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红色旅游线路

2024-08-20

井冈山红色旅游线路(精选8篇)

井冈山红色旅游线路 第1篇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把守此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井冈山很多的革命人文景观,是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工农红军革命遗址最集中的地方。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居旧址有几十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井冈山的自然景观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景区内峰峦叠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林木蓊郁。主要景观的类型有:峰峦、山石、瀑布、溶洞、气象、高山田园风光、次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温泉等八类。具有雄、险、秀、幽、奇“的特色。可以春赏杜鹃、夏观云海,秋眺秀色,冬看雪景。尤以雄险的山势、奇特的飞瀑、磅礴的云海、瑰丽的日出、烂漫的杜鹃花而蜚声中外。一个融革命传统教育与风景旅游揽胜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区已经形成。

井冈山创业培训拓展网在此为您提供井冈山红色三日游准确报导:

第一天:

一、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堂、井冈山碑林、井冈山雕塑园、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观看茨坪的最佳方位,能够看到茨坪全景)

二、参观革命烈士博物馆(陈列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简历、发展一级红红军主力部队的转移图片)

三、游笔架山(索道费自理152元):参观七大山峰(古柏峰、望指峰、松涛峰、扬眉峰、观岛峰、石笋峰、孔雀峰)、五大奇观(十里栈道、十里杜鹃长廊、十里台湾松„„)、十大美景(弹指一挥间、金鸡报晓、天柱峰、蛤蟆叫天、群猴听训„„)乘索道下山,参观江西土特产超市。

第二天:

一、参观中国第一画——井冈山斗争全景画声光电演示馆:体验到“五百里井冈山尽显眼底,八十年烽火再现眼前”的真实情景

二、游黄洋界(五大哨口之一,1928年8月,我军以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军四个团的兵力,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毛泽东为这次战争的胜利还特地写了一首《西江月.井冈山 》的词

三、参观小井红军医院,参观大井朱毛旧居(1927年10月24日毛主席来到井冈山的第一个住所,房前有读书石

四、《五指峰》 位于茨坪西南面六公里处,因峰峦像人手的五指而得合,海拔1438米。景区内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园,这里是短尾猴、木鹿、黄腹角雉等珍禽异兽出没的地方,是值得一游的号好景区。

第三天:

一、龙潭 :溪水冲击小井峡谷后,陡然跌落绝壁之下,又连续飞下四级断崖,形成梯状的五个气势磅礴的瀑布和深潭,这就是碧玉、金锁、珍珠、飞凤、仙女等五潭五瀑。

二红军造币厂:1988年9月,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中国工农红军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28年5月,在王佐的建议和推荐下,红军军部将军民们打土豪和战场上缴获的大量的首饰和银器具等,运用谢氏花边厂的铸造技术,请谢火龙、谢官龙等谢氏兄弟为师傅,在井冈山上的上井村,借用农民邹甲贵的民房,创办了井冈山红军造币厂三、五大哨口 :位于茨坪四周,它们是五条通往井冈山的要道,山峰陡峭,峡谷幽深,地势十分险要。它们分别是北面的黄洋界哨口,南面的八面山哨口,西南面的双马石哨口,南面的朱砂冲哨口,东西的桐木岭哨口。在这些哨口的万丈深渊中可以看到苍鹰在半山中盘旋,景象十分壮丽。

另有红色体验一日游,温馨红色二日游路线:

一日游:参观革命烈士博物馆——参观中国第一画——红军造币厂

二日游:第一日:烈士陵园——参观革命烈士博物馆——参观中国第一画第二日:游黄洋界——龙潭——红军造币厂——五指峰

井冈山红色旅游线路 第2篇

1、井冈山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活动体会

很幸运能作为井冈山支队的一员参加暑期“两课”社会实践。说实话,自进大学校园以来,我已多次参加过校系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但这样历时久、路程远的社会实践,我还是生平第一次参加。随着日历一页页地被撕下,我的心越来越激动,井冈山的模样不时地在脑海里构筑。当踏上由杭州驶往南昌的列车,我们心潮澎湃,彻夜难眠,因为无数个为什么都将在一夜之后彻底解开。

2、红色之旅的实践随感

为庆祝建党90周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广大学生党员积极响应校团委的号召,他们利用暑期时间深入农村各地,以“追寻革命足迹,争做时代先锋”为旗帜,走访慰问了多位革命老前辈,访谈中大家深受革命前辈的精神鼓舞,一致表示今后在享受和平、幸福的生活时,更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优良传统,勇于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3、难忘的红色之旅--井冈山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8月24日,在市纪委的组织下,我们市、县两级75名纪检监察干部乘坐K448次列车踏上前往井冈的征程,在这里我们将一起参加“陕西省咸阳市纪检监察业务培训班”为期10天的培训学习。

4、红色之旅井冈山之行心得体会

我院组织全体干警赴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 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井冈山,192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亲手开创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因此我院开展的“红色之旅”思想教育活动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对此次井冈之行也有着深刻的体会。

5、井冈山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2011年新年伊始,薛城区法院根据年前确定的“三三三六”工作思路,也为了使全院干警能以崭新的姿态和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在全院开展“司法为民、司法文明、法院管理年”三项活动。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深刻大家的认识,薛城区法院组织大家到革命圣地井冈山进行“发扬井冈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祖国的河山,处处印记着红色的史迹,我们要了解的不仅是地理知识和历史故事,更要了解中国的社会,中国

人的灵魂、气质和精神。

6、古田会议抒怀——永恒的光辉—古田会议心得

在古田会议召开80周年之际,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来到古田会议旧址,瞻仰这座革命圣殿。旧址不语,我心澎湃。当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跃然眼前,仿佛听到他们铿锵坚定地宣读《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如今,这里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旅游圣地,慕名者络绎不绝,或采撷风光、或缅怀先烈、或汲取有益于当代的治政睿思和经邦智慧。吸引人们驻足沉思的,正是古田会议绽放的真理光芒。

7、井冈山红色文化意蕴

当汽车在井冈山下蜿蜒的公路行驶时,《十送红军》、《请茶歌》、《三湾来了毛委员》……这些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红歌就在车厢里荡漾,我凝视窗外不语,任由充溢着激情、柔情和深情的优美旋律,钩沉起曾经青春和激扬,也

最为英雄主义和和秋风细雨般缠绵的浪漫遐想。井冈山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对于在电影《闪闪的红星》的陪伴下度过快乐童年的人,更有别样深情怀旧的意蕴。红色教育的童年,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戴上潘冬子的八角帽,登上舞台集体合唱《闪闪的红星》主题曲和朗诵“山下红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便是那个时代的最美。今天文化多元化了,文化之美也早已深深根植于我们的科技、经济生活中,绝没有了什么高下之分、阴晴之别、消极和积极的迥异,科学文化、市场经济文化、创新文化等等,都连接着过去并通向未来。但是我想,即便不撇开红色文化的政治意蕴,仅从红色文化所包含的民族精神、文化魅力和社会教育意蕴上看,红色文化不正属于人类最高贵的情怀?即便是今天,任何人童年时的红色教育,是否会在孩子心中烙上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和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崇高印记?长大成人后心中最动

井冈山红色旅游线路 第3篇

井冈山作为著名革命摇篮,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形势良好,如何让旅游带动当地贫困群众甚至辐射周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使旅游真正成为扶贫开发的新措施新途径,笔者结合井冈山红色旅游实际,对“旅游扶贫模式”作以下几点思考。

一、选好试点,奠定旅游扶贫的良好基础

要开展旅游扶贫,首先要选择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方来开展。井冈山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井冈山开展旅游扶贫试点工作,有着良好的基础。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的历史文化红得让人陶醉。8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从三湾改编不足千人的红军队伍,到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从茅坪八角楼的灯光,到革命之火燎原全国;从黄洋界的炮声,到天安门广场共和国开国的礼炮,井冈山这座充满神奇的“圣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基,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源,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井冈山是绿色生态的家园,它的自然生态绿的让人迷恋。这里生态优美、名胜众多、山清水秀、山石雄险、飞瀑奇特、云海磅礴、杜鹃烂漫、翠竹秀拔;这里还有蜚声中外的全球同纬度保存最为完好的7000公顷次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达86%,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含量达80000个,是一个空气清新、健康养身的天然氧吧。走进井冈山,就仿佛置身于“山水画”,其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是旅游休闲的最佳去处。井冈山是红色文化的灵魂,它的红色旅游美得让人向往。井冈山近年来推出的红歌会、全景画馆、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等旅游产品,特别是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等单位将红色拓展训练理念引入体验式教学,开创了红色培训旅游项目,是对红色旅游发展的创新和探索,对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期的新诠释。井冈山旅游还与休闲旅游、观光旅游、生态游、会展游、乡村游等旅游方式相结合,注重开发自然景观,注重打造各类旅游产品,以开放的姿态,实现投入的多元化、形式的多样化,井冈山红色旅游蓬勃发展,辐射带动了观光农业、工业以及“农家乐”的发展。景区交通、接待服务、游览观光等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井冈山作为唯一一家红色5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城市等殊荣。井冈山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2009年共接待来山旅游者4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6亿元,旅游发展年均增幅20%以上。2011年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5亿元。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的主导,带动了社会全面发展。

全国各地像井冈山这样拥有旅游资源的地方不胜枚举,尤其是新确定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及农村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是开展旅游扶贫的良好资源基础。

二、搭好平台,开创旅游扶贫的新局面

井冈山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经济收入可观,但当地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在旅游业中获益甚少,依然处于贫困状态。据统计,2010年井冈山总人口162060人,其中农业人口119065人,从事旅游农业人口5425人,占农业人口的4.5%;2010年贫困人口11971人,几乎无人从事旅游业。旅游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具有投资周期短、收入高的特点。引导和扶持贫困群众从事旅游业,将是扶贫开发的一个有力举措。要开展旅游扶贫,就要借助现有的旅游资源,兴建旅游扶贫基地,设立旅游扶贫基金,搭建旅游扶贫的平台,开启依靠旅游推进扶贫开发的新时代。

1、兴建旅游扶贫基地,要科学规划合理建设。

一是旅游扶贫基地建设要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实际。旅游扶贫基地的建设,一定要充分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来实施,成为当地旅游资源的有益补充,成为当地旅游产业链的有效延伸,不搞重复建设、无谓建设。同时,还应与当地旅游资源紧密吻合,符合当地旅游资源特色。如在井冈山就可以建设“红军山庄”,融合红色文化、当地客家文化及现代农业文化,形成鲜明的文化特征。二是旅游扶贫基地建设要形成一定规模。旅游扶贫基地的建设,一定要形成一定规模,基础设施要过硬,项目要丰富,突出综合性,要基本实现吃、住、游、玩、购等功能,做到观光与体验相结合、娱乐与教育相结合、休闲与商务相结合,使得游客在山庄里能够实现其旅游休闲的需求。三是旅游扶贫基地建设要注重市场因素。旅游扶贫基地的建设,一定要充分考虑市场因素,所建设的项目要迎合市场的需求,即项目建成后,能有良好的市场空间,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项目的建设还应该要充分考虑游客的消费需求,做一些大众较欢迎的项目。如井冈山做成的基地,游客可在里面吃红米饭、喝南瓜汤、摘绿色蔬菜、钓新鲜活鱼,体验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休闲生活,让游客体会井冈山的风土人情,品味农家恬静生活,消除旅途疲乏;游客还可以在里面感受红军生活,接受井冈山精神的教育;可以在里面实现休闲、商务、亲子、交友等功能。

2、兴建旅游扶贫基地,需要各界力量广泛参与。

一是政府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兴建旅游扶贫基地,首先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项目立项、土地审批、规划建设、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在规费方面予以减免,在宣传推广方面予以整合,在市场客源方面予以内部保护。相关职能部门如扶贫、旅游等单位要在资金上予以扶持,同时做好指导、监管工作,确保旅游扶贫的平台能搭稳搭好。二是贫困群众要发挥主体作用。项目所在地的贫困群众可以以土地、林地、房屋为资源入股,或者出租相关资源,直接从旅游扶贫基地的收益中受益;项目所在地的贫困群众和项目所在地周边的贫困群众可以到基地务工,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通过务工来增加收入;条件允许的贫困群众还可在基地或附近从事经商活动,通过创业来改变贫困状况。三是民营资本应积极参与该项目。应鼓励民营资本积极参与类似项目,民营资本在获取相应的经营收益的同时,还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四是社会各界应大力支持旅游扶贫基地。社会各界力量应在旅游消费时,优先选择旅游扶贫项目,增加旅游扶贫基地的营业收入,诸如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等公益类组织,应加强与旅游扶贫项目的合作,增强其扶贫功能,新闻媒体、培训机构、大型企业等单位要体现公益意愿,支持旅游扶贫基地做大做强。

3、兴建旅游扶贫基地,要充分发挥其扶贫功能。

旅游扶贫基地,顾名思义就是要通过旅游来实现扶贫功能。一是设立旅游扶贫基金实现扶贫功能。一方面由基地从营业额中抽取资金注入基金,如每100元营业额抽取2-5元作为扶贫基金;另一方面,借助第三方有权限的公益机构,在基地内设立捐赠台,接受游客捐赠。旅游扶贫基金就会达到一定数量,基金由第三方公益机构和当地扶贫主管部门共同管理支配,用于扶持当地扶贫开发工作,或者直接扶持当地贫困群众,可较好地实现其扶贫功能。二是通过贫困群众资源入股或出租的形式实现扶贫功能。当地贫困群众以房屋、土地、林地等自有资源入股或者出租给基地,通过分红或者收取租金增加收入,摆脱贫困面貌。三是通过贫困群众务工或者创业来实现扶贫功能。当地贫困群众可以到基地里务工或者创业经商,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通过务工或创业来增加收入,从而改变贫困状况。四是通过举办公益活动来实现扶贫功能。基地可联合相关公益组织,组织爱心人士(机构)与贫困群众(乡、村)开展面对面的结对扶贫。组织此类活动可以在当地扶贫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形式多样化,功能多元化,以贫困群众受益为唯一准则,以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唯一目标。

旅游扶贫还可以通过直接扶持有条件的贫困乡村开发旅游业等途径来实现,只要瞄准了市场、抓好了经营、做好了管理,旅游可以使贫困群众较稳定地脱贫致富,是开发式扶贫的有效途径,也是符合经济发展形势的有效举措。

三、抓好工作,使旅游扶贫成为开发式扶贫的新途径

1、以创新发展理念为第一要务。

旅游扶贫本身就是理念创新的产物,要做好旅游扶贫就更需要不断地创新发展理念,要创新发展理念,就要做到“四个破除”。一是要破除不作为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旅游扶贫是市场规律发展的必然,是传统旅游和传统扶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顺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新趋势新需求而在功能上的延伸,是新形势下扶贫开发的有效举措,乘势而上是我们应尽的职责。二是要破除难作为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旅游扶贫对旅游资源配置、调整群众收入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实现旅游扶贫双丰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旅游扶贫是旅游和扶贫、民营企业和贫困群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突破口。三是要破除乱作为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扶贫是对旅游业的补充和延伸,在发展中要坚决杜绝项目雷同、低水平重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盲目开发行为,促进改善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使田园乡村生态环境越来越美好。四是要破除贫困群众不可为的观念。充分认识到贫困群

众是发展旅游扶贫的主体,在由传统农业转变休闲旅游业的过程中,增进了城乡交流和互动,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将得到提高,贫困群众转变为旅游从业人员,昔日的荒山荒地也转变为旅游胜景。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有效转移,农村的土地效益能够成倍提高,可以说,贫困群众在发展旅游扶贫的过程中大有作为。当然,发展旅游扶贫更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创业精神、有战略眼光、有经营实力的企业家和创业者。

2. 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前提条件。

一是要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推进交通、饮水、电力、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改善交通条件,把旅游扶贫景点、景区的公路建设纳入国家“乡村公路”建设规划中,增设旅游专车,加强道路照明、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二是要改善旅游接待条件。各级财政要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对景点、景区改厕、改厨、改路、通网络给予扶持,满足游客对饮食安全、生活卫生、住宿方便、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支持有条件的山庄和企业打造精品项目,满足中高层次游客的需求,提高经营效益。三是要强化现代农业引领功能。支持引进农业新品种、采取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设施装备,加大品种展示、技术推广、农耕文化教育、培训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兼具展示、休闲、教育、示范功能的休闲园和示范园,充分发挥其展示现代农业成果、休闲观光、科普宣传、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以及培训、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作用,鼓励从事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开发系列旅游农产品和纪念品,同时带动全市优质农产品的推广发展。

3. 以打造精品品牌为发展目标。

旅游扶贫的生命力在于特色。一是要打造精品。注重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特色,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将旅游、扶贫和生态文化建设进行有机融合,打造一批集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农事体验、健身娱乐于一体的精品。二是要创响品牌。要在农业科技型、观光采摘型、度假健身型、体验娱乐型、花园客栈型、休闲购物型、节庆民俗型、综合开发型等休闲农业类型上创响品牌、创出特色、创出精品。三是要开发个性化产品。围绕“土、特、奇、鲜”作文章,发展最富有特色和吸引魅力的旅游景观,原汁原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特”。旅游扶贫要出特色,创影响,精心打造市民农园,精心打造重复消费群体认可的产品。

4. 以优化发展环境为扶持措施。

一方面,各级政府要本着“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努力优化发展的软硬环境。扶贫、旅游等主要职能部门要设立专项发展资金用于旅游扶贫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制定发展旅游扶贫的配套政策,在项目审批、办证、税收、信贷、用电、用地等过程中提供方便,坚决杜绝“三乱”行为,促进旅游扶贫向有序、健康、快速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投入体系,旅游扶贫基地建设资金要求较多,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旅游扶贫投融资体系。项目支持上,跑“部”进“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项目扶持,特别是要多争取国家级的各类扶持项目到旅游扶贫基地落户。招商引资方面,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注重投资者的效益回报,拓宽引资渠道,外资内资并举,国资民资并重。银行信贷上,要争取开发项目采用抵押产权和经营权向银行借贷的方式筹措资金,应把旅游扶贫项目纳入各级财政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解决扶贫项目贷款难问题。股份合作方面,要允许农民土地合理流转,允许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旅游扶贫项目的开发。吸纳民资方面,鼓励国内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私营企业主、农民个人以及外商参与兴办旅游扶贫项目,实现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多元化。

5. 以人才培养宣传推广为重要保障。

浅谈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 第4篇

[关键词]红色旅游;井冈山;发展对策

一、引言

2005年2月22日正式颁布实施的一个关于红色旅游的发展规划表明,在未来几年里,我国将兴起发展“红色旅游”热潮,党和政府决心将众多的革命根据地开发成为一个个红色旅游景区,以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并推动革命老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国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如何充分利用当前旅游形势,进一步挖掘其资源潜力,已成为我国建设旅游产业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文通过对井冈山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有利于我国红色旅游业的开发。

二、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状况

1接待人数与旅游收入逐年增加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井冈山旅游业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八·五”期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近90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0.6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1亿元以上,创汇百万元以上。到2003年,井冈山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6亿元。2004年1-10月,游客人数已超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53.5%、65.2%。到了2008年,井冈山共接待游客370PZA次,实现旅游收入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8%、34.6%,其中接待入境游客万人次,创汇151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5%、22.3%。2010年接待游客453.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24亿元,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108%和194.1%。

2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

从住宿条件来看,井冈山全市共有各类宾馆130多家,床位万余张。其中四星级宾馆6家,三星级11家,二星级7家,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从交通基础建设来看,集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于一体的立体式交通网络已形成。泰井高速公路是国内首条通往旅游景区的高速公路,2003年10月动工,2005年3月建成通车,投资18.1亿元,线路全长82.6公里(含23公里连接线),宽24.5米;京九铁路从井冈山脚下穿越;吉井铁路直至井冈山新城区,是吉(安)衡(阳)铁路的东段,将成为京九线与京广线的5L--东西连接线,全长80.3公里;已开通井冈山至北京、九江、南昌、深圳、上海等省市的列车。

如今,井冈山市境内公路总里程959.6公里。从井冈山出发,驱车到南昌由过去的近7个小时缩短为现在的3个小时,驱车到深圳只需6个小时,大大地拉近了井冈山与全国各地之间的“距离”。目前,已形成以赣粤高速、泰井高速、319国道为主框架、京九铁路、吉井铁路为主干道,井冈山机场为主航道的立体交通网络。

3景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状况

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至今仍保存较好的革命旧址有29处,其中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0处,主要有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井冈山烈士陵园、八面山和红马石哨口遗址、红军医院、井冈山碑林、井冈山会师纪念碑等;列入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8处;原市政府所在地茨坪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和党、政、军领导机关及后方单位所在地,因而也是红色资源最集中的地方,陈列开放的7处革命旧址均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江西重点博物馆之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馆藏文物5800多件。

近年来,井冈山市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先后对行洲红军标语群、步云山练兵场、会师纪念馆、会师广场进行大规模修建,在黄洋界哨口实施“情景再现”工程,再现当年“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的战斗场景,把黄洋界景区塑造成游客体验井冈山革命斗争、接受传统教育的红色体验景区。除此之外,大量保留的红军标语、革命诗词、革命歌舞等是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井冈山红色资源具有历史文化价值高、数量多、革命文化沉淀深厚、主题鲜明、分布集中和开发维护好等特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是红色旅游开发的主要对象。

三、井冈山红色旅游发展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1井冈山红色旅游发展的机遇

(1)国内的旅游业蓬勃发展,红色旅游也得以快速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旅游业以其发展前景好、产业带动性强、投资回报率高,被誉为当代世界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而革命圣地有红色的文化底蕴,从而成为人民的首选之地。

(2)国家和地方对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大力支持。

随着红色旅游蓬勃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对井冈山红色旅游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江西省制订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保护规划》。对井冈山多处重要的革命旧址进行了修缮复原,投巨资新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实现省会南昌到井冈山道路高速化,并对红色旅游城市和景区的旅游星级饭店,实行水电优惠价格,旅游汽车客运附加费等优惠减收。

(3)井冈山是知名度最高的红色旅游景区(点)之一,其发展同时受到政府和各旅游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根据地的摇篮,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井冈山市应充分发挥这些“红色资源”的优势,发展“红色旅游”。近年来,井冈山推出一系列的“红色旅游”产品,在大江南北引起了旅游者的强烈反响。广东、北京、上海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海外游人也慕名前来观赏游览。

2井冈山红色旅游发展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特别是“红色旅游”、“都市旅游”、“工业旅游”都在迅速的发展。这不仅给井冈山带来了机遇,还带来了挑战。

(1)来自同质旅游产品的挑战。江西是一个革命老区,有许多红色旅游资源。如南昌——军旗升起的地方,瑞金——共和国摇篮,安源——中国工人运动发祥地等等。这给井冈山带来了巨大的竞争。

(2)来自异质旅游产品的挑战。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旅游产品层出不穷,虽然红色旅游在整个旅游市场占据的份额不断增大,但是,与其他异质旅游形式相比,红色旅游所占市场份额依然不容乐观,生态游、休闲游、文化游、出国观光游依然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主导。

(3)来自资本市场竞争的挑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而作为企业,投资一个项目一般以追求利润、回避风险为主要目的,在投资之初必定会再三考虑景区的各类情况,并尽可能地预见未来的投资回报。而红色旅游景区为了自身的发展,也希望有更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能为其利用,井

nlc202309011427

冈山景区与其他红色旅游景区一样,都尽可能地展现出自身的优势以吸引外来投资,这就产生了不同地方相同资源、相同地方不同资源对外来投资的竞争。井冈山红色旅游在这方面还面临较大的困难。

(4)来自自身管理水平的挑战。在井冈山上,宾馆的档次较低,服务水准不高,没有跟上旅游业的发展。井冈山需要搞好饭店内部住、吃、购、娱的配套建设,进一步提高饭店的接待服务质量。而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是人才,还需要井冈山景区不断地去挖掘和培养。

3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1)充分把“红”和“绿”相结合

井冈山有丰富的革命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这也是精华所在。我们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井冈山的旅游资源:历史红,山林好。“红”、“绿”相映是井冈山最大的优势所在,确定它的性质为革命胜地与自然景观融合的革命纪念地型风景名胜区。—方面,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也决定它的旅游项目带有革命教育意义;另一方面,井冈山的自然景观美不胜收,植被覆盖率超过80%,并保留了大片次原始森林带,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溪瀑跌宕等有利于开发度假、科考等高层次专题旅游的项目。

(2)开发体验型的旅游项目

井冈山要改善和提高纪念地展馆档次,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如可采用声光电结合的半景画、全景画等。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除了组织对实物、遗址的参观外,也可以安排定时的有关历史的影视、歌舞专场;可适当开发或增加参与性的旅游项目,如策划当年革命者工作、战斗、生活、劳动的场景,来吸引旅游者参与和体验;还可以提高导游的讲解能力,丰富解说内容,寓教于乐,使旅游者获得更多的收获。并且使井冈山红色旅游产品更具有活力。

(3)发展横向联合,加强区域合作

井冈山要在地域界限上转变旅游点或集中的局限可以以井冈山为中心,邻近县市为依托,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内通8大景区,外连周边地区的大旅游格局。与吉安、万安、赣州合作,设计和开发宋代名胜古迹精华游;与永新、宁冈共推井冈山斗争成功之路、革命历史教育游;与湖南炎陵合作,推广井冈山、炎陵、衡山线路,并借助一年一度的炎帝陵祭祀活动在炎陵举行旅游促销活动,从而在发展布局上,以红色旅游和观光教育型旅游为主,并开发以度假、休闲、娱乐、民俗、风情等为辅的多功能旅游的新局面,进一步巩固提高井冈山在全国红色旅游产品中的地位。

(4)突出树立井冈山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加大促销力度

井冈山旅游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深化旅游产品、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狠抓旅游市场促销工作。一是要根据不同客源市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工作。对广东、上海、湖南等主要客源省市,主要以不断推销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取胜,如野营、度假、垂钓、健身、休闲等适应周末旅游需求的项目,灵活运用各种促销手段。对北京、河北、湖北等地新辟的客源市场,必须抓住整体形象宣传这一主题,树立全新的井冈山旅游形象。对港澳台地区及其他海外游客,不断提高接待服务水平,争取客源稳步增长,并逐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二是要重视企业在旅游市场开发中的作用。旅游企业是市场开发和产品销售的主体和骨干,加强市场开发,扩大市场销售,必须密切与企业的关系,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旅游企业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形成有效的促销体制。三是要突出主题,积极组织好有关促销宣传活动。要组织有关各方进行研究,尽快把今后几年“主题形象宣传”的具体方案拿出来,为树立全新的井冈山旅游形象,扩大宣传发挥重要作用。

(5)加强井冈山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目前,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景区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已成为每个红色旅游景区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经过这些年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井冈山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已有较大提高,但仍缺少战略性旅游策划人才和旅游营销行家,严重地制约了井冈山红色旅游的长远发展。因此应把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改善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配置状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工作来抓。要注重红色旅游从业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江西红色旅游之井冈山 第5篇

听说井冈山时,那是中学的历史课本,知道个“井冈山会师”,自从来到江西读书自然就听得多了。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解放前,井冈山没有独立的行政建制,是一个“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偏僻小山村;解放后,井冈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于1950年在茨坪设立了井冈山特别区,1959年成立省辖井冈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设县,1984年撤县设市,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井冈山市,2005年7月成立井冈山管理局。全市现辖21个乡镇场和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4.97万人,总面积1297.5平方公里。

陆定一同志说:“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这是对井冈山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井冈山既具有辉煌的历史,又有绚丽的自然风光,革命的人文景观与优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是一个集观光旅游、传统教育于一体的理想红色旅游胜地。

革命历史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一块“浸透着烈士鲜血的圣地”。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建立了以宁冈县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兰花坪。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尤其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江泽民同志将它概括为24字,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自然风光

井冈山不仅有丰厚的历史内涵,而且还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井冈山风景名胜区面积为261.43平方公里,分为11个景区,76个景点,460多个景物景观。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先后开发了茨坪、龙潭、主峰、黄洋界、茅坪、龙市等6大景区、30多处景点。这里,千峰竞秀,万壑争流,苍茫林海,飞瀑流泉,融雄、险、秀、幽、奇为一体,峰峦、山石、溶洞、温泉、珍稀动植物、高山田园风光应有尽有。

井冈山有迄今地球上同纬度保存最好的7000多公顷次原始森林,有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誉为全世界仅有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的覆盖率达到86%,空气质量远远超过国家一类标准,可以说井冈山就是一座“天然的大氧吧”。国民经济

井冈山的开发建设始于50年代末。当时的井冈山,是个不通公路、不通邮、不通电、无工业、无商业、人口仅百余人的小山村。1957年以后,井冈山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垦殖山场,兴建公路,发掘资源,建设电站,创办工业,努力发展经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日趋完善的区位优势,制定了“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并不断加大改革开放步伐,经济由封闭迈向开放,由贫乏走向繁荣。

社会事业

从1959年修建第一条公路——井泰公路后,至目前境内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市乡公路25条,交通干线有:井冈山至吉安、南昌线,井冈山至遂川、赣州线,井冈山至湖南炎陵、长沙线,井冈山至永新、萍乡线。赣粤——泰井高速公路直达井冈山;正在建设中的吉井铁路直达井冈山新城区,并在新城区设站,预计今年年底正式通车。邮电通讯实现了“两化一网”,程控电话和“大哥大”数次扩容,保证了井冈山与世界各地的迅速沟通。

旅游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全市共有各类宾馆110多家,床位万余张。其中四星级宾馆3家,三星级宾馆7家,二星级宾馆和相当于二星级的宾馆近20家,有1个网球场、4个保龄球馆(其中井秀山庄的保龄球场设备、场馆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正在走向繁荣。1998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市”,并被国家体委列为“全国体育夏训基地”。

井冈山市曾经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先进单位”、“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单位”、“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全国卫生城”、“全国十佳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省文明城”等三十余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坐落在当年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中心的茨坪。砖瓦结构、飞檐挑角,整个建筑既有秀丽典雅的南方特色,又具古香古色的民族风格。它建成于1959年,是我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博物馆,1962年朱德同志题写馆名。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一个全面陈列和宣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历史的综合馆。馆内基本陈列共有七个展室,分为序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恢复、坚持井冈山的斗争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等部分。在这里,您可以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翔实的历史资料了解到那段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历史: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在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随后朱德、陈毅和彭德怀等人先后率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在井冈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井冈山的斗争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它不朽的功绩也永远彪炳于中国革命的史册。如今,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已成为人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

为纪念伟大的井冈山革命斗争,缅怀在井冈山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原遂川县井冈山区人民政府于1950年在茨坪的东北边山岗上建造一座纯木质结构、正面书有“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十个大字的纪念塔;1951年将木质塔拆除改建成砖木结构的纪念塔,在塔顶立一泥塑红军战士雕像,但外型比较粗糙;1956年,井冈山区人民政府又在遂川县政府的支持下,将纪念塔的砖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塔顶重塑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手持钢枪的红军战士雕像;塔顶的正面是原遂川中学王教导员手书的“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十个大字。从五十年代开始,这座塔就成了向国内外宣传井冈山的主要形象标志。

1972年,井冈山革命委员会组织井冈山建筑队工人拆除塔顶红军战士雕像,并将塔底扩建为5.5米X5.5米的正方形,塔高11米,塔的四面均镶刻有凹形“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十个大字。整座塔基占地103平方米,塔前与红军烈士墓相连,铺有水泥地面和水泥台阶,四周松柏常青、庄严肃穆。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为全国重点革

命纪念建筑保护单位,以供人们参观、瞻仰。

井冈山精神

千年的历史变迁,不变的青山秀水,积淀下来的是浓郁的地方文化。从1927年红色的铁流融汇在井冈山之后,井冈山的生命力得到了焕发,“星星之火”不仅燃遍了神州,同时,凝聚成了不朽的井冈山革命精神。传奇的石刻碑帖,淳朴的民间风俗,优美的民间传说,丰富的文学作品„„构成了井冈山的深厚人文背景。

井冈山的“红色文化”的形成得益于它的光荣历史。秋收起义失败之后,毛泽东分析了当时的情势,决定放弃攻打湖南中心城市长沙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放弃了“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于是经过三湾改编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除了位于农村,农产品丰富,解决了部队的粮草问题,群众基础好,更重要是它位于湘赣边界,在当时是“两不管”(即湖南省、江西省都不管辖)地带,敌人统治力量薄弱,而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便于保存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巧妙结合起来,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创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胜利道路。各地共产党人也领导了武装起义,纷纷建立革命根据地,形成了燎原之势。虽然革命的时代已经远走,但是我们依旧要传承和发扬革命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展蓝图

在新的世纪里,将继续实施“科教立市、旅游兴市、依法治市”的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小康井冈、和谐井冈、魅力井冈为目标。在培植壮大旅游龙头支柱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做优做强为旅游业配套的工业经济,加速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新市址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城带两区,旅游牵百业”的布局,把井冈山建设成为功能齐全,形象独特,集传统教育、观光避暑、度假休闲、会议中心为一体的国内知名、国际影响的旅游胜地,使井冈山成为新时期农村吸引城市的“根据地”,成为全国的旅游名城。力争到2010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达20亿元,财政收入达2.3亿元,上山游客达550万人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00元。

井冈山的建设和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实践“三个代表”,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加速井冈山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关键字:井冈山革命历史、自然风光、国民经济、社会事业、革命博物馆、革命先烈纪念塔、井冈山精神、发展蓝图

井冈山红色旅游心得感想 第6篇

井冈山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艰苦奋斗精神之源”。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来到井冈山,同毛泽东同志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新局面。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伟大精神,其主要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实事求是、敢于创新”。井冈山精神是无数革命先驱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不朽丰碑,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强大精神力量红色之旅井冈山心得体会红色之旅井冈山心得体会。今天,我们继承发扬井冈山精神,对于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应对市场的严峻挑战,打赢效益保卫战大有裨益。

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敢于创新精神等等,都是对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有力地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疑问这种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当时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根据地实行军事上“围剿”、经济上封锁的政策,妄图把革命队伍饿死、困死。但是英勇红军没有被艰苦的生活和极度的困难吓倒,相反,连续击退了反动势力的四次“进剿”和三次“合剿”,历经大小战斗近百次,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创建了一整套红军建军原则,提炼了红军战争的战略战术。正是因为有坚定信念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井冈山根据地才得以巩固和发展起来,直至将革命的烈火燃遍全中国。

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

井冈山红色旅游心得总结 第7篇

在4天的参观学习中,我们先后参观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井冈山五老峰、茨坪毛泽东旧居、小井红四军医院、黄洋界保卫战遗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庐山含鄱口、领袖峰、如琴湖、庐山会议旧址、美庐别墅等地。

一、井冈山,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精神,自强不息,令人奋发,催人上进。

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打响的“第一枪”,它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和人民军队的诞生。井冈山是中国红色革命的“摇篮”。1927年9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井冈山精神的指引下,面对强势的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的先辈们没有胆怯,他们信念坚定,不畏强权,浴血奋战,逐步由弱变强,蔓延全国,逐步建立起了强大的红色政权,最终夺取了胜利。吃水不忘挖井人,怀着无比敬仰、庄严的心情,在革命烈士陵园为革命烈士敬献了花篮。

启示:

1. 正确的信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深得人心,代表了生活在最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希望平等、和平的迫切愿望,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虽然,国民党人数居多、装备精良,但是,没有一个正确的信仰指导,就如同一盘散沙,没有什么战斗力。国民党是不能赢得中国民众人心的。

2.不畏强权,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是井冈山精神的具体表现。最初中国共产党人以井冈山根据为基础,面对上百万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凭借乐观高尚的革命意志和战斗精神,顽强拼搏,浴血奋战,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在黄洋界保卫战中,井冈山根据地的红军战士以一个连的兵力打退了敌人三个团的进攻,创造了井冈山战争以少胜多的神话传奇。相比战争年代的红军战士,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和平年代,从小没有碰到什么大的挫折和困难,大家对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理解就仅仅停留在字眼中,没有深刻的认识。身为党员的我,尤其是转业的部队党员,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奋起拼搏,为国奉献。

3.在现代社会我们永葆先进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报答。怀着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建立良好的清正廉洁的社会体系,使得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红色政权稳固发展,是我们当前迫切应该做的事情。现在的中国共产党党人要克服自身缺点,发扬顽强奋斗、不畏强权、扎根群众的优点,保持先进,确保红色政权深得人心,才能无愧于为之奋斗的伟大的先辈们!

二、庐山,祖国美好景色代表,是当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体现。

庐山地处九江境内,濒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

启示:

1.浏览大好河山,感受到和平时期和政府良好的保护。和平是永远的主体,通过电视,我们看到听到祖国爱好和平的心声。通过参观学习,我们能切身感受到和平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没有一个稳定的局面,哪有红红火火的一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机会?

2.感受现代社会“绿化”的重要性。江西省提倡的“不砍一棵树”影响颇为深刻。她有效地保护了环境,增加了绿化覆盖面积,使得江西省在这个方面别具一格,独占鳌头。假如以前砍伐过度的一些省份想要尽快增大绿化面积,没有二三十年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在这方面,江西就比别的省份超前或者领跑二三十年。

三、旅游,清洁的行业。睿智的决策决定未来的、可持续的发展。

响应国家和江西省关于扩大绿化的号召,27日,我们前往江西省农业示范园区种植了一棵“京赣之行”友谊树。愚人粗暴简单,一次性疯狂挖掘大自然或者老祖宗遗漏的财产,如砍树、挖煤,如同门前挖沟,自断出路。聪明的人考虑前一步,自力更生,自我创造,依靠的是当前的信息网络。睿智的人用未来思维思考,突破现状,清洁、有特色、可持续,一个行业带动很多行业,比如旅游。无疑,江西省人民“不砍一棵树”的做法是睿智的。第一个想到的人是天才,紧紧跟上的人是智人,后来是凡人,凡人之后还不上的就是痴人了。等到大家都想到这个行业并实行的时候,已经不是热门,也不会那么多的赚钱了。

1. 旅游行业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为支撑。“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旅游行业带动其他行业,同时也受到这些行业的影响,也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作为支撑。没有良好的自然、人文、治安、饮食、住宿等必备的条件,当地的旅游也不会有多大的发展。

井冈山红色旅游线路 第8篇

红色旅游是集政治、文化、富民、民心多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及多元主体。作为一种经济形式,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仅仅依靠国家政策扶持远远不够,必须遵循旅游经济的运行规律,走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重视市场分析、研究市场需求,正是红色旅游研究的问题。这里,探讨旅游主体的行为规律,是红色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红色资源的开发、红色旅游的规划、红色旅游的管理、红色旅游地的知名度的提升都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红色旅游主体的旅游决策行为特征分析

1.1 影响红色旅游主体旅游决策的因素及决策行为的基本原则

1.1.1 影响红色旅游主体旅游决策的因素

首先是红色旅游地的感知环境。感知环境是人们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得的对外界环境的整体印象。感知环境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旅游主体旅游决策行为。

其次是红色旅游主体的旅游偏好。一个人的兴趣、能力、爱好和性格差异等个性特征差异就是旅游偏好。一个人的年龄、职业、学历影响着个性的形成,从年龄上看:少年儿童好奇心重,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青年人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能力强,对新奇、冒险、刺激的红色旅游活动倍感兴趣;中老年人经历丰富,习惯于回顾往事,品味人生,他们偏好于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环境优美的红色旅游地以及曾留有深刻印象的故地。从学历上看:不同的学历反映旅游者所受教育层次差异,同时也影响到旅游者的感知范围和感知深度。学历高的人基于理性认识的丰富,对于出游的目的非常明确,其追求旅游效益和红色文化的内涵高;而学历低的人则往往受趋从心理的影响较大,参与红色旅游的目的不十分明确,其追求的旅游效益偏重于娱乐与消遣。

1.1.2 指导红色旅游主体旅游决策行为的基本原则———最大效益原则

最大效益原则指红色旅游主体在资金和闲暇时间确定的条件下追求最大的旅游效益。其表现在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最大的信息获取量和最高的满意度。

在一个完整的红色旅游过程中,用于往返客源地与红色旅游地的时间,与旅游者在红色旅游地游览所消耗的时间的比值称旅游时间比。当旅游主体还未确定红色旅游地时,获得最小旅游时间比的方法是在类型相同、所提供的参观时间近似的红色旅游地中,选择距离居住地最近的红色旅游地;当红色旅游目的地确定后,获得最小旅游时间比的方法则是选择最快捷的交通方式。

旅游者通过获取红色旅游地的各种信息,从感知上扩大和增强了对红色旅游地的了解,以便选择满意度最高的红色旅游体验。旅游者普遍愿意选择知名度大的红色旅游地出游,知名度大的旅游地往往比知名度小的旅游地有更大的稀缺性。这种稀缺性决定了旅游者能够从稀缺中获得更多不同的旅游需求,得到不同的文化及生活方式的体验。

1.1.3 红色旅游主体的旅游决策过程

红色旅游主体旅游决策过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是红色旅游需求的确认,第二步是收集红色旅游地的信息,第三步是对同类红色旅游地进行评价对比,第四步为最终决策。人们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条件和闲暇时间,便产生外出旅游的愿望,即决策行为过程发生的主观、客观条件已经成熟,但此时还缺乏十分清晰的愿望。红色旅游需求的确认则是将这种愿望具体化的过程。

在红色旅游需求的确认阶段,红色旅游主体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确定此次参与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消遣、体验参与、崇拜瞻仰,还是探亲访友;是去领略红色旅游地的自然风光,还是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二是确定此次参与红色旅游准备消费的经济预算。三是确定此次参与旅游可能花费的时间。

对红色旅游地信息收集的渠道多种多样,网络媒体、旅行社、亲朋好友等等,都是获取旅游信息的好方式,信息收集的内容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

旅游者将所收集到的有关红色旅游地的信息按类归纳,认真进行评价后挑选出两个比较满意、性质相似的红色旅游地。然后再在这两个红色旅游地中,遵从最大效益原则,结合自身的旅游目的、旅游方式、停留时间等旅游偏好,最终确定最满意的红色旅游地。

1.2 红色旅游主体旅游决策行为特征

为对红色旅游主体行为规律作科学判断,笔者对井冈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等红色旅游地采取发放问卷的方式征集数据,用统计方法来分析红色旅游主体旅游决策行为特征。

1.2.1 红色旅游主体的需求结构分析

(1)红色旅游主体的年龄与旅游目的分析

通过在有关红色旅游地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可以获得红色旅游主体的年龄与旅游目的的关系。如图一所示。

娱乐消遣型:各年龄段旅游者参与红色旅游作为娱乐消遣所占比例最大,这说明,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喜欢旅游与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的消遣活动。崇拜瞻仰型:旅游者敬仰革命前辈、伟人,渴望亲自瞻仰英雄当年战斗和生活的场景。体验参与型:青壮年红色旅游主体都愿意亲身体验革命先辈经历的艰辛与困苦。探亲访友型:65岁以上老人占较大比重。回归故乡,拜访当年自己战斗、生活过的革命老区的亲人和朋友,叙旧思情。

(2)红色旅游主体的年龄与目的地选择的分析

红色旅游主体的年龄与旅游目的地选择之间的关系,如图二所示。选择红色景观:所有年龄段选择红色旅游地都考虑的首要因素。自然生态景观:青年、中年集中选择的要素。这个群体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向往大自然,勇于冒险,追求心灵震撼,注重思想启迪。民俗风情:知识旅游者深受吸引,他们是“红俗”结合的景点拥戴者。“红古”旅游:城市景观,如古城、古镇,甚至现代化城市风貌都带给人寻古问今的热情。

(3)红色旅游主体年龄与旅游方式的选择分析(见表一)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15~24岁年龄段的旅游者基本处于中学、大学阶段,正是探新、求知、求异的阶段,旅游以亲朋伴随、学校组织、独自旅行三种方式为主。25~44岁和45~64岁年龄段正是家庭、事业发展达到顶峰的时期,这部分旅游者的旅游方式多样,主要以家庭亲朋伴随、单位组织、旅行社组织、独自旅行四种方式为主;65岁以上的老年旅游者“红色情结”浓厚,旅游多选择家庭亲朋伴随和独自旅行两种主要方式,偶尔随团参与较远距离的红色旅游。

注明:“√”表示“是”,空白表示“否”。

(4)红色旅游主体的年龄与停留时间分析(见表二)

问卷表明,14岁以下年龄者,当地旅游多,旅游方式是家长带领和学校组织,大都当天返回。15~24岁和25~44岁年龄段的旅游者处于成年人的初期、中期阶段,正是事业发展的黄金期,工作忙,在红色旅游地的停留时间相对较短。45~64岁年龄段的中老年旅游者处于成年人的中后期阶段,也是事业发展的高峰期,从时间、经济条件和身体状况来讲,参与红色旅游的机会都会高于其他几个年龄段的旅游者,但停留时间随旅游方式的多样呈现多样化。65岁以上年龄段的老年旅游者大都退休,闲暇时间最多,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也有保证,只要身体健康状况允许,他们会在红色旅游地多停留一些时间。红色旅游成为老人感怀历史、追思过往岁月的重地。

注明:“√”表示“是”,空白表示“否”。

1.2.2 红色旅游主体的消费行为分析

(1)红色旅游主体的社会背景分析

红色旅游主体的社会背景影响着其旅游消费行为和各种旅游特征,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红色旅游主体的社会背景特征(见表三)。

注明:“√”表示“是”,空白表示“否”。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偏多,比例约为50%~60%;女性略少,约占40%~50%。这与红色旅游活动形式不少为体验参与型有一定关系,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和耐力。

从职业构成看,学生占20%~30%,这与红色旅游的性质相吻合。红色旅游地就是未成年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政府官员占10%~20%,红色旅游是接受党的先进性教育的基地。还有一部分老年银发型旅游者即离退休人员,其中包括老红军、老干部,他们重回自己革命的故乡,寄情山水,重温历史,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还有部分为专业修学旅游者。主要包括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科研与教学人员,目前数量较少,但发展空间大,因为他们对文献资料和文物特别感兴趣,回头率高。

从国籍看,国际游客所占市场份额少。主要是因为外国游客对中国革命历史了解少,加上国家政体和信仰差异,故他们对红色旅游不感兴趣,一般是被自然风光吸引而来。

从文化程度看,大学及以上比例最高,达50%~60%,远远高于其他类型旅游者的文化程度(约为30%~40%);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累计比例达到85%。由此看出,红色旅游富含的独特精神价值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已形成具有遗产意义的“红色文化精神”,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活动。

(2)红色旅游主体的消费结构分析

参与红色旅游的旅游者的消费构成如表四所示。旅游者在红色旅游地游览花费所占的比例最高,约占30%左右,主要用于门票等方面的消费。购物费用所占比例次之,约占20%左右。红色旅游地大都处于比较偏僻的革命老区,山区特产吸引旅游者购买。相反,旅游者在餐饮、住宿两项最基本的消费上所占比例不高,这与老区经济欠发达、消费指数不高有关。另外,娱乐消费所占比例达到近10%,可见红色旅游地逐渐加强红色旅游特色,相继推出诸如橡皮艇漂流、攀岩、狩猎以及“林中探秘”等新型娱乐项目,丰富了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使红色旅游呈现出立体化、多样化的特色。

2 红色旅游主体的旅游空间行为特征分析

红色旅游主体的空间行为是其在红色旅游地的一切行为的总和。红色旅游主体的心理活动和需求通过空间行为活动体现出来,其空间地域分布及空间流向在地域上一般都呈现出距离衰减规律。

2.1 红色旅游主体的旅游空间行为

根据涉及的空间大小,可把红色旅游主体的旅游空间行为划分为长、中、短距离。

2.1.1 长距离旅游空间行为

长距离旅游空间属于省际、全国范围。在长距离旅游空间,各省市之间应该跨区域协作,强强联合,走共同发展之路。中国红色旅游概念线路“上海—嘉兴—南昌—井冈山—瑞金—长汀—高州—延安—西柏坡—北京”是典型的长距离旅游空间;在沪浙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主体的空间活动中心在上海;在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以韶山、井冈山、瑞金为中心等等。红色旅游主体在长距离旅游空间内的活动遵循距离衰减的规律,即随着距离的增加,客源逐渐减少。所以,提高国家规划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特别是红色旅游主体空间活动中心区的吸引力,是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线也属于长距离旅游空间。从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沿途经过湘赣革命根据地、闽浙赣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湘鄂赣根据地、湘鄂川黔根据地、川陕根据地,直至陕甘宁根据地为止。旅游者在长征沿线及长征根据地所开展的旅游活动明显具有长距离旅游空间的特征。江西推出的“赣湘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或井冈山)—萍乡—韶山—长沙;“赣闽粤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赣州—瑞金—长汀—龙岩—梅州—广州;“赣浙沪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一龙虎山—上饶一三清山—杭州—嘉兴—上海;“赣鄂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武汉—黄冈—九江(庐山)—共青城—南昌—井冈山。总体距离都不长,是跨区域协作,强强联合,显示产业集群效应。

受最大旅游效益的心理驱使,红色旅游者在长距离旅游空间行为中表现出如下的行为特征:一是到级别较高的红色旅游地旅游,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的中心区域及长征途中主要的根据地是旅游者的首选红色旅游地。二是多选择著名红色旅游地内的著名红色旅游点,空间行为尺度越大的旅游者,对红色旅游地及红色旅游点的级别要求越高。

2.1.2 中距离空间行为

中距离旅游空间属于省内、区域内范围。如:南昌—吉安—井冈山,赣州—瑞金—于都—会昌—长汀—上杭—古田,井冈山—永新—茶陵—株洲等等。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也归于这一类。旅游者在走完这条线路时,完全能游览到江西省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方志敏纪念馆、吉安市苏区政府旧址、井冈山市茨坪革命旧址群、黄洋界、井冈山烈士陵园、赣州市瑞金市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旧址、于都县红军长征出发地。当然,在中距离旅游空间、省内、区域内各红色旅游地之间也应该加强协作,“红红联合”,促进省内、区域内红色旅游的发展。

在中距离旅游空间内,红色旅游主体一般是省内或区域内的旅游者,省外、区域外旅游者多是慕高知名度红色旅游地而来。其表现出如下的行为特征:一是选择自己心仪已久的革命圣地,不局限于知名度高低。二是选择辐射型旅游线路,即中心放射、往返式节点状线路。三是中距离旅行的线路中带有其他景观的景点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程度,决定着旅游者红色旅游体验质量。

2.1.3 短距离空间行为

短距离旅游空间一般属于市(县)红色旅游景区、景点范围。

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对当地旅游者而言都是短距离旅游空间。这个空间的发展应采取“红绿(绿:指自然景观)、红古(古:指历史文化风景)、红俗(俗:指民俗风情)”并举的红色旅游发展模式。这样既丰富了红色旅游景点的内容,对繁荣本地红色旅游发展也大有益处。

红色旅游主体在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中表现出如下特征:一是除选择红色旅游外,旅游者喜欢观赏绿色美景。二是结合当地生态资源,体验参与性、运动性、娱乐性相结合的红色旅游,开展地质风光游、客家风情游、漂流旅游等刺激性、娱乐性强的旅游项目,满足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三是在比较三种距离的旅游行为中,短距离的旅游空间行为回头率最高,食、住、行、游、购、娱均在本地,省时方便,适合大多数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2.2 红色旅游主体的客源地空间分布

红色旅游地的旅游者虽来自全国各地,但在地域上呈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以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井冈山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可看出红色旅游主体的地域空间结构特征。江西境内及周边省份是红色旅游的主要客源地。随着距离的增加,旅游者数量明显减少,但同时出现波浪式跳跃的特点(如表五所示)。北京、上海、广东虽距井冈山较远,但由于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可有效地克服地理距离,居民出游能力很强,加之井冈山在全国红色旅游地中极高的知名度,北京、上海、深圳、厦门、成都、北京等多地开通了直达井冈山的飞机,北京等多处至井冈山专列也开通了。完全克服了空间距离,来井冈山的旅游者人数较多。

2.3 红色旅游主体的空间流向

本文以江西部分景区的外省旅游者为例,说明其空间流向特征。外省旅游者在南昌的空间流向也呈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

江西的人文景观主要以革命纪念地的旅游资源为主,构筑成独特的垄断性的红色旅游资源,可以说是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全、品位高,被称为“红色摇篮”。革命摇篮井冈山、共和国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安源等著名的革命圣地和9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有81个被国家定为老革命根据地的县(市),有6万多件馆藏革命文物、1500处革命旧址。据统计显示,2010年江西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0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300亿元人民币,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分别占全省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的40%以上,红色旅游综合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4.2%,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0万人以上,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万人以上。江西红色旅游规模已占全国1/3,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领跑者”。就在这样好的旅游格局下,只有井冈山、“八一”南昌起义等少数景点是外省游客必选之地。例如南昌红色旅游情况: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很多人甚至以为南昌红色旅游资源就只有八一起义纪念馆,大多游客只选少数几个景点。据统计,被调查者中外省大约有84%的游客会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革命烈士纪念堂等地,但参观朱德故居、朱德军官教育军团和烈士陵园等地的游客则不到10%。

3 结束语

对于红色旅游主体行为的研究,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其行为规律,了解了红色旅游客源结构,为红色旅游的总体发展战略、客源市场的营销策略、市场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提供指导。从以上分析可看出,红色旅游的核心目标市场应定位在学生市场和老人市场。专业修学市场定位为机会目标市场。在红色旅游产品、旅游路线、服务设施等方面应针对不同旅游者的需求进行设计、开发和建设,使红色旅游产品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

参考文献

[1]吴必虎、余青.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王斌.景区形象与游客感知价值、满意和忠诚的关系的实证研究[J].旅游科学,2011,25(01):61-71.

[3]王宝平,杨新军.红色旅游行为研究——以延安为例[C].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6.

[4]徐仁立.中国红色旅游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5]黄细嘉,龚志强,宋丽娟.红色旅游与老区建设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6]李万莲.基于游客和居民感知的红色旅游发展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04):1-6.

[7]刘代泉,汪瑞军.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8]胡蓉.江西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3).

上一篇:高效优质栽培技术下一篇:开放教育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