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信息化时代的投资者关系管理

2024-07-25

高度信息化时代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精选7篇)

高度信息化时代的投资者关系管理 第1篇

投资者关系(IR,Investors Relation)与“投资者关系管理”(IRM, Investors Relation Management )在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重视这一概念。

如果从狭义的概念来讲,投资者关系(IR)是指上市公司(包括拟上市公司)与公司的股权、债权投资人或潜在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在与投资者沟通过程中,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各类中介机构之间的关系。投资者关系管理(IRM),是指运用财经传播和营销的原理,通过管理公司同财经界和其他各界进行信息沟通的内容和渠道,以实现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并如期获得投资者的广泛认同。IRM有时也会被通俗理解为公共关系管理(Public Relation Management PRM)。

然而就广义而言,或者说就企业的运作而言,宇慧源信息咨询认为,IR并不仅仅意味着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企业所制定的战略是强调全局性的,是以企业发展全局为对象,因此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投资者关系管理表面看起来只是面向资本市场,实现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实际上,在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由单一的产品市场竞争转向全方位竞争的今天,投资者关系战略必须和企业的产业发展战略、产品战略、市场营销战略、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相协调,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体战略,

简单地讲,现今的投资者关系在实际运作当中应当不仅仅限于面向投资者,它还有必要包含供应商、分销商甚至终端消费者的概念。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现今的商业经济已经逐渐进人一个分享、互动、协作的阶段,企业已经越来越难以“单独”地存在,越来越难以仅靠自身的力量获得足够的竞争优势,分享与协作是必然的趋势。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公众获取信息的成本迅速下降,与企业相关的各个群体越来越有能力获取企业的各方面信息,并且对各方面信息也越来越有兴趣,他们对企业成功运营的影响能力也越来越大。他们有必要获得“投资者”级别的“待遇”。企业按照自身需要、弱化缺点强化优点、一点对多点式的“信息广播”模式已经被多点对多点的信息互动传播模式所取代,企业将不得不面对企业信息透明化的局面,这就要求也迫使企业必须同时面对投资者、供应商、分销商、终端消费者等等相关群体的质询与关注,企业的投资者关系也将从“针对”投资者的关系扩展到面对众多“投资者”的关系管理。这就是高度信息化时代的投资者关系管理。

企业在处理投资者关系时必须具备长远眼光,需要企业进行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的持续沟通,方能与投资者形成长期的、稳固的、亲善的关系,并取得他们对公司及公司战略的认可。而高度信息化时代下,投资者已经不再单单是出钱的投资者,还包括供货的“投资者”、销货的“投资者”以及最终消费的“投资者”。在这种架构下,此前单方向的、“企业广播”式投资者沟通方式将不再有效,企业必须学习、适应新形势下的沟通方式,宇慧源认为,那就是“借助于大众广泛采用的信息技术,开诚布公地对话”。

高度信息化时代的投资者关系管理 第2篇

(一)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提出及其基本概念

1953年通用电气公司主席Ralph Cordiner首次为规范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关系而提出了投资者关系管理这个术语。1969年全美投资者关系协会成立。英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纷纷效仿。1990年,国际投资者关系联合会成立。

投资者关系管理,简称为投资者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投资者管理关系越来越受到上市公司,特别是大型上市公司的重视。它是上市公司与股东,债权人和潜在投资者之间的关系管理,也包括在与投资者沟通过程中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各类中介机构之间的关系管理。

(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两个重要思想

投资者关系管理包括两个重要思想。第一,投资者关系是信息从公司传递到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的活动,所以这个活动必须依据投资者的需求来考虑各种手段、方法的使用。这与现在大力提倡的“股权文化”以投资者中心的思想是一致的。第二,投资者关系不是一个单向的信息传递过程,公司向投资者传递信息,同时在沟通的过程中也向投资者收集信息,在投资者和公司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公司和投资者都能在此互动过程中受益。

(三)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实质

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一个公司和金融界、分析者、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信息沟通,投资者关系是一项公司战略性营销活动,这种活动融合了金融和沟通两个学科。投资者关系通常是由公司和它的证券投资者之间的沟通组成,可以将金融营销看成是一种更广泛的观念,它包括在金融行业中公司和所有相关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如信用机构和政府中介。投资者关系的目的是为了给金融机构和公众投资者提供信息,这样他们就能够评估公司。处理投资者关系的关键在于透明和诚实地对外发表真实的信息。

二、我国基于因特网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现状

中国证监会为推动我国投资者关系管理开展的市场环境形成做出了不少积极的努力,中国证监会于2003年7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推动上市公司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的通知》。这是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第一份指导性文件。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其官方网站上设立了投资者关系管理专栏,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2005年7月,中国证监会又发布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关系工作指引》。提出上市公司要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着重规定了上市公司的充分信息披露和保护投资者知情权等合法权益。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市场环境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相关实施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法规,只是公布了相关的工作指引,虽然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监管当局正逐步认识到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重要性,而且作了很多相关工作,保护投资者的理念也在逐渐形成。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我国的股票市场即将进入全流通时代。全流通要求上市公司在提高公司透明度方面更具主动性和自愿性,披露渠道更为广泛,披露的内容更为真实,披露的时机更为及时,这都是主动有效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并且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于投资者关系而言,互联网也彻底更新了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手段。上市公司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使其和投资者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快捷,还节省了成本。

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所用到的互联网技术主要包括网站,电子邮件 (Email) ,网上论坛 (BBS) ,网上直播 (Webcast) ,等等。其中最为广泛的是网站,很多公司都在其官方网站上设立“投资者关系”专栏,发布各种投资者关系信息。但是,在公司网站上发布哪些内容,以及如何发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运作上来看, 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大多是单向的,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只是按照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进行信息的披露活动;而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应是双向的(two-way)。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概念,投资者关系管理缺乏思想基础。

三、基于因特网的投资者关系管理

(一)基于因特网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相关技术

基于因特网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相关技术分为“推”和“拉”技术。推拉技术是一种网上信息服务技术,能够提供及时、主动的定制服务。推技术能够向客户机传送数据而无需其发出请求,例如发送电子邮件。拉技术是指客户机浏览器必须事先向网页发出请求,所需信息才能被传送过来。传统传播媒介都属于推技术的应用范畴,因为不管是否有人接收,他们的信息都照发不误。

1、网站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己经成为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重要载体。除了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网站强制性披露相关财务信息外,上市公司自建网站进行信息披露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呈报方式。上市公司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有助于公司与更广泛的信息使用者交流。同时,投资者可以获取下载公司有关历史数据,通过对财务数据的解释和分析,从而有利于提高投资者决策评估能力。

投资者关系管理网站内容一般包括:公司基本信息、财务报表、战略规划、公司新闻、实时股价信息以及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其他外部链接等。

2、电子邮件 (Email)

电子邮件是投资者关系管理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个人或机构投资者的通过电子邮件获得上市公司信息。同时,上市公司根据投资者电子邮件地址(Email Address)自动地将用户事先定制的 (Customized) 信息发给投资者。

3、网上论坛 (BBS)

通过网上论坛(BBS)使上市公司与投资者进行双向交流。投资者可以在论坛上就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

4、网上直播 (Webcast)

网上直播可以使全世界的投资者通过英特网参加公司的有关会议。并通过英特网进行网络投票。

从上表可以看出,无论从成本、时效、传播范围,因特网都比其他方式都有具大的优势。

(二)基于因特网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内容

信息作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内容是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一个核心。只有高质量的信息才能达到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效果, 基于因特网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目标是人性化、互动和完整,以求在推进主动性信息披露的同时,实现与投资者之间及时便捷的双向沟通与联系。根据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要求及英特网的特点,同时比较分析国内外投资者关系管理网站,投资者关系管理网站内容要求归纳如下:

四、加强基于英特网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建议

(一)由证监会建立权威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网站评价体系

投资者关系管理网站评价体系是推广基于英特网的投资者关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根据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理念要求,由中国证监会提出权威科学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网站评价体系,并由证监会定期检查。

(二)上市公司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内部组织建设

上市公司应当尽快设立独立的投资者关系管理部门,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相关工作。

(三)上市公司加强投资者关系网站管理

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网站的管理。上市公司作为信息提供者应该提高对网上信息披露的关注程度,加大对公司网站的技术改造和宣传投入,使网站真正成为公司与投资者、中介机构等利益相关者沟通、交流的平台,以适应信息时代网络经济发展的潮流,满足信息使用者快捷获取信息的需求。网站内容要根据公司发展动态及时更新。

参考文献

[1]李心丹等.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评价指标及其应用研究[J].管理世界, 2006, (09) .

[2]国外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6, (04) .

[3]李心丹.投资者关系管理: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 2006, (02) .

[4]马连福, 赵颖.于投资者关系战略的非财务信息披露指标及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 2007.

高度信息化时代的投资者关系管理 第3篇

如何做好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维护,使企业拥有合理的市值?是每个上市企业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笔者从对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维护、市值管理基础理论分析上,引用实证,阐述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对市值管理的影响。

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市值管理基本概念

(一)信息披露

广义的信息披露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主要包括定期报告、重大事项临时公告等;二是证券市场交易信息披露,即有关证券交易的价格、数量、交易者身份等信息的公开提示。

对信息披露的通常理解:上市公司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将其财务业绩、经营情况、业务拓展状况等对上市公司所发行的证券价格有影响的信息及时、公平地对外公开,并保证所公开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二)投资者关系管理

投资者关系的定义:通过应用关系管理、金融、营销等的方法,建立和维护证券发行人与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之间的联系。

投资者关系管理定义:企业通过应用媒体传播方式,将经营管理及重要业务信息与投资者进行充分沟通,取得投资人对公司经营管理决策的理解和支持,进而提高其对对企业的认同度和忠诚度,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市值管理

市值全称资本市场价值即市场资本总额,指证券发行人股本与其股票市价的乘积。

市值管理定义:公司建立一种长效组织机制,致力于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并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交互传导,维持各关联方之间关系的相对动态平衡,在公司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法使公司股票价格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对市值管理影响的理论分析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发行人向投资者、潜在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传递信息的桥梁。投资信息是资本市场中最有价值的元素,为了避免因资本市场上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投资者损失,全球各证券监管机构均要求上市公司对股价有影响的信息必须第一时间在指定媒体公开、公平、公正向所有投资者披露。

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市场价值的影响,Madahavan检验表明,公司股价与信息透明度呈正相关。信息披露规范、透明度高的上市公司,容易得到投资者的认同,公司股价在同行业板块内相对较高。实证表明,公司声誉价值提高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对公司价值产生积极的正向效应。Wesley通过构建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标(voluntary disclosure index),对拉美三国信息披露质量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息披露程度越高,公司价值越高。

股票价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易双方对未来价格的预期,而对未来价格预期是基于对公司价值以及宏观环境的判断,前者是重要参考因素。对公司价值的了解,是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以及信息披露实现。Higgins认为投资者关系管理通过提高公司的可信度,进而提升投资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投资者在上市公司满意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就可能继续持有并向其他人推荐该上市公司。Hong&Huang认为投资者关系管理可以提高公司股票的流动性,从而提高公司股票的价格。Brennan&Tammarowski也认为投资者关系管理可以为所有投资者亮化(增加透明度)交易平台,降低逆向选择成本和降低讨价还价等其他成本,提高股票价格。以南京大学教授李心丹主导的课题组在根据南京大学投资者关系管理指数为基点,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投资者愿意为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支付溢价,并且,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与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因此,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积极信息披露策略与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价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投资者愿意投资其所掌握信息多的股票。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向投资者有效传递信息,提高公司的可信度,以及投资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积极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和信息披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并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从而提升公司股价和保持较高的市盈率。

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择

文中使用的样本数据,是以深交所中小板信息技术行业板块中部分上市公司股票2010年度全年每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为基本数据。深交所每年都会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情况,同时结合监管机构、投资者评价对上市公司的上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为了充分验证,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影响,根据2010年度信息披露考评结果,对12家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按照“优秀”、“良好”、“合格”分为三组验证数据。

(二)数据分析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2010年度股票交易均价。在股票交易均价得出后,再根据样本上市上市公司2010年度报告中披露的每股凈利润,计算样本上市公司2010年度平均市盈率。详细数据见表1。

将表一中样本上市公司股票2010年度平均市盈率,按照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优秀”、“良好”、“合格”分组进行统计,并计算每组的算术平均值。详细数据见表2、表3、表4。

(三)数据分析结果

由表二、表三、表四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优秀组的2010年度平均市盈率算术平均值为57.67;信息披露考评结果良好组的2010年度平均市盈率算术平均值为45.34;信息披露考评结果合格组的2010年度平均市盈率算术平均值为41.56。即,信息披露质量高、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高的公司市盈率相对较高;信息披露及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与上市公司市盈率存在正相关。而股价市盈率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衡量的常用标准。

高度信息化时代的投资者关系管理 第4篇

信息时代的发展, 促使国际贸易形势发生转变, 针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 也产生相应的变动。信息时代下, 国际贸易转变了直接投资公司内部贸易结构, 改变国际贸易定价机制;国际直接投资格局, 也直接影响国际贸易格局。同时, 国际直接投资, 可以提升本国经济水平, 有带动性的促进母国产品出口, 增强母国的产品出口竞争力, 同时也可以增加母国外汇收入。对于信息时代下, 转化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 可以提升国际直接投资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在信息时代国际贸易中, “在信息时代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条件之下, 应用传统统计方法中以国家为单位的方式, 通过其进出口额计算国际贸易的收支, 已经不能准确反映出当前国家的贸易利益, 将其转化为用原产国外汇增加额来进行计算, 其结果较为精确。”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间发生一定转化。

二、完善改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关系措施

1. 改变角度

对于信息时代下, 在国际贸易的理论体系之中, 其自由贸易理论一直占据了统治的地位, 而相对与比较成本理论而言, 其已经发展成为自由贸易理论中的主线。根据传统国际贸易要素中的禀赋理论, 基于占有不同优势资源、不同优势生产要素的国家, 其在生产各自国家产业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 可以用国家自身优势产品, 有效的换取别国经济生产的优势产品, 使得交换产品后各自国家彼此均获利, 然后, 再由各国按各自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分工, 形成产业贸易的竞争发展模式。在现代化经济全球条件之下, 改进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 针对实际情况, 明确比较成本已经不能再成为决定国际贸易分工的主要基。因此, 在信息时代国际贸易中, 实现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促使实现贸易投资的一体化发展, 其实质就是依靠跨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整合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资源, 大力借助国际直接投资活动, 提升贸易发展水平。在信息时代下, 转化贸易投资角度, 有助于发挥实践指导意义;其主要表现为, 若是一个国家具备越多的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 就能够在国际贸易分工中, 更多的来整合别国的产业发展资源, 同时也可以减少本国产业资源被别国的贸易直接投资企业整合。对于信息时代下, 在国际贸易中, 可以依靠获取产业生产技术优势, 以及大力生产差别化产品的形式;优化贸易管理方法来降低国际贸易交易成本, 促进贸易发展。

2. 重构路径

在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研究之中, 已形成了三种基于不同研究对象的贸易理论体系;一是就是以由市场机制为研究对象, 可以从组织结构及协调发展之间进行国际的分工;而对于另一种, 则是以跨国公司为载体进行研究;同时, 对于信息时代下, 其第三种研究中, 则是由专业化个体发展为研究对象, 以此来进行贸易分工。在信息时代国际贸易中, 对于新兴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之中, 就是通过引入交易费用以及交易效率概念, 以此来解释企业生产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由于在信息时代国际贸易中, 市场和企业是不同的组织劳动分工的形式。在信息时代中, 对于实际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之间, 国际贸易方面应该秉持降低交易成本, 改进商品交易效率的原则, 能够运用重构路径的发展思路, 提升贸易经济水平。当在实际中, 若是国际贸易的交易费用, 远远高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生产费用之时, 就可以选择进行国际直接投资, 能够使跨国企业从国际贸易分工之中抽离出去, 不仅可以降低贸易交易费用, 提升国际直接投资经济效益。

3. 转化主体

跨国公司作为国际直接投资方面的产物, 在信息时代贸易中, 对于很大程度上可以将跨国公司作为在国际贸易中的研究主体。在信息时代国际贸易中, 可以双向作用实现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联合机制, 对于跨国公司之间实施全球战略前, 国际上的贸易分工中主要是以产品为发展界限的, 也就是各国根据比较优势, 各自的集中生产具有贸易优势产业, 从而形成某些、某一种的最终产业产品, 最后通过国家间主题交换, 使贸易产业中最终产品进行投资交换, 在经济活动结束之后, 对于国家企业结果双方, 都可以获得比较多的贸易利益。对于信息时代下, 转化贸易过程中的主体, 提高国家贸易发展的整体福利, 实现国际贸易直接投资, 促使转化新的经济行为, 能够以贸易投资经济活动为国际贸易中的主体, 有助于促使提升国际直接投资企业与国家贸易的整体经济水平。

三、结论

综上所述, 针对当前信息时代, 协调优化国际贸易同国际直接投资间的关系, 能够切实发挥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双向作用机制, 不仅可以提升其双向经济发展, 也可以促进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信息时代, 对于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中, 二者在实践、理论层面都表现出一定融合趋势, 对此应该完善改进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 能够转化传统思路, 改变角度、重构路径、转换主体, 促进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以下本篇基于信息时代, 分析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信息时代,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

参考文献

[1]埃尔赫南·赫尔普曼, 保罗·R·克鲁格曼.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1.

[2]赵春明, 焦军普.当代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交叉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2.

高度信息化时代的投资者关系管理 第5篇

报告显示,2015年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快速深化,信息化加速向互联网化、移动化、智慧化方向演进,以信息经济、智能工业、网络社会、在线政府、数字生活为主要特征的高度信息化社会将引领我国迈入转型发展新时代。

赛迪预测了2015年中国信息化十大趋势:

一、光纤入户和4G应用大面积普及

“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效果显著,光纤入户和4G应用加快普及。全国光纤接入FTTH用户已达6507.2万户,占宽带用户总数的32.4%。4G用户数达7584.8万户。2015年工信部将继续组织实施“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落实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深入实施通信村村通工程,推进LTE混合组网试验,研究发放LTE-FDD牌照,实施“中国LTEv6工程”,加快布局5G研发。预计2015年,宽带接入覆盖比例将超过85%,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行政村通宽带比例提升到95%,4G用户将达到2.5亿户。

二、网上政务服务事项大幅增加

全国各级政府加快普及网上政务服务。浙江省基于云平台构建了浙江政务服务网,推行基于网络空间的政务工作模式,将政务服务向网络平台迁移,实现9000多个事项的在线办理。新疆伊犁州基于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面向州、县、村提供电子政务网上服务,减少网下办事比例。中国政府网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增强政民互动和网上服务能力。北京、天津、安徽、山东、陕西、江西、辽宁等地纷纷建设统一的网上行政审批平台。预计2015年越来越多的地方基于网络空间实施政务主动服务,全社会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大幅向网上迁移,网上服务将加快普及。

三、一批公共数据资源率先开放

各地积极探索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新模式。北京开通了政府数据资源网。上海发布《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工作计划》,确定开放190项数据内容,涉及28个市级政府部门, 209个数据包以及20多个应用,涵盖公共安全等11个领域。武汉初步建成政府公开数据服务平台,首批33个部门520个数据集向公众开放,涉及政务、警务、环保等30多个领域。青岛、广州、厦门等地正在建设公共数据服务开放平台。预计2015年将有一大批公共数据服务开放平台建成,教育、交通、旅游、食品安全、环保等与民生密切相关领域的公共数据资源率先开放,全民共享公共数据的时代即将开启。

四、社群电商和微电商崛起

电子商务加速向移动化、行业化、社交化方向发展,社群电商和微电商驶入“快车道”。阿里巴巴先后投资陌陌和新浪微博两个社交软件,京东与腾讯联手开通了微信购物、手机QQ两个社交购物入口。小米公司通过微信销售小米手机3,仅9分55秒便卖出15万台手机。随着微信用户量大幅增加,以及公众号运营,传统行业开始利用社交和微信渠道维系客户,企业微信群大量涌现。2015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通过推荐引擎、微信圈、社交网络发现移动应用,以“微商城+微营销+微粉丝+微应用+微服务”为特征的社群电商和微电商将成为企业拓展业务的全新掘金地。

五、互联网应用热点从消费领域转向生产领域

消费互联网方兴未艾,生产型互联网又成为热点。消费互联网正由爆发式增长向稳定增长阶段转变,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增长率从2005年的50%下降至2014年的20%左右;网络购物用户数年增长率从2008-2010年的50%下滑至2014年的9.8%左右,电子商务、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消费互联网行业基本形成稳定的生态圈和发展格局。与之相比,互联网与生产制造领域渗透融合步伐加快,涌现出个性化定制、按需制造、众包众设、异地协同设计等一批“互联网+”应用新模式。海尔通过众包平台聚集中科院、高通、腾讯等资源研发设计空调产品。北江纺织基于O2O开展定制化业务,创维发布了020移动商业平台“云GO”。2015年,将有一大批制造企业主动拥抱互联网,同时,互联网企业也将加快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六、大数据应用获突破进展

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快速延伸。大数据驱动的业务模式和分布式技术在精准营销、智能推荐、社交网络上得到广泛应用。这些应用又反过来引发实时计算、内存计算、图计算、深度学习等新一代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纷纷挖掘大数据的商业价值。互联网金融、O2O等应用借助大数据向线下延伸。当前,大数据正被喻为“未来新石油”,成为构建企业竞争优势的新基础。2015年,基于大数据的应用创新将更加活跃,海量多格式和多模式数据将纳入统一管理、实时分析和高效流通,大数据还将与神经计算、深度学习、语义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促进大数据应用更加智能,可视化手段更加丰富。

七、智能工业涌现一批

典型智能工业开始起步。互联网技术、新型感知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相互融合并快速发展,带动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生产、设备管理、环保监测、能源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广泛应用,智能制造在航空航天、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行业初步展开。中石化启动金陵石化智能工厂建设,九江石化即将完成智能工厂的基本框架构建。华纺股份、鲁泰、红豆、上海纺织集团等纺织企业开始部署智能制造。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要组织实施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开展智能工厂应用示范,组织实施流程制造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工程。预计2015年,将涌现出一批以工业互联网、信息物理系统、制造业创新网络等为特征的智能工业典型应用。

八、电子政务国产化有阶段进展

电子政务软硬件国产化取得明显突破。Deepin、SPGnux、中标麒麟、中科方德、优麒麟、阿里云等国产操作系统进入国家正版软件采购目录。基于国产CPU和操作系统的办公信息系统开展试点示范。华为海思等国产多模4G芯片、高端移动CPU芯片开始成熟商用。浪潮、曙光等国产服务器国内市场份额上升至50%。国产软硬件产品的崛起意味着电子政务大规模采用国产化设施的条件日趋成熟。预计2015年,国产软硬件应用推进力度进一步增强,党政机关、国防科技等关键领域和金融、保险等经济命脉领域将逐步开展国产关键软硬件替代,国产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信息安全关键软硬件应用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

九、智慧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智慧城市进入规划、建设和实施阶段。住建部两批智慧城市试点含193地区、171城市,工信部启动了中欧智慧城市试点,开展常州、扬州等中小城市试点示范。科技部863项目支持开展了20个试点城市。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100%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城市和 47%的县级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然而,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不注重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脱离城市发展基础和群众需求、盲目上马项目等问题逐渐暴露。《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指明方向。《智慧城市SOA标准应用指南》、《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等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及评估体系正在加快建立之中。预计2015年智慧城市建设将在基础较好、起步较早的地区取得成效。

十、O2O业务模式成应用亮点

高度信息化时代的投资者关系管理 第6篇

一、现代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相辅相成

现代文秘工作和档案工作的衔接主体主要是公文, 它既是文秘工作的主要产品, 又是档案资料的主要来源。公文是档案的前身, 公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档案的质量, 换句话说没有高质量的公文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档案, 高水平的档案管理是建立在规范处理公文的基础之上的。公文成为档案之后, 它就成为人们社会实践的历史记录、是历史的折射和缩影、是传承社会文明的薪火, 可以说没有档案就没有历史。可见, 现代文秘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它们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 既紧密相连, 又相对独立。

1. 对现代文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文秘工作是以领导机关工作有效运转和为领导者决策服务为宗旨的, 辅助于文件、会议、办事, 为其做好参谋, 处理好事务性工作。文秘工作既区别于领导工作, 又不同于业务部门的工作, 同社会改造活动一样, 文秘工作具有特定的规范性。在实际工作中, 文秘及其他工作人员需要为领导思维、决策提供信息, 提供方案, 做好决策前准备工作等;

2. 文秘工作是档案管理的基础。

文秘工作的性质在实践中凸显档案信息的重要, 文秘工作必然涉及许多上呈下传的文件材料, 这些文件要及时递呈领导批阅, 然后催办、归档, 会直接影响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能够使单位更好地贯彻落实好上级领导部门的精神。可以说, 文秘工作的优质服务对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建设都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 文秘工作是档案管理, 甚至是整个单位办公室工作的基础。

3. 档案管理是做好文秘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搞好档案管理能够保证文秘工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重大活动重要的信息来源和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文秘工作的科学性、全面性。档案资料科学性、准确性增强, 全面性、可选性扩增, 是文秘工作科学、准确、全面开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因此,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制是新形势下对文秘工作的必然要求, 也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和工作任务。

二、现代文秘工作和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 文秘和档案实行的是分块管理制, 但是这种体制在某种程度上拉大了文秘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距离, 出现了许多脱节之处。比如:

1. 文秘人员档案意识淡薄。

目前, 大部分文秘工作人员习惯了现行的手工公文处理模式, 在办公过程中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 一下子难以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和习惯, 这样必然会妨碍办公管理系统的应用, 使得文档信息化服务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因此要做好宣传工作, 提高文秘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 转变观念、统一认识, 是推行办公自动化的必要条件。

2. 文书档案不够规范。

在日常档案管理中常常会遇到归档文件版面记录不全、附件不规范、排列混乱、原始稿件不全、编号不规范、纸张不达标, 装订不规范、文种使用不当、有涂改痕迹等等不规范现象, 从而为正确归档留下了后患, 也使公文的严肃性、美观性和档案的完整性都受到一定影响。

3. 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大量非专业人员从事文秘与档案管理工作, 文秘与档案管理人员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素质不高, 从而影响了公文的质量和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发展。从现有文秘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训练的情况看, 在文秘与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上从事的工作人员, 真正经过文档专业训练的人员很少。大量文秘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是半路出家, 其在业务方面的精度与广度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这种状况的存在也直接影响了文书与档案的质量, 也影响了“文”与“档”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三、实现现代化文秘与档案管理工作规范的措施

1. 强化管理意识。

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其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 又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知识、科技知识, 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 也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所以, 档案管理工作者要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 边学习边操作, 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 特别要注重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努力使自己具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综合型档案管理人才。

2. 明确部门职责。

文书部门立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已经明确了的基本制度。文秘人员要按照有关要求, 对办理完毕的文件材料, 集中统一保管, 根据立卷的原则和方法及时编写案卷类目, 及时整理归档, 使文件的立卷工作日常化。会议文件应该在会前收集材料, 会后及时立卷归档, 切忌拖拉积压。联合办理的公文, 原件由主办单位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 要及时收集归档, 协办单位只保存复印件或副本, 既方便平时查阅, 又利于年终立卷。当遇到工作人员因故调离工作岗位时, 主管单位要负责将本人暂存、借用的公文材料, 按照有关规定全部及时进行清交, 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

3.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 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办理公文、严格执行公文行文规则, 严格审核签发制度, 审核签发手续是否完善、附件是否齐全、格式是否规范, 印制后发送前应再次进行复核。要结合单位自身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的设置、档案材料的形成规律建立一个纵横交织的管理网络体系, 协调各部门配备兼职档案信息员, 从而做到从上而下, 层层有人负责, 形成上下配合, 左右协作的档案传递网络, 这是做好档案收集工作的基础。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应与各部门信息员经常联系, 加强对平时收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工作, 做到随时收集和定期收集相结合, 尽可能防止和减少文件资料的流失。这样做不仅拓宽了档案的收集范围, 还丰富了室藏, 促进了收集工作的开展。

4. 严格质量标准。

不论文秘工作, 还是档案工作, 每个环节的每个工作人员都要确立质量第一观念, 明确认识各自岗位责任。做到归档文件版面记录齐全、附件规范、排列有序、原始稿件完整、编号规范、纸张达标, 装订规范、文种使用得当、无有涂改痕迹等等, 从而保证档案文件的质量和存档价值。

5. 引进现代化技术,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落后的文件设备和档案工具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整理档案, 既降低了人为因素在文件归档工作中的影响, 又发挥计算机的管理优势, 减少了手工操作, 提高了工作效率,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同时, 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掌握国际档案管理工作新动态, 管理工作中引进现代化技术, 学习国外档案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总之, 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 文档工作也要不断发展, 文秘与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信息化虽然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 但要实现文档一体化必须要上下达成共识才能实现, 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通过宣传媒体的宣传, 转变领导及办公人员的观念, 从而使现代文档工作有一个便捷的信息化平台和畅通的互联网环境。及早实现办公自动化, 实现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一体化, 从源头上来提高文书档案质量。

摘要:文秘工作和档案管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项工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它们的关系尤为重要。从分析信息时代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的关系, 指出二者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实现现代化文秘与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其目的在于帮助文秘与档案管理人员提高认识, 实现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一体化, 提高文书档案质量。

关键词:文秘工作,档案管理,信息时代

参考文献

[1]徐艳.试论档案工作创新[J].赤峰学院学报, 2005, (2) .

[2]安春娥.试论高校学报档案的管理、开发与利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2) .

[3]高德武, 周爱东, 李文.档案工作创新思路[J].科学与管理, 2005, (2) .

[4]尹呈荣.现代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衔接[J].中国学术研究, 2007, (2) .

高度信息化时代的投资者关系管理 第7篇

近年来在监管层的政策推动下, 我国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逐渐取代散户投资者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相比于个体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能够利用其资金优势和规模优势获取更多的信息并根据此信息进行交易, 而经典财务理论认为正是由于这类掌握信息的交易者的套利活动使得相关的各种信息传递到股价中 (Grossman、stiglitz, 1976) 。1980年, Beaver等 (1980) 首次提出股票价格相对会计盈余 (历史盈余) 包含有更多影响未来盈余的信息, 比如公司未来经营的利好利空信息、重大投资行为、高管人员的变动等。虽然这些价值相关信息无法在当期盈余中及时反映, 但是却能深刻地影响企业的未来盈余能力, 如果投资者可以通过关注媒体报道或主动搜寻获得这些信息, 那么其对公司未来盈余的预期可能因此改变, 进而影响投资决策, 引起股价相应的波动。而作为市场的投资主体, 机构投资者能否相对及时地搜集和正确地解读这些价值相关信息, 并且能否通过投资行为将此类信息传递到股价中, 提高股价的信息含量呢?鉴于投资理念的差异, 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起到的作用是否一致呢?

本文从机构投资者作为信息传递者这一角度出发, 以2008~2011年由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首先从整体上研究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反映未来盈余程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构投资者能够利用投资行为把所掌握的关于未来盈余的信息及时传递到市场上, 使股价包含了更多的未来盈余信息。其次考虑到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由于自身特点和投资理念的差异, 其投资行为对股价反映未来盈余程度的影响可能不同, 我们参考Brickley等 (1988) 的做法, 根据机构投资者与被投资公司是否存在现有的或潜在的商业关系, 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两种类型: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和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 研究异质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反映未来盈余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能够显著增加股价中的未来盈余信息含量, 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则未起到显著作用。

本文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 (1) 首次从信息传递者的角度研究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价格信息机制的作用; (2) 基于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 分别研究了两种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股价中未来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 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关于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研究成果, 也为我国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提供了经验支撑。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股票价格是未来盈余的指示器, 因为公司采取的所有经营行为并不能全部反映在当期盈余中, 但是最终会反映在未来时期的盈余中 (如客户长期合同、研发活动等) 。相对于个人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有利用广泛的资源和投资经验收集和分析信息的优势, 如他们凭借着规模优势有可能参加公司会议, 甚至能够直接与高管进行沟通, 以获得更多的能够影响未来盈余的信息;他们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投资分析上 (Shiller和Pound, 1989) 。如果机构投资者通过交易量、持股比例等形式将这些关于未来盈余的信息传递到市场上, 那么股价必将对其有所反映。

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反映未来盈余信息的积极作用也可以从机构投资者的监督职能论证。机构投资者的监督直接增加了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等机会主义的成本, 使更多信息为投资者所知, 是一种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Dyck等, 2008) 。机构投资者通常被看成是精明的投资者, 他们往往从事长期投资行为, 所以更有能力和动力对公司管理层实施持续的监督, 减少管理者进行复杂的盈余操纵的机会, 提高盈余质量 (王帅, 2008) , 从而减少股价中噪声盈余部分, 噪声盈余部分越少, 股价中反映未来盈余的信息含量就越高。由此, 本文提出假设1: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与股价反映未来盈余的程度正相关。

在我国, 机构投资者的种类比较多, 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综合类券商、信托公司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QFII) 等, 由于不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不同, 我们借鉴Brickley等 (1988) 的研究思路, 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首先, 证券投资基金是目前我国市场上规模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且其一直强调价值投资的理念;其次, 社保基金具有投资期限较长和规模大等特点;再次, QFII均是来自境外的成熟机构投资者,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投资者, 因此本文把这三类归为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

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往往坚持长期投资理念, 且投资比例较大, 更有动力深入挖掘股票的内在价值, 由此, 我们提出假设2: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股价反映未来盈余程度正相关。

我国的信托公司和企业年金由于发展时间相对不长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完善, 投资理念不成熟;而综合类券商, 保险公司则面临资金限制和投资行为短期化的问题, 因此本文把这四类归为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往往与被投资公司之间存在商业关系, 影响其独立决策, 而且其在证券市场中的份额较小, 市场影响力不够, 由此, 我们提出假设3: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股价反映未来盈余程度不相关。

三、研究设计

1. 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我国上市公司自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 为了保证前后会计数据编制准则的一致性, 本文以2008年至2011年沪、深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实证研究样本, 实证分析中需要的财务数据主要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来自万得资讯数据库。为了研究的需要, 依据以下标准对2 483个上市公司样本进行进一步筛选: (1) 考虑到金融保险类和房地产公司比较特殊的行业特征, 剔除金融保险类和房地产上市公司; (2) 由于ST、PT类上市公司的数据, 特别是盈余数据可能会产生异常值, 影响研究结果, 所以剔除此类公司; (3) 鉴于当年IPO公司的会计盈余和其他年份差异较大, 故剔除此类上市公司; (4) 剔除数据缺失的公司样本; (5) 剔除个别指标中出现的异常数据。

最终得到研究样本公司3 926个, 其中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有956、990、990、990家样本公司。

2. 模型构建及变量描述。

在本文中, 我们利用FERC模型 (Ayers和Freeman, 2003) 检验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反映未来盈余程度的影响。

FERC模型主要考察系数b2, 该系数衡量了当期股价对未来盈余反映的程度。其中CARt表示t年度股票超额收益率;△Et-1、△Et、△Et+1分别表示前期, 当期和未来时期的未预期盈余;CARt+1表示t+1年的股票超额收益率。b0、b1表示当期股价对前期盈余以及当期盈余的反应系数。

根据前面讨论, 为了检验机构投资者整体对股价反映未来盈余程度的影响, 我们改进FERC模型, 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比例变量与其他变量的交互项, 构造了模型2:

为了检验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反映未来盈余程度的影响, 我们构造了模型3:

为了检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反映未来盈余程度的影响, 我们构造了模型4:

变量设计与描述见表1。

四、实证结果分析

1. 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2为2008~2011年样本中各主要变量的极大值、极小值、中值、均值及标准差。从表2中可以看出, INST%的平均值为39.75%, 其中持股比例最低的为0.21%, 最高的则达到了95.23%, 方差为21.06, 说明机构投资者在不同公司间的持股比例差异比较大。此外, INST的均值为0.11, 中值为0.12, 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于行业平均值。

Preresi均值为8.67, 而Presensi均值仅为0.00, 说明压力抵制性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明显高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整体而言, 我国机构投资者市场参与化程度较前几年有了进一步提高。

2. 回归结果分析。

为了避免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 我们在回归分析前采用了Pearson (Spearman) 检验。

注:左下角为Person相关系数, 右上角为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表示在1%、5%与10%水平上显著, 下同。

如表3所示, CARt和△Et、INST、Preresi、SIZE、GROWN显著正相关, 和Presensi正相关, 但是统计上不显著;INST和CARt、SIZE、GROWN显著正相关, 和β值显著负相关, 说明机构投资者倾向于投资那些利润高、规模大, 高成长机会和低风险的公司。此外, Preresi和INST显著正相关, 而Presensi和INST正相关, 但统计上不显著。

表4为FERC模型的回归结果, 未来盈余反应系数b2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 说明我国的证券市场上股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未来盈余, 即存在价格引导效应;另外, 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期盈余反应系数b1在1%显著为正, 说明在市场非充分有效的情况下, 股价会对当期的会计盈余反应, 即存在当期效应, 前期盈余反应系数b2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说明股价会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对已宣告的盈余产生反应, 即存在盈余公告漂移现象, 而CARt+1的系数b3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 由于价格引导效应的存在, 导致未来盈余的信息已经提前反映到当期股价中, 所以股价中反映未来超额收益率的信息含量便会减少。

表5为本文的主要回归分析, 第一列为模型2的回归结果。交叉变量INST×△Et+1的系数为正, 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 说明机构投资者对未来盈余反应系数有增量影响, 即机构投资者能够凭借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相对正确的解读所获得的多方信息, 能深度挖掘企业价值和未来盈余能力, 从而提高股价中未来盈余的信息含量, 证实了本文的假设1。

另一方面, INST×△Et+1对CARt的影响比INST×△Et-1、INST×△Et对CARt的影响显著 (t值较大) , 且其系数 (1.192) 也比后两者的大, 说明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分析的时候更加关注公司的未来盈余能力。

模型3和模型4基于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 分别检验了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反映未来盈余程度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 交叉变量Preresi△Et+1的系数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 说明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能显著增加股价反映未来盈余的程度, 即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的长期投资理念有助于提高未来盈余信息向股票价格的传递。Presensi×△Et+1的系数为正, 但是在统计上不显著, 说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股价反映未来盈余的程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由此, 支持了本文的假设2和假设3。

五、研究结论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首先检验了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反映未来盈余程度的影响, 研究发现, 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与股价反映未来盈余的程度正相关, 说明机构投资者凭借其信息优势在搜集和分析公司基本面情况时更加关注公司的未来盈余能力, 并通过投资行为将此类信息及时的传递到市场上, 提高了股价中未来盈余的信息含量。其次, 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 并分别检验了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反映未来盈余程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能显著增加股价反映未来盈余的程度, 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股价反映未来盈余的程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这说明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反映未来盈余程度的增量影响得益于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的存在。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证券市场发展及中小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首先, 我国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时, 应该以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为重心, 同时促进包括综合类券商、保险公司等在内的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的协调发展。其次, 中小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 多参考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 有利于正确评估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 建立价值投资理念。

参考文献

[1].Grossman, S.J, J.E.stiglitz.Information and competitive price systems.American Economic Eeview, 1976;66

[2].Beaver W., R.Lambert., D.Morse.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ecurity price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80;2

[3].Jiambalvo J., S.Rajgopal, M.Venkatachalam.Institutional Ownership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Stock Prices Reflect Future Earnings.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02;19

[4].Ayers, B.C., R.N.Freeman.Evidencethat Analyst Following and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Accelerate the Pricing of Future Earnings.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3;8

上一篇:不锈钢水箱生产加工下一篇:城管局党代会研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