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就业方向

2024-08-05

工商管理就业方向(精选11篇)

工商管理就业方向 第1篇

工商管理就业方向:

1、国家和省市各级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或行业管理部门;

2、以大中型工商企业为主的内资企业;

3、外资或涉外经营的工商企 业,以及国际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类型的咨询服务等中介企业;

4、银行、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

5、在国内院校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到国外高校深造学习。

除此之外,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企业、文化、体育交流活动的策划项目管理师,帮助企业和个人进行管理咨询、战略规划管理咨询师等其他工作岗位也是不错的就业选择。

工商管理就业方向 第2篇

1.金融学,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金融企业和部门从事相关的业务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在金融研究机构、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等从事金融方面的研究、教学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从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及国际投资的经营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机构等部门从事涉外经济领域的管理和研究工作。

3.工商管理,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各类企业从事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营销管理等工作;也适合在各类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从事相关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企业的信息中心、市场分析部门、客户服务部门以及档案文献等部门从事系统管理与信息分析的工作;还适合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金童机构、科研单位、高校图书馆等机构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分析工作;对系统开发有特长的同学还可以在IT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5.人力资源管理,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各类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评估、制度设计等工作;也可以在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从事人事方面的管理工作、同是也可以在高等院校等机构从事人力资源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6.市场营销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各类工商企业从事市场、销售方面的策划与管理工作、也适合在保险公司等单位从事营销等业务工作、同时可在院校等机构从事营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7.财务管理,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各工商企业以及跨国公司从事会计方面的事务和公司金融和理财的管理工作;也可以在银行等金融企业从事项目投资等资金管理工作,同时可在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8.会计学,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涉外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审计及相关岗位的工作;亦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涉外经营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

工商管理就业方向 第3篇

众所周知, 学生都是在课本上学习知识, 学习的领域很广, 但知识终究是文字性质, 不能有实物的应用, 造成很多学生的专业应用动手能力太差, 最终出现工作难找, 难就业状况。 现今, 很多的院校都插入了一些实习性质的专业教育培养, 会将学生带到未来可能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 学生可以在此环境下学会适应社会, 学会怎么去应用专业知识, 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 提高其被录用的机会。 这个方法能够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 中等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现状

四年前国家就已经颁布了对于中等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的企业实习办法, 对学生实习进行全面规划, 限制, 对一些不适合切非学生专业的实习岗位进行排除, 确保学生实习能够顺利进行。 并且现今的学习模式是专业两年, 实习一年, 这样能很好的让学生利用自己刚刚学好的知识去应用到企业工作方面。 现今, 国家还对企业一些针对学生实习制定的不合理法规进行整改, 保证学生的权益。 并且设立了针对无岗位工资的学生的就业补助, 避免学生被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

三、 存在的问题

1) 存在学生选择岗位挑剔。 很多学生对于一些岗位有偏见, 造成很多学生面对某些企业的某些岗位的安排时, 无心应对, 也可以说是不认真对待其岗位, 缺少岗位的责任感。 学生偏向于工资高, 但工作时间短的岗位, 但这样的岗位学生却难以胜任, 也就出现了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2) 学生专业对口率低。 很多学生选择的工作不能和其在校期间学习的相结合。 学生在了解之后就会对岗位产生恐惧感, 对于企业高效率, 高节奏的工作生活中, 不能很好的适应。 据资料了解, 随着实习时间的变长, 专业对口率呈上升趋势, 但依旧未超过1/5 的整体人数。 面对高比例的学生专业不对口率, 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信任也开始产生了裂痕。

3) 学生工作流失率高。 由于学生被分配到不同的企业中进行实习, 也就造成很多同学的专业不对口, 上文也已经提到学生专业对口率低, 这也就说明, 学生在之后的岗位工作中会有很多人出现岗位调整, 据资料来看, 随着工作时间的变长, 学生工作岗位的流失率逐渐升高, 达到了整体的1/3。 面对高流失率, 企业管理出现难度。

4) 存在学生不能处理好与同事关系。 对于学生, 在其进行岗位实习时, 年龄并没有企业里的老同事大, 对于工作还不成熟, 难免出现工作失误。 虽然学生已经在学校锻炼了两年, 但终究不是社会, 步入社会, 步入企业, 学生缺少相关人际关系处理经验, 也因其年龄不高, 还有着青春的冲动劲头, 就会在工作中和其他同事产生矛盾, 一气之下, 产生矛盾的学生就是选择辞职不干。 据了解, 普遍出现问题之后, 进八成学生都选择离岗。

四、 存在问题的来源

1) 学校教授内容死板。 学校在教授学生内容时候, 过多的注重课本上的知识, 也就是应试教育, 过多的去给学生掰开细节, 强调重点, 是学生不能有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 不能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一一对应到自己的学习框架中, 在到达企业实习时, 手忙脚乱, 并不能良好的处理好企业中的工作, 并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 课程设置不恰当。 学校对于很多课程, 都以基础为准, 但在实际的实践课程上, 就缺少相关指导, 学生的动手能力太差, 尽管再近些年, 很多学校注重的伴随课程的实践课程, 但也处于不成熟阶段, 实践设置的并不能很好体现在企业中的一些工作模式。 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就会变得很差, 不能举一反三, 甚至有一些都不能做到举一反一。 造成就业实习工作中很多困难。

3) 教育知识“ 一味灌输”。 在课堂环节, 很多老师都是独角戏, 这就使课堂过于单一, 不断的教授学生知识, 却不能让学生在此方面进行反复咀嚼, 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太少, 课堂活跃程度太低, 特别是一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 在课堂上开小差, 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差。 所以就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达到良好的相互配合, 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 进行多模式授课。

4) 企业要求高, 学生能力差。 在企业选择学生方面, 都是偏向动手能力好的学生, 在以上种种原因的出现情况下, 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就相对偏差, 很多学生在岗位上, 出现, 现做现学, 极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很多学生都是家里的“ 小皇帝” “ 小公主”, 特别是很多是独生子女, 这就带给学生一些自私自利的意识。 也就产生了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5) 学生主观思想控制。 很多学生都没做好步入社会, 步入企业工作的准备, 在一些工作中, 也就缺少了责任心, 对被交给的任务, 放轻看待, 也就造成很多失误, 违反纪律。 在多种状况出现后, 企业也会对那些学生排斥, 就造成学生更没有学习的主动。 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差, 在之后就很容易一些同事产生矛盾, 各种情绪奔涌而来, 也就给自己和企业造成了工作障碍。

五、 解决办法

1) 进行教育和课程改革。 对于教育单一情况, 学校可以适当采取一些教师培训, 借鉴一些别的学校的一些好的授课方法, 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活动。 例如: 可以进行小组学习, 教师激励学生小组进行比赛, 之后有一些小的奖励, 带动学生积极性。 同时学校也需要多样化的实践课程。 2) 提高学生专业对口率。 在学生进行就业实习时, 学校应该承担责任, 以过来人的身份, 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避免之后学生流失, 提高对口率。 3) 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学生自身需要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 在学习中积极主动, 并且积极学习创业教育课程, 在企业中积极主动工作, 积累企业工作经验, 为之后的再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

六、 结束语

学校进行职业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从以往的事例来看, 很多院校在教育方面缺失, 学生步入企业之后, 很难适应企业的氛围, 在企业中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 自身的情绪不高, 也影响着身边的同事, 长此以往也就发生很多不愉快的事情, 同时企业也应该在工作中, 以一颗包容之心, 容纳学生。 因为曾经别的学生出现过不愉快的事情, 就对刚来的同学抱以排斥是不正确的行为。 学校完善学生, 企业包容学生, 学生积极学习, 矛盾自然就消失了。

参考文献

[1]姚胜兴等.顶岗实习的实践与思考[M].质量与发展 (2)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2]叶运生, 姚思源.素质教育在中国[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1.

[3]汪霞, 崔映芬.将学生可雇佣性培养融入课程:英国经验[J].高等教育研究2011.

工商管理就业方向 第4篇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学生;就业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学生的就业情况不乐观

公共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公民的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受到社会、民众和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卫生事业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重点领域。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公共事业尤其是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其管理状况不尽如人意。当前,我国人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突出,整个社会对于医疗卫生系统有诸多不满,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为此,必须提高卫生事业管理的科学性和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有专业化的卫生事业管理者。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高等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1998年由国家教委批准的新专业,从1998年至今,全国已有超过132所高校设立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但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量毕业生并未进人公共事业专业领域就业”,根据有关统计机构统计分析,公共事业管理的毕业生就业率为:79.53%。

二、造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社会认知度低

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展时间短、社会认知度较低,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中遇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甚至不了解其专业培养的方向,提到“公管”专业,用人单位更多理解为“工商管理专业”,相对于其他发展时间长、社会认知度高的专业,在求职竞争中,首先就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2.专业设置不合理

(1)从目前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设置情况看,主要是医学院校,包括一些综合类院校。各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方案各有其特点,但基本方向都是培养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但从就业渠道来看,当前,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于本专业尤其是本科层次学生的需求极其有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需求也不高,就业渠道较为狭窄。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中:录取研究生:l8.41%、中小学及其它教学单位:10.00%机关、其它事业单位:14.5%、国有企业、民营及私营企业:12.05%、三资企业:0.87%、医疗卫生单位:5.71%、科研设计单位:2.73%、金融单位:1.51%、高等学校:7.65%、出国:0.17%、部队:2.22%。而各大院校争相开办该专业的结果使得毕业生的供给越来越超过需求,必然造成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2)相对于对实践有较高要求的其他专业例如医学类专业而言,作为社会科学类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在专业培养上,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考核评价最为重视,而实践课程设置较少,评价更是流于形式,这使得学生在大学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很多学生所忽视。

3.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存在不合理之处

首先是普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专科生能从事的工作,非本科生不招;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工作,非研究生不用。这种用人观念给广大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包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其次受传统经验的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对口就业单位,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于本专业学生的认同度不高。从我国医疗机构管理的传统来看,医院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临床工作的或者有过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负责,对于拿管理学学位、仅接受过粗略的医学知识学习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学生,认为无法胜任医院管理的相关工作。这种用人观念对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影响较大。而实际上,作为临床上成绩突出的医务人员,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性、系统化的管理学教育,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对于医院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一种经验性管理,因个人经验不同可能使管理工作显得随意而缺乏规范性、效率不高;而作为医院管理人员,扮演的是组织管理者的角色,并不在临床一线为病人诊治疾病,不需要具备系统、高深的医学知识就可以胜任。

4.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有待提升

本专业学生就业难还存在学生就业择业能力欠缺的原因。如前所述,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主动性不够,对于工作、职业的了解很少。在参加就业招聘前,很多学生几乎未参加过一次用人单位的面试,缺乏相关的知识准备、信息准备和实际经验的积累,而这些是提高就业成功几率的必要条件。

三、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1.开展专业宣传,提升社会认知度

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都有一个过程,各高校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和方式,例如网络、电视、报纸等,开展专业宣传,提升社会认知度。首先应该让社会上的用人单位了解该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了解其专业设置的目的。同时,可以在宣传中,介绍国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状况和趋势,通过对国外先进意识和经验的引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变社会用人单位不合理的用人观念。

2.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加强专业建设

首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希望招聘到的是可以胜任工作的人才,对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较好而实践能力缺乏的问题,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大实践课时的设置,多给学生提供进行专业见习、实习的机会,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评价,使学生对实践能力更为重视并有所提升。

其次,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从目前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看,就业去向为医疗机构的所占比例不高。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于本专业学生的需求量不足以消化每年的毕业生,就业渠道较为狭窄。而从学历层次上来看,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作为本科毕业生,已经属于社会主要的一般性人才,相对于研究生来说,对于专业对口的要求并不高。尤其相比工科、医科等专业,社会科学类专业间的替代性较强。在专业设置中,应注意拓宽基础,改革单一就业方向的专业培养方案,使本专业学生既可以从事卫生事业管理工作,也可以实现多元化就业,从事公共事業相关的基础性管理工作,甚至是管理大类的工作。

3.引导用人单位形成合理的用人观念和用人制度

用人单位不合理的用人观念的转变和合理用人制度的建立要依靠政府、社会、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政府应制定适宜政策,例如,对于医院管理人员的聘任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通过规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员的任用比例等方式,转变我国传统依靠临床医务人员进行经验性管理的不恰当做法。

4.提升学生就业择业能力

首先,要加强学生就业择业意识的培养,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给学生传达有关就业的信息和知识。其次,开展就业知识的教学和交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时应注意避免流于形式,也可以采取与往届学生座谈、邀成功人士开讲座等方式,使学生获得一些就业经验。第三,就业能力提高关键在于实践,可在就业指导课中,开展相关比赛和模拟面试等锻炼学生;利用实习、见习机会,例如组织实习面试选拔决定实习单位分配;在求职招聘季,学校就业部门除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外,还应及时组织学生间进行经验交流,引导已参加过面试的学生反思自身就业能力的欠缺,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毛新伟.“211”模式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考——基于本土化的视角[J].经济师,2011(11):124-125.

[2]雷丽珍.高校公共事业专业发展的困境与挑战[J].焦作大学学报,2010(1):118—120.

作者简介:马春燕(1983-)吉林松原人,硕士,讲师,成都医学院人文信息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

工商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第5篇

回顾管理历史,我们看到了管理科学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各类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例如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和酒店管理、金融管理等都需要管理科学做基础。同时也呼唤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人力资源师、物流管理师、营销师、酒店经理等无不与商务管理密切相关。作为高职高专商务管理专业,其目的是重点培养适应我国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需要的中层次务实型综合管理人才,工商管理涵盖面广,系统庞杂,涉及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及涉及人员、资金和财务的管理。商务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学门类工商管理学学科,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工商管理学学科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构成跨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不同领域,研究对象涵盖了企业经济运作中的财务管理、资金筹措、投资分析、市场营销和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注重实用方法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是本专业的鲜明特点。

工商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第6篇

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专业需求量第一的地区是“上海”,占28%

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专业需求量第一的行业是“互联网/电子商务”,占24%

1.工商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好不好?

2.工商企业管理就业前景好不好?

3.工商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4.2017工商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5.2017工商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

6.2017工商管理专业介绍

7.工商管理专业介绍2017

8.工商企业管理就业前景

9.工商管理专业介绍【详细】

工商管理方向就业前景 第7篇

工商管理专业为经济、金融、工商、政治、法律、社会等各界及各社会科学学术界培养既掌握系统的经济学与金融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又具备解决现代经济特别是金融领域中实际问题的技能,既具有国际视野,同时也了解中国国情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专业的特点是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强大的应用能力之间、高度的国际化与深入的本土化之间的有机结合。

工商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一般会继续深造,类似攻读经济学之外的研究生,也有学生直接进入国家经济管理部门,服务于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各类投资基近几年来, 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该专业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金及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在管理与财务咨询公司和大型工商企业就业等。

工商管理就业方向 第8篇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同时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校企合作”为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聘不到合适人才这一供求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订单式”培养或“订单”教育, 是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

1 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分类

目前校企合作方式呈多元化发展, 各大高校也在探索新型合作模式来促进高校建设。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校企合作模式, 大致分为:企业设立奖学金, 资助育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深入学习;创建企业班, 联合培养;社会实践, 合作交流;校企文化融合, 丰富生活。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就业形式为例, 着重分析以下两点。

1.1 企业设立奖助学金, 走进课堂, 资助育人

就动物科技学院而言, 学院积极寻求社会资助, 创新校企联合新模式, 2014年大中型企业在学院设立12项奖助学金, 奖励人数达189人, 总计达30.2万元, 占该院本科生+研究生总人数的12.34%。另外, 农林高校学生来自农村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数较多, 生活和学习压力巨大, 全年共发放各类困难补助累计2.845万元, 资助学生132人次, 占全院学生的8.6%。

同时, 学院邀请企业高管进班级开展讲座、职业规划团体辅导等活动, 使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前景, 坚定专业自信。本年度, 共邀请中国禾丰牧业集团西北区总监金宏宇、品控部主任冯鹏刚, 杨凌迪高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宏山, 扬翔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李曜华、人力资源部经理刘彦来、新希望六和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助理李淑朋等企业高管进入班级开展座谈、团体辅导12场次。

企业在高校对应学院、专业设立企业奖助学金, 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林高校学子, 奖学金设立中要求:有企业实习经历的学子优先, 有意进入企业工作的学子优先。一定程度上宣传了企业, 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与信誉, 在同学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择业时, 相应企业成了大家的首选。同时企业高管走进课堂, 开设讲座, 辅导学生, 对学生就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帮助毕业生答疑解惑, 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 也对优秀企业家有了相应的认识, 能够促进毕业生就业, 也为毕业生选择就业开辟了新方向。

1.2 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开设企业班, 深入学习

年内共计有200余人次同学利用暑假分赴广西扬翔、杨凌本香、山东荣达、禾丰等10家就业实习基地进行暑期职场体验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适应职业环境, 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学院分别与扬翔集团、正大集团、新希望六和集团创办“扬翔班”、“正大班”和“六和班”等3个企业班, 共邀请21名企业管理干部来校培训, 同时共有240余学生赴企业接受培训、实习和实践;组织企业班同学利用暑假分赴企业进行暑期职场体验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适应职业环境, 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实习与教学相结合, 实践与教学相长。

实习基地的建立, 企业班的开设为高校学子提供了提前进入企业学习的机会, 深入感受企业文化。企业可以安排一定的工作, 检查学员完成情况, 为企业和毕业生提供了双向选择的机会。

2 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如今, 高等教育已逐渐走向普及, 大学生毕业人数与日俱增, 大学生正在直面激烈的人才竞争。在广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大局下, 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更难。

2.1 社会需求变化大,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农林院校毕业生大幅增加, 然而, 农林院校毕业生由于专业限制, 农林业专业的特殊性更是使得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2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态复杂多变

如今大学生性格中较为缺失能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优异品质。另外, 农林院校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农村, 学生家庭贫困, 生活不能得到全面保障, 大学生活难以适应造成大学四年不能充实度过, 以至于毕业时未能达到就业单位的要求。

纵观农林高校毕业生, 学生都希望找到轻松但又待遇丰厚的工作, 在择业时, 毕业生递交简历时集中在知名企业, 尤其是工资高的企业吸引力巨大。农林院校生源地大多数在农村, 家庭贫困使得他们心中只在乎待遇而忽视了其他条件。择业时, 毕业生相互攀比, 只在乎用人单位的名气, 为了满足攀比虚荣心, 大家忽视了最为适合自己的单位。

2.3 社会环境相互影响, 择业困难重重

社会环境复杂多变, 来自社会、用人单位、学校、家庭、个人五个方向的影响相互牵引, 制约着农林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3 校企合作对农林院校就业情况影响

校企合作模式越来越丰富, 各大高校也在相继探索新颖、有效的合作方式, 以确保更多的毕业生顺利就业。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 校企合作给农林高校就业带来了如下机遇:

3.1 对毕业生而言

对于校企合作带来的好处, 毕业生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首先, 企业在校建立企业奖助学金, 给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优异学子一定的帮助, 对于农林院校的学生而言, 这一笔收入是对于家庭最大的帮助。

其次, 企业建立企业班、设立教学实习基地、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给农林院校的学生提供了在校学习和提前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 企业高管和企业优秀专家人家定期来校授课, 学子带着疑惑进入企业, 让学生和企业人员面对面交流, 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 感受企业体制。

最后, 无论是企业冠名或者企业赞助给学生文化活动, 都让该企业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可以资助学生活动的企业定是资金雄厚, 发展前途无量的企业。

总之, 对于毕业生本身而言, 校企合作, 给高校学生提供了就业契机, 对于本身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的农林院校更是机不可失。

3.2 对学校而言

学校作为校企合作中的媒介, 是学生与企业联系的桥梁, 也是必不可少的资源。校企合作从宏观上来讲, 不仅促进学校就业教育建设, 提升毕业生就业率, 更加大了企业与学校的联系, 给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校企合作中, 学校是必不可少的, 也是最了解学生的, 学校掌握的信息不仅是表面, 更是深层次的。用人单位在校招聘, 如果有学校推荐的学生, 也是用人单位的首选, 所以, 学校在校企合作和学生就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3 对企业发展而言

企业作为第三方吸收人才, 他们投入了不仅是资金, 也是一份信任和考验。虽然他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但是他们也将是最终的受益者, 相当于企业将实习培训提前到了学校, 不仅节约了入职后培训的时间和金钱, 也将是企业考察学生的另一个重要的途径。

4 结语

校企合作育人, 形式多样, 将作为人才培养新方式逐渐走进当代大学教育。虽然校企合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校企合作定将掀起新的大学就业浪潮, 给农林院校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契机。作为农林院校的学子, “车间”工作必不可少, 校企合作将使得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 以便进入用人单位后可以更好的工作。这是一个新的方向, 也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张竞乾.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河北农业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8 (10) .

[2]杨德秋, 杨素华.关于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 2005 (6) :48-50.

[3]陈晓征, 刘永海.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 2009 (6) .

工商管理就业方向 第9篇

关键词:劳动关系;就业;专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6-4;G642

引言:本文结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的劳动关系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加以分析,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方法以及对比研究方法等主要方法和手段来深入研究劳动关系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专业近五年就业率及就业情况分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将“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做好细节,关注质量”作为院校的指导思想,通过成立的专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毕业生的就业和择业,本部分采用定量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来研究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前景。

图1 近5届劳动关系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总体毕业去向统计

注:计算公式--近5年(2011~2015届)毕业去向各项人数/近5年(2011~2015届)应届总人数

据图所知,近5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比例分别为:出国3.4%,待分0.8%,二分30%,考研8.8%,派遣57%。派遣及二分人数比例占主要地位,大部分学生最终还是選择直接工作方式。但是,经过深入研究可知,虽然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几乎达到100%水平,但是近两年的专业对口率仅为62%左右。

结合劳动关系专业近五年就业情况来开,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基本维持较高的就业水平。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专业就业率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究其原因,既有市场需求情况因素,还有课程设置、其他院校增设劳动关系专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劳动关系专业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劳动关系专业对于解决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经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劳动关系专业就业情况而言,还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专业就业率偏低

我国各高校劳动关系专业为满足多元化就业形势,培养目标更倾向于国家公务机关及相关事业单位岗位。无论是名牌院校还是地方普通高校多形成培养公务员这一思维定式。上述情况严重背离了劳动关系专业的专业特点,国家机关能够提供的相关岗位较少也进一步拉低了专业就业率。国内部分院校在扩招过程中也增设了劳动关系专业,这种缺乏调研的盲目增设、扩大招生的情况进一步拉低了专业就业率。

2、专业认可度较差

我国就业市场对劳动关系专业认同度较低。这种情况主要源自两个方面:其一,劳动关系专业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方向性的欠缺导致报考学生未能将自身情况与专业更好地结合起来。其二,政府与社会对于劳动关系专业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理解,突出表现于人才招聘单位提供的劳动关系岗位少之又少。

3、就业方向不明确

通过分析国内各高校就业信息可知,我国劳动关系专业定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方向为经济学,主要侧重于劳动经济学方向;其次,培养方向为社会学,主要侧重于劳动法规与社会保障学方向;第三,培养方向为公共管理,主要侧重于培养劳动(社会保障)方面的领导与协调能力。由于就业方向各不相同,造成用工单位与就业学生对岗位认识存在较大偏颇,毕业生无法更好地与就业岗位相结合。

目前,高考学生填报志愿时受到就业率、高校知名度、高校所在地域等主动因素影响。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例,很多学生受到该院校在北京,属于部位直属院校的影响。这些学生填报志愿时忽视了院校的专业特点以及就业方向的深入分析。

4、自身素质有待完善

由于劳动关系专业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论基础,还需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因此,专业院校需重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需提升学生的领导、组织、合作、沟通等能力的培养。同时,各院校应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只有通过更多工作实践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不断完善综合素质。

5、课程设置系统性不足

我国本科院校设置劳动关系专业较晚(2005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最早设置了劳动关系专业本科教育课程),由于该专业设置时间较短,所学课程缺乏足够的系统性。

三、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前景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举措

通过调查法对国内设置劳动关系本科专业的八所国内院校,以及国内十多所设置劳动关系专业的职业院校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该专业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1、专业招生受阻

受国内院校扩招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格局短期内无法缓解。另外,近几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成为院校与报考学生拥趸的方向,作为该专业的分支专业,劳动关系专业受到较大冲击。根据推测,这种负面影响还将在未来几年内不断增加。

2、就业呈现出先抑后扬的发展趋势

目前,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呈现出逐渐下滑的态势,且专业就业率也随之下降。受多种原因影响,这一格局短期内无法根本发生转变。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复苏与市场环境不断规范的进展,劳动关系仍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各界对劳动关系专业认识的深入,各专业院校不断重新塑造专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劳动关系专业将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较为热门的专业,就业趋势将从晦涩走向光明。

解决上述客观存在的问题需从多角度入手,教育主管部门、相关院校、学生个体与社会等多方位的参与才能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没有相关师资力量的院校加大劳动关系专业方面的投资,以此保证劳动关系专业学生专业性较为突出的优势。

其次,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弱化劳动关系理论教育,强化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如: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优秀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会被企业认可,进而提升专业就业率可能性。同时,院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引入教育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完善教育体系。

再次,我国各专业学生中有较大比例生源在入学前对专业认知度较低。入学后会因为心理落差造成对专业的抵触。院校应适当调整入学后学生跨专业的可能性,同时针对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这样有助于新生对专业有足够的认识,并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最后,专业院校可单独或组成相关的专业协会,并借助网络、媒体等多种媒介不断宣传劳动关系专业的特色、优势,以此提升相关用工单位对该专业的认识。如条件允许,还应在一定范围内组织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机关大内、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学术探讨。这不仅能为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思路,还能以此实现专业的对外宣传。

通过个案法我们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就业指导加以分析。针对上述不利因素,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不断开辟出更好的就业指导思想,这也将影响着该学科的良性发展。首先,做好毕业生出口工作。通过积极的外部联系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通过QQ、微信、电话、飞信等现代化通讯方式将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其次,发掘专业优势。目前,我国很多管理类专业多存在“大而全、广而浅”的共性缺点。很多毕业生看似就业面非常广泛,但其专业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相距甚远。因此,劳动关系专业应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努力打造出具有开创性、实践性、理论性的专业。再次,注重以实践为中心的综合素质培养。实践数量与质量直接影響着毕业生与社会的融入效果,优质的实践不仅能让毕业生进行“软着陆”,还能快速得到用工单位的认可,让就业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同时,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危机处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学校会针对入学伊始的新生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通过四年的时间让学生有一个质的变化,蜕变为更加接近社会,更加接轨于岗位的可用之才。

结论:

本课题明确了几个重要研究观点:以通用和专业能力为培养重点、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导向、专业就业率有待提升。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具有较强的推动价值、平衡大学生的专业就业率,并奠定了劳动关系专业就业理论,对劳动关系专业的教育理论有长足的影响。本课题结合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大量数据,研究成果对我国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具有实践意义。

本文还提出了以就业为龙头,以开发专业优势为主线索,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保障的专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常凯,等.劳动关系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56—57.

[2]丁沧海.劳动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8),23-24..

[3]王秀娟,徐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就业分析[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01-08.

[4]石晶瑜.浅谈大学生就业与专业就业指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2009(07):109-110.

[5]朱晓妹,丁通达,连曦.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研究回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4):58-62.

工商管理专业就业方向指导 第10篇

市场营销类岗位

市场营销类,在任何一个企业都必不可少的。企业在此岗位招聘的人数是比较多的,因为产品或服务要营销出去才能获利,企业才能生存并发展。在以往,企业的此部分员工很大一部分都是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有其自身的优势,才毕业,精力旺盛,可塑性高,对报酬眼球不是很严,再加上企业对营销类实行弹性薪酬制度,你给企业获利越多,你自己收入就越丰厚。一般在前三个月,少数为企业获利少的员工就自动离职了,剩下的就转为企业营销骨干。这时企业继续在社会招聘此岗位,为的是优胜劣汰。年很多企业对此岗位都要求一定的工作经验,因为企业没有更多的培训预算,当然,注重长远发展的企业化除外。注重长远发展的企业,还是很欢迎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特长,并且愿意在这方面发展的学子,可以关注一下此类岗为。在严峻的形势下,若找准市场入口,你的报酬一定不低

一般传统管理类岗位

一般传统管理类岗位,由于专业性不太强,在人才市场上,没有经验或经验不足的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应聘一般传统管理类岗位将收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课堂上讲授的理论一般比较抽象,必须结合工作实际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业一般会安排管理专业的新员工下基层接受相应的锻炼,以积累进入管理层所需的经验。据2008年底形势,多数企业在裁员应对难关,招聘此类人才的企业不多,若你没有亮点,建议放弃此类岗位

物流管理类岗位

预在此类行业发展的学子要好好主意。虽然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暂时受阻,但这个过渡期只有一到两年。再加上近期国务院对基建的上千亿投资,加大沿海港口建设,此类人才受影响不是很大,当然,若你对此方面的专业知识不突出,求职还是会受阻的。记住,现在若有意愿在此岗位就业的,一定抓紧时间考此方面的有关证书

人力资源管理类岗位

机械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第11篇

模具、汽车、家电、工程机械、非标准设备等等各种机械设备的设计。

用着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AutoCAD、Proe、UG等工具做产品结构设计或其他设计,不断的修改,天天对着电脑,有空还会网上到处转转,做设计需要很好的耐心

2. 设备工程师。

从事各方面设备管理、设备管理制度建设,设备技术指导,或设备招标、评标(设备采购),设备检查,组织设备维修以及设备厂商直接销售的技术人员。

需要熟悉所管理设备的原理,以及设备相关的知识。

3. 工艺工程师。

主要负责提升工艺技术、提升产品质量。

按工作方向来分,主要有机械工艺工程师、化工工艺工程师、制造工艺工程师、电器工艺工程师等。

4. 加工。

现在的生产一般是操作数控机床,也称为操机。

像我们有学历基础,上手应该在操机和编程这个起点左右。

开数控车床,肯定不能一直开,可以开几年,以后考虑做编程、设计、管理或者卖机床。

5. 机电方向。

偏电子,和电子信息、自动化等专业的就业交叉。

具体方向很多,如PLC、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开发等。

比较好的发展是结合机械的优势,这样才能发展更有后劲,比如嵌入式系统方面,做机床的数控,我们机械专业做数控系统就具备加工等知识优势。

6. 产品工程师(PE)。

做新型号产品的开发–夹具制定–样品生产–批量生产 负责整个流程的各种问题的解决, 一边面对客户 一遍面对供货商。

以后往项目经理方向发展。

项目经理,也有的地方叫项目工程师;叫法不同,工作内容类似,就是协调本公司的相关部门 共同完成新项目的试制,改善,直至量产工作。

和客户的SQE 打交道,汇报项目进度。

要懂APQP的流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2】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就业形势很好,机械有关的很多企业都可以去,甚至管理的也可以。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工业生产部门的机械产品设计开发、加工制造、工装模具设计、生产过程管理、数控技术应用、工业自动生产维护管理、计算机软件应用、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我国的机械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机械行业逐步跟上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步伐;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将得到较大的发展,有专家预测,21世纪的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的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中心,在这种形势下,对机械的需求必将有较大的提升。

行业得到发展,继而会对用人提出数量方面和质量方面的要求,因此专家预测,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就业需求将得到改善,甚至有可能出现“热销”局面,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将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

目前我国自动化技术应用还比较落后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已取得相当成绩,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与国际同行业相比,我国的自动化水平现 时还处于比较稚嫩和脆弱时期,运用自动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还处于发展的中期阶段,工业自动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有较 大差距。

因此,国家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 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并进一步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高技术 计划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吴澄先生指出:自动化在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

用。

由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对我国传 统工业的落后现状,国家将加大技术改造的步伐,使我国工业技术朝着多样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而自动化技术的采提高国民经济诸多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 手段,也是我国对传统产业实现技术改造、建立自动化工业体系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应用技术,所以,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巨大,就业市场广阔。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制造业、电子、通信等高科技企业及科研院所、高校、政府职能部门等。

近几年,每年约有30%的学生攻读机械、电子、自动化、管理等学科硕士、博士学位,超过10%的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特别的可硕博连读。

学院与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多所大学有合作培养计划,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有1+3的联合培养计划,学生一年在我校学习,三年在都灵理工大学学习,大道双方毕业和学位要求,可同时申请两校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在今后内,社会对机械行业毕业生总体需求较大,其中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为紧缺。

目前不少企业的生产设备逐步更新换代,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懂得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的机械专业人才将大受欢迎。

不过目前我国高校的一些机械类专业教学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培养高水平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要,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供需比也较高。

因为这些专业将来的工作条件相对艰苦,需要从事车、钳、铣、刨等工作,所以报读这些专业的人不多,因而相关岗位上的人才缺口比较大。

现在在不少地方的人才市场上,高级机械技术工人的待遇已直逼高学历人士。

另外工业工程和工业设计专业也有望成为热门专业,因为我国的工业设计人才相对缺乏,我们来所培养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仅3万人左右,只相当于目前韩国该专业在校生的数量。

不过工业设计专业在当前的就业情形并不好,供大于求,这是因为工业设计的重要性还不能为人、为企业所了解、所看重。

从行业发展看,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发电设备、印刷机械等专业的前景都值得看好。

需要说明的是,机械类专业的名称、内涵过去和今天有所不同,现在经调整、合并,机械类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制造自动化与测控工程”“微机电系统工程”“制造工程”等专业。

机械类专业是一个是实实在在的专业,大到万吨巨轮,小到移动电话,高精到航天飞机,普通到曲别针的制造,都离不开该类人才。

而且,机械类专业还具有通用性的优势:学建筑机械的去搞医疗器械能适应,学石油机械的去造飞机也没问题。

另外,并非只有机械行业才需要机械专业人才,任何行业,无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研发性单位,只要使用设备、生产线,就要给机械专业人才用武之地,如制药、乳品、食品、橡胶等行业都需要他们来安装和维护生产设备。

只要整个社会经济正常发展,该专业毕业生就不乏就业岗位,他们既可以成长为工程师,也能胜任管理岗位。

机械类专业是为各行各业制造并提供机械设备和电气装置的部门,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装备部”。

因为过去几乎所有的工科院校都设有机械类专业,已经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加上传统的机械企业这几年经济效益普遍不好,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和吸引力都有限,所以目前机械行业的就业需求并不旺盛。

但如果着眼今后,可以这样说,机械行业将焕发生机。

经过数年的改革调整,我国的机械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机械行业逐步跟上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步伐;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将得到较大的发展,有专家预测,21世纪的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的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中心,在这种形势下,对机械的需求必将有较大的提升。

行业得到发展,继而会对用人提出数量方面和质量方面的要求,因此专家预测,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就业需求将得到改善,甚至有可能出现“热销”局面,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将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3】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国家有关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高新技术公司应用CAD及分析软件从事各种机电产品及机电自动控制系统及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如:进行工业机器人、微机电系统、智能装置等高新技术产品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开发、试验与研究工作。

在今后10年内,社会对机械行业毕业生总体需求较大,其中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为紧缺。

目前不少企业的生产设备逐步更新换代,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懂得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的机械专业人才将大受欢迎。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

上一篇:6册单元备课下一篇:小学一年级下科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