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小产权房问题之我见

2024-07-24

解决小产权房问题之我见(精选8篇)

解决小产权房问题之我见 第1篇

解决小产权房问题之我见

摘 要:近年来,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小产权房,小产权房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价格优势,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全国许多大中城市高起的房价正是催生小产权房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有明令禁止,且其权属不完备、面临诸多政策和交易风险,但小产权房以其价格较低、手续较简、准入无限制等优势,迎合了不少人的需求。

关键词:解决小产权房问题

一、小产权房的概念

小产权房是指未经法定征地及审批程序,由村集体或乡镇政府独立或与开发商联合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开发建设的房产。它不是法律承认的由国家颁发产权证的房产,只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小产权房共分为三类:①占用集体用地或耕地违法建设,将农民集体用地使用权流转,用于商品住宅开发的违法建筑;②在政府划拨或出让的土地上,不按规划功能开发或使用,并将限制销售的房屋直接在市场上销售,具有产权纠纷隐患的不完全产权房;③第三类:在军队享有使用权的土地上进行商品房的开发,之后卖给军人以外的地方居民,俗称“军产房”。

二、小产权房产生的原因

小产权房产,实际上没有真正的产权。这种房没有国家发的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购房合同国土房管局也不会给予备案。所谓产权证也不是真正合法有效的产权证。但是就在建设部门以其产权不受国家保护,警告市民别去购买,国土部门以其违法用地,要予以查禁的时候,小产权房却以其顽强的自生能力,赢得市民和农民的青睐,不断扩大其市场份额[1]。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房价上涨滋生了其产生的土壤。

城市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相对来说小产权房价格上的优势掩盖了其产生的风险,以北京为例,截至2009年7月,北京的商品房均价为14650元/平方米,同年4月,北京通州区的小产权房均价为5000元/平方米,二者相差十分明显。对于想去大城市,而又无力购房的人来说这无疑是非常好的过渡。假如政府今后不出什么政策,购房者就能以这么低的购房成本享受几十年的住房,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可能就会觉得这是比较合算的。小产权房价格之所以如此之低,在于其省去了三部分费用:一是购地成本,二是各种税费,三是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管制造成的巨额腐败成本。

(2)地方政府的管理不到位促成其快速发展。

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小产权房在房地产市场中能够存在这么长时间,能够从局部地区、个别城市扩展到全国,这恐怕应该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失职,是一种管理上的严重缺位和行政不作为,乡镇政府实际上是这种行为的制造者和实际推动者。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得在没有经农村土地征用转化为国家土地所有权之后进行土地出让。作为乡镇政府,在全国各地大搞开发区的热潮中,进行土地违法买卖行为一方面是利益所致,另一方面也与土地管理部门的严重失职行为有关。

三、购买小产权房时的注意事项

在购买小产权房时需谨慎,由于小产权房交易不被法律许可,如果购买人是为了投资,如出现拆迁赔偿时,赔偿权益归原产权人所有,购买人主张自己权益时法律不予支持,购买人最多可向出售人主张购房款。购买小产权房,除了购买人的权益不受保障外,购买人还面临多重风险,即便是为了居住的需要购买,也不可以作为二手房进行再交易,而且小产权房被拆迁的时间无确定性,一两年被拆迁后,居住的愿望就会落空。此外,由于小产权房交易不受法律保护,交易时购买人必须一次性付清房款,不得向银行按揭贷款。由于没有房产证,也无法向银行抵押贷款。还有就是小产权房的附属配套设施如供水、供电、供气等,因为不在国家规划之列,所以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四、小产权房对房价的影响

小产权房合法化将促房价下跌,现在的房价之所以这么高,就是因为土地贵,而不是建材贵,土地贵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垄断供给[2]。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成开发地,不能直接卖给开发商,要先卖给政府,政府垄断之后,再通过拍卖的方式卖给开发商,这样价格肯定会很高。供给方只有一家,就是政府,这是垄断性的供给,所以地价就贵,进而房价贵。

五、解决小产权房问题遇到的困难

解决小产权房问题时遇到的难题是:①小产权房数量惊人,全国小产权房所占的土地面积有66亿平方米;北京的小产权房大概占整个本地市场的18%左右,已售和在建的小产权房很快就会超过1000万平方米;在西安估计已经占到25%到30%,深圳的小产权房可能占全市住宅总量近一半。②目前绝大部分公众都无法正确区分小产权房。政府的态度就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尽管业主期望政府以某种形式促使小产权房转正,但是政府也面对着一个难题:法律上这些建筑不可能取得五证,从规划到销售许可都是空白,属于违章建筑的范畴。

六、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建议

对于那些违法违规占用农地开发建设的小产权房项目要坚决地予以取缔。要加强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审批力度,对以租代征等违规使用土地的现象要坚决予以制止。但是对于那些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上建设的小产权房,在政策上则要加以区分,要尽量利用经济手段、用科学发展的长远眼光来提出对策,解决问题。

1、短期看政策要承认现实,平衡各方利益

短期的经济手段应注意以下方面:小产权房的建设可能的确会导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的缩减,中央在多次利用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利用财政政策,通过加紧改革现行税收体制中央、地方分成不合理的问题来缓解地方财政过渡依赖于土地收入的问题。

2、从长期看应该给予农村土地真正完整的产权

《土地管理法》第十条对集体土地产权作了如下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从上述规定中,我们不难看出,集体土地产权有三级主体,产权主体不清晰。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如下三条建议

(1)各级政府要制定出具有相当前瞻性的城市规划,先有统一一致和相对稳定的城市规划,房地产市场才能顺利地进行交易。

(2)明确农村集体产权的主体,使农民真正获得完整的土地产权。农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下一步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对流转土地的产权主体、权利和利益边界进行法律确认,还原农民作为土地资产所有者的地位和应得的权利。这一方面有助于保证农民根据其产权地位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遏制基层政府卖地的冲动,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微观市场结构。

(3)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要加强城乡土地市场体系建设,实行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统一市场”,达到“同地、同权、同价”。进行城乡土地市场体系建设,关键在于赋予城乡集体建设用地相同的权益,“同权”是根本。同为建设用地,已经不存在土地转用问题,应当具有平等的产权,实行“同地、同权、同价”。形成统一的市场后就能够形成有效反映城乡建设用地稀缺性的真实土地价格。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统一市场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郭雪鹏、朱锡生、季磊:《“城市小产权房”成因分析及应对》,《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2]邓大洪:《“小产权”可否给高房价退烧》,《中国商报》2006年6月27日.[3]胡传景:《从“小产权房”谈农村建设用地自由流转制度》,《国土资源》2008年第4期

[4]陈清波:《对待“小产权房”不能“一刀切”》,《中国改革报》2008年5月13日.

解决小产权房问题之我见 第2篇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解决问题教学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和任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有助于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应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当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效果不是很理想。综合起来看,既有“教”的问题,也有“学”的问题;既有教材、教法的问题,也有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如,教师讲的多,学生主动探究少;一问一答的单向交流多,全体师生的多向交流活动少;数学知识教的多,数学能力培养的少;画重点词、背关系式多,理解算理、重视解题思路训练少等等。针对解决问题课堂教学这一既重要又显得薄弱的环节,教材、教法、学法进行了一系列全方位的改革。也就是说,教材的编排既要遵循数学本身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又要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教师既要注意结合解决问题的结构特色来改革教法,同时又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做到教材、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

新教材必须有新的教学观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配合。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师指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课标》指出“解决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明确指出解决问题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它的解答思路。为此,在教学解决问题时,要让学生从审清题意,弄清要求入手,从条件或问题出发,找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用综合、分析等方法找出解决问题必需的条件,得出数量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解决问题。显然,学生一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就犹如抓住了开启大门的钥匙。

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维准确、简捷,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分阶段有侧重地进行重点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渐进层次的特点,经过逐步渗透、放手探究、逐渐熟练、不断巩固、扩展和完善,从而形成一种解题的思路。

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应该怎样帮助学生掌握它的思路昵?课堂结构如何安排效果较佳?对这个问题我以】一节课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复习渗思路

复习渗思路是指在授新课前,要根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围绕新知识涉及的解题思路,通过直观、操作或笔练等手段进行复习,渗透解题思路,从而减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困难,促进知识的迁移。

复习渗思路的关键是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重点是复习思路,原则是全体学生参与。如教学在归一问题的基础上变化的三步解决问题时,先复习如下的两步解决问题:学河公园原有15条船,每天收入30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有20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通过让学生解答,使他们熟悉解答归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先求出单一量,为学习新的解决问题渗透了解题思路。

二、尝试探思路

尝试探思路是指授课开始时,先通过学生自己尝试练习,看看是否能独立找到解答问题的途径或方法,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问题所在,为指导学生讨论提供依据。

尝试探思路的关键是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尝试,重点是探索解题的思路,原则是让学生先独立试做。

继续以在“归一”基础上变化的三步解决问题为例。教师出示例题:学河公园原有15条船,每天收入30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5条船,每天共收入多少元?学生试做后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一条船收入多少元?300÷15=20(元)

5条船收入多少元?20×5=100(元)

每天共收入多少元?300+100=400(元)

第二种:一条船收入多少元?300÷15=20(元)

共有多少条船?15+5=20(条)

每天共收入多少元?20×20=400(元)

第三种:一条船收入多少元?300÷15=20(元)

每天共收入多少元?20×5=100(元)

通过试做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题意不理解,没有弄清求每天共收入多少元,是求增加5条船后,也就是(15+5)条船,共收入多少元。

三、讨论导思路

讨论导思路是指在试做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思路,辨别正误,使其初步了解正确的解题思路。

讨论导思路的关键是教师能根据反馈信息正确引导。重点是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原则是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如上题,在学生试做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三种解法,进行充分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第三种解法是错误的,因为它只求出5条船收入多少元,不是一天共收入多少元,符合题目要求。第一种解法的思路是:先求增加的5条船收入多少元,再求一天共收入多少元。第二种解法的思路是:先求增加5条船后,一共有多少条船,再求一天共收入多少元。这两种思路都是正确的,共同特点是先求出一条船收入多少元,这也就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通过以上的讨论,学生初步了解了这题的思路。

四、练习悟思路

练习悟思路是指学生初步了解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悟理、悟法,逐步掌握解题思路。

练习悟思路的关键在于“悟”,即:通过多层次的反馈练习,不断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重点是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馈,让学生悟出思路,掌握分析方法。原则上是重视思路的训练。

继续以上题为例,首先通过改变复习题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解题思路。

“学河公园原有15条船,每天收入30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有20条,每天可多收入多少元?”学生练习时,出现了两种解法:一种是:300÷15×20-300;另一种是:300÷15×(20-15)。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与复习题和例题相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渗透两步解决问题与三步解决问题的联系,使知识得到深化。然后再进行选择答案、编题等题组练习,使学生逐步悟出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

五、总结明思路

总结明思路就是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思路,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算理,明确算法,掌握解题的思路。

总结明思路的关键是通过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让学生掌握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思路,重点是师生共同参与,进行回忆和总结。原则是注重思路总结,防止模式化。

小产权房问题成因及解决研究 第3篇

所谓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村的集体土地上建设的商品性住房, 这并不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 而是由于其使用的土地不是国家建设用地, 因此并不能获得国家房管部门的法律上的认可, 因此受到法律上的保护力度较小。法律上的不认可, 却为何阻挡不住小产权房的持续热销?

1. 小产权房出现的原因

根据国内多数学者的观点, 小产权房出现的原因可简单归纳为以下三种:

(1) 制度原因——根本源于我国特殊的土地所有权制度。

我国《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 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 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我国的土地所有权主体分属于国家和集体, 农村土地不得直接上市流转, 这样的城乡二元制土地所有权制度是小产房现象出现的制度基础。

(2) 催生原因——不断飙升的城市商品房价格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城市人口激增, 相应的商品房的需求量也迅速提高。中国的“土地财政”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国有土地出让金成为了很多地方财政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级政府2006年通过招拍挂和协议转让土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已经达到13168.98亿元, 相当于2006年国家财政收入的3成, 成为中国地方政府推进改革的主要资本。[1]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2008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6.5%。2008年至今, 除了增长幅度因经济环境的改变有所变化外, 房价依然飙升。普通市民对城市房价的望尘莫及, 使得成本低廉的小产权房有了广阔的发展市场与强劲动力。同时, 政府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始终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使得小产权房存在大量坚定地购买群。

(3) 推动原因——城市空间扩张中的土地利益争夺

大规模的城市扩展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村镇规模以最快的速度急剧减少, 也直接促进和造就了小产权房问题以规模化的方式不断诞生和运转。[2]可见, 城市周边的农村土地的权属问题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根据我国《物权法》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该条中关于“公共利益”一词是一直为人们所病诟的。在绝大部分的农村土地征收案例中, 作为征收方的政府对集体土地的“低进高出”, 使其成为最大的获益者。实际上, 土地征收是将公共利益扩展到了整个经济领域, 既包括公益性的, 也包括商业性的, 导致了土地征用权的滥用。[3]在这个利益博弈中, 巨大的利益诱惑, 使得乡镇一级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也想分一杯羹, 其方式就是以各种名义对集体土地进行非法买卖以获取经济利益。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 乡 (镇) 政府实际上是“小产权房”快速发展的制造者和实际推动者。[4]

2. 小产权房缘何成为“问题”

国家对农村房地产权制度安排的最终考虑是两个:一是与国家的农业战略和国计民生相关, 国家担心小产权房的大量交易会导致大量的耕地流失, 进而危害国家的粮食安全;二是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基于集体成员的身份而享有的福利保障, 它解决了农民的基本居住问题。国家担心小产权房买卖一旦开禁, 将导致农村的不安和社会的动荡。[5]小产权房的出现并不是政府所希望看到的。并且“只有通过国家相关部门补偿征收后, 变集体所有的土地为国家所有的土地, 再由国家将国有的土地经过法定程序有偿出让给房地产开发商[6]”, 才能建设商品房。可现实中, 大量的未经合法变更的集体土地上建设了商品性住房, 且该现象呈迅猛发展的势头, 如何处理这一不符合国家政策却又迅猛发展的现象便成了问题, 它在更深层次反映的是一种大规模的社会矛盾, 需谨慎处理之。

二、小产权房问题的现状

2004年,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同年,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中规定:“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2007年, 国家原建设部、国务院办公厅分别于先后发布《购买小产权房风险提示》和《严禁违规开发小产权房、劝禁城镇居民购买小产权房通知》。国务院办公厅2008年1月发布《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租用, 占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用来进行房地产开发, 严禁通过‘村改居’等方式, 非法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 严禁将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流转, 用于商品住宅开发。农村的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 农村村民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农村村民出卖, 出租住房后, 再申请宅基地的, 不予批准。”

即便是在以上种种措施的不断出台的情况下, 小产权房的发展势头依然迅猛。通过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合村并镇、新农村建设、村集体直接开发、合作开发、各种形式的信托持有等多种途径和形式, 涉及城市居民和公司拥有的小产权房已达到现存全国村镇房屋建筑面积330亿平方米的20%以上, 其中涉及村镇住宅的大约50多亿平方米, 涉及村镇生产性建筑的规模也很大, 它甚至已经成为许多中小企业、三资企业的主要的生产场所。[7]加之部分小产权房的隐蔽性和没有完善的销售手续, 使其占住房总量的比例也难以统计。

目前的小产权房规模是如此之庞大, 很多问题十分突出:一是无法取得合法产权证, 难以上市交易, 一旦发生纠纷或遇到征地拆迁等情况, 购房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法律保护;二是开发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 许多项目配套设施和公用设施不健全, 房屋质量得不到保障;三是物业管理混乱, 多数小产权房项目物业管理并非由专业公司承担, 而是由村委会组织人来管理, 由于缺乏专业技术, 服务质量差, 违法收费和治理混乱等严重问题。[8]

三、构建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方式

社会问题解决, 不仅要考虑如何保证社会的稳定, 更要考虑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制度变革。笔者认为, 在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上要本着既要求稳又要求变的原则。一方面, 依据宪法精神, 尊重私人合法财产要作为处理小产权房问题的基本原则之一, 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 是为求稳。另一方面, 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民住宅, 以及部分已形成规模、符合规划的小产权项目, 可以考虑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相关政策, 适当放开;对于城市规划外违法建设尤其是占用耕地的, 应依法取缔[9], 建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土地制度, 从而实现制度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 是为求变。

1. 尊重合法财产, 取缔非法建筑

处理小产权房问题要区分合法小产权房和非法小产权房, 决不能搞一刀切。依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 农民将房屋卖给城市居民的买卖行为不能受到法律的认可与保护, 也就不能办理土地使用证、房产证、契税证等合法手续。可见, 小产权房的转让或销售的对象是有限制的, 即只要是在集体成员内部转让、置换, 就不违反法律规定, 属于合法的私人财产, 应依法予以尊重和保护。但对已经存在的小产权房的处理, 应从几下几方面予以考虑:

首先, 在农村宅基地上建造的小产权房, 属于合法建筑。对于此类情况, 只要该房屋不转让给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 即不属违法, 对其不应过多干涉。

其次, 在其它集体建设用地上建造的小产权房。对于符合城市规划的小产权房, 如果其建筑设计和施工均符合相关标准的, 应在给付征地补偿款、补办相关土地性质变更手续、补交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费、购房者补交交易税费后, 依法办理房屋过户登记;如果建筑设计和施工不符合相关标准的, 对于经过整改后符合标准的房屋, 可按上述符合标准的方式处理。对于存在问题严重难以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标准的, 应依法予以拆除, 房款收取人应将已收取的房款退还给购房人。对于不符合城市规划的小产权房应当予以拆除, 并将购房款退还给购房人。

最后, 在未经批准的农用地上建造的小产权房。对于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小产权房, 应由政府给付土地征收补偿费、开发者补办相关手续和补交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费、购房人补交交易税费后, 依法办理房屋过户登记。对于违反土地利用规划或符合规划但建筑设计、施工存在问题无法补救的小产权房, 应予以拆除并恢复土地原状, 购房款退还购房人。

2. 改革土地政策, 适应社会发展

小产权房现象的根源在于我国目前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 土地政策不合理, 并已严重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10]因此, 彻底解决小产权房问题, 农村土地制度政策的改革将不可避免。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它将引领中国进入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管理时代。但与之相配套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并未一同建立。而小产权房问题在土地制度上的症结, 无疑是农村土地流转受到的诸多限制的城乡土地的二元制结构。农村土地可以因所谓的“公共利益”被征收, 但征地补偿标准没有考虑土地对于农民的功能, 计划经济的安置途径已经不能发挥作用, 失地农民陷于“无地、无业、无保障”的境地。[11]所以, 目前需要出台关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 构建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合法流转机制, 破除城乡土地制度二元结构, 从根本上解决小产权房问题。

首先, 要解除对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限制, 使其具有同国有建设用地一样的市场地位, 打破只有政府有权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垄断局面。使用权的转让程序参照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程序执行, 转让收益由集体经济组织用于本组织经济建设。对于农民的宅基地, 只要宅基地使用人保证其另有住房, 并达到一定的收入标准, 不再需要宅基地的福利保障, 就可以允许其转让宅基地, 并不限制城市人口购买宅基地。

其次, 根据《城乡规划法》对城乡土地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土地功能, 杜绝囤地投机行为, 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土地供应量充足, 使得房价处于合理水平。

再次, 要严格区分耕地和建设用地, 即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外, 严禁耕地转成建设用地并上市流转。耕地转建设用地只能通过征收的方式进行, 并一律由省级以上政府批准, 并要坚持“征多少, 补多少”的原则, 保证耕地不减少。

最后, 修改相关法律, 使之与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相配套, 保证集体土地同国有土地同地位流转, 如《担保法》的修改。完善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 规范集体土地流转秩序, 对违规开发农村土地、囤地投机、违规利用农村土地出让金的等行为要予以严格处理, 以维护地产市场的正常运转。

3. 健全配套制度, 减轻改革副作用

解决问题教学之我见 第4篇

一、读一读

做题前先让学生读题,初步理解题意。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读题一来可理解题意,弄清题中数量关系,二来可积累数学语言,为以后解答复杂应用题打好基础。

二、标一标

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标出条件和问题。通常用“___”标出条件,用“~~~~”标出问题,在条件和问题间用“∥”隔开。通过学生动手标,对题中条件和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利于下一步分析数量关系。

三、画一画

根据题目意思让学生画出线段图。线段图具有直观的特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的最好途径。

在教会学生畫线段图时,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教师示范画;师生共同画;学生独立画。

四、想一想

想即思考。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或看题思考,或看线段图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质疑、释疑。必要时教师予以点拨,帮助学生理顺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思考。

五、注一注

在引导学生进行审题时,要让学生对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句进行圈点,分析与推敲,从而巧妙突破题目的难点。

如,淘气身高116厘米,比笑笑高8厘米,笑笑有多高?可说学生找出题中的关键句“比笑笑高18厘米”进行理解:“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这句话还可怎么说?”笑笑比淘气矮8厘米。这样,关键句的分析与深入,条件读顺了,数量关系也不理顺了,学生解答起来自然顺手。

六、说一说

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说理,说出思考的过程。学生的解题方法在说中也得到了巩固、提高和发展,同时在说中又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拓展思维。

七、算一算

让学生按解题思路列式计算,怎样想便怎样列式。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解题结束后,要求学生用口算或笔算检验,培养学生自检的良好习惯。

八、变一变

应用题的教学要改变只评讲原题的教学方式,要善于一题多变。可以先以原题为基本题,然后改变它的条件或问题,使它成为新的题目,这样有助于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知识的异同点,抓住问题的实质,加深对本质特征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区分事物的各种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加强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当然,上述各步在应用题教学中并非面面俱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年段特点可分可合,各有侧重。如,低年级可让学生读一读、标一标、注一注、说一说;中年级重在让学生画一画、注一注、想一想、说一说;高年级在画一画、说一说的基础上多引导学生变一变。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之我见 第5篇

《新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能够解释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一些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精心预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题解决的难易程度,学生学习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在问题设计时,要注意:1.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引导学生从自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教师只有这样创设的问题情景才能诱发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

二、培养学生数学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不是学生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无缘无故凭空臆想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提供一定条件,运用科学策略加以培养。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就要给学生创造有利于直觉思维生长的环境——开放、活跃的教学气氛与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在学生解决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因此而嘲笑或批评,而应刺激、扶植学生的自发性思维。例如:有一名学生在计算3.5÷6时,得出的结果是:商0.5余5。学生都笑起来了,我没有批评这名学生,而是让他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听了他的解题方法,一下子明白此题错在什么地方,纷纷发言:余下的不是“5”,而是“0.5”。我又问:为什么?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此一来,该学生真正知道此题究竟错在哪里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寻求自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1.收集条件和问题 识别或收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收集信息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在低年级往往要求学生口述已知条件和问题,到中高年级也可以教给学生用图(如线段图)或表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清楚地表述和表示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解题的重要前提。2.分析数量关系

这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开始,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无论解决简单问题还是复合问题,都要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之间和已知条件与问题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答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条件入手;另一种是从问题入手。前者比较容易掌握,从问话入手稍难一些,但能使学生从整体出发,根据所解的问题想出所需的条件,从而较正确地确定“中间”问题,达到解题目的。

3.理清解题思路

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继续。就解决一般的问题来说,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小学教学中,解答复合问题时有必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这往往要与上一步的分析数量关系或下一步的解答合并起来。因此,教学时在这方面适当加以训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合作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好处。4.正确解决问题

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最后阶段。如果说前面各阶段主要是思维的过程,那么这个阶段要产生思维的结果,当然这个阶段也是有思维过程的。例如解答每一步要选择哪两个已知数量,进行何种运算,如何使计算正确等,都要深思熟虑,这样才能得到最终的正确结果。

二、引导主动探究,增强主体意识

四、引导反思评价,优化解决策略

“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本身,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几个问题解决过程的经历、探索与体验来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策略,才能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而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反思评价是形成数学思想和策略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过去教学未能重视的一环。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在反思和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精心指导,指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问自己或他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是怎样使用已知信息的?);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这样对吗?有不合理的地方吗?);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性(还有其他方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指导学生在反思解题过程中运用了那些具体的策略,这些具体策略中包含了哪些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并对此进行加工、提炼、归纳而得到适用范围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

另外,反思评价也是让学生体验成功与进步的一个重要过程,能让成功的学生增强自信,让未成功的学生得到鞭策,让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得到张扬。

例如我让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题:在一个正方形花园的四周种树,每边都种有10棵,并且四个顶点都种有一棵树,花园四周共种树多少棵?很多同学都做出这样的答案:10×4 =40(棵)。这时我就引导学生画出每边种3棵或4棵情况的示意图,来归纳总结规律。从示意图上可以看出,每边种3棵,一共要种8棵而不是3×4=12(棵),每边种4棵是12棵,而不是4×4 = 16棵。为什么不论每边种3棵或4棵,都是比原来设想的少4棵呢?学生通仔细观察示意图,发现原来解答的错误在于把四个顶点上的4棵树计算了2次,所以都多算了4棵,正确的解答方法应该把重复计算的4棵减去。所以正确答案应是:10×4 – 4 = 36(棵)。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要对照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形成自我反馈机制,这是开展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所在。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之我见 第6篇

一、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给学生提供信息,教书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它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主观需求,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具独到的功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议案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特点,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生动插图,另一方面应了解学生的生活,心理和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情境让更多的学生带有积极的、主动的情绪参与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教学一年级的问题解决,应设计一些直观的、形象的学生喜欢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后边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如:在教学这样的一道解决问题,树上有8只小鸟,飞走了3只,还剩几只?教师如果在读题上下功夫,学生再怎么的听不出啥来,但是,教师如果用课件来演示,学生就能很直观地理解题意,列出式子:8—3=5,从而解决了问题。而在高年级的问题解决中,同样也可以利用直观的,演示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信息,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要想让学生学会植树问题,学生必须先理解间距、间隔数、棵数、然而用数字表达,学生不易理解,可是让学生举手,利用手指间的距离来理解间距、间隔数、棵数更是举手之劳,轻而易举。还有在教学“相遇问题”中的相对,同时,相遇、相距,如果用语言来表达是解释不清楚的,但是,让两名学生用动作演示(走路),学生就能很快地,很清楚地理解了这四个词,而在演示的过程中也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们高兴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们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生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二、教会学生提出问题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非常了不起的发现发明。从远古火的发明,造纸术、车轮的发明,以及近代内燃机、时钟的发明,到现代核能和计算机的开发利用都是值得人们称道的,其中技术被人们视作法宝。然而,在所有这些发现发明的背后蕴藏着另外一种“发明”,那就是善于提出好问题的技能。善于提问的倾向是一种健康的学习心理现象,也是学生具有探索精神和研究态度的体现。

1、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沃土

首先要有时对学生提问题的正确理念,对学生的提问采用欢迎的态度,并且站在他们一边,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如在教学小树乘法的解决问题时,教师出示课件,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图时,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说:老师,我想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提出问题创造条件,有时为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需要耐心等待,以便学生想出问题,并激励学生提出有效的和有挑战性问题,有价值的问题。

2、营造自由宽松的提问氛围

要学生敢提问、爱提问,就要改变一种观念:老师和书本上的话句是真理。应当设法让学生憧憬,老师也会有出错,书本也不一定对。学生只有改变这一观念,才能敢于提问题,爱提问题,有时要想学生多提问题,教师要克服那种迫不及待“告诉”学生的习惯心理。教师可以装着自己也有疑惑,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不堵死学生提出问题的通道。

3、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互相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三、注重思维能力的开发

常言道:做一切事情离不开思维。解决问题更离不开思维,因为思维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心脏。

1、采用“尝试”,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积极探索事物的倾向”。可见,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积极的去探索、去思考,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而采用“尝试法”教学,让学生通过尝一尝、猜一猜,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愿望,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数学的解决问题具有逻辑性和联系性,而小学的抽象思维水平不高,所以要让学生解决难一些的问题,就要教给他们思考的方法。可以教给学生采用直观材料帮助思维。如利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还可以交给学生逻辑推理方法,培养他们归纳和演绎推理及概括能力,如讲复合应用题时,可以先不讲例题,把例题思路分成几道简单的小题:

复习题:①一个水泥厂计划生产水泥400吨,已经生产了180吨,还剩下多少吨没有生产?

②一个水泥厂计划生产水泥220吨,5天生产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吨?

例题:

一个水泥厂计划生产水泥400吨,已经生产了180吨,剩下的要5天生产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吨?

这样的一组题目是相互联系的,前面的复习题是为例题铺垫的,这样设计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思维的彼岸、走向思维的顶峰。

四、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问题解决的途径昂很多,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低年级的学生,要选择直观的,操作性简单的,可以用摆一摆图形,通过摆图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摆图形这一活动中,概括知识的规律性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在中年级,又可以选择一些作用,折一折、量一量等帮助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性、探索性的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而高年级则可选择合作性的实验方法,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及技能,他们一具备做实验的条件,且通过实验可增强数学的实践性,正如美国的一句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因此,在高年级阶段的数学,教书要注意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五、巧设练习、巩固、运用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操作掌握了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教师要善于设计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进行使用。

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这里的温故是指前半段所学的新知识,而知新是指通过教师巧设练习而达到新的能力,新的技能的培养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平均数”这节课时,教完求平均数的方法后,设计如下的练习,辨析题:某个水池的平均深度是1.3米,小明身高1.35米,他下水会不会有危险呢?通过这样的练习加深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解决小产权房问题之我见 第7篇

发布时间:2008-10-31 9:58:20

国有基层粮食企业收储、销售、管理及财务收支状况,从全国范围来讲,国家审计机关组织 有关部门已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审计检查,对发现的各种违纪问题进行了严肃的处理,党中 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不少相关的政策法规,并指定中国发展银行对粮食的 收储、销售资金进行专门管理。这些对于规范基层粮食企业对粮食的收储、顺价销售、资金 回笼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受托参加了某县12个粮站及所属粮管所、两个直属公司19 99—2001年粮食收储管理和财务收支的审计工作。审计中,共计查出各种违纪违规金额1087 55万元,粮食盘亏17222987公斤。面对这些问题,笔者谈谈初浅的认识和见解。

一、问题的严重性

1陈化粮问题严重。经查全县12个粮站及两个公司2001年12月底止,共计储粮194亿公斤,其中约1亿公斤,(按审计核实陈化粮库存值每公斤110元计算)占总储粮的50%左右。如 某粮站共有陈化粮16037吨,占总储量的795%。陈化粮多,一方面占用了有限的仓库,造 成了一些粮食企业为了收购新粮,不得不在外租借简易仓库,有的甚至租用停产未用的企业 厂房储粮,增加外租仓费用。二是陈化粮所耗用的管理成本费用较高,如杀虫、防霉烂、翻 仓、仓库维修等,该县每年用于陈化粮的政策性补贴约2000万元左右(按每公斤每年2分计算)。三是由于陈化粮多,财政支付的管理费用多,据统计,各级财政用于该县的粮食补贴,陈化粮就占了50%左右,增加了财政负担。四是由于存放时间长,其价值下降幅度大,因此 处理陈化粮的价差损失大,截至2001年底止,该县处理陈化粮列“待处理财产损失”3541 7万元。

2顺价销售难度大。政策规定,粮食部门的粮食必须顺价销售,即不亏本销售,由于收购 时是按保护性政策收购,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收购价格本身就比较高,多数粮食品种不优良,属于大市货产品。相反,一些个体粮贩由于成本费用低,销售价格又不受国家限制,随行 就市自由定价,往往低于国家粮食企业的销售价进行销售,占领了很大一部分粮食销售市场,而国家粮食企业的粮食销售必须顺价销售,因此在价格上缺乏竞争力,销售难度大。该县 某粮站从1999年—2001年期间,共计销售粮食909604吨,其中2000年40378吨,2001 年345286吨,(2000年至2001年的销售中相当一部分是经政府批准处理陈化粮),呈下降趋 势。

3粮食收购困难。由于国家基层粮食企业要严格执行按保护价收购农民的粮食,而个体粮 贩则自由定价收购,其收购价往往都略高于保护价,同时有关部门对粮食市场和粮食企业管 理不够严格,个体商贩到处摆摊收购,方便农民,而国家粮食企业必须到粮库收购,加上一 些粮食企业服务质量差等原因,因此一些农民为了自身的利益和方便,不愿将粮食卖给国家,而愿卖给个体商贩。该县某产粮大区1999年—2001年期间,共计收购粮食约841128吨,其中:1999年370777吨,2000年357982吨,2001年112369吨,一年比一年下降。

4潜亏严重。表现为,一是陈化粮存在潜亏,该县已列帐的陈化粮损失为35417万元,如 果加上未列帐的陈化粮销售后可能出现的价差损失,问题就更严重了。二是基层粮食企业购 销粮食的资金发展银行对其实行“收一贷一,售一还一”的办法,由于一些粮食企业资金困 难,因此往往将仓存粮食销售后,回笼的货款未及时归还发行,将钱挪作它用,为了不被发 现,便不下财务库存粮食总帐和保管员实物明细帐,实际粮仓的粮食已经销售,形成潜在亏

损。某粮站截至2002年5月底止,采取上述方式挪用销售回笼资金276万元。三是盘亏数额 较大,未作处理,形成潜亏。截至2001年12月底止,全县共计盘亏17222987公斤,约占库 存的1%左右。

5虚开粮食收购的发票,套取发行粮食收购贷款后又虚开销售发票,套取进销价差,转入 “小金库”,挪着他用,甚至私分。某粮站1997年12月—1998年2月期间以虚列支出,空购 空卖大米,从中套取价差款151247元,列入附营业务收入(小金库帐),作为“小金库”资金

。1998年8月—2000年2月期间,以补助差旅费、拜年费等名义将列入附营业务收入的价差款 进行私分。1999年12月又虚开稻谷收购发票共计176858公斤,套取发行贷款147587元。该站 负责人及其有关人员均受到了法律的惩处。

6财政补贴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给基层粮食企业带来困难,截至2001年止,各级财政累计 欠该县粮食企业政策性补贴款105153万元,应补未补的待处理财产损失450604万元。

7基层粮食企业在财务收支中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违纪问题。经审计,查出该县3年间基

层粮食企业存在的各种违纪问题金额达108755万元。其中,乱挤乱摊成本费用达52862万 元,业务招待费超支1696万元,电话费超支137万元,违规计提福利费、补贴11584万 元。

8在粮食管理上,我们发现个别粮管所允许企业职工个人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或直接从国 家粮库购买粮食,在粮管所内,利用国家的场地和设备,就地加工出售,为个人谋取利益。同时将私人的粮食与国家的粮食混装在一个仓库内,公私无法分清。基层粮食盘亏、霉烂、变质问题时有发生,2000年底止,全县共计盘亏17703753公斤,盘盈480766公斤,相抵 后净盘亏17222987公斤,占帐面库存数19446815175公斤的1%左右。

9企业亏损严重。经审计,2001年止,全县亏损(不含财政已补数)488581万元,加上已 列帐待处理财产损失470027万元,和未列帐的陈化粮的价差损失(按预计陈化粮原值的25% 计算)282472万元,累计亏损预计将达到124108万元。

10附营业务收入逐年减少。某粮站截止2002年5月底止,附营业务收入累计亏损4373万

元,其中1998年结转盈利2482万元,1999年盈利464万元,2000年亏损3147万元,200 1年亏损4019万元,2002年1—5月亏损153万元。亏损呈上升趋势。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针对基层粮食企业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才能使企业走出困境。

1粮食科研部门要研究解决陈化粮的转化利用问题。陈化粮既不能食用,又占用了仓库,同时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管理,增加了财政补贴负担。粮食科研部门,应将陈 化粮的转化利用作为一项重要的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并将科研成果广泛运用于基层企业,使 陈化粮得到充分利用,其价值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解决陈化粮的关键问题,也是解决 目前仓库紧张、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的关键。各级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陈放时间长,但能 作为工业用、饲料用的陈化粮作降价销售处理,制定销售转化可用陈化粮的优惠政策;国家

粮食部门要加强市场调查研究,改进销售管理体制,在国家宏观控制下,增加调运销售计划 的自主性;鼓励基层粮食企业广开门路,开辟销售渠道,尽可能地销售,以减少损失。

2整顿粮食市场,规范粮食市场经济秩序,严格执行粮食个体准贩制度。粮食、工商、物 价、税务等行政执法部门,要对无证经营的个体粮贩进行坚决取缔,决不手软。政府要从严 控制审批从事个体粮贩的数量和经营范围。对已办取了购销许可证的个体粮贩的收购销售 行为,要进行监督检查,购销活动要在规定的地点、范围进行。购销价格要严格执行国家统 一购销价格,个体粮贩不能进行不正当竞争。对利用价格进行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的行为 要坚决打击,以规范粮食市场秩序。

3粮食企业要充分利用资金充足、仓容量大、有市场、粮食购销主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提 高服务质量,改变官商作风,灵活经营,增加购销网点,开展上门收购,方便农民售粮。要 依质论价,优质优价,不压级,不压价,不短斤少称,进行公平交易。收购粮食不打白条,不得利用农民售粮的机会,帮助某些部门从价款中搭车收费,代扣税费和提留,使农民得不 到实惠,而把粮食卖给个体粮贩。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科技攻关,对原粮进行 深加工,提高粮食的技术含量和价值,推出适销对路新的优质粮食制品,以满足消费者对粮 食制品的需要,繁荣市场,扩大销售,提高经济效益。

4发展银行作为国家管粮食收储的专业银行,负责供应收购资金,同时负责资金回笼,不 被挪作他用。因此,一定要认真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责,专管员要到第一线,到每个粮仓去实 地查验每笔购销业务。查验帐物是否相符,有无销售不下帐,形成潜在亏损。发展银行要实 行专管员责任追究制度。划片包干负责,发现问题,除要严肃处理粮食企业外,还应追究专 管员的责任。确保按保护价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在资金管理上,实现“收一贷一,销一还 一”,防止挪用资金,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基层粮食的购销业务。

5粮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大对基层粮食企业财务收支的督查力度,严处违纪行为,将有限的资金用于粮食企业。特别要严肃查处一些粮食企业在收取了财政补贴后,又在费用 中按相同标准列支修理费用,将拨付的维修费用用于修造职工宿舍、办公楼,或将拨款列入 其他应付款,而将实际发生支出的列入企业费用,人为增大了经营成本等违纪行为。

6改善财政补贴的拨付办法,减少中间环节,杜绝中间环节吃扣补贴行为。县级财政部门 对已到位的中央和地方对粮食的补贴应及时、足额直接拨付到基层粮食企业。任何部门都不 能吃扣或挪用、拖欠粮食政策性补贴。对过去已形成的应补未补财政补贴及待处理财产损失 应及时组织资金拨付到位。

7国有基层粮食企业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实行减员分流,开辟第三产业。过去国有基层粮 食企业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经费由国家补贴,铁饭碗,吃大锅饭,职工人数增长过快,队伍庞大,剩余人员过多,且缺乏紧迫感和竞争谋生的意识。加之粮食企业是老企业,离退 休职工多,企业负担重。因此,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实行减员分流,对多余的人员,要从 企业中分离出来,让他们参加社会人才市场的竞争,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开辟第三产业; 对已经离退休的老同志,要按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交给社会养老保险机构负责;对于多余、陈旧的设备等资产要积极做变现处理,以增加发展资金;对在岗职工要满负荷工作,实行 定岗、定职、定责、定收购销售任务,实行费用包干等方法,并与职工的工资、奖金直接挂 钩,奖优罚劣,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增加收储、销售任务,节约费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国有基层粮食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当好粮食购销主渠道的角色。

8农业部门要积极研究和推广优质新品种,提高粮食质量。粮食企业粮食销售不畅,其中 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粮食品种老化、质量低劣,不受消费者欢迎。实践证明,优质新品种粮食 是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有广阔的市场,其销售价格也大大高于低劣品种,经济效益也好。因此,必须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研究和推广优质粮食新品种,打造自己的名牌,不断开拓 粮食发展的新路子。

解决小产权房问题途径的探讨 第8篇

所谓“小产权房”, 是指在农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 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购买的, 没有取得合法房产证明的房屋, 它不是法律上的概念, 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因小产权房没有合法的产权证, 缺乏正式的身份, 由此衍生了诸如产权纠纷、扰乱房地产秩序等一系列问题, 这样就使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1]。2011年11月,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政策发布, 明确指出小产权房不得登记发证。2012年2月, 国土部发言人表示将于2012年试点清理小产权房。尽管国家土地管理有关部门多次出台文件, 禁止城市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或建于其上的房屋, 但小产权房仍然在全国范围迅速蔓延。据国土资源部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 截至2008年上半年, 全国小产权房面积已经达到70亿平方米。小产权房问题产生的危害是极其深远的, 解决小产权房问题已刻不容缓。对小产权房的发展和已建的小产权房问题应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 实行堵疏结合[2]。

一、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对小产权房抑制和防范最根本的措施在于, 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对农村土地的产权界定、土地利益分配、产权运作方式形成一套长效机制, 完善现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 使农民土地的权利和责任更加明晰, 农村土地资产有合法合规的正常流转渠道。从而保护属于农民的土地权益, 使农民摒弃类似小产权房开发这样对土地资产的短期占夺行为, 从根本上遏制对农村土地的无序占夺。

1. 明确农村土地产权主体。

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目前表现出的主要问题在于所有权行使主体的多元化, 乡 (镇) 、村、村民小组都可以成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 在具体实践中常常出现各所有权主体之间的权利争夺与利益侵害。又鉴于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要在保发展的总体目标下结合体系化改革和渐进式改革, 既把握改革路线, 同时又要符合中国基本经济制度, 还要尽量降低改革变迁的成本。所以在土地所有权制度方面我们要做的是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 而不是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

2. 构建以使用权为核心的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体系。

事实上, 当前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意识形态意义高于其实际的经济意义。应在农村土地所有权上保持现行国家和集体土地公有制的制度, 同时, 建立城乡不同所有土地的统一使用权的复式体系。在政策、立法和实践中, 可以逐步淡化土地所有权概念, 着力于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制度和法律建设, 构建以使用权为核心的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体系, 逐步完善集体土地产权权能[3]。

3. 保护农地财产权益, 改革现行土地征收制度。

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在安排与设计上不合理直接导致失地农民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成为导致小产权房的诸多土地问题的直接原因。因此, 应改革和完善中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首先要明确“国家公共利益”标准, 缩小征地范围, 禁止以公共利益的名义进行商业开发损害农民利益。其次是要改革土地征收补偿机制, 提高土地征收标准, 寻求政府、开发商、失地农民间最佳的利益分配结合点。土地征收补偿可用“片区综合价”逐步代替现行的“年产值倍数法”, 坚持市场运作机制, 将上地按地段、地类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基准地价, 在统一征地时, 实行统一的补偿标准。同时, 建立科学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和农用地价格评估体系, 对土地进行科学地评估。另外还应严格实行征地公告等, 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异议权和监督权。

二、加强农村土地利用管理

针对中国目前农村土地管理的不足,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土地利用的管理, 从制度上制止小产权房的开发。

1. 规范宅基地管理。

首先按照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和控制增量、合理布局、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总要求, 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 结合土地资源条件, 按照节约集约用地要求修订宅基地标准。同时, 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 推进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结合实际情况该办证的办证, 该处罚的处罚。对违反村镇规划、一户多宅、划新不丢旧和超面积的宅基地坚决不予审批。对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宅基地和在宅基地上违法建造住宅, 未申请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 不予受理。空闲或房屋灭失二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宅基地, 可以由所在集体申报当地土地管理部门收回宅基地使用权。对今后的宅基地按法定程序申请、审核、报批, 统一进行规范化管理[4]。

2. 鼓励宅基地退出。

针对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和宅基地粗放利用现状, 应鼓励宅基地退出机制的探索。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计划于2020年基本完成农民进城的任务, 届时城镇化率从目前的45.2%提升到70%, 这意味着在未来十三年中将有800万左右的农民变为市民。重庆已经试点宅基地和承包地换城市住房和社保的做法, 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这样的资源整合, 对于交出宅基地的那部分进城农民而言, 他们闲置的资产得以盘活, 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而对于国家而言, 可以重新整理推出的宅基地, 可能会复耕增加耕地面积, 也可能转化为建设用地补充市场, 这种提高宅基地利用的集约度的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能预制小产权房的滋生。

3. 进一步改革土地行政管理体制, 加强土地监管。

中国目前土地管理部门虽然已实行了省以下的垂直管理体制, 并配套出台了土地督察制度、省长负责制, 但由于改革的力度不够, 尚难以发挥其预想的作用。仍然存在基层土地管理部门主动或被迫与地方政府联手进行违法违规操作, 造成对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制约的失灵。在土地管理体制上我们应进一步改革, 建立土地管理部门的中央垂直管理体制, 只有强化集中控制的权力, 实现了人员编制、经费和管理上的独立, 土地管理部门才能真正发挥对地方土地利用行为的监督作用。同时强化政府的土地管理职能, 加强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 赋予土地管理部门必要的行政处罚权, 建立与司法机关的联动协调机制, 从制度上打击小产权房开发的行为。

三、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

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 从根本上来说需要减小对小产权房的需求量, 这就需要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因此有赖于发展健康有序的房地产业的发展。中国目前城镇人口已达到5.8亿, 城镇化水平已超过了45%,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城市化转型。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预期:“按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测算, 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左右的人口。”各级政府需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 促进房地产市场合理有序地发展。

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地发展, 需要对房地产市场的供应进行控制, 需求上引导合理消费, 抑制投机, 并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

四、健全城市住房保障系统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已成为当务之急。应该把住房问题从单纯的消费品供应层面, 提升到基本保障的高度, 不能完全推向市场仅实行有限的市场化。首先, 国家要按照各地区城镇人口的一定比例, 考虑当地人均收入和住房需求等因素, 下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指标。加大覆盖面, 尽量消除“夹心层”, 对在城市有固定工作并达到一定工作年限的农民工也应考虑在内。其次, 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指标要实行计划单列, 确保住房保障土地供应。避免因土地指标不足影响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再次, 各级财政在预算安排时, 每年都要安排住房保障专项资金, 提高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住房保障的比例。国土拥有为民生服务的公益属性, 政府的土地收入应该大力投入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另外, 应更多地利用金融创新, 改变廉租房融资大都受限于当地财政的状况, 将僵化的政府直接主导型融资方式, 转化为政府引导下的商业化运作方式[5]。

五、加强农民新村建设的规划和管理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改变村容村貌, 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们不可能因为村庄整治建设过程中出现小产权房这样的问题就对其否定和停止, 而是要汲取经验教训继续和完善这项工程。农民新村的建设要突出规划的作用, 用科学的规划作为指导, 加强规范和管理, 防止继续出现打着新农村建设旗号的小产权房。首先, 土地部门应针对新农村建设编制详细的村镇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本地经济的发展情况, 本着节约、集约土地的原则, 将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生活住宅用地和耕地集中区片制定有前瞻性的详细规划。其次, 要规范土地规划频繁修改和调整, 确保土地规划认真实施。严格管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调整, 建立规划修改联动机制, 建立规划修改备案制度, 建立违规、越权批准修改、调整规划的惩罚制度。第三, 对于农民新村要求要一切从农村的实际出发, 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民主决策、规范民主管理、加强民主监督, 实施村务民主听证, 确保村民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议事权和监督权, 规范和公开村务、财务。此外, 住宅建设应依据规划做好审批、审查工作和登记工作。防止随意乱占乱建, 任意多建和对外销售。

六、规范政府职能和权力, 加强监督力度

1. 加强执法力度。

小产权房的出现和扩大, 与地方政府的“不作为”有很大关系, 甚至还存在一些暗箱交易。我们应当加大巡查力度和加强协管员监督管理机制, 发现为苗头及时进行制止, 不等非法占地建住宅形成事实就处理到位, 避免给后期执法工作造成被动, 对非法转让宅基地的一律不再审批新的宅基地, 一经发现坚决从重从严处罚。加大对地方政府监管不力和执法不严的惩处力度。对违法行为涉及的国家公务人员、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 将由纪检监察部门从严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6]。

2. 对现有的小产权房分情况进行清理。

对现有小产权房进行清理要区别不同情况, 予以不同处理。对建设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小产权房, 并且符合乡镇规划的, 可以责令补办手续、补交土地出让金和税费, 在现有法律体系内予以合法化;对占用农用地, 尤其是耕地的小产权房要坚决予以拆除, 防止新的“小产权房”现象出现, 以保护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动摇。

3. 重视群众和舆论监督。

群众和舆论监督对规范小产权房的建设与买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监督举报

[6]张汉林, 魏磊.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安全形势分析及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 2009, (6) :4-9

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产权房这一违法行为。给予举报人员重赏, 让举报的通道更顺畅。另外设立举报监督机制, 对于接到举报不作为的人予以惩罚。

结论

小产权房是一种自发行为, 从建设到销售都没有正规合法的手续, 并未纳入统一管理, 其存在不在法律的保护范围之内, 也使相关部门失去应得利益, 对耕地保护政策严重不利, 但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原因, 它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存在或蔓延。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小产权房问题时客观、理性地思考, 找出既能满足广大市民住房需求又能充分体现政府公平的解决措施。

[责任编辑陈凤雪

参考文献

[1]阮可“.小产权房”的风险链[J].中国土地, 2008, (2) :45-46.

[2]张占录.以土地发展权合理配置解决小产权房问题[J].城乡建设, 2009, (7) :67-68.

[3]韩立达, 朱代军.对中国小产权房问题的认识——基于成本—效益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 2009, (8) :69-73.

[4]张小虎, 雷国平, 袁磊.对小产权房问题的思考[J].商业研究, 2009, (8) :132-133.

[5]秦中春.当前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J].财经界, 2009, (7) :28-29.

上一篇:25课测试卷下一篇:施工组织设计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