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调研报告

2024-05-29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精选8篇)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 第1篇

小微企业专项调研报告

根据《 》活动要求,我部高度重视,召开了相关人员专题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领导及客户经理分赴全市各乡镇(街道)及工业园区进行了认真调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本次活动小微企业走访情况

通过走访调研统计,目前已走访小微企业 户。小微企业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对小微企业走访调研发现,我市的小微企业大多正常运行,但是还有很小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主要原因就是原材料紧缺,造成成本上涨,利润空间不高,干脆停产。

二、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逐渐呈现出规模庞大、特色鲜明、集聚力强、品牌优良等特点。一是群体规模不断扩张。我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环境的日益优化,进一步激发了私营业者的创业热情,小微企业明显增多,资本投入逐步加大。二是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全市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广、特色鲜明,我市初步形成了木材、化工、消防、电器等具有鲜明特色产业,围绕这些产业,延伸链条,推进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角。

二、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在全市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显著提高的同时,小微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企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随着宏观调控效应的逐步显现,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企业

— 1 — 成本、费用上涨,利润空间缩小。二是资金紧张问题。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有三种;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后两者对小微企业来说都不现实,实际上,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越来越困难。我市的大多小微企业不具有银行贷款要求的房产地产等抵押物。三是招工难的问题。今年全市工业企业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加,各类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四是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新技术产业项目企业偏少,产业技术含量还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制定上级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小微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小微企业的合理布局。建议健全完善禁止垄断政策,扶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与利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原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小微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微利型企业,建议税收政策方面予以倾斜,适当减免税收。

二是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针对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建议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建议成立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机构,对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撑。

三是进一步破解瓶颈制约。在融资方面,积极引导民间借贷阳光

— 2 — 化、规范化,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部门降低贷款门槛,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放宽贷款政策,确保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在土地政策方面,建议上级制定出台针对土地整理和置换的专门文件,提供中小企业破除土地制约瓶颈的政策支持;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中小企业实行土地优惠政策,提高项目建设用地奖励指标。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发布与共享服务平台,拓宽信息渠道。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 第2篇

一、目前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的情况

(一)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的现状。截止底,全市共有各类企业9581个,其中,小微企业9348个,占企业总数的97.56%。全市小微企业近万家,地位重要、作用很大。一是服务发展功不可没。20,全市小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95.51亿元,占全市企业总收入的43.44%,总利润147.23亿元,占全市企业总利润的60.33%,不仅占据着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而且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二是维护稳定无以替代.全市小微企业共吸纳从业人员25.37万人,占全市企业总从业人员的58.1%,占全市总人口的11.5%,不仅承载着很多创业者、务工者的希望和梦想,而且影响着许多家庭的幸福和安康。三是促进和谐举足轻重。近年来,全市小微企业参与“千企帮千村”202家、帮扶行政村174个,帮扶“三老”生活困难人员158户、580余人,捐资助学、援助灾区等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累计捐款捐物达3000余万元,不仅促进了社会和谐,而且弘扬了义利兼顾、互帮互助的社会风尚。

(二)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一是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与相比,年全市小微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6%,增加值增长32%,上缴税金增长39%,增长幅度较大,发展势头强劲。二是群体规模稳步扩张。与20相比,2011年全市小微企业总数增长10.2%;小微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增长5.5%。三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我市小微企业依托自然资源,形成了以矿产品及其深加工、农副产品及其深加工、机械制造加工、餐饮服务业、医疗生化等特色产业集群。

(三)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的优势。尽管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风险并存,我市小微企业仍然有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独特优势。一是战略发展机遇助力。借力东风好行舟。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及我市强力推进“四大一高”战略,必将为小微企业发展在政策、资金、人才、项目、信息等方面提供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也创造了其它地区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二是产业定位支撑强力。好运筹决胜千里。我市确定的调构、促转型战略,以能源、煤化工、黄金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以7个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做实项目对接、老客户回流、优质客户渗透、困难客户康复“四大工程”,围绕果蔬食品加工产业基地、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装备制造和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三大产业基地建设,以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产业、光伏及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必将强有力带动全市小微企业发展。三是运转灵活凸显活力。船小好调头。小微企业个体小、运转灵活等特点,便于自身快捷转型发展。如科利恩铝业有限公司建厂,初衷是以铝板、铝带和铝箔为主打产品。一期工程投产时,国内外铝板、铝带市场不景气,公司发展前景黯淡。2011年7月,公司开始市场调查论证,拟转型生产微型球形铝粉,2011年底即有两条生产线投产,实现半年转产见效。目前已生产铝粉2500吨、实现产值近8000万元,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发展前景广阔。四是民间资本蕴积潜力。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造就了当前藏富于民的时代,使得民间资本蕴积着巨大的能量。就我市而言,党的富民政策和独具优势的自然条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丰富的矿产资源让许多“淘金者”成为“暴发户”,因而我市民间资本相对集中更具投资潜力。五是党委政府重视给力。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小微企业发展,推动了政府职能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搭建有效平台,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在融资、用工、土地、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困难,也为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市委、市政府多次举行经济形势分析会、经济运行调度会、银企洽谈会,各部门也积极响应号召,快速行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促进发展。如在解决融资难方面,市工商联与工行xx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两年内给予全市100余家中小微型企业授信额度不少于于10亿元;xx银行推出“崤函微贷”特色产品;工商局与邮政储蓄银行联合开展“百亿送贷行动”等等。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市银行业小企业贷款余额78.69亿元,较年初增加32.27亿元,同比多增12亿元,增幅69.51%,高出全省小企业贷款增幅42个百分点。

二、我市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对60家小微企业抽样调查中,反映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128个,经分类梳理和归纳总,主要表现为“六难”。

(一)资金短缺,融资难。“很差钱”是小微企业面临较为普遍的问题,也是严重制约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扩张和升级转型的瓶颈。调查显示,60家小微企业有29家资金紧张,占48.33%;有20家企业银行贷款困难,占33.33%。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本身的问题,也有金融机构的问题,还有政府机关职能部门的问题。小微企业方面。有的经营管理不善,发展前景黯淡,财务状况一团糟,甚至濒临破产,银行不敢贷款;有的因为租地经营或尚未办好土地证,企业土地、厂房、办公楼等没有产权,缺少未办好土地证,企业土地、厂房、办公楼等没有产权,缺少必要的抵押物,银行不给贷款;有的对诚信经营不重视,有逾期还款记录或缺少银行贷款经历,没有银行信用积累,银行不愿贷款;有的.不懂信贷规定,试图通过请客送礼或人情疏通赢得贷款,果贷不到款;有的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能有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和盈利状况,不符合银行贷款的财务要求,银行无法贷款;有的企业负责人,不积极主动与银行对接沟通,只喊贷款难。金融机构方面。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内生动力不足,是造成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对小微企业贷款工作量大,管理成本高,工作成效不显著,导致金融机构扎堆“傍大款”,小微企业被冷落。多数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流程时间长,不能适应小微企业“急、快”的特点;银行的问责机制不科学,“贷款终身责任追究”、“百分之百贷款安全,不允许出现一笔不良贷款”等制度,制约了信贷人员开展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观念陈旧,信贷产品创新能力差,不能根据小微企业实际情况量身定做信贷产品;部分银行信贷人员的素质不高,工作创新能力、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等都有提高。政府职能方面。担保体系建设滞后,虽然成立了一批担保机构,但规模小、管理不规范,没一家被国有银行认可。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至今没有建立,服务平台建设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另外,还存在银企沟通不够,信息不畅,企业找不到可以贷款的银行,银行找不着合适企业贷款任务完不成的现象。如湖滨区瑞通汽车城负责人介绍,采购汽车需大量流动资金,存在融资难问题,调研组立即会商提出解决建议,协调银行同意“用采购待卖的汽车作抵押贷款”。后经调研组了解,市农信社等金融机构本身已有“用汽车合格证抵押贷款”的金融产品。在6月28日召开的“全市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座谈会”上,多家银行主管信贷的副行长表示,目前有不少新推出的金融产品,找不到合适的企业营销,座谈交流才发现,原来参加会议的小微企业,有不少都是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合作伙伴。

(二)人才缺乏,创新难。调研显示,20家小微企业反映人才缺乏、劳动力明显不足,占抽样调查企业的33.33%。企业人才紧缺,一方面是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紧缺,另一方面是普通工人紧缺。人才紧缺,制约企业创新发展;普通工人紧缺导致企业难以正常生产。企业创新难的原因是:一是理念偏差。绝大多数小微型企业缺乏长远规划,赢利追求“短平快”,从事科技含量不高的生产经营活动,或是有科技含量,但只顾当前利益,咋样能赚钱、能快赚钱就怎么做,既无暇顾及科技研发,也无心、无意于研发创新。二是人才紧缺。企业没有长远的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和使用规划,缺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环境,造成技术人才留不住,熟练工人流动大。60家小微企业中仅有2家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职工中获得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才仅474人,平均一个企业不到8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不到0.3%,有的企业没有一个获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大学生员工数仅574人,平均一个企业不到10人;管理人才360人,平均一个企业仅6人。三是资金局限。资金紧缺难制约着小微企业发展,使得企业很难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上。以某工业园区为例,70%的企业经营者是原国有企业技术工人,把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和设备投资后,后续资金困难,致使企业经营尚且步履维艰,更谈不上注资科技研发创新。政府政策支持少,也是导致小微企业研发创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全省有13个省辖市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并给予认定合格企业技术中心10—30万不等的科研经费,我市尚未开展。

(三)成本过高,赢利难。调查显示,46.66%的企业反映运行成本上升过快,企业几乎是微利经营、维持生存,甚至是亏损经营,随时有倒闭的可能。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近年来,我国职工工资水平大幅提升。20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7071元。2011年全国共有24个省份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22%(河南省平均增幅为35%)。若不考虑价格因素,2011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到24556元,3年间提高了43.85%,远高于同期物价增长速度。二是原材料成本迅速增加。近年我国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原材料需求不断增加,价格不断上涨。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数据显示,—2011年间,除和20外,每年都较上年增加。其中,2011年黑色金属同比增加9.4%,有色金属同比增加12.1%。三是企业税费负担过重。调研显示,增值税、所得税、城建税、教育附加费和各种管理费用为小微企业主要承担的税费种类。有的地方小微企业还要承担类似地方教育费、残疾人就业金、工会经费等。小微企业承担的税费占主营收入的10%—30%,极大地增加了运行成本。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小微企业都希望政府能适当减免税费。

(四)需求不足,发展难。市场需求决定产品供应。金融危机以来,国外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国内经济发展步伐放缓,致使小微企业逐渐丧失赖以生存的市场,难以持续发展。调查中,11家房地产和机械制造企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渑池耿发矿山设备公司,主要生产矿山开发、隧道开凿等机械设备,拥有自己研发的60余项技术,在全国领先,产品销售全国40多个地区,几度辉煌;现由于经济下滑、煤矿减产等因素,导致产品库存积压,企业为稳定职工队伍被迫亏损经营。

(五)视野狭窄,转型难。我市部分小微企业依赖当地矿产资源生存,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随着资源日渐枯竭和环境、能源压力加大,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部分企业完成了初级资本积累,想寻找新的投资方向,由于视野不够开阔,市场信息不畅,缺乏必要的对接平台,难以找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我市“四大一高”战略的好项目,不知道怎么转型,不知道怎么发展,有的盲目追踪市场短期热点,致使转型失败、甚至血本无归。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 第3篇

1 研究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据统计, 中国九成以上的企业都是小微企业, 超过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税收都由小微企业缴纳, 大量的工作岗位也由小微企业所提供。国家应该认识到小微企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小微企业的困境是我国工业发展阶段必须攻克的难题。因此, 研究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 小微企业扎根农村, 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调研的37家邳州林业加工型小微企业都是乡镇企业, 除了技术人员, 大量的工人都是来自周边村镇的农民。据统计, 这些小微企业中, 工人数量在200人~500人不等, 总计超过了13000人。而根据管理部门的数据, 当地110万的人口中, 青壮年劳动力超过半数都从事林业的加工生产。因此, 这些林业加工型小微企业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我国拥有大量的农业人口, 很多农民为了相对较高的收入进城打工, 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加剧了城乡发展不平衡。而这些扎根农村的小微企业大量驻扎在乡镇, 成为了农民的更好选择, 避免了人口流失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 有了在当地打工的条件, 大量农民会在农忙时务农, 农闲时到林业加工型企业打工。因此, 乡镇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实际情况, 扶植一批小微企业是很有必要的。

1.2 小微企业能够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从调研的林业小微企业来看, 首先, 这批林业加工型小微企业安置了很多的农村劳动力, 避免了人口外流, 使他们在当地消费, 大大的促进了邳州的经济发展;其次, 小微企业的发展使得农林业和工业有机结合, 从客观上拉动了农村的工业化, 也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税收。中国小微企业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更是占据着县域经济的绝对比重, 在各地的乡镇发展好一批适应农村实际情况的小微企业, 会充分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1.3 小微企业能够促进市场竞争, 优化资源配置

在邳州当地, 有超过500家林业加工型小微企业高度参与市场竞争, 并在竞争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 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 客观上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正是这种集中化生产, 高度竞争的经营模式, 使得邳州的林业加工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声誉, 并有大量产品能够出口, 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起到了积极作用。

1.4 小微企业是发展农村规模经济的重要手段

相对低效的农业生产使得农村农业发展缓慢。而邳州的林业加工业从另外一条渠道解决了当地难以发展农业规模经济的困境。集中化的规模性作业使得农村的生产更加高效, 有利于当地发展规模经济。有了邳州的成功经验, 其他的农村地区在管理部门的正确引导下, 也能发挥当地特色及优势, 从而发展规模化的生产。

2 小微企业发展的困境分析

目前, 邳州林业加工型小微企陷入了停滞不前、甚至规模逐渐缩小的困局, 一方面是由于宏观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带来的结构性衰退, 另一方面根据该地区实际情况, 这些小微企业自身面对的微观问题使得衰退成为了一种必然。

2.1 产品质量管理不规范

根据调查, 调研的邳州37家林业小微企业中, 只有两家具备质量检测部门, 其他的对于检测部门没有概念或是坦言经济实力不够。这不免带来一种恶性循环, 即从思想和经济上, 这些小微企业不具备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能力, 销售额便会逐年减少, 利润率也会逐年下降。这不是邳州当地小微企业仅有的困境, 大部分劳动力密集型小微企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资金的局限以及管理者自身专业知识的缺乏, 都会使得企业产品的质量不为市场所接受, 最终失去竞争力。

2.2 缺乏协调性

邳州成立了林业加工型企业的商会, 但据调查, 大部分企业不愿入会。据部分企业主坦言, 商会的领导者也是业内人士, 因此对他们的公正程度保持怀疑。由于这些企业大都是家族所创, 内部的管理人员也大都是家族成员, 所以小微企业的首要目标并不是扩大规模, 只是为家族创造财富。因而企业间的协调会遇到诸多实际问题。

2.3 高风险民间借贷的存在

邳州的林业加工型小微企业的资产组成中存在大量的民间借贷, 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这类小微企业有先入为主的歧视。小微企业的信用不足以借到银行贷款, 便会以其他途径寻求融资, 而民间借贷的利率远远高于银行的利率。邳州林业加工型小微企业的利润率普遍在5%, 资本周转率大约在3到4次, 大量的民间高利贷的资金成本高于资本所能带来的15%~20%的收益, 导致企业实质上入不敷出。而中国的小微企业就像邳州的这类企业一样, 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 不存在先进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没有大幅度提高利润率的能力, 一旦资本收益小于资本成本, 那么就会处于亏损状态。

2.4 当地政府部门保大弃小战略

从总体上看, 国家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但在地方上, 当地管理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较大困难。以邳州林业加工型小微企业为例, 其数量已经超过了当地政府的管控能力, 只有一些相对规范的企业能够依法管理, 其他企业一直游走在黑白边缘的灰色地带。还有一部分“企业”, 虽然和其他小微企业的运作相似, 却没有法人代表, 也没有依法注册, 生产也较为随性。这些不规范的企业, 根据当地管理部门的说法, 有扰乱市场之嫌, 损害了其他合法经营企业的利益, 进而打击了它们正规操作的积极性。因此, 当地部门的“保大弃小”战略, 就是要限制不合规定企业的发展, 重点发展几家符合规定的企业。很多小微企业如果不能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 尽快走上正轨, 那么就将会受到管理部门的反作用力, 而非支持。小微企业大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在地区建设发展前期, 大量小微企业会被鼓励发展, 而进入较为稳定的时期后, 没有迅速完善自身条件, 不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小微企业就会被要求退出市场。

3 解决小微企业困境的对策

解决小微企业的困境是一个紧迫的问题。传统的国家支持、金融机构扶持等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 宏观的政策也无法百分之百的适用于地方。小微企业想要成功融资, 扩大规模, 只能采用创新的方法。

3.1 设立完备的检测部门, 提高产品质量

完备的检测部门是一个企业对于其产品质量的保证, 也是客户购买该企业产品的保证。不断提高自身产品质量与成功的融资相辅相成。没有成功的融资, 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完善产品, 而没有高质量的产品, 就没有足够的销售规模, 也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因此, 对于当地的林业加工型小微企业来说, 设立完备的检测部门以提高产品质量是重中之重。据调查, 37家林业加工型小微企业之中, 只有两家设有检测部门, 也意味着大量质量不被保证的产品投入了市场。在博弈论领域, 根据效率差异划分市场类型, 如果所有好商品的卖方将商品投入市场, 部分差商品的卖方也将商品投入市场, 那么买方便不是买下市场上所有的商品, 而是以一定概率决定是否买进, 此时市场接近失败。因此, 那些生产差商品的企业, 正如有关部门所说, 确实扰乱了市场, 让客户对整个林业加工企业的产品都产生了不信任, 间接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利益, 也损害了整个市场的发展。由此, 督促所有的林业加工型小微企业设立完备的检测部门是必须的。同理, 于任何小微企业而言, 对于自己产品质量的保证也是生存的法则。

3.2 发展小微企业联保机制

以邳州林业加工型小微企业为例。由于该地区存在大量同种类型的企业, 即便它们难以接受统一的管控, 但依然可以促使它们互帮互助。政府有关部门作为发起人牵线, 符合规定, 通过审查的企业加入, 推动联保的发展。一家企业需要贷款, 其他家企业共同为它担保, 如此, 一方面相对雄厚的资金后盾可以使得金融机构放心的放贷, 另一方面也分散了少数几家企业作为担保人的风险。但是, 这个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定某家企业贷款数额与其担保数额的比例。

3.3 发展供应链金融, 在“链”上进行融资

邳州林业加工型小微企业, 在整条供应链上属于缺少资金的弱势群体, 但缺少了它们, 整条供应链都无法正常运作, 因此, 供应链可以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渠道。

以邳州林业小微企业为例, 下游的板材精加工企业总是需要小微企业提供的粗加工板材, 一个林业加工型的小微企业只要获得了订单, 就一定能销售出产品, 收回货款。即便是市场上对于下游精加工企业的产品需求量减少, 也会在上下游企业的合同中体现出来。因此, 金融机构根据采购订单发放给小微企业贷款, 存在的风险很小。作为小微企业, 在销售过程结束, 资金得以回笼时, 需要控制好投入再生产的资金以及需要偿还贷款的比例, 以维持在金融机构那里的良好信誉, 就可以较为舒适的取得下一周期的贷款。

由于下游企业拖欠了小微企业的货款, 资金实力并不雄厚的小微企业就会因此而资金链断裂以至不能开始下一个周期的生产。金融机构应该看到下游企业偿还货款的能力, 以应付账款作为小微企业取得贷款的担保, 帮助小微企业融资。如此, 小微企业不至于失去继续经营的能力, 而下游企业货款的偿还也可以保证金融机构的权益。

需要融资的小微企业将质押存货, 即板材原料交给银行以获取相应贷款, 银行则委托物流企业对板材及小微企业进行相应的业务控制。银行允许企业在保持板材价值总量不变的情况下, 将质押存货变现, 从而促使小微企业生产及销售的进行。

4 结语

小微企业想要生存发展, 并不能把希望主要寄托在国家和金融机构的直接支持上, 而应不断完善自身的产品, 从创新的渠道取得资金支持。同时, 小微企业主也应该摒弃传统的家族经营模式, 顺应当下市场, 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只有参与合作, 与其他合作伙伴形成当下市场中的有机整体, 才能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车湘辉.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优化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3 (18) .

[2]于洋.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 2013.

[3]彭娟.探讨小微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及发展战略选择[J].中国集体经济, 2014 (18) .

[4]小微企业内部管理问题研究——基于管理者特征和市场导向视角[J].商业时代, 2013 (36) .

[5]徐良英.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2 (11) .

[6]赵永乐.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第二版)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 第4篇

关键词:山东 商贸流通 小微企业 企业人才

0 引言

本文选取了山东省的济南、泰安、青岛、济宁、淄博、潍坊、烟台等经济较为发达、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比较高、更具典型性的城市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对山东小微企业人才的年龄结构、技术人员比重、高层人才选拔、高层干部储备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分别从政府、企业、学校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进行阐述。

1 相关调查结果综述

1.1 企业年龄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研公司的主要接收人才的年龄还是在30到40岁中间,在这个年龄段的技术人员一般都会家庭稳定,且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30岁以下的员工,在公司还是扮演者中流砥柱的角色,由此可见,小微企业还是注重人才的工作经验以及年龄的均衡性。

1.2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最困难的环节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企业中在人才招聘留住人才方面都不是特别的显著,但在像青岛、泰安、淄博三个城市中普遍反映在留住人才方面有些棘手,大多公司反馈多为是:人员很多,但是公司人才紧缺。在留住人才这个环节中,很有可能成为企业在管理人才中会出现的问题。

1.3 企业对员工是否有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研公司人力资源部是否对本企业员工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企业对员工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且不断激励一线员工向中高层看进,但是还有超过35%的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没有完善,这些企业一般所属零售业和餐饮业较为突出,由此可见,小微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后,还是有利于发现人才,留住人才的,利于小微企业持续发展。

1.4 山东商贸流通小微企业技术人员比重调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山东商贸流通小微企业技术人员比重调查情况中,有51%的企业技术人员占到30%-50%,有20%的企业技术人员占到30%以下,有16%的企业技术人员占到50%-70%,还有8%的企业技术人员占到70%-90%,还有5%的企业技术人员占到90%以上。

1.5 山东商贸流通小微企业高层人才选拔情况 调查显示从内部选拔高层人才的企业更多:一是内部员工更了解自己的企业、可以尽快适应岗位、开展工作;二是内部择优选拔高层人才,也对企业内部员工一种激励,有利于激发员工的进取心,使工作效率提高、积极性提高;三是内部选拔有利于领导层及时发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形成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知人善任的良好氛围。

1.6 山东商贸流通小微企业人才干部储备调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山东商贸流通小微企业人才干部储备调查中,已经建立人才干部储备的企业有48%,准备建立人才干部储备的企业有30%,有22%的企业还没有建立人才干部储备。

2 小微企业人资部门问卷统计与分析

2.1 人才需要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企业人才需要情况中,一线生产员工占企业人才的比例较大,研发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小,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企业的发展及产品的研发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小微企业还处于单一的生产状态,靠廉价的劳动力进行企业的发展,无法快速的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型,还应注意人员比例的不平衡会使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步。

2.2 企业招聘满意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在企业招聘满意程度中,企业很难招到的员工所占比例较小,但与完全合适岗位员工的比例数据相近,这说明企业在所招聘的员工中没有绝对合适的人才,从图表中可以看出,50%的员工基本满足企业的要求,但仍需要企业日后进行培养,使其快速的适应工作环境,为日后公司的发展提供帮助。

2.3 企业所看重人才的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所招聘的人才基本素质越来越看重,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技能以及敬业精神是一个企业所看重的两项重要内容,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使其学以致用,为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做好保障。敬业精神与责任感是一个企业团结、进步的核心竞争力。工作经验的培养文化程度的提高也是企业所看重的方面。由此可见,最关键的还是应从整体的综合素质出发去招聘及培养人才。

2.4 企业员工流动率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企业中在留住人才方面都不是特别地显著,流动普遍在30%左右,但在像青岛、泰安、淄博三个城市中普遍反映在留住人才方面有些棘手,流动率过大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尤其在留住人才这个环节中,很有可能成为企业在管理人才中会出现的问题。

2.5 企业在开发方面遇到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53%的企业在留住人才上还要进一步的完善,14%的企业对于人才的招聘需求过大导致企业内人才的缺乏,应及时解决空缺问题,在一线员工中进行培训培养,在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并及时寻找对策进行解决。

3 对策与建议

3.1 政府方面 应转变思想观念,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发现企业自身的潜力,加大对其资金、制度以及政策支持力度,为其提供进入市场发展公平公正的外部环境;为小微企业发展搭建人才引进的平台。政府多组织针对小微企业人才交流与招聘场所,搭建企业应聘者的交流平台,为人才流动提供宽松的环境;政府应加强服务意识。发挥政府的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利用税收的缓征或先征后返等方式,对小微企业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扶持。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或资源的帮助,鼓励其进一步的发展。

3.2 企业及员工方面

3.2.1 企业方面。企业领导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进行人性化管理。企业领导应提高自身的素质,更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設,树立员工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加强员工的企业认同度和忠诚度,更要从企业各个层次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还应把员工利益和发展也要放到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企业应完善员工的培训制度,加强思想教育与引导,多采用激励方式。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进行相应的培训,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员工的培训不能只在新员工上岗之前进行培训,晋升培训,专项培训等都应做到,建立激励员工机制,实践证明,员工被认同与尊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重要动力。企业应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加强企业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好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企业应实时根据物价变化及行业工资变化进行工资调整,提高员工待遇。尤其是超出合法工作时间的加班问题,要落实加班费或者补贴,国家正常假期加班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给予,依法与员工签订合同制度,保障员工的合法利益得到维护。进一步增加自身的吸引力。企业应科学进行招聘,加强招聘人员的培训,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尤其是招聘过程中把握好根源,寻找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帮助员工建立起科学人生规划,为其建立合理发展平台,为员工打造有幸福感的未来,真正留住人才。

3.2.2 员工自身。员工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丰富自身内涵。多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多读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丰富精神世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随时学习,不断进步。树立学习意识,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要有动力和毅力,学以致用,用学习到的知识不断创新,发扬团队精神,要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应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工作岗位。养成良好的习惯,管理好自己的精力,把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要时时留心观察,用心积累经验,做一个负责的高效率员工。

3.3 学校方面

3.3.1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及培训时,还应注意对学生的专业文化进行培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丰富其精神内涵。多与其他院校进行交流与合作,相互沟通共同进步。开展各院校的沟通与交流,各类技能大赛的培训,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够提高相应技能。多与企业进行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使学生提前感受社会对其专业需求,提高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能力,提高学生工作经验,也提高适应能力。

3.3.2 本科院校。在对学生的专业文化进行教育时,应多注意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修养及内涵。多参加社会性的公益活动,在丰富课余生活之余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在未来的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提升自己服务社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史永进.浅谈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02).

[2]谢程芳.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和防范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03).

[3]张丽耘.浅析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和对策[J].现代商业,2008(15).

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5篇

小微工业企业是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和活力所在,在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为全面了解XX县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剖析发展障碍,XX县统计局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小微工业企业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了解、查看相关资料等方式对小微工业企业生产设备利用率、产成品存货、生产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初步掌握了小微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

对小微工业企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参考。

一、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一)小微工业企业数量多,总量大,吸纳就业能力强。

20xx年一季度,XX县小微工业企业达到161户,占全部工业企业的%。从业人员万人,占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91%。据测算,一季度全县小微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87万元,同比增长%(按可比价),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 %。从调研情况看,除部分行业和企业效益滑坡,少数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外,绝大部分企业基本实现正常运转。

(二)小微工业企业行业分布广,特色产业优势突出。

XX县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广、特色鲜明,全县小微工业企业已涉及砖瓦制造、小水电、砂石开采、清真食品加工、砖雕、酒的制造等20多个行业,形成了黄酒制造、砖雕、清真食品等具有鲜明地区特征的特色产业,围绕这些产

业,延伸链条,推进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角。

(三)小微工业企业依据经济园区这一发展平台,进一步推进发展进程。

近年来,XX县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着力加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为小微工业企业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目前,已有69家工业企业入驻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同时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减免税政策,定期开展银企交流活动,近期又出台了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园区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措施,为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政策动力。

二、小微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一)企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

XX县小微工业企业主要是小水电、砖瓦制造、砂石开采等初级产品加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以房地产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的下降,使小微工业企业市场需求不足,产成品库存增加,特别是小水电企业由于天气干

旱,上游水量减少,不能正常发电,开工不足,导致生产设备利用率下降。

(二)周转资金依然短缺。

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有三种: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后两者对小微工业企业来说都不现实,实际上,小微工业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越来越困难,主要是工业企业不具有银行贷款要求的房产地产等抵押物,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

(三)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新技术企业偏少,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四)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成本上升。近年来,各类原材料价格波动大,影响了小微工业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随着劳动合同法的贯

彻实施,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管理逐步规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增加。二是销售不畅。通过调查显示60%以上的企业出现库存增加、订单不足和销售下降的情况。三是利润下滑。小微企业缺乏市场议价权,各类生产成本的上升进一步挤压了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不少企业通过压缩生产规模来保本经营,一些企业甚至放弃已有订单。

三、推进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议制定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规划,引导小微工业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扶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与利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原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建议在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方面予以支持。

(二)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针对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 的实际,建议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建议成立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机构,对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工业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财力支撑。

(三)进一步破解瓶颈制约。

在融资方面,积极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部门降低贷款门槛,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放宽贷款政策,确保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在土地政策方面,建议制定针对土地整理和置换的专门文件,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小微工业企业实行土地优惠政策,提高项目建设用地奖励指标。同时拓宽信息渠道,增强信息服务。

(四)进一步推进转型升级。

鼓励小微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细分类别,在产品市场上做精做专,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传统产业,腾

出发展空间,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进一步培育特色产业。

小微企业调研(推荐) 第6篇

根据办事处下发的《关于2011小企业金融服务金融服务调查的通知》,临邑联社积极组织人员对辖内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银团贷款、票据业务、黄蓝经济区、节能减排及淘汰落后产能五项工作开展情况,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辖内小微企业贷款基本情况 截止2011年12月底,联社企业类贷款总户数为165户,贷款余额为109592万元,其中大型企业 1户,贷款余额594万元,中型企业14户,贷款余额19302万元,小型企业,126户,贷款余额为86114万元,微型企业24户,贷款余额为3582万元。

二、信贷投放的效果

2011年我社新增小微企业贷款18588万元,相对缓解了县域经济内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状况。

三、风险状况

1、政策风险。每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但客观地讲,其中房地产业的政策、法律、法规,及各种专项整治措施是最为复杂的,变化也是最频繁、最难以预见的。

2、市场风险。对于一般行业而言,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市场波动、竞争加剧、原材料采购供应失控等因素。

3、经营风险。高级管理层识别风险的能力,也对企业的综合操控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资金链风险。根据今年的行情,企业对银行的借款业逐步增加,加之货币政策的紧缩,导致企业增加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四、信贷政策的变化

随着2012年货币信贷政策的趋紧,本单位支持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有所变化主要为贷款方式的变化,着重投放抵质押类贷款及支持“三农”重点中小企业。从整体来看现行货币政策明显不能满足县域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

五、政策及措施

(1)科学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根据我社自身发展战略、风险防控能力制定季度投放贷款计划,确保信贷投放平稳增长,防止大起大落。

(2)从严把握信贷政策界限。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要求的一律不得授信。重点支持对“三农”及中小企业贷款的投放力度。

(3)切实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发挥审查、审批的风险管理作用,强化风险管理流程,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性、科学性、独立性素质。

(4)全面推进“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实施。

县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7篇

随着我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局在工商、税务、财政、发改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下,就我县小微企业发展调研工作进行了专门安排部署,局领导及相关人员分赴县级涉企部门和全县有关镇及工业园区进行了认真调查、走访和座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及经济运行特点

据统计,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国发〔〕36号)的标准,我县企业绝大多数都属小微企业。止底统计全县共有小微企业8858个,其中企业640户、个体工商经营户8218户。主要分布在各镇周边和产业集聚区内。小微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5512人,占全县就业人员的54.65%。从发展行业看,以批发零售业为主,批发和零售业企业3444户,占38.9%;运输仓储企业为2144家,占24.2%。服务业企业1658家。占18.7%;加工制造企业916家,占 10.34%;建筑房地产企业 198家;农林牧渔规模种殖、养殖企业80家。从地域分布来看,以乡镇为主,全县小微企业中分布在各镇(街道)的有8803家。

小微企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稳步增长,富民效应初步显现。底,全县小微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达8858个,较去年增加444个,从业人员45512人,较去年增加4300人。全县小微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2.12亿元,同比增长33.12%,占全县GDP的36.18%;实现总产值(现价)40.8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6亿元,工业增加值7.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25.85 %;实现税金6968万元,同比增长21.97%;支付劳动者报酬5.0393 亿元。

通过对全县小微企业走访调查发现,我县的小微企业大多正常运行,但是也有少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主要原因就是资金短缺和成本的上升,使企业不能正常生产。

(二)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全县小微企业投资平稳增长,“十一五”末,全县小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1亿元,其中完成工业项目投资5.05亿元,农业项目投资2.13亿元,房地产项目投资1.91亿元,旅游等服务业项目投资0.82亿元。20,小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4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25.68亿元的39.1%,较增长1.31%,其中完成工业项目投资4.88亿元,农业项目投资1.51亿元,房地产项目投资3.05亿元,旅游等服务业项目投资0.6亿元。

由于多年政策累积效应和经济景气周期共同作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近几年我县民间投资更是出现了少有的高增长态势,民间投资对增加投资活力、增加就业、提高企业投资效益的作用更加突出,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断的平稳增长,成为拉动紫阳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主动力。这表明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县小微企业即将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期,必将对紫阳的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三)地方财政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我县财政部门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以来,从国家、省、市争取扶持资金3289.52万元扶持了小微企业37家,扶持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304个,扶持资金452.6万元。每年地方财政预算安排扶持小微企业资金300万元,重点扶持了以富硒茶、魔芋加工、水产养殖、和蚕桑发展为支柱的小微企业及服务体系建设。三年来地方财政扶持小微企业资金470万元,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资金130万元。有力的推动了我县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趋势

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逐渐呈现出规模庞大、特色鲜明、集聚力强、品牌优良等特点。一是总体规模不断扩张。我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环境的日益优化,进一步激发了私营业者的创业热情,小微企业明显增多,资本投入逐步加大。二是产业集群集聚力增强。目前我县已形成茶叶加工、富硒食饮品加工和板石开采三大产业集群。紫阳富硒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紫阳瓦板岩全部出口欧美等国家。我县聘请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设计,并启动了园区建设。20“中国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区”列入了全省首批重点扶持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近年来,园区正在加快建设,且有六家大企业已经入驻,园区正在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聚集区。2011年紫阳县荣获“陕西省县域工业化发展单项奖”。三是特色支柱产业优势突出,新型工业化格局初现。全县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广、特色鲜明,初步形成了富硒食(饮)品、新型材料、清洁能源三大支柱工业,围绕这三大支柱产业,延伸链条,推进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角。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发展小微企业对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一是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当前,农村真正的剩余劳动力不是中青年人,而是以40-55 岁的农村妇女和50-60 岁的男劳动力居多。小微企业多是村镇经济,且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吸收大量农村闲散劳动力。二是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我县的小微企业已是星罗棋布,种养加销,市场繁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新政,将大大激发全民的创业热情。三是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调查了解到,小微企业的`职工年均收入1元左右,有些达15000-20000元。四是为全县企业的梯次发展奠定了基础。小微企业是乡镇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镇财政税收有着重要的贡献,作为培植大中型企业的根基,小微企业的迅速膨胀为全县企业的梯次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加快小微企业发展主要措施和经验

1、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全力发展民营经济。我县始终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县党代会、人代会提出的:“全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建设富裕紫阳”的目标。成立紫阳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解决非公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不断加强和改进对非公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到责任、政策、措施和督查“四个落实”,圆满完成了非公经济考核各项指标。

2、大力实施小微企业成长工程,深入推进全民创业。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挖掘小微企业潜力,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的良好发展格局。一是大力开展回乡创业工程,针对我县在外经商和务工人员多的实际,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在外人员回乡创业。通过此项措施建成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户200户,仅近两年中我县回乡创业的农民工达611人,成功创办各类企业达600余家,新增就业岗位5268个。2011年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202万元,扶持1151人成功创业,其中大学生创业44人、农民工回乡创业685人。二是大力开展素质培训。以实施“万人就业工程”为突破口,在21个镇分别举办以畜牧、蚕桑、茶叶、魔芋产业等实用技术为主的农民工免费技能培训班,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385人。全方位提升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创业成功率。目前已为近千名创业者提供专业培训。

3、抓招商引资,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重点引进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对财政贡献率大、清洁生产项目。我县依托水能、矿产、富硒等优势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和培育大工业企业,陕西有色、陕煤集团、河南前卫、陕西恒佳、湖北鼎兴等大型企业顺利入驻,电解锰、矿泉水、锆刚玉、瓦板岩和五氧化二钒等项目成功落地,形成了富硒食品、特色矿产、清洁能源、紫阳茧丝四大工业发展格局。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了小微企业的经济实力。

4、抓优化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一是为企业用工开展定单培训。根据企业需要,先后组织培训工人1000余人次,组织100余人到外地实地学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熟练工更难的问题。二是提高政务效率。我县建立了政务大厅,全面落实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三是进一步建立完善产业集聚区援建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多形式、全方位服务,同时指导企业强化管理,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5、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贷款投放量。我县正在组建小额信贷公司,小微企业将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在争取上级资金上,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五年来,紫阳县中小企业促进局共为中小企业申报国家、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3个,落实无偿扶持资金1050万元。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实保障。十一五”以来,我县牢牢把握陕南循环(突破)发展和“一县一产业”政策机遇,落实专人积极争取专项扶持资金,截止2011年,全县共有22个项目获得陕南循环发展专项扶持资金3950万元,带动企业投资13.11亿元。累计建成汉江之星豪华游轮一艘;精品示范茶园5万亩,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5个,粗制加工厂34个,清洁化茶叶生产线14条;培育魔芋种植基地3万亩,魔芋加工龙头企业1家;年产25万吨富硒矿泉水生产企业、年产200万㎡板石生产企业、年产2万吨锆刚玉企业各1家;耀全牧业、洪田富硒食品等4个小微企业获得市级切块陕南突破发展扶持资金130万元,带动企业投资6596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壮大。

6、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截止2011年底,全县共注册商标93件,中国驰名商标一件,陕西省著名商标5件,安康市知名商标4 件。紫阳富硒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紫阳和平牌富硒茶获陕西省著名商标。紫阳县盘龙富硒绿茶公司申报陕西省中小企业研发中心获批。紫阳县闽秦茶叶有限公司开发的富硒红茶获得陕西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

7、减轻企业负担,切实把国家扶持小微企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落在实处。国家已下发的《关于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的通知》及《关于继续实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小微企业免征印花税,减免所得税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其中对符合国家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且自2011 年1 月至12 月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的小微企业,其所得减按50% 计入纳税所得额,按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延长至2015 年底,并将应纳税所得额提高到6万元以下,扩大了受惠企业面积。对年度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 万元的小微企业,减按20%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自2011年11月1日起营业税起征点为按月的为20000元,按次纳税的为500元等。自20元月起免收小型微型企业发票工本费和税务登记证工本费,这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在我县都得到了落实。94%的个体工商户享受到减免政策,预计地税每年免征税款310万元。国税每年减免增值税和发票工本费370万元。

四、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在全县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显著提高的同时,小微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企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随着宏观调控效应的逐步显现,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企业成本、费用上涨,利润空间缩小。调查显示,2011年企业主要原材料支出平均同比增长21%,运输费用支出同比上浮25%,生产用煤、油等费用支出较去年平均增长23%,而人工成本同比上升19%。受油价攀升等多重因素影响,73%的企业运输费用支出较上年同期上升超过10%,其中以批发、零售业和运输业为代表的企业运输成本攀升22%以上。

二是融资难、资金依旧紧张。由于我县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地方财政窘迫,财政资金供需紧张,财政投资严重不足,不能给小微企业更大的支持。由于资金短缺在2011年,多数受调研小微企业借贷无门,受调研小微企业有31%的从未发生过借贷,更有接近22%的受调研小微企业依靠临时赊账应对资金不足。小微企业规模较小,信用度低,可抵押物少,我县的大多小微企业是租赁的厂房,不具有银行贷款要求的房产地产等抵押物,获得银行信贷的支持很难。在调查的20多家小微企业中,2011 年全年产品适销对路,但缺乏流动资金的多达50%以上,90%以上的小微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筹措资金,初创业阶段的小微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是最大的困难。

调查结果表明,在实现融资的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的主要借款渠道仍是亲戚朋友,亲朋好友是小微企业最为重要的融资渠道。

三是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紫阳小微企业大部分是由家族式的作坊发展而来的,企业虽然做大了,但是管理模式仍然走不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企业创办初期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现代管理理念的推陈出新,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尤其是这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优惠政策而不能享受,因此这也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四是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新技术产业项目企业偏少,产业技术含量还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五是转型升级遇到困难。在国家大力提倡企业转型升级的大好政策下,但小微企业在资金和人才方面都遇到很大困难,还有就是发展方向不明确,要怎样转型,向什么样的方向转型多没有明确的方向。

六是用地成本较高。严格的用地审批制度和土地监管体系,致使小微企业采用以租代征的方式建厂,用地成本相对提高,土地抵押贷款难,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另外产业发展分散,园区化程度不高,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

七是企业职工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人才严重缺乏。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从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看,被调查的企业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8%,高中占4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9%。从从业人员的来源看,我县从事小微企业的人员多数来自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民。

八是政策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有近30%的企业主不知道国务院支持发展非公经济发展的36条及税费优惠,有近50%不知道其内容,这说明一方面我们的管理部门没有将应该减免的税费等政策向经营者讲清;另一方面是收费项目杂,不少企业主都说政府的政策是好的,可在实际执行中有走样的问题。

五、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发展小微企业事关经济社会大局,是带动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把发展小微企业放到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将小微企业发展任务目标列入全县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成立小微企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形成工作合力。根据国家、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及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尽快实现本地与上级政策的有效对接。建立健全调度、协调、督查、考核机制,为推动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上级制定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小微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在全县范围内实现小微企业的合理布局。扶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与利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原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小微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微利型企业,建议税费政策方面予以倾斜,适当减免税费。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全县上下深化对发展小微企业的认识,以全民创业为抓手,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有关部门及政府网站、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扶持小微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成功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发挥好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的社会效应。适时组织小微企业家、厂长、老板及有创业欲望的干部群众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更新观念,激发创业热情。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打造让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企业创大业的平台,再掀新一轮全民创业热潮。

四是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针对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建议省、市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建议成立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机构,对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撑。

五是加强规划引导,培植和壮大优势产业,推进产业聚集。各镇可整合闲散场地,建立小微企业孵化园。同时发挥传统优势,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例如,在紫阳县汉城镇、双安镇蒿坪镇一线在抓好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发挥产业优势,搞好规模种植和养殖,重点抓好紫阳富硒基地建设。任何沿线矿产资源加工已初具规模,力求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发挥好大企业、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龙头企业的配套带动,延伸上下链条,使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配套发展,互利共赢。突出扶持重点,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引导优势行业企业加快技术设备更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重点支持发展潜力大、发展前景广、管理较好的企业,并从全县小微企业中筛选出100-200 家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实行有关职能部门、乡镇干部挂包企业负责制,严格考核奖惩,切实助推小微企业成长壮大。

六是加快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建议大力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完善有利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快信息交流网络、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人才培训机构及人才市场、法律咨询维权等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服务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建议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全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积极帮助企业通过市场获得资源和要素,努力解决小微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议进一步理顺企业管理体制,探索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七是进一步落实小微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组建各种行业商会、协会,发挥平台作用,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和互助。工商、税务、环保、安监、人力资源、财政等各职能部门要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积极主动地为小微企业搞好服务。对于国家、省等上级部门制定的多项支持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应及时梳理、公布和执行,经济主管部门要编辑成册,印发到各小微企业,切实让小微企业用足用好,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见到成效。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 第8篇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如今的发展出现城乡不均的“二元化”模式, 即城市发达繁荣, 农村相对落后贫困。从金融的角度来看, 大量资金源源不断流向大城市, 而农村的金融需求却无从满足。由此导致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畸形, 各类金融机构频频违规, 对农村金融生态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能够让农村金融能够平稳运行, 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安全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针对农村金融中出现的融资难问题, 从江苏盐城市商业银行的实地调研出发, 探究这一实际问题的现状和由来。

二、实地走访

(一) 黄海农商行概述

黄海农商行属于小型地方商业银行, 由原来盐城市区农村信用合作社合并组建而成, 以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为宗旨, 其在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方面相比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其主要客户群体为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中小企业法人和其他中小型经济组织, 从而弥补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乡一级地区的空白。

(二) 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与拒贷原因

1. 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

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相对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企业固定资产、经济收益、信用评级、担保方式、贷款用途等方面都作出了要求, 但是从某些细节角度仍能反映出其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比如在担保方面, 农村商业银行相对于大型股份制银行的要求是相对较松的:农村商业银行只要求小微企业主可以找到担保人 (比如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固定工作者) , 即可发放贷款。如果降低了这么多要求, 小微企业还是找不到合适担保人, 那么银行就会认为该企业对外信誉或是沟通存在问题, 因此农商行就不会给这样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

2. 农村商业银行的拒贷原因。农村商业银行拒贷的原因是多样的。

首先, 小微企业普遍的财务操作不规范。很多小微企业只聘用一名代账会计, 而由于代账会计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会计做的账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从而无法提供银行需要的财务信息。

其次, 小微企业的担保能力不足, 农村商业银行不接受设备担保, 只接受房产担保;还有有些企业信用评级低, 发生信用风险之后, 银行虽能在法律上胜诉, 可是在现实中具体执行追回欠款的过程中却往往碰壁。因此农商行为了规避这样的风险, 拒绝贷款给这样的企业。

(三) 农村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

下图数据中, 各县农商行市场占有份额均居于首位, 位于盐城市区的黄海农商行市场占有份额, 虽然不是第一, 但也位居前列。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农村商业银行在给小微企业融资上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对小微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但是, 根据黄海农商行信贷科经理的阐述, 从黄海农商行内部数据看来, 这几年盐城地区贷款量增长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甚至还有下降。比如贷款的户数、户均额度, 近几年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很可能与外部大经济环境的不景气有着直接的关系, 再加上银行的存贷比考核, 农村商业银行往往存在有钱却贷不出去的情况。综上所述, 这些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在帮助实体经济融资的潜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所以, 农村商业银行还需要更多宽松、有效的政策来发展变革自身, 从而适应现在的金融环境, 来更好地为小微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服务。

三、结论与启示

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 小微企业自身财务不透明, 财务制度不健全;其次, 小微企业预防风险能力差, 由于受资金、市场、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存在着很高的生产、经营风险;小微企业担保能力不足, 难以寻求资质较高的担保公司为其担保。而越是需要资金的企业, 银行设置的门槛越高, 这是尴尬所在。

另一方面,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不够完善与到位, 从风险控制角度考虑对贷款企业的要求较高, 审批手续也比较繁琐, 特别由于信贷产品创新性不高, 只有极少数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产品, 无法满足需求。

最后, 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信用体系十分脆弱, 银企之间、金融机构之间, 都未建立起成熟的信用征信体系。加之政府政策的激励作用不深, 无法有效从根本解决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矛盾。

为了解决上述的矛盾, 我们建议从政府的角度要加大对于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推动银企合作, 采取有效的措施, 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宽松的政策帮助、技术支持。国家应当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健全促进发展现代金融体系。而银行基于利润最大化和肩负社会责任的双重考虑, 应该努力发掘、整合小微企业信息, 积极开展农村地区小微企业的征信活动, 开发符合小微企业实际经营需求的金融产品, 加强信贷员业务素质的培养。小微企业也应当从自身做起, 规范财务制度, 这对于企业来讲才是最根本的内部因素。

摘要: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 随着城乡发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对应的农村金融问题也必须得到更广泛的重视。目前, 农村的金融生态发展已经呈现出种种不良的状况, 诸如射阳挤兑事件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暴露, 使得我们不得不去关注农村金融的生态发展。本文通过对盐城市实地调研数据的考察, 剖析现今农村金融生态中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融资难问题, 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金融生态,小微企业,融资贷款

参考文献

[1]史亚荣, 何泽荣.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经济学家.2012 (3) .

[2]李海绒.关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7 (6) .

[3]郭艳云.可持续发展视域下我国农村金融环境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08 (18) .

[4]刘广明.市场化改革视域下的中国农村金融环境优化探讨[J].改革与战略.2014 (3) .

[5]肖隆平.求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2.5.

上一篇:2021高校普法工作总结下一篇:开学的一天七年级优秀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