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排查防治情况汇报

2024-08-18

地质灾害排查防治情况汇报(精选12篇)

地质灾害排查防治情况汇报 第1篇

**中学地质灾害排查防治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地质灾害排查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新教〔2016〕53号)的精神,有效的防范、杜绝地质灾害引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确保我校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确保师生安全及学校的财产不受损失,严格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和“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原则,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我校专门组织人力对全校及周边进行了拉网式的全面排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了**中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了一次拉网式排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为了确保学校内不发生险情,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对全校各处进行了安全排查。主要包括:

1、排查了各教室、办公室和门窗,房顶是否漏雨,对发现漏雨的地方进行了处理。现无漏雨现象;各楼门窗也完好,无隐患。

2、排查了学校用电设施、电源以及校内外的电器线路,结果都完好无损,无安全隐患。

3、组织人员排查了校园内的体育运动设施、排水道等,对排水不畅通的下水道也都进行了清理,排除了汛情隐患。

4、排查了学校周边环境,特别是校园周边的山体是否存在滑坡隐患,对现已滑坡并正在抢险的山体严密警戒、时刻关注,并严抓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二、防范措施。

1、加强排查、严加防范。充分认识当前汛期地质灾害的严峻性,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掌握灾情预测预报,注意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问题,一旦出现险情,及时向上级报告;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学校财产的安全;

2、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责任。明确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确保责任到位。坚持汛期全天值班和昼夜巡查,如遇险情,要第一时间上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3、加强防汛等地震灾害安全方面的学习,并及时传达有关安全会议精,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提出新的要求,不断提高全校教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4、利用“校园之声”广播,宣传栏和黑板报加强宣传。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

5、利用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防汛度汛宣传,时时做到警钟长鸣,严厉杜绝事故的发生;

6、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注意假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1、划归我校使用和管理的县体育场的北面阶梯上方(即我校新教育办公综合楼前)山体,年前由于暴雨水流冲刷,山体滑坡约20米,现正建设挡土墙。2016年4月12日凌晨我县再次出现强降雨,水流冲刷又造成原有的挡土墙倒塌20米左右,泥石下滑到运动场跑道,倒塌的挡土墙仍然悬于运动场上方,造成运动场无法使用,影响学生上体育课,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整改措施:县教育局卢局长、县体育局叶局长、县体育局李副局长、教育局校安办丘工程师先后会同学校主要领导,现场考察了该处滑坡情况,并安排施工人员实施清除淤泥和山石等初步排除险情的工作。下一步抢险工作有待上级部门和领导的统筹策划。

2、我校部分学生来自山区乡镇和县城周边农村,往返学校路途中可能存在落石、塌方、山洪等安全隐患。整改措施:加强预防及躲避相关知识的安全教育,特殊天气状况下,要求家长接送学生或学校派人派车接送学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016

**中学

年4月19日

地质灾害排查防治情况汇报 第2篇

关于地质灾害及防汛排查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会泽县政府关于印发2014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会政办发〔2014〕39号)、《曲靖市教育局关于认真做好防汛检查工作的通知》(曲教保〔2014〕13号)及《会泽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组织开展2014年全县重要设施汛前检查工作的通知》(会防指字〔2014〕2号)精神,有效的防范、杜绝汛期地质灾害引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汛期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确保我校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确保师生安全及学校的财产不受损失,严格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和“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防汛抗洪原则,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使校园内外排水畅通,校内无积水,房屋不漏雨,室外电线、电器设施坚固完备不漏电等等,专门组织人力对全校及周边进行了拉网式的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检查内容:

为了确保学校内在汛期不发生险情,组织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对全校各处进行了安全排查。

1、排查了各教室、办公室和门窗,房顶是否漏雨,对发现漏雨的地方进行了处理。现无漏雨现象;各楼门窗也完好,无隐患。

2、排查了学校用电设施、电源以及校内外的电器线路,结果都完好无损,无安全隐患。

3、组织人员排查了校园内的一些设施、排水道,对排水不畅通的下水道也都进行了清理,也排除了汛情隐患。

4、排查了学校周边环境,无险情。

二、防范措施

1、加强排查、严加防范。充分认识当前汛期地质灾害的严峻性,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掌握灾情预测预报,注意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问题,一旦出现险情,及时向上级报告;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学校财产的安全;

2、加强值班、落实责任。明确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确保责任到位。坚持汛期全天值班和昼夜巡查,如遇险情,要第一时间上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3、加强防汛等地震灾害安全方面的学习,并及时传达有关安全会议精,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提出新的要求,不断提高全校教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4、利用“校园之声”广播,宣传栏和黑板报加强宣传。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

5、利用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防汛度汛宣传,时时做到警钟长鸣,严厉杜绝事故的发生;

6、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注意假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往返学校路途中可能存在落石、塌方、山洪等安全隐患。整改措施:加强如何预防及躲避相关知识的教育,要求家长接送学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学校经过自查,从各方面都已做好了防汛排险工作准备,努力确保汛期不发生险情。

会泽县驾车中学

地质灾害排查防治情况汇报 第3篇

太原市地处山西省中部,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城市,其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和具潜在危险的不稳定斜坡等

太原市共辖6区3县1市,即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小店区6个主城市,清徐、阳曲、娄烦3个县和古交市。据《太原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9-2015)》,各县、市、区的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在图1中,阳曲县的地质灾害位居全市各县、市、区之首,其内在因素是该县位于杨兴河和东黄水河之间,自20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上升期,因此形成河流蛇曲、深切、两岸近直立的地貌景观,土体长期处于临空状态,在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作用下,极易发生坍塌;其主要诱因是该县浅层潜水自2005年以来就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城区污水排放系统渗漏是其主要补给源。另外,河谷区水土保持条件差,土体流失严重也是该县斜坡不稳定等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之一。

古交市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采矿影响——西山煤田是我国重要的焦煤生产基地,滑坡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均发生在矿区的采空区之上。该市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山体基岩裸露,部分地区第四系黄土覆盖,自然地质环境较差。同时,由于采空区的形成,引起上部山体应力重新分布,沿采空区和非采区边界地段产生不均匀沉降,为地裂缝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古交市西为娄烦县,东邻万柏林区,所以娄烦县和万柏林区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古交市的基本类似,但数量少于古交市。

清徐县地质灾害数量也跻身太原市前三位,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地裂缝和滑坡,其主要成因有二:①该县地质灾害由交城断裂所控制,地裂缝均和下伏断层相连,且具有准周期活动特性;②根据历史记录得知,该县边山一带地下水资源曾相当丰富,由于近年来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导致地面沉降,进而诱发地质灾害,特别是区内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煤矿开采区疏干地下水,加剧了沿断裂走向分布的地裂缝的发展。

太原市5个主城区(除万柏林区外)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道路切破、建筑切坡和过量开采地下水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所致。

综上所述,太原市地质灾害成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①以采矿、修路、建筑切坡和过量抽取地下水等人类工程活动为主要诱发因素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沉降等;②以河流侵蚀、地下水作用和大气降水等成因为主所引发的边坡失稳形成的崩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和以构造成因为主的地裂缝地质灾害。

2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针对太原市不同成因造成的地质灾害,除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强化地质灾害监测手段和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等,在技术层面上,还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方法。

2.1 科学规划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在涉及到影响地质变化的工程规划建设前开展必要的环境地质评价,以确定项目开工建设和投产使用的可行性,如有必要,可事先采取相关防治措施将影响降到最低。

2.2 矿区治理

太原市的煤炭开采最早可追溯至唐朝,特别是西山煤田的多数矿区煤炭资源几近枯竭。对于这些矿区,在及时掌握采空位置的地形、地貌等状况后,对坡形较陡、表层岩石松软的地段应及时人工卸载,改造坡形;对产生裂缝的地段,采取拉土回填,修筑挡土墙和截水渠,减少诱发因素的影响程度;对于采矿中形成的固体废弃物,填沟造田并复垦,不仅可以防止泥石流的产生,又可节约土地资源;采取有效的退耕还林、还草和峁梁梯田化改造工程阻截水土流失,合理垦殖,增加植被覆盖率,防风固沙,控制水土流失,建立新的生态平衡。

2.3 工程维护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的道路建设、城市改造等也如火如荼。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也不可避免地进行着大规模的道路建设和房屋改造。这些城市基础工程导致的地质灾害也日益显箸,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刻不容缓。

对于建筑物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筑消防减载护坡、架构前缘支挡或进行滑坡后缘地表排水以减缓地质灾害的影响。

生物防治不仅对矿区地质灾害治理大有裨益,对于城市防治地质灾害也有重要作用。道路边坡可以种草护坡,道路两旁可以植树造林,这样不仅可以改善自然环境,还能防风固沙,有效预防地面沉降和塌陷。

2.4 取水有度

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汾河就是当之无愧的孕育太原儿女的摇篮。正因如此,太原市对地下水的抽取几近无度,最终导致地面塌陷和下沉。因此,地下水的开采,要浅、中、深结合,增加利用地表水,使地下水逐步达到采补平衡,引黄入晋、关井压采、控制地面下沉。

3 结束语

太原市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且地下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加之又处于城市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由此导致的地质灾害种类多、危害大,给社会和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以,在防灾、减灾和治灾面前人人有责,只有这样才能建成平安太原、美好太原。

摘要:通过总结太原市各县、市、区的地质灾害现状,归纳各县、市、区主要地质灾害成因,并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结合其成因,在技术层面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太原市,地质灾苫,现状,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曹金亮,刘瑾,乔清海,等.太原市主要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研究[J].上海地质,2010,31(4):53-56.

[2]杨世新,陈菊红,魏刚.山西省阳曲县城区坍塌地质灾害基本特征[J].山西建筑,2011,37(26):78-80.

[3]李建军,刘鸿福.太原市西山地质灾害成因与防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18(4):106-107.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 第4篇

【關键词】地质灾害;预防;治理

0.前言

由于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所以各国都早已对其的防治十分重视,技术手段已经十分发达,而我国对于此灾害的治理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各种技术还不是很发达,虽不能与欧美各发达国家相媲美,但跟我们自己以前的状况相比较,我国治理灾害的手段还是有了质的飞越,本文就着重介绍了我国的几种典型的地质灾害和它们的防治手段,希望人们对它们有一个更详细的了解。

1.地质灾害的种类及分析

1.1平原地区地质灾害及分析

地震、地面沉降、岩溶坍塌、地裂缝等是平原地区多发的地质灾害,主要的是地震。地震是由于板块与板块的碰撞挤压或地壳的剧烈运动而引发的,它多发生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全国有两大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而在我国的平原地区正好是地震多发区,它具有分布广、频率高、震源浅、强度大、破坏性大的特点,严重危及附近地区人们的生命安全,主要多发城市有北京、天津、呼市、太原、兰州等,这些城市都有可能是未来的震中位置,而且这些城市中不乏北京这样的发达城市,它不仅人口建筑众多而且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一旦遭到破坏后果不堪设想。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地表垂直下降现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地面沉降,人为因素主要是我们过度开采地下水,自然因素主要是地下的升降运动和地震的影响。岩溶坍塌是指岩洞上方的岩土体发生形变而向下陷落的现象。地裂缝顾名思义就是指地面产生开裂而形成裂缝的现象。它包括地震地裂缝、构造或非构造地裂缝、混合成因的地裂缝。

1.2沿海地区的地质灾害及分析

我国沿海地区正好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平原区多发的地质灾害如地震等,在沿海地区发生的频率也比较大。再加上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建设好以及对环境的改造力度大,所以这里不仅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而且毁坏程度也是最高的,所以此地区的灾害防治工作刻不容缓。沿海地区导致灾害发生的因素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就是海水作用对城市的影响,这也是其发生的地址灾害的主要成因之一。主要灾害有土地盐渍化、海水入侵、风暴潮灾害、海岸蚀退等。土地盐渍化是由于海水入侵或海水倒灌导致的,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所以当海水渗入到陆地的土壤中时,会使土壤的含盐量大大增加。风暴潮主要是发生在春末或初秋时由于飓风或台风所导致的地质灾害。海岸蚀退主要是海水对地面的侵蚀作用引起的,海水不断侵蚀陆地,使得陆地面积减小,海岸后退,海平面不断上升,这已经使得一些沿海国家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如马来西亚等。另外还有一些河流的不断淤积使三角洲的面积扩大、地下水的运动使得地面沉降等现象发生。

1.3山区地区地质灾害及分析

山区的地址构造比较复杂,所以在这里发生的地质灾害比较多,危害程度也比较大,发生频率最高的为泥石流、滑坡、崩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降水多的季节, 山地地区植被常年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质疏松,在加上连绵的雨水不断冲刷,就容易爆发泥石流。泥石流发生时会对沿途的村庄和农田造成毁灭性打击,所以它的预防和治理是十分急迫和重要的。崩塌的发生也跟植被破坏有很大的关系,再加上山地地势陡峭,夏天一遇到大雨就易引发崩塌。虽说崩塌和泥石流的成因比较类似,但是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泥石流是连绵的小雨引起的,泥土石子混着水一同从山顶上滑落下来。崩塌是暴雨的巨大冲击力导致的,整块山体的脱落,俗称“塌方”。另外在高纬度高海拔的山地地区还经常发生冻土灾害,使得此地区寸草不生。山地地区的情况比较复杂,所以其影响灾害发生的因素也比较复杂,有人类工程活动的强度和频度、地貌、地质构造、气候、沟谷发育程度、植被覆盖程度等,这些也都是我们对山地地区灾害治理所要考虑的因素。

2.地质灾害的防治

2.1地震灾害的防治

地震灾害的主要成因是自然原因,这通常是人力所不能避免的,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地震灾害的预报,提高预测地震的技术手段,提前做好准备,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和避免伤亡,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利用先进的预测工具及时观测,避免在发生像汶川地震这样的惨剧。我们在做好地震监测、预报的同时,更要投入很多精力在做好抗震工作、加强工程抗震能力上,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要提高新建工程的抗震能力,在工程开始建设之前,应该做好该地区的地震烈度评定工作,以此确定此项工程的抗震标准,建筑材料也最好选用轻便不易坍塌的,这一点上可以借鉴日本的技术,日本最为一个地震多发的岛国,抗震的技术水平可以说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其建筑所用的材料也十分轻便,对此我们可以引进使用。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经常宣传地震逃生方面的知识,经常在各大学校和单位组织较正规的逃生演习,帮助人们掌握此方面的知识,当真正发生地震时,有利于人们快速撤离,减少伤亡。

2.2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灾害的防治

对于地面沉降灾害的防治我们首先要明白,这种灾害是不可能根除的,因为它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而造成的,但就现在的水资源状况来看,我们不可能不去开采地下水,所以我们只能尽力采取措施减少地面沉降的发生或控制其危害程度。

对于地下水的开采我们可以适当减少,在开采之前做一些相关调查,使开采量和沉降量之间的比值适合当地的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研究区域内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确定合理的开采层次和井位布局。相关工作人员还有继续探索控制此灾害的新技术、新方法,使得开采量引起的地面沉降尽可能的小。地裂缝大多是由于其它的地质灾害所引起的,所以只要我们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其它灾害的发生,这种情况也就会相应的减少。

2.3泥石流、崩塌和滑坡灾害的防治

这三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十分类似,因此它们的防治工作也很像,而且它们和上述灾害最大的不同是,这些灾害可以消除,它们大多数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工程和经济活动导致的,而不是自然的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所以这类灾害从技术上讲,大部分是可以防治的。我们禁止人类肆无忌惮的砍伐活动,而且在城市扩建时要查清地质环境条件,避开各种地质灾害体,还要充分考虑环境的合理容量和建设布局与环境的适应性,对建设时可能诱发的灾害进行评价和预测。

3.结语

地质灾害的种类众多,破坏性也很大,它的每一次爆发都会夺走很多人的性命,所以对于它们的防治工作已经迫在眉睫。笔者在本文中着重介绍了几种常见地质灾害和它们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引起读者们的重视,自觉地学习此方面的相关知识,也希望在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可以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 [科]

【参考文献】

[1]唐辉明.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研究综述[J].工程地质学报,2013,(9):728-733.

地质灾害排查防治情况汇报 第5篇

关于地质灾害及防汛排查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会泽县政府关于印发2014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会政办发〔2014〕39号)、《曲靖市教育局关于认真做好防汛检查工作的通知》(曲教保〔2014〕13号)及《会泽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组织开展2014年全县重要设施汛前检查工作的通知》(会防指字〔2014〕2号)精神,有效的防范、杜绝汛期地质灾害引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汛期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确保我校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确保师生安全及学校的财产不受损失,严格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和“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防汛抗洪原则,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使校园内外排水畅通,校内无积水,房屋不漏雨,室外电线、电器设施坚固完备不漏电等等,专门组织人力对全校及周边进行了拉网式的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检查内容:

为了确保学校内在汛期不发生险情,组织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对全校各处进行了安全排查。

1、排查了各教室、办公室和门窗,房顶是否漏雨,对发现漏雨的地方进行了处理。现无漏雨现象;各楼门窗也完好,无隐患。

2、排查了学校用电设施、电源以及校内外的电器线路,结果都完好无损,无安全隐患。

3、组织人员排查了校园内的一些设施、排水道,对排水不畅通的下水道也都进行了清理,也排除了汛情隐患。

4、排查了学校周边环境,无险情。

二、防范措施

1、加强排查、严加防范。充分认识当前汛期地质灾害的严峻性,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掌握灾情预测预报,注意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问题,一旦出现险情,及时向上级报告;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学校财产的安全;

2、加强值班、落实责任。明确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确保责任到位。坚持汛期全天值班和昼夜巡查,如遇险情,要第一时间上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3、加强防汛等地震灾害安全方面的学习,并及时传达有关安全会议精,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提出新的要求,不断提高全校教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4、利用“校园之声”广播,宣传栏和黑板报加强宣传。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

5、利用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防汛度汛宣传,时时做到警钟长鸣,严厉杜绝事故的发生;

6、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注意假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往返学校路途中可能存在落石、塌方、山洪等安全隐患。整改措施:加强如何预防及躲避相关知识的教育,要求家长接送学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学校经过自查,从各方面都已做好了防汛排险工作准备,努力确保汛期不发生险情。

会泽县驾车中学

地质灾害排查防治情况汇报 第6篇

一、加强监测,建立群测群防网络

我乡认真落实监测责任人和监测负责人,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单位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把各项责任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做到乡、村、组及各监测点人员落实,职责落实,任务落实。认真填发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和工作明白卡,加强对本乡内工程建设活动的监督,对可能诱发灾害的建设项目依法进行制止。

二、建立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

为确实做好汛期洪涝及地质灾害工作,及时、准确地上报地质灾害的灾情,我乡制定了《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监测及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和应急调查制度》。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云南省地质灾害处理规定》等法规条例,制定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急疏散和抢险救灾方案》。

三、气象灾害信息预警预报及各灾害隐患点监测情况

乡山高坡陡,地质复杂,气候变化无常,是滑坡、泥石流灾害易发的的乡镇之一,新增监测点3个,撤除监测点6个,全乡共有17个地质灾害监测点,其中县级地质灾害监测点5个,乡级地质灾害监测点12个。设立乡避险办公室,值班人员8人。

四、对水库、矿山及在建工程的排查

7月2日,我乡组织人员到库独木村,对非法采矿进行查处,对违法偷采金矿群众进行了教育;随着近期暴雨的来临,我乡加强了对水库的巡查,要求水库管理人员严密监视水库情况;每天还对在建的(至梭山扩建)公路进行排查。

五、排水清理情况

自进入防汛期后,我乡组织了全一次全面的村庄周围、房前屋后的排水沟清理工作;从6月份开始,我乡组织人员对乡村公路、桥涵、沟渠的排水沟进行了疏通清理,现已清理21公里。

六、防灾帮扶情况

我乡积极对隐患点五保户、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进行排水沟清理或搬迁等防灾帮扶。

七、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和灾害搬迁实施完成情况

乡被列为地质环境治理的有一个小组(柏枝老缪寨),列为灾害搬迁的有10个小组(核桃树、小等)共216户。地质灾害搬迁工作现已完成搬迁123户,正在实施搬迁93户。在柏枝老缪寨进行的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正在实施当中,总投资预计为25万元的工程已完成80%左右的工程量。工程质量由县国土局、乡、村共同把关。

八、物资储备情况

我乡今年储备水鞋30双,雨衣50件,割胶灯22只。储备县救灾物资:衣服400套,被子100床,胶鞋50双,雨衣50套,帐篷20顶,毛毯150床,胶把钳30把,羊角垂30把。

地质灾害排查防治情况汇报 第7篇

关于开展山洪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情况汇报

区应急办:

根据区委、区府相关工作部署和遂安府办函【2010】98号文件对山洪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的相关工作要求,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对我镇当前的山洪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全面的拉网式排查,并进行了集中整治,有效的防范了山洪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将山洪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联系我镇的区委办刘主任与联系部门发改委、人事局、区直工委及时到我镇指导检查了重点河道、水库、水利设施及周边山洪地质灾害隐患,并对洪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进行了深入排查。我镇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层层落实责任,由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的开展与督查。

二、组织到位、全面排查

地质灾害工作小组下设安全隐患排查小分队17个,由各驻村干部牵头,联合村主任、村干部对各村的山洪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拉网式的排查,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统一上报于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处存档。经合力排查,至“7.17”大暴雨之后,我镇存在安全隐患的山体达14处;房屋存在安全隐患的67户;公路严重受损5处;水利塘堰设施损毁2处;人行桥冲毁1处。

三、重点行动、专项整治

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组织村干部、群众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山体、塘堰设施进行了排危、排险;将排查出的有安全隐患的落实专人进行时时监控,实行定点定人责任制,并签订责任书;将房屋严重损毁的3户已安全撤离;对不能排除险情的公路设施等采取设立了警示牌、拉红线等措施,并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做工作汇报与请示处理。通过播放广播、发放明白卡、宣传小手册等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了山洪地质灾害的安全防范宣传教育,提高了群众的地质灾害安全防范意识。

四、相关工作要求

1、实行24小时值班制,保持通讯畅通。

2、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如遇险情能高效及时启动

应急响应,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

3、建立并完善预警预报系统,避免突发山洪地质灾害

造成重大损失。

五、急需解决的问题

1、公路桂会路损毁处请上级部门及时修复,彻底排除

隐患。

2、房屋严重受损已拆房屋3户,因上级冻结我镇房屋

建修,请予解决。

地质灾害防治探讨 第8篇

1.1 自然地理

盱眙县位于淮河水系下游, 北临淮河以及浩瀚的洪泽湖, 西、南与安徽省相接。地理坐标为:北纬32°34′~33°15′, 东经118°12′~118°54′。境内湖塘、水库星罗棋布, 水系十分发育。除淮河外, 境内与洪泽湖相通的河流还有三河、高桥河、维桥河等。

盱眙县下辖19个乡镇, 总人口约72.72万人。县国土面积约2 943km2, 耕地面积113.30千公顷,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1.19千公顷, 有效灌溉面积65.91千公顷。

盱眙县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 属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 雨量适中, 四季分明。多年年平均气温14.7℃, 年降雨量822.1mm~1 267.3mm。

1.2 地质灾害发育概况

盱眙县共有地质灾害点34处, 其中滑坡32处、地裂缝2处。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划分出4个高易发区、11个中易发区、5个低易发区。地质灾害点危害性、稳定性评价及地质灾害分区详见主报告。

1.3 防治区的划定及防治目标

根据盱眙县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特征及软土等特殊类土的工程岩土性质, 划分出如下四个地质灾害防治区, 即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和软土地质灾害防治区。

防治目标:

1) 分阶段治理具有较大危险性的滑坡、泥石流及崩坍隐患点;

2) 加强矿山开采管理, 杜绝因开山、采石等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

3) 加强监测及预报网络的建设, 做到早发现早治理。

2 防治方案

2.1 监测方案

依据不同的地质灾害发育情况, 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案。

对I级地质灾害点设立监测桩等固定标志, 定期监测, 监测时间:在雨季5~10天或紧急情况下每天监测, 在滑坡体前缘、后缘进行对比监测。对II级及III级地质灾害点采取其它监测方法,

2.2 需工程治理的方案

工程治理是指采取治水和改变滑坡体力学条件、增大抗滑力的方法来使滑坡体稳定。

治水的方法有:1) 拦截:在滑坡体周围修筑截水沟, 以拦截和旁引滑坡范围外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使其不进入滑坡体;2) 排导:在滑坡区内充分利用自然沟谷, 布置成树枝状排水系统, 或修筑盲洞、支撑盲洞和布置垂直孔群、水平孔群等排除滑坡范围内的地下水;3) 护坡:修筑“T”型坝或在滑坡前缘抛石, 以防地表水对坡面和坡脚的冲刷;4) 填补:用粘土或水泥填塞滑坡体上的裂缝。

改变滑坡体力学条件, 增大抗滑力的方法有:1) 减重和反压;2) 支挡工程, 包括抗滑挡土墙、抗滑桩和锚杆挡墙等。

2.3 需生物治理的方案

生物治理 (或称植物护坡工程) , 即坡面植树种草, 一方面可以减少破面水下渗, 辅以平整夯实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植物的根系对土体也有加筋作用, 有得于山坡残坡积层稳定。综合考虑已有滑坡的结构类型、物质组成、滑坡成因机制等方面, 宜采取生物治理的滑坡如下:盱眙第一山公园滑坡、胡巷组东山坡1号滑坡、胡巷东山坡2号滑坡、徐郢组北西坡滑坡、小丁郢滑坡、明山村洼屋里滑坡、和桥裂山古滑坡、淮峰村 (原裂山村) 前墅组滑坡、大杨郢东山坡滑坡、石箩筐南东滑坡、阴牌村后滑坡、丁管咀滑坡。

2.4 宜避让的方案

盱眙县境内宜避让, 特别是在雨季宜紧急避让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朱刘集滑坡、胡后山滑坡 (和桥水泥厂东) 、孙郢李建广屋后滑坡、盱眙第一山公园滑坡等。

2.5 需合理规划各类工程建设布局的方案

盱眙县境内需合理规划各类工程建设布局的地质灾害防治区有盱城镇都梁公园矿山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区、河桥镇茅草滩滑坡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区、仇集镇朱刘村滑坡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区、铁山寺滑坡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区等。

3 实施防治规划的保证措施

3.1 行政管理措施

3.1.1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管理

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政策, 严格贯彻执行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健全工作机构, 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有专门管理人员, 负责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3.1.2 完善管理职能, 健全基本制度

地方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 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行政区内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的统一管理。

3.1.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意识

当前要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农村和乡镇, 扎实、细致地做好宣传、培训工作, 普及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 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 提高防灾抗灾水平。

3.1.4 提高规划实施管理水平

严格履行项目审批制度, 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示范工程实行招投标制度。

加强对地质灾害监测、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管理部门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防灾减灾、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

3.1.5 加强地质环境管理, 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 盱眙县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尤其是南部山区, 居民建房开挖边坡, 开垦荒山, 使山区斜坡体天然稳定状态受到破坏, 坡体日趋不稳定, 易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因此, 必须采取坡面防护, 修建排水沟、渠、挡土墙等工程措施, 并鼓励植树造林, 制定山体绿化措施和计划, 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3.1.6 加强矿产资源的开采管理

盱眙县境内矿山开采规模较大, 大量采矿宕口为原始作业, 顺层开采, 已多次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因此, 应进行预防性防护工程, 严格规定各采矿宕口的采矿边坡的坡角, 封闭危险的采石宕口, 在堆积坡体上种植树木、削坡, 对坡体下缘的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规划论证。

3.2 技术性措施

3.2.1 积极培养人才

人才是规划实施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引进或通过培养造就一批在管理上、研究上利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高级人才。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减灾效益。

每个监测点落实到人, 对测人员进行专门上岗培训, 现场进行示范, 让他们做到准确无误的预报灾害点变形活动情况, 在灾害点变化剧烈时应及时汇报上级有关部门, 并现场报警, 组织人员及时撤离, 采取应急措施, 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3.2.2 加强技术创新

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努力做到强化先进科技成成果的应用。广泛推广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 提高对地质灾害变形等的监测管理水平。

3.2.3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 建立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和规划实施状况的动态监测。

通过信息系统的运用, 带动规划管理的科学化。根据各类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分布现状, 建立以MAPGIS为平台的空间数据库, 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的监管力度。

3.3 资金保证措施

落实经费, 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 落实经费, 确保地质灾害得到及时调查、勘查与治理。把地质灾害防治与水利建设、交通建设、城市建设、防汛抗旱、扶贫等结合起来, 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

根据"谁诱发、谁治理, 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 地质灾害的诱发者, 治理的受益者, 要承担治理责任和费用。鼓励社会援助, 努力争取国家和国际资助。

3.4 抢险救灾措施

1) 当汛期到来时, 各乡 (镇) 政府、各村 (居) 委会应组织力量加大监测力度, 尽职尽责地做好抢险救灾应急预备工作, 安排专人值班, 及时向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通报各地质灾害点的变形监测结果;

2) 当地质灾害体进入变形加速阶段时, 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应召集各有关部门做好充分准备, 决定应急防范方案及搞撤离路线, 明确各部门的任务和责任人, 并派专人日夜现场值班;

3) 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第一负责人应坐阵指挥, 组织公安、民兵巡视险区的每一户, 督促或帮助居民迅速撤离。

当地质灾害不可避免的发生后, 防灾部门应立即组织抢危救灾工作, 采取各种措施, 将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4) 组织抢险专业队伍, 紧急加固或抢修各类临时防护工程, 及时排除险情;

5) 确定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范围, 并设立警戒线, 严禁闲杂人员进入危险区内;

6) 对受灾人员紧急救护和安置, 对所造成损失的财产作经济评估。密切监视灾害的发展动向, 防止灾害再次发生。

4 预期效果

1) 避免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使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居民安居乐业;

2) 矿山综合整治工程为盱眙县人民建设旅游生态县添砖加瓦, 使盱眙更好地保留其自然原始风貌;

3) 减少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牵制作用, 提升盱眙县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摘要:盱眙县位于江苏省中部, 淮河水系下游, 属低山丘陵区, 构造发育, 水系众多。多年来我县地质灾害事件频发, 特别是重大地质灾害事件给人民生命和财带来严重损失。党中央、国务院及江苏省政府极为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先后出台了多个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 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了法律依据和理论基础。

地质灾害排查防治情况汇报 第9篇

排查治理工作汇报

阳泉市煤炭工业局:

按照平定县煤炭工业局转发市局《关于加强山洪及地质次生灾害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2015】70号文件对山洪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的相关工作要求,我公司认真汲取2015年6月15日山阴县马营乡青杨岭附近发生的强降雨引发的山洪事故教训,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对所属矿井当前的山洪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全面的排查治理,并针对排查情况做了重点治理、整改防范工作。现将山洪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我公司组织相关部室对《文件》精神进行了认真学习领会,并成立了排查检查领导组,结合所属矿井区域状况积极进行排查整改落实。

成立了山洪及地质次生灾害排查领导组:

长:xx

副组长:xxx

xxx成员:xxx xxx xxx 排查领导组下设了办公室(调度监控信息中心)办公室主任由xxx(兼任)具体负责矿井汛期地质灾害治理资料整理、信息联络和预警传达工作。

同时要求公司各矿井也相应成立了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专项排查组开展排查落实工作。

二、全面排查、强化治理

我公司排查组于7月11日开始对所属矿井矿区范围结合矿井专业人员逐矿对矿区内的建筑物、危房、井口、排水渠、关闭的井口、地表裂缝、塌陷区及救灾物资的储备等方面开展进行了排查,共排查出隐患15条,其中比较突出问题2条,发现的问题均及时按照“五落实”的原则,及时安排专人现场和限期进行了整改落实。

xx煤业:排查组结合矿井各部门对矿区范围内地面建筑、关闭井筒,地表裂缝、排水沟、挡土墙、防雷电设施等进行排查,安排矿井专人砌筑构筑挡水墙3处、排水沟500余米,准备井口沙袋350袋,清挖排水渠800余米,重点排查回填治理了地面裂缝1500余米,填压塌陷坑2处,调动转载机、汽车35台次,积极筹措治理资金,及时把隐患处理在萌芽状态之中,消除了洪水灌入井下的不安全隐患。

xx煤业:对矿区临时建筑的用电线路进行了重新铺设整挂,消除了雷雨天气用电隐患。对矿区内的护坡、挡墙进行了加固、排水渠清理200余米,对矿区周边及可能存在隐患的区域地段加强了监测,预防事故发生。

xx煤业:对矿区内的护坡、挡墙进行了维护加固、排水渠清理100余米。

xx煤业:对矿区井田内重点对已关闭井口,重要设施机房,进行了全面排查,对主井口排水渠的淤堵进行了清挖。确保了排水畅通。

xx煤业:对地面建筑、水沟、设施全面排查,对矿区地表进行踏勘和巡视检查,未发现私挖滥采遗留下来的坑点,地表低洼地带无积水,也无废弃关闭的老窑井口,地表也未发现明显的裂缝发育地带。在采空区上方,未发现因煤炭开采发生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象。同时落实资金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防治意识及能力。责任到人,严防死守,确保汛期安全。

xx煤业:组织人员对井田范围地表低洼地带积水和废弃关闭的老窑井口(5处)(标高均高于最高洪水位标高)进行了排查检查,矿区内的主要河流为前头河,为确保河道畅通,对河道淤堵进行了清理。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井口附近的排水渠进行了整修。

xx煤业:对矿区范围内地面建筑、关闭井筒,地表裂缝、排水沟、防雷电设施等进行排查,准备井口沙袋350袋,清挖排水渠300余米,加强探放水工作,安排专人密切关注井下水仓、排水点的水位变化情况,上报矿调度及时处理。重点排查对矿区地面裂缝回填治理了100余米,直接投资35万元,消除了洪水灌入井下的不安全隐患。xx煤业:经排查检查对监控线局部线杆距离远,监控线下拖严重安排矿机电科及时进行了路线调整。同时对矿井旧办公楼后排水不畅;储煤场排水沟有堵塞的问题安排专人进行了通清理畅通。

三、继续推进、安全度汛

我公司将按照全省防汛工作会议“三确保一减少”的防汛目标和“一个突出三个加强”的要求,结合正在开展的雨季三防活动,要对山洪及地质次生灾害排查工作继续引深落实,严格领导干部跟班制度,加强协作配合,及时与区域内气象部门联系,随时对强降雨和恶劣天气的气象情况及时掌握,公司、矿井领导及部门保持通讯信息联络畅通,做好恶劣天气的预警和履行好防灾避险撤人工作。进一步提高山洪地质等突发性灾害的防范和防汛抢险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我公司所属矿井安全生产、平安度汛。

附:我公司各矿井《山洪及地质次生灾害排查防范工作汇报》

二0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关于开展山洪及地质次生灾害隐患排查

治理工作的情况汇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第10篇

为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我县按照“以人为本、群测群防、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防治方针,建立完善群测群防工作制度和责任体系,全面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最大限度避免和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服务于全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我们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概述

**县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县域东接铜陵,西邻安庆,南望池州,北通合肥,是皖江城市带的腹心地带。辖22个乡镇,一个省级开发区,人口近100万,面积1808平方公里。全县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山体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县北部低山丘陵区,呈北东向展布,西南东零星分布。其次,部分地区存在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北部低山丘陵区和中西部的矿产资源丰富地区。到目前为止,全县境内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6处,其中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4处,分别为钱铺乡将军中学、白梅乡董冲小学、浮山镇浮山中学以及**镇下**小学,另22处为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人口1335人,受威胁资产2407万元以上。截止目前,我县未出现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1.健全机构,责任到位。我县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历来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灾害带来的损失,巩固已有经济建设成果。现在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从原来单部门防治转变为政府重视、分级负责、多部门协作的防灾新局面。一是县政府成立了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决策、协调、指挥。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直10多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县国土资源局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22个乡(镇)相应建立起防灾领导机构,组建了应急小分队。上述组织体系的建立,为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落实责任,明确目标。每年县政府都与各防治责任单位签订《地质灾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各乡(镇)和县直单位领导的责任。建立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追究制,确保各项防治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千方百计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力争“零死亡”的防灾工作目标的实现。5月10日,县政府及时召开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会上姜奎堂副县长与各防治责任单位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和落实,强调全县上下必须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入汛期以来,省厅和市局先后召开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会后县国土资源局紧急布置、传达和落实会议精神,实行局领导分片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乡镇及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整改意见。三是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每年都根据不同情况,科学编制《**县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县2012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方案》,以县政府名义下发各乡(镇),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技术指导。

2.提高认识,宣传到位。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县国土资源局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宣传活动。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等在全县范围内广泛进行宣传,并在“土地日”、“防灾减灾日”等宣传活动期间,在县国土局门口、湖滨广场等地设立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4块,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提供法律咨询200余人次。二是今年以来,在县国土局大门口电子屏幕连续滚动播放地质灾害防治和科普知识、地质灾害防治新闻报道,增强干部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向受地灾威胁的单位和群众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1000多份,制作地质灾害警示牌100余块。四是在市国土资源局的统一组织下,我县国土局及时召集2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各国土所负责人、矿管股、地矿事务服务中心等同志参加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培训,学员普遍反应较好,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防灾避险能力,更为进一步做好科学预防和监测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落实责任,制度到位。为了切实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县、乡政府和基层组织都建立并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范值班、灾情险情速报、应急调查、险情巡查等六项制度。县国土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片挂点联系,并从3月26日至今,每天都安排领导带班和人员值班,在主汛期和极端天气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应急小分队就地住宿随时待命。

4.加强防范,措施到位。为了加强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源头上减轻和避免因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不定期到各个灾害点上去检查,发现灾害点有异常变化,提出整改措施,做好巡查记录,严重危险的,向乡(镇)下达督办单。二是与县气象局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预警预报信息在 县电视台滚动播出,并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到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手中,使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地质灾害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工作。三是与气象部门联动,在浮山镇、白湖乡、金社乡、会宫镇、官埠桥镇建立了五个气象观测站,及时掌握最新天气动态,准确预报。四是在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警示牌,在隐患点附近选择临时避让场地,指定一条或几条撤离的安全线路,并让有关群众熟悉场地和线路。五是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力度。2月21日~25日,县国土资源局和安徽省地勘局326地质队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县范围内的现有2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可能发生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尤其是对居民切坡建房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调查涉及9个乡(镇)、开发区,21个村(居委会)。之后又邀请了市地环站专家对我县重点区域进行了的排查,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近日,结合市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我县立即发文各乡(镇)和基层国土资源所,要求对居民切坡建房安全隐患再排查,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治理。

5.加大投入,治理到位。针对我县现有的26个地质灾害点,尤其是市级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以争取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对将军中学和下**小学实施整体搬迁,降低威胁等级。同时对将军中学地质灾害点实行了台阶式护坡治理,目前该处安全隐患已基本消除。二是对会宫镇建设村原拔茅山铜矿塌陷地质灾害点进行回填治理及危房拆除工作,以及时消除隐患。三是对浮山中学地质灾害隐患点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要求其必须尽快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目前该处正在治理之中。四是对我县一部分重点的小型地质灾害点,如开发区鲍庄组安置点、**县香肠厂、下**居委会安置点等地质灾害隐患点,邀请了市地环站专家现场勘查,编制治理设计方案,目前各处恢复治理工作也在积极落实之中。

三、存在的问题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人员防灾技能有待加强;全县缺少从事地质工作的专业人员,地质灾害防治的经济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不足,技术水平偏低。

(二)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有待加强。1998年水灾使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有了直观认识,防灾减灾意识得到空前提高。近几年相对平稳,没有出现特大灾害,部分群众对灾害的创伤已开始淡忘,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发一次大灾要管几十年,灾害不可能年年有,防灾减灾意识降低。

(三)农民切坡建房现象非常严重,不少房屋没有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不断发生,给国土部门防灾监测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

四、下步工作计划 1.提高警惕,高度重视地灾工作。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县上下要进一步绷紧防灾这根弦,因为我县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遍布城乡各地,加之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隐蔽性、危害严重等特点。汛期到了,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群众利益无小事,所以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2.加强监测巡查,积极主动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要进一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山区农村傍山切坡建房点、城镇规划区切坡段、露天采矿(石)场、新建和改扩建公路边坡、水利工程边坡和旅游景点高陡岩体等重点地段的排查,尤期是教育、卫生等部门,要重点排查中、小学校区,医院等人员聚集场所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巡查,并对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档案卡,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对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及时通知当地群众和乡镇、村委会或建设单位,逐点制定监测、报警、人员疏散路线、应急抢险等防灾措施,树立地灾危险警示牌。

3.加大力度,严防乱挖乱建行为。针对群众防灾意识降低,农民切坡建房现象非常严重,不少房屋没有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不断发生的现状。要加大对农民非法乱挖乱建,切坡建房查处力度,有关部门要对挖机进行登记,对乱挖乱建的挖机进行暂扣,依法进行处理,遏制非法占地建房行为。4.完善各项制度,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要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地质灾预报预警、险情巡查、应急调查、灾情速报和月报、汛期值班和日报,防灾联系等各项制度,认真执行汛期值班制度,确定专人专门负责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公布名单、联系电话和值班电话。要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要保证汛期手机24小时开机,确保防灾信息畅通。按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全县现有的26处及新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工作,要落实职责,层层签订防灾责任状,规定地质灾害防治主要责任人在主汛期一律不得外出,实行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责任追究制。对10处列为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有关乡镇在近期,要实施必要的阻、排水工程和削坡、减载、压脚工程,以确保群众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第11篇

时间:2012-01-07 点击:26 次

作者:feiyu9

信息来源:

标签:地质灾害防治

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

工作进展

地质

5.要求各乡镇在组织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基础上,编制和完善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要加大对预案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应急预案的认知度,并积极开展预案演练。

四、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监管,防患未然。加强汛期矿山和山区道路、水库等次生地质灾害的防治,同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违反有关规定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并造成重大损失的坚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加强监测,群测群防。建立全民参与的群测群防体系,并将监测预警责任制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提高群众的防灾水平和自救能力。

(三)加强治理,消除隐患。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加大治理力度。

(四)加强保障,抓住重点。完善预警预报平台,做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尽量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损失。

(五)加强制度建设,严明汛期纪律。继续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核查制度、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重大隐患点预案编制制度、速报和月报制度,严肃防汛纪律、确保信息、政令畅通。

附件:高台县重点预防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研究 第12篇

近年来由于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明显增多, 各种灾害类型明显增加, 分布面积不断扩大, 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占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很大的一部分, 每年造成人员伤亡数以千计。 地质灾害给我国许多地区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 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 地质灾害点 ( 段) 防治措施

2.1 避让措施. 对已发生的直接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点 ( 段) , 建议采取避让措施。

2.2 生物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是利用农业或者林业的技术, 对沟域内泥石流的产生提供大量固体物质的陡坡耕地、荒坡、荒地进行相应的改造, 以控制泥石流的面蚀作用和水土流失强度, 减少泥石流的固体物质的来源, 同时能也起到调节或削减地表径流, 阻滞在沟道中形成大的洪峰, 从而抑制泥石流的产生和发展。

2.3 工程措施

2.3.1 滑坡地质灾害工程防治措施。 对滑坡地质灾害工程主要措施为:a.排水治理工程排除滑坡体以外的地表水, 防止滑体充水、饱水, 以拦截和旁引为原则, 具体做法是在滑坡体坡顶处设置一条环形截水沟, 拦截旁引地表径流, 不使地表水流入滑坡范围之内。 另外, 采用浆砌石修建路基排水沟, 防止滑坡体充水, 降低滑坡驱动力。 b.抗滑锚固工程根据滑坡的规模、成因、形态、深度及施工条件等因素, 设置支挡构筑物, 在滑坡体前缘 ( 路基) 设计施工抗滑桩, 垂直滑坡轴方向布置, 增大抗滑力, 阻止其滑动, 以保证路基稳固和交通安全。 采用坡脚修建挡土墙、坡面恢复植被等综合治理措施。

2.3.2 崩塌地质灾害工程防治措施。 危岩体进行彻底根治消除, 并修建挡石墙或护坡, 以防止斜坡岩体剥落。

对规模不大的崩塌点、段可根据具体情况, 采取人工削坡、清除危岩体或修筑拦石栅栏、挡墙及柔性防护等工程。

2.3.3 泥石流地质灾害工程防治措施。 针对被保护目标性质和重要性, 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对泥石流进行抑止、疏导等措施, 以求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和节省投资。 对于防治泥石流, 常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 比用单一措施更为有效。 a.拦截排导工程流通区、堆积区修筑排导槽、导流堤、拦截坝, 拦截泥石流进入村屯, 排导泥石流进行下泄。 修建长挡墙修建跌水缓冲坝, 在泥石流沟口修建排导槽, 有效拦截疏导泥石流。 b.固坡工程在泥石流沟域松散固体物质分布区, 修建梯级谷坊工程, 调节沟道纵比降以削减泥石流流量, 以面蚀为主的荒坡等分散物源, 采用农林措施固坡。

2.4 监测预警措施。 监测预警措施是对稳定性差、危险性大的灾害点及潜在灾害点布置监测工作。 对目前危险性特别突出的泥石流等进行预警工程。 特别是汛期要根据降雨情况和监测结果做出适时预警预报及撤离工作。

3 群测群防网络建设与运行

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三级监测网络。 一级监测为市级监测网, 由分管该项工作的市长负责, 市国土资源局主持日常工作; 二级监测网为乡镇监测网, 由分管该项工作的乡 ( 镇) 长负责;三级监测网为村级监测网, 由村长直接负责该村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工作, 并指派专人进行灾害点的监测工作。

3.1 监测网的重要职责。 市级监测网 ( 群测群防一级网) :a.负责市境内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报和预警;b.建立市级群测群防监测站, 进行多种手段的综合监测:进行灾害应急调查、应急监测、抢险救灾;c.负责该市的监测系统、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以及群测群防的技术指导和管理、群测群防的信息管理, 成为群专结合组成的监测预警系统的纽带。

乡镇级监测网 ( 群测群防二级网) :a.负责该乡镇地域内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b. 其监测手段是定人、定点、定时进行巡查和简易监测, 并做好记录、上报等工作;c.协助上级监测机构做好本地区内重点地质灾害体监测预警;d.领导辖区内各村的群测群防工作, 做好地质灾害发生的短期临灾前兆宣传和自救工作。

村组级监测网 ( 群测群防三级网) :a.负责该村组地域内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b. 其监测手段是定人、定点、定时进行巡查和简易监测, 并做好记录、上报等工作;c.地质灾害预警的自救指导。

3.2 监测点选定原则。 a.危险性大、稳定性差、成灾概率高、灾情严重的;b.对集镇、村庄、工矿及重要居民点人民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c.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d.威胁公路、铁路、航道等重要生命线工程的;e.威胁重大基础建设工程的。

3.3 监测点的建设。 a.监测范围确定:除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不稳定斜坡本身的变形迹象进行监测外, 还应把灾害点威胁的对象和可能成灾的范围, 纳入监测范围。 b.地质灾害监测方式:对地质灾害点, 建立以简易监测为主, 结合宏观地面变形观察。 以定期巡视和汛期强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定期巡视一般为半月或每月进行一次, 汛期强化监测根据降雨强度, 每天或24 小时值班监测。

3.4 监测网点的管理与运行。 a.监测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 被监测的质灾害隐患点所在的乡镇、村和有关单位为监测责任人, 在他们的领导下, 成立监测小组, 监测小组由受危害、威胁的居民点或有关单位的群测人员组成。 b.建立起岗位责任制, 市、乡、镇、村应逐级签订责任书。 c.宣传与培训。 采取由市国土资源部门组织乡、镇, 甚至村级领导进行调查与培训, 一方面了解各乡镇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危害, 另一方面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与防灾减灾知识培训。 另外在现场调查时, 对危险性较大的灾害点周围的群众进行监测和应急处理措施等知识的宣传, 教会监测责任人, 监测小组成员和群众, 如何监测、如何判断灾害可能发生的各种迹象和灾情速报及有关应急防灾救灾的方法。 d.监测信息反馈与处理:市国土资源主管行政部门负责监测资料与信息反馈的收集汇总, 上报到上级主管部门, 由其将上报的资料与信息录入省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 进行趋势分析, 同时对下一步监测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3.5 地质灾害险情的应急处理

经监测有重大险情发生时, 市乡镇村级政府和有关单位应立即采取应急防灾减灾措施, 同时应立即报告给省、市政府及国土资源厅主管部门, 届时将派出专业人员赴现场协助监测和指导防灾救灾工作。

4 结论

地质灾害的防治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生命财产的损失, 所以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从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目标、措施等方面介绍了地质灾害的防治, 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国地质环境公报[J].2005.

[2]柳源.中国地质灾害 (以崩、滑、流为主) 危险性分析与区划[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3 (1) .

[3]李媛, 孟晖, 董颖等.中国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特征[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 15 (2) .

[4]殷跃平, 柳源.中国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一对国际减灾十年活动 (l990—2000) 的思索[J].工程地质学报, 2000, 增刊.

[5]罗元华, 张梁, 张业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上一篇:辽宁省大豆生产科研现状及对策下一篇:形体课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