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平行四边形教案

2024-06-20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教案(精选12篇)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1篇

1、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

2、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3、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4、n边形对角线条数公式:n(n-3)2(n≥3);

5、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

6、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就说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7、中心对称的性质: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的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2篇

1、课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学习内容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了解平行四边形与其他几种图形间的关系,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会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为学生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供方法迁移,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做了准备。 由于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所以当学生掌握了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之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创新的能力,是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掌握转化思想的起始内容。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过渡时期。他们有了一定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理解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推导和描述推导的过程还是有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媒介让学生去参与、去操作、去实践,才能让学生通过体验,掌握规律,形成技能。这节课中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有助于学生将这些抽象的事物转化为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事物,多媒体的使用在教学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找出两个图形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过程

一、情感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旧知铺垫

(1)、说出平面图形名称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2)、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强调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设计目的: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入手,能够降低门槛顺理成章的引入新知识。

2、 导入新课

3、 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

(1)、在方子格中数出长方形的面积。

(2)、在方子格中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对应的底和高。

(3)、通过观察表格,试着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4)、共同探讨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①出示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明确其底和高。

②学生在学具上标明其底并画出对应的高。

③讨论:能否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再计算(保证面积不会发生变化)

④小组交流如何操作的。(割补法)

⑤学生代表汇报各组的操作方法以及得到的结论。

⑥幻灯片演示割补的过程。

⑦引导学生归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明确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必须条件)

4、 课堂小练笔。

设计目的:达到让学生动手操作,从实践中掌握知识,并能够从实践中总结知识。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本课

五、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 面积 = 底 × 高

长方形 面积 = 长 × 宽

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表示底 h表示高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3篇

首先用图片展示三角形在机械、交通、建筑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接着用课堂小测验来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同时也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以此试题的序号为序, 逐一引导学生去探究这部分内容。其间插入了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实际事例。最后通过感悟与反思, 来达到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小结本节课的目的。

教学过程:

师:通过屏幕向学生展示三角形在机械、交通、建筑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的一组图片。并提出问题:

1、三角形为什么有这么广泛的应用?你想知道吗?

2、你想当一名设计师吗?

学生:对于问题1会感觉疑惑、好奇, 但一定会一起回答说, 我想当一名设计师。

师:展示课题并用课堂测试来展示教学目标:

7.1.1三角形的边

课堂测验: (检查预习情况) (略)

师:考一考:

1、小强用三根木棒组成的图形 (通过屏幕观看图形) , 是三角形的是 () 。

2、如图:

(1) 三角形ABC记作___________。

(2) 在△ABC中, ∠B的邻边是____, 对边是____。

(3) 图中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____。

师:向学生展示:二.三角形按边分类

探究1:观察下面几个三角形, 你能找出它们的区别吗? (图形用屏幕或黑板向学生展示一个等边三角形;一个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一个不等边三角形) , 并进行一定的启发。

生:观察、思考、回答。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如下:

把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又可分为底和腰不相等的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用列表展示出来更好)

师:向学生展示:三。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探究2:假设有一只小虫沿如图所示的△ABC的边爬行。试探究下列各种情况下哪种路线最短? (图形见屏幕或黑板)

生:思考、讨论:

1、小虫想从B点出发到达c点: (1) 直接从B到C; (2) 从B到A再到C。发现:AB+AC>BC;;

2、小虫想从B点出发到达A点: (1) 直接从B到A; (2) 从B到C再到A。发现:BC+AC>BA

3、小虫想从A点出发到达C点 (1) 直接从A到C; (2) 从A到B再到C。发现:BC+AB>AC

师:结合学生的讨论和学生一起得出如下结论:

三角形的三边有如下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展示横穿马路的图片, 并提问:为什么人们喜欢横穿马路?

生:讨论回答。 (有两种不同的答法 (1) 是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师:出示问题。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

(1) 3, 4, 8 () ; (2) 2, 5, 6 () ;

(3) 5, 6, 10 () ; (4) 3, 5, 8 () 。

生:课堂练习。

师:启发学生得出解题技巧:只要选取两条较短的线段, 求出和再与最长的线段比较, 和较大, 则可以;否则不能组成三角形。

师:向学生展示: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用一条长为18cm的绳子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 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 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 如果围成的等腰三角形有一边长为4cm, 那么各边的长又是多少厘米?

生:分组讨论, 并动手做。抽学生到黑板上做。

师:巡视, 适当地启发。并在最后给出较规范的解题过程。

解: (1) 设底边的长是xcm, 则有:x+2x+2x=18;解之得x=3。6

∴三边的长分别是3。6cm, 7。2cm, 7。2cm。

2) , 当底长为4cm时, 则腰长为:∴三边的长分别是:4cm, 7cm, 7cm。

当腰长为4cm时, 则底长为:18-2×4=10, ∵4+4<10, ∴不能围成腰长是4cm的等腰三角形。

师:出示题目。感悟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奇妙的克隆》教案 第4篇

教学目标:

1、知晓“克隆”的相关知识。2、学会快速筛选提炼有效信息的方法。3、进一步学习说明方法和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学习快速筛选有效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克隆”的有关知识。

教学理念: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各采众长、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同学们喜欢的艺术形象。他神通广大,有一绝招,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和它一样的猴子来妖魔作战。这一精彩描述,是我国明代作家吴承恩独特的设想。他想像的依据是什么呢?(克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国际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了解课文每一部分所写内容,把相关内容画出来。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全文分四部分:(四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什么是克隆;第二部分:怎样克隆;第三部分:克隆的意义;第四部分:克隆的作用。

请同学们说说你找到这些信息的依据是什么?第一和第四个信息是小标题直接告知的,第二个信息是要根据课文内容来提炼,第三个信息是要根据总结段落,即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来提炼。

(板书:筛选提炼有效信息的方法:1、根据小标题筛选;2、根据文章的总结段落来筛选;3、根据文段内容筛选。)

三、研读探究

1、克隆是什么

(1)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文中直接告诉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找到后,大声念出。

①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英文名“Clone”(克隆)。② 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③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④(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⑤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我们把这种说明的方法叫做下定义或作诠释。

学生说出如何找到什么是克隆这一表概念性句子的。(根据判断性词语:是、就是、叫做、叫等找到的。)

(板书:根据判断性词语来筛选。)

(2)如何区别下定义和作诠释?

下定义是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揭示事物本质属性。作诠释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事物进行阐释。

说明:正说反说都成立的一般是下定义,否则是作诠释。下定义:甲是乙等于乙是甲;作诠释:甲是乙不等于乙是甲。此外,下定义不加任何描写修饰。

(3)作者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找出。

本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作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举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下定义:对克隆一词进行科学的阐述。作解释: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作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根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说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2、怎样克隆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克隆后,更想知道怎样克隆。快速读第二、三两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

(1)作者在文中列举科学家对哪些动物做过克隆实验的?(请用说明对象来简单表述)并为它们分类列出:鲫鱼、鲤鲫鱼——蟾蜍(非洲爪蟾)、黑斑蛙——鼠、绵羊。

从鱼类到两栖类再到哺乳类,动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说说科学家们对这些动物如何克隆的?具体步骤是怎样的?

①鲫鱼的克隆步骤方法是:用鲫鱼……经过……与此同时②蟾蜍的克隆步骤方法是:先用……然后……经过……终于有一部分长出了活奔乱跳的爪蜍。③黑斑蛙的克隆步骤方法是:……④绵羊“多利”的克隆步骤方法是: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然后终于产下了小绵羊“多利”。

这些表示步骤过程的信息是如何提取的?(板书:根据表示前后顺序的词语提取信息。)

(3)“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克隆羊”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它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这个结果证明……请说说这一信息提取的方法是什么?(板书:根据总结性段落提取。)

3、克隆技术的作用

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1)有效繁殖高附加值的牲畜。(2)挽救珍奇动物。(3)防治疾病、延长寿命。说说这一信息提取的方法。(板书:根据总起句、总结句、段落意提取)

四、拓展提升

展开想象:假如你也被克隆,你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什么?站在科技发展的尖端,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生命?

克隆给人类带来许多好处。但是,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何其宝贵,它绝不只是一个生物个体那么简单。生命因其唯一而宝贵!要想让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生活得更好的唯一办法不是克隆,而是:珍爱生命。

五、总结学法

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知晓了什么是克隆、克隆的方法步骤及克隆对人类的好处等相关知识,还进一步明确了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更主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还学会了如何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板书:筛选提炼有效信息的方法: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5篇

山陂小学 吴清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P86-88.教学目标:

1.利用数方格法和割补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2.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培养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顺利推倒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启发、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教学准备:

1.平行四边形卡纸 要求:底为6厘米,高为4厘米,最小的内角为45度,形状为:

2.剪刀、三角尺、文具(铅笔、橡皮等)

一、以景置疑,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大家好,最近吴老师参观了一所漂亮的学校,这幅图就是这所学校的大门和大门外的景色。在图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其实吴老师最想了解两个花坛中,哪一个大呢?

师:长方形的花坛面积怎么求?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另一个花坛,它是什么形状?(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怎么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却不会计算,这样就无法知道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大小了。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解决呢?

二、探求新知,获取新知

1、用数方格的办法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让学生将书翻至第87页的方格图,标出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底和高(2)说明数方格时的要求,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3)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说说发现了什么?

2、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1)提出假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是我们也发现这并不是一个简便的方法。现在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能不能想出一个不数方格就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办法。

师:大家的设想很有道理,我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哪种我们学过的图形呢?(长方形)

(2)动手实验

实验准备:用笔画出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底和高

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已经将平行四边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样把这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的?

(3)小组讨论

A.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有没有发生变化? B.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C.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计算公式吗?(4)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教学例1 温馨提示:计算面积时,要先写字母公式,再计算噢!

三、巩固拓展

四、课堂小结

06人教版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 第6篇

一.复习

1.如图1,(1)∵

(2)∵

(3)∵

2.如图2,(1)已知

(2)已知二.学习,则

(已知),∴

().

(已知),∴(已知),∴,则 与

().

().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如图3,当AB∥CD时,找出其中的同位角有哪些?用量角器量一量,每对同位角是否相等.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三.练习:如图1,已知解:(1)∵∴∵∴(2)∵∴ ∵∴,判断∠2和∠3, ∠2和∠4的数量关系.(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对项角相等),(等量代换).

(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邻补角定义),(等量代换).

四.巩固

1.如图4,已知平行线AB、CD 被直线AE 所截:(1)从∠1=110°,可以知道∠2 是多少度?为什么?(2)从∠1=110°,可以知道(3)从,可以知道 是多少度?为什么?

是多少度,为什么?

2.图5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知量得∠A=115°,∠D=100°,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解:∵∴

3.如图6,已知直线(1)(2)(3)经过点,(梯形定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

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等于多少度?为什么?、各等于多少度?

4.如图7,(1)(2)5.如图8,(1)∵(2)∵(3)∵(已知),∴(已知),∴(已知),∴、、、、、在一条直线上,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时,时,().

().

().

注意:由角的关系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是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已知直线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 6.如图9,已知行吗?为什么?(2)

是 上的一点,是

上的一点,,.(1)

平是多少度?为什么?

平行线的性质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AB∥CD,则与∠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C)A.5个 B.4个 C.3个 D.2个

2.如图2所示,已知DE∥BC,CD是∠ACB的平分线,∠B=72°,∠ACB=40°,•那么∠BDC等于(C)A.78° B.90° C.88° D.92°

3.下列说法: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是平行线的性质的是(A)A.① B.②和③ C.④ D.①和④

4.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组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B)A.垂直 B.平行 C.重合 D.相交

5.如图3所示,CD∥AB,OE平分∠AOD,OF⊥OE,∠D=50°,则∠BOF为(C)A.35° B.30° C.25° D.20° 6.如图4所示,AB∥CD,则∠A+∠E+∠F+∠C等于(C)A.180° B.360° C.540° D.720°

DCA

7.如图5所示,AB∥EF∥CD,EG∥BD,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B)•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二、填空题:

B

1.如图6所示,如果DE∥AB,那么∠A+_∠AED _=180°,或∠B+∠BDE _=180°,根据是_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CED=∠FDE,那么DF∥_ AC_.根据是_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_.2.如图7所示,AB∥CD,∠D=80°,∠CAD:∠BAC=3:2,则∠CAD=_60° ,∠ACD=40°.三、训练平台:(每小题8分,共32分)3.如图8所示,AD∥BC,∠1=78°,∠2=40°,求∠ADC的度数.(118°)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7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彩笔、小棒、方便贴、三角板、直尺、手工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白纸,把它看成一个平面,想象平面内有两条直线,想象两条直线什么样子?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彩笔画在纸上,画完后,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展示黑板上。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尝试把画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把作品编号。

小组合作交流,哪几号作品分成一类。

老师巡察指导。

小组代表上黑板进行分类。

说明理由。

不同分类方法,说明理由。

怎样判断相交还是不相交?

3、引入平行概念

同一平面内,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什么?

学生总结归纳平行的概念。

分析概念,怎样理解互相平行?

垂直概念

相交的两条直线形成了什么?

出现了哪些角?

哪些作品形成了直角?怎样知道它是直角?

在同一平面内相交形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在数学上叫什么?

学生归纳总结。

相交点叫什么?

同一平面内,研究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板书)

(三)摆一摆

1、拿出一根红色的和一根绿色的小棒,摆一摆使它们互相平行,再摆一根红色的小棒使它和绿色小棒平行,看看两跟红色小棒发现了什么?

2、摆一跟绿色的和一根红色的使它们互相垂直,再摆一根红色的小棒使它和绿色小棒垂直,看看两根红色小棒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生活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操场上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3、几何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8篇

书是人类文明的载体, 作为学生的学习用书更是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一、书籍装订比较:

装订也是一门艺术, 不同书籍由于内容的不同装订形式也就有了不同的选择。如较薄的杂志期刊等适合用骑马订, 书页较厚需要装订非常结实的可采用锁线订, 一些精装书籍会采用锁线订和胶订相结合的装订方式等等。

但是各种装订的方法又有不同的利弊, 如骑马钉, 又称骑缝铁丝订, 是将配好的书页, 包括封面在内套成一贴后, 用铁丝订书机将铁丝从书刊的书背折缝外面穿到里面, 并使铁丝两端在书籍里面折回压平的一种订合形式。这种装订法加工速度快且成本较低, 它能达到页面的最大利用率, 书打开后可以平摊在书桌上。但是由于是双页相对所以排版时书页必须是双数, 骑马钉的书籍牢固度较低容易从内页散落。人美版的美术教材采用骑马订, 人教版的美术教材采用无线胶订的方法, 此种装订方法是用胶水粘合书页的订合形式。常见的方法是把书帖配合页码, 再在书脊上锯成槽或铣毛成单张经过撞齐后用胶水将相邻的各帖书芯黏连牢固, 再包上封面。它的优点是订合后不占书的有效版面空间, 翻开时可摊平, 成本较低;缺点是书籍放置过久或受潮后易脱胶, 致使书页散落。

虽然都有缺点, 但相比较而言, 骑马订更容易脱落, 在新课改后倡导教材回收使用, 就这一点, 笔者认为人教版的胶订更结实一些, 回收使用的次数会更多一些。

二、封面设计比较:

一本书籍的设计重点自然是它的封面设计, 设计者的立意需要通过有启示、有寓意、有联想的图形或文字编排来体现。要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用能引起学生学习的艺术语言来传递教材的内容和思想。由于是面向初中学生, 他们还是青少年, 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设计的颜色及图案应该更具有特色和吸引力, 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视觉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封面设计的基本方法:1、构思。构思是造型的灵魂;2、表现手法。有具象手法和抽象手法两种。具象手法是运用写实的手法, 使读者从直观形象中了解书籍的内容和性质, 给人的印象是真实的、立体的如少儿类、通俗类书籍用此手法较多。抽象手法用联想、象征等方法间接地体现书籍的内容、精神, 给人的印象是广阔的、深远的、无限的。

人美版教材的封面采用具象的表现手法。它主要结合的是电脑制作。整个封面背景采用冷色调深蓝色带有底图的图片, 结合矢量图软件制作了绘画当中使用的工具如彩笔、铅笔、调色板、刮刀等等。在这些元素之上使用渐变色块来辅承书名《美术》。书名使用的是书法繁体字。人美版一系列的初中教材封面都是这幅图, 不同学期变换不同的背景颜色。笔者觉得, 人美版设计的封面元素更为新颖, 只是使用电脑制作时却过于流俗的一些手法不是很好。并且创新元素配合书法繁体字这样的新旧搭配效果也不是很好, 不过笔者已经看见2012版本的教材上已经将书名改为粗黑体的简笔字这样设计的效果更为统一。

人教版教材的封面采用具象和抽象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封面的上三分之一处是采用体积不同的色块排列与一些线条的穿插结合, 为了打破直线条给人硬实的感觉, 设计者增加了圆形这样的曲线, 达到视觉得平衡并将书名放在圆形之中。下半部分采用水彩画的形式描绘了一个远景有学生在大自然里写生画画的场景, 近景是一个长发与裙摆被风吹动坐在高台上的一个女孩, 旁边放着她的画作, 还有一只表情生动的猫。女孩坐的高台以斜线分割画面, 又使整个版面设计灵动而不拘谨。另外封面的颜色以暖色调为主, 结合画面中青春的主题, 真是应用的恰到好处。

三、其他书籍设计元素比较:

除封面之外, 平装书籍设计元素中还包括护封、环衬页、扉页、版权页、目录页、序言页等等。当然不同书籍由于考虑成本, 内容等多种因素不一定所有元素都包括, 可以有目的的选择。

人美版翻开封面直接进入书籍正文第一页, 在看过七年级和八年级教材后发现第一页都选择的是西方名画, 介绍作者和画作内容。这样的好处可以先声夺人, 但是如果对于那些对西方文化和西方名家没有认识的学生可能也换不起他们的兴趣。尤其是紧接着就进入到了单元学习, 设计者将目录页、版权页、和出版说明及编者设计者等放在了封三上 (封底的内页) 。可能是设计者基于成本的考虑将这些元素压缩到一页, 但笔者认为版权和编者等可以放置书籍的最后, 但目录页在书籍的前面会对学生的导读及查阅起到便利的作用。就这一点人教版排版的就更为人性化和循序渐进。翻开书籍封面, 设计者将版权和编者名放在封二上 (封面的内页) 。紧接着是一页序言页, 标题是《写给同学的话》, 他在文中讲解了美术课程特点与重要性, 让学生学会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人们常常用建筑去形容书籍设计, 序言页就如同房子的门径一样有一个引导且循序渐进的感觉, 这样的安排让人们有回想的余地, 尤其是设计者在编排这一篇《写给同学的话》时, 并没有全篇通排, 而是在整篇文字的左侧保留了三分之一留白, 使这一页的设计简约干净, 同时文字排版舒展, 让人即使只看到的是文字也有阅读的兴趣。

序言页后是目录页, 为一个对页, 五个单元内容, 每一单元以长方形图片在左文字内容页码再右的排版。设计者用心的地方是将每个单元主要内容用问题形式提出放置在每个单元下方, 让学生看了以后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和观察图片。这种思索的形式结合课后思考题等, 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和识记内容。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很人性化。人教版的封三上是《后记》及一个教材循环使用登记表格, 要求登记使用学生的班级、姓名、学号。我认为这样的安排既是一个使用情况说明更是对学生的一个监督, 由于登记了自己的学号姓名, 学生在使用的时候就会更加爱惜, 这样才会达到教材重复利用的最大限度。

四、美术教材之我见:

一本好的书籍应该有视觉美、听觉美、嗅觉美、触觉美及阅读美这五感美的体现。一本好的教材更要有这些传达, 让书籍整体统一且简约的设计排版、让翻阅时书页哗哗的脆响伴随着油墨纸张的自然气息, 去吸引学生享受书籍中美的知识的传达, 这才是我们设计工作者最高的追求。

摘要:新课改后, 人们通常对于教材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它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教材集中地体现了现代先进的美术教育思想和成果, 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探研, 做到很好地运用。再经过实践检验不断调整、改进和完善。但在强调书本内容的同时是否应该针对青少年设计更适合他们品味的教材排版设计也同样重要。

关键词:书籍设计,美术教材

参考文献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9篇

1.知识目标与技能

理解掌握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熟练运用价格变动的影响分析相关经济现象,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实例分析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应对价格变化的

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对价格变动认识的科学态度,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四、新课引导

枸杞是我们宁夏的特产,在宁夏,很多人靠生产枸杞生活,李大山就是一个代表,李大山有个爱好就是创作打油诗,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大山的打油诗学习价格变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

影响。

五、新课讲授

1.对生产的影响

师:每年夏季是枸杞收获的季节,作为枸杞生产者,枸杞的价格时刻牵动着大山的心,影响着他的心情,2012年的夏天,大山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李大山的喜和忧(一)

种植枸杞已多年,靠它吃来靠它穿,

卖高卖低不由咱,到底由谁说了算?

今年价格又走低,我心犹如血在滴!

枸杞枸杞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师:原来是枸杞的价格让大山苦恼了,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今年枸杞价格下滑呢?一起看看今年的枸杞行情。(看视频)

师:看来今年的枸杞行情确实不够乐观,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枸杞价格下滑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需求不足、质量不好。如果你是大山,面对这样的行情,面对外来枸杞的冲击,该怎么办呢?(生:讨论2分钟并交流)

师:下面我们一起把同学们的发言总结一下,看看价格变动对人们的生产会有哪些影响!

板书: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1)调节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3)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产品。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好,我会把大家的想法带回去给大山,相信大山的腰包会越来越鼓,他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红火。近些年,由于大山吃苦耐劳,再加上国家政策照顾,他的日子已经很红火了。

李大山的喜和忧(二)

感谢国家政策棒,我由温饱奔小康,

前年盖上大瓦房,去年买了电冰箱,

添了电脑连了网,城里农村一个样。

日子年年大变样,犹如心里吃了糖。

师:真为他的幸福生活感到高兴,此时,我们也发现大山的角色也由生产者转变成了消费者。那么,作为消费者会关注商品价格的变化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是的,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对消费者的生活会产生重大影响,最直接的反应就是需求量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变动会对消费者需求产生什么影响呢?

2.对生活的影响

板书:1.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变化与需求的变化成反相关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并上黑板画曲线图。

教师: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山的日子确实好过了,可是物价的不断提高给大山增添了不少烦恼:

李大山的喜和忧(三)

老婆想要金手镯,粮油价涨不停歇,

老婆老婆听我说,生活计划还得做,

镯子咱再拖一拖,看看金价跌不跌。

师:金镯子之类的商品和食品有什么不同吗?这两类商品的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一样吗?(生:……)

板書:2.不同商品对价格的反应程度不同

学生活动:在同一区间画上对比函数图(对学生有点难度,教师可适当指导)

师:在人们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哪类商品的价格对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大?(生:……)

教师总结:居民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尤其是食品的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越小,越有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带动物价上涨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物价上涨的速度快于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这就非常不利于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国家非常重视物价的稳定,在这方面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当然,最重要的工作还是要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

教师: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大山的收入确实增加了不少,今年大山又圆了自己一个梦,拥有了一辆汽车,可是,经历了短暂的喜悦,苦恼也随之而来:

李大山的喜与忧(四)

有了汽车真方便,买车容易养车难,

汽油改成天然气,谁知气价又翻倍,

开车成本实在贵,喜忧参半啥滋味?

电动汽车快普及,还是用电最实惠。

教师:大山为什么会有“买车容易、养车难”的体会?养车需要的东西和车是什么关系?

学生:互补品,概念,举例。

教师:如果两种商品为互补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会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产生什么影响?(学生:……)

教师:大山为什么会油改气,甚至有换电动汽车的想法?油、气、电是什么关系?

学生:替代品,概念,举例。

教师:如果两种商品为替代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会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产生什么影响?

板书:3.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互补品——反相关,替代品——正相关。(学生活动:举例说明,并画曲线图)

3.课堂总结(我们的收获……)

总之,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条经济规律是谁都无法改变的,若价格的变化在合理的范围内,只要人们能够按照价格的变化对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做出科学的、合理的调整,那么,人们的生产效益和生活质量一定会像宁夏的枸杞一样越来越红!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中学)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10篇

主题: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课时:本单元第5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

2教材分析:

教材例1通过一系列的探究与实践活动深入的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能测量和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例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同时看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然后通过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行的特性。

3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见过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行、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观察,量一量,画一画,和动手操作,体会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在画垂线的基础上学习的,从概念出发,重点对高的理解,底与高之间的对应关系,画高是一个难点。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课前准备:师: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变形教具6个

学生:量角器、三角板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量一量,画一画,和动手操作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点。

2、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所对应的高。

评价任务:

1、能说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点,会判断给出的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2、会正确画出给定平行四边形底所对应的高。

学习过程

环节(一)旧知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线,我想考考大家,你忘了没有?

课件出示四组图形,请判断哪组图形是平行线?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识引入,由易入难,学生容易接受。

环节(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课件动画演示将两组平行线交叉,将交叉后的图形分离出来?这样就是平行四边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解平行四边形。

如果让你给它定义,你会怎么说?(根据刚才的动画想一想)学生说

出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读一遍说一说你怎样理解什么是分别?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学生理解,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理解记忆,加深印象。

(2)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认识特点1对边平行且相等

从定义你能知道平行四边形对边有什么特点?对边平行

出示课件动画,将平行四边形对边平移完全重合,说明什么?对边相等

合起来就是: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定义字面理解边的特点,通过动画直观演示,感受对边相等的特点。

认识特点2对角相等

67页第3题用量角器量一量平行四边形四个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

角1=角3=100度角2=角3=80度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量角,自己归纳发现对角相等的特点。

认识特点3易变性

动手操作老师准备了长方形,正方形教具,每一小组的第一位学生桌上放一个,操作完传给下一个,完成后先放在最后一人的手里,下课在交还给老师。

要求:1用手捏住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两个对角轻轻向外拉动

问题1拉动时你有什么感觉?拉动后变成了什么图形?

问题2拉动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看看周长有没有变化?

说一说你的发现?变形后的图形形状变了,周长不变。

结论:平行四边形特点容易变形。

请你说说生活中哪些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学生说

课件展示图片:电动伸缩门,升降机,缩放尺,围栏…….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操作,拉一拉,感受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操作中发现周长不变。

(二)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定义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问题1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有多少个点组成?从一条边上任选一点到对边能画多少条垂线?

无数个点,无数条垂线,无数条高。

问题2平行四边形有几条边?这几条边都能做底吗?

4条边,每条边都能做底。

问题3在上下这组对边之间任意画2条垂线,这些垂线是高吗?这些垂线的长度相等吗?这些垂线有什么关系?是高,并且长度相等,互相平行

问题4请在左右的这组对边之间任意画2条垂线,这些垂线是高吗?这些垂线的长度相等吗?这些垂线有什么关系?是高,并且长度相等,互相平行。

问题5上下这组对边之间的高和左右的这组对边之间高相等吗?不相等

设计意图:从定义出发,体会什么是高,高有多少条,才知道如何正确画高。

环节三练习巩固

1判断题平行四边形所有的高都相等对吗?

2出示一个图片请学生判断这是高吗?对应的高和底分别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环节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认识和了解?

设计意图:学生畅谈收获和认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11篇

http://

平行线的判定(1)

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基本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推理过程。

2、学习简单的推理论证说理的方法。

3、通过简单的推理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推理的习惯和方法,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平行线判定方法1的推理过程及几何解题的基本格式 教学难点: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逻辑推理及书写格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叙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3,借助图形用数学语言表达。

2、对顶角相等是成立的,反过来“相等的角是对顶角”也成立吗?

那么我们知道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成立的,反过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否还成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1、观察。P64教材的观察 学生动手量一量,再回答提出的问题。

2、探究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成立的,反过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否还成立呢?

如下图,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有一对同位角相等,即

∠END=∠EMB,那么AB与CD平行吗?

过N作直线m平行于AB,则

∠ENG=∠EMB,由于∠END=∠EMB

m G

因此,∠ENG=∠END,从而

直线m与CD重合,因此CD∥AB。

图a

图b 判定方法1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有一对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新知应用

P64的例1 如图,已知∠1+∠2=180°,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分析:如果要得到平行,只要证明∠2=∠3就可以了。

解:因为∠2与∠1的补角,而∠3是∠1的补角,所以

∠2=∠3,从而AB∥CD(有一对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P64例2如图,已知∠1=∠2,说明为什么∠4=∠5。

分析:如果∠4=∠5,那么要证明直线a与直线b平行,而要证明直线a与直线b平行,就要证明∠1=∠3 而∠2=∠3,∠1=∠2,所以∠1=∠3。解:因为∠1=∠2(已知条件),∠2=∠3(对顶角相等),所以 ∠1=∠3。

从而,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因此,∠4=∠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小结和练习

1、练习P65的练习1、2小题

2、小结:今天讲的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而上节课学习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也可以说是互逆的命题。注意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不要用反了这两条定理。

四、布置作业

P68 A组题 第4小题 后记:

亿库教育网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12篇

1.认识平行线,初步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2.培养学生操作的初步技能.

3.渗透分类的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

1.理解“同一平面”.

2.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板书:同一平面  两条直线)

2.学生摆小棒.

利用手里的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直线,每两根为一组,请你用这些小棒摆一摆,看看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你能摆出几种情况.两个同学一组可以互相合作、互相商量.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平行线的概念.

1.出示下列图形.

2.讨论:你能根据它们的位置关系给它们分分类吗?说出分类的理由.

3.持不同分类方法的同学进行辩论.

4.教师小结:表面上看起来不相交,如果把两条直线无限延长后相交于一点,看来今后不能先看表面现象,要看到其实质.

5.教师讲解:

这两组直线表面不相交,延长后也不相交,这才是真正的不相交,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平行线.(板书课题:平行线)

6.学生尝试概括:什么是平行线?

7.教师出示长方体:

教师提问:这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吗?它们是平行线吗?

8.师生进一步概括平行线的定义(给重点处加标记)

学生讨论:平行线应具备哪几个条件?

9.播放视频“平行线举例”.

10.出示练习:下面各图中哪些是平行线;哪些不是?

(二)教学平行线的性质.

1.出示图形:

教师提问:你们所说的宽度是指哪一条线段?(板书:平行线间的距离)

2.教师小结: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是平行线的一个重要性质,这一特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3.实践操作.

(1)利用若干小棒摆,变换不同位置、方向,使它们互相平行.

(2)小组合作:利用两根皮筋,使它们互相平行、两个小组合作,使其两两平行.

三、画平行线.

1.学生自学:平行线的画法(见第133页),并尝试画出一组平行线.

2.演示视频“平行线画法”.

3.教师小结平行线画法:靠紧、画线、平移、画线.

4.探索与尝试:你还有其他画平行线的方法吗?

四、质疑小结.

1.让学生看书并提出疑问,组织学生解疑.

2.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小结:①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性质: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③平行线画法:靠紧、画线、平移、画线.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134页第1题.

检验下面的各组直线,哪组是平行线,哪组不是平行线?

完成第134页第2题.

检验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两条线段是平行的.

完成P134页第3题.

用直尺和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两条平行线.

4.判断.

①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②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③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互相平行.(    )

④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    )

六、拓展练习.

和1号棱平行的有哪些棱?还有哪些棱互相平行?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摆长方形或正方形

活动目的

巩固垂直概念

学生准备

火柴棍(一盒 )

活动过程

上一篇:编写学期授课计划的要求下一篇:住房公积金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