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对医疗的影响

2024-09-18

换位思考对医疗的影响(精选10篇)

换位思考对医疗的影响 第1篇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根本在于换位思考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

疾控中心王来利

每个人的一生都无法避免会受到病痛的折磨。或许当我们的亲人、朋友甚至是自己生病的时候,才能真切的体会到病人的心情。当我们这样换位思考的时候,不难发现工作中还有许多无法满足病人需求的地方,例如高峰期排队就医时间较长、医护人员态度不够亲切等。只有本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把这些看似不起眼却困扰病人已久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来落实解决,才能将病人服务工作做得更好。我们也许无法用双手为病人解除身体上的病痛,但是我们的一个微笑,一句关怀的问候,又或者是工作上一个环节的改善,都将给病人带去心灵上的一点安慰,帮助他们早日走出疾病的困扰。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我希望医护人员充分尊重我的人权,对疾病的知情权,对治疗的选择权„„”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我希望选择的医院医疗水平高、服务态度好,环境优美、各种标识明显,就医流程方便快捷„„”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我希望医护人员态度和蔼,医生能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述,能详细介绍病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到处都是和颜悦色„„”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我希望医务人员能主动询问我们的需求,并提供帮助,医院要让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而不是恐惧、害怕„„”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我希望给我救治的医师有精湛的技术及高尚的医德,希望构建一个良好的医患沟通平台,同时希望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互相理解及尊重„„”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我希望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医治我身体的疾患,还能抚慰我痛苦忧郁的心灵„„“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我希望能得到优质、高效、价廉的医疗服务,不要滥检查、滥用药、滥收费„„”

作为医务人员,我们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作为党员,我们的宗旨是“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学会了换位思考,多从病人的角度出发,深究我们就医流程、服务态度及医患沟通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改进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病人的需求及期望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每一名党员都必须在各项医疗活动中作好模范带头及表率作用,带动职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应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学习,增强服务意识,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让病人放心在疾控,满意在疾控。

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用仁心仁术践行群众路线,为群众身心健康、家庭幸福恪尽职守、全心服务,摆脱单纯专业的层面,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更高层次去观察、去分析、去考虑和处理当前的医疗服务局面,在我们遇到的每一位病人,甚至是面对他们不合理要求的时候,我们应该换位反思:“如果我是一位病人”、“如果对方就是我的父母、子女”,付出爱、尊重与理解,就能为打开医疗卫生服务的新天地。

换位思考对医疗的影响 第2篇

眼睛有的时候,也会欺骗我们

眼见为实,是人们经常爱说的一句话,其实也非尽然。眼睛,很多时候也会欺骗我们,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而非先入为主或断然多将自己所见做出决断

就像你看到你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差,你就断定他智商很低,不会有成就,处处讽刺责骂,你又怎么知道,也许你的孩子有着其他过人的天赋呢?一个本可以成为顶尖音乐家,顶尖画家,灵魂舞蹈家的苗子就被你轻易的断送了前程。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阿拉斯加,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 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留下一个孩子,他忙于生活,又要忙于看家,因为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 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 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 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开一看,到处是血, 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 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兽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 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 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 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 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令人悲伤的误会

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双眼有时候会蒙蔽我们的心灵,要用心眼去看待一切事物。就像我给你们的信任是闭着眼睛捂着耳朵的,相信这些文字走进你们心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到自己光辉灿烂的一生。

2

先入为主,是很多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所以无法感知对方的喜与悲,没有完全的感同身受,但是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是你,又会是怎样的感受。

很多的争执,很多的误会,正是因为我们彼此站在自己的立场,互不相让,没有用心感知对方,所以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悲剧。

记得几年前有部高圆圆拍的电影叫《搜索》,高圆圆扮演的妙龄女郎在公交车上,有个老人硬要她让座,她没让,还很傲慢的回击了老人。

于是社会舆论一片哗然,纷纷搜索谴责这样的没素质的年轻女郎。

其实,当时高圆圆扮演的那个角色,刚刚从医院检查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一个正在心烦意乱震惊于自己命不久矣的人,在公交车上那样的举动也不难理解了吧。

但是人们总是会先入为主的给别人贴上标签,于是生生把一个人逼上绝境,着实令人心寒。

不管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所见所闻未必真实,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索一下,就是对他人 最大的善意。

3

换位思考,我们都一样

生而为人,我们作为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生命是平等的。浩瀚的宇宙当中,每一个生命都是有尊严的。不要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没人生来就是第一

也许我们会有出生环境的不同,但我们有着一样的血肉之躯,生来就是要让自己光辉灿烂的,换位思考,你的烦恼,别人也会有,只不过具体不同罢了。

多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问题,就会看清楚问题的本质,换位思考一番,就会领略对方所作所为的意图,也许事实的真相并非你所认为的那样。

就像你认为自己不可能做到某件事一样,其实你可以,只要你相信,你的潜意识会爆发出无限的力量让你生出无限的智慧。

作者:微信610960387

换位思考对医疗的影响 第3篇

关键词:心理干预,换位思考,静脉穿刺,成功率

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干课, 其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护理技术中的多数实验是在护理模型人上练习, 而注射、静脉输液是在学生身上互相练习, 以增加实验的真实性。对初次进行注射的学生来说, 既兴奋又紧张, 尤其是静脉穿刺时既怕对方疼, 又担心穿刺不成功给对方造成伤害, 从而产生紧张甚至恐惧的心理, 以致对一些静脉充盈良好的血管穿刺失败。

遵循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007~2008年笔者将心理干预及换位思考理念引入护理操作教学中, 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中专2007级、2008级护生143人, 其中女140人, 男3人;年龄为15~19岁;其中农村生源98人, 城镇生源45人;独生子女占总人数的2/3;均为初中起点, 入校后随机分教学班。各班学生入校成绩无统计学意义。按教学班分为对照组 (68人) 和实验组 (75人) , 2组由相同的任课教师与实验室带教教师授课, 2组教学进度相同。

1.2 方法

静脉输液实验课时为4学时, 第一次实验课教师示教、学生回示、分组进行排空气练习 (在模型人上) ;第二次实验课, 学生分组相互进行静脉输液练习 (实体操作) 。对照组第二次实验前按常规做一般指导, 而实验组第二次实验前、中给予心理干预, 并强化换位思考理念。

1.2.1 集体心理干预, 提高思想认识

对学生再次强调这次实验课的目的和意义, 强调持针手法、进针角度等要领, 总结以往学生穿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处理方法及成功事例, 分析静脉穿刺时造成紧张的原因, 用语言激励学生勇敢、胆大、细心地去做一定能成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 随着医疗服务纳入消费法, 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与期望越来越高, 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 而护生中大多属独生子女, 在家中比较娇惯, 在关心、帮助他人方面较欠缺。因此, 培养护生在静脉穿刺等侵入性操作中的换位思考意识是学好基础护理操作课的第一步。

1.2.2 教学方法

(1) 个别心理干预,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经调查, 在静脉穿刺时, 90%以上学生紧张, 少数是恐惧, 原因首先是学生怕疼, 不愿穿刺或被穿刺;其次是怕穿刺不成功, 把血管穿破, 给同学造成伤害;再次是有的学生喊叫、流泪, 从心理上给穿刺者造成一定的压力。对个别胆小, 心理素质差, 不能进行穿刺, 更不愿当“患者”的学生进行说教, 多给予鼓励, 并使之与胆大学生组合操作, 多给予耐心指导, 可使学生的紧张心理得以缓解, 并在教学中引入换位思考理念 (即指人们对各种事物或现象能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 。针对学生的现状, 开展“如果我是患者”、“我心中的护士”等演讲比赛, 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2) 音乐放松, 充分演示。在实验室播放一些节奏舒缓的轻音乐, 音量适中, 以不影响语言交流为宜。教师要对操作达到娴熟而精确的程度, 开始时采取总体演示, 再分解演示, 逐个讲解要领及方法, 并辅助影碟机等现代化技术手段, 使信息的呈现更准确、更方便、更易于接受。演示完毕, 学生在模型人身上进行练习, 掌握步骤及要领。

(3) 情景教学, 师生角色扮演。请一位学生与教师进行真人操作后, 学生间一对一分别扮演护士和患者, 然后请“患者”谈感受, 并对护士的操作全过程作评价, 并让扮演“护士”的学生谈心得, 教师当场点评, 培养护生的换位思维方式。教师的职业素质、示范性操作中一言一行所表现出的知识水平、专业素质及学生操作中对“患者”的关爱和“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和赞扬, 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学效果。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见表1)

换位思考对教学工作的几点启示 第4篇

启示一:教员不能打击学兵的积极性

记得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在做单片机课程的结业课程设计过程中,我想拓展一下我所设计产品的一项功能,但有一個问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而且也问过了许多同学也没能解答,我索性将这个问题问向了我的课程设计辅导老师,我怀着满腔的热情,希望得到一个圆满的答复,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老师给我的答复是:“做一做就行了,还真能做出什么东西么?”这一回答让我灰溜溜的回到了座位上,顿然失去了对未知的探索兴趣,我设计产品的那项功能也没能实现,虽然事情已过去10年之久,但这件事让我记忆至今。

这件事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颗好学、求知的精神,如果我们作为老师的在无意中无情的打击了这种精神,无疑是一种罪过,更不会完成好自己所担负的教学工作。今天,我也成为了一名教员,我认为我们千万不能重蹈覆辙,首先我们要重视学员的每一个问题,无论这个问题是难得我们无法回答,还是可笑的让我们不屑回答,我们都要认真的去对待,即使不能给学员一个满意的答复,也要对学员的好学好问的精神予以表扬和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和精神。其次要避免说“这个问题很简单,自己去想;差不多明白就行了”等不耐烦的词语,我们要知道再简单的问题,作为学生也需要一个理解消化的过程,需要我们不耐其烦的讲解和指导,如果我们说“这么简单你还不明白”无疑打击了一个好学学员的积极性,结果是他错过了这个知识点就会导致他下一个知识点也搞不懂,形成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门课都听不懂,那还有何教学质量而言。

启示二:因人施教,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这两种教学手段

两年前我参加了驾驶员培训,培训前就有坊间传闻,讲驾校教练怎样怎样严厉,批评人有多狠,本人亲身经历,驾校教练的严厉程度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作为学员我整个驾校培训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个问题,我的一个学友,女性,性格内向,在练习的过程中受到了教练的严厉批评,导致她越练越紧张,越紧张越出错,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和她的正常发挥,在课间交流中她和我说:“教练说我一句我都很害怕”。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有的学员越批评越出错,表扬几句反而进步很快;但有的学员一旦表扬便自满自喜,成绩下降,经过严厉的管教和批评后进步反倒明显。

事实和经验告诉我,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两种手段提高教学成绩,重要的是要掌握学员的性格特点。针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学员,我们要多给予表扬和鼓励,适当的进行批评,对其进行赏识教育,这样的学员在赏识中会发挥的越来越好,进步也会越来越快,在其犯错的时候,只要给其一点点的提示和点播,他便会立即改正。针对性格外向,为人大大咧咧的学员,对其要求要更加的严格严厉,因为这类学员如果少了批评就会更多次的犯错,容易自满,影响进步,我们只有不断的纠正他的错误才能将他引向正路,避免其走向歧途。总之,如何运用表扬和批评,我们作为教员要谨慎而行,因人而施,该多鼓励的要多鼓励,该严厉批评的要严厉批评,运用好表扬和批评这两种鞭策学员进步的教育手段。

启示三:教员要给学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微信中,初中隔壁2班的同学发言说:“我们班被我们老师害惨了”。初中让人记忆深刻的地方,我们3班班主任为人随和,关心同学,学习氛围欢乐而浓厚;隔壁2班班主任管理严厉,要求苛刻,学习氛围死气沉沉而压抑。我们两个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我们班下课游戏玩耍,他们班静悄悄的自习;我们班上课回答问题踊跃,他们班根本没有互动;我们班和老师的关系融洽,他们班和老师的关系很紧张。最终我们班中考成绩全面压倒2班。

隔壁班同学发出的唏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就是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效果的关键。现在教学上讲的互动、“教学做”一体化其实都是在浓厚学习的氛围,我认为浓厚学习氛围首先要求教员和学员要打成一片,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老师学生的界限,让教员和学员一同去探讨问题,学习新知识,让学员的学习没有压迫感,把学习新知识当成一种平等的交流,这样效果一定好。其次要活跃课堂氛围,教员不能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讲授世界里,要及时的观察学员们的反应,看是否有听不懂溜号的,这时要及时的进行互动,吸引他们的上课注意力,不能将课堂弄成死气沉沉的一言堂式灌输,那样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

启示四:师者不止答疑解惑更要教书育人

高中班主任老师的第一课我至今还记得,她告诉我们“既来之,则安之,即安之,则学之,即学之,则学好之。”就是老师的这几句话和无数次的尊尊教导,改变了无数徘徊在学与不学中的同学的命运,这句话至今还鞭策着我干好我所从事的工作,并将它传授给了我的学生们。

换位思考对医疗的影响 第5篇

一、研究现象,把控问题

在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用“倾倒法”往试管中加液体是一个很简单、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基本操作。在操作中教师会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喜欢”倒很多(半试管甚至更多)试剂。遇到这个问题时,教师总认为是学生不懂节约药品,有时还幽默地强调“国家还不富裕,请节约药品”,希望学生引起重视,但效果甚微。直到教师再三强调,接着站在学生旁边看着他倒试剂,学生还没能有效控制试剂的取用量时,教师才恍然大悟:学生不是故意浪费药品,而是无法“心到眼到手到,双手协调配合”地控制倒取用量。

类似的问题还有:有的学生做实验时左顾右盼,迟迟不肯动手;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药品时,大手大脚,浪费严重;清洗滴管、试管时,马马虎虎,弄破仪器;滴加浓硫酸、氢氧化钠等强腐蚀性的试剂时会将滴管伸入试管;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糊里糊涂,不顾导管长短,随意连接;分液漏斗的旋塞随手就开,砝码随手就拿;做完实验就匆匆离开,桌面还一片狼藉,没有清理,等等。

二、追根溯源,仔细分析

面对这些可气又可笑、看似学生应付了事或嘻嘻哈哈对待实验的问题,我们不妨追根溯源地分析,从而发现,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学生缺乏训练导致操作不熟练。现在很多学校受升学压力或办学条件限制,学生分组实验开设率不高,有的演示实验少做(抑或只看看视频,或认为利用课件讲解更方便,更不用说学生动手),一些偏僻、条件较差的学校根本不做实验。当然,存在教师思想观念问题(认为有的实验太简单不必做,说说即可,重讲解轻演示,复杂的又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做;认为做不做实验与提高化学成绩没有必然联系等),导致学生接触仪器、药品的机会很少,对其性能、用法、注意事项自然不熟悉。没办法像某书法家说的“有事没事要经常把玩把玩毛笔,届时写起字来就胸有成竹、手到擒来了”一样,轻松操作,如意把控。

其次是实验操作的相关要点多不能面面兼顾。每次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多,每一件(种)仪器(药品)的使用需要注意的事项多,学生不熟练,就会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如倒液体药品时,眼睛看到了,手却配合不来,或手控制好了,眼睛却兼顾不了试管,结果就很难倒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学生弄不清楚“长进短出”还是“短进长出”的本质,看不到空气出口与相对密度的关系,只能随意连接。只有学生自己弄清这样操作的原因,在仪器的使用上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做到多方兼顾,心到眼到手到。

再次是学生对化学仪器、药品心存敬畏而担忧出错。化学仪器多为玻璃制品, 易碎还会伤人, 不少药品有毒或腐蚀性强,不少实验要加热或反应激烈发光放热等原因,导致学生做起实验就怕,担心出错、受伤甚至被教师批评,如清洗酸碱滴定管时,本来就小心翼翼,将滴管套在水龙头下接水,拧开水龙头时,因为水流太大吓一跳,急于躲开,一扭就将滴定管弄破了,所以学生一说到实验,能免则免,敬而远之。

最后,学生平时养成粗心大意、马虎应付的习惯。现在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舍得花钱在孩子身上,有浪费现象时不给予纠正,更别说责怪,所以学生浪费药品就顺理成章;在家里父母细心呵护,事事包办,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务活几乎没做,动手能力差,仪器整理、卫生保洁意识薄弱,更不用说兼顾各种操作细节、兼顾周围同学的安全、实验后的仪器清洗和整理。

三、正确对待,有效解决

以上列出了几种学生做实验时存在不足的原因, 有客观条件限制和学生主观因素,接下来就是如何正确对待、有效解决。虽然可以从改善做实验的条件、改变学生习惯等方面入手,但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师。比如学生“左顾右盼,迟迟不肯动手”是因为实验前没有预习,不知道“要做什么实验,用什么仪器和药品,取用的顺序是什么,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观察哪些现象”。学生做实验时肯定手足无措,慌乱不知其所以为,只能边看书或边看同学做,一步跟一步,做完仍然浑浑噩噩。对待这样的问题,教师如果仅仅从表面上看,则必将忽略其症结是没有预习,而且很容易看不顺眼,甚至激起怒气,接下来必定是狠狠地批评、教育学生。这样不仅会拉远与学生的距离,还会导致恶性循环,使学生对化学越来越不感兴趣。由此可见, 如果只看表面现象就采取行动, 只是治标不能治本。那么,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呢? 教师要从两个方面努力。

首先,教师要降低眼界。教师不仅在知识上有高度,而且有丰富的经验,实验时自然是顺手拈来,看问题时难免高高在上,分析问题时面面俱到。结果,教师就会想当然地认为实验简单,学生一定懂,而不是耐心地加以指导、透彻分析;总是戴着挑刺的眼光看待问题, 重点就在学生的错处而不是为什么会错; 采取的行动就是劈头盖脸地一通批评, 而不是静下心来,用理解的心态,对其行为动机、行为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从出错的根源上分析。只有教师降低眼界了,才能心平气和,才能纠正学生的错误,和学生一起做好实验。可见降低眼界地看待问题,必定会事半功倍,进而有效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要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要教师学着做学生,将自己设想成一个学生,与学生实现心理换位。对学生来说,知识上知道得不多、不全;技能不强、不熟;性格上有些调皮和稚气。尽管如此,他们却一心想要做好实验。教师要沉下心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学生为什么会出错,是主观意愿还是客观条件限制。只有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指导和改进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成功地与学生角色转换,重新看待同样的问题,往往就会有更大、更新的发现。化学学科的体系严密,对思维的逻辑性要求很强,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心理换位策略, 就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让学生认为“教师讲的或教师给予的正是我需要的”,就像教师与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一样,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真正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做实验在所难免,学生实验出错也是屡见不鲜的。只要教师降低眼界,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根源,找出症结,认真对待,对症下药,就定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摘要: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一些看似学生故意实则不会的问题。教师应该降低眼界,换位思考,分析症结,对症下药,避免无效批评,强化教学效果。

何不对状元雕像多一点换位思考 第6篇

报道中的地方是比较贫困的山区县,属于国家重点贫困县。在这样一个贫困的山区农村,孩子要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读书升学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在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了的今天,毕业生就业难让“读书无用论”又在农村抬头蔓延。在这种背景下,以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榜样来激励更多的孩子努力读书,也情有可原。

是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才,学校应该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但是,对贫困山区的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就是升入名校成才找到好工作。对贫困山区的学校和教师来说,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没有资源和平台,老师也不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素质,他们要培养出看得见的人才,除了升学率几乎没有选择。

全面发展要落实,素质教育要实施,但基于贫困山区的特定背景,我们不能否认高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孩子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高分”不等于“高能”和“高素质”,但“低分”就等于“高能”和“高素质”吗?恰恰相反,在统计意义上,“高分”等于“高能”和“高素质”总体上是站得住脚的,要不,各大名校又何必挖空心思去吸引“高分”考生呢?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要上一所好的大学,除了高考的高分还有什么?校长推荐,不是省重点、不是市重点,学校没有资格;自主招生,学生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足够的视野对付“神题”;保送,那是想都别想的事情。

“换位思考”,走进学生的心灵 第7篇

新课程强调的是以人为本,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我们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来开展, 换位思考正体现了这一核心。教师需要换位思考, 时时变换自己的角色, 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位好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重, 仅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是不够的, 还要学会换位思考, 只有爱他们、接触他们、了解他们, 知其所想, 知其所爱, 知其所难, 才能想办法去打开他们的心扉, 使他们真正做到“亲其师, 学其理, 信其道”。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正是因为习惯的重要性, 我们才需要不断地教育孩子养成好习惯, 改正坏习惯。而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 理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因为教师的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 在教师的众多良好习惯养成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换位思考的习惯,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 想他们所想, 急他们所急, 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

记得有一年春节晚会, 有一个小品也是讲互换位置的。不过是儿子和爸爸的互换位置。结果, 儿子在扮演爸爸的时候, 把以前爸爸是怎样教训儿子的模样活灵活现地演绎了出来, 既让人忍俊不禁, 又使人想到我们的教育。其实, 老师和学生又何尝不能互换位置, 换位思考呢?老师常抱怨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布置的家庭作业, 如果换一个位置, 让老师来完成学生的作业, 会有何感受呢?也许, 很多老师再也不会布置大量的作业了, 再也不会批评学生作业质量不佳了。还有, 老师常不理解自己在讲台上苦口婆心, 口干舌燥, 为什么台下的学生昏昏欲睡、启而不发呢?这时, 如果你换一个位置, 自己坐在台下听这样一堂堂长时间的“政治课”、“说教课”, 会有何感受呢?也许, 很多老师都会从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入手, 牢牢地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课堂中来。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小时候住在一间杂货铺附近, 每天都能看到大人把某种东西交给杂货店老板, 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有一天, 他想出一个坏主意, 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换”糖, 杂货店老板迟疑片刻后收下了石子, 然后把糖换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终身。”这位杂货店老板不是教育家, 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他没有用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 而是从孩子的角度, 用宽容维护了一个儿童的尊严。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要处在学生的位置思考问题, 了解他们的感受, 这就是“换位”。这样做可以帮助教师找到教育教学的障碍, 从而对症下药, 解决问题。假如, 我们能够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一定是和谐融洽的。

那么, 怎样才能换位思考呢?

一、体验感受, 善待学生。

每位老师都参加过上级部门组织的“把握知识能力竞赛”的考试, 从接到通知到参加考试知晓成绩这几个月里, 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清楚。这样的活动不失为一种教师体验学生心情、把握考试方向、通过换位来体验学生感受的一种好方法。

有一位教育界前辈曾说:“学生时代曾有过差生经历的老师, 更容易体会学困生的难处;学生时代曾有过调皮生经历的老师, 更容易了解调皮生的心理, 这些老师较容易成为好老师。”正是由于这些教师经历过多种学生角色, 有着亲身的体验, 眼前的学生就是某个时间段自己的再现, 清楚“自己”真正需要, 知道教育“自己”的方法, 才使他们更容易走近学生, 才使他们更容易成为好老师。

教学过程中,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 上课时却教得很费劲, 学生学得也很被动, 师生之间缺乏默契。这时, 教师就要“换位”思考, 考虑学生现有知识状况、理解能力和抑制他们思维的因素。比如, 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 学生不配合教师, 可能是问题问深了, 学生踮着脚也够不着;可能是问题问浅了, 学生不屑回答;也可能是问题问得漫无边际, 学生无从回答。因此, 教师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注意启发诱导, 以期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

二、倾听心声, 理解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想什么, 这是教师应及时了解的,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把握住学生思想的脉搏, 更好地实现与他们的沟通, 拓宽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只要我们走进学生中, 就不难听到一些凭主观想象不到的学生的心声, 它有助于我们进行更好、更准确的换位思考, 可以使你急学生之所急, 教学生之所需, 很快成为学生所喜爱的好老师。

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但有时由于教育双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比较容易, 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 但学生可能存在较大的难度, 由此导致在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方式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最终造成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的障碍。要排除交流的障碍, 教师就要换位思考,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倾听他们的心声, 以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

有一次, 我在上课, 自以为相当精彩, 讲得头头是道, 唾沫横飞, 一位学生却望着窗外的一棵树, 一副神往的样子。这时, 我热血沸腾, 感觉浑身的血液都在往上涌, 难道这就是我花了大量时间备课的结果吗?课后, 我找了很多学生, 面对面地、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 毋庸置疑, 责任不全在学生, 我自己讲课的方式、内容也存在问题。从此, 我尽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还常常说这样一句话:“要求学生做到某种程度时, 首先要问一声自己能做到吗。”

三、以人为本, 爱护学生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无论是任课老师还是班主任, 在教育工作中遇到问题时, 都应多为学生考虑, 爱护学生, 以此寻找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因此, 学生退步了, 教师不应一味地责备, 而要了解学生退步的原因。教师不妨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用心品读孩子这本书, 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尽快找到问题的症结, 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学习的沼泽地。

一个老师只有书教得好是不行的, 有很多老师, 书教得都不错, 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为什么?因为缺少成绩提升的另一个重要基石———对学生的爱和尊重。爱, 要真爱, 不是虚情假意。在这方面, 我迷茫过:为什么我也爱自己的学生, 课下, 我也会对学生摸摸头, 开开玩笑;学生病了, 我也会嘘寒问暖, 带他们去医院, 可学生就是和我不亲?其实, 骨子里, 我还是我, 学生还是学生, 当他们犯了错, 我还是会站在老师的立场, 会批评他们;当他们顶撞了自己, 我会觉得他们冒犯了我。所以, 学生对我只有一时的感动, 而不是心甘情愿地折服。所以当我从教室里出来, 有些被强迫的学生就不愿学习了, 这就是根本。

假如每个老师都能真正爱学生, 尊重学生, 那么, 学生不仅会提高成绩, 还会提升社会道德。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敢于挑战、敢于质疑的新生代, 他们有思想、有见解, 不轻信, 不盲从, 更不会迷信老师, 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如严父慈母一样, 用全部爱心去感动他们。

以人为本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的是接纳、是宽容、是和谐、是快乐, 就是让他们将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发挥到极致, 获得生命的乐趣。

我常常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圆滑”了, 讲起话来“三分为真, 七分为假”, 有的甚至是满口谎言。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学生为什么会说谎呢?从学生的角度看, 一是由于某种原因, 不愿或不敢说出事实真相。如学习成绩差, 做了不应该做的事, 谈话的对方 (家长或是教师) 比较专制等。这时, 学生会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二是当时情况对自己十分不利, 为了保护自己而说谎;三是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隐私而说谎;四是为了哥们义气而说谎;五是不得已说了善意的谎言。因此, 一方面, 我们要理解学生说谎, 宽容地对待他们;另一方面, 要根据事实真相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讲真话。

学生能否健康成长, 是受情绪好坏影响的。情绪反常的学生往往不做作业、不举手, 不回答任何问题, 易发怒、不合群等, 这时教师就要多理解体贴他们, 以人为本, 透视学生的内心世界, 鼓励他们敞开心扉, 帮助他们吸取教训, 为他们排除困扰。“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教育生涯中, 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 但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只要一如既往地用爱心去浇灌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如同对待我们心爱的孩子一样, 我们没有理由不成功。我坚信, 今天用爱心托起的太阳, 必将在明天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

利人利己的换位思考 第8篇

学校附近有AB两家书店。A在学校旁边,B在学校对面。两家书店规模的大小和书籍种类基本一样,但奇怪的是,学校师生们大多会过马路去光顾B书店,却很少有人会去一出校门转弯就到的A书店。为何人们要舍近求远呢?原来B书店与A店最大的不同是,B特意为顾客摆放了一些凳子,这样人们就能舒服地坐着看书选书,而A没专门为顾客提供凳子,人们只能站着或蹲着。

乙超市与B书店之所以顾客盈门,生意红火,主要是因为他们善于换位思考:能够从顾客的角度看待事情,从顾客的立场考虑问题。将心比心,理解对方的感受和想法;设身处地,真心实意为对方着想。所以他们发现了顾客的不便之处和迫切需求,想法子来为其提供方便。如此,自然会赢得人们的好感和信赖。

(据《华商报》许靖然/文)

班主任考核的“换位思考” 第9篇

毫无疑问,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学校意志的执行者,支撑了学校的“半边天”。可在现实中,我们屡屡发现:在考核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有不少学校的领导动辄就对班主任工作说三道四,指责班主任工作中的这个不是,那个不行,甚至还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而对那些非班主任老师的管理则显得宽容了许多,以致他们整日高枕无忧。这种“做者有过,不做者无错”的考核严重地伤害了班主任老师的心理平衡。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学校的领导,在对班主任这一重要群体考核的过程中,应该蹲下身子看问题,多进行“换位思考”,多从班主任老师的视角来考核和管理。在考核过程中,我认为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多一些人文关怀

众所周知,班主任的精神和心理压力都是比较大的。学生在校的安全、道德品质、课堂学习的秩序、考试的成绩、出操的质量、卫生打扫的情况、住宿生的表现等等,这些教学以外的一揽子工程都要班主任去管、去问。哪一个环节出了错,班主任都脱不了干系。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班主任整天战战兢兢,思想上总有一种挂念和担心,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因此,作为学校的领导就应该“体察民情”,帮助班主任减少不必要的繁琐事务,减轻过重的工作负担;在考核时多一些人文关怀,更多地理解他们的苦衷,倾听他们的心声,真正让班主任工作“辛劳并快乐着”,提高班主任老师工作的幸福指数。

多一些方法引领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十分繁复的工作,也需要特别讲究工作艺术。应该说,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管理好自己的班级,是每一位班主任的夙愿。可在考核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的班主任工作态度粗暴,有的班主任工作方法简单,有的班主任工作方式老套,有的班主任工作效果不好。因此,校领导在对班主任进行考核时不能简单地进行量化或定性考核就完事,而应该借考核提供的契机,适时地加以引导,相继教给班主任必要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他们班级管理的艺术和水平。

多一些问题探究

“每一片树叶都是不同的!”班主任每天总要面对着习惯不同、品德迥异、性格有别的学生。班主任工作又是育人的工作,它既要求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又要求净化学生的思想,启迪学生的智慧,工作异常复杂。因此,校领导在对班主任进行考核时,应该善于发现和捕捉班主任工作中的不足与错误,并以此作为研究的资源与课题,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出带有普遍性与共性的问题,并同班主任老师一道,集聚全校德育工作者的力量与智慧,一起研究解决。

多一些业务提升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流砥柱,班主任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在考核和管理班主任队伍的过程中,千万不能一味地增加班主任工作的负荷,一味地向他们提出这样那样的苛刻要求,而应该花大力气提升班主任的业务素养。我们可以采取“集中学习、自主进修、专题辅导、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向班主任业务素养的提升,要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提高班主任的师德修养,帮助他们转变工作观念,改进工作方法,不断适应教育新形势的要求。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第10篇

1. 你是否认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是()/否()

2. 朋友做了一件对不住你的事,这件事情并不怎么严重,你会很快原谅他(她)吗? 是()/否()

3. 你认为想让别人喜欢自己,那么就得先喜欢别人,是吗? 是()/否()

4. 你从不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是吗?

是()/否()

5. 你自认为学习表现不错,但老师仍然不满意,这时你会从自身找原因,尽力把学习做到最好,是这样吗?

是()/否()

6. 你的朋友认为你是一个宽容的人吗?

是()/否()

7. 如果你的一个朋友忽然对你疏远起来,你首先会想:“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是这样吗?

是()/否()

8. 到一个新地方生活,你会主动了解一个地方的风俗,是吗? 是()/否()

9. 在评价一个街头事件时,听到你的见解的人会认为你的思想比较有深度,是吗? 是()/否()

10. 你是否认为人与人之间无论矛盾有多深,都有和解的可能和途径? 是()/否()

11. 你是否认为人无完人? 是()/否()

12. 你是否认为每一种沿袭下来的习俗都有其深刻的存在理由? 是()/否()

13. 在与一个和你性格完全不同的朋友发生争执后,通常都是你主动找他和解,是吗? 是()/否()

14. 你对小时候和你打过架的朋友,即使你当时吃了亏,也不会记恨在心,是吗? 是()/否()

15. 你总是试图用有趣的方式、方法去和他人沟通,是吗? 是()/否()

16. 朋友们大都认为你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是吗?

是()/否()

17. 只要对方的出发点是为了你好,你就会对他心存感激,是吗? 是()/否()

18. 你认为没有人会永远正确,正如没有人会永远错误一样,是吗? 是()/否()

19. 你认为如果自己能够懂得更多的人际交往艺术,你将会有更好的发展,是吗? 是()/否()

20. 和一个自私的人交往时,你会对他(她)做出适当的让步,是吗? 是()/否()

记分方法:

以上各题,选是,得1分;选否,得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结果解释:

0~6分: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很差,总是不由自主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为人处世。请尽快改善吧,否则很可能会影响你的前途。

7~15分:你的换位思考能力一般,需要提高。如果你能够事事首先想到对方的立场,你将会有更大的收获。

16~20分: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很突出,总能够做到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毫无疑问,你是一个深受大家欢迎的人,也是一个能够解决人际关系难题的高手。

上一篇:公司团队活动管理办法下一篇:英国留学工作证明书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