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背景范文

2024-05-28

三网融合背景范文(精选9篇)

三网融合背景 第1篇

三网融的到来,会给未来家庭、企业、城市的数字化,以及电子商务、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缓解目前电子商务所面临的问题,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3.1 三网融合将提高我国网络建设的覆盖范围。

网络基础建设的不足,限制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互联网尽管快速发展,但普及率远比广电网和电话网低。三网融合将加快电信宽带网络建设,推进城镇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从整体上看,我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固话、移动和互联网用户群。随着光纤到户的大范围推广,宽带光纤传输网络市场前景广阔。光纤传输是所有网络的基础,不仅没有速度损耗而且网速比铜缆宽带提升数十倍。随着三网的融合,互联网将会和电视网、电信网进行有机结合,新的IPTV技术在原有的有线电视网和电信网络基础上将会极大改善当前的网络基础设施,我国互联网规模将会以一个新的形势来发展。

3.2 三网融合会改善物流体系现状。

物流系统的效率是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我国的物流现状也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三网融合之后,将会大大提升乡镇及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乡镇农村中将会有更多的人去接触网络,信息化的建设,电子商务也将走进更多的乡镇农村家庭。由于物流发达的地区都在大中型城市,而基于电视进行的互联网的购物就可以更多地以小城市及乡镇农村当地的区域为主,这样可以有效地规避物流不发达的问题,同时也会创建出很多新的商业模式。这样有利于乡镇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电子商务更好的发展。

3.3 三网融合的电子商务平台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商机。

随着首批三网融合城市的公布,各地政府也加大了力度,全力打造集固网、手机网、广电网“三网融合”的全新电子商务平台。随着商务平台的建立,物流、支付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来提升营销、经营、管理的效率,改革经营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

4 结语。

三网融合能扩展电子商务的范围、扩大消费者的规模、使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找到合适的平台,也能使消费者进行电子商务更加便利快捷,并能加速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随着三网融合进程加快,电子商务专业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数字认证、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电子商务应用支撑体系日渐成熟,有理由相信我国电子商务会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

[3] 吴 玉 贤 主 编。物 流 管 理 与 实 务[M].北 京:北 京 大 学 出 版社,.

[4] 孙军主编。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三网融合背景 第2篇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的融合已是必然趋势。对我国传统媒体来说,“三网融合”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这不仅让信息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实现了信息传播效率的提升,还为我国电视节目的受众提供了更加多元的信息和方便的服务。本文阐述“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制作特点,并提出了电视节目具体制作方法。

关键词 三网融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9-0185-01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为受众带来了文字、语音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在“融媒体”和大数据时代,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三网融合”改变了以往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各自的独立性,形成了相互交叉、相互交融的状况。随着三者在业务上的不断应用,为广播电视节目受众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实现信息和咨讯接收效率的提升。

1“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制作特点

1.1 增强观众的即时参与性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增强了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观众的即时参与性,比如“星光大道”,在节目进行时,主持人通过提示观众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因为得到了网络技术的支持,目前很多娱乐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都积极加强对观众的互动,观众能够通过扫描电视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参与到节目中。比如,观众可以参与对电视节目中选选手的评价或进行投票等。此外,还能够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和其他现代化手段,加强与观众的实时互动。这样就让电视节目从以往的单向信息流传递,逐步转变为双向信息流传递,提高了观众的参与性,从而让电视节目能够吸引到更多观众。增强电视节目制作的参与性,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多深层次的体验,这是目前电视节目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

1.2 转变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以往在制作电视节目时,主要按照采编、录制和播放的流程,但是随着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电视节目录制、播放和反馈的同步进行。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将观众的及时反映第一时间反馈给电视节目制作人员,这样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可以及时掌握观众的反映特征和需求,同时也了解观众对电视节目制作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在得到这些反馈后,能够对电视节目内容作出适当调整,提高观众的满意度,贴近观众的需求。衡量电视节目是否成功的标尺,主要是观众的真实感受和社会的客观评价,所以基于这一点,电视节目要想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节目,就要改变以往的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实现电视节目服务性的增强。

1.3 转变电视节目经济增长点

以往电视节目能够通过广告来增加收益,但是在“三网融合”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用手机、电脑等观看电视节目,并屏蔽了广告,这样就无法通过广告来创造收益。因此,企业就逐步减少了对电视节目广告的投入力度,并不将其作为主要的宣传方式[1]。对此,电视节目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战略目标,不断增强电视节目的营销能力,积极拓展电视节目新的经济增长点。

1.4 电视节目质量要求更高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观众有了更多的途径去观看电视节目,时间也更加广泛。观众可以在自己空闲的时间,随时利用手机和电脑观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在此期间,若电视节目制作的质量水平较低,则无法有效吸引观众的目光,导致观众转而选择其他电视节目。此外,如果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出现错误,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也可能引起观众的反感,从而对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随着三网的融合,对电视节目制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制作方法

2.1 改变产业运行的手段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需要对地方电视广播公司的融资和运行平台的优越条件加以利用,加快对产业运行机制和管制体系的创新,让电视广播产业得到拓展,认真做好电视广播节目制作工作。根据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深化对广播影视企业的改革,要提高对电视剧、动漫等领域扶持力度,形成有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此外,还要做好对市场主体的培育,引进战略投资,实行制播分离[2]。只有这样才能让广播电视节目更加丰富,不仅实现了电视节目营销能力的提高,还形成了产业集群,让新产业经济增点得到拓展,提升了广播电视节目的竞争实力。

2.2 积极探索节目覆盖模式

在“三网融合”趋势下,电视广播在缺少线数字电视网络控制权的状况下,为实现覆盖率的提升,需要加大对无线数字电视网络的应用。比如应用近年来我国研制出的ADTB-T无线单频电视网络数字技术,该技术经济实用、覆盖面积广、效果良好、安全性高,深受广大电视受众的青睐。这是广播电视提高节目覆盖率,解决电信“农村围绕城市”运行IPTV的重要方法。此外,还要加速internet等新媒介传播项目的发展,不断推动着广播电视项目朝着internet和移动网络方向的发展。

2.3 提升广播电视节目品牌效应

处于信息化时代中,传播力逐步成为了媒体之间竞争的关键实质。为有效提升广播电视的传播力,必须坚持“新闻立台”,打造媒体公信力,确保广播电视在大众传媒中的专业性、权威性更高。广播电视必须将舆论话语权掌握在受众,针对国内重大新闻事件,要引领主流舆论,传播信息的基础上,真正承担起传播主流社会价值,构建和谐社会的媒体角色。要重视节目的制作和生产工作,通过实施广播电视节目的专业化、地域化、品牌化建设,尽快制作出广大受众满意的,具有较强品牌辐射力和区域影响力的广播电视节目。

2.4 积极寻找媒资,提高电视节目制作水平

广播电视节目多年累计不同种类的音乐、文字、图像、视频等资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资产,是广播电视节目独有的优势[3]。在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条件背景下,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画面的清晰程度,以此实现电视节目制作质量水平的提升。对此,要建立以媒体财产治理体系为中心的台网构建,积极的建立起面向不同客户端的数字项目。此外,还要全面应用高像素客户端,比如机顶盒,以此将广播电视节目的竞争优势发挥出来。

2.5 彰显个性化宣传,维护电视节目竞争力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为广播电视节目带来了巨大冲击,但这也为广播电视的传输内容、传播方法等提供了更多的启迪。因此,广播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要将区域化、个性化体现出来,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服务优势。同时要在节目内容的制作过程中,加强对娱乐节目内容的创新,要贴近本地区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注重由单方面传送逐步转变为双向传播,加强与广大受众的交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将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彰显其个性化提点,维护电视节目的竞争力。结论

总之,“三网融合”正逐步融入到广播电视节目中,为电视广播节目的变革带来了良好给予。因此,广播电视节目需要遵循“以内容为主要”的原则,制作出让观众满意的电视广播节目,此外,还要及时调整经营理念,拓展电视广播产业,才能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质量水平,从而促进自身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发展策略 第3篇

1.1 强调业务融合

三网融合主要就是指“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的业务融合, 打造一个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即下一代互联网) 。三合并不是物理上的合一, 强调的是业务应用的整合, 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为用户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方便快捷的多媒体综合服务。

1.2 强调中国特色和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是独一无二的, 既不能照搬也不能刻意模仿他国做法。因此要从我国实际出发, 走中国特色道路。针对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 通过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及双向化, 提高综合业务全面能力, 建立一个高效、统一的全新广播电视网络。

1.3 明确广电、电信双向接入限制性

《通信管理条例》规定的基础电信业务, 包括城域网、地下管道、国际互联网出口等, 仍是电信的主业, 对广电只开放互联网接入和短信等部分增值业务服务。而广电也只是对电信开放IPTV、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内容播放权。目前广电、电信双向接入都是有限制性的。

1.4 强调信息和文化安全监管

主要是指广电总局对三网融合环境下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所提出的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要求我们要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管理职能, 全程全控, 从物理化上为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的安全提供支撑和保障。

2目前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的发展形势

近年, 三网融合一直处在不对称发展的格局中, 没有达到理想的三网融合状态。三网融合所面临的问题, 就是难以实施一个“全国统一的可供操作执行的细则”。这种“不对称进入”措施是对我们广电系统是有利的, 即先向广电开放部分电信业务, 再向电信开放广电业务。广电体系由于历史发展原因, 起点低, 发展慢, 而且地方层级分割、分散经营格局现象严重, 难以统一, 三网融合就是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格局, 给广播电视的传输理念、方式方法、业务形态、体制机制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 在三网融合中站稳脚步。广电紧跟政策脚步, 从各地区的试点成功就可以看出, 时间紧, 步骤快, 要在短期内积累大量经验的确不容易。2013年至2015年, 是总结推广经验阶段, 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 普及应用融合业务, 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 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 促进我们加快步伐, 创建新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3 如何在三网融合下推进广电的新发展

3.1 积极探索多媒体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为科技发展的新产物, 广播电视经历了从“黑白”到“彩电”, 从“模拟”到“数字”, 从“单向”到“双向”的发展历程。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给广播电视事业带来巨大的变革, 所以广播电视在新形势的发展中, 积极地探索多媒体发展的有效途径, 积极地参与多媒体融合, 利用新媒体促进传统媒体的发展。通过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 充分发挥广电网络的内容优势、宽带优势、用户优势、推出广电网络新业态, 是当前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和根本途径。

3.2 积极参与三网融合

通过利用电视机、一体机、手机、城市公众电视、楼宇电视、车载电视和各类其它移动终端, 拓展增值业务服务对象, 积极参与三网融合, 由看电视变成用电视, 不断延伸拓展业务范围和增强企业发展竞争力, 这不仅会焕发企业发展新的活力, 占领信息和文化传播制高点, 还能通过媒体传播发展规律的研究以适应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脉络, 在把握传统媒体传输的内容优势的同时, 有针对性的对新媒体的设计和探索开发, 真正让用户享受到三网融合带来的全新变革和优质的服务理念。

3.3 调整发展思路, 扩大广电数字化、网络化发展

调整发展思路, 扩大广电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就是要促进多媒体的融合和新媒体的发展, 同时打破了我国广电系统原始、陈旧、封闭、垄断的发展模式, 带来一种新的思想理念、新体制机制、新运行模式, 达到“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实现战略转型”的新目标。在新形势发展的探索下, 三网融合是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抓住发展机会才是硬道理, 在探索加强网络化的问题上, 我们要加强“体制创新, 推进网络整合”, 逐步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联合发展”的新格局。

4 结语

“三网融合”启动以来, 其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已经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 而随着广播影视多媒体的共同发展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广播电视必将引领媒体发展的新时代。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 就是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CMMB) 的成果为基础, 以“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 构建的三网融合的、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为此, 我们必须要以建设具有核心力的企业团队为目标, 积极推进产业机构的突破。努力实现公司业务的全方位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快发展的步伐。

摘要:三网融合的新形势给广电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在国家“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 广电发展充满着变数与博弈。大力发展广电新媒体, 促进新老媒体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是目前广电发展改革之路的新目标。如何通过改革来武装自己, 如何来迎接新的挑战, 如何把握好新的机遇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面对三网融合, 我们必须要用创新的理念、推动网络和技术的革新, 借三网融合的契机而形成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三网融合,广电,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岚.三网融合时代催生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的战略转型[J].2010 (5)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组织权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广播组织权;著作权法;立法

中图分类号:G229.2-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广播组织权的扩张具有较多国家的支持,但对于我国而言,广播行业承担着宣传、引导社会价值观的重要作用[1]。因此,广播组织权的扩张需要平衡多方的利益关切,区分广播组织播放的内容,妥善制定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限制,积极发挥集体管理组织在广播组织权交易中的作用,通过技术措施和版权管理信息等手段维护广播组织权人的利益同时又能满足公众对信息获取的需求[2]。完善广播组织权立法有两种路径选择,分别是改良式立法路径和创新式立法路径。改良式立法路径是指在广播组织权的立法框架内,讨论广播组织权的问题,采用循序渐进式的方式,增删相关内容,这一立法模式难度相对较低,不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采取改良式立法路径,主要着眼于广播组织权本身的问题,修改和完善主体、客体、内容、限制、流转、归责原则、集体管理组织、数字版权管理等具体内容。

一、权利的转移

著作权法三修中,调整了篇章结构的布局,将著作权、相关权的内容置于权利的限制和行使之前,并且在附则中明确说明“相关权的限制和行使适用本法中著作权的相关规定”。所以,相关权能不能转让的问题通过这次修法应该说得到了肯定的回应。

但是,权利的转移除了“权利的行使”一章中规定的转让外,还应当包括自然人死亡和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变更、终止中的情况。从著作权三修的表述来看,这方面的内容仅仅规定在著作权归属一节中,而未包括相关权人。对此,本文建议可以在著作权法中给予更明确的说明,比如:“相关权的限制、转移和行使适用本法中著作权的相关规定”。

二、广播组织权主体

长期以来,我国著作权法都是将广播组织权的主体定义为“广播电台、电视台”。但是这一表述存在两个缺点,一方面是容易与行政法中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混淆,另一方面是对于网络广播组织未予以保护。所以,本文认为在沿用广播组织权主体为“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情况下,应当明确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含义。比如在著作权法或者是实施条例中明确广播电台、电视台是指对播送广播电视节目予以组合,对播送时间予以安排的法人。并且结合不同时期利益平衡的考量,在该解释中说明,本法所说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包括或者不包括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广播电视节目的法人。

三、广播组织权客体

通过著作权法三修,广播组织权的客体已经被修改为“广播电台、电视台首次播放的再由声音或者图像的信号。”这一修改反映了对广播组织权客体的正确认识。今后如果说还需要对广播组织权客体完善,可能就是对广播组织播放前信号的保护问题[3]。从目前我国广播行业的现状来看,盗播广播前信号的情况尚不多见,以后如果盗播广播前信号的潜在可能性显著增加,那么立法者就应当及时在法律中增加对这一客体的保护,保护时间的起止时间与广播组织权其他客体的保护期要有所区分。

四、转播权

在侵害广播组织权利的行为中,转播的危害性最大。但是如果仅仅将转播定义为“对一个广播组织无线广播或者有线转播的广播电视节目被另一个广播组织以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同步转播”,那么对于广播组织权权利人而言,可能并没有多少真正的保护意义。

通过这次著作权法的修改,转播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无线广播或者有线转播的广播电视节目,明确了广播组织权人对有线广播的节目也可以享有转播权,而且从修订说明来看,网络转播行为也被视为广播组织行为[4]。同时,著作权法三修中并未将转播主体限制为“广播组织”,而是采用了“他人”的表述方式,所以这圈紧箍咒也被去掉了①。然而,对滞后转播和点播的问题依然没有新的突破,考虑到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滞后转播、点播等行为对广播组织的利益影响更大,所以本文认为在今后的立法中,还是应当增加对广播组织滞后转播和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的权利。

五、录制权

在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第七十七条第四款中,对“未经广播电台、电视台许可,转播、录制、复制广播电视节目”的行为均已认定为侵权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弥补了过去著作权法在“法律责任和执法措施”一章中关于录制广播、电视的责任的缺失。

但对于临时录制的问题,或许是立法者认为不需要或者是疏漏,所以在本次修法中依然未予以明确。本文建议还是有必要在实施条例或者是后续的司法解释中说明录制无关乎载体保存时间的长短和质量,以使得临时录制能够明确的纳入录制权保护的范畴。而对部分录制的行为,可以在司法实践中逐步总结经验,在形成一定的标准后再在法律中予以明确[5]。至于录制后发行、出租、再播放的行为在本次修法中也未予以体现,可能也是考虑到这种情况对广播组织经济利益的影响较小,所以现阶段无需对其予以规定。

六、复制权

之前,复制权的问题和录制权非常类似,即数字化环境下的复制是否属于复制权的内容。由于在这次修法中明确了著作权人的复制权包括数字化方式将作品固定在有形载体上,所以目前关于复制权的问题应该都已经解决。

七、结束语

三网融合背景下讨论广播组织权的问题并非是单纯的法律问题,实际上也是利益分配的问题,需要通盘考虑,在明确目前法律保护什么,不保护什么的情况下,根据社会发展的情况,适时的增加广播组织权的范围,同时利用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方式限制权力滥用,积极发挥集体管理组织为版权人代言的作用,有效平衡版权人利益保护的需要和公众获得信息的自由。

参考文献:

[1]菅成广.网络广播组织权的保护——以扩张广播组织权为中心[J].新闻界,2012(01):69-71.

[2]蔡慧.论网络环境下广播组织权的保护[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3(09):110.

[3]郭腾文.论广播组织权[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1):61-65.

[4]王舒辰.论网络环境下广播组织权利内容的扩张[J].法制与社会,2012(33):231-232.

[5]石月平.网络时代广播组织权若干问题的思考——写在《著作权法》修订之时[J].声屏世界,2013(01):32-34.

三网融合背景 第5篇

如今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如果还是继续保守的发展方式不创新,则很难实现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三网融合是对整个行业的一种整合,那么对于如今的广播电视技术需要建立一个符合自身发展的主体,组建国家级的广播电视技术,积极的参与‘三网融合’市场的主体。带动国内的全部广播电视平台的技术发展、完善、升级,从而实现我国广播电视的统筹发展,包括技术、运营及管理,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格局。当下的广播电视技术需要进行融合,并且需要融合‘三网融合’中的优势,才能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实现长久发展。

2.2促进广播电视技术双向发展

对于网络的升级、改造,是在如今的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需要进行的工作,未来的广播电视技术需要不断的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并且要更加注重广播电视的高质量与功能使用性。促进广播电视技术的双向化发展是其重要的`发展内容。构建网络信息技术的承载力,做好双向化的建造,建设好NGB的全程性网络,满足人们对于广播电视的更高需求。同时也满足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类媒体终端人们的观看需求。为谋求新的发展提供基础的条件,对媒体系统进行建设,整合分散的系统。

2.3广播电视技术的服务化发展趋势

在三网融合的发展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逐渐的体现出人性化的趋势。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商品质量、价格逐渐升级到人性化的服务之上,对于售后服务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因此,人性化的服务必然会成为观众们的首选理由之一。在三网结合之前,广播电视相对于三大网络运营商有较大的弱势,无论是服务能力还是技术水平。在当前的广播电视网络服务上依旧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服务体系,导致计算体系杂乱,各个地区的收费标准不同。因此,需要广播电视的不断改革、完善。广播电视拥有庞大的群众基数,其播出的视频受到群众的肯定,若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色、发展的方案及服务方式,则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体验。其自身的发展也更加稳定。

2.4广播电视技术运营理念的发展趋势

运营理念决定着广播电视的发展,无论是技术还是服务质量,都与运营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好的运营理念在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所以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之下,广播电视技术不仅要将技术与业务整合,还要在新形势之下改变、提升运营理念,创造出形式多样的服务类型。对客户进行人性化的服务,调整网络设备与技术。可以进一步减少投资成本。

2.5三网融合为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广播电视的信息传输的新渠道。同时扩大覆盖力、提升影响力、增加创新力等。广播电视技术相对于当前的通讯技术还相对处于一个传统的地位,其中的应用功能、特点也较为普通,增加亮点,通过应用的亮点与特色,提高自身面对市场的竞争力。随着宽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的提速,人们对于网络互联视频节目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而这正是广播电视部门的优势。同时还要时刻的对市场保持着关注,努力引导观众树立全新的观看模式。

3结论

综上所述,在三网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技术,还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根据自身的特色,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发展。通过将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系统的优化处理,为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很好的条件。同时不断进行技术的创新,来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挖掘新型的信息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全面的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天,彭泌溢.试论媒介融合中的“加减之道”——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世纪婚姻”终结对我国“三网融合”的启示[J].新闻记者,(7):61-65.

[2]张群,三网融合下手机电视发展现状及前景[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3]傅雪鹏,彭洁颍,任天铮.三网融合下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发展[J].广播与电视技术,,37(8):22.

[4]毛英健,浅析三网融合中广电网络的技术和未来[J].科技致富向导,2011(9):396.

[5]李新民,以我为主推进三网融合——关于广播电视参加三网融合的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6):25.

[6]宋迪.‘三网融合’,广电机遇与挑战并存[J].中国传媒科技,2010(8):48-51.

[7]石长顺,石婧.三网融合下的传媒新业态与监管[J].现代传播,2010(8):1-4.

[8]黄理俊.三网融合下广电运行模式的思考[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37(2):46.

三网融合背景 第6篇

关键词:三网融合;数字电视终端;应用;发展

现阶段,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作为电子消费类的数字化电视产业已经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传统形式的数字电视仅仅可以使用户相对被动地来观看电视节目,而不可以实现用户个性化的自主参与[1]。目前,数字电视终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用户借助数字化的交互式平台不仅能够收看到正常的数字电视节目,还能够查看数字节目指南、相关的新闻时事以及实时天气预报信息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1我国三网融合背景的概述

三网融合背景 第7篇

关键词:三网融合;电信网络;电信技术

2010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发展。目前,我国三网融合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突破。三网融合不仅仅是简单的三网合一,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数据业务、语音业务和视频业务进行融合,使三者处于相同的业务范围内,能够共享信息资源,共同为网络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服务。三网融合是我国通信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了电信运营商、广播电视运营商和互联网运营商的革命性转变发展,三种网络业务的融合渗透,必将推进全网业务运营商的诞生。

1 三网融合背景下电信网络的基础建设

随着新形势下又一轮电信业务重组,以及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深入发展,3G网络牌照的发放等,我国三网融合建设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战略发展趋势日益凸显。

三网融合发展建设背景下,网络带宽和网络质量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网络媒体的地位一度超越了传统媒体。目前,互联网发展速度势不可挡,融合于互联网中的运营商占据了明显优势,互联网也成为了全业务承载网络。网络业务的深度融合带来了基于互联网发展的在线视频、IPTV等多媒体业务需求量与日俱增,在网络媒体内容价值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时,市场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

三网融合的快速发展不但提高了网络业务承载能力,进一步促进了网络运营商的全业务发展。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联合通信集团和中国电信集团也进入了全业务发展行列中,利用各种功能业务捆绑来增加手机用户数量,在市场竞争中推进新型业务的发展,同时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随着三网融合建设的推进,3G网络得到了空前的迅速发展,移动网络宽带业务成为了电信运营商战略发展的关键。3G网络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手机用户的网络带宽容量,降低各种资费,同时给予了互联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手机终端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品,不但承担着数据传输功能,更是多媒体应用业务的载体。

1.1 网络宽带接入

目前,我国网络宽带技术越来越成熟,电信网络的发展建设已经比较全面,但是,电信运营商能够提供的网络带宽仍然难以满足不同网络用户的需求,网络宽带提速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

目前,如何能够全面提高网络带宽速度仍然没有十分有效的解决方案,直接将光纤网络接入到用户家庭中是目前光纤网络建设的整体思路。针对FTTH组网技术来说,光纤网络的接入成为了宽带网络发展的趋势。光纤网络线路的铺设和设备的配置都需要进行严格验证,以确保最低成本的投入和网络建设的规范性。网络宽带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光进铜退的深入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LTE引入无线网络中,以提高无线网络的宽带速度,同时,骨干网和城域网也要配合网络宽带的提速,确保网络系统能够支持大带宽网络业务。

1.2 大带宽承载

大带宽承载的发展是电信网络的基础,确保大带宽业务的稳定运行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宽带网络传输速度,同时,大带宽承载对提高网络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大带宽承载来说,IP承载和光传输承载网络之间存在较大区别,在选择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两者的不同特征来确定。一般情况下,不同网络业务对于承载方案的需求也各有不同,但是,IP承载和光传输承载网络之间有着各自独特优势。因此,要根据实际需求来制定配合组网模式,以提高网络用户对网络资源的使用率,节约网络运营成本。

★ 浅谈基于三网融合的数字化校园规划建设的论文

★ 项目教学法与形式聚焦教学法融合背景下教育论文

★ 网络化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的发展研究论文

★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学论文

★ 新时期背景下音乐教育探析论文

★ 贫困地区广播电视论文

★ 浅析新经济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策略

★ 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 职业教育背景下高校职称改革研究论文

基于三网融合背景的网络机房建设 第8篇

1.1安全性原则:可依赖性与可用性

由于前端广电机房覆盖的用户可达几万以至几十万,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公司特别重视广播电视安全地播出,因此,在建设广电机房时,将安全性摆在第一位。 《有线实施细则》规定:环境、外电、消防等基础的设施需达到相关等级要求。此外, 时间、可靠性、可使用程度、平均维修的时间、平均无故障的运行时间是组成系统的可靠性的要素,在进行重要设备选取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它们。同时,在设计系统的时候,要进行容错设计,避免单点故障,提高整体系统的可用性。

1.2标准性原则:规范化与简单化

在建设机房的时候,要遵照相关的国际、国家、行业规范办事。要避免受制于产品供应商,在保证升级更新换代简单化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采购、管理和维护的费用。为了便于管理与应变,要统筹安排系统设计,整合设备的种类,使复杂的系统变简单,达到简易化的目的。

1.3经济性:节约能源和节省空间

在进行广电机房基础的建设时,节约能源和节省空间设计能够有效地节约成本和保护环境。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达到节约的目的,需要综合考虑,如提高配电整体系统的效率、采用环境友好型服务器件、通过调整空调布局来增加散热等都是较好的节能措施。这些节能措施虽然会增加初期的投入,但是,长远来看,节省的运营成本会很快地收回这部分投入。

1.4模块化:将整体按功能进行划分

在新的运行方式下,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的机房系统由只分发单向的信号的系统和互动、宽带系统组成。这两种业务在以下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电能消耗、电源的种类、导线的布置。因此,为了便于管理与维护,为了有利于更好地发展,在设计广电机房时,采用模块化分区设计。分区设计还可以使传统业务区的配电与制冷的投资减少。

2建设绿色广电机房的方案和考虑因素

2.1广电机房的地址选择及基础与装修的实施建设

参照标准GB50174—2008进行广电机房地址的选择。由于广电机房的目的是服务用户,为了尽量避免用户的投诉,机房选址时考虑的关键点有:是否有噪声、 震动的影响,供电安全与否,是否有供水管道通过。对广电机房进行装修的目的在于防范火灾、防范水灾、减少灰尘、防止静电的发生、减少热传递以保温。在装修时, 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用材上要达到国家标准,还要装备有监控与消防的联动系统;再次,为了防范水灾的发生,应合理设计管道并建设挡水墙、围水坝等。为了建设绿色节能机房,要使机房能够做到冬季保温、夏季隔热,装备保温隔热层、对进出的管道进行密封能够有效地降低能源的使用。

此外,为了降低空调、通风设备等的运行噪声和振动,避免周围住户的投诉, 我们可以采取加装减震弹簧或橡皮垫、加装隔音棉在隔断墙内、合理设计封口板数量等举措。

2.2供电与配电系统的建设与实施

为了保证供电与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62号令《有线实施细则 》及GB50174—2008对不同规模、重要程度不同的广电机房的外电供电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第一级别的广播电视网络机房应由两路外电供电;第二级别的广播电视网络机房应由两回路线路供电。

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的设计和型号的选择是广电机房供电系统建设的核心。在广电机房配电系统的设计中,UPS供电方案的选择和设备的选型也影响着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机房节能目标。为了满足安全播出的要求和设备类型的变化,现在的主流供电方式为双母线(2N)供电。

2.3空气调节系统

2.3.1进行广播电视网络机房冷负荷的计算

在进行广电机房的制冷系统选择的时候,首要工作是计算广电机房的冷负荷。设备散发的热量、机房内照明设备散发的热量、工作人员散发的热量、墙体等传导的热量和其他形式的热量是机房内冷负荷的主要组成部分。设备热负荷是机房内冷负荷的主要热源,在设计时,主要考虑设备的利用率和同时使用系数这两个方面。在进行计算设备热负荷的时候, 功率面积法或面积法是最常用的的两种方法。功率面积法中:总制冷量= 室内设备热负荷(设备功率X同时利用系数0.8- -1.0)+ 环境热负荷(估算系数X机房面积)。面积法:总制冷量= 机房面积X冷量估算指标(根据不同性质机房选取指标),例如UPS机房取300W/m2。

2.3.2选择广电机房空调

在广播电视网络机房内,越来越多的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具有发热量大、 湿负荷小的缺点。

因此,广播电视网络机房内的空调应具备以下的优点:1)制冷能力强、吹出的风量大、焓差小;2)空调设备的加湿与除湿功能能将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 内;3)能够消除灰尘;4)能够对空气进行有效地净化;5)能够稳定运行八年以上;6)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根据周围的环境的差别来调整运行方式,从而节约能源。在传统的广电机房的建设中, 选用的是家用空调,家用空调虽然简单, 但是制冷能力较弱、无法控制湿度、可靠性很差、浪费能源。因此,为了达到绿色节能的目标,在新业务形态下,在广电机房的选择上需采用满足以上特点的机房专用空调。

2.3.3设计风系统

使用机房空调是为了将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迅速及时地移除,从而维持合适的温度与湿度使设备正常运行。在传统的机房制冷系统设计时有以下几个误区: 1)在机房的各个角落布置检测温度的取样点来检验机房的制冷是否达到要求,当某一区域温度超标时,空调的负荷增加; 2)同一朝向的机柜排列导致冷热空气短路,使制冷效率降低;3)不同的设备负荷采用的是相同的制冷方案,存在“热岛”。

目前绝大多数设备在运行时,将散热气流从前方引进,从后方排除,如此一来, 便形成了温度差别很大的前后冷热通道。 在这样的运行方式下,前方冷通道温度一般能符合要求,对设备进行冷却,但是,后方的热通道温度一般会在机房环境温度之上,但是对设备的运行无任何影响。采用冷热气流的短路混合是有效的解决冷热通道区分明显的方法,此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将冷热通道封闭以减少热交换;及时将热气流回风;划分不同的热负荷设备区域,进行分级管理。在设计选择风系统的时候,核算的几个关键的参数有送风温度、送回风温差、送风风量、风速。

为了使制冷设备顺利工作,送风温度应维持在18--25℃ ;送风温度与回风温度的差别要小于15度;送风风量要应能够对一切设备进行有效地冷却,换气的频率也到达到标准要求;在换气的时候,过快的风速容易形成负压区,过慢的风速会造成散热困难,为了避免这两种麻烦,设计的风速应为2--4m/s。另外,在送风方式的选择上,要根据广电机房的环境和负荷量进行,一般有上送风、管道送风、地板下送风等三种方式。

3总结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网络发展探讨 第9篇

关键词:三网融合 广电网络 建设思路

1.三网融合为广电网络发展带来机遇

2010年以来,国务院强力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发布了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审批通过了三网融合试点方案,主要工作进入实施阶段。三网融合为广电带来的最大机遇是政策倾斜和资金人才支持。总体方案赋予广电主导IPTV及手机电视集成播控权,并获准通过有线网开展完整的互联网接入、数据传送和IP电话业务。此外,国务院部署组建国家级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任务,明确了该公司的筹建由国家投入资本金,吸引社会各方面融资以及入股。广电有线电视网络有望以此为契机,加快实施全网整合和网络双向改造,提升大规模融合业务能力,进而向通信领域重要竞争主体迈进。

2.广电网络发展面临的问题

国务院给出的试点三年、融合三年的过渡期,既是发展机遇,也是巨大挑战。广电系统需在2-3年保护期内迅速壮大,完成适应全国竞争需要的全程全网建设。广电网络四级管四级建的历史,形成了网络区域分散、缺少整体规划、技术标准不统一、业务运营单一等现状,使得其在接入网改造和骨干网搭建方面有很多功课待补。业务范围从广播视频向包括话音通信和互联网在内的全面融合扩展,广电网络发展除了面临自身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要求,同样要面对电信领域网络的宽带化、移动化、融合化要求,以及来自互联网个性化互动、新媒体替代的挑战。

3.广电网络分阶段发展思路探讨

针对下一阶段发展,广电总局提出要求:着力推进三网融合,加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服务创新,促进有线电视网由小网变大网、模拟变数字、单向变双向、标清变高清、事业变企业、由看电视变成用电视。有线电视接入网的数字化、双向化是开展综合服务的基础。

由看电视变成用电视是业务目标,为实现“用”字,必须要打通骨干网,连通目前零散的网络满足用户跨区域互动需要。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探讨和跨行业借鉴的内容。

3.1接入网改造(数字化、双向化)思路探讨

(1)CMTS+CM方式有早期试点的意义,现阶段不宜再新建。理由是这类组网,CMTS的功能类似汇聚交换机,其带宽共享模式,两端调制解调,网络上行噪声聚集干扰明显,带宽可用性有限,在用户规模并发时的业务感知较差。

(2)EPON+EoC标准不统一,需特别注意短期切入和长期运营间的均衡。该方式的最大优势是全网改造比较少,可以利旧现有同轴电缆快速开展业务,且覆盖成本较低。EoC调制方式包括MoCA、HomePNA、Home Plug、WiFi等多种,适应多种场景。长期运营来看,技术制式不统一,建网方案繁杂,必然面临大量的管理困难,主要是无法统一网络规划,网管系统不到位,有调制解调厂家绑定风险,不易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导致建设成本较难持续下降。这些问题在省一级网络整合过程中需统筹应对。

(3)EPON+LAN方式,也是电信领域正在全力推进的方式。光进铜退是中国电信这几年强力实施的工作,采用PON+LAN方式适应未来业务承载和低成本建网要求。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研发还是产品线建设,大型战略合作厂商的身影随处可见。广电系统现有的参与方还不成规模,需要开放的魄力,引进广电以外领域的合作者。

3.2骨干网络建设经验借鉴

三网融合的内涵是业务融合,通过三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互联网)的任何一个网络均可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从这个角度,无论是电信还是广电,未来的基础网络功能大体相似,网络建设存在共建共享基础。目前的情况是,两大系统各自为战,彼此间缺乏统筹规划,分别制定了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下一代网络规划。广电系统近期明确提出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构建NGB传输网络、NGB业务平台、NGB管理系统,实现广播电视网络业务跨地区的互通、交换和节目资源的共享。目标是新建一个内部专用网路。技术层面分析,NGB骨干网的核心技术,是3TNet的技术,核心网基于ASON电路交换、边缘网基于IP分组交换的混合交换体制。采用这种体制组网,业务承载方式为核心层采用路由器进行扁平式多播,支持跨地区点播,城域边缘范围构建交换式的接入汇聚网。新阶段,以广播电视为承载目标而研发的 NGB封闭网络体系,能否适应当前互联网开放式需求值得探讨。

这方面有必要借鉴一下电信系统以往的经验。最近几年国内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发展方面都面临着来自虚拟运营商和P2P应用对业务网络的影响和挑战,主要表现为VoIP等虚拟运营大量侵蚀网络运营收入,缺少拓扑智能的P2P业务占用大量网间带宽,互联网的拥塞点从原来的接入宽带转移到了网间带宽。综合研究后得出了两点启示和解决问题三个着力点。两点启示是:(1)互联网业务特点,开放型互联网业务占据总接入带宽很小比例,IPTV、VoIP、互联网游戏等封闭型自提供业务占有较大的带宽比例;(2)网络运营要求,运营商需提升内部主控能力,尤其是接入资源、客户资源、内容资源三类核心能力。三个着力点是:(1)构建扁平化分级网络架构:采用IP技术构建统一承载、扁平化、简单化的网络,主动适应P2P和视频需求,引入云计算技术低成本建设业务平台,采用路由型城域网强化城域网范围内的业务承载和控制,通过内容分发网络(CDN)提升本地视频承载效率;(2)实施内外网差分服务:利用和强化内、外网差分服务格局,在运营商间互联互通区域加强流量控制,提升企业内部骨干和城域网内服务感知,根据需求提供有保障的视频业务和有控制的P2P服务;(3)聚合信息资源:一方面在网内积极建设亟需的视频、IPTV等封闭型自提供业务,一方面加强IDC资源引入,分区域集中建设IDC基地,通过IDC代理、网游合作、重要网站镜像和Web Cache等方式引入信息源,提升内网资源聚合能力,降低网间业务感知差异。

预计广电网络短期无法快速提升骨干资源基础和业务承载控制能力的,初期一种可行的方式是与中国移动这类非直接竞争电信企业展开合作。广电网络的地市城域网(包括宽带接入网)层面直接与电信运营企业的骨干网对联,借用对方互联网互联互通和国际出口实现外网互联和访问。广电和移动运营企业共同发展互联网业务,目前国内部分省市已经存在一些实例。广电网络目前的做法只是通过用户接入网资源开展合作,其余的宽带接入、IP承载和互联网资源都由移动运营企业提供,下一步值得推进的是在内容资源尤其是本地视频资源方面加强能力互换,为与主导企业开展激烈竞争时争取缓冲时机。

参考文献:

[1]曾剑秋,陈静.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经济日报,2010-01-21.

[2]韦乐平.三网融合的思考.电信科学,2010,(3).

[3]罗小布.“三网融合”思维札记.中国数字电视,2010,(z1).

[4]王效杰.广电NGB发展思路.新闻前哨,2010,(4).

[5]邬贺铨.电信技术演进的启示.信息通信技术,2009,(4).

[6]侯自强.“三网融合”的基础是互联网.中国数字电视,2010,(4).

[7]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双向接入网技术培训材料. http://bbs.dvbcn.com/showtopic-43672.html,2009.10.23

上一篇:绿狗山庄三年级读书笔记下一篇:曲师大校史馆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