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复习中应用

2024-07-19

思维导图复习中应用(精选9篇)

思维导图复习中应用 第1篇

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课的全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完善知识架构,补充知识盲点,实现师生之间的自评和互评,使小学生能够找到今后的学习方向.一、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在传统的复习课中,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越俎代庖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枯燥的讲解和复习往往不感兴趣,听课的效率很低,难以达到复习课的教学目的。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将复习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有了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的机会。在复习课上,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来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主动思维和动手的机会。由于思维导图是发散性的、富有个性的,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将最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绘制出来。例如,学生可以选择知识树、树形图、伞状图、包含图等多种方式,并在思维导图中添加图形和解释说明,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以“四边形”这个中心词为例,学生绘制出了各种形态的思维导图,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思维和动手的快乐,并对自己的知识盲点进行了有效梳理。

二、丰富师生的评价方式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复习课中,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单边评价,缺少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造成学生并不清楚自己对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思维导图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评价工作,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例如,两个图都是学生绘制的以平面图形为中心词的思维导图,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思维导图和其他同学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能够直观地发现自己认知结构和知识掌握方面的不足,并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例如,其中一个图在详细程度方面就不如另一个图,说明在知识掌握情况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

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情况、认知结构的完整度和知识掌握的情况,从而确定复

习课的重点和难点。思维导图给了师生一个很好的自评和互评的机会,使小学数学复习课的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也能够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肯定,并自觉地找出自己的知识盲点,并进行补充。

三、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复习课的学习积极性

在以往的数学复习课中,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充当课堂的“参与者”而不是“构建者”,长此以往,会使小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打破这种被动的局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对脑海中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主动的搜索和重塑,挖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点进行重新排列,从而主动在脑海中生成一张完整的知识思维导图。这样能够使小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自由的发挥,成为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和主动性的学习个体。在对某一分支进行梳理时,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充分实现知识的共享与交流。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对于小学生梳理和整合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有着重要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通过复习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今后的中学学习奠定基础。

思维导图复习中应用 第2篇

孙丽萍

复习课作为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将已学知识中的重难点和零散的知识综合起来,通过归纳、整合、深加工,从而形成清晰、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以促进学生对复习内容的记忆、理解、巩固和深化。

然而,在初中英语中考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经常遭遇这样的问题:许多学生对复习课不重视。有的认为“复习的内容已基本掌握,炒冷饭,浪费时间。”有的说“复习课一综合,平时学的东西没掌握好,容易顾此失彼。”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学生在复习课前的自主复习不够,导致复习课无法达成查漏补缺的效能;二是学生的复习处于被动接受,导致课堂复习效率低下;三是学生平时自主巩固学习不够,导致语言输出贫乏。面对如此令人焦虑的复习课现状,在此我引入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在复习课上做了一些尝试。

一、思维导图理论概述

1.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可以帮助学习和思考的思维工具。它的使用要求先写下基本概念,然后再从中辐射出与其相关的想法和思维动向。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他通过让使用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关注中心的办法,然后再慢慢地找出并画出与其相关的分支。思维导图实际上是用分割知识框架的方式来帮助我们理解并且记住信息的一种方式。如下图:该思维导图的中心话题是篮球,由此话题辐射出来,发散思维去思考篮球的历史及发展,游戏的规则和它的流行程度,用归类的方式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识记与此相关的信息。

2.思维导图之所以适用于复习课,其理由如下:(一)利用“思维导图”,增强复习课课前自我复习的效果,引导学生自我梳理知识、查漏补缺,养成复习的好习惯。在复习课前以话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可激活原有知识,自主添加新知识,并且学会自我诊断该话题的最近发展区、学习目标及重难点,从而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二)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复习课课中复习效率,高效实现词汇句型复习,提高语言输出能力,完善知识结构、语言技能。在复习课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搭建平台,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复习词汇,并检测学生预习和掌握情况。同时,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充分的说的练习,从而为写打下基础。(三)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复习课后进行知识巩固与迁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复习课后,让学生完成重构思维导图的作业,可以再次强化相应的“图式”在学生脑海中的建立,根据艾宾诺斯遗忘曲线,当天再一次的思维导图的绘画,可以使学生及时巩固当天所复习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的迁移。

二、案例描述

针对Music这一主题复习课的内容,可以围绕音乐的类型、与音乐有关的单词、音乐家、乐器等内容来展开,其中如何准确使用定语从句来描述一种喜欢的音乐是重难点。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围绕这几个方面去逐一突破,那么在遇到此类话题的语篇时就能轻而易举的勾画出文章的主题脉络,甚至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一个关于最喜欢的音乐家的小语段。以复习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第九单元为例,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如下:(1)教师利用PPT课件播放不同音乐的旋律,激活学生头脑中产生关于音乐知识点的联想知识。(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联想。问题如下: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know?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best ? Why do you like it?同时给出关键词 music,lyrics,musician,song等,这些词就构成了本课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和第一层次。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对抽象词有了直观的印象,并且在单词之间建立了联系,使得单词的记忆从以往的以“个”为单位转变为“组”“块”为单位。极大地提高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效果。在本节课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迅速从自己的已知知识中提取出关于音乐的单词量,复习效率大大提高。如下图:

三、启示和思考

思维导图在复习课后的知识点输出环节该如何使用?能否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为此,我在另一个关于Festival的复习教学中,继续进行了思维导图的实践和研究,找到了一些恰当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有效输出的一些办法。1.利用课本关于Halloween的听力,先由教师呈现思维导图,概要性地介绍这个西方重要的节日;然后,根据中心主题和主干提出问题,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此时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利用思维导图呈现答案的关键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复述听力内容。2.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听力后制作的思维导图展开讨论活动,即在全班范围内展开分享和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调整思维导图框架和结构,并完成主要知识点的教学。这些活动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抢答和补充;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提出与听力相关的问题,其他学生回答等。为了增加趣味性,这些活动都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3.复习巩固,输出语言。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复述课文,可以复述全文,也可以复述片段,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复述。提出关键词,回家制作一张自己感兴趣的节日思维导图,并最后在全班进行复述,并写成一篇小作文。本节课结束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内容,了解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以及在谈论节日话题时可能会涉及的内容;最后,教师用课件向学生呈现利用MindMap软件制作的思维导图,向学生介绍该软件和简单的使用方法,建议学生进行尝试,来制作一张关于自己的思维导图。

结束语:寓思维导图于复习课中,有助于明确复习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整合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总结、归纳、整合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英语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将复习内容结构化、直观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自我梳理知识、查漏补缺,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当然,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复习教学中的运用尚不普遍,也有许多困难,但若能坚持实践和研究,不断改进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思维导图在英语复习课教学中将大有可为。

思维导图在高考英语复习中的应用 第3篇

高考复习一般分为课本梳理、语法和专项复习以及模拟综合三轮复习方式。由于时间紧迫, 高考复习中经常出现教师填鸭式灌输或以练代讲的题海战术, 这两种方式都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无法参与课堂, 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和机械训练, 因而学生缺乏动力和兴趣, 造成英语复习常常繁杂枯燥、效率较低, 为改善这一情况, 笔者试图将思维导图应用在英语高考复习中, 希望得到广大一线教师和学者的认同, 为高考英语复习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思维导图理论基础

思维导图, 又称心智图 (Mind Map) , 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 每个词或者图像自身都能成为一个子中心或者联想, 整个合起来以一种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扩散, 或者归于一个共同的中心。

思维导图利用各种形状、线条和颜色将抽象的信息变成容易记忆的彩图, 将各级主题用特定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 在关键词与图像、色彩之间建立链接, 充分利用左右脑的机能, 以及记忆思维的规律, 实现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帮助人们改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 有一些教育界的先行者正在努力将思维导图与英语教育结合起来 (李军华, 2007;吉桂凤, 2011) , 但是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更多的教师做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将思维导图与高考英语复习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 以期改善高考英语复习的现状。

三、应用原则

针对高考英语复习的特点, 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时也应遵循以下原则:

1、概括性

结合高考复习的特点, 应用思维导图时应该是课文重要内容及重要单词和词组的整合, 以简单明了的结构化图谱帮助学生找到重点内容的同时减轻记忆负担,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储存和提取知识, 所以应尽量选用关键词概括主要信息。

2、逻辑性

青少年正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 所以在高中课堂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重要。思维导图虽然结构简单灵活, 但是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排列混乱的情况, 恰当利用其内在的条理和逻辑顺序, 让学生能够理解教师所要展示或者希望学生展示出的内容。

3、新颖性

高考复习不同于课本内容的日常教学, 此时学生对于课本内容已经比较熟悉, 或者在教学时教师就已经向学生展示过课本内容的思维导图, 如果仍然从原有的角度进行分析展示, 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 不利于教学内容的顺利展开, 所以教师应尽量创新, 以全新的视角或者截然不同的方式勾勒思维导图, 给学生新鲜感的刺激, 帮助其增加复习的兴趣。例如, 教师可以从整个单元、整本书或者整套教材出发, 站在更高的角度解析, 让学生对课本内容有整体的把握。

4、挑战性

有效教学必须落实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如果所有学生都可以毫不费力地完成教师设计的思维导图, 那么这样的思维导图是失败的, 教师必须依据学生情况, 合理设计难度梯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复习动力。在复习中, 学生易忽视课文梳理, 适当的挑战性能引起学生对课文梳理的重视。

三、举例分析

为了更加清晰地说明如何在英语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 本文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模块5中unit15 Learning为例, 笔者尝试设计了内容梳理图和语法分析图:

1、内容梳理图

笔者由于篇幅限制只设计了较为简单的思维导图, 教师在实际应用时可适当添加重点词汇、重点句型、语法点等内容。

2、语法分析图

笔者从本单元中选取其中一个语法点设计语法分析思维导图。

教师在实际应用中不需拘泥于思维导图的某一特定模式, 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喜好等灵活变通;也可以把内容梳理与语法整合到同一思维导图中, 使知识更具整体性和系统性。

四、结语

上述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合的复习方法, 不仅适用于高考首轮复习, 也可用于英语日常教学的单元复习和专题整合中。

总之, 在高三英语复习中, 教师要摒弃那种片面追求完整、满堂灌、低级层次的重复操练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简单、快捷、高效的特点使教师可以在复习课中安排多个单元的内容梳理, 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也为高考复习节省出了宝贵的时间。

系统、全面、完整的思维导图,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词法句法之外对文章内容和结构有整体的把握, 巩固文化知识的同时, 在语境中巩固语法技能, 深化了主题。教师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精神, 将设计思维导图的任务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来整合课本内容, 实现学生的自我复习, 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增强复习课的实践性和主动性, 提高高考英语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英]东尼·博赞.思维导图——提高英语技能的10中方法[M].张霞, 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2]吉桂凤.描绘生动的思维可视图谱, 构建鲜活的知识学习网络[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1.

[3]李军华.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英语教育, 2007 (4) :46-50.

高中生物复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第4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随着我国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高中生物学科的教育地位不断提高,优化高中生物教学,提高生物复习的有效性,是每一位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將思维导图应用到高中生物复习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学习方式,对于高中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复习,是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环节,提高复习效率,才能让学生的高考能力得到提升。

一、思维导图的应用步骤

思维导图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要对其进行高效利用,必须先明确其应用的步骤。

第一,以白纸为载体,以白纸的中心为思维导图的核心,以此为中心向任意方向扩展。这符合学生思维运动的特点,无限制无条件,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二,用一个图像去表达头脑中的想法,思维导图不仅能促进学生想象,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第三,将颜色与图像结合在一起。颜色,同图像一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颜色给思维导图生命力,会让高中学生更乐于在课堂中使用它。第四,将思维导图的核心与各个主要分支联系在一起,中心连接一级分支,一级分支连接二级分支。分支具有层次性,学生的想法也具有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律,因此,思维导图能够十分清晰地表达学生的思维想法。用分支的连接将生物知识的各个知识联系在一起,能够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第五,避免用直线绘制思维导图,建议用柔和的曲线绘制思维导图,提高思维导图的灵活度。第六,连接各级别分支的直线上要写一个关键词,指出分支的方向。关键词的选择权在于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最符合个人思维逻辑特点的关键词,方便自己利用思维导图。第七,尝试在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利用多个图形代替文字,提高学生生物复习的趣味性。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中的应用

将思维导图运用在高中生物复习实践中,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将思维导图与高中生物复习的不同模块结合在一起。

(一)利用思维导图优化生物笔记

高中生物知识点较多,特别在复习阶段,教师会引导学生将学会的知识点都重新梳理一遍。大多数高中学生在复习课堂中一直在记笔记,根本没有时间去消化复习的知识点。知识点过多,不利于学生总结,课堂中所记的笔记也缺少系统性。利用思维导图去记笔记,会让笔记变得有序起来,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设计生物复习思维导图,笔记内容一目了然。

在高中生物复习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记笔记。教师要以身作则,改革传统的板书模式,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写板书,培养学生正确的记笔记习惯。例如,在复习有关细胞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以细胞为核心,分散出结构、成分等一级分支,引导学生细化一个复习主题,记下系统的笔记。

(二)利用思维导图复习与巩固知识点

之所以开展复习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对生物知识点有更深的印象,建立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浏览生物课本,再次回顾所学生物知识,特别去记忆一些重点内容。传统的复习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此相比,思维导图式的复习方法更加简单。

教师可以针对复习内容设计一个思维导图,让学生浏览思维导图,看自己对哪一部分知识不熟悉,或者学习上有漏洞,再翻开课本去阅读这一部分内容。思维导图没有太多文字,方便浏览,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去复习,能够提高学生复习的针对性,节省大量的复习时间。

(三)利用思维导图解决复习问题

培养学生的生物知识应用能力,是生物学科的教学目标。生物复习,是为了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生物知识基础,形成全面的生物思维,更是为了解决生物学习中的问题。关键词,是思维导图的法宝。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去复习,将注意力放在思维导图的关键词上,并结合关键词收集头脑中的生物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当学生有疑惑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学生的疑惑分解开来,用思维导图去分析问题。比如,当学生为“植物怎么会具有向光性?”这一问题疑惑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去思考:“单侧光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植物向光弯曲的部分在哪里?尖端与植物生长有关系吗?”让学生一步一步接近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构建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给学生更加轻松与高效的生物学习体验,是高中生物教师的重要任务。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与学习手段,更是高中生应当了解的学习技巧。将思维导图与至关重要的高中生物复习环节结合在一起,简化了复习的思维,明晰了生物学科重点知识,才能保证学生生物学习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兆胡,刘克让.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主题先行存疑与警惕[J].中学生物学,2015(12).

[2]王婷婷.如何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兴趣[J].新课程:中学,2015(2).

[3]黄海潮.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文理导航:中旬,2015(9).

思维导图在期末复习的应用随笔 第5篇

教学随笔

我思故我在

----思维导图教学应用心得体会

二数 陈冬冬

背景

不久前,我上课的时候发现我班的杨文栋在记我的笔记,板书。我很惊讶好奇,他是怎么做的。我只见他把一张A4纸叠了3次,在每个小页纸上,写上本单元重要的知识点和他的理解。我还是表扬了他,毕竟是二年级的孩子。我就在想在这个阶段引导孩子们进行思维的整理,全面发展孩子的水平。

过程

我慢慢的发现思维导图,于是对思维导图很感兴趣,然后自己才在网上、书籍和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慢慢地积累了一些对思维导图的认识,才第一次慢慢了解到“思维导图”的概念,我才知道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此后,我在教学和自己的学习中主动自觉地运用其基本原理绘制了一些思维导图,努力使“思维导图”的方法成为我的一种学习习惯和一种思维方式。

我认为“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先进的思维方法,对于全面提高和发展一个人健全的思维品质具有非凡的价值,这种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一定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人都可以学会运用思维导图,一个人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他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挖掘出自己的思维潜力。

2、思维导图能够充分体现一个人的思维特点,因而具有非常强的个性化特征。由于作者的知识结构、思维习惯、生活和工作经验的不同,其所制作的思维导图也非常不同,因此,思维导图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和充分体现个体思维的多样性。

3、思维导图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对其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新郑市郑韩路小学

教学随笔

统的描述与分析,非常有助于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

4、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使一个学习者真正实现终身化学习和学会学习的目标。

我在班上尝试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还是有孩子做的挺不错的,我在学生制作完后,并不是就放到那里而是结合复习的内容,拿着自己制作的给大家讲解你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哪里最重要,所以孩子对知识的框架构成就比较的熟悉了,效果很好。

思维导图复习中应用 第6篇

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徐伟

新课标标准下对小学数学的要求是在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及观念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目的是通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新的能力,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一、案例分析:谈本次课的内容

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包括(1)三角形的定义(2)各部分名称(3)三角形的特征(4)三角形的分类(5)三角形的应用内容,由于这些内容散见于一至五年级各个不同阶段,所以本节整理复习课的内容较多,涵盖面广。

二、案例评析:

(一)思维导图引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本节课结构设计上的主要目的是:自主回顾、再现知识;合作整理、构建网络。思维导图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如何让学生从认识思维导图、了解思维导图到能够看懂思维导图,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相关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针对学生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步骤:

1、自主回顾、再现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加工和整理。小学阶段从一年级就开始有所认识,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对三角形既有一定认识,同时也有知识点的遗忘。我采取:首先引导学生对已知知识点进行梳理,为了调动小学生“我知道”“我想说”的表现欲望,同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已有知识的自身整理水平,我让学生把自己课前整理的结果进行展示和汇报,教师通过板书的形式,再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我发现这个时候学生的知识点是自由的、零散的,甚至是跳跃的,不系统,多个零散的知识学生还不能进行有效的联系。这时,就需要教师将学生说到的知识点进行一级分支,帮助学生进行初级思维导图的制作。一个完整的整理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梳理,还有方法的提升,我将这节课内容分为五个一级分支(1)三角形的定义(2)各部分名称(3)三角形的特征(4)三角形的分类(5)三角形的应用

我和学生一起将“三角形”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类,引导学生在分组进行归纳整理时,再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各部分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格图。在这层总结中,不论是整理的内容,还是整理的方式,较之前都有很大的进步。

2、合作整理,构建网络,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表达和合作学习。运用思维导图能使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得比较直观, 成为整理复习课的有效方法之一。复习课其实是锻炼学生如何对知识继续浓缩,它的学习是学生发展数学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利用老师的一级分支进行二次整理制作的思维导图,可以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通过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解释,说说思维导图中各个概念的具体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设计好练习题,结合复习内容培养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点的分析解题能力。

1、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为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我设计了一些判断或选择练习题,通过板书的方式进一步阐述知识点。例如:三角形是由三条边组成的。(x)学生分析三角形是有三条边,但是结合复习内容的概念部分(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围成的封闭图形),不难发现: 三条边是首尾顺次连接的,而不是简单的组成。这样就可以判断此题是错误的。

2、设计多种练习,通过多种练习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例如:从20厘米,10厘米,10厘米,8厘米四根小棒中任意选择三根围成三角形,你想怎样选择?四根小棒让学生任意组合再说明各自的理由,引发学生之间的评价、讨论。这样的练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知识的灵活运用。

3、设计的练习题的难度要适中,巧妙运用对比变形,寻找解题技巧。例如:(1)在等腰三角形中,一个角40°,另外两个角多少度?(2)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角40°,另外两个角多少度?

这两个题的相同点是都有一个角是40度,都是求另外两个角,不同点是在不同的三角形内,这也是本题的解决关键,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而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这样的对比更容易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板书设计新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作为新型的教学工具,为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同时思维导图丰富的色彩也为课堂教学増色不少。比如在板书设计方面能清晰地呈现知识的框架,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突出重、难点,将教学的主要概念和联系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而且各个分支的不同色彩也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本节课内容的五个一级分支(1)三角形的定义(2)各部分名称(3)三角形的特征(4)三角形的分类(5)三角形的应用分别以黑、红、蓝、黄、紫来区别。

针对基础知识教学的传统模式,比如告知式、灌输式已经不再适用。要想有效落实基础知识的教学,必须探求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方式。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工具,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利用思维导图,教师能够更清晰地呈现知识的结构,更有条理地进行教学,更加简明扼要地表达逻辑关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的“学”,能帮助学生理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已形成的知识有正确的理解,使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产生联系,新旧知识相互渗透。掌握这种分析方法可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难题变易,对发散学生思维,灵活掌握解题思路将大有益处。

思维导图复习中应用 第7篇

当前初中数学课改的重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那么如何有效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呢?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初中复习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思维导图以其身的特点和优势进入了广大数学教师的视野,并纳入教学设计的环节,通过实践,更多的初中数学教师把思维导图引入复习课。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及功能

思维导图(Mind Map),又称“心智图”,是一种以图形和画面为载体的思维工具,使用各种颜色、符号、词语及图形图像等,构成一套简单的图像流程,模拟人脑的思维过程,强化联想能力,同时也能突出思维过程的重点和关键点。它能够直观地、有层次地显示出篇章的组织结构、连接方式。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缜密的科学思维方式,理解与表达皆具有很强的分析型特点,是合作学习教学中另一个最常使用的思维方法。它最强大的功能在于其能够调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

二、思维导图能优化初中数学复习课的原因

人的大脑具有记住图像性的东西比记住文字更容易一些的特点,思维导图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思维导图让人的思维路线更一目了然,更具有逻辑性,让的大脑处于兴奋和努力创造的活跃状态,提高思考效率。总之,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记忆方法有很大的比较优势。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能帮助学生使所学数学知识清晰化,成倍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获得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而且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是要符合其认知规律的。而思维导图作为一个教学工具,能够将零散的知识体系化,能够将模糊的问题清晰化,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和认知难度,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极大的帮助。具体表现为:通过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用很简单的一张图形就能将一个章节的知识点总结下来,这使学生从厚重的书本中解脱出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系统化。数学单个的知识学习相对来说是简单的。但是数学难学一般都是体现在知识的系统性上,即学生难以运用系统的知识去解题。运用思维导图,使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并使学生能够达到想达到的目标,包括:快速的记笔记,顺利通过考试,轻松的表达沟通等。由于复习的时候,学生也只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复习,这大大唤醒了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记忆,并将其与其他问题进行联想,从而提高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这无疑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此外,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3)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精细化。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而这种思维是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好把握。那么,运用思维导图之后,学生思维导图就是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意思维,将各种零散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它把有时候看似不相关的知识点综合在一起,反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对于新事物和新问题的产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让学生更容易对已学知识体系化。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画图,对知识领域整体布局思考,提炼主题。然后通过分析抽象、复杂的知识点,从众多的、无规律的信息中精简出主题,从而达到思维的精细化。

从以上可以看出,思维导图具有强大的处理知识、整合知识,并使知识体系可视化的强大功能。这正好与数学复习课的目的相契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能很快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概念体系,进行查漏补缺,思维导图的可视性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记忆效率等,采用思维导图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课在新授课时,知识都是细碎、零散和没有联系的,因此,每一章学习完后,有必要对已学知识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梳理,以达到将这些较为散乱的知识有机整合的目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框架,从而搭建起数学思维的框架,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初中数学复习课面临三大难题: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灵活性大。数学教师在复习课上不能忽略每个章节中的任何细节,但是有些学生因为承受不住这样大容量的知识。同时复习课是对已有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梳理,强化知识体系在数学思维中的作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在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当前对初中学生的数学考查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更注重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要求初中数学复习课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综合思维能力。这三方面的因素也导致了初中数学复习课效果不好。然而,数学复习课又需要达到夯实基础、提炼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深化理解、综合提升的目标,这就需要能够找到一种合理的方法帮助学生来实现这一目的。

思维导图进入数学教学中恰好能满足这一需求。教师利用思维导图,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对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达到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课前,教师将下节课要复习的内容的中心主题,要求学生独立绘制复习内容的思维导图。学生则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把前面所学的知识想办法梳理一遍,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找出自身的知识盲点和不足。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来听课,这样无疑提高了复习课的学习效果。

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重点讲解列出的中心主题及相关概念,并指出相关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教师在学生展示时,适时引导学生指出现有思维导图中存在的缺点,并分析其原因,从而加以改进。教师再展示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学生通过对比,能够进一步辨识出自己的知识盲区。同时,学生也能提高记笔记的效率。借助于思维导图,学生只需要记录自身存在缺陷的地方,这大大减少了学生记笔记所耗费的时间,而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弥补自己的不足的学习中。

思维导图复习中应用 第8篇

本研究开展于某校高三的两个班级中, 以对照形式, 分别将两个班称为“对照班”和“实验班”, 前者以常规方法复习, 后者以思维导图复习。

二、研究过程

(一) 前测及分析

两个班级于2013年9月2日进行生物学课程测试, 其结果如下:

上表说明, 两班生物学业成绩并未呈现显著差异。

上表说明:两班男女生成绩并未呈现显著差异。班级人数平均值标准差IZI值显

(二) 实验实施的步骤和过程班级人数平均值标准差

1.了解思维导图实验班51实验班51

教师对思维导图的特点、制作方式加以讲解, 学生对其加以了解与记忆。对照班49 71.55 10.442.61非常显著对照班4971.5510.442.61非常显著

2.制作思维导图

从分层递进、循序渐进的原则出发, 分三个环节开展实际教学:性别班级人数平均值标准差t显著实验班性别班级人数标准差t显著性实验班29 88.37 8.11

第一, 教师示范:复习教学中, 教师有意识地对思维导图加以使用, 一系列复习结束时, 教师对思维导图制作过程加以系统讲述, 使学生形成此方面的整体认识, 并构建有关知识网络———即分别进行“主题” (本章知识要点) 、“次主题” (相关章节知识点) 的提炼, 按一般步骤完成思维导图, 师生共同对思维导图加以补充完善。男女对照班28 70.33 11.69实验班22 72.36 6.88对照班2171.038.932.86不显0.02显著男女对照班2870.3311.69实验班22 72.36 6.88对照班21 71.03 8.932.86不显著0.02显著

第二, 合作制作思维导图:将学生分成若干组, 共同完成“主题” (本章知识要点) 、“次主题” (相关章节知识点) 的提炼, 从而导出每一个主题中的一系列细节, 并对思维导图的每一步骤加以补充完善;随后教师抽取其中一些“典型作品”加以展示和评价、完善;并鼓励学生课后对其加以进一步探讨。

第三, 独立制作思维导图:借助于以上训练, 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要领已经基本掌握, 此后教师则尽可能令其独立制作, 并批阅学生作品, 一定程度上修正其中一些思维错误。

3.使用思维导图

在一系列章节及专题复习中, 继续使用思维导图复习。后者主要应用于记笔记和解决问题两个层面:前者活动为教师令学生以整节或整章知识的浏览为基础画出思维导图, 之后分别接住教师讲解、课后交流评价之类将其进一步完善, 教师每周一至两次抽查或批阅, 由此对一些共性问题加以指出和纠正。后者活动为一方面借助于思维导图对来自教师的一系列思路和方法加以记录, 另一方面则在遇到复杂问题时以之解决问题。对照班49 70.55 11.310.03不显著性别班级人数平均值标准差t显著性实验班29 74.10 12.06班级人数平均值标准差IZI值显著性

(三) 实验后测对照班2对照班

2014年5月4日, 对两班同时开展生物学课程测试其结果如下:女实验班22 69.37 10.210.05不显著对照班4970.5511.31

1.全部学生成绩的数据与分析对照班21 68.87性别班级人数平均值

由上表所见, 借助于思维导图的一系列学习和训练, 实验班学生平均水平高且集中, 成绩差别小且分数相对较集中。属优良状态。性别班级人数平均值标准差t显著性实验班2988.378.11班级人数平均值标准差IZI值显著性实验班5187.917.542.61非常显著

2.男女生学业成绩后测情况分析对照班49 71.55 10.44

由上表可见, 男生成绩中实验班平均成绩、标准差分别高于和低于对照班。可见其整体水平较对照班为高;其成绩差异较小且分布集中, 对照班则有较大差异。女生成绩方面, 则与对照班没有显著成绩差异。

三、建议

(一) 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尽管可以促进教学, 但其仅是一种教学策略而绝非全部, 故而应注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二) 应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掌握一种学习方法, 故而评价应充分体现“开放性”, 而不应“一刀切”。

(三) 作为“思维方式”的思维导图不能急于求成, 而应逐步养成。其不管作为实验还是推广, 都应具备时间保障。

(四) 应与信息技术结合。目前应用广泛的软件包括Mind Manager Mind Mapper等, 同时在其应用中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层次。

参考文献

[1]廖春洋, 孙娴, 徐忠东.人教版与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进化知识的比较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 (06) .

[2]朱前树.中学生物分层教学初探[J].理科考试研究, 2015 (24) .

初中数学复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第9篇

数学复习思维导图自主学习能力系统化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世界大脑先生”托尼·巴赞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引入到世界的。思维导图是运用符号、颜色、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表达和传递信息,是促进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的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促使你更深入地思考,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然而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数学知识是零散的、琐碎的,即使老师们在复习课中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真正转化为学生自身认知结构中数学知识成系统的,却不多。知识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动脑思考、动手整理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分析、整理、总结,将已掌握的抽象数学知识可视化,自己动手制作思维导图,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系统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数学思维导图的制作工具

思维导图的练习通常是从手绘开始的,学生普通的笔记本再加上一些彩色笔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其特点是:美观,富有创造性,易形成个人风格但不易保存和传播。绘制也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MindMapper,MindManager等在电脑上进行,其特点是易修改、保存,方便传播,但相对手绘可能缺少些创造性和创新。

二、数学思维导图的几点建议

1.制作中先确定主题中心,再围绕主题去发散联想,是由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的。

2.色彩的运用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建议使用3种或3种以上的色彩绘图。

3.运用数字和标记可使思路更清晰,层次分明。

4.手绘过程中不要过度注重形式的完美,而应放在理清知识要点及其相互关系。

5.不要只是单纯的知识点罗列,注意整理知识的同时分析知识关系、进行归纳和总结。

6.使用思维导图要经历了解、应用、收益的过程,所以运用时从绘制技巧、内容到创造力的发挥等方面来逐步提高。

三、数学思维导图的制作

1.每日复习的思维导图。每日的数学复习,大部分是当天一节数学课知识的复习总结。可对当天数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也可补充在练习运用中遇到的问题、错题及对难理解知识点的强调。制作中通常以当天所学课的标题或知识点做中心主题,然后找关键词向外做主分支,然后再对每一个分支做发散小分支。例如,复习整式这一节,以整式为中心主题画在笔记中央,然后分别以单项式、多项式、运用等做关键词为三条主分支,再以单项式为一个小中心主题,以概念、注意问题、举例为小分支,再以概念为小主题做分支,以此类推,可结合下图做参考。绘制中可用颜色或符号等做知识重难点的标记。其他的思维导图的制作流程可利用此方法去得到。

运用思维导图来复习当天知识,加强对未掌握知识的再次学習和记忆,帮助学生明确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理清思路,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单元知识的掌握及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2.每周复习的思维导图。一周数学知识的复习,是几节数学课的整理和总结。可以把这几节的课题作为主分支来呈现,也可将课题归类出关键词做主分支,然后再以主分支做小主题来做细分支,以此类推。让学生理清数学概念及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性质、知识运用,区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清楚一周所学的知识脉络,也可相应配合着错题和典型题来做复习巩固。

3.单元复习的思维导图。学生独立将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整理,会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以单元名为中心主题,利用课本章节目录中的课题来做思维导图的主分支,再以每课题为小主题再做分支。在单元思维导图做好后,以先前的课时思维导图为参考做补充和修改完善。

学生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本单元的概念及相关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找准相关知识的关键词做主分支,然后再对相应知识做分支。部分学生也可将本单元的知识与先前掌握的知识建立联系,将新旧知识融合,形成知识网络。此思维导图更加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归纳整理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系统性的理解。

单元复习的思维导图可以呈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本单元知识内容的整体认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有效的知识网络,培养数学思维,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4.期末总复习的思维导图。期末总复习可以用单元复习思维导图做参考来进行制作。需要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的联系有所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整理,理清数学知识的脉络,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在绘制的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抓住重点章节或某些重要知识展开绘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对未掌握的知识或难理解的知识来展开绘制。让学生对整本书的数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

5.数学专题的思维导图。专题复习将数学相同类型的知识归类整理,并在整理过程中发掘其相通的研究方法,利用举一反三的形式更容易将知识系统理解并掌握,甚至以前模糊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变得清晰。例如研究三角形时,从三角形的概念要素出发,研究边、角、内部的线段,并研究其特点,然后再研究特殊的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以此为基础来类比总结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将所学的知识连成知识网络,使数学知识系统化,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发散思维。

运用思维导图复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系统化。同时绘制的过程也是创作的过程,让学生自己绘制杰作的同时,体验数学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能力,开发个人潜能。

参考文献:

[1]李林英.思维导图与学习——学习科学与技术新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

[2]托尼·巴赞,巴利·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4.

上一篇:圣诞节活动总结报告下一篇:初三教师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