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

2024-07-06

学习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学习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 第1篇

陶先生的“平民教育”、“生活教育”等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天看来,仍然熠熠生辉。我尤其赞同的是陶先生关于“关爱学生”的教育思想。

每一位老师都想做一名充满爱心的好老师,我也不例外。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在努力践行着教育家们有关爱的教育的理念。但有时,面对着这群状况百出的孩子,不得不感叹一句:“孩子们,想说爱你真的很不容易”

上课铃响了,教室里仍然闹哄哄的一片。瞧瞧,这边几个男孩子的弹球还没有决出胜负,还在商量着下一堂课再战;那边还有几个头靠着头(来源:好范文 http:///),研究着手里的卡,谁更厉害;还有几个爱美的女孩子,正在比划着头上的发卡。

在学生作业本上,醒目地出现了你强调了不知道多少遍不能写错的字,不能做错的题。

刚刚讲过要保护环境卫生,一会儿功夫,教室里就出现了网乱扔的废纸。

每天,只要你出现在教室里,不停有学生来向你告状。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跑过来说一说,让你帮他评评理。

一天的工作下来,有时会觉得很累,很烦。受自己的心情的影响,想给孩子一个笑脸,想温柔地对孩子说上几句,有时都觉得很难。

这一切,是不是说明了我的爱心缺失了呢?我不敢想象,假如我没有了爱孩子的心情,还怎样去完成我的教育工作。

在一次的政治学习时,沙校长说的一席话,让我有所感悟,他说:“我们有的老师,总是将自己放到与学生相同的高度,喜欢与学生较劲。学生犯了一点错误,总喜欢揪住不放,搞得学生不自在,自己也痛苦,那不是自己在惩罚自己吗?”

其实,更准确地说,是我将学生提高到与我一样的高度,一切以大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行为。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下课的十分钟哪能满足孩子的玩耍的欲望,打了上课铃再说上几句又算得了什么呢?每一次开会、学习,校长不也得提醒了几次,会议室里才能安静下来,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学生又怎能做好呢?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就是在不断犯错,不断改正错误。不出现一点错误的孩子是不存在的,明白了这一点,还需要对孩子的错误大惊小怪吗?

学生不断来向你告状,那说明他信任你,想跟你来交流他的想法,其实,你不需要给他多明确的答复,只要能跟他说说话,孩子就觉得很满足了。

只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孩子们,老师想说:其实爱你们真的很容易。

学习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 第2篇

△学习《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

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使学生们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 在教学操作上,我们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今后,我会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学习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 第3篇

一、关于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就是学生自主确定学习方法,自主计划学习时间,自主评价学习效果的学习实践活动。自主学习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就是让学生少一点依赖性,多一点独立性,做学习的主人。

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那种脱离生活实际和学生需要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教学重知识轻学法,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目标是知识的传授与接受,只要教师传授了知识、学生记住了知识,教学任务就算完成,教学目标就算实现。其教学结果是“教师讲,学生听,堂上记笔记,课后抄笔记,一切为考试,考后全忘记”,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真正的学习应是以“人的整体性”为核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是焦点、是主体,教师应该是促进者,是帮助者。所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要求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课前先发给学生关于本堂课的预习目标和预习题纲的教学材料,上课后由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内合作探究,在课堂展示环节中,由学生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难点及最大收获盘点后汇报给同学们。这样在追求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关于自动学习

自动地学习,就是要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动地学习活知识,让学生建立自觉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做到“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让学生留心观察,用心领悟,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学习生活知识。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教育根植于生活,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就是死教育”。所以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学生在学校的课堂上是学习,课堂下,生活中也能学习。陶行知说:“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也跟敌人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得专,也学得博。”这与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不谋而合。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能把学习局限在课堂和课本中,要学会从课堂外,生活中捕捉信息、寻求新知、增强能力,做一个有心又细心的人,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一心向学的习惯。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我做了如下尝试:在班级教室后角设立“图书园地”,摆放各类图书杂志,供学生阅读,让学生每天读书半小时,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周三下午自习课设定为自由阅读课,给学生专用时间学习课外知识。由此让学生丰富生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感悟人生。课本之外,学生收益颇多。此外,在教室侧黑板处,设专栏“闪光点”,记录学生点滴进步,引导学生向真善美发展,又设专栏“曝光台”,曝光班内不文明行为,让学生引以为戒。两个专栏全部由学生组织,学生观察,学生记录。以上做法,为学生时时学习,处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大大激发了学生自动学习,不断进步,发展自我的热情,使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逐步培养起来。

三、关于自由学习

自由地学习就是灵活地、愉快地学习,它体现了学习的最高水准和最佳状态。就是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就是培养学生的“兴味”。一旦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时,就会乐于学习、愉快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人的学习目的越明确,追求的目标越高时,他就越有积极的学习动力。学生如果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就不可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启动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也就无从谈起。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根据学科特点,通过各种手段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如讨论、小品表演、辩论、竞赛、板报等形式,让学生乐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课时,我先请学生表演自编的小品《武松打虎故事新编》,看后,学生们既为搞笑的表演笑声不断,又为武松权益受损而愤愤不平,喝了假酒的武松该到哪里反映情况呢?店家“假一赔十”的承诺能兑现吗?面对问题,同学们又是看书,又是讨论,有的把《今日看法》的案例都搬到了课堂上。整堂课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了起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起来,参与度大大提高,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真正把“要我学”变为了“我要学”,说得不亦乐乎。这样的教学不再枯燥乏味,有利于学生轻松、自由地学习。

自主、自动、自由地学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合理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教学中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就一定能搞好教学。

摘要: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一座宝库, 其理论博大精深。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使学生自主、自动、自由地学习,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而且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 第4篇

一、转变心态,培养教师的归宿感

对园长来说,管理的本质是人的管理,协调教师的人际关系,引导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作为幼儿园这个家庭的成员,教师们该具备什么样的心态,大家在交流沟通中,统一认识。每位教师就像新娘,幼儿园就是每位教师的家,幼儿园的事情就是大家的事情。遇到事情大家要积极面对,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简单地指责和发牢骚。

心态转变了,接下来应培养教师的归宿感。归宿感是幼儿园管理的内动力,能有效激发老师的创新能力,保证幼儿园工作高速运转,推动幼儿园的发展。

浓浓的人文关怀,用温情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幼儿园还会为一些外地教师解决住宿难得问题,让老师感觉到在园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另外,自幼儿园开园以来,教师的待遇一直在不断提高。我园每年还会组织教师出外学习,开阔视野,缓解工作的压力,增强团队的精神,鼓励教师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向上的态度投入工作中。

二、知人善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是教学第一线。园长的工作琐碎负责,但我和我们的教学园长每周会做到班上听三节随堂课,及时跟教师反馈课中的问题,与教师共同商讨。推门听课活动,既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让年轻教师快速步入了成熟期。

二是着力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抓教学水平,我园组织他们上汇报课、教研课、各种优课观摩等。抓教师基本技能的培训,如讲故事比赛、舞蹈比赛、弹唱比赛、画画等等,这样我们的教师就能茁壮成长!

三是选用不怕吃苦、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年级组长。如大班沈阳老师实施人文管理,对指导年轻老师备课、磨课等工作倾注了充分的情感;中班组的朱亚利老师做事勤勤恳恳,总有着一股乐于奉献的精神,给年级组的教师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小班组汪燕霞老师是一位工作十分认真负责的教师,敢想敢做,她带这小班组的教师们总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园将园本培训、教研活动有机结合。本学期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以及我们的课题内容开展了关于体育活动的教研课,鼓励教师们挖掘创新进行赛课,大家互相观摩、互相讨论,提高大家的实践能力。作为园长,为教师们搭建提升专业化水平的舞台,使教师心中有了“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感受,让教师们在这个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挑战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能力。

三、以人为本,丰富教师业余生活

幼儿园的事情都是繁琐、细小的。作为园长,心中要时时、事事为教师着想,检查人性化管理。首先我们要减轻教师的负担,合理安排她们的工作量,本学期领导组再三讨论,决定把老师分为上下午班,班主任老师一三五的上午、配班就是一三五的下午,二四轮换,这样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准备各自的工作。

幼儿园的工作总是重复而单调的,有时难免会有教师情绪低落,影响工作的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我认为“帮他即帮已”的意识非常重要。在当今竞争力非常激烈的社会,要想生存,就必须要用智慧去创造幼儿园的未来。所以,以教师为本,和谐共创,才能使幼儿园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现在我园有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她们被尊重、被承认,她们是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教师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形成了:“幼儿园给我们营造了好的工作氛围,我们就应该努力工作的共识。”有了这种共识,教师们在工作的处处细节中都体现出来了,如从不计较做多做少,主动加班等等。

学习陶行知思想心得 第5篇

为了弘扬陶行知精神,响应我院“行知统一,造就良师,服务社会”的号召,我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全体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及积极分子,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学习,并展开了专门的讨论,同学们都受益颇深。

学习了陶行知教育理论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

爱的教育是学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学生们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学习阶段心理的基本需要是人生成长的核心需求。

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使学生们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是这样说的,“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且说“生活决定教育”。在他看来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倡导教育和生活相结合,学校和社会相结合,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爱满天下”,陶行知之博爱,是爱人类全体;而在人类全体之中,弱势群体的生命权利最缺乏保障,所以他认为弱势群体最需要爱。

作为教育家,陶先生著述丰厚,言论精妙,他的许多观点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与当前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交相辉映,堪称中国近代史的一位伟人,教育史上的一位奇人。陶行知先生竭力提倡、努力实施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一例。在陶行知先生看来,“生活教育”不仅仅是“生活”与“教育”的结合,更不是用“生活”来点缀“教育”,而是主张要使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为一体。只有当“教育”成为“生活”真实时,教育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陶行知先生之所以伟大,之所以注定要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就在于作为循循善诱的教育家与作为勇往直前的社会活动家的他是完全“熔为一体”的。陶行知先生实实在在地将自己确定的教育目标,当成了他自己生活的准则——他怎样教育,也就怎样行动,他怎样生活,也就怎样

教育。即使为此就得面对刀山火海,面对死亡威胁,他也依然一如既往,绝不退缩,因为他认定只有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教育”,才是国家昌盛、民族振兴所迫切需要的。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真谛。因为理想的教育总是指向“真”“善”“美”。求“真”是教育的根本,惟有达到“真”的境界,才能继而追求“善”和“美”。“真”之于为人,就是“认真”,就是“真诚”;之于处事,就是尊重事实,尊重科学。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然而,作为教师,我常常感到教育很难达到“真”的境界,常常会因为自我素养的局限而失真。

我觉得,陶行知先生倡导“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理论,真是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只有把教育从目标到过程都非常认真时才是卓有成效的。我深深感到,作为教师有几点必须向陶行知先生学习:

首先,教师对待学生必须公正公平。这是学生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做不到这一点,你就不可能让学生感到满意。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更加困难。我想陶行知先生是十分强调“公平公正” 对待学生的。这可以从陶公真心实意大办“平民教育”、“孤儿教育”中得到验证。

第二,教师对待工作必须认真扎实。“认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教育就更是这样。只要教师工作稍不留意,就有学生不把学习当回事。所以如果拿教师的知识能力与他的工作态度相比,“知识”还得依靠“认真”来学习,那份“才能”还得凭他的“认真”去发挥。所以有句名言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

第三,教师对待学问必须好学上进。这是当好教师的重要条件。教师不可能个个都是学问家,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相关内容,却应该熟练系统的掌握,以便给学生最好的帮助指导,更有效地带领学生开展学习研究。除了所任教的学科知识、教材教法,还有教育学心理学,都要努力掌握。这需要在漫长地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这是当好一名教师的保证。而且更重要是,教师谦虚好学、积极进取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追求真理,学做真人”就要永远虚怀若谷,永远好学上进。即便这样,能够成“家”的依然是少数。因为成“家”,需要深厚的底蕴,需要不断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发现规律,并进行深刻的理论创造;同时,还要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带领出许许多多确实优秀的学生,并获得社会确认。

第四,教师对待教学改革要有创新精神。时代在发展在进步,教育必须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什么是创新?陶行知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概括的说就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

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及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

陶行知教育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第6篇

分享

创新

陶行知教育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者;在学校,教师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衣着打扮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像那些打骂、侮辱学生的老师,自己为师不尊,又怎能教育好学生呢?

面对今天对老师有那么重怨恨的学生,老师的教育就显得多么疮白无力。人人都知道,只有喜欢,才会主动去追求。学生只有喜欢老师,老师的教育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具备像陶先生那样的胸襟和气魄,学习他给我们留下的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高尚人格,才能经得起学生和家长的考验,成为一个受社会欢迎的好教师。教育与师德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师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老师才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想想我们的学生,听听他们的心声,不仅自问,学生现在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这是我们教师要努力观察、用心思考、永久探索的问题„„

让我们用语言来播种、用粉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努力做一个受学生喜爱、家长欢迎、社会尊重的好教师吧,让我们的学生生活在鼓励、表扬声中,在真诚、友爱的环境中不断被老师、家长、同学认可;让学生在充满爱的课堂中,看到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感受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吧。

三尺讲台,日复一日,似乎平淡,又很平凡,然而崇高的师德风范正是在这平凡的岗位中体现出来。让我们每个教师站稳这三尺讲坛,用今后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生命虽短促,但只有美德能将它传承到遥远的后世。

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者;在学校,教师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衣着打扮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像那些打骂、侮辱学生的老师,自己为师不尊,又怎能教育好学生呢?

面对今天对老师有那么重怨恨的学生,老师的教育就显得多么疮白无力。

免费

分享

创新

人人都知道,只有喜欢,才会主动去追求。学生只有喜欢老师,老师的教育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具备像陶先生那样的胸襟和气魄,学习他给我们留下的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高尚人格,才能经得起学生和家长的考验,成为一个受社会欢迎的好教师。教育与师德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师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老师才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想想我们的学生,听听他们的心声,不仅自问,学生现在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这是我们教师要努力观察、用心思考、永久探索的问题„„

让我们用语言来播种、用粉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努力做一个受学生喜爱、家长欢迎、社会尊重的好教师吧,让我们的学生生活在鼓励、表扬声中,在真诚、友爱的环境中不断被老师、家长、同学认可;让学生在充满爱的课堂中,看到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感受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吧。

三尺讲台,日复一日,似乎平淡,又很平凡,然而崇高的师德风范正是在这平凡的岗位中体现出来。让我们每个教师站稳这三尺讲坛,用今后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生命虽短促,但只有美德能将它传承到遥远的后世。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第7篇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通过阅读《六位教育家》,学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自己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要做“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的人。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提高自身素质。

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楷模之影响。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洁;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学习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 第8篇

一、爱生活,做自己的主人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是教育的本原。一个人,一旦走上教育岗位,他的工作与他的生活就密不可分。

(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领学生去热爱生活。毫无疑问,对于智障的孩子来说,适应将来的生活可能比学习一些枯燥的知识更为重要。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也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有机地结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学习知识,从而激发学生以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对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化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他们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人生愿望。因此,要以生活为基点开展实际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会他们如何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使他们走上社会就能用得上他们在校所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实现生命价值。

(2)激发智障儿心中对生活的爱。有的弱智儿童,有时可能受到来自一些人的冷落、歧视、甚至嘲弄。入学后,有的由于接受知识能力差,还要经受学习失败的打击,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观念,如自尊心、自信心受损,进取心不够,自制力较差等,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表现出畏缩、压抑、自甘落后。这时,让他们在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的成功中享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孩子心中对生活的爱,就非常重要。

二、爱学生,用心灵唤醒心灵

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师爱是高于母爱、大于友爱的圣洁之爱。

(1)智障生更需要爱。每一朵花都有她开放的理由,它不会因别人的赞美而开放得更加美丽,也不会因别人的厌恶而枯萎凋落,它始终相信自己,展现独特的美丽就是花儿坚持开放的理由。上帝给他关上了一扇门,肯定也给他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智障儿童也可以让我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哪怕这喜悦来得更加艰难。事实证明,只要你付出应有的爱,他们将给你带来无限的惊喜。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正如谚语所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2)对智障儿的爱要发自内心。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老师要成为智障儿的心灵捕手,必须拥有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爱,只靠同情是难以担此重任的。智障儿,有时可能会有各种各样一般人难以接受的表现:尿裤子的,一不高兴脱衣服的,成天哼哼唧唧却不说话的,把螺丝钉塞嘴里的,吃了一小截蜡笔的,人高马大的一个人,却连大小便都需要老师帮助的……但他们都是美丽的花朵,在这所学校中得到的快乐是无法形容的。当你费尽心思走进一个智障孩子的世界,他可能开始压根不理睬你,甚至还会咬你,直到有一天,他突然主动跟你打招呼。一连几天,心情都因此好极了,你会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三、爱创造,营造充满希望的未来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认为,一个好教师不仅应该有广博的知识,不断地追求新知,而且应该不拘泥于传统,勇于创造革新。

(1)创造,让师生获得更多乐趣。陶行知先生指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很要紧的。”智力障碍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较弱,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地创设情景,让学生融入到一种愉快的氛围中,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创造各种游戏,让孩子从中获得无限的乐趣。有些是教师创造的游戏,智力障碍学生在游戏中通过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心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相互帮助的良好品德。为发掘智障儿未开启的潜能,老师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们尝试。孩子对旋律有兴趣,老师就给孩子们排练舞蹈;运动方面,去发现孩子的运动天赋;为了让智障儿在生活上更自立,老师还会有组织地带孩子们去菜市场,让他们知道什么叫买菜,什么叫横穿马路……

(2)创造,为了自食其力的孩子。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小孩从教室中、从校园中解放出来,在大社会、大自然、大森林中,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内在之创造力;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对于中重度智障的孩子来说,他们要实现的目标可能更多的是实现自立。我们教师必须为他们走向社会,能够自立于社会考虑,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尽最大努力做到授之以渔,多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成为能自食其力的人。一位特殊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如果用主要的感官来教,弱智学生也是能够学习的。我们不仅要为孩子的现在负责,也要为他们的将来担起一定的责任。

陶行知的学习心理指导思想发微 第9篇

关键词:陶行知 学习心理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

近代中国的屈辱和苦难,使得许多知识分子抱着“教育救国”的梦想,而陶行知正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怀揣着改革和发展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之路,三十年如一日在教育实践中探索适合中国教育发展之路,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教育思想宝藏,其中,陶行知的学习心理指导的思想,是其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学习心理是对学生学习活动中心理活动的指导,其目的在于通过此种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而学习心理指导,是指教育者根据现代学习理论,针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步骤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1]本文以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角度为切入点,对陶行知的学习心理指导教育思想试作探析。

一、 学习态度的心理指导

陶行知积极地倡导从日常学习态度和考试态度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在日常学习态度方面,他认为,学生求学时,应该具备“虚心、留心、专心”的主观品质[2]; 而在做学问时,“最忌的是玄想,武断,尽信书,以差不多自足,以一家言自封。我们要极力的锻炼学生,使他们得到观察,知疑,假设,试验,实证,推想,会通,分析,正确,种种能力和态度,去探求真理的源泉。”[3]

二、 学习兴趣的心理指导

学习需要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陶行知在其育才学校的三点准则中,就提到了学習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了“积极设施”的教学理念。陶行知认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应该提供给学生良好的物质环境,“以少年儿童持续地对某些具体活动极感兴趣作为基本考虑,通过专门提供环境和养分。”[4]例如,他提倡利用多种教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图画、幻灯的使用,图画是辅助了解课文和引起学习兴趣的工具;幻灯能使学生注意集中在影上,使学生口、耳、眼三部都受到练习,并且还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三、学习方法的心理指导

陶行知从来没有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问题,他精心研究出广为人知的“五路探讨”、“集会研究”等学习方法,给学生了提供了科学的“投路石”。

(一)“五路”探讨的学习方法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中国的传统文化颇有渊源,他将《中庸》对学习过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表述,进行了精要通俗地转换,即他提出的五路探讨学习方法:体验、看书、求师、访友、思考。[5]除了传统教育强调的“看书”、“求师”“思考”等方法外,陶行知一反传统地将“体验”放到了学生学习的首要地位,既体现了他一直倡导的“行是知之始”的教学理念,又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亲身体验的习惯。值得提及地是,“访友”的学习方法,与我们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提倡的“同辈教育”的观念不谋而合,具有鲜明的卓越性。

(二)“小先生制”的学习方法

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小先生制是对陈旧的填鸭式教学的挑战,并且解决了当时师资奇缺、经费不足等教育问题,他经过多年实践已经证明,小先生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小先生制,就是用小孩教小孩,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任体系。这种学习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快乐学习,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了学生的潜能。

(三)“教学做合一”的学习方法

陶行知在育才学校的教学实践中,他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他创立了“教学做合一”的学习方法。虽然“教学做合一”的学习方法与“集会研究”同样强调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是与后者不一样的是,前者更多地侧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着重指明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陶行知简明扼要地将其总结为五字诀,即“一、集、钻、剖、韧”。其中,“一、钻、韧”分别是指专一、钻研和坚韧的意志品质,“集”和“剖”分别是指搜集和分析的知识的能力。陶行知认为,只要学生将以上五个要求做到,那么在学问上一定可以豁然贯通。

可以说,陶行知关于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指导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而且他的教育理念在中国的传统教育基础上进行了一次质的飞跃,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5.

[2]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第1卷)[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271.

[3]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第1卷)[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4.

[4]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第6卷)[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22.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第10篇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即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且说“生活决定教育”。在他看来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倡导教育和生活相结合,学校和社会相结合,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爱满天下”,陶行知之博爱,是爱人类全体;而在人类全体之中,弱势群体的生命权利最缺乏保障,所以他认为弱势群体最需要爱。爱是陶行知毕生事业的灵魂。“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施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使学生们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二、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及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会学习才能创造。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第11篇

肥西县实验小学

郭立玉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学习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名篇论著,让我的收获颇丰、感触很深。

在陶先生的众多教育思想中,给我感悟最多最深的首先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思想,和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肩负着生产新知识,传递新知识的教师队伍建设也将永无止境。为了可能被淘汰的危机,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作为教师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只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

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教师不仅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使学生们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学习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 第12篇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李淑珍

最近,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学习陶行知教育名篇活动,通过学习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名篇论著,让我们的收获颇丰、感触很深。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爱满天下。”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更应敞开爱的大门,接纳每一个孩子。无论他是健康成长的幼苗,还是不幸被虫害咬伤的花草,用爱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用爱融化孩子心灵上的坚冰。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  

学习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 第13篇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终极目标就是为学生综合协调发展, 为国民全面素质提高奠基。就美术学科来说, 《美术课程标准》较之“大纲”最明显的突破就是“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角度表述目标, 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怎样在教学过程中, 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支配课堂、课外, 让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与学习生活中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这是美术教学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在美术教学中, 我们以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新课程标准为理论支撑, 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的能力,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激发兴趣, 形成自主发展的格局

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和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学好课程的重要动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术兴趣的保持和发展是奠定学生艺术素质开发的前提。陶行知说:“凡美术都有使人欣赏爱慕的能力, 那不能使人欣赏的爱慕的, 便不是真美术”。《美术课程标准》也明确批出:美术教学要让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美术课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艺术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合理编排、丰富调动, 精心优化教学内容, 运用科学、生动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特别是采取有针对性美术兴趣的引导, 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发展的格局。

如, 笔者组织热爱齐白石老人的学生成立“虾趣”探索组, 组织热爱徐悲鸿先生的学生成立“马艺”研讨组, 等等, 让每一个学生根据个人情趣参与其中, 充分调动了全班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产生表现欲望和创作激情。

二、创设情境, 营造自主发展的空间

陶行知说:“气候是生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要学问长进必须创造追求真理所必须的气候”。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过程, 尤其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营造适宜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心理氛围。美术教学及活动是艺术活动, 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创造性、情感性、审美性等特点, 尤其需要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艺术情境, 可以说, 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是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只有把课堂活动变成和谐、自由、宽松、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融贯其间的情感场, 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呵护、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灵感, 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有效地交流、主动地探索。

三、发扬民主促进合作, 营造和谐境

美术学科的独特属性, 体现出美术的形象化、多样化、个性化和创造性特征, 依据这一学科特征, 美术教学尤其强调民主、合作、和谐。成功的美术教学依赖于真诚理解、相互信任、民主平等, 精诚合作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过程, 强调师生的民主、平等, 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自由、宽松的心理氛围。

其实, 陶行知早就多次倡导教学民主合作。他说“一校之中, 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 才能是真正的精神交通, 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场所, 师生之间应当相依为命、甘苦共尝, 才可能达到精神沟通感情融洽。”“我们要秉承美术的精神, 使环境出现和谐的现象。”“我们要把育才办成一个诗的学校。”在美术课教学中, 我们充分利用学科特点, 采用民主、合作的方法有效调节控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和变量, 把动与静、理与技、画做与观读尽量合理安排, 形成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探究的和谐局面, 大大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

四、授法导学, 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

现代教育论认为,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陶行知在重视教学中方法的传授的同时, 又强调以教法促学生自主学习之法。他说:“活的人才教育, 不是灌输知识, 而是将开发文明宝库的钥匙, 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美术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比较一个明显突破就是:“既注意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还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方法和过程, 学会学习”。我们在美术课教学中, 就应该注重学习过程, 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教育, 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技巧, 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在美术课教学中着重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指导学生把握绘画要素。陶行知说:“学画要想学得好, 必得有四种要素:一是自己的天才, 民族特长在个人身上之表现;二是名师的指点;三是名画之临摹;四是自然之熏染”, 陶行知十分内行精辟地阐发了绘画的要素, 即民族风格的发扬, 名师名画的导引, 自然美景陶冶感悟。教学中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领悟中国画特点、感知美景和美的生活, 并注意广泛的艺术生活的积累、深入的艺术实践的尝试, 从而为学生自主进行美术创作和鉴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指导学生把握美术学习的方法技巧和规律。陶行知倡导的“教学做合一”就是“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 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 怎样学就怎样教”, 强调的也是导法和实践。我们在美术课教学中实践陶先生教育理论, 教师着眼于授法, 学生立足于实践、创造。例如, 素描课画石膏头像, 着重讲比例、结构、特点、基本技法, 为学生搭建起自主实践的平台,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画, 出现了不同特点、不同手法、不同风格, 取得较好效果。

三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展。陶行知提出“六大解放”, 即解放儿童的头脑, 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解放他们的空间, 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获得更丰富的学问, 这些都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在美术课教学中, 我们尽力推进“六大解放”, 努力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模式。课堂教学, 推行“教学做合一”, 用较少时间授法、启迪, 多留时间让学生动手、动脑进行美术实践, 提出启发性强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研讨、质疑, 自由发表意见;课外活动, 以活动小组为依托、以学生自主活动为方式, 多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进行美术实践, 丰富他们的知识, 开阔他们的艺术视野和思维, 加快他们主体性的成熟过程。这样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力。

综上所述, 在美术课教学中, 我们借鉴陶行知教育理论, 以新课程理念为支撑, 依据基础美术课教学形象思维的自主性、脑、手并举的实践性、创造思维的特殊性、个体操作与集体教学的矛盾性等诸多特点, 还学生以主体的生命, 努力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以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新课程标准为理论支撑, 论述了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美术能力的方法, 为丰富美术教学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学习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 第14篇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大胆尝试,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的教学中,班上有一名学生对小女孩“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中“微笑”这个词很不理解,认为:人死了应该是悲伤的,怎么还会微笑呢?在教学中我便组织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文中的矛盾处理解,并给予点拨,使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更进了一步。

二、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堂

无数实践证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可取。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佳时机,从课本上了解到的东西是有限的,《月亮湾》一文将农村恬淡美好的景色描绘的再好,对于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孩子们来说也很难引起共鸣,但当他们真正见到月牙一样的小河,闻着河岸上的桃花香,听着采茶姑娘们的欢声笑语,时不时和水中的鱼儿打声招呼,就会是另一种效果,在今后他们遇到类似的情景时也会知道怎样描绘和表达心中所思所想,语言功底自然有所提高,教学的目的也达到了。另外,一教一学的模式也缺乏自主性,陶行知在其创造教育中提到教、学、做要统一。以往这种你来我往、你教我学的模式,师生之间交流反馈、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单一,不利于综合性学习。对此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各类活动,如户外采风、主题演讲、经典故事改编话剧等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表达之中,达到视、听、说的结合。学生在自我实践过程中不断产生问题再解决问题,在这种良性的互动之中建立起自主学习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三、重视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创造能力

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讲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激发出来的,或者说是学生“悟”出来的,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调查、实践、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等综合性学习的课外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索意识、创新能力通过实际的创造性活动逐渐得到发展。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创造条件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这样做学生通过对课外活动的主动参与,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天赋、审美鉴赏力也在课外活动过程中得到提升。例如:针对某一具体综合性学习课题开展的课外活动形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获取资料,也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例如:研究论文、调查报告、板报设计、演讲比赛、综合实践活动等等。此外,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真谛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寄情山水”这一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带领学生游历风景名胜,让学生收集与之相关的故事和传说,然后,开展知识竞赛,也可以畅谈渴望去旅游的地方。在这样一系列的课外活动中,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自己的探究和创造能力。

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以看出老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道和授业,至于解惑,如果老师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试问怎么可以做到解答疑惑呢?目前,多数学校的教学模式均是处于老师高高在上、学生随声附和的状态,这也是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通病。“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的传和受的关系,而应该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师生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之中共同进步。

总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近年来出现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这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也是引导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需要我们语文老师不断探索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精神也是息息相通的。我们一定要继续学习、实践,用以指导我们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从而让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 第15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的高效课堂教育系统,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的评价系统。这些新理论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与陶行知先生倡导学生的“六大解放”多么一致啊!陶老倡导的“六大解放”是:

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

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

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

四、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谈;

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丰富的学问;

六、解放他的时间,要让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合作能力与创造能力,以此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国家建设的需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主张“智育注重自学”“学非问不明”。当年陶老的论述与成功实践,对今天的高效课堂改革,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有着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自主学习理念的形成

自主学习即预习。学习的诱因是自我需要,本应该让学生充分自主,主动求索,自发进取,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将学习变成了高压灌输。其结果是教育中的所有行为都变成了外在努力,而不是发自学生内心的追求。要想让学生乐学,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当着重改善课堂教学的模式,结合陶行知教育理论,来塑造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生成质疑,把不懂得找出来,准备对学与群学。陶老的“教学做事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这些话的核心是强调“做中学”。它具有多

重含义:一是突出实践是认识的先导,只有做了,才可能有学习收获;二是学习要有情境,有个体体验;三是教学要根据“做的体验”进行反馈、调整和总结;四是教学要针对所要完成的任务,遵循工作逻辑主线,按照“做——学——教”的顺序实施教学。这些都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首先给学生这节课的预习任务,让他们根据任务一步步地去完成。他们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用红笔划下来,以便与学习伙伴进行讨论解决。其次我强调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监督组员的预习情况,甚至是检查和辅导。最后我把各组中预习发现的问题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集思广益,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时我总是不停地追问,适时点拨,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例如我在让学生预习单词的读法时,让他们根据五个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找规律,自己读出的正确读音,学生记忆深刻,有成就感,学习有兴趣。发现问题说明他们深入预习了,找到办法时告诉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的源泉,是一切创新的根本。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多使用一些“想一想”、“试一试”“为什么”这样启发性的教学用语,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比如在学习英语表示颜色的单词时,我让学生自己制作不同颜色的卡片,课余时间让他们两人结对子练习,告诉他们看到物品时主动用英语说出他们的颜色,变被动的死记硬背为轻松的自主学习,让自主学习成为习惯。完善教学内容,营造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

完善教学内容并不是违背课本知识纲领而向学生讲述更多的课外知识,而是将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与整理,形成更具体、更适于进行自主学习的内容。将存在相互联系性的单元集中讲解,增加知识间的联系性。而且长期以来,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这种思想,将中心转移为学生,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时候,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启发学生利用已学习的分析方法来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增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购物这个话题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如在班级设置一个购物角,把学生已经学过的物品如,sweaterblouseshirtjacketpantstrousersshoescapetc.摆放在那里,第2页 让学生结对去购物角实地购物,营造一个生生互动的轻松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实际交流中学会购物的交际用语。学生自己乐意去学的知识接受得快,记忆深刻。

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的独特个性得到有效发展。而多数教学课堂仍然是教师“一手遮天”,遏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因为多数教师认为,如果课堂氛围过于轻松,很容易造成场面失控的情况,所以教学实践中要把握住“轻松”的度,教师要做到收放自如。这样,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学生就会敞开心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才会积极地主动学习。陶行知先生因此说道,“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想要营造轻松的课堂,不仅要实现课堂上的平等,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自主就是就让学生既要做自己的主人,更要做班级的主人、学校的主人;自主就是让学生既要做学习的主人,更要做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人。理想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取决学生”的改革,他的出发点是相信学生。学生可以在这样的课堂上提升成绩的同时提高能力,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发展,赢得尊重的同时拥有尊严。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表现,把赏识教育带给每个学生,绝不要吝惜自己的微笑和掌声。要练就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细微变化、小小的进步,把基础知识的展示留给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他们觉得自己被鼓励、被承认、被欣赏,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三、教师要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1938年陶行知先生到武汉大学作演讲。他从皮包里抓出一只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接着,用左手按住鸡头逼它吃米,鸡只叫不吃。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鸡挣扎着仍不吃。当陶先生松开手,把鸡放在桌上,大公鸡就吃米了。陶先生用这个深入浅出的“强逼鸡吃米”案例批评了生活中那种:“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的现象,同时,又启发学生要“自动地学习。”学习同公鸡吃米一样,是自觉自动的行为。老师按住头,把知识硬灌给学生、硬喂给学生,是学不成的。多年来,在应试教育制度的束缚下,许多学生“全然依赖”老师。一旦离开老师,没了参考书、练习册,便不知怎样学习。然而,学生最大的能力,莫过于学会自己学习。陶先生几十年前的教诲,对广大教师改进教学方

第3页 法,引导学生自主、自动、自由地学习,有着深刻的启迪。

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就是要少一点依赖性,多一点独立性,做学习的主人。笔者以为,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自习的习惯养成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做好了,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充分说明了习惯的重要。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有:做事有主见,学习讲方法;珍惜时间,擅长统筹安排;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会对学群学,善于交流合作;自觉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主动选择学习策略,自我监控学习过程等等。有无主见和独立性则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自主性强弱的标志。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实事求是地自定学习目标,自订学习进度和计划。会思考,不盲从,依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克服困难,独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会自主地支配和利用时间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实施新课改后,学生学习负担有所减轻,还了同学们一片自己拥有的时空。面对忽然增多了的时间和空间,怎样做到象陶老教导的那样,学会利用“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教师要积极引导,把学习的自由和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把属于自己的时空很好利用起来。

自动地学习建立在自觉随地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学会自动地学习,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随时随地的自动地学习活知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只要留心观察,用心领悟,时时处处都可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本领。上课固然是学习,听报告、与人交流、做家务也是学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游山玩水,投身大社会、大自然的怀抱更能学到很多很多的活知识。第二,要引导学生学会及时地学习新知识。陶先生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进步,偶一停留,就要落伍!所以必须及时学习。”随着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将导致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学习将交替贯穿于一个人的毕生。要教育学生千万不能把学习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和教科书里,要学会从电脑网络、电子信箱、广电报刊等传媒中及时捕捉信息,寻求新的知识。不会及时学习新知识的人,迟早将成为“现代文盲”而被淘汰。

自由地学习就是灵活地、愉快地学习,它体现了学习的最高水准和最佳状态。

第4页 怎样做到自由地学习?首要的一条是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陶先生历来主张学习要有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时,就会虽苦犹乐,轻松、自由地学习,并在自由地学习中充分发展个性特长,弥补欠缺,进而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其次,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态才能做到自由地学习。现在,有些学生学得很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把目标定得太高,经过努力仍无法实现,加上家庭、学校和社会舆论的种种压力,于是就产生自卑感,意志消沉,情绪焦虑。古往今来,学海中难免有失败,成长中总会有烦恼。得失、进退是常事,始终第一则不太可能。要教育学生承认差异,有自知之明。学会在挫折中磨炼意志,在烦恼时自我解脱,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态,在知识的大海中找准自己的航向。

陶行知先生关于自主学习的教育理论可谓博大精深,只有进行长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才能领会到其中的精髓。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要不断钻研陶先生的教育理论精华,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5页

【行知杯论文】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姓名: 杨 艳 春

作者单位:太和县马集乡中心校

联系方式: ***

上一篇:团结第一优秀作文下一篇:2022初中数学教师个人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