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怎么学

2024-09-09

动物生物学怎么学(精选14篇)

动物生物学怎么学 第1篇

动物生物学教案(2000字)

课程

课程编号:120103-0 总学时:34 周学时: 2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2009级生物技术专业

开课时间:2009-2010学年第2学期

使用教材:动物生物学(许崇任 程红 编)

授课教师姓名:董赛红

荐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荐生物的分类教案荐高中生物荐初二

物荐高中生物全册教案集(全)

(精选范文)

(精选范文)套教案册

案[1] 全下

动物生物学怎么学 第2篇

一、名词解释(30分)迁地保护2 Species3 Small Population4 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5 Biodiversity6 Conservation Biology

二、简答题(50分)试述生物多样性的几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遗传多样性是如何表现的?如何检测?一个物种的灭绝有哪几个方面的机制?简述IUCN最新的濒危物种等级划分。简述异质种群的概念

三、问答题(20分)

动物生物学怎么学 第3篇

关键词:《动物生物学》,双语教学,策略

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教育国际化。由于汉语不是国际科学界通用语言, 实施双语教学 (主要是英语) , 对于学生学习掌握先进科学技术, 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培养长效高素质创新人才, 意义深远。然而, 为了实现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双赢”的教学目标, 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极其重要。《动物生物学》七年的双语教学实践表明, 对地方农业高校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采用“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1], 教学效果明显, 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一、教学过程分层次循序渐进

根据学生的高考英语分数和在校的英语学习成绩, 安排两类教学班。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安排A班:课件、课堂讲授和课堂互动, 英语占65%左右;使用自编教材“Animal Biology-英汉对照”, 该教材英、汉逐页对照。英语成绩不大好的学生安排B班:课件、课堂讲授和课堂互动, 英语占35%左右;使用自编教材“动物生物学-双语教学用”, 该教材的每个章节前有英文介绍, 对本章节作一扼要叙述, 英文占整个教材约17%。课堂教学过程, 无论是课程内容讲授的量和难度以及英语和互动的比重, 均循序渐进。课程前期:以讲授知识点为主, 内容较少展开, 多对着图讲解;英语的比重为25%~35%;每堂课教师讲授占65%左右、互动占35%左右。课程中、后期:讲授知识点时将内容逐步展开, 图文并茂;英语的比重为50%~70%;每堂课教师讲授和互动各占约一半时间。对地方农业高校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从事双语教学, 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的过程[2], 不宜按照非双语教学的课程组织和进度安排, 一步千里的期望是不切实际的 (特别是在刚开始的时候) 。学习一门双语教学课, 学生要同时完成两项任务, 一是理解和掌握课程的知识、理论和实践操作, 二是学习外语, 所花的力气比学习母语课程大得多。实践表明, 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安排不同的教学层次, 内容讲授以及英语和互动的比重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学生对教学过程不仅不产生乏味感和畏难感, 而且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的欲望逐渐增强。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写道:“过去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 死记硬背, 无味。现在边学英语边接受专业知识, 饶有兴趣, 英语水平不知不觉提高了。”

二、教学内容视专业培养要求轻重有别

“动物科学”、“林学”、“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动物生物学》的目的意义有所不同, 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视专业培养要求有所侧重和有所取舍。对“动物科学”专业, 学生主要从事动物产业的职业, 侧重介绍经济类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结合动物生产实践关注内容的针对性。对“林学”专业, 学生会从事与野生动物保护利用相关的职业, 对动物生态和野生动物保护的内容予以重点介绍。对“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 注重课程知识点的系统性介绍, 因为该类专业学生会从事师范以及与动物相关的非动物产业的职业。整体上, 讲透经典理论和基本知识点, 了解新进展, 计划教学内容的量控制在非双语教学的70%左右。

三、课堂教学有效互动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首先要制作便于互动的课件。课件的内容, 不是将教材上的东西原封不动地搬到PPT上, 而是在充分阅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有选择性地进行编排。课程的基本知识点, 以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提出, 随即展开必要的陈述, 适时安排提问句。文字力求简明、清晰, 突出重点内容。切不能在PPT上出现大量的英语文字, 以免学生感到畏难和乏味。课件中适时出现与文字内容相匹配的图, 便于学生有效理解。较生僻的英语词和句加注中文释义, 便于学生迅速读懂。有时, 配合内容在课件中链接“BBC”和“NGC”播放视频片段, 对于学生理解动物的行为和习性等效果有佳。课堂教学时, 切忌教师站在讲台上不动, 只顾自己讲, 不顾学生感觉、表情和反应。以英语和汉语交错授课, 边走动边演讲, 声情并茂, 两眼时刻对视学生, 力求相互传神。教师口里在讲课, 心里时刻想着提问, 当观察到 (一个或数个) 学生对讲授的问题有“想表达”的表情时, 即刻提问。英语提问, 视问题的难度, 要求学生用英语和 (或) 中文回答。要把双语教学课堂视为师生同场“演戏”的舞台。通过有效互动, 学生由“听众”逐步成长为“演员”, 和教师一起同时是课堂上的“主角”。实践表明, 采用这样的“双向双语教学” (two-way bilingual) 方法, 学生同时用英语和母语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得以切实提高。一名合格的双语教学教师须明白, 课堂教学的重心 (着陆点) 在学生, 绝非自己。务必将课堂教学的着陆点落到“学”上, 决不能留在“教”上。每上完一次课 (一般为2节) , 要花几分钟时间回顾思忖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掌握了哪几个知识点?会了哪几个精彩的英语词或句或段?而不要老是想着“我今天还有什么问题没讲”。只有按这样的理念从事双语教学, 教师的知识和本事才能变成为学生的。

四、编写和使用适用的教材

首次开设《动物生物学》双语教学课, 使用原版教材《Animal Biology》 (Richard D.Jurd主编, 科学出版社-影印版, 2001) 。由于该书是面向母语为英语的大学生, 内容多, 词量大, 学生阅读难度极大。虽然同时配合使用该书的译本《动物生物学》 (蔡益鹏%等译, 科学出版社, 2001) , 教学效果仍不理想。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自编两本教材, 使用效果较好。对A班, 使用自编教材“Animal Biology-英汉对照”, 该书对科学出版社《Animal Biology》中阅读难度较大的语句适当删减, 对内容适当取舍, 英汉逐页对照编辑。对B班, 使用自编教材“动物生物学-双语教学用”, 该书对科学出版社《Animal Biology》译本《动物生物学》的内容适当取舍, 每个章节前编一段英语, 对本章节作扼要叙述, 英语占整个教材约17%。无疑, 使用原版教材, 有助于学生提高用英语学习、思考和表述的能力, 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也就失去了本质意义[3]。然而, 对地方农业高校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 在完全使用原版教材之前, 需要一个过渡过程, 这一过渡过程就是使用实效性强的自编教材[4]。自编教材在基本保留优秀原版教材的主体结构、基本内容和“原汁原味”英语的基础上, 具备以下特点和要求: (1) 文字表述视学生的英语水平而难度适中, 学生花一定程度的力气可读懂; (2) 内容量和篇幅把握在多出教学要求或教学大纲的30%左右; (3) 有相匹配的自编教学大纲和教案; (4) 放在校园网络课堂上供学生随时阅读。

参考文献

动物生物学怎么学 第4篇

培训班将邀请国内外著名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专家授课,有针对性地进行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的最新理论、科学前沿、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等方面的介绍与培训,重点落在应用与实践。

培训的对象面向发展中国家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和中高级科研人员,包括从事动物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动物学环境科学、保护地管理学、野生动物管理学等各有关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博士后,研究生以及保护管理人员。通过本培训班课程学习,受训学员将基本掌握动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最新理论、技术与方法,了解国内外动物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方面的科学前沿与动向。培训班将统一组织考试,考试合格学员将被授予由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和国际动物学会联合颁发的培训结业证书,同时免费成为国际动物学会会员,享受相关待遇。(熊文华)

动物怎么过冬教案 第5篇

年龄段:大班

领域:科学

设计:11学前3班 朱川川

设计意图:

幼儿园《纲要》规定科学领域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动物怎么过冬》是大班科学领域“了解冬天”主题活动中的一个小主题。之所以设计这个教学活动还是源自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冬天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但是小动物们是怎么过冬的呢?有很多小朋友就会跑过来问我,“老师小兔宝宝怎么过冬呀,那小乌龟又是怎么过冬的啊,那么冷的天气他们可怎么办呀?”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看到孩子们好奇和疑惑的表情,我决定要设计这个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知道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另外大班的幼儿正处于对外界事物和现象有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敏感期,因此我适时的设计了这个科学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2、能够大胆主动的表达自己对动物不同过冬方式的想法和感受。

3、萌发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尝试主动发现和探索身边的各种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主动的说出动物过冬的方式。难点:幼儿能够在老师的讲解下明确知道和理解各种动物的不同过冬方式。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黑板;分类动物的图片;冬眠、备粮、南飞和换皮毛的字样;泡沫板;小红旗若干;红色和绿色的队标(活动开始前分好组发给幼儿贴好);动物贴纸若干;ppt课件。

经验准备:幼儿要对小动物有初步的认知经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外面天气冷不冷呀?幼:(非常非常冷的,老师。)师:是的,冬天外面天气真的是很冷,老师感觉很冷就穿了厚厚的羽绒服,那我们小朋友们穿了什么呀,戴了什么呀?幼:(我们穿了棉衣和棉裤。我们戴了帽子、手套和围巾。)师:我们小朋友在寒冷的大冬天可以穿好多好多的衣服裤子,戴各种各样的围巾手套和帽子来保暖,那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可爱的小动物们冬天可怎么过冬呀,天气这么的冷?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可爱的小动物们是怎么过寒冷的冬天的?好不好呀? 二)游戏环节:

那可爱的小朋友们我们先一起来玩个游戏,现在我们小朋友已经分好组啦,现在我们有红队小朋友和绿队小朋友,待会儿老师会拿出一张又一张小动物的图片,小朋友举手回答老师拿出的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老师把动物图片贴在小黑板相应的分类下面)答对的那一组小朋友老师就在他们的领地里插一面小红旗,我们来看一看那组小朋友答对的多好不好呀?(教师依次出示图片让幼儿回答。)最后胜利的小组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奖励

一个小动物贴纸。

(出示的图片和分类)

冬眠:蛇、青蛙、蝙蝠、刺猬、熊; 备粮:蚂蚁、田鼠、松鼠;

南飞:燕子、大雁、天鹅、丹顶鹤;

换皮毛:猫、狗、马、牛、羊、鸡、鸭、鹅。三)教师讲解,分析游戏中答错的题目:

1、青蛙、蛇、乌龟它们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吃了大量的食物,所以整个冬天他们都不用再吃东西了,可以好好的睡一个冬天啦,这是动物过冬的第一种方式叫做冬眠,除此之外还有蝙蝠、刺猬、熊等动物也是冬眠过冬。

2、在冬天,蚂蚁、松鼠、蜜蜂的食物很少,所以他们就想办法提前把整个冬天的粮食都准备好储存在自己的洞里,这就是动物过冬的第二种方式叫贮存食物。

3、冬天的时候燕子、大雁就会迁徙到比较温暖湿润的南方去过冬。像杜鹃、黄鹂、丹顶鹤等等,这就是小动物过冬的第三种方式叫迁徙过冬。

4、在秋天的时候狮子、狐狸、兔子、狗等小动物就开始长又密又长的新毛,穿上自己新的皮袄准备过冬了!这就是动物过冬的第四种方式叫做加厚身上的皮毛。活动拓展:师:“我们最后再一起来看一看小动物过冬的方式吧!”播放ppt课件,(ppt课件把幼儿游戏中的各种动物过冬方式展示出来。)加深幼儿学习记忆。活动延伸:

1、在操作区中投放操作卡和动物图片。

2、在科学区中投放动物过冬的图书。

动物生物学怎么学 第6篇

年级:八年级 班级: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概述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进行蚯蚓观察的实验。

5、关注蛔虫病的预防。学习重点:

1、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学习难点: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预习检测(自学检测)

1.线形动物因体形 如 而得名。是常见的线形动物。

2.它寄生在人的 里,靠吸食 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它的身体呈 形,前段有,后端有 ;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 层细胞组成;

3.蛔虫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结构叫 ; 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 和 慢慢地蠕动。

4.除蛔虫外,虫、虫、虫和 虫也属于线形动物。

5.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 形;体表有 ;有 有。

6.蚯蚓的身体呈 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_______构成,以土壤中的_______为食。有环带的是它的 端,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躯体运动更加 灵活。

7.用手触摸蚯蚓会有湿润和 的感觉,蚯蚓的运动是靠的 收缩和 的配合完成的。8.蚯蚓的呼吸是靠______ __完成的,___ __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______可以分泌,使体表保持湿润,氧气就溶解湿润的体表 中,然后再进入 的毛细血管里,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体外。

9.除蚯蚓外,沙蚕和 也属于线形动物,沙蚕的运动器官是 足。

10.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 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组成;靠 或 辅助运动。

行课案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线形动物比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高等(从结构上分析)?

2.怎样预防蛔虫病?

3.蚯蚓身体也细长,为什么不属于线形动物?

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蚯蚓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土壤湿度、板结度、食物情况),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活动时间规律)?

5.大雨过后蚯蚓为何爬出地面?如果农田里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吗?为什么?

6.蚯蚓对人类有哪些益处?

检测案

1、蚯蚓的生存环境是()

A 潮湿、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B 干燥、疏松的土壤

C 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 D 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

2、判断蚯蚓前后端的简便方法是()

A观察蚯蚓的反应,反应快的一端是前端 B 长有口的一端是前端 C观察蚯蚓的运动 D靠近环带的一端是蚯蚓的前端

3、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如果蚯蚓在纸上或玻璃上运动时间过长,会导致蚯蚓活动能力下降,甚至死亡,其原因是()

A.体内水分散失,血液循环停止 B.体表逐渐干燥,影响呼吸 C.离开了穴居,生活不习惯 D.神经系统受到损坏

4、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可以爬行,而在玻璃板上几乎不能爬行,其原因是()。

A.玻璃板摩擦力大

B.蚯蚓不能在土壤之外的地方爬行 C.蚯蚓的运动要借助刚毛的配合 D.玻璃板不能粘住蚯蚓的身体

5、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完成气体交换的结构是()。A.体表 B.口 C.肺 D.体壁

6、下列能自由生活而不是寄生生活的线形动物是()A.蛔虫 B.秀丽隐杆虫 C.丝虫 D.钩虫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形动物都是寄生生活的 B.蚯蚓的运动仅靠刚毛就能完成

生物要怎么学 第7篇

首先、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像优化设计上的归纳就很不错,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

其次、做这种归纳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你读透课本。这种基本知识归纳只不过是把书上的要点和例子抄在一起,但这个过程你要翻书,几本书一起翻,就可以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表述做比较,这可以帮助你更透彻的了解这个知识点;而想做一个比较完整、美观的知识归纳,就必须知道什么知识点放什么位置,这就要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又帮助你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理清思路。最后再抄写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识归纳最大的用处是在做的过程中帮助你熟悉课本、掌握知识点,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后看。课本是最最最根本的,大家一定要三本课本读的滚瓜烂

熟。

最后、习题归纳就是把做过的错题、好题、经典的题目归在一起,然后写出每道题目的关键,如某个知识点或某种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错题则写出出错的原因,尤其是要写明是哪个知识点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把题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觉得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可以在那道题目旁边做个记号,并写上我刚刚提到的“题目的关键”。考试前认真察看就可以了。

在做好了以上两种归纳的基础之上,便做着两种归纳的归纳,也就是特殊知识点的归纳,把基本知识中一些自己掌握不好的、易忘的、易混淆的、难懂的、有代表性的和特殊的知识点或例子另外抄写来,还有把习题归纳中常错的、易错的、常考的、特殊的知识点也一起抄下来,这样就组成了特殊知识点归纳。平时在听完课,做完习题后应该着重做基本知识点归纳和习题归纳,而在准备考试的时候,应该先看一边书本,再看一遍知识归纳,一边看一边把重点要点写下了——也就是做特殊知识归纳,最后就只看这本特殊知识归纳。如果时间允许,边看边把记不住的打上记号,到了最后的最后就只看有记号的。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知识点过一遍了。懂的看一眼就行了,因为这些知识本来就烂熟于心了;而不太有把握的,经过这样抄一遍,看几遍也都攻下来了,所以上考场的时候就可以信心百倍了。

这些都是在看了李晓鹏新浪博客里关于生物方面的一些见解,此人曾是高考地区第一名,我觉得博客里讲到的关于高中生物的学习内容,结合了学生很具体的经验感受,方法非常实用,我自己从中就受益很多。同学们觉得对自己有帮助的话可以亲自去看看,他的博客里面有对生物知识的不同见解和学习方法,尤其是解题技巧我觉得很不错,大家可以去学习一下,希望提高生物成绩的同学们赶快学习吧。

生物中常用到的记忆法有:

1.简化记忆法。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知识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或词来帮助记忆。

2.图文转换法。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联想图片帮助记忆。必要时画画简图巩固记忆。如我们现在学习细胞结构,血液循环途径,气体交换和尿液的形成等。

3.比较记忆法。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5、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记忆。 在有效记忆的基础上,配以一定量的习题进行训练。在做题的过程中,检查自己的学习是否有漏洞,不太明白的题查看课本和学习资料弄清楚。并争取将与每道题目相关的知识点再复习一次。

最后,掌握生物实验的设计方法及操作。生物学科本身是一门自然科学,当然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掌握生物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操作是必备的基本技能。生物实验设计往往是试卷的最后一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

对于实验设计,初中阶段来讲模式相对单一,学习过程中结合老师讲的方法去做题,做过之后去对答案、思考,之后老师讲的时候再去体会。如此过程,反复进行多次就可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解题方法。

而对于实验操做主要是牢记三点:

1、明确实验目的;

2、在掌握实验步骤的基础上规范操作;

动物生物学怎么学 第8篇

关键词:课程考试改革,思考

我院《动物生物学》课程是面向生物技术专业 (制药方向) 开展的专业核心课程, 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学院及学院两级领导的关怀及支持下,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研组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度安排、考试环节及反思环节等进行了多次研讨。各位任课教师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进行了这次课程考试的改革。目前看来, 在前期充分准备的情况下, 考试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2012级学生共46人, 优秀者11人 (占23.9%) , 良好25人 (占54.3%) , 及格10人 (21.7%) , 从根本上杜绝了不及格现象。但是, 考试改革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保证学生的成绩及格率, 更重要的是在确保学习效果良好、教学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彻底改变紧凭一份试卷决定学生成绩、避免由于A、B卷的客观差异对学生成绩造成的消极影响。总之, 从这次考试的效果来看, 达到了课程考试改革的目的和要求。为促进教学工作和考核工作, 有必要对课程考试改革进一步思考和进行总结:

一、考试改革可改变以前考核方法单一、成绩评定不客观的弊端

本次考试改革前考核方法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考试仅由学期末考核部分, 试卷分为A、B卷, 试卷由于知识点多, 不可避免的造成成绩评定不客观;另外一方面由于本专业大部分学生刚刚开始二年级专业课程的学习, 在前期缺乏通识教育的前提下, 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不当; 《动物生物学》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 在学生看来教学系统性较散, 知识点多;章节间缺乏紧密联系, 往往一个环节错过对于综合性题目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 导致学生对于“无脊椎动物消化系统进化历程及特点”等这样的综合性题目不易作答。针对这些情况, 课题在设计考试环节将这些综合性的题目分别设计在实验教学环节、课堂提问问题、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4个环节分别加以考核和强化。这样将综合性的大题目分解成若干小题目, 既便于掌握也便于考核, 学生反映效果不错。

二、考试改革可强化平时成绩, 保证教学效果

很多老师都有这个体会, 上课前、上课中或者下课前点名来督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好, 根本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认为上课不上课不重要, 只要考试过关就可以。显然这种认识在大学课堂上很有市场。那么通过强化平时成绩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平时上课、回答问题、提交作业、按时保质完成实验等环节都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的同时, 还能自觉的和期末考试成绩形成相互对应。通过把平时上课回答问题、提交作业、按时保质完成实验等环节纳入成绩考核也切实有效的保证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考试改革可发现人才、实行因材施教

通过课程改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近了, 接触多了, 观察多了以致评定更合理了。通过诸多环节如课堂提问环节、实验教学环节可以发现许多优秀的科研苗子。如在实验过程不少同学至始至终独立完成实验, 并且针对实验提出许多思考问题。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参加科研助手岗位, 拓展知识、发掘潜能, 组成团队申报了湖北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个别优秀同学还积极还报名参加了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第四届生物学实验技能竞赛, 以大二学生的身份获得省教育厅三等奖的好成绩。他们在和其他大三、四的学生同台竞技时, 出色地展示了自我。同样的, 在平时的回答问题和实验环节, 我们还发现了更多具有潜质的苗子, 都推荐充实到各个科研教师实验室的科研助手岗位, 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四、本课程考试改革的方案和实施条件

课程考试改革不应有固定模式, 形式应该与课程内容相符合, 能够通过考试方式的改变引导教学环节的提高。在决定尝试课程考试改革以前, 我们几个教研组的老师广泛听取了其他同事的意见, 同时针对本次考试改革也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从而制定了课程考试改革的具体措施。同时, 在同学们中间广泛宣传其重要性以引起重视, 同学们对课程改革的好处是心知肚明, 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在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和配合下, 在学院和学校的指导下我们顺利开展了本课程的教学考试改革。课程考试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

1) 课程考试成绩评定由作业成绩 (20%) 、实验成绩 (20%) 、课堂提问成绩 (10%) 及最终卷面成绩 (50%) 综合评定;

2) 课程考试每一个环节占比重不同, 但同等重要;针对所有考核环节制定详细的成绩评定规则;但每个环节的考核方式不再是测试性的, 而是探讨性的。这一方面提高了同学自主学习的热情, 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教学环节的多样性和吸引力。如作业主要考核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实效性, 实验主要考察动手能力和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而课堂提问环节也不再只针对课本所学内容。

五、本次 《现代生物学》课程考试改革的不足

尽管本次考试在客观上消除了不及格的情况, 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思考和提出对策。1) 少数个别同学认为, 考试及格容易了, 不用学了。这种情况也很常见, 不少同学即使上课也是不认真听讲, 课堂提问只要老师不提到自己就不会主动回答问题, 即使回答问题也是答非所问。针对这些情况, 应该在以后的课堂提问考核环节设成每个人都要参与的小组讨论提问或者答辩的形式。2) 在形式上革新了, 内容上还要下工夫。课程考试改革的目的是促进学习, 保证质量, 但客观上也增加了教师教学、批改作业, 成绩评定的难度和工作量。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试改革的积极性。考试改革不能仅仅把表面工作做好, 更好的是要确实做到有依据, 高效。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增强职业责任心、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爱心, 另一方面需要学校制定一套完整的政策和配套措施, 力促考试改革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曲桂娟, 杨春馥, 张迪, 等, 《动物生理学》课程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4.

[2]武健东, 王云生.植物生理学课程考试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动物,你们怎么看 第9篇

马儿脸上的五官搭配很有意思,眼睛不是长在正前方,而是长在头的两侧。这样独特的长相,给了马儿广阔的视野,它可以看到两边甚至后面的风景。同时,这也给马儿带来了一些小麻烦——看不见正前方的东西。所以,马儿喜欢低着头走路。

古语云,老马识途,虽然看不见正前方的路,但这并不影响马儿认得回家的路。

猴:最接近人类

猴子的视觉与人类最相似。不过,它们看不到丰富的五颜六色,它们眼中的世界,最多只有三种颜色——红色、绿色、蓝色。

猴种之间的视觉体系千差万别,即便是同一类猴子,也可能有6种不同类型的色盲或视力差异。作为人类的近亲,色盲的公猴比母猴数量要多。

鸟:一切靠视觉

对鸟儿来说,视觉能力关系到生命安危,躲避袭击、捕捉猎物,都要靠眼睛。在白天活动的鸟儿,大多拥有看紫外线的能力。

不同的鸟儿拥有不同的视觉技能,比如鸽子,可以分辨出很多种不同的颜色,而猫头鹰,看东西则是立体的。

鸟儿眼中的圆锥细胞比人类多得多,这说明它们至少可以看到5种光谱带。

猫和狗:多半是色盲

在动物界,猫和狗的视力并不算好,它们主要依靠嗅觉和听觉来感知世界。狗有时候能分辨出来黄色和蓝色,猫却只能分辨出来一点点色彩。

猫最擅长聚焦于一个物体,比如捕捉老鼠。在夜间,猫和狗的视力要比人类好,因为它们的眼睛对移动的物体极其敏感,这使得它们可以在夜间捕猎。

蛇:自带红外线

蛇有两套视觉系统,一套是人们经常看到的蛇眼,能够分辨颜色;另一套“系统”可以像红外线探测器一样感知并“看到”生物。一旦被蛇的“红外线”探测到,你就很难摆脱。

幸运的是,大多数蛇看到人类,选择逃走而不是攻击。蛇在白天看东西,主要是“看”移动的物体。

昆虫:慢动作的世界

昆虫的视觉感知能力各不相同。有些虫子,比如蝴蝶和蜜蜂,可见紫外线波长范围达300-400纳米,这有助于它们在颜色鲜艳的花瓣中找到食物;而蜻蜓,它的大脑运转速度非常快,大部分动作它都可以感知。

大多数昆虫不但能分辨颜色,而且可以借助视觉感知动作,这就是它们很难消亡的原因。

甲壳动物:“睁眼瞎”

虾和蟹虽然长了对复眼,但是它们只能看到物体的大致轮廓,20厘米开外的物体就只能靠运气猜了。然而,它们的动态视力却异常优秀——可以观察到猎物的一举一动。所以,可千万不要小瞧了“虾兵蟹将”哦!

在甲壳动物中,螳螂虾却拥有非常好的视力,这是演化适应的结果,但具体成因一直是个谜。

鲨鱼:小眼聚光

茫茫大海,不同种类的鲨鱼眼睛大小也不一样,视觉能力也有差异。

眼睛大的鲨鱼一般喜爱在浅水区活动,因为这里光线较多。在深水区,常是小眼睛鲨鱼的“集中营”,因为小眼聚光嘛!此外,鲨鱼是看不见颜色的。

高三生物怎么学 第10篇

后期生物是如何复习的?可以说已经脱离了课本。

闭上眼睛,脑中浮现出物种丰富的自然界,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当然核心的,是我们人类。

健康的人体处于一种稳态的动态平衡,各个器官协调一致的共同维护稳态平衡,各个器官(比如胰岛)有何作用?分泌什么?分泌物化学本质是什么?器官是由不同的细胞组成,细胞有什么细胞器?如何辨认?各个细胞器有什么功能?在这些细胞器上进行着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何写?细胞是分子组成的,细胞膜成分是什么?里面蛋白质起什么作用?什么叫渗透、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蛋白质、脂质、糖类各有什么作用?

分子式是什么?可以由什么产生?

从人体稳态想到自然界稳态,想到食物链,想到能量传输,想到种群密度,想到生物多样性,想到人类延续(遗传定律),想到自己做过哪些相关的题目,想到自己做错过的题目…

不需要什么,只需要闭上眼睛,就可以把整个高中物理、生物、化学、数学再脑中过一遍,这就是我所说的学习不在乎形式。

(2)脱变

物质元素及细胞、遗传定律、稳态等等的,几大模块,要想极其精通,只能是靠无数次的在题目和课本上轮回才能造就出完美的知识体系。

(3)总结

初中生物怎么学 第11篇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几个相应的核心的素养,这个核心的素养包括什么?一个是生命的观念、第二个是理性的思维、第三个是科学的探究、第四个是社会责任。 生物科学的素养是考生未来走向社会进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个不具备生物学素养的公民,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对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考生物学科所定义的关键能力,是高考生物学科的高一层次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针对初中学生已将是一个导向。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整个课程之中。可以分以下四个方面

1.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在初中,学生会学习关于生命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技术 、健康地生活,通过学习,学生一定会感受到生命的复杂、神奇、高效、协调等特性,一定会领悟到生命活动和生物世界的博大精深,由此产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物的情感。

2.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

通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学习,学生会了解到“和谐”的重要性,会对生物生活的环境(无机的和有机的)更加敬畏,适者能生存、不适者即淘汰是自然选择,只有珍爱自然、保护环境,才能让生物和环境和谐“相处”,社会也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3.对科技的认知与实践

生物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通过光合作用发现的历史、克隆羊多莉的培育等过程的了解,梳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领悟科技发展的神奇魅力。在感叹生物科学迅猛发展和生物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发展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的问题,试管婴儿技术带来的性别歧视问题、转基因技术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生物学的发展和研究离不开科学实验,高中生只有动手实践,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才能为将来的创新努力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实践,也会加深对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认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潜能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4.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通过初中生物学的学习,学生会了解许多健康知识、饮食常识、遗传原理、环保知识等,不仅对个人和家庭成员有益,还要对社会有所担当并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如积极传播生物学知识(如宣传防传染病特别是防艾知识、环保理念、遗传病的预防、食品安全、营养全面均衡理念、吸烟的危害、对转基因食品的正确认识等),争当环保的宣传员、执行员和监督员,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生物学知识,让生物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初一生物怎么学 第12篇

预习是轻松但又必需的环节,为了提高听课效率,课前可将课本的重点、难点与自己不懂的地方勾出来,完成课后练习,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听课是最重要的环节,上课时,需将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消化、吸收。同时,将各个知识点条理,做好笔记,还应积极动脑,尽量与老师的思维同步。在上课的过程中,若有某个知识点听不懂,可暂时记下,千万不可一味停留,以免影响下面的内容。

巩固就是课后复习。复习时,应结合笔记本将课本吃透,把上课不明白的地方弄懂。课本是基础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可提高。

目前,课本上有较多的知识点需要记忆,抽出一定的时间去背诵是必要的,但不可只总单纯的记诵。可结合练习题,一边做,一边梳理自己的知识并记忆。做题时,应该有信心,千万不可一味依赖于答案。在做题的过程中,同时可检查自己的学习是否有漏洞,争取将每道题目都弄明白。有些知识,时间一长,就被遗忘了。所以,在平时,除了完成当天的作业外,还应复习前面的内容。久而久之,那些难记的内容自然是记住了。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千万不可好高骛远。在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暑假,可适当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做一些较难的题目,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动物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13篇

一、动物生物学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 是教育改革深化的标志。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正得到广泛的关注, 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动物生物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一方面它有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 需要独特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另一方面, 动物生物学内部也发生着学科分化, 产生了许多分支学科, 如果不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则很难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全部内容。另外, 不同专业由于今后的就业途径不同, 对动物生物学知识的需求和依赖是有区别的。因此, 不同专业动物生物学课程设置应有所不同。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优化知识结构、重视能力培养、加强素质教育”为原则;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基础性、实践性、探索性、应用性和前沿性为主线;以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为重点;以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为保证;强调知识的前沿性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 简化或淡化本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理论性, 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 加强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通过动物生物学课程的学习, 学生除了具备基本的动物生物学知识、基础的研究方法, 还必需具备良好的动物科学实验素养, 并对动物生物学及其应用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和前沿知识有所了解。

二、动物生物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新时代的要求指导高校动物生物教学改革, 教育应与社会需求接轨。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方向, 新疆大学作为全国“211工程”综合性重点学校, 学校培养人才更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所以在教学改革的根本问题上即课程内容上要进行与社会需求接轨的改革。例如:增设资源动物多样性与保护及其合理开发、有害动物的生物防治、经济动物等饲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以丰富目前的动物生物学内容, 这样才能达到教改的前瞻性。根据生命科学不同专业培养方案, 对动物生物学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必要调节和整合。随着新的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涌现大量的新理论、新知识, 对此我们及时把它们充实到动物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中。日常教学中注意新知识与传统基础知识的衔接, 让学生明白新知识的根源在哪里和新知识应用的方向是什么。在教学中引入这些新知识的方法就是对教材的适当调整, 做好对新知识的引用, 是新知识和原有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让学生充分认识知识体系的连贯性。教学课时的限制是课程改革的约束, 要使教学更具实用性、时效性, 就要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删减。在反映原动物生物学课程基本内容的同时, 适当删减进化关系不明确、亲缘关系不清楚、与人类关系不密切的部分和分类地位有争议的小门类, 如栉水母动物门、纽形动物门、舌形动物门、星虫动物门等;减少部分形态结构的描述, 增加了能拓宽学生视野、更好地理解动物生命活动和人类对生物保护方面的内容, 如讲授各类群时, 重点介绍国内外研究动态、区内研究概况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增加了动物多样性及保护的内容。尽量避免与后续课程内容上的重复, 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 如动物细胞相关的内容、动物进化概述、动物与环境关系等安排到后续课程细胞生物学、动物进化论、生态学等中讲授。

三、动物生物学教学内容改革的具体方案

构造动物生物学新的课程内容要根据专业和学历层次贯彻少而精,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课程体系进一步整合、优化, 在课程内容编排上以动物系统发育为主线, 阐述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在动物界的位置、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讲述过程中基础理论多讲, 重点、难点多讲, 中学阶段学过的内容少讲或不讲, 如动物细胞, 重点讲授细胞的超微结构,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亚显微结构不讲。适当增加细胞分化的内容为以后学习组织的概念打好基础。讲授细胞分裂、细胞全能性时, 重点介绍动物组织培养技术、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基因敲除技术, 简化细胞显微结构和分裂内容。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动物生物学课率先利用CAI课件进行授课, 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动物生物学的积极性, 使课堂上气氛活跃,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增强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最新研究动态, 如禽流感传播源、动物克隆技术、动物资源动态、模式实验动物研究进展、动物分类变化等。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本地的国民经济建设实际需要, 增加一定数量的应用性内容, 如经济动物养殖, 植物病虫害及防治、生物环境评价等。动物生物学课程与自然和社会关系密切, 除加强实验教学, 还要兼顾野外实习。我校地处天山北麓中段, 生态环境特殊、动物资丰富, 其自然资源调查与研究对学科的建立有重要的影响。为充分体现宽口径的专业覆盖和多样化的人材培养模式, 增设资源动物学、昆虫学、经济动物饲养等选修课和学科前沿等专题讲座。由于课时限制, 动物生物学的许多内容不可能都进入必修课内容。因此, 开设一定数量的选修课和专题讲座, 对于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深入学习动物生物学的需要, 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动物生物学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 对动物生物学实验内容, 通过精选和更新、调整与整合, 删去了一些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实验;减少部分形态结构的单项性实验, 改变了动物学以动物形态结构、解剖和分类为主的验证性实验体系。如将在其他实验课中开设过的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动物细胞形态结构与类型等实验删除;精选、重组了一些综合性实验, 如将蛔虫及其他线虫、环毛蚓及其他环节动物整合为蛔虫与环毛蚓的比较实验;软体动物河蚌与乌贼比较实验、节肢动物棉蝗与虾的比较实验;将蛙的皮肤、骨骼、肌肉及内部解剖重组为包括形态结构、基础生理、行为分类等内容的综合系列实验;增设了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鱼的系列实验等综合性实验;昆虫的采集、标本制作及其分类鉴定等设计性实验。建立了一个“基本实验一综合性实验一设计性与探索性实验”一体化的实验体系, 从而加强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互补作用, 在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 又兼顾到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动物生物学课程与自然和社会关系密切, 除了加强实验教学外, 还要兼顾野外实习。我校地处天山北麓中段, 动植物资源丰富, 可利用的经济动物、药用动物种类多、分布广。在野外实习中采用短途实习和长途实习相结合的方法, 有效增加了学生接触不同生态环境的机会, 改进了传统的标本采集为主的实习方法。

五、动物生物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动物生物学课程所涉及的各部分内容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围绕教学重点, 灵活地采取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 多媒体教学。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课堂教学已不仅停留在讲述和板书上, 再加上课时的压缩, 因而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成了高校教改的必然趋势。动物生物学中有关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等内容更需要直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是无法从动物实际的结构形态来进行教学, 这使得在学生脑海里不易建立起清晰的形态概念, 很难引起学生学习动物学知识的兴趣。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动物生物学”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在课堂讲授中主要使用本课程组自制的动物生物学课件, 同时也利用购置的一批CAI课件和DVD、VCD光盘作为教学参考资料, 丰富了教学内容。课堂讲授结合影像、照片、实物展示进行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快速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形态结构、行为生态、分类特征等生物学知识, 由此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及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从而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 启发式教学。

采用课堂讨论的启发式教学, 提出若干问题, 有意识地让学生自行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 将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改变为双向互动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转变角色, 启迪思维。在讲述节肢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时, 先举几种重要类群的分布概况, 启发学生思考节肢动物对各种环境的广泛适应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特点, 如身体结构与体壁、体节与附肢、口器与足型、呼吸器官与排泄器官等的多样化类型及其生活习性的关系, 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水生种类与陆生种类的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的区别, 然后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总结。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提出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答案。

3. 探究式教学。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针对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给学生开列了若干专题或问题。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或通过网络去查找资料, 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或者是利用课外辅导,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发言和讨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动物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而且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教学内容改革和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讲述动物排泄系统的进化时提出原肾管和后肾管的异同, 让学生注意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与课下研究性课题开展相结合, 综合分析如何才能得出这些结论。学生既查阅文献, 又开展证实研究, 如进行动物标本采集 (以涡虫示变形动物大原肾管, 以蚯蚓示环节动物的后肾管) , 解剖、制片、染色、综合利用显微镜观察、显微照相、绘图比较等, 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构建知识。

4. 实验教学及实习方法的改革。

我院开设了生物科学开放实验室, 针对一些专业性强、周期长的实验, 我们不定期对学生开放实验室或提前允许其进入相关研究室, 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实验室对照实物进行预习或参与导师的相关科研项目。这样做学生不仅可以发挥各自优势, 而且可以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大大提高动手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方法上改革了以前教师先讲、学生后做的传统方法, 针对不同的实验类型, 采用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如原生动物生命活动的观察、蛔虫与环毛蚓的比较、棉蝗与螯虾的比较等验证实验, 由学生作预习报告, 事先提出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带着问题进行实验, 并在实验过程中加以解决, 实验报告重点强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真正增强实验效果。针对鱼类系列实验、两栖类系列实验等综合性以及校园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调查和校园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等设计性与探索性实验, 由老师指导, 提出研究方向, 然后由学生查找有关资料, 确定实验内容, 自主完成实验设计, 老师指导完善实验设计,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时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以及进行相关分析等。在野外实习中采用短途实习和长途实习相结合的方法, 有效地增加了学生接触不同生态环境的机会。利用为期一周的短途实习时间到荒漠、沙漠、湿地、水库以及天山野生动物园去进行参观实习, 长途实习常到指定的山地进行为期两周的集中实习。野外实习内容上, 把以前的采集标本以及制作标本的实习方法改为动物种类及其栖息环境的观察, 通过摄影、摄像及数码照相等记录观察结果, 然后进行比较、统计分析, 在不采集标本的前提下, 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同时, 我们在实验教学及实习过程中, 增强讨论式教学, 特别是针对有共性的问题, 通过讨论使学生更深入了解实验的内容, 并做到心中有数, 有事可做, 在动手、观察和思维能力上得到真正提高。

5. 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学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起着调控教学活动的作用。对于动物生物学考核, 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动物生物学知识、技能的掌握, 还要注意考查动物生物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为此, 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全过程的考核方式, 改变了以往以闭卷考试作为最主要考核方式的做法。在整个动物生物学考核过程中, 我们改变过去以闭卷考试作为最主要的教学评价方式, 注重了过程考核, 采取了以下方式: (1) 出勤考核:根据现在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课前或课后点名等不定时点名方法; (2) 平时作业考核:有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平时课外观察小报告等; (3) 课堂提问及讨论考核:有课堂个人提问、分小组提问等; (4) 期末考试等为一体的多种评价方式, 并将各种考核成绩按10∶10∶10∶70比例汇总成最后成绩。另外, 针对实践教学实施了实验考核和实习考核成绩单独计分的方法, 考试方法也由过去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 改变为考查课程可闭卷或开卷或撰写论文等多种考核形式, 从而也改变了学生考前死记硬背, 为考试而学习的应考现象。这种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不仅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摘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高校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 本文在总结长期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学习并借鉴了国内兄弟院校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对动物生物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以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动物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张训蒲, 朱伟义.普通动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82-136.

[2]Richard D.Jurd.Instant Notes in Animal Biology[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1-57.

[3]许崇任, 程红.动物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31-253.

[4]周亚平, 白涛, 袁风辉.动物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华东理工学院学报, 2006, 25 (1) :86-90.

[5]吾玛尔·阿布力孜, 吴旭.动物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生物学杂志, 2005, 22 (6) :52-55.

动物生物学怎么学 第14篇

[关键词]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56-03

作为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最早接触到的主干课程之一,动物生物学的教学对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构建生命科学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培养和巩固专业兴趣来说十分重要。[1][2]高校教育的本科层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阶段,而本科阶段的实验教学在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用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可替代的。[3]长期以来,我们就如何上好动物生物学实验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初显成效,在此基础上,并参考国内高校的一些成功做法[4][5][6][7],总结出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希望对相关高校开展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活动起到借鉴作用。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改革,我们将所有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完全分开,把原先分别附属于各门理论课程的实验分离出来并进行重新组合,开设新的基础生物学实验和专业生物学实验。其中基础生物学实验又分为动植物形态解剖、生态与环境、生理与生化、细胞与分子四大模块,分别安排在第二、三、四、五学期进行,作为生物类专业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在三年级进行专业分流之后,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为各专业分别开设专业生物学实验,安排在第六、七学期进行。根据新的教学计划,传统的动物生物学的实验主要安排在动植物形态解剖这一模块进行,只有27学时,这就要求对原有的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我们在安排新的实验教学内容时,主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选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各主要类群的代表动物作为实验材料,尽可能使理论课上介绍的各主要动物类群在实验中都有所体现,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系统进化树的这一主线。

第二,合理安排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在整个实验教学内容中的比例。我们仅保留了部分有价值的验证性实验,增加了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的比例。例如,把草履虫的观察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在野外采集草履虫,自己在实验室内培养并观察记录其生命活动的实验。又如,安排了涡虫染色体的制备和观察、蛙类心搏起源的分析、校园常见鸟类数量调查和栖息地利用等实验,要求学生不仅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而且要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和科学推理。这些实验内容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将传统的形态解剖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结合起来。传统的动物学实验主要是对动物材料的形态学观察和内部结构的解剖,这些固然非常重要,对于认识动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各器官系统的联系,建立对动物的整体认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形态解剖这个层面上,而必须将形态解剖和动物的生命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实验材料,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第四,将本模块与其他模块相结合,将基础生物学实验与专业生物学实验相结合。经过整合之后的动物生物学实验只有27学时,显然不能完全满足对学生动物学实验技能培养的需求。但是在整合之后的整个实验教学体系中,基础生物学实验的其他模块和专业生物学实验部分都有与动物学相关的实验内容,涉及动物生理学、动物生态学、动物分类学等分支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蟾蜍的生理学实验、黄粉虫的生命表编制、昆虫分类、动物宏观标本的制作等重要的实验安排在相应的模块中进行。

第五,将实验教学与实习教学相结合。野外实习是生物类专业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动物生物学的主要教学活动之一。学生在实验室里能比较细致地观察动物,通过解剖可以观察到动物的内部结构;而野外实习可以直接地观察到动物的自然形态和生态环境。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加丰富学生所学的知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它既规定了学生如何学习,又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改变了过去那种僵化、陈旧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和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法,代之以“探究式”、“合作式”、“研究式”、“讨论式”等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调预习。实验内容经过整合后,每次实验课的内容相对较多,这就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必须认真预习。通过预习,要求学生对每个实验的目的、内容、方法和可能得到的结果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

第二,学生参与实验准备。通过改革,实验材料的采集、培养、处理和制备等都要求学生亲自参加,对于一些容易采集的材料,如草履虫、环毛蚓、棉蝗等,由学生自己准备;对于一些受环境或季节等原因限制而一时难以采集的材料,如水螅和涡虫等,则要求学生轮流负责培养。

第三,精讲设问。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精神,每次实验前教师都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精讲设问。例如,水螅的应激反应与较高等动物的应激反应有什么不同?借此再进一步思考由网状神经系统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演进,进而理解动物的神经系统进化过程中由分散到集中的进化趋势。又如,蝗虫和螯虾同属节肢动物门,为什么差异如此之大?通过设问,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把实验做“活”了 。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第四,改进实验指导方法。实验教学的质量高低与教师的指导方法紧密相关,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用相应的指导方法。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还要注重对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训练,向学生强调要根据自己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必需的基本素质。

第五,严格操作规范。正确的实验结果依赖于严格而规范的实验操作,任何一个失误都会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盖玻片和载玻片的擦拭、显微镜的使用、化学试剂的制备、精密仪器的操作等都必须进行规范。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操作上的错误,并对典型错误进行公开的纠正。这样,教师通过严谨的工作作风可以影响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第六,认真撰写实验报告,注重反馈交流。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时,要强调实事求是,真实地反映实验结果。为了使学生完成高质量的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及时、详细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数据和出现的问题。学生利用课后充足的时间去分析实验数据,并最终完成实验报告,避免学生把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写实验报告上,确保实验报告的质量。在下次实验课时对上次的实验报告进行反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直观教学是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我们非常注重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实验课堂,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实物投影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展示给学生色彩丰富、形象逼真、富有动感的动物世界,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果,也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标本在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借助于标本,学生可以很好地学习动物的外部形态、骨骼及分类的知识,并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通过观察鸟类标本,学习鸟类外形、体表羽毛的特点、各级飞羽的着生位置等知识,掌握鸟类各主要生态类群在外形上的差异,可以增加学生对常见鸟类的感性认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始祖鸟化石标本模型,深化对鸟类起源的认识。

四、改革考核方法,科学评价教学效果

为了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验动手能力进行综合评定,我们制订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考核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即每位学生的成绩包括平时实验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平时实验成绩主要依据各个实验项目是否提交预习报告、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操作、回答问题、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判。期末考核则主要通过闭卷笔试答题和随机抽取动手操作的实验项目来考查学生对每个实验的原理、实验设计、实验过程等各环节以及其中的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为了使考核科学化、规范化,我们编制了实验考试题库,包括动物的外部形态、显微结构、解剖操作、动物分类等内容,采取抽签面试和现场考核等方法,由学生对四部分试题抽签进行随机组题。

五、开设开放性实验室

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课堂教学不可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实验基本技能和方法。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环境,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实施创新素质教育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鼓励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开放实验教学、科研和各类社会活动,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我们建立了安徽大学生物学创新实验室,注重用开放式教学思想指导实验教学全过程,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实验、合作研究、发展创新思维的空间和环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选择或设计小课题或小实验等,完成从准备实验到写出小论文的全部过程,在此期间相关实验室向学生开放。我们还采用实验与教学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动植物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作为实验课程的延伸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证明,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训练的积极性和能力,从课内到课外,从实验室到寝室,形成了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近年来,每学期开放实验课题逐渐增多,一些小课题延伸为大学生创新实验和科研训练课题进行进一步研究,并整理发表了多篇论文。

总之,新时期高校教学内容改革要紧跟时代脉搏,以满足提高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新形势下的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方面,我们做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已经证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实验教学中有了明显提高,我们的实验教学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教学改革永无止境,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尚有很多问题等着我们去深入探索和实践。

[ 参 考 文 献 ]

[1] 方杰,李进华,韩德民等.《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对生命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作用[J].生物学杂志,2010(6):100-102.

[2] 李进华,方杰,韩德民等.《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高等理科教育,2010(3):79-81.

[3] 黄诗笺. 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7(2):20-22.

[4] 张迎梅, 包新康, 张立勋等. 动物生物学实验改革与创新性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8(2):55-57.

[5] 白桂芬,赵冰,郭成等.动物学综合实验在教学中培养探究性的实践[J].四川动物,2008(4):693-694.

[6] 郑世英. 在动物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四川动物,2009(6):940.

[7] 齐龙.高校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四川动物,2009(4):622-623.

上一篇:维护班子团结表态下一篇:阅读雷锋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