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戏剧教学设计

2024-07-11

走进戏剧教学设计(精选6篇)

走进戏剧教学设计 第1篇

戏剧走进课堂,表演体验生活

------关于“三生三成长”之生活教育的思考 钟艳

关键词:

生活教育 戏剧 体验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转变语文课堂中的戏剧教学方式,引入学生的情景表演,引导学生在戏剧表演中体悟别样的角色、性格、情感、人生等,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更好的感受生活,学会生活,用心生活。

“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具体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老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要一味地参考课本,完全可以抛弃这个枷锁。内容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有疑问的身边小事。教学时,可以邀请社会人事(例如:家长、专家等)共同参与学习,这就是“教学相长”也。教学时间不一定在课内,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教学地点也不一定要在教室,社会是最好的课堂,让我们走出去,亲密地去接触社会,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总之要调动一切机制,服务于教学。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

在实际教学中,还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让其在 观察、实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体参预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作准备,同时让其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现在的课堂教学不能再是简单地给学生‘输入’信息,更多的是讲求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理解知识点。”,高中教材必修四的戏剧单元就是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的绝佳机会。包含国内外著名的戏剧,如《雷雨》、《哈姆莱特》等。

戏剧单元尤其是国外像莎士比亚的戏剧,如果简单地给学生讲解当中包含的情感,会有部分学生很难理解,“如果能在课堂上抽出个十几分钟,截取一些片段让学生自己表演,通过表演让学生融入角色,就比较容易理解角色的情感,体悟不一样的人生。

鉴于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围绕着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出了如下的改革和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具体说来:

一、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努力使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来。具体表现在课堂的穿插表演。

在讲解具体的戏剧作品时,不仅仅是由老师来讲解剧本主题,分析人物性格,还要充分发挥戏剧艺术的特性,让学生来“演”。戏剧不像其他叙事文学那样通过故事的叙述启发读者的生活想象,而是通过充满戏剧性的人物关系、戏剧动作、戏剧场面来展示生活情境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戏剧是场面的艺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戏剧作品时,要适时抓住剧本中那些“戏剧性”的地方,让学生通过“扮演”来了解剧本的场面配置和调度技巧,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理解剧作深刻的思想内涵。比如在讲解曹禺的名作《雷雨》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演出第一幕中周朴园逼繁漪喝药的那一场戏,就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在讲到《雷雨》周朴园与梅侍萍相认的对话所反映的人物心里时,请男女生分别进行朗读和表演,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能够理解二人的复杂心里。

二、全年级组织戏剧比赛,让学生从戏剧中理解生活,体会各种不同的情感,领悟人生。

学生主要从语文必修四戏剧单元中挑选篇章片段进行表演,主要是《雷雨》、《哈姆莱特》等,从表演中体悟各种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情感,不同的人生。同学们在表演中还培养了各种协调能力,开发思维。

三、高中生在课堂内外用戏剧体验生活的方式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先验的体验生活

从史前至现在,戏剧一直是人类延绵不断的一项活动。戏剧排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帮助人们把过去、现在、未来,即把“彼时与此时”融为一体。通过把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戏剧化,人类能够更好的了解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而建立起自己的经验与智慧的宝库。总之戏剧帮助人去先验的体验生活并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2、感觉的能力与开发

学生带着对周围世界的无比好奇心来到教室,这时通过感觉经历,他们的概念基础已形成。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保持孩子的这种好奇心是一项至关紧要的任务。戏剧可以利用这种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美感、幽默感、责任感、荣誉感、感激感、方位感、道德感以及讽刺意识,可以通过接触相关的事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对声音的爱好可以向不同方面扩展——扩向音乐、舞台动作或舞蹈,扩向演说或讲演,或扩向对诗歌和文学的欣赏。

3、动作的能力与开发

在室内,让孩子们放松下来,可以使他们象在户外一样尽情表现自己。具体表现为在某一特定的空间里,做到大家共同分享,彼此合作。这种集体活动大多表现为围成一个圈——这是他们表现伙伴之间平等、民主的一种方法。这种通过动作而获得的对动作能力的信心促进了情感的成长——情感的控制和协调均是对学生的培养。

4、交际的能力与开发

学生能不能用语言很好表达自己取决于他们学习的环景。如果他们生活在一种鼓励他们表现自己的环境里,那么上学时,他们便会表达活跃自如。交际能力的开发的前提在于他们要相信老师是把他们的观点当作客观存在来接受的,以及承认他们有表达这种观点的权利。经常有机会在伙伴之间以平等地位讲话,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对自己的思想的价值以及表达这些思想的能力的信心(只有当这种信心牢固地扎根于每一位学生心坎时,才能向学生详细集中地传授语言的技巧)。3 学生对语言表达和戏剧欣赏方面的爱好的发展是他们不断接受自我,接受他人及生活本身的必然结果。戏剧让学生在语言表达及非语言表达方面获得丰富的经历。

5、创造能力及开发

所有学生在他们初入学堂时都是颇具创造性的。正如英国作家彼得·斯莱德所观察到的那样,学生大多通过演戏活动获得知识。在这一人生阶段上,他们自由地既可以间接也可以直接扮演戏中的角色。遗憾的是课课堂教学的重点往往放在对思想的集中和统一上,不同的想法和个性会受到严厉的制约、不加理睬,甚至受到惩罚。结果教育工作者往往要下很大功夫,才能把学生创造能力鼓励起来。戏剧让认知和感知两者得以平衡开发性戏剧从根本上说就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通过间接或直接的扮演戏中角色的活动,学生更善于发觉问题和了解许多问题的方法——这是让学生的想象力、能动性及才智同时得到发挥的方法

6、感情的能力及开发

一般说来,学生还没有达到完全控制感情的地步。他还得学会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他在自己周围环境中碰上他们所反对的或不理解的事物时,戏剧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发泄感情的机会。学生也应该面对或见识诸如谋杀、死亡、战争、家庭纠纷等方面的问题,这有利于他们全方位的认识生活。他们通过何去何从的抉择,加快了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过程。在这一点上,戏剧比其他任何学科更能促进感情上的发现和平衡,进而对它加以成熟的控制。通过对自己的感情上的反应的了解,学生便能了解他人的感情,对产生他人的行为或反应的原因有所了解。对同一个客观环境,他能心安理得地从另一个人的视点去探索,这样就能做到换位思考,这是用任何其他方法难以取得的。

7、思维的能力和开发

学生和成人的智慧是一样的,只是他们用于开发他们的判断力和智力的时间比成人少而已。戏剧练习可以帮助拓展他们思维的宽度和深度,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这些练习可以延长思想集中的时间,增强观察力和记忆力,可以对判断力、推理和反思加以利用,并引导那些已具备条件的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随着他们对经验的理解,他们变得更有深度了。通过戏剧,学生的智力和感情的开发,开始相互协调,这标志他们成熟起来了。

8、社交的能力及开发

正如温尼弗雷德·瓦德所说的那样,“为了成功地同其他人相处,我们必须理解他们;我们的理解越是深入,越具有同情性,我们的生活就越丰富。一个人需要一定的敏感性来通过对方的外表和言行举止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受,而要解释反映这种内在感情的外部表情的涵义则需要想象力。

现代的中学生,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本质是很明显的。那种共同享有、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权益的能力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榜样,通过引导和与其他人相处而学来的。没有这方面的帮助,当一个学生的世界同其他人的世界发生矛盾时,就会产生行动上的和感情上的冲突。除非这种内心世界得到调节,否则这种冲突会持续很久。在戏剧中,学生通过分担各种角色,使其成熟起来,增强为他人着想的意识,并能促使其参与集体活动的欲望。社交活动除了增强学生对他人的认识外,还使得他们在运用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手段进行交际方面得到锻炼。儿童通过共同承担的重大的动作,可以增强对他人的责任感,可以明确他们在集体中的地位,并表现得更为沉着和自信

当群体的出现证明个人之间的天地能够相互融洽时,自我中心的意识也开始膨胀起来。在戏剧表演中,从个人活动进展到作为整个演员班子中的一员来承担角色,这有助于学生共同承担的能力(即一种既能给予又能接受的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和集体想到一块,和睦相处,同心同德。

总之,将戏剧引入课堂,用戏剧去作为学生体验生活的舞台或一个手段,不是以学习戏剧知识和表演技能为目的,而是运用戏剧元素(情境、角色、关系)设计各种体验到教育中,让身边的每一个地方都成为一个小小“舞台”,通过角色扮演、虚拟情境等戏剧方式,进孩子们进行人文素养、社会认知、人性思考等学习与体验。这种心灵体验式的教育模式就是着重提高孩子自信表达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自信与控制对于孩子完美人格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会自信,面对人生才会坚定走好每一步;学会控制,才会做到动静自如,独立思考,以更好的状态应对人生每一个挑战。多给同学们一些体验生活的平台,还原他们一个真实、快乐的成长空间!

走进戏剧教学设计 第2篇

图0

沌小人与戏剧票友们的温馨合影

图1 “快看!这些爷爷奶奶穿的衣服简直像神仙下凡吖,他们是不是表演穿越剧啊„„”五(1)班一个鬼灵精怪的学生带着满心的好奇与兴趣马上上前打量。原来是开发区戏剧票友协会的艺术家们走进沌小,给孩子们带来了铿锵动听的戏剧节目。6月2日下午两点,报告厅迎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本次活动由周娟老师担任主持,谢小玲校长致欢迎词,五年级全体师生等参与了这次戏剧进校园活动。

(图2:周娟老师身着一袭古典长裙主持)(图3:谢小玲校长致词观剧时笑靥如花)

戏曲小天地,人生大舞台

开场秀京剧舞伴戏《梦北京》拉开了本次戏剧演出的序幕,掷地有声的唱词,精湛娴熟的舞蹈,赢得了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赞》这首歌早已耳熟能详,但是掩藏在这背后的动人故事却鲜为人知,艺术家们演绎的《红梅赞》这折戏,则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民族命运风雨飘摇,而中华儿女却铁骨铮铮的年代。江姐的扮演者用她如火纯青的表演,征服了在场所有观众。(图4 :霓裳羽衣,歌声飞扬)(图5:仙衣化蝶,舞姿婀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形同涓涓细流浸润我们的心灵,陈秋武老师用他爽朗浑厚的嗓音,唱出了母爱的情真意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他的诗情画意写出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歌,万郁红、刘庆安老师,则用他们精湛专业的唱腔,唱出了这段爱情故事的缠绵与唯美。接下来的《洪湖赤卫队》则通过韩英母女在牢中的心灵对唱,表达出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大无畏气慨,以及“让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的壮志豪情。本土黄梅戏《新爱歌》,将起伏跌宕的剧情与大气厚重的舞台呈现相结合,加之表演艺术家们极富韵味的唱腔,让现场观众如痴如醉。

(图6:孩子们最崇拜穿军衣的英雄了呢!)(图7:看剧时,爷爷奶奶们脸上阳光般的微笑)

京剧清唱《甘露寺》则给舞台吹进了一股阳刚之风,我们仿佛能从唱词中感受乔国老劝诫时的娓娓道来与良苦用心。压轴戏剧是京剧经典《智取威虎山》,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后依旧盛演不衰,成为影响了亿万中华儿女的不朽之作。表演者们用惟妙惟肖的艺术形式,将革命志士的智勇双全展现得淋漓尽致。

(图8:大人们戴红领巾也和我们一样“靓丽”呢!)(图9)

艺术促成长,戏剧润心灵 “你最喜欢戏剧里面哪个角色?”五(2)班的涂思瑶询问身旁的同学们。“我最喜欢江姐了。她不仅长得美丽,而且有一颗正义善良的心„„”五(3)班的肖雨薇如是回答。可见,通过艺术家们的精彩传唱,孩子们已经渐渐把革命志士们也当做自己的偶像来崇拜了呢!(图10)

走进戏剧教学设计 第3篇

一、对演员表演的影响

(一) 演员“活”的表演

首先, 观众走入剧场看戏最直观的就是观看演员的表演。剧场内看的戏剧是现场的表演, 活的表演。演员作为表演的创造者, 在每场演出中会根据现场气氛和观众的情绪作一些改动来调整现场的气氛。演员和观众如果有一个良好的互动那么对演员的表演状态会有很大的帮助。演员有时会因为现场情况灵机一动而加入一些时髦词汇或即兴改成一句贴近当下的词儿, 使观众观看的效果更好。比如在孟京辉作品《希特勒的肚子》中, 刘晓晔一人分饰喜剧大师卓别林和独裁者希特勒。剧中希特勒批评来晚的官员“如果你们再迟到就在柏林的郊区盖几座炼油厂。”这就与当下中国发展的一些问题联系起来。之后在卓别林的独白中, 嘲弄希特勒的同时机智的加入了朝鲜扣压中国渔船这个新闻热点。如果是通过录像来看演出, 那么演员的表演就将是一成不变的, 抹杀了现场的创意。从“灵活”变成了“死板”的表演。在俞白眉的话剧作品《分手大师》中, 主人公梅远贵和唐大师在表演的进行中就与观众有大量的互动, 通过变魔术, 开玩笑来吸引观众, 引导观众配合演出。每次现场的观众不同, 那么观众们的反应也必然是各式各样的。这时就需要靠演员机敏的即兴表演能力来和观众互动, 或者化险为夷。每一次互动就是一次考验演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时刻, 也是精彩的智慧比拼的时刻, 让观众大呼过瘾。

(二) 演员与观众的交流

其次, 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就是为了塑造让观众可感可知的舞台形象。演员通过表演和台词双重手段将观众引领入到规定情境, 呼唤起观众的情感关注, 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 关注角色后面的命运发展。而观众被表演所感染后心理也会跟随剧情的起伏而产生情绪或者心理上的变化, 外在上就表现出比如大笑, 凝噎, 皱眉, 屏吸等等。例如《茶馆》里的, 王利发这位裕泰茶馆的掌柜带领着我们一起经历几十年的风雨变化, 跟着他一起变老, 跟着他给茶馆改良, 观众的情感变化跌宕起伏, 最后看着他撒手人寰, 内心的情感纯粹而深沉。观看后剧场内弥漫着悲凉萧瑟的气氛, 人们久久不语。演员和观众这种互动不但可以激起观众看剧的热情同时也能激起演员表演的灵感, 让演员的表演更加生动丰满。观众也能更真切的感受戏剧的独特魅力。在话剧《死无葬身之地》中, 无论是演员坐入观众席中, 还是弗朗索瓦跑到场地中呼喊救命, 还是最后对观众的发问, 都拉近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也更容易把观众带入戏中。而且在小剧场这种近距离表演中演员脸上的每个表情、每一次肢体动作这都会使观众不断的沉浸到剧情里, 渐渐地和演员同呼吸, 共命运, 最终共同完成表演过程, 让整部戏精彩纷呈。

二、对观演效果的影响

(一) 独立的空间

剧场通过舞台布景营造一个远离正常生活的“空间”展现一种震撼力, 将假定性运用出来, 让观众感到这不是原来的生活空间。在这个新世界里观众可以暂时抛掉烦恼, 一心一意的观看戏剧表演。当走出剧场就会从剧中规定的情境中走出来, 忘却刚才戏里的悲欢离合, 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而通过光碟观看戏剧首先就缺少了剧场为了剧目演出而营造出的氛围。虽然也能看到舞美布景, 却无法真切的感受到坐在同一空间内观看的直观震撼, 剧场感也要无限的缩小。

(二) 专业的音效

剧场的声音效果可以在剧场宽阔的空间内共鸣震荡产生变化, 使声音听起来更加磁性和悦耳。很多剧场在共鸣和回音效果的设计上较音乐会的礼厅也是不遑多让的。在话剧《白鹿原》当中有几段的陕北名歌穿插, 坐在剧场里听着豪迈的陕北名歌, 看着舞台上那惟妙惟肖的黄土高坡的布景。让人有种身临其境和白鹿两家一起体验陕北岁月变迁的感觉。

(三) 广阔的舞台

剧场具有广阔的观剧空间, 剧场的舞台也是宽阔的。比如《茶馆》第一幕开始场上有很多人物, 演员们的声台形表, 舞台的舞美灯光每一处都有观众的观赏点。各色的人物造型, 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观众无声的关注着戏里的人们, 可能戏份不多, 但只有小演员, 没有小角色, 每一个角色身上都有戏。而摄像机的镜头只能跟随主要人物的出现而选择画面。当唐铁嘴出现时画面就从全景切换到了唐铁嘴的近景, 在松二爷和常四爷登场后, 镜头再次移动, 景别也从全景到松二爷和常四爷的近景, 几乎每一个主要人物出场都采用这样的方式, 就迫使我们注意力跟随着镜头脚步移开了, 无法知道刚才的人物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这样强迫观众的视线首先是不自由的, 其次观众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也有违戏剧的观赏需求。在一部戏中主要角色固然是重要的, 但灯服道效化同时也在为舞台上每一个人服务, 舞台上各个元素都有自己的特色供人观赏, 摄影机在选择上就难免厚此薄彼。

三、结语

戏剧是包括戏剧文学、导演、表演、音乐、舞台美术多种艺术成分的综合艺术。正因为它是由多种艺术成分构成的特点, 才造成了它离开剧场而以其他媒介为载体时产生了新问题。这些问题或好或坏的影响着戏剧艺术的传播。但是, 我认为真正的戏剧还是应该扎根在剧场里, 这样才能更好地让人们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

摘要:将戏剧作品制成录像, 这种做法利弊参半。但从舞台表演的角度来看戏剧是一门古老的艺术, 它有自己独特的戏剧元素和审美体验。当我们观看的戏剧作品不再是通过剧场舞台表现给观众, 而是通过荧幕传递给观众, 剧场所发挥的效果势必有所缩减, 观众作为戏剧不可缺少的元素是否还可以成立。

关键词:媒介,剧场,表演

参考文献

[1]吴戈.戏剧本质新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2.

教育戏剧走进语文课堂 第4篇

教育戏剧,是用戏剧的技巧做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戏剧艺术的“假扮表演、剧本编创”等等技巧,将儿童的学习过程放置在假设的情境中,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语言表达、肢体表现,激发创造力,培养沟通合作能力。

教育戏剧课有着完整规范的教学流程,其课堂教学设计必须遵循剧本编创和语文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

譬如,王尔德的经典之作《自私的巨人》,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童话作品,且被教材收入,教学讲解似乎已经到了无可挖掘的程度。那么,这样一篇看似毫无新鲜感的经典童话,教育戏剧如何能玩出新花样呢?我们又如何以其为课程资源,设计一堂教育戏剧习作课呢?

【示例】

《巨人的花园》(教育戏剧习作课设计)

一、 暖身游戏

1. 动作传送带。教师带领学生围成圆圈站立,依次发出5个动作,让学生把动作传递下去。要求学生注意动作之间时间短暂,连续发出。这个游戏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2. “电风扇”。请每位同学想象自己是一种植物,用身体表现这种“植物”。教师用铃鼓节奏表示风速,请“植物”随“风”运动。“风速”分为低、中、高三档,学生动作要跟“风速”一致。这个游戏使学生放松身心,放飞想象,进入状态。

二、 故事引入

教师入戏(1)

教师利用简单道具装扮成“巨人”,讲述:

“巨人”:我是一个巨人,我有一个很棒的大花园。花园里有大树、有花草、有喷泉……有一次,我出去了很久,回来发现一群孩子在我的花园里玩。我很生气,把他们都赶了出去,并且给花园筑起围墙,树立牌子,禁止外人进入。春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冬天来到了。可是冬天过了很久,春天都没有来。为什么会这样呢?

教师出戏,构建空间

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得到一张大白纸。请他们画出想象中的“巨人花园”的平面图,并分组介绍他们心中的“巨人花园”布局。

教师入戏(2)

“巨人”:我在这座冬天的花园里待了很久,好无聊,没劲透了,整天昏昏欲睡。有一天早上,忽然听到一阵悦耳的鸟叫声。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小鸟的歌声了,会不会是春天终于来了呢?我从窗户往外看去,啊,原来是一群孩子,他们不知道从哪里钻进来了。每个孩子站在一棵大树上,树木似乎很欢迎他们,干枯的树枝忽忽的长出了绿叶,孩子们所到之处,冰雪消融,草地变绿,花儿开放。这一切太神奇了!是春天来了!

教师出戏,墙上的角色

请学生用彩色笔,为黑白的“巨人花园”平面图添上“春天”——为每个部分写上春天的形容词句。分组介绍给大家听,每个同学都要发言。

教师入戏(3)

“巨人”:看到这一切,我的心都融化了。孩子们都爬在树上,可是有一个瘦弱苍白的小男孩在树下张望,一脸着急,他的身边仍然是冰雪。我推开门,向孩子们走去。这群孩子一看到我,全都跑开了,他们害怕我。我大声的对他们说:“孩子们,来吧,这座花园是你们的!”我抱起那个瘦弱的小男孩,把他轻轻放在树上。孩子们都回来了,呵!花园里的冰雪全部消散,春天来了!我推倒了围墙,我们有了一座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花园。

三、 假扮表演

引导学生用肢体表现各自扮演的角色,静态搭建与动态表现相结合。

1. 定格画面。请学生个人或分组,表现他们刚才设想的“巨人花园”,可以选择扮演一种植物、物品或者房屋、动物,自由选择自己想要表现的角色。定格拍照。

2. “魔法”相片。请“巨人花园”里的每个“事物”,先表演冬天里的神态,再表演春天来的神态。

教师访问每个扮演者,请他说明他所扮演的角色,冬天和春天会有什么不同(神态、表情、动作),冬天的感想和春天的感想分别是什么。

跟随铃鼓节奏,铃声响起代表春天来了,“巨人花园”里的每样“事物”都表现出春天的样子;鼓声响代表冬天来了,每样“事物”都表现出冬天的样子。教师反复切换铃声和鼓声,使学生的表演动起来。

四、 疏松活动

肺腑之言

老师要求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对“巨人”说两句话。比如:“我是一棵桃树,巨人,我想对你说……”;“我是一朵白云……我是一只鸟……我是别墅……我是冬天的风……我是夏天的雨……”等等。

一节完整的教育戏剧课,一般包括“暖身游戏、主题教学、疏松活动”三个环节,每个部分各有相应的技巧可选,根据教学对象、所选文本、教学目的来设计教学课程。

同一文本的教育戏剧课可以有不同类型的教学设计。比如《巨人的花园》,这节课是以写作为目的的教学,“主题教学”环节由“故事引入”和“假扮表演”两部分组成,“疏松活动”环节为“肺腑之言”,让学生以所扮角色的身份与“巨人”交流,表达情感。如是以阅读为目的教育戏剧课,则就应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学生不同学段,也将使用不同的技巧,教学设计也随之而变。

运用于语文课堂的教育戏剧课,不同于一般的“课本剧”,没有固定不变的“剧本”,也不必按事先拟定的台词排练,而是立足写作、阅读教学,侧重选择激发学生理解文本、言语表达能力的技巧,融入戏剧游戏,留有极大的动态生成的空间,使学生在一定的故事情景中,在扮演游戏中,释放潜能、自主创造,获得提升。

浅谈戏剧表演如何走进人物心理 第5篇

(一) 戏剧情境与演员之间的关系

戏剧情境是剧作家、导演、演员共同创造的。剧作家根据自己的艺术风格、生活体验创造出优秀的戏剧作品, 而在作品中创造出的人物关系、事件过程、茅盾冲突都是剧作家给出的戏剧情境;而导演则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非常具体地将作者的意图和所要表现的种种关系演绎在舞台上的过程;演员则是更加具体地再现者, 他要把所有体验、想象、象征、暗示等一系列的戏剧手法, 通过自己的现实戏剧行为最终化一种审美对象, 展现给观众。

(二) 戏剧情境的假定性与真实感

在中国传统的表演理论中有一种说法:“太假不是戏, 太真不是艺”。这种提法比较准确地表明了人们对戏剧情境与戏剧表演的认识。情境需要演员来灌注, 那么演员在理解情境的同时, 应将自己全身心灌注于情境之中。想切实地使自己生活于情境之中, 必须相信它是切实存在的, 否则就会破坏了情境。演员必须在舞台上时时保持一种自在于情境之中的状态, 这情境虽然是虚拟的现实, 但却是真实感受和表演出来的生活。因此, 演员应在舞台上时时事事唤起信念与感觉上的真实, 一举一动都既在情境之中, 为情境灌注生命。

话剧《八个女人》则是让我体会最深的一部表演作品, 故事发生在一栋漂亮的豪宅中, 八个不同性格、不同年龄, 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角色的女人, 生活在一起, 而每一个人心里都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金钱、欲望、贪婪、色诱让这个唯一住在家里的男主人一直痛苦的煎熬着。一个孩子的玩笑, 揭开了这些美丽面孔下的丑陋面目, 男主人的“死”一时让八个女人追寻答案、互相猜疑、指责揭发、推卸责任, 令整部话剧曲折离奇。让人们想不到的是孩子的一个玩笑, 竟变成了事实, 这个天大的玩笑最终因男主人无法承受而告终。我在剧中则扮演了男主人的妻子佳比, 她是这栋豪宅的女主人, 高贵脱俗, 有两个美丽可爱的女儿, 她疼爱她的孩子们, 却不知道该怎样和丈夫相处, 想离开去寻找她的爱情, 但是悲剧却在这时发生。从整部话剧上看, 我们被假定了两次, 第一次我们把自己、舞台假定成角色中的人物和一座豪宅, 而在剧中又一次把我们假定了, 我们又必须假定相信男主人已经死了而展开戏剧矛盾, 这就要求我们要生活在情境中, 相信情境中发生的一切都确实存在的。从女佣人发现男主人死后到女主人佳比验证的这一过程中, 我们反复地进行排练, 要让观众确实相信男主人已经死了, 那么首先我们在情境中表演的人就要非常细致, 要确实相信情境中所发生的一切、发挥自身在情境中的作用, 使自己在情境中的一言一行、一个眼神、每走的一步都更加准确, 这样观众才能相信规定情况中的假定事实。在这部话剧中, 八个女人曾多次同时展现在舞台上, 但并不是每一个都有戏可演, 有话可说, 这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思想集中, 随着剧情的走向而变换心理状态, 达到全身心地灌注于情境中, 自在于情境中。否则就会自外于情境, 变成观众的“焦点”, 破坏了情境。

二、对角色的感觉与创作

(一) 感觉源于生活

当演员初拿到剧本的时候, 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开始, 案头分析、心理酝酿、角色审视等。当进入舞台创作时, 演员就要考虑如何把握人物的舞台行动, 体现人物和个性特征, 不偏离人物特定环境下的特定生活。这都是为了将来塑造一个准确、真实的人物所做出的铺垫。作为演员则必须要解决“进入角色”的问题, 以人物的身份或名义对待所处的环境, 对待周围一切的人和事, 也就是说当演员在开始人物创造时, 首先要找到人物的正确感觉及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心理反映和方式。只有这样演员才能正直地把握住人物的思想性格与特征、情感意志与行动和属于人物形象的一切内容。

(二) 分析角色、创作角色、全身心的投入角色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工作, 概括说来不外乎两方面, 一是理解人物, 二是体现人物。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 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演员对所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演员塑造人物是把剧作者用文学手段刻划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 变成直接可见的, 使剧中人物从剧本中走出来, 使我们更亲近、更理解他。演员在分析、研究了整个剧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自己扮演的人物。当然, 演员的外形特征也是塑造一个人物的重要前提, 外形特征越贴近, 人物的塑造就会越真实, 越让人相信。再加上导演、演员的共同塑造, 人物的“神”与“魂”也就完美地体现了。

三、走进人物的内心情感的最高点

一个好的演员要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寻找艺术的源泉, 表演艺术既是假定的也是真实存在的, 如何掌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正是我们一直在研究与探讨的, 作为演员用最真挚、真诚的心演绎你的角色, 就会获得艺术上的成功与喜悦。

摘要:情感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 在人类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情感在表演创作中同样占有重要的位置。班主任于教授常说:“演戏如做人, 你的人做得不好, 你的戏也不会好”。的确是这样的, 情感首先要“真”而“诚”, 你要你最大的真诚、真挚来对待你的角色, 毫无私心杂念地对待你的创作, 对待你的观念。

浅析如何让戏剧戏曲走进大学生 第6篇

[关键词]戏剧戏曲;走进课堂;大学生;深入校园;渗透网络

“戏剧戏曲传承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戏剧戏曲创作人才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喜欢和欣赏戏剧戏曲的人越来越少”……这是在某戏剧节剧目受众研讨会上的热门话题,专家们对戏剧戏曲表演人才的缺失、戏剧戏曲创作人才青黄不接、戏剧戏曲观众和戏剧戏曲传承人的锐减等影响戏剧发展的诸多问题充满了担忧。特别是有专家尖锐的指出,当前戏剧戏曲受众越来越少,普通老百姓不会通过进剧团、剧社欣赏戏剧戏曲来作为文化生活的休闲方式,非戏剧戏曲专业院校的学生与戏剧戏曲“绝缘”、戏剧戏曲专业院校的学生因就业面狭窄而没有延续和传承这传统文化等问题,是导致整个戏剧戏曲市场的低迷的主要因素,一些剧团,剧社、戏团陷入了生存危机,有可能使这留传几千年的多彩纷呈,历史悠久的戏剧戏曲传统文化会走向灭亡的尴尬局面。

于是,专家们提出了振兴戏剧戏曲市场,须“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从课堂抓起”的口号,培养他们的戏剧戏曲欣赏兴趣与素养,当然,高校大学生是这其中的重要的实施培养对象。当代大学生是提升戏剧戏曲市场的观众基础,是普及戏剧戏曲艺术常识的主体,也是传承推广戏剧戏曲传统文化的关键。然而,当代大学生大部分对戏剧戏曲不太喜欢,对戏剧戏曲的欣赏热情也不太高,对戏剧戏曲文化知识了解甚微。本文就如何让戏剧戏曲走进大学生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戏剧戏曲走进课堂

我们知道,戏剧戏曲对高校而言,是一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优秀教材,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高校的大学生不但能从中了解戏剧戏曲知识,从戏剧戏曲文化中汲取人文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但目前国内高校戏剧戏曲课开设得较少,而且形式单调,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对戏剧戏曲知识不够重视,忽视对戏剧戏曲知识的学习和戏剧戏曲兴趣的培养,戏剧戏曲不能很好地融入校园文化,影响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业余爱好是唱歌,会演唱戏剧戏曲名家名段的却日见稀少,对于我国戏剧戏曲的经典名段名剧名作却知之甚少,这也是当前我国戏剧戏曲事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之一。

高校校园作为时代发展的前沿阵地,对这门传统文化艺术的接纳程度直接影响了戏剧戏曲未来社会需求的走向,并关系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戏剧戏曲走进课堂,可以说是素质教育走进了课堂,传统的戏剧戏曲基础教育就是一种素质教育,它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戏剧戏曲欣赏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开设《戏剧文化》、《影视欣赏》、《戏曲教育》等素质教育和艺术相关课程,通过有着戏剧戏曲专业背景的老师,讲授相关基础知识,带学生欣赏经典戏剧戏曲作品,以及在课堂上教学生演唱传唱率高的名家名段,这不但能将学生引入到戏剧戏曲这个传统文化的殿堂,而且能培养他们对戏剧戏曲的兴趣爱好和欣赏素养。这一举措表现了高校对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通过戏剧戏曲这特殊的素材,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到了新的高度。当然,戏曲艺术走进高校大学生的课堂,不但引领戏曲艺术重新走入大学生的视野,让中国传统文化被当代大学生所认同欣赏,进而喜爱、传承和发展,这不仅对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重大意义,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对整个戏剧戏曲市场的振兴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戏剧戏曲深入校园

随着戏剧戏曲在课堂中的展开,高校大学生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兴趣爱好,我们可以把它深入到校园活动的各个方面,从而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建议具有内涵的校园文化。通过在校内开展戏曲专题讲座,举办相关的演出演艺活动,成立大学生戏剧社,学生在专家和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排练相关戏剧戏曲术类的节目,在大型校内处活动或庆典中一展大学生的风采,这不仅仅是一种节目的表演,也是校园活动的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体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推广和延续,对推进中国戏剧戏曲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使高校最终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国内,还有一些综合院校,成立了戏剧戏曲研究所,有的已经开设了戏剧戏曲学专业和招收戏剧戏曲学研究生,有的院校还增设了戏剧影视、戏曲博士点,這都标志着戏曲艺术教育在逐步向理论化学术化的发展中迈进。

三、戏剧戏曲渗透网络

利用网络在大学生中间开展戏剧戏曲艺术教育,有利于传统戏剧戏曲的传承。通过网络的传播和推广,让广大的大学生也有了接触戏剧戏曲并喜欢上戏剧戏曲的机会。“互联网给了观众更多地接触中国戏曲的机会,相信会有更多的网民爱上戏曲艺术。”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如是说。各主流网站、新媒体和视频客户端应推出多样化的戏剧戏曲类栏目,对戏剧戏曲界的相关新闻进行大力宣传报道。高校校园网也应该有相关戏剧戏曲相关的文化素质教育主页,这是进行戏剧戏曲传播的有效载体,无形中触动了学生的兴趣爱好。香港卫视副台长白燕升也曾表示:“戏曲应将它推广到“外行”中去,特别是要让更多的大学生观众进入剧场,了解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让年轻人走近戏剧戏曲,很重要的一点,传播方式要有时代感时尚味儿。”

当然要让戏剧戏曲真正地走进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让观看戏剧戏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可以说其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任重道远的。我们必须看到时代发展的背景和当代大学生对文化欣赏的诉求,站在他们的角度,紧扣时代脉搏,并怀着真诚之心、真切之情去接近、感动大学生朋友,要为大学生多创作、多演出符合他们心理和诉求的有现代意识、有现代情思的剧目。

长期以来,由于受中国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的影响,高等教育一直存在着人文教育弱化的倾向,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处在不被重视的地位,以至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影电视以及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娱乐休闲方式丰富多彩,传统的戏剧戏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如果不再继承、推广和发扬,这门艺术将逐步走向边缘和衰落。当前的环境、体制和机制下,让传统的戏剧戏曲走向高校大学生,遇到了许多难题。但我们相信,通过相关部门的重视,可行性措施的实行和大家的参与,戏剧戏曲会拥有美好的明天,整个戏剧戏曲市场的会得到繁荣发展,当代大学生会走进戏剧戏曲的艺术殿堂。

参考文献

[1]魏琦:《当代大学生戏曲文化素养缺陷分析》[J],教育园地,2010.4.

[2]孙娜:《借力网络让传统戏曲走近青少年》[J],大舞台.

作者简介

郭金龙,男,(1985-),湖南益阳人,助教,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管理.

上一篇:预防手足口病知识讲座下一篇:冰点脱毛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