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区公交候车亭调研情况

2024-08-19

蓬江区公交候车亭调研情况(精选2篇)

蓬江区公交候车亭调研情况 第1篇

蓬江区公交站亭(牌)调研情况

(拟 稿)

2011年江门市区颁布并执行《关于江门市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一年来,市区从公交车辆、公交线路到公交服务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然而,城市公交发达水平不仅仅体现在乘车方便、还体现在乘车过程中是否舒适、候车过程中是否愉快,公交站台从深层面上说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和平台,也体现了城市文明的进程。为进一步推动“公交优先”的落实,使江门文明城市建设和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和重大民生工程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由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市公汽公司对蓬江区公交站亭(牌)开展专题调研。

一、蓬江区公交站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蓬江区(含礼乐、杜阮、棠下、荷塘)目前共有站亭(牌)366对,共741个站亭(牌),其中已建设候车亭共173个,站牌共468个,农村候车亭共71个,公交站场共9个,无标识站点共20个。

乘客在候车期间,使用公交站亭(牌)的是整个系统,包括站台、标识、垃圾筒、广告、道路等,他们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是从来不曾把以上分开的。而目前蓬江区公交站亭(牌)可以概括为“形态各异,功能不全”,在建造方面,各类站亭的长度、形状不相同;各种站亭(牌)残旧、损坏较多;双向站点设置不合理;站点之间距离过长或过短;站亭(牌)命名存在“名不副实”、“一名多站”、“一站多名”等现象;商业路段扎堆建设站亭;郊区路段随意设立站牌,两者不能有效协调、补充等等。在管理方面,建设站亭方与使用站亭方两者分开,造成了建设方侧重于追求商业价值,而使用方则无法通过站亭来提供更优质的公交候乘服务,严重限制了站亭统一、规范工作的开展。

二、蓬江区公交站亭改造设想

对于整个蓬江区741个站亭(牌)来说,一次性进行全面改造,这也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然而,我们可以通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来逐步对所有交站亭(牌)进行改造,结合本次调研工作,具体设想如下:

首先,对现有的173个站亭、71个农村候车亭暂不进行改造,对于残旧或损环的站亭,必须由建设方或管理方进行修复并保持亭体的完整性。

其次,对蓬江区内通行公交线路较多或商住、厂区较为集中的区域公交站牌统一改造为站亭。在调研中,结合上述的三个要素,初步拟定首批由站牌改造为站亭的站牌共131个(不含农村候车亭部分34个站牌),具体如附表1所示。最后,以公交线路通行数量为条件,制定长期站亭(牌)建设准则,对于通行公交线路达5条以上的即可建设站亭,对于新建道路或通行公交线路在5条以下的,可设置统一款式的站牌。

三、改造公交站亭的方案

根据设想改造的131个站牌,以江海区2012建设的8米标准新式站亭建设费用6万元/个计算,首批蓬江区改造站亭总额达786万(不包含通电需求)。改造费用的投入,我们可以通过站亭广告收益进行经营性补充,以8米站亭测算,每个可实现广告商业面2幅,131个站亭共提供262幅广告面以作许可经营,按蓬江区目前站亭广告面600元/月/个计算,以全面上画率60%测算,改造后的131个站亭每年广告商业收益约为113万元,预计需超过7年期的许可经营广告商业面才可对建造投资进行收益平衡。

蓬江区公交候车亭调研情况 第2篇

一、毕业生就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第一, 高校毕业生数时剧增, 问题压力增大。毕业生人数以翻番式增长, 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长则是缓慢或与往年持平, 因此, 高校毕业生安置工作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 地域性、专业需求问题矛盾突出。从地选择方面来看, 我区毕业生有90%以上是回市内就业, 这些毕业生中, 绝大部分毕业生只愿留言在市区, 不愿意到乡 (镇) 、农村工作;另一方面, 市内企业众多, 与此同时相对应的机会也就随之增大, 交通条件便利, 待遇优厚, 由于我区主导经济是维钢经济, 生产条件不适宜在城区, 多集中在乡镇偏远地区, 同时产业产品生产方向相对单一, 对所学专业要求严格, 因此很难吸引人才, 而高校毕业生对我区没有深入的了解, 企业缺乏宣传, 因此就有了“有业不就, 有岗缺才”的尴尬局面。

第三, 用人单位的要求与毕业生实际需求的矛盾。相当多的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 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 缺乏工作经验和训练有素的工作技能, 缺乏创新精神和吃苦精神, 企业要花费相当的精力进行培训。而毕业生往往好高骛远, 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不能清楚地认识自我, 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估计不足, 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局限于政府部门或知名的大企业, 不愿到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去锻炼发展。

二、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措施我区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

作, 不断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发展空间, 把解决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长远发展相结合, 与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建设目标相结合, 我区在这方面不等不靠, 积极想办法, 出政策, 努力触屏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一是摸清底数。这项工作, 2009年我们就详细了解各村的岗位需求, 并与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所 (站) 积极行动, 深入应届高校毕业生家中, 对其专业、求职意愿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建立登记台账, 做到资源底数清晰, 有的放矢。同时, 还与各相关单位主动联系, 深入到各个乡村进行调查研究, 详细了解所需人才情况。经过对全区19个行政村的调查, 确定全区各个行政村急需各类人才。针对调研情况, 组织、人事部门积极与, 通过建立见习基地、人才储备、创业培训、就业见习民、人才派遣等方式方法, 为各个行政村选好人才搭建平台。

二是健全组织。二道江区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领导小组, 营造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配合, 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良好氛围。通过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宣传周活动, 科学更改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 疏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鼓励大学生到基层谋职。

三是落实任务。采取面向社会与定向招聘的形式, 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从40余名大学生中择优录取了19名, 充实到辖区内19个行政村, 担任村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 优化了种植知识结构, 提升村班子人员能力素质。将规定的10%指标任务提高到100%, 真正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 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同时, 区财政还设立了高校毕业生进村专项资金, 由区、乡 (镇) 财政每年拨款50万元, 保证进村大学生在工作期间每人每月补助不低于700元的生活费。并按规定为进村大学生缴纳社会保险。

二是围绕需要强素质, 在提高能力上下真功

一是加强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 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加强我区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 广泛开展毕业生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 及时组织未就业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实践锻炼, 鼓励企业优先录用见习毕业生。2011年仅一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 招收就业见习人员50人, 100多个就业岗位供大学生选择。

二是加强就业宣传导向, 一方面要积极疏导企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引导企业重视人才, 用好人才,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合理调整人才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储备优秀人才。鼓励毕业生到一线工作, 到基层就业, 在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引导毕业生认清形势, 认识自我, 正确定位, 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在工作成长自己,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三是开展人岗对接。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失业登记和求职专门窗口, 常年为高校毕业生服务;对有创业愿望的提供创业咨询推荐;对有职业培训需求的提供免费培训各项实用技能;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 开展档案托管等服务, 对已安置的进行跟踪服务, 督促用工单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

三、破解难题促就业、在安置落实上下实功

二道江区立足现有, 努力破解难题, 结合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的总体要求, 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

一是积极促进大学生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优化创业环境, 鼓励和扶持更多毕业生成为创业者, 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二是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 采取优惠政策,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往面身基层就业, 不仅有助于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也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择业观念,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上一篇:江北小学2018年教科研第二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献爱心募捐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