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岗位噪声的正确评价

2024-06-13

工业企业岗位噪声的正确评价(精选5篇)

工业企业岗位噪声的正确评价 第1篇

工业企业岗位噪声的正确评价

目前,在掌握<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的.衡量方法上,有三种模糊认识,导致不合理的评价结论.在评价岗位噪声时用等效声级来衡量更为科学,更符合标准.

作 者:濮志峰 PU Zhi-feng 作者单位: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21刊 名:镇江高专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JIANG COLLEGE年,卷(期):15(3)分类号:F273关键词:工业噪声 等效声级 评价标准

工业企业岗位噪声的正确评价 第2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 现代企业 实践 变革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c)-0189-02

如何正确评价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确实值得我们反思。笔者在此基础上,从兩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简要阐述,以供同行商榷。

1 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起源于西方,其中一些会计核算方法可追溯至“泰勒”式管理时代。在我国,管理会计也可追溯到50年代初大跃进时期的班组核算。由此可见,我们今天理解的管理会计,就是过去“生产+核算”模式,这种模式与“成本管理”有着基本一致的含义,仅仅从这个层面上一讲,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也有普遍的推广价值。但在现在企业管理的经济核算中,它与现代的管理会计中所讲的盈亏平衡点、回归预测法、贡献毛益法、经济订货批量、等方法已经大不相同了,而这些新方法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中究竟有多大用处呢?有人曾就“经济订货批量方法不能确定每增加一个定单金额增加多少成本”和“回归方法在实务上不能用于成本分离”这样两个问题请教美国三位会计教授,其中的一个教授证实这种方法在实际中几乎无法应用,只是让学生有一个抽象的理论概念而已。其它两位教授,则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这不仅是对管理会计的一种嘲讽,也是对管理会计是否能在实践中应用的一种追问。我们对现代企业进行调查,他们普遍认为管理会计派不上“大用场”,这充分明管理会计的核算方法与实际相背离。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是,人们要么介绍一些所谓的理论前沿,让人感到可望不可及;要么探讨一些所谓的基本理论,给人以隔靴抓痒的感觉;要么罗列一些具体问题,找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再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改进建议,不解决实际问题;要么沉溺于数量分析技术,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假定下,构造几个数量模型。管理会计已濒临倒退的边缘。

2 管理会计在实践不能广泛应用的原因

管理会计在实践中难以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在会计组织机构设置中,由于管理会计的职能部门和专职人员缺位难以组织运作,同时由于管理会计自身既定的作用,形成有它无它无所谓的现状,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二是在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法中,其抽象的数量模型不能反映客观实际的需要,由于核算方法抽象,基本的会计资料难以筹集,这是由于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不完善而造成的。

首先来看第一个原因,由于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统计工作一样,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工作,其经济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专门的责任机构和责任人员承担,才能卓有成效的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目前在企业中,财会、统计、审计都有实实在在的职能机构和专职人员各司其职。但是管理会计的机构设置和专职人员人员的配备情况,在全国范围很少有企业做到独立设置的,这表明管理会计在我国还没有普遍运用,我国对管理会计业务活动的开展在企业中还几乎处于空白。个别企业对管理会计进行一次性运用,也是把应该属于管理会范畴的各项任务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去承担,把计划职能分配给相关业务部门,把预测职能分配给统计部门,把预算职能分配给财务部门,把决策职能分配给决策当局,把控制职能分配给生产或施工部门,这就把原本连续系统完整的管理会计核算活动割裂得七零八碎,降低了各项职能应有的效果。各部门把承担管理会计所分配的相应任务,看作额外负担,采取消极的应付态度,这样的最终结果很容易想象。

其次,管理会计是抽象的数量模型,很难在实践中发挥到其作用。在管理会计中,抽象的数量模型不能为遇到的问题提供正确地解决思路,它只是可以做一般性的数量分析,理论上没有说服力。对于企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是要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联系实践,而不是简单的套用数量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要多观察思考和多方面的分析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数量模型的方法注定是不被所用的。

3 管理会计的变革之路

管理会计面临着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来会计界的高度重视,如何将管理会计更好的在工作中进行应用,我们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以供同行商榷。

(1)在管理会计的概念中,注重管理的理念。在企业的管理中,管理二字首当其冲,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跨国集团还是中小企业。企业注重管理理念的,都会长久发展或更好发展,无数事例证明,企业强化管理理念的,即使金融风暴,企业都能稳健的运行。对会计管理的问题,应从基本理论结合实践最终提高管理会计这一思路出发,不能仅保留在基本理论的分析上,更不能只局限于对实际案例的效仿。我们要推陈出新,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

(2)端正名分,管理会计就是成本管理。管理会计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成本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又是相对统一的。管理会计的内容显示,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的管理,最终落实到成本管理,其相对的职能转移到会计的管理部门和核算部门。财务管理,是对财务的报表,核算等进行管理;成本会计管理,顾名思义,是对会计的成本进行管理,这两方面的内容,从根本上确定了管理会计实则就是成本管理。从学科上进行分析,管理会计的两方面内容从多方面对成本管理进行了分析,使其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全面化。

(3)管理会计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利润方面具有重要优势,但如何使管理会计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是企业可持续成功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原有的管理会计已经不适应企业的发展,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升级,建设新的管理会计体系。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正如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刘光忠在中国会计学会主办的“经营模式转变与管理会计研究”2014学术年会上所言,未来5~10年的时间需要进行四个建设:第一个是理论体系建设;第二个是指引体系建设;第三个是人才建设;第四是信息化建设。理论体系方面,需要学界和业界共同努力,充分的学习、借鉴国际的先进的做法,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一套管理会计理论;在指引体系方面,管理会计由于企业不同、行业不同,标准化设置很难,可以通过建立一套标杆案例进行指引;人才建设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在原有能力框架和知识结构方面,增加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同时通过考试、评审等工作,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信息化方面,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记账、算账工作当中解脱出来,参与经营决策,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管理。要做好这四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学术界、理论界、实务界把握当前发展的有利时机,进行充分的研究和交流,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财务转型时代的到来,管理会计的春天已经到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落地,也将使财务部门的角色定位发生转变,从由过去的“成本中心”转变为创造价值的“利润中心”,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将从价值核算转向价值创造。可以预见,随着国内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产品/服务多样化的需求日渐强烈,管理会计将会获得更多用武之地。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浪潮中,对于管理会计的问题,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行多方面相结合,多方位发展的方式,使管理会计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方恩慧.管理会计在制造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建议[J].会计之友(中),2007(1):58-59.

[2]刘璟,刘尚瑜.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J].理论界,2007(1):241-242.

[3]袁娟.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

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工会财会,2008(8):

10-13.

工业企业岗位噪声的正确评价 第3篇

关键词:市场化;经济体制;业绩评价

设计业绩评价系统起点来源于战略,但最根本要解决“谁是组织的利益相关者以及他们的愿望和要求是什么”, “寻找谁是组织的利益相关者以及他们的愿望和要求是什么”是整个设计的核心问题,最终的目的是帮助组织寻找实现目标选择途径。利益关系,不仅是每个员工本能的“追求个人价值”的动力,更是驱动各部门和员工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如何实现并评价这一利益关系?我们将企业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模拟市场交易方式来组织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初步整理设计了公司内部市场化方案如下,以期在提高企业市场运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其核心价值链内部关系如图:

其次,需初步建立起一套完整、透明、合理的内部利益规则,以确保组织内各个单元在追求各自的利益时,能推动整个组织的进化。

整套方案设计是为达到“自治”,但内部核算必须为“法治”,即内部核算必须是在双方遵循事先约定的公平契约的原则上进行的:利用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以价格为纽带,统一价格、统一结算方式,将企业内部上下工序之间的关系和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的关系由行政关系变为等价交换的经济往来关系; 用价格结算的方式解决用人多少和各个生产环节的各种矛盾; 个人收入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人、财、物的潜力,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如制定预算、结算标准:

如图2:

然后,根据价值创造计算规则,其核心准则是以核算利润为准则,核算部门利润为 结算收入- 运营成本 –人工成本 –管理费用 –资金占用费 。内部市场化利润主要来源是产品销售收入利润、科研经费节约及各车间零组件流转产生的二级核算结算利润及服务保障部门的劳务项目盈利。通过对部门的外部收入(如产品销售结算)、内部收入(如内部结算零部件收入)等一系列结算,扣减成本费用,预算、核算各部门利润预期。

最后,内部市场化与绩效结合的关键点就是考核,即为基于奖金池的奖金考评体系,整个体系必须聚焦创造价值,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将不同业绩部门、核心价值链与支持价值链不同的业绩衡量标准进行统一,要创造每个部门——从生产实体到研发部门到管理处室——都适用的共同语言。

整个考评统一了考评标准,必须要解决公司员工的奖金考评体系不能体现公司总体战略目标的问题,并且将公司战略与每一个员工的奖金挂钩,通过奖金考评方案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其初步设想的计算公式为:

部门奖金池Z=(创造的价值Y-底线部门值A)*(1-公司提成比例c%) 其中,Y≥A 设计中制定了明细准则,如底线目标准则:在年初各个部门需要上报当年底线目标基准值(A),由管理层与部门协商确定后,部门年度创造的价值Y低于A值时,部门没有绩效奖金,大于等于A值時,开始测算绩效奖金,A值可以是负数,代表公司对该部门的补贴;如事先约定准则:所有考核设计基准值、比例都必须在考核实施前书面约定,考核期内任何人不得变更;如事实依据准则:各考核单元实际核算收入、成本、奖惩必须以事实为依据,需提供合规证据支撑;如上下协商准则:所有考核设计基准值、比例必须为考核对象的上下级进行协商认同后确定,不建议采用直接申报或直接下达的模式确定。

其与公司长期的战略目标也进行了结合,如图:

工业企业岗位噪声的正确评价 第4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因子分析

一、引言

1997年国家统计相关部门颁发了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用于考察企业盈利、发展、偿债、营运、劳动效率、产销衔接这六个方面的能力。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逐渐意识到以消耗资源和破环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都是难以长期发展和持续的。因此,需要将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引入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多视角下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引导工业企业向高科技、优经济效益、低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等方向发展。

二、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补充完善

除了原有的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销售率,本文加入以下8个指标共同全方位、多角度考察工业企业经济效益。

第一, 流动比率。该指标是用于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体现了企业控制的运营资金与短期债务的比率关系。原有的资产负债率是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将这两个指标结合能够更好的反映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其值越大,则偿还负债的还可能性就越高。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第二,速动比率。该指标不包括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反映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以及快速偿还到期负债能力。该指标与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共同反映企业偿债与变现能力,从而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安全性与风险性情况。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第三,新产品销售收入率。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的投入程度。值越大,说明该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就越强,未来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计算公式为新产品收入率=新产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第四, 新产品开发经费效益。该指标体现了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的效益,可以反映出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的产出效率水平,从而反映出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创新水平。计算公式为新产品开发经费效益=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第五, R&D经费投入强度。指标反映企业的科技投入水平的指标,说明其科技创新的努力程度。计算公式为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主营业务收入。第六, 人均利税。该指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衡量企业人员投入能获得多大收益的能力和水平。计算公式:人均利税=利税总额/企业全年平均人数。第七, 工业增加值率。该指标是一定时期内工业企业创造的新增生产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反映出工业企业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投入产出的效果越好。增加值率是一个地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出(现价)。第八, 能源利用效益。该指标用来反映企业能源消耗的经济效益。其值越高,反映出企业生产设备技术水平较高,有利于企业长期经济效益,企业发展能力较好。计算公式为能源利用效益=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总量(折标准煤)。

三、部分西部省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以往的研究通常采用主观赋值,简单加权合成一个综合指标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可能由于某项指标权重过高或过低,而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因子分析法在构造综合评价中的权数时是根据数据而定,较为客观。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西部部分省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上文提到的15个评价指标,将2014年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陕西、甘肃、青海、新疆8个省市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评价。设:X1=总资产贡献率(%)、X2=资产负债率(%)、X3=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次/年)、X4=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X5=资产保值率、X6=劳动生产率(元/人·年)、X7=产品销售率(%)、X8=工业增加值率(%)、X9=流动比(%)、X10=速动比率(%)、X11=新产品销售收入率(%)、X12=新产品开发经费效益(%)、X13=R&D经费投入强度(%)、X14=人均利税率(元/人·年)、X15=能源利用效益(万元/吨标准煤),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5》、《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15》、《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5》以及2015年8个省市的统计年鉴。

(二)实证结果。本文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选取4个公因子较为合适,前4个公共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1.22%,包含了所选指标91.22%的信息量。由于初始载荷阵中,各因子所代表的变量不是很明显,不利于明确因子的含义和对该因子进行解释。为此,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由旋转结果,X6、X14、X5在第一主因子的载荷较高,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称其为盈利因子。X15、X13、X1在第一主因子上的载荷较高,这三个指标主要是反映了企业资金投入、能源投入、科技投入、新产品对企业效益的影响,考虑了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水平,称为综合资源利用因子。X8、X12在第三主因子的载荷较高,反映出企业的发展能力,命名为发展因子。X9、X10在第四主因子的载荷较高,反映企业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安全性与风险性,称为短期偿债因子。

根据各个公因子在不同指标上的载荷,计算得因子得分,则各因子如下: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计算模型如下:

其中,F为各地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水平,系数为各因子方差贡献率与累计贡献率的比值。通过计算得到分别计算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及排名,结果如下表:

由表1,看出内蒙古在所选西部省市中,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排名第一位,陕西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也排名前三位,而青海省则水平较差,排名最后。四川省的第一公因子得分最小,由于四川省的劳动生产率排名8个省市最后,且人均利税率排名也较后。青海省的第二公因子排名最后,影响第二公因子较大的总资产贡献率、R&D经费投入强度、能源利用效益在选取的8个省市中都处于落后的地位;青海省的第三公因子排名也是最后,2014年青海省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效益是8个省份中最差的,而且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也是最低的,直接影响其因子得分情况。新疆是第四公因子得分最低的省份,主要由于其工业企业的速动比率排名最后,2014年仅为0.52%。

四、总结

本文在原有体系中引入了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新产品收入率、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率、R&D经费投入强度、人均利税、工业增加值率、能源利用效益8个指标,从短期偿债能力、企业创新能力、能源消耗利用等方面对指标体系进行补充。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西部部分省份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最好,而青海省的效益较差。

参考文献:

[1] 徐文芹.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J]. 华东经济管理,2001,06:41-43.

[2] 马红平. 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探讨[J]. 中国集体经济,2011,16:84-85.

[3] 黄丽丽. 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分析[D].中南大学,2012.

[4] 李国平,彭思奇,胡欣,杨洋. 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基于1999~2011年我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分析[J]. 经济体制改革,2013,04:173-176.

[5] 何有世,徐文芹. 因子分析法在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01:19-22.

工业企业岗位噪声的正确评价 第5篇

一、中国目前烟草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及评价实施现状

1.烟草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及评价实施现状

1998年以前,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仅仅是关注企业的财务收支活动,其目标是查错防弊。目前大多数烟草工业企业都在探索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系统,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及评价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主要为:实施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普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效提升,风险防范与应对能力显著提高,内部控制审计及评价得到进一步重视,审计监督作用逐渐凸显等。但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2.企业内部控制及评价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我国烟草工业企业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在实际中,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内部控制机制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因权力制衡机制不健全,董事会、监事会表面法定权力与实际拥有的权力存在偏差,导致其该发挥的的监控作用相对弱化。二是因资源依赖差异及信息不对等,导致董事会决策弱化,甚至可能引起与经理层产生冲突。另外,一些公司或者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建立的审计部门受管理层领导导致独立性较差,存在内部审计机构监督不力现象较为普遍。总之由于公司治理机构不完善,导致企业缺乏有效地内部控制措施,产生大量内耗、运营成本相对加大、内部控制相对弱化无力等问题的产生。

(2)管理层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部分企业的董事会等决策层、高管等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把内控规范的实施仅仅为满足国外及国内监管要求,不知道内部控制的真正意义在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整体管理目标;甚至有些管理层仍习惯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滥用职权,对建立和实施的内部控制漠不关心或监督不够,致使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执行到位,流于形式。从2012-2013年财政部发布的分析报告来看,部分企业存在内控评价范围不全面、重点不突出、缺陷认定标准不恰当、评价结论不客观等“走过场”现象。

(3)内部控制相关职能部门职责不够清晰

具体表现在烟草工业企业基本都设置内部审计、财务管理、整顿规范办公室、法律事务、纪检监察等相关职能部门。但在构建内部控制及评价体系过程中,各相关职能部门虽都建立各自职责范围,但是如没有系统科学的设置企业内部控制责任人、关键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环节并实施有效评价,内部控制就会流于形式。

(4)缺乏风险应对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风险已经成为企业关注和管理的焦点。大多企业建立了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但在真正风险来临时显得力不从心。原因是目前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尚还停留在风险收集与分析阶段,正逐步尝试着风险的评估与应对,还未真正建立一套完整的、全面风险控制体系。主要表现为:风险管理流程不畅通、信息不对等不共享;风险评估方法不得当,风险分析不准确,风险应对措施不能及时调整等。

二、科学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及评价长效机制

内部控制体系是为合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效益性、财务报告可靠性和法律法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应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涵盖企业每一项经济活动。针对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的出现的系列问题深入研究,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落实内部控制与评价责任

明确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构建、实施、评价的责任主体,便于各组织单元充分发挥管理与监督职责,确保企业规范健康运行。

(1)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的基石,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内部控制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是促使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法人治理结构设计应必须符合《公司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一般涉及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独立、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原则,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

(2)设置最高决策机构和内部控制委员会

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制定适当的机构,在董事会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同时应在董事会下设置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的内部控制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情况,负责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投资业务进行合规性控制,对企业的内部稽核审计结果进行审查和监督,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工作和监督工作有效运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3)明确企业内部控制职责

一要明确组织结构职责权限。企业应当结合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和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二要科学划分岗位职责。企业应当对内部职能机构的职责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及“职责权限对等”原则,科学划分各岗位职责、职权,保证各职能部门、各岗位人员内控职责清晰,各种规章制度得到良好运行。

2.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一要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在制定企业内控目标时要注重当前和长远。内部控制目标应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控制目标不能固定僵化,必须随着主体变化和内控需要不同而变化。

二要坚持系统性、成本效益与效率相结合、预防性原则。

三要规范内部控制体系设计流程。在内部控制实践中,企业应紧紧围绕内部控制目标,将设计工作划分收集资料和了解情况、现状流程描述、进行风险评估、寻找控制点、确定控制措施、明确控制责任、完善控制证据、编制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内部控制手册、持续优化等基本流程。

四要强化过程控制。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流程应包括制度设计规划、设计实施、试运行及不断改进完善等过程。

3.规范内部评价评价程序和评价报告

(1)强化过程监控

过程控制比结果控制要深入、具体,不仅对工作结果进行监控,而且要对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判断内部控制过程是否合理包括过程设计是否是否存在流程风险,过程执行是否彻底等。对于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过程设计是否存在缺陷、执行是否到位、业务是否衔接、内部监督是否有效及时等进行监控,确保制度覆盖全面、重点突出、流程实现无缝对接,从而保证过程监控到位,合理规避过程风险。

(2)科学认定内部控制缺陷

为充分保证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科学、规范及有效性,要切实做到:一要做到规范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流程。应以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为基础,评价工作人员根据现场测试获得的证据,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内部控制评价部门综合分析和全面复核;二要规范认定标准。企业对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管理现状和内控要求,从定性和定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衡量,科学判断内部控制缺陷及标准;三要综合分析内部控制缺陷成因。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部门应当编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持续改进情况,对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成因、表现形式和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复核,提出认定意见,以适当的形式向董事会、监事会或经理层报告。

内部控制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应引起企业高度重视并通过科学构建、实施及评价,真正成为烟草工业企业推动精益管理、降本增效、严格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俊民主编:《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

[2] 张继德:《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实施与评价》,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

上一篇:初三的水浒传满分读后感下一篇:童年玩具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