提供入驻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公安备案等专业服务,协助影视企业办理摄制许可证5家,电视剧备案4部,电影和备案3部。目前,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注册影视企业已达88家。

上一篇:华师在线远程学习复习资料下一篇:九年级感恩祖国的作文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