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绽放光彩演讲稿

2024-08-05

让生命绽放光彩演讲稿(精选9篇)

让生命绽放光彩演讲稿 第1篇

让生命绽放光彩

生命是一种奇迹。拥有生命,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拥有生命,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生命,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生命的力量是巨大的,生命是世间万物中最可贵的。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变得多姿多彩。

生命赋予我们只有那么一次,可正因为生命让我们领略到了亲情、温情、和谐和幸福。当一个鲜活的生命,因为安全事故而瞬间消逝的时候,留下的是那一个个不再完整的家庭,是那一滴滴酸楚的眼泪,更是那一份刻骨铭心的刺痛。是谁?让生命显得如此脆弱?是谁?让生命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是天灾更是人祸;是交通事故更是那熊熊的烈火!

2009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无数的生灵在地震中丧生,这次地震让四川汶川成了一个血泪之地。在灾难面前我们无能为力,在灾难面前我们是那么的渺小。512,那是全国人民心上永远的伤疤。那些永远沉寂在废墟中的生命,足以让我们低首致哀。

虽然在天灾面前我们无能为力,但是我们可以避免人祸的发生。还记得今年春天一系列的车祸吧!一个个朝气蓬勃的生命,转眼间就离开了人世,他们留给父母家人的是什么?是父母撕心裂肺的哭喊,是亲戚朋友无限的悲伤。

血的教训,给了我们安全的警示,每一次事故的发生,总在于我们的疏忽与大意,每一次事故的背后,总留有许许多多的懊悔与哀伤,但我们要在哀思中反思,在反思中牢记,牢记这用生命换来的教训。只有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我们才能营造出安全和谐的生活,我们的平安之花才会盛开的更加长久鲜艳。

是啊,生命是一个转瞬即逝的过程,但是只有拥有它我们才能让它绽放出七彩的光华。

谢谢大家!!

让生命绽放光彩演讲稿 第2篇

打开相约生命的书,体会生命的美好与意义。当我们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便注定了和生命挂上钩,生命是公平的,它给予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它是神圣可贵、来之不易的,那么,我们该怎样好好地去爱护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更具光彩呢?

生命教育概论是一门帮助我们认识、珍惜、尊重、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智慧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的课程。所以,要想使自己的生命更具光彩,就必须首先学会珍惜生命,懂得生命的独一无

二、来之不易,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提高生命的质量。

通过本学期教学过程中思考过的内容和切身体会,具体的谈谈我对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更具光彩的看法吧!第一,我们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三餐要记得准时吃,晚上不要经常熬夜,不要吃太多垃圾食品,多喝水,少喝有色素的饮料;当然,还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有轻生的念头,我们没有权利这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第二,在珍惜生命的基础上,当然就要提高到更高层次了,记得又一次上课老师跟我们讲了关于烦恼的问题,其实长大了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学习上的烦恼、感情上的烦恼、交际方面的烦恼……关键是要懂得怎样去消除烦恼,有的人会自己一个人去散散心,有的人会听听音乐,有的人会找朋友倾诉,但不管怎样,只要能消除烦恼的就是好办法。当然,要想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还得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因为有了目标我们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在到达理想的道路上会荆棘遍地,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没有什么事可以难倒我们的,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想海伦凯特、霍金那样的坚强,但至少我们能坚定的用户自己的理想,不要给挫折打败,在哪跌倒就在那站起来。多看书,书中自有黄金屋,看书有很多好处,看书能提升我们精神境界,能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多看书就变得更有意义了。要有接受批评的勇气,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能事十全十美的,所以,当别人批评你的时候不要将别人拒之门外,也许正因为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不断的超越自我,我们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我们要争取今天做的比昨天好,明天做的比今天好,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让生命教育绽放光彩 第3篇

一、开展生命化德育, 让道德的生命自主成长

生命化德育将学生看成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道德生命体, 是学生寻找生命本义的必由之路, 不只局限于封闭课堂教学中的抽象教条, 而是充满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们确立了“生命体验”“生命叙事”“生命宣言”3种生命化德育方式。

生命体验。生命的成长需要生命本身的体验。我们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让学生通过体验生命的积极行为, 强化生命意识, 体验人生意义。我们每年都开展“十大孝子评选”活动, 并在母亲节前夕举行颁奖仪式, 通过学生向母亲献礼、教师对获奖学生致颁奖词、主持人讲述获奖学生事迹、获奖学生发表获奖感言等形式, 使学生学会感恩, 学会尊重;我们坚持开展《诚实守信》《告别陋习, 走向文明》《与春天有约, 建绿色家园》《“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比赛》《文明礼仪承诺》等活动, 学会文明规范礼貌地善待他人、善待家园;通过举办“珍惜生命, 关爱他人”“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安全伴我行”“少年模拟法庭”“防震防火疏散演习”“法律知识进校园”等活动, 让学生学会欣赏, 学会保护自己珍贵的生命;我们每年都要举办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追梦———参加军训, 走入军营”“三好学生竞选”“竞自律委员, 做校园主人”“予人玫瑰, 手留余香”等系列活动, 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生命;我们通过开展“福利院慰问”“参观鸡西历史博物馆”“学雷锋社会奉献日”“社会调查”“清除白色垃圾, 做环保使者”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

生命叙事。德育是一个塑造人的精神生命的过程, 它指向学生的内心世界。而生命叙事是走入学生内心世界, 影响学生精神成长的途径。我们充分利用“给未来班主任的一封信”“自我成长叙事”“生生间互相评价”“成长记录”“家校共建”“教师寄语”等活动, 让学生时刻向教师和家长展开生命叙述。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 我们始终坚持“德育导师制”的引领, 成立了“德育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 拟订了“德育导师制”活动方案, 制订了“德育导师制”工作制度, 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解读“德育导师制”的内涵, 聘请我市心理专家与学生交流, 对学生进行辅导, 举行结对仪式, 建立“德育导师制”学生档案, 导师定期、不定期地与学生谈话、交流、书信沟通, 了解学生的心声与需求, 及时发现, 及时处理, 及时指导。“德育导师制”活动, 让师生在“我—你”对话中, 实现“以生命唤醒生命, 以生命感召生命, 以生命灿烂生命, 以生命成全生命”!

生命宣言。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 我们发现, 只凭借教师一味的说教, 并不能达到预想的教育效果, 我们须要创设情境, 在情境中感悟与反思, 在感悟与反思中感受生命的意义。我们坚持开展“入学仪式”“毕业仪式”“入团仪式”“礼仪承诺仪式”“每周升旗仪式”“人生叮咛”“放学前一支歌”等仪式和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 用心灵体验生命历程的悲喜, 并学会自强、自悟和自我完善。

二、开发生命化课程, 让课程成为生命体验的过程

为使生命化教育理念在课程中得以体现, 我们尝试开发了5类校本课程, 努力构建利于每一个生命成长的育人生态。

“厚德明理”课程。我们开发了《读品悟》《人生叮咛与启示》等校本教材, 利用每周一、三、五语文晨读的10分钟时间, 由语文教师负责上课。还开发了《好习惯益终生》校本教材, 由班主任利用双周周四的时间上课,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生命教育”课程。我们选择《生命教育》教材作为主要载体, 以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及意义。此课程我们利用双周一次的生命教育课来完成, 主要由班主任来上课。

“延伸补充”课程。我们组织编写了《作文指导与体验》专用教材, 利用每周的作文课进行作文的指导、实践、讲评和提升训练, 提高学生的创作素养和写作热情。在校报《常青藤》上, 我们还开辟了专栏, 刊登学生的《感悟生命》集锦, 在创作、交流的同时, 也加深了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特色选修”课程。我们相继开发了《版画教材》《素描教材》等特色教材, 我们坚持利用每周二、三、四的第七节课或第八节课开展特色选修课程, 版画课程和素描课程现已具有一定规模, 学生在感受艺术之美的同时, 也享受到了生命之美。

“阳光读书”课程。我们开发了《我读我写》《悦读》校本教材, 每个学年双周开设一节读书课, 由语文教师负责指导。读书课程的开设, 使学生开阔了视野, 丰富了知识, 也润泽了生命。

三、构建生命化课堂,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堂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 更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土壤, 因此, 课堂必须充满道德的阳光。我们倡导, 课堂是生命化的课堂, 即生命成长的苗圃、生命享受的乐园、生命创造的天地。

开设生命教育课。我们在全校4个年级开设了生命教育课, 由4位专职教师授课, 每双周一课时, 并经教学管理纳入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管理体系中。为提高针对性, 授课前我们会进行前测分析, 即向全校学生印发“生命教育调查问卷”, 从呵护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与人交往、面对挫折等几方面展开调查, 分析结果使我们认识到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也使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授课中, 我们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精心收集音像资料, 选用动感的场面和充足的生活资源创设情境, 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诠释生命教育, 使生命教育课不只是对学生进行有关生命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知生命的独特与可贵, 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获得生命的经验、信念和方向。我们还要求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把学生作为生命教育的绝对主体, 许多课都要求学生有课前的参与体验, 使学生在参与中感知生命的特征、体验生命的意义, 使生命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 从而引领学生确立生存与发展的正确方向, 实现生命的健康成长。生命课重在体验和感悟, 因此, 我们要求教师在授课后必须引领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思、在思中悟, 最终悟出自己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真谛。

其他学科渗透生命教育。其他学科的教师虽然没有执教这门课程, 但是生命教育所蕴涵的情感却在改变着所有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评价策略, 特别是在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的教学中, 我们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联系生命教育, 备课时要设计生命教育, 教学时要渗透生命教育, 评课时要涉及生命教育, 教研时要研究生命教育,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时时处处都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

班会课拓展生命教育。我们采取“小课为主, 大课为辅”的班会课形式, 拓展生命教育课的内涵。“小课为主”就是抓好常规班会课, 每周一各班要围绕生命教育六大理念并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展开讨论, 引领学生自主地健康地成长;“大课为辅”就是以一个年级或全校为单位, 开展同一主题的生命教育活动。这种大班会有两种形式:一类是大型的生命教育报告会, 例如在开学典礼上全校师生聆听著名演讲师邹晋的报告《让生命更加精彩》;一类是以班级或学年为单位的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在全校作展示, 例如初三学年的《少年模拟法庭》。事实证明, 大班会不仅有力地弥补和支撑了小班会, 而且独辟蹊径, 成为我校生命教育的一个亮点。

四、打造生命化班级, 让班级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

为了给学生生命的成长提供更有意义的空间, 我们努力构建生命化班级, 赋于班级以生命的意义, 体现生命的关怀, 让班级成为生命成长的场所, 让班级时刻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

创建温馨的班级环境。为了使教室成为学生展示个性、自主生活的场所, 我们每年度都要进行“班级墙壁文化”评比活动, 由班级师生共同策划、设计并布置, 充分展现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独特的创造力, 让有限的教室空间变为无限的教育资源, 让健康的价值观得以不断放大。

确立积极的班级文化。班集体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 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 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在班级管理中, 我们重视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需求与尊严, 在各班制订班级规则和制度时, 我们强调规则和制度设置要人性化, 要顺应人的天性, 即规则和制度要“少一点强制, 多一点尊重;少一点冷漠, 多一点关爱;少一点不准, 多一点自由”, 各项管理规则的制订都要与学生商量, 提高学生的自主认识、自主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开展灵动的班级活动。灵动的活动最有利于培养发挥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此, 我们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心理交流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每一次活动都由学生自行组织、策划和安排。我们不仅开展一些经常化、制度化的活动, 还开展一些属于学生自己的、体现个性创新的、富有生命创意的活动。例如三年二班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活动制度, 即周一为高效日, 周二为奉献日, 周三为论坛日, 周四为展示日, 周五为反思日, 使得学生一周的学习和生活都充实而快乐。

教育在生命的诗意中存在, 生命在教育的诗意中永恒。省教育厅领导同志在视察我校后说:“九中开展的生命教育在全省领先, 他们的教育尊重教育规律, 尊重人性,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在九中真正看到了德育, 在创设情境中捕捉孩子的行为, 抓住教育机会, 用行动感化孩子, 尊重每个孩子, 他们的教学质量全市榜首, 都源于德育抓得好, 黑龙江所有的学校都应该向九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也先后报道了我校生命教育的做法和经验。2009年4月, 我校应邀参加并在“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9年会暨第十届“灌河潮”大型教科活动上交流经验。我校还先后被评为“全国特色学校”“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等称号。

让生命绽放光彩 第4篇

关键词:生命教育 职校班主任 和谐 正教育

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肖川教授曾经说过:“人人都拥有生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珍惜生命,懂得欣赏生命的多姿,享受生命的快乐和幸福。”是的,现实生活中,漠视生命、残害和践踏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既有对己,又有对他。而在职业教育领域,生命教育已构成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职校生的特殊性,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具有更加突出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相对较晚。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呢?“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由此可见,在职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生命,珍惜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不要扼杀生命,享受生命的过程,追寻生命的真谛,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在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职业学校的学生较多的只是关注自身生命,而对他人的生命却漠不关心,甚至有时还幸灾乐祸;学生只会重视人的生命,而对大自然中其他物种的生命却不屑一顾,会随意践踏;学生或只会爱惜生命,但不懂得怎样提升生命质量,不懂完整地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所以,职校班主任要把生命教育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帮助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生命。

一、生命教育的意义

在职业学校开展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既有现实的必要性,又有对未来的深远意义,会对学生自身与家庭、学校、社会层面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是有助于建立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社会上,职校生往往是被看不起的一类群体,这既有我国职业教育的不发达,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不全面,重视程度不够有关,也跟职校生自身表现出来的素质有关。作为中国教育考试制度下的“失败者”,进入职业学校似乎成为了他们在继续求学道路上唯一的、无奈的选择。而长久以来,在学业上遭受的挫折,使得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自信,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此时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有血有肉、智力与常人无异、鲜活的生命,和他人一样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成才的道路有千万条,进入职业学校学习专业,走的是一条以技能取胜的成才之路。

二是有助于家庭的和睦,重燃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有多少家长,因为子女上不了普高进了职业学校,觉得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产生了对子女无比失望甚至绝望的心理。生活在家长及旁人异样眼光中的职校生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他(她)只会觉得父母已经不爱自己、放弃自己了,自己只能自生自灭了,所以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和做法,由此更加造成父母与子女的矛盾。通过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有了从头开始的行动。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可喜变化,让学生发生的积极变化感染家长,引起家长对自身更多的关注。

三是有助于校园环境的和谐,实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职业学校学生打架事件频发,轻生现象也时有发生。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被任课老师发现上课时在玩手机,按照学校规定,是要没收他的手机交由学校相关部门代为保管到学期末的。但他拒绝交出,并且放出话来:学校如果一定要收他的手机,他就从实训楼跳下去。这样的学生无疑是有心理问题的,究其原因,还是源于对自身生命的漠视。所以对职校生进行生命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做到珍惜生命、爱护生命,有利于建设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维护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任务。

四是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经常讲到,违法往往是从违纪开始。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影响到自身今后的发展,而且还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自律意识,形成科学的生命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有助于减少对社会的危害,净化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

二、进行生命教育的措施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王立华说:“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职校班主任应该把“生命教育”作为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当中。那么,如何在职校生中实施生命教育呢?

一是要教育学生关注生命,敬畏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性。班主任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让学生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它需要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笔者就在班级当中开展了“珍爱生命,远离烟草”“善待生命,杜绝打架”“关爱生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等主题班会,使学生认识到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学会欣赏生命、尊重生命。

二是要建立家校联系,实现家长对子女的正向教育。家长对子女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了对生命的态度问题。有些家长也存在着漠视生命的现象:如存在家庭暴力;有抽烟、酗酒的恶习;喜欢用武力解决与他人的矛盾;乱闯红灯;酒后驾车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命观。所以,迫切需要班主任与家长建立联系,让家长认识到自身行为存在的缺陷给孩子成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改善自己的行为,在孩子面前注重个人正面形象的树立。

三是要尊重学生个性,帮助其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特殊性。尊重生命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要尊重个性。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在学习上可以说是不成功的,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在其他方面也是失败者,这些人在文艺、体育、社团活动、文学创作、技能比武等方面出类拔萃的也不在少数。班主任要找出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闪光点”,并创造条件促其发展。只要我们尊重学生并且善于给他们机会,激发他们的个性,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就会使他们体验到生命的意义。

四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塑造健全的人格。中职生正进入青春期,越来越多的困惑、疑虑将会伴随他们,有太多的心理问题需要我们帮助他们疏导与解决,其中就包括了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所以,职校班主任要承担起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解决他们在人际关系、学习生活、男女生情感等方面的苦恼与困惑。只有有了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他们才能真正把握生命的真谛,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职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任重而道远。职校班主任自己要热爱生命,增强人格魅力,用自己的影响力、感染力来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用生命去唤醒生命、影响生命。

(作者单位:嘉兴技师学院)

让生命绽放光彩 第5篇

让生命绽放光彩

在阿姨家的楼顶上,长着许多太阳花,这些太阳花是原来是阿姨家种的,因为长了许多,盆里种不下了,有些就被扔在了楼顶的水泥地面上,也不知过了多久,楼上竞然长出了一大片太阳花,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我扒开浅绿色的茎,看到它们的根下只有一层薄薄的泥土,薄薄的一层泥土却长了一大片,这顽强的生命力真是让人不可思议。绿叶间缀满了金黄色的小花,就像天上的小星星洒落其间,让人觉得小花是一个可爱的的孩子,在向你问好。花丛中还冒出几棵仙人掌,可能是下大雨把仙人掌打落下来了一片,这碎片落在一旁的`水泥地面上,长出了一条白色的根,真是让我大吃一惊。望着眼前这翠色欲流的太阳花和仙人掌,让我不禁想起了美国著名的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出生后因为生病,双目失明,并有聋哑之疾,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学完小学到大学的全部课程。她通晓英、汉、德、拉丁、希腊等五种语言,出版了《乐观》、《走向光明》、《我的生活》等十四部著作,有的被译成五十余种文字,风靡五大洲。1965年,当她85岁高龄时被选为“世界十大女性”之一。虽然她的身体残疾了,但心里没有残疾,她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展示了自己的光彩。

让生命绽放光彩作文 第6篇

有一天,我在放学的路上,无意中发现路边一处墙角的砖缝中,夹着一个圆圆的东西。我一时好奇想把它挖出来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我蹲下身子尝试着将它挖出来,可试了半天,手指就是触碰不到它。这时,我看见旁边有一根又细又长的树枝。我拿过树枝继续努力着,可还是挖不出那颗圆溜溜的小东西。我只好拿出书包里的手电筒一探究竟,才发现那圆溜溜的小东西是一颗植物种子。

“可能是鸟将它啄进去的吧。”我不禁这样想道,“算了吧,经过我这样折腾,估计它是没办法发芽了。”

几天后,当我再次从那边路过时,我惊奇地发现墙角里的种子竟然长出了一棵小瓜苗。我顿时就震惊了。这样一棵小瓜苗竟可以冲破外壳,在没有任何营养的缝隙不屈向上,让生命绽放光彩。这是多么顽强的生命啊!

这让我想到了作为学生的我们。我们现在这个年纪正是求学的大好时光。我们是否珍惜每一寸光阴呢?是否充分利用有限的时光,延长生命的长度呢?想到这里,我更加崇敬那颗小种子了。

让生命绽放光彩作文 第7篇

为了能让孩子专注于学习主科知识,把孩子刚刚萌发的画画才能,舞蹈才能,音乐才能,发明创造才能……全部都扼杀在萌芽之中。他们全不顾孩子的感受,只是让孩子生搬硬套地走自己的老路,或是让孩子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来弥补自己的遗憾。这样一来,将来的国家就没有各种各样的人才。只有一群死气沉沉,只知道整天肯书本的书呆子。他们已经被管来得没有兴趣爱好,没有向往追求,没有发明创新。有的只是纸上淡兵,按步旧搬的机械型人材,那太可悲了!

培养孩子,应从多方面培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要寄予希望,给予鼓励,同时,兼学科学文化知识。因为孩子的目的达到了,自已想做的事情成功了。孩子就能专心地投入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方面。而且因为他们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的大脑思维更加活跃。不但记忆知识很快,而且还能举一返三。

让生命绽放光彩演讲稿 第8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关怀,关注心灵,关注个性

当我们打开教育的大门, 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如潮水般涌来, 冲击着传统教育的基石。我们在眼花缭乱的同时, 应冷静下来反思我们的教育:怎样摆脱沉闷封闭的桎梏, 让我们的课堂重新焕发生机, 让我们的课堂拥有应有的生命活力?

在追溯教育改革的历史中, 我们以崇敬的目光礼赞那些教育改革的先驱们, 古今中外的大教育家们的思想闪耀智慧之光。我们踏着前人的步伐一路走来, 期待着厚积薄发。我们希望语文课堂教育能再多一些对生命的尊重, 对人性的关怀。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的、有尊严的、有思想的生命主体来对待, 让他们在校园里、在课堂上体验到学习的满足, 成长的幸福, 成功的愉悦, 创造的欢乐, 等等。当学生发现放下沉重的学习负担, 抛开令人窒息的考试和分数, 学习是如此的快乐幸福, 生命是如此的绚烂华美, 那么我们的校园将会充满欢声笑语, 我们的课堂将充满睿智和诗意。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学生创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教育环境。在学生被应试教育压迫得无法喘息的今天, 语文教师更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灵, 关注学生的个性, 为他们创造一个富有人文关怀的语文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让语文课堂充满智慧和灵性的碰撞

语文课堂应当是一个允许思维奔腾、个性张扬的场所, 一切的愉快和欢乐的体验都应该来源于思考的快乐、智慧的启迪、思维的碰撞。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 彼此都能在教与学的这个平台上自由驰骋, 这才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如果不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理解文章、发表见解, 那么语文课堂就不可能真正活跃起来。语文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仔细地品读课文, 带领学生在文章中走个来回。而这些都应当是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前提, 老师可以引导, 但是无法代替。

例如一位老师在讲《曹操献刀》一文时, 为了拓展延伸课文的内容, 也为了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正确评价曹操这个人物, 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相关情节, 回顾所学过的曹操的诗词, 并利用网络搜索历史上人们对曹操的评价, 以及正史上对曹操的一些相关故事的记载, 要求学生自己写一篇“我心目中的曹操”在课堂上交流。由于观点不一, 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分享中实现了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大部分学生不仅能够一分为二地看待曹操的为人和功过, 而且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知识的迁移, 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有的同学甚至替曹操打抱不平, 认为《三国演义》歪曲了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形象。有的学生也对历史上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枭雄”这个观点有了更加深切的认识。我认为这样的思维引导是非常有价值的, 学生超越了文本, 学会了思考和辩证地看待人和事, 这对他们的发展是终身有益的。

语文课堂教师应立足人生的高度, 启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让他们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 保持思维的高度活跃, 既有共同讨论又有个性的解读, 既有争辩又有共识。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思想碰撞的平台, 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作者之间、学生和专家之间产生思维和智慧的碰撞, 才是真正生动和精彩的课堂。

二、让崇高的思想启迪生命的思考

文学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铸造人的灵魂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引领学生与文学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 实现文化精髓的传承。在一次次阅读文本的情感体验中, 学生的心灵尘垢会得以涤荡, 审美境界会得以升华。

屈原的《离骚》是一篇难度较大, 学生很不喜欢学习的文章, 但如何让学生淡化对这篇文章本能的反感呢?只有引导他们感悟屈原高尚的情操, 在崇高的精神审美中忘却字词的艰涩, 才能真正触摸到屈原高洁不屈的灵魂。于是, 我从香草的象征意义入手, 让学生体味屈原对各类香草执着喜爱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那些直抒胸臆、富有人生启迪的名句, 通过反复的涵泳诵读, 感受屈原孤高自洁的形象。我还要求学生利用网络, 查阅古今文人对屈原的评价, 以及有关屈原被罢黜流放的前因后果和端午节纪念屈原的典故等, 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为什么一个被流放的失宠的臣子选择自杀, 会赢得千百年来无数人的敬重和纪念呢?”一位学生在学完屈原的《离骚》后, 在周记中这样写道:“或许是上天的捉弄, 你满腹经纶, 才华横溢, 竟然抵不过小人的一句谗言;你满腔报国热忱, 一心效忠君王, 却落得如此下场。我不知道是否应该替你感到悲哀。一位诗人走了, 一位忠臣去了, 中国太寂寞了……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 你‘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高洁情怀, 却是如此的撼动人心, 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在历史的长河中, 你以死证明了你的忠贞, 你纵身一跃, 沉于汨罗的壮举, 也赢得了后人礼赞的丰碑!用生命捍卫人格———壮哉!”我把这篇文章在全班作了交流, 发现学生们的目光中透露出沉思, 相信此刻的《离骚》已不再晦涩难懂, 而变成了屈原高洁品格的象征, 学生也因此经历了一次崇高的精神洗礼。

三、让美的发现惊喜我们的双眼

语文课的陶冶, 还要通过挖掘文本内在的语言因素, 让学生有一种愉悦的审美享受。就如乐师弹琴那样, 和缓地抚触学生思想上、感情上的琴弦, 拨动它, 弹奏它, 抚慰它, 激扬它, 让学生陶醉其中, 自然有身心愉悦的感受。

许多学生写起文章, 总是语言干涩枯燥, 毫无文采可言, 主要还是词汇积累不够, 不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而且美妙的文章读得太少的缘故。所以我常常会试图用一些方法让学生学会模仿精彩的语言片断, 让他们感受语言的精致华美。

学生应该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 丰厚的文学内涵, 提高文学素养。从我个人的学习经历而言, 课外阅读给我的收益远胜于课堂。但是现在的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被压挤得几乎没有空间, 我曾经每周挤出一节课让学生到阅览室阅读, 让学生做阅读摘抄, 很多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但是由于高中课业的压力繁重, 语文课时减少, 而且课文阅读量很大, 往往课堂的课文都上不完, 课外阅读陷入了窘境。我只好利用每周摘抄精彩片段的形式和课前三分钟推介评点美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和重视课外阅读。

学生摘抄或者推介的精彩文字不胜枚举, 有的文采飞扬、语言精炼优美;有的善用修辞, 含蓄蕴藉, 耐人寻味;有的新鲜有趣、诙谐幽默;有的富有哲理, 启人心智……我相信在浩瀚文海中发现它们的学生, 当时的心灵一定曾泛起层层美丽的涟漪。课前三分钟的交流, 我常常感觉自己和学生一起被感动, 一起在惊叹, 我希望学生能在这种发现、欣赏、评价中完成“文道合一”的修炼。是他们的发现惊喜了我的眼睛, 是他们的分享带来了语文课堂的活力。

教师要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美好的人文情怀, 要让学生从文本的层面感知人性的崇高和善良, 语文课不仅仅是关注语言和修辞的阅读、写作的指导课, 更应当是一场生动的人生对话, 它让我们在感受语言丰富精炼的同时, 感受人性的崇高和伟大, 当无情的应试教育将生动丰富的语文课抽象成若干孤零零的“考点”时, 我们更希望语文老师多给学生一些感动, 让他们用双眼去发现更多文字的美、生活的美。

四、让爱与关怀滋润学生的心田

爱是人世间最神奇最伟大的力量, 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教师如果学会以充满爱的眼神去启发学生, 以饱含爱的语言激励学生, 让学生在爱的包围中幸福地成长, 那么, 教育也许会创造出更多“海伦·凯勒式”的奇迹。

教师的爱区别于慈母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更为理智的爱, 一种更关注于长远未来的爱。因为有了这种对学生的爱, 教师在各个细节上会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 会更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善于肯定和赞扬学生的闪光点, 善于启发学生交流探讨, 这种爱像和风细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师生之间是一种充满温情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例如在写作文和周记的评语时, 教师可以用充满人文气息的评语代替刻板的批评教训, 用饱含教师关爱和鼓励的评语引导学生向善、向美。评语应该是生动具体感情饱满而非笼统抽象枯燥无味的;评语应该是循循善诱而非武断批判的;评语应该是真挚动人而非严厉冷漠的;评语应该是清新活泼而非千人一面的。

尤其是对于表现一般、敏感内向、孤僻自卑的学生, 更要给予赏识和鼓励, 因为对他们而言, 饱含爱心的赞赏和鼓励, 虽然仅是只言片语, 却是莫大的情感慰藉, 它会将化作无形的学习动力, 乃至影响终身。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位学生, 她各科成绩都不理想, 也没有自信心。有一次, 我发现她的一篇周记的语言非常清新, 于是我情不自禁地在她的评语中写道:“你的文笔很有灵气, 可以看出你是个喜欢看书的女孩, 只要你继续丰富你的文学积淀, 一定会展开飞翔的翅膀!”后来我发现这个女生的周记写得越来越好, 而且语文成绩进步神速, 甚至超过了许多原本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我在惊讶她进步的同时, 不禁深深感叹赞赏与激励的神奇力量。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最奇特的相互接触。教师的爱是给予、是关怀、是鼓励……教师的爱可以激发一个人奋斗不止, 还可以让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师的爱是试图用一个人热爱生命的情感去唤起另一个人对生命的热爱, 激发生命的活力, 创造人生的奇迹。

语文是人与人交流思想的工具,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丰富的人文精神的荟萃。诸多的名家名篇、经典作品经受时间的考验而历久弥新, 并最终成为我们的精神源泉和心灵鸡汤。语文教育要找到自己的位置, 必须抓住人文教育的核心。语文教师要把文学作品所承载的全部内容、情感信息都传递给学生, 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对人生的思考, 对社会的关注。让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如沐春风, 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精神的照耀, 为学生的精彩人生描绘丰厚的人文底色。

对人文精神的企盼, 对个体生命的关注, 对人类命运的庄严审视, 正成为当代思想的主流。在新课程改革的广阔背景下, 中国语文教育改革更加凸显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体现了语文教育对人文精神回归的企盼。语文教师更要以人为本, 让语文教学绽放生命的光彩, 为学生探寻出一条通向人文精神世界的捷径。

参考文献

[1]马建明.让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站立起来[N].天津教育报, 2005-11-16.

[2]潘庆玉.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人文精神初探[C].山东师范大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0, (3) .

[3]郑忠耀.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N].浙江省邢台教育网, 2006-02-11.

语文,让生命绽放光彩 第9篇

我想,作为传承人类几千年文化的语文,作为记录人类丰富情感的语文,完全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懂得珍惜生命、爱护生命。语文,应该可以通过它特定的美促使学生生命的发展,使生命绽放应有光彩。这些,应该是语文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以下是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的粗浅思考,

一、在教学的动态生成中培养生命的平等、尊重与创新意识

几千年的师道尊严的观念曾经使教师在课堂上有绝对的权威,而受高考和应试教育影响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也使得语文课变成了一言堂。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人的心灵犹如花瓶一般精致而脆弱,正在成长的学生的心灵更是敏感而脆弱,教师不经意的言行也许就会对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我们曾经为某些教师挽救了后进的学生而高兴,我们必须承认,正是这些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宽容填平了所谓的代沟,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生命是丰富的,答案是多彩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雪化了”变成“春天”而遭到教师无情批评的事应该越来越少。

很多专家认为,语文课堂应该呈现生命态,具有创生性。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就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动态生成。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充分肯定学生的个体发现。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学生的个体生命的自由和尊严应该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充分的保证。

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在备课中未曾注意或者未曾深入思考的内容,往往会在学生的探讨中得到新的感悟,这正是动态生成教学的师生相长的表现,正是动态生成教学的体现。尊重、宽容学生,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感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尊严得到保护,学生的成就感得以加强,加上教师的尊重和宽容的人格力量的潜移默化,学生自然树立了生命必须的平等、尊重等意识。

二、在理解作者思想中欣赏生命的仁爱和张力

读书,与其说是和文字打交道,不如说是和作者的心灵对话。有一个人问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好的诗,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请你走进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在深夜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心挖掘一个心的答复。”可见,优秀的文学作品正是作者的内心寄托于文字的产物。我们在《报任安书》中读到忍辱负重与为实现理想的不屈意志,在《我与地坛》中读到超脱生死的从容和坚毅,在《(呐喊)自序》中看到作者对民族深沉而不避讳病痛的真爱,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读到对人类的拳拳关爱……这些作者,以他们不屈的意志、深刻的思想、悲天悯人的情怀让后人缅怀,让后人景仰。他们以自身的经历诠释了生命的含义。

第五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获金奖的汤国来老师上的《将进酒》可以说是典范。汤国来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组问题:李白劝谁喝酒?李白劝他们怎样喝酒?为何如此劝人狂饮?如何理解“但愿长醉不愿醒”?哪句话是李白真心的想法?设计的问题直接指向作者的精神世界,重视情感的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生命的理解。

其实,无论是作者的深情款款的叙述,还是愤世嫉俗的抗争;无论是悲凉、颓废的低沉,还是狂放不羁的洒脱,在所有的表面情感的背后,都隐藏着作者深沉而炽热的爱。可以说,没有作者对世界的爱,就没有作者的忧愤、欢乐、洒脱、执著等具体的情怀。语文教学就是透过语言文字,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精神世界的过程,让学生在与作者的对话中,丰富情感,增长见识,培养仁爱胸怀,增强生命张力。

三、在分析文学形象中体验生命的厚重和丰盈

古今中外的文学巨匠留下很多让人难以忘怀的文学形象,而这些形态万千的文学形象以他们永恒的魅力向我们阐释着生命。坚强的保尔,纯美的翠翠,刚烈的杜十娘,逼上梁山的林冲,爱财如命的葛朗台……这些形象丰富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如果仅是满足于人物形象的性格分析,只能培养肤浅的好恶观念。要想使文学形象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教师不能满足于对人物形象的表面分析,更应该探寻人物的心路历程。

比如阿Q,学生对他的精神胜利法是很容易把握的,对他精神上的麻木和它映射的人性的弱点通过教师的一定的引导也容易理解。但我们更应该去探讨阿Q性格形成的原因。只有把阿Q放到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他的痛苦和麻木,抗争和无奈,愚昧和狡猾,能干和无家可归,“正气”和欺软怕硬……才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只有从这个角度思考,我们才能脱出仅限于对阿Q性格的批判,而从更高的层面来观照个人生命和社会的关系,才明白个体生命的可悲和可敬,才对生命中的美和丑有更清楚的认识,对生命的存在有更深入的认识。

又如莫泊桑小说《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小说的最后当她重见到女友的时候,“她的脸上显出了微笑,因为它感到一种足以自豪的、甜美的快乐”。这时玛蒂尔德获得了心灵上的平静和安宁,应该说她是幸福的。是什么让玛蒂尔德有了这样大的变化?它最本质的变化是什么?你怎样理解她的“自豪、甜美的快乐”?可能学生因为认识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回答,但我相信,生活的磨炼、直面生活的勇气、负责的态度以及对幸福含义的理解等内容在这样的对人物生命心理历程的讨论过程中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他们在以后的日子中时时想到,时时思考。

古今中外名著中的形象无论美丑还是善恶,无论是可笑可恨还是可敬可佩,他们以各自独特的存在让我们明白生命是如此丰盈又如此厚重。

四、在品味语言文字中感悟生命的魅力和力量

语文不仅以文学形象让我们看到生命的丰富和精彩,还以语言文字昭示生命的魅力和力量。语文,以它美丽和充满智慧力量的文字激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朱自清先生的“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表现了荷花的纯美和神韵,鲁迅先生的“在我的后院,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在看似重复的描述中透出冷峻和决绝,史铁生先生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他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让人在冷静中深思生命的本真、坦然……”这些作家以他们的文字给人们以智慧和力量。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不断诵读,在诵读中体悟,在思考中深入。语言文字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思想、习惯……文字本身的魅力无穷,教师应该在诵读和理解的相互作用下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生命力,加深对生命的另一层面理解。

五、在学生的纵向评价中促进生命的发展和突破

按多元智力理论,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而每个人的善长又都是不同的。同理,在语文学习中也存在这种情况。即使在同一方面的不同点上学生的程度也可能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阅读,有的人善于现代文的分析,有的人却善于古诗文;同样是现代文,有的人对小说有很强的解读能力,有的人可能对散文更喜欢、更擅长。

教育是让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长足的发展。学生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是动态发展的,只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特长,都应该加以肯定和鼓励。笔者几年前写过一篇论文,题为《立体展示,多面评价》,让学生分小组定期对每人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表现加以记录,从纵向动态的评价中肯定自己的进步,从而促进其学习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在个体生命具有成就感与荣誉感的前提下,学生的内动力得以加强,每次的交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这样动态的评价,最终达到某一局限的突破,实现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体生命的完善。

把语文学习当成是绽放学生个体生命光彩的途径,是一种理念。语文有这个条件,也有这个责任。只要我们在思想上有这种认识,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将异彩纷呈,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将处处显示生命的美丽、智慧,显示生命的勃勃生机。更相信,经过这样的语文学习的学生,他们是懂得生命的,懂得尊重、爱階、敬畏生命的,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

上一篇:煤业公司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下一篇:课堂纪律考勤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