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读书中成长

2024-07-17

我们在读书中成长(精选9篇)

我们在读书中成长 第1篇

我们在读书中成长

——我的阅读史

回望2011,一道道坚实的足迹又浮现在眼前,一本《新教育》把我带入了打造幸福快乐学校生活的浪潮,对于这本书,我是抱着好奇的态度去阅读的,在我读完朱永新先生的这部著作之后发现,对于走上讲台时间还不长的我来说,这确实是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书籍。

朱永新先生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书写在《新教育》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为热爱和未来的诗,教育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梦想。一番翻阅以后,他超凡脱俗的热情和诚恳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书中,他是这样向我们畅谈着远大的教育理想,他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宏伟的教育蓝图。这本书通篇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在每学期结束时,不向家长送成绩分数单,而是送一只纸袋。在这个纸袋里面,装有学生智力劳动的作品,学生写的书法,学生编的故事,精选出来的学生完成的各科作业,学生的绘画,学生的资料剪贴,学生的作文。”这一只纸袋才真正全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绩以及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水平。为什么?因为“数字本身说明不了儿童的具体学业成绩。”因为“儿童不需要分数,因为分数会阻碍他们对知识的渴求,阻碍他们在学校快乐和愉快的生活。可是,我们的真实做法呢?我们的家长在分数

上钻了牛角尖,有时被家长牵着鼻子走的我们,迫不得已也会加入到其中队伍,拿分数不自主的评价起学生。结果当然就是,学生成了悲剧的主角。搞了一学期的素质教育,也就在此功亏一篑了。

梦开始的地方,是孕育希望的地方,也是奔向光明、理想的起始地点。梦,之所以为梦,是她有绚烂诱人的前景,是那遥不可及的距离,是那心灵一隅中一直在不断呼唤你的声音。只要心中有梦,理想也就插上了翅膀,指日可飞。在书中我真正的读懂了一种完整幸福教育生活的真谛。

紧接着,一本《阳光心态》把我带引入了阳光般灿烂的世界,生活因为热爱而丰富多彩,生命因为信心而瑰丽明快,激情创造未来,心态营造今天。如果你心情好,你会发现沙漠为你唱歌,小草为你起舞;如果你心情糟糕,你会发现开放的玫瑰在留泪,奔腾的小溪在哭泣,这叫境由心造、相由心生。我把生活比作一道自助大餐,你吃什么是你自己的选择,你选择什么就得到什么。如果你觉得你是倒霉蛋,你会找到无数事实证明你就是个倒霉蛋;如果你说自己真的很幸运,你会找到无数事实证明你就是个幸运儿。

学会感恩,感恩获得好心情。心存感激会让自己和他人获得快乐,记住别人的好,真心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和贡献。如果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想还有人比你更倒霉的,把磨难当做一笔宝贵的财富,把问题当成锻炼、成长的机会,学会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为小事高兴;学会优待身边的人;压力太大的时候要学会弯曲。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在本质上和财富、地位、权力没有必然联系,幸福是由思想、心态决定的,学会感恩、欣赏、给予、宽容,为自己的心造一个天堂。

保持阳光的心态才能让你饱含阳光的热情,保持阳光的心态

才能真正让阳光的温度渗透你的心田。

在学校教学繁忙的工作中,不经意间发现了它《56号教室的奇迹》,作为一个小学教师,我为雷夫.艾斯奎斯所做的一切深深感动。感动于他用爱心和智慧为孩子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天堂,他以创新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佩服雷夫老师无论在语文、数学、社会、自然、体育、综合活动,甚至班级管理,他总会有独特的创意,让孩子们喜欢它,爱上它。他让孩子们大量阅读,“阅读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最乐此不疲的一个活动。”孩子们借由阅读及观赏伟大的文学作品及影片,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他的少年创作计划成为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他创造各种有趣的游戏,使学生因此爱上数字和数学,勤勉、思考和快乐融为一体;他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带领学生出外参观,欣赏电影、组建乐团,排演莎士比亚戏剧,使他们享受艺术的魅力,享受追寻完美的过程;最特殊的是,他们透过教室内的一套经济体系学习如何处理金钱。可以说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他用“心”在做着教育,在不断创造着教育

望着自己的一

印,自己的也在慢

子,让我们的奇迹 步步脚阅历慢的淀;看着群活泼可爱的孩一起成长吧!

我们在读书中成长 第2篇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

伴着朗朗的读书声,我们从书海中走来。

一路上,书页的清香、书声的爽朗,不禁让我们陶醉,使我们痴迷。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万部书卷中学会了成长,学会了成才。

读书即为做人,一本书可能就是引领我们成长的启明星。回想我们翻过的书卷,太多的文字教会了我们成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让我们懂得做人最基本的几种品质,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唯有真正首先做到这一点才能在这个复杂社会立足。渐渐的我们又书中懂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做人就得懂得吃苦,学会吃苦,正如书中所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而许多人认为人生旅途就好似品尝一杯香茗,苦涩中透着甘醇。

伴随着我们成长,书卷健全着我们精神品质的同时,也在敦促我们学习定目标,立志向。翻过一部部书卷之后,我们惊喜得看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后来我们才懂得千里之外就是我们的目标,浩瀚的江海就是我们的理想。为了达到我们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就得坚持不懈,就必须矢志不渝。所以在我们博览群书时知道了为着理想奋斗终生的保尔柯察金,了解了目光鄙陋短浅碌碌无为的阿Q。在比较中我们懂得如何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怎样确定自己的人生理想,并真正的明白该如何去为之奋斗。于是我们立志成为拥有远大抱负崇高理想之人。

渐渐的,我们从书卷中知道了许多影响中华民族政治文明和人格行为的思想。司马迁告诉我们“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文天祥告诉我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觉民告诉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所有的这些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发展方向,也对中华民族的崛起起到了积极影响。

读书教会了我们做人,同时也让我们学会了为人。

现实是客观的,外界的环境不是依从个人的意愿所能改变的,因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尤为重要。而要具备不同的思维方式就得源于不同的为人哲学,恰恰读书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吾日三省乎吾身”是读书让我们学会反省。真正的自我反省才是人与人交流的黄金通道。孔子身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千百年来受到中外人民深深地爱戴,在众多数人的眼里,他就是那么的完美。他是怎样做到了呢?是与生俱来的吗?孔子曾对他的弟子说:“吾三日省吾身。”一天内多次的反省,足以让自己弥补不足,使自己更加完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将自己与他人对照,弥补缺漏,是提善自我的又一途径。日复一日,长期如此,一个人的错误便会越来越少,自己便会逐步走向完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读书让我们学会选择。选择正确的,避开错误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真正的学会慎重选择,在完善自我的同时,才会更加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韩国某大学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帮助别人得到一切他想要的,那么你也将得到一切你想要的”,所以,读书让我们学会给予。给予并不是没有回报的,一丝微笑,一句谢谢,就可能代表着整个世界。读书将会在为人方面教会我们更多,我们在读书中成长。

读书使我们学会做人,即培养优秀的精神品质,确定正确目标,胸怀远大崇高理想,同时,读书也让我们学会了为人,即学会反省,懂得选择,真正给予。

我们在读书中成长 第3篇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男女平等思想的进一步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了博士的行列, “女博士”这个词早已不是中国社会的新鲜事物。然而, 由于中国传统的男权思想的影响, 现阶段人们对女博士群体或多或少有一些偏见或误解。最为常见的莫过于将女博士称之为“第三种人”。女博士之所以能成为博士, 必定有一定的原因, 其中, 成长经历就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以叙事研究的方法对一位在读女博士研究生的成长经历进行研究, 对影响其成长经历各因素做深入的思考, 以启发人们用更加理性的眼光看待女博士群体。

2011年3月末的一个傍晚, 我在江苏B高校首次见到了在读的工科女博士研究生阿Y。阿Y身着朴素的白色风衣, 扎着辫子, 一副邻家女孩模样, 丝毫没有传说中的女博士那么令人敬畏。随着我的引导性提问, 阿Y开始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娓娓道来。

(一) 家庭因素对成长经历的影响

“我觉得我父母没什么教育理念, 可以说, 他们有一颗平常心。”阿Y如是说。阿Y来自江苏, 她2008年本科毕业于江苏A大学, 同年被江苏B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2010年直博。父母都已经60岁左右了, 有一个比自己大好几岁的哥哥。父亲曾是国企的员工, 母亲是私企的员工, 现在都已经退休了。阿Y不认为自己父母重男轻女, 她甚至认为父母有些“重女轻男”。她说:

“我的父母有点重女轻男, 可能是因为我在家比较小的原因吧。如果是重男轻女的话, 有了我哥哥, 为什么还会生我呢?总体对男孩和女孩是一视同仁的。教育方式也没有太大的不同。我可能比哥哥还占点优势。他小时候家里比现在要贫困, 饮食和上学都受到一定的制约, 而到我读书的时候家里的经济就好多了。再加上我比哥哥小好多岁, 父母对较小的孩子给的爱会多一些。哥哥对我也很好。”

在被问及父母的教育理念这个问题时, 阿Y先是陷入深深的思索, 然后很茫然地告诉我, 她实在不记得父母的“教育理念”是什么了。她说:

“我不大记得我从小是怎么被父母教育的了。只是记得上研究生以前, 我父亲是对我是很有意见的。因为我比较喜欢睡懒觉, 他就总觉得我不会好好学习。后来我读研究生了, 他的态度就好些了。他不是对我放任不管了, 只是不再给我太多的压力。我还算是努力, 父亲就说, 你自己合理安排好时间就好了。我母亲也没有什么教育理念。我的学习范围很宽松, 父母没给我什么压力, 对我不算苛刻。考试成绩什么的, 他们管的也不是特别多。也不记得父母对我有过什么样的期待。我到B大学读研后, 他们希望我以后能留在大城市, 大概就这点朴素的期待吧。”

在父母以外的亲戚里, 也有对阿Y的成长经历有重要影响的人, 尤其是姨妈、哥哥和嫂子。阿Y小时候, 父母工作比较忙, 她是被姨妈带大的, 姨妈是一位小学老师, 阿Y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长期受姨妈关照。阿Y说:

“姨妈的女儿小时候就有些吃醋地说过, 说她妈妈对她都没有对我这么好。那个姨妈是长女, 对我父母都很好, 我哥哥也是她带大的。她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我像很多孩子一样, 小时候想当老师, 也是受姨妈的影响。高中的时候我的成绩也不是特别好, 算是中上流, 只是我还算努力。

我不知道为什么, 从小就对哥哥有一种莫名的崇拜, 也很信任他, 也许是因为他比我大很多, 我们感情又很好的原因吧。我比较中庸, 很多事感觉差不多的话, 对选择不会特别挑剔, 但是亲戚们总觉得我没有主见。我高考后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是我哥哥给我拿的主意。我嫂子对我也有一定影响。她在很多生活、学习和思想方面都很关心我。我们的关系很好, 她就像是我的姐姐。她很支持我读书, 还会给我分析问题, 让我把自己想要走的路想清楚, 也不是一味地只让我读书, 让我考虑问题要全面一点, 因为无论读到什么程度, 最后都还是要走向社会的。”

在阿Y的家庭成长过程中, 她的父母也出现过中国家长常有的问题, 比如, 用其他孩子的长处来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 以及偶尔的棍棒教育。阿Y说:

“我有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表姐, 他们经常拿她和我比。她是一个比较外向的人, 比较受欢迎, 我比较内向。因此我那时觉得心里很委屈, 这大概会对我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其实我的成绩比她好。我父亲还觉得我是个女孩子, 应多干些家务活。邻居家的孩子, 无论男孩子还是女孩子, 都比我能干家务活。但我母亲不怎么要求我干家务, 认为我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

在我成长的经历中, 也有些不太好的记忆。可能是因为我爸当过兵, 对人很严格, 再加上他不善言辞的原因吧, 我小的时候他偶尔也会动手打我, 有时候就是因为我做错了很小的事情, 让他生气了而已。”

从阿Y对家庭的叙述来看, 阿Y的家庭生长环境比较宽松, 父母和其他亲戚在教育阿Y的问题上, 心态比较平和, 使得阿Y有相对自由的发展机会;包括父母、哥哥嫂子、姨妈在内的亲属都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她很好的关怀, 使得阿Y有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虽然阿Y的父母也有个别教育不当之处, 但是整体看来, 阿Y的生长家庭环境还是很好的。

(二) 学校因素对成长经历的影响

“现在想想, 每个上学的时期, 都会有不同的人能在校园里照看着我。感觉我永远离不开人的‘监视’。”阿Y在说这句话的时候, 脸上显现出幸福的表情, 很明显, 她喜欢这种所谓的“监视”。她说:

“小学的时候, 一直受到我姨妈的照顾, 周围的同学还很羡慕我有个当老师的亲戚, 这样的话吃饭可以在学校里吃, 还能经常到办公室里玩。小学以后, 在各个求学阶段, 总会有一两个沾亲带故的哥哥或姐姐在同一所学校里照顾我。”

阿Y, 虽然是花钱上的好高中, 但是她对自己的求学经历整体上还是满意的。尤其是高中时期的经历, 最令她难忘。和许多学生一样, 阿Y也有些偏科。她说:

“初中时, 我的成绩一般。那时, 我升学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中等水平的高中, 一个是中上等水平的高中。我的成绩也不算好, 因此我的初中班主任希望我去一个中等水平的高中。后来我没有去, 我去了一个中上等水平的高中, 是花钱去上的。我需要有更多的压力推动我好好学习。

对我最有影响, 记忆最深刻的求学经历就是高中时期了。那个时候我觉得很充实, 因为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就是考上大学, 考上大学以后目标就不是很明确了。那个时候虽然忙, 但是感觉很快乐, 学习的节奏感比较明显, 学习方法固定, 结果也可以预料到。当时我高考时江苏是3+2模式, 我选择了化学和生物, 没有选择物理。我觉得化学和生物要比物理更容易些。”

“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我本科时的我的导师M。”在阿Y的记忆中, 这位老师在各个方面都给她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她至今对这位老师仍然非常感激。她说:

“我本科的院校在大二或者大三就实行导师制, 需要双向选择导师。我就试着和M老师取得了联系。在仔细考察了我的学业成绩和平时表现以后, M老师决定做我的导师。他对人非常好, 还记得我第一次去找他时, 他怕我找不到他办公室, 专门到电梯口等我。从此, 我就在他的指导下做实验了。他为人和善且风趣, 大家都很喜欢他。M导师心很细, 记得我08年到B校来复试时, 他还专门提醒我注意安全, 我当时是觉得他的心肠太好了。我本来报考的是A校的硕士研究生, 可惜成绩差了一点, 经过调剂来到B校, 不能再接受他的指导了。”

“我对朋友还是很挑剔的, 交心的朋友不是特别多。”阿Y的性格不错, 但是对朋友的选择还是比较挑剔的, 她在学校中也经历过人际关系不太好的阶段。她说:

“其实我本质上是个老好人, 对人很好的。但是因为我性格内向, 虽然一般朋友多, 但是关系好的比较少, 对朋友还是比较挑剔的, 交心的朋友不是特别多。我认为如果自己对别人好的话, 别人自然也会真诚地与自己相处的。

我刚到B校读研时, 有些不适应。周围的同学, 或多或少在B校都有相识的同学或朋友, 遇到什么事情也好商量, 有想不开的事情也有倾诉对象, 而我来之前一个人都不认识。因此, 研一的时候, 我甚至都不怎么去实验室, 感觉那里是别人的世界, 我融入不进去。后来大家渐渐地熟悉了, 我和周围同学有了越来越多的交往。这样, 大概经过了一个学期的适应, 我才慢慢融入这个新群体。”

幸福的阿Y几乎在求学的各个阶段都被亲友的爱笼罩着, 这使得她在学校的成长经历多了几分温情;阿Y对朋友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有自己独到的交友方式, 不会因寂寞而特意与人交往;学习方面有很强的上进心, 对自己的情况很了解, 很有主见, 不会因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对自己前程的期待和计划;阿Y很幸运地在本科阶段遇到了自己喜欢的老师, 这给她一生的成长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三) 社会因素对成长经历的影响

社会因素似乎对阿Y的成长经历影响不大, 她说:

“家乡的风气是很好的, 对我的读书和发展有促进作用。我的故乡自古就很注重教育, 崇尚读书。学校里对学习抓得很紧。有些女性亲戚认为, 我一个女孩子, 要那么高的学历不太必要, 甚至会影响嫁人。我村里的人, 听说我读博士了, 觉得我是很了不起的。其实还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我的个性比较独立, 而且高中毕业后就离开家乡。因此, 家乡人的观念对我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虽然阿Y认为社会因素对她的成长经历影响不大, 但是从她对家乡崇尚读书的环境的描述来看, 家乡的文教之风对阿Y成长为博士研究生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 个性因素对成长经历的影响

“我认为我是很独立的一个人。”阿Y对自己的个性总结得很干脆, 在谈到“个性”这个话题的时候, 阿Y显得格外有兴致, 她很清楚自己的情况。她说:

“现在, 我一般有什么事情也不会跟父母说, 因为很多事告诉了他们, 他们也解决不了, 还不如自己解决。跟他们的交流沟通也不是很多, 就算是说话, 也只说一些表面的问题, 并不深入。我的习惯是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私事, 有的事情, 我即使愿意告诉好朋友, 也不会全说的, 只会说一部分。

我读博的原因, 除了不愿意换导师以外, 也有逃避现实的成分。我不知道自己以硕士的身份走出校园后能干什么, 能读博还是读博吧, 但我也明白早晚还是要走向社会的。直博还可以不换导师, 而且能节省一年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 阿Y选择了读博。现在阿Y父母的条件也还算可以, 而且他们也希望阿Y读, 阿Y的哥哥早已工作, 只有她一个人读书, 父母的压力不大。阿Y对于自己的“博士女”身份是这么看待的:

“我对自己的博士身份也没什么顾虑, 我不在乎外界的看法。因为我们是硕博连读, 所以发表文章的要求是很高的。现在, 博士并不少见了, 整体水平也大不如以前了, 读博士听起来很牛, 其实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厉害。以后干什么工作还是要取决于自己的努力的。

我周围有女生认为女生不如男生, 尤其是读研阶段的, 女生事儿挺多的, 不如男生能干。我听了就不舒服, 她们自己也是女人, 怎么就看不起自己呢?”

阿Y承认男女两性有差异, 女性在一些方面有先天的劣势, 但是她并不认为女性一定不如男性。她说:

“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感觉到作为一个女生有什么很明显的优势或劣势, 不觉得有什么性别差异。其实我也能理解, 女生在物理等方面整体是不如男生, 而且两极分化, 要么成绩特别好, 要么很不好, 而男生整体分化不严重。

我是这样的一个人, 想干什么事, 就不顾什么困难和其他人的看法, 因此, 平时对性别问题几乎没怎么考虑过。有时候, 我感到, 女性在一些领域还是很有优势, 很受欢迎的, 比如那些需要耐心的工作。但是我也发现, 很多领域里, 即使女性占多数, 拔尖的还是男性居多,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不能就此认定女性不如男性。”

“我还没有确定的男朋友。我的恋爱观比较执著, 我喜欢青梅竹马的感情, 因此, 错过了不少机会。”阿Y的爱情观有些浪漫主义色彩, 她说:

“现在我在读博, 工作未定, 而且有些男性的确顾虑女性的高学历, 因此我找对象也是不容易的。我的‘自然条件’还算不错, 也给一些男性带来了额外的压力。靠别人介绍也未必可行。我的态度是, 顺其自然吧。有时候我也会觉得还是有个人陪着比较好。”

阿Y的个性很鲜明:她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最后得出理性的结论;她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人做事, 不受世俗的干扰, 但是又能结合社会大背景确定自己的目标, 使得自己的人生轨迹不至于偏离现实。在读博原因、性别观念、婚恋观等方面, 阿Y的叙述都能显示她是一个有想法、个性鲜明的青年学子。

在整个访谈过程中, 阿Y始终面带微笑, 坦诚地与我交流。访谈不时因阿Y与远处走过的同学打招呼而中断, 但每次中断后阿Y都能从容地再次把思绪拉回到访谈过程中。躲在镜框眼镜后的两只眼睛虽然不大, 但是显得格外有神, 格外睿智。在五月进行的第二次访谈中, 阿Y的表现仍然如此。这位女博士研究生的一言一行都显得那么随和, 那么洒脱, 那么自信。她是一个在较为宽松的家庭环境中长大, 从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中都获益匪浅, 有自己独立个性的人。作为女博士群体中的一员, 阿Y的成长经历和现实中的表现也许能使人们对女博士的形象有更理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育科学方法导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3]克兰迪宁, 康纳利.叙事探究质的研究中的经验和故事[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4]丁钢.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在读书中成长 第4篇

我读的第一部书,是妈妈买给我的《十万个为什么》。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书中内容迷住了,里面有许许多多科普方面的知识:如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天上为什么会下雨……每一篇文章都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小道理,使我大开眼界,深受启迪。

接着,我又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读完这部书,我又受益匪浅,我深深认识到:人不论何时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要悲观,不要退缩,要像鲁滨逊那样,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从容乐观的心态,有一种坚定的生活信念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后来,妈妈在一家书社给我办了一张租书卡,这样,我读书就更方便了。想读什么书就租什么书。随着读书的增多,我的词汇量也越来越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也随之渐渐提高。通过读书,我懂得了自信,懂得了顽强,也懂得了宽容……总之,我感受到很多的好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此话一点儿也不假。

读书的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前写作文时,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几个字,再怎么好的事例和题材,都是干巴巴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根本不像一篇作文。通过广泛的读书后,我脑子里积累了很多的好词好句,学到了许多写作小窍门,因此,我的作文也越写越丰富,越写越生动,越写越感人了,不久前,我写的《可爱的小闹钟》,居然被好几家报刊刊登了,真可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啊。

著名哲学家培根说得对:“知识就是力量。”通过读书获得的越来越多的知识,让我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我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

指导老师:周伯文

在读书中成长 第5篇

竹根滩镇左桥中心小学 杨慧芳

每读一本书,都让我再次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审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闲暇之余,草草的翻阅《玫瑰与教育》,窦桂梅对教育事业真挚的爱,积极的人生理念,把有所作为视作人生的最高境界,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学习精神,都让我感动。如果这个时候再让我谈对教育的理解,我想就是“用心”二字,这也是整本书中给我最深切的感受。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

回想13年的教育教学生活,对我来说,太丰富太重要。一路走来虽然是跌跌撞撞,但从来没有放弃对教育成功的追求。作为教师,我们都关心教育。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有着和大家太多共同的感受,家长不支持教育,社会不理解教育,媒体还会指责教育。这些压力让我们觉得厌教育比爱教育容易的多。平心静气之后,特别是读完一本教育专著,感受一位或者一群教育大家的教育风范之后,你会觉得:他们无不在用心的对待每一件教育的事,无怨无悔。我开始懂得,大事从小做起,凡事用心做好,思考才能深刻,坚持才能发展。

就拿本学期我的语文教学来说,我也试着用心的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学生的书写差,我除了写字课完成规定了练字任务,还布置学生每天回家练一张纸的字,第二天评选出三个最好的和三个有进步的,在班级中粘贴出来进行表扬,提高学生的练字兴趣和写字质量。但是在大作业量的前提下,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没门学科都有那么多的练习册、作业本,如何在这种现实的矛盾中开展写字训练,我觉得有些不知所措。本学期的语文课标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了解学生的状况的时候,我们班只有少数学生一直在坚持写日记,我并没有逼着学生每人都写,写多少。而是建议学生从积累作文素材、叙述生活小事、反映每天心情的角度建议学生,告诉他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期中考试结束的时候,再调查,班级有三十多个学生开始坚持写日记,只有个别学生没有写过,其他的同学都会或多多少的去记录一些日常点滴,我觉得欣喜。同时,我在班级中开展日记接力的活动。我准备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从第一组的第一个同学开始,开火车式的每人每天写一篇日记,同时要求学生接到日记本后拜读一下前一个同学的日

记,并给那个同学写一句话评语。我没有在评价监督上花多少心思,因为我希望这是自觉的行为。当然,这些尝试还有待以后再做更多的改进。

在实践中回头看自己从读书中学到的,我更加明白当老师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去做的时候,就会发自内心的感觉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工作都充满了无穷的乐趣,就会自觉自愿的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怎样教育学生,就会在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之余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自觉学习他人成功的方法;就会把困难当作是对自己的挑战。当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时候,就会研究激发学生兴趣的对策、改进工作的方法,探索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途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是抱怨学生的品质有问题或者家庭教育欠缺,而是研究学生错误的成因,找准根源,采用最佳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走出泥沼;当遇到问题学生的时候,就会把学生当作研究的资源,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入手,努力形成教育的合力对学生加强引导和教育;当学生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会首先考虑自己的教学是否有问题,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会考虑自己对学生的管理是否恰当;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把学生的成长和自身的成长结合起来„„

在读书中成长 第6篇

也许天生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哇哇大哭时,只要怀中抱着她便会停止哭泣,带着甜甜的笑进入梦乡。在嘤嘤学语时,看到她便会兴奋不已,她是那么的可爱,导致仅仅三岁的我都不忍心再她脸上涂画,不忍心让她的小脸上出现一丝不该有的皱纹。她是个魔法师,她总在她脸上变出一个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他们朝着我微笑。因此,我更爱她了。记得那一次,她的脸上出现了一张可爱的小脸。年幼无知的我对着这张小脸又唱又跳,有亲亲热热的,当时那可爱样至今还挂在我家客厅内呢。

稍大一点,她往我脑中灌输《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名著。虽然我读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但是那有趣精彩的故事情节就是她给我带来最真实的快乐。

小学的我是那么任性,那么调皮,唯独在她的怀中可以安静下来,可以有一个女孩该有的文静,她用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告诉我这世间母爱伟大的存在,告诫我要去感恩我爱的母亲。她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励我要乐观勇敢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她用培根的话语告诉“知识就是力量”。在她的熏陶下,我成了大女孩,我认识到怎样去做个好女孩。

渐渐地,我迈入了初中的门槛,繁重的学业压得我喘不过气,但我仍旧深爱着我心中的她,只有在她那,我才能不那么劳累。她是那么优雅那么迷人。她在伴随着我成长的同时自己也逐渐长大,不再像当初那么稚气。她的口袋中多了以个叫哲理的东西,每当我欣赏她的美妙时,她不再一如既往的指点着我寻找真理,而是让我独自去探索。每次的探索都会让我有大大的收获,让我感觉自己有长大了许多。

她,我深爱的她伴随着我成长,我在她那里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知识就是力量”……

在读书中成长 第7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通往智慧大门的钥匙,古今中外,像世界著名大作家,他们能够取得巨大的文学成就,基本都来源于他们读书的成果。

我十分喜欢小动物,我通过读《十万个为什么——动物植物》一书,我知道了浣熊喜欢把食物放在水中洗一下再吃,它这样做并不是讲卫生,有时清洗食物的水比食物还要脏呢!其实浣熊清洗食物,并不是把食物洗干净,而只是泡一泡,味道会更鲜美,有时浣熊找不到水,也会吃没有“清洗”的食物,但是他们不喜欢这种吃法,所以说浣熊爱洗只是一种生活习性,并不是真的讲卫生。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是快乐的,我感受到了读书的喜悦,书,是人们无声的老师,是知心的朋友,它一直默默启示我们,读书可以让我们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开扩心扉。

在读书中幸福成长 第8篇

联系人:黎老师  电话:18618250915 010-59766299-646   邮箱:zhutixuexi@joyschool.cn

语文主题学习官网:http://www.52xyzt.com/jjsd/index.jhtml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交流QQ群:202468487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交流QQ群:182408609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12号京师科技大厦A1110室  邮政编码:100082

作为一个教师,我很感慨于自己的读书体会和成长经历。

说来惭愧,我今年45岁了,但真正在专业上有所成长,也就是最近三四年的时间。2008年以前,我在林州市的一所乡村小学任教,在乡下教了18年书,却很少读书看报。那时候,我根本没有认识到教师还需要学习。在我看来,肚子里的知识教教小学生已经足够,不需要再学习了。作为教师,我们只要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搞上去就行了。根本不知道读书学习可以让教书的工作做得更好,可以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富,让自己过得更幸福。可以说,那时的我就是井底之蛙,糊里糊涂地“误人子弟”18年。

一、被“逼”读书

2008年,我调入林州市第三小学,第一年工作虽然努力,但也只是想站稳脚跟,并没有开始读书和真正意义上的成长。2009年春天,郭青梅校长调到了林州三小,她的到来使三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千真万确。郭校长爱读书,所以也倡导教师读书。我是被逼着走上读书学习之路的。

2010年春天,我正式开始读书,却断断续续,读不进去。郭校长经常在开会时对我们说,可以把书放到床头,每天睡觉前翻一翻,时间长了,自然就读进去了,慢慢就能养成读书的习惯。按照校长的引导,我尝试着去多读书。

刚开始的时候一看书就瞌睡,看一会儿头都抬不起来。有的时候看了半天书,却不知所云。我就这样艰难地读着。有人说,读书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当时的我绝对不能认同。很多次我都想放弃,但又怕别人都在读书而自己不读,会在学校被边缘化,所以还是硬着头皮坚持。过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我才能把书稍微读进去一些。渐渐地,读的书就多了,不仅读学校发的书,自己也开始买书了。

二、主题实验带我前进

我校是林州市首批加入“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学校。实验要求学生在课内大量阅读,要求课堂教学目标更集中,教学内容更丰厚。

一篇课文往往有多个教学目标,只选取一两个学习的话,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大胆进行取舍。我们倡导学生多读书,如果教师不读,又怎能和学生交流,指导学生读书呢?

为了搞好主题实验,我们和学生一起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课堂上一起交流,分享读书的快乐。读得多了,教师们渐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不仅读丛书,还在校长的引领下,读起了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哲学等方面的书籍。不仅语文教师爱上了读书,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受到了感染,纷纷捧起了书本。

两年多来,教师们成长得非常快。刘新红老师潜心搞课改,已经成为林州市的课改名师,她的多篇教学案例在《语文主题学习》杂志上发表,并多次赴河北、山西等地做课,赢得广泛好评。去年,我被北京新学校研究院评为“最具成长力教师”,颁奖词是这样的:“作为一个植根杏坛多年的老教师,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教育热忱,从不停下成长的脚步。《成长为了什么》一篇文章确实感动了我们评委和其他教师。”杨媛媛、李林慧、郭慧英、苏冰玉、李瑞利等年轻教师也迅速成长,多次为来我校观摩听课的外地老师展示精彩的语文课堂。现在,无论是课余时间还是假期,三小的教师们总在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一种“比学赶超”的读书风气已经形成。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学生犯错时,我不再一味地生气,想着怎么去责罚,而是学着和孩子们沟通,坐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一起寻找改正错误的途径。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耐心地给他们反复辅导,帮助他们,多了一份从容,少了一份急躁。当学生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不要忙着责备,而要反省自己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我的心态变得越来越好,学生在我的眼中也变得越来越可爱。

三、唤醒学生和家长的读书热情

我在自己读书学习的同时,也有意识地影响和指导学生读书。在我们班,每天下午学生来到学校后,都会静静地坐在教室里读课外书。每周我还会安排一两节阅读课,师生一起读书,交流感受。星期天、节假日,我给学生布置的语文作业很多时候就只是读书。

这些还不够,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读书,家长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

1.改变家长的思想观念

郭校长非常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每次开家长会,她都必谈读书。我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给家长们讲读书对孩子学习的帮助和对其人生的影响。特别是现在的高考改革,语文的总分即将增加,大量读书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家长们了解了这些信息,就会主动地给孩子买更多的课外书,支持孩子读书。

2.每个家庭建一个书架

我愿意相信一些阅读推广人的结论:如果你的家里有书架,并且书架上的书达到了200本,那你的孩子爱上书的可能性可以达到60%。我很喜欢60%这个可能性,既给人希望,又很真实。书架上有200本书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实际上是描述了一种生活方式:爸爸妈妈有空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去书店,看看翻翻,然后买几本孩子喜欢的和自己喜欢的书带回家,一起读书。

3.亲子共读

我们大力倡导亲子共读。每学期学校都要评选“书香家庭” “读书小明星”。在学校的带动下,家长开始和孩子一起捧起了书本。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喜欢读书,为了推进亲子共读,我们年级组专门召开了家长会。会上,我给家长讲自己的读书故事,讲自己每天晚上都读书、写日记,并拿出自己去年写的15本日记及作品集《花儿遇到了春天》让家长看。我告诉家长,为了教好学生,作为老师,我一直在读书、在学习。那么作为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会后有好几个家长都向我表示要和孩子一起读书。一个家长在电视台工作,她说:“我昨天参加了家长会,很受教育,也很感动。您的敬业、好学精神很让我钦佩。看了您写的文章。昨天晚上回来后,我反思了很久,觉得自己忙于工作,有时教育孩子太浮躁了,很惭愧。以后我也会向秦老师学习,多读书,多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用自己的行动在影响、改变着家长。现在,很多家长都自觉地和孩子一起读书了。一个家长感慨地说,和孩子一起读书后,才知道书籍的世界是那么美好,读书原来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现在,我们用课堂1/3的时间学教材,2/3的时间读书。学生们在课堂上自觉地高效读书,共同收获知识,分享喜悦。他们的表达能力增强了,书读得多,知道的东西就多,交流起来滔滔不绝,很自信。学校组织的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比赛等,更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阅览室、书吧、图书柜,也一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有的学生读书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吃饭、睡觉前都还在读。有的学生跟父母去旅游都不忘拿一本书,有空就捧着津津有味地读,主动讲看过的内容给父母听。不少学生已经读了上百本课外书,其中不乏经典名著。试想,读这么多的书和一本也不读,在学习方法和理解能力上会有多大的区别啊!

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两年多来,我校六年级学生语文检测的成绩都在全市名列前茅。事实证明:海量阅读确实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和语文素养的好办法。

我在读书中成长 第9篇

走进我的房间,赫然映入眼帘的便是书架上摆放整齐,装帧精美的书。随意地翻开一本,一股淡淡的幽幽的书香便弥漫了整个屋子。是的,就是这些书,它们陪伴着我走过了成长的几千个日日夜夜。它们或厚或薄,或深奥或浅显,但它们承载了许许多多的思量。

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开始看一些带拼音的图画书了。看着那些幼稚、漂亮的图画,总能使小小的我感到莫大的满足。我读的第一个故事是《狼来了》,读完之后,便感到了些许的惶恐,于是,我好长一段时间都乖乖的,温温顺顺的,害怕撒了谎之后大灰狼跑来吃了我。

随着时光流逝,我长大了,开始读小学一年级,我迷上了杨红樱的童话及校园小说。我开始看《淘气包马小跳》并沉醉其中,与马小跳和他的三个好兄弟一起哈哈大笑,感受成长带来的辛酸和快乐。文中的秦老师总是偏心于学习好的路曼曼、丁文涛,总是把淘气包们叫来训斥,但他们从未因此感到愤慨。我为四个男孩子乐观而宽容的心深深感动,并开始懂得:什么叫宽阔的胸怀,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时光飞逝,眨眼间,我已经成了一个懂事、成熟的女孩,我的阅读已不再局限于那些好玩好笑的小说与童话。我捧起了世界名著,读起了经典散文,聆听起大师的教诲,与名家促膝谈心。读《简爱》,我懂得了,一个人不管怎样的卑微,怎样的贫穷,怎样的丑陋,他都有权利去追求成功,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读《一个人的村庄》,我从刘亮程深邃的目光中读出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并被他朴实却震

撼人心的文字所深深折服;读《童年》,我看到了阿廖沙所处的年代,人们钩心斗角,到处充斥着丑恶、辱骂,我不禁感慨万千。从这些书籍中,我得到了许多许多。它们交汇在一起,凝成一股色彩,深入我心灵的空白。使我的成长更加多姿多彩,更加丰富。

望着这一本本书,我淡淡地笑了。书,在我的生命中,在我成长的路途中,犹如一盏明灯,点亮了我的双眼。多少年后,我仍会记得它们,是它们,将我成长的道路,点缀得芳香弥漫。

1、读书使我快乐

歌德曾说:“一书一世界。---题记

儿时读书只是纯粹喜欢纸张磨搓手指时那种奇妙的感觉,只为心中那份莫名的悸动,只为了书中那可爱的小白兔与乌龟。

如今读书不是为了那黄金屋,不是为了那颜如玉,也不是为了千钟粟,只是由于我已悄悄爱上这指间的世界。

读《红楼梦》,那悠悠大观园尽现眼前,与黛玉一同悲葬花,与湘云一同醉卧芍药园,感宝玉”富贵闲人“之叛逆,叹岁月的更送,人生百态。

读朱自清,领悟深沉的父爱,平民百姓平凡而认真的生活,与他一同在荷塘边赏月,把酒共尝夏荷之香。

读《简〃爱》,让我懂得女性的自尊。女性与男性一样平等,同样无尊卑贵贱之分,懂得束缚人的心灵的其实是人的思想。

在这指间的世界里,我看到苏轼大唱:”大江东去浪海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洒脱,仿佛饮一盏白干,让我激情飞跃;我看到李清照”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的情真意切,恰似品一杯红酒,让我意深情浓;我亦看到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特思绪,好比干一瓶老窑,令我回味无穷。

在书里,我看到了洪战辉,当他还是个孩子时已经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他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从一个小男孩变成了男子汉。

在这指间的世界里,我如一只彩蝶,翩跹起舞;如一只野鹤,在秋日高洁的蓝天里无所羁绊;在这指间的世界,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缩影。在这奇幻的指间世界里,我看见了生活的缩影,尝遍了生活的百态,学会了认真的思考,学会了理性与睿智。

这指间的世界,让我的生命不断增值。

我爱这指间的世界。

2、读书之趣

读书,是一个陪伴我们长大的话题,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必需苦读,不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为“学而优则仕”,有时仅仅为了父母嘉许的一句话语,同学羡慕的一个眼神,都可以成为我们读书的动力。慢慢长大了些,懂事了,知道读书是为自己而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此话虽然含有一些偏激与歧视,但也确实反映了一定程度的现实,古今皆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成为了多少人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不得不付出许多。于是乎,有人焚膏继晷,有人头悬梁,有人锥剌骨,不辞辛劳,不安享逸,正如王禹在他的《清明》中所描述,“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

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即便如此,还是会有人皓首穷经,布衣终身,大叹曰“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可怜宋代的晁冲之,一生苦读却终一事无成,老年尤为惨淡,一日见眼前灯火阑珊,想到自己一生大幕将落,不禁悲由心升,感慨良多:“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这样的书读得好累!怕也读不出多少趣味来。于是又有人叹曰:“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初长正好眠,秋又凄凉冬又冷,收书又待过新年”。

当然也不全是如此凄苦。读书的心境不同,感受也就自不相同了,还是卸下沉重的包袱,摆脱名利的羁绊吧,顾虑太多只会窒息读书的乐趣。不是有人说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然而我却不敢存此奢望,但求“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便好。把书当作故人朋友,每每交谈,无须掩饰做作,而是“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仿佛已见朋友那明亮双眸里蕴含着的盈盈笑意。摆脱了俗世的喧嚣,书可以把我们带去那一片宁静与致远,“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如遇烦恼,书可以解忧,“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闲来无事,还可邀好友共读,览阅书的旖旎风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些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意境吗?

书可以作为闲暇消遣,充盈时日,可是有人却也认为书可以陶冶人的情*,培养人的气质,不可不读。苏轼总结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一种书卷气的自然流露。黄庭坚则认为,“士大夫三日不

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真是这样的吗?三日不读书便会语言无味?想我不曾静心研读又何止三日,真是汗颜,希望所出文字不要索然无味,淡然如水才好。真的很喜欢读书的感觉,当然不是那种为了考试的仓促应付,而是在某个下雨的午后,或是静寂的深夜,泡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在静谧的小屋里,感受或清丽,或脱俗,或哲思的文字带来的美丽,醉心于文学的广袤深邃。看得入神时,便会忘记周遭一切,什么雨啊,月啊,茶啊的,通通抛诸脑后了。不过古人好象对读书的形式大有讲究,于情调意境,甚为看重。所谓“读易松间、谈经竹下”,“读书于雨雪之夜”,“雪夜闭门读禁书”,便是此意。甚至还规定出要在什么时节读什么书才合“时宜”:“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有人读书前还要焚香沐手,可见对读书的重视程度。而欧阳修的读书有三上“枕上、马上、厕上”则让人莞尔。

上一篇:语文高考题基础部分下一篇:产品经理岗位说明