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阶段总结

2024-05-19

优化营商环境阶段总结(精选5篇)

优化营商环境阶段总结 第1篇

乡镇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总结乡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20xx 上半年是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节点,宝山镇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为了打赢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这场硬仗,宝山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镇长担任组长,其他领导为成员的营商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召开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题会议,主要领导亲自动员,将任务分解到村。同时,强化监察力度,对各村集中整治行动进行督导检查。加大问责力度,对问题查找不深入、问题解决不到位、群众满意度低的村,启动调查、通报、问责程序。在此基础上,多形式广泛宣传,利用政府微信群广泛宣传落实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学习动员,逐步形成“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舆论氛围。

在落实情况上,我们通过深入查找和攻坚解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体制机制改革,倒逼营商环境改善。重点针对我镇机关内部存在着未将停车场对外开放、机关干部工作态度不端正以及企业生产运营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镇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实行了中层以上干部“三公开”制度,将我镇机关全体中层干部职务、姓名、办公电话、工作分工等信息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布,镇政府调拨资金制作机关干部在岗信息栏安装在各站办门前,在上面公布了各站办的职责与所有的机关干部个人信息,另外又在政府入门处制作了各站办楼层示意图,极大方便了前来办事的群众,并在政府明显位置设立举报信箱一个,公布举报电话,为群众的监督提供了保障,切实改变了我镇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镇政府将后院空余场地进行整合划分出近20 个停车位,全部供外来办事群众免费使用,在醒目位置告知群众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使办事群众更加方便。企管办、安监站等相关站办深入企业内部,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进行现场指导,并将相关的政策告知企业,在宝山境内打造出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全镇的和谐发展。

二、我乡营商环境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营商发展中,我镇还存在一些问题,成为制约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一是营商环境要素缺乏竞争力。创业意识淡薄、与先进乡镇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较大,“走出去”意识不强,忽略科技、依赖资源等观念阻碍改革创新、解放思想。二是政府支持企业力度还缺乏实打实举措,一些文件规定的支持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三是招商引资缺乏一盘棋思想观念,各级各部门推动签约项目的后劲不足,服务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成为地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三、下步措施

一是找准找实问题。通过来访群众的意见反馈以及一些垂直部门对我镇营商环境进行客观评估,以民主生活会剖析问题的态度和标准进行自查,同时广泛征求全社会各方面对我乡营商环境意见建议,找出找准我镇营商环境的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二是坚持开门搞活动,注重与社会各界的公开互动,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吸引广大群众和各企业积极参与到意见征集、问题整治、满意度评价等活动中来,广泛征集市场主体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三是坚持边查边改、边找

边治,对征集到清单上的问题,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像化解信访积案攻坚一样,采取领导分包、限时办结等方式千方百计加以解决,做到一项一项整治、一件一件销号、一个一个突破。四是坚持标本兼治,用制度固化整治效果。

宝山镇人民政府

乡镇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总结乡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市营商办:

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新任务、新要求,陈仓区区委、区政府坚持优化提升投资发展环境既是生产力又是竞争力的理念,工作紧扣“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这一主线,以降成本、优服务为方向,努力做强促进投资发展的“硬环境”,同时着力做优保障投资的“软环境”,工作扎实有序推进,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举措

1.“五合一”推进,全方位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坚持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为目标,将“放管服”改革、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四项工作与优化营商环境“五合一”推进,设立“五合一”工作秘书处,统筹安排五项工作,细化

工作任务,强化监督检查,及时协调解决五项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区上下形成合力,全方位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区政府及工作部门多次组织召开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

议,研究部署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动员全区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夯实责任,切实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制定印发了《陈仓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10+3 行动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措施和责任。成立了 8 个专项办公室和 4 个工作组,把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干部集中在工作一线,对具体行动方案再次进行细化分解,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效。

3.优化企业开办审批流程,压缩办结时限。

通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打开创业“路障”,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一季度以来,全区新发展市场主体 918 户,较去年同期增长 68%,累计在册市场主体达 15594 户。一是积极推进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改革。去年 8 月,全市首张微信电子营业执照在我区成功颁发。全程电子化登记,实现了企业名称申请与核准、市场主体申请、受理、核准、发照、公示等各个环节全程网上办理,申请人足不出户即可通过微信办理登记注册,把过去 8 小时服务延伸为 24 小时不间断服务。二是全面普及“政银通”业务。随着商事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增长迅速,我区切实把准服务企业新路径,充分利用银行网点多、覆盖面广、“互联网+”应用优

势,与区内四大银行联手,签署“政银通”合作协议。群众、企业可就近选择银行网点,由其免费进行网上登记申请,实现了“信息申报、登记审批、代理发照、开户结算、综合金融”的一站式服务。三是建立健全信息查阅机制。依法保障投资者、企业享有的咨询、查阅、复制等获取相关信用信息的权利,设置档案查询“三个一”时限,即书式档案查询 1 个小时内办结,电子档案查询 1 刻钟内办结,机读档案查询 1 分钟内办结。

4.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聚焦行政审批体制创新,着力推动相对集中许可试点改革,一是规范行政许可事项。按照省市统一规范县(区)行政许可项目的要求,印发《区审改办关于调整完善行政许可事项汇总目录和权责清单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宝陈审改办发〔xx〕1 号)文件,组织 18 个区级部门,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对照《陕西省市县(区)行政许可通用目录》,对所承担的许可权开展修订,为集中许可打好坚实基础。二是规范行政许可中介服务。实行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清单管理,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设定,清理规范中介服务环节,印发《宝鸡市陈仓区区级部门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确定中介服务事项 27 项,并清理中介服务事项 5 项。三是探索行政审批体制创新。主动承担省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试点任务,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深入结合我区区情实际,研究制定《宝鸡市陈仓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建机构、充实人员,统筹推进改革试点相关事宜,着力构建审管分离的新机制,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的集中审批。

5.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以群众、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为目标,优化流程,改进服务,切实推进服务群众新举措。一是梳理公布事项清单。按照“全面梳理、分批公布”的工作思路,从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和事项入手,着力突破一批难点、打通一批堵点、去除一批痛点,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是健全政务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区、镇(街)政务服务大厅和村(社区)便民综合服务站,构建“横向整合、纵向到底、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集中办理政府所有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探索全程代办、易地办理等新模式,最终实现“办千件事、进一扇门”。三是拓展服务方式。在“五证合一”改革中,开通电话热线,提供全程指导服务,减少企业因程序不明而来回跑路的负担;在健康证办理中,充分调研、审慎论证,推出“谁体检谁发证”,既落实责任,又让群众少跑路,极大缩短了发证时间。

二、工作成效

一是跑一次就解决问题。继续梳理群众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第一批公开区级 117 项、镇街 23 项“最多跑一次”清单,目前正在梳理第二批“最多跑一次”事项,通过代办、网络、邮递、上门等方式,持续改进群众企业办事体验,服务对象表示满意。

二是政务中心一窗式办结。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高标准完成了政务大厅建设,6 月 20 日区级部门进驻,实现“一窗式”集成受理,极大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目前区政务服务中心共进驻区级部门 11 个(发改、教育、民

政、市场监管、农业、林业、水利、住建、环保、国土、卫计),承担办理许可事项 152 项。同时,按照《陕西省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行动方案》要求,在全市率先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印章刻制窗口,减少了中间环节,压缩了刻制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是干部登门服务解决难题。积极动员全区联企干部主动作为,切实做好项目陪跑、手续陪办等工作,先后为企业办理实事、难事70 多件,协助 66 个重点项目、18 户涉农企业对接融资需求,将 30户企业列入规模企业培育行列。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加强对收费清单的动态管理,调整公布《陈仓区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专项收入清单》,确定保留项目 34 项,严格执行“照单”收费,切实规范收费行为,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企业很满意。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区将按照大方案及“10+3”行动方案,全面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为手段,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目的,以缩短时间、简化手续、提高服务质量为抓手,切实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位置来抓,进一步简化各项审批流程,竭力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是抓好常规政务服务。按照时间表、线路图稳步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和“10+3”行动方案全面落实,建立健全计划报告、督查考评、座谈走访、定期通报、信息报送、工作联络等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点评工作进展,推动工作落实,着力构建营商环境建设长效机制。

二是积极为企业和投资者排忧解难。健全政企沟通机制,拓宽企业反馈、交流问题渠道,结合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定期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企业开展座谈,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听取意见建议,建立跟踪问效机制,主动调整工作方向,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经营面临的实际困难,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三是精简审批程序和时间。抓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探索决策、审批、监管分离又协调的改革新路径,协调指导审批职能移交、审批标准规范、审批流程优化等工作。扩大“最多跑一次”覆盖面,在群众、企业最渴望解决、最难办的事情上寻求新突破,分批次梳理并公布群众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清单,最终实现覆盖全部权力和服务事项 90%目标,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改革获得感。

四是推动行政审批公开透明。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试点工作,完成行政审批服务局挂牌,加强与市政务服务中心沟通,加快推进网上审批系统和网上办事大厅建设,以“五公开”为重点,全力推进政务公开试点,以公开促服务、以服务促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宝鸡市陈仓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代)

乡镇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总结乡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为持续抓好营商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工作不断深入,我镇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深入查找问题,积极抓好整改落实。现将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严格落实整改工作

为了确保整改落实工作有序开展、执行到位、取得实效,我镇及时召开党委会传达县上会议精神,专题研究此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安排专人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并将整改任务层层落实到人,明确整改要求和目标,进一步抓实问题整改落实工作。

二、对照问题,切实推动工作进展

深入推进群众“最多跑一次”简政便民服务工作,不断加强对村级业务经办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坚持坐班制度,针对查找出来的两个问题,切实抓好整改工作,为镇机关政务服务大厅新添置饮水机、休闲椅等设备,针对窗口人员因业务下乡导致群众多次跑的问题,设置了工作人员去向牌,建立委托代办登记制度、首问负责制度,安排专人进行代办,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三、强化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下一步,我镇将进一步增强整改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全面强化责任担当,细化工作措施,堵塞工作漏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切实抓好窗口服务质量,完善监督举报投诉机制,彻底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干部服务形象。

内容仅供参考

优化营商环境阶段总结 第2篇

2017年初以来,经济开发区分局以企业所需为导向,按照政府所想,工商所能的原则,做好重点企业服务发展工作。

一、积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方面,经济开发区分局对“辽宁大唐国际葫芦岛热电有限公司”、“葫芦岛海洋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葫芦岛北龙港口有限公司”、“葫芦岛龙源采油配套设备有限公司”、“葫芦岛汇中石化产品有限公司”等五家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企业实施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登记原则,提供高效、及时、便捷的登记服务。对组建企业集团“葫芦岛海洋投资集团”提供政策支持和登记服务,安排业务骨干力量,做到提前介入,做好全程指导和跟踪服务工作。另一方面,经济开发区分局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市场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积极协助经济开发区创建小微企业孵化园、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等工作,为开发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二、加强窗口建设,推进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工作落实。

1、加强登记窗口建设,打造优质的市场准入平台,2017年年初以来,经济开发区分局不断创新工作思想,按政府所想、企业所需、工商所能的原则,全面加强窗口建设。一是在窗口推行岗位责任制、岗位代理制、限时办结制、绿色通道制、责任追究制。推行“一字工作法”,即“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指南一本清、告知一口清、登记一次结”。在窗口设立登记示范文本,实施书式指导;窗口设立咨询服务台,实施面对面指导;在窗口设立咨询服务电话,实施远程指导。对开发区招商引资企业、重点企业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提前介入、上门服务、现场办公,并可以通过窗口咨询电话实现预约服务等优质服务。

2、认真学习和落实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提高企业名称审核智能化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新《公司法》,巩固和深化“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等级制度改革成果,落实省局《关于加快推进存量企业换领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工作的通知》工作部署。截至目前,辖区内换领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工作已完成271户,剩余29户未换。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实现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持续推进“先照后证”改革,严格落实“双告知、一承诺”制度。

3、今年初至今,经济开发区分局新设立企业30户(其中集团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户),受理变更登记 130户,证照管理38户,各类市场主体存量300户。分局通过优化窗口服务、树立服务经营者就是服务发展的意识,把为经营者服务当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最直接的方式和主要途径,依法降低门槛,深入企业帮扶。搭建预约登记服务平台,实行窗口前移。大大节约企业办事成本,提高企业办事效率,极大地激发了企业投资创业的积极性。

三、帮扶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搭建银企对接平台。

经济开发区分局以服务企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畅通服务渠道,延伸服务链条,在帮助企业融资方面下足功夫,为企业和银行之间牵线搭桥,为企业排扰解难,截止目前,经济开发区分局已成功为企业办理动产抵押6笔,被担保债券数额9428万元,股权出质登记3笔,被担保债券数额22572.7万元。通过办理股权质押和动产抵押,成功为企业扩大规模、盘活资金提供了保障。

四、抓好商标培育工作,积极推进商标品牌战略。

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夺取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真正达到“打造一个商标、带动一个产业,搞活一方经济”的目的,目前辖区内省著名商标梯队企业一户,开展外向型企业商标国际注册调研3户,新增一户市著名商标梯队企业。

五、全面推动开发区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守合同重信用”持续开展。

增强企业诚信意识,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规范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守重企业培训班,以此推动辖区各类企业“守合同重信用”活动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合同法律意识。组织开展2015-2016“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工作,开发区共有4户企业参加了本次公示,目前均取得了守重证书。

六、推进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开展专项检查。

完善辖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推进企业年报工作,经济开发区分局应参加2016年年报企业247户,已参加年报的企业243户,年报率98.4%。分局严格执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企业公示信息抽检制度,年报信息定向抽查3户,对其中不合格的两户已经敦促改正。开展清理整顿三无船舶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8人次,检查船舶修造企业6户,建立监管台账。

七、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开展三亮三公开活动。

推进三亮三公开活动开展,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以树立党员队伍新形象,激发党员活力,争先创优促提升为目标,组织支部党员群众认真学习理论,立足本职岗位,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做到服务监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监管作风明显改进、服务监管效能明显提高、服务监管能力明显提升,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八、开展“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

以市委市政府打造东北果业强市、完善泳装产业集群等工作为有力依托,围绕 2017 年全市工商系统“双打”工作重点,结合各类市场专项整治、“红盾网剑”等各项工作,集中开展专项整治。

(一)以建材、汽配等为重点,严厉打击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违法行为。

(二)以高知名度商标、涉外商标、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为重点,严厉打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违法行为。以大型展会、交易会等为重点,指导主办方开展企业商标准入核查工作。

(三)以企业对外宣传网站为重点监管对象,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虚假宣传、冒用合格主体网站进行欺诈经营等违法行为。

九、搭建政企沟通交流平台,建立帮扶解困机制。

为深入做好园区企业岗位支持工作,更好地服务企业长远发展。经济开发区分局积极筹措,与辽宁省工程技术大学等市内各大院校搭建校企对接平台,推动学院与企业的对接协作,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搭建了平台,也为企业选择合适人才提供了便利。辽工大师生多次在分局协调组织下,到辖区内多家重点企业参观实践,6月份,分局带领辖区内4户企业,分别是葫芦岛市恒源封头设备有限公司,葫芦岛市鑫源环境资源有限责任公司,葫芦岛启华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葫芦岛北龙集团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走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百企千岗现场招聘会,促进了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

2018年工作计划

一、做好重点企业服务发展工作。按照政府所想、企业所需、工商所能原则,做好重点企业服务发展工作。对招商引资、国企改制、重大项目建设、行业代表性、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后的企业等实施特定内资市场主体点对点保姆式登记服务,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登记服务。

二、夯实基础性工作,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供保障

强化业务指导,加强内资业务培训。利用葫芦岛登记业务微信群交流、电话沟通、现场指导、集中座谈、举办培训班等各种手段和形式,加强对登记业务的研究探索,及时解决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提高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着眼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和提高登记服务水平,针对重大商事制度改革新举措,结合业务建设实际,年内举办一至两期改革部署推进暨登记业务培训班。加强内资登记窗口建设。努力加强登记窗口人员能力建设和登记窗口设施建设。综合日常检查和考核情况,将此项工作纳入绩效考评范畴。

三、继续做好本职服务工作,强化过硬工作作风,持续为辖区内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

继续推进三亮三公开活动开展,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以树立党员队伍新形象,激发党员活力,争先创优促提升为目标,组织支部党员群众认真学习理论,立足本职岗位,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做到服务监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监管作风明显改进、服务监管效能明显提高、服务监管能力明显提升,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将此次活动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战斗力落实到“末梢神经”。

(四)做好考核评比工作。

完善分局各类制度并严格实施,贯彻落实好市局各项工作部署,将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记入个人平时考评和年终考评,持续推动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效能整体提升。

今后五年的工作安排

一、持续做好登记窗口建设工作,打造优质的市场准入平台。实行提前介入,全程指导,快速办结制度,对重点招商企业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上门服务,现场办公。

二、继续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畅通服务渠道。通过办理动产抵押、股权出质成功为企业融资贷款,解决企业融资困难。

三、不断做好商标服务。积极帮扶企业申办弛著名商标,创建品牌企业,使葫芦岛品牌效应享誉全国。

四、继续积极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评定活动,指导企业签订重大合同,规避合同风险,为企业平稳发展提供支撑帮助,指导企业签订经济合同。

五、将加强建设校企对接平台工作作为改善辖区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持续开展,帮助解决企业用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六、做好辖区监管工作,严格执法,坚决打击流通领域违法行为,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优化营商环境阶段总结 第3篇

作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和招商引资手段, 地税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产业调控和杠杆作用。通过用足用好现有税收优惠政策, 推进服务旅游特区和旅游自贸区的税制改革, 实现“双轮驱动”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 成为当今海南地税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完善传统业态税源管理, 调整税收结构

饭店业、旅行社、景区是海南省旅游产业结构中比重最大、发展历程最久、最为成熟的三大业态。加强对传统业态的税源监管, 调整税源结构对于实现海南省旅游产业调整, 保证政府财政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强化住宿业税源管理

在做好对星级酒店纳税管理工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旅馆、家庭旅馆、酒店式公寓会所、宿营地等住宿接待场所的排查和摸底。根据海南省旅馆业发展需求和海南省省情, 加强对上述经营单位的税收管理。

(二) 完善旅行社跨地分社税收优惠

要加强旅行社跨地区设立分社、门市部的税收优惠。通过对减免营业税等的优惠政策鼓励海南省旅行社“走出去”;通过减免印花税等优惠政策“引进来”吸引省外旅行社在海南省设立分社、门市部。

(三) 灵活运用景区投资税收政策

结合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特点和投资结构, 可以针对性的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吸引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的进入。对满足投资条件的企业可以给予土地使用税, 对于占用林地荒山湖泊也可以给予土地增值税方面的优惠。

二、发力旅游新业态, 探索税收新领域

在“营改增”的背景下, 拓展新税源是税收工作面临的新局面。旅游新业态是多产业融合的产物, 具有优质、深度、专业、高端等特征。结合坎昆、迪拜、夏威夷等世界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的发展经验, 并依托海南省情, 海南可考虑大力培育和扶持新业态发展, 研究制定针对性较强的税收倾斜政策。

(一) 旅游地产及旅游城镇化

旅游地产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品牌化、专业化、高端化水平, 加快海南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而旅游房地产、旅游综合体、旅游小城镇是其重要载体。结合当前实际情况, 政府政策可以从房产税的减免;延长荒山、湖泊等土地使用税减免实行期限;对于个别特大型项目建议视情况延期缴纳税款等三个方向针对性入手。

(二) 乡村生态旅游

海南着力发展集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和消费业态, 将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结合起来, 以琼海、万宁乡村生态旅游为试验田, 探索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推广两地有效财税政策的同时, 对从事乡村生态旅游的小微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 采取针对性的财税扶持政策。

(三) 购物旅游

围绕建设国际购物中心, 打造购物天堂的目标, 释放旅游购物消费潜力, 研究出台旅游服务业优势企业税收减免方法, 重点在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种上给予减免。对不同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采取有差别的结构性税收政策, 即对占用较少社会经济资源的旅游消费产业采取低税率, 对占用较多社会经济资源的旅游消费产业采取高税率。此外, 还可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和支持旅游商品企业研发和推出一批本土特色旅游商品。

(四) 医疗旅游

医疗旅游业具有综合带动效应, 不仅能增加医疗机构的收入, 还能带动整个区域的酒店、餐饮、交通、保险和法律服务等相关产业, 因此发展医疗旅游为代表的现代医疗服务产业成为地方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之一。以博鳌乐城国际旅游先行区为试点, 通过必要的税收优惠、费用减免和其他特殊照顾来重点培育引导和完善竞争性行业的需求市场;对入驻先行区的医疗旅游机构给予营业税优惠政策以带动企业积极性。

(五) 养老养生旅游

为将海南打造成为独具特色和竞争力的养生天堂, 对投资主体参与养老社区项目服务的社会组织、对接受需要长期照护者和失能老人的养老社区、对与养老社区有业务往来的商家、医院、食品供应等进行税收优惠;对经营养老养生旅游的企业实行营业税的减免, 将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促进养老养生保健旅游业的发展。

(六) 邮轮游艇旅游

可以考虑对邮轮母港建设与停靠业务配套服务企业, 以及游艇码头投资建设运营企业、邮轮游艇装备制造产业链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对国内外邮轮公司在海南省落地项目的土地使用税、营业税等给予税收政策支持的可行性。

(七) 文化创意旅游

围绕海洋、热带雨林、红色旅游、影视、婚庆、骑楼文化、民俗、侨乡、时尚、航天等主题要素, 开发文化创意旅游、开展民俗特色文化艺术演出的企业、团体、文化服务企业给予税收政策方面的扶持, 为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八) 商务旅游

围绕海口市打造商务会展中心的目标, 充分利用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效应, 商贸、会展等部门整合资源, 开发商务会展旅游产品, 加快会展和商务设施建设, 不断提高会展商务服务水平, 出台相应税收政策, 切实降低企业税负。

(九) 智慧旅游

对于从事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新型高端旅游信息服务企业, 政府部门将其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十) 旅游装备制造

对从事房车、低空飞行器、大型游乐游艺设施、大型观光电梯、生态型索道、高尔夫装备及户外运动装备的企业在新产品和研发方面给予税收优惠待遇, 调整税率或免税来激励企业开发高新技, 实现自主创新。

此外, 加大招商引资的税收倾斜力度, 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运营企业、对有助于全省现代服务业升级的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特殊企业给予退税、减免税政策。通过税收手段促进更多海南本土旅游相关企业实现上市。为培育本土特色旅游产品的发展, 对旅游花卉和观光苗木、民族工艺品加工生产、传统手工艺、民族艺术、民族演艺服饰、乐器设计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给予财税扶持。

三、创新税收体制, 描绘自贸园区新蓝图

海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在中央赋予海南政策空间的基础上, 可以考虑吸收借鉴新加坡等国际自由港和国内已经获批的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 按照“境内关外、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入港退税”原则, 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成为综合贸易功能、商务和金融功能齐备的开放前沿与综合配套改革的新高地。拟申请的海南自贸园区采取差异化战略, 其生命力和竞争力将集中体现在“对内辐射泛珠三角、对外辐射东南亚”的强大扩散带动效应。园区可参照广东横琴、福建平潭、深圳前海等特区的现代化服务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出台海南省相应政策措施。

(一) 洋浦港区向自由贸易园区升级转型

以洋浦为主体, 划定区域, 封关运作, 建立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 形成先导示范。洋浦港区的成功转型, 是建立海南自由贸易园区的关键一步, 通过全面提升自身功能, 促进贸易、投资、金融、物流便利的运行和服务体系的完善。

(二) 整合海口、三亚的海港、空港、开发区、保税区

三亚临空经济区等区域, 形成若干自由贸易联动区, 实现政策覆盖和业务联动, 扩大自由贸易园区的覆盖范围, 逐步实现自由贸易园区规模的拓展。

(三) 创新税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园区内企业所得税实施优惠税率计征和税收减免;园区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园区内设立消费区, 商品实行免税, 通过上述政策促进园区发展。建立海南自由贸易园区, 以“开放红利”激发“改革红利”, 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再升级。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加大税收调节力度。通过税收体制的创新, 重构地方税制, 申请适当下放地方税收权限, 完善地方税制体系, 使自由贸易园区进一步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四、培育与国际旅游岛地位相称的国际一流税务营商环境

(一) 面向新兴业态研究设计针对性的税务服务体系

研究出台海南省旅游新兴业态定向扶持目录, 对符合目录的优势企业制定税收减免方法, 重点在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种上给予减免。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旅游服务业, 对创业初期的小微企业, 与工商等部门协作探索“三证合一”的商事制度改革。

1. 对于从事乡村生态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和商贸会展旅游的企业在进入市场初期给予一定时期的所得税减免。

2. 对于医疗养生企业和社会公益性组织通过必要的税收优惠、费用减免和其他特殊照顾来重点培育引导。

3. 对于旅游装备制造企业、政府部门认定的高新旅游信息服务企业, 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包括调整税率和免税等。

(二) 优化税务营商环境是提升海南国际要素集聚能力的重要途径

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不能仅依靠税率优惠制造“政策洼地”来吸引投资者。通过推进服务旅游特区和旅游自贸区的税制改革, 推动税收营商环境的优化升级, 降低投资者税收缴纳过程的隐性成本, 构建国际化、现代化、法治化税务营商环境, 实现“双轮驱动”与旅游的耦合发展。

(三) 对接国际税务管理模式, 推动税收征管体系优化升级

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 逐步实现从征税管理向纳税服务的职能转变;重视纳税人权利保护, 将纸面上的权利落实到法治实践中, 并且可以尝试明确规定“诚实推定权”等税收管理新举措;重构税收征管模式, 建立以自行申报为主体、以税务代理为辅助、以税务稽查为保障的新型征管模式;创新大数据时代税收方式, 稳步推进“信息管税”, 建立并完善纳税人识别号、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等制度;优化税制结构, 通过建立“五位一体”的税源管理机制, 强化重点税源监管, 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

摘要:中国经济正步入新常态下经济转型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 海南旅游特区建设, 除了吸收和借鉴其它省市的经验以外, 还必须在制度建设上大胆探索, 通过国际化、现代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吸引和升级海南旅游产业, 进而在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 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形成独特的示范效应。税收制度是营商环境的基础和关键, 海南应利用国际旅游岛、“一带一路”和正在申报的自贸园区的多重战略机遇, 率先在全国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税务综合服务平台, 提升海南对全球高端旅游服务要素吸引力, 形成鼓励旅游业态持续创新的体制环境, 并将其作为推进海南旅游特区建设的主要抓手。

关键词:税收制度,营商环境,国际旅游岛,旅游特区

参考文献

[1]麦正华.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助力海南绿色崛起[J].中国税务, 2013 (09) .

[2]高明, 余正.海南税收制度改革框架构建分析-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背景[J].法制与社会, 2014 (03) .

[3]廖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J].中国财政, 2013 (12) .

优化营商环境活动总结 第4篇

其中,沈阳市局联合国税召开“深化税收改革、助力民营企业发展”纳税人座谈会;葫芦岛市局一把手带头参加户外办公,答疑、问需、解读;抚顺、阜新、铁岭市局将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与宣传周结合,通过进校园、进社区、服务大学生双创等开展宣传;朝阳市局组织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暨廉政监督员座谈会;盘锦市局联合公安、金融、国土等部门联合走上街头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周活动;铁岭、本溪、鞍山市局税务骨干走上街头面对面问需、问计,认真收集意见和建议,了解涉税需求,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助力企业发展。

据了解,在活动第一天,辽宁地税系统共组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10余次、座谈企业270余户、上门服务160家,现场解答咨询1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4000余册。

此次宣传周活动,辽宁各级地税机关通过做好“三项措施”提升活动效果。

第一,创新宣传形式。

各级地税机关通过开展启动仪式、召开座谈会、开办纳税人学堂、“请进来、走出去”活动等多种形式、手段,拓展宣传渠道;还积极利用微信、微博、在线访谈、网络直播等多种渠道和手段开展营商条例宣传;青年志愿者等骨干纷纷走上街头,并通过免费发放税法宣传册、悬挂政务公开条幅、设立税收政策咨询台、在各个平台及时推送政务公开信息和最新税收政策等手段,累计发放各类税收宣传资料6000余份,大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果。

第二,对工作成效的宣传。

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向纳税人宣传地税系统的一系列改革成果:一是创新工作方式,方便纳税人;二是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主动简政放权;三是落实优惠政策,维护纳税人利益;四是拓宽服务领域,帮助纳税人;五是兑现服务承诺,取信纳税人。

第三,发动基层力量和各类媒体。

此次活动,共发动13个市局及基层局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贴近纳税人的宣传活动,并依托报刊、电台、电视台及新媒体的优势,图文并茂、声画并行地传递地税优化营商环境“好声音”。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第5篇

一、主要做法

作为承接“放管服”改革和具体落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的责任主体,全市9县1区政府及高新、瀛湖管委会自4月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后,立即组建机构,强化配套措施,创新推进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1.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各县区均成立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机构,专题召开了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制定了行动方案,细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职责分工,有力推进了工作落实。xx县形成了“十大行动”+三个配套(政务提升、新闻宣传、专项督查)+两项机制(第三方评估、监察协作)的“10+3+2”模式。xx县制定了“10+2”行动方案,新增《xx县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创新行动方案》和《xx县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提升行动方案》。xx县采取了营商环境部门公开承诺的形式。高新区向社会公布了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方式。

2.大力压缩审批时限。各县区在事项审批环节上积极创新,在办理时间上大力压缩。我市一站式办结占本级政府部门全部审批服务事项比例为79.3%,全省最高。高新区、xx县、xx县、xx县、xx县设立行政审批局,积极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经验。市工商局在全省率先出台《优化市场主体准入环境实施规范》并全省推广;全市企业登记申请材料受理到发放营业执照平均3.4个工作日,在全省用时最少。高新区、瀛湖区自我提标“加码”,确定55个工作日、22个工作日分别完成政府投资审批类和社会投资核准类建设项目所有行政审批环节。汉滨区清理公示行政许可事项179项,公布首批196项“最多跑一次”和7项“零跑路”事项清单。xx县建立预审服务制度和“多图联审、多评合一”审查制度,将施工许可证办理所需要件由23项精简至9项。平利县上半年累计办理政府投资审批类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25个,平均办结时间为113个工作日,减少了12个工作日。镇坪县通过审批流程再造和规范中介行为,97个工作日内完成所有中介服务和招投标环节。

3.助力企业“减负降压”。市县联动,围绕企业“减负降压”,积极推行了一系列新举措。市规划部门制定了施工许可证办理流程图,取消了各类保证金等“搭车”和“捆绑”事项。全市12个政务大厅已有8个实现不动产登记“一厅办理”,审核环节由“四审制”变为“两审制”,推出合并办理。xx县深入开展商事制度改革,率先在全省启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先后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批准设立商标注册申请受理窗口,获得国际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授权。xx县率先出台了《企业还贷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多渠道解决企业还贷周转资金难题。汉滨区对融资担保机构年化担保费控制在1.2%以下。xx县出台《减税降费实施细则》,在17个方面实行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全市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1062户次,总计减免企业所得税16583.85万元,受惠面达100%。

4.不断优化服务事项。我市在全省率先开通了12345热线,全方位、24小时受理企业和个人关于营商环境的诉求。在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水电气暖报装方面,大力精简办事环节,用水由8项减少至4项,用气由9项减少至4项,用电高压客户和低压客户报装分别缩减为4个和3个环节。税务部门全面推行“电子税务局”办税,取消纳税人报送资料140项,将不需要实地核查的52项统一前移办税服务厅当场办结,高新区率先设立24小时智能自助办税服务区。xx县46个部门进驻政务大厅,在全省县(区、市)级政务大厅进驻部门最多。xx县、xx县等开通办事绿色通道,实行“一事一议”;xx县、白河县等推出干部“带办”“代办”“包联”等便民利民举措。全市公章刻制受理到办结平均用时1个工作日、平均费用196元,两项均属全省最少。

xx县全面推行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网上办理。汉滨区针对边远镇村集中安置点不动产登记办理采取服务窗口下延的方式。白河县开设新办企业辅导课程,为纳税人讲解涉税政策、办税流程、网上办税等。

5.强力保障施工环境。我市创新把优化建设环境作为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特色指标,公安部门制定《优化营商环境8类30条措施》,深入开展“五霸三抢一哄”专项行动治理及非法阻工严打行动,对各类犯罪分子形成了强烈震慑。上半年,xx县查办“五霸”和暴力阻工案件20起,xx县查办“五霸”等影响投资环境案件37起,平利县查办阻工案件7起,xx县化解涉企矛盾纠纷13起,xx县调解各类企地纠纷20余起,镇坪县共处置涉及重点项目建设的警情280余起。

二、存在问题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对上半年县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的调查分析,经归纳总结还存在以下问题:

1.观念认识需深化。营商环境是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要工作,但是个别县区和部门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认识还不深刻,思想上重视的程度还不够,甚至还存在着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是“虚工作”“软任务”的认识,履行职能职责还未由“重管理”转向“重服务”上来。

2.简政放权需协同。简政放权协同不够,中省行政审批和监管责任下放到市县后,与之相应的人财物保障措施配套不到位。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事项进驻政务大厅集中办理,按现行法律法规“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审批和监管分离模式导致审批易、监管难。用时最长、流程复杂的施工许可证办理涉及17个部门40个环节,但是目前上级尚未出台优化办理实施细则,具体操作缺乏精准“标尺”。

3.数据壁垒需打破。政务服务网络缺乏统一标准,各级政务服务网络建设不统一,贯通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纵向和横向数据壁垒未能打破,各系统数据无法高效衔接和共享。如:不动产登记平台与房产交易信息未互通、政务服务中心系统与相关在线审批平台数据未共享、企业开办全流程涉及的相关部门信息未共享、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系统和市政务服务系统审批事项所需资料清单不统一。

4.政务服务需配套。按照所有审批事项集中审批的要求,汉滨区、xx县、白河县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尚未进驻政务大厅,平利县施工许可证办理窗口、镇坪县不动产登记窗口尚未进驻政务大厅。政务大厅窗口服务流程、办事指南尚未全部公示公开,“最多跑一次”事项公示后,部分县区由于配套服务不到位,一些事项无法真正实现。各县开户银行和公章刻制企业进驻政务大厅情况不一,xx县、镇坪县等无公章刻制窗口。

5.两大成本需降低。尽管中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但金融机构在执行层面由于“门槛”高、政策“死”等原因难以有效落地,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目前全市还有xx、镇坪、xx3个县无人行机构,企业因银行开户手续需到市人行审核而耗时增加。同时,由于各县区公路等级低、内部循环不通畅致使企业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6.企业主体需培训。由于初创企业财务不健全,财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优惠政策落实的效率。同时,由于纳税人信息化应用水平滞后,导致服务质量被动低效。

三、对策建议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要围绕“机制最活、审批最少、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关键环节,实施攻坚突破。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深化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深化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转变工作观念。要从“抓项目”转向“抓环境”,将政府抓经济工作的重心由项目建设转向优化环境上来,用营商环境的新面貌来激发经济发展的新活力。要从“重管理”转向“重服务”。政府要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精简管理,支持企业遵循“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原则创新发展。要树高标杆,找准差距,对标国际一流抓营商环境优化。要积极外出“取经”,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优化我市营商环境。

2.不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和难点是行政许可权制度改革。要围绕简政放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推进施工许可证办理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为全面释放和激发市场经济活力强化制度保障。要通过审批改革,统筹实施审批事项流程再造,精简环节、精简材料、精简时间,从而确保“十大行动”提出的办理事项最优时限、便捷高效的目标顺利实现。建议上级出台简化施工许可证办理有关具体操作办法,确保统一行动、按章运行、有序操作。

3.加快推进信息共享进程。信息共享系统是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载体。加快推进省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整合省市县分散、独立的政务信息系统,建立全省统一的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实现上下级、各部门审批服务系统互联互通并统一接入平台,切实解决信息壁垒问题。当前,需协调相关部门和政务中心对接一个平台,确保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市政务服务平台“同口径”办理。

4.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要围绕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继续完善证照联办、并联审批、全程代办等配套措施,加快建立流畅有序的“一厅通办、一网通办”工作机制,持续提升服务质效。要按照“应进全进”要求,推进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入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审批,并探索完善审批和监管配套有序、跟进有力的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服务流程、办事指南公示公开工作,跟进配套服务,确保“最多跑一次”事项真正实现。

5.完善金融配套政策体系。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加大与金融部门沟通协调力度,确保更多金融优惠政策在市县执行层面真正落地生效;进一步研究搭建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支持企业发展。持续加大全市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资扩股,提高担保能力,切实缓解融资难。积极协调人行机构,加快解决3个县企业银行开户手续问题。

6.积极推进物流中心建设。按照将安康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物流中心的发展定位,全面加快安康机场、高速铁路、干线公路、汉江航道建设,全力打造内畅外联、转接高效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当前,研究成立全市物流协会,整合全市物流企业和运输企业资源,积极谋划全市物流公共信息数据平台,对接全国物流信息发布平台,提高物流运行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上一篇: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和感想下一篇:不良资产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