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2024-07-04

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精选6篇)

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第1篇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大学新生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从五湖四海汇集到高等学府,再一次经历磨炼洗礼。他们总希望学有所成,实现人生的新飞 跃。大学新生面临的第一堂课就是入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对刚刚跨入大学校门并处于人生 重要转折时期的大一新生给予及时而科学的指导,使新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实现大学与中学教育的衔接,开启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良好开端,夯实整个 大学教育质量的根基,为大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新生入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新生入学教育应包含那些内容呢?结合法学一系近些 年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借鉴兄弟院系的相关工作做法,笔者认为在新生入学教育上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校史校风教育通过开学典礼、专题讲座、参观校史展览馆等形式,向新生介绍我校光荣的历史和辉煌的历程,以及近年来学校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我校的专业特色,发展优势,知 名专家学者,以及优秀毕业生和杰出校友们在社会上作出的突出贡献。这些都会从不同侧面对新生产生强烈的震撼,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目标,努力学习,奋发进取。此外,我校作为老延大的光荣传统更值得让每个学生铭记、自豪和发扬。

二、专业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背景,本学科专业特色、社会地位(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及科研情况、主要学什么(如教学计划及完成学分)、今后干什么(如就 业方向及单位)、课程设置,本专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帮助学生稳定专业思想,树立专业学习信 心,激发学习动力,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对新生实施专业教育,可激发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行为的一种原动力。诺贝尔奖获得者丁中教授说过, “ 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对专业的兴趣,可诱导出热爱本专业、并自觉地克服学习过程中枯燥、孤寂的心理。

三、学习教育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学习。通过教师专题报告,研究生和高年级优秀本科生现身说法、介绍经验以及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信息和经验的传递。学习教育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定位。大学学习,是为自己未来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而准备。同学们要珍惜学习机会,做到学习目标明 确,方法科学,朝着预期的目标,循序渐进,顺利完成学业,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才。第二、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高校的学习主体就是大学生 本人。大学生要变高中阶段的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寻求教育,即变应试教育为需要教育(“要我学” →“我要学”),把握学习的主动权,以知识学习为基础,同时参与各种丰富的业余文化活动,加强能力培养,力争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帮助新生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适应大学学习特点。大学老师讲课时,需要在有限的学时中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很难面面俱到,加上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师可能还要补充许多课 外知识。因此,大学生自学及自我知识更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影响终身。第四、帮助新生学会科学地运筹时间。高校学生自由时间较多,因此要善于制定合理的学习、文化娱乐、上网及体育锻炼计划,做到有条有理,劳逸结合。第五、帮助新生 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中各种文献资料,学会自我解惑,充实提高自己。

四、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教育现在的大学生个性都很强,对于离开父母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一方面要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伙伴,在对友谊渴望的同时,又因交际技巧的缺乏和矛盾心理的 作用,而难以融入集体行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出可能现人际冲突;另一方面,在进校前,多是家庭、学校的宠儿,故其多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教 育、协作能力相对缺失。因此要帮助新生宽容的看待周围的一切人和事,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他人坦诚相待,懂得关心爱护他人,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意见,克服自 身缺点,适时调

整心态,多和老师同学交流,增进人与人的感情与理解,而这些意识和行为的培养,需要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文艺、体育比赛活 动,如演讲赛、辩论赛、篮球、足球、拔河、接力赛等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融入进来;另外,加强班组和文明宿舍建设,在开展班级活动中增强同学们交 流的机会,使同学们尽快融入集体。总之,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搭建彼此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和拼搏精神,增强同 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五、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25%-30% 的在校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6%-8%的在校大学生有心理疾病,而大学生由于心理失衡而引发的惨剧更令人触目惊心。由于远离家庭,面临大学陌生的 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法、以及经济压力等对刚刚跨入象牙塔的新生来说,势必会引来诸多不便,易导致心理上的失衡,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在新生入学 之初,要高度重视新生心理状况,扎实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可能的基础上,为每一个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其中有心理疾患和心理障碍的学生,以及 贫困生、孤儿、单亲家庭的学生予以特别的关注,了解其心理动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六、法纪校纪教育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对新生进行法纪法规教育和校纪校规教育,规范学生行为非常重要。大学生正好处于青春躁动期,少数同学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考虑问题不全 面,会出现一些违法违纪现象。有些同学抱着侥幸心理,等到发现时悔之莫及。例如, 我们高校对考试纪律抓得很严,但总有各种作弊现象。再如小偷小摸、迷恋网吧、打架斗殴、违反交通法规等事例,不仅违纪违规,甚至还危及到自身安全。对新生 进行法纪与校纪教育,就是要明确告诉他们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告诉他们违法违纪的危害性,防患于未然,告诉他们违纪处理的法理依据、程序及复议方式。这样, 可在学生思维意识上建立起遵守法纪校纪的自觉性,并在今后对待处理违纪事件时达到心服口服,进而尽量避免意外情况的出现。在实施法纪校纪教育形式上,可采 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如对《学生手册》的讲解剖析、书面考试、问卷调查、宣传板报等,以及邀请法官、律师、正反面典型人物进行对话、交流或咨询。例如江苏大 学将54个学生违纪典型案例汇编成新生入学教育手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用“反面教材”来详细解读校纪校规。这种教育方式相对于生硬的条文规定,更形 象、具体而又生动,新生容易接受,效果更好。

七、生活与人格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应倡导自信、自强、友善、诚信的生活理念和健全人格。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大多又是首次出远门独立生活,有些同学适应社会及独立生活能力 较差,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经济负担、贫富差距及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影响,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可能存在不少问题。因此,要特别重视贫困生问题,一方面要告之国 家和我校在解决贫困生学习生活问题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做法,如奖(奖学金)、贷(银行、学校贷款)、助(国家助学金、社会助学)、减免(减免学 费)、补(校内冬寒补助、春季补助、临时补助)、勤(勤工俭学)等,以及申请条件、申请途径和申请程序。此外,鼓励贫困生自立自强、乐观向上、艰苦奋斗、逆境成材,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生活困难和社会各种现象,化生活困难为学习动力,靠自己的努力创造辉煌的明天。

当然,新生入学教育不宜,也不应当仅限于以上提及的内容和形式,如必要安全教育,由于一些学生对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够,辨别是非能力不足 ,因此会出现参与传销、上手机短信诈骗的当、信用卡被骗、财物被盗丢失等现象发生;再如卫生健康教育,一些多发病、地方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诚信教育等等 不一而足。

总之,新生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靠一两个部门单枪匹马就可以解决,它是一个长期的、庞大的系统工作,需要全校教职员工和各个部门共同的努 力。在实施中,为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积极性,可考虑给予组织者、实施者一定的课时或工作量,给受教育者一定的学分,通过与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 育人相结合,最终实现培养具有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

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第2篇

做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邓金花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英语系,辽宁大连 116052)

摘要:新生入学教育是大一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课,新生入学后是否能够得到及时、良好的引导,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活的质量。为了适应大学生活环境,尽快投入大学生活,为今后在学校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结合了辅导员工作的经历和经验,针对高校新生入学后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一、高校新生入学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新生在进入校园后,要面对新的生活环境,进行新角色的转换,完成新的学习任务。这一系列的变化改变了他们原有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对于第一次远离父母和家庭的新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一)新生对学校新环境不适应

新生进入大学,面对周围陌生的一切,原有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被打乱,出现了不适应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大学生活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理能力,洗衣、打水、整理内务、饮食等事务都要自己动手,这对于多年依赖父母的学生来说,无法很快地适应新环境。

2.很多学生都是异地求学,地域差异,气候的差异,以及饮食等习惯的差异,使新生对大学生活一时间难以适应,甚至有水土不服、厌恶大学生活等现象出现。

3.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同学之间的性格差异,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的差别、城乡差距、经济条件的差异,甚至方言口音的问题,导致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出现问题。

这一切的改变和不适应,使新生对大学生活大失所望,甚至可能引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新生对大学生活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自信

1.对大学生活缺乏正确的认识

很多新生认为大学生活就是“及格万岁,自由自在”的生活。其实,大学一样需要学生一如既往的努力学习,只是学习的角度更专业化,学习的内容更广阔,学习的能力综合化,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将来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同时,他们对专业的认识也不够,认为只要自己选择了一个热门专业就足够了,不需要再去学习其他内容,其实学习是综合性的,需要学生全方位多方面学习,而且要融会贯通,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实际当中。

2.对新的环境缺乏自信心

由于新生在新的环境里一切都重新开始,很多学生信心不足,对自己的未来不确定,迷失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群体,心理障碍的、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偏远落后的、入学前高考成绩较差的、性格内向的学生出现了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现象,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构成安全隐患和不良倾向。

(三)新生不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新生大学生活好的开始。进入大学后,新生没有了沉重的学业压力,交往需求无拘无束,他们迫切的需要与同学交流彼此的思想和体会,希望通过交往和了解,建立新的友谊,获得他人的理解和帮助,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但由于新生同学们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因此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作息安排、语言交流上都有较大差异,这使他们觉得交往困难,甚至有的在与同学交往中受到一些挫折。因此,他们虽然有强烈的交往需求,但又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在与同学交往时畏畏缩缩、顾虑重重,把自己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不轻易地向别人透露,更有一部分人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被同学打扰了,孤独无助,心中不悦,但又不能很好地与人进行沟通,长时间下去,陷入深深的苦恼孤独之中,甚至一些人干脆躲进虚拟的网络在网络中寻求人际交往的满足。这样恶性循环,影响了新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更有甚者,累积成心理疾病,造成很大的隐患。

二、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措施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入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了今后大学生活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因此,必须有效的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尽快的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今后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奠定基础,以此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

(一)抓好适应教育,帮助学生做好对新生活挑战的准备

入学初,大多数新生们会对新的环境和生活感到不安、焦虑、迷茫,学校应从多方面抓好人学教育,帮助新生做好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要充分利用新生报到的第一天第一次见面机会,给学生温暖亲切的感觉,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担心。要用爱心和微笑面对新生,使他们尽快的适应新学校、新老师和新同学。报到当天,可以由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召开家长见面会,对孩子的过去进行了解,对学校进行介绍,对孩子的未来进行展望,让家长和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美好的期待;报到的当天晚上,辅导员应该走访学生宿舍,了解新生到校后在心理上、生活上存在的苦恼和疑惑,同时加深新生对辅导员老师的认识和了解,让新生感受到辅导员的关心和关怀;辅导员还应该在新生报到的第二天,召开全体新生的第一次班会,引导新生互相自我介绍、相互认识、强调校规校纪、介绍军训安排,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辅导员是他们今后的大学生活的引导者和服务者,而不是单纯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并且为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做好新生军训工作,磨练新生意志、增强新生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观察每个新生行为及个性。通过观察新生的言谈举止、性格爱好、行为规范、以及新生的个人档案,尽快熟练掌握每个新生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新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建立和谐同学关系教育。

(二)抓好专业教育,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专业教育是稳定新生思想的重要环节,对初人大学的学生进行学习目的与方法的教育,注意对新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地位。刚入校的新生,缺乏对大学生活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为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可以通过团总支、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以讲座、座谈会、主题班会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许多新生对专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专业不满。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召开专业介绍会,帮助新生正确认识自己所学专业,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及发展前景,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引导新生确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及前进目标;传授学生新的学习理念,引导他们认清高中与大学学习的差别,促使他们认识到大学生活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丰富新生学习的经验。鼓励新生自己在学习方法上多做观察、分析、思考,使新生能顺利地过渡到新的大学学习生活,增强学习的信心。总之,必须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对学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学习理念。

(三)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较快,很多腐败的思想和腐朽的意识不断地侵蚀学生的思想,使很多先进的思想和优良传统得不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而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果不能在大学这一重要的人生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理念信念教育,将会对学生的人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要珍惜新生入学后的最佳学习机会,充分运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教育新生勤奋学习,勇于进取,激励学生为国家的富强、为社会的进步不懈努力。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新生的社会公德、科学道德素质,促进新生的全面发展,使新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注重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宣传,着手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使他们对党有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进而发自肺腑的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从而积极主动的向党组织靠拢。这将为党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为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创造了条件。

(四)抓好行为规范教育,教育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作为一名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非常必要。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对大一新生进行规范教育,提高学生对学习《学生手册》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认真的学习和自觉的执行。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批评。大学生活中,个别学生迷恋网络,无法约束自己,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只有加强纪律的约束,才能使大一学生在行为上尽快转变角色,只有规范纪律,才能使大一新生在思想上强化自律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生活和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平台和保障。新生对大学生活满怀憧憬,甚至把大学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阶梯,辅导员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学生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现才艺,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五)抓好自我教育,增强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引导新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进一步完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教育学生正确面对地域差异、性格差异、家庭经济条件差异带给自身影响和冲击,正确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看待自身的优劣得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与他人差距,制定属于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和生活目标;积极参加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自己的学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走进社会,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为将来提高就业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教育和引导学生接受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进而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六)加强人际交往的引导,提高新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督促新生充分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鼓励新生积极与同学交往,保持良好的心态;帮助新生端正交往态度,待人真诚,友善,讲信用,对他人宽容豁达,形成于他人交往的良好基础;帮助新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主动与人交往,加强与同学之间的认识和理解,增进感情交流。真诚赞赏别人,使别人感到他自己的价值并对赞扬者以感激和友善的回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给人以物质或精神上的援助,缩短人际之间的心理距离。

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第3篇

一、注册入学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 注册入学后民办高职学生思想状况的新审视

从作为二类专科参与统一招生, 到注册入学招生方式的更新, 笔者经过数十年的民办高职一线学生工作实践, 深深的感受到民办高职院校的招生生源局限性很大, 他们没有机会也不可能去挑选学生, 在实行注册入学后, 很多学校为了招到学生不惜不要分数, 甚至有的学校把中职二年级的学生提前招到学校, 即所谓的“先上车后买票”。因此民办高职所招收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于公办高校的学生来说要差很多, 入学成绩相差一大截, 带来的是与之俱来的学生的自由散慢等各种不良习气的广泛存在, 其学生素质可想而知。经过认真地分析研究了学生的家庭结构、学生的心理、性格等特点, 我们由衷的发现注册入学高校存在着家长四多、学生四差、要求二高的特点。即家长收入丰厚、条件优越者多、忙于事业顾不及子女者多、文化水平自身素质底者多、家庭结构不全离异者多;学生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品德差、散漫自由纪律差、娇生惯养心理承受能力差;家长对孩子期盼高, 孩子对自己生活条件要求高。这些学生集中了当代90后独生子女所有的弱点。所以, 在思想上有的学生认为入党只是为了名誉好听, 有的是为了父母的说教而入党, 更有的认为入了党就好找工作等等动机不纯的想法。这就使得注册入学的院校在学生党员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 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的历史背景下, 参与注册入学的民办高职的党务工作者必须以更新的理念, 从民办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 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员发展工作, 努力寻求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 注册入学的民办高职学生党员发展存在的问题成因

在注册入学的背景下, 民办高职的学生由于受社会大环境、家庭教育和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滞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思想状况交至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更为复杂。出现的问题的花样也是千奇百态, 具体梳理一下形成的原因, 大致可以分为这几个方面:

1. 自媒体时代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今天“90后”的大学生无论是社交、娱乐、学习、社会实践等都呈现出与八九十年代大学生与众大不同的趋势,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运用与普及, 进入“自媒体时代”民办高职的大学生在接受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 也受到了来自社会上各种负面思想的影响, 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侵蚀, 在近几年表现的尤为猖狂, 他们通过互联网正在进一步侵蚀广大青年学生的身心, 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自由主义”“信仰危机”“诚信缺失”等等, 而使得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失去了光辉, 因此新时期, 我们必须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 大学扩招后的就业与社会压力对思想冲击的影响

近几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截止2014年我国的毕业生达到史上最高峰720万, 面对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大, 民办高职学生毕业后在找工作上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这些压力, 有的是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 也有的是来自自身的压力, 更多的是来自社会的压力, 本身就是注册入学来的, 很多学生在自信心上就明显比公办院校的学生有较大的差距, 在学生中间两极分化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没有什么人际关系在校成绩表现优异, 但到社会上有的不一定找到好工作。而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好的有一定社会背景的在校表现并不怎么好, 但到社会上通过自身的家庭关系, 却能找到比其他同学更为优越的好工作, 这从某种角度上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不平等性。因此, 使得一些学生难免产生一些埋怨和认为世道不公的失望情绪。

3.“教”与“学”的失衡造成的思政教育相对滞后的影响

作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与“学”必须密切配合, 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必须要“育人”, 但在新的招生政策影响下, 参与注册招生后, 有的民办高职校并未能根据生源的实际情况针对注册入学学生的思想实际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很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期未能摆脱传统公办高校模式的束缚。辅导员、班主任的教育与思政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出现严重的脱节。甚至有的民办高职校认为“只要学生不出事, 便万事大吉”, 更有的学校片面的为了招到学生, 把学生参与招生的任务与能否入党考核挂钩, 如此急功近利的考核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党员的考察与发展要求, 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二、积极探索注册入学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的新途径

(一) 当前注册入学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 新形势下, 我们要能够认识到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员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注册入学后广大民办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急剧下降,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党员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经过分析其主要表现在:

1. 实行注册后由于招生的压力, 对党务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不够

作为民办高职, 生源就是生命, 笔者在民办高职院校数十年的经验总结, 每逢招生季节, 学院不惜动用一切资源, 全员招生, 尤其是参与注册招生后, 生源大战, 使得学校的一切工作在一定的时间内都是围绕招生而开展, 因此不少民办高职院为了节约经费, 在党办、组织、宣传、支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开支方面都尽可能的去压缩开支。在党建投入上往往与公办学校相差甚远, 在人员配置上一个人往往要干三个人的活, 所以并未能形成实质上的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2. 注册入学后的民办高职在思政教育研究方面还很缺乏

当前, 注册入学后, 生源的素质现状, 使得民办高职的广大教育管理者把更多的经历都投在学生管理上, 方式方法上强调广大辅导员夜以继日的住校, 与学生同吃同住, 学生上课跟班到位, 作为广大思想政治辅导员大量的时间都在应付学院对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宿舍卫生、夜不归宿、应急事件处理等方面的考核上, 很难得有时间静下心来认真进行理论的总结和梳理。与之相对应的思政公共课的专业教师们, 仍然沿用公办学校的教学模式, 课上讲的东西往往让学生觉得与现实生活脱节, 因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党员发展与后期的管理。

3. 专业设置上存在急功近利现象, 影响思政工作的说服力

注册入学的民办高职为了吸引生源, 以及自身更好地生存, 从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到专业教师层面, 普遍重视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 有的甚至为了迎合考生家长不惜连年修改专业名称, 注重眼前的和本单位的效益, 给学生的感觉是“换汤不换药”, 从另一个层面降低了思政工作者的威信, 影响了思政工作的者的教育效果。

4. 学生党员发展的投入不足

参与注册入学后, 民办高职各学校不同专业之间, 思政工作和学生党员的发展很不平衡, 有的专业要求分数高一点学生来校后相对好管一些, 思政工作压力相对小一点, 有的专业甚至不要分数, 学生管理的压力就很大, 学生思政工作压力也相对大得多, 同时带来的党员发展工作就在不同院系, 不同专业之间产生很大的不平衡。一般考察一个学生从交申请书到培养成预备党员的时间至少要两年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 但高职一般都是三年专科, 一般还有至少半年的时间是在外面实习和定岗锻炼。因此注册入学的民办专科培养考察学生党员的工作显得时间很紧张。

(二) 注册入学背景下民办高职学生党员发展的建议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问题, 在当前注册入学的背景下, 如何做好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合格人才, 是全社会, 更是广大民办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1. 注册入学的民办高职要积极探索注册入学的学生党员发展新思路

即便是注册入学的学生, 他在与公办高校相比, 学生党员发展与思政教育的目标、要求、内容等方面都应该是一致的, 但也应该发挥自身特点, 凭借灵活的办学体制, 独特的人员构成, 精简的机构更应在学生党员的发展和考核上建立适合民办学校独有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2. 在学生党员质量上, 民办高职决不能急功近利, 不能降低标准

在前面我们提过, 当前, 有不少注册入学的高职校利用招生的方法搞急功近利的考核方法来发展党员, 甚至有的学校只强调安全第一, 学生不出事就行, 认为抓党建都是“形式主义”, 因此, 作为民办高职要想发展的好, 要想可持续健康发展好, 必须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 严格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 重视和加强党团组织对各项工作的领导, 积极发挥党团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从而更好的做好新时期注册入学背景下的学生思政和党建工作。

3. 根据注册入学高校特点构建民办高职学生党建的新机制

虽然说, 注册招生后, 在学生管理上增加了难度, 但我们同样可以利用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特有性去创新党建工作, 民办高职校的特点是人员精干, 机构灵活, 一人多岗, 往往一个人身兼教学、学生管理、行政和党建等工作于一身。因此, 可以很好的利用这种特点, 实现既教书又育人, 教书育人两不误的目标。但为了确保质量也要有定量和定性的考核, 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 建立学生党员定量考核机制, 如:学生成绩、参赛获奖、重大活动参与、考级考证通过率、社会实践等考核方式, 使得学生党员的发展既有定量考核又有定性认可, 不因那个领导人打关照或者突击发展党员而降低标准。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党组织的公信度。

4.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民办高职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体系

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就业、家庭、社会都从不同程度给予民办高职这个高考录取中最后批次的学生更多的思想压力,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民办高职教育的思政工作者, 再次提出呼吁, 任何社会都有其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当下, 不管压力有多大, 我们都应该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积极的心态引导我们的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理念,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高于一切的办学理念;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自媒体时代的先进性, 通过互联网不失时机的对90后的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三是重视差异化教育培养, 不管孩子是什么分数来的, 他们都有一颗想往好的要求, 因此, 我们不能歧视他们, 只要方法到位, 我们一样可以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对于积极要求进步向往组织靠拢的孩子更需要教育者良好的心态去引导他们。

参考文献

[1]马叔平.北京民办教育发展与展望[M].北京:京华出版社, 2000.

[2]乔梁.中国民办高校发展现状解析[N].中国财经报, 2008-1-21.

[3]盛高民, 提高高校学生党员质量的几点思考.嘉兴学院学报, 2005 (11) .

[4]曲建新, 盛国军.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与对策.政治论丛.2002 (2) .

[5]蔡兴臣.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现存的问题与对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 (2)

[6]陈爱琴.试论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经营管理者.2010-11-20

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第4篇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4-0192-01

高考结束,两个月后,一批高中毕业生将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从五湖四海汇集到学院,经历人生中最美好的三年时光,同时,亦将再一次的经历历练。新生面临的第一堂课就是人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对刚刚跨入大学校门并处于人生重要转折时期的大一新生给予及时而科学的指导,使新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实现中学教育到大学教育的良好过渡,开启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良好开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新生入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新生人学教育应包含那些内容呢?结合笔者去年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的一些经验,并借鉴其他学校的一些相关做法,认为在新生入学教育上应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

1校史校风教育

通过全院性的开学典礼、院领导专题讲座、杰出校友报告会以及观看学院发展史影像资料等形式,向进入学院的新生介绍我校光荣的历史和辉煌的历程,进行相关的校风校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学院近年来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学院的专业特色、发展优势,以及优秀毕业生或杰出校友们在社会上做出的突出贡献,这些都会从不同侧面对刚刚进入学校的学生生产生强烈的震撼,激发他们树立长远目标。努力学习,奋发进取。

2法规校纪教育

人学新生刚刚从高中走近大学,是不是大学中的纪律就比高中松弛?是不是大学就可以变得自由散漫?在开学初就对新生进行相应的法规校纪教育,规范学生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正好处于青春期,部分同学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少数学生更是缺乏相应的自制能力,考虑问题不全面,处理问题不够冷静,这些都可能导致会出现一些违纪甚至违法现象。

3集体主义租团队精神教育

作为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很大一部分人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投入到集体生活中来。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在大家渴望友谊、希望展现自己的同时,又可能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交际技巧的缺乏以及地域文化的影像等原因而难以融入集体之中。尤其是大部分的独生子女,在进校前,他们多是家庭的宠儿,以自我为中心,协作能力相对缺失,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教育便成为一种必然。

作为学院学生入校后的第一课——新生军训,便是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教育的最好一课。所有的学生在入校后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内要经过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其中包括基本步伐、队列练习、军体拳、野外拉练等项目,大家在这二十天内与教官、老师同吃同住,磨炼意志,锻炼体魄、培养感情。尤其是野外拉练,笔者去年所带的240余名学生在28公里的野外拉练中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无一人掉队,这大大增强了他们的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

4心理健康教育

笔者刚刚从事学生工作时,对学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投人很不以为然,但去年开学初。我所带的一名女生在军训期间就因种种原因而罹患精神分类症,幸好发现及时。学院处理得当才避免造成大的影响。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全国25%-30%的在校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6%-8%的在校大学生有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由于远离家庭,学院陌生的生活环境、全新的学习方法、经济压力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对刚刚进入学校的新生来说,势必会引来诸多不便,导致心理上的失衡,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在新生入学之初,要高度重视新生心理状况,密切关注他们平时的表现,扎实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军训结束后,学院心理健康中心会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应尽可能的为每—个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其中有心理疾患和心理障碍的学生,以及贫困生、孤儿、单亲家庭的学生予以特别的关注,了解其心理动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5专业教育

新生入学后即将面对两到三年的专业课教育,但很大一部分学生在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时对所报专业的了解是有限的,更有甚者是因为这个专业的名字好听、这个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等原因才选择了这个专业,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是因为分数没能达到相关专业而调剂到本专业的。这变要求我们在开学初,就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关的专业教育。在专业教育中,应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背景、专业的特色、师资配置情况、主要学什么、今后干什么、课程设置等,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帮助学生稳定专业思想,树立专业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力,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经过相关的专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合理地分配学习的时间,自觉地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6安全教育

对于经历了高考进人大学的新生来说,远离了父母的管制,消除了高中学习生活的束缚与考试的压力,大部分学生对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够,辨别是非能力不足。刚刚人住学生公寓,开始过集体生活,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差,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再加上军训的紧张生活一下子不能很好的适应,很容易造成手机、MP3、电子辞典等贵重物品的丢失。

另外开学初,大家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来到学校,很容易相信别人,而恰恰在这个阶段,高年级的学长或者社会闲杂人员往往会利用这样或者那样的借口,比如:交钱订阅各种报纸、杂志;介绍兼职打工赚钱的机会;推销各种考试材料等等来欺骗刚刚入学的新生。

这就需要我们在班会课上加强学生的自我防范与保护意识,用鲜活生动的案例帮助他们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并使他们知道如果一旦处理安全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或者途径进行解决。同时,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引导他们将精力投入到全新的学习和生活中。

当然,新生的人学教育不仅仅包含上述几方面的内容,比如卫生健康教育,开始过集体生活,一些传染性疾病、地方病及多发病的预防与治疗;再比如学习教育,大学生应该怎么样进行于高中阶段完全不同的学习;另外还有人格教育、诚信教育等等。

“信息教育”的几点思考 第5篇

关于“信息教育”的几点思考

长沙市芙蓉区育才学校 陈律严

一、信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广义的说信息教育是为培养社会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如果限定在学校教育中,信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活动。信息技术教育则是由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

信息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知识教育,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已不是各种计算机软件产品的使用训练,而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工具的教育,它必须具有教育功能。简单的说,信息教育是一种概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实施信息教育。

二、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技术教育

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第6篇

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1校庆报告中着重指出:

“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

“进行教育创新,首先要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

“进行教育创新,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进行教育创新,根本的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

“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作为在基础教育战线工作了十三年的一名普通教师,在心灵深受震撼的同时,又有几分不安。不安就在于江泽民同志的报告是面向全国教育战线的,是宏观层面的指导性、纲领性报告,对于基础教育如何进行教育创新,并没有具体操作性的论述,笔者很怕在操作层面不能很好的实践教育创新。

下面,就几个具体的几个问题,谈一下对教育创新的几点看法,抛砖引玉,以供批判。

一、 教育创新的源泉在哪里?

在一线工作的教师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在教育教学中,自己非常想进行创新实践,却苦于无从下手;有时自己千方百计、挖空心思设计出了一些自认为得意的创新行动方案,实践效果却大大失望;等等。

对于上述困惑,笔者亦有同感。

后来,在实践中,笔者有意识的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放手让学生针对所要做的教育活动、教学活动去设计和创作,每每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令人惊奇的好效果。学生学会了学习,笔者也在学生身上获得了新的灵感。

由此,笔者体会到,教育创新其实并不神秘,也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关键我们要转变自己的创新观念,认识到教育创新的根本、源泉,不在教师、而在学生。学生是教育创新的原动力。学生是实施教育创新的活水源头。

以前,我们之所以对教育创新的实施感到无从谈起,只是等待观望,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的力量。一个学生会有一种创造,千百个学生就会形成创新的海洋。我们教师的双眼只是注意了蓝天,而忽略了身边的海洋。

二、教育创新的目的是什磨?

笔者以为:教育的成果体现在学生走出校门之后,教育创新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生理、心理、思想、智力等方面得到健康、愉快的地发展。

因此,所有教育活动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丰富多彩的人。

要实现这一创新目标,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一切的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的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

首先,教育创新必须使学生个性充分得到展示。

个性是一个人与其他人相区别的,使人群富于丰富多彩的重要原因。可以说,人如果失去了个性,社会、家庭就失去了情趣,学校、班级就失去了新奇的色彩。那么,作为一名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创新,就必须让所有学生充分展示他的个性,使他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他以充分展示的机会,不压制,不打击,不欺骗,使学生各尽所能、各展其才。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活动,活泼而又赋于创新意义。

具体地说,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学习个性,就是要在备课的时候,考虑怎样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个性,展示其创新才能;课前要观察、了解学生有什么样的思想波动,把握学生最新情况;上课要结合学生个性表述的具体情况,及时按照学生的个性张扬来调整和控制课堂进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后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课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

在教育中体现学生的性格个性,就是在教育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个性,并根据教育内容定设教师说话的口气、语言、姿态等;同时,要充分听取学生对你所要教育的内容的意见以及他所持的态度(赞成、不赞成、是否有抵触等),和他所能接受的共鸣点;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比如学生的神态、动作、眼神等及时调整教育语言;教育之后要作好信息反馈工作。

个性的发展教育不单单是体现在课堂上,它是体现在学校方方面面的。比如,活动中有个性发展,学习中有个性发展,劳动中有个性发展,比赛中也有个性发展……,凡是有教育的地方,都有个性发展教育。

其次,创新教育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要使教育方式、方法能够奏效,尤其要使创新教育能落实,最基本的一条是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相信学生。

一名优秀的教师,无论是教育活动还是教学活动,一要尊重学生:学生是人,是有着丰富感情的鲜明个性的人,只有尊重了他的人格,顺应了他的个性,教育教学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否则,就是再好的老师,再好的目的,再好的内容,也无从谈起。因为不尊重学生而使教育教学受到影响的例子笔笔皆是;二要理解学生:青少年时期,是学生由未成年向成年人过渡的重要阶段,这时的学生容易偏激,好因好恶而盲目行动,有时难免有过激情绪和行为出现,这都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因而在实施教育创新的时候,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青少年中发生的矛盾而不大惊小怪,如临大敌,这本身就有一种创新意识;三要相信学生:教育创新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有一个全新的变化,势必会对学生产生一些影响和波动,要适应一段时间。为此,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很快适应这一变化,相信他们能完成创新教育交给他们的任务。

三、教育创新对教师基本要求是什磨?

笔者认为,教育创新的核心要落实在“创”和“新”上。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种很强的改革意识,要有一种披荆斩棘、大刀阔斧的的开拓精神,要有一种不迷信权威、敢于打破常规和传统的求异思维。归根到底,就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基础和关键,是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首先,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开创意识

教育创新要立于独创基础之上。要广泛吸收兄弟学校和教师关于教育创新的最新进展中的优秀成份,并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创造出富于自己独特个性的,又适合于自己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内容、形式、手段、方法,使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让学生在一种创造的氛围中求知,求学,求进取,求创造。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多思考――――思考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思考自己的学生与其他的学生的不同个性;思考怎样才能创造出适合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思考自己应充实哪些知识……广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特色,具有风格。

其次,要有敢于抛弃已往固有模式的求新精神

以往的教育教学改革,都或多或少存在“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产品不变,只换包装”的形式。这种只是换一下形式而实质不变的所谓教育教学改革,严惩阻碍了我国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我们希望的是通过教育创新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促进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求每一所学校要营造一个创新的氛围,每一位教师要有一种求变的想法。在社会、学校这一教育创新的环境下,教师进行适合自己特点和学生特点的全新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操作和实施,最终实现教育创新。

四、教育创新的核心内容是什磨?

笔者认为,教育创新的核心是发现、保护、扶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个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独特的个性使学生思维及其各种活动表现出

独创性。独创性是指独立思考创造出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对学习有帮助的新产品的智力成份,其基本特征是“创造”。创造力的发现、保护、扶植、培养应当是教育创新的核心。学生只有具有了创造力,才能在学习上、活动中富于创新思维,才能使头脑变得灵活。教育创新在发现、保护、扶植、培养创造力上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当使学生敢于发问

我国古代教育者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

问题的前提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也就是指出行动的目标。在没有任何帮助下,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并且是有价值的问题,这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灵感。一名学生,如果真正地提出问题,并且又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教育创新就达到了目的。

其次, 应当使学生不迷信权威

“尽信书不如无书”。教育创新要求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群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一群跟在老师或权威后面盲目的崇拜者,而应当是有自己思想和独立见解的富于开创性的智慧者。要让学生懂得世界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绝对的权威和一成不变的知识是不存在的,要敢于向权威挑战,向旧观念挑战,创建自己富于新意的崭新的领域。

第三,应当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与变化,及时地改变先前的思维

过程,寻找出新的问题解决途径。一个人思维灵活,他的发散思维就强。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思维起点灵活,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运用多种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假说,进而解决问题;要让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全面灵活地作出“综合分析”;让思维的结果是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这种结果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五、教育创新的途径有哪些?

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教育创新需要教师和学生平时注意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好奇心、很强的组织能力,积累渊博的跨学科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尝试以下做法,达到创新的目的。

文献检索综述法: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或要讲授的课题,进行资料整理、收集,总结经验,提出自己想法。

改变法:通过对以往的知识、方法、行为从另一角度去改变,进而实现与以往的不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崭新面貌。

改造法:通过对以往的知识、方法、行为进行改造、重组,使其更加简洁、易于理解,发挥更大效率,从而实现创新。

独创法:对于某一问题、内容,自己全新解决、创造。这是创新的最高境界。

其它关于创新的方法,我们可以自己查找、学习。

上一篇:代办离职委托书怎么写下一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查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